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美术课拓展儿童想象空间的点滴体会(最终5篇)

时间:2019-05-11 22:39:59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小学美术课拓展儿童想象空间的点滴体会》,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小学美术课拓展儿童想象空间的点滴体会》。

第一篇:小学美术课拓展儿童想象空间的点滴体会

小学美术课拓展儿童想象空间的点滴体会

东方红第二小学

严旭峰

小学教育是教育过程中的一个重要阶段,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推进和发展,对小学教师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而美术学科以其独特的简洁线条、丰富的想象、多彩的色泽、生动的形象等绘画语言深受儿童喜爱。如何通过美术课去引导儿童想象空间的发展,营造一个儿童迷恋的学习空间,使我们的小学美术课堂真正成为儿童的乐园,并让儿童在这一乐园的学习生活中形成完善的人格,是我们小学美术教师的职责所在。作为小学美术教师,必须要了解儿童的心理特征,心灵所需,笔下所想。本人就儿童绘画特点、儿童美术学习规律、教学方法及组织形式诸方面谈谈自己的点滴体会。

一、转变观念,开发想象空间

儿童绘画有着自己的特点:新奇、大胆、天真、浪漫、率直,同时又由于儿童的脑、眼、手不完全协调运动,因而常常会出现曲折不定的线条。正是这些线条,构成了儿童画的稚拙、生动、原始、自然、有趣,所以儿童所画美术作品往往不是真实物象的自然模写,而是他们对所熟悉、知道的事物或记忆的形象概括,表现出一种自然的、不须雕琢的率真天性。由此可见,在小学美术活动中,儿童的绘画技巧不是主要的,主观思维和自由表现才是主体,儿童美术教学的重点应放在激发儿童想象力、创造力、表现力上,让他们不受任何客观事物形象的影响,自由、无拘无束地创造、表达、表现,充分地展示自己对生活的体验和想象的空间,同时激发儿童感受美的能力和对美术的喜爱之情,从而完善他们的人格。

二、贴近生活,拓展想象空间 小学美术教育是通过美术去拓展孩子的想象空间,提高审美能力,完善他们的人格,而不是去努力造就美术天才。为此,在美术教育过程中教师要熟识儿童学习规律,改革传统的教学方法,以“援助者”的角色,根据儿童的年龄特征,循序渐进地让儿童进行点、线、面的感知与表现,加强对色彩的感受、形体的组合与创新,以及各种工具、材料的认识和使用等。可以选取贴近儿童的成长经验和社会生活作为儿童理解并感兴趣的学习内容,由浅入深,深入浅出地介绍一些对儿童有益的绘画技能,鼓励儿童用自己的眼睛去观察大自然,用自己的心去感悟大自然,用自己手中的画笔去表现自己对大自然的认识和内心的情感。

在执教《美丽的线》一课时,我引导学生从点入手,以点带线,用线画面。使用各种形式、各种颜色的线条进行表现组合画面,给学生足够的想象空间。在执教《五彩的梦》一课时,我引导学生感受色彩、了解色彩,掌握色彩,根据色彩的含义,发挥想象。如:红色象征着热情、蓝色象征着宁静、绿色象征着生命、黄色象征着忧郁……

三、多元模式,发展想象空间

罗伯特、斯莱文提出“建构主义是一种认知发展的观点,儿童通过他们的体验和相互配合主动地建立起目的的系统和现实的理解过程„„儿童通过连续不断地吸取和接纳新的信息,主动地建构知识。”因此,在美术教学中必须打破传统的教学模式,构建多元的教学模式,让儿童获得更大的想象空间。儿童对环境的感受能力是很强的,不同的环境变化能够充分激发他们的探索热情,美术教师的任务不应仅仅是教儿童画画,更多的是为儿童创设多方位、多元化的感知美、创造美的环境。如带儿童去写生风景,参观园林建筑,观察花草树木、2 山石河川等,开拓艺术视野、感受艺术美,提高审美品位,激发艺术情感。对儿童进行美术教育,应当运用多种手段,让儿童在玩中学,在学中玩。如用小树枝、小木棒在沙地上作画,用粉笔在墙上涂画,用树叶、布条等自然物贴画,在实物上添画,用瓶瓶罐罐做建筑造型等等,最大限度地给予儿童体验和感知美的机会。这样,儿童将会更放松,更自由,思维更活跃,从而更有助于进行个性化的表现,激发他们探索的欲望和好奇心,开发美术创作的潜能。

孔子云:“独学而无友,则孤陋寡闻。”根据不同的目标采用多种组织形式,可以减少儿童单独作画、缺乏交流的枯燥乏味之感。如六年级有几节泥塑课,因学生缺乏这方面的锻炼,大都捏得十分不好,有几个性格内向的的孩子怕同学取笑,甚至不敢动手,只好干坐着,见此情况我把学生分成小组,和学生一起探讨制作办法,每组5-6人,由组长负责分工,学生按自己的能力想的想,揉的揉,捏的捏,摆的摆,几分钟过去,每个孩子的脸上都充满了参与的快乐和自豪,再看他们的作品,真是五花八门,具象的、抽象的,摆了满满一桌子。学生从课堂中找到了乐趣,找回了自信,同时也理解了个体与群体的关系,还增长了技能。

爱因斯坦认为“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才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我坚信通过正确的引导和培养,必将让孩子展开的翅膀,自由自在、无拘无束的飞翔在想象的天空上。

第二篇:小学美术课拓展儿童想象空间的点滴体会(严旭峰)

怎样在小学美术课上拓展儿童想象空间

第二小学 严旭峰

美术学科以其独特的简洁线条、丰富的想象、多彩的色泽、生动的形象等绘画语言深受儿童喜爱。美术课程标准指出:“注重美术课程与学生生活经验紧密关联,使学生在积极的情感体验中提高想象力和创造力„„”可见,在小学美术课中激发引导孩子们的想象力是最重要的任务。那么,如何通过美术课去引导儿童想象空间的发展,营造一个儿童迷恋的学习空间,使我们的小学美术课堂真正成为儿童的乐园呢?本人就以下几方面谈谈自己的一些做法。

一、转变观念,开发想象空间

传统的美术教学主要是采用教师示范,学生临摹的教学方式。作业展示和评判也是肯定那些临摹较好的同学,没有充分考虑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判断。单一的学习方式扼杀了孩子们的想象,制约了学生想象空间的发展。所以我认为在教学中,首先要创设一个宽松的易于激发学习兴趣的教学环境,让学生思维活跃,视角开阔,轻松愉悦地徜徉在想象的空间,灵动新奇的思维火花就会被点燃。其次是改变以往单一的评价方式,开发多元的形式多样的评价方式,在师生互评、生生互评中真正挖掘出具有儿童特色的作品,鼓励学生大胆想象,出新出奇。如:在执教《我的母亲》一课时,我在讲解了人物画的基础知识后,便让学生结合生活里的妈妈进行表现。大部分的学生都以妈妈慈爱、美丽、勤劳为主题,但有一张作业很特别。画面里的妈妈脸红红的,黑黑的眼睛睁得大大的,头发夸张的用直线表现。我好奇的问那个孩子为什么把妈妈画成这样,他说妈妈发脾气时就是这样的。看着这充满创造力和想象力的作品,我忽然发现了,其实想象才是点亮知识的火种。

二、贴近生活,拓展想象空间

在转变传统教学观念和评价的同时,还要注重培养学生想象能力同实 际生活相结合。学生想象的素材、色彩、灵感、对美的感受都来源于生活。任何一个伟大艺术家,都是走进生活去观察、理解、发掘、记忆,再融入自己的想象和灵感绘制作品。可以说生活是想象和创作的“根据地”。少年儿童的生活丰富多彩,校园生活的缤纷,校外生活的多姿,都是学生生成想象的广阔天地。因此,要给学生源源不断的想象素材,把美术课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相结合,与周围的生活环境相结合。如:在执教《美丽的家乡》一课时,为了打开学生思维想象的空间,创作出富有灵感的作品,我带学生去写生街景,参观北山公园,观察植物园的花草树木„„回到教室以后,在教师富有情趣的引导下,一个个本就聪慧的小脑袋一下子打开了想象的闸门,创作灵感喷涌而出,绘制出一幅幅多彩多姿的家乡画卷。这种走进现实生活的做法既拓宽了学生的视野、感受到家乡日新月异的变化,又提升了学生审美品味,激发创作意识,学生有了鲜活的实际感受,想象不再是无根之水,无本之木,凭空编造,而是有根有据,有理有趣。

三、多元模式,发展想象空间

“建构主义是一种认知发展的观点,学生通过他们的体验和相互配合主动地建立起目的的系统和现实的理解过程„„学生通过连续不断地吸取和接纳新的信息,主动地建构知识。”因此,在美术教学中必须打破传统的教学方式,构建多元的教学模式,让学生获得更大的想象空间,从而培养创造力。可以运用多种手段,让儿童在玩中学,在学中玩。如让学生用小树枝、小木棒在沙地上作画,用树叶、布条等自然物贴画,在实物上添画,最大限度地给予儿童体验和感知美的机会。这样,学生将会更放松,更自由,思维更活跃,激发他们探索的欲望和好奇心,开发美术创作的想象潜能。

另外,我认为小组或集体合作,也可以减少学生因单独创作而缺乏想象空间的枯燥乏味之感。如六年级的几节泥塑课,因学生缺乏这方面的训练,大都捏得不好,有几个性格内向的的孩子怕同学取笑,甚至不敢动手,只好干坐着,见此情景我灵机一动,改变了独自完成的预设,按照学生的 能力将学生分成几个小组,每组5-6人,由组长负责分工,我也走到学生中间和他们一起探讨制作。学生的积极性被调动起来了,每个人都根据自己的能力想的想,揉的揉,捏的捏,摆的摆,十几分钟过去了,每个孩子的脸上都充满了参与的快乐和自豪。再看他们的作品,真是五花八门,各具特色:具象的、抽象的;简约的,精致的„„摆了满满一桌子。这不仅是学生作品的展示,更是教师深入学生心灵唤醒学生美感的体现,是教师成功打开学生想象空间的喜悦。学生从课堂中找到了乐趣,找回了自信,还增长了技能。

爱因斯坦认为“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才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我坚信通过正确的引导和培养,必将使孩子展开翅膀,自由自在的飞翔在想象的天空中。

第三篇:关爱留守儿童点滴体会

关爱留守儿童的点滴体会

安徽桐城市香铺中心小学

李大平

摘要:由于父母外出打工,将孩子托付给爷爷奶奶、外公外婆,使他们在学习、心理、身体上存在着很多问题,所以加强对农村留守儿童的思想品德教育,势在必行。

关键词:留守儿童

感化

鼓励

挖掘

转变

集体

协作

共同

随着经济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农村剩余劳动力离开家乡涌向城市,他们无暇顾及子女的成长和教育。这些孩子由于缺乏完整的家庭教育和温暖,缺乏监护人细心的学习引导和管理,使他们在学习、心理、身体上存在着很多问题。许多孩子出现了内向、孤僻、自卑、不合群、焦虑紧张、缺乏安全感、人际交往能力较差、顽皮任性、冲动易怒、神经过敏、逆反心理强等问题;大多数孩子在学习上缺乏主动性、自觉性,心不在焉,应付了事;部分孩子纪律散漫,不遵守规章制度,迟到、旷课、逃学、迷恋“网吧”等。这些不良习气的存在给下一代的健康成长造成极大危害,也给班级教育带来了极大的阻碍。结合我几年来在这方面经验,因此,我认为,必须从这四方面入手加强对农村留守儿童的思想品德教育。

一、严中有爱,用心感化。

教师对学生的爱,是无私的,是高尚的,这是教师一切行为的内在动力。但一般说来,教师的爱的“甘露”洒向那些聪明的、成绩好的学生比较多,洒向那些学习成绩差、行为规范差的学生则比较少。我注意到了这个问题,便采取了与此不同的做法,我认为留守儿童更需要“爱”,较之于好生,“留守儿童”更需要关心。对优等生来说,老师的爱是锦上添花,而对留守儿童而言,老师给予的哪怕一点儿关爱,都是雪中送炭,他们记忆最深刻,更懂得知恩图报。我们教师要本着“为了一切学生”、“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一切”的教育观念来转化学困生,才能真正落实素质教育。教师的教育方法欠佳不怕,可怕的是教师用歧视的眼光,偏见的做法,低估的言辞去刺伤他们渴望理解和关爱的心灵。所以,教师的言行只有尊重学生个体心理发展规律,体察学生当前所想所为,并换位思考,用爱心去感化,那么许

多困难将会迎刃而解了。

二、鼓励表扬,挖掘闪光。

俗话说:尺有所短,寸有所长。每个人都有优点,只是或多或少的问题,美国总统林肯说:人人都喜欢受人称赞。大人也希望受到关注和表扬,何况小孩呢?班主任都鼓励过学生,尤其是那些优秀的学生。但是回想一下,对于那些后进生,对于那些留守儿童,我们给了他们多少的鼓励与表扬?留守儿童本来就自卑,父母不在身边,得到的鼓励少之又少,所以他们对自己也越来越失望了。当你与留守儿童接触很多,感情较深时,你会发现他们身上也有许多闪光点,只是缺少发现。比如他们乐于助人、热情慷慨、思维敏捷、头脑灵活,或在某学科上面有优势,如体育、美术、音乐等等。此时,班主任要善于发现学生的长处,发掘其身上的潜能,充分肯定,别吝惜好话,这样更能够使留守儿童重新找回自我,获取战胜困难的更大勇气和信心。老师不光是发现留守儿童身上的闪光点,而且要学会欣赏他们每个闪光点,并不断地给他们以表扬和鼓励。平时夸一句你真行好样的我为你而骄傲,这对于老师是举手之劳,对于那些一直受冷落的留守儿童,也许是一次心灵的震撼。

学生一旦有进步,教师应抓住机会,及时表扬其进步点,去年我刚接到一个班,我了解到班中一位学生从来不做作业,被同学称为低能儿。做第一次课堂作业,我意外地发现他正一笔一画地抄写,我轻轻抚摸一下他的头,当堂表扬了他的字写得不错。他满脸通红,抄得更认真了。当我把他的作业本展示给全班学生看,他满脸的喜悦代替了平时迟钝、冷漠的表情。也许这一次的认真,只是他一时的心血来潮,他并没有想到会受到老师的重视。一次简单的表扬竟在孩子心里产生了巨大的激励作用。此后,虽然他的作文语句不通,练习常有错误,但每次作业都不落下,他已在原有的基础上迈出了可贵的一步。一次小小的鼓励,可以成为这些孩子转变成长的契机。在不断的表扬中,这些孩子的自信心会渐渐树立起来。

大多数留守儿童都是因为学习态度不端正而导致学习成绩不好。他们对某个问题,尽管你反复强调,但他们仍没能记住,你的话就如同“春风过驴耳”,对他们一点效果也没有。这样的“留守儿童”,想让教师从心底里去喜欢他,确实是有一定难度的。但我们如果换个角度来审视,假如这是自己的孩子,这些“留守儿童”,会发现他们也有很多可爱、可贵之处。“留守儿童” 并不是就没思想、没知觉,真的就“无药可救”了。他们也有自己的优点,“留守儿童”的心里也有成才的欲望,也有进步的要求,也有做人的自尊。留守儿童不等于是品劣生,其实,老师心目中的坏学生内心往往是很脆弱的,他们有时只是用一些行动来掩饰自己。相反的,他们更需要大家的关心。其

实,教育不一定要逼着学生全优,而是要因材施教。如果教师能善于挖掘他们的闪光点,多鼓励表扬他们,对他们付出真挚的爱,将他们融于集体这个赋予生气的大家庭中,使他们感受到集体这个大家庭的温暖,从而能够正确的认识自己,继而努力学习。

三、转变理念,发挥集体作用

学校是教书育人的主阵地,也是留守儿童最聚集的地方,为了改善和提高农村“留守儿童”的思想品德水平,学校应从以下几方面入手:第一,树立以学生为本的教育理念,使德育课的教学活动贴近生活,贴近实际,增强教育的针对性、有效性。教学活动是向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最经常的途径,所有教师均应担负起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重任,要根据留守儿童的年龄和身心发展的特点,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教育教学和社会实践活动,发挥班主任的主导作用,加强与留守儿童的情感交流,增强他们的集体主义责任感,使留守儿童在学习知识的同时,思想品德方面也得到培养。第二,加大农村教育资源的投入,改善农村学校的软硬件设施。重视农村教师综合素质的提高,为他们提供更多的接受再教育的机会,提高他们的政治素质和业务素质,发挥他们在留守儿童教育中的作用。城市学校应给予农民工子女平等的入学机会,使他们能享受到完备的教育资源,为良好品德的形成创造有利的外部环境。第三,建立专门的心理健康咨询室。建立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档案,及时帮助留守儿童解决心理困惑,增强对留守儿童思想品德教育的针对性。

四、多方协作,共同转化。

关爱留守儿童,班主任不能一个人唱独角戏,而是要联系学生、家长、任课教师等多方共同努力。一般地说,小学生比较纯真,留守儿童因他们心理问题,因而不喜欢和学生交往,为此我开展了班级互补活动,使同学们认识到:留守儿童并非一无是处,只是他们遇到困难、挫折时没能正确对待,走了弯路,只要同学们都能帮助他们,他们一定会为班级争光的。在按排座位时我也尽量让好学生和留守儿童坐同桌,帮助留守儿童。我还经常同家长互通电话情况,共同寻找教育孩子的办法。同家长联系,要避免告状的现象,使家长看到自己的孩子有希望而去鼓励支持孩子,而不是气急败坏地在电话里骂孩子。与任课教师沟通,向他们了解留守儿童的情况和课堂表现,并对症下药,寻找转化的方法,也是十分必要的。视亲情关怀,强化家庭教育的基础作用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学校,家长是孩子的启蒙老师,他们对于孩子的个性发展、人格形成发挥着重要作用。

最后让我们献出自己的一份爱心弥补父母未能给他们的爱,让我们共同携手为留守儿童编织一个色彩斑斓的梦。

第四篇:上好农村中学美术课的点滴体会

上好农村中学美术课的点滴体会

河溶初级中学 熊锐

长期以来,农村中学的美术课不被人们重视,美术教学计划常常不能有质有量的完成。作为一名今年刚任美术教师的我,面对学校极其有限的美术投资资源,和学生薄弱的美术基础知识和能力等状况,我陷入了沉思。如何才能上好农村中学的美术课呢?经过一段时间的摸索和总结,我得出了一些点滴体会。

第一,要让学生了解美术

由于学生对美术了解甚少,对美术课的兴趣也较低。为此,我在第一堂美术课上就阐述什么是美术,接着拿出自制的一些绘画作品(素描画、水粉画)让学生欣赏,学生对于书中绘画作品是司空见惯了的,但能亲眼看到老师的画还是头一回,可谓热情高涨,看完之后,学生深有感慨,有的还认为老师的画比书上的还要好看,就在这时候,我立刻告诉他们,只要每位同学都能认真地观察生活、体验生活,用美的心灵与生活对话,那么也一定能画出和老师一样好的画来的。借此机会我又告诉学生们,美术也并不只是画画,它还包括我们的生活中的一切,比如雕塑、工艺、产品设计等等。

第二,要上好每节欣赏课

通过欣赏,可以让学生掌握新的知识,开阔视野,接受教育,提高欣赏和审美能力。鉴于学生年龄较小,缺少生活经验,思考能力也较弱,一些艺术品实在难以感染学生,我就设法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进入角色,接受知识。以八年级上册的《苍松翠柏》为例,课前我临摹了一幅《江山古树图》,当我在课堂打开画卷时,就有细心的学生说:“这不和我们美术课本中的那幅画一样吗?”这一小声的嘀咕,立刻使全班的同学不约而同地翻开课本。这时我就课本中作品进行了详细的讲解,之后,顺便又介绍说,这说是我国传统画——国画。它和西洋画一样,是美术中绘画的主要成份之一。另外在欣赏艺术作品的同时,也及时地对学生进行思想情感的教育。如欣赏蒋兆和的《流民图》(非课本上的),我用低沉的声音向学生解说,1942年至1943年,是中国现代史上一段最艰难的岁月。中国的抗日战争正进入最艰苦的相持阶段,日本侵略者的铁蹄践踏了我国的半壁河山,烧杀抢掠,无恶不作,千百万人民惨遭不幸。人民饥寒交迫,家破人亡,中国正遭受空前灾难。为此,一些爱国艺术家们拿起画笔作武器,声讨日寇罪行,并对人民寄寓了深深的同情。本画就是那段历史的具体反映,画中人物姿态各异,神情逼真,景物环境细腻真实,使人产生强烈的共鸣。但像这样一幅绘画作品,如果单纯地让学生去观赏,他们怎么能领略到其中的内涵呢?

第三,精心设计手工课

我提倡每个学生都要积极动手,作出自己喜爱的物品,由此来点缀属于自己的世界。比如在上八年级上册《触摸美丽》时,我带领他们制作粘贴画。什么是粘贴画?大部分学生认为,就是找一些漂亮的画,用剪刀将这些画剪下来粘贴到白纸上。其实,这是一个很不完整的认识。为使他们弄清这个概念,我课前用各种材料制作了一幅《春暖鸭先知》的粘贴画,先让同学们远观效果,再请同学们分组到讲台前近距离的观察,用到了些什么材料,学生们饱含热情的上台观察,并欣喜的发现,这么漂亮的画竟然是用碎布条、树叶、黄豆、绿豆、大米、稻草、棉花等身边常见的东西做出来的!我问他们,如果我还要加上房子、人物、山川、道路等景物,你能帮我选择其他身边其他的材料来做出来吗?很快同学们说了用小石子、扣子、牙签等物件去做什么什么,这时,同学已经知道,一幅粘贴画作品可以用身边的许多物品作为创作材料,并且不同的创作对象要用相应质感的东西来制作表达,同学们都跃跃欲试,相互讨论要用什么材料做个什么作品,一周后,同学们的作品交上来了。当学生把作业整整齐齐地摆在我的办公桌上时,立刻吸引了其他科目的老师前来观看,直夸学生们心灵手巧,有想象力和创造力。后来,我又结合《与米罗游戏》这一课引导他们进行雕塑创作。提起“雕塑”这个名词,学生一脸茫然,其实他们不知道身边还是有不少雕塑的。如河溶狮子堤前的那尊石狮子(圆雕);大家天天使用的硬币(双面浮雕)等都是雕塑。为了更好地扩大他们的视野,我还介绍了一些世界著名的雕塑作品,像美国的自由女神像等,让他们去感受艺术的博大精深。学生对雕塑有了深刻的认识,他们也就可以利用我们农村很常见的黄土泥充分发挥其创造力了。结果我惊奇地发现,孩子们的世界原来这么精彩:女孩子们把那些有趣的文字、花朵、白云给做活了,男孩则制造出了好多的枪、炮、车船等等。

第四,激发学生动手绘画的兴趣

对学生进行美的教育,基本功是必不可少的。如果美术教学和其他科目一样采取注入式教学模式,必将会使学生产生厌烦情绪。所以我在进行绘画教学时特地找了两个成绩不算好的学生上黑板写真作画。我拿出一段棉线,学生在黑板上画了一道白线,我表示肯定;我又拿出一段铁丝,让他们在黑板上依次画出“—、△、□、Γ”等形状,学生也能顺利完成,我又给予肯定;我又用铁丝做了两个正方形,并连接成了一个正方体模型,再让他们画,可以看出,好一会才勉强地画了出来,我当众表扬了他们,并说明,这——就是线条!这就是最简单的美术作品!简单的线,也是一种存在于现实生活或美术作品中的重要因素,是创造艺术形象和表达创造者思想感情的主要艺术语言;没有线,也就没有画,更谈不上任何艺术作品。中国画就是典型的用线造型的例子,我引用德国伟大艺术家保罗〃克莱的话“用一根线条去散步”总结了关于线条的一个重要方面。学生了解线条了,我就鼓励他们大胆地画,去表现,用自己的线去表达自己的思想、自己的情感。学生们兴致勃勃,拿起就画,画了半天也没画出个头绪。这时我从讲台下拿出一只旅游鞋,让学生在看清它的外部形状、理解内部结构后再进行描绘。在我的引导下,大部分同学的绘画作业合乎了我的要求。就这样,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以后,我双向同学们提出了新的要求,就是在线描的基础上加强形体的训练。不出多长时间,学生已经能够独立自主地画出一些简单的画了,这也就增强了他们学习的信心。

学生的绘画范围由小到大,由简到繁,竟然有的学生在家探索起水墨画。看着他们一双双饥渴的眼神,我萌发了这样一个念头,是不是可以给那些兴趣较浓的学生“吃点小灶”“加些油”呢?既然美育的范围是极其广泛的,作为美术教师,更应课内课外同时关注。那么我何不来开设一个美术兴趣小组呢?我先拟定了草案,并制定了学期教学计划,上交校领导审批。校领导对我的这个举动表示大力支持,并在经费紧张的条件下购制一些实用的教具。“万事具备,只欠东风”,剩下就是组建成员了。由于报名人数较多,我根据学生能力的不同,进行分层安排:周三、五为初步班课程,周二、四为提高班课程。主要是利用每天下午第四节自由活动课。有的教师担心,这会不会影响学生的文化课?可是,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表明,“尖子”学生成绩没受到任何影响,那些“差生”成绩反到赶了上来。兴趣小组的成立,大大活跃了学校的学习气氛。为了进一步激发学生绘画兴趣,我经常借用学校的宣传栏,举办“学生美术作品展”,受到了学校师生的一致好评。在画展中,有些爱好书画的教师也加入了这个行列,说是为同学们助威,学校的画廊呈现出色彩缤纷的景象。

对学生进行美术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农村中学的美术教育,需要做的工作还很多,肯定会遇到很多的困难。我们大家还要继续努力,尽量采取行之有效的方法,把素质教育办得更加美好。

第五篇:儿童美术教学的点滴体会

儿童美术教学的点滴体会

李曦曦

儿童美术是儿童的视觉语言,启发和培养儿童运用绘画语言的能力,提高审美素养,是儿童美术教育的根本途径。孩子们创作的儿童画体现他们的认识和感知能力,反应他们的情感,审美趣味和人格素养。由于儿童幼稚、单纯,心灵纯洁无瑕,所以他们的画不受任何限制,也不受真实的约束,形成儿童画所特有的稚拙、梦幻甚至荒诞的特点。作为美术教师的我在几年的教学中总结出培养儿童学习美术的几点体会,不需要手把手的教孩子们怎样画,而是引导他们学会怎样自己画。下面谈谈从儿童美术教学中归纳几点教学的技艺。

一、培养儿童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学内动力,要学好知识,就要激发学生爱好的兴趣。课堂上我通过讲有故事、参观大自然、赏析美术作品,激发学生热爱美术,向往美、追求美、享受美。兴趣激发出来后,会产生强大的内动力,一种愿学、乐学、好学的风气油然而生。美术课上,无论是临摹,还是写生或是进行创作,有了兴趣才有专心至志。如在上《一条深海里的怪鱼》一课,先让孩子观察,在课件里展示各式各样鱼,有见过的,没见过的,美丽的,丑陋的,让学生大开眼界的感觉,渐渐会产生对各种鱼类外感到有趣,从而进一步了解鱼的总体特征后,启发孩子想象,造型,想出“怪”在哪里,和见过的鱼有什么不同,鼓励造型重点在装饰方面,提示线和形排列时的疏密变化。孩子的作品出来后造型独特,有创意。如陈小丹画了一条大头鱼,鱼的身体呈不规则 形状,鱼身用线做花纹装饰。麦定钧画了两条鱼,一条夸张了鱼的嘴和牙,身上长满了刺,还有象贝壳一样的尾,另一条小头大身体,长满花边一样的鳍,两条鱼身上都寄居了许多小动物。

二、坚持不懈的手头训练。

要孩子们学好美术,必须强化他们的基本功训练。美术造型的基础是线条和色彩。先要练习线条,线条有长短、曲直、粗细、轻重、虚实之分,而且还能表现绘画者的思想情感,如简炼豪放的墨线如同书法一样流畅,表现了画家的气质。在上《由家到学校》一课时,教学中先让每个孩子尽量描述由家到学校的所见景物,引发回忆具体的设施和情节;不要求表现真实空间关系,允许多种形式的空间模式;创作中鼓励孩子做详尽具体的细节表现,使画面丰富,具有生活气息。如麦颖怡表现自己上学的路,用各种不同的线条表现了各幢楼通向学校的道路。

练习色彩也是学习美术的基本功,色彩有原色、间色、环境色之分。在进行具体配色时,还要遵循色彩的统一与变化原则。其色彩本身了传递某一种心理特点,反映作画者的内在性格,如红色:活泼、跳跃、有冲动感。在讲清绘画理论的基础上,指导孩子们反复练习。水粉的特性可以自由调色,孩子们学习水粉的过程可以凭自己的感觉去支配色彩,画出自我。在上《我的妈妈》一课时,鼓励孩子们用色彩对妈妈的感受表现出来。孩子的妈妈既然是五彩缤纷的,有的用黄色现妈妈的脸,妈妈有点累;有的用红色表现妈妈的脸,因为妈妈生气了;有的用绿色表现妈妈的脸,是因为妈妈喜欢绿色。孩子们的思 维活跃,对色彩是有感情的。色彩学习的目的是让孩子感悟到色彩的真谛,享受运用色彩的快乐,从而循序渐进提高自己的基本功。

三、学生发散性思维的培养。

儿童画体现儿童的认识和感知能力,反应儿童的情感。在儿童画的教学中,鼓励孩子们以单纯的思路表达内心的世界;更要从孩子们的想象思维中挖掘丰富的创造空间。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是学生创作的源泉,在教学中引导学生多鉴赏多实践,如带领他们参观画展、到郊外观察大自然、讲述优美的童话故事、讲解大师的作品、听音乐等等,在实践体验的基础上提高孩子们对美的感受能力,同时也能培养他们真挚美好的感情并陶冶他们的发散性思维。

没有想象就没有艺术创造,也没有丰富的审美欣赏。如上《一只鞋的想象》一课,每个人通过观察鞋的各个角度后,说说象什么?如象船、大山、飞机……启以构思,联想它像另外的什么,把它画出来,现时可以根据新的形态加上生活内容,创造一幅画。孩子们的心就开始放飞了,飞出心中的想象。如有个孩子把鞋画成了一架空中飞行的飞机,云彩、小鸟和它一块飞翔等等。另个孩子把鞋子画成了大嘴巴;有孩子画成了高山、公园……

四、将和谐自由、平等竞争等等的社会民主意识在教学中培养学生。

创造一个平等和谐的竞争气氛给每一位孩子。适当参加一些展览评比、美术比赛培养孩子们的参与和给予他们积极的指导性的建竞争意识。在第二课堂的美术兴趣班中,有件这样的小事:一次画作评比 活动中,让每个小画家作为评委,相互评选出得票最多的作品为金奖。,如个同学的水粉作品,他画了亲身经历的游玩活动,学校举办的“斗鸡”比赛,画面运用紫色调,突出两人竞赛中的主角,效果很好。所有孩子都投了此画一票,可是有叫李可的孩子没投,于是我就问世他:“你认为这幅作品得怎么样?”“……很好……,我也喜欢”他支支吾吾的说着,奇怪了,认为很好的画那为何不投一票呢,于是我就想找出原因,原来是学样在举行“斗鸡”比赛时,很想参加的他没被班主任选上去参赛,他心里对此比赛耿耿于怀。找到原因了,我得去开导他,让他知道在现实竞赛中应以和谐自由、平等竞争意识提高自己的觉悟。从这件事上让我看到在教育中要尊重孩子,尊重和倾听他们的想法,要为他们创造一种自由、愉快和谐的民主气氛,在一种自由的游戏状态中学习和创作。

五、注重培养个人的全面修养。

我在美术教学中,始终把个人的全面修养放在首位,使学生练意志、练毅力、练技巧、练人格。如在教学中就有件这样的事情,李家豪是个热爱画画的孩子,他的画色彩运用大胆,对比强烈,画面效果不错,正是如此他以为自己了不起,有时会看不起其他同学,对于这种孩子必须给他正面的教育,及时让他走上思想的正轨,做到一个艺术家必备的个人修养。

以上几点是我在儿童美术教学中的点点滴滴,体会到要给学生提供一个全面教育的平台,让学生在自然的感受中领悟知识,在领悟中创出新思路,才能达到最佳的兴趣激发与更高的拓展,还让他们在自 主的参与的过程中发现美、感受美,在形成技能的同时,体验成功的欢悦,树立更高的目标。

下载小学美术课拓展儿童想象空间的点滴体会(最终5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小学美术课拓展儿童想象空间的点滴体会(最终5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小学美术课听课活动体会

    小学美术课听课活动体会华丰镇崔村中心小学刘勤勇2011年5月12日上午,我有幸参加了泰安市小学美术创新课听课活动,两位执教教师,善于从自己的优势着手,把美术课与她的个性魅力完美融......

    用画面拓展学生想象作文的空间

    用画面拓展学生想象作文的空间 作文教学中,我们常常看到学生面对作文题目愁眉苦脸,怎样才能让学生在作文课上神采飞扬,快乐写作呢?文贵于新,而想象就是一种创新的思维方式,是将头......

    教师心理拓展培训体会点滴(推荐五篇)

    教师心理拓展培训体会点滴----“优点轰炸”的启示这次学校在寒假期间举办的教师心理拓展培训,郑教官安排的有一项活动叫做“优点轰炸”,即八九个人一组围在一起,轮番给个人找优......

    《浅谈小学作文教学点滴体会》)

    浅谈小学作文教学的点滴体会 〖摘要〗写作是应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创造性表述的过程。写作能力是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在作文教学中......

    小学班主任工作点滴体会[范文]

    小学班主任工作点滴体会主任工作在学校教育工作中占极重要的地位。班主任工作不仅有其自身的原则,而且有许多方法和技巧。掌握和运用这些方法与技巧,会使班主任工作收到事半......

    小学德育教育的点滴体会

    小学德育教育的点滴体会 坡头镇中学 李凤华 对小学生开展富有成效的思想品德教育,培养他们良好的道德修养和行为习惯,为他们成为具有高尚的道德品质的公民打下坚实基础,是新时......

    浅谈小学美术教学的点滴体会

    浅谈小学美术教学的点滴体会 新时期课程课改要求教师在教学中重新定位自己的角色。教师不再是知识的传授者,而是学生学习的促进者、合作者、辅助者,以学习者的平等的心态参与......

    小学班主任工作体会点滴(大全五篇)

    小学班主任工作体会点滴关键词:主动参与、创造契机、散发个性、渲染氛围摘要: 班主任工作,让我深深体会到,教育学生的过程,就是帮助他们成长的过程,帮助他们走向成熟的过程,也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