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和改进干部监督工作的思考

时间:2019-05-14 13:30:37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加强和改进干部监督工作的思考》,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加强和改进干部监督工作的思考》。

第一篇:加强和改进干部监督工作的思考

加强和改进干部监督工作的思考

加强干部监督工作是事关党的建设和国家政权建设的一个

重大问题,是建设高素质干部队伍的一个重要环节,是关心、爱护干部有效措施。如何顺应新形势做好干部监督工作,必须不断拓宽思路、创新方法、完善机制,以增强干部监督工作的实效性。

一、突出监督重点,抓好“三个关键”

一是突出关键人。即从监督对象上来说,要盯紧重要岗位,盯紧“一把手”。一把手是领导班子中居于首要地位的主要负责人,如果对一把手的权力运用过程缺乏必要的监督,势必会导致权力失衡、决策失误和行为失控,给工作带来损失,给事业造成危害。对一把手的监督要贯穿始终,着力任前、任中、离任“三阶段”。要实行“关口”前移,加大任前监督力度,把好领导干部的人口关,从源头上杜绝用人上的腐败。要加强跟踪考察,加大任中监督的力度,对领导干部任职过程中的思想品德、群众威信、领导能力、工作业绩要进行全面的了解和掌握。要严把住出口,加大离任监督的力度,要认真实行干部离任审计制,防止一些领导干部在离任前“大捞一把”的现象发生。

二是突出关键事。即从监督内容上来说,要盯紧“重要决策”。重要决策是指重要的工程项目,重要的外事活动,国内重要的公务活动,重要的人事安排。在这方面要对领导干部重大决策权的运用过程实施有效监控,制定实施细则,包括违规后的相应处罚措施,杜绝违规操作后无人制约的现象。

三是突出关键时间。即从监督时间上要盯紧“重要时间”。如领导干部婚丧喜庆、职务升迁调动、逢年过节,还有所谓“59岁

现象”,即少数领导干部不能“慎独”“慎终”,保持晚节,以及领导干部所谓“八小时之外”的“生活圈”、“社交圈”、“亲属圈”,都要作为一个重要方面予以监督。

二、构建监督网络,做到“三个结合”

一是要把自上而下的监督和自下而上的监督结合起来。前者是指以权力制约权力,以组织的力量制约权力的滥用。后者是指要扩大人民群众在干部监督工作中的知情权和参与权,对重大事项、敏感问题和热点问题都要开辟群众监督的渠道,增强工作的透明度。

二是要把领导班子内部监督和外部监督结合起来。搞好领导

班子内部监督,一方面要坚持和完善民主集中制,实行集体领导,凡属重大问题必须经过集体讨论,另一方面要健全党内民主生活制度,领导班子要开好民主生活会和切实保障党员民主权利。搞好领导班子外部监督,要求应充分发挥纪检、监察、审计、司法等部门的制约作用,各监督部门要互通情报,形成既有明确分工,各有侧重,又有强大合力的干部监督运行机制。还要充分发挥人大、政协、民主党派、无党派民主人士以及社会舆论的监督作用。

三是要把教育和惩治结合起来。建设高素质的干部队伍,教

育是基础,教育工作做的好,领导干部的精神境界提高了,思想防线牢固了,许多问题就可以防患于未然。但是,对于真正“倒下去”的领导干部,就要坚决地查处。惩治腐败必须旗帜鲜明,态度坚决,决不能心慈手软,该怎么处理就怎么处理,决不允许党内有腐败分子的藏身之地。

三、落实制度,完善干部监督工作长效机制

一是完善组织监督管理机制,强化组织监督。要坚持德才兼

备标准,积极推行公开选拔和竞争上岗,把那些政治素质好、业务能力强、发展潜力大的年轻干部选拔出来。要坚持谈心谈话制度,结合班子考察、日常检查及年度考核、任前谈话等机会,和有关干部进行谈心谈话,从思想上不断提高认识。并认真记录好《干部谈话情况统计表》,定期进行检查。要建立领导干部预警教育制度。定期对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的情况尤其是思想政治素质状况进行分析研究,有针对性地加强思想政治工作,对那些群众反映较大的干部进行重点谈话诫勉,力争问题解决在萌芽状态。

二是提高思想认识,开展自我监督。要建立领导干部重大事

项报告制度。严格事前请示的答复口径、格式,强调报告内容和报告程序,对领导干部建房、购房、因私出国(境)、子女配偶调入本单位任职等重大问题确立明确的标准,并要求领导干部严格按照制度,对规定上报的重大问题及时报告。要给新上岗领导干部寄送《诫勉书》,并要求他们常读、常想,切实树立正确的权力观、地位观、政绩观,为人民掌好权、用好权。要求各级干部结合自我鉴定,定期自觉思考自己工作、生活等各方面的表现,并对自己做出正确的评价,努力改正存在的缺点和不足。

三是健全领导班子内部相互监督机制,实行权力制约。一是

坚持和完善民主集中制,做到集体领导、民主集中、个别酝酿、会议决定。凡属重大决策必须经集体讨论,不得由个人或少数人擅作主张。二是严格党内民主生活。坚持会前过堂、会中参与、会后督查等有效措施,提高领导班子民主生活会质量。三是保障党员的民主权利。为党员正确行使民主权利创造条件,着力营造积极向上的民主氛围。

四是建立群众参与机制,加强群众监督。建立健全群众监督

制度,扩大群众参与干部监督管理工作的范围。要严格落实干部选拔任用的民主推荐制度,在干部考察、任前公示、考核评议等多个方面,通过媒体等多种渠道,“全天候”接受群众的意见和监督,做到凡未按程序进行民主推荐,组织部门一律不予考察,党组织一律不予讨论和审批。要坚持干部监督员制度,通过发放反馈表格、定期联系等方式,广泛听取干部监督员的意见和建议,及时了解和掌握干部队伍中存在的突出问题,以便更好地识别干部、使用干部,有针对性地加强对领导干部和干部选拔任用工作的监督管理。要积极实行党员干部“双重监督”,广泛开展“在职党员进社区”活动,要求所有在职党员干部到居住地党组织报到,并严格按照“三个一”的要求积极参与社区建设,确保党员干部“八小时内”和“八小时外”全面接受组织监督。

五是建立横向联动机制,形成监督合力。加强与相关监督管

理部门的协调和沟通,力求形成合力,共同参与干部的监督管理,产生监督管理的叠加效应。建立与执纪执法部门的联系通报制度。对拟提拔的干部事前征求纪检监察部门意见,每月由纪委向组织部提供全市股级以上干部的群众信访举报情况,及时掌握干部队伍中出现的苗头性、倾向性问题,并及时研究针对性的防范措施。加强对领导干部进行任期审计和离任审计,建立经济责任审计工作联席会议制度。要把审计结果作为对领导干部在任期届满时或者在任期内调任、考核、使用、奖惩的重要依据。同时,支持人大做好对政府组成人员的述职、评议工作,强化人大对“一府两院”工作的监督。

第二篇:加强和改进干部监督工作

加强和改进干部监督工作

针对当前干部监督工作中的问题,我们认为应做到突出三个重点,把握三个环节,发挥三方面合力,加大监督力度,制定监督长效机制,才能真正将干部置于人民群众的监督之下,从而规范干部的管理,打造勤廉、务实、高效的干部队伍。

(一)突出重点,确保干部监督有的放矢

1、对重点人员实行重点监督。各单位党政“一把手”、即将离职的领导干部、管理人财物等重要岗位的干部,他们是干部队伍中相对特殊的群体,由于位置特殊、情况特殊,他们的心态各有侧重,个人价值取向也有所不同,极容易在人生的道路上失去航标。因此,必须将他们作为监督的重点对象来管理,尤其要将“一把手”作为监督的重中之重,实行经常关注、重点监督,常敲警钟,引导他们保持良好的心态,树立领导干部应有的价值取向。

2、对重点工作实行全程监督。在党委换届、重点项目建设、城市拆迁等重点工作中,要进行全程监督,保证工作的公正、透明、规范。要围绕重大决策、重要干部任免、重要建设项目和大额资金的使用这“三重一大”,加强对领导干部权力运行过程的监督,避免国家、集体利益遭受损失。特别在干部选拔任用中,要依据《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看是否真正坚持了干部选拔任用的原则和标准,是否

严格遵守了干部选拔任用的程序和纪律,克服和解决用人上的不正之风,从源头上杜绝干部“带病提拔”、“带病上岗”的现象。

3、对重点时间实行专项监督。特殊的时刻不仅是领导干部容易滋生腐败的重要时段,而且是领导干部抵制腐败的思想松懈时间。每年的春节、端午、中秋等传统节日是送礼、收受现金、公款吃喝风等高发期,要通过明察暗访,聘请社会监督员加强监督。另一方面,要全面落实领导干部个人重大事项报告制度,要求领导干部在岗位变动、职务升迁、购房建房、子女升学、婚丧嫁娶等个人重大事项时,及时向纪检监察和组织部门汇报有关情况,防止领导干部借机敛财。

(二)把握环节,确保干部监督不留盲区

1、坚持在事前的警示教育上下功夫。干部监督,重在教育,关键在预防。对容易出问题的关键环节,要从中发现苗头性、倾向性问题,做到早打招呼,及时提醒,预先防范,把隐患发现在实施之前,把问题解决在萌芽状态。每年通过政策宣传、案件剖析通报会、法制宣传日、签订廉政承诺书等形式,有针对性的开展警示教育,帮助广大干部克服盲目心态和侥幸心理,筑牢反腐倡廉思想道德防线。

2、坚持在事中的制度监督上下功夫。“无以规矩不成方圆”,要始终将制度建设作为加强干部监督的重点,制度建设要立足于干部监督工作实际,着眼于健全完善监督制度体系,努力形成科学有效的监督机制。用制度的硬性要求对干部实行刚性监督,用制度管人、管事、管权,促进干部管理的规范化、制度化和程序化。制度的生命力在于执行。制定了的制度就必须坚决贯彻执行,而且要始终如一,而不仅

仅是把它写在纸上,挂在墙上。要把制度执行情况作为干部业绩评价与考核、考察的重要内容和依据,积极营造有利于制度严格执行的良好氛围,强力推动制度落实。纪检监察机关要进一步发挥组织协调的职能,加强对制度执行情况的监督检查,及时研究和解决工作中遇到的问题,严肃查处违反制度的行为。

3、坚持在事后的问题查处上下功夫。只监督,不处理,只能造成监督流于形式。对监督中发现的问题,绝不能视而不见,更不能姑息迁就;对违反制度规定的必须从严从快追究责任。在监督中对发现的倾向性和苗头性问题,要通过函询、谈话等形式进行批评教育;对违反党纪党规的行为,要严格追究相关人员的责任;对违反法律法规的,要及时移交司法机关予以查处,达到查处一个案件,健全一套制度,教育一批干部的目的。

(三)发挥合力,确保干部监督齐抓共管

1、发挥党内监督的制约功能,规范干部的决策行为。实践证明,领导班子成员之间的相互监督,不仅是对权力的相互制约,而且是对干部最有效、最关键的监督。要引导单位班子对班子成员的合理分工,防止权力过分集中,力求做到相互制约、相互监督。进一步健全和完善民主集中制,严格执行党员领导干部民主生活会、述职述廉、报告个人有关事项的规定,落实诫勉谈话和函询等制度,使党内监督成为常态机制。同时加强纪检监察与组织、人事、审计、信访、司法等部门的沟通联系和合作,整合力量,加强配合,增强监督的针对性、严密性和有效性,建立科学的干部管理监督机制,形成干部监督合力。

2、发挥社会监督的震慑功能,提高干部的履职能力。充分发挥新闻媒体、行风热线、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特邀监察员的作用,增强监督的实效性;进一步加大政务公开、厂务公开、村务公开力度,推进行政权力公开透明运行,让群众最大限度地享有知情权和监督权,使领导干部全方位处于社会的监督之下,督促干部更好地履行岗位职责。

3、发挥群众监督的辐射功能,增强干部的自律意识。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要通过设立监督工作意见箱、监督举报电话、发放干部监督联系卡等形式,最大范围地掌握了解干部“八小时外”的“生活圈”和“社交圈”的情况,按照江泽民同志曾经指出的“领导干部的权力行使到哪里,领导活动延伸到哪里,监督就实行到哪里。对领导干部工作时间内的表现要监督,工作时间以外的活动也要注意”的要求,重点掌握干部家庭、婚姻和生活作风情况,督促干部不断增强廉洁自律的意识,提高拒腐防变的能力,从而在全社会形成“人人接受监督,人人监督他人”的良好社会氛围。

第三篇:关于改进干部民主推荐工作的若干思考

关于改进干部民主推荐工作的若干思考

民主推荐是干部选拔任用的一道十分重要程序,是选好人用好人的关键环节。最近中共中央颁布的《XX-2020年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规划纲要》和中共广东省委颁布的《关于贯彻〈XX-2020年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规划纲要〉的实施意见》再次把进一步完善民主推荐制度作为深化干部人事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明确提出要“改进民主推荐的方法,增强民主推荐的真实性和科学性”。我作为一名基层组工干部,在工作实践中深深体会到现行干部民主推荐制度还存在不少弊端,亟待改进和完善。

一、现行干部民主推荐制度存在的弊端

1、单位“一把手”的主观干预影响推荐结果的公平性。其实,就一个空缺岗位,单位“一把手”乃至整个班子有较为统一共识的人选,这是十分常见的,也无可厚非。但问题是,有些单位的“一把手”对此过度干预,带来了负面影响。他们往往会通过各种方式早早就在干部群众中制造舆论或散布消息,说某某同志是“组织意图人选”,导致民主推荐还未开始,单位上下已经议论纷纷、“满城风雨”。这些做法不但导致民主推荐结果失真,而且打击了干部群众参与民主推荐的积极性,他们认为上级已有内定人选,推荐只不过是一种形式而已,民主推荐已经失去了本来应有的民主意 义,从而使干部选拔任用的公信度大打折扣。

2、参加推荐范围人员的固板划一影响推荐结果的合理性。《干部任用条例》明确了参加推荐人员的范围,对哪些人应该参加民主推荐,已经有了明确规定。但是,这种固定划一的规定是不科学的。在现实中,有些了解情况的人没有列入应参加范围,有些不了解情况的人却在参加范围之列。比如说,民主推荐一名镇领导班子成员,按规定参加推荐的人员一般为镇政府中层以上干部、村支部书记、镇直机关单位负责人等,尽管范围较广,但现实是,相当部分的镇直机关单位负责人对镇干部情况并不了解,而对镇干部情况比较了解的绝大部分普通镇干部却没有机会参加,这就不可避免地出现一些随意票、盲目票,影响推荐结果的准确性和科学性。

3、难以杜绝的各种“拉票”行为影响推荐结果的准确性。尽管明确禁止在民主推荐中出现各种“拉票”行为,对查实的“拉票”行为有非常严厉的处罚措施。但随着社会的发展、科技的进步,“拉票”的方式灵活多样,要查实十分困难,因此难以杜绝也不可能杜绝各种“拉票”行为。民主推荐开展之前,有些当事人触觉异常敏感,马上开始“拉票”。常见的一是通过打电话拉票;二是利用关系人互相托请拉票;三是请吃送礼或给好处等方式进行“拉票”。“拉票”行为会使推荐结果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准确性大打折扣,导致个别综合素质不高的人凭借“拉票”的本事在民主推荐中夺取较高的票数。

4、民主推荐写票环境的不宽松影响推荐结果的公正性。民主推荐写票环境的不宽松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座位安排不宽松。很多地方在民主推荐大会上,与会人员“济济一堂”,没有间隔距离,有些人未免会有思想顾虑,担心写票时旁人看见,出于自我保护的需要,在填写推荐票时草草了事,或违心填写上级领导“内定”的人选。二是票式设计不宽松。当前的民主推荐票一般的设计都是在推荐票上填写被推荐人的名字,这种设计容易引起一些人的顾虑,担心自己写票的字迹会被工作人员外泄,造成麻烦。为了明哲保身,“无可奈何”地投下了违心的一票。三是写票时间不宽松。很多民主推荐要求会上当场投票,由于推荐时间安排过于紧凑,有时给人感觉简直就是“突然袭击”,使参加者缺乏思考和酝酿,甚至弄得手忙脚乱,最终匆匆了事。由于写票环境的不宽松,就无法保证推荐结果的公正,这样的推荐结果是无法反映真实民意的。

5、个别谈话推荐环节的增加影响推荐结果的真实性。《干部任用条例》明确规定“民主推荐包括会议投票推荐和个别谈话推荐”,但在实践中证明,个别谈话推荐也有一些弊端:一是个别谈话推荐的结果未必真实。有些参会人员心仪人选与“领导意图”有出入,那么他在投票推荐中可能就 会按照自己的意愿去选择,但到个别谈话推荐时,却又担心工作人员保密工作不到家,心里有所顾忌,可能会违心地把票投给“领导意图”人选。在这种情况下,谈话推荐的结果就未必真实,未能反映真实的群众意愿。二是个别谈话推荐有多此一举之嫌。有些人认为,会议无记名投票推荐已经代表了他们的真实意愿,再进行谈话推荐已经没有什么意义。而且谈话推荐要耗费一定的时间,一些人对此颇有微词。

二、大胆改进,努力克服干部民主推荐中的种种弊端

上述的民主推荐存在的种种弊端应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采取有力措施加以解决。否则,势必影响干部选拔任用的科学性,影响选人用人的公信度。如何解决呢?我认为应采取以下措施:

1、科学界定参会人员范围,增强民主推荐人员的合理性。按照知情度、关联度和广泛性、代表性原则,合理确定参加民主推荐的人员范围。如在乡镇开展民主推荐时,参会的除了村支书及镇直机关单位负责人外,还应包括全体镇政府干部职工,因为他们朝夕相处,相互之间比较了解。而在一些职能部门开展民主推荐时,参会人员应为单位的全体干部职工、下属单位负责人和部分服务对象代表,这不仅可以充分体现民意,而且对干部是一个鞭策,使他们能干净干事、廉洁从政。

2、改革推荐票式的设计,增强民主推荐写票的民主性。为彻底打消一些人的担心和疑虑,有必要改革现有的民主推荐票式设计。改变过去将被推荐人的名字写到空白的推荐票上的做法,将符合条件的干部名单一一列出,将其名字按姓氏笔划为序印在推荐票上,让参加推荐者以画符号的方式选择,以增进推荐的民主。个别单位如果符合条件的人数太多,可根据实际情况沿用原有模式。

3、创造宽松的投票环境,增强参会人员推荐的自主性。在场地环境上,应选择宽敞的会议室,并实行单人单桌,确保有一定的间距,达不到上述条件的,则采取统一发票、分散填写的办法,让与会人员自由选择地方填写,如办公室;在填写时间上,应给予与会者充分的时间去思考酝酿,比如按参加人数的多少确定一个合适的时间,切忌草草了事。

4、改进个别谈话推荐方式,增强民主推荐方式的科学性。今后,不再把个别谈话推荐作为民主推荐的必经程序,可以视推荐职位数而定。如在换届时,推荐的职位数较多,可视实际情况进行个别谈话推荐,以便了解推荐人对被推荐人的任职意向,为下一步确定拟任人选的定岗打下基础。平时届中个别的干部提拔调整则不必搞个别谈话推荐。

5、探索竞争性推荐方式,增强民主推荐职位的竞争性。竞争是发展的动力,在民主推荐中也应引入竞争机制,可推行二次竞争推荐。第一次推荐实行差额推荐,推荐人数为拟提拔人数的2倍。会上,工作组当场统计投票结果。紧接着,进行第二次推荐。会上,先对第一次民主推荐情况进行适当说明,并公布初步人选,然后让有关人选上台演讲,再进行二次投票推荐。此次推荐后,最终入围的干部可确定为考察对象。经过二次竞争推荐的结果将更加令人信服、更加公正。

6、严明推荐工作纪律,增强民主推荐工作的严肃性。一要发挥制度约束的作用。出台具体细则或制度,严禁“拉票”,一旦发现拉票行为,经调查核实后,将给予严肃处理:干部拉票的,取消其考察提拔资格;替他人“拉票”及“一把手”违规拉票的,进行诫勉谈话,情节严重且造成恶劣影响的,要给予通报批评乃至行政处分。二要发挥群众监督的作用。在民主推荐会上,均要强调组织纪律,严禁拉票行为和非组织活动,及时公布举报电话和电子邮箱,接受群众监督。三要发挥警示教育的作用。对干部选拔任用工作中出现的拉票行为和非组织活动,要及时将其树为反面典型,列为反面教材,让各级领导干部从中受到警示和教育。

第四篇:新形势下干部监督工作的几点思考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迅速发展,经济成分、利益主体、社会组织和社会生活方式日益多样化,这对于做好新形势下的干部监督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如何顺应新形势、迎接新挑战,能动地把握干部监督工作的主动权,我们认为,必须从干部监督工作的创新入手,积极探索面向新世纪的干部监督工作的有效途径和方法。

一、从新的形势对干部监督工作新的要求着眼,进一步转换思想观念,逐步确立以“立体、宽带、刚性”为特征的干部监督工作新思路当前,干部制度改革不断深化,干部监督工作要适应新的形势和任务的要求,必须摆脱传统的思想观念和固有的思维方式的束缚,放开视野,敞开思路,置身更高的层面、更大的空间、更宽的领域,多方位、多角度地思考新形势下干部监督工作的全面创新。

1、监督的运行方式要从封闭式监督向开放式监督转变。近年来,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化,干部工作的民主化程度逐步提高。干部监督工作也应打破相对封闭的格局,步入开放式监督的轨道。一是监督的途径应由组织监督向执纪监督、司法监督、审计监督、舆论监督、群众监督不断拓展,形成立体式、全方位的监督网络,做到干部工作开展到哪里,干部的权力行使到哪里,领导活动延伸到哪里,监督工作就实施到哪里。二是监督的范围从工作圈向其生活圈、社交圈延伸,不断扩大有效监督的范围。三是监督形式要由相对单一的监督,向考察预告、专项调查、谈话诫勉、来信回复等多形式监督转化,让群众真正参与干部考察工作,让干部考察工作真正扎根群众,改变以往机械划定考察范围的工作方式,主动深入到所有“知情”群众中,对干部进行立体开放式考察,让更多的群众参与到考察工作中来,在更广泛的社会空间内“透视”考察对象,使干部接受群众的有效监督。

2、监督的运行程序由事后监督向事前、事中监督转化。长期以来,干部监督工作的重点主要体现在事后监督上,即干部出现了不良苗头或问题才去制止,去纠正,去查处。这种事后监督,实际上是一种被动消极的监督。那么,怎样才能由被动监督转变为积极监督呢? 可以从四个方面去考虑:一是从加强党性锻炼和自身修养入手,开展思想监督;二是从引导领导干部正确运用手中权力入手,实施权力制约;三是从遏制贪污受贿、以权谋私行为等方面入手,强化组织监督;四是从增强权力运行透明度入手,引进群众监督。通过对干部行为的全方位规范和约束,可以起到超前防范性监督的作用。

3、监督渠道由单一型监督向复合型监督延伸。采取自我监督与纪律监督并重,制度监督与立法监督并用,公开监督与隐形监督并施,组织监督与社会监督并行,审计监督与审察监督并举等措施,逐步实行干部监督工作系统化、科学化,切实改进传统的单纯依赖纪律监督和组织监督的做法,弥补其“先天性”的不足。特别要进一步改进对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的办法,坚持任期审计与离任审计、定期审计与随机审计相结合,防止和克服干部在任虚假繁荣,离任留下窟窿的现象。

二、从激发内在活力、规范外在行为着眼,以正面导向为主,不断拓展组织行为和个人行为监督的新视野不断赋予干部监督工作的时代内容,是增强干部监督工作生机与活力的关键所在。因此,监督内容的创新,是干部监督工作创新的着力点。

1、干部学习教育的监督。加强对干部学习教育的监督,是干部监督工作不可忽视的一个重要内容。目前干部学习教育管理还缺少一定的刚性。各级干部教育主管部门应从实际出发,确定各级各类领导干部岗位知识的储备目标,明确其要达到的知识水平。组织部门对其通过学习后是否达到目标要求应实施职能监督,定期组织述学、评学和考学,把学习成绩作为提拔使用的依据之一。

2、干部工作绩效的监督。对干部政绩的监督是新时期干部监督管理工作的重要使命。对干部工作绩效的监督能否做到科学、严密、全面、准确,直接关系到干部监督工作质量的高低。当前在干部监督工作上存在着诸多误区。如:在干部个人操行上,只要安分守纪,即使工作业绩差一点,也能进入称职干部的行列;只要班子不出乱子,能够维持过去的,也能进入理想格次等等。这样容易形成误导,使一些干部不思进取,求稳怕乱。因此,在实施对干部绩效监督时,应进行刚性考核,具体应把握这样几点:一是考核内容的科学性。即:不仅要监督干部平时的操行是否规范,更要注重监督干部任期目标任务的完成情况,为本地区、本部门经济发展作出贡献的情况;二是考核手段的灵活性。按照目标要求,运用定性与定量、考察与考核、评议与审计等相结合的方法,进行综合考核。三是考核标准的可比性。按照分级分类的原则,细化量化标准,对在不同层次、不同地区、不同基础条件下所创造的工作业绩进行对照比较,主要看位次、看水平、看发展。

3、干部工作圈、生活圈、社交圈的监督。针对干部工作的新情况,进一步拓宽考察渠道,既要监督干部的工作圈,又要监督干部的生活圈、社交圈。在方式上可采取公开考察、回访考察、审计考察、走访考察、民主测评、问卷调查等。通过对领导干部“三圈”的考察,更全面、更深入、更准确地了解干部的全面情况。

三、从强化干部监督效能着眼,实行组织监督、社会监督、群众监督、舆论监督一体化,着力构建与多元化的干部选拔任用机制相适应的干部监督管理新机制建设一支高素质干部队伍,关键在于建立起一整套简易、便行、管用的干部监督管理机制,对各级干部实行有效的监督和管理。

1、完善组织监督管理机制,充分发挥组织部门在干部监督工作中的主体作用。由于干部实行分级管理,各级党委组织部门直接承担考察选拔的各项具体工作。因此,组织部门必须在党委领导下,紧紧抓住干部工作的主要环节,实施有效的监督管理。坚持德才兼备

第五篇:新形势下干部监督工作的几点思考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迅速发展,经济成分、利益主体、社会组织和社会生活方式日益多样化,这对于做好新形势下的干部监督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如何顺应新形势、迎接新挑战,能动地把握干部监督工作的主动权,我们认为,必须从干部监督工作的创新入手,积极探索面向新世纪的干部监督工作的有效途径和方法。

一、从新的形势对干部监督工作新的要求着眼,进一步转换思想观念,逐步确立以“立体、宽带、刚性”为特征的干部监督工作新思路当前,干部制度改革不断深化,干部监督工作要适应新的形势和任务的要求,必须摆脱传统的思想观念和固有的思维方式的束缚,放开视野,敞开思路,置身更高的层面、更大的空间、更宽的领域,多方位、多角度地思考新形势下干部监督工作的全面创新。

1、监督的运行方式要从封闭式监督向开放式监督转变。近年来,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化,干部工作的民主化程度逐步提高。干部监督工作也应打破相对封闭的格局,步入开放式监督的轨道。一是监督的途径应由组织监督向执纪监督、司法监督、审计监督、~监督、群众监督不断拓展,形成立体式、全方位的监督网络,做到干部工作开展到哪里,干部的权力行使到哪里,领导活动延伸到哪里,监督工作就实施到哪里。二是监督的范围从工作圈向其生活圈、社交圈延伸,不断扩大有效监督的范围。三是监督形式要由相对单一的监督,向考察预告、专项调查、谈话诫勉、来信回复等多形式监督转化,让群众真正参与干部考察工作,让干部考察工作真正扎根群众,改变以往机械划定考察范围的工作方式,主动深入到所有“知情”群众中,对干部进行立体开放式考察,让更多的群众参与到考察工作中来,在更广泛的社会空间内“透视”考察对象,使干部接受群众的有效监督。

2、监督的运行程序由事后监督向事前、事中监督转化。长期以来,干部监督工作的重点主要体现在事后监督上,即干部出现了不良苗头或问题才去制止,去纠正,去查处。这种事后监督,实际上是一种被动消极的监督。那么,怎样才能由被动监督转变为积极监督呢? 可以从四个方面去考虑:一是从加强党性锻炼和自身修养入手,开展思想监督;二是从引导领导干部正确运用手中权力入手,实施权力制约;三是从遏制贪污受贿、以权谋私行为等方面入手,强化组织监督;四是从增强权力运行透明度入手,引进群众监督。通过对干部行为的全方位规范和约束,可以起到超前防范性监督的作用。

3、监督渠道由单一型监督向复合型监督延伸。采取自我监督与纪律监督并重,制度监督与立法监督并用,公开监督与隐形监督并施,组织监督与社会监督并行,审计监督与审察监督并举等措施,逐步实行干部监督工作系统化、科学化,切实改进传统的单纯依赖纪律监督和组织监督的做法,弥补其“先天性”的不足。特别要进一步改进对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的办法,坚持任期审计与离任审计、定期审计与随机审计相结合,防止和克服干部在任虚假繁荣,离任留下窟窿的现象。

二、从激发内在活力、规范外在行为着眼,以正面导向为主,不断拓展组织行为和个人行为监督的新视野不断赋予干部监督工作的时代内容,是增强干部监督工作生机与活力的关键所在。因此,监督内容的创新,是干部监督工作创新的着力点。

1、干部学习教育的监督。加强对干部学习教育的监督,是干部监督工作不可忽视的一个重要内容。目前干部学习教育管理还缺少一定的刚性。各级干部教育主管部门应从实际出发,确定各级各类领导干部岗位知识的储备目标,明确其要达到的知识水平。组织部门对其通过学习后是否达到目标要求应实施职能监督,定期组织述学、评学和考学,把学习成绩作为提拔使用的依据之一。

2、干部工作绩效的监督。对干部政绩的监督是新时期干部监督管理工作的重要使命。对干部工作绩效的监督能否做到科学、严密、全面、准确,直接关系到干部监督工作质量的高低。当前在干部监督工作上存在着诸多误区。如:在干部个人操行上,只要安分守纪,即使工作业绩差一点,也能进入称职干部的行列;只要班子不出乱子,能够维持过去的,也能进入理想格次等等。这样容易形成误导,使一些干部不思进取,求稳怕乱。因此,在实施对干部绩效监督时,应进行刚性考核,具体应把握这样几点:一是考核内容的科学性。即:不仅要监督干部平时的操行是否规范,更要注重监督干部任期目标任务的完成情况,为本地区、本部门经济发展作出贡献的情况;二是考核手段的灵活性。按照目标要求,运用定性与定量、考察与考核、评议与审计等相结合的方法,进行综合考核。三是考核标准的可比性。按照分级分类的原则,细化量化标准,对在不同层次、不同地区、不同基础条件下所创造的工作业绩进行对照比较,主要看位次、看水平、看发展。

3、干部工作圈、生活圈、社交圈的监督。针对干部工作的新情况,进一步拓宽考察渠道,既要监督干部的工作圈,又要监督干部的生活圈、社交圈。在方式上可采取公开考察、回访考察、审计考察、走访考察、民主测评、问卷调查等。通过对领导干部“三圈”的考察,更全面、更深入、更准确地了解干部的全面情况。

三、从强化干部监督效能着眼,实行组织监督、社会监督、群众监督、~监督一体化,着力构建与多元化的干部选拔任用机制相适应的干部监督管理新机制建设一支高素质干部队伍,关键在于建立起一整套简易、便行、管用的干部监督管理机制,对各级干部实行有效的监督和管理。

1、完善组织监督管理机制,充分发挥组织部门在干部监督工作中的主体作用。由于干部实行分级管理,各级党委组织部门直接承担考察选拔的各项具体工作。因此,组织部门必须在党委领导下,紧紧抓住干部工作的主要环节,实施有效的监督管理。坚持德才兼备标准,积极推行公开选拔和竞争上岗,把好“入口关”,把那些政治素质好、业务能力强、发展潜力大的年轻干部选拔出来。同时,建立领导干部预警教育制度,定期对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的情况尤其是思想政治素质状况进行分析研究,有针对性地加强思想政治工作,对那些群众反映较大的干部进行重点谈话诫免,力争把问题解决在萌芽状态。

2、健全领导

下载加强和改进干部监督工作的思考word格式文档
下载加强和改进干部监督工作的思考.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加强和改进干部监督工作的意见和建议

    加强和改进干部监督工作的意见和建议胡锦涛总书记强调指出:‚加强干部选拔任用工作的监督,防止和纠正考察失真、‘带病提拔’和跑官要官、买官卖官等问题。‛要求‚抓紧建立并......

    加强和改进地方人大监督工作的几点思考

    实施监督法以来,地方各级人大紧紧围绕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目标和党委的工作大局,按照坚持与创新相结合的原则,以增强监督实效为基本要求,以推进民主法制建设和基层民主政治为目标......

    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干部考核工作的几点思考(定稿)

    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干部考核工作的几点思考 作者:刘连一 近年来,省市积极探索建立符合科学发展观要求的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考核评价机制,将科学发展的要求转化为量化的目标......

    如何加强干部监督工作

    如何加强干部监督工作 干部监督工作是干部工作的重要环节,是确保按照党的路线方针政策选准用好干部、建设高素质干部队伍的客观要求。在新时期,要贯彻从严治党的方针,以学习贯......

    加强和改进干部选拔任用和监督工作的建议

    加强和改进干部选拔任用和监督工作的建议 加强和改进干部选拔任用和监督工作的建议 湖北过客 2008-10-08 一、干部选拔任用工作全程监督运行机制的内涵及其重要性监督,《辞海......

    新时期干部监督工作创新的几点思考

    新时期干部监督工作创新的几点思考 (2009-08-27 23:48:06) 转载▼ 标签:分类: 它山之石 调研 杂谈 新时期干部监督工作创新的几点思考干部监督工作是干部的重要环节,是确保按照......

    新形势下干部监督工作创新的几点思考

    新形势下干部监督工作创新的几点思考[兄弟院校]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迅速发展,经济成分、利益主体、社会组织和社会生活方式日益多样化,这对于做好新......

    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组织部门干部监督工作的意见[大全五篇]

    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组织部门干部监督工作的意见(全稿,2013年7月11日稿)为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关于从严管理监督干部、提高选人用人公信度的要求,现就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新形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