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管理信息系统考试点总结(推荐)
第一章 信息系统和管理
1.信息:是关于客观事实的可通讯知识;数据:是记录客观事物、可鉴别的符号。
2.信息和数据的关系:⑴信息产生于数据;⑵数据与信息相对的;⑶信息要影响决策表行动。区别:信息是记录客观事物的的可鉴别符号,数据经过处理仍然是数据,只有经过解释数据才有意义,才成为信息,可以说信息是经过加工并对客观世界产生影响的数据。
3.信息的特征:事实性、时效性、不完全性、等级性(战略级、战术级、作业级)、变换性、价值性。4.管理信息系统:是对一个组织进行全面管理的人和计算机相结合的系统,它综合运用计算机技术、信息技术、管理技术和决策技术,与现代化的管理思想、方法和手段结合起来,辅助管理人员进行管理和决策。
第二章 管理信息系统概论
1.管理信息系统的特点:①它是一个为管理决策服务的信息系统;②它是一个对组织乃至整个供需链进行全面管理的综合系统;③它是一个人机结合的系统;④它是一个需要与先进管理方法和手段相结合的信息系统;⑤它是多学科交叉形成的边缘学科。
2.管理信息系统的结构:⑴基于管理任务的系统层次结构:战略管理、战术管理、运行控制、业务处理;⑵基于管理职能的层次结构:销售与市场子系统、生产子系统、物资供应子系统、财务和会计子系统、人事子系统、高层管理子系统、信息处理子系统;⑶管理信息结构的综合:横向综合、纵向综合、纵横综合。
MIS功能:1信息处理功能2预测功能3计划功能4控制功能5辅助设计功能。
3.ERP给企业带来的经济效益:①库存下降30%-50%;②延期交货减少80%;③采购周期缩短50%;④停工待料减少60%;⑤制造成本降低12%;⑥管理水平越高,管理人员减少10%,生产能力提高10%-15%。
4.ERP的发展过程:MIS系统阶段,MRP阶段,MRPⅡ阶段,ERP阶段,电子商务时代的ERP。ERP功能:生产控制管理、物流管理、财务管理、人力资源管理。
第五章 管理信息系统的战略规划和开发方法
1.诺兰模型(P93):
⑴初装阶段:只有个别人具有了初步使用计算机的能力,大多发生在单位的财务部门;⑵蔓延阶段:数据处理能力发展得最为迅速,但出现了许多问题,如数据冗余性、不一致性、难以共享等计算机使用效率不高;⑶控制:出现了由企业领导和职能部门负责参加的领导小组,利用数据库技术解决数据共享问题,是实现从以计算机管理为主到以数据管理为主转换的关键;⑷集成:建立集中式的数据库及能够充分利用和管理各种信息系统,增加大量硬件预算费用迅速增长;⑸数据管理:实现企业全方位的数据存储、检索、处理和维护等;⑹成熟:形成了完善的信息系统,可以为各个管理层提供信息。2.管理信息系统的规划方法:企业系统规划法(BSP),关键成功因素法(CSF).3.企业系统规划法工作步骤:1准备工作;2调研;3定义业务过程;4业务过程重组;5定义数据类;6定义信息系统总体结构(具体实现可用U/C矩阵);7确定总体结构中的优先顺序;8完成BSP研究报告,提出建议书和开发计划。各具体步骤:1)成立由最高领导牵头的委员会,下设一个规划研究组,并提出工作计划。2)查阅资料,深入各级管理层,了解企业有关决策过程以及存在的问题。3)是BSP方法的核心。④使用的方法是全新设计法、系统改造法。5)其步骤①识别数据类②给出数据类定义③建立数据类与业务过程的关系。6)其主要工作是划分子系统,具体实现可利用U/C矩阵。7)对信息系统总体结构中的子系统按先后顺序排出开发计划,使用资源分配法:①成本或效益比较②全面评审③收费法④指导委员会法。4.为什么使用U/C矩阵:因为它是管理信息系统开发中用于系统分析阶段的一个重要工具。用来表达过程与数据两者之间的关系,并对其存储、正确性检验、表上作业等做了分析,利用结果关系进行子系统划分。同时BSP方法将过程和数据类两者作为定义企业信息系统,可利用U/C来表达两者之间的关系。5.U/C矩阵在企业管理中的定义信息系统总体结构中使用。
6.使用U/C矩阵的好处:1.通过对U/C矩阵的正确性检验,及时发现前段分析和调查工作的疏漏和错误。2.通过对U/C矩阵的正确性检验来分析数据的正确性和完整性。3.通过对U/C矩阵的求解过程最终得到子系统的划分。4.通过对子系统之间的联系(“U”)可以确定子系统之间的共享数据。
7.管理信息系统的开发方式:⑴自行开发(拥有自己的开发团队<如软件公司>。优点:省钱,人力成本低;便于维护;有利于培养自己的团队;缺点:时间长;受工作的约束,不存在改进);⑵委托开发(自己不具备开发的力量,但有钱。优点:省事;省时;专业;系统水平高;缺点:费用高;后期风险大,不利于培养本企业人员)⑶合作开发(有一定的技术力量但不足以承担整个项目。优点:省钱,有利于培养自己团队力量,便于维护,适应性强;缺点:沟通困难)⑷利用现成软件开发包(适合中小企业,信息化预算有限,适合企业们内部单一模块,单一功能。优点:省钱,省事,专业化程度高。维护方便;缺点:适应性差)。
8.管理信息系统的开发方法:结构化系统开发、原型法、面向对象开发方法、CASE方法。
结构化系统开发方法基本思想:将软件系统整个过程看做软件的生命周期,并将其划分为系统规划,系统分析,系统设计,系统实施,系统运行与维护5个阶段,运用系统工程的方法,按照结构化和模块化的思想进行设计。原型法基本思想:运用原型法开发信息系统时,开发人员首先对用户提出的问题进行总结,然后开发一个原型系统并运行之。开发人员和用户一起针对原型系统的运行情况反复对他进行修改,直到用户对系统完全满意。面向对象开发方法的基本思想:以类、类的继承、聚集等概念描述客观事物及其联系,为管理信息系统的开发提供了全新的思路。CASE方法的基本思想:把原先由手工完成的开发过程转变为以自动化工具和支撑环境支持的自动化开发过程。
第六章 管理信息系统的系统分析
1.系统分析的任务:详细调查、分析用户需求、提出新系统逻辑模块、编写系统分析报告。
可行性分析的任务:明确开发应用项目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必要性是来自实现任务的迫切性,可行性取决于实现应用系统的资源和条件。
可行性分析的内容:1管理上的可行性2技术上的~3经济上的~。
2.管理业务流程图:是一种描述系统内各单位、人员之间业务关系、作业顺序和管理信息流向的图表,利用它可以帮助分析人员找出业务流程中的不合理的流向。
3表格分配图:可帮助分析员表示出系统中各种单据和报告都与哪些部门发生业务关系。
4.数据流程图:是一种能全面的描述信息系统逻辑模型的主要工具,它可以用少数几种符号综合的反映出信息在系统中的流动、处理和存储情况。
绘制方法:是分层次的,绘制采取自顶向下逐层分解的办法。怎么画:⑴先画顶层数据流程图;⑵再画分解图。决策树:是用来表示逻辑判断问题的一种图形工具,它用“树”来表达不同条件下的不同处理。
第七章:管理信息系统的设计
1.系统设计的任务是:在系统分析提出逻辑模型的基础上,科学合理的进行物理模型的设计。
2.系统设计的主要工作有:1)总体设计2)代码设计和设计规范的制定3)系统物理配置方案设计4)数据存储设计5)计算机处理过程设计。
3.代码的种类:顺序码、区间码;(多面码,上下关联区间码,十进位码)、助忆码
4.输入设计的原则:1最小量原则2简单性原则3早检验原则4少转换原则5减少延迟原则。输入设计最主要原则:提高效率和减少错误。
5.系统物理配置方案设计依据:1系统的吞吐量2系统的响应时间3系统的可靠性4系统的处理方式5地域范围6数据管理方式。
第八章:管理信息系统实施
1.系统实施的内容:1)建立硬、软件环境,选择开发工具2)实现物理环境3)进行市场测试4)装载数据,测试调整5)用户培训6)进行系统交换7)制定管理和操作制度8)维护系统,实现设计目标。2系统测试的内容:单元测试、组装测试、确认测试、系统测试、安全测试、验收测试。
3.系统测试方法:人工测试和机器测试。人工测试:个人复查、组查、会审。机器测试:白盒测试、黑盒测试。
4.黑盒测试:也称功能测试,将软件看作黑盒子,在完全不考虑程序的内部结构和特性的情况下,测试软件的外部特性,即程序满足哪些功能,测试在接口上进行,看输入能否被正确的接收,并能输出正确的结果。白盒测试:也称结构测试。将软件看做一个透明的白盒子,按照程序的内部结构和处理逻辑来选定测试用例,对软件的逻辑路径及过程进行测试,检查它与设计是否相符。4.信息系统的转换方法:直接切换法,并行切换发,试点过渡发。
直接切换法:简单、费用低,但风险大,不提倡,应有一定的保护措施。并行切换法:可保证系统的延续性,可进行新旧系统的比较,但费用高,易延长系统转换时间。试点过渡法:避免了直接转换的风险及并行转换的双倍费用,但会出现新旧系统的接口问题。
5.系统维护的内容:①程序的维护。根据需求变化或硬件环境的变化对程序进行部分或全部的修改②数据文件的维护。数据文件的为维护(主文件的定期更新不算在内)有许多是不定期的,必须在现场要求的时间内维护好③代码的维护。应由代码管理小组进行,目的是要明确管理职责,有助于防止和订正错误。系统评价的内容:1对信息系统的功能的评价2对现有硬件和软件的评价3对信息系统的应用的评价4对信息系统的经济效果的评价。
第十章 信息系统的管理
1.IT项目管理的内容:1.任务划分。(任务设置、资金划分、任务计划时间表)
2、计划安排3.经费管理。<核心>(经费开支计划、预测开支计划)4.审计与控制。(制定系统、发工作制度、制定审计、分析审计、结果控制)5.风险管理。
第十二章 电子商务
1电子商务:主要指利用网络环境在网上进行电子交易,包括网上广告、电子订购、网上洽谈、电子支付、产品电子传送和售后的网络跟踪服务等。电子商务按交易主体分类:企业对企业(BtoB)【最重要的形式】、企业界对消费者(BtoC)、企业对政府(BtoG)、个人对个人(CtoC).2网络营销:是企业整体营销战略的一个组成部分,是建立在互联网基础之上,借助于互联网的特性来实现一定营销目标的一种营销手段。具体的营销手段:E-mail营销、网络广告、建立网络营销站点。1.ERP系统的管理思想:核心思想是实现对整个供应链的有效管理,主要体现在以下三方面:①体现对整个供应链资源进行管理的思想②体现精益生产、同步工程和敏捷制造的思想③体现事先计划与事中控制的思想。
2.BSP法(企业系统规划法)的作用:①确定出未来信息系统的总体结构,明确系统的子系统组成和开发子系统的先后顺序②对数据进行统一规划、管理控制,明确各子系统之间的数据交换关系,保证信息的一致性。关键成功因素法:就是通过分析找出使得企业成功的关键因素,然后在围绕这些因素来确定系统的需求,并进行规划。关键成功因素法包括:①了解企业或MIS的战略目标②识别所有的成功因素③确定关键成功因素④明确各关键成功因素的性能指标和评估标准。
第二篇:社会保障考试点(推荐)
24、失业保险(强制失业与非强制失业)
9.1.2失业的类型
• 根据人们的就业意愿,可以分为自愿性失业和非自愿性失业
• 根据失业的特征和失业的根本引发机制,可以分为摩擦性失业、结构性失业、周期性失业和季节性失业
• 根据失业的表现形式,可以分为显性失业和隐形失业
• 根据失业程度的大小,可以分为完全失业和部分失业
• 9.2.1失业保险概念
• 失业保险是指国家通过立法强制建立失业保险基金,对非因本人原因失去工作、中 断收入的劳动者,提供限定时期的物质帮 助以及再就业服务的一项社会保险制度。•
其核心是通过建立失业保险基金,分散失业风险,为失业者提供基本保障,并通过 转业培训、职业介绍等形式积极促进其再就业。
9.2.2失业保险的特征
• 除了具备社会保险的强制性、互济性、社会性和福利性以外,失业保险还具有其独有的特征:
1.对象是有劳动能力的劳动者
2.造成失业风险的原因在于社会经济因素 3.待遇的领取时间期限较短 4.保险目的的多元性
• 世界各国的失业保险制度大体可以分为下述几种基本类型:
1.国家立法强制实施的失业保险制度,目前 采用最多。
2.非强制性的失业保险制度。3.失业援助制度。4.双重失业保险制度。
以上述三种模式为基础,在实施中又派生 出三种模式:
•(1)非强制性失业保险制度与失业救 济制度并行,例如瑞典。
•(2)强制性失业保险制度和失业救济 制度并行,例如德国。
•(3)强制性失业保险制度和非强制性 失业保险制度相结合,例如日本。
• 9.2.3 失业保险制度的建立和发展
•失业保险起源于欧洲。19世纪中叶,欧洲各国工人在工会的领导下成立了互助会,自己团结起来开展救济失业、保障就业的活动。
• 1901年比利时出现了政府资助的失业保险,即地方财政提供资助,工会互助会负责管理资金,自愿参加的失业保险形式。1905年法国率先颁布《失业保险法》,建立了非强制性失业保险制度。
• 1911年英国颁布《失业保险法》,率先建 立起强制性失业保险制度。
• 20世纪70年代末以后,面临“滞胀”和居高不下的失业率,发达国家开始对失业保 险制度进行改革,进入90年代,失业保险 制度改革的定位更加清晰明朗,即建设“ 就业导向型”失业保险制度,从消极的保 障基本生活转向促进失业者求职。
25、工伤保险原则及工伤康复的内容
10.1.2 工伤社会保险的原则 1.补偿不究过失原则 2.个人不缴费原则
3.风险分担、互助互济原则
4.补偿与预防、康复相结合的原则 5.区别因工和非因工的原则
6.一次性补偿与长期补偿相结合原则 7.确定伤残和职业病等级原则
康复的概念及实施方式
综合协调地应用医学的、教育的、职业的、社会的和其他一切措施,对残疾者进行治疗、训练,运用一切辅助手段,以达到尽可能补偿、提高或者恢复劳动者已丧失或削弱的功能,增强其能力,促使其适应或重新适应社会生活。
10.3.1医疗康复
10.3.2职业康复
10.3.3社会康复 10.3.1医疗康复
使用一切治疗和护理相结合的康
复手段,如医疗、运动治疗、假肢安装等手 段,促使负伤受保人尽快恢复劳动能力、生活信心和活动能力,以便重返工作岗位。 早期的预防性医疗康复分外重要。原因在于,伤者通过治疗开始自然恢复期间,若不及时辅以医疗康复服务,容易引发后遗症,或者出现机能退化。
负伤受保人经过医治,肢体或器官不能再恢复,医疗康复一方面要负责代为安装假肢,一方面要积极训练伤者尽快适应安装的康复器具。10.3.2 职业康复
间能够受到原有职业或新职业的训练,以期日后再返回工作岗位,或是进入新工作岗位后能继续从事生产劳动,实现自己的社会价值。
职业康复除了帮助负伤受保人再就业,还要从心理上训练他们对工作的信心和积极态度。10.3.3社会康复 有些伤残受保人,虽然接受了职业康复的服务,但仍然不能重新就业,此时就需要接受社会康复
社会康复是为伤残受保人提供适当的社会条件,使之能和一般社会成员一样,成为社会生活积极的参与者。主要对象是伤残受保人。
中国对现代康复学的认识和运用是自20世纪80年代改革开放后重新开始的。工伤保险中预防-补偿-康复“三位一体”的思路已形成,而且在改革中已付诸实践。
26、确定最低生活标准的方法及内容
1.生活需求法
根据当地维持最低生活所需的物品和服务列出一张清单,然后根据市场价格计算出拥有这些物品和服务需要多少现金,由此确定的现金金额即为最低生活保障标准。2.国际贫困标准法
以一个国家或地区社会平均收入的50%~60%,作为这个国家或地区的贫困线,即最低生活保障线。3.生活形态法
这种方法首先从人们的生活方式、消费行为等“生活形态”入手,提出一系列有关贫困居民生活形态的问题,然后选出若干剥夺指标,即在某种生活形态中舍弃某种方
式、行为,再根据这些剥夺指标及被调查者的实际生活状况,确定哪些人属于贫困者,再分析他们被剥夺的需求及消费和收入,由此得出贫困线,即最低生活保障线。4.恩格尔系数法
这种方法源自“恩格尔定律”。恩格尔系数在59%以上的属于贫困,用这个数据求出的消费支出即为贫困线,即最低生活保障线。
对贫困的理解: 国家统计局课题组认为,贫困一般是指物质生活困难,即一个人或一个家庭的生活水平达不到一种社会课接受的最低标准。他们缺乏某些必要的生活资料和服务生活处于困难境地。
贫困的两层涵义:
1)贫困是由于资源的匮乏而使生活水平低于社会可接受的最低标准;
2)从根本上说,贫困是缺乏手段、能力和机会。
贫困包括绝对贫困和相对贫困,绝对贫困指维持生存的最低限度的需求品缺乏;相对贫困指建立在将贫困者的生活水平与其他社会成员的生活水平对比基础之上的。一般,西方发达国家的贫困现象更多的表现为相对贫困,而发展中国家的绝对贫困问题则较为突出。
11.1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概述
律赋予每一个公民在不能维持最低生活水平时,由国家和社会按照法定的标准向其 提供满足最低生活需要的物质援助的制度 安排。最低生活保障的目标是克服现实中 的贫困问题。
恩格尔定律:19世纪德国统计学家恩格尔经过大量统计调查得出一个规律,一个家庭用于饮食支出的比例,大体可测定该家庭的生活水平,如果饮食支出占家庭总支出比例很高意味着家庭生活水平很低,收入职能维持最低生活;反之则意味着家庭用于满足其他生活需求的收入很多,生活肯定属于上乘、富足,通常把上述规律称为“恩格尔定律”。
27、残疾人社会保障的原则 12.1.3 残疾人社会保障的原则 1.机会均等原则 1)立法上的平等 2)就业机会的平等 3)平等地享有环境
4)教育和培训机会的平等 5)平等地履行义务 2.特别扶助原则
我国的《残疾人保障法》第4条规定:国家采取辅助方法和扶助措施,对残疾人给予特别扶助,减轻或者消除残疾影响和外界障碍,保证残疾人权利的实现。
28、住房社会保障模式的分类、代表国家以及廉租房的四种实施方式。1政府公房建设模式 2住房建设补贴模式
3租房租金补贴与购房税收优惠模式 13.2.1 政府公房建设模式
• 英国的议会住房(council housing)、新加坡政府的廉租屋和我国香港的公屋都属于这种模式。13.2.2 住房建设补贴模式
提供住房建设补贴的代表性国家。13.2.3 租房租金补贴与购房税收优惠模式
租房租金补贴和购房税收优惠目前已经成为各国运用最普遍的住房保障运作模式,几乎所有的发达国家和越来越多的发展中国家都不同程度地发放租房租金补贴或实施购房税收优惠,以帮助住房支付能力有限的低收入家庭能在住房市场上租到或买 到合适的住房。
目前廉租住房制度主要采取以下四种实施方式:
一是实物配租,即政府为低收入户和住房困难户直接提供低租金的普通住房。
二是租金补贴,即政府向住房困难户和低收入者按规定的标准发放租金补贴,由受补贴者自己到市场上去租房。
三是对租住在现有公房内的“双
困”家庭(低收入和住房困难户)实行租金减免。
四是房屋置换。
第三篇:群众路线考试点
1、“不寻常的3年、非同一般的3年”,是正定干部群众一直珍藏在心中的一段难忘岁月。人们钩沉起的不仅仅是一段关于往事的记忆,他们称赞的是一种艰苦奋斗的精神,珍视的是一种水乳交融的情感,记着的是一种脚踏实地的作风。
2、到正定工作后,习近平第一个登门拜访的就是正定农民作家贾大山,曾创作小说《取经》,“贾大山扭头一转就说,来了个嘴上没毛的管我们。”贾大山成为习近平“了解社情民意的窗口和渠道”,3、1982年仲春时节,在中央军委办公厅工作的习近平,主动放弃北京的优越条件,来到正定县任县委副书记。1985年5月,习近平调离正定。(同呼吸才能心相印本文刊载于2013年8月27日《河北日报》)
4、7月11日至12日,总书记来河北调研指导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来到塔元庄村看望干部群众。
6、2014年1月开始到2014年9月基本结束。1月20日、1月23日,2月14日,2月19日中央、省市县委相继召开了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第一批总结和第二批动员部署会议。最突出的表现有以下12个方面:一是理想信念不坚定。二是不敢担当。三是耍小聪明。四是自私自利。五是缺乏干事创业的激情和本领。六是缺乏求真务实精神。七是组织观念淡薄。八是官僚习气较浓。九是工作纪律松弛。十是发展环境不优。十一是铺张浪费,贪图享乐。十二是以权谋私,与民争利。
发现问题是前提,解决问题是关键。必须对这些问题紧盯不放,以“准、狠、韧”的劲头进行整改。
7、把抓教育实践活动与抓发展有机结合起来
当前,乐亭最突出、最直接、最根本的问题就是发展问题。
一是要紧紧扭住项目建设这个中心不放。我县加快发展的支撑在项目,转型升级的潜力在项目,所以,县委十二届四次全会把今年确定为“项目建设落实年”。带头开展以分包项目为重点的“九个一”活动,即引进一个新项目、分包一个开工项目、跑办一个争取上级资金项目、引进一个总部经济、扶持一个重点企业、培育一个上市公司、发展一个知名品牌、分包一项重点工作、分包一个乡镇。
二是要突出抓好优化发展环境这个重点三是要注意保护好党员干部抓发展的积极性。四是要统筹协调抓发展与抓活动的关系。
8、以为民务实清廉为主题,以“照镜子、正衣冠、洗洗澡、治治病”为总要求,以补精神之钙、除“四风”之害、祛行为之垢、立为民之制为重点,突出作风建设,贯彻整风精神,坚决反对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着力解决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着力解决影响发展环境的突出问题,提高做好新形势下群众工作的能力,使党员、干部思想认识进一步提高、作风进一步转变,党群干群关系进一步密切,为民务实清廉形象进一步树立,基层基础进一步夯实,为建设沿海强县、美 1
丽乐亭提供强大动力。
9、开展第二批教育实践活动要坚持:主题不变、镜头不换,贯彻“照镜子、正衣冠、洗洗澡、治治病”的总要求
10、第二批为省以下各级机关及其直属单位和基层组织,参加单位主要是:市县机关及其直属单位和企事业单位,乡镇、街道和村、社区,非公有制经济组织、社会组织和其他组织,省属高校、企业等
11、第二批教育实践活动与第一批相比,范围更广泛、情况更复杂、问题更具体、群众更期待。
12、“11348”工程(第一个“1”即坚持一个目标,建设沿海强县、美丽乐亭;第二个“1”即把握一个中心,坚定不移地狠抓项目建设;“3”即优化升级三次产业,形成一产巩固提高、二产快速增长、三产强劲拉动,三次产业竞相发展的势头;“4”即着力建设临港工业聚集区、城区工业聚集区、汀流河工业园和马头营物流园四大园区,形成优质发展平台;“8”即打造精品钢铁、精细化工、装备制造、新型能源、港口物流、现代农业、海洋产业和特色旅游八大产业集群)的新的发展目标,要以“11348”工程为引领,紧紧扭住项目建设、招商引资不放松,大力实施和推进项目建设“目标任务倍增计划”,努力打好“项目建设落实年”的攻坚战,力争使我县项目建设工作一年改变落后面貌、两年进入全市中游、三年跨入全市先进行列。
13、严格规定动作。必须贯彻“三个坚持”,即坚持问题导向,坚持教育实践并重,坚持边学边查边改;“三个贯彻始终”,即把学习教育贯彻始终,把解决问题贯彻始终,把建章立制贯彻始终;做好“三个基本环节”,即学习教育听取意见,查找问题开展批评,整改落实建章立制。
14、六项专项行动:
1、正风肃纪行动。
2、项目建设落实攻坚行动。
3、优化发展环境行动。
4、还利于民行动。
5、驻村蹲点服务行动。
6、化解积案行动。
15、把2014年确定为“项目建设落实年”,深入实施“目标任务倍增计划”(即招商引资、引项、项目建设、固定资产投资等重要指标比2013年实现倍增)。依托临港工业聚集区、城区工业聚集区、汀流河工业园区、马头营物流园区四大平台,今年,在四大班子中开展“九个一”活动。即,引进一个新项目、分包一个开工项目、跑办一个争取上级资金项目、引进一个总部经济、扶持一个重点企业、培育一个上市公司、发展一个知名品牌、分包一项重点工作、分包一个乡镇。
16、活动期间,市县乡各级机关干部,都要到农村、企业、社区、学校、医院、新经济组织和社会组织等基层单位蹲点服务,主要任务是调查研究、听取意见、服务群众、帮解难题,推进干部深入基层接地气、受教育、办实事。驻村、蹲点要吃住在村和基层单位,不接不送不陪,不给基层增加负担。
17、开展五项教育。突出理想信念教育,以学习总书记关于理想信念的重要讲话为重点,引导广大党员干部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信念,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抓好革命传统教育,进行“中国梦、赶考行”主题宣传、“青春中华——李大钊与中国梦”主题演讲活动,组织广大党员干部参观李大钊纪念观、故居,开展“学先烈、忆传统”主题教育等,学习党的光辉历史,学习总书记在河北工作时的良好作风和崇高风范,使党员干部牢记“两个务必”,自觉践行宗旨;围绕“为了谁、依靠谁、我是谁”,开展“三问大讨论”,引导党员干部强化群众观、权力观、政绩观。深化实践体验教育,组织“为民务实在一线”活动,落实直接联系群众制度,县级党员领导干部蹲点调研不少于3天;组织各级领导干部结合分管工作,开展“换位实践体民情”活动,通过当一天农民、上一次工地、跑一趟手续、当一回患者等民情体验,亲身感受服务对象和普通群众的辛劳疾苦。开展党纪法规教育,充分利用李大钊纪念馆“廉政教育基地”优势,加强对全县党员干部廉政教育;加强廉政准则和第一批活动出台相关制度规定的学习培训,增强党员干部廉洁自律意识和拒腐防变能力,培养党员干部良好道德风尚。进行正反典型教育,大张旗鼓地宣传先进集体、先进人物和先进事迹,培树先进典型,开展学习先进活动,弘扬正气,凝聚正能量。同时,以反面典型为教材,开展警示教育。
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对外开放水平较低、外资企业少;产业项目建设在全市处于后列;经济总量小,财政运行压力大;少数干部和部门思想观念、能力素质、工作作风跟不上发展步伐,阻碍了对外开放和产业项目建设进程。我们要充分利用乐亭临港沿海地处京津冀区域发展的重要地带,有较好的农业产业基础、巨大的工业提升潜力、立体化的交通条件和良好的社会文明、生态文明基础等优势,在群众路线活动中,通过大力推进“集中办公、并联审批,一站式服务、限时办结”制度,进一步优化发展环境,同时,加强招商队伍建设,改进招商引资方式。推进定向招商,瞄准长三角、珠三角、环渤海三个国家级增长极地区,把握产业转移趋势,积极引进项目;推进产业链招商,依托乐亭具有一定规模的钢铁、临港物流、煤化工产业,在国际国内优势企业中定向寻找产业链上下游产品项目,借助国际国内优势企业的资金、技术、品牌和市场,发展壮大既有企业;充分调动现已落户乐亭的企业家积极向国内外同行宣传推介乐亭的投资优势,引导他们到乐亭投资兴业,以商招商更具说服力和影响力;充分发挥乐亭广泛的人脉优势,鼓励乐亭在县外各行各业的优秀人才为家乡招商引资牵线搭桥;加强网络招商,及时对外发布招商项目,拓展招商领域和空间。
第四篇:公关礼仪考试点
公共关系: 公共关系定义:公共关系是社会组织运用传播手段与公众进行双向沟通,以协调其公众关系,从而树立社会组织的良好形象的一种管理职能和持久的策略行动。
“公共关系”英文为Public Relations,缩写为PR,简称是公关。公共关系一词出现于1802年,是由美国总统托马斯·杰斐逊在议会宣言中最早使用的。公共关系涵义的五个流派1.管理职能论2.传播沟通论3.社会关系论4.现象描述论5.表征综合论。
公共关系的本质:
1、塑造组织形象的艺术,讲究创新,构思精巧,效果感人。
2、着眼于人心的管理科学,在把握人心上下功夫。
3、内求团结,外谋发展的管理哲学。
4、无形的资产,“软竞争”的手段。
公共关系学的学科性质:公共关系学是一门综合性、边缘性的、独立的应用学科。
公共关系的基本特征:1.以公众为对象2.以美誉为目标3.以互惠为原则4.以长远为方针5.以真诚为信条6.以沟通为手段。
公共关系与庸俗关系的原则区别:1.两者产生的基础不同2.两者的理论依据不同3.两者的活动方式不同4.两者所要达到的目的不同5.两者产生的效果不同。
公共关系构成三要素:公共关系由社会组织、公众、传播三个要素构成。公众的涵义:公众是指在公关活动中与社会组织存在某种利益关系的个体、群体或组织的总和。
公众的特征:
1、同质性或共同性。共同的兴趣、共同的需求、共同的目的、共同的背景、共同的意向、共同的问题使他们极易形成相似的态度、看法,并采取较一致的行为,这就构成了组织面临的一类公众。
2、相关性或互动性。公众的意见和行动对一定社会组织的生存发展具有影响力和制约力;反过来,社会组织所制定的政策、所采取的行动,对公众也具有影响力和制约力。
3、群体性。公众是由不同个人、群体、组织构成的整体。
4、变动性
5、多样性或多维性。公众的多维性首先体现在它具有多层次的立体结构。其次,多维性还表现在不同的公众具有不同的需求和目的。再次,公众的多维性还表现在公众与公共关系主体之间的利益关系上。
公众的分类:
1、按照公众与组织的内外关系分为:内部公众和外部公众。
2、按照公众对组织的重要程度分类:首要公众、次要公众、边缘公众。
3、按照公众对组织的态度分类:顺意公众、逆意公众、独立公众。按照组织与公众的价值取向分类:受欢迎的公众、被追求的公众、不受欢迎公众。
5、按照公众发展阶段分类:非公众、潜在公众、知晓公众、行动公众。
6、按照公众与组织关系的稳定性分类:临时性公众、周期性公众、稳定性公众。
重要目标公众分析:1.员工关系2.股东关系3.顾客关系4.社区公众5.媒介公众6.政府关系7.国际公众。
公关传播的涵义:是指社会组织运用传播媒介向公众进行信息或观点的传递与交流。
公关传播的要素:1.传播者2.传播内容3.传播媒介4.受众5.反馈。公共关系工作原则:1.真实守信原则2.互惠互利原则3.双向沟通原则4.全员公关原则5.开拓创新原则6.长期性原则。
公共关系的类型:1.营利性组织的公共关系2.非营利性组织的公共关系。不同功能的公共关系:1.事务性公共关系,特点:日常性、琐碎性、细微性2.交际性公共关系,特点:直接性、灵活性,并富于人情味3.宣传性公共关系,特点:主导性强、传播面广、推广组织形象的效果快4.服务性公共关系特点:看得见、摸得着,实在而又较少商品交换痕迹,人情味足,反馈灵敏,调整迅速5.社会性公共关系特点:公益性、文化性强,影响面大,着眼于组织的整体形象和长远利益6.征询性公共关系,特点 :以输入信息为主,具有较强的研究性、参谋性。
不同阶段的公共关系:1.建设性公共关系2.维系性公共关系3.防御性公共关系4.矫正性公共关系5.进攻性公共关系。
我国古代的公关思想:1.在观念认识上,重视民众舆论,强调“仁”“义”2.在行为规范上,讲究“礼”、“信”3.在交往方式上,注重“人和、平等、谦让”4.重视民意5.讲究语言传播的经验和技巧。
《修辞学》是一本最早探讨公共关系学理论的专著。
公共关系产生、发展的过程:1.酝酿阶段(巴纳姆时期)“公众被愚弄时期”2.产生阶段(艾维·李时期)对公众“讲真话”时期,“现代公共关系之父” 3.产生时期(伯内斯时期)“投公众所好”时期,《公共关系学》作者4.发展阶段,科特·卡特利普、阿伦·森特合著《有效的公共关系》,创造了公共关系的“双向对称”的模式。
公共关系在中国的传播与发展: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公关概念第一次被引入中国。20世纪90年代初诞生了中国第一代公关职业人
公共关系的五个职能:1.塑造形象2.教育引导3.交流信息4.决策咨询5.协调沟通
组织形象的基本标志:知名度是组织被公众知晓、了解的程度。是评价组织‘名气’大小的客观尺度。美誉度是组织获得公众信任、赞许的程度。是评价组织社会影响好坏程度的指标。
公共关系工作的四个步骤:1.公关调查:调查内容:社会环境调查、公众调查、组织形象调查,调查方法:文献调查法、观察法、访问法、抽样法、问卷调查法等。2.公关策划:组织形象的战略策划、公关活动的战术安排(确定主题、选择公众、选择公关模式、选择公关策略、编制预算)。3.公关实施:选择传播渠道、选择传播内容。4.公关评估:评估内容:公共关系工作程序评估、专项公共关系活动评估,评估方法:直接观察法、内部监察法、外部监察法、传播审计法、公众行为检测法。礼仪:
“礼”的含义:原意: 敬神;引申为表示敬意。礼仪:是指人们在人际交往中,自始至终地以一定的、约定俗称的程序、方式表现的律己、敬人的完整行为。现代礼仪与古代礼仪的差异:1.二者的基础不同2.二者的目标不同3.二者的范围不同。
国际礼仪与我国礼仪:1国际礼仪强调个人至上2.国际礼仪强调女士优先3.国际礼仪强调交际实务。
礼仪的特征:规范性、限定性、操作性、普遍性、传承性、差异性、融合性。礼仪的规律:约定俗成律、等级相称律、时空有序律、客随主便律。礼仪的功能:1.有助于提高人们的自身修养2.有助于美化自身,美化生活3.有助于促进人们的社会交往,改善人们的人际关系4.有助于净化社会风气,推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建设。公关礼仪:
公关礼仪的含义:是社会组织的有关人员为了树立和维护组织的良好形象,建构组织与内外公众的和谐关系而讲究和遵循的礼仪规范。
公关礼仪的作用:塑造组织形象、规范员工言行、密切外部关系、强化对外宣传。
公关礼仪的原则:尊重公众、公平对等、维护形象、身份差异、遵约守时、和谐适度、尊重隐私、白金法则。
称呼的原则:礼貌称人、就高不就低、合乎常规、要入乡随俗
见面问候的顺序:男性先向女性、年轻人先向年长者、下级先向上级、学生先向老师致意。
介绍人:公务活动中的专职人员、社交场合中女主人、本单位或陪同方的最高职务者。
介绍他人的顺序:介绍双方时:身份低的、年轻的、男性、未婚的,介绍给身份高的、年长的、女性、已婚的。多人在一起时,应先介绍身份高的、年长的、女士,后介绍身份低的、年轻的、男士。按照“尊者优先”的原则。介绍的内容方式:应酬式、公务式、交流式、礼仪式。
握手礼:一般应由主人、年长者、身份高者、女士先伸手,客人、年轻者、身份低者、男子应先问候对方,待对方伸手后再与其握手。尊者优先伸手。引领礼仪:手势:五指并拢,手心向上与胸齐,以肘为轴向外转;引领时,身体稍侧向客人;走在客人左前方2-3步位置,并与客人的步伐一致。
交谈中的礼仪:交谈的态度:自信、热情;交谈的话题:选择交谈者喜闻乐道的话题选择双方都熟悉的话题回避他人忌讳的话题;把握交谈的气氛和技巧;适当的体态语;倾听的艺术;说话的艺术。
服饰礼仪应遵循的原则:要符合身份、要符合个性、要遵守时间地点和场合原则、要遵守常规、要整洁合体、注意职业着装“六忌”(忌过于鲜艳、忌过于杂乱、忌过于暴露、忌过于透视、忌过于短小、忌过于紧身)。
男士穿西装正装的三个“三”指的是:三色原则(身上颜色不超过三种)、三“一”定律(鞋包腰带一致)、三大禁忌(不穿白袜、摘商标、穿夹克不打领带)。穿着套裙应注意:大小适度、穿着到位、考虑场合、协调装饰、兼顾举止。套装不允许过大或过小、不允许不穿衬裙、不允许内衣外观、不允许随意搭配、不允许乱配鞋袜。
接待礼仪:1.乘车次序:有司机的,后排右座为尊位,左侧次之,中座更次,前排司机旁最次。如果是主人亲自驾车,则主人旁边的位置是尊位。当轿车有三排座时,最后一排是上座,中间一座次之,前排最次。如果接待两位贵宾,主人或接待人员应先拉开后排右边的车门,让尊者先上。2.走路次序两人并行,右者为大;两人前后行,前者为尊;三人并行,中者为尊,右边次之,左边更次;三人前后行,前者为尊;上楼梯时,前者为尊。3.接待室座次:面门为上、以右为上、居中为上、以远为上、佳座为上、自由为上。4.主席台位次:前排就座者为尊,中者为尊、为大,两侧次之;就两侧同位者而言,国际惯例是以右为上。右者为大、为长、为尊,左者为小、为次、为偏。中国的习惯是以左为上。接待规格的确定方法:可参照国家的明文规定、可执行常规做法、可采取目前通行的方式、对等的常规做法、可学习他方成功的先例。
多方接待中次序排列的依据:1.按行政职务的高低排列2.按字母顺序排列3.按先来后到顺序排列4.按照报名的先后顺序排列5.按汉字的笔顺排列6.不排序。
美国学者布吉林提出“三A法则”:1.A,接受对方accept(接受交往对象、接受交往对象的风俗习惯、接受别人的交际礼仪),2.A,重视对方appreciate(专注于正在同你交流的人、欣赏他人的优点、记住别人的名字和头衔)3.A,赞美对方admire(实事求是、夸到点子上)。
与领导相处的礼仪:工作态度认真,爱岗敬业、了解你的领导、尊重你的领导、在工作中时时配合你的领导。
打出电话的时间:休息时间不打(晚上10:00~上午7:00)、就餐时间不打、节假日不打。
公关宴请组织礼仪:1.明确宴请对象、目的、范围、形式2.时间:不选重大节日、假日、或禁忌时间;先和主宾协商,再发邀请 地点: 环境幽雅,交通方便3.精心制作请柬,认真发送确认请柬应提前一至二周发出4.拟订菜单和用酒。餐桌座位安排:决定餐桌高低次序的原则是:主桌排定之后,其余桌次的高低以离主桌的远近而定,近者为高,远者为低;平行者以右桌为高,左桌为低。西餐礼仪:西餐六个M,1.“Menu”(菜谱)2.“Music”(音乐)3.“Mood”(气氛)4.“Meeting”(会面)5.“Manner”(礼节)6.“Meal”(食品)
第五篇:管理信息系统总结
1.系统
是由处于一定的环境中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的若干组成部分结合而成为达到整体目而存在的集合。系统按其组成可分为自然系统、人造系统和复合系统三大类。
2.信息系统 是一个人造系统,它由人、硬件、软件和数据资源组成,目的是及时、正确地收集、加工、存储、传递和提供信息,实现组织中各项活动的管理、调节和控制。3.战略信息 是关系到上层管理部门对本部门要达到的目标,关系到为达到这一目标所必需的资源水平和种类以及确定获得资源、使用资源和处理资源的指导方针等方面进行决策的信息。如产品投产、停产,新厂选择厂址,开拓新市场等。
4.管理信息 是组织在管理活动过程中采集到的、经过加工处理后对管理决策产生影响的各种信息的总称。/管理信息是经过加工并对生产经营活动产生影响的数据,是一种资源,因而是有价值的。
5.企业资源规划 EPR是一个面向供需链管理的管理信息系统。是将企业所有资源进行整合集成管理,简单的说是将企业的三大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进行全面一体化管理的管理信息系统。它的功能模块以不同于以往的MRP或MRPII的模块,它不仅可用于生产企业的管理,而且在许多其它类型的企业如一些非生产,公益事业的企业也可导入ERP系统进行资源计划和管理。/ EPR是指建立在信息技术基础上,以系统化的管理思想,为企业决策层及员工提供决策运行手段的管理平台。ERP系统集信息技术与先进的管理思想于一身,成为现代企业的运行模式,反映时代对企业合理调配资源,最大化地创造社会财富的要求,成为企业在信息时代生存、发展的基石。
6.数据文件 是为某一目的而形成的同类记录的集合,记录是文件中数据组织的基本单位,由若干个数据项组成,数据项又是数据处理的最小单位。
7.企业流程重组 企业流程重组实际上是从信息的角度,对企业流程的重新思考和再设计,是一个系统工程,包括在系统规划、系统分析、系统设计、系统实施与评价等整个规划与开发过程之中。(企业流程是指为完成企业目标或任务而进行的一系列跨越时空的在逻辑上相关的业务活动。重要的是重组企业流程,按现代化信息处理的特点,对现有的企业流程进行重新设计,成为提高企业运行效率的重要途径。)
8.关系的范式
范式表示的是关系模式的规范化程度,也即满足某种约束条件的关系模式,根据满足的约束条件的不同来确定范式。/范式是规范化模式的简称,它表示关系模式的规范化程度,也就是满足某种约束条件的关系模式,根据满足约束条件的不同可将关系模式划分为六种,通常只使用前三种。关系模式R为第n范式记为 R∈nNF
9.BSP方法
企业系统规划法 实现把企业目标转化为信息系统(IS)目标,是一种能够帮助规划人员根据企业目标制定出MIS战略规划的结构化方法。
10.实体联系模型 反映实体集合及其联系的结构形式称为实体联系模型,也称为E-R模型。实体联系模型就是信息模型,它是现实世界事物及其联系的抽象表示。
11.第一范式(1NF)属于第一范式的关系应满足的基本条件是元组中的每一个分量都必须是不可分割的数据项。简而言之,第一范式指在同一表中没有重复项存在。若关系模式满足第一范式,记为R∈1NF。
12.第二范式(2NF)若R∈1NF,且每一个非主属性完全依赖于主码,则R∈2NF 所谓的第二范式,指的是这种关系不仅仅满足第一范式,而且所有非主属性完全依赖于其主码。13.第三范式(3NF)第三范式指的是这种关系不仅满足第二范式,而且它的任何一个非主属性都不传递依赖于任何主关键字。
14.计算机网络 计算机网络是用通信介质把分布在不同地理位置的计算机和其他网络设备连接起来,实现信息互通和资源共享的系统。计算机网络是管理信息系统运行的基础。由于一个企业或组织中的信息处理都是分布在不同的地点,用计算机网络把分布式信息集中起来,是管理信息系统的主要运行方式。
15.索引文件 有时为了便于检索,除文件本身之外,另外建一张指示逻辑记录和物理记录之间对应关系的索引表,这类包括文件数据区和索引表两大部分的文件称为索引文件。索引文件是由系统自动生成的,它的优点是查询速度快;缺点是索引表要占用一定的存储空间,当文件的记录数很大时,索引文件也很大。
16.系统的可靠性
是指系统抵御外界干扰的能力及受外界干扰时的恢复能力。一个成功的管理信息系统必须具有较高的可靠性,如安全保密性、检错及纠错能力、抗病毒能力等。1.什么是信息?信息和数据有何区别?信息是关于客观事实的可通讯的知识。这是因为:第一,信息是客观世界各种事物的特征的反映。这些特征包括事物的有关属性状态,如时间、地点、程度和方式等。第二,信息是可以通讯的。大量的信息需要通过各种仪器设备获得。第三,信息形成知识。人们正是通过人类社会留下的各种形式的信息来认识事物、区别事物和改造世界的。数据是记录客观事物的、可鉴别的符号,是物理性的。这些符号不仅包括数字,还包括字符、文字、图形等。信息是对数据进行加工处理之后所得到的并对决策产生影响的数据,是逻辑性(观念性)的;数据是信息的表现形式,信息是数据有意义的表示。2.决策和决策的过程有那三个阶段?决策是人们为达到一定目的而进行的有意识、有选择的活动。在一定的制约条件下,人们为了实现特定目标,从多种可供选择的策略中作出决断,以求得最优或较好效果的过程就是决策过程。以决策者为主体的管理决策过程经历情报、设计和选择三个阶段。情报:指进行“情报”(数据)的收集和处理、研究决策环境、分析和确定影响决策的因素或条件的一系列活动;设计:指发现、制订和分析各种可能的行动方案;选择:是从可行方案中选择一个特定的方案,进行方案评价与审核,并付诸实施。3.什么是关系模型,关系模型有那些特点?关系模型是一种数据的逻辑结构,采用二维表描述事物的属性,并通过二维表之间的关联,表示事物之间的联系。特点:1.关系模型是建立在严密的数学概念基础上的。2.关系模型的概念单一,无论实体或实体之间的联系都用关系表示。3.关系必须是规范化的关系。4.关系模型中,用户对数据的检索和操作实际上是从原二维表中得到一个子集,该子集仍是一个二维表,因而易于理解,操作直接、方便,而且由于关系模型把存取路径向用户隐藏起来,用户只需指出“做什么”,而不必关心“怎么做”,从而大大提高了数据的独立性。
4.管理信息系统是什么?它和一般的计算机应用有什么不同?管理信息系统MIS是一个由人、计算机等组成的能进行管理信息收集、传递、储存、加工、维护、使用的系统。MIS能实测企业的各种运行情况,利用过去的数据预测未来,从全局出发辅助企业进行决策,利用信息控制企业行为,帮助企业实现其规划目标。管理信息系统不仅是一个能向管理者提供帮助的基于计算机的人机系统,而且也是一个社会技术系统。
区别:计算机应用必须有计算机,是个机器系统,是个技术系统,主要内容为软硬件,由专家队伍建造;管理信息系统不一定有计算机, 是个人-机系统,是个社会-技术系统,主要内容为信息,由管理系统队伍建造。5.信息量的大小说明了什么问题? 信息量的大小取决于信息的内容消除人们认识的不确定程度,消除不确定因素的程度大,则发出的信息量就大,否则发出的信息量就小,如果事先就确切地知道信息的内容,那么消息中所包含的信息量就等于零。信息量的大小反映了系统有序化的程度。(信息量大小的单位用比特来衡量。1比特的信息量是指含有两个独立均等概率状态的事件所具有的不确定性能被全部消除所需要的信息。)信息量大说明系统的有序化程度高,反之则信息化的程度就低。
6.在关系的规范化理论中,第三范式说明了什么问题?第三范式消除了插入、删除异常及数据冗余、修改复杂等问题,以及是比较规范的关系。
8.什么是知识经济?知识经济是以知识为基础的经济,与农业经济、工业经济相对应的一个概念,是一种新型的富有生命力的经济形态;工业化、信息化和知识化是现代化发展的三个阶段;创新是知识经济发展的动力,教育、文化和研究开发是知识经济的先导产业,教育和研究开发是知识经济时代最主要的部门,知识和高素质的人力资源是最为重要的资源。9.信息系统对企业有什么影响? 提高企业效率和竞争力、提高员工的素质、组织结构向扁平化转变。信息系统的实施要求企业的组织结构由金字塔型向扁平化型转变。随着组织结构的扁平化,管理层次减少了,上下层之间每个沟通渠道的信息流量却增加了。同时,中层管理部门之间以及下层不同团队或个人之间的合作与协调也更加频繁和强化了,提高了管理效率。
10.数据传输的方向有那几种?单工:是指信号只能沿着一个方向(单向)传送。eg:数据只能A到B。电视。半双工:是指信号在传输线上可以沿着两个方向传送,但这种传送只能交替进行,不能同时进行。eg:数据可以从A到B,也可以从B到A,但是同一时间,只能有一个方向上的数据传输。对讲机。
全双工:允许数据在同一个时刻进行双向传送。eg:可以同时有A到B和B到A的数据传输。电话。
11.管理信息系统有几种分类方法?它是根据什么原则进行分类的。①根据管理信息系统的功能、目标、特点和服务对象不同,从层次上可以分为业务管理系统、管理信息系统和决策支持系统。②从系统的功能和服务对象,可分为国家经济信息系统、企业管理信息系统、事务型管理信息系统、行政机关办公型管理信息系统和专业型管理信息系统等。
12.什么是企业流程重组?为什么说企业流程重组不仅设涉及到技术,而且涉及到人文因素?人文因素体现在哪些方面?
企业流程重组是按现代化信息处理的特点,对现有的企业流程进行重新设计,以提高企业运行效率,企业流程重组的本质是根据新技术条件下信息处理的特点,以事物发生的自然过程寻找解决问题的途径。
企业流程与企业的运行方式、组织的协调合作、人的组织管理、新技术的应用与融合等密切相关,因而,企业流程重组不仅涉及技术也涉及人文因素,包括观念的重组、流程的重组和组织的重组,以新型企业文化代替老的企业文化,以新的企业流程代替原有的企业流程,以扁平化的企业组织代替金字塔型的企业组织。所谓的人文因素包含了社会因素和文化因素。人文因素的核心是“人”,以人为本,关心人,爱护人,尊重人。在企业流程重组中,企业对现有的企业流程要进行重新设计,改变传统的分工,用以提高企业运行效率。虽然科技在现代企业中的运用越来越多,人们可以用计算机来操控流程,但是多数企业仍未达到全自动的水平,工人操作企业流程仍旧是主要的手段。企业重组设计到了组织的重组和人员的调动,在现代讲究“以人为本”的企业文化氛围下,企业流程重组必然也涉及到人文因素。13.数据文件有那些类型?各有何优缺点?①顺序文件(文件的记录是按照某些关键字的顺序存放在文件中,记录的物理次序与逻辑次序一致,即对于某一记录,按关键字的顺序赋予序号i,则物理顺序号亦为i。)优点:在连续存取时,速度很快,主要用于对文件进行顺序存取、批量修改的情况。可以进行顺序查找、分块查找或折半查找。缺点:存取第i个记录,必须先存取前面第i-1个记录。插入记录只能加在末尾。②索引文件
优点:查询速度快。保证记录地址的惟一性,不产生重号,其存取机制比较简单。
缺点:占用一定的存储空间,修改不方便,每次修改都要重新索引。因此,当数据文件在使用中记录变动较多时,其效率十分低下。索引表要占用一定的存储空间,当文件的记录数很大时,索引文件也很大。
14.描述逻辑处理的工具有那些?①判断树:又称决策树,是一种树型分叉图。它比较直观,容易理解,但当判断条件较多时,显得有些繁琐,不容易清楚地表达出整个判别过程。②判断表:又称决策表,是采用表格方式来描述处理逻辑的一种工具。采用这种判断表可以清楚地表达条件、决策规则和应采取的行动之间的逻辑关系,容易为管理人员和系统分析人员所接受。③结构英语表示法:这是一种模仿计算机语言的处理逻辑描述方法。它使用了由“IF”、“THEN”、“ELSE”等词语组成的规范化语言。
15.什么是代码?为什么要设计代码?代码是代表事物名称、属性、状态等的符号,为了便于计算机处理,一般用数字、字母或它们的组合来表示。①它为事物提供一个概要而不含糊的认定,便于数据的存储和检索。代码缩短了事物的名称,无论是记录、记忆还是存储,都可以节省时间和空间。②使用代码可以提高处理的效率和精度。按代码对事物进行排序、累计或按某种规定算法进行统计分析,可以十分迅速。③代码提高了数据的全局一致性。这样对同一事物,即使在不同场合有不同的叫法,都可以通过编码统一起来,提高了系统的整体性,减少了因数据不一致而造成的错误。④代码是人和计算机的共同语言,是两者交换信息的工具。在手工处理系统中,许多数据如零件号、设备号、图号等早已使用代码。为了给尚无代码的数据项编码,为了统一和改进原有代码,使之适应计算机处 理的要求,在建立新系统时,必须对整个系统进行代码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