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运动史感受

时间:2019-05-11 22:46:49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青年运动史感受》,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青年运动史感受》。

第一篇:青年运动史感受

学青年运动史感受

一学期转瞬即逝,在这一学期中通过学习,我进一步了解了有关青年运动的历史,同时我深深地被这一群走在时代前列的热血青年所震撼和感动,其中最令我感动、印象最深刻的是“五四运动”和“大跃进”。

1918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德国战败。1919年1月18日,战胜国在巴黎召开“和平会议”。北京政府和广州军政府联合组成中国代表团,以战胜国身份参加和会,提出取消列强在华的各项特权,取消日本帝国主义与袁世凯订立的“二十一条”不平等条约,归还大战期间日本从德国手中夺去的山东各项权利等要求。巴黎和会在帝国主义列强操纵下,不但拒绝中国的要求,而且在对德和约上,明文规定把德国在山东的特权,全部转让给日本。北京政府竟准备在“合约”上签字,从而激起了中国人民的强烈反对。

5月2日下午,获悉和会拒绝中国要求的消息,北京国民杂志社的各校学生代表在北大西斋饭厅召开了紧急会议,讨论对付方法,高工学生代表夏秀峰当场咬破手指写下血书。会议决定5月3日在北京召开学生大会。会上北大学生谢绍敏当场咬破了中指血书:“还我青岛”四个大字,十分悲壮。

5月4日下午,北京大学、高等师范学校等高校的3000多名学生,冲破军警的阻挠到天安门前集会演讲后举行游行示威,提出了“外争主权,内惩国贼”、“取消二十一条”“拒绝和约签字”等口号,遭到军警镇压,并逮捕了学生代表。学生游行活动受到广泛关注,各界人士给予支持,五四运动在全国迅速扩展,由学生罢课到工人罢工、商人罢市,席卷全国。28日,中国代表团拒绝在对德合约上签字,至此五四运动取得了初步的胜利。

五四运动中的青年爱国、有民族、不畏强权,用生命点燃未来,唤起了民族的觉醒,为了国家和民族利益勇敢坚持甚至舍弃生命。五四运动精神是爱国、进步、民主、科学的体现,我在历史中看到满腔热血的青年。

五四运动的影响是很深远的,为了纪念五四运动,传承五四精神,我们还常常举办一系列活动——一如“五四青年歌手大赛”等活动,现在我们青年同样走在时代的前列,积极参加抗震救灾,积极参加西部建设,积极参加北京奥运志愿者服务,积极参加迎世博志愿者队伍„„,我在现实中看到了活力四射、多才多艺、有社会责任感的青年。尽管生活在两个不同的时代却拥有同样的品质,同样的“五四精神”,任何时代的青年都忘不了“五四精神”,都受到“五四运动”的深深影响。

青年是满怀热情的,但有时他们的热情往往被人所利用做了错事,“大跃进”就是其中的典型。

1958年,中共中央提出了“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的总路线,这条总路线一方面反映了广大人民群众迫切要求尽快改变我国经济文化等落后状况的普遍愿望,长期贫穷落后的现实使人们急于摆脱困境,以求国家早日富强,但另一方面却忽视了客观经济规律,处于时代先锋的青年的自然地走在了“大跃进”的前方,在“大跃进”中青年表现了极高的热情,做了很多好事,但也做了一些蠢事错事,这种违背客观规律,人为掀起的“大跃进”并未使青年的向往如愿以偿,带给他们的却是困惑和苦难。

爱国不能单靠自己的一腔热血,更需要的是理性,我们必须明白只有将理性和感性结合才能做到真正的爱国,而不会被坏势力所利用。

我不仅想到几年前小泉参拜靖国神社,顿时极少数隐藏于我国的敌对分子开始利用青年的热情挑起事端,有些青年四处高喊“抵制日货”的口号,有些甚至集会上街游行,见日货就砸,导致了一部分地区政治的动荡,交通阻塞,也影响了广大市民的日常生活和工作。其实,社会已经发展,我国已不是当初的闭关锁国,而是已经融入了经济全球化的大家族,经济互相依赖,谁也离不开谁,单纯的抵制日货反而会导致中国经济下滑,失业人员上升,政局变得更加动荡„„无论从哪方面观察我们应当从历史中总结经验,学会理性爱国,只有这样才能保证我国的更好更快发展。

让我们更好地了解青年运动史,更好地解读,更理性地爱国,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承担起振兴中华的责任,使我国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第二篇:近代史之青年运动史感受

近代史之青年运动史感受

一学期转瞬即逝,在这一学期中通过学习,我进一步了解了有关青年运动的历史,同时我深深地被这一群走在时代前列的热血青年所震撼和感动,其中最令我感动、印象最深刻的是“五四运动”和“大跃进”。当代青年要肩负起历史使命,就要勤于学习。在科技进步日新月异的当今世界,更加需要发扬五四先驱们倡导的科学精神。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实践离不开科学理论的指引,现代化建设离不开科学文化的武装。要懂得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掌握丰富的科学文化知识,具有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技能和本领,都需要下苦功夫学习。青年一代也要与时俱进,跟上时代和社会前进的步伐,为此就要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学习学习再学习。青年处在学习的关键时期,一定要珍惜大好时光,发愤学习,刻苦钻研,打牢人生成长进步的根基。

1918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德国战败。1919年1月18日,战胜国在巴黎召开“和平会议”。北京政府和广州军政府联合组成中国代表团,以战胜国身份参加和会,提出取消列强在华的各项特权,取消日本帝国主义与袁世凯订立的“二十一条”不平等条约,归还大战期间日本从德国手中夺去的山东各项权利等要求。巴黎和会在帝国主义列强操纵下,不但拒绝中国的要求,而且在对德和约上,明文规定把德国在山东的特权,全部转让给日本。北京政府竟准备在“合约”上签字,从而激起了中国人民的强烈反对。

5月2日下午,获悉和会拒绝中国要求的消息,北京国民杂志社的各校学生代表在北大西斋饭厅召开了紧急会议,讨论对付方法,高工学生代表夏秀峰当场咬破手指写下血书。会议决定5月3日在北京召开学生大会。会上北大学生谢绍敏当场咬破了中指血书:“还我青岛”四个大字,十分悲壮。

5月4日下午,北京大学、高等师范学校等高校的3000多名学生,冲破军警的阻挠到天安门前集会演讲后举行游行示威,提出了“外争主权,内惩国贼”、“取消二十一条”“拒绝和约签字”等口号,遭到军警镇压,并逮捕了学生代表。学生游行活动受到广泛关注,各界人士给予支持,五四运动在全国迅速扩展,由学生罢课到工人罢工、商人罢市,席卷全国。28日,中国代表团拒绝在对德合约上签字,至此五四运动取得了初步的胜利。

五四运动中的青年爱国、有民族、不畏强权,用生命点燃未来,唤起了民族的觉醒,为了国家和民族利益勇敢坚持甚至舍弃生命。五四运动精神是爱国、进步、民主、科学的体现,我在历史中看到满腔热血的青年。

五四运动的影响是很深远的,为了纪念五四运动,传承五四精神,我们还常常举办一系列活动——一如“五四青年歌手大赛”等活动,现在我们青年同样走在时代的前列,积极参加抗震救灾,积极参加西部建设,积极参加北京奥运志愿者服务,积极参加迎世博志愿者队伍,我在现实中看到了活力四射、多才多艺、有社会责任感的青年。尽管生活在两个不同的时代却拥有同样的品质,同样的“五四精神”,任何时代的青年都忘不了“五四精神”,都受到“五四运动”的深深影响。

青年是满怀热情的,但有时他们的热情往往被人所利用做了错事,“大跃进”就是其中的典型。

1958年,中共中央提出了“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的总路线,这条总路线一方面反映了广大人民群众迫切要求尽快改变我国经济文化等落后状况的普遍愿望,长期贫穷落后的现实使人们急于摆脱困境,以求国家早日富强,但另一方面却忽视了客观经济规律,处于时代先锋的青年的自然地走在了“大跃进”的前方,在“大跃进”中青年表现了极高的热情,做了很多好事,但也做了一些蠢事错事,这种违背客观规律,人为掀起的“大跃进”并未使青年的向往如愿以偿,带给他们的却是困惑和苦难。

爱国不能单靠自己的一腔热血,更需要的是理性,我们必须明白只有将理性和感性结合才能做到真正的爱国,而不会被坏势力所利用。

我不仅想到几年前小泉参拜靖国神社,顿时极少数隐藏于我国的敌对分子开始利用青年的热情挑起事端,有些青年四处高喊“抵制日货”的口号,有些甚至集会上街游行,见日货就砸,导致了一部分地区政治的动荡,交通阻塞,也影响了广大市民的日常生活和工作。其实,社会已经发展,我国已不是当初的闭关锁国,而是已经融入了经济全球化的大家族,经济互相依赖,谁也离不开谁,单纯的抵制日货反而会导致中国经济下滑,失业人员上升,政局变得更加动荡„„无论从哪方面观察我们应当从历史中总结经验,学会理性爱国,只有这样才能保证我国的更好更快发展。

让我们更好地了解青年运动史,更好地解读,更理性地爱国,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承担起振兴中华的责任,使我国屹立于世界民族之巅。

第三篇:《五四运动史》读书笔记(本站推荐)

读书笔记

之浅谈《五四运动史》彭明著

最近闲来无事,发现即将临近五四青年节,偶遇一本书名为《五四运动史》,遂一时兴起,拜读了这本著作,此篇乃我读书之后的随想,对此书及五四运动及对看待历史问题的一些认识。

首先介绍一下本书的主要内容。《五四运动史》是由当代著名史学家彭明所著,这本书共20章,共52.6万字,分别论述了五四运动发生的社会、思想条件,五四运动的发展过程,历史作用及其在中国革命史上的地位这样三个方面的问题。本书是我国第一部系统的研究五四运动的学术著作,全书的二十章是按照时间按顺序,以爱国运动和文化运动为线索,对五四运动进行了全面具体的分析和描述。在第一条线索中,不仅详细叙述了爱国运动的全过程,而且对涉及的各个领域,如青年运动,妇女运动,统治阶级的动态也做了详尽的论述。在第二条线索中,作者从政治思想史的角度,评述新文化运动涉及的各个方面,特别是依据大量新近发现的原始资料,对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做了实事求是的历史的全面分析,作者特别把“空想社会主义在中国的破产”,列为专章论述。此外本书最后还附录了《一九一二年一月——一九二一年七月大事记》。全书的旨在说明了五四运动在1919年的发生及其成为中国革命的伟大的新起点,决不是偶然的,且对中国的发展产生极大影响。

我对这本书的整体印象它是中国现代史、中国革命史研究方面的重要文献。1946年开始搜集资料,到1983年最终脱稿,作者为本书付出了36年的辛劳,是以严肃的态度写成的科学著作。这部著作不仅史料翔实,立论严谨,而且它的写作风格也是值得称道的。在本书中,作者不是在进行空洞的说教,而是带着自己的强烈的感情向读者讲述中华民族所经受的深重苦难和所进行的英勇、悲壮的斗争;不是在作史料的铺陈,而是力图通过对有关史料的分析向读者揭示这个时期历史的本质及其内在的规律性。这本书详细地记载了“五四”前后的史实,探讨了它的来龙去脉和前因后果,为新文化运动提供了一幅全景的历史画面和透视的焦点,是迄今海外公认的对“五四运动”记述最详细、资料最丰富、研究最深入的里程碑式的著作。

对于五四运动本身的叙述,是本书的精彩部分。在“古城在怒吼”、“震撼黄浦滩”、“星火燎原”这几章里,作者以生动、感人的材料,具体地描写了五四爱国运动在北京的酝酿和发动以及这场斗争向全国的发展。

作者叙述了“六三”北京学生的被捕如何“触发了全国响应、支援的运动”,着重指出了“以六月五日上海‘三罢’斗争的实现为标志,运动的中心由北京移到了上海,运动的主力由学生变为工人”,斗争由此进入了新的更高的阶段。他强调,当学生“沿街跪求”上海商人罢市时,上海工人却自动举行了罢工。罢工完全是工人“自己独立地发动起来的”。正如上海学联当时所说的,“工界罢工不及五日,而曹、章、陆去”,他们一开始就在斗争中显示了自己的伟大力量。尽管“在工人中仍然没有马克思主义的统一组织”,但他们正是在这个时期“以独立的姿态登上政治舞台,并在运动中起了决定性的作用”。诚然,五四运动并非止于曹、章、陆卖国贼的被罢免。

正因为如此,本书随后还叙述了同年6月旅法的中国工人、学生和侨民为反对中国政府代表在巴黎和约上签字所进行的斗争以及这个斗争所起的作用,叙述

了全国各界人民对同年8月发生的鲁案及11月发生的闽案的声援,并把这两场斗争看作是五四运动的延续;同时也还叙述了从全国学生联合会成立到全国各界联合会成立的历史过程,以此说明爱国者已经开始认识到团结战斗的意义,并正在探寻组织起来的道路。作者引用当时报刊的话来评价五四运动,指出“这是一个全民的运动,不是任何武力所能压制得了的”。

总的来说,本书所列举的大量事实,有力地说明了知识分子确是中国社会中首先觉醒的成分,他们曾经在革命过程中起到过某种先锋队的作用;他们在运动中所表现的高昂的爱国热情和巨大的战斗勇气,是感人至深的。五四运动在中国历史上的政治,文化启蒙,社会主义道路等等的发展均有重要的积极作用。

同时我觉得,我们在看待历史问题时,绝对不能犯这样错误:用今天的标准去要求昨日的人物。不同时代的人,拥有不同的思想,不同的价值观和那个时代的必然存在的思想局限性,所以,任一时代的人发起的任何一次历史运动,都不可避免地存在着一定的时代局限性,所以我们要用批判的态度看待历史。

第四篇:洋务运动史读后感

《洋务运动史》是一本政论性历史书籍。全书共分十九章,内容包括:洋务文化教育的开端;洋务路线的改善及战略性转变;采煤工业的兴办和发展;近代海军的筹建等。像所有事物有它们自己发生发展到衰亡的过程一样,洋务运动也有它的发生发展到结束的过程。这一过程,不是各个事件的堆积,而是遵循着一定的规律发展的。因而我们对洋务运动是有规律可循的。洋务运动既有规律可循,那么我们对它的评价,以及洋务运动时期的人物、事件、工厂企业等一切构成洋务运动这一整体的“零件”,都应放在规律中来加以评述。出版社: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前言

正文

第一章 中国社会的资本主义历史趋势

一、为什么从“资本主义历史趋势”谈起

二、社会经济由制约于封建主义到制约于资本主义经济规律的质的转变

三、反映经济发展规律的变革思潮

四、经济规律与变革思潮的汇流——学习西学

第二章 适逢经济和思潮变革之会的洋务运动的兴起

一、“两害取轻”的抉择

二、总理各国事务衙门成立

三、坚船利炮的购求

四、推动洋务运动全面展开的“练军”第三章“借师助剿”及其对洋务运动兴起的作用

一、“借师助剿”的正义

二、“借师助剿”的历史溯源

三、上海势力促使清廷对“借师助剿”的默许

四、形势骤变和“借师助剿”公开化第四章近代军用工业之一——从安庆内军械所到江南制造局

一、中国近代工业的开端——安庆内军械所

二、安庆内军械所到江南制造局的过渡一一上海、苏州洋炮局

三、“制器之器”的江南制造局创办

四、江南制造局的建制结构与产品

五、江南制造局的资本主义性与民族性第五章近代军用工业之二——马尾船政局

一、建造轮船工厂的历史必然

二、在与内外阻力斗争中创业

三、建造轮船工厂及“衍于无穷”的追求

四、马尾船政局的生产和发展状况

五、突出人才的重要性及其作用

六、船政局发展中的矛盾第六章近代军用工业之三——金陵、天津及各省机器局

一、金陵、天津及各省机器局的创办目的及其概况

二、金陵机器制造局

三、天津机器制造局

四、山东机器局

五、兰州机器制造局

六、近代军用工业的性质与作用第七章 洋务文化教育的开端

一、举办洋务文化教育的指导思想

二、京师同文馆开馆和广方言馆的创办

三、京师同文馆招收正途官员学科学及其论争

四、各主要同文馆发展简况

五、求是堂艺局的创办及其发展第八章 洋务路线的改善及战略性转变

一、列强从加强经济侵略到新的武装入侵

二、由求强到求富的思想转变

三、由“制内”到御外侮的战略性转变和对海军海防建设的强调

四、洋务派集团的新构成第九章 由求强到求富的过渡——轮船招商局第十章 电线电报业的创办与发展第十一章 采煤工业的兴办和发展第十二章 金属矿的开采与冶炼第十三章近代海军的筹建第十四章 海防与新式陆军第十五章 铁路的筹建第十六章 纺织工业第十七章 洋务教育的发展第十八章 洋务运动与各方面的关系——兼论有关洋务运动一些理论问题

第十九章 洋务运动尾声

附录:我和洋务运动史研究

一、洋务运动发展论

二、经济学与历史学相结合三、选择洋务运动史作为突破点

四、从经济和人物入手

五、分歧何在六、评价标准

七、观点的发展

八、洋务运动史研究的展望

后记

读后感

读完夏东元先生的《洋务运动史》,首先对夏先生的史学造诣深表敬仰。过去,我们所接触的,正如夏先生在开篇所说,“洋务运动是帝国主义和中国封建主义相结合,把中国变为半殖民地和殖民地的过程”,我们所使用的高中历史课本,尽管已经没有这样绝对化的否定洋务运动,但至少也还是认为它只是“地主阶级进行自救的一次运动”,还记得我们在背诵其历史意义的时候,说到它的局限性要比它的功绩多得多。而夏先生则是给了我们一个全新的视角,从正面积极评价了洋务派和洋务运动的历史作用,同时也深入分析了洋务派和洋务运动存在着的历史局限。

洋务运动开始的标志,是1861年1月20日(咸丰十年十二月初十日)清廷批准设立“总理各国事务衙门”,这个是我们在高中课本上学到的,夏先生也肯定了这一观点。以前其实并不是非常明确为什么要把这一个事例作为洋务运动的开端,以前在我看来,似乎总理衙门的设立只是政治上行政机构的调整,而不太能想出它如何能作为一个分段线。而夏先生在这本书里明确地给出了原因,即“历史学上的分段线,不可能以生产力或生产关系的表现来划分,因为它们都是渐变的,没有一个明显的标记。”这样实际上为我们的历史分段也提供了一个依据。夏先生还提到,我们应该从政治方面来寻找历史的起止点,特别是某一机构的成立或裁撤作为一个标志,这就为我们划分历史阶段提供了一个依据。具体讲到总理衙门的设立作为洋务运动的起始点的时候,他明确地指出,它“是因为引进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和洋枪洋炮为中心的变革,是从该衙门成立之日才成为清王朝政策和比较全面实践的开端。”总理衙门在整个洋务运动的过程中起到了枢纽作用。它是一个适应对外开放和内部改革的新形势所需要的产物,它的成立表现了清政府开始准备来挽救自身的统治了,是一种外部压力下的变革。

但是我觉得并不是有些书上说的那样,说是“腐朽的清王朝最后的挣扎”,我认为这种评价未免过于武断,我们应该看到,洋务运动的产生不光是单纯为了维护其统治,这一点从它“自强求富”的口号上应该可以看出,并且包括它所落实的一些措施都是有利于整个生产力的发展的。夏先生指出,总理衙门在新式军用工业的创办中起的作用是显然的,建造枪炮实际上也是洋务运动产生的诱因之

一。由于在鸦片战争中的溃败,使得官僚系统中比较先进的知识分子意识到变革的重要性,所以提出先“自强”,先要使国家有一个比较强的军事实力,然后再转到“求富”,发展民用工业来改善人民生活。总理衙门及其制定的一系列措施不得不说对所谓的“同治中兴”有着相当大的作用。美国史学家芮玛丽认为这是“中国保守主义的最后抵抗”,我觉得未免有失偏颇。应该看到,当时在清政府内本身存在保守派和洋务派两种势力。个人认为洋务派的很多代表人物其实在当时都应该是有着比较先进的思想的人物,至少是清政府的开始衰落使他们认识到改革的必要性。尽管洋务派我们说他们并不算是新的生产方式的代表者,但是,他们至少敢于面对显示,承认当时清朝统治下的中国已远远落后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主张“师夷长技以自强”,比起那些顽固不化,始终把所谓的封建伦常作为至高无上的真理的顽固派们,要高明得多。尽管说这些洋务派并没有脱离他们本来的阶级,思想或多或少地还是会受到封建价值观的影响,但是我觉得,我们

不能以现在的观点来要求古人,毕竟社会是不断向前发展的,当时社会的情况就是如此,要这些大臣能够超越本阶级是在过于严苛。必须要看到,正如夏先生所说,总理衙门的所作所为其实基本上是顺应着中国社会的发展需要的。至少从我个人来看,我想象不出作为这个阶级的一份子,除了积极进行经济社会上的改革还有什么更好的办法。我很同意夏先生所说,总理衙门并不是如有些人所说的是一个促使中国逐步陷入半殖民地深渊的机构。我们以前高中课本上就是这样所教授的,我觉得这样是在是苛责古人。至少从总理衙门成立的初衷,并非单纯为了讨好洋人而为,尽管说它对外国势力有妥协和有适应外国资本主义侵略要求的因素,但它成立的很大原因以及最后的效果都是努力促进整个民族工业的发展。如果不成立总理衙门,继续闭关锁国,外国势力还是会侵入中国,这是无法避免的。正是由于这个原因,清政府最后是倾向于支持洋务派的主张。

在当时清廷中只存在洋务派和顽固派之争的情况下,洋务派无疑是比较先进的一方,他们同顽固派展开了论战,像铁路修建的问题,还有派遣留学生,设立同文馆等问题,在今天看来洋务派的主张无疑是符合时代发展要求的。洋务派的知识分子的思想其实带有早期现代化的成分。他们所实施的措施没有前人经验所借鉴,整个中央传统的政府机构也无法进行有效的管理,所以地方官僚的参与并非完全对中央是一个制约,我们可以看到,像湘军,淮军这样的地方尽管很多人说是地方乡勇壮丁组成的打手队,但其中也并不乏一些精英,如“曾国藩之好才爱才,为当时之最”,“其声望道德极其所成就之事业”对当时士大夫具有极大吸引力。(李鼎芬,《曾国藩及其幕府人物》,岳麓书社1985年版)他们为洋务运动的发展同时也奠定了制度上的基础。

因此,对于夏先生在书的最后所提出的观点我表示赞同。夏先生说有些人认为洋务运动是加速了中国的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的进程,但是他认为其实不然,“洋务运动阻止了殖民地化,延缓了半殖民地的进程,又按动了让资本主义通过的绿灯的按钮,促使了资本主义发生和发展。”所以我们当然应当肯定洋务运动在整个历史中的进步作用。像后来官督商办思想,自由劳动力的思想,企业经营的理念等等都是洋务运动对于现代经济制度的一个比较科学的认识,也可以说是对近代思想的贡献吧。

另外使我得到一个新的认识的是,地方买办对于整个中国社会其实有着很大的影响。以前在中国历史的学习中,一直没有很强调买办,以致以前都没怎么听说过像盛宣怀这样的人。现在回顾整个洋务运动甚至整个晚清的历史,发现很多国家利益实际上是买办出卖的,而并非过去把责任全记在像李鸿章,曾国藩这样的大官僚身上。尽管买办本身的力量有限,但是他们可以去挑唆那些大员,也可以作为和外国进行谈判的代理人。就拿镇压太平天国和捻军等来看,实际是上海地方买办从自身利益出发,希望“借师助剿”,而李鸿章他们实际上只是“顺应民意”,做了个顺水推舟的买卖。而外国侵略者在中国扶植的代理人,实际上很多都是从地方买办开始渗透的,通过商业利益收买他们来对中国的各方面进行控制,甚至还支持地方买办发动政变。所以当我们在批评洋务派的一些官员在“出卖国家利益”时,也不应该把地方买办给漏掉,不能把所有的罪责都归到洋务派的大员甚至洋务运动本身上。另外要补充的是,这些洋务派领导人借师助剿实际上一方面当然是为了维护自身统治,另外一方面也是“师夷长技”的一个延伸,通过“借师”来对外国军队外国武器外国战法有一个直接感性的认识。

最后洋务运动我们说它失败了,并且把甲午战争的失败作为其标志。但是正如这本书里谈到,种种实业的兴办并未因为其失败而停止,总理衙门也未停止工

作。我们不能因为战争的失败而彻底否认洋务运动的功绩。洋务运动不是从中国社会本身的资本主义的萌芽发展起来的,而是对西方经验结合中国国情的一次直接利用,所以在中国历史上算得上是一次创造,它在经济,社会,思想等各方面都对整个国家造成了影响,我想至少使人们在思想上又有了一些开阔的认识吧。它没有推翻清王朝,并不是由于它本身有什么大的失误,而是本来这场运动就是由统治阶级发动的,由于清王朝在政治上已经积重难返了,所以它在这方面的作用有限。正如书中指出,最后它让位于更先进的维新,乃至后来的辛亥革命也是一种必然,但我们不应因此而忽视它对后两者潜在的影响作用。正是由于洋务运动对社会的改造,对新思想的引进,才使得中国的知识分子更能“开眼看世界”。

对洋务运动的肯定,实际上也是社会进步的一个体现。我们不能光从阶级的立场来分析这些历史事件,而应当还是从整个社会的发展和生产力的进步来评价,洋务运动不仅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并且也在此过程中形成了中国早期现代化思想,对于中国后来的改革和革命都有着直接的促进。所以这样看来,我们说洋务运动是先进的,是对社会有积极意义的。还给洋务运动一个公正客观的历史评价,我想这就是夏东元先生这本《洋务运动史》的最大意义和特色。

第五篇:《五四运动史》读后感

【篇一】

《五四运动史》是著名历史学家周策纵先生所著的一部研究五四运动的经典之作。全书注重从细节出发回望历史瞬间和事件现场,生动阐释了五四运动的思想启蒙、文学革命、政治抗议等重大历史意义。这部著作对新时代青年官兵了解五四运动,激发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具有很强的启迪作用。99年前的五四运动启示新时代的青年官兵,赓续和弘扬“爱国、进步、民主、科学”的五四精神,就要致力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用无悔青春为党在新时代的强军目标贡献智慧和力量。

发生在1919年5月4日的五四运动,高举反帝反封建的爱国主义旗帜,为中国社会的进步和发展带来了新气象、新力量、新希望。正如书中所述:五四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是中国革命史上划时代的事件!也可以说,五四运动是近代中国革命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的重大事件,是近代中国第一次彻底的不妥协的反对帝国主义和彻底的不妥协的反对封建主义的爱国运动。

将每年的五月四日确定为“青年节”而不是“文艺节”,正是因为五四运动彰显出中国青年奋进勃发、上下求索、无畏牺牲的刚毅与雄健。xx年5月4日,在五四运动95周年之际,习近平总书记走进绿树婆娑的北大校园,同师生座谈。他强调,青年的价值取向决定了未来整个社会的价值取向,而青年又处在价值观形成和确立的时期,抓好这一时期的价值观养成十分重要。

五四运动,以其前所未有的思想解放运动和新文化运动唤醒了一代中国青年,成为照亮革命青年人生道路的一盏明灯,也让马克思主义成为照亮中国革命的一盏明灯。五四运动爆发后,梁启超等人把“中华民族”概念扩大为所有民族的共同体,成为引领中国人自我认同、民族意识崛起的重要开端。

青春因信仰而绚丽,青春因担当而厚重。五四运动对“德先生赛先生”的深情呼唤,打开了马克思主义的大门,开启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新起点,推动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五四运动后,最显著的变化发生在思想界,马克思主义、科学社会主义开始成为中国先进思想界的主流。更有一大批爱国青年在马克思主义真理之光的照耀和指引下,走上了马克思主义道路。此后,一代代中国青年在马克思主义光芒照耀下,用汗水、智慧和热血为推动历史发展和社会进步注入了澎湃动力。

每个时代都有其历史品格,每代青年都有其价值担当。今天,对沐浴着真理之光的新时代青年官兵来说,对五四运动最好的纪念,就是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伟大旗帜的感召下,时刻不忘初心和使命,勇当走在时代前列的奋进者、开拓者和奉献者,永葆初心使命,坚定听党话、跟党走,忠于祖国、忠于人民,用智慧、汗水乃至生命书写出优异时代答卷,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中绽放绚丽的青春光彩。

【篇二】

一年一度的五四又要到了,这个日子对于这个国度有着太多的意义。

五四很重要。读中学的时候,老师就说这里是个重点,几乎必考。不管主张如何,胡适之、陈独秀、刘半农、周树人这些名字得熟记的,冷不丁的就会冒出个一个两个的。文学革命很重要,分数当然更重要。尽管看不懂《新青年》封面上的拉丁字母,但是德先生与赛先生一定要背熟。

“无产阶级作为一支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的舞台”一句至今犹记,就是拜当年所赐。虽然很纠结登台后的演出是什么,但是这章却是这册课本的终点。通俗点说就是五四运动是中国近代史与现代史的分界线。

作为一名大龄青年在五四青年节的时候读着《五四运动史》别有一番意义。

在五四研究的领域周策纵的名声如雷贯耳,不过当看到这本书的时候着实被它吓了一跳。短短的一个事件却可以做成如此之后的一本书!狭义上的五四运动其实就那么几天。

五四运动的起源,其实通过累年来的宣传早就人尽皆知。《我的1919》里面也有所表述,里面顾维钧的一段话更是楔入灵魂深处,“中国不能没有山东,就像西方不能没有耶路撒冷”。“世界第一大好人”并没有解决“公理与和平”所面临的问题,这也是日后落后就要挨打的铁证之一。虽为战胜国,却成了巴黎和会上的俎上肉。公理并不能战胜强权。由是中国的知识阶层很愤怒。他们火烧了曹宅。

在金花绽放的年代,五四显得分外红。而出身kmt的周策纵在披阅了大量史料,考据了双方之后,感慨“所见前后异辞,所闻前后异辞,所传闻前后异辞“。去除层累,发现一个真实的五四,这才是周策纵的用意所在。

五四常常与爱国相伴。使用国货,抵制日货,即便是在今天看来它也带有很强的民族主义的味道。但是五四的爱国并不等于盲目排外。我们能够看到,或者说作者以事实给我们阐述,它与排外的立场相对立。它并不等于义和团运动,没有去“挑铁道,把线砍,旋再毁坏大轮船”。而正是在五四时期及以后的一个时段内,一批西方杰出的学者来到中国讲学。

对于五四后的中国来讲,或者说对于中国的命运而言,五四运动或许最重要的就是知识分子的分野。这一问题透过对北京政府的态度表现出来。左派逐渐走向革命的道路,自由主义者回归学术,进步党选择留在政权之内。日后北京城头的风云变幻大多与这三派知识分子相关。

如今五四已经过去了将近一个世纪,亲历者应该都已成为历史。但是五四并没有随着时光的流逝而消失、被尘封。““五四”有点像可以再充电的电池,即使时代变了,它还可能有它无比的感召力。“

【篇三】

这本书是周策纵用英文写成,后周子平等人译为中文。总的来说很体现五四运动发生的始末。由西方思想的引进到后来拒绝巴黎和会上的签字爆发的学生和工人的运动。文中将五四运动的意义不仅仅归结为在巴黎和会上赢得的中国代表团的拒签,更重要的是其“重新估定一切价值”的意义。

本书的一个客观性就是为段祺瑞的军阀统治并非需要背负一切的黑锅。相比于后来的其他日本继承者的内阁,段祺瑞政府对于学生的处理还属宽容,当然这其中不乏蔡元培等先进知识分子的帮助。

里面比较有意思的一节是讲蔡元培的出走写下的启事中有一句是“吾倦矣!‘杀君马者,道旁儿。’”什么意思呢?就是骑着马出去有人称赞这匹马漂亮,骑得快,于是在鼓励中,这匹马一直奔跑,人们越是鼓掌马跑得越快。最后,这匹马就在大家的喝彩中活活累死了。

很明显蔡元培以此马自喻。

这大概就是我们现在所说的“捧杀”吧。

他累了,一场革命和运动也不该是某小众人的功过是非。而五四的伟大之处就在于他几乎触动到了绝大多数的人群。并且是带有一定觉悟的。工人罢工不是像西方那样是为了涨工资,缩工时,仅仅是为了反抗中国当时政府对于日本的软弱态度。学生们就更不用说了,满腔的热血和激情为爱国运动而奋斗。乃至金这种精神都深深地影响着一代又一代年轻人。

【篇四】

“五四运动”是中国历史上次极为重要的运动,“五四青年节”的设立与传承便是对这场运动重要性的最有力证明。在我读周策纵先生的《五四运动史》之前,我对五四运动的印象与了解很大程度上是停留于初高中历史教科书上简单的论述:“五四运动是一次彻底地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爱国运动”。近日,有幸翻读周先生的《五四运动史》,先生对五四运动全面而系统的论述为我们呈现了一幅完整的“五四”历史图景,仿若能把当时的情景都还原一般。读其文字,如亲临“五四”之境。先生带领我一步步走近并走进五四运动,让我对“五四运动”有了一个崭新的认识和较为深入的了解。

一、《五四运动史》的特点

(一)全面、系统的著作

《五四运动史》一书共五十五万字,可以说是研究“五四运动”史最全面、系统的著作。当我翻开目录看到目录中整本书的框架时,我是有些吃惊的,竟不知道单就一个“五四运动”的历史便可以书写出这样许多故事。从导言到上编再到下编,从“五四运动的定义”到“‘五四’事件”再到“新思想与后来的论战”,这部书在总体阐释了五四运动的定义及经济、社会政治背景、历史意义后分两部分:对五四运动的展开与主要思潮的简析分别进行了详细论述,史料丰富、分析精辟。在周先生的《五四运动史》一书中,五四运动并不是被作为一个孤立的历史事件被加以研究的,而是将它看作一个变化发展的过程对其进行系统、全面的考察。周策纵先生既用整体的眼光来分析五四运动,为读者了解那段历史提供了一个全景式的视角;又从多层次多角度对“五四运动”进行论述,使读者有了一个更为全面的认识。美国《东方学会学报》评论此书说:“一本材料详实、内容丰富的卓越著作,任何一位研究现代中国的读者不可缺少的指导性参考书……这书把历史细节和广阔的社会政治背景巧她地交织起来,造成一种完美的有解释性的关于中国的研究,实在是前所未有。”

(二)详细真实的历史细节

《五四运动史》最值得令人称道的即是它对于历史细节详细且真实的描写与叙述。书中对于历史事件有着“回到现场”般的真实解读,周策纵用放大历史事件的方法从细微处展示了一个不同于一般意义上的“五四运动”关于“五四运动”的定义,周策纵在第一章《五四运动的定义》中提到:“它是一种复杂的现象,包括新思潮、文学革命、学生运动、工商界罢市罢工抵制日货以及新式知识分子的种种社会和政治活动。”这就说明周先生并没有简单的对“五四”进行定性,而是关注运动本身及其背后所涉及的思潮运动主体和社会因素等诸多细节。历史细节的叙述集中体现在书中对“五四”的发生与发展、“再发展”两个方面

首先,在“五四运动”的发生与发展部分,在第三章《运动的萌芽阶段:早期的文学和思想活动》部分中,周策纵选择了《新青年》、《新潮》等杂志和北京大学及新知识分子改革等几个关键因素,将《新青年》的创办、北京大学改革、新知识分子联合等几个基本的因素相融合,构成了“五四”文学事件发生的主体。其次,第四章对“五四事件”的重现,第五章中对游行时间、地点等细节以“回到现场”方式的展示等方面,皆足以证明作者对历史细节描写叙述十分重视。其次,周策纵在对“五四运动”的“再发展”部分进行阐释时,特别选取了1919年6月2日至5日这段时间进行了单独的论述,在表现这些日子重要性的同时,事件当天的具体细节便淋漓尽致地展现出来。周先生在论述时截取运动发展中关于新知识分子、出版物、团体等几个焦点镜头,而不是像记流水账一般,没有重点,这样的描写增强了细节展示的力度,充分显示出书中对于历史事实和细节的重视程度。

(二)重视五四运动的思想文化意义

前面已简略提到,周策纵认为五四运动不仅仅是指1919年5月4日在北京所发生的学生游行示威和之后的爱国运动,更包括在此前后的知识分子所倡导推行的新文化运动。《五四运动史》在说明了五四运动所包含的社会政治改革意义的同时,更加注重其在文化思想层面的意义。周策纵评鉴“五四运动”最主要的成就是思想意识方面的,因而先生书中对思想文化的层面论述最为着力。周先生认为:数十年中国的思想发展的两件事一一文学革命、西方思想的输入和中国传统文化的重估一也是与“五四运动”相连的。在先生看来,五四运动的本质即是思想革命,“因为它的基础是假定思想变革是实现这一现代化任务的前提,它所促成的主要是思想的觉醒和变革……”也正因如此,现在很多学者将《五四运动史》看作是中国近代思想史上的一部著作。

周策纵先生用五十五万个文字全面且客观地为我们展示了“五四运动”的前因与后果,这其中也必然包合着先生本人对五四运动史的认知与思考。阅读之后,受其书中思想的影响,我们也会重新形成我们自己对五四运动的新的认知,并且拥有自己对它的独特思考。其实,每一个历史事件都值得我们去仔细研究、认真思考。研究历史是一个逐步深入的过程,史学家对历史的记载总是会受到各种主客观条件的限制,对一个历史事件的了解与认识也并不是一成不变的。我想,我们学习历史,也是一个阅读、思考、实践、思考的过程。因此,我们只有在阅读大量的史书和资料后,才能更加客观公正的去了解和认识历史,并在这样的过程中形成我们自己对一个历史事件的认识和评价。

【篇五】

五四运动因为特殊的历史意义,在中国近现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很多历史书中把它作为旧民主主义革命和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分水岭。中国大陆对五四运动的评价大都是以毛泽东的那篇纪念五四运动二十周年的文章《五四运动》为基调的。在这篇文章中,毛实际上指出了如下三点意见:1、中国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已经发展到了一个新阶段。2、民族资产阶级可以而且也确实与无产阶级和知识分子在一个统一战线内参加了革命。3、知识分子担当了这条革命统一战线的领导。而且在我看来,更为重要的是五四运动直接影响了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和发展,故而在中共党史上五四运动一般被界定为“反帝反封建的爱国运动”,而且给予充分地正面评价。

狭义地来定义五四运动,就是发生于1919年五月四日那天北京学生的示威运动。在作者看来,这样来看待五四运动不大合适,这次示威活动最好界定为“五四”事件。这个想法我觉得很不错。关于“新文化运动”和“五四运动”的关系就更复杂一些。一些人认为两者关系不大,是两回事,应该把它们分开来讲述。当然也有相当一部分人认为“五四运动”和“新文化运动”这两者有很紧密的关系,但是他们不认为“五四运动”一词包括了新文化运动。但也有不少学者对“五四运动”采取了广义地理解。把“五四运动”包括了当时知识分子提倡的社会改革和新文学、新思想运动。作者是站在对“五四运动”采取广义用法的立场上的,并在书中给出了一些比较充分地理由:第一、那些鼓励大众进行游行示威、罢课、罢市、罢工和抵制日货的领导人物,有不少正是那些提倡新文学、新思想和社会改革的新兴分子。其次、当时思想改革家的反军阀、反强权活动的根据,正是早期那群知识分子鼓吹普及的民主思想。第三、学生领袖认为运动不只是单纯的爱国主义,而是基于对民意至上、民权至上和思想觉醒的信念。最终,这次运动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在思想界掀起的给吗和社会上推动的改革;

这一切活动的中心思想则是对社会上、思想上和政治上的偶像破坏。在这本书中,作者给“五四运动”下了一个定义:五四运动是一个复杂现象,它包括“新思潮”、文学革命、学生运动、工商界的罢市罢工、抵制日货运动,以及新式知识分子所提倡的各种政治和社会改革。在我看来,这样广义地来理解五四运动,是比较精当的。

本书是著名历史学家周策纵的扛鼎之作,在这本书中作者使用了大量的原始史料,包括中、日、西方语文的档案数据。这一点我们从本书的大量的注释得以窥见。这是我所见的到目前为止对五四运动最全面最深刻的分析和阐述。这本书对五四运动的研究不仅仅停留在这个运动本身,而是深入地挖掘了这次运动对中国近代社会、思想、文化等方面的深刻影响。这也而这部书出版了五十多年后依然有很多读者阅读此书的重要原因。

下载青年运动史感受word格式文档
下载青年运动史感受.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读《五四运动史》有感

    读《五四运动史》有感 聊城大学东昌学院 成洁萍 五四运动已成为历史,但它在中国现代史上的地位已确定,到现在每年的五月都有不同规模和主题的纪念活动,就说明五四没有被人们忘......

    读《五四运动史》有感

    读《五四运动史》有感 讲到五四运动,我们就会想起那一群热血的学生与工人们,他们用自己的行为证明了我们民族的强大,追其本质其实就是一场思想洗礼,为什么五四运动对中国的影响......

    国际青年营感受

    国际青年营感受 随着最后一程”大觉之旅”的结束,为期近10日的禅学营画上了一个句号,那些往昔岁月都已尘埃落定,待后来者去思量。而一个微不足道的我在本次禅学营又认识到什么,......

    青年马克思主义培训感受

    通过这次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训班,我从中了解到作为一名学生干部应该如何培养大局意识、服务意识、责任意识、团队意识以及协调沟通能力,提高思想政治觉悟,摆明政治立场,端正工......

    青年优秀教师拜师心得感受[精选合集]

    青年优秀教师拜师心得感受教师作为教育事业的首要资源,必须要关注他们的专业成长,全面提升整体素质。接下来就跟着小编的脚步一起去看一下关于青年优秀教师拜师心得感受吧。......

    北京国际青年营感受

    北京国际青年营感受 攀岩、露营、速降、真人CS、逃生墙、赏鲸船、飞轮滑索、定向越野……从没玩过这些???奥,那年轻的你和你的小伙伴们,真的不要错过太多!青春不疯何时疯!小编只能......

    2022年青年运动史团课学习心得

    2022青年运动史团课学习心得经典范文6篇2022青年运动史团课学习心得篇1在新世纪我们迎来了“五四”运动x周年纪念日。伟大的五四精神激励着一代又一代革命青年强烈的爱国热......

    南宁“两会一节”青年志愿者感受

    自愿者感受 很高兴,自己能作为一名 “两会一节”志愿者,代表我们学校为“两会一节”奉献自己的一份力量,为“两会一节”的成功举办做出自己的一点贡献。虽然只是短短的服务,却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