第一篇:基于生本课堂的自主、探究、互动的体验学习
基于生本课堂的自主、探究、互动的体验学习
方式研究
一、研究的意义
学生在教学中占据着主体地位,是整个教学活动中最为重要的一部分。教学者在教学活动中能否做到以学生为主,直接影响着教育的发展,在教学中有着特殊的地位和作用。以学生为中心是现代教育体系的重要环节,没有合理的以学生为中心,就谈不上学生的主体地位和教育教学过程的优化。更谈不上学生的全面发展。只有做到这些,才更有利于我们对现代教育教学理念的了解和贯彻,才能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促进教学改革,对各项教学活动都有着很深的影响。另一方面,也能促进教师更好地了解学生对学习的态度和教学的工作效率,从中了解并解决存在的问题。从而更好地制定出适合大部分学生的教学策略,以达到促进学生的积极性和提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的目的。
传统教学过程中,以教师为中心,学生跟着老师的思维走,与现代教学思想完全相反。而教学活动的中心不是教而是学。随着时代的发展,学习将成为每个人生存所必需。因此,在开放的现代教育体系中,学生是自主活动的主体。为了实现自我价值,每个人必须尽力去开发自主性进行学习活动。但这并不意味着抹杀教师的作用,相反,教师的作用更重要了,因为教师必须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有效地组织以学生为中心、生动活泼的课堂活动,及时发现学生的困难,为学生排忧解难,成为学生学习的引路人。换句话说,教师起着组织者、管理者、鼓励者、合作者和解难者的作用。
生本课堂首先是营造了浸润着民主、平等、激励和谐的人文课堂环境。新课程倡导的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性学习,都是以学生的积极参与为前提,没有学生的积极参与,就不可能有自主、探究、合作学习。实践证明,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积极性,参与的深度与广度,直接影响着课堂教学的效果。“没有学生的主动参与,就没有成功的课堂教学”。因此教师要转换角色,从“知识的神坛”上走下来,成为学生学习的伙伴,组建起“学习共同体”,与学生平等地交流和探讨,允许学生提出自己独特的见解、奇特的想法,暂缓批评,激励善待学生,创设一种“心理自由和安全”课堂教学环 1 境,让学生的心智和心灵能自由自在的放飞。
小学体验学习方式,关注的不仅是文本的概念、定理和法则,更是把对这些机理的认识和儿童的生命体验紧密地联系起来。儿童的生命体验充满了情感的意蕴,情感既无法由命令产生,也不能像传授知识那样,采用分解要领的方法让学生接受,它需要教师的引发、启迪、传感,靠儿童的自主感受,方能喷薄而出。体验学习会潜移默化地培养儿童对学习的热爱而热爱产生兴趣,兴趣则是最好的老师,它会影响人一辈子的可持续性发展。
著名教育专家朱小曼同志说过“体验就是教育”,她提出:教育发展到今天,实行了“全民教育”后,制度化学校的“唯认知是举”的教育模式必将会受到挑战。我们的教育仅以逻辑认知为取向是,很多人是不能走向成功的。体验式教育强调的是以情感化的方式,它从以认知为唯一取向,转化到情感双重协调发展为取向;从主体的缺失转化为主体性教育、参与式教育;也是从只重文本、重理论的教育转化为理论实践并重,互动式的教育,所以说它应该是更好的一种教育方式。
二、文献综述
(一)走进体验学习。
体验:在历史和现代交叉点上的定位。在人类学习行为中“体验”的意义世界。“生活数学”:体验式学习的源头活水。体验学习过程一般是指个体在亲身经历过程中,儿童数学学习的“体验”本真。
体验式教学:一种教学方法论的视角。体验的实验和实验的体验。体验式学习方式全接触。
1、情境体验与游戏体验。
2、操作体验与数感体验。
3、比较体验与对比体验。
4、感觉体验与知觉体验。
5、想象体验与高峰体验。
6、成功体验与挫折体验。
(二)体验式学习理论框架
二十一世纪是知识经济的时代,无论是个人或组织都面临知识的不断更新,这要求教育培训机构必须研究、开发更有效的学习方法或工具,来提升个人或组织的学习能力。针对现代教育培训市场的学习效用需求及对传统教育培训方法的盲点,以学习者为主角的“体验式学习”培训法应运而生,形成一股潮流。
所谓的体验式学习,其主要的教育哲学及理论架构是整合教育家杜威(John Dewey)的“做中学learning by doing”、社会心理学家黎温(Kurt Lewin)的“经验学习圈experiential learning cycle”、认知心理学家皮亚杰(Jean Piaget)的“认知发展论theory of cognitive development”以及其他学者理论而形成的学习架构。
从实务课程操作来讲,就是透过在活动中充分参与,来获得个人及团队经验,然后在培训师引导下,成员经差异化过程的观察反省与对话交流中获得新的态度信念及技能素质,并将之整合运用于未来新情境的解决行动方案或策略上,以达到目标或愿景。
(三)国外体验学习的理论与实践历程。
体验学习源于西方英文OUTWARD-BOUND,原意为一艘小船离开安全的港湾,驶向波涛汹涌的大海,去迎接挑战。二战以后,在英国出现了一种叫做OUTWARD-BOUND的管理培训,这种训练利用户外活动的形式,模拟真实管理情境,对管理者和企业家进行心理和管理两方面的培训。由于体验式培训新颖的培训形式和良好的培训效果,很快就风靡了整个欧洲教育培训领域并在其后的半个世纪中发展到全世界,培训对象由海员扩大到军人、学生、教师、工商业人员等群体。训练目标也从单纯体能、生存训练扩展到心理训练、人格训练、管理训练等。体验式培训适应了时代完善人格、提高素质和回归自然的需要,因此使成千上万的人趋之若骛,成为素质教育的新时尚。六十年代,在美国,户外训练(Outward Bound)引发了教育界对于采用新教学方法进行教学的兴趣。美国联邦政府教育部还迅速将户外训练的过程融入学校的教育中。
所谓的体验式学习,其主要的教育哲学及理论架构是整合自教育家杜威的“在做中学”、社会心理学家大卫.库伯的“体验式学习圈”、认知心理学家皮亚杰的“发生认识论”以及其他学者的理论而形成的学习框架。体验式学习注重为学习者提供真实或模拟的环境和活动,让学习者透过个人在人际活动中充分参与来获得个人的经验、感受、觉悟并进行交流和分享,然后通过反思再总结并提升为理论或成果,最后将理论或成果投入到应用实践中。
三、概念界定
(一)生本课堂
1.生本课堂首先是营造了浸润着民主、平等、激励和谐的人文课堂环 境。新课程倡导的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性学习,都是以学生的积极参与为前提,没有学生的积极参与,就不可能有自主、探究、合作学习。实践证明,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积极性,参与的深度与广度,直接影响着课堂教学的效果。“没有学生的主动参与,就没有成功的课堂教学”。因此教师要转换角色,从“知识的神坛”上走下来,成为学生学习的伙伴,组建起“学习共同体”,与学生平等地交流和探讨,允许学生提出自己独特的见解、奇特的想法,暂缓批评,激励善待学生,创设一种“心理自由和安全”课堂教学环境,让学生的心智和心灵能自由自在的放飞。
2、自主、探究、互动
即学生根据生活情景自己提出问题,并有计划、有目的、有步骤地进行研究与探索,从而获得结论,学习方法,培养创新实践能力的一种教学模式教育、课程、教学模式。组织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培养学生的探究式学习方式创设一种让学生主动参与的教学环境和氛围,以多样化的教学形式,多种教学途径来组织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充分开发和利用课程资源。
(二)体验式教学方法
体验式教学法是指在教学过程中为了达到既定的教学目的,从教学需要出发,引入、创造或创设与教学内容相适应的具体场景或氛围,以引起学生的情感体验,帮助学生迅速而正确地理解教学内容,促进他们的心理机能全面和谐发展的一种教学方法。
四、研究内容
1、什么是体验式学习?对体验式学习有一个比较直观的认识。体验式学习以实践论的思想、心理学、教育学的原理为基本理论,强调注重引导对学习过程的全程参与和全力体验。它以对人的发展,对生命的关怀为本,以对知识、生活的体验,智慧的开启为目标,要求教师以组织学生“出乎其外”的实践性学习为基本载体,以追求学生获得学习“入乎其内”的深刻体验为教学目标。它要求教师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知识背景出发,创设各种真实或模拟的情景,为他们提供充分的学习和交流的机会,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拓展学生自由学习、思考、体验的时空,崇尚个性化的理解,注重体现学生认知、思维等心理活动过程,促进学生对学习的全过程进行充分的体验。它要求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唤起学生的学习愿望,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实现学生有意义学习、个性化学习、创造 性学习,在体验性学习中实现学生学习方式的根本改变。
2、如何开展自主、探究、互动的体验学习方式?
新课程标准指出:必须要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倡导学生自主学习,使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课堂的主要活动是师生的交往、互动。因此,应该“教学”为“学教”,即“先学后教”、“以学定教”,真正使教师成为学习的引导者;使师生成为学习的合作者;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动者;使学生成为学习的探索者。那么作为老师,应从以下几方面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对学生加以引导。
A、突出学习过程的探究性
现代学习方式的首要特征,它对应于传统学习方式的被动性,二者在学生的具体学习活动中表现为:我要学和要我学。我要学是基于学生对学习的一种内在需要,要我学则是基于外在的诱因和强制。学生学习的内在需要一方面表现为学习兴趣。兴趣有直接或间接之分,直接兴趣指向过程本身,间接兴趣指向活动结果。学生有了学习兴趣,特别是直接兴趣,学习活动对他来说就不是一种负担,而是一种享受、一种愉快的体验。学生会越学越想学、越爱学,有兴趣的学习事半功倍。相反,如果学生对学习不感兴趣,情况就大相径庭了,“强扭的瓜不甜”,学生在逼迫的状态下被动地学习,学习的效果必定是事倍功半。另一方面表现为学习责任。学习是谁的事情,谁应当对学习承担责任?教师当然应该对学生的学习负责,但是如果学生自己意识不到学习的责任,不能把学习跟自己的生活、生命、成长、发展有机联系起来,这种学习就不是真正的自我学习。只有当学习的责任真正地从教师身上转移到学生身上,学生自觉地担负起学习的责任时,学生的学习才是一种真正的有意义的学习。
B、突出学习过程的自主性
自主性是现代学习方式的核心特征,它对应于传统学习方式的依赖性。如果说主动性表现为我要学,那么独立性则表现为我能学。每个学生,除有特殊原因外,都有相当强的潜在的和显在的独立学习能力,不仅如此,每个学生同时都有一种独立的要求,都有一种表现自己独立学习能力的欲望,他们在学校的整个学习过程也就是一个争取独立和日益独立的过程。低估、漠视学生的独立学习能力,忽视、压制学生的独立要求,从而导致学生独立性的不断丧失,这是传统教学的根本弊端。本课题的实施要求我们教师充分尊重学生的独立性,积极鼓励学生独 5 立学习,并创造各种机会让学生独立学习,从而让学生发挥自己的独立性,培养独立学习的能力。值得强调的是,在基础教育阶段,对待学生的独立性和独立学习,还要有一种动态发展的观点,从教与学的关系来说,整个教学过程是个“从教到学”的转化过程,也即从依赖到独立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教师的作用不断转化为学生的独立学习能力;随着学生独立学习能力的由弱到强、由小到大的增长和提高,教师的作用在量上也就发生了相反的变 化,最后是学生基本甚至完全的独立。
C、突出学习过程的体验性
体验是指由身体性活动与直接经验而产生的感情和意识。体验使学习进入生命领域,因为有了体验,知识的学习不再是仅仅属于认知、理性范畴,它已扩展到情感、生理和人格等领域,从而使学习过程不仅是知识增长的过程,同时也是身心和人格健全与发展的过程。体验性是现代学习方式的突出特征,在实际的学习活动中,它表现为:第一,强调身体性参与。学习不仅要用自己的脑子思考,而且要用自己的眼睛看,用自己的耳朵听,用自己的嘴说话,用自己的手操作,即用自己的身体去亲自经历,用自己的心灵去亲自感悟。这不仅是理解知识的需要,更是激发学生生命活力,促进学生生命成长的需要。基于此,本次课程改革特别强调学生参与,强调“活动”,强调“操作”,强调“实践”,强调“考察”,强调“调查”,强调“探究”,强调“经历”。第二,重视直接经验。重视直接经验,从课程上讲,就是要把学生的个人知识、直接经验、生活世界看成重要的课程资源;尊重“儿童文化”,发掘“童心”“童趣”的课程价值。从教学角度讲,就是要鼓励学生对教科书的自我解读、自我理解,尊重学生的个人感受和独特见解,使学习过程成为一个富有个性的过程。从学习角度来说,就是要把直接经验的改造、发展作为学习的重要目的,间接经验要整合、转化为儿童的直接经验,成为儿童素质的有机组成部分,否则,就会失去其教育意义和发展人的价值。
五、研究方法
1、行动研究法:通过在听课、教学实践活动的中尝试体验式学习,归纳出体验式学习的种类、方法。
2、比较法:前后不同的教学方式对学生产生的不同教学效果。(有实践的案例分析)
3、查阅文献资料法:学校的图书资料及信息技术等查阅相关资料和研究成果,作为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
4、总结法:重视资料的积累,不断总结成功的教学经验,为课题的研究提供事实的依据。
六、研究进程
(一)准备阶段(2011年1月—2011年3月)
1、搜集资料,拟定课题研究的提纲。
2、分解课题,按各种学习方式由相关教师进行研究。采用自主申请和工作室任命相结合的形式实施课题研究,3、学习文献,即组织参与研究的教师收集、学习与本课题有关的理论和经验。
4、撰写课题研究的总体方案,拟定课题研究的具体内容和目标,健全组织,课题组成员进行组内分工、明确各自职责。
(二)实施阶段(2011年4月—2012年4月)
1、理论学习。课题组教师全面收集、查阅有关理论和相关资料。
2、实践研究。结合各级教研活动的开展,提出策略,提高实效,撰写专题论文。
(三)总结阶段(2012年5月—7月)
1、完成研究资料的整理,写出研究报告。
2、研究成果的及时推广,巩固成果,并做好后续工作。课题实施时间:2011年1月—2012年7月
七、研究的阶段成果形式
1、本课题研究方案及本课题方案书面材料。
2、本课题研究过程中各阶段的教师论文、案例集。
3、本课题研究过程中教学的典型教案、课件、录像、获奖证书。
4、本课题的研究论文集、学生作品集。参考文献
1、《小学数学体验学习研究》李国娟著,2007年6月。
2、《中国校外教育(理论)》2008年04期
3、《体验数学学习成功 增强小学生学习需求》--《中国校外教育(理论)》2008年04期、朱慕菊关于转变学习方式的论述(摘自“走进新课程”)
5、杜威《民主主义与教育》
第二篇:生本课堂学习心得体会
生本课堂心得体会
“课堂不是教师自我表现的舞台,不应以教师的教学思路和自己的设计为本。我们要站在学生的立场上,更多地考虑学生是怎么学的。教学要走向学生为本,“基于学生问题为主线,构建生本课堂”。
下面是我通过学习获得的几个方面的体会:
一、教师精心组织教学设计,使学生真正的主动参与。
生本高效倡导的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性学习,都是以学生的积极参与为前提,没有学生的积极参与,就不可能有自主、探究、合作学习。实践证明,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积极性,参与的深度与广度,直接影响着课堂教学的效果。学生所回答的问题、提出的问题,是否建立在第一个问题的基础之上,每一个学生的发言是否会引起其他学生的思考;要看参与是不是主动、积极,是不是学生的自我需要;要看学生交往的状态,思维的状态,不能满足于学生都在发言,而要看学生有没有独立的思考。同时,教师要放权给学生,让他们讨论、质疑、交流,围绕某一个问题展开辩论。教师给了学生时间和权利,让他们充分进行思考,充分表达自己思维的机会,让学生放开说,并且让尽可能多的学生说。使学生兴奋起来,参与的积极性高起来,参与度也大大提高。在这样的积极、主动、兴奋地参与学习过程中,个体能得到了发展。
二、以学习单为载体,让学生先展开学习,进行思考。
教师先在课堂上确定学习目标,引导学生充分调动手脑进行学习探索和尝试。教师在这个过程中始终扮演观察者的角色,通过观察学生在自主探索过程中暴露出来的问题和凸显的学习兴趣点、兴奋点进行有效引导。
以学习单为载体,让学生先展开学习,进行思考,提出问题。将学生预习过程中的问题梳理分类,将有效的提问展示并交流。学生中提的最多的问题也是最值得思考的问题,答案从学生中来,经验从学生中习得,体现了生本。
三、课堂评价要体现出学生的主导性。
课堂评价是对学生学习效果的检验,也是学生最为关注的教学环节。在课堂评价中引入学生主导元素,有利于形成学生学习、检验、提高的良性循环状态。在具体的实践中,教师可以调整评价顺序,先安排同学互相评价,再安排学生自我评价,把教师评价作为一个总结放在最后进行。在学生做出课堂表现之后,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大家觉得某某同学哪些地方做得最好,最值得大家学习?通过互相评价与自我评价结合,引导孩子发现同伴的优点,改进自己的缺点,让孩子在掌握知识的同时,人格也得到提升,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再对学生进行课堂评价,才能真正体现学生的主导性。
四、关注“动态生成”。“动态生成”是新课程改革的理念之一,它要求从生命的高度,用动态生成的观点看待课堂教学。许多教师十分关注课堂的“动态生成”,因为“动态生成”的理念正是追求了课堂的真实性,它告诉我们,教学过程是不生动可变的,教师应充分关注“学生”这个资源的重要提供者,根据学生的真实需要随时作出调整,形成真正意义上的师生互动,相互启迪,共同研究与成长,唯有如此课堂才会始终充满真实和活力。
“没有最好,只有更好”,教学永远是一门遗憾的艺术。每一节课都是不可重复的激情与智慧的综合生成过程。教师应不断追求课堂教学的动态生成,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地发展。
生本课堂心得体会
李春香 2018、9
第三篇:生本课堂学习心得体会
同筑生本课堂,共推课改之潮
——生物生本课堂学习体会
4月9日,我有幸来到城关镇中心学校参加了历时一天半的生物生本课堂暨中考复习研讨会的活动。主要活动安排是:余小丽、余劲松、李春玲和我讲了四节课,然后进行了认真的评课,实验中学的黄佳树老师交流了生物中考复习的经验材料,教研室付老师搞了有关生本课堂的研究讲座。活动时间是短暂的,留给我们的思考却很多,同时我也从各位同行身上学到的很多,有有关生本课堂的思考,有生物中考复习的经验和具体做法,可以说收获颇丰。
一、对三节课的简评。
全县的专职生物老师的队伍并不庞大,但通过这次活动,我感受到了这支队伍有着具大的凝聚力量,而且都有着渴望学习和研究的心情。搞复习备考会并不新鲜,讲课也是必须的环节,这次活动中有包括我之内的四位老师讲课,从参与度讲,可以说所有学科中这是最高的。而且与会人员,较之以前,也有变化,以往只是代九年级的生物老师参会到齐也就差不多了,而这次活动中,我遇到了许多新面孔,那就是一批代七、八年级的生物老师,说明大家都是冲着这次机会,来学习的,来共同研究的。对三节课具体感受如下:
1)余小丽老师的“精巧”实现生本课堂。
余小丽老师讲的是八年级下册《鸟的生殖和发育》这节内容,在这节内容里有一个实验:观察鸡孵的结构,实事求是地讲所有生物老师上这节课时最多有20%做了这个实验,经常的做法就是让学生看书的图片及文字
资料把鸡卵的结构与功能自学一下了事,虽然学到的知识是一样的,可是这种自学和灌输可以说如出一辙,毫无生本而言。她让学生通过自己动手做实验,能过“三探”环节认真观察了鸡卵的结构,并通过一定的方法推测出的各部分的功能,基本上认同了结构与功能相适应这一基本的生物学思想。我认为这是本节课最大的亮点,而且也高度尊重学生,最大程度地调动了学生的内存积极性,实现了先做会学,先学后教,这不正是所谓的生本课堂吗。
2)余劲松老师的“平实”实现生本课堂。
余劲松老师讲的是七年级下册《流动的组织——血液》这节内容,对于这节内容可以说学生对此熟悉而又陌生,因为偶尔的“流血事件”真切感受,但对血液的具体成分及各自的功能却无从得知。余老师让学生充分阅读教材,提炼知识,并联系生活实际实现学以致用,体现了为学生“好学”而设计的教育,把课堂还给了学生,一切为了学生,全面依靠学生,这就是生本课堂。
3)李春玲老师的“大胆”实现生本课堂。
李春玲老师讲的是八年级下册《基因的显性和隐性》这节内容,平时上这节课老师们都感到头疼,因为这节内容又难又重要,学习方式经常是把孟德尔定律的三条结论记下来,然后通过大量的练习“实践”这些结论,如果再如此教当然是不可行的。李老师引导学生通过孟德尔豌豆实验,层层推导,步步为营,直到共同得出三条结论,虽然过程是艰难的,但老师和学生们的收获的是快乐,因为充分感受到了知识获得的过程,相信这样的课堂才是学生喜爱的课堂。
三位老师的精彩演译,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深切感受到了老师们的三大转变:变教师灌输式的教为学生自主性的学,使学生获得学习动力;变“听懂了”为“学懂了”、“会学了”,使学生掌握学习方法;变“他律”为“自律”,使学生获得自信、自尊,激发内在的学习潜能。
二、我对生本课堂的的认识。
通过这次活动,加深了我对生本课堂的认识,同时我又深入做了一些思考,下面我谈自己对生本课堂的认识吧。
1、围坐讨论不是生本课堂,生本课堂一定形神兼备。只是坐在一起那是个形式,要有神的话,必须要有学生的质疑,学生有效的交流,学生的精彩的展示,而且我们要关注弱势群体,不能总让小组的某一个,或某几个展示。
2、生本课堂不就全是讨论之声,而不管不顾学生的学习任务。我们要注意时间的分配,并不是所有的都要交流或者展示,学生自己会的不需要交流,在一起交流了全会的不需要展示,主要展示的是学生的问题、疑难,展示的是核心,展示的是关键。
3、生本课堂有底线,我们要把握,那就是一定要尊重知识的获得。
4、老师少讲,学生来讲,并不是生本课堂的唯一模式。我们生物学科有理科的特点,有些东西,只靠学生是讲不清,学不来的,老师要注重引导,层层推导,帮助学生获得知识,让学生体验知识的获得过程,这也是生本课堂。
说起来其实际也就三句话,一切为了学生,高度尊重学生,全面依靠学生,然而实现起来的确不是一日这功,现在老师的观念再慢慢发生改变,
然而学生的习惯却一时半刻改不过来,这需要长时间的历练。为了学生多学,老师少讲,我们方法不一,但这个目的不变。
三、我的建议。
其它这也不全是我的个人建议,这是付教研对我们全体生物老师的建议,由于我完全认同,也将一一照做,所示提出来希望大家共同遵照:
1、加强学习。包括书本的理论学习,网上相关视频的学习,校内学科间老师的共同学习,协作区之间的共同学习。
2、分课型、分环节研究。因为生本课堂的概念很大、很笼统,我们就此研究,可以目的性不是那么强。那么我们可以从不同课型去展开研究,比如说复习课、练习课、评讲课、实验探究课等。还可以从不同的环节入手去研究,比如研究前置导学的做法,导学案的编写等。
3、多做实践。说不如做,做了才有更多的思考,做了才有一定的说服力。
4、要把握底线。如时间的合理分配,学生一定是要是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小组间一定要有有效的交流和展示。
总之,在生物课上初步地实践着生本教育理念,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今后还将一如既往地继续努力下去,坚持以导学练案为载体,搞好生本教育理念在教学实践中的运用,为新课改作出应有的贡献。
第四篇:生本课堂学习心得体会
生本课堂学习心得体会
李慧敏
通过假期对生本课堂的学习,使我对生本课堂教学有了进一步的认识,也有一点感悟。生本教育既是一种教育理念也是一种教学模式。生本教育课堂,就应该是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采用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让学生积极参与到学习中,构成积极、欢乐、高效的课堂,它的核心就是“一切为了学生,高度尊重学生,全面依靠学生”,是以生命为本,关注学生的终身发展。我认为前置性作业和小组合作是生本教学的两个必不可少的重要方面,前置性作业的设置和小组合作的安排和运用直接影响着生本教学的效果,做不好前置性作业和小组合作工作的课堂也不是真正的生本课堂。因此,本人结合英语课堂教学谈一谈生本教育理念下前置性作业和小组合作的一些感想。
生本教育,大胆提出了解放老师、解放学生、解放教育的思想,倡导旨在张扬学生天性,依靠学生内部自然发展学生的学习的新型的教育教学模式,让 学生寓学于乐,寓学于自然天性的释放,以学生为根本,一切从学生出发,根据学生的特点、认知能力来进行教学,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一切为了学生,高度尊重学生,全面依靠学生。结合自己以往的教学,已往的作业设置一般以学生对知识的巩固为主,而前置性作业则侧重巩固后的延伸,它是预习作业,但它是比以前更加科学、规范的预习,前置性作业的设置一定要根据教学内容,结合学生特点,使学生有目的、有方法、有步骤的自主探究式地学习,从而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英语作为是学习语言的学科有它自身的独特性。英语的前置作业除了笔头作业,还有口头表达等多种形式。根据小学英语教学内容,我大概分为词汇、对话、阅读。
词汇教学前置性作业:学生利用音标拼读单词,再跟读录音,力求读音准确、地道。划出感觉难记的单词,如何才能更好的记住这些难词,以备课堂讨论。
对话教学前置性作业:1.读对话,画出语篇中的生词,并了解其在对话中的意思。2.读对话,理解对话意思,尝试根据对话自编对话。
阅读理解前置性作业:1.读课文,理解文意,划出课文中带有新词的语句,或出现新语法用法的句型。找出不理解的单词、句子、语法内容,用来课上提问、讨论。2.有的时候学生可能会把握不住重点,这时可以具体地指出几个知识点,学生思考、查阅解决,课上再分组讲解。3.做阅读理解性的题目。
在前置性作业的基础之上,生本课堂的又一个关键所在就是小组合作。小组合作学习是生本教学的重要一环。没有小组就没有生本。而英语作为一门语言,极具交际功能,课堂中更是需要在合作与交流中学习。
1.合作学习单词
新版小学英语教材在编排上,词汇量比较集中,于三年级零开端的小学生来说,在一节课内从初步接触到熟练掌握,是需要一个渐进的过程的。而通过4---6人的小组合作学习单词,相互学习,相互帮助,能达到加速共同巩固的效果。成员间相互帮助,指点和提醒那些记不住或说不好指令的学生,让学生体验到共同学习的愉悦感。在以小组为单位的展示比赛中,以发令的语音语调准确、动作整齐的为优胜组,给予表扬和鼓励,集体奖励,更使他们强烈地体验到小组合作学习的成功感。
2.合作练习对话
学习对话部分,为更好地落实提高口头熟练率,在起始阶段通常让优等生与后进生或中等生搭配组成两人小组(pairwork),轮换角色着重操练对话中的重点和难点句型的对话,熟练后让学生在安排的固定的小组(groupwork)中进行对话练习,综合表演。对话其间出现的小错误等问题时,小组成员都会热心地提醒帮助解决。不容置疑,在小组长的示范和带动下,通过组员的帮教和共同努力,进行角色综合表演是容易组织和进行的。而且后进生在同学的激励和帮助下,也能很好地参与和积极的学习。在民主平等合作的氛围下,更轻松地实现了自主学习的积极性,既增进了学生间情感的交流,又培养了学生虚心向同学学习的良好素质。小组兼个人的激励性评价更促进了学生合作学习和编演英语对话的热情。
3.合作完成阅读
第一次阅读(可作为前置性作业):学生自己默读整篇文章,找出生词;小组讨论生词的读音与意义,难懂的可查找资料,然后小组总结;最后各小组之间进行交流,各自汇报自己小组所学到的生词及其学习方法,共享学习经验。
第二次阅读:根据阅读的内容给学生布置阅读的任务;学生带着任务再次通读全文,找出重点,小组先讨论然后汇报;教师进行总结点评。
第三次阅读:针对第二次阅读所得重点内容,再精心地设计阅读的任务;学生带着任务进行第三遍通读并找出要点,或作答,小组先讨论然后汇报;教师最后进行总结评点。
生本教育的理想就是:找出一种教育方法,使教师因此可以少教,但是学 生可以多学。“生本教育”就是让学生成为课堂真正的主人,老师仅仅是学生自主发展的指导者和引领者。让孩子们自主交流、展示成果、互相质疑,在合作、交流、质疑中主动学习,获取知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经过自己的实践获得的知识,他们特别有成就感,自信心增强,在这种氛围中学习,使孩子们放松,他们得到了释放。以上这些想法还很粗略,我会在以后的学习、实践、反思中不断完善。
第五篇:立足生本课堂 激发自主潜能
立足生本课堂 激发自主潜能
让师生焕发生命活力
当前,新一轮课程改革正在全国各地悄然兴起,并进行得如火如荼,给教育工作者带来了新的机遇、新的挑战和思考。在此基础上,学校纷纷顺应教育改革的潮流,积极改进现有的教学模式,大力推进高效课堂教学,努力实现学生发展与教师成长共赢。广元市昭化区昭化初级中学是一个典型的农村初级中学,办学条件与城里学校相比较,相去甚远,生源基础相对薄弱。2015年,学校新任领导班子组建后,认识到必须改革,才能改变,才能求生存、谋发展。学校抓住这一契机,从2015年开始,以课堂教学改革为切入点,义无反顾地开始了自己的教育教学改革探索,逐渐走上了一条“模仿借鉴——自主创新——形成特色”的教改之路。内引外联 自主创新
古人云:“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叶徒相似,其实味不同。所以然者何?水土异也。”在吸取了洋思的“先学后教,当堂训练”、三清落实措施和杜郎口的“三三六”课堂模式,昭中也组织学生进行了小组式围坐,训练学生“爬黑板”,但勇于探索、追求卓越的昭中人感觉运用起来并不得心应手,于是更多的老师意识到要想突破,改变目前的困境就必须要探索具有特色的、适合昭中的课堂模式和管理模式。就这样昭中开始了自己的关于改变学生学习方式的教学试验——自主学习试验。自主学习试验研究是根据新课程理念,从学生学习的角度出发,改变教师的课堂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
自主学习实验。昭中的具体做法是让学生先自学教材,再讲解交流自己的理解,在此基础上,学校将课堂分成三种课型:自学课、展示课、反馈课,并创新设计了自学清单,教师的集体备课主要从设计各个课时的自学清单为主,自学清单的内容以教学内容的知识点和考点为主。经过一段时间的实践,学校师生在自学清单的基础上,将之完善修改为问题清单,通过对各个教学环节进行问题设计,以问题为主线,让学生在问题的引导下再进行自主学习,这样就比原来只让学生自学好多了。有了问题清单以后,为了解决教学时间不够的问题,昭中又将自学、展示、反馈的三种课型融为一节课的三个环节,这便是后来的DJP课堂教学模式的导学、讲解、评价三个核心要素的来源。
学案雏形初现。2016年4月初,昭中邀请了区部分学科教研员来校,对自主学习实验进行考察研究。他们跟踪课堂,调查访问学生,以研究的态度真诚地参与实验。在接下来的时间里,昭中人重新审视课堂,调整课堂结构,修改问题清单。之后进一步把问题清单细化,变成一个详细的指导和帮助学生自主学习的方案,这个方案就是学案的雏形。
DJP课堂教学模式的形成。在此之后,学校通过实验老师与教研员和专家一起备课、上课、交流讨论等活动,并根据情况不断调整。实施一个月后,昭中学子的学习面貌发生了质的变化。同时,学校还根据操作过程中出现的新问题进一步调整了课堂教学的方式,加大了对学生的培训和指导以及对学生评价的研究,逐步形成了“学习小组长培训方案”和《自主学习小组评价手册》。从此,昭中的实验研究又走上了一个新的台阶。经过一段时间的实验研究后,内江师范学院的王新民教授、区特级教师王富英、区数学教研员谭竹等老师对该实验课题进行了认真分析研究和总结提炼,把这种具有昭中教学特色的全新的教学模式命名为“导学讲评式教学”(简称为“DJP教学”)。自主合作 特色兴校
DJP教学是指学生在学案的引导和帮助下,在独立阅读教材、自主建构知识意义的基础上,通过与组内同伴进行交流、面向全班讲解以及师生对其讲解进行评析的过程,获得对知识的深入理解、学科思想方法的体验与感悟、学科活动经验的积累,最终达到学会学习、学会交流、学会思考、学会评价的教与学活动。
DJP教学的核心要素是“导学”、“讲解”和“评价”。DJP教学的理念可概括为“三先三后三促进”。三先三后三促进是指:先学后教,以教促学;先思后启,以启促思;先讲后评,以评促化。DJP教学模式有以下五个环节:示案导学—交流讨论—精讲评析—练习巩固—反思拓展。DJP教学是在学生利用学案自主学习的基础上再进行交流、合作、讲解评析而获得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因此,在学生学习的过程中,它促使学生与他人,与社会的不断交往、交流,对自我不断地认识、评价和调节,从而使主体的品质得以不断地发展。
学案的编写与运用。DJP课堂教学是在以学案导学为载体而进行的一种教学模式,因此在编写学案时,学校教师在教研员的引领下,通过拟定学科的三维目标、课时分配、任务分配,定学习目标、重点、难点编写出学案。在这个过程中,老师们反复思考推敲学案的编写,它也为教师的集体备课提供了一个平台,从而使老师们在教学思想和教学方式上得以转变,实现了以讲授式教学为主向自主学习、合作学习、讲授式教学与探究式学习多元融合的教学方式。
小组的组建与评价。昭中的学习小组采用的是“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分组方式,各班级在班主任引领下,结合各学科老师的意见,对全班学生进行分组。一般是四到六人为一组进行围坐式小组合作学习。由小组同学共同搞好小组建设,包括组名、小组精神、组歌、宣传口号和组规,再在组内选出学习小组组长和各科的学科小组长。
在DJP教学中,评价是其核心要素之一和重要环节。昭中的评价分为课堂评价、常规评价和综合评价三个板块。DJP教学模式下的课堂评价就是学生和教师对师生讲解的内容进行评价分析,以肯定成绩、纠正错误、比较鉴别,建构意义。通过评析使学生消除疑难,纠正错误,生成知识的内部表征,促进知识的内化,从而达到“以评促化”的目的。同时学校还结合学生的一日常规、考试成绩、课堂表现、课后表现、参加社团活动、各类竞赛等的表现综合于一体进行评价,以此促进了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和综合能力的提高。所有的评价最终以分数的形式由记录员负责进行记录、统计,然后将记录、统计结果在班级的“自主管理、自主学习评比栏”中公示。总评分数统计后从高到低进行排列,评出优秀学习小组、达标学习小组、争达标学习小组,然后对优秀学习小组实施奖励进行肯定。
学生自主管理与培训。在DJP教学的课堂上,昭中主要采取了学习小组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学校不仅培养了学生在课堂上的自主合作探究讲解的学习能力,而且在学生的学习和生活中的自主管理能力的培养上,昭中人也花了不少的心思和精力,勇敢地进行了尝试和探究。根据学校师生的实际情况,昭中大力倡导“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三自管理,积极构建了具有十中特色的自主管理体系,逐步提高了学生的管理能力,形成了良好的“自主合作和谐发展”的校园文化氛围。
学校各个班级配合学校工作,积极探索学生的自主管理,建立了学生执行校长、校学生会、年级学生会、班委干部、学习小组长、学科小组长的学生自主管理体系,并不断完善了各个管理岗位的职责,健全了学生会的职能,形成了浓厚的自主管理和自主学习的氛围,每学年昭中都会评选出了一大批优秀的学生自主管理之星,这些学生也在学校的日常管理实践中形成了他们自己的、具有昭中特色的管理理念。活力绽放 生命精彩
几年来,在课堂教学改革这条不平凡的征途上,昭中人洒下一路艰辛一路汗水,收获一路花香一路阳光。通过DJP教学模式的实施,教师的角色实现了重构,教学方式得以转变,培养了教师的学习意识和科研意识,有效促进了教师的专业发展和学校教育科研水平的提升;学生得以从传统教学方式的桎梏中解放出来,学习方式得以改变,增强了责任意识、竞争意识和合作意识,逐步培养起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品质,大面积提高了学生的学业成绩,促进了每个学生的全面健康发展,使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不断提升,教育品牌愈加闪亮。短短两年多,以DJP教学为载体的课改试验和学生的自主管理实验,使十中的校风、学风和教学成绩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出现了“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的景象。
新课程下的课堂教学拒绝模式化,但并不拒绝模式。DJP教学模式的提出、实践、探索、研究,可以帮助广大师生从整体上认识和探讨教学过程中各种因素之间的关系及其多样化的表现形态,有利于动态地把握课堂教学。它既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又充分发挥了教师的引领作用,充分彰显了“以生为本”的信念和追求。环环相扣,每一个教学环节都完整而有层次,科学而有梯度;人人受益,注重了学生的个性差异,为每一个学生创造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机会和平台,鼓励学生的个性体验和互动感悟,有效培养学生的探索能力、创新精神和合作意识,使学生成为了课堂的主人,真正实现了教师有效教学、学生高效学习。昭化中学的DJP教学模式实践启示着广大教育同仁:改革固然艰辛,但只要有了科学的引领、坚定的信念、智慧的经营和辛劳的付出,所有美好的愿景都将化为现实,教育的真、善、美将带给每一个生命成长的希望与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