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新形势下干部监督工作创新的几点思考
新形势下干部监督工作创新的几点思考[兄弟院校]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迅速发展,经济成分、利益主体、社会组织和社会生活方式日益多样化,这对于做好新形势下的干部监督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如何顺应新形势、迎接新挑战,能动地把握干部监督工作的主动权,我们认为,必须从干部监督工作的创新入手,积极探索面向新世纪的干部监督工作的有效途径和方法。
一、从新的形势对干部监督工作新的要求着眼,进一步转换思想观念,逐步确立以“立体、宽带、刚性”为特征的干部监督工作新思路
当前,干部制度改革不断深化,干部监督工作要适应新的形势和任务的要求,必须摆脱传统的思想观念和固有的思维方式的束缚,放开视野,敞开思路,置身更高的层面、更大的空间、更宽的领域,多方位、多角度地思考新形势下干部监督工作的全面创新。
1、监督的运行方式要从封闭式监督向开放式监督转变。近年来,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化,干部工作的民主化程度逐步提高。干部监督工作也应打破相对封闭的格局,步入开放式监督的轨道。一是监督的途径应由组织监督向执纪监督、司法监督、审计监督、舆论监督、群众监督不断拓展,形成立体式、全方位的监督网络,做到干部工作开展到哪里,干部的权力行使到哪里,领导活动延伸到哪里,监督工作就实施到哪里。二是监督的范围从工作圈向其生活圈、社交圈延伸,不断扩大有效监督的范围。三是监督形式要由相对单一的监督,向考察预告、专项调查、谈话诫勉、来信回复等多形式监督转化,让群众真正参与干部考察工作,让干部考察工作真正扎根群众,改变以往机械划定考察范围的工作方式,主动深入到所有“知情”群众中,对干部进行立体开放式考察,让更多的群众参与到考察工作中来,在更广泛的社会空间内“透视”考察对象,使干部接受群众的有效监督。
2、监督的运行程序由事后监督向事前、事中监督转化。长期以来,干部监督工作的重点主要体现在事后监督上,即干部出现了不良苗头或问题才去制止,去纠正,去查处。这种事后监督,实际上是一种被动消极的监督。那么,怎样才能由被动监督转变为积极监督呢? 可以从四个方面去考虑:一是从加强党性锻炼和自身修养入手,开展思想监督;二是从引导领导干部正确运用手中权力入手,实施权力制约;三是从遏制贪污受贿、以权谋私行为等方面入手,强化组织监督;四是从增强权力运行透明度入手,引进群众监督。通过对干部行为的全方位规范和约束,可以起到超前防范性监督的作用。
3、监督渠道由单一型监督向复合型监督延伸。
采取自我监督与纪律监督并重,制度监督与立法监督并用,公开监督与隐形监督并施,组织监督与社会监督并行,审计监督与审察监督并举等措施,逐步实行干部监督工作系统化、科学化,切实改进传统的单纯依赖纪律监督和组织监督的做法,弥补其“先天性”的不足。特别要进一步改进对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的办法,坚持任期审计与离任审计、定期审计与随机审计相结合,防止和克服干部在任虚假繁荣,离任留下窟窿的现象。
二、从激发内在活力、规范外在行为着眼,以正面导向为主,不断拓展组织行为和个人行为监督的新视野
不断赋予干部监督工作的时代内容,是增强干部监督工作生机与活力的关键所在。因此,监督内容的创新,是干部监督工作创新的着力点。
1、干部学习教育的监督。加强对干部学习教育的监督,是干部监督工作不可忽视的一个重要内容。目前干部学习教育管理还缺少一定的刚性。各级干部教育主管部门应从实际出发,确定各级各类领导干部岗位知识的储备目标,明确其要达到的知识水平。组织部门对其通过学习后是否达到目标要求应实施职能监督,定期组织述学、评学和考学,把学习成绩作为提拔使用的依据之一。
2、干部工作绩效的监督。
对干部政绩的监督是新时期干部监督管理工作的重要使命。对干部工作绩效的监督能否做到科学、严密、全面、准确,直接关系到干部监督工作质量的高低。当前在干部监督工作上存在着诸多误区。如:在干部个人操行上,只要安分守纪,即使工作业绩差一点,也能进入称职干部的行列;只要班子不出乱子,能够维持过去的,也能进入理想格次等等。这样容易形成误导,使一些干部不思进取,求稳怕乱。因此,在实施对干部绩效监督时,应进行刚性考核,具体应把握这样几点:一是考核内容的科学性。即:不仅要监督干部平时的操行是否规范,更要注重监督干部任期目标任务的完成情况,为本地区、本部门经济发展作出贡献的情况;二是考核手段的灵活性。按照目标要求,运用定性与定量、考察与考核、评议与审计等相结合的方法,进行综合考核。三是考核标准的可比性。按照分级分类的原则,细化量化标准,对在不同层次、不同地区、不同基础条件下所创造的工作业绩进行对照比较,主要看位次、看水平、看发展。
3、干部工作圈、生活圈、社交圈的监督。
针对干部工作的新情况,进一步拓宽考察渠道,既要监督干部的工作圈,又要监督干部的生活圈、社交圈。在方式上可采取公开考察、回访考察、审计考察、走访考察、民主测评、问卷调查等。通过对领导干部“三圈”的考察,更全面、更深入、更准确地了解干部的全面情况。
三、从强化干部监督效能着眼,实行组织监督、社会监督、群众监督、舆论监督一体化,着力构建与多元化的干部选拔任用机制相适应的干部监督管理新机制
建设一支高素质干部队伍,关键在于建立起一整套简易、便行、管用的干部监督管理机制,对各级干部实行有效的监督和管理。
1、完善组织监督管理机制,充分发挥组织部门在干部监督工作中的主体作用。由于干部实行分级管理,各级党委组织部门直接承担考察选拔的各项具体工作。因此,组织部门必须在党委领导下,紧紧抓住干部工作的主要环节,实施有效的监督管理。坚持德才兼备标准,积极推行公开选拔和竞争上岗,把好“入口关”,把那些政治素质好、业务能力强、发展潜力大的年轻干部选拔出来。同时,建立领导干部预警教育制度,定期对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的情况尤其是思想政治素质状况进行分析研究,有针对性地加强思想政治工作,对那些群众反映较大的干部进行重点谈话诫免,力争把问题解决在萌芽状态。
2、健全领导班子内部相互监督机制,大力弘扬党的优良传统。一是坚持和完善民主集中制,做到集体领导、民主集中、个别酝酿、会议决定。凡属重大决策必须经集体讨论,不得由个人或少数人擅作主张。二是严格党内民主生活。坚持会前过堂、会中参与、会后督查等有效措施,提高领导班子民主生活会质量,特别是要总结、借鉴这次集中开展“三讲”教育的经验,每次民主生活会着重解决领导班子党性党风方面存在的一两个突出问题。三是保障党员的民主权利。为党员正确行使民主权利创造条件,着力营造积极向上的民主氛围。
3、建立干部监督管理的群众参与机制,着力提高干部监督管理工作的透明度。建立健全群众监督制度,扩大群众参与干部监督管理工作的范围。一是严格选拔领导干部的民主推荐制度,凡未按程序进行民主推荐,组织部门一律不予考察,党组织一律不予讨论和审批。二是建立民主测评和民意调查制度。在搞好民主测评的基础上,探索建立领导干部的民意调查制度。通过发放调查问卷或建立测评网页等形式,在更大的范围内广泛听取群众意见。也可以把这项工作与推进政务公开结合起来,进一步增强工作透明度,帮助广大群众了解情况,实施监督。三是完善党政领导干部的信访、举报制度,调动社会力量参与干部的监督管理。
4、建立横向联动机制,形成干部监督管理工作的合力。加强与相关监督管理部门的协调和沟通,力求形成合力,共同参与干部的监督管理,产生监督管理的叠加效应。一是与纪检(监察)部门的联合。组织部门与纪检(监察)部门联合考察干部,便于实施对干部的全面监督。同时,应注重运用考察成果,搞好选拔任用。对工作业绩突出,但廉政建设有问题的人员不能重用;群众反映较好,但工作平庸的不能重用,形成一种公开、公正、公平的选拔任用氛围。二是与宣传部门联合。加强新闻单位对党政领导干部的舆论监督。三是与人大、司法、审计等部门联合。支持人大做好对政府组成人员的述职、评议工作,强化人大对“一府两院”工作的监督。定期与司法部门进行联系和沟通,把党内监督与司法监督有机结合起来。
4、建立横向联动机制,形成干部监督管理工作的合力。加强与相关监督管理部门的协调和沟通,力求形成合力,共同参与干部的监督管理,产生监督管理的叠加效应。一是与纪检(监察)部门的联合。组织部门与纪检(监察)部门联合考察干部,便于实施对干部的全面监督。同时,应注重运用考察成果,搞好选拔任用。对工作业绩突出,但廉政建设有问题的人员不能重用;群众反映较好,但工作平庸的不能重用,形成一种公开、公正、公平的选拔任用氛围。二是与宣传部门联合。加强新闻单位对党政领导干部的舆论监督。三是与人大、司法、审计等部门联合。支持人大做好对政府组成人员的述职、评议工作,强化人大对“一府两院”工作的监督。定期与司法部门进行联系和沟通,把党内监督与司法监督有机结合起来。
四、从提高干部监督管理工作的组织化和规范化程度着眼,以增强合力为重点,积极探索建立干部监督管理工作的新制度
做好新时期干部监督工作,必须要有一套比较规范的制度作保证。这样,才能有效避免一些人为因素的影响。
1、建立联席会议制度。由组织部门牵头,每季与纪检、监察、检察院、法院、公安、审计等执纪执法部门联系一次,半年召开一次联席会议,综合分析干部队伍中出现的苗头性、倾向性问题,解剖分析案例,研究相关对策,制定防范措施。对来信来访或举报中反映的比较严重的问题,由纪委、公安、检察等单位进行立案审查;对于匿名来信或一时难以查证的,或反映干部一般问题够不上立案审查的,由组织部门调查核实,进行诫勉谈话;对重要的或涉及面比较广的案件,经党委批准,组织联合调查组进行调查,共同提出处理意见或建议。
2、建立党委议事制度。各级党委担负着管理干部的重要责任。应定期召开党委会,专题研究干部监督管理工作,总结经验,分析问题,研究对策。对干部监督管理工作不力的单位可进行黄牌警告,限期整改。坚决克服重提拔使用轻监督管理的现象,切实解决好不愿监督、不敢监督和不会监督的问题,特别是要研究解决好对“一把手”实施有效监督的问题。同时,要为那些在干部监督管理工作中事业心强、工作力度大、得罪了不少人的干部撑腰壮胆,形成干部监督工作的良好氛围。
3、建立干部监督工作人员培训学习制度。
党的三代领导核心历来高度重视干部监督工作,在长期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中,形成了一整套关于加强干部监督的理论。组织部门要组织干部监督管理工作人员认真学习相关理论和政策文件,提高业务理论素养。同时,还可以采取送出去、请进来的办法,组织干部监督工作人员到先进地区或部门进行考察学习,开阔眼界,拓宽思路,不断提高干部监督管理工作人员的业务水平和工作能力。
4、建立干部监督工作责任制度。根据管人和管事相结合的原则,明确一级对一级的监督责任,上级要及时了解下级的思想和工作情况,发现问题,及时解决。对下级存在的问题不闻不问,酿成严重错误,并造成重大损失的,应追究有关领导的失察之责。干部监督工作人员应认真履行职责,在本级党委的领导下,努力做好本职工作,真正把干部监督工作的责任落到实处。--摘自《东台党建》
第二篇:新形势下干部监督工作的几点思考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迅速发展,经济成分、利益主体、社会组织和社会生活方式日益多样化,这对于做好新形势下的干部监督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如何顺应新形势、迎接新挑战,能动地把握干部监督工作的主动权,我们认为,必须从干部监督工作的创新入手,积极探索面向新世纪的干部监督工作的有效途径和方法。
一、从新的形势对干部监督工作新的要求着眼,进一步转换思想观念,逐步确立以“立体、宽带、刚性”为特征的干部监督工作新思路当前,干部制度改革不断深化,干部监督工作要适应新的形势和任务的要求,必须摆脱传统的思想观念和固有的思维方式的束缚,放开视野,敞开思路,置身更高的层面、更大的空间、更宽的领域,多方位、多角度地思考新形势下干部监督工作的全面创新。
1、监督的运行方式要从封闭式监督向开放式监督转变。近年来,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化,干部工作的民主化程度逐步提高。干部监督工作也应打破相对封闭的格局,步入开放式监督的轨道。一是监督的途径应由组织监督向执纪监督、司法监督、审计监督、舆论监督、群众监督不断拓展,形成立体式、全方位的监督网络,做到干部工作开展到哪里,干部的权力行使到哪里,领导活动延伸到哪里,监督工作就实施到哪里。二是监督的范围从工作圈向其生活圈、社交圈延伸,不断扩大有效监督的范围。三是监督形式要由相对单一的监督,向考察预告、专项调查、谈话诫勉、来信回复等多形式监督转化,让群众真正参与干部考察工作,让干部考察工作真正扎根群众,改变以往机械划定考察范围的工作方式,主动深入到所有“知情”群众中,对干部进行立体开放式考察,让更多的群众参与到考察工作中来,在更广泛的社会空间内“透视”考察对象,使干部接受群众的有效监督。
2、监督的运行程序由事后监督向事前、事中监督转化。长期以来,干部监督工作的重点主要体现在事后监督上,即干部出现了不良苗头或问题才去制止,去纠正,去查处。这种事后监督,实际上是一种被动消极的监督。那么,怎样才能由被动监督转变为积极监督呢? 可以从四个方面去考虑:一是从加强党性锻炼和自身修养入手,开展思想监督;二是从引导领导干部正确运用手中权力入手,实施权力制约;三是从遏制贪污受贿、以权谋私行为等方面入手,强化组织监督;四是从增强权力运行透明度入手,引进群众监督。通过对干部行为的全方位规范和约束,可以起到超前防范性监督的作用。
3、监督渠道由单一型监督向复合型监督延伸。采取自我监督与纪律监督并重,制度监督与立法监督并用,公开监督与隐形监督并施,组织监督与社会监督并行,审计监督与审察监督并举等措施,逐步实行干部监督工作系统化、科学化,切实改进传统的单纯依赖纪律监督和组织监督的做法,弥补其“先天性”的不足。特别要进一步改进对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的办法,坚持任期审计与离任审计、定期审计与随机审计相结合,防止和克服干部在任虚假繁荣,离任留下窟窿的现象。
二、从激发内在活力、规范外在行为着眼,以正面导向为主,不断拓展组织行为和个人行为监督的新视野不断赋予干部监督工作的时代内容,是增强干部监督工作生机与活力的关键所在。因此,监督内容的创新,是干部监督工作创新的着力点。
1、干部学习教育的监督。加强对干部学习教育的监督,是干部监督工作不可忽视的一个重要内容。目前干部学习教育管理还缺少一定的刚性。各级干部教育主管部门应从实际出发,确定各级各类领导干部岗位知识的储备目标,明确其要达到的知识水平。组织部门对其通过学习后是否达到目标要求应实施职能监督,定期组织述学、评学和考学,把学习成绩作为提拔使用的依据之一。
2、干部工作绩效的监督。对干部政绩的监督是新时期干部监督管理工作的重要使命。对干部工作绩效的监督能否做到科学、严密、全面、准确,直接关系到干部监督工作质量的高低。当前在干部监督工作上存在着诸多误区。如:在干部个人操行上,只要安分守纪,即使工作业绩差一点,也能进入称职干部的行列;只要班子不出乱子,能够维持过去的,也能进入理想格次等等。这样容易形成误导,使一些干部不思进取,求稳怕乱。因此,在实施对干部绩效监督时,应进行刚性考核,具体应把握这样几点:一是考核内容的科学性。即:不仅要监督干部平时的操行是否规范,更要注重监督干部任期目标任务的完成情况,为本地区、本部门经济发展作出贡献的情况;二是考核手段的灵活性。按照目标要求,运用定性与定量、考察与考核、评议与审计等相结合的方法,进行综合考核。三是考核标准的可比性。按照分级分类的原则,细化量化标准,对在不同层次、不同地区、不同基础条件下所创造的工作业绩进行对照比较,主要看位次、看水平、看发展。
3、干部工作圈、生活圈、社交圈的监督。针对干部工作的新情况,进一步拓宽考察渠道,既要监督干部的工作圈,又要监督干部的生活圈、社交圈。在方式上可采取公开考察、回访考察、审计考察、走访考察、民主测评、问卷调查等。通过对领导干部“三圈”的考察,更全面、更深入、更准确地了解干部的全面情况。
三、从强化干部监督效能着眼,实行组织监督、社会监督、群众监督、舆论监督一体化,着力构建与多元化的干部选拔任用机制相适应的干部监督管理新机制建设一支高素质干部队伍,关键在于建立起一整套简易、便行、管用的干部监督管理机制,对各级干部实行有效的监督和管理。
1、完善组织监督管理机制,充分发挥组织部门在干部监督工作中的主体作用。由于干部实行分级管理,各级党委组织部门直接承担考察选拔的各项具体工作。因此,组织部门必须在党委领导下,紧紧抓住干部工作的主要环节,实施有效的监督管理。坚持德才兼备
第三篇:新形势下干部监督工作的几点思考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迅速发展,经济成分、利益主体、社会组织和社会生活方式日益多样化,这对于做好新形势下的干部监督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如何顺应新形势、迎接新挑战,能动地把握干部监督工作的主动权,我们认为,必须从干部监督工作的创新入手,积极探索面向新世纪的干部监督工作的有效途径和方法。
一、从新的形势对干部监督工作新的要求着眼,进一步转换思想观念,逐步确立以“立体、宽带、刚性”为特征的干部监督工作新思路当前,干部制度改革不断深化,干部监督工作要适应新的形势和任务的要求,必须摆脱传统的思想观念和固有的思维方式的束缚,放开视野,敞开思路,置身更高的层面、更大的空间、更宽的领域,多方位、多角度地思考新形势下干部监督工作的全面创新。
1、监督的运行方式要从封闭式监督向开放式监督转变。近年来,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化,干部工作的民主化程度逐步提高。干部监督工作也应打破相对封闭的格局,步入开放式监督的轨道。一是监督的途径应由组织监督向执纪监督、司法监督、审计监督、~监督、群众监督不断拓展,形成立体式、全方位的监督网络,做到干部工作开展到哪里,干部的权力行使到哪里,领导活动延伸到哪里,监督工作就实施到哪里。二是监督的范围从工作圈向其生活圈、社交圈延伸,不断扩大有效监督的范围。三是监督形式要由相对单一的监督,向考察预告、专项调查、谈话诫勉、来信回复等多形式监督转化,让群众真正参与干部考察工作,让干部考察工作真正扎根群众,改变以往机械划定考察范围的工作方式,主动深入到所有“知情”群众中,对干部进行立体开放式考察,让更多的群众参与到考察工作中来,在更广泛的社会空间内“透视”考察对象,使干部接受群众的有效监督。
2、监督的运行程序由事后监督向事前、事中监督转化。长期以来,干部监督工作的重点主要体现在事后监督上,即干部出现了不良苗头或问题才去制止,去纠正,去查处。这种事后监督,实际上是一种被动消极的监督。那么,怎样才能由被动监督转变为积极监督呢? 可以从四个方面去考虑:一是从加强党性锻炼和自身修养入手,开展思想监督;二是从引导领导干部正确运用手中权力入手,实施权力制约;三是从遏制贪污受贿、以权谋私行为等方面入手,强化组织监督;四是从增强权力运行透明度入手,引进群众监督。通过对干部行为的全方位规范和约束,可以起到超前防范性监督的作用。
3、监督渠道由单一型监督向复合型监督延伸。采取自我监督与纪律监督并重,制度监督与立法监督并用,公开监督与隐形监督并施,组织监督与社会监督并行,审计监督与审察监督并举等措施,逐步实行干部监督工作系统化、科学化,切实改进传统的单纯依赖纪律监督和组织监督的做法,弥补其“先天性”的不足。特别要进一步改进对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的办法,坚持任期审计与离任审计、定期审计与随机审计相结合,防止和克服干部在任虚假繁荣,离任留下窟窿的现象。
二、从激发内在活力、规范外在行为着眼,以正面导向为主,不断拓展组织行为和个人行为监督的新视野不断赋予干部监督工作的时代内容,是增强干部监督工作生机与活力的关键所在。因此,监督内容的创新,是干部监督工作创新的着力点。
1、干部学习教育的监督。加强对干部学习教育的监督,是干部监督工作不可忽视的一个重要内容。目前干部学习教育管理还缺少一定的刚性。各级干部教育主管部门应从实际出发,确定各级各类领导干部岗位知识的储备目标,明确其要达到的知识水平。组织部门对其通过学习后是否达到目标要求应实施职能监督,定期组织述学、评学和考学,把学习成绩作为提拔使用的依据之一。
2、干部工作绩效的监督。对干部政绩的监督是新时期干部监督管理工作的重要使命。对干部工作绩效的监督能否做到科学、严密、全面、准确,直接关系到干部监督工作质量的高低。当前在干部监督工作上存在着诸多误区。如:在干部个人操行上,只要安分守纪,即使工作业绩差一点,也能进入称职干部的行列;只要班子不出乱子,能够维持过去的,也能进入理想格次等等。这样容易形成误导,使一些干部不思进取,求稳怕乱。因此,在实施对干部绩效监督时,应进行刚性考核,具体应把握这样几点:一是考核内容的科学性。即:不仅要监督干部平时的操行是否规范,更要注重监督干部任期目标任务的完成情况,为本地区、本部门经济发展作出贡献的情况;二是考核手段的灵活性。按照目标要求,运用定性与定量、考察与考核、评议与审计等相结合的方法,进行综合考核。三是考核标准的可比性。按照分级分类的原则,细化量化标准,对在不同层次、不同地区、不同基础条件下所创造的工作业绩进行对照比较,主要看位次、看水平、看发展。
3、干部工作圈、生活圈、社交圈的监督。针对干部工作的新情况,进一步拓宽考察渠道,既要监督干部的工作圈,又要监督干部的生活圈、社交圈。在方式上可采取公开考察、回访考察、审计考察、走访考察、民主测评、问卷调查等。通过对领导干部“三圈”的考察,更全面、更深入、更准确地了解干部的全面情况。
三、从强化干部监督效能着眼,实行组织监督、社会监督、群众监督、~监督一体化,着力构建与多元化的干部选拔任用机制相适应的干部监督管理新机制建设一支高素质干部队伍,关键在于建立起一整套简易、便行、管用的干部监督管理机制,对各级干部实行有效的监督和管理。
1、完善组织监督管理机制,充分发挥组织部门在干部监督工作中的主体作用。由于干部实行分级管理,各级党委组织部门直接承担考察选拔的各项具体工作。因此,组织部门必须在党委领导下,紧紧抓住干部工作的主要环节,实施有效的监督管理。坚持德才兼备标准,积极推行公开选拔和竞争上岗,把好“入口关”,把那些政治素质好、业务能力强、发展潜力大的年轻干部选拔出来。同时,建立领导干部预警教育制度,定期对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的情况尤其是思想政治素质状况进行分析研究,有针对性地加强思想政治工作,对那些群众反映较大的干部进行重点谈话诫免,力争把问题解决在萌芽状态。
2、健全领导
第四篇:新时期干部监督工作创新的几点思考
新时期干部监督工作创新的几点思考(2009-08-27 23:48:06)
转载▼
标签:分类: 它山之石
调研
杂谈
新时期干部监督工作创新的几点思考
干部监督工作是干部的重要环节,是确保按照党的路线方针政策选准用好干部、建设高素质干部队伍的客观要求。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迅速发展,经济成分、利益主体和社会生活方式日益多样化,这对于做好新时期干部监督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如何顺应新形势,迎接新挑战,能动地把握干部监督工作的主动权,我认为,必须从干部监督工作的创新入手,积极探索新时期干部监督工作的新途径和新方法。
一、从顺应新形势,应对新要求着眼,逐步确立“立体、宽带、刚性”为特征的干部监督工作新思路。
当前,干部制度改革不断深化,干部监督工作要适应新的形势和任务的要求,必须摆脱传统的思想观念和固有的思维方式的束缚,放开视野,敞开思路,置身更高的层面、更大的空间、更宽的领域,多方位、多角度地思考新时期下干部监督工作的全面创新。
1、监督的运行方式要从封闭式监督向开放式监督转变。近年来,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化,干部工作的民主化程度逐步提高。干部监督工作也应打破相对封闭的格局,步入开放式监督的轨道。一是监督的途径应由组织监督向执纪监督、司法监督、审计监督、舆论监督、群众监督不断拓展,形成立体式、全方位的监督网络,做到干部开展到哪里,干部的权力行使到哪里,领导活动延伸到哪里,监督工作就实施到哪里。二是监督的范围从工作圈向其生活圈、社交圈延伸,不断扩大有效监督的范围。三是监督形式要由相对单一的监督,向考察预告、专项调查、谈话诫勉、来信回复等多形式监督转化,改变以往机械划定考察范围的工作方式,主动深入到所有“知情”群众中,对干部进行立体开放式考察,让更多的群众参与到考察工作中来,在更广泛的社会空间内“透视”考察对象,使干部接受群众的有效监督。
2、监督的运行程序由事后监督向全程监督转化。
当前,干部监督工作存在一个薄弱环节,就是事前监督和事中监督不够有力,往往是出了问题后才进行检查处理。主要表现为:对在一定条件不容易发生的违法乱纪行为和不正之风,事前很少提出有力的防范措施;对已经出现苗头性问题,不能及时察觉和纠正;对党员干部行使权力的情况,缺乏经常性的指导、检查和督促,经常是等到问题严重了才查处。这种事后监督,实际上是一种被动消极的监督,使得许多本来可以及时察觉和纠正的问题发展蔓延,造成不良后果。那么,怎样才能由被动监督转化为积极监督呢?那就是要把事前、事中、事后监督有机结合起来,对干部的全过程进行有效监督,做到事前要‘堵住’、事中要‘卡住’,事后要‘查处’,保证权力始终在正确的轨道上行使。一是要关口前移,加大干部任前监督力度,把好领导干部的入口关,从源头上杜绝用人上的不正之风,防止‘带病提拔’。二是要跟踪考察,加大干部任中监督力度,对领导干部任职过程中的思想品德、群众威信、领导能力、工作业绩进行全面的了解和掌握,防止‘带病操作’。三是要把住出口,加大干部离任监督力度,认真落实责任审计制度,严格执行‘先审计,后离任’,防止‘带病离岗’。
3、监督的运行渠道由单一监督向复合监督延伸。采取自我监督与纪律监督并重,制度监督与司法监督并用,公开监督与隐形监督并施,组织监督与社会监督并行,审计监督与审察监督并举等措施,形成党内外结合,上下贯通,纵横交错,环环相扣的全方位、多层次监督网络和体系,消除监督“空白点”,逐步实现干部监督工作系统化、科学化,切实改进传统的单纯的依赖纪律监督和组织监督的做法,弥补其“先天性”的不足。特别要进一步改进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的办法,坚持任期审计与离任审计、定期审计与随机审计相结合,防止和克服干部在任虚假繁荣,离任留下窟窿的现象。
二、从激发内在活力,规范外在行为着眼,不断拓展组织行为和个人行为监督的新视野。
在改革开放的新形势下,干部的社会联系和活动空间日益呈现出增大的态势。每个干部既有无形的思想作风空间,也有工作、生活、社交等有形空间。做好干部监督工作必须不断赋䲈干部监督工作的时代内容,进一步拓宽干部监督工作的领域和范围。
1、重视思想作风领域,切实强化学习教育监督。监督的过程是教育干部的过程。干部监督工作必须由注重查处惩治向经常教育、谈话诫勉、批评指正和严肃处理转化,把爱护和关心干部作监督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不断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及时掌握干部队伍的思想工作状况。组织部门要用讲学习、讲政治的标准和要求组织述学、评学、考学,认真全面考察干部的理想信念、纪律观念、宗旨意识和道德修养。
2、瞄准工作岗位领域,切实强化工作绩效监督。对干部政绩的监督是新时期干部监督工作的重要使命。当前在干部监督工作上存在着诸多误区。如:在干部个人操作上,只要安分守纪,即使工作业绩差一点,也能进入称职干部的行列;只要班子不出乱子,能够维持过去的,也能进入理想格次等等。这样容易形成误导,使一些干部不思进取,求稳怕乱。因此,在实施对干部绩效监督时,应进行刚性考核,突出“三性”:一是考核内容的科学性。即:不仅要监督干部平时的操作
是否规范,更要注重监督干部任期目标任务的完成情况,为本地区、本部门经济发展作出贡献的情况;二是考核手段的灵活性。按照目标要求,运用定性与定量、考察与考核、评议与审计等相结合的方法,进行综合考核。三是考核标准的可比性。按照分级分类的原则,细化量化标准,对在不同层次、不同地区、不同基础条件下所创造的工作业绩进行对照比较,主要看位次、看水平、看发展。
3、把握生活社交领域,切实强化纪律监督。近些年来,一些领导干部因治家不严、交友不慎而走上犯罪的道路,教训十分深刻。我们要把监督的触角延伸到家庭,查看一下领导是否管好了家门,是否管好了自己的配偶、子女,帮助领导干部过好“家庭关”。把监督的触角延伸到社交、生活领域,查看一下领导干部是否热衷于“傍大款”,是否热衷于灯红酒绿,帮助领导干部过好“交友关”和“生活关”。在监督方式上可采取公开考察、回访考察、走访考察、民主测评、问卷调查等形式。通过对领导干部“三圈”的考察,更全面、更深入、更准确地了解干部的全面情况。
三、从强化监督效能,巩固监督成果着眼,努力构建与多元化的选拔任用机制相适应的干部监督管理新机制
建设一支高素质干部队伍,关键在于建立一整套简易、便利、管用的干部监督管理机制,对各级领导干部实行有效的监督和管理。
1、完善组织监督管理机制,充分发挥组织部门在干部监督工作中的主体作用。由于干部实行分级管理,各级党委组织部门直接承担考察选拔的各项工作。因此,组织部门必须在党委领导下,紧紧抓住干部工作的主要环节,始终坚持德才兼备标准,积极推行公开选拔和竞争上岗,把好“入口关”,把那些政治素质好、业务能力强、发展潜力大的年轻干部选拔出来。同时,建立领导干部预警教育制度,定期对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的情况尤其是思想政治素质状况进行分析研究,有针对性地加强思想政治工作,对那些群众反映较大的干部进行重点谈话诫勉,力争把问题解决在萌芽状态。
2、建立群众参与机制,着力提高干部监督管理的透明度。要建立健全监督制度,不断扩大群众参与干部监督管理工作的范围。一是坚持民主推荐制度。凡不按程序进行民主推荐,组织部门一律不予考察,党组织一律不予讨论和审批。二是建立民主测评和民意调查制度。在搞好民主测评的基础上,探索建立领导干部的民意调查制度。通过发放调查问卷或建立测评网页等形式,在更大范围内广泛听取群众意见,进一步增强工作透明度。三是完善党政领导干部的信访、举报制度,调动社会力量参与干部的监督管理。
3、健全横向联动机制,真正形成干部监督管理工作的合力。要加强与相关监督管理部门的协调沟通,力求形成合力,共同参与干部的监督管理,产生监督管理的叠加效应。一是加强与纪检(监察)部门的联合。组织部门与纪检(监察)部门联合组织考察工作,便于实施对干部的全面监督,充分应用考察成果。对工作业绩突出,但廉政建设有问题的人员不能重用;群众反映较好,但工作平庸的不能重用,形成一种公正、公开、公平的选拔任用氛围。二是加强与宣传部门联合。加强新闻单位对党政领导干部的舆论监督。三是加强与人大、司法、审计等部门
联合。支持人大做好对政府组成人员的述职、评议工作,强化人大对“一府两院”工作的监督。要加强与司法、审计等部门进行联系和沟通,把党内监督与司法监督、经济责任审计监督有机结合起来。
四、从防范预警有利,法制保障有力着眼,积极探索建立干部监督管理工作的新制度。
建设高素质的干部队伍,法制是保证,要把制度建设放在突出位置,逐步建立一整套与《干部选拔任用条例》、《党内监督条例》、《纪律处分条例》等相配套的制度体系,不断提高干部监督管理工作的规范化、制度化程度。
1、完善联席会议制度,确保防范于未然。由组织部门牵头,每季度与纪检、监察、检察院、法院、公安、审计等执法部门联系一次,半年召开一次联席会议,综合分析干部队伍中出现的苗头性、倾向性问题,解剖分析案例、研究相关对策,制订防范措施。对来信来访举报中反映的比较严重璄问题,由纪检、公安、检察等单位进行立案审查;对于匿名信或一时难以查证的或反映干部一般问题够不上立案审查的,由组织部门调查核实,进行诫勉谈话。
2、建立党委议事制度,确保党内监督有效。各级党委担负着管理干部的重要责任,必须不断完善规范领导班子的议事、决策行为,健全领导班子的内部监督管理机制,强化领导班子内部的自我监督的效果。各级党委应定期召开党委会,专题研究干部监督工作,总结经验、分析问题、研究对策。对干部监督管理工作不力的单位可进行黄牌警告,限期整改。坚决克服重提拔使用轻监督管理的现象,切实解决好不愿监督,不敢监督和不会监督的问题。同时,要为那些在干部监督管理中事业心强、工作力度大、得罪了不少人的干部撑腰壮胆,形成干部监督工作的良好氛围。
3、健全干部监督工作责任制度,确保责任落实到位。要强化外部监督,全面推行领导干部推荐工作责任制、考察工作责任制、首问责任制、失察失误责任追究制等制度。要根据管人和管事相结合的原则,明确一级对一级的监督责任,上级要及时了解下级的思想和工作情况,发现问题,及时解决。对下级存在的问题不闻不问,酿成严重错误并造成重大损失的应追究有关领导的失察之责。干部监督工作人员应认真履行职责,在本级党委的领导下,努力做好本职工作,真正把干部监督工作的责任落到实处。
第五篇:新形势下创新督查工作的思考
新形势下创新督查工作的思考
创新是一个国家和民族进步的灵魂,也是一个城市实现持续发展的不竭动力。在全市干部大会上,省委常委、市委书记申维辰提出:要以建设创新型城市统领各项工作,加速太原的率先发展。面对新的挑战、新的任务、新的环境,督查工作作为党委抓落实的重要手段,必须实现督查方式由被动督查向主动督查、由一次性督查向跟踪督查、由面面俱到向重点突破的转变,探索出一套高效、有力的督查工作新机制,全面创新督查工作,加大督查力度,提高督查实效,具体要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一、提高认识是创新督查工作的前提
创新督查工作是建设创新型城市的需要。所谓以建设创新型城市统领各项工作,就是要在思想观念、体制机制、发展环境、文化氛围等各个方面除旧布新,以一种崭新的姿态,为太原率先发展增添新的动力。创新督查工作,是建设创新型城市的内在要求,是实现率先发展的重要手段,也是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具体体现。督查工作必须适应新形势的发展要求,更新观念,提高水平,创造性地开展工作,以自身工作的不断创新发展推动各项工作的贯彻落实。
要把思想上的解放作为督查工作创新的前提。督查工作要创新,首先要解放思想,以思想的解放来带动工作的创新。要克服因循守旧、墨守成规的旧观念,敢于突破,敢于碰硬,求真务实,真督实查。敢于摆脱旧的思维定势,对一件事物进行多方位的思考,采取多样的督查方法,谋事、干事、成事。
二、完善制度是创新督查工作的基础
为推动决策落实服务、为完善决策服务、为党委领导服务是党委系统督查部门的基本职能。服务水平的高低,与督查工作的规范化、制度化、科学化程序密不可分。因此,要制定一套先进、科学、完整的督查方法来规范督查工作。
1.建立完善的日常工作制度。督查工作要创新,就必须有科学的制度作保障。各级督查部门有许多好经验、好做法、好思路,如果能把这些经验、做法制度化,形成一种程序化的普遍机制,督查工作就能得到创新发展。在日常工作中要建立健全“领导批办件办理制度”、“领导批办件办理情况反馈制度”、“领导批办件回访制度”、“决策督查月计划制度”等,这些制度的建立和实施,就可使日常工作更加规范化、制度化、科学化。
2.建立激励约束机制。要进一步完善督查工作考评制度,将督查工作列入全年目标责任制考核中。对上级、本级领导交办事项落实情况的督查,必须明确办结时间、办结效果。实践中我们体会到,建立激励机制对督查工作的创新能起到推动作用,对办的好而快的及时通报表扬或奖励,办的慢而效果差的要通报批评或处分。建立规范性的可操作的方案,督查质量才能得到提高。
3、实行跟踪督查制度。为了保证重大决策、重要工作部署的贯彻落实,实行跟踪督查制度,确保政令畅通。第一次督查:督查贯彻情况、工作措施和进度。对不按时传达贯彻,没有切实可行的措施,行动迟缓,任务完成不好的单位要发《督查整改通知书》,通报批评。第二次督查:督查整改情况和工作效果。对第二次督查仍未完成任务的,通报批评,黄牌警告。第三次督查:督查各单位是否不折不扣地完成了工作任务。对有令不行、有禁不止、我行我素,不能尽职尽责地完成任务的单位提请县委、县政府追究有关领导的责任。通过跟踪督查,树立督查工作的权威。
三、突出重点是创新督查工作的根本
督查工作必须抓大事、抓根本,具体说就是要抓好以下四处重点:
1、紧紧围绕党委的中心工作,开展决策督查,确保政令畅通,推动县委重大决策和县委、县政府重点工作、重点工程的落实以及各乡(镇、街办)、县直各部重点目标任务的完成。
2、紧紧围绕领导关注、群众关心的带倾向性、苗头性的热点、难点问题,积极开展专项查办工作。
3、紧紧围绕机关正规化建设,开展机关作风纪律和会风的督查,采取电话抽查、集中检查、不定期突查和暗访的方式,推进机关作风纪律的整顿,进一步优化发展环境。
4、结合本地的实际情况,开展好督查调研活动,为领导决策提供第一手资料。
四、改变方式是创新督查工作的关键
督查工作要想创新,就必须坚持正确方法。要把继承和创新很好地结合起来。创新是继承基础上的创新,是过去的成功经验在新形势下的发扬光大,任何时候讲创新,都不能忘记前人功绩,不能丢掉光荣传统。同时,要坚持从当前的实际出发,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不断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开创新局面。同时要把创新热情和科学态度结合起来,要鼓励大家敢想敢干,只要有利于工作,不违反原则,就可以大胆探索、大胆实践。同时,要尊重客观规律,充分考虑现实条件,坚持先易后难、反复论证,先行试点、逐步推广,把握好创新的节奏和力度,稳健地推进工作创新,确保不干则已,干则必成。明查暗访、联合督查、督查回访等督查工作方式方法,都是在原来工作基础上的创新。新形势下,我们既要坚持以往的好作法,也要探索新方式、新方法。
1.“自下而上”督查。通常规律,督查工作的开展,一般采取“自上而下”的方法,先听汇报,再下去调查,按部就班。但事实上越是深入到基层,了解到的情况越真实。突破传统的方式,采取逆向思维,对一些涉及到基层的工作,直接到第一线与群众面对面地了解情况,倾听到群众的呼声,发现问题的症结,才能得到真实的答案。
2.杀“回马枪”。在实际工作中,我们对某项重点工作、重大决策的督促检查仅仅在初期、或者是后期进行一两次督查,掌握的情况不可能全面准确,更不可能发现落实过程中出现的深层次问题,也就难以有针对性地解决问题、推动落实。督查部门只有采取杀“回马枪”的形式,对督办事件进行反复督导,才能避免敷衍塞责、欺上瞒下、弄虚作假现象的发生。
3.联合督查。实施联合督查是加大督查力度,减少重复督查,促进决策落实的一个重要手段。关系全局的重点问题、重点工作,靠一个人或几个人的力量是达不到目的的。如果能发挥各部门和基层专兼职督查员的作用,就能够弥补因督查工作人员少而带来的缺憾。特别是各业务部门和基层督查员身居一线,情况熟、业务精、感受深,建议能切中要害,对基层工作往往能够提出建设性的意见。
督查活动中新闻督查如果运用恰当,就能产生事半功倍的效果。因为新闻舆论监督具有实效性强、影响震慑力大的优势,将督查手段与新闻媒体曝光结合起来,通过新闻将牵动全局的重要工作以及全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进行追踪督查报道,推动决策落实,才能取得好的社会效果。
4.“督”、“研”结合。督查工作从某种意义上讲,目的就是发现问题,查找不足。但发现问题不是我们的根本,只有解决问题才是目的。如果我们在工作中一味强调“督”,就可能陷入一种怪圈,即查出问题无人过问,这样无形中会削弱督查的权威,只有坚持“督”、“研”结合,既注意找到问题,又能研究出解决问题的方法,督查一件协调解决一件,工作才能扎扎实实,稳步推进。
5.全程督查。新形势下的督查,只有增加主动性,既督过程,又督结果,在抓落实中扭住关键,督导全程,才能达到理想效果。反之,如果在工作中四平八稳,一味地高高在上,以“钦差大臣”自居,是万万不行的。基层不落实、难落实的事情,往往涉及到多方面的原因,只有深入基层,求真务实,组织最适合的力量,运用最适合的手段,选择最适合的方法,才能达到最佳效果。
五、提高素质是创新督查工作的保障
督查工作要想创新发展,必须做到“以人为本”,不断提高督查人员的自身素质,加强对督查
工作人员的教育。
1.强化学习,不断提高素质。综合素质的提高有赖于全方位的学习。随着形势不断发展,知识不断更新,任务不断加重,只有不懈地学习、学习、再学习,才能提高综合素质,担负起各项工作任务。
2.发扬优良作风。一是讲团结。团结出战斗力,团结出凝聚力,团结出工作成绩。要大力提倡集体主义精神,增强集体荣誉感,齐心协力,互相支持,互相补台。二是淡泊名利。追求工作实绩,追求踏实奉献。耐得住清贫,抗得住诱惑,管得住小节,从大处着眼,小处着手,严于律已,时时做到自重、自省、自警、自励。三是肯于吃苦。做到以苦为荣,以苦为乐。时刻牢记我们的权利是人民给予的,只能正确行使权利,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3.加强队伍管理。严格工作纪律,进一步强调“五不准”,即不准滥用手中的权力,未经领导批准,擅自立案督查;不准打着领导旗号对基层干部指手划脚;不准利用督查职务之便为自己捞取好处;不准泄露督查机密,影响督查效果;不准弄虚作假,掩盖问题,欺骗领导,在思想深处筑起拒腐防变的钢铁长城,树立清正廉洁的督查干部队伍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