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华大学研究生政治中特重点总结2015(共5篇)

时间:2019-05-11 23:00:06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南华大学研究生政治中特重点总结2015》,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南华大学研究生政治中特重点总结2015》。

第一篇:南华大学研究生政治中特重点总结2015

2015年南华附一研究生政治考试重点总结

一、中国为什么选择了中国共产党?

答:第一、中国共产党第一次明确提出了“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为灾难深重的人民指出了明确而又清晰的奋斗目标;第二、中国共产党开始采取具有创造性地群众路线革命手段;第三、中国共产党拥有马克思主义这个锐利的思想武器,并善于将其与中国革命的具体相结合;第四、中国共产党开辟了一条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第五、近代中国的国情决定了中国不具备独立发展资本主义的可能性。历史和现实告诉了我们一个不可争辩的事实,中国共产党的执政地位是历史和人民的选择。

二、对于国情的基本判断?

答:三个没有变:我们已经取得了世所瞩目的伟大成就,但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变,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这一社会矛盾没有变,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的国际地位没有变。

三个世所罕见:党在推进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肩负任务的艰巨性、复杂性、繁重性世所罕见。

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怎么建立,其包含内容?

答:中国共产党于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提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体系的科学命题,并于中国共产十七大报告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不断发展的开放的理论体系。之所以这样说,在于这个理论体系的实践基础是不断发展的而不是固定不动的,是开放的而不是自我封闭的。

这一理论体系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在内的科学理论体系。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理论、制度包含内容?

答:理论包括:

1、是关于社会主义根本任务的理论;

2、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理论;

3、关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理论;

4、关于基本经济制度的理论;

5、关于分配制度的理论;

6、关于对外开放的理论;

7、关于经济管理和宏观调控的理论;

8、关于经济发展的理论。

制度包括:

1、基本经济制度;

2、分配制度;

3、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五: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基本内涵及主要途径?

答:基本内涵:

1、坚持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以全球视野谋划和推动创新,提高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能力,更加注重协同创新;

2、坚持自主创新、重点跨越、支撑发展、引领未来的指导方针,不断提高创新能力,着力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

3、加快建设国家创新体系,加快培育创新型人才,努力培育全社会的创新精神,把全社会智慧和力量凝聚到创新发展上来。

主要途径:

1、进一步提高自主创新能力;

2、进一步深化科技体制改革;

3、进一步优化创新环境;

4、进一步扩大科技开放合作

六、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国体、政治制度是什么?

答:

1、人民民主专政是中国的国体;

2、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中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是人民当家作主的政权组织形式;

3、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政党制度,也是中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

4、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中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

5、基层群众自治制度是中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

七、什么是人民民主?

答:

1、人民民主是最广泛的民主;

2、人民民主是民主和专政相统一的民主;

3、人民民主是以民主集中制为根本组织原则和活动方式的民主;

4、人民民主是全民民主。

八、什么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答:

1、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是国家层面的要求;

2、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是社会层面的要求;

3、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是个人层面的要求

九、如何提升文化软实力?

答:

1、提高文化软实力,必须继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2、提高文化软实力,必须推动哲学社会科学的繁荣发展;

3、提高文化软实力,必须积极吸收国外优秀文化成果;

4、提高文化软实力,必须大力推进文化创新。

十、和谐社会的建设标准是什么?怎样建设?

答:社会和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要按照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总要求,努力构建全体人民共同建设、共同享有的和谐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坚持以人为本,坚持科学发展,坚持改革开放,坚持民主法治,坚持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坚持在党的领导下全社会共同建设。着眼于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把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同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和生态建设一起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的重要组成部分统一部署,整体推进。

十一、怎么保障民生、改善民生?

答:基本内容:

1、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2、推动实现更高质量的就业;

3、千方百计增加居民收入;

4、统筹推进城乡社会保障体系建设;

5、提高人民健康水平。

十二、怎样维护和实现公平、正义?

答:中国社会主义的建设为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公平正义创造了根本条件,但还需要通过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来提供物质条件和经济基础,还需要通过不断完善个方面的具体制度来体现和保障。维护社会公平正义,必须逐步建立以权利公平、机会公平、规则公平为主要内容的社会公平保障体系,从法律上、制度上、政策上努力营造公平的社会环境,从收入分配、利益调节、社会保障、公民权利保障、政府施政、执法司法等方面采取落实公平的切实措施,推动社会向公平正义的方向发展。

十三、树立什么样的生态文明理念?

答:在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中,必须统筹好促进经济发展与保护自然的关系,实现人和自然的和谐发展。要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科学认识和正确运用自然规律,合理利用自然资源,保护和优化生态环境,实现任何自然和谐相处,把生态文明建设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

十四、什么是两型社会,怎么建设?

答: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是我国的基本国策,是解决资源、生态、环境问题,实现文明建设,永续发展的必然选择。资源节约型社会是指能源资源高效率利用的方式进行生存、以节约的方式进行消费为特征的社会体系。环境友好型社会是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社会,通过人与自然的和谐来促进人与人、人与社会的和谐。

建设两型社会的基本途径:

1、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

2、推动节能减排;

3、发展循环经济;

4、加强宣传教育;

5、完善体制机制。

十五、党的建设面临的新局面?

答:

1、党的建设面临的“四个考验”:执政考验、改革开放考验、市场经济考验、外部环境考验;

2、党的建设面临的“四个危险”:精神懈怠的危险、能力不足的危险、脱离群众的危险、消极腐败的危险;

3、党的建设需要增强“四种意识”:忧患意识、创新意识、宗旨意识、使命意识。

十六、党的领导地位怎么确立,领导体现在哪?

答: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地位是历史和人民的选择,是在长期的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实践中逐步形成并巩固起来的。中国共产党对国家和社会的领导主要是政治、思想和组织领导,即按照党的理论、路线和纲领,通过制定大致方针,提高立法建议,推荐重要干部,进行思想教育,发挥党组织和广大党员的先锋模仿作用,实现党的领导。

老师已划出的16个重点均已总结,具体答案来自书本及少量百科,不保证正确,仅代表个人观点。各位同学可以自行考虑是否更改,谢谢!

人生有四种朋友值得信任:一起同过窗的,一起扛过枪的,一起分过脏的,一起嫖过娼的。愿大家永远做值得信任的朋友。。

第二篇:研究生政治中特课程论文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

刘婧

西南大学园艺园林学院,风景园林

摘要: 关键词:

0引言

党和国家对此高度重视,并在十七大上明确提出生态文明建设。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过程中,只有谋求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和生态文明建设的协调发展,才能使经济更加发展、民主更加健全、科技更加进步、文化更加繁荣、社会更加和谐、人民生活更加殷实,真正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近年来,我国生态文明建设不仅引起了各级政府和其他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而且也成为国内外许多理论工作者学术视野中的热点问题。当前,研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问题,既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课题,又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1优化国土空间格局

生态文明作为人类文明的一种形式,自20世纪八十年代提出以来,一直是学术界关注的焦点。特别是党的十七大以后,生态文明作为一种重要的治国理念再次成为全国理论界的关注点。因此,在研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问题之前,首先应对生态文明的相关理论进行论述。

生态文明是人们在对传统工业文明进行反思的基础上,探索建立一种可持续发展的理论及其实践成果,是继原始文明、农业文明和工业文明之后的人类文明的一种新形态。20 世纪60年代以后,关于生态文明理论研究开始加速发展,国外生态文明研究也步入正轨。我国生态文明研究兴起于80年代后期,是我国改革开放过程中逐渐凸显出来的新课题。2全面促进资源节约

3加大自然生态系统和环境保护力度 4加强生态文明制度建设

参考文献:

第三篇:考研政治毛中特重点

考研政治毛中特重点复习笔记(第1章)

1.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提出:1938年,毛泽东在党的六届六中全会上作的题为《论新阶段》的政治报告中,最先提出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命题。

十一届六中全会(1981年):科学评价毛泽东和毛泽东思想。

中共七大:毛泽东思想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并写入党章。

马克思主义活的灵魂: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2.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内涵:革命、建设、改革。

毛泽东思想解决革命和建设的任务,中特理论解决建设和改革的任务。

3..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两大理论成果及其关系:“毛”和“中特”;一脉相承,与时俱进。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两大理论成果及其关系:一脉相承,与时俱。承的是马克思列宁主义,进的是中国国情

4..毛泽东思想的主要内容和活的灵魂: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独立自主

5.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形成和发展:毛泽东思想是第一次飞跃,中特理论是第二次飞跃。新的革命

方法:群众路线

6.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主要内容:邓小平理论(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解决社会主义),三个代表(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科学发展观(实现怎样的发展,怎样发展)

7.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最新成果:中国梦;“四个全面”战略布局

8.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历史地位:第二次飞跃;思想基础;根本指针。

9.实事求是 思想路线的形成和发展(十一届三中全会重新确立)

毛泽东思想与中特理论相同点:思想基础是实事求是

10.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科学内涵:(1)一切从实际出发——前提和基础;(2)理论联系实际——根本途径和方法;

(3)实事求是——实质和核心;(4)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验证条件和目的。

11.实事求是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的精髓和核心。

考研政治毛中特重点复习笔记(第2章)

1.近代中国国情和中国革命的时代特征:革命性质: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分为旧民主主义革命和新民主主义革命。

2.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总路线:晋绥干部会议上,无产阶级领导的...革命对象:三座大山,其中帝国主义是中国革命的首要对象

革命动力:工、农、小、民。小资产阶级不属于资产阶级,资产阶级包括民族资产阶级和官僚买办资产阶级。最基本的动力。农民——主力军,贫农——最可靠。农民问题基本问题--土地问题。两面性:革命性和妥协性。两面性根源于软弱性。

革命领导:根本的标志:领导权问题。关键词:根本保证。领导权两个条件

革命性质: 资产阶级革命

革命前途

3.新民主主义的基本纲领(文献:①《新民主主义革命论》;②《论联合政府》)政治纲领;经济纲领;文化纲领

4.毛泽东提到的“四个既然”,:中国的社会性质;革命对象;有资产阶级参加;不是一般的废除私有财产,而是保护私有财产

5.新旧民主革命的区别:①时代背景不同(十月革命前或后);②领导力量不同(旧--资产阶级领导的;新--无产阶级领导);③指导思想不同(新--马克思主义);④革命前途不同(旧--资本主义道路;新--社会主义道路);⑤但是,新旧民主革命的性质都是一样的,都是资产阶级革命。

6.新民主主义革命与社会主义革命的性质:新——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社——无产阶级民主革命。这是根本区别

7.错误观点:①二次革命论(以陈独秀为代表,应当先让资产阶级领导革命,等胜利后无产阶级再来领导无产阶级革命);②一次革命论(左倾的),也叫“毕其功于一役。一次的是混淆,二次的是割裂。

8.政治纲领:推翻三座大山建立一个无产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各革命阶级联合专政。国体:国家性质,人民民主专政。政体:怎么联合专政,即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注意会选)。经济纲领:两个没收,一个保护。没收官僚资本归新民主主义国家所有,具有双重性质。居于指导地位的是共产主义思想。

9.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道路(道路: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四篇文献;必然性。(客观原因:①中国是经济落后的半殖民地国家,社会发展极端不平衡;②革命的群众基础好;③全国革命形势的继续向前发展。主观原因:④相当力量的红军的存在;⑤党的领导及其正确的政策.)

10.新民主主义革命道路的内容和意义:(土地革命——基本内容。武装斗争--主要形式;革命根据地——战略阵地。)

11.新民主主义的三大法宝:统一战线(出题较多);武装斗争;党的建设

12.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意义:统一战线的必要性:中国社会两头小中间大。两头小:地主和大资产阶级;无产阶级。统一战线的两个联盟:工农联盟(又叫劳动者联盟)——是主体;民族资产阶级的联盟(非劳动者的联盟)。第一个工农联盟是统一战线联盟的基础

核心: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性质、总路线、道路、三大法宝 考研政治毛中特重点复习笔记(第3章)

1.新民主主义社会的性质和特点:过渡性的社会形态。经济:五种成分并存(社会主义性质的国营;半社会性质的合作社;个体;私人资本主义经济;国家资本主义。半社会性质的合作社和私人资本主义经济是过渡的,五种经济成分,即3+2)。主要矛盾:工人阶级和资产阶级的矛盾

2.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及其理论依据:一化三改(总路线:一化三改总路线,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实现国家

对农业、工业、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农业:①走互助合作道路;②原则——自愿互利,典型示范,国家帮助;④坚持积极领导,稳步前进的方针。

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①坚持积极领导,稳步前进的方针;②三个阶段(三步走)——供销小组,供销合作社,生产合作社。

资本主义工商业:和平赎买(原因——选择题);形式——国家资本主义(①初级形式的,即委托加工,计划订货,统购包销,经销代销);②高级形式的——公私合营。利润分配:四马分肥。

3.社会主义改造的历史经验:并举。积极引导、逐步过渡。和平方法。

4.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确立及其理论依据:1956年年底我国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完成,标志着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我国初步确立,我国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5.确立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重大意义:中国历史上最深刻最伟大的社会变革;为当代中国一切发展进步奠定了制度基础;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创新和发展提供了重要条件;使广大劳动人民真正成为国家的主人

考研政治毛中特重点复习笔记(第4章)

1.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为社会主义事业服务的思想:《论十大关系》

2.正确认识和处理社会主义社会矛盾的思想:《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基本矛盾——生产力和生产关

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解决——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自我发展。)中共八大

3.走中国工业化道路的思想(走中国工业化道路:毛泽东提出了“以农业为基础,以工业为指导,农轻重为序”。重工业与轻工业并举;中央和地方并举;沿海和内地并举;大小型企业并举。)

4.初步探索的其他理论成果(不发达的社会主义和比较发达的社会主义)主要矛盾:人们对于建立先进工业国的需求和落后农业国的现实之间的矛盾;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和当前不能满足人们需要的现实。敌我矛盾是对抗性的,采取专政的方法。人民内部的矛盾是非对抗性的,采取的是民主的方法。

5.①精神原则——团结批评团结的方针;②物质利益分配方面——统筹兼顾,适当安排;③人民群众与政府的矛盾——民主集中制原则;④科学文化领域——百花齐放百家争鸣;⑤共产党和民主党派之间——长期共存互相监督;⑥民族之间——民族平等,团结互助。

考研政治毛中特重点复习笔记(第5章)

1.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的形成和发展:中共十三大。最早提到社会主义发展阶段的是列宁。考点:100页最后一段。十一届六中全会(选择题)...初级的阶段。101页:十五大:基本纲领。两个没有变:基本国情没有变,社会主要矛盾没有变

2.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科学含义(选择题),我国已经是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程度:初级阶段。

3.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和新民主主义社会:不一样。一是经济基础,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是否成为主体。二是上层建筑,社会主义根本政治制度是否确立,马克思主义..。十五大:九条基本特征。

4.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

中共八大:两个主要矛盾。创新 协调 绿色 开放 共享是五大发展理念。人民:整体性层次性;需要:动态性。我国在一定范围内有阶级斗争,但并不是主要矛盾

5.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领导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自力更生,艰苦创业;为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奋斗。

党的基本路线的内涵:关键词:兴国之要;强国之路;根本立足点;奋斗目标;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基本途径。

关键词:本质要求;政治保证;立国之本;执政之基;力量之源。

6.社会主义本质理论的提出和科学内涵:1992年南方谈话。(107页第三段,邓小平南方谈话提出,解放、发展生产力:根本任务)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根本目标)

(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以公有制基础上的共同富裕。科学内涵:可以选择性的复习

7.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大力发展科学技术;坚持科学发展

考研政治毛中特重点复习笔记(第6章)

1.树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牛鼻子:创新)协调是持续健康发展的内在要求。(110页,记住协调的新特点。选择题考点:协调发展的特点;怎么协调发展(要求))绿色是永续发展的必要条件和人民对美好生活追求的重要体现。开放是国家繁荣发展的必由之路。(开放:引进来、走出去)共享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

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战略:三步走”发展战略 两个一百年

3.“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知道四个全面的内涵;2014年12月江苏调研提出;内在逻辑关系:一个战略目标(关键一步:小康社会)、三个战略举措(深化改革:关键一招))战略目标: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战略举措: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

4.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新要求十八大提出、两个翻一番(国内生产总值、城乡居民人均收入)十八届五中全会:十三五期间的目标。经济新常态:中高速增长。十八届五中全会还提了6个原则。

5.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113页,中国梦:核心内容: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112页十八届五中全会: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阶段国家富强、民族振兴是人民幸福的基础和保障。人民幸福是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

6.路径:走中国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根本途径)、弘扬中国精神、凝聚中国力量(全国各族人民大团结)核心:社会主义本质:根本任务、根本目标;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全会;五大发展理念;四个全面;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记住是中高速增长);中国梦(三个内容、三个路径)考研政治毛中特重点复习笔记(第7章)

1.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114页,关键抉择、重要法宝。115页,改革是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115页第三段,改革是党带领人民进行的新的伟大革命;改革不是革命,属于比喻,说明改革的力度之强。区分改革和革命:关键看制度还是体制的改变。115页,全面深化改革:解决中国现实问题的根本途径)十一届三中全会

2.改革开放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改革也是解放生产力,改革是一场伟大革命

3.全面深化改革的总要求总目标: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规定了改革的根本方向)

4.坚持改革的正确方向:最核心的是在改革中坚持和完善党的领导,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5.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鲜明指向

6.正确处理全面深化改革的重大关系(解放思想:前提、总开关。解放生产力、社会活力:必然结果和重要基础。经济体制改革为重点。根本目的:促进社会公平正义。最核心的是在改革中坚持和完善党的领导,坚持和完善中

国特色社会主义——两个坚持。

7.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然要求。记住三个必须。六个关系中重点处理好四个:1.解放思想与实事求是的关系。2.整体推进与重点突破的关系。3.顶层设计和摸着石头过河的关系。4.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选择题重点考点)。改革是动力,发展是关键(发展也是目的),稳定是前提

8.对外开放是一项基本国策(1.改革力度、发展速度、社会可承受程度;2.重要结合点:改善人民生活)9.实施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互利共赢,外交政策是开放共赢。118页,互利共赢:正当利益。119页,了解怎么实施互利共赢战略)命运共同体意识“一带一路”

考研政治毛中特重点复习笔记(第8章)

1.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十二届三中全会提出:有计划的市场经济。)

2.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第一,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不是划分社会制度的标志。第二,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社会主义实行市场经济要把两者结合起来。第三,市场经济作为资源配置的一种方式本身不具有制度属性,但它和不同社会制度结合具有不同的性质。要使市场经济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不是全部作用,不否定政府的作

(倒数第二段第四行:计划经济为主,市场调节为辅。十四大提出要发挥市场在资源

用)

3.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所有制结构、分配制度、国家宏观调控。

4.中共十五大第一次提出: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是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公有制经济:国营、集体、混合国集。非公有制经济:个体、私营、外商独资、混合非公。基本依据(第二句话,公有制是社会主义生产关系区别于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本质特征)

5.为什么坚持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因为处于初级阶段的国情决定的。

6.为什么要坚持非公有制经济:①因为公有制经济和非公有制经济都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关键词:社会主义市场经济)②非公有制经济也是为社会主义服务的。

7.如何坚持:两个“毫不动摇:①巩固公有制经济;②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坚持公有制经济主体地位,发挥国有经济的主导作用。关键词:控制力(特指国有经济的控制力);创造力(特指非公有制经济)。

(1)我国对所有制的改革,是以坚持公有制的主体地位为前提的。(2)公有制经济包括国营、集体、混合国集。(3)坚持公有制的主体地位:①公有资产在社会总资产中占优势(重质,而不是数量上占优势);②国有经济控制国民经济的命脉,起主导作用,表现在控制力上;③可考性不大;④体制。

8.为什么毫不动摇发展非公有制经济:非公有制经济,支撑增长、促进创新、扩大就业,增进税收

9.如何支持、鼓励、引导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权利平等、机会平等、规则平等。(注意:地位不平等,因为公有制是主体地位)产权是所有制的核心。(选择题)。我们要建立权责明确、保护严格、流转顺畅的产权制度。混合所有制经济(合资)。

10.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分配制度: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按劳分配的方式:是由社会主义公有制、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决定的。)

11.只要企业仍然是公有制或者公有控股企业(混合所有制),按劳分配就仍然是它的主要分配方式。多种分配方式并存,实质是按生产要素分配(①物质的,②人的劳动)。知识产权的收入也属于劳动收入。

12.按生产要素分配:一是以劳动作为生产要素参与分配。二是劳动以外的生产要素所有制参与分配。三是管理和知识产权类的生产要素,如科技发明、创造、信息、专利等参与分配。

13.把握经济新常态特点:一是从高速增长转为中高速增长。二是发展方式要从规模速度型转向质量效率型。三是经济结构调整要从增量扩能为主转向调整存量、做优增量并举。四是发展动力要从主要依靠资源和低成本劳动力等要素投入转向创新驱动。八个更加注重。发展是解决我国一切问题的基础和关键。

14.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是经济体制改革的核心问题。

15.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自主创新道路的方针:自主创新、重点跨越、支撑发展、引领未来。

16.政府的职责和作用(选择题):保持宏观经济稳定;加强和优化公共服务;加强市场监管,维护市场秩序,推动可持续协调发展,促进共同富裕,弥补市场失灵。

17.把握经济新常态(推进城镇化省略号重要途径,是推动……有力支撑,是……重要抓手。)

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

18.“三农”问题:三条底线——土地公有制性质不改变、耕地红线不突破、农民利益不受损。

三农:①走产出高效、产品安全、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农业现代化道路。②保障粮食安全,是农业结构性改革的基本底线。

19.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第一,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根

本保证。第二,人民当家作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和核心要求,是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的根本出发点和归宿。第三,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

20.人民民主专政——国体(国家性质)实质上是无产阶级专政

21.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政体,是根本政治制度,也是政权组织形式。

22.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政党制度

23.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核心是保障少数民族当家做主。

24.基层群众自治制度——保障基层群众依法直接行使民主权利。

25.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的首要前提和根本保证;多党合作是核心内容;

26.基本方针是——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

27.全面依法治国总目标: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坚持依法治国首先要坚持依宪治国,坚持依法执政首先要坚持依宪执政。

28.依法治国的内涵(最好背下来):有可能考材料分析题。关键词:最本质的特征,最根本的保证:党的领导。党纪严于法律。制是静态的(制度),治是动态的(如何运行,如何治理)

29.我国政治体制改革的总体要求:坚持正确政治方向,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以保证人民当家作主为根本,以增强党和国家活力、调动人民积极性为目标,扩大社会主义民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发展社会主义政治文明。

30.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

31.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1)需要培养高度的文化自觉自信。(2)关键是增强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3)要大力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4)必须加快文化体制改革。

32.社会和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重要保证。

33.创新社会治理体制:生态文明的理念:三个。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节约资源放在首位。预防为主,源头治理放在首位。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

核心:一中二中(选举)不用看,三中全会(最为重要):施政方针执政理念。四中五中:四中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五中:五年规划;六中:党建问题。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要背)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坚持文化自信(要背)关键词:指导;坚持;主题;根本任务;出发点落脚点;改革创新为动力;三个面向。五个必须(要背)。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

红色文化可能联系长征,需要了解。

发展(公益性)文化事业和发展经营性文化产业。加快文化体制改革,这一知识点主要看书上黑体字。

考研政治毛中特重点复习笔记(第9章)

1.实现祖国完全统一,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内容和基本任务。

2.台湾问题,实质是中国的内政问题。一个中国、两制并存、高度自治、和平统一

3.一国两制是针对台湾问题提出来的。1978年12月,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首次)1982年,邓小平首次提出

4.坚持“九二共识”是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政治基础

考研政治毛中特重点复习笔记(第10章)

第十章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外交和国际战略

1.推动建立以合作共赢为核心的新型国际关系:大国是关键,周边是首要,发展中国家是基础

考研政治毛中特重点复习笔记(第11章)

第十一章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目的和依靠力量理论

1.共同富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原则

2.坚持经济社会发展与人的全面发展的统一:前提条件;根本目的 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依靠力量:工人、农民和知识分子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根本力量;新的社会阶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巩固和发展全国各族人民的大团结

4.新时期爱国统一战线:两个联盟:大陆范围内的(社会主义);大陆范围外的(爱国,拥护祖国统一)

5.全面贯彻党的民族宗教政策:民族平等(政治前提和基础;基石)、民族团结(根本保证和核心内容)、各民族共同繁荣(根本出发点和归宿)。政教分离,信仰自由。独立自主自办

6.军队:听党指挥能打胜仗作风优良。

考研政治毛中特重点复习笔记(第12章)

第十二章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领导核心理论

1.中国共产党的执政地位是历史和人民的选择

2.坚持党的领导必须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

3.全面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以改革创新精神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加强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建设

4.四大考验:执政考验;改革开放考验;市场经济考验;外部环境考验。

5.四大危险:精神懈怠的危险;能力不足的危险;脱离群众的危险;消极腐败的危险

6.全面从严治党: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四种意识: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坚持思想建党与制度建党相结合(思想建设是基础;制度建党是有力保障);加强组织、纪律和作风建设(核心:血肉联系。)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重中之重)

第四篇:2014考研政治毛中特重点

2014考研政治毛中特重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摘要:2014考研政治毛中特重点复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确,有利于把生态文明建设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考点。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个问题,我们需要掌握的内容包括: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依据、总布局、总任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等。

2014年政治考试大纲中,毛中特新增加的和调整的考点中主要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个红线。不管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依据、总布局、总任务、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等等都围绕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个问题,我们需要掌握的内容包括: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依据、总布局、总任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等。

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就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立足基本国情,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社会主义生态文明,促进人的全面发展,逐步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之所以完全正确、之所以能够引领中国发展进步,关键在于既坚持了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又根据我国实际和时代特征赋予其鲜明的中国特色。

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这一根本政治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以及基层群众自治制度等构成的基本政治制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以及建立在根本政治制度、基本政治制度、基本经济制度基础上的经济体制、政治体制、文化体制、社会体制等各项具体制度。

面对风云变幻的国际形势,面对艰巨繁重的国内改革发展稳定任务,我们党要团结带领人民继续前进,开创工作新局面,赢得事业新胜利,最根本的就是要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坚持和拓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坚持和丰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

三、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依据、总布局、总任务十八大报告指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依据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总布局是“五位一体”,总任务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是在实践中不断丰富、发展和完善的。党的十二大确立了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两位一体”的总体布局,十五大确立了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三位一体”的总体布局,十七大确立了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四位一体”的总体布局。随着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不断深入,生态文明建设地位和作用日益凸显。十八大把生态文明建设纳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使生态文明建设的战略地位更加明

总体布局明确为“五位一体”,这是党对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在实践和认识上不断深化的重要成果。

强调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程中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中国共产党人的历史使命。

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

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完成了新民主主义革命,进行了社会主义改造,确立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成功实现了中国历史上最深刻最伟大的社会变革,为当代中国一切发展进步奠定了根本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础。在探索过程中,虽然经历了严重曲折,但党在社会主义建设中取得的独创性理论成果和巨大成就,为新的历史时期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了宝贵经验、理论准备、物质基础。

以邓小平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深刻总结我国社会主义建设正反两方面经验,借鉴世界社会主义历史经验,作出把党和国家工作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深刻揭示社会主义本质,确立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明确提出走自己的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科学回答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系列基本问题,成功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以******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坚持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在国内外形势十分复杂、世界社会主义出现严重曲折的严峻考验面前捍卫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依据新的实践确立了党的基本纲领、基本经验,确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目标和基本框架,确立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和分配制度,开创全面改革开放新局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成功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推向二十一世纪。

新世纪新阶段,党中央抓住重要战略机遇期,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中推进实践创新、理论创新、制度创新,强调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加快生态文明建设,形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公平正义,推动建设和谐世界,推进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成功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坚持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改革开放三十多年一以贯之的接力探索中,我们坚定不移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既不走封闭僵化的老路、也不走改旗易帜的邪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党和人民九十多年奋斗、创造、积累的根本成就,必须倍加珍惜、始终坚持、不断发展。

第五篇:研究生中特期末考试总结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中国正步入“马克思的问题领域”(如社会异化,人的物化,人的主权虚拟化,竞争状态下人与人的分立化,商品拜物教,经济暴政等),其具体的表现如何?

关于马克思主义在当代的实适用性?(必考)

马克思主义是无产阶级思想的科学体系。它的内容涵盖了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军事、历史和人类社会发展与自然界的关系等诸多领域和各个方面,是极其深刻和丰富的。马克思主义是由一系列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基本方法构成的科学体系,它是一个完整的整体。是由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构成的不可分割的整体。

1.马克思主义理论作为一种具有开放性和创新性的理论体系,是一个一脉相承而又与时俱进的历史进程。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具体实际相结合,使马克思主义始终站在人类智慧的高峰,成为时代的旗帜,引导人们在实践中不断开辟认识真理的道路。

2.马克思主义的科学世界观与方法论,致力于实现以劳动人民为主体的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的政治立场,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和创造力,马克思主义是一门随着实践和科学的不断发展而发展的创造性的科学。

3.马克思主义关于解决资本主义社会的矛盾,全球化问题、国际市场、经济周期和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等许多具有前瞻性的论述,不断地为现实社会所证实,对当今的社会革命与社会改革仍然具有巨大的现实指导意义和深远的历史影响。

4.最后,部分资本主义国家根据马克思主义理论不断调整政策内容,说明马克思主义关于资本主义的基本原理阐述仍适合于当代资本主义弊端。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热点和难点问题。

1.民生问题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价值取向:物价、教育、就业、住房、就医等问题剖析 2.环境污染问题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可持续性:环境污染和资源短缺等问题剖析

3.精神信仰问题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动力及其方向:市场经济、对外开放和互联网环境下当代中国人的价值观、道德现状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影响剖析 4.制约当代中国社会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

制约当代中国社会发展的体制、机制问题?(必考)

1政治上,社会监督体制,我国的国家权力虽有立法、行政、司法的分工,但缺乏权力的制约,使少数领导者权力过于集中。专门监督机构缺乏应有的独立性和权威性;监督法制程度低,监督弹性大;人大监督不力,社会参与意识淡漠,社会监督体制的不健全导致的权利滥用是我国社会发展的一大阻碍。尤其是我国缺乏独立于体制外的第三方监督机构,而普通的民众只能通过一些非常规的、有时甚至是违法的方式来进行监督。社会监督机制同时也是一个社会的意见表达通道,这个通道的不畅通意味着人民的意见无法得到有效地表达,势必影响社会的健康发展。

2经济上,经济体制不健全不完善。(请随便胡诌一下。)经济体制改革的核心是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一要培育大量充满活力的市场主体,坚持“两个毫不动摇”,保证各种所有制经济依法平等使用生产要素,公开、公平、公正参与市场竞争,同等受到法律保护。既要降低市场门槛,取消不必要的行政审批,为人民群众提供良好的创业环境,更要打破垄断,鼓励和保护竞争,除了少数关系到国家安全和国民经济命脉的行业外,其他产业都应该允许和鼓励各种所有制经济通过公平竞争自由进入。二要构建全国统一的平等竞争、开放有序的现代市场体系,特别是要培育生产要素市场。三要构建诚信机制,让诚实守信者得到消费者青睐,让失信者受到应有惩罚。

3社会结构上,城乡二元结构是制约当今中国社会发展的重要体制机制障碍,由于长期的城乡二元分隔政策取向,导致了各种资源在城乡间分配不平等,进一步拉大了城乡差距。比如学校、医院等资源至今仍集中在城市。城市中小学校的人均公用经费数十倍于农村中小学校,农民生病亦无法得到与城里人一样优良的医疗服务,福利资源分配方面也是如此。城乡二元结构阻碍了劳动力资源的市场化配置,从总体上降低了生产效率,影响了经济增长,而由于城乡二元结构所带来的户籍藩篱,使得农村劳动力无法有效地从生产率低的农业部门真正融入到城市化过程中去,导致农业部门的生产效率无法根本提高,并扩大了和其他经济部门的差距。同样,由于农村劳动力无法在城市永久居住,使得城乡间的人口比例一直无法迅速地提高,这样也无法从根本上提高农民收入。这就导致了社会不公平的产生,从而使得群众心生不满,阻碍社会的发展。

4社会保障机制不健全,社会保障的覆盖面还不是很大,未能有效的覆盖需要的人群;社会保障立法滞后,法制不健全;社会保险统筹层次较低,导致基金不能很好的调剂使用;社会保障体系不完善,社会保障明显不足。比如说,存在着许多项目空白,监管方面也很欠缺,而且政府主导之外层次的社会保障未能有效推进;责任模糊,包括,历史责任与现实责任分不清;政府责任边界不明晰,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责任未能明确。

5社会分配体制,劳动者报酬在初次分配中占比偏低,收入分配不公平导致收入差距明显偏大,城乡间、行业间、人群间收入差距扩大,以及收入分配不公平等问题比较突出,也是我国当前收入分配中出现的较大的体制问题。公共服务支出在政府总支出中占比偏低,由于政府公共服务支出总体不足,迫使居民用自身的收入来支付快速增长的教育、医疗、社保等支出,不仅挤压了居民的其他消费增长,而且强化了居民的谨慎预期,降低了居民消费倾向。从长远来讲,社会分配制度所出现的这些问题将影响到我国社会的长远发展。

论述题:社会发展中历史的进程走到哪思想的进程就走到哪。(必考)

恩格斯曾经指出:“历史从哪里开始,思想进程也应当从哪里开始。而思想进程的进一步发展不过是历史进程在通向理论上前后一贯的形式上的反映;这种反映是经过修正的,然而是按照现实的历史过程本身的规律修正的。” 理论的逻辑起点和进程应当与客观历史现实的发展进程一致的.思想意识总归是存在的反映.思维的任务在于对历史作出理论的概括和总结,是历史规律的理论形态。这种概括和总结的逻辑起点是和客观历史的发展一致、统一的.思想和历史的一致、统一,并不是亦步亦趋的一致、统一,而是在总的发展趋势上的统一.在从低级到高级,从简单到复杂的发展过程上的一致、统一。统一、一致中包含着差别.因为历史的发展常常包含着无数的细节和偶然的因素,甚至是通过迂回曲折的道路来展现其规律性的.作为反映客观现实历史的思想,则必须摈弃这些细节和偶然因素,否则使科学研究工作漫无边际,难于达到揭示历史发展规律的目的。

(胡诌一下)历史的发展:资本主义孕育萌芽并最终被替代的阶段,资本主义自由竞争的时代,资本主义垄断阶段,战后资本主义

(胡诌一下)思想的进程:空想社会主义思想形成,科学社会主义思想的产生,社会主义制度的国家实践,社会主义实践模式的探索。

社会主义的思想发展是在资本主义思想发展的背景下产生的。

社会主义思想的三大飞跃

第一次飞跃: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理论 1948年《共产党宣言》的发表

第二次飞跃:社会主义从理论到实践的发展 十月革命标志建立了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 第三次飞跃:社会主义模式的探索发展 开始于南斯拉夫改革、中国的改革开放

科学社会主义第三次历史性飞跃的共识(经济文化落后的国家通过改革,对如何建设社会主义所形成的共识?)

1、必须彻底铲除封建主义的影响

2、在相当长时间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3、大力发展生产力和市场经济

4、不能把公有制等同于国营经济

5、必须发展社会主义

6、在文化上要不断解放思想

7、在对外关系上要从封闭走向开放

《理想国》、《礼记》等描述的社会形态是不是就是社会主义思想?

不是,因为他们所属的阶级属性不一样,社会主义思想是资本主义时代由无产阶级提出的一种思想,而理想国是奴隶社会的奴隶主所提出的一种思想,礼记是由封建社会的地主阶级知识分子提出的一种思想。

社会主义国家出现“空想”理论”或受“空想”干扰的原因 1.社会根源:在社会主义国家存在,经济文化落后国家的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强烈愿望与落后生产力之间的矛盾,使人们有时又急功近利的思想,例如大跃进现象。

2.历史根源:各个民族传说中乌托邦文化的影响,例如古代时期的大同社会理念,这是一种不全面的和谐社会愿景。3.理论根源:教条主义对待前人的论断,没有与时俱进,没有灵活的将理论和实际情况进行结合。4.认识论根源:夸大主观能动性的作用,背离了实事求是的思想。

空想社会主义是不成熟的,所以没有任何存在的价值(重要)

这句话是不正确的,虽然空想主义是不成熟的理论,有一定的历史局限性,但是它也具有一定的存在价值,具体表现在

1.空想社会主义对资本主义的揭露和批判,提供了研究资本主义早期发迹史的极为珍贵的历史文献资料,也提供了启发工人阶级觉悟的极为珍贵的思想材料。

2.空想社会主义吸收了早期轴心文明的核心思想,有历史之源。

3.空想社会主义是科学社会主义的重要思想来源。对未来社会的设想,包含着趋向历史唯物主义的合理因素和许多精辟的思想及论证,为马克思主义的思提供基础,实现质的飞跃。4.空想社会主义发展历史体现了社会主义思想与时俱进的品格。5.揭示和论证了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趋势。

空想社会主义VS科学社会主义(重要)

科学社会主义与空想社会主义既有继承关系,又有根本区别 联系:

1.空想社会主义理论中包含有科学因素,科学社会理论中含有空想主义的因素

2.从空想社会主义到科学社会主义有一定的发展历程,空想因素越来越少,科学因素越来越多 3.从空想社会主义到科学社会主义发展的进程中,会有“返祖”现象,例如大跃进现象。区别:

1.空想社会主义是对资本主义感性认识的产物,科学社会主义是对资本主义理性认识的结晶。

2.空想社会主义凭个人天才的猜测来虚构未来社会的情境,科学社会主义依据社会发展的趋势预见未来的社会的原则

3.空想社会主义是潜科学,潜在包含科学因素,科学社会主义是显科学,是成体系的科学。

科学社会主义产生的历史必然性!

科学社会主义产生的经济条件:19世纪40年代资本主义在欧洲已经经历了简单协作和工场手工业两个阶段的发展达到了大机器工业阶级,资本主义大工业的发展和资本主义基本矛盾的充分暴露,为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产生提供了经济条件。

科学社会主义产生的政治条件:西欧三大工人运动标志着无产阶级反对资产阶级斗争已进入一个新的阶段,表明无产阶级已作为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创造了无产阶级斗争的最初经验,为科学社会主义的产生提供了阶级条件。

科学社会主义产生的思想条件:最直接的理论渊源是:德国古典哲学,英国古典经济学和19世纪三大空想社会主义,马克思批判地继承了德国古典哲学的唯物主义和辩证法,批判地吸收了英国政治经济学的积极成果,创立剩余价值学说,批判地吸收了19世纪空想社会主义的观点,为科学社会主义的创立提供了前提。

总之,19世纪40年代西欧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关系和社会政治关系,为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产生奠定了客观基础,德国古典哲学等思想为科学社会主义的创立提供了思想条件。

现实社会主义国家个人崇拜现象发生的原因?

1.历史原因——小生产传统习惯势力是个人迷信深厚的社会基础和肥沃土壤,社会主义国家是建立在经济基础落后、社会结构不合理的基础之上的,农民过着自给自足的生活,并不像与他人建立联系。他们无法形成自己有效地组织,但他们也想要稳定的生活,渴望外来的力量的保护,因此,小农生产是个人崇拜产生的思想基础。2.现实原因——高度集权体制是个人崇拜现象存在的现实基础。

3.个人因素——一方面是领导人的默许,欣赏甚至提倡,另一方面下级干部的需要、制造甚至推波助澜。4.闭关锁国、经济落后、文化教育发展缓慢导致民主意识不强。

斯大林优先发展重工业是对的吗

片面的。当时内忧外患,面对外在封锁,优先发展重工业具有必然性,但若长期以往必定影响经济体系,导致经济结构的畸形,影响老百姓的生活,日用品严重短缺。

苏联改革对社会主义国家建设的启示:

1、加深了向社会主义过渡的艰巨性认识

2、社会主义要有雄厚的物质基础

3、认识到商品货币关系的重要性

4、通过合作制引导农民走向社会主义道路

5、正确看待和利用资本主义

6、加强执政党的建设,改善党的先导

7、开展文化革命,发展文化事业

中国共产党的执政地位是历史的选择,是否可以认为可以一劳永逸?(重要)

不可以,因为时代在发展,历史在发展,老百姓的选择也在变化。

1.国情:我国的基本国情虽然不变,依然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人社会的主要矛盾仍是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同落后的社会生产力之间的矛盾,我国仍处于最大发展中国家的国际地位,但是在其他方面,国庆有了新的变化,包括社会结构日益多元、社会需求逐渐提升、社会状态更加开放以及发展方式开始转变。2.世情:我国将面临新科技革命的挑战、资本主义稳定发展的挑战以及复杂发展环境的挑战,复杂的发展环境包括传统的安全环境,诸如军事、战争安全,还包括非传统的安全环境,比如信息安全问题。

3.党情:我党的年龄结构发生了变化,队伍规模、组织结构也发生了变化,面临的建设任务等都在发生变化。总之,中国共产党面临着严峻的执政考验、改革的考验、市场经济的考验、外部环境的考验,如果精神懈怠,会陷入危险的境地,如果能力不足,脱离人民群众,消极腐败,那么其执政地位是岌岌可危的,必须要铭记执政地位不是一劳永逸一成不变的,时代在发展,历史和人民的选择在继续。

举例说明,“思想革命是社会革命的先导”

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前的真理问题讨论

(“两个凡是”是“凡是毛主席作出的决策,我们都必须拥护,凡是毛主席的指示,我们要始终不渝地遵循”。1978 年底,中共中央在北京召开十一届三中全会。这次会议彻底否定了“两个凡是”的方针,重新确立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停止使用“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口号,作出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会议实际上形成了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集体。)

启蒙运动——法国大革命

(旧的观念逐渐被全新的天赋人权、三权分立等的民主思想所取代,从而成为真正意义上资本主义革命。法国大革命摧毁了法国的封建统治,传播了资产阶级自由民主的进步思想,对世界历史的发展有很大的影响。震撼了整个欧洲的封建制度并给以沉重打击。)

《共产党宣言》发表标志着科学社会主义的产生?为什么?

第一,《共产党宣言》比较完整地阐明了科学社会主义的一些基本定理。首先,《宣言》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以社会生产方式及其发展演变为理论基点,科学总结了资本主义社会的两大阶段――资产阶级与无产阶级产生、发展和斗争的历史过程。其次,《宣言》阐述了阶级斗争是阶级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的原理,马克思主义的阶级斗争学说贯穿《宣言》始终,《宣言》正文开宗明义地指出,自原始社会解体以来,“到目前为止地一切社会的历史都是阶级斗争的历史。”

再次,《宣言》阐明了无产阶级推翻资本主义制度,实现和建设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的伟大历史使命,指明了无产阶级革命和建立无产阶级专政的历史任务。最后,《宣言》指出,无产阶级要完成自己的历史使命,必须有共产党的正确领导,这是无产阶级斗争取得胜利的根本保证。

第二,马克思、恩格斯对待《共产党宣言》的唯物主义科学态度

首先,坚持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理,强调贯穿于《宣言》的基本思想是唯物史观理论,因而“这个《宣言》中所发挥的一般基本原理整个来说直到现在还是正确的。

其次,指出《宣言》中的某些观点在当时是正确的,但是随着实践的发展和时代的变化,有的已经过时,有的需要更新和发展,有的基本原理正确,但实际运用时要以历史条件为转移。

再次,《宣言》中的有些观点反映了他们当时的认识,这些认识与实际情况有较大的差距,需要予以修正。最后,马克思、恩格斯尊重历史本来面貌,坚持对原著不修改、不更名,认为《宣言》是一个历史性文件,我们没有权利来加以修改“。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特”在哪里?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制度“优”在哪里?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特”在哪里?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一种在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等方面都具有鲜明中国特色、符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是中国共产党人和中国人民基于中国国情自主探索的结果。中国特色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在经济体制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包括实行以公有制为主体的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所有制结构,在分配上实行以按劳分配为主体的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在资源配置上由市场机制发挥资源配置的基础性作用。

在政治体制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行社会主义的民主和法治,包括通过健全民主制度,丰富民主形式,拓宽民主渠道,建立公民政治参与体制;通过完善决策信息和智力支持系统,建立科学化、民主化决策体制;通过发展基层民主,建立保证人民依法直接行使民主权利的体制。

在文化体制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采取在坚持马克思主义主流意识形态前提下保证文化多样性发展的体制。在社会体制上,大力开展社会建设,培育和规范各类社会组织,构建有利于社会和谐的社会管理与运行机制。在实践中,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形成了顺应人类社会发展潮流、符合时代发展要求的新的发展格局。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制度优势“优”在何处?

从经济制度来看,我们不仅逐歩确立了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适应了我国现阶段生产力发展水平,充分调动了各方面积极性,极大地解放和发展了社会生产力,而且确立了社会主义巿场经济体制的改革目标,把巿场经济与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结合起来,既注重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又注重加强国家的宏观调控。

从政治制度来看,我们坚持把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统一起来,建立并不断完善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以及基层群众自治制度等一整套政治制度。它既吸收了中国传统政治文化的精华和人类政治文明的有益成果,又克服了其中的弊病和不足;既充分尊重和保障个人民主权利,又能形成共同意志、集中力量办大事;既充满活力又富有效率,适应了我国人口和民族众多,经济、社会、文化不发达,区域发展不平衡,传统文化影响深厚等现实状况。在文化、社会等各个方面、各个领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制度优势都得到了充分体现。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有利于保持党和国家活力、调动广大人民群众和社会各方面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有利于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推动经济社会全面发展,有利于维护和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有利于集中力量办大事、有效应对前进道路上的各种风险挑战,有利于维护民族团结、社会稳定、国家统一。这五个有利于彰显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势。

毛中特问答题总结

1.马克思主义的基本问题:

(1)唯物论(2)辩证法(3)政治经济学 2.马克思在哲学上的主要贡献:

(1)系统地,具体地将社会历史领域作为哲学研究的对象,将哲学从对自然哲学领域,经院哲学领域拓展到历史-社会维度。创立了历史唯物主义思想体系。

(2)首次从哲学角度思考经济学,发现了历史发展与社会形态演进的客观规律。

(3)批判与发展了黑格尔的辩证法思想,将其科学地运用在历史唯物论上,既发展了唯物主义思想,又与庸俗唯物划清了界限。

3.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与发展:(1)马克思是时代的产物

A.资本主义经济发展为马克思主义的产生提供了经济,社会历史条件

B.无产阶级发对资产阶级的斗争日趋激烈,对科学理论的指导提出了强烈要求(2)马克思主义对人类文明成果的继承与创新: A.德国古典哲学:黑格尔、费尔巴哈

B.应该的古典政治经济学:亚当·密斯、大卫·李嘉图 C.英法的空想社会主义:圣西门、傅里叶、欧文

(3)马克思主义在实践中不断丰富发展:列宁、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江泽民“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4.辩证唯物主义:一肯定人的目的合理性为核心的唯物主义思想。5.社会问题被忽视的原因:

(1)自然力远超出人类的理解与驾驭能力,人类面临着生存危机

(2)在一种被决定恐惧中,人们渴望了解自然的本质和规律,并尽可能地加以利用 6.人类活动的首要任务:认识自然、并通过自然理解神的意志 7.启蒙运动的任务:(1)祛昧:打破神学对思想的禁锢(2)树立人类理性的合法地位

8.资本主义生产体系的积极作用:史无前例地将交换价值机制树立为社会价值观的核心,为社会中各种关系的整合与统一提供了可观的、可依靠的标准。

消极作用:人的价值需要通过对象化的方式来实现。人的价值的显示表现商品不是直接用于满足生产者的需要,而是间接的满足(通过交换)。这样在价值与价值实现层面上出现了不同一的现象。交换环节成为了阻碍公平实现的障碍。人越要实现价值,就越要向这种对象化的机制妥协。9.启蒙运动的政治影响:

在启蒙运动的影响下,社会意识逐渐步入其“青春期”,人们的活动不在像以往那样过分依托于一种先验力量,而是力图基于人类理性的现实力量,构建出一种追求公正、自由的社会。之所以谓之“青春期”,在于人们从对神的恩赐的渴望转移到对人类理性的过分自信,社会意识尚没有系统地反思从神的崇拜到理性崇拜转变过程的本质。10.马克思的社会观:人类社会是一个过程

(1)社会不是一个静态的食物集合体,而是过程的集合体,每个事物都有其产生、发展和灭亡的过程(2)过程,顾名思义,社会科学绝不是以静态的事物作为研究对象的,而是以动态的时间作为研究对象 11.社会历史是由人创造的:

社会是一个变化的过程,存在过去、现在和将来的维度,但是把三个维度联系起来的是当下的人的目的,人为了满足当下的目的收集过去的信息,并归纳总结出普遍的必然性,为将来提供规律性的根据。因为社会历史是由人创造的,更精确的说是由目的创造的。

1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几个基本问题:

(1)什么是马克思主义?怎么样对待马克思主义?(2)什么是社会主义?如何建设社会主义?(3)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4)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

13.马克思主义理论内涵:马克思主义是马克思、恩格斯所创立的关于无产阶级和全人类解放的科学 14.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外延——要素及其内在联系

马克思主义是一门涉及政治、经济、文化和对外关系四大系统的综合性学科。内容包括哲学、经济学、政治学、文化学、社会学、历史学、军事学、教育学、人类学和社会主义学等各个组成部分。马克思主义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两大理论基石: 马克思主义哲学——唯物史观 马克思政治经济学——剩余价值 15.“唯有马克思”的状态:

(1)马克思的学说是唯一的真理体系(2)马克思学说的真理体系有无限开放性

(3)马克思的学说是全部人类知识的总纲领(4)马克思的学说是人类实践的唯一指南 16.假如没有马克思,会出现的问题:

(1)谁来替穷人说话?(2)谁来指证资本主义的恶性?(3)谁来鉴照我们物化的生活,开显我们本真的生命?(4)谁替我们计虑和守望此案的圆满?

17.马克思的价值追求:马克思主义以历史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为基础,通过消除社会的“经济暴政”,追求人类解放的价值取向。

18.马克思的思想主题:批判商业文明和资本主义文明,消灭“经济暴政”,促使人类从摆脱“政治暴政”向摆脱“经济暴政”的飞跃。

19.马克思与我们同行:(1)“马克思与我们同行”是基于对马克思的思想与当今社会的契合性和针对性而言的。马克思的思想对于中国来说,不仅没有过时,而且是由于中国选择了市场经济的发展道路,使中国人获得了理解马克思的理论所需要的经验背景。

(2)我们应该善于从马克思的思想中吸取矫正市场经济发展的价值原则,拒绝马克思就等于在一个方面拒绝吸取矫正市场经济发展的思想资源。20.社会主义的三大内容:

(1)价值观:社会主义终极价值-公民的普遍幸福

(2)大思路:吸收借鉴人类社会创造的一切文明成果进行制度设计(3)实践态:社会主义从一种模式到多种模式的实践 21.社会主义思想三次飞跃:

(1)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2)社会主义从理论到实践的发展(3)社会主模式的探索发展 22.资本主义阶段:(1)资本主义孕育萌芽并最终替代阶段(2)资本主义自由竞争时代(3)资本主义垄断阶段(4)战后资本主义 23.社会主义阶段:(1)空想社会主义思想形成(2)科学社会主义思想产生(3)社会主义制度国家实践(4)社会主义实践模式探索

24.资本主义的含义:资本主义最初的萌芽和发展由手工工场、圈地运动和海外殖民扩张三条线索相互关联、相互促进。

25.资本主义的历史进程:

(1)16-17世纪,资本原始积累和资产阶级开始形成时期

(2)17-18世纪,资产阶级革命和资本主义政治制度确立时期,为生产力的发展扫清道理。

(3)19世纪,工业革命完成,资本主义的生产方式、经营方式和政治统治进一步得到加强和扩展。25.空想社会主义思想进程:

(1)16-17世纪,早期空想社会主义 主要代表:托马斯·莫尔《乌托邦》、康帕内拉《太阳城》 主要特点:A.批判资本主义的原始积累 B.借鉴古希腊柏拉图思想、早期基督教平等思想和正在兴起的人文思想 C.以虚幻游记形式表达自己的思想

(2)17-18世纪中期平均思想的空想社会主义 主要代表:摩莱里《自然法典》、马布利《论公民的权利》、巴贝夫《平民宣言》

主要特点:A.用理性伦批判刚建立的资本主义制度 B.把社会主义建立在自然法学说基础上 C.以法律条文的形式规定未来社会原则 D.带有明显的平均主义和禁欲主义特征(3)19世纪晚期批判的空想社会主义: 主要代表:圣西门《论实业体系》、傅立叶《四种运动论》、欧文《人类思想和实践中的革命》 主要特点:A.对未来社会设想含有历史唯物主义萌芽因素 B.以机器大生产为基本前提

C.有自己的信徒,有实践活动 26.空想社会主义思想的分析:(1)空想社会主义思想是人类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

(2)空想社会主义思想是不成熟的理论,但思想本身却是深刻的(3)空想社会主义者体现了知识分子的社会良心 27.科学社会主义产生的历史必然性:

(1)科学社会主义产生的经济条件:资本长大机器工业的确立和发展,以及周期性经济危机的出现

(2)科学社会主义产生的政治条件:欧洲三大工人运动说明,无产阶级已经开始作为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

(3)科学社会主义产生的思想条件:德国的古典哲学、英国的古典政治经济学和法国的空想社会主义 28.科学社会主义与空想社会主义既有继承关系又有根本区别:

(1)空想社会主义是对资本主义感性认识的产物;科学社会主义是对资本主义理性认识的结晶(2)空想社会主义凭个人天才的猜测来虚构未来社会的情景;科学社会主义依据社会发展的趋势预见未来社会的原则

(3)空想社会主义地潜科学;科学社会主义是显科学

29.社会主义国家出现“空想”理论或受“空想”干扰的原因:

(1)社会根源:经济文化落后国家的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强烈愿望与落后生产力之间的矛盾(2)历史根源:各个民族传统中乌托邦文化的影响(3)理论根源:教条主义对待前人论断(4)认识论根源:夸大主观能动作用

30.经济文化落后的俄国建设社会主义的条件:(1)经济条件:自然经济占统治地位,现代工业(2)政治条件:300年的沙皇君主专制制度(3)文化条件:文盲占人口的75%(4)对外关系:长期对外扩张侵略,形成大国沙文主义(5)国际条件:处于资本主义的包围之中 31.苏联共产党人对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1)列宁对社会主义的认识与实践(2)苏联党内对社会主义认识的争论(3)斯大林的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

32.“新经济政策”时期列宁对社会主义的新认识:(1)加深了向社会主义过渡艰巨性的认识(2)社会主义要有雄厚的物质基础(3)认识到商品货币关系的重要性

(4)通过合作制引导农民走社会主义道路(5)正确看待和利用资本主义

(6)加强执政党的建设,改善党的领导(7)开展文化革命,发展文化事业

33.斯大林模式的形成:斯大林模式是伴随着高速工业化/农业集体化和大清洗三大运动而形成的。(1)工业化:用行政手段高速度优先发展重工业(2)集体化:用行政手段在短时间内消灭富农

(3)大清洗:阶级斗争越来越激烈的指导思想/脱离党的领导撇开司法机关的运作过程/以高级干部和知识精英为主要打击对象

34.斯大林模式社会主义的基本特征:(1)经济:高度集中

A.所有制形式-单一的生产资料公有制 B.发展战略-优先发展重工业 C.经济体制-指令性计划管理生产(2)政治:过度集权

A.高度集权的党和国家领导体制 B.软弱而低效的监督机制

C.国家机构,联盟中央拥有绝对权力 D.通过安全机关强化无产阶级专政(3)文化:高度集中

A.通过政治批判构造意识形态准则 B.过度集中的思想文化管理体制C.狂热的“个人崇拜”现象 35.现实社会主义国家个人崇拜现象发生的原因:

(1)历史原因:小生产传统习惯势力是个人迷信深厚的社会基础和肥沃土壤(2)现实原因:高度集中体制是个人崇拜现象存在的现实基础

(3)个人因素:一方面领导者的默许、欣赏甚至提倡,另一方面下级干部的需要、制造甚至推泼助澜(4)闭关锁国、经济落后、文化教育发展缓慢导致民主意思不强 36.综合评价斯大林模式:

(1)制度属性:苏联模式是社会主义制度的一种实践形式(2)历史作用:苏联模式为人类社会塑造了新型现代化途径

A.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工业成就 B.文化科学技术水平获得了较大提高 C.为落后国家树立了赶超战略的新型现代化途径(3)历史作用:苏联模式是一种有效的战备模式

A.为备战创造了绝对必要的物质条件 B.形成了稳定的政治局势 C.能够有效地调动全国力量组织大规模的反侵略战争

37.斯大林模式的主要弊端:

(1)经济弊端:A.指令性计划经济体制 B.优先发展重工业 C.规模大,效益差

(2)政治弊端:A.权力集中,脱了群众 B.监督机制低效,民主法治破坏 C.缺乏有效的纠偏机制(3)文化弊端:A.文化严格控制 B.文化管理单一化 C.典论高度一律

(4)国际影响:A.战后形成了社会主义阵营 B.对资本主义制度及政治格局的影响 C.苏联模式在二战后作为规律推广

38.社会主义模式探索的共识:

(1)必须彻底铲除封建主义的影响

(2)在相当长时间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3)大力发展生产力和市场经济(4)不能把公有制等同于国营经济(5)必须发展社会主义民主(6)在文化上要不断解放思想

(7)在对外关系上要从封闭走向开放 39.中国的时代课题:

(1)国情: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社会主要矛盾;最大发展中国家的国际地位等等三个依然不变

国情变化:社会结构日益多元;社会需求逐渐提升;社会状态更加开放;发展方式开始转变

(2)世情:新科技革命的挑战;资本主义稳定发展的挑战;复杂发展环境的挑战(3)党情:共产党员人数的不断增加 40.中国社会主义发展:

(1)国内背景:中国改革面临的挑战-当今中国正处于改革发展最关键的阶段

(2)国际背景:发展环境更加复杂-当代资本主义发展的挑战;自觉调整生产关系;社会保障和福利制度;经济发展计划化;社会阶段关系新变化;内部政治趋向民主化

(3)发展困境:中等收入国家陷阱,即当一个国家的人均收入达到中低水平后,由于不能顺利实现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倒是经济增长内动力不足,最终出现经济停滞的一种状态

41.五种有增长而无发展的情况:

(1)无工作的增长:增长没有创造出足够多的就业机会

(2)无声的增长:经济快速增长,但人的权利没有得到相应的扩展(3)无情的增长:经济增长最终导致贫富悬殊、两极分化

(4)无根的增长:由于受外国文化影响本民族传统文化日趋边缘化或正在消失

(5)无未来的增长:增长造成自然资源的枯竭与人类居住环境的恶化,对后代子孙的生存带来毁灭性损害 42.不知道问题的答案:

(1)马克思、恩格斯关于东方社会“亚细亚生产方式”的理论

(2)列宁的帝国主义论和社会主义可能在不发达国家首先胜利的理论(3)俄国在相对落后国家实现社会主义的实践 科学社会主义产生的历史必然性 1)科学社会主义产生的经济条件

资本主义大机器工业的确定和发展,以及周期性经济危机的出现 2)科学社会主义产生的政治条件

欧洲三大工人运动说明,无产阶级已经开始作为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 3)科学社会主义产生的思想条件

德国的古典哲学、英国的古典政治经济学和法国的空想社会主义

社会主义思想第一次飞跃的标志

1848年马克思、恩格斯共同起草的《共产党宣言》发表

科学社会主义与空想社会主义关系 既有继承关系又有根本的区别

1)空想社会主义是对资本主义感性认识的产物,科学社会主义是对资本主义理性认识的结晶 2)空想社会主义是凭人天才的猜测来虚构未来社会的情景;科学社会主义依据社会发展的趋势预见未来社会的原则 3)空想社会主义是潜科学,科学社会主义是科学

社会主义国家出现“空想”理论或收“空想”干扰的原因

1)社会根源:经济文化落后国家的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强烈愿望与落后生产力之间的矛盾; 2)历史根源:各个民族传统中乌托邦文化的影响

3)理论根源:教条主义对待前人的论断,没有与时俱进,没有灵活的将理论和实际情况相结合 4)认识论根源:夸大主观能动作用

下载南华大学研究生政治中特重点总结2015(共5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南华大学研究生政治中特重点总结2015(共5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北航研究生中特总结(范文大全)

    导读 1.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当代中国的主题。 2.近代以来中华民族始终面临的两大历史任务是:实现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国家富强、 人民富裕。 3. 中国共产党仅仅依靠人民完......

    毛中特重点总结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第一章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两大理论成果 第一节、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提出 一、1、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就是......

    南华大学研究生培养方案(推荐5篇)

    南华大学文件 南华教„2008‟ 57 号 关于印发《南华大学硕士研究生培养工作实施细则》的通知 校属各研究生培养单位: 现将《南华大学硕士研究生培养工作实施细则》印......

    2018考研政治毛中特第八部分重点知识总结(共五则)

    东莞中公教育 2018考研政治毛中特第八部分重点知识总结 毛中特是考研政治中极其重要的一部分,为了方便考生复习,以下是中公考研小编为大整理的2018考研政治毛中特第八部分重......

    2018考研政治毛中特第三部分重点知识总结

    东莞中公教育 2018考研政治毛中特第三部分重点知识总结 毛中特是考研政治中极其重要的一部分,为了方便考生复习,以下是中公考研小编为大整理的2018考研政治毛中特第三部分重......

    2018考研政治毛中特第十三部分重点知识总结(最终定稿)

    东莞中公教育 2018考研政治毛中特第十三部分重点知识总结 毛中特是考研政治中极其重要的一部分,为了方便考生复习,以下是中公考研小编为大整理的2018考研政治毛中特第十三部......

    2018考研政治毛中特第十部分重点知识总结

    东莞中公教育 2018考研政治毛中特第十部分重点知识总结 毛中特是考研政治中极其重要的一部分,为了方便考生复习,以下是中公考研小编为大整理的2018考研政治毛中特第十部分重......

    2018考研政治毛中特第一部分重点知识总结

    东莞中公教育 2018考研政治毛中特第一部分重点知识总结 毛中特是考研政治中极其重要的一部分,为了方便考生复习,以下是中公考研小编为大整理的2018考研政治毛中特第一部分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