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读《习近平对青年说的9句话》有感
读《习近平对青年说的9句话》有感
人民日报微信公众平台于5月4日刊发了《习近平对青年说的9句话》,总书记结合自身经历,着眼于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战略高度,对青年成长成才进行了深刻的阐述。这9句话,内涵丰富,思想深刻,揭示了当代青年成长发展的必由之路,对于指导青年走好人生道路具有重要意义。
我们党历来高度重视青年,始终把青年看作祖国的未来和民族的希望。毛主席曾生动地把青年比作早晨八、九点钟的太阳,指出青年是整个社会力量中的一部分最积极最有生气的力量。在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各个时期,我们党和老一辈革命家对青年人既热情关怀、高度信任,又严格要求、积极引导,使广大青年不断地茁壮成长,也从而使党的事业始终充满蓬勃的生机和活力。总书记对青年说的9句话,也是对当代青年的殷切期望和谆谆教导。因此,笔者认为,作为当年青年,在新形势下实现中国梦更需要牢记习总书记的9句话,用实际行动践行习总书记对青年的期盼。
首先,一定要坚定理想信念,青年要自觉把个人梦与中国梦紧密联系在一起,只有把人生理想融入国家和民族的发展进步中,才能最终实现个人的理想。
二是要认真学习,练就过硬本领。毛主席曾说:“三天不学习,赶不上刘少奇”,其中深意,很多人应该不言而喻。只要不断学习,才能增加才干,成为社会有用之才。三是要矢志艰苦奋斗,人类的美好理想,都不可能唾手可得。只有用锲而不舍、驰而不息的奋斗,才能收获美好的人生。
四是要自强不息,人生不会是一帆风顺的,人总难免会碰钉子。自强是一个人战胜挫折,克服困难,正确面对成功,对待胜利的必备品质,是青年健康成长,努力学习,将来成就事业的强大动力。
五是要有良好的心态,心态改变命运,也许一个人有了良好的心态,未必会赢得他人的喝彩与倾注,但若要摘取成功的桂冠必然要有良好的心态。
六是要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正如总书记所言“人生的扣子从一开始就要扣好”,青年迈好人生第一步,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导向,就等于打好了基石,进而志存高远,勇立潮头,否则,就会“失之毫厘,谬以千里”。
七是要踏实做人做事,打好基础,根深才能叶茂,对青年人来说,一定要扎扎实实地打好基础,学习知识、增长才干、积累经验,才能更好地发展。
八是要有吃苦精神,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咬得菜根,百事可做。”只有艰苦奋斗,付出辛勤的劳动,才能取得成功。否则,是不会有什么长进,取得什么成就的,也是不可能肩负起历史重任的。
九是要多读书,古人云:“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这句话的意思就是说看书多了,就会有很多的知识。同理,青年人要获得知识,就必须多读书。
第二篇:读《班主任如何说话》有感
读《班主任如何说话》有感
在暑假中,我认真阅读了《班主任如何说话》这一书,阅读后让我受益匪浅,让我明白到班主任说话也是一门艺术。《班主任如何说话》这本书的作者赵坡,大学毕业后一直从事班主任工作,通过多年的实践,才写出这本书,所以这书并不是光说空话,不根据实际来写的,是理论与实践的产物。这本书的内容对于我这个刚毕业不久的新教师来说,有着重大启发和影响。这本书主要以真实的案例从五个方面来展示班主任如何说话的主题:当学生出现思想问题时、当学生出现纪律问题时、当学生出现情感问题时、当师生发生冲突时、当家校交流出现问题时。在每一个案例当中,作者采用“情境再现”,“情境分析”和“说话策略”这样的形式。特别是在“说话策略”中作者提供了“下下策”、“中策”、“上上策”三种选择,并说明了每种策略的利弊,分析比较之下,启发读者思考,教会班主任善于说话,是这书一大特点。
班主任要接触形形色色的家长和性格迥异的学生,所以在面对同一件事情,面对的不同家长与学生班主任是需要用不同的说话方式,作者赵坡通过事实证明,善于说话的班主任能够三言两语顺利的走进学生的心灵深处,寥寥数语激发学生的潜在斗志,运用如珠妙语就可以化干戈为玉白;而拙于说话的班主任,常常一句话就让学生觉得厌烦听不进去,就算说再多的话也是于事无补,所以班主任会说话是一件很重要的事情。我身为一名新教师,在大学的专业实习时间加上毕业后的教学时间,虽说短短只有不到一年的时间,但是学到了很多的东西。让我留下最为深刻的时间是在实习期间,尝试做了一个月的实习班主任,虽然说是实习班主任,但明白到作为一个班主任的不容易。对学生说话不能永远都是严厉或者温和,如何拿捏好语言的艺术,既不尖锐,又不让人觉得有失真诚,还得从书中寻找答案。
在翻阅《班主任如何说话》这一书的时候,我常常将自己容入其中,回想实习时这些案例时否出现过,想一想自己的做法是否正确,回想自己的处理方式方法,对比之下,反思自己的说话方式究竟属于上策、中策还是下策。我在当实习班主任的过程的当中也遇到过和《班主任如何说话》这一书中案例的情况,但是通过阅读我发现自己当时的说话策略大多是中策,做到上上策的情况不多。
比如其中一个案例:学生和任科老师起冲突,在当时我的处理方法并不是很成熟,当时的我可能刚做教师,缺乏很多处理学生的问题的技巧,所以我在学生与科任老师发生冲突时,并没有很好处理好这件事,和学生的谈话,没有让这位学生心服口服,学生通过和我谈话,我觉得他只是做到了口服但心不服的情况,而且让学生误以为我在偏袒他。所以当时我只是做到书本上说话策略的中策也就是:想在科任老师和学生面前扮演一个公正的法官,于是缓缓地问学生,你究竟做了什么?怎么惹得老师这么生气?审问完学生后,班主任再向科任教师核实,进而做出公平、公正的判决。采用这种说话策略是想给老师和学生解释的机会,基本上能“大事化小小事化了”,但很可能会产生误会。老师可能认为班主任放纵学生,因为没有批评;其他学生则认为班主任将来也会偏袒自己,这样就可能加剧这类现象发生。看完作者的上上策后,作者明确的表示出学生要尊师重道,首先班主任表明自己应有的态度,和老师发生冲突,就是“目无尊长”,必须道歉;就算老师误解了你,可以通过更好的方式来处理。尊敬长辈,尊敬师长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班主任态度要明确。这样对科任老师是一种肯定,对学生是一种导向。作者教育学生的最优方法是先“忍”下来,事后寻找机会同老师探讨。这种上上策的做法真是让我大开眼界,原来这件事的处理的方式还可以这样的。
读完这本书后,我明白到:学会运用语言的艺术,能够化解各种矛盾,有时候一句话比做任何事情都要强,也不是说提倡光说不做的道理,而是指作为班主任掌握如何说话对教育学生非常重要。不同的说话方式往往会带来不同的教育效果,不管理班主任怎样说话,宗旨只有一个,那就是把话说到学生心坎里,让学生心悦诚服地接受并受到启发教育。
第三篇:读《好好说话》有感
读《好好说话》有感
孙明霞
今年寒假有幸在朋友家看到了学诚法师所著《好好说话》一书,让我受益匪浅。开始只是书的名字吸引了我,当我真的翻开它,书里的每个字都像有了魔力一样吸引着我,让我的心顿时安静了很多,平和了很多,不忍放下。奈何人多嘈杂,只能借来一读,及早归还。
以前真的感觉说话就像一件水到渠成的事情,很简单也很小。等到读完这本书才感觉说话不仅重要,而且那么重要,甚至是一种修行。话说得不好可能会伤害别人,也可能会产生歧义;话说得好,就会温暖整个世界。
说话还要注意身份,老师说老师应该说的话,医生说医生应该说的话,同时我们说什么样的话就是什么样的人。说智慧的话,你就成了智者,说善良的话,你就是个善良的人。
而言为心声,话由心造,我们首先要修炼自己的内心才能慢慢进步。道理不难懂,这个过程需要付出很大的努力与长时间的坚持,说到做不到是我提高自我的难点所在,在犯错中坚持可能是唯一的选择吧。
书中有两个小故事给我记忆很深:一个小沙弥因嘲笑老比丘读经声音难听而落了五百世投生为狗的可悲下场;还有一个年轻的公爵对王后吹了两声口哨而被关进了监狱50年,72岁才被释放。
听了这两个故事我顿觉后背发凉,内心恐惧,生活中如果我们不能谨慎言行,稍不注意就会带来伤害人的蝴蝶效应。
不觉害怕,一时竟不知该如何张嘴了,说错话了怎么办?产生了歧义怎么办?那样还不如不说?沉思片刻,又想:要是自己说了温暖别人的话呢?要是自己说了智慧的话呢?要是自己说了善良的话呢?
虽说九句对话都不能抵消一句错话的伤害,所喜的是自己再惨也不会五百世为狗,也不会忍受50年监狱生活;因为毕竟每个人都不能不说话呀,只能说话前谨慎些,多想一想。
分清说话的对象和环境,避免出现失人,失言的现象。只要我们有一颗向善的心,一颗积极进取的心,我相信苦心人天不负,只要是用心付出终有回报。
即使没有回报又怎样?人生的路是那样漫长,足够让自己承受苦难来成长,每一种经历都是我们人生财富中的一笔而已,等到退休,等到马上要死去时,大家就都是一样的了;人生的路又是那样短暂,我们要学会享受种种经历,因为人生不会暂停和重复,每一次经历都只有一次,就像人不会两次踏进同一条河流一样,不管是苦是乐,是悲是喜,我们都要用心来感悟,苦和悲是帮助我们提高定力的,乐和喜是对我们付出的回报。
回想自己过去的种种,有好多时候就像一只随风飘摇的风筝一样,风去哪儿,我去哪儿;没有风,我便不能飞翔。每每想到我对学生缺乏耐心和爱心的样子心里就一阵阵难受,这就是语言暴力呀!这就是缺乏修养的表现呀!
作为老师我真的还有好多地方做得不够,面对着那么小的孩子他们的心该有多么脆弱,他们的承受能力又有多强?还有我的儿子,也在承受着我这个妈妈的不讲理;还有我的老公,一直在用爱和宽容来感化我;还有那些忍受过我坏脾气的身边人。
我所展示的东西正是我内心的脆弱,有多少次我宁愿相信自己没有错,可是那样对改善自我无益,还会徒增烦恼,那就对自己下手狠一点吧,让一次次脆弱的眼泪伴随自己一点点成长。今天我在网上看到班里的一个学生抱着学习进步奖奖状拍照给妈妈看的时候,心中莫名的感动。
等到再过十年这个男孩长成了男人,他会不会还记着这件事?我们的一张小小的奖状却能换来如此的温馨,我们为什么不能多给孩子们一些肯定和表扬?
记得上个学期中午放学,我听到我们班一个特别普通的男孩和他的妈妈激动地说:“妈妈,今天孙老师表扬我了。”我心里一惊,我什么时候表扬他了?他妈妈问为什么表扬的?孩子说:“老师说我写的字挺好。”
如果我当时再热情一点呢?如果我能多一些对孩子,对别人的肯定性话语呢?还有今天我和大家一起去买点心的时候,我好像感觉到了某种东西,正是我所缺乏的。语言的魅力是无穷的,是神的舌头。让我们勇敢地去使用它,而不是被奴役。
很庆幸在这个寒假中我接触到了那么多的人,他们形形色色,各行各业,性格不同,目的不同,说话方式也不同。虽然我不得不承受将近一多半时间的被安排,然后再接送孩子学学班,过过春节,基本上就没有时间了,但是我为身边有那么多一心向善的朋友们而欢喜,让我们同行。
第四篇:读《习近平讲故事》有感
小故事蕴藏大智慧
近日,正值党的十九大胜利召开之时,我有幸阅读了《习近平讲故事》一书,书中精选了百余则总书记在讲话和文章中曾讲过的故事,诵读这些故事,会发现其中贯穿着中国历史文化之“道”、改革发展之“道”和治国理政之“道”,承载了总书记对内政、外交、治党、治国、治军的思考。我国之所以能够取得今天的成就,离不开总书记所讲述的中国智慧和中国道路。书中“信仰的力量”和“跟上时代”这两则故事令我印象最为深刻。
信仰是人类对崇高价值目标的敬仰和追求,它关乎一个人的精神境界,关乎一个政党的目标指向,关乎一个民族的兴衰存亡。中国共产党在成立之时没有多少人会相信,这个小小的政党能够赢得中国的未来,很少有人想到,那支在崇山峻岭、江河草地中长征的疲弱不堪的队伍,正背负着这个世界上最大国家和民族复兴的全部希望。但是这百折不挠却早已昭示了他们的光明前途和未来。习总书记讲到“革命前辈们为什么能够无私无畏地英勇献身?就是为了实现崇高的革命理想,为了坚守崇高的政治信仰,为了在中国彻底推翻黑暗的旧制度,为了实现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无数革命前辈用生命诠释着什么是崇高,展示着什么是信仰,诉说着什么才是共产党人的价值本色。也正是有了这种信仰,我们党在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的道路上,才克服了重重困难,改变了旧中国一穷二白的面貌。信仰,是人类社会最美好的字眼,也是8800万共产党员安身立命的根本。信仰的力量是伟大的,是无穷的,我们每名共产党员都应像习总书记号召的那样,“坚守崇高信仰,炼就金刚不坏之身”。
古人云“活到老学到老”,知识是无穷尽的,特别是在当今这样一个互联网高度发达的社会,知识更新的周期更是大大缩短,各种新知识、新情况、新事物层出不穷。面对如今的知识经济时代,总书记在故事中告诫我们,“如果我们不努力提高各方面的知识素养,不自觉学习各种科学文化知识,不主动加快知识更新、优化知识结构、拓宽眼界和视野,那就难以增强本领,也就没有办法赢得主动、赢得优势、赢得未来。”重视学习、善于学习,是我们党宝贵的优良传统和历史经验,是党不断前进的基础。回顾党的历史,在每一个重大转折时期,面对新形势、新任务,我们党总是号召全党同志加强学习。而每次这样的学习热潮,都能推动党和人民事业实现大发展大进步。从一定意义上说,我们就是靠学习来立党、兴党和壮大发展党,来不断取得党和人民事业胜利。中国共产党人依靠学习走到今天,也必然要依靠学习走向未来。而我们每名党员,唯有养成了坚持学习的习惯,才能跟上时代的步伐,使我们党、我们国家永远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习总书记的每一则故事虽短,但无一不表达了他对百姓、对国家、对民族的深深情感,对理想信念孜孜不倦的追求,更是对每一名党员、群众的殷切期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已经进入了新时代,我们每一名党员都应积极响应习总书记的号召,“撸起袖子加油干”,为“中国梦”的实现奉献自己的绵薄之力。
第五篇:读《习近平用典》有感
读《习近平用典》有感
习主席指出:“学习是文明传承之途,人生成长之梯、政党巩固之基、国家兴盛之要。仔细品味,领悟读书的意义,感受读书的氛围,阅读学习可以传承优秀传统文化,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增强全社会向上向善的力量。那意境、那气息,惹人心醉。可以说,习主席所引用的名言典故,为领导干部崇德修身的认识论和方法论体系给出生动标注。感悟《习近平用典》中闪烁的真理的力量和思辨的火花,对于提高领导干部的思想境界和道德品格大有裨益。
从《习近平用典》中感悟学习之道
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锲而不舍,持之以恒,这是读书为学应有的态度,也是做人做事亟须的品质。读书是一个长期的需要付出辛劳的过程,不能心浮气躁、浅尝辄止,而应先易后难、由浅入深,循序渐进、水滴石穿。习主席曾说,一个人每天阅读一小时,三年之后可以变成某一问题的专家。他由此告诫领导干部,必须养成坚持不懈的习惯。一要发扬挤劲。争取每天挤出一定时间学习,特别要善于利用零碎的时间读书。二要发扬钻劲。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功夫下到一定程度,就能达到出神入化的境界。三要发扬韧劲。无论是学习还是做事,最可贵的是终身坚持,无论处在哪个阶段都孜孜不倦、持之以恒,自然就至千里之远、成江海之大。
再长的路,一步步也能走完;再短的路,不迈开双脚也无法到达。人们常常敬佩、羡慕在事业上取得成功的人,然而怎样才能取得他们那样的成就?“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只有从点点滴滴做起,一步一个脚印,慢慢积累,才能实现从量变到质变的飞跃,达到自己预期的目标。
从《习近平用典》中感悟修身之道
与人不求备,检身若不及。中华民族是一个高度重视克己修身的民族,习主席多次引用的“吾日三省吾身”“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等,都是我们祖先留下的宝贵思想遗产。《尚书》中的这句话,以对自我的道德要求和对他人的道德要求对比,讲的正是“严于律己、宽以待人”的道理。不论是工作中还是生活中,不能只知道责备别人,总在别人那里找不是,而应该多看看自己身上的缺陷,多在自己身上找问题,这样才能既促进团结,又改正错误;既给人空间,又让人进步。“律己宜带秋风,处事宜带春风”“以责人之心责己,以恕己之心恕人”,可谓道德原则中处理自己与他人关系的辩证法。
祸莫大于不知足,咎莫大于欲得。习主席多次提醒党员干部要谨防“贪欲”之害,无论什么情况下都要把握住自己,洁身自好,清廉自律,不要干出“一失足成千古恨”的蠢事,更不能突破党纪法规的底线。而要做到这点,必须经常反躬自问,自重、自省、自警、自励,不断增强是非面前的辨别能力、诱惑面前的自控能力、警示面前的醒悟能力,不断提高慎权、慎独、慎微、慎友的自觉性。《老子》中说,“故知足之足,常足矣”,不知足就会纵容贪欲之火,最终会导致欲火燎原、洪流溃坝;《论语》中说,“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手握公权却对牟取非法利益情有独钟,怎能做到洁身自好?习主席反复强调,为官发财,应该两道,领导干部“千万不要既想当官又想发财”,绝不能私欲膨胀、以权谋私,最终“不仅毁了自己、害了家人,而且给党的事业带来很大损害”。
通过阅读《习近平用典》一书,不仅仅让我感受到阅读的快乐,更让我感受到阅读传统经典文化所带来的益处,当你真正把阅读看成生活的一部分时,你就是快乐的。只有通过读书,才能真正拥有一颗善良的心,拥有丰富的心灵和高贵的灵魂。让读书激励你、我、他遨游知识海洋,汲取智慧雨露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