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播学课程转型与升级研究论文(五篇材料)

时间:2019-10-25 00:51:08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传播学课程转型与升级研究论文》,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传播学课程转型与升级研究论文》。

第一篇:传播学课程转型与升级研究论文

摘要:随全球产业结构转型升级、高等教育从精英教育向大众化教育转变,应用型本科教育已经成为一种新的教育类型。本文旨在通过分析《传播学》课程现存问题的基础上,找到该课程转型与升级的具体策略,以期对应用型大学调整《传播学》课程教学适应需求有所助益。

关键词:应用型大学;《传播学》;转型;升级

应用型本科教育是以培养知识、能力和素质全面而协调发展,面向生产、建设、管理、服务一线的高级应用型人才为目标定位的高等教育[1]。于应用型大学教学而言《,传播学》课程需要切实转型与升级,以适应社会、企业、学生的需求。因此,分析应用型《传播学》目前课程教学存在的问题,找到转型升级的具体方法,对应用型大学做好转型与升级工作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1应用型本科教育背景

2015年11月,教育部、国家发改委、财政部印发《关于引导部分地方普通本科高校向应用型转变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意见》提出“明确类型定位和转型路径,加快融入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抓住新产业、新业态和新技术发展机遇,建立行业企业合作发展平台,创新应用型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模式,深化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体系改革,加强实验实训实习基地建设,促进与中职、专科层次高职有机衔接,广泛开展面向一线技术技能人才的继续教育,加强‘双师双能型’教师队伍建设,提升以应用为驱动的创新能力,完善校内评价制度和信息公开制度”等主要任务。其实在此之前,浙江、四川等地的部分地方普通本科高校就已经向应用型转变。

2应用型大学《传播学》课程现存问题

2.1课程教学以理论知识为主,导致学生动手实践能力较差

与应用型大学设置的诸如采访、摄像、后期编辑等新闻传播动手实践的课程不同,《传播学》课程中涉及的相关理论众多,因此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会重点介绍《传播学》中关于传播者、传播内容、传播对象、传播效果等的相关理论。而这些理论知识又更需要学生主动去理解、记忆、消化,再转化为具体的操作技巧,但这一过程往往比较漫长,在课堂上花费的时间也较多,就占用了学生动手实践的时间,从而导致学生真正动手等的能力较差,难以适应新闻传播一线需要。

2.2课堂教学以讲授方式为主,导致学生的知识接受度较差

就目前而言,《传播学》课程的课堂教学主要还是以讲授为主。这主要是因为即使像中国传媒大学这样的学校,在整个教学课程设置中,《传播学》课时也仅有48个课时,而其他学校的课时也一般在32个学时左右。换句话说,传播学所占的课时相对较少,导致教师为完成基本的理论教学任务只能偏重采用讲授的方式教学。但是《传播学》相关理论于学生而言,理解起来有一定的难度。最终使得学生的知识接受度较差。

2.3教学双方关注点不在同一个层次上,导致学生课堂失去兴趣

讲授《传播学》课程的教师职称至少都是讲师,年龄最小都是27岁。看似年龄小的教师能够与学生打成一片,但仔细分析就会发现,修《传播学》课程的学生一般也就18、19岁,与27岁的教师依然差八九岁,二者之间的代沟较为明显。这就更别提与年龄较大的教授之间的代沟了。27岁以上的教师关注社会传播实践更注重深度,而十八九岁的学生关注传播实践更注重感官、直觉。另外,由于互联网时代,移动互联网传播信息的及时性、丰富性与传播媒体的多样性,二者之间关注的传播事件也就存在极大的差异。

3应用型大学《传播学》课程转型与升级策略

3.1学校要培养、提高教师动手传播的能力

整体而言,应用型大学对各学科教学的要求都更倾向于培养应用型人才,也就是希望学生能够在校运用,到单位就上手,甚至独当一面。这就首先要培养能够真正动手的教师。只有教师本身具有动手能力才能将操作的具体方法、技巧、捷径等通过讲授、实验、讨论等方式传授給学生。因此,应用型大学一方面要安排好薪资、待遇等问题,制定适当考核机制、奖励措施,让教师轮流前往报社、电台、电视台、网站与新媒体担任传播工作的相应职位,掌握传播工作流程,做出实质性的传播事件;另一方面,要制定专门的专家演讲、座谈、论坛等制度,设计好流程邀请传媒业界精英不流于形式地到学校与教师近距离交流,将优秀的传播技巧、策略、细节等与教师沟通,让教师真正接触到各级、各地、各类媒体的成功经验,打开教师的视野,实现提高动手传播能力的目的。此外,应用型大学还要经常开展业务培训会、举办优秀教师经验交流会等,让教师之间相互沟通、学习,增长知识,提高能力。

3.2教研室要增加课时、调整教学时间,研究改善教师教学方法、内容、手段等的策略

教研室作为推动《传播学》课程要积极发挥基础作用的纽带。因此,面对网络传播迅猛发展亟需专门的传播人才,但《传播学》课程教学课时偏少,学生难以及时消化传播理论知识、传播技巧等问题,教研室一方面要迅速结合报社、电台、电视台以及网络与新媒体的传播特性,尤其是要结合互联网的传播技巧、策略、特性等,调整课程课时分配,适当增加《传播学》课时,调整教学时间。另一方面要通过开展《传播学》教师教学研讨会、交流会,开展教师与学生座谈会,邀请报社、电台、电视台以及互联网与新媒体业界的优秀传播人才到教研室座谈,从而实现研究改善教师教学方法、内容、手段等的目的,帮助教师真正掌握教学的规律。

3.3教师要改变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作为应用型大学的《传播学》教师要十分清醒地认识到所授课程需要特别强调实用性,授课对象也更想掌握具体的传播技巧的现实,及时调整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3.3.1结合学生关注的事件讲授相关理论,奠定他们动手操作的基础

无论何种年龄的教师,都要尽量采用微信、微博、QQ等非面对面沟通形式,座谈等面对面沟通的形式,与学生建立良好的沟通机制,以掌握他们比较关注的事件。在掌握他们关注的事件基础之上,将传播学的理论知识点与他们所关注的内容相结合,才能真正让他们在聆听自己关注的事件时感受到传播理论的重要。这样他们认知并运用传播理论时,就会更加得心应手。

3.3.2鼓励学生运用传播学理论思考事件并绘制分析

事件进展图、传播策略图,增加学生们在课堂上的动手能力鉴于学生现在不太积极配合老师思考,而是求助网络问题,教师一方面要跳出书本,结合当下最火热的事件,鼓励学生运用传播学的相关理论层层分析传播者的目的、传播的内容、针对的传播对象、具体的传播技巧、传播的效果等。另一方面,应尽量在课堂上腾出时间,让每个学生绘制已经发生的事件进展图、传播策略图。此外,教师应同学生一起依据相关传播理论分析事件可能的新进展,推测传播事件的新情况,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增加他们在课堂上的动手机会,从而实现提高学生动手能力的目的。

3.3.3邀请学生动手运用传播学理论策划类似传播事件,增加他们课后的动手机会,提高动手能力

课堂教学毕竟时间有限,所以想让学生们真正学好传播学知识、传播的技巧、掌握传播的方法,教师要适当留课后作业。这就要求教师一方面要根据国际国内重要的事件以及学生们关注的事件,结合传播理论布置课后相关作业。另一方面要建立奖惩机制,形成学分对换体系,比如采用实践学时与课堂学时、实践学分与课堂学分对换的方法鼓励学生们在课后主动参与系、校的相关传播活动,报社、电台、电视台等传统媒体的策划传播活动,网站与新媒体等的传播活动,广告公司以及传媒公司的传播活动,积累传播经验,以增加他们课后动手的机会,提高他们运用传播理论动手传播的能力。

参考文献:

[1]史秋衡,王爱萍.应用型本科教育的基本特征[J].教育发展研究,2008(21):34-37.

第二篇:论文开题报告:中小企业转型升级模式研究

大学本科毕业论文(设计)开题报告

学院:工商管理学院

专业班级:09级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01班

课题名称 中小企业转型升级模式研究

1、本课题的的研究目的和意义:

1.企业转型是产业结构调整升级的逻辑必然追求持续成长的企业必须保持对自身生存环境的敏感,当原有产业已难以为企业提供足够的成长空间时,适时进行产业转型便成为企业的明智选择

2.当代中国正全力推动经济转型、加快产业升级,经济产业正在努力向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产业转变,经济结构也在慢慢转向“创新、绿色、环保”的新主题.中小型企业作为中国社会和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3.中小企业转型方企业成功发展壮大的关键.4、适时转型成为企业的明智选择

中国的很多企业在过去20多年的市场经济发展过程中做得很好,因为这些企业的基因适合于那个时代的竞争环境。但是,在目前的商业环境下,这些企业已经不适合新的环境,这个时候就要塑造并优化新的企业基因。也就是说,转型的好坏决定了中国企业未来的成败。tushman和o reilly认为,在外部环境发生较大变动时,企业在以往成功经营过程中产生的惯性有可能导致企业经营的失败。可喜的是,中国有一批企业已成功实现了产业的转型,并成为行业的领导者。例如,格兰仕曾经以羽绒制品生产为主营业务,1993年转向家用厨房电器具制造,成功转型成为全球最大的微波炉制造商;京山轻机从一家生产农机配件的小企业,发展成为中国包装机械行业的领导者;重。

微观层面的产业转型研究逐步引起学者们的关注。对企业而言,产业转型是一项复杂而影响深远的系统工程,企业必须对产业转型所带来的巨大变化做出适宜反应。国外对转型企业的研究主要是从企业战略、资源能力提升等角度探讨企业跨产业转型的问题。关注的核心是如何通过转型来培育和保持企业的核心竞争优势。从决策层面上看,企业转型属于战略管理的范畴。迈克尔•波特指出,竞争战略的选择主要考虑两个中心问题。一个是由产业的长期盈利能力所决定的产业吸引力,并非所有的产业都能提供相同的持续盈利机会;第二个是在产业内相对竞争地位的决定因素。在大多数产业中,总有一些企业比其他企业获利更多,在萧条产业中即使处于竞争优势的地位也只能获利甚微,反之,即使在一个很有吸引力的产业中,如果企业处于竞争劣势地位,也不能获得令人满意的结果。在哈默和潘汉尔德的核心竞争力分析矩阵中,在产品成熟期应当确定未来的核心能力和应萎缩的核心能力,在衰退期应提高公司核心能力的使用机会。詹姆斯•迈认为,转型是企业为了适应环境变化、提高自身竞争力,从一条价值链转向另一条价值链,或者是对企业进行彻底改造和重构的战略,或者是选择一种新业务类型的过程。迈克尔在《麦肯锡报告》中指出,公司超越渐进的组织结构演进过程,以更快的速度实现变革,告别过去加速巨变,就是转型。斯蒂芬•陈曾撰文指出,转型是基于核心竞争力的变革,即按照核心竞争力的原则选择业务组合和适当的组织结构、管理风格、流程制度和公司文化等。从上述学者的观点可以看出,企业转型是一个战略过程,转型涉及到不同产业部门之间的转移,并要求企业的组织结构、制度文化等方面随之转变。从核心能力的角度看企业转型,普拉哈拉德(prahalad)认为企业核心能力是获取竞争优势的基础,而一项核心能力可以在多个产业领域发挥作用。资源能力理论认为,特定的内部资源是企业在不断变化的经营环境中取胜的基础,其中不仅包括人力、物力及财力等有形资源,还包括技术能力、特殊的专业技能或者组织文化等无形资源。企业竞争的成功来自于这些特定资源的不断发展和重新组建。贝蒂斯(bettis)和普拉哈拉德(prahalad)进一步研究了“主导逻辑”转变的问题,主导逻辑是指在核心领域的长期经营过程中所逐渐形成的思维习惯和行为方式。当企业向新的方向转型时,迫切需要学会转变其主导逻辑。collins和porras表明,企业为适应外部环境,必须不受限于现有的产品和成功,将核心价值与现有的产品和经验相分离,否则很容易落伍。德赫斯(de geus)以成功应对外部环境变化并顺利生存的长寿公司为研究对象,认为企业要成功生存必须具备对环境的敏感、认同感和凝聚力、宽容以及财务上的保守四个关键要素。miller通过实证研究指出,企业在进入新的产业时,新产业与原有产业之间的技术关联度与企业转型的绩效成正相关关系。gemba认为,在企业进入下游产业时,原有产业的核心技术有助于企业在新产业中构建核心能力。

国内学界对企业转型的研究,大多集中于对企业变革环境的分析及变革的具体过程和影响因素等方面。企业界与管理学界在吸收国外战略变革理论的基础上,结合国内企业的现实状况,对我国企业转型与组织变革问题进行了研究。林志扬(2003)从治理结构与组织结构互动的角度对组织变革进行分析,并提出两者之间的适应程度决定组织有效发展程度。王雪莉(2003)从战略、结构、制度和文化等几个角度来研究影响企业变革成功的因素,并进行了一些实证分析。胡宏梁等(2003)认为影响企业变革进程的主要因素是中层管理者,并对中层管理者承担的创意者、传达者、安慰者和协调者角色进行了分析。王吉发等(2006)重新界定了企业转型的概念,建立了竞争优势的分析框架,指出企业转型的动因在于内生和外生动因的影响,认为企业转型的目的在于通过变革性的企业态势变化,提升企业竞争优势。企业转型问题的研究一般遵循着“资源———能力———行业内地位提升———产业定位”的逻辑线索,即企业根据内部资源、行业外部环境等要素,进行适当的行业搜索、寻优等过程,确立企业自身的竞争优势所在。转型期企业面临的主要障碍是组织系统的障碍和员工的障碍,其中来自员工内心的心智模式是阻碍转型成功的最大障碍。在企业的转型期要关注员工的观念和行为的转变,以文化转型的力量和流程再造的方法推动企业的组织变革,提升企业的组织能力。科尔尼管理顾问公司提出企业转型成功的原则:一是必须确定公司未来的愿景,即将来成为怎样的公司。二是发展战略的改变,需要一个新的清晰的战略方向。三是人力资源和企业文化的支撑。芮明杰(1999)等人提出构建未来产业、创建核心能力以及营造竞争优势的产业制胜战略。

第三篇:中小型外贸企业转型升级研究

目 录

[摘要]...................................................................I [关键词].................................................................I

一、前言.................................................................1

二、中小型外贸企业发展的现状.............................................1

三、中小型外贸企业在对外贸易中存在的突出问题.............................2

(一)内部问题........................................................2

(二)外部问题........................................................4

四、中小型外贸企业转型升级的意义.........................................7

五、中小型外贸企业转型升级的策略.........................................8

(一)企业层面的转型..................................................8

(二)国家层面有关政策的转型.........................................10 六 结束语...............................................................11 [参考文献]..............................................................12 致谢语..................................................................12 I 中小型外贸企业转型升级研究

[摘要]

当前,世界经济不景气和国内发展新阶段等各种约束日益显现,我国中小型外贸企业的发展遭遇诸多不利条件,如我国主要贸易伙伴经济发展动力不足,进口需求缩减,加之人民币升值导致的国内土地、劳动力及原材料成本的上升,我国外贸企业,尤其是中小型外贸企业的生存与发展面临着极大的挑战。在此背景下,中小型外贸企业转型升级成为了必然趋势。本文通过研究中小型外贸企业的现状及发展中存在的突出问题,探讨中小型外贸企业如何转型升级使得企业进一步的提升生存能力,扩大企业的贸易范围,终而使得中小型外贸企业能够成功的经济转型、行稳致远。

[关键词]

中小型外贸企业 对外贸易 现状 转型 升级 I

一、前言

本文所述的中小型外贸企业中的“中小型”和“外贸”作为企业的前置定语分别从企业规模以及企业行业属性作为评判标准界定了企业性质,因此,在这里可以将中小型外贸企业理解成:中小型的、以出口经营为主要导向的产品生产和贸易或者服务的企业。

在经济发展全球化的宏观背景下,我国对外贸易飞速发展,规模不断扩大,但自从金融危机爆发以来,随着内外部经济环境的恶化以及内部化优势的逐渐减弱,我国外贸企业,尤其是中小型外贸企业由于企业规模小、竞争力弱,更加容易受到经济波动和危机的影响使得生存与发展面临着极大的挑战。

中小型外贸企业对外贸易发展转型升级是新形势下我国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因此,推进对外贸易发展转型升级,必须继续实施好各项传统贸易战略,实现我国中小型外贸企业从模仿创新驱动向自主创新驱动转型,从粗放型、不可持续增长向兼顾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的包容型增长转型,从低成本竞争优势向全要素综合竞争优势转型。

二、中小型外贸企业发展的现状

中小型外贸企业是我国中小型企业的重要组成,也是我国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和支撑国民经济增长的主要力量之一。自改革开放确定了中国出口替代的外向型经济发展策略,通过不断满足世界市场需求,促进进口,众多中小型外贸企业因而迅速发展起来。根据中小企业网的统计估计,如果将各行业自身横向及行业产业链纵向来看,中国现在有近六成以上是中小型企业生产经营业务是完全或者是主要以出口为主导的。

由我国相关部分近年最新发布的《中小企业划型标准规定》表示我国中小型外贸企业的规模分别要从从业人员和营业收入这两方面来看。其中工业的中小型外贸企业从业人员在20人到1999人,营业收入在300万元人民币到40000万元人民币。商务服务业的中小型外贸企业从业人员在10人到299人,营业收入在100万元人民币到120000万元人民币。由于我国地域广阔、各地区的自然地理环境和经济发展水平不同导致我国中东部地区的中小型外贸企业较西部地区的中小型外贸企业发展较为成熟,东部沿海地区拥有优越的港口区位优势再加上受改革开放的影响,起步早、发展快、平均产值规模高于中西部地区。我国东部沿海地区的江苏、浙江、上海、广东和福建等地从事外贸进出口业务的中小型企业规模均在 2 万亿元左右,贵州等西部地区的规模产值不足 3000 亿元。

我国传统中小外贸企业产业类型主要集中在轻型制造、加工组装型制造、食品加工、饮料制造、服装、皮革皮毛、木材加工、家具制造、文教体育用品、塑料制品、金属制品、电子通信、仪器仪表等劳动力密集型行业的一般生产和加工出口。

三、中小型外贸企业在对外贸易中存在的突出问题

在经济全球化的形势下,2008年金融危机爆发后世界经济也进入了漫长的调整期,同时给我国中小型外贸企业带来了着极大的挑战,将我国中小型外贸企业发展前期所积聚的问题凸显出来,使得我国外贸经济增速放缓甚至负增长。本文从企业内部和外部分析当前我国中小型企业在对外贸易中存在的突出问题。

(一)内部问题

自我国开始对外贸易以来,我国众多外贸企业都被作为“世界工厂”纳入全球价值链,从事着劳动密集型的初级加工制造业生产和销售,企业盈利主要来源仅是微薄的代工收益,自有知识产权和自有品牌极度匮乏。随着劳动力成本优势的急剧下降,代工如今很难继续支撑贸易发展速度,并且外贸企业的创新不足开始凸显,成为制约我国在未来较长时期外贸发展的关键问题。

1、劳动力优势逐年下降

我国的劳动年龄大多在16岁 到59 岁之间,在 2012 年我国劳动人口达到了顶峰之后逐年下降,这意味着自改革开放30 年以来我国一直持续的人口红利逐渐消失。并且,随着计划生育政策实施带来的老龄化问题的逐年加剧,在未来较长的一段时期年轻劳动年龄人口(15 到 29 岁)的数量仍会持续减少。导致的将是劳动力成本的持续攀升。根据2015年中国社科院发布的《2015 年中国大 2 学毕业生就业报告》的统计数据,从2009年至 2015年,本科毕业生的平均月工资从 2369 元增至 4793元,每月增幅达到8.527%,相比往年有较大增幅。同一时期,农民工的工资也从 1417 元涨到了2864 元,平均月增幅达到了8.521%,几乎与本科毕业生的工资增速持平。面对连续几年以两位数增长的工资水平,近几年很多外资企业陆续将部分工厂从中国迁移到越南、印度、印尼、菲律宾以及孟加拉国,其中有在服装制造业的知名品牌阿迪达斯、耐克、优衣库、无印良品等,家电制造业的明星品牌三星空调、飞利浦、松下,以及食品类企业雀巢、百事,等等。众多外资企业的移出严重影响了我国的出口量,然而劳动力价格水平的攀升很大程度的增加了劳动密集型产品的出口成本,阻碍了我国出口贸易的发展。[2]由于我国中小型外贸企业主要从事传统的制造业,且多集中于劳动密集型产品,对劳动力的需求较大,与此同时,印尼等国家也不断出现新的、强大的、更具有优势的劳动资源。因此,我国劳动力价格不断上升,很大程度上加大了中小企业的生产成本,导致产品价格上涨,从而影响了国际市场对此的需求,对我国中小型外贸企业造成了很大的威胁。

2、中小型外贸企业缺乏自主创新能力

自2001年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TO)来看,我国众多企业加入了国际贸易的行列当中,但全球贸易竞争十分激烈,我国外贸企业凭借着劳动密集型产品的出口在国际贸易市场上占有一席之位,并有众多国际知名品牌在我国设有加工生产基地。

经济的发展以及社会能力总体的不断提升,而我国大多外贸企业却规模小、结构单

一、实力弱、研发、品牌、营销方面投入资金少,大多只专注于生产低附加值商品,很少中小型外贸企业有考虑过要利用或引进外国的技术来提升自主创新能力或是改造自身企业。金融危机的爆发,全球经济局势的震荡,我国劳动力、原材料等等生产要素价格也不断提升,种种因素使得我国中小型外贸企业在国际贸易竞争中的优势急剧下降。

3、盲目多元化

我国外贸企业在发展中,较容易忽视核心竞争力,盲目地进行扩张,使得资金分散,不利于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培育。比如,有许多企业如果发现了销量热的产品,便会跟风投入生产。最后,导致市场上产品供应过多,库存积压,又不得不以低价销售,给企业带来许多的损失,更有甚者造成企业资金链断裂,不利 于外贸企业的长远发展。[3]面对崭新的市场竞争格局,由于众多管理者的素质尚不足以充分把握经济全球化对企业生存和发展的深远意义,市场的预测和运作能力低下,管理方式和经营体系仍相对落后。缺乏对国际市场应有的了解,盲目的跟风多元化,没有针对市场需求为企业制定专门的生产方案,长期如此会成为企业的发展的绊脚石,利少亏大会使中小企业面临破产的僵局。

(二)外部问题

1、对外贸易融资存在的问题

随着中小企业的迅速发展,其对资金的需求与俱增。但受我国国内经济下行、国际贸易环境恶化、宏观政策收紧和全球金融危机的影响,融资业务,尤其是与国际市场紧密相连,处于国内外经济板块连接处的国际贸易融资业务受到较多冲击,面临着各方面不确定风险因素的考验。因此,金融机构在信贷政策的把控上趋严格。

出于中小企业承受风险能力弱,经营中不确定因素较多,自筹资能力较差,金融机构对待中小企业的信贷政策轻则上浮融资利率,重则不给予融资服务支持。中小企业在资金风险方面:跟大中型企业比较起来,小型贸易公司因为经营规模小,经营的商品多以小商品为主,一笔交易的金额多则几万,小型贸易企业的企业主一般家底薄,没有稳定的现金流,贸易的运营基本依赖于银行贷款,即便有一些资金充裕,在业务量与经营能力上依旧欠缺。中小企业难以从银行获得融资,无法获得支持自身发展的大量资金。[4]资金的长期短缺使中小企业进一步增规模求发展的目标难以得到实现,亦难以提高其技术创新能力、产品发能力和产品营销能力。如果资金周转困难重重,为了维持经营发展,中小企业多会选择民间借贷的方式获得短暂的资金周转,高额的贷款利息和难以为继的市场环境,会让中小企业发生资不抵债的情况,最终导致资金链断裂,从而难以维持经营破产倒闭。

2、对外贸易中受人民币升值的影响

经济全球化的不断加深,中美间存在较大的利率差,我国外汇储备过多,并且国际收支双顺差,以及欧美等发达国家的不断施压等原因,人民币汇率不断升值。人民币升值带来总是弊大于利,因此人民币升值使得企业利润严重缩水,影响企业持续发展。.(1)外币资产贬值 2005年汇改至2013年,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已经累计升值了四成。如此大幅度的升值已经对中国的出口企业造成了巨大的出口压力。尤其是对规模小,资本金少的中小型外贸企业造成的生存压力十分之大。2014年,人民币汇率开始呈现贬值态势,双向波动局面开始呈现。因此中小型企业在未来的几年很难躲过人民币升值带来经营困难。

当前,人民币国际化尚未最终完成,当并且在国际贸易中大部分使用的是外币,特别是以美元为结算货币。这造成中小型外贸企业将所拥有的外币资产折算成人民币的价值大幅缩水。例如,在贸易过程中外贸企业必存在许多由于商业信用而产生的应收款项,这类资产一般是用外币表示的。人民币汇率上涨导致这部分资产的价值大幅下滑,给企业的汇兑带来严重的损失,而这部分损失一般是没有利息来作为价值补偿的。

(2)汇率变动造成的国内市场竞争力下降 015年,人民币汇率的不可预测性较强。2014年,中国人民银行再一次扩大人 民币对美元的浮动区间,将浮动区间从1%扩大到2%,增加了人民币汇率双向波动的可能。外贸形势的严峻,人民币汇率的双向波动使得众多中小型外贸企业“苦不堪言”。有许多企业表示,只敢接短单而不敢接长单,作为普通的中小型外贸企业缺乏对汇率波动的判断力,所以不敢轻易接大单,并且普遍的存在着缺单的现象。一家宁波中小型工贸企业的总经理朱先生谈到:“企业曾有一次真实的体验,因为与美国一个客户签订了一笔高达几百万美元的合同,而订单的周期是比较长的,由于汇率波动的问题,最终导致企业的损失巨大。”在从事对外贸易中,中小型的企业对汇率的变动极其敏感,人民币币值不稳改变了商品在国际贸易中的相对价格,大大的削弱了我国中小型外贸企业的竞争力,随着我国出口成本也相应提高,出口商品的价格也相对应上升,价格优势的下降,由此造成了外国市场的需求不断减少,交易量也大幅度降低,外贸企业的利润严重的缩水,对我国中小型外贸企业的发展造成严重的打击。

3、国家出口退税幅度下降,经济结构面临着转型的局面

出口退税管理政策的变化对中小外贸也产生了一定的影响。近期,政府针对相关产品的出口退税率做了调整,大部分商品(比如有色金属等)的退税率都有不同程度的下降。外贸企业的价格竞争优势也越来越少,严重影响了资金的周转使用,加大了资金的占压成本。很多缺乏竞争力的企业,由于出口退税下降的影 响,将会面临着破产的风险。因此,只有中小型外贸企业的经济结构转型,才能缓解如此紧张的局面。

4、全球贸易保护主义盛行,反倾销越演越烈

一些国家为了保护本国产业市场,打着保护环境、保护人类生命健康的幌子实行贸易保护主义,中国已成为全球贸易保护主义的最大受害国之一。而中小外贸企业生产的产品大多属于技术含较量低的劳动密集型产品,这些措施的出台更加大了其进入国际市场的难度。

贸易保护主义日益加剧,各国之间的竞争不断加强,我国自然成为了贸易摩擦的主要对象,对于外贸出口造成了巨大的屏障,比如反倾销,从而不利于我国外贸企业的发展。而对于外贸企业,如果遭遇到了反倾销,销售量就有可能从几十亿下降到零,这样一来,我国很多中小企业毫无出路,最终将会面临着倒闭的风险。[1]

5、主要贸易伙伴经济增速放缓

2013 年,我国进出口贸易总额首次突破 4 万亿美元,进入了对外贸易大国的行列中,其中从贸易组织的角度来看,亚太经合组织的成员国(APEC)、欧盟(EU)以及东南亚国家联盟(ASEAN)为我国的主要贸易对象。从国家或地区的角度来看,我国主要的贸易对象有:美国、香港、日本、韩国、台湾、德国、澳大利亚等。随着受金融危机的影响,主要贸易国的经济增速也呈现了放缓的趋势,从而大大的抑制了我国的出口。1以表1数据显示,2015年我国同这些主要贸易国的进出口总值同上年比较除美国外均呈下降趋势,严重了影响我国总体的进出口总值。面对纷繁复杂的国内外形势,我国最具代表性的中小型外贸企业受到很大的冲击,中小企业出口需求量大减,使得企业利润低,收入越来越少,甚至存在入不敷出的情况。

表1 2015年我国同主要贸易国的进出口总值

① 资料来源:商务数据中心

资料来源:商务数据中心

6、国家政策对中小型外贸企业发展的影响

总体而言,中国对国际自由贸易的理论研究在相当程度上还停留在传统的 WTO多边贸易框架体制下国际贸易发展的新趋势以及中国当前在对外开放领域的相对滞后,对中国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参与国际规则制定提出了严峻的挑战。如果继续保持当前固步自封、裹足不前的被动状态,不仅不利于中国的国际形象,不利于走出去,也不利于通过扩大开放促进国内改革以完善体制机制,而且更重要的是,可能导致中国在新一轮国际贸易自由化浪潮中,在标准和规则制定方面被边缘化,最终无法维护好战略机遇期,在新一轮国际竞争中败下阵来。

四、中小型外贸企业转型升级的意义

2014年“新常态” 这一词由美国太平洋基金管理公司总裁埃里安提出:世界也许再也无法回到全球金融和经济危机前稳定的“正常”状态,它将面临一个全新的“正常”状态。[5]我国的经济也同样处在新常态时期,如果再依靠廉价劳动力和密集型生产的方式、粗放型投资扩张和过度发行货币来维持经济增长的“常态”已经难以为继,我国经济已经进入了经济增长速度换挡期、结构调整阵痛期、前期刺激政策消化期三期叠加的阶段性调整期。总书记也曾指出:我国的发展现仍然处于重要的机遇期,我们要增强自信心,从当前我国经济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出发,适应新常态,保持战略上的平常心态。

要继续抓住和用好这个战略机遇期,与时俱进,中小型外贸企业如何正确认识新常态、适应新常态、引领新常态,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中国外贸发展的“大逻辑”。新常态之“新”,意味着不同以往;新常态之“常”,意味着相 对稳定,新常态需要新机制,新机制就是倒逼外贸企业转型升级,从而坚定维护好战略机遇期的平稳延续,为经济发展和综合国力进一步提升创造良好的外部条件。

五、中小型外贸企业转型升级的策略

中小型外贸企业当今所处形势十分严峻,经济下行压力的不断扩大,要想在逆境中前行就必定要进行改革,否则,很容易面临破产的危机。对于中小型外贸企业缺的不是客户缺的而是不健全得外销体制,一般情况下企业的前5-—10年是更多是靠老板的策略生存,而之后的5—10年靠的是实体制和企业的创新能力,如果一个企业没有一套健全的体制规范、指引以及吸引客户的策略,就象一个党没有党章一样,像一个人没有个性。我国中小型外贸企业现正处于后面的一个5—10年,因此,应该抓住转型升级这一契机,企业自身应不断的从各个方面去改善企业的经验模式,政府也应施展一定的力度使得我国的中小型外贸企业能够稳步前行。

(一)企业层面的转型

1、通过优化产业结构,加大产品的附加值

中小型外贸企业的发展离不开产品的更新换代,需要不断的降低生产成本和延长产业链,从而增加产品的附加值、不断的提升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中小型外贸企业要想实现转型,眼下就必须实行优化产业结构,使商品的附加值不断提高。这样不仅可以通过延伸产业供应链,还可以不断加大新产品的开发力度。通过延伸产业价值链,可以提高高技术含量产品的出口比重。

2、增加知识产权意识,不断创新

国外有竞争力的产业都有庞大的执行产业与相关产业组成的产业簇群的支持。同样的,我国也需要进一步加大产业链的建设,要提高我国产业的竞争力还需要从目标产业簇群上下功夫,同时要提高我国外贸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在当今的知识经济时代,外贸企业最迫切、最根本和最有效的途径是搞好创新,一个缺乏创新能力的企业将失去存在的根基,外贸企业还需不断地进行技术创新、制度创新和市场创新。如果一直做传统外贸,很多外贸企业摆脱不了低端加工厂的困境,一定要掌握终端,掌握定价权,可以提高外贸交易中的地位。快速增长 的跨境电商行业中,除去自己研发电商平台,更多的中小型外贸企业通过eBay、阿里巴巴速卖通、亚马逊、敦煌网等大型电商平台,尝试网上外贸出口。[6]

3、通过强化企业管理,培养企业个性

强化企业管理创新,构建科学完善的现代企业管理体系。要强化组织管理创新,建立适合企业发展要求的组织管理体系;强化制度管理创新,不断完善企业规章制度,增强制度的可执行性,使之更贴近企业运营与市场实际;强化人才管理创新,积极构建人性化的管理体系,增强企业的凝聚力;强化业务经营管理创新,建立现代化的业务管理信息系统,加强对业务人员的岗位知识和技能培训,不断提高业务人员的整体素质;健全财务管理体系,规范财务制度,提升资金使用。

我国外贸企业需要进一步加强高级要素的建设。我国需要进一步加强对专门教育的重视。高等院校、科研机构要和企业进一步加强联系,将研究和现实挂钩;企业自身也可从事研究开发工作,进一步建立高效的高级要素和专门要素的创造机制。企业文化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灵魂,核心竞争力的创新性与延展性等,都属于企业文化。它是决定现代企业效率高低、竞争力强弱的重要因素,外贸企业必须进行企业文化建设,促使企业形成强大的凝聚力和向心力,推动企业向前发展。

4、企业对外贸易融资能力方面的提升

对于外贸融资方面的相关人才进行培养我国中小对外贸易企业对于对外贸易融资进行了充分的认识之后,就会发现对于相关专业人才的培养是非常重要的。因为对外贸易融资是需要非常专业的人才来操作的,这种人才必须具有非常广泛的知识储备以及非常专业的相关方面操作素质,目前我们国家的中小外贸企业的人员素质普遍不是很高。所以想要把对外贸易融资发展的更好更专业,就要加强相关方面人才的培养。首先要把一些国际上通用的贸易方面的法律知识尽可能详细的对相关的从业人员进行培训,要让相关的从业人员对于国际上经常使用法律知识有一个充分的认识和了解。其次,要帮助相关的从业人员对于银行方面的相关金融融资产品有一个具体的了解,使得相关的从业人员能够更好的和银行进行沟通,随时的对于新的融资产品有一个良好的掌握。企业自身也要学会应用国际贸易融资工具, 选择适当的融资方式,通过对外贸易的实践,不断提升自身实力,提高企业资信。

5、企业有关汇率方面的转型

虽然中小型外贸企业人员规模较小,资源不限,但也要建立一个能满足企业日常汇率风险管理的汇率风险预警机制,增强管理汇率的主动性。企业在内部建立汇率风险预警机制时,首先是确定一套指标体系,由于企业较小,不可能自己去采集相关数据,可以选择把研究机构或金融机构的预测指标进行适当地改进,变成本企业的汇率风险管理指标体系。当汇率的波动一旦达到较大幅度,企业能按照事先的预案进行处理,使汇率风险始终处于可控的范围内。

(二)国家层面有关政策的转型

1、改善融资环境

我国的中小型外贸企业无论是创业、成长以及创新都会遇到融资的问题,由于信息不对称,金融体系、金融配置效率不完善,金融监管的策略对中小型外贸企业的限制以及社会环境不优种种因素导致中小企业在融资中遇到诸多困难,使得企业难以发展。因此在当下最要紧的就是:

(一)建立保障中小企业贸易融资发展的政府支持体系。(二)创建全面的中小企业国际贸易融资服务。(三)建立多元化的直接融资体系(四)建立良好的银企合作关系。[7] 与此同时,各级政府应落实并创新支持中小微企业融资的政策,一是财政补贴政策。对金融机构为中小微企业融资给予财政补贴;按照市场化方式,建立中小微企业偿债风险准备金。二是财政贴息政策。对特定领域、特定区域的中小微企业融资给予财政贴息。三是奖励政策。对金融机构支持中小微企业融资发展表现突出的,给予一次性奖励,各级基层政府对金融机构给予各种奖励和支持。四是增信政策。健全信用担保体系,通过政策性担保机构提供担保和再担保,引导商业性担保机构定位于中小微企业等方式,促进担保融资。五是引导投资政策。政府直接出资成立引导基金,引导私募股权投资基金 PE(private equity)、风险投资基金 VC(venture capital)[8]

2、降低人民币升值对中小外贸企业的影响

人民币升值对我国中小型外贸企业影响极大,于此国家可以运用宏观政策来进行调整:一是要促进国际收支基本平衡,保持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稳定;二是国家外汇局要进一步加强对外汇资金流入的监管,有利于减弱人民币单边升值预期。同时,要密切关注美联储货币政策转向带来的潜在风险,一旦其货币政策调整,不排除人民币单边升值次逆转的可能性。政府也应进一步加快金融市场建设,完善外汇管理体制。自 2001 年我国加入 WTO 以来,我国对外经贸活动日益增多,因此政府应该改进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使得更多的企业和机构能够参与外汇的结算,规避外汇风险,完善外汇管理体制。我国央行应该加大管理力度,合理利用我国的外汇储备,多管齐下加强对我国产业的政策扶植,积极鼓励优秀企业直接对外投资,并设立相应的咨询机构,对于我国的企业提供优质的信息,优化投资能力,提高我国的产业竞争力外贸企业应该实行市场多元化出口战略,在加强自身产品的基础上注重新产品的开发和旧产品的升级,积极开拓亚非拉等发展中国家和地区的市场。在出口结汇方面,外贸企业受汇率波动的影响较大,因此应该利用远期外汇期权等多种类型的金融工具来达到规避风险的目的,提高企业自身的生存能力。

3、有效规避汇率风险

政府要联合金融机构搭建相应的交易平台,为中小型外贸企业提供丰富的金融衍生产品来使之在规避汇率风险的需要。政府加强对出口企业的保护力度。对出口企业实施政府补贴、税收减负。对于高科技产品企业,政府予以重点支持。政府在出口企业融资方面起导向作用,以此来带动市场对出口企业的借贷。政府也应改进扶持企业的税收制度,使它们在税收方面享受优惠,促进其发展,同时加强金融市场建设,拓宽企业防范风险的途径,在税收方面给予优惠,鼓励其发展。[10]此外,国家政府应加强宏观调控,来保持人民币汇率稳定。对于人民币升值带来的压力, 只有我国政府加强宏观调控,适当的对汇率水平及汇率制度进行调整,才能有效减少人民币升值对我国中小型外贸企业在对外贸易中所带来的负面影响。

4、帮助中小型外贸企业开拓国际市场

长期以来,中国出口企业在国外销售的价格低于国内价格,让国外消费者享受到廉价的“中国制造”。企业宁愿低价出口也不愿高价内销,必然是因为内销有更高的额外成本,比如,存在地方保护、物流成本高、资金难以回收等。为此,应深度整合国内市场,加快国内市场一体化,加快发展物流业地方政府应严厉打击欠款问题。此外,可出台补贴消费者的政策,鼓励购买外贸企业的内销产品。

六 结束语

综上所述,我国中小型外贸企业要在国际贸易市场上提升企业的竞争力,在看到自身优势和发展潜力的同时,必须要认清在残酷国内外竞争格局中存在的短 板以及缺陷,要能够做到扬长避短,用发展的眼光协调好内外作用力,能够充分利用好国家政策方面的支持,制定一系列行之有效的举措,不断提高市场竞争力,最终使企业能够顺利的转型升级,也成为中国经济和中国发展的重要以及。

[参考文献]

[1]庞文雁.段小燕.吕明伟.出口退税政策变化对中小外贸企业影响分析[J]创新论坛, 2013(6)[2]谌莹.张捷.论我国外贸新常态形成的原因及其影响[J]经济全球化,2015(4).[3]姚肖肖.浅析如何提高我国外贸企业核心竞争力[J]政治经济法律,2015(1).[4厉刚.中国小型外贸企业的发展方向.[J].经济论坛,2015,(7).[5][2014人本中国秋 新常态,新管理[J].中国人力资源开发,2014,(19).[6]朱小群.中国对外经济转型亟需加快[J]特别策划,2013(9).[7]刘彬.浅析中小外贸企业国际贸易融资对策[J]金融天地,2013(21)[8]商庆军.中小微企业融资难题的解决之道[J]产业经济,2014(7)

[9]朱瑞王丹陈晴晴.人民币汇率变动对安徽省出口导向型企业影响研究.[J]市场/贸易.2016(2)

致谢语

......12

第四篇:转型升级

转型升级

国际金融危机后,一场争夺未来发展制高点的“竞赛”悄然涌动:美国将研发投入提高到GDP的3%,创下历史最高水平;英国着眼发展低碳经济、数字经济,“构建英国未来”;欧盟宣布投资1050亿欧元发展绿色经济;俄罗斯提出开发纳米和核能技术。

此时此刻,中国提出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不仅关系到在未来的发展中能否拥有新的引擎,也关系到在未来竞争中能否获得新的优势,在现代化路途上能否取得新的成就。

在中国经济发展前沿的浙江,一场巨大的变革正在酝酿,在这场变革中,浙江的民营企业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

高与低:做精高新产业,提升传统产业

未来5年,战略性新兴产业将和传统产业一起,成为引领中国经济长期平稳较快发展的两大驱动力。

全国人大代表、正泰集团董事长南存辉说:“现在已到了关键时刻,传统企业需要全面转型,而转型就是要通过创新技术、管理和体制来实现。”

浙江的民营企业众多,但大部分处于“低、小、散”的状态,经不起大风大浪冲击。

所以,转型升级,不能为转型而转型,应该根据省情,根据我省中小企业的特点。

中小民营企业尤其是传统制造业,转型升级要分两步走,第一步把传统制造业转成先进制造业,主要是打造两条微笑曲线:第一条是企业微笑,提升研发能力和营销能力,两端一翘,企业微笑;第二条是产品微笑,提升科技含量和文化含量,两端一翘,产品微笑。打造两条微笑曲线的重点是上新设备新工艺新品种,开拓新市场,彻底改变传统制造业几十年一贯制的老设备老工艺老品种老市场。第二步有了两条微笑的产业就是先进制造业,要与现代服务业相结合,双轮驱动双翼齐飞。与消费者同时同在同享。转型升级后的企业与产业应该分不清制造业还是服务业,总是把制造、服务、信息都能融在一块儿了。

第一个途径就是提升制造水平,国际一流的制造装备,快速响应市场的制造模式,工艺流程的改进

第二个途径就是提升研发水平,这是我们浙江企业的软肋。很多企业装备上来以后,但是研发一直跟不上,产品还是难以做到高端,所以号称是一流设备、二流产品、三流价格,第三个途径就是提升营销水平,核心是品牌的打造,这是最难的环节,也是附加值最高的环节。

“传统产业升级需要‘龙头效应’,需要在品牌、研发、科技、管理、营销等方面不断创新模式,实现自主品牌的跨越式发展。”长期在纺织服装行业摸爬滚打的全国人大代表、富润控股集团董事局主席赵林中说,“随着产业调整进程加快,中国纺织业必将迎来吐故纳新、大浪淘沙的5年。我们将坚持以价值为核心的品牌建设,不断挖掘、提升传统产业新价值。”

赵林中代表坚定地说。

政府应该引导企业整合,加快由块状经济向现代产业集群转化,让中小企业之间形成合力。在行业里,龙头企业以其品牌、资本、销售渠道、整合中小企业,组成“小巨人”企业或是企业集团。对于各个企业来说,也是优势互补。

通过整合,可以实现分工合作,充分利用资源。同时,大量的中小企业走向联合,主动“”,成为企业集团的组成部分,甘做大企业的配套,也能使资本、产能充分发挥。事实上,民营企业的整合,在我省已经有了自发整合的先例。在民营企业整合上,正泰集团是最好的一个例子。乐清是低压电器企业集中的地区,正泰和30多家低压电器企业进行整合,开始是松散的加盟形式,统一品牌、统一销售,后来进行资产评估,30多家企业入股正泰,实现产权整合,从一个传统的家族式企业成为现代化的企业集团。

民企整合,就像原来大家都各开一辆小汽车,而联合起来,就成了大家一起努力开好一列火车,汽车开得再快,也比不上高铁的速度。

所以,走向联合,是民营企业转型路上,最重要、也是最基础的一步。企业已经遵循市场规律自发做了,现在,政府更要在未来的经济产业规划中,要顺应这种时势,引导中小企业去进行整合。

“从国家到地方,未来5年,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举足轻重。”全国政协委员、德力西集团董事局主席胡成中说,各地投资热情高涨,制定和实施一系列扶持政策,引导各种资源向新一代信息技术、节能环保、新能源汽车等产业集聚。

胡成中委员认为,在大力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同时,要警惕投资一拥而上所带来的重复建设和产能过剩。同时,明确各产业的发展方向、不同阶段要实现的发展目标以及所采取的策略,做好整体规划,重点突出,分类扶持,充分发挥政府引导的作用,及时制止无序扩张,为部分盲目发展的产业、行业“退烧”。

以现代服务业为主攻方向

随着经济快速增长,作为资源小省浙江面临的资源环境压力越来越大,吕祖善认为要从根本上破解这一矛盾,关键是加快产业结构战略性调整,着力构建符合浙江实际的现代产业体系。发展资源消耗少、环境污染小的服务业,对浙江这样一个经济大省同时又是资源小省来说,尤为重要也尤为迫切。

浙江目前已经把服务业特别是现代服务业作为经济结构调整的主攻方向,去年全省服务业增加值首次突破万亿大关,占GDP的比重达到43.2%,浙江省提出到2015年服务业增加值占生产总值比重达到48%左右。

要实现这一目标,吕祖善认为,必须把经济结构调整与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结合起来,把消费结构升级与生活性服务业发展结合起来,走生产性服务业与生活型服务业联动发展的路子,突出发展一批服务业重点行业和企业。

鼓励工业企业分离发展服务业,优先发展物流、金融、信息、科技、商务等一批生产性服务业,特别是鼓励发展研发设计、文化创意、总部经济等新兴服务业和高端服务业;着力构筑一批服务业发展重要平台。大力建设物流园区、总部基地、科创园区等现代服务业集聚示范区;重点建设一批跨区联动、资源共享、层次较高的生产性服务业公共平台;突出发展一批服务业发展重点区域,引导杭州、宁波、温州、金华、义乌等中心城市和地级市城区发展现代服务业,率先形成以服务经济为主的产业结构。

大与小:建设四大平台,扶持中小企业

后国际金融危机时代,持续不断的发展动力与发展空间从何而来?在浙江,一张可持续发展“路线图”已清晰勾勒出来:要建设大平台、大产业、大项目、大企业“四大平台”,实现我省经济转型升级、又好又快发展。

全国人大代表、宁波市政府秘书长王仁洲认为,要大力搞好大平台、大产业、大项目、大企业建设,形成浙江经济新的增长极和支撑点,还要继续发挥众多民营中小企业力量,推动中小企业加强技术改造,增强新产品开发能力和品牌创建能力,这是浙江经济发展的基础和基本力量。

“在四大平台建设上,建议加大对核心关键技术研发的投入,集中资源和技术,加大共性关键技术的攻关力度。”全国政协委员、省人大财经委主任丁耀民建议,在政府层面,要精细规划,整合资源,注重将已研发的新材料、新工艺应用到实际生产中。同时,关注中小企业的发展,进一步出台相应政策措施给予扶持,还要清除各种不必要的门槛,帮助企业克服困难,引导企业优化结构,促进产业升级,呵护他们茁壮成长。

陆与海:做强陆域经济,发展海洋经济

“十二五”规划纲要草案提出,坚持陆海统筹,制定和实施海洋发展战略,提高海洋开发、控制、综合管理能力。

此前,国务院已将浙江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上升为国家战略。“这对舟山来说,是大开发、大开放、大发展的关键时期。”全国人大代表、舟山市委书记梁黎明认为,要借鉴学习世界先进沿海、海岛城市的发展经验,做好规划布局,重视产业培育,特别是港口物流等海洋新兴产业的培育,依托港口岸线等资源优势,大力建设现代海洋产业体系,引导船舶企业做大做强海洋工程产业等,使舟山成为我国科学管理、开发和保护海岛海洋、促进海岛地区科学发展的示范区。

全国政协委员、利时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李立新认为,发展海洋经济不仅会给沿海地区带来经济繁荣,还会拉动陆域经济发展。“希望我省进一步做深、做强海洋经济,优化海洋经济空间布局,推动沿海产业带建设和沿海地区加快发展,鼓励支持山区大力发展绿色经济等特色经济,努力把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

改革开放以来,浙江依靠民营经济和市场经济的先发优势,经济总量逐年攀升,2010年仅次于广东、江苏和山东,排在第四位,但资源和陆域小省的约束使传统产业上升空间有限,制约了浙江经济的快速发展。

跳出有限的陆域空间,向海洋要空间、要资源、要财富,是浙江的必然选择。

“我国海岸线总长居世界第四,海域面积辽阔,是名副其实的海洋大国,但海洋经济在我国处于成长阶段,发展现代海洋产业的空间很大。山东、广东、浙江是国内经济发达省份,海洋经济的延伸将对我国经济起到支撑作用。”国家发改委国土开发和地区经济研究所副所长肖金成在接受中国经济时报记者采访时说。

浙江早在1993年提出建设海洋经济大省,此次《规划》将浙江经济发展的新目标定为建设海洋经济强省,建成我国大宗商品国际物流中心、舟山海洋综合开发试验区、海洋海岛开发开放改革示范区、现代海洋产业发展示范区、海陆统筹协调发展示范区和生态文明及清洁能源示范区。

在传统海洋经济方面,浙江落后于广东和山东,需要通过打造现代海洋产业体系,走上

一条大开大合的转型升级之路。浙江计划到2015年海洋生产总值突破7200亿元,占全国海洋经济比重提高到15%;最终发展成为我国海洋经济参与国际竞争的核心区域和保障国家经济安全的战略高地。

“浙江拥有丰富的海洋、渔业、油气、港口、海水养殖等资源,舟山群岛正在发展渔业和旅游业,有很多岛屿可以开发利用。我们发展海洋经济的经验还不成熟,需要全盘规划。”肖金成对记者说。

浙江目前完成以“一核、两翼、三圈、九区、多岛”为空间布局的海洋经济总体发展规划,一核,即以宁波—舟山港海域及其依托腹地为核心,打造海洋经济发展的战略高地。

宁波—舟山港是全国货物吞吐量最大的组合港,依托深水岸线资源和港口优势,浙江将规划建设全国重要的大宗商品储运加工贸易基地、国际集装箱物流基地,同时配套发展新型临港工业、海洋新能源产业等,加强在原油、矿石、煤炭、粮食等重要物资储运中的战略保障作用。

在产业布局上,浙江“两翼齐飞”,以环杭州湾产业带及近岸海域为北翼,成为引领长三角海洋经济发展的重要平台;以温台沿海产业带及近带海域为南翼,与福建海西经济区接轨。“三圈”即杭州、宁波、温州三大沿海都市圈,通过增强现代都市服务功能和科技支撑功能,为产业升级服务。同时形成九个沿海产业集聚区,推进舟山、温州、台州等地诸多岛屿的开发和保护。

与此同时,浙江将扶持培育一批海洋战略性新兴产业,提升整体产业层次。目前正在发展海洋装备制造业,包括石化成套设备、潮汐能设备、海水淡化设备、核电设备、港口机械等,并在海洋生物医药、海洋可再生能源、海水利用和海洋勘探开发领域形成规模,逐渐接近国际先进水平。

《规划》提出,浙江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要优化海洋经济结构,加强海洋生态文明建设,提高海洋科教支撑能力,创新体制机制,统筹海陆联动发展,建设综合实力较强、核心竞争力突出、空间配置合理、生态环境良好、体制机制灵活的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形成我国东部沿海地区重要的经济增长极。

据悉,浙江将鼓励民营经济参与海洋开发,在温州、台州进行改革试点,清理不利于民营资本进入海洋开发的政策性障碍,支持民营企业参与之前一直被国有企业垄断的港口物流、战略物资储运、石化工业以及海岸线、滩涂、小岛、海域等海洋空间资源的集中连片开发。

内与外:扩大国内需求,转变外贸方式

“十二五”规划纲要草案指出,坚持扩大内需特别是消费需求的战略,必须充分挖掘我国内需的巨大潜力,着力破解制约扩大内需的体制机制障碍,加快形成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动经济增长新局面。

“大宗原材料价格飞涨,国际上贸易壁垒也在不断增加,海外市场需求疲软,企业出口面临的困难越来越多。”全国人大代表、纳爱斯集团董事长庄启传说,只有将经济增长建立在国内需求的基础之上,才能更好地抵御外部冲击,并降低对国外市场的依赖程度。

代表、委员们表示,扩大国内需求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长期战略方针,在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过程中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外需不足将是一个长期的趋势,企业必须痛下决心,实现经济转型,使过多依靠出口拉动经济转变为内需拉动经济。

“我国内需市场庞大,但日益高昂的物价让越来越多的国人到境外购物。”全国政协委员、天正集团董事长高天乐建议,对一些与百姓生活息息相关的生活用品,降低关税,加大进口,将境外购买力转化为国内消费,让百姓购物更方便、更实惠。,就是实现以出口导向战略为主向出口导向战略与进口替代战略并举的转化,进而使出口

导向产业和进口替代产业互相补充、互相支持。所谓进口替代战略,是指用本国产品来替代进口品,进而带动其他经济部门发展,促进本国工业化的战略。

政府和企业是推进转型升级的两种不同的力量。从根本上说,企业是产业转型升级的主体,离开了这一微观基础,产业转型升级便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实现产业转型又离不开政府作用的发挥。政府主要是创造、提供促进产业转型升级的条件或环境。一个是内因,一个是变化的条件。只有两种力量结合,双方互动,才能更加有效地实现经济转型。就浙江的情况而言,应对当前的挑战,确保浙江经济平稳较快增长,关键还是激发企业加快产业升级的动力。

第五篇:义乌传统市场转型升级研究(下)

义乌传统市场转型升级研究(下)2013-1-10 9:48:02来源:《中国流通经济》2012年第10期

(2)构建区域合作共享体系。提高区域合作水平是义乌市场转型升级的外部保证,也是作为国际贸易综合改革试点城市发挥市场品牌、政策优势,带动周边地区发展的题中应有之意。要围绕义乌国际贸易综合改革试点,挖掘和深化“金华一义乌”特色产业集群和专业市场优势,扩大义乌国际贸易综合改革试点政策影响的范围,加快区域内优质专业市场资源的整合,促进资源共享、风险共担、互利互惠。打造区域国际化市场群,将各专业市场不可取代、不可复制的优势以市场群的形式整合,形成集群规模效应,提升区域发展品质、能力,提高市场对国内外采购者、旅游购物者的吸引力。

(3)提升城市综合功能和品位。义乌市的发展已经进入以城市化推动市场转型升级的阶段,市场建设应与城市功能提升有机结合、互为促进。城市要充分发挥人才、技术等高端要素集聚的作用,为市场建设提供综合服务:加强义乌城乡建设规划布局,合理划分市场交易、产业集聚、物流服务、总部经济、城市生活、生态休闲等功能区,合理规划各专业市场布局,促进市场之间畅通往来;大力加强义乌国际贸易枢纽、国际会展城市、国际物流节点城市等的建设,完善城市配套设施,改善城市生态环境,促进城乡统筹发展;引进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发展各类教育,满足城市与市场发展需求。

4.构建现代市场管理体制,提升市场质量

(1)加强市场标准化管理。作为国际化市场,义乌要加快建立具有国际水平的质量标准体系,为形成全国标准与国际标准提供样本。建立小商品分类体系,完善国家标准与国别标准、合同标准相结合的商品标准体系;建立市场准入标准体系,针对供应商、经销商等市场主体,明确准入标准;建立分类与过程管理体系,在大宗商品管理、佣金代理管理、电子商务管理、合同管理等方面,都要建立标准化服务管理体系;建立健全小商品质量监管体系,完善质量追溯与责任追究制度。

(2)规范市场秩序。依法进行市场清理整顿,打击假冒伪劣、价格欺诈、合同诈骗等违约违规行为,营造良好营商环境,在义乌开展的国际贸易活动,务求“通得快”和“管得住”,实现商品源头可追溯。继续探索和完善应对贸易摩擦、突破贸易壁垒的措施,要加快建立以政府为主导,以行业协会为主体,企业、境外进口商共同参与的贸易摩擦预警和应急机制,依托行业协会等民间组织,建立应对贸易摩擦和壁垒的公共平台和体系,组织中小企业联合应对国际贸易摩擦。同时,立足长远,探索建立国际贸易伙伴长期互信机制,突破贸易保护主义壁垒。

(3)建设现代市场信用体系。义乌作为国内比较成熟和发达的市场,要率先建立现代社会信用体系,为建立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作出探索。主要包括:建立针对供货商、经销商等各类市场主体的信用分级评定体系,重视加强企业道德建设;健全各类专业市场与综合市场的征信管理办法;完善网上商品交易信用保障体系,建立市场商品运行的过程管理、绩效评估和责任追溯制度;完善市场信用约束机制,强化违约责任追究,维护公平竞争的贸易环境和市场环境。

三、推动义乌传统市场转型升级的政策建议

义乌传统市场转型升级,不仅需要义乌市政府发挥主动性和创造性,更需要从国家政策方面给予支持和帮助,使之能够在市场建设和转型升级方面探索新思

路,作出新贡献。

1.明确义乌传统市场转型升级的战略定位

义乌传统市场转型升级,应按照国际贸易综合改革试点的要求,充分发挥义乌传统市场在全球分工体系中的独特作用,遵循市场经济规律与现代流通规律,着力提升义乌的现代流通能力和竞争力,切实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全面提高对外开放水平。应坚持国家政策与本身创新发展并举、调整存量与优化增量并举、批发与零售并举、有形市场与无形市场并举、提升市场功能与提升城市功能并举。坚持立足自我、有扬有弃、创新驱动、高端布局、市场主导,以新的发展理念和新的发展模式,把义乌建设成为我国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先行区、现代大流通的先导区、家庭和法人单位的国际日用消费品发展的总部基地、制造企业的生产性日用消费品的采购中心、区域物流重要枢纽城市、现代社会信用体系的践行区、宜商宜居宜游的国际精品城市、区域合作联动的新高地、全球专业性采购市场平台,为全国传统市场转型升级创造新鲜经验。

2.明确义乌传统市场转型升级的实施步骤

(1)到2015年,义乌市场转型升级初具规模。“十二五”时期,以现代流通为先导的市场体系基本建立,新的市场布局、产业布局、城市空间布局和功能布局基本完成,建成先进展示交易平台和便捷国际贸易通道;市场内电子商务应用率超过90%以上,自主知识产权、自主品牌和高附加值产品的出口比重翻番;形成良好的社会信用氛围,各类市场主体诚实守信、依法经营;浙江中部区域性综合交通枢纽基本建成,商贸服务业集聚区、航空口岸等支撑平台成型,义乌市场集聚辐射能力显著提高,区域联动加速发展。

(2)到2020年,实现打造一个新义乌的目标,形成国际化市场体系。贸易效率达到世界先进水平,现代商贸流通体系基本完善,统筹内外贸发展、参与国际贸易规则制定的能力显著增强;企业信用体系与个人信用体系基本形成并发挥作用,形成比较规范的社会信用约束机制和惩戒机制,诚实守信成为社会普遍接受的市场规范和道德准则;自主知识产权、自主品牌、高附加值产品比重明显提高;义乌市场带动效应更加凸显,区域和产业联动不断深化,成为东中西部地区协调发展的重要纽带。

3.进一步加大政策支持力度

(1)在义乌市场体制机制建设方面给予特殊权力。义乌传统市场转型升级,首先要在创新贸易方式与贸易体制上先行先试,建立与市场发展相适应的贸易方式和体制。建议在港口、外汇、检验检疫、通关等方面,给予义乌先行先试和特殊监管权,制定与国际通行贸易规则相适应的政策措施,包括支持义乌市设立国家级保税区或保税物流中心;制定与市场采购新型贸易方式配套的外汇管理政策,把义乌确定为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试点城市;制定符合市场商品采购的检验检疫便利化政策;建立健全义乌内陆港的通关便利化机制。

(2)对义乌中小企业转型升级给予重点政策支持。建议将义乌作为中小企业转型升级的试点示范城市,并给予必要的金融财政支持,使之成为“十二五”时期引领浙江省乃至全国中小企业转型升级的桥头堡和示范区;制定义乌市场中小企业转型升级的科研支持政策;支持义乌市探索专业批发市场税收征管改革,制定与新型贸易方式配套、符合专业批发市场实际的税收政策和办法;建议提供中小企业开拓“两个市场”的便利化政策;全面落实支持中小企业发展的金融政策,包括给予中小企业金融信贷支持,设立中小企业多层次融资担保机制,进一步拓宽中小企业融资渠道和能力。

(3)适当提高义乌市经济社会管理权限。为更好地推动义乌传统市场转型升级,保障义乌国际贸易综合改革试点顺利进行,可以考虑突破现行政府管理模式和架构,支持相关部委、专业管理部门在义乌直接设置管理机构,一些行业协会在义乌设置总部,根据改革发展需要,允许义乌突破县域级别人员编制和配备体制,适当扩大一些行政机构的人员编制及管理权限,增加行政资源。创新城市管理体制,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以建立服务型政府为目标,履行好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

[作者简介]陈文玲(1953-),女,河北人,经济学博士,著名经济学家,国务院研究室综合司司长,研究员,博士生导师,中国国际经济技术交流中心总经济师,兼任中国物流学会副会长,中国商业经济学会副会长,中国市场学会副会长,中国太平洋学会副会长,中国社科院经济学博士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常务理事,中国流通G30论坛成员,主要从事现代流通、现代物流、现代商业的理论、实证和政策研究,多次参与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历届人大《政府工作报告》和国务院领导讲话等一些重要文件的起草工作,作了有关扩大内需、中国加入世贸组织问题、现代物流、市场经济秩序、信用问题、开拓农村市场、农业节水、第三产业发展、纺织业应对WTO、经济适用房发展、药品市场、保健品市场、棉花市场等多方面的重点调研,向国务院领导提出了相关的政策建议,近几年系统研究并提出了社会化大流通的新理论,在全国产生了较大影响;周京(1983-),女,湖南省益阳市人,北京师范大学管理学院博士生,主要研究方向为公共管理。

(作者: 国务院研究室综合研究司 陈文玲 北京师范大学管理学院 周京)

下载传播学课程转型与升级研究论文(五篇材料)word格式文档
下载传播学课程转型与升级研究论文(五篇材料).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中部地区园区产业转型升级研究

    摘要:产业园区是培育产业集群、推动新型工业化的重要载和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增长极。中部地区要积极构建特色产业体系,建设创新创业园区,扩大对外开放,加快产城融合,实现转型升级......

    中国工业经济转型升级研究(5篇)

    【国民经济】 中国工业经济转型升级研究 ——2011《中国工业经济》青年作者学术研讨会暨中国工业经济转型升级论坛观点综述 杜群阳,项丹,俞斌,李凯 (浙江工业大学经贸管理学......

    我市工业经济转型升级的研究与思考(最终版)

    我市工业经济转型升级的研究与思考 根据省委省政府提出的“标本兼治、保稳促调”总体思路,加快转型升级是克服当前困难的根本出路,是确保实现工业经济长期平稳可持续发展的关......

    湖州市企业转型升级的问题与对策研究

    湖州市企业转型升级的问题与对策研究 [导读]受全球金融危机影响,国内越来越多的企业,尤其是出口型企业遭遇生存考问。 摘要:受全球金融危机影响,国内越来越多的企业,尤其是出口型......

    传播学论文

    从“窃听门”事件看媒介传播的责任本位1004班 常雪 摘要 随着社会的发展,传播媒介的投资主体逐步呈现多元化,市场化程度日益加深使媒介之间的竞争日益加剧,收视率、发行率、点......

    河南省煤炭产业转型升级发展研究

    河南省煤炭产业转型升级发展研究 河南省是国家规划的14个大型煤炭基地之一,煤炭产业为保障国家能源安全和全省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近年来,煤炭市场持续低迷,企业经营......

    纺织服装产业转型升级的研究

    纺织服装产业转型升级的研究 我市纺织服装产业以棉纺、丝绸、化纤、织造、印染、服装、家纺等行业为主,在丝绸、女装、化纤、针织、印染、家纺等领域已形成较大的影响力和较......

    转型升级工作总结

    江苏科成有色金属新材料有限公司 转型升级工作总结 江苏科成有色金属新材料有限公司(下简称“科成公司”)位于医药高新区寺巷街道,是由江苏科创金属新材料有限公司全额出资的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