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市工业经济转型升级的研究与思考(最终版)

时间:2019-05-11 23:39:51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我市工业经济转型升级的研究与思考(最终版)》,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我市工业经济转型升级的研究与思考(最终版)》。

第一篇:我市工业经济转型升级的研究与思考(最终版)

我市工业经济转型升级的研究与思考

根据省委省政府提出的“标本兼治、保稳促调”总体思路,加快转型升级是克服当前困难的根本出路,是确保实现工业经济长期平稳可持续发展的关键举措。因此,一定要从全局和战略的高度,按照科学发展观,深入分析、科学判断经济工作面临的新形势,研究探索符合我市实际的转型升级措施,确保在实现新一轮发展中,继续走在前列。

一、工业经济转型升级的重要意义

(一)工业经济转型升级是平湖经济发展阶段的必然选择

改革开放30年发展历程,铸就工业经济辉煌成就,目前我市工业经济已步入新的发展阶段,加快转型升级是工业化中后期发展阶段的需求,该阶段特征是对资本有机构成、制造业内部结构提出更高要求,符合转型升级方向;是重型化发展趋势需要,我市优越的港口资源优势逐渐显现,有效把握临港工业迅速发展有利机遇,对加速产业结构调整起到积极作用;是开放型经济的需要,经济全球化趋势下,生产要素流动和产业转移明显加快,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相互补充的格局基本稳定,积极承接产业转移、开拓国际国内市场是巩固我市开放型经济特色的保障;是长三角区域经济一体化的需要,长三角地区交通融合进一步加速、产业布局日趋完善,上海经济中心城市的龙头辐射带动作用进一步加强,要顺利接轨上海、融入长三角产业链,必须增强走转型升级之路的紧迫感。

(二)工业经济转型升级是平湖经济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

工业经济实现可持续发展,就是经济、社会、资源和环境保护协调发展。长期以来,我市经济增长主要依靠物质资源消耗,以环境容量不断占有为代价,以劳动密集型产业为主,但另一方面,我市人均土地少,建设用地空间小,土地后备资源少,环境容量基数小。新时期,原材料价格的剧烈波动、人民币升值等因素明显提高生产成本,传统发展方式难以为继,若不转型,确保工业经济对国民经济的持续拉动难度明显加大。因此,必须增强走转型升级之路的责任感,实现向依靠科技进步、管理创新、节约集约利用、人力资本质量提高转变。

(三)工业经济转型升级是平湖经济抢抓新机遇、营造新优势的必然选择 长期以来,我市以服装、箱包贴牌加工为特点的区域经济产业群,缺乏创新能力和转型升级意识,在国际金融危机影响下,企业经营困难,利润明显压缩,已清醒地认识到转型升级的必要性、紧迫性,形成较强的市场倒逼机制。出口退税率的重新上调,国家将增值税从生产型增值税转为消费型增值税,为我市企业转型实现转型升级、赢得竞争优势提供有利时机。另外,长三角一体化战略上升为国家战略,周边县市也已在产业转型升级之路提出了规划,迈出了步伐。因此,必须增强走转型升级之路的危机感,有效利用机遇,加速提升企业、产业、区域经济实力。

二、工业经济转型升级基础优势

(一)已有率先改革、率先发展的思想基础。改革开放30年中,平湖工业经济能在不断变化的经济环境和经济周期中保持持续、稳定的增长势头,得益于历届平湖市委市政府以改革的思路,不断审时度势,不断寻求和积极培育新的工业经济增长点,各个时期无不体现:改革开放初期的发展乡镇企业、国营工业“一新四改造”(新建平湖棉纺厂,改造平湖标准件厂、平湖水泥厂、平湖化肥厂、平湖化纤厂)、企业改制改组,“八五”、“九五”时期,实施的抓重点、上规模、增后劲、促发展的“6188”规模优势工程,“十五”起实行的全面推进先进制造业基地建设,以及“十一五”以来的突出招商引资“一号工程”,实施项目推进年活动等,已为转型升级取得有益经验,赢得先机。

(二)已有功能较全的平台基础。平台是经济发展的基础、依托。长期以来,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平台建设,工业园区历经试点探索、加快推进、治理整顿和循序开发四阶段的多年开发建设,已成为承载招商选资项目的重要载体、集聚产业的重要平台:1998年起将省级经济开发区--平湖经济开发区作为光机电产业的集聚发展平台,成就了光机电产业的迅速壮大历程,成为国家火炬计划“平湖光机电产业基地”,而现阶段独山港区作为我市发展临港产业、装备制造业的集聚地和工业经济新的增长极的作用也日益凸显。目前,我市基本形成了以平湖经济开发区、独山港区为主体,各镇、街道工业功能区和创业孵化中心为基础的平湖工业经济产业发展平台体系,为转型升级提供了坚实的平台保障。

(三)已有不断优化的产业基础。1998年起,随着日本电产芝浦(浙江)有限公司、关东辰美电子(平湖)有限公司等光机电企业相继落户平湖经济开发区,光机电产业迅速壮大,2000年就跃至第二大支柱产业,目前与服装产业成为共同支撑我市工业经济的两大产业集群。以光机电为代表的高新技术产业,打破了我市改革开放20年来以轻纺工业为主的产业格局。此外,临港工业从无到有,高速增长,服装、箱包、造纸等传统产业不断提高新建、扩建项目质量,稳步发展,童车、洁具等新兴特色行业迅速发展,形成了“二三五”产业格局(光机电、临港型两大主导产业,服装、箱包、造纸三大传统特色产业,童车、洁具、医药、家具、金属制品五个新兴产业)。产业集群不断做大做强,拥有“中国出口服装制造名城”、“国家火炬计划光机电产业基地”、“中国服装跨国采购基地”、“中国卫浴名镇”、“中国童车生产基地” 等一批国家级区域品牌。

(四)已有较强自主创新能力的龙头骨干企业。“八五”时期的“6188”规模优势工程,培育出服装、造纸、建材等一批优势行业和一批具有较大规模及较强竞争力的优势企业,随着工业化进程加快,我市企业积极加强技改,提升自主创新能力。从品牌看,“九五”时期金瓶牌面纱、晨光牌电力电缆等省级名牌涌现,到2006年“悦莱春”首获中国名牌,结束“服装大市”无国字号名牌历史,再到2007年底,拥有中国名牌3个(悦莱春、新秀箱包、爱美德箱包),中国驰名商标5件(晨光电缆、金象纺织、双喜童车、伊斯佳制衣和维克斯童车),国家免检产品8个,数量、质量均有明显提升。从技术研发看,截止2007年,全市累计拥有企业研发(技术)中心68家,其中,省级以上11家,国家级生产力促进中心1家;2000年以来,累计国家创新基金项目8项、国家火炬计划项目50项、国家星火计划项目47项、省科技计划项目12项、省科技重大专项5项;1990年以来,累计申请专利2072件,获得专利授权1572件。从企业上市看,景兴纸业继2006年成功公发上市,在不到一年时间内又顺利增资扩股,开创中国证券史上首次记录,截止2007年,共拥有上市公司2家(九龙山、景兴纸业)。

(五)已有素质优良的一批企业家队伍。我市工业经济的崛起,伴随着一大批勇于冒险和创新的企业家队伍崛起,对推动工业经济实现辉煌成就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新时期,我市企业家已明显认识到提高自身素质的重要意义,积极参加省、嘉兴、平湖市级举办的如《赢在现场——现场改善与成本控制》、首届大企业大集团高级工商管理研修班、省中小企业金融创新论坛、《三十年企业变革的历程与“中国式失败”》、《温州商人的商业智替与文化陷阱》企业发展论坛讲座等诸多培训、讲座。另外,传统产业中不少企业家已率先迈出转型升级步伐,积极采取生产流程改造、信息化改造、转产投资五金机械、光伏产业等有效措施,企业效益明显提高,起到较强的引领作用。

我市转型升级既有良好的基础优势,也存在转型升级的困难问题和制约因素。一是创新动力不足问题。我市传统产业企业管理模式为家族制体制,天生缺乏创新动力和转型提升意识;发展模式为克隆衍生,通过几家行业龙头企业带动,形成了以服装、箱包贴牌加工为特点的区域经济产业群,某种层面上,块状经济有效降低了中小企业的生产成本和交易成本,拉长了劳动密集型产业生命周期,一定程度造成企业忽视自主研发,将价格竞争作为主要竞争手段。目前。我市传统产业企业研发经费占销售收入的比例平均不到1%,导致企业核心竞争力不强,2007年止,万人拥有专利9.34件,专利数处全省中游,但发明专利仅占1.3%,专利拥有企业数占规上企业的12%,省级以上名牌产品18只、著名商标26只,处嘉兴处中下游水平,与先进地区比差距更大。二是要素空间不大问题。人才要素方面,由于客观因素的制约,紧靠上海、杭州大城市反而不利于留住人才,我市企业要获得相同层次的创新人才要比大城市企业付出更高成本,导致企业高级管理人才和高端技术人才严重缺乏,再加上企业人才流动比较频繁,造成企业高级人才紧缺。能耗空间方面,“十五”末我市工业结构以轻工为主, 2005年能耗基数远低于嘉兴及全省平均水平,随着独山港区一批重工业项目陆续建成投产,重型化趋势加快,综合能耗水平要继续下降,完成“十一五”规划工业万元增加值能耗年均下降6%,万元生产总值能耗比2005年下降20%,年均下降4.4%的目标非常困难。三是管理机制不够问题。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变过程中,政府部门对项目的准入监管不够。新批项目(包括技改、增资)时,对节约、集约发展、先进水平发展的准入评价不够,使引进的一些项目粗放用地,前期准备不足,建设期限拖延,投产项目不达产等。一些非工业功能区规划产业的项目落户仍较普遍,各产业项目遍地开花。去年制定实施了《工业投资项目准入评价实施办法》,但由于运作机制未正常建立和运转,准入评价只停留在各个项目管理部门。审批项目、供地项目实施实行进度监督和按期投产验收制度刚刚起步,推动力度和管理质量有待进一步提高。

三、加快推进工业经济转型升级的对策措施

(一)总体要求

以争创全省工业经济转型升级示范县(市)为目标,深入实施创业创新战略,坚持“标本兼治、保稳促调”、“政府主导、企业主体”、“ 有效投入与自主创新、招商引资与民营经济、先进制造业与现代服务业”三个双轮驱动不动摇,大力实施双百投入工程、双千规模工程、平台能级提升工程、企业创新工程、挖潜节地工程和节能减排工程等六大工程,到2011年,初步达到工业发展动力向投资和创新双轮驱动为主的转型升级,产业结构向高加工度、资本密集的先进制造业和高新技术产业为主的转型升级,发展方式向节约集约发展的转型升级,实现工业经济速度、结构、质量和效益相协调,产业做大做强相统一。

(二)目标任务

1、产业发展方面

实施双百投入工程,做大投资总量,到2011年,实现工业生产性投入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不含港区)比例超过60%;形成光机电、临港型、装备制造业、传统优势产业、新兴产业五大百亿产业,其中光机电产业、传统优势产业产值均超200亿元。

实施百亿新兴产业替代升级工程,做大做强光机电、临港两大主导产业,壮大发展特种纺织、汽摩配等新兴产业。以招商引资为主抓手,选择引进能延伸产业链、形成新产业的好项目、大项目,2009-2011年,三年累计完成新兴产业生产性投入100亿元。

实施百亿技术改造升级工程,巩固提升服装、箱包、造纸等传统优势产业,提速发展装备制造业。以技术改造为主抓手,鼓励企业加大以科技进步和内涵发展为主的技术改造和创新成果产业化,生产装备制造业首台(套)等拳头产品,盘活投资现有存量,2009-2011年,三年累计完成技术改造生产性投入100亿元。

2、企业培育方面

实施双千规模工程,壮大经济总量。以培育行业龙头企业为抓手,加强政策激励,同时通过培训等形式,壮大高素质企业家队伍,合力拉动企业做大做强。2011年,全市规模工业企业达到1000家,销售产值达到1000亿元。通过双千规模工程,拥有年产值100亿元、利税10亿元的重点企业(集团)1家,年产值50亿元、利税5亿元的重点企业(集团)2家,年产值10亿元、利税1亿元的行业龙头企业15家;新增上市公司3家;全市累计拥有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8家以上,省级高新技术企业35家以上;新增主持或参与制定国家、行业标准3项以上。

3、平台建设方面

实施平台能级提升工程,增强承载能力。完善区域生产力布局规划,构建以平湖经济开发区、独山港区和新仓、新埭“二区两团”为核心的工业经济发展布局,全面推进工业企业向开发区、镇、街道工业功能区集聚,规模以上企业入区率达到90%以上。通过能级提升工程。2011年,实现平湖经济开发区产值超双百亿元,独山港区超百亿元,超50亿的工业功能区4家,其余工业功能区均超25亿元。

4、发展方式方面

实施企业创新工程,形成核心竞争力。积极推进行业龙头企业工艺技术及装备接近或达到国际先进水平,传统产业的技术装备达到国内先进水平,2009-2011年,三年累计完成技术创新投入50亿元以上。2011年,全市企业研发投入占企业销售收入的2%以上,新建省级行业、企业技术(研发)中心、科技创业(服务)中心10家以上;新产品产值率达到25%以上。通过创新工程,实现特色产业品牌覆盖率、名牌产品的市场占有率大幅度提高,新增中国名牌产品或中国驰名商标12只、省级名牌产品或浙江著名商标15只以上;拥有市场占有率全省第一的“拳头产品”20个,其中10个全国领先。

实施挖潜节地工程,有效提高节约集约水平。加大政策引导、政府推动和行政执法,加强土地存量处置、挖潜和利用,每年回收盘活建设用地1500亩,挖潜节地生产性投资占比30%以上,通过挖潜节地工程,工业项目每年投资强度提高10万元/亩、建筑容积率提高0.05。

实施节能减排工程,有效改善高耗、高污状况。落实节能减排措施,实施节能减排项目,2009-2011年,三年累计完成节能减排投入50亿元以上。通过节能减排工程,实现资源利用率、能耗和污染物减排水平处于国内先进水平,循环经济规模明显增加,新能源、再生能源比重明显提高,节能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主要污染物排放量和单位用水量“十一五”期间下降20%以上、削减17%以上和下降30%以上。

(三)工作重点 以产业结构调整为主线,以重点骨干企业、拳头产品培育为抓手,积极发挥主导产业引领示范作用。

1、强化产业导向

根据市委市政府创业富民创新强市“十大工程”意见,坚定走新型工业化发展道路,构建现代产业体系,做强做优光机电、临港型、装备制造业、传统优势产业、新兴产业五大百亿产业集群,严格按照低层次产业、低技术含量、低价格竞争和高能耗、高污染“三高两低”标准,把好项目准入,限制低水平重复建设。

优化政策导向。市工业发展资金规模随财政收入适当增加,加强工业平台建设政策扶持力度同时,设立转型升级专项资金,加大企业技术、装备投入和技术创新产业化项目,特别是光机电、临港产业和装备制造业项目的直接投资的扶持力度。扶持传统产业加大研发、设计投入,创新营销方式,实施自主品牌经营。鼓励节约集约发展,扶持各类资源能源节约和替代、资源要素集约利用和综合利用的项目、挖潜节地型项目和企业“退低进高”项目。建立企业贷款风险补偿专项资金,重点扶持成长型中小企业。扶持企业重组,推进产业整合,形成大企业大集团。

强化选商引资。着重引进能带动形成新兴产业,延伸传统产业链,优化产业结构的项目,千方百计“利用外资、引进内资、争取国资、上市融资”。一要强化重点区域招商,重点引进世界跨国公司、国内上市公司和行业龙头企业,强化对日本、欧美等招商,主攻沪杭、扩大温台、渗透粤闽。2011年,累计引进国内外500强企业实到外资5亿美元、实到内资50亿元。二要坚持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双轮驱动,实现二、三产业联动发展。三要改进招商方法,主动走出去,举办小型、分散、专业等招商活动,扎实开展蹲点招商、针对招商、产业招商。2011年,力争亿元招商项目20项以上,超10亿元项目实现突破。

2、突出两大主导产业

完善光机电和临港产业发展规划和管理机制,发挥两大产业发展办公室的推动和指导作用,完善制定实施两大产业发展《指导意见》,把光机电和临港两大产业作为发展重点,加快做大做强。光机电产业发展重点。继续做好亲商安商和以商引商工作,以国家火炬计划平湖光机电特色产业基地为基础,发挥“以企引企、以商招商”成功经验,加快光机电产业新建项目、增资项目引进和发展,形成以新型电子元器件、光机电一体化、电子信息、精密机械等产品为代表、产业链完整的光机电高新技术产业群。积极承接国际高新技术产业向长三角地区转移和集聚,选择引进软件开发、计算机服务、专业技术服务业等高新技术服务业,引导入驻创业孵化中心发展,广泛运用其提供的电子信息、新材料、高效能源及新型环保等各种服务,改造服装、箱包等传统产业,实现从劳动资金密集型向技术资金密集型转变。

临港产业发展重点。充分利用港口资源优势,构筑高水平招商引资大平台,加大临港产业招商力度,重点发展三大临港先进制造业(大力发展临港装备制造业;高水平发展新能源产业;加快发展临港新型材料产业),大力发展三大临港服务业(加快发展现代物流业、港口码头建设、临港服务业重点产业),启动建设多用途码头、保税物流园区,推进“区港联动”,扩大辐射范围,拓展国际物流服务功能,真正全面融入长三角物流体系和全球物流供应链体系。

3、狠抓技术改造

积极调整传统产业资产存量。把好增量,严格限制传统产业低层次、低水平的循环、重复建设项目,选择引进有较强竞争力、能带动本地产业提升的优质项目;建立淘汰退出机制,淘汰限制高能耗、高物耗、高污染、生产效率低下的企业,压缩市场供过于求、低附加值产品的企业;通过资产重组、收购兼并,推进传统产业向“大而强”、“小而精”方向转变。

加强技术创新,形成产业链。加快推进现代工业化,引导企业、尤其服装、箱包等生产出口企业完善组织结构,形成产品设计、原料采购、物流运输、订单处理、批发经营、终端零售和加工制造的“6+1”完善产业链,通过产品创新、面料创新、工艺创新、款式创新等手段,有效提高产品附加值,增强议价能力。

加强信息化改造,拓展商业模式。坚持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着力抓好企业、尤其是传统制造企业的信息化项目推广、应用,推动年度省、市级信息化应用推广项目和试点示范企业建设,建立完善企业综合管理信息系统, 发展各种嵌入式软件技术、柔性制造系统,实现生产过程的自动化检测和控制,内部物流和信息流的高度自动化。在此基础上,以浙江省实施的电子商务“万企工程”为契机,积极将电子商务、互联网络嫁接到传统产业,加强电子商务培训,研究制定相应政策措施,建立企业、行业网站,通过扶持发展电子商务,改变中小企业传统的物质流、价值流、信息流的运作形态,从时间上、空间上、手段上缩短与高新技术产业的距离。

加强品牌建设,调整市场结构。积极培育出口主体,增强自营出口能力,不断巩固扩大国际市场,拓展欧洲等市场占有量同时,注重自主品牌建设,提高自主知识产权产品出口份额,实现加工贸易由代加工逐步向代设计、自主品牌转变。鼓励企业努力扩大内销,充分借助广交会等各类展销会平台,开拓西南、中部等国内市场,主动接轨上海,接轨先进地区,主动参与制造业分工和协作配套,形成产业的有效合作和错位发展。

4、加快平台建设

镇、街道工业功能区建设要与城区及城镇建设、城乡一体化工作同步规划、同步实施,以产业集聚为前提,鼓励平湖经济开发区与镇、街道工业功能区统筹规划、共同开发。

强化规划定位。按照定位到区块、定位到产业的要求,整合、细化各镇、街道工业功能区规划布局和产业定位,明确创业孵化中心、标准厂房、职工公寓空间布局和产业定位。按“产业集聚,功能配套”的要求,统一规划、统一设计、统一建设、统一运行,社会资本投资,集中连片建设标准厂房、创业孵化中心,为初创型企业提供规范化生产场所和发展起点。

强化基础配套。按照集聚集约、连片开发要求,加大征迁力度,分类制定征拆工作方案,努力突破重点征迁难题,确保项目早落地、早建设。加大配套功能建设,把职工公寓、公共服务平台建设与路、桥、线、管、绿化等基础设施同步规划同步建设,提升工业功能区的配套能力、集聚水平,提高创业孵化中心的孵化能力。资金保障方面,市工业发展资金要进一步向工业功能区、职工公寓建设倾斜,按照多投入多补贴、少投入少补贴、不投入不补贴的原则,进一步拉开市财政资金对镇街道工业功能区补贴的档次。土地保障方面,加强对创业孵化中心建设的支持,每年安排一定土地指标,专门用于创业孵化中心内标准厂房和配套用房建造。

5、加强有效投入

以项目建设为抓手,以技术改造为重点,以工业园区为平台,规划、扶持和推进发展符合产业导向和带动力强的项目,发挥财政资金对投入的导向作用,用足用好技术改造政策,不断增强工业投入强度和提高投入质量。推进重点项目。项目是转型升级的载体,重点项目更是转型升级的关键,继续开展重大项目服务推进,做好省、市级重点工程项目跟踪服务,解决实施过程中的问题,力争项目早开工、早投产、早见效。一要强化项目导向,有选择地统筹发展五大产业集群项目,重点发展高新技术项目、装备制造业项目、光机电和临港型项目。二要完善项目储备机制,制订前期项目计划,设立确保工作经费,有针对性地与国内外大企业对接,包装有发展潜力项目,加快项目审批核准,尽快落实建设条件。

规范项目管理。一要把好项目预评审批关。建立企业投资项目核准制、备案制及相关行政许可配套联动机制,实施重大项目联合评审,根据《工业投资项目准入评价实施办法》,把好项目准入关。实施项目延期建设内容承诺和投产项目现场验收制度,有计划进行项目竣工验收,监督检查投资项目按核准或备案要求建设、达标和达产。二要把好项目集约用地关。落实工业用地“招拍挂”制度,集聚发展优势特色产业,确保标准厂房、年度重点工业项目、高新技术产业、临港产业、装备制造产业和资源综合利用项目用地,新办小项目、低水平项目和区外项目不供地。三要强化项目评价,从产业导向、投资强度、节能减排、工艺和技术设备、环境影响、单位土地产出率、全员人均收入和地方财政收益等各个方面,评价项目经济和社会效益。

提升自主创新能力。一要着力抓好企业技术创新、区域(行业)技术创新体系、科技成果转化体系、技术创新中介服务的建立和完善。二要鼓励和支持企业与高校、科研机构合作建立研发机构和试验基地,逐步建立以企业为主体、产学研用紧密结合的创新体系。三要实施知识产权战略,进一步拓宽知识产权服务机构的服务范围,促进专利代理、专利技术交易发展,努力形成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和核心技术。四要支持发展自主品牌,培育创建特色产业品牌、区域特色产业品牌,加大宣传力度,推动产业品牌与产业集聚、专业市场相互促进、互动发展。

6、加强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

一要全面实施投资项目能耗评价,严格执行《国家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节能评估和审核暂行办法》,把好项目准入,新批项目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必须低于我市分行业能耗平均水平的10%,禁止发展高能耗、高污染项目,限期整改现有项目。二要推进企业进行节能减排技术改造,淘汰落后生产工艺,开发应用先进节能、环保技术和装备,开发推广新型建材。排出超能耗标准企业,强制超能耗设备技改,并组织验收节能效果。三要加快淘汰高能耗落后产能,加大集中供热区域内的燃煤锅炉淘汰力度,加快完善热电联产集中供热规划和实施,加快东片污水管网建设。四要完善循环经济、清洁生产和资源综合利用的机制措施和激励政策,加强重点用能企业节能监察,严格执行差别电价等节能政策。五要加大工业区环保基础设施建设,发展生态工业园区。

7、加快发展与先进制造业配套的生产性服务业

坚持互动发展原则,以制造业需求为导向,培育金融、物流、信息、科技、培训、会展和商务公共服务等生产性服务业,同时建立健全社会信用、中介服务等体系,搭建社会化服务与制造环节顺利对接平台。

有序推进生产性服务业重点行业发展。一是现代物流业,培育或引进龙头企业,着力构建以大型物流基地为核心、综合性物流配送区和专业性物流配送区为节点的物流网络体系。二是科技服务业,扶持发展科技服务体系建设,通过产学研合作等方式积极培育科技企业孵化器(中心)等科技研发主体,完善公共科技信息平台,加快建设技术产权交易、检验检测等科技中介服务机构。三是商务服务业,规范提升会计、税务、资产评估、检测等经济签证类服务,加大扶持创意设计、管理咨询、品牌营销等服务业。四是市场服务业,加快发展与我市产业配套的专业市场,构建交易、配套、集中配送和服务的平台。

推进工业企业实现主辅分离。一要推进整合规范,进行运输资源的整合和重组,组合成立物流公司,统一运输物流管理营销;鼓励引导市外服务企业在我市注册公司,对企业工程项目外包市外企业实行市场准入制度;鼓励工业功能区区内企业服务环节分离,配套建设专门的公共服务中心,提供职工公寓、清洁、保安、配餐、设备维护和保养等后勤服务。二要推进产业分离,如运输环节可注册成立物流公司或外包给我市物流企业,研发设计环节可鼓励有条件企业将设计研发、技术咨询、检验检测等业务外部化,建立提供专业化技术的服务公司等。三要针对性推进工业主要行业的服务业分离,加快服装、箱包等行业分离产品包装、设计研发、品牌营销、人力资源管理等环节,造纸、化工、建材等行业分离仓储、简单加工等环节,光机电、装备制造业、新材料、童车、洁具等行业分离产品售后服务、设备租赁等环节。

8、强化保障措施 积极营造工业经济转型升级的良好氛围,宣传科学发展的先进理念、新知识、新成果和先进典型,大力倡导节约集约利用能源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增长方式和消费方式,把全社会的发展积极性引导到科学发展、可持续发展上来。

要素保障。土地方面。一是合理配置新增用地,向重点区域、重点产业、重点项目倾斜,每年新增用地指标的50%以上用于先进制造业;鼓励企业建造四层及以上高层厂房。二是深入推进挖潜节地。分类督促推进供地未建或用而未尽项目,指导服务企业加快节地技改项目建设,建立挖潜节地盘活建设用地项目台帐;盘活存量,置换出低效利用、技术含量低、资源消耗大、污染排放多和经营效益差的土地,供应给对优势产业、重大项目,实现“腾笼换鸟”。资金方面。大力金融服务业,引进国内外优质金融机构设立分支机构,支持地方金融机构引进战略投资者。创新金融服务,引导发展中小企业投资公司、信用担保公司等,探索发展村镇银行、小额信贷组织等。人才方面。制定执行年度和中长期培训规划,与大专院校联合举办各类培训班,鼓励企业增加人才培养经费投入,培育高新产业、区域特色产业发展需要的企业经营管理人才。拓宽人才柔性引进机制,通过与高校科研所合办科研机构、设立研发中心(基地)和实践基地等途径,鼓励社会力量建立企业经营管理人才中介机构和开发机构,培育适用性、实用性人才,壮大专业技术人才队伍。

组织保障。建立由市长任组长,分管工业副市长任副组长的市工业经济转型升级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落实责任,明确重点,全力推进转型升级工作。有力发挥市光机电、临港型两大产业发展领导小组和办公室作用,有效指导、协调和服务产业发展,建立市级部门与重点光机电企业、临港产业企业的挂钩联系制度,形成强势推进两大产业发展的氛围,做好服务工作。强化目标责任,完善考核,确保工业经济转型升级、产业结构调整的目标任务落到实处。考核评价保障。建立工业经济转型升级主体考核机制,各镇、街道和开发区为主要责任单位,主要考核产业结构是否优化、传统产业是否加快改选和升级、新兴产业的培育力度、高能耗、高污染项目是否得到淘汰和限止。继续对制造业企业和镇、街道实施新型工业化的评价,以“亩产论英雄”,对亩均工业增加值、应缴税金、劳动报酬、利润四项指标和单位工业增加值综合能耗、主要污染物排放强度两项否决指标进行评价,明确评价职责分工,定期在新闻媒体上公布评价结果,评价结果纳入目标责任制考核,与市涉企扶持资金支持相衔接,与企业评优、要素供给相衔接。

四、2009年工业经济转型升级重点工作

(一)目标明确

工业经济要实现转型升级,必须循序渐进、理清轻重、把握重点。明年是转型升级的关键年,是具体实施转型升级措施的探索年,必须将项目投入作为突破口,推进转型升级,实现工业生产性投资确保增长12%,达到78亿元,力争15%,达到80亿元;引进市外内资确保15亿元,力争18亿元,合同利用外资3.36亿美元,力争3.8亿元,实际利用外资1.8亿元,力争2亿元。

(二)重点突出

1、狠抓项目推进

推进和发挥投资对经济转型升级的促进作用,继续实施“项目推进年”活动,以项目推进为转型升级的抓手和落脚点,推进总投资百亿元以上的100个项目。年内新建重点项目40个以上、续建项目60个以上,其中:临港工业、光机电项目投资额占比40%,装备制造业投资额占比25%,传统产业改造提升项目投资额占30%。进一步完善项目评估准入制度,推进实施一批存量盘活、内涵发展、创新成果产业化和节能减排项目,提高投资项目质量和水平,提高投资科技含量、亩均产出、节能降耗和环境保护等水平。

2、强化招商引资

坚持招商引资“一号工程”不动摇,健全领导小组会议制度,研究解决工作困难、问题,健全完善招商队伍,多渠道选配好招商人员,提高队伍素质,创新招商方式,形成全方位、立体化招商,切实营造“全党抓经济,全民抓招商”的浓厚氛围。招商选资,要围绕高新技术为主、龙头企业和大型优质项目,找准产业定位,着力引进创新型项目、补链型项目,突出上海地区重点招商同时,充分利用原有招商资源,兼顾广东、温州、福建、苏南等外商集聚地招商,真正有效推动产业招商。引进资金同时,还要引进文化理念、技术人才、管理经验,真正在招商引资实践中推动转型升级。

3、全力构建平台体系 抓好工业平台建设,坚持将平湖经济开发区、独山港区和各镇、街道工业功能区等发展成招商引资的主阵地、产业转型升级的主载体,不断提高项目承载能力。在统筹发展、集约开发上下功夫,努力将平湖经济开发区建成高新技术产业的密集区、环境友好的生态区、协调发展的新城区,推进独山港区开发建设大会战,努力建成临港产业基地、现代物流基地和现代化港区。抓好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围绕服务企业供产销“6+1”环节,立足区域产业实际,加快行业技术中心等公共服务平台独立运作,支持企业与高校、科研机构合作组建研发机构和试验基地。加快特色专业市场,构建与我市特色产业供应销售、技术人才、物流配送等相适应的服务大平台。完善资源共享信息化服务与管理,建立健全网络服务支撑体系,优化和提高部门职能和中介服务水平。

4、坚持节约集约发展

加大技改投入,提高土地使用效率。重点加快推进传统产业技术改造、技术创新项目,鼓励采用先进设备引进先进装备,不断提高项目设备投入比例和水平,采用新技术,生产新产品,2009年技术改造投入占全市工业投资的30%。继续推进挖潜节地,实施“零增地”技改,实现每年挖潜节地、盘活建设用地1500亩目标。

加大节能减排,提高资源使用效率。进一步加大重点区域、重点产业、重点企业数据监测、分析,实施节能降耗重点项目,积极申报国家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项目。推行合同能源管理模式,支持专业化节能服务公司、专家提供诊断、设计、融资、改造、运行管理服务,推进先进节能、环保技术和装备开发应用,淘汰落后生产工艺,降低企业能耗及污染物排放。加强行业能耗指标分析,调查摸清我市各行业能耗处全国、省市水平。推进集中供热,围绕嘉兴电厂大热网规划,全面实施全市实行集中供热、取消小燃煤锅炉行动。

5、注重企业服务指导

加强运行监测,及时掌握企业情况。建立企业信息收集和跟踪制度,及时掌握工业经济运行动态,加强对本市主要行业、龙头业生产经营状况的分析、监测和预警,及时发现苗头性问题,采取快速应对措施。建立政府与企业沟通联系制度,完善和建立“一对一”企业服务制度,继续实施“百名局长下基层服务”活动,倾听企业对政府的建议和呼声。实施转型升级“诊断”行动方案。制定“诊断”方案,需有关部门配合,各镇、街道和开发区落实执行,为企业创新升级、技术改造和查漏补缺提供依据和基础,找准转型提升解决问题的切入点。按照走新型工业化道路评价指标和我市分行业准入有关指标进行投入产出水平“诊断”评价,进行质量、技术、管理、节约集约和节能减排等“诊断”,帮助和推进企业有针对性提出进行改革、改造、创新和转型的措施和途径。制定企业分类转型升级的台帐,明确政府和企业责任,按照进度一抓到底。

6、完善优化转型升级鼓励导向政策

按照工业经济转型升级要求,对扶持政策作适应性调整,完善细化产业投资、工业平台建设、节约集约发展、技术进步、节能降耗的分类扶持政策。制订鼓励光机电、临港产业、装备制造业和节能环保产业项目的直接投资扶持政策;制订鼓励传统产业技术研发、设计投入、创新营销方式等扶持政策;制订企业优化重组扶持政策,鼓励传统产业、中小企业“关、停、并、转”。建立企业贷款风险补偿专项资金,建立创业投资专项基金,重点扶持成长型中小企业。

第二篇:中国工业经济转型升级研究

【国民经济】

中国工业经济转型升级研究

——2011《中国工业经济》青年作者学术研讨会暨中国工业经济转型升级论坛观点综述

杜群阳,项丹,俞斌,李凯

(浙江工业大学经贸管理学院,浙江 杭州 310023)

【摘要】本文对2011《中国工业经济》青年作者学术研讨会暨中国工业经济转型升级论坛的主要学术观点进行综述,这些观点涉及中国产业发展和产业政策,区域经济与产业转型升级,基于全球价值链的工业经济转型升级,产业转型升级的机遇与出路,产业经济研究的学术方向和方法等方面。文章反映了国内青年学者围绕产业经济、中国工业经济转型升级等问题最新的理论和实践探索。

[关键词]产业经济;工业经济;转型升级;学术方向

[中图分类号]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6-480X(2011)

2011年8月22-23日,2011《中国工业经济》青年作者学术研讨会暨中国工业经济转型升级论坛在浙江杭州召开。此次会议由中国工业经济杂志社和浙江工业大学经贸管理学院联合主办。会议提交学术论文53篇,来自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和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南京大学、浙江大学、武汉大学、厦门大学、吉林大学、东北大学、西安交通大学、大连理工大学、中央财经大学等单位的70多位青年学者参加了研讨。开幕式由浙江工业大学经贸管理学院院长虞晓芬教授主持,浙江工业大学副校长陈杰教授致辞。会议由专题报告会、分组报告会、编辑作者交流、企业考察四大版块组成。

专题报告会分两个时段:第一时段,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党委书记兼副所长李平研究员做“中国产业发展和产业政策”主题报告,全国人大代表、浙江工业大学经贸管理学院程惠芳教授做“浙江省146家龙头企业转型升级问题”主题报告;第二时段,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工业经济研究所所长金碚研究员做“中国产业经济研究的学术方向”主题报告,中国工业经济杂志社社长、副主编李海舰研究员做“改造我们的研究”主题报告。专题报告会分别由浙江工业大学经贸管理学院副院长杜群阳教授和中央财经大学商学院肖海林教授主持。

分组报告会设四个会场,分别由东北大学工商管理学院副院长郁培丽教授、西南财经大学工商管理学院副院长李永强教授、南京大学长江三角洲经济社会发展研究中心郑江淮教授、安徽大 [收稿日期] 2010-

[基金项目]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全球价值链中我国企业创新型市场势力提升研究”(批准号71073143),国家自然基金项目“跨国创业导向与国际化绩效:影响机理和实证研究”(批准号71173195),浙江省社会科学规划重点项目“国际化企业的创业导向问题研究”(批准号10JDJS01Z),浙江省软科学重点项目“追赶式海外R&D投资的理论与实证研究”(批准号2010C25040),浙江省软科学重点项目“跨国公司纵向控制及我国企业应对策略研究”(批准号2010C25042)

[作者简介] 杜群阳(1976-6),男,浙江金华人,浙江工业大学经贸管理学院副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项丹(1988-3),女,浙江杭州人,浙江工业大学经贸管理学院硕士研究生;俞斌(1977-9),男,浙江杭州人,浙江工业大学经贸管理学院副教授;李凯(1982-10),男,山东胶州人,浙江工业经贸管理学院硕士研究生。学商学院党委书记杜鹏程教授主持,并由陈艳莹、江飞涛、刘林青、沈红波、晏宗新、石军伟、杜群阳、汤吉军等作重点评论。中国工业经济杂志社副社长高粮副编审主持了《中国工业经济》编辑部与到会青年作者交流座谈会。会议期间,与会人员还考察了正大青春宝药业有限公司和吉利控股集团。

一、中国产业发展和产业政策

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党委书记、研究员、博士生导师李平就“中国产业发展和产业政策”作了主题报告。他从“十一五”工业发展取得的辉煌成就、工业发展水平评估、“十二五”工业发展趋势、产业政策评价四个方面对中国产业发展和产业政策进行了全面阐述。他指出,“十一五”期间,中国工业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工业规模从“十一五”初期的全球排名第四跃升为第二,工业发展的质量和水平大幅提升。“十一五”期间工业发展具有三大特点,①工业对国民经济贡献突出,具体体现在:工业是中国经济增长的重要动力,在国民经济中占据主导地位;工业是对外贸易的主力军;工业是国家财政收入的重要来源,是吸纳就业的重要部门。②工业增长质量显著提高,主要表现在:国际竞争力明显提升,产业结构调整成效明显,产业组织结构不断优化,地区差距有所缩小;技术创新能力稳步提升等方面。③行业管理体制进一步完善,工业和信息化部成立,行业协会作用增强。

在阐述对工业发展水平的评估时,李平研究员在以生产效率、可持续发展、技术创新、国际竞争力、工业增长为五大指标的工业发展指数指标体系的基础上,采用数理统计分析方法,分析得出“十一五”期间,工业整体指数有所增长,绝大部分工业行业处于增长状态的重要结论。他指出,①从生产效率指标来看,2000年以来,中国工业劳动生产率保持增长态势,其中技术进步是生产效率提高的主要原因。“十一五”的前四年,相较于中国工业劳动生产率的增加,工资增速超过劳动生产率的增长速度,中国劳动力低成本的优势不断减弱。②从工业增长指标来看,“十五”和“十一五”期间,工业平均增长速度超过GDP的增长速度。③从技术创新指标来看,工业创新活动日趋活跃,“十一五”期间,拥有R&D活动的大中型企业数量以及大中型企业的R&D支出急剧上升;创新方式更加多样化,中国工业企业正处于由吸收创新向自主创新、由适用创新向突破型创新转型转变的过渡阶段,企业越来越重视对外部技术的消化吸收和引进应用;研发投入强度明显加强,研发活动越来越成为工业企业常规化、长期性的经营活动;创新能力稳步提升,工业企业专利数量、工业企业的技术成果市场转化能力等均有显著提高。但是技术创新方面仍然存在一些问题,相较于美国、德国等制造业大国,中国研发强度仍较低,对外技术依存度比较高,特别是关键技术和核心技术装备仍然大量依靠外资企业和进口,对战略性新兴产业领域的技术制高点掌握不够。④从国际竞争力指标来看,中国出口产品日趋多元化,出口结构进入相对稳定阶段,新兴市场贸易快速增长,市场结构多样化特征明显。⑤从可持续发展指标来看,中国工业能源使用效率不断提升,结构效应影响增强,高能耗行业比重下降对工业节能作用突出;废物初次治理效果显著,循环经济快速发展。⑥从工业结构角度来看,“十一五”期间,装备工业增长迅速,工业结构“装备型”重工业化特征推动了工业生产效率的大幅提升,工业结构调整处于 “装备化”向“高技术化”转型升级的阶段。

在总结“十一五”工业发展取得成就的基础上,李平研究员对“十二五”工业发展趋势进行判断。他指出,“十二五”时期的发展条件发生深刻变化,主要表现在国际经济发展的不确定因素增多、要素的价格优势减弱、资源环境约束进一步强化、面临更加激烈的国际竞争环境以及内需拉动工业增长作用增强。同时,李平研究员判断中国工业未来发展方向时指出,①中国城市化进程加快和消费结构升级将推动重化工业进一步深化,并且由规模扩张向深化发展转变。②先进制造业将加速发展。传统制造业向先进制造业加速转变是中国工业化中期向工业化后期迈进的一个 显著特点。③战略性新兴产业快速培育。未来战略性新兴产业将呈现融合化发展的特征,实现新兴技术和新兴产业的深度融合,战略性新兴产业和传统产业的深度融合。④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将全面提速,从企业、行业、区域三个层面全面推进,两化融合的深度和广度将进一步拓展。

在产业政策方面,李平研究员总结了“十一五”的政策特征,①“十一五”中国产业政策呈现政策目标聚焦化、政策体系系统化、政策手段多元化的突出特征。产业政策目标聚焦在推动产业结构调整升级、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上,更加注重产业内结构调整升级、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和生产性服务业、加大抑制产能过剩和淘汰落后产能的力度;“十一五”期间,形成以产业结构政策为核心,产业组织政策、布局政策和技术政策协同发挥作用的政策体系;形成以引导手段、管制手段、法律手段为主的三大产业政策手段,政策手段更加多元化。②“十二五”时期的政策走向是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促进工业由大到强,这一时期,中国产业政策将以推动形成结构优化、技术先进、清洁安全、附加值高、吸纳就业能力强的现代产业体系为着眼点,以促进产业结构调整与转型升级为未来产业政策的主线,形成既有统一顶层设计、又能适合区域差异化要求的产业政策体系,淘汰落后与发展先进协同推进的产业结构政策,推动兼并重组与促进中小企业健康发展并举的产业组织政策,把加强自主创新摆在更加突出位置的产业技术政策,促进产业集聚和区域协调发展的产业布局政策。

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江飞涛助理研究员就地区竞争、体制扭曲与产能过剩的形成机理进行交流。他指出中国的财政分权体制和以考核GDP增长为核心的政府官员晋升体制,使得低价出让工业土地、牺牲环境和帮助企业获取金融资源成为地方政府竞争资本流入的重要手段,此类行为导致严重的风险外部化效应,扭曲了企业的投资行为,导致企业过度的产能投资、行业内重复建设和产能过剩,而解决产能过剩问题需要在土地产权、环境保护体制、金融体制、财政体制等方面进一步推进改革。

大连理工大学经济学院副院长陈艳莹副教授交流了论文“风险厌恶与国有寡占市场的资源配置效率”。她从缺少职业经理人市场、优越的生存环境和目标多重性三方面研究了国有寡占企业风险厌恶倾向的成因,认为风险厌恶倾向使国有寡占企业面对成本风险时,价格和产量相对利润最大化值分别升高和降低,面对需求风险时,价格和产量均低于利润最大化值,两种情况都使国有寡占市场资源效率低下。她认为应建立国有寡占企业建立双重绩效评价标准,除了以效率为核心的一般性指标外,还要从重要供给目标的实现、紧迫危机的应对、市场运行秩序的改善、社会公平的实现等方面建立政策性指标。

浙江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副院长郁建兴教授、沈永东博士研究生提交了论文“行业协会促进产业升级的作用类型及其实现机制”。论文认为行业协会对内职能中的“规划发展”、“设计研发”、“品牌创新”和“市场营销”,与对外职能中的“对外交流合作”、“与政府部门合作”等,构成了它促进产业升级的六个基本维度。“行业协会自身实力”决定了协会对内外部资源的汲取能力,“政府等其他机构”和“产业类型与产业地位”分别决定协会的外部资源和内部资源,协会的资源汲取能力大小和内外部资源的多少决定其在产业升级中对内职能和对外职能的强弱。

同济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简泽讲师提交了论文“从国家垄断到竞争:中国工业的生产率增长与转轨特征”,讨论了市场竞争的引入与增强对中国工业生产率增长的影响。他认为,一方面,市场竞争为在位企业提高生产率提供了激励,从而推动了企业层面的生产率增长;另一方面,市场选择机制改善了跨企业的资源配置效率,进而促进了总量生产率的增长。因此,作为中国经济转轨的基本特征,从国家垄断向市场竞争的转变成为中国工业生产率增长的重要源泉。

上海财经大学500强企业研究中心余典范讲师将多国多部门投入产出模型的结构分解技术用于中国产业结构问题的分析,将产业结构效应分解为乘数效应、反馈效应和溢出效应三部分,并在此基础上对中国产业关联特性进行了静态和动态考察。他的研究结论表明,我国产业关联的溢 出效应、乘数效应和反馈效应的重要性是依次递减的;中国产业结构不合理的重要问题在于成长性的缺乏,产业自生能力很差;产业在发展中的扭曲现象可能源于自生机制或关联机制,针对不同的机制扭曲需要不同的政策选择。

中山大学管理学院李晓萍博士生、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江飞涛助理研究员提交了论文“干预市场抑或增进与扩展市场——产业政策研究中的问题、争议与理论重构”。论文指出,在发展中国家和转型国家存在的所谓“市场失灵”,实则多是“政府失灵”或“制度失灵”,实施直接干预市场型的产业政策只会使问题更为严重。产业政策应当以维护市场竞争、增进市场机能与扩展市场范围作为基本取向。

浙江工业大学经贸管理学院徐小华讲师交流了论文“政府引导、市场化、产业结构升级和经济增长”。他的实证研究表明,市场化进程是所有区域经济增长的重要驱动因素;政府引导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力在中部地区显著低于东部和西部;第一产业比重与经济增长负相关,产业结构升级可以显著推动经济增长。因此,继续深化改革、加强政府引导和合理干预、推进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等措施有利于实现区域经济平衡发展和经济可持续发展。

广州金融学院周建安副教授提交了论文“中国工业经济转型升级与金融支持问题研究”,他认为,由于知识产权保护与金融市场的放大作用,南北经济差距将会长期存在。知识产权保护对于南北经济收敛的作用是不确定的。当南方国家经济中存在自主创新时,知识产权保护强度越宽松,金融市场效率越高,越有利于南北经济收敛;当南方国家经济中缺乏自主创新时,知识产权保护强度越严格,金融市场效率越高,越有利于南北经济收敛。

桂林电子科技大学商学院秦敬云副教授交流了论文“我国经济增长率中长期演变趋势研究”。他的研究结果表明,到2020年我国经济都将维持在10%左右的高增长率阶段,但2020年前后应该是我国经济增长的转折时期,因而经济增长率在之后出现急速下降的趋势,并在2030年左右下降到5%,进入低速均衡增长时期。

二、区域经济与产业转型升级

全国人大代表、浙江工业大学经贸管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程惠芳以“浙江146家工业龙头企业转型升级分析”为题,从浙江省在自身资源条件有限的情况下如何实现工业经济可持续发展开始,以浙江省146家工业龙头企业为例,阐述浙江工业企业转型升级的背景。程惠芳教授指出,“十二五”浙江工业经济发展面临的矛盾和问题有:①浙江虽是经济大省,但是经济小省,资源支撑能力有限,资源和要素不足的矛盾日益突出。②浙江省技术人才短缺,劳动力短缺,劳动力成本的不断上升对传统制造业产生较大压力。③浙江节能减排压力增大,能源持续供给的能力面临挑战。④由于人民币升值、原材料价格和劳动力成本上升等国际贸易条件变化,传统制造业出口国际竞争力下降,出口企业盈利能力下降。由此,程惠芳教授判断浙江工业经济进入了生产要素成本持续上升阶段,高能耗、高污染、高排放、资源型、低成本、低水平、低效应发展方式不可持续,这将对浙江政府和企业带来严峻挑战,资源和要素的支撑能力以及经济空间的拓展成为“十二五”的两大主要问题。同时,程惠芳教授特别指出浙江省工业企业增加值逐年下降的现象,数据显示,浙江的平均工业增加率逐年下降,达不到中国平均水平,更是远低于欧美等发达国家。工业企业增加值率的高低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一个产业或一种产品附加值的高低,是提高工业经济效力,可持续发展工业经济的关键问题。程惠芳教授判断,浙江省工业企业增加值逐年下降的原因主要在于两方面,一是能源和原材料主要靠调入,生产成本相对较高。二是工业经济结构以低附加值的传统工业为主。

在浙江工业企业转型升级面临资源有限、经济发展空间约束的背景下,程惠芳教授归纳“十二五”时期浙江大型企业发展趋势如下:①浙江大型企业规模迅速扩张。浙江的企业多数是由小 企业成长起来,近几年企业规模迅速扩张,进入加速发展阶段,“十二五”期间,浙江可能会有2-3家民营企业进入世界五百强。②浙江企业成长速度加快,企业成长周期缩短。据统计,146家龙头企业平均成长期为20-30年,目前浙江企业已进入从创立起10年内就有能力成长为大型企业的阶段。③大企业集聚的趋势持续稳定,生产型服务业与制造业互动发展。创新型企业、龙头骨干企业、高新技术企业集中在杭州、宁波、绍兴,并且服务业大企业与制造业大企业互动发展。④浙江企业产业结构调整加快,浙江是市场大省、贸易大省,贸易、房地产、重化工业发展迅速。

程惠芳教授通过对浙江146家产业引领作用明显、成长性好、经济效益突出的工业龙头企业进行调研,对浙江工业龙头企业转型升级的趋势进行判断:①浙江企业越来越重视研究开发的投入,研发投入的强度不断增加、规模持续扩张。虽然目前浙江企业还未完全实现投资驱动向创新驱动转变,但是趋势已经十分明显。②浙江企业从模仿创新开始,逐渐向自主创新转变,部分龙头企业已经具备自主研究开发产品的核心技术和设备核心技术的能力。调研表明,企业更加重视掌握关键核心技术,企业高度关注对核心技术的掌握。③浙江企业将更加重视技术创新与商业模式创新的互动,双螺旋模式显著。多数工业龙头企业已经基本经历从产品创新-技术创新-市场创新-组织创新-管理创新的完整的创新周期,基本形成动态创新体系,产品创新能力处于全国领先水平。④企业从重视资源要素的集聚向重视创新要素集聚转变,从重视土地、资源、劳动力投资向增加对技术研究中心、核心技术领军人才、与国际顶级企业进行战略合作、与高校和研究机构建立产学研体系的投资转变,企业对创新要素和储蓄体系的投入不断增强。⑤浙江企业在转型升级中更加重视著名品牌建设,重视履行社会责任和改善民生。

程惠芳教授表示,工业企业和工业经济转型升级任重道远,龙头企业转型升级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①企业转型升级的成本与收益难以确定,特别是通货膨胀和要素价格大幅度波动的情况下,创新成本提高太快,企业转型升级的收益不确定性增加,企业创新投资的风险增加。②企业转型升级的创新支撑力量不足,银行对企业技术创新的信贷支持力度不够,政府财政对企业自主创新的支持规模不够,政府对企业自主创新的投入比例远低于发达国家。③企业转型升级的领军型创新人才支撑不够,企业引进高层次人才成本大幅度增加。④转型升级的要素市场竞争不完善,在房地产高利润和资源投资高利润条件下,企业对技术创新投入动力和能力还不强,大量社会资本并未投资于技术创新,资本优势还没有很好地转化为技术创新优势和产业发展优势。⑤政府对企业著名品牌建设的政策支持力度不足。⑥转型中技术创新成果的知识产权保护环境不够完善。

最后,程惠芳教授指明未来浙江企业转型升级的研究方向,留待大家研讨,包括:①政府创新战略导向与现实市场需求不同步的矛盾。②发展新型战略产业与强化现有传统行业比较优势的矛盾。传统行业投资见效快,新型战略产业风险大,到底哪一类产业对目前产业的转型升级更有效,需要深入研究。③持续提高劳动者收入与企业可持续盈利发展的矛盾。④增加创新投入与短期内提高企业效益的矛盾。⑤制造业企业规模扩大与资源能源供给支持的矛盾。⑥发展高新技术产业与创新要素短缺的矛盾。目前浙江科技领军人才、技术人才、设计人才最为短缺,人才支撑不够。

南京大学经济学院刘丹鹭硕士研究生、郑江淮教授提交了论文“什么因素决定了企业的国际代工战略——基于苏州地区企业的实证研究”。论文的实证研究结果表明,企业家的海外背景即社会关系网络是企业从事国际代工的主要决定因素。不同类型的企业从事国际代工受到企业自身特点的影响:制造业企业从事国际代工主要是基于成本优势;服务业企业决定从事国际代工的因素还包括资本密集度、企业家背景以及企业规模。生产最终品的企业,品牌构成其主要的竞争优势;生产中间品的企业,企业家的背景是从事国际代工的动力。竞争力强的企业,从事国际代工时会受到创新投入、技术密集程度、生产效率以及品牌的影响;竞争力弱的企业,企业战略较多受到 领导人个人的影响。

南京大学经济学院桑瑞聪博士研究生交流了论文“本地市场需求、产业集聚与地区工资差距”。论文指出,国内市场需求规模对工资水平具有显著为正的影响,在东部地区最突出,而国外需求对工资水平的影响不显著;制造业集聚对工资水平的影响为负,而服务业集聚的工资效应为正,尤其在东部地区的作用最强;教育水平、物质资本投入对中西部地区工资的正效应大于东部地区,地区财政支持对西部地区工资的影响最小。因此,充分利用本地市场规模、发展服务业集聚是缩小地区间工资差距的重要途径。

浙江工业大学经贸管理学院胡晨光讲师交流了论文“要素优势与集聚经济圈的产业集聚:一个双重分工的分析框架”。论文提出了集聚经济圈的产业集聚源动力在于其要素优势的理论,认为这种要素优势以经济圈在世界开放经济格局中要素禀赋“异质性”的双重分工优势为内容,双重分工优势来源于嵌入于区域社会网络关系中的掌握核心技术、具有特殊技能的人力资本优势以及在此基础上产生的技术资本、实物资本等要素禀赋的“异质性”优势;双重分工优势导致要素流动的“逆嵌入性”,促成了集聚经济圈的形成,决定和制约传统影响产业集聚的基本因素。

郑州大学经济学院周阳敏副教授,交流了论文“回归式产业转移的集群式转型升级:固始银针产业集群转型升级案例研究”。他将固始银针产业集群的发展划分外出务工积累、回归固始设立生产车间、二次创业开办加工厂、企业转型升级创办现代化的企业以及产业转型升级的集群式发展等五个阶段。他认为,区别于传统产业集群转型升级,固始银针产业转移的集群式转型升级具有成本低、阻力小、速度快、模式新、风险小等五个显著特征。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现代产业经济研究中心石军伟副教授交流了论文“产业结构变化对经济增长的贡献效率测算——基于我国西部地区的实证研究”。论文指出,西部地区第二产业对经济的贡献效率在2005年前显著高于第一、第三产业,近年来却明显下降,表明传统工业的发展改革遇到瓶颈,产业升级势在必行。同时,西部地区金融业的贡献效率下降对产业结构调整形成制约,房地产业对西部地区经济增长的贡献效率最大,但对产业结构调整的影响有待观察。

北京大学经济学院秦雪征讲师、尹志峰博士研究生,中国科学技术发展战略研究院副研究员孔欣欣副研究员基于对德阳灾后企业的调查,指出我国中小企业的创新特征:一是不同产业的可专利性以及获得的专利结构差异较大;在考虑专利申请的集中性后,产业的专利密度与研发密度呈现负的相关性。二是不同所有制企业在创新动力与创新类型、创新的信息来源方面存在明显差异。三是发明专利密度与企业规模呈倒U形关系;实用新型及外观设计专利密度随着企业规模增大而减小;四是规模较大的企业更可能获得政府的创新扶持。

三、基于全球价值链的工业经济转型升级

湖南大学经贸学院文嫮副教授交流了论文“中国电视真人秀节目的价值链变迁研究”,她认为近年来中国电视真人秀节目价值量发生如下变迁:第一,中国电视真人秀节目价值链发生变迁的原因主要是:市场规模的变化、交易成本变化、中间环节市场结构的变化,以及制度变迁。第二,中国电视真人秀节目价值链发生的根本变化主要表现在价值链总体创造的价值锐减;创意制作环节和播出环节的整合,价值链变短;价值链各环节价值实现形式的变化,网络营销和虚拟商品取代短信投票的收入;最后,价值链各环节利润空间的变化,播出环节的价值创造增加。

南京大学经济学院付文林副教授通过一个融入二元经济、价值链嵌入模式的特定要素模型,探讨了全球价值链分工地位对国民收入分配结构的影响,在理论上为国民收入分配结构演化特征提供了一致性解读。他利用长三角地区部分城市的面板数据,证明了中国目前较低的国际分工地位是造成国民收入分配结构失衡的重要原因。因此,提高我国的劳动报酬占比,不仅要对劳动力市场工资形成制度进行干预,更重要的是要促进整体产业的价值链攀升,提高国民经济的价值创 造能力。

浙江工商大学工商管理学院俞荣建副教授交流了论文“全球价值链治理的结构、模式及其升级影响”。他认为,浙商代工企业嵌入的GVC治理,具有“关系导向、权力结构、价值治理界面、知识治理界面”等四维结构;存在“掠夺型、俘获型、伙伴型与市场型”四种模式;GVC治理对代工企业升级的影响具有结构性特征,代工能力的提升并不必然地带来关系租金份额的提升,“掠夺型”与“俘获型”模式中代工企业专用性代工能力的构建,反而可能会进一步强化其被“套牢”的窘境。

南京师范大学商学院宗文博士研究生交流了“全球价值网络与中国企业成长”的研究成果。他提出了基于价值链条的四区段,即研发区段、制造区段、营销区段和营运区段,提出了横向升级,即价值链条上的升级,“一”字型成长模式;纵向升级,即价值网络上的升级,“1”字型成长模式和混合升级,即价值升级和价值网络升级同步推进,“十”字型成长模式。

暨南大学蒲华林副教授交流了论文“中国工业经济转型升级与全球资源配置:原因、路径与组织模式”,认为在产品内国际分工逐渐盛行的时代,中国依据自己的要素禀赋主要参与了劳动密集型、资源消耗型、环境污染型和低附加值的生产阶段或环节。因此,中国工业经济的转型升级就是充分利用产品内国际分工以及由此形成的全球生产网络,通过全球资源配置,逐步向资本和知识技术密集型、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高附加值的生产阶段或环节转变。

暨南大学产业经济研究院何小钢博士研究生交流了论文“技术进步、节能减排与发展方式转型:基于中国工业36个行业的实证考察”。他的研究结果表明,工业能耗与排放具有明显的行业异质性,高能耗与高排放强度行业节能减排潜力巨大。中国工业已实现以技术进步驱动为主的集约型增长方式转变,但2003年后集约型增长受到一定抑制。技术进步对节能减排具有显著正向影响,其中科技进步的贡献最大,纯技术效率、规模效率次之;能源消费结构对减排具有重要影响,在减排政策中应重点关注。

四、产业转型升级的机遇与出路

南京大学长江三角洲经济社会发展研究中心郑江淮教授,交流了“中国服务业发展与经济发展‘背离之谜’”的研究成果。研究发现,中国服务业发展水平在经济发展水平迅速上升的情况下明显低于发达国家在相同人均GDP下的水平、明显低于同等发展中国家与世界平均水平。产生这一“背离之谜”的根源在于服务业劳动生产率增长引发的“制造业成本病”,服务业产出增长明显受到规模保持递减诅咒,在制造业难以再扩张时,最终导致服务业与制造业劳动率低位徘徊,经济陷入全面停滞。要避免这一情况,必须改变资本投资驱动的工业化、城市化模式,增加人力资本密度和生产者服务业外资利用力度等。

浙江工业大学经贸管理学院杜群阳教授交流了“跨国创业导向的相关研究评述”。论文在归纳创业导向及其维度、创业导向与组织绩效关系的相关研究的基础上,着重从跨国创业导向维度、海外子公司的跨国创业导向、跨国创业导向与国际化绩效、天生全球化企业的跨国企业导向等四方面对跨国创业导向的国内外现有文献进行梳理,从时滞因素、前因变量、中国情境等五方面展望了跨国创业导向的研究前景。

吉林大学中国国有经济研究中心汤吉军教授交流了“不同市场结构条件下国有企业高管薪酬问题分析”的研究成果。论文从不完全市场结构角度探讨国有企业收入分配(高管与员工薪酬)和谐与冲突问题,认为解决国有企业收入分配的重点,一是要完善产品市场,打破产品市场垄断结构,允许国有企业与民营企业公平竞争。二是要完善要素市场结构,打破行政垄断和区域垄断,降低交易成本,允许生产要素区域间和国际间充分流动。

厦门大学管理学院陈闯副教授交流了论文“研发组织结构对探索性创新与开发性创新影响的 实证研究”。他认为,将研发活动集中在公司总部的研发管理模式会明显增强研发活动中探索性活动的比例,且这种作用会随着研发体系决策自主权的加大而变得更明显;将研发活动分散在各业务单元的研发管理模式会增加开发活动的频率,但这种效应在决策自主权大的研发体系中反而会降低;混合结构更加有利于组织在探索与开发活动之间取得平衡。

浙江工业大学经贸管理学院曹柬副教授基于演化博弈理论讨论了纯粹市场机制作用下的制造企业运营模式演化过程,分析了经济欠发达地区的政府职能部门在绿色运营模式扩散过程中的作用。他认为纯粹市场机制的作用往往难以实现发展中国家的制造企业最终均采用绿色运营模式的演化结果;政府可以审时度势地采用检查策略、奖惩手段以及相关调整措施来推动制造企业绿色化运营战略的实施。

暨南大学产业经济研究院陶锋讲师、杨舜贤博士生、郭建万博士提交了论文“环境约束下中国火电行业技术效率影响机制的实证研究”,他们发现主要有四点:一规模技术效率是影响我国大部分省份火电行业效率提升的主要因素,沿海地区或煤炭资源丰裕的省份技术效率相对较高。二是市场化改革是火电行业技术效率提升的关键,投资主体多元化的趋势有助于提升发电行业技术效率。民营化是市场化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民营化对技术效率的影响没有得到明确验证。三是煤运电联动机制对火电行业技术效率提升具有明显的促进作用。四是小机组的大量存在损害了我国发电行业的技术效率,大型高效环保机组的建设可以提升火电行业技术效率。

广东商学院经济贸易与统计学院的晏宗新教授提交了论文“流通业的变革研究——基于广义虚拟经济视角”,提出我国流通业变革的政策建议:一是要以虚拟价值为导向,发展流通金融服务业,逐步完善社会主义金融体系,充分发挥资本在发展虚拟经济过程所扮演的重要作用。二是要大力发展文化产业,制定文化产业中长期规划,以文化产业的发展带动流通产业的高端价值链创造。三是要建设流通产业数据系统,特别是要注重流通信用制度的建设。四是要建立高效而快速的监督管理体系,对于流通行业实施实时监控,对危害流通产业发展的行为要坚决制止,引导流通产业向健康、高效的方向发展。

浙江工业大学经贸管理学院唐辉亮博士研究生交流了“企业转型升级文献综述”。该文献综述通过对企业转型和升级定义界定、模式、升级路径、影响因素文献进行梳理,指出现有文献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对企业转型和升级的定义不明确、升级路径单

一、转型和升级混为一谈、缺乏对转型升级的衡量评价等。

华南农业大学广东农业企业发展研究中心米运生副教授交流了论文“互补性资产、双边依赖于要素契约的内生均衡”。他认为,农户互补性资产能生成如下双边依赖机制:互换抵押品等所形成的利益共享;企业退出给农户带来的非对称性损失、降低农户未来投资回报率等所形成的违约成本内在化。博弈双方合作下的利益共享提升合作意愿,策略性违约下的一损俱损抑制机会主义。通过双边依赖机制,互补性资产能抑制农户提租动机并解决资本被土地套牢、利润被地租侵蚀等问题,要素契约也因此而具有内生均衡性和可扩展性。

浙江大学公共管理学院王聪聪博士研究生交流了“投行网络拓展行为影响因素及其对绩效作用研究”的研究成果。指出,较高的规模差异性、较低的功能互补性与较弱的小团体根治性将导致投资银行采取网络拓展行为;而投资银行的拓展行为对其绩效产生正负双重影响,在有利于其获取承销机会的同时,降低了承销项目的合作契合度。

湖南科技大学商学院杜龙政副教授,交流了论文“我国企业集团治理与创新转型关系初探”。指出,改革开放以来的企业治理,正在由计划经济的“行政型治理”向市场经济下的“经济型治理”转型;建国以来的企业创新,经历了“生产型”、“市场型”和“技术型”三个阶段。市场环境下的“技术型企业集团”创新能力的提升具有决定性意义,需要在设计、工艺再造、投入和人才培养等方面强化创新能力。暨南大学产业经济研究院陈有华博士研究生交流了论文“债务融资与企业广告竞争行为”。论文研究了企业债务对其广告竞争行为的影响,得出企业初始市场地位高降低其广告竞争投入、企业负债多促进其广告竞争更激进、企业广告投入边际成本的相对大小以及广告投入的外部性影响企业广告竞争行为的研究结论。

五、产业经济研究的学术方向和方法

中国社会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所长、研究员、博士生导师金碚,以“中国产业经济研究的学术方向”为题,比较直观地介绍了中国产业经济研究的状况。金碚研究员从苏东坡与佛学禅师之间的小故事引申出学术研究都是用心中已经存在的框架看问题的道理,即学术研究的基本方法是首先要有最基本学术的假设,然后要有逻辑,用假定看世界。金碚研究员通过图形阐明经济学理论形成的循环往复的过程:①概念假定。②提出各种假设,包括本体位假设、条件性假设、技术性假设。③在假设条件下推导出理论体系,形成理论框架、推论、假说等等。④在现实中运用、检验。既要能解释现实的科学,又要在历史过程中接受检验。⑤检验的结果是证实或者证伪。⑥对概念、假设进行反思、修改。

金碚研究员把学术成果的主要类型分为:①按导向性来分,分为学科导向、方法导向、问题导向。学科导向的论文沿着概念假定—进行假设—推导这一逻辑进行研究,进行基本的概念推理,发明学术的理论、假说。学科导向的论文较为前沿,朝着推进学科发展的方向发展,难度很大。方法导向的论文不改变学科的逻辑体系,但是在研究方法上有创新和突破。问题导向的论文是用学科的工具、方法来谋求解决问题,特别是解决应用经济学的实际问题。目前很多研究集中在问题导向类型。②按情境条件来分,可以分为一定情境假定前提下的成熟理论在相同的情境条件下和不同的情境条件下的运用。经济学的成熟理论来自于西方,但是西方理论的情境假设与我们不同,那么就有了在相同和不同的情境条件下,成熟理论运用的不同。举例来说,产业经济讲结构-行为-绩效,结构导致行为,行为导致绩效的理论框架是西方的,而在中国更重要的是机制的问题,机制导致行为,行为导致绩效。理论产生情境假设与研究对象的情境相同或者不同,也给学者创造了许多开展研究的机会。③按学术成果的论证过程区分,是完成了对论点和论据之间的证明还是仅仅是一种表达。证明是现实与理论之间的关系,难度比较大,而表达仅仅是阐明逻辑上的一致性。很多的论文混淆证明和表达,用了很多精细的数学公式,其实只是表达他的想法,不能证明。④按照结论分,分为众所周知的结论和出人意料的结论。众所周知的结论是该论文用了很好的表达方式,得出与常识一致的结论,这一类论文要求方法论要做得精致。出人意料的结论是该论文的结论与常识不一致,结论很吸引人,但是要做的扎实。

金碚研究员指出学术成果出现的常见问题,包括:①复杂的论述证明了一个众所周知的认识。有些论文通过复杂的论述把问题说复杂了,最后得到的结论仍是众所周知的认识。如果论文运用了更新、更严密的方法,或通过更精致的描述来证明都是可行的,但是仅仅是把问题说复杂意义不大。②用精致的数学表达形式获得了一个逻辑不甚严谨的结论。这种问题十分常见,数学的模型是加进去的,追求形式化。数学表达形式被西方国家认为是最精致的,最不易产生歧义的。运用数学表达形式的目标是要把结论说得更严谨,有些文章反而更糊涂、不严谨,那么不如用文字来说清楚。③忽视情境差异,假设条件不成立。这在研究现实情境的问题中常常会出现。所有的理论都是基于情境假设,情境假设差异太大,假设条件不成立,不足以推导出结论。④推论逻辑不严密,看不出是在演绎还是在归纳。归纳和演绎两者有各自的要求和原则,不能混淆。目前,受传媒业的不利影响,论文经常出现用小概率的事件去推导出符合大概率的规律,这是常见的逻辑错误。学术研究应该关注大概率事件,很多对大概率事件的研究反而不够。⑤学术水平体现在形式上还是内容上。在形式或内容上体现学术水平都有研究发展的前景,但中国产业经济学就目 前来看,在形式上突破难度较大,希望学术成果在内容上表现出学术成就性。

最后,金碚研究员就目前在现代学术的氛围和信息环境的背景下,学术界少有大家,少见高质量的研究成果的状况,发表自己的观点。他认为,目前的学术氛围以及信息环境比过去都要优越,研究者获取信息的途径更便捷,更多样化。但是有利有弊,信息环境的迅猛发展对学术研究也带来了一些负面的影响,少有大家,少有高质量的研究成果。如何趋利避害,提高研究质量,值得我们深入思考。

中国工业经济杂志社社长、研究员、博士生导师李海舰以“改造我们的研究”为题,从当前学术研究存在的问题开始,指出改造我们的研究的必要性。他把当前学术研究存在的问题概括为:①模型证明,工具至上。从上个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的学术研究与国际接轨,数学方法、工具取得进步,但是经济学研究目前出现了一种不良的趋势,重视工具而忽视想法,本末倒置,即学术论文倾向于用一个众所不知的模型说明一个众所周知的道理,过程复杂,结论简单,把简单的问题复杂化。②过分崇拜实证研究。现在实证检验众所周知,大量采用,用实证检验来验证常识,很多理论实践已经检验了,再拿来进行实证检验。把实证研究方法当作未来研究方法,甚至最高研究方法,缺少理论的突破。③五重五轻,人云亦云。包括:第一,重发表轻实用,功利性研究,对发表的关注超过了对知识的追求,对职业的关注超过了思想的创造。第二,重证明轻发明,不是发现真理、发现思想,而是证明知识或是证明常识。第三,重模型轻思想,方法创新、思维创新都很重要,但是要以思维创新为主,不能本末倒置。第四,重规范轻创新,论文很规范,但是没有思想,规范化、模式化、格式化严重扼杀了创新。第五,重写作轻修改。

在学术研究坚持的导向问题上,李海舰研究员归纳出六大导向,包括:①问题导向,从实践中发现问题,从文献中寻找问题,为了解决实际的问题而做研究。②坚持三层分析,从数理分析,到机理分析,再到哲理分析,不能把数理分析作为唯一和最高的分析,应对分析方法进行延伸和推进。③融入国学。目前学术的研究理论基础都来自于西方,缺少中国元素,不能解释中国实际的问题。④回归定性,要从定性研究到定量研究,再从定量研究到定性研究,形成循环。所有的定量分析都是建立在科学的定性分析的基础上的。经济学、管理学的论文若不以定性分析为主,则必然影响思想的开阔性。⑤以制造思想为主流。⑥顶天立地。理论顶天、实践立地,要用理论解决实际的问题。

那么怎样改造我们的研究呢?李海舰研究员给了我们四点建议,包括:①重视调查研究。应用经济学应用性强,是用来解决问题的,我们要通过调查实践得出理论。没有调查不仅没有发言权更没有决策权,没有调查不仅没有真知识更没有真学问。第一位是调查,解决现象问题,解决感性问题。第二位是研究,解决本质问题、解决理性问题。②重视创新思维。第一,追求异质化思维,突出个性,与众不同。第二,采用三段性思维,实现思维的延伸。第三,用三分法看问题,一分为三,一分为多,多角度得到多观点。第四,拆墙式理论,把形神打通,数道打通,理论与实践打通。第五,运用曲线思路带动启发思维。③方式方法的合理使用。更好更有效的运用西方的模型,将工具与思想合为一体。本土化的问题通过规范化的方法,得到原创性的思维。④人格的独立。要坚持人格的独立,空间的自由,不要受生存压力、权威、权力的限制。

Thinking on transformation and upgrade of Chinese industrial economy-An overview of Forum on transformation and upgrading of Chinese industrial economy &

2011 Chinese industrial economy“ young scholars conference

DU Qun-yang, XIANG Dan, YU Bin, LI Kai

(Colleges of Economics and Management of Zhejiang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Hangzhou 310023, China)

Abstract: This article is an overview of Forum on transformation and upgrading of Chinese industrial economy & 2011 ”Chinese industrial economy" young scholars conference.The papers submitted by the young scholars involving Chinese industry development and industrial policies, the regional economy and industrial upgrade, e industrial economy upgrade based on the global value chain, the opportunity and the route of industry transformation and upgrade, academic direction and method of industry economic, etc.The article reflects the latest theory and the practice exploration of the young scholars engages in the area of industrial economics and transformation and upgrading of Chinese industries.key Words: industry economy;the transformation and upgrading of industrial economy;academic direction

即时联系方式:杜群阳 *** 11

第三篇:加快工业经济转型升级[推荐]

实施三项措施,着力加快工业经济转型升级

着眼推动科学发展和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加快推进工业经济转型升级,根据经济形势变化和市场规律制定企业战略发展规划,大力支持企业科技创新和管理创新,保持我镇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

1、加强招商选资。加快资源招商步伐,突出“****”与**高速等主要干线的区位优势,加快对接**高新园区**园区建设,全力完成园区拆迁任务,加强与国有大型企业合作,开发新兴物流项目,着力引进一批产业关联度大、带动力强的旗舰型、基地型、龙头型大项目,引进高新技术产业、新兴产业、生产性服务业等项目。严格执行规划。严控界限,高标准谋划产业布局,高质量建设配套设施,高起点营造工业集中区环境,全面提升发展水平。

2、推动转型提质。高度重视安全生产,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创新安全管理新机制,全面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坚持实行“**挂钩联系”服务模式,持续开展“****”活动,加强政策、资金、信息等方面的服务协调工作,激发企业主体活力,把扩大投入作为保增长的动力,引导企业加强生产经营管理,练好内功,保持生产经营健康稳定。积极扶持零部件、钢铁、**等传统产业发展,引导规模企业做大做强,促使企业进一步进行市场整合、技术改造、科技创新、人才引进和资源分配等,加快调整工业产品结构,增加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提升产品的附加值。

3、注重科技创新。加强学习型企业家队伍建设。引导企业家转变思想观念,不断拓宽视野,突破自我,推进管理创新,加快建立现代化管理架构,着力打造一支学习型、创新型、开拓型企业家队伍。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发挥企业科技创新投入主体、研发主体和成果应用主体作用,促进企业技术研发中心建设,建成省级企业技术中心**家,市级技术中心**家;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个,市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个。加强产学研联合。以引进高层次人才、高水平成果为重点,全力引进我镇重点产业、重大项目、重要领域急需的中高级专业技术人才。搭建技术创新平台。引进利用新技术、合作开发产新产品,着力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和抗风险能力。强化主动服务。进一步转变工作作风,提高行政服务效能,增强服务工作的灵活性,不断提高服务质量,奋力推动我镇工业经济跨越提升。

第四篇:加快工业经济转型升级的若干政策意见

平湖市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 加快工业经济转型升级的若干政策意见

各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平湖经济开发区管委会(钟埭街道办事处)、独山港区管委会,市政府各部门,市属各单位:

为加快新型工业化步伐,提升工业平台形象,加大重点产业、重点企业和重点项目培育力度,扶持中小微型企业发展,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和市场竞争力,优化产业结构,振兴实体经济,促进工业经济转型升级和集群发展,加快工业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特制定本意见。

一、鼓励工业平台建设

(一)工业园区建设投资补助。经审核确认,按镇街道工业园区建设实际投资额5%、最高180万元补助,其中省级中心镇最高200万元补助,专项用于工业园区建设。

(二)工业园区转型升级补助。评定为嘉兴市或平湖市特级、甲级、乙级的镇街道转型升级工业园区,分别给予80万元、50万元和30万元补助,专项用于工业园区开发建设。

(三)特色产业园区建设补助。经市政府批准并规划实施的新兴特色产业园区,给予3年、每年80万元补助,专项用于产业园区开发建设。

(四)创建协会建设补助。新组建全国性、全省性、全市性

—1— 行业协会分别给予10万元、5万元、3万元补助;对列入全国、全省企业社会责任、产业集群示范区(基地)等试点的协会,分别给予30万元、15万元补助。

二、鼓励重点产业和重点项目

(一)扶持新兴产业项目。对电子电器、装备制造和光机电一体化等光机电、海洋工程装备制造等临港工业、生物医药、新能源、新材料、节能环保等新兴产业项目,且技术开发、技术转让、购买专利和软件、关键技术装备等技术创新投入和设备投资合计500万元以上,给予技术创新投入8%和设备投资额3%、最高80万元补助。市政府批准的新兴特色产业园区内主导产业项目给予设备投资额3%、最高100万元补助。

(二)扶持国家、省级重点项目。对列入国家重点技改项目,给予项目设备投资额3%、最高200万元补助;对列入省重点或争取省用地指标的技改项目,给予项目设备投资额3%、最高150万元补助。扶持重点引进市外内资项目,对平湖市外投资我市的内资项目且当年设备投资在3000万元以上的,给予1%、最高200万元补助。

(三)扶持产业升级技术改造项目。对企业实施产业升级、产品升级技术改造项目,竣工投产验收后,经审核确认亩均工业增加值、亩均应缴税金超过上年全市平均和行业平均水平20%以上,且技术创新投入和设备投资合计500万元以上,给予技术创新投入8%和设备投资额3%、最高80万元补助。

上述

(一)、(二)、(三)条款不重复补助。

(四)鼓励镇街道引导企业增加设备投入。镇街道辖区内企 —2— 业当年生产性投资中设备投资比上年增长15%及以上、20%以下,20%及以上、25%以下,25%及以上,且三年来生产性投资年均增长10%及以上,分别给予镇街道30万元、40万元、50万元补助,专项用于工业园区开发建设。

三、鼓励企业做大做强和优化重组

(一)扶持行业龙头企业。新认定的省行业龙头骨干企业以上企业对地方财政贡献为基数,环比增长10%以上部分给予3年、100%财政补助。经市经信局会同财政局认定的市行业龙头骨干企业,减半补助。

(二)鼓励企业兼并重组。兼并收购或优化重组企业以企业兼并收购或重组企业上对地方财政贡献为基数,增长部分给予3年、50%财政补助。

(三)设立工业企业销售规模奖。对年销售收入首次达到5亿元、10亿元、50亿元、100亿元且实缴增值税、企业所得税对地方财政贡献总额比上年增长20%以上的企业,分别给予5万元、10万元、30万元和50万元的一次性奖励,并授予销售规模奖。

(四)设立工业企业财政贡献奖。凡实缴增值税、企业所得税对地方财政贡献总额首次达到500万元且比上年增长20%、30%、50%及以上的企业,分别给予20万元、25万元和30万元的一次性奖励;凡对地方财政贡献总额首次达到1000万元、1500万元的企业分别给予50万元、80万元的一次性奖励,并授予财政贡献奖。

四、鼓励“退低进高”、节约集约用地

—3—

(一)鼓励企业“退低进高”。鼓励劳动密集型、资源消耗型传统产业转向技术密集型、资本密集型新兴特色产业。经市经信局会同相关部门认定的“退低进高”项目,新项目亩均工业增加值、亩均应缴税金分别高于上年全市和行业平均水平20%以上、万元工业增加值能耗低于上年全市和行业平均水平20%以上,给予“退低进高”项目设备投资额3%、最高50万元补助。

(二)鼓励企业挖潜节地。鼓励企业实施“退低进高”、盘活低效用地、提高土地利用率的挖潜节地项目,每年开展企业挖潜节地优秀项目评选,对评为挖潜节地优秀项目,给予项目设备投资3%、最高50万元补助。

(三)鼓励镇街道挖潜节地。镇街道通过各种挖潜节地措施完成市政府挖潜节地、“退低进高”工作目标任务,给予每亩1000元奖励,其中收回企业腾退用地,给予每亩1万元奖励,奖励资金专项用于工业园区开发建设。

五、鼓励技术进步和自主创新

(一)鼓励创建行业(区域)技术中心。经国家、省认定的行业(区域)技术中心,分别给予60万元、30万元补助。国家、省行业(区域)技术中心评价优秀的,分别给予8万元、5万元补助。

(二)鼓励创建企业技术中心。通过验收并认定的国家、省、市级企业技术中心,分别给予50万元、20万元、5万元补助。国家、省、市级企业技术中心评价优秀的,分别给予8万元、5万元和3万元补助。

(三)扶持实施技术创新项目。列入国家、省各类技术创新 —4— 项目、应对技术性贸易措施项目和技术攻关项目并通过验收的,分别给予40万元、20万元补助。

(四)扶持工业新产品。列入国家级新产品计划,给予10万元补助。通过国家、省级鉴定,并获得新产品证书的国家、省级新产品,分别给予5万元、3万元的补助。评定为省级优秀工业新产品一、二、三等奖的,分别给予20万元、10万元和5万元补助。产品被评定为国内、省内和嘉兴市内装备制造业首台(套)的企业,分别给予20万元、10万元和5万元补助。

(五)鼓励主导或参与制订国家标准、行业标准。企业、行业协会主导、参与制订的产品标准被认定为国家标准的,给予主导单位20万元、参与单位5万元补助;被认定为行业标准,给予主导单位15万元、参与单位3万元补助。列入省、市块状产业标准化重点项目并通过验收的,分别给予10万元、5万元补助。获得省、市标准创新型企业称号的,分别给予10万元、5万元补助。

(六)加强企业管理。列入国家、省、市精细化管理示范企业,分别给予8万元、5万元、3万元补助。

六、鼓励发展工业设计产业

(一)鼓励设立工业设计企业。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和知名工业设计公司在平湖设立独立核算工业设计企业并为我市制造企业开展生产流程设计与选择,提供重组优化生产流程、产品设计、自主品牌创建设计等工业设计服务的,以实缴营业税对地方财政贡献部分给予3年、80%补助。

(二)鼓励分离设立工业设计中心。引导有条件的企业加快对研发机构、技术中心进行改造分离,建立企业工业设计中心。

—5— 改造分离设立独立核算工业设计中心并为我市企业提供工业设计服务,以实缴营业税对地方财政贡献部分给予3年、80%补助。

(三)评定为国家级、省级优秀工业设计企业的,分别给予30万元、15万元补助。认定为国家级、省级工业设计中心的,分别给予20万元、10万元补助。

(四)鼓励工业设计成果转化。鼓励我市制造企业购买和应用工业设计成果,按设计交易合同额给予企业3%、最高30万元补助。

七、鼓励中小微型企业发展

(一)鼓励中小微型企业创业创新。评定为省、市成长型中小企业、最具成长性中小企业、最具成长潜力中小企业,分别给予5万元、3万元补助。

(二)扶持创建中小企业融资担保公司

创建担保公司补助。创建注册资本1亿元及以上的中小企业担保公司,开展担保业务满1年且融资担保金额超过实收资本1倍及以上的,经市经信局会同财政局审核,给予一次性50万元补助。增资达到1亿元及以上注册资本满1年且融资担保金额超过实收资本1倍及以上的,给予增资部分1%、最高30万元补助。

融资担保风险补助。当年为中小微型企业融资担保,按年担保日均余额0.5%给予担保风险补助、最高50万元。当年为中小微型企业融资担保日平均余额超过实收资本3倍的担保公司,按核准担保贷款呆帐、坏帐额50万元以上部分给予10%、最高30万元补助。

中小企业担保公司每年实缴营业税、企业所得税对地方财政贡献部分,按50%给予补助。

中小企业担保公司获得省级以上信用评级,给予5万元补助。

—6— 上述财政补助全额作为中小企业融资担保公司风险准备金。

(三)加强企业培训。鼓励企业经营者、创二代参加各类学习培训,对参加市经信局会同相关部门组织一年期以上EMBA研修和企业经营管理学习培训,给予培训费用50%、最高1.5万元补助。

八、鼓励品牌创建

(一)鼓励创建品牌指导站。对各镇街道创建企业品牌指导站给予一次性5万元补助。

(二)企业品牌奖励。对新获得中国名牌或驰名商标、省、嘉兴市名牌产品或著名商标的企业,分别给予100万元、10万元、2万元奖励。对获得省级知名商号的企业,给予10万元奖励。

(三)企业品牌补助。对获得中国名牌或驰名商标、省名牌产品或著名商标的企业,以其评定上年企业对地方财政贡献为基数,享受环比增长10%以上部分国家级五年、省级三年100%的补助。

上述

(二)、(三)款涉及同一品牌先后获得相同级别名牌产品、驰(著)名商标的,奖励补助一次。

(四)鼓励申报品牌培育试点。申报列入国家工信部、省经信委品牌培育试点企业,分别给予10万元、5万元补助。

(五)鼓励创建区域品牌。创建获得省级及以上区域品牌,给予主要创建单位15万元奖励。

(六)鼓励创建安全品牌。对首次通过国家级、省级机械制造、船舶制造和危险化学品生产等行业安全生产标准化企业,分别给予8万元、3万元奖励。

—7—

(七)鼓励引进中国名牌产品或驰名商标企业。市外中国名牌或驰名商标企业投资我市且注册独立核算公司,其对地方财政贡献部分给予三年、50%补助。

九、鼓励节能降耗和生态发展

(一)鼓励创建循环经济示范园区。经济开发区、独山港区和镇街道工业园区发展工业循环经济,实施资源综合循环利用项目,推进循环经济工业园区建设,经市经信局立项并经省、市验收合格,分别给予20万元、10万元补助。

(二)鼓励实施清洁生产。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清洁生产促进法》实施清洁生产,列入市经信局计划并组织通过审核验收的,给予6万元补助。经省认定为绿色企业,再给予10万元补助。

(三)鼓励实施节能降耗项目。列入市经信局计划,并会同相关部门验收通过的下列节能降耗项目给予补助:

工商企业(含商场、宾馆)实施燃煤锅炉余热、余压利用和冷凝水回用、空调改造等节能改造项目,应用节能、节电、节水和清洁生产新技术、新工艺并取得节能实效的节能项目,给予项目实际投资额10%或实际节约每吨标煤50元、最高50万元补助。

镇街道实施路灯节能改造,并经市经信局会同相关部门审核确定,给予实际投资额20%、最高10万元补助。

非集中供热区域采用生物质燃料锅炉替代燃煤锅炉进行供热,给予项目实际投资额10%或实际节约每吨标煤50元、最高50万元补助。

集中供热区域和中心城区内工商企业开展燃煤锅炉整治给 —8— 予支持,一是拆除燃煤锅炉和烟囱的,按锅炉蒸吨数实行补助,标准为:立式锅炉每蒸吨2万元,其中0.1蒸吨及以下锅炉补助0.3万元,卧式锅炉1蒸吨以下补助3万元,1蒸吨及以上锅炉以4万元为补助基数,每增加1蒸吨补助2万元;二是因工艺要求或管网未到须使用自备锅炉的,改用清洁能源按设备投资的10%给予补助、最高10万元。上述两项补助可同时享受,减排资金和工发资金各列支50%。

公交、出租运行车辆实施油改天然气或生物质燃油等新能源节能,分别给予每辆公交车、出租车一次性改造补助1万元、2000元,减排资金和工发资金各列支50%。

列入国家和省鼓励推广的可再生能源和绿色照明示范项目,给予项目实际投资额10%或实际节约每吨标煤50元、最高20万元补助。

列入省、市工业循环经济示范企业计划项目,分别给予项目实际投资额20%、最高20万元和10%、最高10万元补助。

(四)鼓励淘汰落后产能设备。按照国家、省、市政府要求关停淘汰并拆除设备的造纸、印染、水洗、电镀、制革、化工、建材等“十小”企业和高能耗、高污染企业、水源保护区企业,给予企业评估确认固定资产净额20%或实际节约每吨标煤50元、最高20万元和50万元补助。

(五)鼓励开展合同能源管理

加快推行合同能源管理,鼓励组建节能服务公司。在平湖注册并为我市用能企业提供节能服务、注册资金50万元以上的节能服务公司,经营满1年且实际开展合同能源管理工作累计节能量

—9— 达到500吨标煤以上,按注册资金10%、最高10万元一次性补助。

在我市注册的节能服务公司采用合同能源管理方式实施节能改造项目并取得实际节能量100吨标煤以上,按该项目投资额的10%或实际节约每吨标煤50元、最高50万元补助。

(六)扶持再生资源回收经营企业。对在2012年之前已认定为一般纳税人资格的再生资源回收经营企业,以其前三年应缴增值税平均数为基数,按其供应我市利废生产企业销售实缴增值税对地方财政贡献部分给予80%补助。

十、附则

(一)鼓励工业经济转型升级专项资金(简称工发资金)使用按照“总额控制、绩效挂钩、突出重点、集中兑付”原则。总额控制就是市财政每年根据可用财力安排使用计划数;绩效挂钩就是每年对资金使用绩效进行评价并作出相应调整;突出重点就是兼顾全面的同时,重点支持工业平台提升,光机电、临港、生物医药“三大主动力产业”和新能源、新材料、节能环保“三大战略性新兴产业”以及行业龙头骨干企业;集中兑付就是各种补助每年集中兑付,确保补助总额能够实现综合平衡。

(二)市工发资金管理委员会主任由分管副市长担任,市府办分管副主任、市经信局和财政局主要负责人担任副主任,相关部门为成员单位,办公室设在市经信局。工发资金管理委员会负责调控资金支持的方向和重点,不断完善资金使用、管理的办法并组织实施。

(三)建立激励和约束双重机制。工发资金享受企业必须严格遵守国家产业政策和法律法规、切实履行社会责任、确保完成 —10— 节能减排等任务。凡违反工商、财政、税务、环保、国土资源管理、安全生产、劳动保障、节能减排等法律法规及政策规定,或未完成节能降耗、污染减排指标的企业,不能享受所属优惠政策。

(四)本政策中称企业对地方财政贡献除列举外仅指企业所得税地方留成部分,凡与企业对地方财政贡献挂钩的补助均按企业所属财政预算级次,由市本级和镇街道财政分别承担、各自兑付。镇街道确因可用财力低于上年等因素,可自行设定财政补助标准。

(五)企业享受各项财政补助实行最高限额,除明确注明限额外,同一企业在一个内享受的各类财政补助最高限额为100万元(不含与对地方财政贡献计算的补助,下同);单个企业的补助总额(个别条款除外)原则上不得突破该企业当对地方财政的贡献总额。同一事项符合多项条款,可按最优惠的条款执行;除列举外,同一项目进档升级,属定额补助的给予两档之间的差额补助,按年限补助的,按更高年限减已享受年限补助。

(六)对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带动性强、影响重大的产业集群项目和列入省行业龙头骨干企业并编制发展战略规划的企业,经相关部门审核并报市政府同意,可实行“一项一策”、“一企一策”。凡享受“一项一策”、“一企一策”的企业,不再享受本政策意见各项政策。

(七)为规范核算,企业收到财政补助计入“补贴收入”科目核算,执行《小企业会计制度》的企业计入“营业外收入”科目核算。各级财政应建立企业政策兑现的档案和清册,登记企业

—11— 享受政策的依据、期限、标准和实际享受金额等内容。审计部门将政策兑现列入审计范围。

(八)符合政策享受条件的企业应在每个会计终了后3个月内向有关部门提出申请并提供相关资料,有关部门在审定时应征得企业所在镇街道同意。

(九)本政策意见出台后,市委、市政府以前出台的有关工发资金政策停止执行。以前已对特定企业作出的专项承诺继续有效,按国家允许的财政补助方式兑现。

(十)本政策意见由市经信局会同财政局负责解释并组织实施,自2012年1月1日起执行。

—12—

第五篇:关于加快工业经济转型升级的实施意见

关于加快工业经济转型升级的实施意见

各镇人民政府,县府各部门和直属各单位:

为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和省政府《关于加快工业转型升级的实施意见》(浙政发〔2008〕80号)精神,全面推进实施“创业富民、创新强县”战略,着力转变工业经济发展方式,切实加快工业转型升级步伐,促进全县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特提出如下意见。

一、指导思想

以十七大、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进一步解放思想,坚持改革创新,紧紧围绕建设“经济转型升级示范基地、长三角中心区经济重地、主动接轨上海前沿高地和城乡一体发展先行之地”的奋斗目标,以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为主线,以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为核心,培育发展主导产业,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努力坚持经济转型与推进结构优化、集群提升、环境优化和开放发展相结合,率先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实现工业经济转型升级,推动全县经济科学发展。

二、主要目标和基本原则

(一)现代工业产业体系构建取得明显成效。改造提升现有传统产业,大力发展新兴产业,逐步淘汰落后生产能力。到2011年,二、三产业分离进展明显,高新技术产业、装备制造业增加值占工业增加值比重分别提升到28%和32%以上,生产性服务业增加值占服务业增加值比重达到45%以上,数码电子、精密机械、太阳能光伏、新材料等产业在全县工业总量中的占比提高到60%以上,产业素质和竞争力显著增强。到2011年,工业园区工业总量占全县工业总量80%以上,各工业园区中,主导产业占比80%以上。

(二)工业自主创新能力明显提升。提高企业技术装备水平和新产品开发能力,技术进步对经济发展的贡献率进一步加大。到2011年,科技研发投入占工业销售收入的1.85%以上,企业科技人才、发明专利授权量、新产品销售收入比2007年翻一番,生产制造国际(先进)标准采用率达90%以上。组建省级以上企业研发(技术)中心12家,传统产业主要装备水平达到国内先进水平。

(三)产业和产品市场竞争力明显提升。依托块状经济优势推进产业集群化发展,强化产业特色和专业协作,注重产业间协同推进,形成特色鲜明、竞争力强的现代产业集群。大力实施品牌战略,至2011年,力争培育10个以上具有较强市场竞争力的中国名牌和驰名商标,45个以上浙江省名牌产品和著名商标,8个以上区域特色品牌。特色产业的品牌覆盖率、名牌产品的市场占有率,支柱产业和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均有较大幅度的提高。

(四)优势企业产业带动作用明显增强。加快制定实施大企业培育发展政策,以产业链为纽带,大力扶持发展一批主业突出、管理科学、创新能力强、带动作用大、品牌效应显著的大企业大集团。加快成长型企业培育,壮大规模型企业队伍。扶持发展一批专精特新的特色小企业和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和自主品牌的创新型企业,支撑我县工业转型升级发展。到2011年,全县培育销售收入超亿元企业180家以上,其中,销售收入超100亿元企业3家。

(五)节能减排和资源节约取得明显进展。推行有利于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的生产模式,大力发展清洁生产和循环经济,注重资源节约与综合利用,有效防止和控制各类污染物排放,万元工业增加值能耗和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确保在“十一五”期间下降20%和17%,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提高到75%以上,工业废弃物综合利用率达到95%,工业用地投资密度显著提高。

(六)基本原则

——坚持“标本兼治、保稳促调”的方针,既努力化解当前面临的困难和问题,更着力解决长期积累的结构性、素质性矛盾,实现又好又快发展。

——坚持把自主创新作为工业转型升级的中心环节,加大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的研发和应用推广力度,推动产业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变。

——坚持发挥企业的主体作用,通过市场调节、政府引导、行业自律,形成倒逼机制,促进企业主动走转型升级之路。

——坚持增量投入和存量调整并举,既重视增量投入,又重视存量提升,用高水平的增量来激活和带动存量优化调整,增强工业发展后劲。

——坚持发挥政府在工业转型升级中的促进作用,加强规划引导、公共服务和政策扶持,着力营造有利于转型升级的发展环境。

三、加快工业结构优化升级

合管理和对口管理相结合的原则,推动企业抓紧实施一批对全省 措施进技术专利化、专利标准化、标准产业化,着力保护企业创新成果。

(一)提升发展“三大”传统产业。要用高新技术、先进适用技术和装备对纺织服装、五金机械、木业家具三大传统产业进行改造提升,提高传统产业产品档次。注重新产品的开发生产,提高加工工艺技术和加工深度与精度;注重完善加工生产产业链,推进传统制造业的专业化分工、社会化协作的生产方式;注重发展产业内循环经济,提高产业和企业的核心技术竞争力;注重品牌战略,提高产品附加值。

(二)加快发展“三大”重点产业。要加快数码电子、光伏能源产品和精密机械三大重点产业的发展,努力形成工业产业新高地。要以现有电子信息产业为基础,努力向计算机、通信与网络以及配套元器件等数码电子产业发展;逐步完善从晶体硅片生产到太阳能薄膜电池、太阳能电池组件、太阳能光伏系统以及太阳能热利用研发生产产业链;巩固提高轴承、标准紧固件等精密机械产品在行业中的优势地位,并向集群化方向发展,扩大应用范围,完善产业链。

(三)培育发展“三大”新兴产业。要努力培育发展装备制造、新材料以及节能环保产品等新兴产业,引进与培育相结合,加快我县工业转型升级速度。大力应用信息化技术和自动化控制技术,加快先进设计制造技术及机电一体化产品的研究开发,重点开发数字化、自动化、智能化、整机型装备机械产品;重点发展新材料(包括新能源材料)应用产业,力争在新型电子材料、新型金属材料、电池材料、磁性材料、新型高分子材料、高性能陶瓷材料、复合材料等高技术、新材料核心产业方面有所突破;重点开发用于污染治理、废物处理处置、资源再生利用、清洁生产、生态保护等的节能环保产品。

(四)推动块状经济集群发展。坚持以产业链的延伸为主线,以县经济开发区、各镇工业园区为载体,着力培育一批主业明显、分工协作、配套完善、品牌效应显著的产业集群,重点扶持培育数码电子、光伏产业、精密机械等主导产业集群以及纽扣、五金、植绒、丝织、无油轴承等特色产业集群。鼓励重点集群区内的大企业围绕主导产品向上下游延伸生产能力,积极引导支持企业实施差异化竞争和自主创新战略,进一步向专、精、特、新方向发展。大力推进组合园区建设,提升组合园区功能和资源共享水平,鼓励大企业、大项目及产业关联度大的配套优势产业向各类园区集聚发展,推进中小企业与大企业实现产业对接和配套协作,提升专业化分工协作和产业集群发展水平,实现传统块状经济向现代产业集群转型。

(五)推进产业新高地建设。依托既有区位优势、产业基础、环境容量和资源要素保障能力,优先发展数码电子、光伏能源、精密机械高新技术产业,重点打造以富士康投资项目为主的电子信息产业园和以“昱辉阳光”为主的光伏产业园,推进特色产业创业园建设,努力建设产业发展新高地。各工业园区要在明确功能定位的基础上,完善基础配套,强化园区产业导向和公共政策资源的引导作用,以产业链招商为重点,突出主业发展,尽快形成“一镇一业”的产业特色。

(六)加快淘汰落后产能。严格贯彻执行国家产业政策和《嘉善县工业产业发展导向目录》,通过财政补助、税收优惠、土地开发置换等方式,加快建立完善落后产能退出机制,综合运用法律、经济、行政等手段,关停并转一批产品档次低、资源消耗大、环境污染严重、安全生产条件差的企业。凡属限制发展产业的项目,不再安排建设用地指标,已建项目不得享受政府性各项补贴和其它优惠政策。

四、促进工业发展方式转变

(一)着力提升企业自主创新能力。贯彻落实鼓励企业自主创新的各项政策措施,加快建立完善企业技术创新体系,培育形成一批自主创新型企业群体。大力推进企业文化创新,鼓励企业强化创新理念,完善创新机制,敢于创新投入;支持企业加快各级各类技术中心(研发中心、设计中心)建设;加快建立政府指导、中介参与、市场运作的企业技术创新能力评价体系,进一步推动企业提升自主创新能力。

引导企业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加快研究开发并投产一批有自主知识产权、有自有知名品牌、有较高产品附加值、有市场竞争力的新产品,促进我县产品由产业链低端向产业链高端提升、由价值链低位向价值链高位提升;重视传统产品的二次创新,引导企业以技术创新为支撑,提高研发设计水平,在技术、工艺、款式、性能、品种、品牌、包装等方面开展差别化竞争,提高非价格竞争力。

(二)大力实施品牌和标准化战略。贯彻落实《嘉善县十一五名牌发展规划》和《关于进一步加快商标品牌工程建设若干意见》,发挥工业发展资金对品牌建设的引导和激励作用,重点在数码电子、光伏产业、精密机械、装备制造、高新技术、生产性服务业和特色产业集群等领域培育形成一批品牌产品、品牌企业和区域品牌,吸引技术、资本、人才等要素向品牌企业、行业和区域集聚。鼓励有条件企业加大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标准研发力度,支持企业、行业协会和中介机构参与行业标准、国家标准和国际标准的制修订并承担国内外标准化组织相关工作。培育发展一批知识产权优势企业、行业,鼓励企业在国内外申请专利和注册商标,扶持促进技术专利化、专利标准化、标准产业化,着力保护企业创新成果。

(三)着力推进企业管理创新。指导和鼓励企业以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特别是产权制度,加快企业制度创新步伐;以产权多元化为重点大力发展股份制经济,进一步转换经营机制,加快探索完善企业内部激励和约束机制,激发企业创业创新活力,建立与国际惯例和市场法则接轨的现代企业制度。加快实施企业信息化建设工程,运用信息技术提高企业研发、设计、制造、营销等各个环节的管理水平。引导企业积极制订适应国际竞争形势、符合自身发展需要的国际化经营战略,提高利用两种资源、两个市场的能力。鼓励引导有制造优势的企业努力向研发和品牌营销两端延伸,加快从单纯生产型向生产服务型转变。

(四)加快推进公共创新平台建设。扶持建立一批面向产业集群、产学研合作的行业创新服务平台,强化服务功能,拓展服务领域。加快科技创新载体建设,完善县科创中心科技孵化器配套设施,扩大孵化功能,注重孵化效果。加快创新中介服务体系建设,重点鼓励扶持行业技术创新服务中心、技术产权交易市场以及特色产业集群的创新服务机构建设,鼓励引导各类企业研发中心(技术中心)和创新服务平台通过市场化运作,向全行业或集群产业区内企业提供有偿服务,促进创新成果的交易、转移和扩散,扩大科技资源增殖效应。

(五)努力提高资源节约集约利用水平。深入推进工业用地节约集约利用,提高土地投资强度和经济密度,鼓励企业合法利用现有厂区土地和厂房存量进行改造提升,大力压缩非生产性用地面积。新增工业用地指标重点用于数码电子、光伏产业和精密机械及传统优势产业的重点技术创新项目和技术改造项目。深入推进工业节地行动,加快推进“腾笼换鸟”、“退低进高”、“提高容积率”、“增加投资强度”等措施,鼓励通过收购、租赁、兼并等形式盘活闲置厂房。

(六)加快生产性服务业发展。加快工业企业服务业的主辅分离,制订落实促进生产性服务业加快发展的政策措施,着力构建适应工业转型升级要求的生产性服务业体系。以促进制造业发展和产业集群提升为重点,建立公共物流信息平台,推进第三方物流基地建设。完善构建为企业自主创新、消化吸收再创新、科技成果产业化、专利技术产业化提供高效优质服务的创新体系,加快建立标准检测、专利服务、技术评估、产权保护等科技中介服务机构。加快发展工业设计和工业产品研发机构以及为企业提供商务服务的会展、担保、咨询、会计、审计等中介服务业,支持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发展。大力发展服务业外包,注重引进一批服务业外包龙头企业,承接国际和国内服务外包业务。

五、保障措施

(一)加强统筹规划。按照发展培育一批、改造提升一批、限制淘汰一批的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工作方向,排出一批重点行业,逐个制订转型升级的实施方案,明确目标定位、总体布局、发展导向以及相应的配套措施。加强各重点行业转型升级实施方案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城乡规划、主体功能区规划及重点产业园和特色产业园等其他相关规划的衔接。做好各类园区发展规划的研究、修编和实施工作。

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合理配置土地、能源、资金等公共资源和生产要素,建立完善公共资源要素的调控体系。每年应安排不低于总量50%的用地指标,重点保障高新技术项目、重点装备制造项目及传统优势产业改造提升项目用地需求。

(二)加大政策扶持。鼓励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企业自主创新和结构转型升级项目的信贷投放,引导商业银行扩大授信额度,加大对高新技术、先进装备制造、传统产业改造提升、新兴产业和自主创新等领域的重点项目的信贷支持力度。支持银行金融产品创新,探索开展知识产权和非专利技术等无形资产质押贷款。积极引导外地金融机构来善设立分支机构,积极向县外银行推介工业项目,鼓励小额贷款公司和担保机构开展中小企业的融资和担保业务。支持企业利用各类资本市场扩大直接融资,加快成长发展速度。

加强对国家政策的研究,用好用活财政扶持政策和税收优惠政策。整合优化并努力扩大财政工业扶持专项资金使用方向和总量规模,重点用于支持新兴产业、高新技术产业、转型升级等重点产业和重点企业、骨干企业、高成长性中小企业的发展,以及企业的技术改造补助等。

(三)营造用才环境。努力营造有利于引才、用才的政策和环境。努力实施企业家素质提升工程,加大对企业经营管理者特别是民营企业家的培训投入,努力造就一支适应工业转型升级需要的企业家和职业经理人队伍。鼓励企业探索各种有利于调动激发人才积极性和创造性的分配激励机制,吸引高素质人才来企业任职、兼职或短期工作。

(四)加强指导与帮扶。全面深化企业服务年活动,帮助企业解决生产经营中遇到的实际困难,指导企业转型升级。加强对企业资金链的监控,帮助企业解决临时周转和短期保障。积极推动企业兼并重组,对符合规定条件的重组,可暂不确认有关资产的转让所得或损失;认真落实国家出台的财税、金融、贸易、产业、收费等支持企业兼并重组的政策措施。

助企业解决生产经营中遇到的实际困难,指导企业转型升级。对

(五)强化工作机制。县政府建立经济转型升级工作领导小组,建立协调联系制度,研究解决工业转型升级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充分发挥新闻媒体的舆论导向和监督促进作用,形成全社会支持工业经济加快转型升级的良好氛围。(强 其是高新技术新产品和重大装备国产化首台(套)产品,促进我省强化工业经济转型升级的目标考核,完善目标考核体系,分解落实有关工作任务,并加强责任考核和督促检查。对在推动和实施工业经济转型升级中取得重大成绩的主体、企业以及个人由县政府给予嘉奖。六 加快政府职能转变和效能提升,减少审批事项和环节。清理各种不合理收费项目,进一步减轻企业负担,营造良好的投资和经营环境。建立产业间协调、沟通、服务机制,促进行业协会和中介服务组织规范化发展。强化政府指导、监管和服务职能,高度重视产业发展安全和社会风险防范,不断完善产业损害预警机制和风险防范应急体系建设。

二○○九年二月十九日

下载我市工业经济转型升级的研究与思考(最终版)word格式文档
下载我市工业经济转型升级的研究与思考(最终版).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2011工业经济转型升级情况的报告(5篇范例)

    关于**区工业经济转型升级 工作情况的报告 (2011年) 一、初步成效近些年来,特别是“十一五”期间,我区工业围绕竞争力提升纲领,坚持科学发展、坚持“双优”战略,不断推进我区工业......

    关于加快工业经济转型升级的实施意见

    宝鸡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工业经济转型升级的实施意见各县、区人民政府,市政府各工作部门、各直属机构: 为了贯彻落实国家、省政府关于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战略决策,抢抓深入实施......

    在全县工业经济转型升级工作会议的讲话

    顾金成同志 在全县工业经济转型升级工作会议的 讲话 (2010年9月12日) 同志们: 今天,县政府召开全县工业经济转型升级工作会议,主要任务是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认真贯彻全省加快转变......

    推进新型工业化促进工业经济转型升级

    推进新型工业化促进工业经济转型升级**县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海根据县委统一部署,县经信委正在积极开展‚转型升级、率先发展‛大讨论活动,作为这次大讨论活动的主要负责人,我积......

    2018年昆山转型升级创新发展工业经济

    附件1: 2018年昆山市转型升级创新发展(工业经济)专项资金项目申报指南 一、两化融合建设项目 1-1类:市级企业信息化示范工程建设项目(投入类) 1. 重点支持方向 重点支持企业实施......

    关于个体工商户转型升级的若干思考

    关于个体工商户转型升级的若干思考 2013-10-15 10:13 个体工商户作为一种组织形式具有一定的局限性 1.经营者变更受限。 个体工商户可以个人经营,也可以家庭经营。采取家庭经......

    关于单位转型升级的几点思考

    关于单位转型升级的几点思考***煤炭地质调查院**听完局里开的转型升级研讨会议和院领导对转型升级的看法以后,我真切的感觉到了当前我们单位所面临的各种压力,最近我也思考了......

    企业转型升级的思考

    企业转型升级的思考“莫道今年春将尽,明年春色倍还人”,引用温总理在答中外记者招待会上的一句话来形容现在当局的经济形势,全球金融危机爆发,欧美地区债务危机频发,中国股指低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