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鼻饲法

时间:2019-05-11 22:39:50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中药鼻饲法》,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中药鼻饲法》。

第一篇:中药鼻饲法

中药鼻饲法

目的:调整脏腑功能、健脾、养胃、润肠通便以达到防病治病的目的。评估:

1、核对医嘱,了解既往史,当前的主要症状,证型,发病部位治疗情况及相关因素。

2、患者的年龄、文化程度,当前的心理状态,对疾病的认识及合作程度。

3、解释操作目的及配合方法。

4、评估鼻腔情况、鼻腔黏膜有无肿胀、炎症、有无鼻息肉及鼻中隔弯曲等。

5、患者对此操作的信任感。

目标:遵医嘱协助治疗,解除或缓解各种急慢性疾病的临床症状。禁忌症:鼻息肉、鼻中隔弯曲、活动性出血、肠结等。准备:

1、病人取坐位或半坐位。

2、护士:洗手戴口罩,必要时戴手套,查对确认病人。

3、用物:治疗盘内放治疗碗、消毒胃管、镊子、弯盘、50ml 注射器、纱布数块、石蜡油、汽油或乙醚棉签、胶布、治疗巾、夹子、别针、压舌板、温开水、中药鼻饲液(38-40℃)。操作规程:

1、备齐用物,携至床前、做好解释、再次核对医嘱。

2、协助患者取坐位或半坐位。

3、清洗鼻腔。

4、插胃管 1)颌下铺治疗巾。2)润滑胃管前端。

3)测量胃管插入的长度(自发际至剑突的距离)4)自鼻孔轻轻插入

5)插入10-15cm嘱病人做吞咽,继续插入至预定长度。6)检查口腔内有无胃管盘曲。7)验证胃管是否在胃内,方法有三种: A、用注射器抽吸,抽出胃液。

B、注入10ml空气,用听诊器在胃部能听到气过水声。C、将胃管末端放在盛水的碗中,无气体逸出。

5、固定胃管

6、注入中药鼻饲液

1)注入温开水——鼻饲液——温开水 2)纱布包好胃管末端,反折,夹紧固定

7、操作完毕协助整理床单元,安排适当体位、清理用物、归还原处,洗手记录。效果评价:

1、操作的熟练程度

2、是否严格执行“三查七对”及无菌原则

3、患者体位是否合理安排

4、患者是否理解操作目的,能否主动配合,患者是否安全

5、观察用药疗效 注意事项:

1、每次鼻饲前应检查胃管是否在胃内

2、鼻饲后保持半卧位20-30分钟

3、长期鼻饲者每日做口腔护理二次

4、昏迷病人插管前先将头后仰,插入10-15cm后将头前倾,下颌尽量靠近胸骨再插入胃管。

5、每次鼻饲前常规抽吸胃潴留,观察舌苔,脉象,注意观察用药疗效。

第二篇:鼻饲法”操作流程

鼻饲法”操作流程

一、鼻饲:

1、评估解释:护士手持饮食卡,来到患者床旁,查对床号、姓名及手环,与患者交流,以了解患者的全身情况、营养状况,向患者做好解释。

护士:“某某,让我看看您的手环。根据医嘱,您需要从鼻腔插胃管至胃内进行鼻饲,以保证您的营养供应,请您配合”。“您以前插过胃管吗?”“您有假牙吗?”“哦,没有。那请您张口。我帮您检查一下口腔和鼻腔。”

持手电筒认真观察口、鼻腔粘膜有无溃疡、出血等情况。护士:“谢谢您配合!请您休息一会儿,我准备一下就来。” 环顾左右(观察病房内有无未处理的便盆或其它脏物)。

面对评委老师:“报告:现在病人意识清楚,愿意配合。病房内清洁、整齐,适合病人进餐。”洗手(口述)

(推治疗车面向考官)仔细检查用物是否齐全和符合要求,检查胃管型号与质量,测试温开水与流汁食物的温度(口述:一般以38~40℃为宜。用物符合操作要求。)

将治疗车推至床旁,再次核对床号、姓名,做好解释。护士:“某某,您准备好了吗?我要给您插胃管了。”

治疗车放患者右侧,护士站立在患者右侧床头前,与患者目光接触。

护士:“某某,插管的时候会有些不舒服,如有恶心请您做深呼吸,如有其它不适请举手告诉我。戴口罩。

2、安置体位:①护士:“我帮您抬高床头。(30—40度)。”口述:昏迷患者取平卧位,头偏向护士一侧。②颌下铺治疗巾。

3、清洁鼻腔:用湿棉签检查和擦净鼻孔(要清洁到位)。将治疗盘端至床头桌上,准备2~3条胶布。

4、量长润管:检查并打开鼻饲包,置一次性胃管和注射器于鼻饲包内的治疗碗和方盘内。戴手套,弯盘置于患者口角旁。检测胃管的型号与质量,是否通畅。

比量需插胃管的长度,前发际至剑突水平45~55cm,(口述:成人45~55cm,婴幼儿14~18cm)取胶布做好标记。润滑胃管15—20cm,用塞子盖好胃管末端。

5、插管验证:护士:“现在给您插胃管,请您配合。”

左手持纱布托住胃管,右手用钳子夹住胃管前端,自一侧鼻孔轻轻插入。“请您做深呼吸。”插入约10--15cm时,“请您张开口,让我检查一下。”“请您做吞咽动作。”继续插入至预定长度。

边做边口述:插管过程中如病人出现呛咳、呼吸困难、发绀等情况可能误入气管,需迅速拔管后换管重插。如病人出现恶心应停止片刻,嘱患者深呼吸,如插入不顺利,检查胃管是否盘于口中”。“昏迷患者:左手托起患者头部,使下颌贴近胸骨柄,加大咽部通道弧度,顺势插至所需刻度”。用胶布固定胃管于患者鼻翼两侧,证实胃管在胃内:将胃管开口端置入水中,无气体溢出。

口述另两种验证方法:(1)用注射器连接胃管抽吸出胃液。(2)用注射器注入10mL空气,同时用听诊器在胃部听到气过水声。

当证实胃管已插入胃内,将胃管末端小盖盖上,再次固定胃管于面颊部。

口述:“每次鼻饲前判断胃管是否在胃内,有无胃潴留。昏迷患者枕头复位,头偏向一侧。”

6、灌注溶液:护士:“现在胃管已插好,我给您先喂温开水,有什么不适,请告诉我。” 先注入10mL温开水,再缓缓注入流汁食物,然后再注入少量温开水冲洗胃管,饲食过程中防止空气进入(每次应排气,操作者手指勿触及管口)。

7、管端固定:用纱布包好胃管末端,用橡胶圈绕紧。再用别针将胃管固定在患者衣肩上。撤下弯盘、治疗巾,放入医用垃圾桶内。脱手套。将治疗盘端回治疗车。

护士:“某某,胃管需要保留几天,每隔2~3h我会帮您喂流汁,请您注意保护好胃管,防止滑脱。咳嗽时不要用力过猛,可以用手扶住胃管,翻身时不要压迫胃管。如有不舒服,请您按信号灯,我们会及时来帮助您。”

8、整理记录:整理床单位,安置病人。口述:“请您保持这种体位20—30分钟,以避免胃内容物返流导致不适。我会经常来看您的。请您好好休息。”

洗手(口述),记录置管时间和日期。

二、停止鼻饲:

1、拔出胃管:报告:根据医嘱,停止鼻饲。

核对患者床号、姓名、床头卡和手环。做好解释工作。“某某,您恢复得很好,可以自己吃东西了。我现在遵医嘱给您拔管。拔管时请您闭住呼吸,以免胃液吸入气管内。”

铺治疗巾于病人颌下,弯盘置口角旁,去胶布。

塞紧胃管末端,戴手套。“请您深吸气。”在患者呼气末拔出,至咽喉处迅速拔出。

2、整理、清洁、记录:按规定处理医疗垃圾。(将胃管、纱布放入黄色医用垃圾桶内,脱手套,脱手套放入黄色医用垃圾桶内)。

助病人漱口,清洁患者口鼻及面部,擦去胶布痕迹。

清理用物,整理床单位。洗手,取口罩,记录拔管时间和病人反应。

护士:“现在胃管拔除了,请您注意饮食,明后两天内只能进牛奶、汤类,绿豆汁、果汁等食物,每天6~8次,每次150~200mL,温度以38~40℃为宜,不能太烫。无不适后改为半流质,如面条、粥,每天4~5次,再过渡到普食,普食应清淡,不宜食用辛辣食物,以减轻对胃粘膜的刺激作用。请好好休息。”

第三篇:鼻饲法操作流程(定稿)

护理技术操作流程

鼻饲法操作流程

1、每次注入流质前应判断胃管是否在胃内,给药应先将药片碾碎,溶解后再注入。注食后尽量不搬动病人,以免引起呕吐。鼻饲前后均应用20 ml 水冲管,防止管道堵塞

2、长期鼻饲者,应每天进行口腔护理,胃管每周更换一次,晚上拔出,第二天从另一鼻腔插入。

3、注意观察病情变化,及时与病人交流,关心体贴患者。

4、举止端庄,爱伤观念强,动作敏捷,操作熟练,时间从备物至结束10 分钟完成。目的:

1、为不能由口进食的病人(如昏迷、口腔疾患、口腔手术后或不能张口进食者、破伤风等病人),通过胃管供给饮食,药物及水份,以保证病人营养和治疗的需要。

2、拒绝进食的病人。

3、早产儿和病情危重的婴幼儿。评估:

1、病人目前病情,诊断和实施鼻饲的目的,做好解释工作。

2、了解病人鼻孔是否通畅,鼻腔黏膜有无炎症、肿胀、鼻中隔偏曲、息肉等。

3、病人的神志、有无既往插管的经历、是否愿意配合,对鼻饲相关知识的掌握等。准备:

1、要求:着装整齐,洗手,戴口罩。

2、备物:1)鼻饲包(弯盘1 个,镊子2 把,止血钳1 把,纱布3 块,石蜡油棉球瓶,治疗巾1 块);2)一次性胃管;3)50 ml 空针;4)保温杯(盛流质食物);5)杯子(盛温开水);6)量杯;7)弯盘(胶布、棉签);8)温度计;9)包布篮;10)污物缸;11)洗手液;12)一次性手套 操作步骤:

1、着装整齐,洗手,戴口罩。备齐用物,床头备痰杯、水壶。

2、推车携物至床边,做好说明解释,视病情协助病人取坐位、斜坡卧位、仰卧位。

3、铺巾、置弯盘置于口角旁,清洁鼻腔、弃棉签至污物缸内。

4、打开鼻饲包、打开注射器放入鼻饲包弯盘内,戴手套,取胃管测量长度(前额发际至剑突),润滑胃管前端,止血钳夹紧胃管末端。

5、用镊子持胃管经鼻腔缓慢送入10-15cm 时,嘱病人做吞咽动作,轻轻将胃管送入胃中,其长度为45-55cm,判断是否在胃内(①胃管末端接注射器抽吸,有胃液抽出;②置听诊器于胃部,用注射器从胃管注入10 ml 空气,听到气过水声;③当患者呼气时,将胃管末端置于水杯液体

中,无气泡逸出),确定胃管在胃内后,将胃管末端反折,用纱布包好,止血钳夹紧。

6、固定胃管,用胶布固定于鼻翼及颊部。

7、取鼻饲液倒入量杯内,试温(38-40℃)。

8、先注入少量温开水,再缓慢注入鼻饲液200ml、再用少量温开水冲胃管,上提胃管末端换纱

布包裹胃管末端,胶布缠紧,放入病人上衣口袋内。

9、整理用物归位,标注胃管名称及插管时间。

10、拔胃管:备治疗巾、弯盘、手套、纱布1 块。

11、铺巾、弯盘置于口角旁,戴手套,取末端纱布、揭胶布、取另一块纱布、边拔边用纱布擦胃管,至咽喉部迅速拔出胃管置弯盘内。

12、收弯盘,协助病人漱口,治疗巾擦净口鼻,交代。

13、处理用物归位,脱手套,洗手。整体要求:

1、插管时动作轻柔,掌握要领,以免损伤食管黏膜。如发生呛咳、呼吸困难、紫绀等情况,表示误入气管,应立即拔出,休息片刻后在插管。

2、昏迷患者插管时,应将患者头向后仰,当胃管插入会厌部时,左手托起头部,使下颌靠近胸骨柄,加大咽部通道的弧度,便于胃管顺利通过会厌部。

第四篇:中药熬法

一、先用冷水浸泡使药物变软,细胞壁膨胀,药物的有效成分容易渗透到水分中。然后

再煎煮,这样随着水温的逐渐增高,有效成分便容易被煎出。

二、药的煎煮是有一定要求的,具体有:①每次将一剂中药饮片材料放入煲内,加入清水,观察加水能否浸满药面,不足时可稍加水量。②一般浸泡半小时使中药饮片的有效成分易于煎出(如赶时间,此步骤可略去)。③先用猛火煎至充分沸腾1-3分钟。然后收至小火,煎20-30分钟使之成一碗,用消毒纱布或咖啡格滤渣倒入杯内,温热服用。④一次将药物煎好后,可以将首剂和再煎的药物混匀,以便药效均衡。

三、药的服用:①汤剂的服法大致分为4种:分服:即是将每天1剂中药,分2-3次等量分服。对老人小儿服药有困难的也可采用少量多数或浓煎后服用。顿服:将1剂汤药1次服下,以取其量大力峻、快速起效之作用。连服:是指在短时间内连续给予大剂量药物的服用方法。意在短时间内,使体内达到较高的药物浓度。②中成药服服法一般分送服、冲服、调服、含化及喂服等。送服:是将药放入口内,用温开水或药引、汤剂送服。冲服:即将药物放入杯内,用温开水、药引等冲成悬混液后服用。调服:是将一些散剂用温开水或白酒、醋等液体调成糊状后口服。如安宫牛黄丸、紫雪丹等均用此法给药。含化:是将丸、丹剂含在口中,让药慢慢溶化,缓缓咽下。如六神丸、喉症丸、救心丹等。喂服:本法主要用于婴幼儿、年老体弱或急危重症病人。是指将中成药溶成液状,逐口喂给病人的一种方法。

四、(3)中医用药护理除了注意煎药和服药方式外还应该注意以下内容:①服药温度:服药温度一般是指服用中药汤剂的药液温度或用于送服的、酒等温度而言。常有热服、温服和冷服之分。热服:是将刚煎好的药液趁热服下。常用于寒证。温服:是将煎好的汤剂或送药的水等放温后再服用。一般汤剂均采用温服。冷服:将煎好的汤剂放冷后服下。常用于热证。②服药剂量:用药的剂量一般应该由医生根据具体情况具体决定。③服药后应注意休息,观察药物效果,观察有不良反应。尤其是服用峻烈或有毒性的药物,更须严密观察和记录。④空腹服中药易胃肠反应,如腹鸣、便前腹痛、大便稀烂,故适于大便硬结或便秘患者。如有胃病,宜进食后一小时后服用。⑤对中西药合用的病人,应告诉中西药服用的方法的间隔时间。⑥体虚、年老、胃寒易呕吐或儿童,药物可分两次服用(相距时间可酌情)。⑦注意食物对药效的影响,中医历来有“药食同源”之说。这是因为药性和食性都有“四气”(寒、热、温、凉)和“五味”(辛、甘、酸、苦、咸)相同内容和区别。同时某些食物本是药物,既可食用,又当药用。如大枣、莲子、桂圆、百合、山药、赤小豆、海带、甲鱼、桑葚、黑芝麻、峰蜜等。既然食性和药性有共同的性味,凡是食性与药性相顺应,食物能增强药物的作用;食性与药性相反,食物便会降低药物的作用。总之,食物的正确选择,对提高药物的疗效,促进病人早日康复,具有与用药同等重要的位置,饮食因素还可能对中药的吸收有多种多样的影响,要充分利用有利的食物因素来提高药物的疗效,减少妨碍吸收的因素。

五、特别提醒:一旦煎糊的中药,千万不要服用,干脆倒掉重抓。如果为了节约,继续服用失去药效的中药,不仅不能治病,而且还会耽误病情;而服用了药性改变的药物,药不对症,还很有可能会加重病情,造成严重的不良后果。

一、煎药容器以砂锅、搪瓷器皿、不锈钢为宜,严禁用铁器。

二、中药入煎前应先用冷水浸泡20分钟左右。煎药用水量一般以浸过药面1-3厘米。大剂量和松泡易吸水的药物可适当增加用水量。

三、煎药时间应根据药性而定,一般药为30分钟。解表药、清热药、芳香类药物不宜久煎,沸后煎15-20分钟。滋补药先用武火煮沸后,改用文火慢煎40-60分钟。煎药时要搅拌药料2-3次。每剂中药一般煎二次,第二次煎时间可略短。

四、煎药量:儿童每剂50-100毫升。成人每剂150-200毫升。

五、特殊药物的煎煮方法:

1、“先煎药”:煮沸10-15分钟,再加入其它药同煎。

2、“后下药”:在一般药即将煎至预定量时,投入同煎5分钟即可。

3、“溶化药”:应在其它药煎至预定服药量,取药汁,微火煎煮,不断搅拌溶解即可。

4、“冲服药”:将冲服药调入煎好药汁或开水中冲服。

5、其它特殊药物按医嘱煎煮。

中药的服法:

一、每天煎一剂,每剂煎二汁,早、晚各服一汁,一般在饭后服为宜。

二、丸药一般每天服二次,服时最好将药烊开服用,便于吸收增强疗效。未煎药需妥善保管,防止受潮、变质。

怎么熬中药,如何服中药?

(1)中药的煎煮是有一定要求的,具体有:①每次将一剂中药饮片材料放入煲内,加入清水,观察加水能否浸满药面,不足时可稍加水量。②一般浸泡半小时使中药饮片的有效成分易于煎出(如赶时间,此步骤可略去)。③先用猛火煎至充分沸腾1-3分钟。然后收至小火,煎20-30分钟使之成一碗,用消毒纱布或咖啡格滤渣倒入杯内,温热服用。④一次将药物煎好后,可以将首剂和再煎的药物混匀,以便药效均衡。

(2)服药方法也是给药护理中重要的护理内容。清代徐灵胎曾指出:“方虽中病,而服之不得法,非特乏功,反而有害。”说明了服药方法的重要性。在临床实践中也确有因服药方法不符合要求而影响治疗效果的。因此,在护理上必须正确执行各种服药方法。

①汤剂的服法大致分为4种:分服:即是将每天1剂中药,分2-3次等量分服。对老人小儿服药有困难的也可采用少量多数或浓煎后服用。顿服:将1剂汤药1次服下,以取其量大力峻、快速起效之作用。连服:是指在短时间内连续给予大剂量药物的服用方法。意在短时间内,使体内达到较高的药物浓度。②中成药服服法一般分送服、冲服、调服、含化及喂服等。送服:是将药放入口内,用温开水或药引、汤剂送服。冲服:即将药物放入杯内,用温开水、药引等冲成悬混液后服用。调服:是将一些散剂用温开水或白酒、醋等液体调成糊状后口服。如安宫牛黄丸、紫雪丹等均用此法给药。含化:是将丸、丹剂含在口中,让药慢慢溶化,缓缓咽下。如六神丸、喉症丸、救心丹等。喂服:本法主要用于婴幼儿、年老体弱或急危重症病人。是指将中成药溶成液状,逐口喂给病人的一种方法。

(3)中医用药护理除了注意煎药和服药方式外还应该注意以下内容:①服药温度:服药温度一般是指服用中药汤剂的药液温度或用于送服的、酒等温度

而言。常有热服、温服和冷服之分。热服:是将刚煎好的药液趁热服下。常用于寒证。温服:是将煎好的汤剂或送药的水等放温后再服用。一般汤剂均采用温服。冷服:将煎好的汤剂放冷后服下。常用于热证。②服药剂量:用药的剂量一般应该由医生根据具体情况具体决定。③服药后应注意休息,观察药物效果,观察有不良反应。尤其是服用峻烈或有毒性的药物,更须严密观察和记录。④空腹服中药易胃肠反应,如腹鸣、便前腹痛、大便稀烂,故适于大便硬结或便秘患者。如有胃病,宜进食后一小时后服用。⑤对中西药合用的病人,应告诉中西药服用的方法的间隔时间。⑥体虚、年老、胃寒易呕吐或儿童,药物可分两次服用(相距时间可酌情)。⑦注意食物对药效的影响,中医历来有“药食同源”之说。这是因为药性和食性都有“四气”(寒、热、温、凉)和“五味”(辛、甘、酸、苦、咸)相同内容和区别。同时某些食物本是药物,既可食用,又当药用。如大枣、莲子、桂圆、百合、山药、赤小豆、海带、甲鱼、桑葚、黑芝麻、峰蜜等。既然食性和药性有共同的性味,凡是食性与药性相顺应,食物能增强药物的作用;食性与药性相反,食物便会降低药物的作用。总之,食物的正确选择,对提高药物的疗效,促进病人早日康复,具有与用药同等重要的位置,饮食因素还可能对中药的吸收有多种多样的影响,要充分利用有利的食物因素来提高药物的疗效,减少妨碍吸收的因素。

一、特殊处理的药物

1,先煎。目的为了增加药物的溶解度,降低药物毒性,充分发挥疗效。先煎的药物有:(1)有毒药物:乌头,附子,雪上一支蒿,商陆等。(2)矿物类,动物骨类:生石膏,穿山甲,珍珠母等。应先煎15~30分钟。

2,后下。目的为了减少挥发油的损耗,使有效成分免于分解破坏。后下药物:(1)薄荷,木香,青蒿,玫瑰花,大黄,钩藤,番泻叶等。一般在煎好前10~15分钟入药即可。

3,烊化(溶化)。应于其他药物煎得虑出液后,再入药液中溶化。有阿胶,龟胶,鹿胶,蜂蜜,硭硝等。

4,另煎。贵重药材应另煎。如:羚羊角,人参等。

5,包煎。花粉淀粉等应包煎。

二、火候

一般应“先武后文”

三、煎药时间

解表药:头煎时间:10~20分钟。二煎时间:10~15分钟滋补药:头煎时间:30~35分钟。二煎时间:20~25分钟一般药:头煎时间:20~25分钟。二煎时间:15~20分钟

四、服药

1、服药温度

一般药物宜温服,呕吐或中毒病人所服汤剂宜冷服,解表药宜热服。

2、服药时间

滋补药宜饭后服,安神药宜临睡前服,解表药宜趁热服并覆盖衣被,令其出汗

3、服药剂量

成人一次150ml,每日2次。儿童一次75ml,每日2次。还有汤剂煎煮器具应用瓷器,陶瓷等,不锈钢也行。千万别用铜或铁具

第五篇:鼻饲法案例导学卡

鼻饲法案例导学卡

案例:患者,男,43岁,因头部外伤急诊入院,全麻下行“硬脑膜下血肿清除术”,同时行气管切开。术后次日仍昏迷,遵医嘱留置胃管鼻饲,以常规方法多次插管未成功,引起家属反感、吵闹,并拒绝配合。遂请护理会诊,与患者家属交流,消除其恐惧心理并使其理解置管目的和意义,最后置管成功。根据上述情况回答以下问题:

(1)该病人插管困难,与生理解剖结构有无关系?如何避免误入气管?(2)如何利用体位改变帮助该患者插管成功?与清醒病人的插管体位有何区别?

(3)鼻饲用物有哪些?如何确定插胃管长度?(4)为病人进行喂食时,应注意什么问题?

(5)该病人家属不配合插管,如何进行沟通?为清醒病人插管前中后,应如何进行有何沟通及健康宣教?

下载中药鼻饲法word格式文档
下载中药鼻饲法.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教学反思:鼻饲法准备工作教学反思

    鼻饲法准备工作教学反思及存在不足 冯 爱 萍 教学反思: 本次鼻饲法准备工作授课之前,我在学生中做了一个小调查,先明确学生的需要和兴趣;学生的知识、能力水平。根据学生的需要......

    鼻饲法并发症预防及处理措施

    鼻饲法操作并发症的预防与处理措施 【误吸】 预防: 1、操作前检查胃管的位置及证实胃管确实在胃内才可进行操作滴注。 2、鼻饲时协助病人取半卧位或抬高床头30-45度。 3、需......

    鼻饲管鼻饲法操作并发症(共5篇)

    鼻胃管鼻饲法操作并发症 鼻饲法是通过导管经一侧鼻腔插入胃内,从管内注流质食物、水、药物的方法。主要适用于以下两类病人:一类是意识发生障碍不能进食的病人,如中枢神经系统......

    鼻胃管鼻饲法操作并发症

    鼻胃管鼻饲法操作并发症 1.胃食管反流、误吸 预防及处理 (1)选用管径适用的胃管,坚持匀速限速滴注。 (2)昏迷病人翻身应在管饲前进行,以免胃因受机械性刺激而引起反流。 (3)对危重患......

    鼻饲技术

    鼻饲技术 一:什么是鼻饲技术(定义)? 鼻饲是经口或经鼻将胃管置入胃内,并通过胃管注入提供维持人体代谢所需的营养素的一种方法。 二:目的是什么? 对于不能经口进食的患者,通过从胃管......

    鼻饲技术

    护理技术操作流程 鼻饲技术 一、目的: 对不能经口进食的患者,从胃管注入流质食物,保持病人摄入足够的营养、水分和药物,以利早日康复。 二、操作前准备: 1、进行物品准备前护士......

    鼻饲反思

    鼻饲法操作反思 鼻饲前注入少量温开水,然后给膳食,最后再用温开水冲管。两次膳食之间可加用果汁、菜汁、温开水等,以增加水分。每次注入膳食前应用纱布过滤,以防胃管堵塞。膳食......

    鼻饲注意事项

    1、必须通过三种方法验证胃管是否在胃内。 2、操作前评估:患者年龄、生命体征、神志、血氧饱和度(大于74%)、伴随症状(如肺部炎症、慢支、肺气肿等) 3、不可反复试插,必须有间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