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学校归属感看中职生爱校教育

时间:2019-05-11 22:43:48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从学校归属感看中职生爱校教育》,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从学校归属感看中职生爱校教育》。

第一篇:从学校归属感看中职生爱校教育

从学校归属感看中职生爱校教育

爱校教育,即利用学校有形和无形资源,通过运用不同的教育手段,开展经常性的教育活动,培养学生的集体主义意识,达到让学生了解学校、认识学校、热爱学校、维护学校的教育目的。从心理健康教育的角度来看,开展爱校教育,能帮助中职生树立集体认同感,提高学校归属感,构建自我概念,形成自信、自尊等积极心理品质,最终获得健康发展。其中,构建学校归属感与爱校教育联系最直接。

一、爱有所归:爱校教育与学校归属感

(一)学校归属感的概念

在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中,归属感是人类基本心理需要之一。学校归属感是学生通过接触校园社会环境,逐步获得被所属学校接受、尊重等心理体验,进而产生成为学校一部分的身份认同,且愿意承担作为学校一员的各项责任和义务的稳定情感。学生产生学校归属感,不仅有利于提高学习成绩,还有利于构建积极自我概念和师生关系,对学生心理健康发展有着重要的长效作用。

(二)爱校教育与学校归属感的关系

学校归属感具有社会性、互动性、过程性与稳定性。根据这四个特性,可以形成“知校、爱校、荣校、兴校”层层递进的爱校教育模式。

1.学校归属感的社会性与“知校活动”

学校归属感体现了在校学生作为社会人的心理需要。为满足此需要,个体乐于交友,融入群体,参与集体活动等。中职学校开展各类活动,为学生尤其是新生提供社会交往平台,实际上满足了他们对学校这一特殊社会组织的归属需要。学生通过参与学校活动,更快了解学校情况,体验学校文化氛围,更好地适应并融入学校生活,从而形成学校归属感。另外,同学和老师作为学校群体一员,在一定程度上代表着学校群体。学生与学校成员相互交流,获得心灵支持,也属于知校活动,是寻求学校归属感的表现。

2.学校归属感的互动性与“爱校互动”

学校归属感建立在学生与学校的积极互动上,包含了认知、情感和行为层面的相互应答。学生参与学校活动时,如能获得积极认知反馈和情感体验,就容易建立良好的学校归属感,进而产生良性循环;反之,如学生的情感投入换来校方零反馈,他们对学校的心理印象便会大打折扣,久而久之就会脱离学校,归属感也无法建立。因此,爱校教育不仅在于轰轰烈烈的活动,还要注重细水长流的互动。这些互动往往以“学校代表”(如班主任、部门领导等)为对象而产生,学生是否满意某些老师的言行举止,直接影响其学校归属感的形成。

3.学校归属感的过程性与“荣校自觉”

学校归属感的形成是学生与学校互动的复杂过程。学生在校外提及或相互比较母校时,常常会伴以强烈的感情。但中职学校社会地位不高,且学校管理严格,学生专业学习和就业压力大,对学校很容易产生排斥感。因此,中职生学校归属感建立更需时间打磨。学生在不断与学校接触的过程中,获得学校的尊重、接纳和支持,随着这些积极心理体验的增加,学校归属感才会日益稳定,真正自觉地“以学校为荣”,达到爱校教育目的。

4.学校归属感的稳定性与“兴校延续”

一旦学校归属感稳定形成,其影响力便会从在校延续到毕业后,这正是爱校教育成功的标志。毕业生重返母校,参与校庆、校友聚会等时,乐于“反哺”母校,关心母校发展,就是学校归属感稳定性的体现,也是爱校教育成果的延续。

可见,爱校教育是提高学生学校归属感的重要载体,而这种归属感的培育是爱校教育的出发点。

二、爱必有因:学校归属感的影响因素

学校归属感的影响因素可以分两个层面:个人因素和学校因素。

从个人因素来看,提高学生的自我概念、自尊水平、责任意识等心理素质,有助于提高学生学校归属感。

从学校因素来看,高支持感的集体氛围,良好同伴、师生关系有助于学生融入班级,增加学校心理认同感,继而提高学校归属感。相反,不良人际关系会让学生产生孤独感,可能引发厌学、逃学等现象,阻碍学校归属感形成,甚至对学生心理健康产生消极影响。师生依恋是影响学校归属感的主要和直接力量。随着时代的发展,学生对学校硬件设施等环境因素越来越看重,但校园人文环境因素对学生学校归属感的影响更为重要。通过爱校教育提高中职生学校归属感,需重点从学生心理层面入手,提高个体自我认识水平和心理素质,营造良好校园心理氛围。

三、爱校如家:提高学校归属感的途径

(一)“知校活动”建立爱校基础

爱校活动要有现实针对性。首先,应开展新生适应心理辅导。以中山中专学校为例,每学年开学初,学校都会主动出击,在心理老师和学生心理朋辈辅导员的带领下,开展新生适应教育,让学生更快熟悉校园、了解专业和融入群体,有效缓解新生适应不良,使学生顺利度过适应阶段,开始中职新生活。这是知校活动的起点,也为学生建立学校归属感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其次,是以校园文化熏陶人。可让学生从不同角度感受学校文化,通过以老生带新生成长,让新生促老生进步,以活动激发感悟,让认知萌发情感的方式进行。学生在知校活动中耳濡目染,不断体验感受,学校归属感就会不断提升,爱校意识也会自然而生。

(二)“爱校互动”培养爱校习惯

爱校教育要持之以恒。针对中职生发展空间大的特点,学校应为学生成长成才搭建不同平台,在互动中深化学生的学校归属感,培养学生的爱校习惯。如营建学校社团文化,以拓宽专业知识、深化专业技能、提高文化基础、提升艺术修养、培养兴趣爱好。学生在社团活动中,能增进师生感情,获得合作支持,形成团队意识,获得成就感,提高自尊自信。当学生的心理需求得到校方积极回应时,其学校归属感也会大大加深,爱校互动会越来越多。另外,建立良好的同伴、师生关系是提升学校归属感最直接的途径。利用朋辈心理辅导,能让具有相同年龄特点的学生相互帮助,解决常见人际问题,有利于提升学生学校归属感,增加爱校情感。老师的尊重、关心和鼓励,让学生体现自我价值,是学生爱校习惯形成的关键。如校长开通微博与学生互动、开座谈会聆听学生心声等,都会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爱校习惯,提高学生的主人翁意识和爱校意识。

(三)“荣校自觉”促进爱校

当学校荣誉受损,学生的荣校自觉性便显得尤为重要。如某造谣事件中,多名中职生利用网络传递爱校正能量,数以百计学生随即呼应转发爱校宣言:“我们都在母校长大。我们都应该怀有感恩的心,感恩社会给了我们这么优美的学习环境,感恩老师的辛勤栽培,感恩学校让我们拥有难以割舍的友谊。我们都应热爱母校,保护母校,为母校的发展付出自己的力量!”可见,学校归属感一旦形成,学生便自觉承担荣校责任。重视爱校教育的过程,让“爱校积极分子”带动全校,形成“校我一体”的格局,有助于爱校荣校成为学生的自觉。

(四)“兴校延续”维系爱校情感

爱校教育的成功,更体现在毕业生的“念念不忘”上。母校情结,不仅是毕业生学校归属感的体现,他们的兴校行为更会成为学弟学妹的榜样。在爱校教育中开展校庆活动、校友访谈交流等,让优秀校友直接与在校学生面对面,分享自身的学习工作经验,以相似的成长经历引发学生共鸣,让他们真实体会到母校过来人的心路历程,能激发其进取心,巩固其学校归属感,点燃他们努力奋进、报答母校的爱校兴校热情。

(作者单位:中山市中等专业学校

广东中山 528458)

责任编辑 徐向阳

第二篇:从生本教育看美术课

从生本教育看美术课

在生本教育的课堂上,老师是策划者,是引导者。老师只是给学生指个方向,剩下的时间都交给学生,老师再也不用一遍遍的重复了。而学生在课下的准备工作也有趣而生动了。通过这种方式,扩大学生的知识量,学生在通过准备语文资料的同时,也增加了其他学科的知识,从而实现自身的整体素质的提高。生本理念(又称生本教育理念),是指“真正以学生为主人的,为学生好学而设计的教育”。生本教育的理念是:一切为了学生、高度尊重学生、全面依靠学生。现如今生本教育在中国教育的大地上轰轰烈烈的展开着,如今的生本教育模式与理念实际上在美术课中早就体现的淋漓尽致。

接下来我先带大家一起来看一看美术课中的主要环节: 为了使学生都能在视、听、说、做、思等行为环节中经历美术的过程、体验审美的快乐,顺利达成教学目标,一般美术课的设计环节为:

—、创设情境。著名教育家波莉亚曾经说过:“学习任何知识的最佳途径是由自己去发现,因为这种发现理解最深、也最容易掌握其中的规律、性质和联系”,所以体验是美术活动的最基本的因素。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所以在教学一开始,要通过聆听音乐或是挂作品等形式把学生带入本课的环境中,让学生通过语言表述与语文课相结合,表达自己所感受到的,这不仅培养学生口头表达能力,同时让学生有了很好的感受本课的机会,为讲好课做好了铺垫。教学活动中,以此调动学生勇于表现、释放个性的积极性,让学生真切体会到学习的成功与快乐。

二、小组讨论,自主探究。因为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是新课程标准特别倡导的一种学习方式,他可以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合作意识,所以在这环节可以先用激励的语言表扬学生的学习精神,正当学生情绪高涨,产生积极的探究动机的时刻,给学生时间,引导学生到书中寻找答案,鼓励相互交流,积极互动,讲解创作意图。通过这种安排,让学生在小组中交流、在小组中合作、在小组中探讨,使重、难点在小组合作、自主探究中得到了解决,教师只是组织者、引导者,真正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

三、大胆创作。创作的过程是自我发挥到极致的过程,这一段时间需要给学生放松的环境,让孩子们自己合作解决问题,聆听音乐,在优美放松的音乐中去完成作品,这段时间教师尽量参与度要少,体现孩子的创作特点。

四、展示欣赏。美术课程的评价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改进教师的教学,促进美术课程不断发展的重要环节,也是有效提高学生学习的重要途径。作为评价的环节,要让学生自由发挥,教师最后补充。这样就做到了问题由学生提,方法由学生想,思路由学生讲,从而真正发挥学生主体作用。让学生采用自评为主,互评与教师简评为辅的方法进行评价,从而学生参与到教学中,培养学生自信心,体验成功的喜悦。

五、扩展延伸与课堂小结。拓展延伸,调动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巧妙地渗透德育教育,使美术与思想品德、人文学科综合在一起。既培养学生的艺术情操,又最大限度地获得综合的、跨学科的知识。小结能够让教师总结本堂课的重难点,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咱们再从生本教育的一面来看:生本教育主张为:教育应实现由“师本教育”向“生本教育”的转变,即把为教师的好教而设计的教育转向为学生的好学而设计的教育,实现学生积极、主动、活泼、健康地发展。生本教育的儿童观为,人的起点非零,人拥有其自身发展的全部凭借,具有与生俱来的语言的、思维的、学习的、创造的本能,儿童是天生的学习者,潜能无限,是教育教学中最重要的学习资源。借助于学生的本能力量的调动,形成教育的新的动力方式和动力机制。生本教育的教师观为,教师应是生命的牧者,而不是拉动学生的“纤夫”。教师在教学中要尽可能“不见自我”,要把教学内容从一大堆知识点转变为知识的“灵魂与线索”,来创造最大的空间,迎接学生积极飞扬的学习。生本教育的教学观为,教学就是学生在老师组织引导下的自主学习。生本的课堂是区别于考本、本本、师本的,是区别于短期行为的、分数的课堂,是人的发展的课堂。在教学组织上,生本教育鼓励先学,以学定教,少教多学,直至不教而教。采用个人、小组和班级的多种方式的自主学习。

生本教育认为,学生的美好学习生活是学校德育的基础。劳动产生自然素朴的美德,产生素朴的德行。当学生在课堂中真正成为主人,自己去体验和感悟真善美,就可以使教学中饱含的真善美最大限度地进入学生本体,从而起到最大的德育作用。由此,课堂教学成为最自在、朴素的无形的德育过程。

学生是一个具有独立个性的生命体,有自己的思想和意志。如果老师单方面的向他们灌输知识的话,容易产生逆反心理,从而影响他的学习的热情,造成了好多学生从小学就开始厌学的情况。

在生本教育的课堂上,学生是课堂的主人,他们控制着课堂,通过亲自全身心的去查阅与课文有关的知识,扩充了自己的知识。同时这种学习是自愿的,更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对比之下,美术的课堂其实早就运用着生本教育的理念与模式,这正是学生们为什么喜欢美术课,而有些厌烦语文、数学等科目。相信在生本教育倡导的今天,美术的课堂将会更加的活跃、更加的灿烂无比。

从生本教育看美术课

淄川开发区中心小学

曹红爱 2010.5.10

第三篇:从600份问卷调查表看中职生思想状况

从600份问卷调查表看中职生

思想现状及改进对策

广东省旅游职业技术学校 董家彪 秦炜

笔者长期从事中职教育工作,在与学生的接触中有许多挥之不去的现象令笔者深思不解:为什么中职生流失率高?为什么中职生谈恋爱愈禁愈烈?为什么中职生接规定达劝退的人数越来越多?为什么在课堂上总有学生睡觉?为什么学校和老师对学生们总有那么多的担忧和无奈?„„事实上这些问题绝非我校才有,为此,针对教育部提出的《深化德育改革,进一步提高中等学校德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十五”德育重点课题的研究,为了能够全面地了解和掌握当前我校中职生思想道德的状况,比较准确地分析新形势下中职生思想道德观念和行为出现的新情况,较为科学地判断他们在社会发展进程中思想道德观念和行为的新变化,的以求真务实地精神推动中职生思想道德建设,带着以上问题,笔者除了主动走进学生中进行交流外,还在设置了一份《中职生思想道德现状调查表》,在今年3月份对我校05级、06级各班代表共600名学生的思想道德情况做了抽样调查。本次调查问卷涉及到学生的人生观、学习观、法制观、职业观、人际交往观、爱情观等方面的问题,要求学生以不署名的形式真实填写。笔者经统计后召集了校学生科、德育教研室及部分班主任进行分析讨论,得出中职生思想道德现状的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一些比较务实、可行性的改进对策。

一、中职生的思想道德状况调查结果

1、人生观方面——有消极思想的学生比例不少

在问卷中我们设置了一个了解学生对人生的态度的问题,结果表明认为人生有意思的学生占32%,认为没意思的占了8%,37%的学生认为只是一般。学生对人生产生一定程度的悲观厌世的态度让我们感到相当担忧。

2、学习观方面——缺乏学习目标和动力,是目前学生当中存在的比较明显的问题

在问卷中反映了一个学生对我们开设的课程的评价,对知识有兴趣的只占41%,还有12%的学生对所学知识一点兴趣也没有;真正属于自己选择职业学校读书的有67%,有34%的学生认为自己选择职校是出于无奈;来学校学习知识的学生只占54%,还有8%的学生来读书只是为了打发日子,还有37%的学生抱着非常明确的目的,认为读书就是为了找份工作。对课程不感兴趣、没有明确的学习目标、缺乏学习动力、出于无奈的选择等等,我想这是一个可以解释为什么有学生在课堂上睡觉、学生流失率高的原因之一吧。

3、法制观方面——学生法制维权意识明显加强

这次调查表中我们设置了几个案例,一是如果你捡到钱将如何处理?有36%的学生认为应该归自己,40%的学生认为不应该属于自己,19%的学生认为应该寻找失主;第二个案例是如何看待一个盗窃了2000元的学生受到劳教,大部分学生认为该学生应该受到相应惩罚,并从中吸取教训;当然也有一些学生认为不该受如此重的惩罚,教育为主,给机会改过。

4、职业观方面——职业取向多样化,专业与职业的结合度不高

通过这次调查,我们发现学生当中虽然学的是旅游专业(主要包括酒店管理方向、导游方向、餐饮方向等),但他们在今后职业选择方面答案却是多方面的,有的想当教师、医生、政府官员、空姐、英语翻译、化妆师、办公室文员等,从事行业较广泛。这样的结果一方面让我们感到欣慰,说明学生今后的就业方面拓宽了,职业范围扩大了,这对活跃劳力市场、多渠道就业、减轻就业压力是有一定帮助的;但另一方面又感到担忧,一是为他们所学的专业与职业对不上号,这样对他们来说无疑是浪费了时间和精力,对国家培养人才来说也是一种损失;二是为我国的旅游业发展过程中对专业人才的断层和人才率流失率而感到担忧。

5、人际交往观方面——对老师和家人缺乏必要的信任,朋友是学生倾诉的主要对象

中职学生因顽皮、好玩、学习成绩不好,而得不到家长与老师的关爱,因此对别人产生不信任的心理。在问卷中“如果你有心事,你会向谁倾诉?”,找同学倾诉的占23%,找老师倾诉的只占8%,找朋友倾诉的占了79%,找家人倾诉的也只占了20%。通过比例显示,我们作为教师应当反省一下自己的教学方法和管理方法,学生真正把我们当作是知心朋友的还不多,如何走进学生心里不是一句空话,它需要我们真正为之付出行动并得到对方的认同。我们在问卷中设置一个让学生表达你最喜欢的老师的类型,经统计我们发现大部分学生都喜欢那些幽默、知识面广、关心学生、尊重和包容学生、负责任、对学生一视同仁的老师,这对我们提高教师队伍建设有一定的指导和借鉴作用。

6、恋爱观方面——校园恋情已近半,近三成的学生认为恋爱比较美好

中职学生在异性交往方面较频繁,有少部分学生有交往过密的现象,对自己的情感把握不准,承认自己有异性朋友的有47%,认为谈恋爱会影响学习的占52%,认为恋爱是一件美好的事占33%,认为恋爱是件痛苦的事的占18%。

二、有效开展和提高中职生思想道德教育工作的对策

通过这次问卷调查,我们从中感受到中职学校的思想道德教育工作还存在着许多薄弱环节,同时我们也在深思造成这些问题的根源。笔者长期从事教育工作,深刻感觉到我国许多优秀传统观念已经失去了,而一些新的正确的观念在学生头脑中尚未完成形成,由于正处于转型期的社会,教育功能上的德智失衡使中职学校德育工作很难落实到位,家庭教育的重心偏移使学生的道德行为产生某种缺损,社会文化导向的失重冲击学校德育效应,网络、短信的监管乏力使部分学生的身心健康受到伤害,致使部分学生发生思想道德滑坡现象,对此我们应予以高度重视。通过对中职生思想道德的调查,笔者认为要提高德育创新的自觉性,改

进中职学校的思想道德教育工作,除了常规的德育要求外,当前要特别从以下几点:

1、树立新时代下的新型德育生活观。

我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经说过:“生活即教育,教育即生活”,我们也可以理解为“生活即德育,德育即生活”,也就是说在新时代下,我们要改过去那种一讲德育就唱高调、上纲上线的姿态,将德育工作生活化,在生活中进行德育,这种贴切的德育方式更能让人接受,也更能潜移默化。生活本身就是丰富多彩的,作为一名德育工作者,不要只懂讲大理论、唱高调,脱离现实和生活,其实这正是学生们最反感的,作为新时代的年轻人,在这个追求个性化的时代里文化多元化下产生价值观多元化,他们有自己的评判标准,我们不能要求学生盲目跟从,那种亲切的、贴近生活的教育方式他们更能接受。比如说在这次调查问卷中近半数的学生承认自己已有异性朋友,近三成的学生认为恋爱是件美好的事,对此,如果再是按以往传统做法,强制性地提出“禁严令”可能实际效果不大。学生产生校园恋情,有各种情况,也各有原因,在调查中我们可以看到一个现实:只有8%的学生有心事时对老师倾诉,只有20%的学生对家长倾诉,面对学生恋爱,作为我们老师,首先应该认真考虑,我们有没有给学生应有的关怀?让学生苦恼得到及时的释放?如果孩子有了苦恼不能或者不想同父母或老师倾诉,这个时候碰到一个谈得来的异性,不是自然就越靠越近了吗?作为一名德育工作者,我多次在学生管理会议上要求老师要多关心学生,关心学生的生活、学习,关心学生的思想变化,你找学生谈多了,他们自然就会把你当作倾诉的对象,你把自己摆在一个高高的位置,学生几天看不见你,就算看见了也不敢说,这也难怪学生只好找朋友了。比如说学生看到水笼头的水在哗哗地流,是直接指责、批判学生?还是大谈水资源的重要性和保护地球的的伟大意义?我想作为老师,不如亲手将水笼头关掉,跟同学们说:“如果这是你家里的水笼头这样流水,你们会怎么样做呢?学校也是我们的家,难道我们就能看着它这样吗?”同学们更能从这些细微的细节中感悟到一种高尚的品德;在长满青青绿草的草地上插上一块

警示语:“我也有生命,请爱惜我吧!”;在花圃里可以写上:“我也爱美,请别伤害我”这样的字语,相信这种温馨、善意的提醒会比“请别摘花!”等这样的祈使句更能感染人,也使得学生们珍惜一草一木的可贵生命。生活中有太多这样活生生的例子,我们反对脱离生活的德育方式。

2、加强校园职业文化建设,强添职业化色彩,增强职业认同感

在这次调查中我们发现当前学生的职业选择已是多样化,有点想当导游,有的想当教师,也有的想当医生或翻译,等等,职业取向多种多样,他们各自有自己的职业理想。面对当前就业环境的严峻形势,我们不可能一味强调学生只能从事本专业的职业,但作为中职学校,培养目标之一就是要为社会输送专业技术型劳动力,因此在美化校园环境时,我们应强调职业色彩,使学生在充满职业色彩的氛围中感受职业的美好,增强职业认同感,防止学生学非所用、学非所长,浪费国家教育资源。在调查问题卷中我们发现学生对专业知识感兴趣的只有41%,还有半数的学生不是为了就业就是对专业无兴趣。爱迪生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没有职业兴趣、没有学习兴趣,必然没有明确的学习目标,也必然无法掌握专业知识,职业认同感也就无从谈起,难怪学生上课睡觉,学生流失率高或者有近一成的学生想改行。我校是省内一所国家重点级旅游职业学校,广东省作为全国旅游大省,对我校的招生和就业工作提供了一个良好的教育平台,我们在校园里设置了许多世界著名旅游资源风光和我国著名旅游资源风光图片,也有一些著名酒店的图片及背景介绍,在楼梯转角可以安置一幅仪容仪表镜或酒店各部分各岗位的服装展示图片,每个学期还对每个班实行一周的“服务养成周”时刻增强和感染着我们的学生们对旅游业的热爱和认同。我校领导提出了要求专业教师和35岁以下所有年轻教师必须有到旅游企业锻炼半年以上的硬性指标来提高教师队伍的专业知识,这样经过到旅游企业锻炼过后回到课堂上,就不致于讲空洞的理论,使课程更生动,对培养学生的职业感情和职业认同感是非常有帮助的。我们认为培养一个人对职业的认同感和热爱远远比传授给他技能更重要,影响也更深远。笔者与校实习办有过多次交流,发现我们不少学生在旅游企业实

习时缺乏的不是技能和知识,而是一种良好的旅游职业道德,以致部分学生在实习过程中犯错误,甚至还有被开除的现象。“做事先做人”,娴熟的工作技能可以在工作中慢慢学习和提高,而优良的职业道德却对每个行业、每个组织、每个职业人来说最重要的。作为中职学校的德育教育工作,很重要的一项工作就是要在校园里就培养学生这种优良的职业道德和职业认同感。

3、建立新型和谐的师生关系,塑造学生健全人格

教师作为知识和道德的传授者,一言一行都影响着学生,学生的思想道德水平在很大程度上与教师的思想道德水平是一脉相承的。因此,加强教师的师德师风建设,提高教师自身的知识水平和道德水平才能以人格魅力感染学生,以高尚的情操感化学生,从而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的美好品德。提高中职生的思想健康教育,重在提高教师的素质,使师生关系处于和谐的氛围中,通过发动教师自学,开展专题讨论、组织集体研究等方面在教师中掀起学习现代教育学、心理学的热潮;大力加强教师的职业道德建设,要求教师以身作则,率先垂范,尊重、关心、爱护学生,让学生感到老师和蔼可亲,敢于、愿意与老师接近,共同创造一个宽松、和谐的教育氛围。在这次调查问卷里有的学生就说:“我最喜欢老师跟同学们沟通,能站在学生的立场着想,师生之间可以象朋友”、“我们最喜欢幽默、体贴学生、关心学生的老师,如果学生遇到什么困难,老师都应该给予帮助,老师应该像父母一样疼爱我们,保护我们!”,可见在在学生心目中,他们不仅仅把我们当作一个传授知识的老师,还希望我们能走进他们的心理,跟他们象朋友一样,可以相互谈心,象父母一样关心他们,学生对老师们提出了更高更多的要求。

有效的教育取决于有效的交往,师生间相互传递着情感、知识、思想,彼此交流,增进了解,达到和谐的统一。为了达到真正的和谐,我校对教师提出了三个要求,一是要求尊重每一位学生。教师要关心爱护学生,维护学生的人格尊严,要求走进学生心理,做学生的知心朋友,与学生和谐相处;二是平等地对待每一个学生。学生最不满意的是教师对某些同学的偏爱,歧视某些学生,我校要求教师学会鼓励和欣赏学生,善于发现每个学生的优点和闪光点。三是真心关爱每一个学生。要求教师不仅要关心学生的学习,还要关心学生的生活情况和心理状况,为学生排忧解难,从而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但中职学校的教师由于同时肩负着繁重的教学和学生管理工作,工作量过大,使得某些老师忙于教学工作,没有足

够的时间、精力和耐心来帮助和指导学生,一些教师对学生的管理方法和方式过于简单,甚至粗暴,这也是当前中职学校德育教育工作面临的一个尴尬的局面。在这次调查问卷里有的学生就说:“我们的班主任太忙了,他很少来看我们,一个星期见不到他一次面”,这样的现象还不是极个别,我们希望这能引起各中职学校的高度重视。

4、利用学校的班、团队活动与校园环境,营造全员教育的环境

班级是学校德育工作的最主要的阵地。我们要求班主任在在班级管理中应以人为本,关爱学生。班主任在班会、个别教育等各种管理中采用和风细雨、春雨润物的方式感化学生,使学生内在素质、固有爱心被挖掘,发挥出来,潜移默化地自我约束、自我提升、自我升华,同时还可采用激励的方式,如每周进行一次文明宿舍、教室的评比,每学期进行一次优秀班级的评比,每年进行一次精神文明道德风尚奖的评比等活动,鼓励文明自律、积极向上的思想道德认识和行为,从而形成一种鲜明的舆论导向。

加强校园文化的建设。学校的物质环境对学生的心理发展有着很大的影响。健康的校园文化可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从众行为中形成健康的心理。如我校每年都举办艺术节、文艺晚会、专业技能展示等活动,使学生在活动中充分发展自己的个性,展示自己的特点,提高自己素质,实现主动和谐地发展。学校还大力加强校园自然环境和文化环境建设,花大力气整治校园环境建设,引种许多珍贵植物,大面积种植草坪。为了保持校园环境的整洁,每个学生早晚都必进行校园卫生和教室卫生大扫除,这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劳动意识,而且还可以加强学生吃苦耐劳的能力。

德育工作不仅仅只是班主任或者任课教师的责任,它应该是一个全员教育的事情。学生在校园里接触的不仅仅是老师和班主任,还包括各个后勤服务和各相关管理部门,有些职工不太注意自己的工作方式,对待学生态度比较粗暴和随意,让学生感受到一种强烈的反差,认为老师说的与现实不符合。在这次调查问卷里,学生对我们学校的评价基本上是“校园环境很优美,但是学校饭堂人太多,排好久的队,饭菜是冷的,工作人员服务态度很差”等等,说明我们的校园里还存在着许多服务意识薄弱、态度粗暴的现象,这些现象对德育工作是不利的,影响着学生品德和服务意识的培养。有时笔者还经常听到一些后勤人员说:“我看见有学生在厕所里抽烟,我来告诉你们,你们老师赶快去抓”,我就会反问一句:“你已经看见了,为什么不直接告诉他们不许抽烟呢?非要等我们去吗?”笔者作为学校的德育工作领导者,多次在全体教职工大会上强调:德育工作是全员教育工作,每个教职员工都担负着教育学生、培养学生优良品德的责任“。只有全员教育,形成 一股合力,才能在各方面影响着学生品德的形成。

对落后生的教育是德育工作的一个重要方面。每个学校都存在着一些不太听话、散漫自由的学生,在处理一些违规学生时,有些教师或者学生管理人员的方法比较简单,“开除算了,这样的学生留在这里太难教育了!”,动不动就把一些违规学生用开除的方式来解决,我们学校就有一个班主任就提出要求同时开除班上7个违规学生。这种处理方式是把学生直接推到了社会上,从这个角度来说,我们必须承认这种后果只能表明我们教育的失败。笔者多次在教职员工大会上强调:“培养出一个好学生,是对社会的一个贡献;教育好一个差学生,是对社会的双倍贡献”。教育学生的目的是为了让他认识到其行为对学校、他人、社会所带来的负面影响,告诫其要约束好自已,自觉遵守学校、社会的规章制度,如果把学生推到了社会上,如果缺乏有力的监督和教育,他们必将成为社会的一个危害。这与我们的教育理念是相违背的。

5、协调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的关系,创设人格发展的良好环境 为促进家庭关心学校教育,引导家长教育好自己的子女,我校聘请了一些专家和有经验的教师给家庭作报告,班级中每个学期召开一次家长会,向家长汇报子女的教育情况,并共同探讨教育方法,学校经常邀请家长来校听课、座谈,帮助他们对子女提出合理的发展目标,要求他们重视与子女的情感交流,营造培养

学生健康心理的良好家庭环境。学校还经常组织外出旅游、踏青等活动,培养学生的集体主义感情。

总之,作为新时代的中职学校德育工作者,面临着社会价值取向多元化、社会文化多元化和各式各样的独生子女家庭、单亲家庭教育模式的时代背景,如果还停留在过去传统的说教模式必然会遭到时代的淘汰,时代在变化、科技在进步,德才兼备的人才显得更加重要,我们不难发现一些高智商、高学历的人走了自杀的绝路或犯罪的不归路,德育工作的重要性要求我们真正把德育工作放在教育的首位,德育工作者们的方式方法一定要跟上时代的步伐,与时俱进,为共建一个和谐社会而努力。

第四篇:浅谈中职生心理健康教育

浅谈中职生心理健康教育

【摘 要】中等职业学校的学生处于身心发展的转折时期,这个时期的学生具有可塑性,适时地对学生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可以及时纠正学生的不良行为习惯,培育出优秀的人才。心理健康教育是中职学生思想健康教育的重点与难点,也是教育工作者、家长与学生都关注的焦点。从中职院校学生心理现状出发,考虑在中职文化建设背景下,提高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性的一些建议。

【关键词】心理健康教育;中职生心理现状;校园文化建设

近年来国家大力提倡职业教育,中职教育也在逐步受到各界的重视,与此同时,中职学校办学规模也在不断扩大,有越来越多的学生进入到中职学校愿意学习一技之长。但是,中职学生正处在身心发展的转折时期,较普通高中的学生来说有更多的不良习惯和心理方面的问题需要引起教育工作者更多的关注,才能培育出合格的职业人才。

一、中职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意义

心理健康教育已成为现行学校教育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心理健康教育首先要解决的问题是关于目标体系的建构。而国家教育部在2004年颁布了《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此指导纲要很明确地指出中职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

1、提高全体学生的心理素质,帮助学生树立心理健康意识,培养学生乐观向上的心理品质,增强心理调适能力,促进学生人格的健全发展。

2、帮助学生正确认识自我,增强自信心,学会合作与竞争,培养学生的职业兴趣和敬业乐群的心理品质,提高应对挫折、匹配职业、适应社会的能力。

3、帮助学生解决在成长、学习和生活中遇到的心理困惑和心理行为问题,并给予科学有效的心理辅导与咨询,提供必要的援助,提高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

二、中职生的心理现状 1.善于交往,追求平等,尊重不够。在教师与学生交流的过程中可以很明显地发现,有许多同学非常善于交往,喜欢和别人交流,不同年级的学生很快就能打成一片,喜欢往老师办公室里跑,和老师聊天开玩笑。但与此相对的,是缺乏对老师的权威感,可能只是把老师当做朋友,平等对待,而缺乏对老师的尊重。

2.不喜欢规则,喜欢走捷径,崇尚自由。中职学生当被要求做一件事情的时候,喜欢打破规则,以尽可能快的方式达到目的,具体可以表现在对在作业的态度,对有字数要求的题也尽可能简短;课堂上做个小游戏不顾教师公布的规则,打破规则尽快达到目的。不喜欢收到束缚,会觉得家长、教师、学校管得太多,不自由。

3.既自卑又自负。由于一直以来受到的评价以及外界对于中职生的看法导致相当一部分学生存在自卑心理。虽然他们表面上不说,但是常常会以一种自嘲的方式来表达这种自卑情绪。与此同时,他们又觉得自己的才能并没又被发现,自己只是没有努力,来解释对当前的现状的不满。当被问到对未来的打算的时候,他们往往对自己估价过高,而缺乏对实际实现途径的考虑与付诸行动。

4.厌学心理严重。对自己所选的专业不感兴趣甚至完全不了解,对所学专业将来能做些什么也不甚了了,抱着一种得过且过的态度,导致对于学业也没有多大兴趣,荒废时间。也有的学生对自己感兴趣的课就听,不感兴趣的就完全不听,全凭自己的兴趣做主,缺乏对知识的求知欲。

5.缺少关爱,寻找认同感。经调查发现有一半甚至以上的学生是单亲家庭或者是父母工作较忙而无暇顾及子女的,家庭和睦的比较少。这导致许多学生实际上缺少父母的关爱,对自己也缺乏认同感,于是在学校里通过组建学生小团体来获得认同感,通过团体之间的关爱来弥补家庭温暖的不足。而这种小团体往往也容易造成学生的拉帮结派。也有少部分学生是通过亲近教师,从教师那里获得关爱,获得代偿。

三、改善中职生心理状态的方法 1.鼓励学生发扬善于交往的特长,但同时在心理健康教育过程中要强调对于师长应有基本的尊重,在学校学生于老师就是师生关系,一个传道,一个受业。除了灌输尊敬师长的观念外,还可以建立一些形式上的行为,如见到老师要问好,每次收假回学校要和父母口头告别等等。

2.在建立将康教育中应给学生强调规则的重要性,从为什么要建立规则,规则对我们的生活成长有什么意义,如果没有规则或者破坏规则会引发什么样的结果等等,从思想上让学生们认识到规则的重要性,并能够自觉遵守。

3.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当发现学生有进步要及时给予鼓励。对于自卑的学生要能够发现他们的闪光点,并传达给学生,让他们知道自己并不是一无是处。把教育方式从批评教育改为表扬教育,多表扬学生,少批评责罚学生。对于过于自负的学生则应让他们了解成功的大小与付出的努力程度是对等的,天上没有白掉的馅饼,只有自己付出努力才会有回报。

4.用学生喜欢的方式讲课,尽可能的在课堂上迎合学生的兴趣,可以多举一些与他们的生活相关的例子,在课前应该尽可能多的了解学生,打破代沟。只有先了解学生,才知道学生喜欢什么,才知道怎么上好一堂课。同时,学校可以多设立一些像读书节,读报日等活动,建立一种读书的,热爱知识的氛围,带动学生的学习热情。

5.心理健康课可以设立一些亲子活动,加强学生与父母的沟通交流,也可以通过雷子亲子关系的心理课程来让学生体谅父母。同时,中职教师也应给予学生更多的关注,了解学生的心理动态和交友动态。学校应该营造一种温暖的氛围,让学生感觉到学校就像自己家一样,能够在学校里感受到家的温暖,看可以多举办一些学生和老师互动的活动。另外,在心理健康课上也应给学生树立正确的交友观。四.总结

中职学生正处在青春期,有青春期的孩子特有的多变与叛逆,需要学校和老师多加引导,但同时也要把握好对学生的关注度。每一个学生都有他自己的优点与缺点,要把学生培养成优秀的人才,不仅仅需要在学业上下苦功夫,还要在学生的品德,心理健康方面下苦功夫。中职校教师需要树立科学的中职生发展观,把“特别的爱”给“特别的你”,扮演好特殊的专业教育角色,引导中职生实现人格健全、个性成长和全面和谐发展的目标。

要把学生培育成国家需要的职业化人才,教师也好,学校也好,都任重而道远,需要多方努力。

第五篇:中职生感恩教育

中职生感恩教育之我见

出自:职业教育研究发布时间:2010年05月07日作者:刘湘潭

摘要:分析了中职生感恩意识缺失的现状、原因,提出了对他们进行感恩教育的若干对策。

关键词:中职生:感恩教育;感恩意识;独生子女

感恩是指感谢别人对自己的恩德,它要求人们要常怀一颗宽容与回报之心.记得周围人对自己的帮助而忘记不快乐的事。在我国的传统文化中,感恩被表述为仁、义、孝等,是社会成员都应该具备的基本道德.是社会文明发展和人与人之间和睦融洽的重要因素 今天的中职生正生活在一个信息开放而多元的社会环境中。不同文化相互交流。相互碰撞,使本就思想不成熟的中职生深受影响 他们功利主义严重,心灵沟通少,情感交流缺失,人际关系冷漠,我行我素,瞧不起父母、教师,不懂感恩.甚至在社会上、校园里动不动就因细微小事吵架、斗殴,这已严重影响中职生的健康成长和社会和谐。感恩教育是教育者运用一定的教育方法和手段。通过一定的感恩教育内容对受教育者实施的识恩、知恩、感恩、报恩和施恩的人文教育。感恩教育是思想道德教育、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可以帮助中职生养成识恩德、感恩的习惯。常怀感恩之心,会使人胸怀宽广.人际关系和谐.学业事业成功,可实现校园和谐、社会稳定。

中职生感恩意识缺失的表现

以己为中心.人情冷漠

随着经济的发展.社会文化的转型。人们的流动性日益频繁,人际交往日益打破血缘关系、地域关系的束缚.向“陌生化”演变。人与人之间心灵的沟通、情感的交流日益减少.变得逐渐疏远、冷漠。在这样的社会环境影响下.有较大部分中职生以自我为中心.不会感恩或者不愿感恩,对恩情视为应该。有些中职生对别人的帮助无动于衷.不懂得知恩图报.甚至还以可怜的自尊为借口。例如:这几年来.我校都有一部分学生受助于香港慈善机构梅州分会一千元港币作学费.据我在上课时的随机调查.几乎没有学生写过感谢信.也没有学生邮寄过明信片之类的物品感谢过那些热心人士.甚至有部分学生认为那是应该的。孝心减退.理所当然地索取

中职生正值青春发育期,思想活跃,善于接受新事物、新思想.自我意识强烈,但同时存在着内心困惑、逆反和感恩意识淡薄问题 中职生的道德判断力不强.对一些社会不正之风缺乏辩证理解。把握不了主流.造成认识上的偏差。例如,中职生认为能知道自己偶像的出生年月、生肖、星座是一件非常了不起的事情.但不知道自己父母亲的生日是无所谓的事情:认为在学校里遇见教师不打招呼.也是一件最正常不过的事.因为这位教师没有给我上过课.因为这位教师曾经批评过我。另外.他们内心也许在感激父母.感激老师.但基本不知道如何去表达对父母、教师的感激之情。

社会责任事不关已

有较大部分中职生是独生子女.他们都是父母的掌上明珠 父母的溺爱让他们在情感上被动地获取,形成了心中无他人、冷漠、自私、以己为中心的不知回报的性格特征 在学习生活中.许多独生子女的父母紧盯着孩子的成绩.一切围着“智能”转.却忽略了对孩子最基本的道德和感恩教育.忘记了如何教育孩子做一个堂堂正正的人 这样成长起来的中职生很少有感恩的情感体验.他们自主意识、权利意识强烈,但自立意识、责任观念淡薄,依赖思想、享乐思想严重,满腹牢骚、怨天尤人。他们极少反思自己应该做些什么、能够做些什么,对自身生活缺乏反省.不明白自己的权利义务,不清楚自己的社会角色。例如.有两名学生推着自行车站在校门口闲聊,校门偏窄,他俩已占据了路宽的二分之一,这时,放学了,大量学生、教师通过此地。但这俩名学生依旧站在那儿阻塞交通。有教师上前劝其避让。他们不但不离去,反而理直气壮地说:“老师。你们不会让路呀?”

中职生感恩意识缺失原因

独生子女.家长溺爱

随着计划生育政策的开展.我国独生子女数量不断增加 这些独生子女受几代人的关怀.尤其是祖父母更是溺爱他们.凡事包办.甚少批评。在这样的环境下成长的孩子对现有的条件不珍惜已习以为常.把索取都看作是理所当然。进人中职学校后,许多独生子女学生体谅不到父母、教师的辛劳.普遍缺乏爱心和责任感.既不知道感谢父母的养育之恩.也不知道感谢教师的谆谆教诲。另外.他们普遍不爱惜财物,尤其是公物,对己不克制,做事不尽力,在学校高消费、低成绩、难管理。例如,我校三令五申强调爱护公物,但教室门、走廊防护网、卫生问设备仍遭学生严重破坏。又如,一次期中开卷考试,《法律基础知识》这门课,计算机班就有七八个学生只取得十几分、二十几分,这显然不是教师教学水平和学生的智商问题,因为有的学生在考试时仍能安然人睡。难道学生不知道缴纳学费后来学校干什么?不知道学费来自于家长的辛勤汗水?

不知道教师上课时的苦口婆心?二十世纪七八十年代的家庭生活条件普遍较差.孩子从小就能感受到父母的艰辛.也自然而然地接受到情感教育。而现在.改革开放带来了家庭生活的彻底改变.绝大多数人已不愁吃不愁穿了.许多孩子向父母表示“您辛苦了”的时候.父母往往会说“你把书读好就行了”、“其他事不用你管”。长此以往.孩子们自然就认为父母奉献、自身索取是理所应当.不必多想.缺乏感恩的情感体验使他们缺少爱心,缺乏责任感。

学校教育.重技轻德

一些中职学校过于注重教育的功利性,过多地把学校中心工作放在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培养上.强调提高就业率,而忽视德育。校园缺乏感恩的文化氛围.难以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道德观。学校只管教书而不管育人.感恩教育很难实质性地进入中职课堂的教育范畴.学校的道德教育未能有效内化为学生的品德素质 很多学生出现了品行障碍或发展偏差。诸如知行脱节、表里不

一、自我中心,人际冷漠、价值迷失等。学校是有责任的。例如,有十几位机电专业的学生被一家冰箱厂录用去实习。第一天报到.就要求厂方让他们当师傅.不要再有试用期.在厂方没有满足其要求的情况下.竟然集体旷工。

社会环境.急功近利

伴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社会财富__分配不公及贫富差距过大等问题开始具体化、表面化.道德主体的多样性和利益关系的直接性逐渐凸显出来 随着现代社会信息技术进步带来的各种致富信息被无限放大现象.人们内心产生的“不公平感”和致富机会与致富能力的“相对剥夺感”也被迅速激发和强化 当感恩文化被人们遗忘和忽略.社会生活中有恩不报的现象越来越多时,“谁帮人谁就是傻子”、“硬起心肠来做人”就会成为道德领域的非正义集体无意识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竞争与优胜劣汰的经济原则渗透到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导致人际关系的功利化和物质化 一些人过分追求西方的所谓“个性”、“自由”.将“张扬个性”扩大化,一切以自我为中心,只知“我该怎样”,不知“该我怎样”;只知“我要什么”,不知“要我什么” 加上社会不良风气的影响.奉献社会的人得不到应有的尊重和报答.也给知恩图报的人带来了不少负面影响。例如,班级分配劳动任务,有的学生不愿听从班主任的安排,总认为这是学校应该请杂工来做的.学生是交了学费的.来学校是学技能的。

对中职生进行感恩教育的对策

搭建教育平台.营造和谐校园

“近朱者赤.近墨者黑”。积极和谐的校园氛围对形成和发展中职生的感恩情怀会起到良好的作用。职校作为中职生生活、学习的重要场所,良好的师生关系对中职生的健康成长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因此,应把感恩教育渗透到学校工作和学生生活的各个方面.师生之间、学生之间应建立更加温馨、充满友爱的伙伴关系。例如。当教师走进教室.学生们齐声高呼“老师好”时.教师应该礼貌地回应一声“同学们好”。在校园或其他场所,若教师遇见学生,可放下架子先向学生打招呼。这样亲近学生,甚至会让学生感动。久而久之,教师的言传身教必然会让学生理解亲情,接纳他人;必然会让学生保持乐观、积极向上的心态:必然会让学生的非智力因素得到良好发展.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成为谦和、礼貌、尊重父母和师长的人。

中职学校应成立感恩教育领导小组,全方位、多角度地做好对学生进行“感恩教育”的宣传发动工作。其活动模式可以是:首先,以学校团委(学生会)为中心组织学生学习真实感人的感恩事例.或组织学生讲述“你知道的感恩事例”,然后组织学生到国旗下进行感恩宣誓 其次.以专业班级为单位以感恩为中心内容编写黑板报、橱窗评比.或让班主任引导学生给父母书写感恩家信。再次.由各专业班级组织本班学生开展一系列形式多样的感恩活动。最后.由学校团委(学生会)组织评选校园感恩人物并由学校大张旗鼓地进行表扬。

教会知恩、识恩.增强感恩情怀

如果一个人不能知恩、识恩,那就不可能感恩。对学生实施感恩教育,教师应先教会学生知恩、识恩。对此教师可用的方法有很多,现列举两例。例一,可引用日本教师的方法:日本有位教师让学生问明妈妈他(她)出生时的重量.到校后告诉教师。上课时.教师宣布做体验“十月怀胎娘辛苦”的游戏,接着.教师拿出事先准备好的袋子装上与每个学生出生时相等重量的沙子.让学生把沙袋挂在肚子上一节课的时间。拆卸袋子后.教师让每位学生谈谈“十月怀胎娘辛苦”的感受。据说,现场就有许多学生被感动得哭了。例二,可引导学生理解压岁钱

后面的含义。教师可以这样问学生.你们收过压岁钱吗?学生回答肯定有!给钱的都是哪些人呢?当学生七嘴八舌说完.教师可这样再问学生:“路人有没有给过你压岁钱?为什么?”当学生愣着时。教师便可郑重地告诉学生:“压岁钱是亲情(友情)之体现!”当学生知恩、识恩之后,教师就应引领学生知恩图报.指明学生报恩的最好方法就是做父母文明礼貌懂事的好孩子.在校读书不让父母担心.以诚意和实际行动多做善事。感恩教育是道德和情感的教育.这要求教师必须具有较高的思想道德水准和教育技能.善于把教育目的寓于各种精心选择、设计的情境之中.在教育的全过程都与学生交朋友.更多地以平等的身份进行沟通与交流 教师只有在教育的深度和广度上下功夫.才能打动、感化学生,达到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的最佳教育效果。学校可定期组织由学生、家长参加亲情活动。通过系列亲情活动.纠正一些家长教育其子女的落后意识、认识偏差等问题,号召家长从自身做起.做好榜样.给孩子感恩的机会,善于利用亲子关系互动来构建家庭教育中的感恩体系。例如,当孩子生日时.家长可给孩子打电话说说祝福的话,或自制贺卡,或购买小礼物寄给孩子.让孩子体会无限的父母之爱.感受父母带来的无比快乐。亲情活动既能充分让家长表达对孩子的爱。又能给孩子创造一个对父母、长辈表达悔改、感谢之情的机会。可以相信,在众目睽睽之下的承诺,肯定是纯正真诚的承诺。“人贵有自知之明”,许多人都想给公众留下美好形象,都不想丑化自己。所以,亲情活动一定能增强中职生的感恩情怀。矫正认识偏差.实践奉献爱心

感恩教育中的一大障碍是社会或生活中出现的某些不公平现象 当中职生看到这些现象时.可能会形成一种负面心态。例如,有的人是真的做了好事,却被误认为是肇事者 对社会上发生的一切.应引导学生把它理解为“家事”,应心怀仁爱,像关爱自己的亲人一样,关爱社会.不仅要批评社会负面现象。更重要的是要积极支持和宣传社会正面典型 绝不应该把自己仅仅当成看客.以挑剔的眼光盯着国家为我做了什么 应该多想想,我能为国家、为人民做些什么。每个人都受到过许多恩泽,如父母的养育,师长的教诲,亲友的关爱,他人的服务等等。只有学会感恩,少些抱怨,多些宽容.才会快乐。怀感恩之心,行报恩之举,才是积极的人生态度.才是正确的价值观念 社会实践是磨练人、锻炼人的有效手段

感恩教育不能只停留在形式上.要让学生在实践中去体会感恩与施恩。社会实践活动为学生了解社会提供了可能.学生在社会实践过程中能真切体会到人间的真情.对中职生良好素质的养成有着重要的价值。在实习实践活动中。学校可引导学生服务社区,服务企业。服务家乡,或让他们做社会调查。或让他们访问一些感动社会的先进人物。这样,通过所做、所闻来激发学生报答社会、感恩社会的深切情感。

感恩是一个人不可磨灭的良知.是一种为人处世的哲学;感恩更是一种生活态度.一种美德。感恩教育是一种以情动人的情感教育,以德报德的教育,以人性唤起人性的教育,应是中职学校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 中职学校要积极开展多种形式的感恩教育,使中职生知恩、识恩。学会感恩,学生走向社会才不至于迷失自我,忘乎所以.才不会怨天尤人,才会懂得理解人同情人.好好工作.回报社会。

参考文献:

王文科.感恩文化的美德与道德教育的重建.桂海论丛,2008,(6).

李华臣,贺伟.浅析大学生感恩意识的缺失及培养.山东商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5).

尹映霞.大学生的“感恩”教育与责任感的培养.广东工业大学学报,2007。(1). 黎进,曾强.新形势下对大学生进行感恩意识教育的几点思考.湘南学院学报。2007,(1).

刘卫琴.感恩意识及感恩教育探析.广东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7,(6).

范开菊.大学生感恩意识的缺失与重塑.河南职业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08,(6). 李荣国.适应构建和谐社会需要加强大学生感恩教育.边疆经济与文化.2008,(2).

罗来新.初中独生子女学生感恩父母教育的实践与思考.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o08,(24).

下载从学校归属感看中职生爱校教育word格式文档
下载从学校归属感看中职生爱校教育.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学校归属感的教育意蕴的论文

    [摘要]学校对学生吸引力的下降引发对学生学校归属感的追问,学校归属感是学生对学校的认同与卷入,是学生在学校身份适配、情感有依、心灵可栖的状态,它是学生在学校适意生活的表......

    中职生教育篇5篇范文

    中职生教育 给孩子多一点关心:孩子是家庭的未来和希望。再忙也不要忘记给孩子以关爱。家长要采取各种方式切实让孩子感受到你对他的关心。要经常询问孩子的学习情况,了解他们......

    浅析中职生的做人教育

    浅析中职生的做人教育随着现代社会对人才综合素质要求的提高,做人教育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何为做人教育,各种论述有很多。笔者认为,做人教育就是通过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

    浅析中职生的做人教育

    浅析中职生的做人教育随着现代社会对人才综合素质要求的提高,做人教育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何为做人教育,各种论述有很多。笔者认为,做人教育就是通过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

    中职生理想信念教育(教案)

    中学生理想信念教育 做一个有道德的人 (教学教案) 主讲:宝鸡市新华职业中专政教主任 左宝军 现在正在学校学习的中学生,到21世纪初期将成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主力军。邓小平......

    从普通话水平测试看中职普通话教学

    从普通话水平测试看中职普通话教学 摘 要:中职普通话教学,应该紧紧围绕测试大纲要求,加强语音训练,注重培养语感,充分发挥朗读在普通话教学中的作用,提高中职生的普通话水平。关键......

    中职学校艺术教育

    中职学校艺术教育“瓶颈”突破方略 泗洪中等专业学校包海军 【摘 要】:中职学校艺术教育存在着伪科学现象:课程开设不够足量;师资力量不够充足;艺术项目不够齐全;教学设备严重匮......

    中职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论文

    中职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论文 中职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改革路径探析 文/李爱忠 摘 要:《中国共产党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指出:“要加强学生的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