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配伍用药总结
配伍用药
•麻黄配桂枝: 风寒表实无汗证
•麻黄配杏仁: 风寒束肺喘咳气逆
•麻黄配石膏: 肺热咳喘
•桂枝配白芍: 风寒表虚有汗证 •柴胡配黄芩: 少阳寒热往来
•生葛配黄芩、黄连: 湿热泻痢初起
•石膏配知母: 热病气分实热证和肺胃火热伤津证
•知母配黄柏: 阴虚火旺
•知母配川贝母: 阴虚劳嗽 肺燥咳嗽
•栀子配茵陈: 湿热黄疸
•黄连配吴茱萸: 肝火犯胃、湿热中阻之呕吐泛酸
•黄连配木香: 湿热泻痢腹痛、里急后重
•黄柏配苍术: 湿热诸证,尤其下焦湿热
•白薇配玉竹: 阴虚外感
•大黄配芒硝:实热积滞、大便燥结、坚硬难下
•大黄配巴豆、干姜:寒积便秘
•独活配桑寄生:风湿痹痛、腰膝酸软 苍术配厚朴、陈皮:
•滑石配甘草:暑热烦渴
•附子配干姜:亡阳欲脱及中虚寒盛 •附子配麻黄、细辛:阳虚外感 •丁香配柿蒂: 虚寒呕逆
•高良姜配香附:寒凝气滞、肝气犯胃之胃脘胀痛 •橘皮配半夏:痰湿滞中客肺止咳喘
•枳实配白术:脾虚气滞夹积夹湿证 •川楝子配延胡索:血瘀气滞诸痛
•薤白配瓜蒌:痰浊痹阻、胸阳不振之胸痹证
•蒲黄配五灵脂:血瘀胸胁心腹诸痛及血瘀出血
•郁金配石菖蒲:痰火或湿热蒙蔽清窍之神昏、癫痫、癫狂 •旋复花配代赭石:气逆呕恶、喘息 •朱砂配磁石:烦躁不安、心悸失眠 •人参配附子:亡阳气脱
•人参配蛤蚧:肺肾两虚、动辄气喘
•人参配麦冬、五味子:气阴两虚之口渴、多汗及消渴 •黄芪配柴胡、升麻:中气下陷诸证
湿阻中焦或夹食积 •甘草配白芍:脘腹或四肢拘急疼痛 •当归配黄芪:血虚或气血双亏
第二篇:新注射用药配伍禁忌分析
新注射用药配伍禁忌分析
【摘 要】目的:探讨新注射用药混合后的不良反应、配伍禁忌。方法:统计2010年1月~2012年10月,在中国实用护理杂志上刊登发表的各种新的注射药在同时使用混合过程中存在配伍禁忌。结果:发现存在配伍禁忌的新药种类多, 并一种药物与多种药物存在配伍禁忌。结论:有必要通过总结完善新药在临床应用过程中的注意事项及防范措施, 为临床医疗工作提供药物使用的相关信息,防止不合理配伍现象出现,提高临床用药的安全性,从根本上保障医疗安全,保护患者的利益,杜绝医患纠纷。
【关键词】新注射用药;配伍禁忌;序贯输入
【中图分类号】R927.1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4-7484(2014)03-01104-02
目前, 随着新药的不断研制及临床新药的不断推出,种类繁多,很多新药的不良反应,配伍禁忌等在药物使用说明书中尚未有详细说明,原来的静脉注射药物配伍禁忌表不能满足新药配伍的临床查询要求, 一些新注射用药在其中无法查询。因对新药了解不全面?崾褂貌坏保?在临床用?过程中常出现一些配伍禁忌和药物不良反应,药物的不合理配伍现象时有发生,为了给临床医疗护理工作提供经验, 防止不合理配伍现象发生,提高临床用药的安全性,保障医疗安全, 保护患者利益, 杜绝医患纠纷。笔者对3年来出现不合理药物配伍现象进行归纳统计总结如下。
配伍禁忌指2种以上药物混合使用或药物制成制剂时, 发生体外相互作用, 出现药物中和、水解、破坏失效等理化反应,可能发生混浊、沉淀、产生气体及变色等外观异常的现象[1]。表1中比较各组两种或多种药物配伍禁忌,出现几方面现象:不良反应产生时间、性状、放置后是否改变、摇晃后是否改变、改变混合顺序是否有配伍禁忌等。
以上表1中的各种药物之间存在配伍禁忌是择录于2010年1月至2012年10月《中国实用护理杂志》,是众多护理人员在临床用药过程中发现,并经过反复实验证明上述各组药之间存在配伍禁忌。据不完全统计已明确共有一百多种新药相互之间存在配伍禁忌,录载下来供临床护理人员参阅,在临床用药时借鉴,引起重视。
表1提示,新的注射用药之间存在配伍禁忌的特点:1.临床上应用非常广泛。2.其中广谱抗生素占的数量大。3.联合用药概率比较高。4.经过查阅已发表的最新出版的《400种中西药注射剂临床配伍应用检索表》及(《药物联用禁忌手册》 和厂方提供的说明书等均未提及各组药之间存在配伍禁忌。5.一种药物分别与多种药物存在配伍禁忌。6.交换两种药物配制顺序均出现同样的配伍禁忌。7.静置后混浊液未改变。8.药液颜色变为白色和乳白色占大多数, 黄色、浅黄色、占其二位,紫色少数。9.药液性状改变主要为混浊液, 其次为絮状物和结晶。10.两种药物混合后立刻出现配伍禁忌占大多数, 少量为5分钟或30分钟后出现。
新注射用药之间存在配伍禁忌的原因分析
纵观新药之间存在配伍禁忌之多,其因素很多, 归钠如下:
新的药物种类不断的增多,联合用药概率比较高。2.护士对各种药物的理化性质和相互作用不熟悉。3.最新出版的《400种中西药注射剂临床配伍应用检索表》中未有说明。4.厂家药物使用说明书未注明此种药物的配伍禁忌,在输液中易发生配伍禁忌。
对策
随着各种新药的出现,现行的配伍禁忌表已不能满足临床工作的需要,建议在临床输液中应注意:1.根据药物的理化性质合理安排输液顺序。2.有或怀疑有配伍反应的2组药液在使用中应间隔,或用适量生理盐水或葡萄糖溶液冲管,不可加入在同一瓶液体中使用,也不可连续输注或静脉推注,以免发生配伍禁忌,使药物失效,甚至危害患者的健康[2]。3.在临床工作中,避免上述2种药物一起使用或序贯滴注,防止发生配伍禁忌的不良反应,如确需同时使用,应在其间用生理盐水冲管。4.一定要观察?物性状有无改变,如发生配伍反应,应立即停止所有输药物,严密观察患者反应,保留换下所输药液及输液管路以备检测,记录配伍反应药物名称,进行?C合、归纳,以进一步完善药物配伍禁忌表的?热?[3]。5.护士在工作中应注意观察并积累经验,发现药物配伍禁忌检索表中未提及的配伍禁忌, 应及时报告, 为临床医疗工作提供药物使用的相关信息。6.建议制药厂家完善药品使用说明书内容,如应增加有药物配伍禁忌方面较为详细的内容。目前大多数制药厂家推出的新药品使用说明书内容只重视介绍药物性状、疗效的试验、作用、用途、副作用、不良反应等,而对该药在与其它药物配伍过程中的不良反应和禁忌,说明较少。鉴于几年来新药品在推广使用过程中出现很多配伍禁忌,应引起高度重视,完善新药品使用条例,以保证患者用药安全。
参考文献:
[1] 慕长利.注射用替加氟注射液与盐酸氨溴索注射液..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1.27(25):5.[2] 慕长利.注射用替加氟注射液与盐酸氨溴索注射液..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1.27(25):5.[3] 佟冰渡 梁艳彩注射用帕瑞昔布纳与甲氧氯普胺存在配伍禁忌.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2.28,(28):65.
第三篇:药品配伍
序号 药物1 药物2 配伍结果青霉素 氧氟沙星 混浊 青霉素 氨茶碱 青霉素失活、降效青霉素 碳酸氢纳 青霉素失活、降效青霉素 葡萄糖 分解快青霉素 阿拉明 起化学反应青霉素 新福林 起化学反应 青霉素 庆大霉素 庆大失活、降效青霉素 阿米卡星 阿米卡星失活、降效青霉素 大环内酯类 有配伍禁忌 青霉素 维生素C 青霉素分解快 降效青霉素 氢化可的松 青霉素降效青霉素 黄岑注射液 沉淀青霉素 黄连注射液 沉淀 氨苄西林-舒巴坦 10%GS或5%GNS 降效,室温1h失效氨苄西林-舒巴坦 5%碳酸氢钠 降效,且外观有乳光阿洛西林 维生素B6 沉淀阿洛西林 氨甲苯酸 沉淀 阿洛西林 维生素C pH变化大于0.2,宜少配伍阿洛西林 阿米卡星 pH变化大于0.2,宜少配伍阿洛西林 小诺霉素 pH变化大于0.2,宜少配伍阿洛西林 庆大霉素 pH变化大于0.2,宜少配伍阿洛西林 头孢唑啉 pH变化大于0.2,宜少配伍阿洛西林 地塞米松 pH变化大于0.2,宜少配伍阿洛西林 肌苷 pH变化大于0.2,宜少配伍阿洛西林 诺佳 沉淀 氨苄西林钠 0.5%甲硝唑 变色、沉淀氨苄西林钠 氨茶碱 沉淀分解失效氨苄西林钠 庆大霉素 有配伍禁忌氨氯西林钠 5%或10% GS液 降效氨氯西林钠 氨茶碱 沉淀分解失效
羧苄西林钠 0.5%甲硝唑 降效
羧苄西林钠 小诺米星 降效
美洛西林钠 环丙沙星 混浊
美洛西林钠 甘利欣 混浊
阿莫西林钠 5%或10%GS 变色、降效(与温度、时间成正比)36 阿莫西林钠 5%GNS 同上
阿莫西林钠 氨茶碱 沉淀分解失效
头孢噻肟钠 碳酸氢钠 红色配伍禁忌、相互增加毒性
头孢噻肟钠 甲硝唑 4h后瓶底有少量气泡且溶液颜色变深
头孢噻肟钠 氟康唑 延迟混浊、变色
头孢噻肟钠 5%GS 白色混浊
头孢曲松钠 复方氯化钠 乳白色混浊
头孢曲松钠 氨茶碱 PH变化、降效 44 头孢曲松钠 氟康唑 沉淀
头孢曲松钠 万古霉素 沉淀
头孢曲松钠 莪术油葡萄糖 液体变为棕色
头孢曲松钠 氨基糖甙类 混浊
头孢曲松钠 速尿 混浊
头孢曲松钠 葡萄糖酸钙 混浊
头孢他定 维生素C 维生素C含量下降
头孢他定 氟康唑 沉淀
头孢他定 5%碳酸氢钠 降效
头孢拉啶 止血敏 混浊
头孢拉啶 莪术油葡萄糖 液体变为棕色
头孢拉啶 氨茶碱 分解失效
头孢唑林钠-舒巴坦钠 培氟沙星 白色混浊
头孢匹胺纳 培氟沙星 白色混浊、沉淀
头孢呋辛钠 氨基糖甙类 有理化配伍禁忌
头孢哌酮钠 5%碳酸氢钠 4h后变色沉淀
头孢哌酮钠 0.5%甲硝唑 4h后变色沉淀
头孢哌酮钠 奋乃静 变色、沉淀
头孢哌酮钠 哌替啶 变色、沉淀
头孢哌酮钠 环丙沙星 乳白色混浊
头孢哌酮钠 西米替丁 混浊
头孢哌酮钠 拉贝洛尔 变色、沉淀
头孢派酮钠 氨基糖甙类 沉淀或降效
头孢哌酮钠 止血敏 混浊
头孢哌酮钠 氟哌酸 乳白色混浊
头孢哌酮钠 葡萄糖酸钙 混浊
头孢哌酮钠 氧氟沙星 白色混浊
头孢哌酮钠 莪术油葡萄糖 液体变为棕色
头孢哌酮钠 培氟沙星 白色混浊、沉淀
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 阿米卡星 沉淀或降效
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 沐舒坦 白色混浊
阿米卡星 全静脉营养液 1h即出现脂肪乳的破乳现象
阿米卡星 铂化合物 肾毒性增加
阿米卡星 林可霉素 增加药物毒性反应
阿米卡星 两性霉素B 肾毒性增加
阿米卡星 多粘菌素 肾毒性增加
阿米卡星 速尿 耳毒性增加
阿米卡星 清开灵 混浊
小诺米星 右旋糖酐 毒性增强
小诺米星 强利尿剂 耳毒性增加
奈替米星 维生素C 降效
奈替米星 速尿 肾毒性增加
环丙沙星 青霉素G钠 1h内形成大块沉淀
环丙沙星 氨茶碱 沉淀 88 环丙沙星 林可霉素 沉淀
环丙沙星 肝素 不相容
环丙沙星 氨苄西林钠 乳白色絮状沉淀
环丙沙星 复方丹参 立即产生黄色沉淀
环丙沙星 红霉素 沉淀
环丙沙星 速尿 混浊
环丙沙星 磷霉素 乳白色混浊沉淀
环丙沙星 碳酸氢钠 白色混浊
环丙沙星 阿米卡星 变色、沉淀
诺氟沙星 氨苄西林 沉淀
诺氟沙星 苯唑西林 沉淀
培氟沙星 青霉素G钠 1h内沉淀,降效
培氟沙星 复方丹参 混浊
氟罗沙星 氨茶碱 严重不良反应(何种反应资料未注明)102 氧氟沙星 复方丹参 混浊、聚结成块状物
氧氟沙星 速尿 混浊
左氧氟沙星 维生素C pH升高,维生素C微细结构光谱改变
左氧氟沙星 三磷酸腺苷 显著变化,不能配伍
左氧氟沙星 复方丹参 乳白色混浊
左氧氟沙星 速尿 混浊
小诺霉素 右旋糖苷 毒性增加
小诺霉素 强利尿剂 耳毒性增多
小诺霉素 清开灵 混浊
磷霉素 止血敏 变色、降效、PH值改变
磷霉素 复方丹参 混浊
磷霉素 葡萄糖酸钙 沉淀
红霉素 维生素C 降效
红霉素 生理盐水 析出结晶、沉淀
红霉素 林可霉素 拮抗作用、交叉耐药性
表阿霉素 糖盐水或复方氯化钠 不溶物呈红色漂浮状
表阿霉素 5%或10%GS液 降效
表阿霉素 17-氨基酸 降效
表阿霉素 甲硝唑 降效
阿昔洛韦 5%或10%GS液 变色
阿昔洛韦 5%GNS液 变色
阿昔洛韦 门氡氨酸钾镁 白色絮状沉淀
阿昔洛韦 低分子右旋糖酐 变色
氟康唑 两性霉素B 延迟混浊,沉淀
氟康唑 氨苄西林钠 延迟混浊,沉淀
氟康唑 葡萄糖酸钙 延迟混浊,沉淀
氟康唑 头孢呋新钠 沉淀
氟康唑 琥珀氯霉素 气体生成130 氟康唑 克林霉素 沉淀
氟康唑 红霉素 沉淀 132 氟康唑 氧哌嗪西林钠 呈胶状
氟康唑 速尿 延迟沉淀
氟康唑 安定 沉淀
双黄连粉针 阿米卡星 沉淀
双黄连粉针 氨苄西林 颜色加深
双黄连粉针 妥布霉素 混浊
双黄连粉针 白霉素 混浊
双黄连粉针 阿奇霉素 混浊
双黄连粉针 西乐欣 混浊
炎琥宁 白霉素 白色凝固
炎琥宁 维生素B6 胶冻状
炎琥宁 氟罗沙星 白色混浊
穿琥宁 白霉素 乳白色混浊
穿琥宁 维生素B6 乳白色混浊
穿琥宁 阿米卡星 沉淀
穿琥宁 氧氟沙星 沉淀
穿琥宁 西索米星 沉淀
穿琥宁 妥布霉素 沉淀
穿琥宁 庆大霉素 混浊
151 穿琥宁 环丙沙星 沉淀
152 穿琥宁 培氟沙星 沉淀
153 穿琥宁 沐舒坦 白色混浊
154 穿琥宁 葡萄糖酸钙 混浊
155 复方丹参 氯化钾 混浊
156 复方丹参 甲氰咪胍 混浊
157 复方丹参 阿奇霉素 混浊
158 复方丹参 维生素B6 混浊
159 复方丹参 抗癌药物 促进恶性肿瘤的转移
160 复方丹参 细胞色素C 颜色变深、混浊、降效
161 复方丹参 培氟沙星 混浊
162 欧贝 甘利欣 混浊
163 欧贝 头孢拉啶 混浊
164 欧贝 速尿 混浊
165 欧贝 复方丹参 混浊
166 欧贝 5-氟尿嘧啶 混浊
167 欧贝 肌苷 混浊
168 速尿 洛美沙星 混浊
169 速尿 米力农 沉淀
170 速尿 甲硝唑 沉淀
171 肌苷 沐舒坦 混浊
172 5%碳酸氢纳 培氟沙星 白色混浊
173 5%碳酸氢钠 西咪替丁 混浊
174 地塞米松 非那根 白色混浊
175 地塞米松 心律平混浊 176 维生素K1 维生素C 维生素K1失效
177 维生素K1 格利福斯 鹅绒黄色混浊
178 洛赛克 复合氨基酸 混浊
179 FDP 碱性溶液或钙盐 可能有理化配伍禁忌
180 尿激酶 碱性药物 沉淀
181 吗啡 氯丙嗪 呼吸抑制
182 胃复安 阿托品 拮抗
183 林可霉素 磺胺嘧啶钠 沉淀
184 肾上腺素 洋地黄类 易中毒
185 葡萄糖酸钙 洋地黄类 毒性增加
186 氨茶碱 酸性药物 有沉淀析出
187 庆大霉素 肝素钠 沉淀
188 布比卡因 碱性药物 沉淀
189 泰能 含乳酸钠的溶液 不相容
190 黄芪 维生素B6 混浊
青霉素类药物是临床最常用的抗生素之一,在严重感染或危重病的抢救中,常与其他药物配合使用,因此应注意配伍禁忌。
(1)不可与大环内脂类抗生素如红霉素、麦迪霉素、螺旋霉素等合用。因为红霉素等是快效抑菌剂,当服用红霉素等药物后,细菌生长受到抑制,使青霉素无法发挥杀菌作用,从而降低药效。
(2)不可与碱性药物合用。如在含青霉素的溶液中加入氨茶碱、碳酸氢钠或磺胺嘧啶钠等,可使混合液的pH>8,青霉素可因此失去活性。
(3)青霉素在偏酸性的葡萄糖输液中不稳定,长时间静滴过程中会发生分解,不仅疗效下降,而且更易引起过敏反应。因此青霉素应尽量用生理盐水配制滴注,且滴注时间不可过长。
(4)青霉素在干燥状态下较稳定,一旦溶解即不断分解。其溶液放置的时间越长,分解也越多,且致敏物质也不断增加。因此要“现配现用”,不宜溶解后存放,以保证药效,减少致敏物质的产生。
(5)每日一次静滴给药方法并不可取。因为当停止滴入后,体内药物迅速消除,待第二天给药,因间隔时间过长,细菌又大量繁殖。
(6)在抢救感染性休克时,不宜与阿拉明或新福林混合静滴。因为阿拉明与青霉素G可起化学反应,生成酒石酸钾(钠),影响两者的效价;新福林与青霉素G钾(钠),可生成氯化钾(钠),使两者效价均降低。
第四篇:方剂配伍用量比例总结
中医方剂特殊配伍及药物用量比例总结
1.麻黄汤:麻黄:桂枝:炙甘草=3:2:1 2.麻黄杏仁石膏甘草汤:麻黄:石膏=1:2 3.竹叶石膏汤:半夏:麦冬=1:2 4.左金丸:黄连:吴茱萸=6:1 5.当归六黄汤:黄芪:当归=2:1 6.当归补血汤:黄芪:当归=2:1 7.阳和汤:熟地黄:麻黄=15:1 8.旋覆代赭石汤:旋覆花:代赭石:生姜=3:1:5 9.麦门冬汤:麦门冬:半夏=7:1 10.枳术丸:枳实:白术=1:2 11.四逆散:柴胡:芍药:枳实:甘草=1:1:1 12.六一散:滑石:甘草=6:1 13.吴茱萸汤:生姜:吴茱萸=2:1 14.大补阴丸:(熟地+龟板):(黄柏+知母)=3:2 15.泽泻汤:泽泻:白术=5:1 16.小建中汤:芍药:桂枝=2:1 17.大黄附子汤:大黄:附子=1:1 18.温脾汤:大黄:附子=2:1 19.炙甘草汤:地黄:甘草=4:1 20.补阳还五汤:黄芪:当归=20:1(1:1气血双补)21.小蓟饮子:生地:小蓟=8:1
第五篇:中药学要药及配伍总结汇总
1)要药 ¨
辛温解表、宣肺利尿之要药:麻黄 ¨
鼻渊头痛之要药:辛夷 ¨
治寒饮伏肺之要药:细辛治项背强痛之要药:葛根 ¨
治肝胆疾患及少阳证之要药:柴胡 ¨
升阳举陷的要药:升麻 ¨
治气分实热和肺胃实火之要药:石膏、知母 ¨
治肝阳眩晕,目珠夜痛及瘰疬肿结之要药:夏枯草 ¨
清热凉血养阴生津之要药:生地黄 ¨
治疗一切痈肿疔疮阳证之要药:金银花 ¨
治湿热火郁、湿热泻痢呕吐之要药:黄连 ¨
治肝经湿热,实火之要药:龙胆草 ¨
治血热毒盛所致诸证之要药:大青叶 ¨
治肺痈之要药:鱼腥草 ¨
治疗咽喉肿痛的要药:山豆根 ¨
治疗痈肿疔毒之要药:蚤休 ¨
治疗梅毒的要药:土茯苓 ¨
治疗肠痈之要药:红藤、败酱草 ¨
治疗阳明腑实证(热结便秘)之要药:大黄 ¨
治肠胃实热内结、燥屎坚硬难下之要药:芒硝 ¨
治疗寒积便秘之要药:巴豆 ¨
治风寒湿痹肢体拘挛或麻木之要药:威灵仙 ¨
久风顽痹、筋脉拘急及吐泻转筋之要药:木瓜 ¨
治风痹或痹证痛重之要药:徐长卿 ¨
治肝肾亏虚胎动不安之要药:桑寄生 ¨
治风寒湿痹、筋骨软弱或四肢拘挛之要药:五加皮 ¨
芳化湿浊的要药:藿香 ¨
治湿阻中焦之要药:苍术 ¨
行气消积除胀之要药:厚朴 ¨
湿热淋证之要药:瞿麦 ¨
诸淋涩痛之要药:海金沙 ¨
治疗膏淋之要药:萆解 ¨
治砂淋、石淋之要药:金钱草 ¨
治湿热黄疸之要药:茵陈 ¨
补火助阳、回阳救逆之要药:附子 ¨
温中散寒之要药:干姜 ¨
治下元虚冷、虚阳上浮诸证之要药:肉桂 ¨
中寒肝逆或肝寒气滞诸痛之要药:吴茱萸 ¨
胃寒呕逆之要药:丁香 ¨
理气健脾、燥湿化痰,为治痰的要药:橘皮 ¨
治胃肠积滞及痰滞胸痞之要药:枳实 ¨
行气调中止痛之要药:木香 ¨
疏肝理气、调经止痛之要药:香附 ¨
治胸痹之要药:薤白 ¨
止呃之要药:柿蒂 ¨
治油腻肉积之要药:山楂 ¨
消食运脾之要药:鸡内金 ¨
治小儿疳积之要药:使君子 ¨
治血热妄行之要药:大蓟 ¨
治水火烫伤之要药:地榆 ¨
安胎之要药:苎麻根 ¨
收敛止血之要药:白芨 ¨
温经止血之要药:炮姜 ¨
血瘀诸痛之要药:五灵脂 ¨
活血行气凉血之要药:郁金 ¨
治烫伤及毒蛇咬伤之要药:虎杖 ¨
治妇科经产病之要药:益母草 ¨
活血调经,凉血消痈,安神,为妇科之要药:丹参 ¨
活血调经,祛风止痛,为妇科活血调经之要药:川芎 ¨
散瘀止痛,接骨疗伤,为伤科接骨续筋之要药:自然铜 ¨
活血行气止痛,消肿生肌,为外伤科之要药:乳香 ¨
治湿痰寒痰之要药:半夏 ¨
治肺胃气逆之要药:旋复花 ¨
治痰热及胸痹之要药:瓜蒌 ¨
治新久咳嗽之要药:百部 ¨
治疗咳喘之要药:杏仁 ¨
治疗“皮里膜外之痰” 之要药:白芥子 ¨
治心火亢盛之心神不安、惊悸失眠之要药:朱砂 ¨
治肝阳上亢及目疾之要药:石决明 ¨
治肝阳、肝风及肝火所致病证之要药:羚羊角 ¨
清热平肝、息风止痉之要药:钩藤 ¨
治肝阳眩晕之要药:天麻 ¨
开窍醒神回苏之要药:麝香、冰片 ¨
大补元气救脱之要药:人参 ¨
肺虚咳嗽、肾虚作喘之要药:蛤蚧 ¨
温补肾阳,补督脉、益精血之要药:鹿茸 ¨
治肾虚腰膝酸痛或筋骨无力之要药:杜仲 ¨
补血活血,调经止痛,为补血调经之要药:当归 ¨
补血滋阴,益精填髓,为补血之要药:熟地黄 ¨
补益肝肾之要药:山茱萸 ¨
治脾寒泻痛或多涎唾之要药:益智仁 ¨
眼科外用之要药:炉甘石 ¨
拔毒化腐,为外科之要药:升药 ¨
疥疮之要药:硫磺 ¨
2)良药 ¨
治热毒血痢之良药:白头翁 ¨
治寒湿中阻、脾胃气滞之良药:砂仁 ¨ 治湿热淋痛之良药:滑石 ¨
治乳汁不下及热痹之良药:木通 ¨
理气良药:沉香 ¨
出血、瘀血诸证之良药:三七 ¨
补肝肾、益精血为滋补良药:何首乌 ¨
治崩漏带下之良药:乌贼骨 ¨
3)佳品 ¨
疏肝解郁之佳品:香附 ¨
外用治头虱、体虱之佳品:百部 ¨
治心经热盛神昏谵语之佳品:羚羊角 ¨
活血通经、止通之佳品:麝香 ¨
平补气阴之佳品:山药 黄精 ¨
阴阳并补之佳品:山茱萸 菟丝子 ¨
肝肾亏虚胎漏或胎动之佳品:杜仲 ¨
肾阳不足、精血亏虚之佳品:蛤蚧 ¨
内科补血之佳品:当归 ¨
4)圣药 ¨
“呕家圣药”: 生姜 ¨
“疮家圣药”: 连翘 ¨
5)通用药 ¨
发表散风通用药:荆芥 ¨
治风通用药:防风 ¨ 治痹证通用药:秦艽 ¨
6)经典用语 ¨
“风病、疮病、血病为要药”:荆芥 ¨
“夏月麻黄”:香薷 ¨
“斩关夺门之功”:巴豆 ¨
“将军”:大黄 ¨
“焦三仙” 焦山楂、焦神曲、焦麦芽 ¨
“气病之总司,女科之主帅”:香附 ¨
“血中之气药”:川芎“头痛不离川芎”(风寒、风热、风湿、血瘀、血虚)¨
“能行血中气滞,气中血滞,故专治一身上下诸痛之要药”:延胡索 ¨
“一味丹参散,功同四物汤”(活血祛瘀、凉血清心)¨
“祛瘀生新”:桃仁 ¨
“引血、引火下行”:牛膝 ¨
“风药中之润剂” 秦艽、荆芥、防风、桑寄生 ¨
7)病证选药 ¨
安胎: 紫苏(气滞胎动)黄芩(胎热胎动)砂仁(气滞胎动)苎麻根(胎热、胎漏胎动)竹茹(胎热胎动)白术(脾虚气弱胎动)杜仲(肝肾虚亏)桑寄生(肝肾虚亏)续断(肝肾虚亏)菟丝子(肾虚)¨
鱼蟹中毒: 紫苏,生姜, ¨
破伤风:防风 蝉蜕 天南星 白附子 天麻 全蝎 蜈蚣 ¨
胃寒呕吐:丁香 生姜 吴茱萸 高良姜 沉香 ¨
胃热呕吐:芦根 竹茹 枇杷叶胃火牙痛:石膏 ¨
阴署证:香薷 ¨ 风湿寒痹、肩臂疼痛:羌活 ¨
项背强痛:葛根
¨
风湿痹痛、四肢拘挛:桑枝 ¨
太阳头痛:羌活 ¨
阳明头痛:白芷 ¨
厥阴头痛: 藁本(巅顶头痛)¨
鼻渊头痛: 辛夷 苍耳子 细辛 ¨
引产: 天花粉 ¨
无汗骨蒸:牡丹皮 ¨
有汗骨蒸:地骨皮 ¨
胃癌、食管癌、直肠癌:白花蛇舌草¨
鸡眼赘疣:鸦胆子 ¨
回乳:芒硝(外用)麦芽 ¨
诸骨鲠喉:威灵仙 ¨
吐泻转筋:木瓜 蚕沙 ¨
膏淋:萆薢 ¨
血淋:蒲黄 ¨
虚寒呃逆:丁香 ¨
寒疝腹痛:乌药 荔枝核 ¨
泌尿系或肝胆结石症:鸡内金 虎杖 ¨
肺胃出血:白及 ¨
手足皲裂:白及 ¨
脱发:侧柏叶(外用)¨
阴疽流注: 白芥子 ¨
痨嗽及百日咳:百部 ¨
噤口痢:石菖蒲 ¨
休息痢:鸦胆子 ¨
热毒血痢、阿米巴痢:白头翁 ¨
口中甜腻:佩兰 ¨
排石:海金沙 金钱草 鸡内金 郁金 核桃仁 ¨
喉痹:络石藤 灯心草 ¨
口疮:吴茱萸 ¨
龋齿疼痛:筚拨 ¨
失音:诃子 桔梗 胖大海 ¨
顽固性头痛及风湿顽痹:全蝎 蜈蚣 ¨
毒蛇咬伤:紫花地丁 蚤休 白花蛇舌草 穿心莲 金钱草 半夏 ¨
退虚热:知母 黄柏 牡丹皮 青蒿 白薇 地骨皮 银柴胡 胡黄连 秦艽 龟甲 鳖甲 ¨
利咽:薄荷 牛蒡子 板蓝根 射干 山豆根 马勃 玄参 巴豆 牛黄 胖大海 桔梗 ¨
透疹:荆芥 薄荷 牛蒡子 蝉蜕 升麻 葛根 浮萍 芦根 紫草 ¨
升阳举陷:升麻 柴胡 葛根 黄芪 ¨
亡阳证:附子 干姜 ¨
引火归元治命门火衰证:肉桂 ¨
寒凝肝脉诸痛证:吴茱萸 ¨
泻痢里急后重:木香 ¨
米面薯芋食滞证:麦芽 ¨
绦虫证:鹤草芽 槟榔 南瓜子雷丸 榧子 芜荑 ¨
风痰证:天南星 ¨
滑脱诸证:龙骨 牡蛎 ¨
阴虚火旺的喘咳痰血证:西洋参 ¨
乌须黑发:何首乌 女贞子 黑芝麻 ¨
肾不纳气之喘:蛤蚧 补骨脂 沉香 磁石 紫河车 ¨
润肠通便:火麻仁 郁李仁 柏子仁 核桃仁 桃仁 决明子 榧子 苏子 冬葵子 栝楼 当归 何首乌 黑芝麻 桑葚 肉苁蓉 胖大海 知母 生地黄锁阳 杏仁 ¨
烫烧伤:四季青 紫珠 地榆 虎杖 侧柏叶 ¨
疟疾:柴胡 青蒿 草果 鸦胆子 槟榔 何首乌 常山 ¨
胸痹:薤白 ¨
通经下乳:路路通 关木通 通草 漏芦 王不留行 穿山甲 冬葵子 ¨
梅毒:土茯苓 ¨
脾胃虚寒吐泻:砂仁 ¨
血淋涩痛:石韦 蒲黄 ¨
乳痈:蒲公英 漏芦 丝瓜络 远志 ¨
肺痈:鱼腥草 薏苡仁 栝楼 ¨
肠痈:红藤 败酱草 牡丹皮 络石藤 薏苡仁 栝楼 大黄 ¨
梅核气证:绿萼梅 紫草 半夏 紫苏 ¨
暑湿吐泻:白扁豆高血脂症:山楂 蒲黄 姜黄 没药 ¨
降血压:杜仲 夏枯草 决明子 青葙子 车前子 罗布麻 地龙 青木香 大蓟 小蓟 马兜铃 桑白皮 荠菜 臭梧桐淫羊藿 山茱萸 稀莶草 山楂 ¨
明目退翳:秦皮 青葙子 密蒙花 谷精草 蝉蜕 熊胆 赤芍 石决明 珍珠母 紫贝齿 枸杞子 木贼
¨
扩瞳:青葙子
¨
清心利尿: 连翘 关木通 瞿麦 竹叶 淡竹叶 ¨
虚火咽痛: 玄参 ¨
阴虚外感: 玉竹 ¨
安蛔止痛: 乌梅 夏月之麻黄: 香薷
疮家圣药:连翘
8)配伍用药 ¨
麻黄配桂枝:风寒表实无汗证 ¨
麻黄配杏仁:风寒束肺喘咳气逆.¨
麻黄配石膏:肺热咳喘.¨
桂枝配白芍:风寒表虚有汗证 ¨
.柴胡配黄芩:少阳寒热往来 ¨
生葛配黄芩、黄连: 湿热泻痢初起 ¨
石膏配知母:热病气分实热证和肺胃火热伤津证 ¨
知母配黄柏:阴虚火旺 ¨
知母配川贝母:阴虚劳嗽 肺燥咳嗽 ¨
栀子配茵陈:湿热黄疸 ¨
黄连配吴茱萸:肝火犯胃、湿热中阻之呕吐泛酸 ¨
黄连配木香: 湿热泻痢腹痛、里急后重 ¨
黄柏配苍术:湿热诸证,尤其下焦湿热 ¨
白薇配玉竹:阴虚外感 ¨
大黄陪芒硝:实热积滞、大便燥结、坚硬难下 ¨
大黄配巴豆、干姜:寒积便秘 ¨
独活配桑寄生:风湿痹痛、腰膝酸软 ¨
苍术配厚朴、陈皮: 湿阻中焦或夹食积 ¨
滑石配甘草:暑热烦渴 ¨
附子配干姜:亡阳欲脱及中虚寒盛 ¨
附子配麻黄、细辛:阳虚外感 ¨
丁香配柿蒂:虚寒呕逆 ¨
高良姜配香附:寒凝气滞、肝气犯胃之胃脘胀痛 ¨
橘皮配半夏:痰湿滞中客肺止咳喘 ¨
枳实配白术:脾虚气滞夹积夹湿证 ¨
川楝子配延胡索:血瘀气滞诸痛 ¨
薤白配瓜蒌:痰浊痹阻、胸阳不振之胸痹证 ¨
蒲黄配五灵脂:血瘀胸胁心腹诸痛及血瘀出血 ¨
郁金配石菖蒲:痰火或湿热蒙蔽清窍之神昏、癫痫、癫狂 ¨
旋复花配代赭石:气逆呕恶、喘息 ¨
朱砂配磁石:烦躁不安、心悸失眠 ¨
人参配附子:亡阳气脱人参配蛤蚧:肺肾两虚、动辄气喘 ¨
人参配麦冬、五味子:气阴两虚之口渴、多汗及消渴 ¨
黄芪配柴胡、升麻:中气下陷诸证 ¨
甘草配白芍:脘腹或四肢拘急疼痛 ¨
当归配黄芪:血虚或气血双亏 ¨
9)毒烈性中药用法及用量: ¨
生姜能解生半夏、生南星和鱼蟹之毒 ¨
熊胆内服,熊胆:不入汤。入丸散1.25--2.5克 ¨
甘遂0.5—1g、¨
大戟1.5—3g、¨
芫花煎服,1.5—3g。入丸散剂,每次0.6g、¨
牵牛子煎服,3~9g。入丸、散剂,每次1.5~3g。本品炒用药性减缓。、¨
巴豆0.1—0.3g大多制成巴豆霜用,¨
砒石:0.002-0.004
雄黄:0.05-0.1 巴豆:0.1-0.3 马钱子——入丸散,日服0.3-0.9g 鸦胆子:0.5-2 川乌:1.5-3 雷公藤:10-25(煎)雷丸:6-15 牛黄:入丸散 0.2—0.5克
麝香 入丸散 0.06—0.1克 不宜入煎剂 朱砂 入丸散或研末冲服 0.3—1克 忌火煅 羚羊角 磨汁或研粉服 0.3—0.6克,煎服 1—3克 巴豆内服剂量0.1-0.3g
蟾酥——入丸散,每次0.015-0.03g 硫黄——入丸散,1-3g 细辛——煎服1-3g;入丸散剂0.5-1g 槟榔——6-15g,单用杀虫60-120g 人参——5-9g,挽救虚脱15-30g 石膏——煎服15-60g,宜打碎先煎;内服宜生用,外用宜火煅研末
一)中药的性能 ¨
四气:寒、热、温、凉,是对药物治疗寒热病症作用的概括。¨
五味。
辛:发散、行气、行血。
甘:补益、缓急止痛、调和药性、和中。酸:收敛固涩、生津止渴。苦:泄、燥湿、坚阴。咸:软坚散结和泻下。¨
归经指药物对脏腑、经络或部位的选择性作用,是药物作用定位的概念。¨
升降浮沉指辛、甘,温热药物多升浮,酸、苦、咸,寒凉药物多沉降;药物多酒炒则升,姜汁炒则散,少则收敛,盐水炒则下行。二)中药的应用
一、中药的配伍“七情”配伍。1.单行:指药物的单独应用。
2.相须:药物的性能功效相似,可以增强原有疗效的配伍。
3.相使:药物的性能功效有某些共性,以一药为主,一药为辅,以提高主药疗效的配伍。
4.相畏:一种药物的毒性或副作用,能被另一种药物减轻或消除的配伍。5.相杀:一种药物能减轻或消除另一种药物的毒性或副作用配伍。
6.相恶:两药合用,一种药物能使另一种药物的原有功效降低或丧失。如人参恶莱菔子,因莱菔子能削弱人参的补气作用。
7.相反:两药合用,能产生或增强毒性或副作用。如“十八反”、“十九畏”中的若干药物
二、用药禁忌
1.十八反:甘草反甘遂、大戟、海藻、芫花;乌头反贝母、瓜蒌、半夏、白蔹、白及;藜芦反人参、沙参、丹参、玄参、细辛、芍药。本草明言十八反,半蒌贝蔹及攻乌,藻戟遂芫俱战草,诸参辛芍叛藜芦。
2.十九畏:硫磺畏朴硝,水银畏砒霜,狼毒畏密陀僧,巴豆畏牵牛,丁香畏郁金,川乌、草乌畏犀角,牙硝畏三棱,官桂畏石脂,人参畏五灵脂。
三、妊娠禁忌歌 芫斑水蛭及虻虫,乌头附子及天雄,野葛水银既巴豆,牛膝薏仁并蜈蚣,棱莪赭石芫花麝,大戟蝉蜕黄雌雄,砒石硝黄牡丹桂,槐花牵牛皂角同,半夏南通兼通草,瞿麦干姜桃木通,硇砂干漆蟹爪甲,地胆茅根与庶虫。妊娠禁忌
(二):雄黄轻草莪巴川,草子玄明京芒丁,土鳖商路扮南星,天仙遂附蛭蚣麝,雪莲皂霜魏牵牛,三芫千金马钱闹。
慎用:桃花红、芦荟绿,姜黄枳壳牡丹皮,肉桂蝉蜕冬葵叶,附子急芒射牛膝。28种毒性中药
披金戴银一天仙,半升半降黄白钱,川南狼,闹粉娘,遂草炒豆熬酥糖
四、用法
A 一般而言,解表药、芳香药应避免久煎,以免耗散药物有效成分,降低疗效; B 矿物药、贝壳类药、滋补药大多应久煎,以使有效成分充分溶出,确保疗效; C 有的粉末状药物或细小植物种子宜包煎,使在煎药时不致浮散或糊底(如蛤粉、车前子等);
D 贵重药宜另煎(如人参等); E 胶质药宜烊化(如阿胶等);
F 液体药(如生姜汁、竹沥等)及某些不宜煎煮的药物(如芒硝等)宜冲服。
2.服药时间:一般中药大多可在饭前或饭后1—2小时服。此外,A滋补药宜饭前服,B驱虫药、泻下药宜空腹服,D健胃药或对胃肠有刺激药宜饭后服,E安眠药宜睡前服。¨
朱砂忌火煅,火煅则析出水银,有剧毒 三)相同功效药物的区别
1)透疹——荆芥、薄荷、牛蒡子、蝉蜕、升麻、葛根、紫草 ¨
既能透疹又能炒炭止血的药物是:荆芥 ¨
既能透疹又能疏肝解郁的药物是:薄荷 ¨
既能透疹又能解毒散肿的药物是:牛蒡子 ¨
既能透疹又能明目退翳的药物是:蝉蜕 ¨
既能透疹又能升举阳气的药物是:升麻 ¨
既能透疹又能生津止渴、升阳止泻的药物是:葛根 ¨
既能透疹又能凉血解毒的药物是:紫草 ¨
既能透疹又能解毒的药物是:牛蒡子、升麻,紫草
2)通窍——白芷、细辛、辛夷、苍耳子 ¨ 既能通鼻窍又能消肿排脓的药物是:白芷 ¨
既能通鼻窍又能温肺化饮的药物是:细辛 ¨
既能通鼻窍又能解表的药物是:白芷、细辛、辛夷、苍耳子
3)清肝明目——羚羊角、熊胆、桑叶、菊花、秦皮、决明子、车前子、石决明、珍珠母 ¨
既能清肝明目又能疏散风热的药物是:桑叶、菊花 ¨
既能清肝明目又能解表清肺润燥的药物是:桑叶 ¨
既能清肝明目又能清热解毒的药物是:菊花、羚羊角、熊胆 ¨
既能清肝明目又能清热燥湿止痢止带的药物是:秦皮 ¨
既能清肝明目又能清热解毒、息风止痉的药物是:羚羊角、熊胆 ¨
既能清肝明目又能平抑肝阳、息风止痉的药物是:羚羊角 ¨
既能清肝明目又能润肠通便的药物是:决明子 ¨
既能清肝明目又能利尿通淋、清肺化痰的药物是:车前子 ¨
既能清肝明目又能平肝潜阳的药物是:石决明,珍珠母 ¨
既能清肝明目又能平肝潜阳、镇惊安神的药物是:珍珠母
4)清虚热——知母、牡丹皮、秦艽、青蒿、地骨皮、胡黄连、鳖甲、银柴胡 ¨
专清虚热的药物是:银柴胡 ¨
既能清虚热又能滋阴润燥的药物是:知母 ¨
既能清虚热又能清热凉血、活血化瘀的药物是:牡丹皮 ¨
既能清虚热又能解暑截疟的药物是:青蒿 ¨
既能清虚热又能清肺降火、凉血止血的药物是 地骨皮 ¨
既能清虚热又能除疳热、清湿热的药物是:胡黄连 ¨ 既能清虚热又能祛风湿、清湿热的药物是:秦艽 ¨
既能清虚热又能滋阴潜阳、软坚散结的药物是:鳖甲 下乳——关木通、穿山甲 ¨
既能下乳又能利尿通淋的药物是:关木通 ¨
既能下乳又能活血消癥、消肿排脓的药物是:穿山甲 5)截疟——青蒿、生何首乌、槟榔、常山 ¨
既能截疟又能清热解暑的药物是:青蒿 ¨
既能截疟又能润肠通便、解毒的药物是:生何首乌 ¨
既能截疟又能吐痰涎的药物是:常山 ¨
既能截疟又能驱虫消积、行气利水的药物是:槟榔
6)安胎——紫苏、黄芩、砂仁、桑寄生、杜仲、续断、菟丝子、白术、苎麻根、艾叶 ¨
既能安胎又能解表、行气宽中的药物是:紫苏 ¨
既能安胎又能清热燥湿的药物是:黄芩 ¨
既能安胎又能化湿行气的药物是:砂仁 ¨
既能安胎又能补肝肾、强筋骨的药物是:桑寄生、杜仲、续断 ¨
既能安胎又能补肝肾、祛风湿、强筋骨的药物是:桑寄生 ¨
既能安胎又能凉血止血、解毒的药物是:黄芩、苎麻根 ¨
既能安胎又能温经止血的药物是:艾叶 ¨
既能安胎又能补气、健脾、止汗的药物是:白术 ¨
既能安胎又能补肾固精、养肝明目的药物是:菟丝子
7)开窍——郁金、皂荚、麝香、冰片、蟾蜍、苏合香、石菖蒲、牛黄、远志 ¨
既能开窍又能活血通经的药物是:麝香 ¨
既能开窍又能外用清热解毒的药物是:冰片 ¨
既能开窍又能宁神化湿和胃的药物是:石菖蒲 ¨
既能开窍又能解毒止痛的药物是:蟾蜍 ¨
既能开窍又能熄风止痉、清热解毒的药物是:牛黄 ¨
既能开窍又能宁心安神、祛痰、消散痈肿的药物是:远志
8)杀虫——苦参、贯众、芦荟、牵牛子、花椒、川楝子、苦楝皮、槟榔、百部(皂荚、雷公藤、仙鹤草、使君子、南瓜子、鹤草芽、雷丸)¨
既能杀虫又能清热解毒、凉血止血的药物是:贯众 ¨
既能杀虫又能泻下清肝的药物是:芦荟 ¨
既能杀虫又能逐水去积的药物是:牵牛子 ¨
既能杀虫又能温中止痛的药物是:花椒 ¨
既能杀虫又能疗癣的药物是:川楝子、苦楝皮 ¨
既能杀虫又能行气止痛的药物是:川楝子 ¨
既能杀虫又能消积行气的药物是:槟榔 ¨
既能杀虫又能润肺止咳的药物是:百部
9)润肠通便——郁李仁、火麻仁、桃仁、当归、瓜蒌(仁)、决明子、(苦)杏仁、苏子、肉豆蔻、生首乌、硫黄、柏子仁、知母、虎杖 ¨
既能润肠通便又能利水消肿的药物是:郁李仁 ¨
既能润肠通便又能清肝明目的药物是:决明子 ¨
既能润肠通便又能活血祛瘀的药物是:当归、桃仁 ¨
既能润肠通便又能清热化痰、宽胸散结的药物是:瓜蒌 ¨
既能润肠通便又能止咳平喘的药物是:杏仁、苏子 ¨
既能润肠通便又能补肾阳、益精血的药物是:肉苁蓉 ¨
既能润肠通便又能补血调经的药物是:当归 ¨
既能润肠通便又能解毒截疟的药物是:生首乌 ¨
既能润肠通便又能补阳的药物是:肉苁蓉、硫黄 ¨
既能润肠通便又能补血的药物是:当归、桃仁 ¨
既能润肠通便又能养心安神的药物是:柏子仁 ¨
既能润肠通便又能养阴的药物是:麦冬
¨
麦芽:回乳消胀 ¨
使君子蛔虫病,蛲虫病;小儿疳积;苦楝皮蛔虫病,钩虫病,蛲虫病;疥癣,湿疮。;槟榔杀绦虫、蛔虫、截疟 ¨
小蓟善治尿血、血淋;地榆宜下焦血热的便血、痔血、血痢、崩漏等;侧柏叶肺热咳嗽;白茅根胃热呕哕;茜草血热夹瘀 ¨
川芎“血中气药”;治头痛的要药;延胡索“行血中气滞,气中血滞,故专治一身上下诸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