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家风文化与传承
家风文化与传承
各位领导、各位同志:
总书记指出:“家庭是社会的基础细胞,是人生的第一所学校,不论时代发生多大变化,不论生活格局发生多大变化,我们都要重视家庭建设,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风”。中央领导同志在参加十二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陕西代表团审议报告时再指出:从近年来查处的一些案件查出问题的干部普通家风不正,家教不严。家庭家教一时间成为举国关注的热点问题。
2014年中央电视台推出的新春走基层《家风是什么》系列报道栏目,这个报道活动在一定程度上弘扬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播了正能量,引起了人们对美好家风内涵的进一步理解。
一、新时期家风的重要性
总书记在十八届中央纪委六次会议上强调:“每一位领导干部都要把家风建设摆在重要位置,廉洁修身、廉洁齐家,在管好自己的同时,严格要求配偶、子女和身边工作人员。”(廉洁齐家是儒家思想的精髓;家庭成员齐心协力,和睦相处)。一家仁,一国兴仁;一家让,一国兴让。家风好,则族风好、民风好、国风好。社会精英层,特别是领导干部的家风,对社会风气有重要影响,在一定程度上起着引导和示范作用。“领导干部的家风,不是个人小事、家庭私事,而是领导干部作风的重要表现”。在群众眼里,领导干部的家庭与干部个人是作为一个整体的,领导干部家风好坏,其配偶和子女在社会上的言行举止等,直接决定着干部和干部队伍在群众中的形象,对党员领导干部而言,良好家风既是“好品行”的磨刀石,又是抵御贪腐的无形的“防火墙”。家风纯正,雨润万物,家风一破,污秽尽来。现实生活中一些领导干部之所以走上犯罪道路,与其家规不严、家规不正有很大关系,从大量揭露出来的违规事件、违法案件看,很多腐败之祸的起因,“不在颛臾,而在萧墙之内也”,家风败坏已成为领导干部走向违法犯罪的重要原因。习近平指出:“领导干部不仅在前台大搞权钱交易,还纵容家属在幕后收钱敛财,子女等利用父母影响经商谋利,发不义之财,有的将自己从政多年而积累的人脉和面子,用在为子女非法谋利上,其危害不可低估”。
2015年10月17日,中央纪委在对河北省委书记、省人大原主席周本顺被“双开”的通报中,首次使用了“家风败坏”这个词语。通报指出,周本顺为其子经营活动谋取利益,家风败坏,对配偶、子女放任纵容。中央纪委对江西省委原书记严重违纪违法通报中,指出其“自身严重腐败,并支持纵容亲属利用其特殊身份擅权干政,谋取巨额非法利益,严重破坏了党内政治生活,损害了当地政治生态,性质极其严重,影响十分恶劣”。苏荣落马后在忏悔录中写道:“正常的同志关系,完全变成了商品交换关系,我的家成了“权钱交易所”,我是“所长”,老婆是“收款员”。
2015年1月12日,习近平同中央党校第一期县委书记研修班200余名县委书记学员座谈时指出:“身边人害我们这些为官的不在少数,被老婆‘拉下水’,被子女‘拉下水’、被身边秘书‘拉下水’、被七大姑八大姨‘拉下水’。”由此可见,家风败坏是干部创业的负资产,是滋生腐败的温床。
二、传统的家风文化
家风原与门阀密切联系的,是士族世家讲究的东西,常见的如“书香门第”、“耕读世家”。家风至少有三个特性:一是家族上下约定而成,共同认可;二是祖孙世代相传,风尚自然延续;三是涉及家庭每个成员,每个生活细节的系统言行规则,“风”不是一言半语,风是长期完善形成,又是共同自觉践行的准则和习惯。在古代,孔孟颜曾四大家族之家风弘扬两千多年,这四姓的祖先却分别追溯到孔丘、孟轲、曾参、颜回四大圣贤,这四家的家谱,所排的字辈—就是辈分命名所用的字,也完全是一样的,这件事看起来与国家民族无关,实际上充分表现了我们这个民族崇尚文化、重视血统的精神。在山东曲阜孔府礼堂,贴着一张乾隆九年二月十七日告示:乾隆帝赐孔府30个字作为行辈,凡孔氏家族都要遵照30个字行辈取名,如果不依字序,随意取名,不准入家谱。民国9年(1920年)孔子第76代孙,“衍圣公-孔令贻”,上报国民政府批准继30个字后,又传了20个字。
中国丰富的传统文化有许多关于治家的内容。比如“积善之家必有余庆”是提倡家庭积善。清代曾有《朱子治家巧言》,又名《朱子家训》是以家庭道德为主的启蒙教材。当然带有时代的局限性,但有许多东西对我们今天的“家风”的讨论仍有积极的意义,比如“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朱子家训》还涉及了家与国的关系。今天的时代,当然并非封建时代能比拟的,包括家庭中的许多“老规矩”,也必然被历史所淘汰了,比如“三纲”等内容都应抛弃了,但这不意味着从传统文化中去认真借鉴好东西。
三、当代伟大家风
毛泽东:低调做人,清廉是毛家的家风,毛家的人不经商、不赚钱„„
周恩来:周恩来的侄女周秉德女士说;伯父要求我们要和全同志老百姓一样过简朴日子,我们都是在伯父的教导下,一步一个脚印踏踏实实走过来的。在我们周家兄妹中,我们就是普通的老百姓,没有人当大官„„
刘少奇的子孙们多自有着不凡的人生,却太多过着平凡的生活,刘婷婷曾说:“父亲没有给我们留下物质财富,但留下最珍贵的精神财富,那就是要自立、城市和正直的人”。
邓小平大女儿邓林回忆,当时邓小平谈到邓家孩子要谨慎、名不要出得太大,要夹着尾巴做人,而且强调要守法,不要脱离国家的法律范围。
四、新时期家风内容
1、尊老爱幼的风尚。
尊重老人,是中国传统家庭的美德中的一个重要内容。从古至今,尊重老人,敬重老人一直是中华民族所重视的一个道德风尚。当然在尊老的同时,还要强调爱幼,正确地关心、爱护和教育子女,爱子有道。
2、孝敬父母的风尚。
父母对子女的爱是纯真的,父母教育子女一般却作出很大牺牲,孝敬父母是一个人道德良心的传统。试问:一个对父母不孝敬的人,还能受到别人的尊重吗?离开了对父母的孝敬,不可能有什么道德。
3、勤俭持家的风尚
一般来说,能不能勤俭持家,是一个家庭能否兴旺发达的一个重要关键,勤俭持家很重要,一个家庭如果不能养成艰苦朴素、勤俭持家的家风,子女就必然奢侈浪费,不但不能培养出有作为的子女,而且家庭会逐渐走向衰落。社会困难时期,周恩来总理和全国人民一样同甘共苦,带头不吃猪肉、鸡蛋和米饭。
4、城市守信的风尚
诚实是一个人立身处世的根本,也是家风的一个重要方面。一个会说谎和欺骗的儿童,长大了以后,很难成为一个诚实守信的人。诚实守信是社会公德,诚实守信家风的培育,能够对社会公德发生积极的促进作用,有利于全社会公德水平的提高。
5、勤奋好学的风尚
“励志勉学”、“诗礼传家”是中华民族家风中的一个更重要的要求,培育孩子读书知礼,成为人们追求的目标。
富有时代性的良好家风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有机组成部分。家风是文化传承的有效载体之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容,也是现代家风传承的内容。虽然良好的家风不能涵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全部内涵,但良好的家风是培育价值观、传承社会正能量的重要基点。
家庭是人生的起点和归宿,家庭风气正,家业才能枝繁叶茂。我们要按照《中国共产党廉洁自律准则》要求的党员干部要廉洁齐家、自觉带头树立良好家风,以身作则、率先示范,让我们每个家庭的良好家风汇成一股全社会的清风,让我们的社会惠风和畅、使我们的国家风清气正,让中华民族五千年的灿烂文化永远传承!
宣讲人:王万章 开发区关工委常务副主任、西场片老干部党支部书记 2016年12月31日
第二篇:论家风的文化传承与历史嬗变
论家风的文化传承与历史嬗变
摘要:众所周知,儒家讲究仁、义、礼、智、信,耕读传家是传统家风的基本范式,家庭教育、家规家训,是传承家风的主要方式。本文首先阐述了传统家风的文化内涵;其次分析了传统家风的文化差异;最后探讨了传统家风的历史嬗变。
关键词:家风;文化传承;历史嬗变
家风作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国传统农业社会家庭、及家族的风俗。传承诚实、友善、敬业、孝敬等一系列优秀的家风对加强当代思想道德文化建设、促进社会风气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最近几年,随着社会文明的不断进步,家风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并成为热门话题。学界对于家风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家族家风家学的个案研究,因此,从宏观角度上来探讨传统家风的传承创新问题仍需更进一步的拓展。
一、传统家风的文化内涵
(一)儒家道德规范:传统家风的价值取向
家风是一个家庭、家族的核心价值观念的重要表现方式。儒家率先提出仁、义、礼、智、信的道德标准,其中,“仁”又分为六个德目,其中包括“公”“恕”“孝”“慈”“宽”“厚”等,“义”同样也分为六个德目,包括“正”“直”“悌”“勇”“介”“耻”等,“礼”则分为四个德目,包括“敬”“谨”“谦”“让”等,“信”同样也分为四个德目,包括“不二”“真”“诚”“不欺”等。在一系列的道德标准,逐渐成为人们评价一个人家风以及道德修养好坏的重要依据。所以,一个人只有加强自身的道德修养,才能促进自身的进步。家风的好坏不仅关系到家庭的道德素养,而且极大的影响着整个社会的风气,因此,我们可以看出,儒家所倡导的五德标准,正是传统家风的主要价值取向。
(二)耕读传家:传统家风的基本范式
传统社会,众多家庭均崇尚“以农为本”的观念,将“耕读传家”作为家庭文化,久而久之,也就形成了以勤俭、刻苦耕读传家为追求的家风。世家大族虽然也崇尚耕读传家,但是他们的生活追求并不局限于农业生产。他们的家训主要是来告诫子孙后代时刻铭记祖先创业的艰难困苦,从而形成“丰家成业”的优良传统。总体来说,能够在祖先留下来的家业中读书务农耕作,繁衍生息,是众多家庭延续了千百年的光荣和梦想。
(三)家教、家学:传统家风的传承方式
家教、家学,是传承家风的重要方式。在传承家风的过程当中,并不是一开始就在全社会范围内发生的,而是通过世家大族的引领,不断演变的。正如陈寅恪先生所说的那样:“所谓士族者,起初并不专用其先代之高官厚禄为其唯一之表征,而实以家学及礼法等标异于其他诸族”,“夫士族之特点既在其门风之优美,不同于凡庶,而优美之门风实基于学业之因袭。故士族家世相传之学业与当时之政治社会有极重要之影响”。由此我们可以看出,在传统社会中,家学、家教,已经成为引领社会风气、文化的重要方式。
(四)家规、家训:传统家风的符号标识
家族自行制定的一系列家规、家训,不仅用来教育子弟,而且逐渐成为惩罚家族成员不良风气的重要方式,是传统家风的重要符号标识。在我国,传统的家庭不但非常注重伦理规范,而且还很注重家规、家训在家庭中的地位。传统社会,人们常常用家规、家训来告诫子弟切勿不学无术、贪婪等行为。随着人们对于家规、家训的重视程度,更加强化了家风的教化作用。这样一来,不仅使得家庭文化更加的庄重,而且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家风的传承。
二、传统家风的文化差异
(一)道德操守的习惯性和自律性差异
我们一般将道德分为习惯道德和自律道德两个部分。习惯道德的特点主要是依靠外部规定的规范和要求来约束的;而自律道德则主要是依靠良心和过失感从而进行保证的。道德个体不用因为外部环境所左右,完全可以遵从自己的内心来规范自身的行为规范。自律道德所主导的家风,使得人们产生了强烈的责任感,责任重于一切。在旧社会、在民族处于危难之际,总会有众多的正义之士挺身而出,以大无畏的精神扛起拯救危难的责任。
(二)生存环境性差异
在旧社会,自然、政治、经济、文化等一系列的社会环境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一个家族的生存。不同的生存环境造就了不同的民族文化,不同的民族文化也就形成了不同的家风。例如山东士族,素来以家风淳厚、门风严谨著称。因此,我们不难发现,社会环境极大的影响着家风文化。目前,随着社会环境的不断变化,世族家风也无时无刻不在变化着。
三、传统家风的历史嬗变
(一)形成与传流:从王谢堂前燕到寻常百姓家
在汉代,由于士大夫拥有强烈的国家观念,因此也就有“欲以天下风教是非为己任”者;到了魏晋时期,人们关注的重点也就逐渐转移到了家族和个体上来;到了唐代初期,李世民和魏征讨论教化之利时还曾遭到封德彝“三代以还,人渐浇漓,故秦任法律,汉杂霸道,欲化而不能,岂能直而不欲耶”之类的非议;到了明太祖时期,通过各种的方式的来宣传普及家风,通过不断的宣传,逐渐实现了从王谢堂前燕到寻常百姓家的转变。
(二)价值与功能:从涵养精神品格到百姓应世术
在之前,人们通常会对家族子弟进行涵养、精神、品格的培养,使其拥有高贵儒雅的气质、风度。随着生活方式的不断变化,儒家思想及礼仪风俗也越来越简单化,?c生活实际相结合,从而形成了一套较为规范的处世标准。传统的待人宽一分是福等观念,逐步转变为以个人功利为中心的为人处世的方法。
(三)文化内涵:从儒家操存到现代精神
旧社会,儒家道德思想长期控制着社会的发展,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人们逐渐认识到经商、考取功名的重要性。在太平天国运动以后,人们也越来越欣赏儒商“公平交易”的思想,厌恶贪官污吏的伪善,从而使得务实家风悄然兴起。
新中国成立以后,传统家庭中的封建等级制度不复存在,家庭成员之间和平相处、尊老爱幼、民主和谐、社会主义新家风悄然形成。
结语
综上所述,家风的好坏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社会风气的好坏,可以说是维系家族发展的精神食粮。在新的历史环境下,应从传统的家风中取其精华、弃其糟粕,并借助现有的政策制度、村规乡约,来构建全新的特色家风,赋予家风新的时代内涵。
参考文献:
[1]郝亚飞,李紫烨.中国古代家风建设及当代启示[J].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5(01)
[2]王秋艳,汪斌锋.家训家风:创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新形式[J].信阳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5(01)
作者简介:邢晓丹,女,汉族,1987年4月7日出生,辽宁沈阳市人,本科,研究方向:中文。
第三篇:家风传承
家风传承
我家的祖传家风是:勤劳善良,忠厚传家,为人正直,包容谦让、乐善向上,不计个人得失。
我的祖父、父亲都是勤劳善良质朴的庄稼人。以最普通的方式,在大地上辛勤的耕耘着自己的希望。这就是他们的追求。往日如昨天,他们昔日面朝黄土背朝天的身影——赤着脚,扛着一柄锄,踏着一方土,头顶一片天,深刻的印在我脑海里,至今历历在目„„
俗话说:“百善孝为先”,“病床前三年无孝子”。我的祖母因血压高,留下后遗症,瘫痪在床,生活无法自理。在床上一躺就是5年。衣褥的换洗,一日三餐的喂食,都是母亲精心照料,直至病故。谁人不夸我的母亲贤德孝顺。
父亲的忠厚诚实更是受人敬佩,种田完粮,天经地义。每次交公粮,父亲总是扬好、晒干,籽粒饱满的粮食上交国库。有一次交公粮,因司磅员误把100㎏的磅坨看成200㎏,开单据多填写100㎏粮食重量。父亲发现后,毫不犹豫告诉司磅员,司磅员一经核定(看磅)确实多称100㎏,并且当众夸奖父亲忠诚实在!有的社员背地里说“父亲傻”,可父亲就是用“傻”的思想和态度去做事待人去,一直这样。
父亲常说的一句话“别主观不努力,客观找原因”且生动的讲述了一则故事,阐述了人生做人做事的哲理,使我终生受益(这就是内求品质;做事不找任何借口,只有自身拼搏努力,直至成功)!
从前,有个人很穷,一个富人见他可怜,于是大发善心,想帮助他致富,富人送穷人一头耕牛,嘱咐他好好开荒,等春天播了种子,秋天就可以远离贫穷了。穷人满怀希望的开始奋斗了。可是没过几天,牛要吃草,人要吃饭,日子比过去还要艰难。穷人想,不如把牛卖了,买几只羊,先杀一只吃,剩下的还可生小羊,等羊长大了拿去卖,可以赚更多的钱。穷人将计划实施了,只是吃了一只羊后,小羊迟迟没有生下来,日子又艰难了,忍不住又吃了一只。穷人想:这样不是办法?不如把羊卖了,买些鸡,鸡生蛋的速度快些,卖鸡蛋立即赚钱,日子可以立即好转。穷人将计划实行,但是鸡生蛋的日子也很慢。穷人又忍不住杀鸡,就这样杀到最后一只鸡时,穷人感到理想破灭,想致富没有希望,还不如把鸡卖了,打一壶酒,三杯下肚,万事无愁。穷人依然穷着。
包容、谦让更是我家的祖传家风,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常记得:我家的家前,队里分了半亩自留地,用来种菜。谁知:地邻把菜种在两家分界的陇上,地头上种上香椿树,遮我家的菜的荫,吸食我家菜地的里的养分,锄草、耕地弄的我家浇菜都没有法浇。经父亲多次和谒的商量都不听;别人家也说:“太不像话,欺人太甚”。父亲没法了,最后说:“即他去吧,咱少种点地,吃一点亏,只要把陇里面管理好了,照样不少长菜”。凭着父亲的辛勤劳动,精心管理,种出的菜的品质、产量都比他家的好。包容、谦让是一种品质,父亲常说:“吃点小亏算不了什么,不去计较,因为这点小事两家闹生分了,激化矛盾不值的”。
“孩不嫌母丑,狗不嫌家贫。”我家虽然过得不算富裕,但我深深的感激着我的父母亲。我就是在这样的一个家庭风气中成长起来的 ——这就是我的家教!
我一定继承发扬家庭的优良作风及传统美德。建立幸福和谐家庭,教育好子女,好好学习,倡导文明家庭风尚,走科技兴国道路!在公司里,能以团结同事,多学技术,干好本职工作,回报公司及社会!
墙冠建材科技有限公司
员工:何作秋
2015年8月1日
第四篇:家风传承
家风传承
家风,顾名思义,是一个家庭的风气、习俗,是每个家庭成员都需遵循的祖训,是一种潜移默化的规则,我们只有在严谨、良好的家风熏陶下,才会健康幸福地成长,我们家最重要的家风是阅读求知。
莎士比亚曾说过:“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我的父母希望把阅读求知家风传承到了我的身上。小时候,为了让我爱上读书,妈妈给我讲很多有趣的故事。为了让我融入书的氛围,妈妈还经常带我去书店看书。每天晚上,妈妈和爸爸捧着书,津津有味地看着,开始我并不想看书,但爸妈看书时聚精会神的表情吸引了我,我也就默默地跟着一起看了。天长日久,渐渐养成了看书的习惯。有时作业写晚了,浓浓的倦意向我袭来,我也得看上几眼书才能入睡,阅读求知的家风已从父母的行动中渐渐的传承到我的身上。
每当夜幕降临,我在认真地写作业,爸爸妈妈或读书看报、或帮我学习,家里总有浓浓的书香气。每次过生日,爸爸妈妈也不忘送我精美的图书,总能让我惊喜不已。一家人去旅游出远门,每个人都会带上一本自己喜欢的书,在机场、在宾馆,只要有时间,三个人都各自看着自己书。
这就是我的家风——阅读求知之风,愿它永驻在我家,书香悠远。也愿它飘进千家万户!
第五篇:家风传承
《家风传承》观后感
实验小学二年三班吴奕霖
今天我们在学校观看了一部短视频,是关于家风的传承。我在这段视频里看到了有一位阿姨陪着一群福利院里的小朋友在一起做游戏;还有一位中年叔叔,他在一间屋子里吹糖人;在班级里教孩子们剪纸。他们都受到了***的夸奖。
因为他们善良,懂得帮助别人,得到了大家的尊重和喜爱。
我们家也有个家训是:尊敬老人,尊敬长辈,大年三十,我到姥姥家住,陪姥姥姥爷开心的守岁,住到正月初二,初三给长辈们拜年,祝愿他们幸福安康,我也想成为一个善良,愿意帮助别人的人。把这个良好的家风传承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