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核工程与核技术专业导论课学习总结
核工程与核技术专业导论课学习总结
核科学技术学院 核工XX班 XXX XXXXXXXXX 经过几周导论课上的学习,我对核工程与核技术这个专业有了一些新的了解,现在导论课结课了,我把我对这个专业新的认识以总结的形式展现出来,也是对我自身学习成果的一种见证。
首先,核工程与核技术是一门多学科相互交叉的高新技术专业,它包括核动力工程与核能利用、核技术及应用两大分支。我们学习的主要课程有工程力学、机械设计基础、电工与电子技术、工程热力学、流体力学、传热学、控制理论、测试技术、核物理、核反应堆、核能与热能动力装置、热工设备。
以上是我对这个专业的大致了解,当然我还在导论课上学到了许多专业知识,下面我浅谈几点。
核能应用作为缓和世界能源危机的一种经济有效的措施有许多的优点。其一是核燃料体积小而能量大,1000克铀释放的能量相当于2700吨标准煤释放的能量。一座100万千瓦的压水堆核电站,一年仅耗铀含量为3%的低浓缩铀燃料28吨;每一磅铀的成本,约为20美元,换算成1千瓦发电经费是0.001美元左右,这和传统的发电成本比较,便宜
许多;而且,由于核燃料的运输量小,所以核电站就可建在最需要能源的工业区附近。其二是污染少,火电站不断地向大气里排放二氧化硫和氧化氮等有害物质,同时煤里的少量铀、钛和镭等放射性物质,也会随着烟尘飘落到火电站附近,污染环境。而核电站设置了层层屏障,基本上不排放污染环境的物质,就是放射性污染也比煤电站少得多。据统计,核电站正常运行的时候,一年给居民带来的放射性影响,还不到一次X光透视所受的剂量。其三是安全性强。从第一座核电站建成以来,全世界投入运行的核电站达400多座,30多年来基本上是正常的(1979年美国三里岛压水堆核电站事故和1986年苏联切尔诺贝利石墨沸水堆核电站事故都是由于人为因素造成的;2011年日本福岛沸水堆核电站事故是由于海啸造成的),而且随着压水堆的进一步改进,核电站有可能会变得更加安全。
当然,为了减少核辐射的危害,还需要一个重要的仪器——核辐射探测仪。核辐射探测仪是一种利用核辐射在气体、液体或固体中引起的电离效应、发光现象、物理或化学变化进行核辐射探测的元件。到目前为止,各种应用的核辐射探测器种类很多,工作原理不尽相同。探测器给出的信息能够直接或间接地确定核辐射的种类、能量、强度或核寿命等参数。据导论课老师介绍,我们有位学长目前就从事着核辐射探测仪的研发和销售工作。核辐射探测仪的工作原理是
基于核电子学的一些内容发展得出的,给我们上课的赵XX老师也给我们介绍过核电子学的内容。核电子学是在核辐射探测技术和电子技术基础上发展起来的电子学与核科学间的一门交叉学科。核电子学形成于50年代,其内容包括:核科学、高能物理和核技术中有关核辐射(和粒子)探测的电子技术;核爆炸和外层空间的辐射对电子系统的效应和抗辐射的加固技术;核技术应用中所需的核电子技术。
当然,辐射并不是完全一无是处的,这也是我从导论课上的收获之一。适当控制辐射的剂量,可以达到杀菌的作用。辐照食品就是这样诞生的,辐照能杀死细菌、酵菌、酵母菌,这些微生物能导致新鲜食物类似水果和蔬菜等的腐烂变质。因此辐照食品能长期保持原味,更能保持其原有口感。我们平时食用的方便面等方便食品,之所以会有较长的保质期,也是因为它们经过了一定剂量的辐照,少量食用辐照食品,并不会对人体造成损害。除此之外,辐射在当代医学上也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在医疗上,放射性同位素及核辐射可用于诊断、治疗和医学科学研究;在药学上,可以用于药物作用原理的研究、药物活性的测定、药物分析和药物的辐射消毒等方面。
短短数周的专业导论课已经结课,然而它对我的影响却是不会消弭的,正是导论课上的老师,消除了我对核的一些误解,让我对核有了新的认识,让我对以后的课程有了初步 的了解。正是这些导论课,让我对核工程与核技术这个专业产生了极大的兴趣,让我有了不断向前的动力。
同时,我希望XX大学能得到进一步发展,希望中国核事业在我们这一代手中能继续腾飞。
第二篇:核工程与核技术
要科目:动力工程与工程热物理、核科学与技术
毕业授予学位:工学学士
主设课程:工程力学、机械设计基储电工与电子技术、工程热力学、流体力学、传热学、控制理论、测试技术、核物理、核反应堆、核能与热能动力装置、热工设备。
培养目标:培养具备工程热物理及核工程技术基础知识,能在各相关领域从事核工程及核技术方面的研究、设计、制造、运行、应用和管理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培养要求:学生主要学习工程热物理、核工程、核技术的基础理论,受到核工程、核技术方面的实践训练,具有从事核工程、核技术的实验研究、设计建造、运行管理的基本能力。
毕业生应具备的知识和能力:
1.具有较扎实的自然科学基础,较好的人文、艺术和社会科学基础及正确运用本国语言、文字的表达能力;
2.较系统地掌握领域宽广的技术理论基础知识,主要包括工程力学、电工与电子学、机械学、工程热物理、流体力学、核技术与核工程等基础知识;
3.获得核技术、核工程方面的实践训练,具有较强的计算机和外语应用能力;
4.具有较强的自学能力、创新意识和较高的综合素质。
教学实践:包括军训,金工、电工、电子实习,认识实习,生产实习,社会实践,课程设计,毕业设计(论文)等,一般应安排40周以上。
主要实验课程:核电子学、核物理、核辐射测量、核电站模拟、反应堆控制等专业实验。
核工程与核技术招生专业简介
清华大学工程物理系是我国培养高素质核科技人才的主要基地。我系师资力量雄厚,现有教授22人,副教授24人,双聘教授2人,2人均为院士,博士生导师17名。另有校外兼职教授11人,其中7人为院士。我系拥有以粒子技术与辐射成像国家专业实验室为代表的一批现代化科研、教学实验室。近五年来,教学改革和建设取得重大进展,人才培养方案更加合理和灵活;科学研究十分活跃,取得了多项重大成果,为世人所瞩目,研究经费增长了近十倍,综合科技效益位列清华之首。我系还与多所世界一流大学和科研机构进行经常性的学术交流和科研协作。这一切为高素质、创造性人才的培养提供了良好的条件。
工程物理系设置“工程物理”和“核工程与核技术”两个本科专业。前者既招收普通生也招收面向国防科研单位(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的定向生,后者只招收面向核工业和国防科研单位的定向生(关于定向生另有专文介绍)。
在研究生培养方面,工程物理系设有5个二级学科(专业):核能科学与工程,核技术及应用,核燃料循环与材料,辐射防护与环境保护,测试计量技术及仪器。前四个二级学科属于核科学与技术一级学科,其中前三个为重点学科,第五个属于仪器科学与技术一级学科。这五个专业都具有博士和硕士学位授予权,并具有核科学与技术的一级学科博士和硕士学位授予权及博士后流动站。我系实行“本科-硕士统筹”培养模式,部分优秀学生可被免试推荐攻读校内外研究生。
我系学生除清华大学的各类奖、助学金外,还可获得清华同方威视技术股份有限公司为我系学生设立的同方奖学金。
工程物理系的主要特色是“工程”和“物理”密切结合,培养既有坚实的数理基础,又经过较强的工程设计、实验能力训练,且具有基本的人文社会科学及经济、管理知识,善于把所学知识运用于工程实际,能在核科学技术和核工程领域,以及其他与近代物理技术、电子技术、计算机技术密切相关的领域从事研究、设计、开发、生产、管理、教学的高层次、高素质的创造性人才。
工程物理专业培养近代物理电子学、辐射技术、加速器技术和核能工程等方面的人才。其课程设置面向新技术并具有工偏理的特色,其中数学、物理等课程的学时较多、要求高;技术基础课包括电工技术、模拟电子技术、数字电子技术、计算机软件技术、计算机硬件技术、工程力学、流体力学等获得较全面工程训练的课程;专业课有辐射物理及探测学、近代物理电子学、核工程原理、智能物理仪器等,其中有四门本科专业课进入学校的精品课程建设工程。整个学习期间保持外语和计算机方面课程的连续性和不断上层次,并通过众多实践环节培养学生将理论知识用于工程技术的能力。
核工程与核技术专业的课程设置与工程物理专业基本相同。该专业目前只招收定向生,为核工业和国防科技部门培养科学技术骨干和学科带头人。定向生免交学费、住宿费,享受核工业定向奖学金(每年3000元)。定向生(本科或研究生)毕业后必须到中国核工业集团公司所属单位(企业、公司、设计研究院所、核电站等)至少工作五年。为此,在高考录取时必须签订相关合同。
我系毕业生深受社会欢迎,就业前景良好。就业单位除了传统的核科技、核工程部门外,主要集中在与近代物理技术和信息技术(IT)密切相关的部门。
本系要求考生无色盲,考生其他身体条件参照教育部颁布的《普通高校体检标准》。
清华大学工程物理系“核工程与核技术”专业介绍
清华大学工程物理系从1996年起每年为中国核工业集团公司(原核工业部,以下简称中核总)招收“核工程与核技术”专业定向生约60名。为鼓励优秀人才投身核科技事业,将给予上述定向生下列优惠条件:
1.当达到清华大学在当地的调档分数线上报考的考生人数不满招生计划数时,可在调档线下20分之内调阅有志愿报考本的考生档案,择优录取。
2.免交学费和住宿费(由中核总支付); 3.享受核工业定向奖学金(每人每年3000元,由中核总支付);并享有与非定向生同等的获得清华大学奖学金的权利。
定向生中学习优秀者,中核总鼓励其继续深造,可免试推荐为清华大学本专业范围内或中核总系统研究院(所)的研究生,攻读硕士、博士学位。
定向生(本科或研究生)毕业后,必须到中核总所属单位(企业、公司、研究院、所、核电站等)至少工作五年;为此,高考后录取时必须签订有关合同。同时,根据国防建设的需要,上述定向生中的10%左右将到中国人民解放军总装备部系统的有关院所等去从事核科技工作。定向生毕业后的具体工作单位,在上述范围内采用双向选择的办法确定。
由于核工业是综合性高科技产业,所以核工程与核技术专业课程设置的特点是理工结合,基础雄厚。其中数学、物理的学时较多,要求较高;技术基础课覆盖面较广,在机(机械设计,工程力学等)、电(电工电子技术,计算机软硬件技术)、热(热工基础,流体力学等)等方面有较全面的训练,这部分的学习跟工程物理专业基本相同;专业课方面主要学习与核能(以核电工程为主体)、核技术(以核燃料循环和核技术应用为主体)有关的课程。整个学习期间保持计算机和外语两方面学习的连续性和不断上层次,并通过各种实践环节培养学生把理论知识应用于工程技术的能力。
定向生学制为四年,由清华大学与中核总联合培养。原则上前三年半主要在清华大学内学习课程,最后半年到中核总所属的中国原子能科学院等单位,充分利用那里的优越条件和设备,完成专业实验、实习和毕业设计等教学环节。
我们热忱欢迎有志于从事核工程与核技术事业的优秀中学生,报考清华大学工程物理系核工程与核技术专业!
清华大学工程物理系“工程物理(定向)”专业介绍
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以下简称中物院)创建于1958年,是以发展国防尖端科技为主的理论、设计、生产的综合体,下属12个研究所。科研基地主体座落在四川省绵阳市涪江之畔,占地4平方公里,建筑面积100多万平方米,是一座建筑规模宏大、设施齐全、文明美丽的科学城。
中物院现有4个国防科技重点实验室(高温高密度等离子体物理实验室,冲击波与爆轰物理实验室、计算物理实验室、强辐射实验室)和100余个科研室,有各类精良先进的设备和仪器3万多台(套)。形成涉及多个学科,专业门类齐全、设备先进、技术保障能力配套的科研生产基地。
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拥有雄厚的科技力量,有各类专业技术人员8000余名,其中高级专业技术人员2000多名,中科院院士9名,工程院院士7名和一批国家级有突出贡献的专家。老一辈著名科学家王淦昌、朱光亚、彭桓武、周光召等都曾在这里工作过。两弹元勋邓稼先的事迹享誉中外。
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研究生部有9个博士学位授予权专业;21个硕士学位授予权专业,有物理、数学、核科学与技术3个博士后流动站。
为了更好地担负起事关国家安危的国防科技重任,中物院迫切需要补充高素质、高层次的年轻骨干人才。为此,中物院委托清华大学工程物理系为其招收和培养 “工程物理”专业定向本科生约30名(此外,工程物理专业还将继续以统招方式招收非定向学生约60人,详见工程物理系专业介绍),培养加速器物理、高电压技术、反应堆工程、计算机及应用、物理电子学与光电子学、原子核物理、工程力学、机械设计等方面的人才。为鼓励优秀人才投身于国防科研事业,将给予定向生如下优惠条件:
1.当达到清华大学在当地的调档分数线上报考的考生人数不满招生计划数时,可在调档线下20分之内调阅有志愿报考本的考生档案,择优录取。
2.免交学杂费和住宿费(由中物院支付)。
3.享受中物院提供的定向奖学金(每人每年3000元)。并享有与非定向生同等的获得清华大学奖学金的权利。
定向生本科学制为四年,由清华大学与中物院联合培养。原则上前三年半主要在清华大学内学习课程,最后半年到中物院,充分利用那里的优越条件和设备,完成专业实验、实习和毕业设计等教学环节。
定向生与清华大学其他工科学生一样,实行本科—硕士(或博士)统筹培养模式。符合清华大学免试推荐研究生条件者,可免试推荐为清华大学本专业范围内或中物院研究生部相关专业的定向研究生。
定向生毕业后,必须到中物院至少工作五年。为此,在高考录取时必须与中物院签订有关协议。
清华大学工程物理系的主要特色是“工程”和“物理”密切结合,培养既有坚实的数理基础,又经过较强的工程设计、实验能力训练,且具有基本的人文社会科学及经济、管理知识,善于把所学知识运用于工程实际,能在核科学技术和核工程领域,以及其他与近代物理技术、电子技术、计算机技术密切相关的领域从事研究、设计、开发、生产,管理、教学的高层次、高素质的创造性人才。其课程设置面向新技术并具有工偏理的特色,其中数学、物理等课程的学时较多、要求高;技术基础课包括电工技术、模拟电子技术,数字电子技术,计算机软件技术、计算机硬件技术,工程力学、流体力学等获得较全面工程训练的课程;专业课有辐射物理及探测学、近代物理电子学、核工程原理、智能物理仪器等。整个学习期间保持外语和计算机方面课程的连续性和不断上层次,并通过众多实践环节培养学生将理论知识用于工程技术的能力,为学生今后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清华大学工程物理系定向生的招生为渴望接受一流高等教育、有志于从事国防尖端科研事业或核科学与技术领域的研究工作、富于才华但家庭经济较困难的青年学生提供了成才和报国的大好机会。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及中国核工业集团公司热忱欢迎莘莘学子加入到我们的事业中来。
第三篇:专业导论课总结
专业导论课总结
我们院校于2013年10月17日星期四为我们开展了汉语言文学的专业导论课,张育仁老师不辞辛苦的为我们仔细的讲解了怎样学习我们的专业课。至此我们对自己的专业课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对我们以后的学习有莫大的帮助。张老师讲的大致内容分为以下几点:
一、培养目标。张老师先系统的向我们介绍了我们专业的总体目标:即培养一批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熟悉现代教学科学规律的、掌握现代教育技术的、了解语文教育基本理论、同时具备独立进行语文教学工作的能力的、具有较强继续学习能力的、具有自主创新和拓展性的高素质人才。
二、具体目标。张老师在详细的介绍完总体目标后,又生动形象,、幽默诙谐地向我们阐释了培养的具体目标。具体目标分五点:
1、培养从事基础教育的语文教学的骨干教师;
2、培养中小学语文教学研究的人才;
3、培养中小学教学管理人才;
4、从事语言文学相关工作的人才;
5、为硕士研究生教育培养优秀生源;
三、培养要求。关于培养要求张老师也是分为知识结构和能力结构和素质要求三个方面向我们介绍的。
1、知识结构:①掌握汉语言文学基本理论知识;②具备从事本专业教学和研究的基本知识和能力;③有良好的人文素质和语言文学观;④了解本专业及相关学科的知识,具备一定的自然科学素养,热爱科学,以科学的态度从事文学研究;
⑤继承和弘扬优秀传统文化,掌握相关资料,学会文献普查、社会调查、论文写作等科学研究方法;⑥学会在学科交叉的情况下开创新领域,具备先进的教育思想和人文理念(培养现代文明社会的合格的公民);
2、能力结构:①具有较高的解读处理古今中外语言文学材料的能力;②具有分析和欣赏优秀文学作品的能力;③具有实施语文教学的能力和相应的写作能力;④具备基础的计算机知识和熟练的操作技能;⑤具备使用现代教育信息技术的 能力;⑥达到教师普通话等级相应等级,具备良好的语言表达水平;⑦提高人际交往和组织协调能力;⑧掌握一门外语,具备较强的听、说、读、写、译能力。
3、素质要求:①掌握体育运动的基本知识和科学的锻炼方式;②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和良好的心理素质,提高抗压能力;③明白自己知识分子的身份,传承优秀的文化思想引领社会风尚,别被错误思想所左右,独立思考的能力。
四、课程设置。张老师在前面的精彩讲述后给我们简略的提了一下关于我们的课程设置,使我们大体对我们的课程有了大概的了解。
五、最后张老师向我们阐释了人文精神与人文素质的关系结束了讲座,我们从中明白了我们应该学会感谢我们的先人留下来的财富,要努力的提高自身人文素质。
总的来说,张老师的讲座留给我们很多值得去思考的问题,我们从中可以得出很多我们受用一生的信息。
第四篇:专业导论课心得
专业导论课心得
第六周的专业导论课老师主要和我们讲了怎样应考和有关专业4级和8级考试的一些信息。
在说到怎样应考时,老师给我们提供了一些技巧。首先说到上好课的技巧。讲的都是预习、做好笔记、复习、整理笔记之类大家以前就听得厌的事了。这些话虽然是老生常谈,很多人也可能会觉得厌烦,不想听下去。但我听后陷入了沉思:这些老生常谈的话在我们学习过程中有多少真正这样做了?有多少人真的坚持了?可能没几个人感大声地说Yes!就连预习和复习这两件事恐怕也没有多少人每天坚持吧。想想自己刚上大学,上了不少课了,可我有每天坚持预习和复习吗?我有打好小计划完成每天应该完成的事吗?答案是否定的。相比高中的学习生活,现在真的不那么充实了。老师讲的这些技巧唤醒了我那认真、坚持做好每一件事的知觉。我要找回以前学习的节奏,坚持预习、复习功课,上好每一节课。每次下课后,起码我可以骄傲地对自己说我努力了,我有收获了。高考已经成为过去式,新的道路才刚刚开始,我绝对不可以输在起跑线上。
接着老师和我们讲了考试的注意事项。第一次摸底考试很多人都会觉得时间不太够。这也是我的问题。我想在接下来的学习过程中,我必须加强练习,既提高质量又提高速度。
从开学到现在,每个老师都会时不时提到专业4级和8级。这节课老师也给我们介绍了这两门考试的大纲。专业4级和8级考试无疑让我们承受着巨大的压力。专业4级考试成绩直接与学位证书挂钩。如果没有通过这门考试,那我们的大学就等于白读了。这显然不是我们每个人想要的结果,我们也绝不想看到这样的结果。我来自农村,家里今年也发生了一些突发事件,家庭经济挺困难的。我在大学的所有一切来之不易,我是家人的希望。我的宿命决定我必须要很努力。我不仅要过专业4级,我还要过专业8级。现在看来这也许还只是一句口号,但我回通过我的努力让这句口号变成现实。
老师还提到了要我们尽量多拿些证书,这会对我们以后的就业很有帮助。我觉得很有道理。我想要做一名老师,可如果我做不了,而我又考了商务英语证书,那我就又多了一个选择。现在的就业竞争真的很大,考多一些证书,有备无患。
现在说说我的大学计划。大一大二我想要在各个方面拿优,希望可以争取到奖学金,减轻家人的负担。还有就是锻炼自己各方面的能力,多交一些朋友,扩大自己的交际圈。为了达到这些目标,我会努力学习,从预习、复习功课,整理笔记做起,平时每课就尽量去图书馆,完成作业之余,多了解一些其他方面的知识,提升自己各方面的能力。另外,我会适当参加一些社团活动和比赛,锻炼自己个方面的能力,认识多一些人。在学习和生活中可能会遇到一些问题,我会积极主动地与师兄师姐或同学老师交流。还有,英语是我的专业,我每天都会在听说读写方面做适当的训练,以便真正掌握好英语。
大三大四我想要进一步提升自己各方面的能力,能够流利地与人用英语交流。为了达到这些目标,当然要打好基础。此外,我会抓住每一个可以锻炼我的英语的机会,找一些地方锻炼自己。我的理想职业是当一名优秀的英语教师,我会在寒暑假找一些学校去实习。如果有机会,或许会去较远的地方实习义教。还有,平时与同学交流尽量用英语。
这节专业导论课过后我真的想了很多。总的来说,我要努力,充实自己的大学生活,拿到该拿的证书,拿到奖学金。绝不要毕业了还只是会说几句英语。我的大学应该是真正有收获的。上大学以前听很多人说大学生活很轻松,没有太多的学习压力。在我看来想过轻松的大学生活的人,他从一开始就已经失败了,到毕业时恐怕才后悔莫及吧。我的大学生活绝不会是轻松的,而应该是充实的。绝不让环 境淹没了自己,迷失了自己。
好好努力,从上好每一节课开始,从打好每一天的小计划开始,从现在开始。
对这门课的建议:专业导论课都是讲一些比较理论的东西,很多同学都不怎么感兴趣。老师是否可以考虑用比较活泼生动的形式来讲授这门课?其实我觉得这门课挺受用的。每次听课后我都会有所启发,有所收获。谢谢各位老师。
第五篇:专业导论课心得体会
专业导论课心得体会
历史学专业研究和阐述人类社会发展的过程和规律,主要研究人类发展演变的轨迹、不同地域社会时期的文化生活、不同民族的发展轨迹,以及先人所遗留下来的古籍、文献、历法、制度,通过分析研究,为今天的社会生活作借鉴。它会告诉我们从哪里来,要到哪里去,它使我们个人、社会、人类有所归依,为我们提供存在的理由与价值。历史是一种更高层次的人生追求。在学习过程中需要通过运用现代科学的理论和方法,搜集、整理、考证、分析历史资料,训练我们思维的灵活性、提高反思能力、时空想像能力和综合分析能力。历史学是立身的学问,不是谋生的技能。培育出高质量、多层面的史学人才,才能满足现代化社会不同领域对具有一定史学功底的专门人才的广泛需求。
近年来,随着本科生扩招导致毕业生人数直线上升,就业竞争日趋激烈,大学生就业率持续走低。很多人都认为历史学专业这类文史类的学科的为冷门学科,就业前景惨淡。但是,听完老师们关于历史专业就业前景的分析后,我认为其实也不竟然。像历史学这样的学科如果平时多关注企业对人才的需求状况,培养自己的职业素养,仍然能够找到不少的突破点,找到心仪的工作,历史学就业前景也是相当不错的。
现在,我所学习的历史主要是中国史和世界史。中国历史悠久,从女娲造人,盘古开天辟地等神话时代开始距今约有5000年,从三皇五帝算起约有4600年,自夏朝至今约有4000年,从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实现大一统的秦王朝算起约有2200年······中国历经多次演变和朝代更替,曾经辉煌过,同时也衰落过。古代时期,中国在一些朝代的繁荣昌盛可谓举世闻名。秦始皇建立第一个统一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国家,令后人叹为观止的万里长城,气势恢宏的秦兵马俑等历史文化遗迹在这个时代产生;西汉的文景之治成就了西汉汉武帝时期的强盛繁荣;隋唐时期经济高度繁荣,对外交流也很频繁,科技文化发展迅速······ 但是,随着历史发展时代进步,一味地固步自封,结果只能是衰落。19世纪,清朝实行闭关锁国政策,阻碍了中国的对外交流,中国逐渐落后于世界发展进程,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尽管中国古代有昌盛也有衰落,但是在历史的长河里,中国一直以自己的姿态屹立在亚欧大陆上,生生不息,形成了几千年的历史文化。
作为中国新一代的青年,学习历史我认为是必须的,对于学习历史专业的我们来说,更是如此,正所谓鉴古以通今。在专业导论课中,邹教授为我们讲解了如何学习中国古代史,为我们中国史的学习提供了许多切实的方法。讲座一开始,邹教授就为我们讲解了中国史学科的定位和其丰富内涵,史学学习的方法,关于民族学和人类学等知识的介绍等。一,中国史学科的定位及其丰富内涵。历史学学科在2011年的新学科标准确立之后,由一级学科上升为学科大类,中国史由二级学科上升为一级学科,包括古代史,近现代史,历史地理,史学文献,专业史五大类。
二,史学学习的方法。1,密切关注重大考古发现,历史终究是发生在过去的事,我们不可能像穿越一般去亲身经历,只能通过考古挖掘,或者是来自古代的文化遗存发现一些古代的文明,了解历史。比如,一些出土的墓葬礼器,文化典籍等等,往往能够反应当时那个社会的墓葬制度,社会管理体系,礼器酒具等的情况。例如:在敦煌的考古中发现的敦煌遗书,对于研究当时当地的社会风貌提供了丰富的资料,具有很高的历史研究价值。敦煌遗书包括5-11世纪六七百年的古代文献。其中有纪年者近千件,大部分汉文写本写于中唐至宋初。汉文遗书除了佛典和其他宗教文献外,为医药天文,诗词俗讲等。宗教文献以佛经目录为主,其中大多有传世本,也有一些未曾传世的佛教文献。大量的官私档案文书,是研究中古历史,社会生活,寺院经济等的第一手资料。使人们对唐代法令及其在古代现实生活的运用,获得了全新的认识。大批户籍资料,使人们对中古时代的社会的阶级关系认识的更加深刻。寺院文书反映着寺院的生产和生活。各种社约从不同侧面展示了中古社会的民间社团及其活动。
讲到考古文献,便不得不说考古文献对于历史研究的价值。文物的史料作用 可证实文献之记载,校正文献之谬误,补充文献记载之缺佚。对无文字记载的史前社会,文物则是研究、恢复其社会面貌的实物史料。文物的证史作用 中国古代文献是中国的文化宝库。而丰富多彩的文物,对古文献记载的证实,不仅增加了文献记载的真实性、可靠性与珍贵性,而且又增加了实物资料,成为文献记载的真实见证。从另一个角度讲,文物可以证明文献记载的历史将文献和文物密切结合,相互印证,对社会历史各个方面进行深入的研究,会取得更好的效果。文物与文献相互印证,相吻合者已不乏其例。司马迁在《史记》中,记载了商代的世系。河南省安阳殷墟出土的大批甲骨文中对商王世系的记载,经考证与《史记》记载基本相符《史记·孙武吴起列传》中,记载了孙武仕吴孙膑仕齐并各有兵法传世的史实,《汉书·艺文志》中也作了著录。此后,《孙子兵法》不传,众说不一。山东省临沂县银雀山汉墓中同时出土《孙子兵法》和《孙膑兵法》竹简,从而证明《史记》和《汉书》记载的正确,使自隋代以来的疑问和误传得以澄清。《后汉书·礼仪志》 中记载的玉柙(玉衣)葬制,也由河北、江苏、安徽、山东、陕西、河南、广东、北京等地出土的完整玉衣或玉衣上的玉片及所使用的金缕、银缕、铜缕等得到证实。
2,培养历史思维能力。以夏商周断代工程来说,夏商周时期保留至今的文献资料不足,而且一部分文献的真实性也有待考证。因此,除了出土的甲骨金文简牍玉器钱币酒器之类的实物史料之外,更加需要史学研究者具备超强的历史思维能力和扎实的历史知识积累。
3,紧扣学术研究前沿问题。在专业导论课中,邹教授为我们列举了当代学术研究前沿问题:a.清华简问题;b.宋代积贫积弱问题;c.明代抗倭问题;d.新史学问题等等。
4,要具有质疑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