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让关爱使单亲孩子感受到温暖
【德育论文标题】:
让关爱使单亲孩子感受到温暖
【摘要】:单亲孩子是指家庭中只有父亲(或母亲)的孩子。让单亲孩子在关爱中成长,树立自信坚强、热爱学习的积极的人生观。用爱心读懂单亲孩子这部无字的诗文!集体的关爱,不仅使他们得到物质上的帮助和心灵上的慰藉,而且也可得到久违的快乐和温暖。
作者姓名:吴 杨
工作单位:自贡市贡井区艾叶滩小学
主题词:单亲孩子 关爱 温暖 帮助
让关爱使单亲孩子感受到温暖
单亲孩子是指家庭中只有父亲(或母亲)的孩子。“教好单亲的孩子不容易”!是教师们共同的感叹!今年我从事一年级班主任,的确也遇到这样的特殊的孩子,他们不同于一般的后进生,更孤独、敏感、自卑、怯懦,犹如一部“无字的书”,需要我们每一位师者智慧的去阅读,多一份亲近,多一份激励,多一份信任,春风化雨,用真心打开他们的心扉,用爱心读懂他们这部无字的诗文!工作中我躬身尝试,在心灵与心灵对话中我对他们的关爱使单亲的孩子感受到了温暖,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在对单亲孩子的教育实践中,给我触动最深的是一个叫赖圆皓的同学。一年级刚接触他时,他是一个在集体场合特别胆小,性格孤僻而且自卑心理特别强的孩子,无论什么事情他总怕别人嘲笑。每当做课间操的时候别的同学快活的跳着活动着,可是他却一动不动站在那里不好意思似的,老是不动。这是怎么回事呢?有一次他奶奶来接他的时候我做了随访。在和他奶奶的进一步讲述中,我了解到,他是一个单亲家庭的孩子,从小失去父爱和母爱,母亲与父亲离婚了改嫁他人,小圆皓的抚养权判给了父亲,三岁开始父亲到外地打工,很久才回来一次,而他的爷爷也早已去世。因此,赖圆皓家里经常就只有奶奶和他自己两个人在一起生活。也许父亲打工的钱也不多,奶奶还靠着农活种地找零用钱。孤苦的童年不幸的家庭造成了他孤独、敏感、自卑、怯懦的性格。一年级的孩子本来认识的字就少,每当听到老师说回家请家长给孩子念念题目的时候,他奶奶只好无奈的给老师说:“我也不识字管不了他,没办法。”我深深地为小圆皓的不幸而痛心,我要用爱心去抚平小圆皓心灵的创伤,要用真情帮助他找回自我、重塑信心。为了他的进步,在我的提议下他每天放学就到学校后面同学家里与同学一起做作业然后回家。有一次他突然来到我的办公室,哭着低声对我说:“老师,我不想到同学家里做作业了。”看着他满脸委屈的样子,我就漫声细语地劝他说:“别哭了,男子汉,有事慢慢讲,要学会坚强!。我了解到原来是有班上个别男同学说他的风凉话,老是取笑他是一个孤儿没人管他,这些闲言碎语深深地刺痛了赖圆皓同学的自尊心。面对有点萎靡不振又没有什么自信心的单亲孩子怎么教育呢?我陷入了深深地思考当中……
我知道决不能就这样放弃赖圆皓。于是,我用爱心去温暖小圆皓这颗孤独、冰冷的心。课余饭后我主动去接近他,用慈父长兄的怜爱情感去与他交流、沟通。从生活、学习各个方面去关怀帮助他……一支铅笔、一个橡皮擦、一根跳绳、一件旧衣服、一个新本子、一本学习资料……在他有进步的时候,我总是鼓励他,在他情感出现波动时,我开导他。在他的身上持之以恒的进行着“微笑教育”或心灵的交流或肯定表扬或鼓励启发,春风化雨……这股从心底流淌出的“师爱”终于被圆皓同学认同,接受并产生共鸣。同时我知道单靠一个人的力量是不够的,只有依靠班集体的关爱,让小圆皓充分感受到温暖从而进步才能更快、更有希望。于是,我把小圆皓的不幸身世告诉了
全班同学和所有教师,并提议从现在起大家都来关心小圆皓的学习和成长,看谁做的好。一石激起千层浪,师生纷纷伸出爱的手,从此没有歧视嘲笑的同学了。当小圆皓生活有困难时,就给以物质的帮扶,当他学习有问题时,争着为他解决,当小圆皓有不快乐的事时,大家都围着问寒问暖,帮他处理,在师生的共同努力下他进步了、坚强了、自信了。课间操他动起来了,小圆皓开始开心的唱歌了,他开始微笑了。有一天,他奶奶走到学校来告诉我赖圆皓在家对她说:“奶奶,我们学校的老师好爱我哟,送了好几个新本子给我,还给了我铅笔、橡皮擦还有跳绳,我一定要好好学习……。”我也发现了,从老师和同学都来关心帮助他的那一天开始,小圆皓每天又开始一到放学就自觉到离校较近的杨雨洁家一起学习了。
圆皓同学,是我接触的众多单亲家庭孩子的一个缩影,在与这些孩子的接触施教过程中,使我深刻地认识到造成单亲孩子严重的心理障碍和心理疾病的原因很多,但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一是亲情缺失,家长对孩子漠不关心,直接导致了孩子任性、倔强、孤僻、冷漠、忧郁多疑、等严重的心理问题。二是家庭教育方式残缺,直接造成了孩子到处乱跑、不完成作业、懒惰、不讲文明礼貌、集体荣誉感不强、爱撒谎等不良行为的产生。三是为弥补亲情的缺失,溺爱孩子。因此,也有不少单亲家庭为弥补孩子失去的父爱或母爱过度怜悯孩子,对其有求必应,结果造成了孩子好逸恶劳、挥金如土的习气。
针对单亲学生存在的心理障碍和不良行为习惯等众多问题,在班级管理中我采取了以下方法:一是持之以恒的开展“微笑教育“把”
爱“撒向每一个学生的心田,在心灵与心灵的对话中,实现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使单亲学生真正达到“亲其师,信其道,学其理”。二是针对一部分单亲家庭孩子存在的自卑、冷漠、缺乏自信、忧郁多疑诸多心理问题重点开展“赏识教育”。“赏识教育”就是要求教师要相信自己、热爱学生,以学生为本,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创设轻松和谐的教育氛围,培养创新精神,承认差异、尊重个性因材施教,通过发现闪光点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心。“赏识”的方式可以是赞扬鼓励的话语、也可以是友善的动作,欣赏赞许的目光……通过“赏识教育”激发的信心和激情,让孩子在赏识中成长,树立自信坚强、热爱生活的积极的人生观。三是充分发挥班集体的力量。集体的关爱仿佛是溪流,虽波澜不惊,却不断流淌,默默的滋养了这些单亲孩子的成长。集体的关爱,不仅使他们得到物质上的帮助和心灵上的慰藉,而且也可得到久违的温暖和快乐。集体的力量使他们走出冷漠、孤僻的阴影,焕发了他们关爱别人热爱生活的人生。
单亲家庭的孩子就像一只折了翅膀难以飞翔的小鸟,作为班主任,就要在师爱中加入一层亲人般地疼爱,给这类学生以更多的关爱,让他们感受到实实在在的温暖。那么关爱就会成为他们从重新展翅飞翔的翅膀,在蓝天中自由自在的翱翔。他们就会树立自信更加努力学习,更加快乐的成长!
第二篇:让关爱成为单亲孩子飞翔的翅膀
让关爱成为单亲孩子飞翔的翅膀
深寒mjt
“单亲的孩子不好教”!在现阶段的教育中不少教师曾发出这样的感叹!我从事班主任工作多年,的确也常常遇到这样的一些特殊的群体,他们不同于一般的后进生,更孤独、敏感、自卑、怯懦,犹如一部“无字的书”,需要我们每一位师者智慧的去阅读,多一份亲近,多一份激励,多一份信任,春风化雨,用真心打开他们的心扉,用爱心读懂学生这部无字的诗文!多年来我曾躬身尝试,在心灵与心灵对话中让单亲的孩子插上了飞翔的翅膀,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在对单亲孩子的教育实践中,给我触动最深的是一个叫阳光的同学。刚接触他时,他是一个性格朴实但自卑心理很强的学生,为了有意识的磨练他,在我的提议下他担任了班委干部。有一次他突然闯进我的办公室,哭着对我说:“老师,我不当班长了”看着他满脸委屈的样子,我就漫声细语地劝他说:“别哭了,男子汉,有事慢慢讲,要学会坚强!。在阳光同学断断续续的讲述中,我了解到班上个别男同学不守班规、不听劝告,还说风凉话,深深地刺痛了阳光同学的自尊心。进一步的深入交谈中,我了解到,他是一个单亲家庭的孩子,从小失去父爱和母爱,四岁时父亲因抢劫被判入狱,母亲因此改嫁他人,从此阳光就同爷爷相依为命。孤苦的童年不幸的家庭造成了他孤独、敏感、自卑、怯懦的性格。我深深地为小阳光的不幸而痛心我要用爱心去抚平小阳光心灵的创伤,要用真情帮助他找回自我、重塑信心。
首先,我用爱心去温暖小阳光这颗孤独、冰冷的心。课余饭后我主动去接近他,用慈父长兄的怜爱情感去与他交流、沟通。从生活、学习各个方面去关怀帮助他……一双手套、一件旧衣服、一碗热面条一套学习资料……在他有进步的时候,我总是鼓励他,在他情感出现波动时,我开导他。在他的身上持之以恒的进行着“微笑教育”或心灵的交流或肯定表扬或鼓励启发,春风化雨……这股从心底流淌出的“师爱”终于被阳光同学认同,接受并产生共鸣。同时我知道单靠一个人的力量是不够的,只有依靠班集体的关爱,小阳光的进步才能更快、更有希望。于是,我把小阳光的不幸身世告诉了全班同学和所有担科教师,并提议从现在起大家都来关注小阳光的学习和成长,看谁做的好。一石激起千层浪,师生纷纷伸出爱的手,当小阳光生活有困难时,就给以物质的帮扶,当他学习有问题时,争着为他解决,当小阳光有不快乐的事时,大家都围着问寒问暖,帮他处理,在师生的共同努力下他进步了、坚强了、自信了。班长工作干得有声有色。
有两件事足以说明他身上发生着深刻的变化。他在一次作文中这样对他爸爸写道:爸爸你知道吗?你被抓走后妈妈也不要我走了,爷爷的身体越来越不好,他不仅抚养了你,而且现在还要含辛茹苦抚养你的孩子,每到农忙的时候爷爷要上地干活,我要在家里做饭。繁重的农活爷爷早已力不从心,有一次爷爷不小心摔倒了,头碰破了,流了很多血,我害怕极了,哭喊着用咱们的人力车跑了六七里路把爷爷拉到了乡卫生院,爸爸你知道现在我们有多困多难吗?我常常这样想,如果有你在那该有多好啊!每当过节的时候,我是多么羡慕人家的孩子能和父母在一起欢欢乐乐的过节啊!我很想你,爷爷更想你,爸爸我们十几年未曾谋面,我需要你抚养的时候你不在,爷爷需要你照顾的时候你也不在,爸爸你知道我有多孤独吗?现在好了我在老师的关爱下,感到了集体的温暖,树立了奋斗的目标和信心。我不在自卑,我很争气,在家我会帮爷爷做饭,爷爷眼花了我还会帮爷爷缝衣服,在学校能是一个好学生、好班长。我的成绩进步很快,常常能在班里拿到第一。爸爸我会努力的学习,将来孝敬爷爷孝敬你的,爸爸你在那里要听党的话,好好改造,争取早日回来,我和爷爷等着你。作文我看到这里眼睛模糊了。我为学生的成长流下了幸福的泪水。
发生在阳光身上的另一件事也证明他变得自信和坚强了。阳光同学是独生子女,中招考试前夕,需要办独生子加分证明,办证需要母亲的身份证,阳光的妈妈离婚后又嫁到了本村,十几年来,她从未和孩子说过一句话,当这唯一的一次孩子畏畏缩缩试着去要身份证的时候又被无情的拒绝了。到校后我问他身份证的时候他说妈妈不给,可能她也有苦衷吧,老师我会努力争取考上的,办不来算了,他说这些话的时候声音很小,很无奈,但从他的话语中我听出了他的宽容、坚强和自信。后来阳光顺利考上了县高,临走时我送他了一个我用过的手机,并告诉他以后有什么困难可以给我打电话。
阳光同学,是我接触的众多单亲家庭孩子的一个缩影,在与这些孩子的接触施教过程中,使我深刻地认识到造成单亲孩子严重的心理障碍和心理疾病的原因很多,但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一是亲情缺失,家长对孩子漠不关心,直接导致了孩子任性、倔强、孤僻、冷漠、忧郁多疑、讲狠斗恶等严重的心理问题。二是家庭教育方式残缺,直接造成了孩子不讲文明礼貌、集体荣誉感不强、道德品行差、爱撒谎等不良行为的产生。三是为弥补亲情的缺失,溺爱孩子。不少单亲家庭为弥补孩子失去的父爱或母爱过度怜悯孩子,对其有求必应,结果造成了孩子好逸恶劳、挥金如土的习气。
针对单亲学生存在的心理障碍和不良行为习惯等众多问题,在班级管理中我采取了以下方法:一是持之以恒的开展“微笑教育“把”爱“撒向每一个学生的心田,在心灵与心灵的对话中,实现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使单亲学生真正达到“亲其师,信其道,学其理”。二是针对一部分单亲家庭孩子存在的自卑、冷漠、缺乏自信、忧郁多疑诸多心理问题重点开展“赏识教育”。“赏识教育”就是要求教师要相信自己、热爱学生,以学生为本,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创设轻松和谐的教育氛围,培养创新精神,承认差异、尊重个性因材施教,通过发现闪光点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心。“赏识”的方式可以是赞扬鼓励的话语、也可以是友善的动作,欣赏赞许的目光……通过“赏识教育”激发的信心和激情,让孩子在赏识中成长,树立自信坚强、热爱生活的积极的人生观。三是充分发挥班集体的力量。集体的关爱仿佛是溪流,虽波澜不惊,却不断流淌,默默的滋养了这些单亲孩子的成长。集体的关爱,不仅使他们得到物质上的帮助和心灵上的慰藉,而且也可得到久违的温暖和快乐。集体的力量使他们走出冷漠、孤僻的阴影,焕发了他们关爱别人热爱生活的人生。
单亲家庭的孩子就像一只折了翅膀难以飞翔的小鸟,作为班主
任,就要在师爱中加入一层亲人般地疼爱,给这类学生以更多的关爱,正确引导。那么关爱就会成为他们从重新展翅飞翔的翅膀,在蓝天中自由自在的翱翔。
我相信只要用心就一定能托起明天的希望。
第三篇:如何让学生感受到教师的关爱.doc
如何让学生感受到教师的关爱
我感觉到关心学生,爱护学生是每位教师应尽的责任。一个富有责任感,一个对学生成长寄予良好期待情感的教师,他会经常把学生放在心上,体会他们的酸甜苦辣,关心他们的生活冷暖,关心他们学习、做事、为人和各方面的健康发展,用师爱滋润学生心田。学生感受到教师对自己关心、尊重、理解、信任,会更“倾心”于教师,更加乐于接近教师,更愿意接受教师的教育。
一、关爱学生先要“关心学生”
关心,是情感激励的首要因素。关心学生就是胸中装着学生,心中想着学生,服务于学生。关心学生体现在许多方面:当学生在心理上产生苦恼时,教师及时帮助解开疙瘩;当学生在身体上出现不适时,教师及时帮助寻医问药;当学生在学习上遇到困难时,教师及时帮助“清理路障”;当学生在生活上遇到不便时,教师及时帮助排忧解难。教师应争取做到:学生哪里需要教师,哪里就有教师的身影。这就是说,对于学生的得与失、冷与暖、好与恶、喜与悲,教师不仅要记在心上,说在嘴上,而且要落实在行动上。
二、关爱学生就要“尊重学生”
在诸多爱生的美德中,尊重是爱之核心。教师尊重学生,就是要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教书也好,育人也罢,都是师与生的双边活动,这是一个双向交流的复杂程序,绝不是一个简单的一方能动、另一方被动的生产模式。充分尊重学生既可密切联系师生感情,又是可焕发学生创造热情,激发奋发向上,锐意进取心理。但是,现在的学生知识面宽,思想活,对人生、思想、前途、事
业、社会等,都有所思考,在考虑过程中,对什么是尊重也存有错误认识,若是对他们的设计,不管正确与否,都全盘接受;对他们作为,不管是否得体,都鼓掌喝彩,必然会导致学生错误思想的蔓延。真正的尊重,应当体现因人制宜,体现个性的原则。
三、关爱学生还要“理解学生”
理解学生就是懂得学生心里想的,相信学生口说的,明白学生手中干的。小学生由于年纪小、阅历浅、经验少等多种因素,不时会出现或这或那、或多或少、或轻或重的错误言行,这些都在所难免。一个人总是由童年到少年,再由少年到青年,一步一步走向成熟的。教师对学生,尤其是对后进行的错误,不能“见到风就想到雨”,不能怒不可遏,动辄训斥,更不能体罚或变相体罚。正确的态度应是:允许学生犯错误,又允许学生改正错误。同时要知道,改正错误不可急于求成,它是一个渐变的过程,需要教师细心、细致、不懈地扶持。
四、关爱学生定要“信任学生”
信任学生可解释为“信而任之”,即相信敢于托付。首先,在对待全体学生上,要一视同仁、不偏不倚,要努力做到以信任之心待之,以信任之目视之,以信任之耳闻之,以信任之言任导之;其次,在对待后进生上,同样要以信任为前提,不能横挑鼻子竖挑眼,不能抱有成见,学生犯错误,应当心平气和地让他坐下来,想方设法让他开口说话。然后顺势进行引导,最终使之幡然醒悟。再次,在对待班干部上,要坚持做到“疑人不用,用人不疑”,充分调动全体班干部的积极性与创造性,让它们在信任的土壤上茁壮而健康地成长。
陶行知先生说过:“不要你的金,不要你的银,只要你的心。”只
要教师用心去关心学生、尊重学生、理解学生、信任学生,那么学生所有的嫩芽在得到老师言语行为的呵护滋润后,将会更好地茁壮成长。
第四篇:让孩子感受到老师的爱
让孩子感受到老师的爱
高尔基说过:“谁不爱孩子,孩子就不爱他,只有爱孩子的人,才能教育孩子”。师爱是人间任何一种爱都无法比拟的,因为这种爱是一种不记回报的、无私的、广泛的、没有血缘关系的爱,它是无比神圣的,比渊博的知识更重要。能够得到教师的关爱,是每个孩子最起码的心理需求,师爱对儿童来说是一种良好的道德感化和心灵熏陶,更是一种鞭策和激励,对孩子的健康成长和全面进步有很大的推动作用。由此看来对幼儿的品德教育应该让幼儿在生活和各项活动中时时感受爱,认识爱,学会爱。因此,我认为学生的品德教育――爱,是永恒的主题。
一、爱更是一种理解和尊重。
作为一名教师更需要多一份的理解和尊重,这种爱要能够把每一个孩子爱到心坎里,爱是那么温暖那么无私;孩子犯错时,能多给孩子一个机会,当孩子取得成绩时,会给孩子送上一片掌声;孩子有疑难时,又是孩子最好的帮手。游戏时最好的伙伴最真诚的朋友;当孩子大胆表现自己时,老师是最好的欣赏者。一个甜甜的微笑、一个鼓励的眼神、一句真诚的赞美、一个友善的态度,一颗充满的爱心……教师要用这份真诚的爱深深地去感染每一个孩子的心灵。
现实生活中父母往往出于“为孩子好”的目的,为孩子做好了他们认为应该的一切,但是由于没有考虑到孩子的需要和想法,结果事与愿违,遭到孩子的反对,造成关系紧张。我们应该信任学生、鼓励学生儿,让他们自己做自己的事,同时也让他们帮助别人做一些事。我班制定的 “值日生”制度正是针对此而设的,即每天安排两个学生维持班级纪律、负责班级的简单事务,如:值日分饭……每个学生都有机会,每个孩子都可以做,所以在此活动中每个学生都得到了不同的锻炼和发展,不仅学会了做一些简单的事务,变的热爱集体、热爱劳动了,而且增强了学生的管理能力和独立性。因而成人应该看到,学生虽然年幼,但是他们同样有自己的思维,有能力做好每一件事,强加和包办代替就会使学生失去选择的主动权,使学生没有独立思考的机会,久而久之,学生就会出现事事处处依赖成人或者出现逆反心理,这对学生健康心理和思维能力都十分不利。成人应该重视孩子的想法,不应用成人的看法去评价孩子。
二、爱是一种情感的交流。
用语言来播种、用汗水来浇灌、用心血来滋润。对孩子充满爱的教育活动,都仿佛在为孩子打开一扇扇窗户,让孩子看到一个色彩斑斓的新世界,并且让孩子感受到教师的博大胸怀和崇高精神境界。我作为一名小学教师我热爱普教这个岗位,我捧出一颗火热的心去热爱孩子,熟悉他们,了解他们,关心他们,与他们真心实意地交朋友,使他们感到师生之间的真诚和依赖,教育才会成功。
第五篇:如何让孩子感受到健康的父爱
如何让孩子感受到健康的父爱
一般父亲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容易出现一种现象:无论是打骂或是严厉的苛责后,都会在冷静下来后悔,于是采取种种方式加以弥补,比如给孩子买东西,或是带孩子看电影……,不同的人有不同的做法,但大多数父亲都宁肯用行动表示内疚,而不会亲口向孩子道歉。
或许父亲们都怕在孩子面前失去尊严吧?总之,许多人认为认错或道歉是一种示弱的表现,因此孩子,特别是儿子也会从父亲那里得出“决不认错”的经验。
当然,我们不好去让父亲们一定低下头来忏悔,本性难移,宁可身受苦,不让脸发烧,这些都是千古教条,不易改变。
不过我本人却是个例外,从儿子生下来到现在(8岁),我已经正式向他作过不下五次道歉。那的确是因为我的过失,因我的情绪失控而让他受了委屈,或是因我的不小心而让他摔了跟头……,我为我的过失诚恳地向儿子道歉,但事实证明,我并没失去什么,相反,我受到儿子和妻子的尊重,因为我也会向妻子道歉。
向亲人道歉算不上美德,倒应该是一种常态。比如当我和妻子吵嘴的时候,如果她有一句话说中了我的要害,真的让我感到那就是我的问题所在,我会当即止住情绪,让自己静止片刻,然后对她说:“你说的有道理,我的确没有注意到这一点。”
一般情况是:当即,我们的发作会止住,就算妻子的余怒未消,可能继续唠叨几句,但战争即会终止,大家不会再怄气——即使是当着孩子的面,也会如此。问题是,我不觉得我丢了面子,因为对方不是外人,是把生命托付给我的人,在他们面前,又有什么可保留的呢?
重要的是孩子看到这一切后,不单会生出“向爸爸学习”的心,还会传递给他一种“变通”和“调整”的智慧。
为什么?因为孩子眼中看到的和大人不同,当他看到父母吵嘴或对他严厉时,感受到的是气氛的紧张,以及由此带来的恐惧感,他怕局面失控,因为失控就是暴力或分裂,那对他来说才是真正可怕的结果。因此,通过道歉(或示弱)便可化解气氛,在他看来,这是一种“调节气候”的方法,是控制局面的手段,是让大家休战、平和的技巧,就像一个有经验的司机,当汽车失控的时候,会冷静地采取措施,让一切转危为安。
因此,道歉有时候是一种智慧,特别是对孩子。但一味地示弱就会变成没有界限,有时候还会为孩子留下一个“阴盛阳衰”的经验。那么,他们也会记住这个经验,将来成家时,同样会如此。
所以,父亲对孩子的教育一定要有分寸,一般而言,有如下几点——
一、严厉而不镇压
特别是当孩子因得意忘形而失控的时候,有时候会惹祸,此时,父亲一定不能真的发作情绪,要知道,惹祸也是成长的一部分,是暂时性的,连大人都有失误的时候,就更别说一个孩子。那么此时,表演一下权威性是可取的,不是苛责和打骂,而是表情严厉一些,采取审视和注目,有点像首长下命令时的状态。但一定要把握一个“别真正吓坏他(她)”的分寸。
比如我的儿子期末考试的语文成绩是99分,因一个字的小马虎,显然那是不该错的。当他告诉我时,我们正在吃饭。听到后,我的语言和表情不再在丰富,保持了几分钟的沉默,这时儿子会有感觉,于是他非常老实地吃着饭,话也不再多。
气氛酿成后,不要急于说教,因为儿子正感受着恐惧,一个不安的人不会冷静地听取意见,进而,如果经常在吃饭时令他恐惧,他的胃肠道还有可能出问题。但沉默本身一定会有一个效果——他会安静地吃完饭,而且比平时吃的干净,还会主动去洗碗、漱口。
我儿子就是这样,之后他静静地回到自己房间,大声读起课文(以取悦我),此时,我的目的已经达到了。而且一定要装作“领他的情”。于是我的目光变得温和,点头夸他的课文读的好——但错误的做法是:剥夺他吃饭的权利,骂他或打他,或命令他站在一边反省(体罚)。要知道,孩子在长身体的时候,不管犯了什么错误,都不要破坏他的身心健康,即不要破坏其正常的生活习惯,更不能发作时不顾一个孩子的承受能力而羞辱他或以各种形式情绪化,比如哀声叹气、摔东西或摔门就走,也不能把战火引到爱人身上,什么“都是你平时娇惯的结果”,或“你怎么把孩子教成这样”,这会让孩子感到自己的过失十分严重,自己导致了家庭战争和家庭分裂,自责感会引发罪恶感,从而形成刺激,导致如考试怯场、厌学等,甚至有可能引发抑郁。
二、行动而少唠叨
这是父亲的专利,严格上说,孩子并不太在乎母亲的唠叨,因为女人唠叨属常态,孩子再烦也不会过于恐惧。而父亲一但唠叨起来,那就是要比严厉的训斥更令孩子胆怯了。
为什么?因为一般母亲唠叨的时候会从生气变成伤心,伤心时就会软下来,孩子只要去哄便可化解。但父亲唠叨时一般会越说越气,然后会演变为动手,就像一头咆哮的狮子不断地吼叫,然后上前扑咬……,试问,有哪个孩子在这头雄狮面前不会肾虚?!
因此,父亲最好尽快采取行动,表达方式,首先是问为什么会犯错,一定要让孩子诚实表达,而且父亲要接纳孩子所有的想法,不横加指责或不屑一顾,而是要静静听完,然后分享自己当年同样或类似的经验。
采取行动当然最好不以打骂呈现,而是随着孩子的状态调整(不是任自己发作而不可收拾)。因为父亲再生气,有一点一定要知道,他是孩子,是自己的骨肉,是弱者,因不懂而犯下过失,其中主要责任在父亲自己(养不教,父之过),是自己平时没有防患于未然,现在父亲只是在补救,而不是让孩子全部负责。
那么,行动当以“阴转多云”,再“多云渐晴”为宜,这是一个自然的转化过程,孩子不会感到突然,这会教孩子一个适应过程,不让他“生吞”,或从父亲那里学会急于给自己或某人下结论。最主要的,还传递给孩子,特别是儿子一个重要技巧:调节关系。试想,当他长大成人后,在一家单位也许会因某事惹领导或同事不悦,就像童年在家的感觉。那么父亲一旦教会了他如是转化,他也会将此带到以后的工作环境中,如果夫妻之间有这种转化,那么孩子将来的夫妻关系也不会太成问题。
三、引导而不指责
当我儿子不爱写作业时,我一般会以游戏的方式将他引入学习范围。比如加减法混乱时,我会跟他玩买卖东西的游戏,那么付钱与找钱,就会把加减法放进去,实践结合理论,激发其兴趣,以后买东西时也会多了份经验。
语文的功夫不是作业,而是平时,比如我会跟他一起分享图画书,有时候给他念,也请他给我念,例如他对动物感兴趣,那么我就请他念有关老虎的一段,他边念,我边装作惊讶,他感到我的反应,会更加起劲,不会的字也会记得清楚,这是为了满足他的成就感,一旦有了成就感,无论多大的男人,都会激发出创造力。
可一旦说:“你怎么这么笨,连这么简单的字都写错”,“你怎么这么马虎,脑袋里进水啦?”或“连这么简单的东西都背不下来,将来还能干什么大事?”,这些指责好比魔咒,孩子听到时,不仅感到羞辱(自卑的前提),还会十分“听话”,无形中履行这些指责内容,长大后真有可能成为你说的那种人。这个过程中,教他知道吸取教训,主动改正错误,而且不放过自己的马虎。
四、决不可打骂
当“打是疼,骂是爱”成为孩子与家长的互动方式时,孩子就会接纳这个程序,那么他也会在生活中加以执行。
因为爱就是打骂,而打骂意味着皮肉之苦和羞辱感,这些会令一个人恐惧和愤怒,所以当他也对某人产生好感时,就不会离他(她)太近(以免受苦)。这,就是分裂,就没有真正的信任与和谐。
当一个人处于分裂状态时,就不会完整,不完整的人不仅无法良好地完成团队配合的项目,例如足球,也不会与领导产生实质的和谐关系,甚至会波及到配偶及同事,及其子女——因为亲近(爱)意味着羞辱与打骂,所以还是离得远一点为好,这也许就是“距离产生美”的道理吧?
正确的程序是“爱是安全,是尊重,是拥抱,是接纳”,让爱就是爱本身,而不是暴力,这才是逻辑中的正比关系。比如美国总统华盛顿与罗斯福,都是因为父爱而造就出他们的博爱之心,父亲是教人“立业”的,而立业主要就是人缘,人缘不好,任你再好的本事也不能施展。好的人缘不可能呈现为“打骂是爱”,因此,为了孩子将来能有一个比较良好的人际关系和夫妻关系,一句话,为了孩子将来能有一个比较高的生活质量,父母都不可再打骂他们了。
五、再忙也要陪孩子
让老人替自己代孩子不可说是一种错误,但后果往往是:你的孩子也许适应了老人的生活习惯而令你苦恼。除此之外,孩子也会因适应老人而比较懦弱或过于放纵。那么,这究竟又是孰之过呢?
你可以说,是因为太忙而无暇兼顾。可孩子的成长可不看这些,他们也不可能理解这些,如果理解了,那么小大人就会出现,力不从心就会等着他(她),到时候会更加麻烦。
我有一天晚上12点多才到家,第二天上午10点还要去电视台做节目,于是次日醒来,先跟儿子一起洗漱,吃早点,然后让他坐在我的二等自行车上出去买菜,这一切完成后,我就出发了。虽然比较累,但相信天下的父亲都有一个定论:我们活着干吗呀,还不是为了他们健康成长?!
为此,让孩子感受到你心里有他(她),关注着他(她),并与他们有所互动,抓紧时间交流,再忙,父爱也跟上了,我们也不会有所遗憾。
因此,高质量的陪伴一定要跟上,就算时间较短,也一定要让儿子跟着爸爸玩几次,较量几个回合,感受一下父亲的力度及保护,这样,儿子也会从中学会作一个男人。女儿呢?则更不能没有爸爸的拥抱和关注,这至少会直接影响到她将来怎样判断男友。
有关父亲的内容非常多,但做到以上,大概也只能算及格了,优秀的孩子必须具有优秀的基因,这里说的不单是先天基因,更主要的是后天的阳光(父爱),父爱即阳光,要想让孩子不缺钙,阳光必不可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