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读书心得 读《教师要学孔子》有感 李云来
读《教师要学孔子》有感
中餐烹饪组
李云来
放暑假前学校发了两本书,其中一本即是《教师要学孔子》,对于孔子我们并不陌生,出生于鲁国陬邑,春秋末期著名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孔子开创了私人讲学的风气,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其儒家思想对中国和世界都有深远的影响,孔子还是易学的创始人。
孔子曾带领部分弟子周游列国,晚年修订了《六经》(《诗》、《书》、《礼》、《乐》、《易》、《春秋》)。相传他有弟子三千,贤弟子七十二人。孔子去世后,其弟子及其再传弟子把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语录和思想记录下来,整理编成了儒家经典《论语》。
孔子在古代被尊奉为“天纵之圣”、“天之木铎”,是当时社会上的最博学者之一,被后世统治者尊为孔圣人、至圣、至圣先师、万世师表、文宣皇帝、文宣王,是“世界十大文化名人”之首。对其中的名句如“三人行,必有我师”、“有教无类”“温故而知新”等熟捻于心。那么,是否这本书就没有新意了呢?
带着这个疑问,我打开了目录,编者根据吾学篇、吾行篇、吾思篇的顺序编写此书,从中看出编者的用心良苦,这不是提醒我们要学习,学完了要行动,行动后还要思考得失成败吗?
因为我是一名普通的老师,对于学校与管理部分看得极少,找准自己的位置,做好自己的事情足矣。而对教书育人、教与学部分阅读得很仔细,下面就详细谈谈我的心得体会。
在吾学篇中,孔子强调了“温故而知新,性相近习相远,不患无位患所以立”,告诉我们要善学与善善思,学习改变每个人的命运。身为人师,学当广博,不能局限于某一狭隘的领域;学当精深,直至乐境。联想到习近平主席在教师节前的讲话,说教给学生一滴水,我们应该具有一潭水。随着知识的更新,国家和社会对老师要求越来越高,我们唯有不断地学习,温故而知新,才能更好的胜任党和国家的重托,才能完成教书育人的重任。其次,教师无须忧虑个人位置,而应该忧虑自己是否具有过硬的专业本领;不怕没人知晓自己,只求自己能否成为具有真才实学、值得人们尊敬的好老师。同样的意思习近平主席也说过。说老师要少考虑物质享受,要甘于平淡的生活,要多研究学问,少谈享受。
孔子还提出了“因材施教,有教无类”,我的理解是全纳教育。随着国家对教育越来愈重视,我校已经做到了零拒绝教育,所有适龄残疾儿童,不分家庭、不分种族,都能接受到优质免费的教育。但每个学生的残疾程度、生长环境、性格爱好各不相同,这就需要我们走近他们,了解他们。这是因材施教的基础,我们要学习加德纳的多元智能理论,还要学习《不同的人格 不同的教学》,真正了解学生。没有了解,就没有教育!对于同一个问题,针对不同的学生,也要采取不同的方法。孔子给我们做出了好的榜样。例如两个学生向他请教同一个问题“是不是听了道理就马上行动” ?孔子对子路说,不行,要听听别人的意见。而对冉有说可以。我想起我们的学生,在教学时是否考虑到每个学生的特点,并采取相应的教学行为吗?比如有的学生不喜欢背诵,我们是否硬要比他背诵?而不是采取别的方式考察他是否了解?再比如,有的学生喜欢认真看老师讲课,不喜欢发言,我们是否就把这部分学生视为不积极配合我们教学的呢?有的学生爱动,属于外倾型的,我们是否一再要求他遵守课堂纪律,不得乱动?因材施教虽然只有四个字,可是需要我们做的太多太多。
在教育学生中。我们要充满爱心、要尊重学生,这是人人皆知的道理,孔子说:“仁者爱人”,“仁”是孔子思想的核心观念,“天下归仁”是孔子的社会理想。《论语》中提到“仁”的次数多达到109次。”。“爱人”即是说要有仁德之心,要尊重他人、关爱他人,“爱人”是仁德的基础。做老师的更是这样,就没有教育!习近平主席说过,爱是师德的灵魂!孔子所说的“爱人”充分尊重了人性的需要。孔子提出了“恭、宽、信、敏、惠”等道德条目,“恭” 即恭敬,要以“恭敬”之心对待他人;“宽”即宽厚,做人宽厚,待人宽容自然能得到别人的信任和喜爱;“敏”即“敏捷”,做事要勤恳干练,“天道酬勤”,自然会取得成果。“惠”即“慈惠”,要有恩惠之心,经常资助他人,就能使别人幸福,自己快乐“ ”赠人玫瑰,手有余香"。如果我们都能到此,那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就会早日实现。
具体教育活动中,应该怎样做才能体现爱呢?要理解他们,要“视其所以,观其所由,察其所安”即要了解一个人的真实情况,不仅要看他的所作所为,观察他行为的由来始末,还要了解他的心理寄托。雅思贝尔斯说过,教育不是说教,不是知识的堆积,而是一种唤醒,是一种触及灵魂的活动。
这本书带个我太多的感受,汇成一句话就是要像孔子那样当老师。要以身作则,言传身教。孔子说“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要注意榜样的引领作用。在学习上,要树立终生学习的意识,要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为了学生能学到更多的知识,更好的自立于社会,我们要不辞辛苦,兢兢业业工作。要讲究教法,循循善诱,要通过谈话、游学等方式开启学生的心智。并针对每个学生的不同采用不同的方法。
俗话说半部《论语》治天下,对于我们教师而言,《论语》更是需要认真阅读,常常反思的宝典。它说出了教育的真谛,是超越时代的。我们要领悟它的精髓,要把自己的教育教学实践活动与论语结合起来,常与大师做心灵对话,带给学生的惊喜会更多,而我们也会在教学相长中收获更多的幸福。
第二篇:读《教师要学孔子》有感 李云来
读《教师要学孔子》有感
中餐烹饪组
李云来
放暑假前学校发了两本书,其中一本即是《教师要学孔子》,对于孔子我们并不陌生,出生于鲁国陬邑[1],春秋末期著名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孔子开创了私人讲学的风气,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其儒家思想对中国和世界都有深远的影响,孔子还是易学的创始人。[2]
孔子曾带领部分弟子周游列国,晚年修订了《六经》(《诗》、《书》、《礼》、《乐》、《易》、《春秋》)。相传他有弟子三千,贤弟子七十二人。孔子去世后,其弟子及其再传弟子把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语录和思想记录下来,整理编成了儒家经典《论语》。
孔子在古代被尊奉为“天纵之圣”、“天之木铎”,是当时社会上的最博学者之一,被后世统治者尊为孔圣人、至圣、至圣先师、万世师表、文宣皇帝、文宣王,是“世界十大文化名人”之首。对其中的名句如“三人行,必有我师”、“有教无类”“温故而知新”等熟捻于心。那么,是否这本书就没有新意了呢?
带着这个疑问,我打开了目录,根据吾学篇、吾行篇、吾思篇的顺序编写此书,从中看出编者的用心良苦,这不是提醒我们要学习,学问了要行动,行动后还要思考得失成败吗?
因为我是一名普通的老师,对于学校与管理部分看得极少,找准自己的位置,做好自己的事情足矣。而对教书育人、教与学部分阅读得很仔细,下面就详细谈谈我的心得体会。
在吾学篇中,孔子强调了“温故而知新,性相近习相远,不患无位患所以立”,告诉我们要善学与善善思,学习改变每个人的命运。身为人师,学当广博,不能局限于某一狭隘的领域;学当精深,直至乐境。联想到习近平主席在教师节前的讲话,说教给学生一滴水,我们应该具有一潭水。随着知识的更新,国家和社会对老师要求越来越高,我们唯有不断地学习,温故而知新,才能更好的胜任党和国家的重托,才能完成教书育人的重任。其次,教师无须忧虑个人位置,而应该忧虑自己是否具有过硬的专业本领;不怕没人知晓自己,只求自己能否成为具有真才实学、值得人们尊敬的好老师。同样的习近平主席说老师要少考虑物质享受,要甘于平淡的生活,要多研究学问,少谈享受。
孔子还提出了“因材施教,有教无类”,我的理解是全纳教育。随着国家对教育越来愈重视,已经做到了零拒绝教育,所有适龄参加儿童,不分家庭、不分种族,都能接受到优质免费的教育。但每个学生的残疾程度、生长环境、性格爱好各不相同,这就需要我们走近他们,了解他们。这是因材施教的基础,我们要学习加德纳的多元智能理论,还要学习《不同的人格 不同的教学》,没有了解,就没有教育!对于同一个问题,针对不同的学生,也要采取不同的方法。比如,孔子的两个学生向他请教同一个问题“是不是听了道理就马上行动?”的问题,孔子对子路说,不行,要听听别人的意见。而对冉有说可以。我想起我们的学生,在教学时是否考虑到每个学生的特点,并采取相应的教学行为吗?比如有的学生不喜欢背诵,我们是否硬要比他背诵?而不是采取别的方式考察他是否了解?再比如,有的学生喜欢认真看老师讲课,不喜欢发言,我们是否就把这部分学生视为不积极配合我们教学的呢?有的学生爱动,属于外轻型的,我们是否一再要求他遵守课堂纪律,不得乱动?因材施教虽然只有四个字,但是需要我们做的太多太多。
在教育学生中。我们要充满爱心、要尊重学生,这是人人皆知的道理,孔子说:“仁者爱人”,“仁”是孔子思想的核心观念,“天下归仁”是孔子的社会理想。《论语》中提到“仁”的次数多达到109次。”。“爱人”即是说要有仁德之心,要尊重他人、关爱他人,“爱人”是仁德的基础。孔子所说的“爱人”充分尊重了人性的需要。孔子提出了“恭、宽、信、敏、惠”等道德条目,“恭” 即恭敬,要以“恭敬”之心对待他人;“宽”即宽厚,做人宽厚,待人宽容自然能得到别人的信任和喜爱;“敏”即“敏捷”,做事要勤恳干练,“天道酬勤”,自然会取得成果。“惠”即“慈惠”,要有恩惠之心,经常资助他人,就能使别人幸福,自己快乐“ ”赠人玫瑰,手有余香"。如果我们都能到此,那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就会早日实现。
可是具体教育活动中,应该怎样做呢?要理解他们,要“视其所以,观其所由,察其所安”即要了解一个人的真实情况,不仅要看他的所作所为,观察他行为的由来始末,还要了解他的心理寄托。如果做到了这几点,我们教育学生就得心应手了。但在日常的教育工作中,做到了吗?雅思贝尔斯说过,教育不是说教,不是知识的堆积,而是一种唤醒,是一种触及灵魂的活动。
总之我们要像孔子那样当老师,首先要以身作则,言传身教。孔子说“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要注意榜样的引领作用。在学习上,要树立终生学习的意识,要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为了学生能学到更多的知识,更好的自立于社会,我们要不辞辛苦,兢兢业业工作。要讲究教法,循循善诱,要通过谈话、游学等方式开启学生的心智。并针对每个学生的不同采用不同的方法。
俗话说半部《论语》治天下,对于我们教师而言,《论语》更是需要认真阅读,常常反思的的宝典。它说出了教育的真谛,是超越时代的。我们要领悟它的精髓,要把自己的教育教学实践活动与论语结合起来,常与大师做心灵对话,我想我们带给学生惊喜会更多,而我们也会在教学相长中收获更多的幸福。
第三篇:教师读书心得读《简爱》有感
--精选公文范文--------------------------教师读书心得 读《简爱》有感
在文学史上,有许多的经典名著永垂不朽,但能够像《简爱》这样深深地进入人们的灵魂,它以一种不可抗拒的美感吸引了成千上万的读者,影响着人们的精神世界,甚至对某些人来讲,影响了他们一生的作品并不很多。当我第二次再次阅读此书时,我内心时时犹如甘泉涌入心间,净化心灵,洗涤灵魂。
《简爱》是一部带有自传色彩的长篇小说,它阐释了这样一个主题:人的价值=尊严+爱。《简爱》的作者夏洛蒂.勃朗特,她是一个温柔,清纯,喜欢追求一些美好东西的女孩子,尽管她家境贫穷,从小失去了母爱,父爱也很少,再加上她身材矮小,容貌不美,从她的灵魂深处隐隐闪现很深的自卑,因而从她的性格上就表现一种非常敏感的自尊,以自尊作为她内心深处的自卑的补偿。《简爱》这部作品中就是作者自我价----------------精选公文范文------------------精选公文范文--------------------------值的写照。在作品中主人公简爱就是作者的精神体现。
文中的简.爱生存在一个父母双亡,寄人篱下的环境,从小就承受着与同龄人不一样的待遇,舅妈的嫌弃,表姐的蔑视,表哥的侮辱和毒打......这是对一个孩子的尊严的无情践踏,但也许正是因为这一切,换回了简.爱无限的信心和坚强不屈的精神,一种不可战胜的内在人格力量,在罗切斯特的面前,她从不因为自己是一个地位低贱的家庭教师而感到自卑,反而认为她与主人是平等的,不应该因为她是仆人,而不能受到别人的尊重,也正因为她的正直,高尚,纯洁,心灵没有受到世俗社会的污染,使得罗切斯特为之震撼,并把她看做了一个可以和自己在精神上平等交谈的人,并且慢慢地深深爱上了她。也正因为她的正直、高尚、纯洁的心灵没有受到世俗的污染,使得这位牧师深深地爱上了她。罗切斯特的真心,让她感动,她接受了他.而当他们结婚的那一天,简.爱知道了罗切斯特----------------精选公文范文------------------精选公文范文--------------------------已有妻子时,她觉得自己必须要离开,她这样讲,“我要遵从上帝颁发世人认可的法律,我要坚守住我在清醒时而不是像现在这样疯狂时所接受的原则”,“我要牢牢守住这个立场”。这是简爱告诉罗切斯特她必须离开的理由,但是从内心讲,更深一层的东西是简爱意识到自己受到了欺骗,她的自尊心受到了戏弄,因为她深爱着罗切斯特,试问哪个女人能够承受得住被自己最信任,最亲密的人所欺骗呢?简爱承受住了,而且还做出了一个非常理性的决定,在这样一种非常强大的爱情力量包围之下,在美好,富裕的生活诱惑之下,她依然要坚持自己作为个人的尊严,这是简爱最具有精神魅力的地方。
在当今的现实世界里,人们都在疯狂地追求金钱和地位,并因此而淹没了爱情。在穷与富之间选择了“富”,在爱与不爱之间选择了“不爱”。很少有人会像简这样为爱情为个体的人格尊严而抛弃所有,并且义无返顾。也许当人们穷----------------精选公文范文------------------精选公文范文--------------------------得一无所有时,他们才会去追求“真爱”。可是被铜臭熏过的精神还配拥有真爱吗?也许到了化繁为简,返朴归真的时候了。在追求物质生活的时候,应该在生活中灌注一些真情和温情,追求一份本真的温馨、和谐和宽容。让我们也追求全心付出的感觉,不计得失的简化的爱情。纯净得像一杯水,缓缓地洒落人间。
----------------精选公文范文----------------
第四篇:读《100》有感-读书心得
人生格言:我可能不是一名最优秀的教师,但我要做一名最努力的教师;
我可能不是一名最聪明的教师,但我要做一名最勤奋的教师。
读《给教师的100条建议》有感
内蒙古赤峰市巴林左旗林东一中王晓波
学校给教师购买苏联当代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的《给教师的100条建议》一书,拿到这本沉甸甸的书,初次拜读,感受颇深。苏霍姆林斯基是一位具有30多年教育实践经验的教育理论家,书中共有100条建议,每条谈一个主题,既有生动的实际事例,又有精辟的理论分析。文章深入浅出,通顺流畅,极便阅读。“读一本好书,就是同许多高尚的人说话。”这句话说到了极点。读着此书,犹如乘坐一条小船,将你载向知识的海洋,又犹如一把万能的钥匙,为你开启未知的门窗。
苏霍姆林斯基是主张个性和谐发展的教育理论家和实践家,他可以说是前苏联教育思想的集大成者,他的相信孩子、尊重孩子,用心灵去塑造心灵的思想是教育思想宝库中的瑰宝,他的教育实践鼓舞着千百万教师。他的《给教师的建议》,书中既有生动的实际事例,又有精辟的理论分析。这些教育实例告知了所有的从教者,应多加关注学生心理,改善教学,一切务必讲究一个“真”字,让最真实的自己走到学生中去,用最真心的话语与学生交流。老师们读此书,等于读了一本教育学与心理学合编。可以说,这本书应该是每个教师成长中的必读书之一。教育者的使命就是让孩子各方面和谐发展,苏霍姆林斯基的教育观点之一就是“和谐的教育——这就是发现深藏在每一个人内心的财富。教育的明智,就在于使每一个人在他的天赋所及的一切领域中最充分的表现自己。”因此,读苏霍姆林斯基的《给教师的建议》,必定能给和谐教育带来更多的启发。当然,作为新一代的教师,阅读的目的不仅仅是去领悟大师在教育实践中所提炼出来的宝贵经验,更重要的是学习大师的这种边实践边总结边反思边探寻的精神,去思考:新时期的教师、新课改下的教师又该给自己提出哪些建议。
读了苏霍姆林斯基的《给教师的建议》,我平时在教学中遇到的很多疑惑都得到了解答。
像教师的时间从哪里来?如何做好后进生的工作等等。书中讲述了好多与我类似的教育教学生活中的故事以及一些如何解决这些困难的方法,还有许多关于教学管理、教学经验,教师对课程的计划和组织,以及如何全面管理班级的能力提高教学成绩等等。《给教师的建议》的作者苏霍姆林斯基是一位具有30多年教育实践经验的教育理论家,他在书中谈了一百条对教师的建议,读着此书,就好像有一位智者站在你面前,他循循善诱,给我排解烦恼,给我指点迷津,又犹如一位和蔼可亲而又博学的老人,在我遇到困难的时候及时给我以帮助,让我充满信心„„书中每一条谈一个问题,有生动的实际事例,也有精辟的理论分析,很多都是苏霍姆林斯基教育教学中的实例,娓娓道来,有益于教师开阔眼界,提高水平。在如此之多的文篇中,最吸引和影响我的是《谈谈教师的教育素养》、《争取学生热爱你的学科》、《谈谈学生的智力生活》等文章。
苏霍姆林斯基十分重视教师读书的重要性,他在《谈谈教师的教育素养》的一文中提到,就是要读书,读书,再读书。要把读书当作第一精神需要,当作饥饿者的食物。要有读书的兴趣,要喜欢博览群书,要能在书本面前坐下来,深入地思考。确实,我们教师教给学生的那点基础知识,只是沧海一粟,教师要想提高自己的教育水平,在教学时游刃有余,发挥自得,这就需要持之以恒地读书,不断地补充自己的知识的储备,使自己的知识海洋变得越来越宽广,只有这样才能充实我们的头脑,提升我们的思想,摆脱“做吃山空”、“无物可教”的尴尬境地。而作为新教师的我,面对教材教法的生疏,我更加体会到读书的重要性以及厚积薄发的道理。
在《争取学生热爱你的学科》一文中,苏霍姆林斯基鲜明而生动地指出:有些学生很长时间都没有对任何事情表现出特别的兴趣,如果学校里没有一种各科教师都来争取学生的思想和心灵的气氛,那么许多学生的兴趣就永远得不到开发,学校里这种对学习无动于衷没有 1
人生格言:我可能不是一名最优秀的教师,但我要做一名最努力的教师;
我可能不是一名最聪明的教师,但我要做一名最勤奋的教师。为自己找到感兴趣的学生越多,那么,教师们就不可能有自己的学生,那很难把酷爱知识的火花,从自己心里移植到学生心里。在学生对待知识的态度上,最令人苦恼和感到担忧的,就是这种无动于衷的精神状态,学生在某一门学科上学业落后,考不及格,这倒并不可怕,而可怕的是他冷淡的态度。俗话说:兴趣是学习的先导,教师要在教育学生的同时不断学习,提高课堂效率,使学生真正成为“自己的学生”,使课堂成为学习知识的乐园。所以,教师和课堂的关键就在于不断的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让他们成为自身学习的主人,更乐意地投入到自己的学习中去。
在《谈谈学生的智力生活》中,苏霍姆林斯基这样提到:“这是一个和学校的全部工作
都有联系的问题。除了平常的学校生活,观察和兴趣范围以外,学生还应当有一种丰富的,多方面的智力生活。智力生活指学生的(课外)阅读。”在我们日常的教学中,我们对一个学生智力的评价过于片面的自己学科的学习成绩,而没想到更多的东西,没想到要经过高中三年的努力,要到底把学生培养成什么样的人,没有思考好要如何使自己的各方面都能的得到很好的发展。
古人云:“开卷有益”。苏霍姆林斯基也强调了读书的重要作用,其实,我们阅读这本
《给教师的建议》又何尝不是在实践着圣贤的苦口婆心呢!略略谈了些读这部书之后的几点感悟和思考,实在是对于这部书的沧海一粟,但从中收获和认知的决不是仅仅,我真的要感谢苏霍姆林斯基,感谢《给教师的100条建议》了。
第五篇:读书心得——读《教师的力量》有感
读《教师的力量》有感
高二语文 XXX
教师的力量是什么?有多大?
在《师说》中,韩愈告诉我们教师是“传道受业解惑”,师,传授道理,教授学业,解答疑惑。而在如今,教师的力量并不仅仅局限于传授学识,更在于人生,传导给学生爱,让他的人生不会苍白,而是充满着馥郁芬芳。
歌德说“人们只能认识自已所爱的,爱或激情越强烈越充沛,认识就越深刻越完整。”没有兴趣支撑的学习,过程很容易就陷入拖沓的窠臼;没有热爱支撑的学习,结果必然是苍白无力的。爱可以激励我们教师去面对挫折,投身所爱,描绘梦想中的未来。是爱让学生更多、更好地接受教育,走向更好的将来。
学生的未来成功与否,不仅取决于他的智商、情商,更取决于他内心的爱。在我们的教学过程中,让学生接收到教师的爱,体会到更多的平等对话,才会有更好的成长。在这样的教育下,学生才会更加投入到学习中去,获得更好的成长。
苏霍姆林斯基说:“当一个孩子跨进学校的大门成为你的学生时,他无限信任你,你的每一句话对他来说都是神圣的真理。在他看来,你就是指挥、理智和道德的典范„„”,我们应当成为学生的典范,以自己为旗帜,引领学生,让他看到更远的远方,走向更远的未来。在这个过程中,我们自身也会也会更加充实、更加完美。
从《教师的力量》这本书中,我听到了教导,汲取了力量,获得了提升。它让我懂得,教育是面向心灵成长的活动,教育力量的根源便是来自教师对学生的爱,对学生的要求与鼓励。教师的一言一行对学生起到潜移默化的影响,教师是一本沉默无言的书,学生无时不在阅读,一件在教师看来似乎微不足道的小事,对学生却有着深远的影响。在我们的教学中几乎没有什么轰轰烈烈的场面,只是由无数琐碎的细节堆积而成,然而就是这些琐碎的细节,平常的行为,却会给学生的精神成长留下难以磨灭的记忆,带来长远的影响。教师的工作虽是平凡的,力量是渺小的,但是平凡的事情做好就是不平凡。
荀子的《劝学》中说“蓬生麻中,不扶而直;白沙在涅,与之俱黑。”教师便是要为学生营造一个好的环境,使他们健康成长,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顺畅地走向远方。
我们要时刻记住:教师是学生最直接的榜样,学生在观察教师时常常自带一种“放大效应”,教师的一点瑕疵,便会使他们感到莫大的失望,教师的形象便有了崩溃的迹象。教师的行为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生,影响着他们的处世态度和人生观。如果我们老师不能给用爱为学生给营造一个充满爱的环境,那学生如何能成为香远益清的荷呢?
有力量的教师不仅可以教授出更好的学生,还可以使自身获得成长。做有力量的教师不仅应该是一句口号,更应该成为一种现实,在生活中,它也可以成为一种确实的做法。我想:我也应当成为一个有力量的教师。
读一本好书犹如品一杯香茗,阅读之中心神安宁,唇齿留香。读完这本书,我的心里充满着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