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受城市之武汉[精选五篇]

时间:2019-05-11 23:29:09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感受城市之武汉》,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感受城市之武汉》。

第一篇:感受城市之武汉

江城武汉,作为湖北省的省会,面积8467平方公里,人口700多万,是湖北省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华中地区最大城市和内外贸商埠,也是中国内陆最大的交通枢纽,工业、教育、科研的重要基地之一。

这样一座多功能的综合型大城市,留给我的印象,反倒不如深圳和绵阳那般美好.

在武汉,我曾看到这样一幕,汉口航空路亚洲大酒店地段是武汉比较繁华的区域.然而,就在这四星级酒店右侧不到50米远,竟摆满了地摊,有卖针头线脑的,有卖皮包夹具的,有卖快餐盒饭的,还有卖盗版光碟的.试想,城管的人都到哪去了?这且不为大过,偏偏,在这种繁华区域,在离四星级大酒店不足50米远的地方,居然从下水道里冒出滚滚水流--黑色腐臭的污水流遍了马路一侧近四五十米远的路段!试想,环保局的人又干嘛去了?待我数天后再去,仍然是污水遍地.这种大煞风景极为影响市容的事情,居然数天无人来处理,简直不可思意!

在人口流动量较大的武昌火车站、汉口火车站等附近的餐馆商店里,骗子比比皆是。骗钱成了他们的副业,单我个人就碰到了三次,他们最常用的伎俩就是一种兑换零钱的骗术。他们假意用零钱兑换你手中的整钞,兑来兑去,你手中的一百元经常就只换回来八九十元,或六七十元的零钞。当然,心细的人是不会上当的.

从地图上可以看出,长江、汉江横穿武汉。东湖、南湖、沙湖、墨水湖等众多湖泊占据了市区近半的面积。我想,武汉不仅叫江城,更该叫水城。

连接汉口和武昌,使天堑变通途的武汉长江大桥,建于1957年,是长江上第一座铁路公路两用桥,全长1670米,高80米。坐在江边的古阶上,听着江水拍岸的声音,仰望一辆辆汽车在大桥上甲虫般蠕动,心中感慨万千。曾经,古稀的毛泽东,在大桥下横渡长江,我想,我也可以横渡长江——拾阶而下,我花了一元五角,买了张轮渡船票。

武汉,是座让人喜忧参半的城市。

第二篇:融入武汉城市圈(范文模版)

应城市2010年融入武汉城市圈 工作总结及2011年工作安排

2010年以来,在孝感市委、市政府正确领导下,我市抢抓武汉城市圈“两型社会”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建设提速的机遇,以改革为先导,以经济转型为目标,以产业对接为核心,以项目为支撑,围绕打造“三基地一县市”,全力加强“三大板块”建设,融入武汉城市圈工作取得显著成效。

一、关于2010年融入武汉城市圈工作情况

1、加强交流与合作,汉应关系进一步深化。全市上下继续深化与武汉的交流与合作,采取多种形式开展对接,特别是与武汉江汉区和硚口区开展了一系列对接交流活动。2010年,全市各级各部门与武汉交流合作的次数近300次。

2、紧盯项目求质量,产业转移成效显著。以产业对接为核心,不断推进汉应合作,加大对武汉的招商引资力度,着力引进符合环保要求、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投资规模大的项目,项目建设成效明显。全年共引进武汉项目34个,总投资16.3亿元,到位资金逾9亿元,其中过亿元项目5个,过5000万元项目6个。长江埠街道办事处引进湖北卓熙氟化科技有限公司,投资1.2亿元,新建年生产氟化油箱20万只、高纯氟气100吨、氟化石墨100吨项目;长江氟化工有限公司投资4000万元,新建年产1000万块锂氟 1 电池项目,均已开工建设。东马坊街道办事处引进湖北康园精细化工有限公司、武汉集萃科技有限公司,分别投资1.2亿元、1亿元,生产氨基酸和水处理剂,正加紧施工。市开发区引进湖北美特澳德钢铁辅料有限公司、湖北蒲纺进出口有限公司,分别投资5000万元,新建钢(中)包覆盖剂生产项目和服装生产加工项目,现已开工建设。郎君镇引进湖北盛威建材有限公司,投资4000万元新建商品混凝土项目,年生产能力30万吨,已于今年8月竣工投产。

3、加强基地建设,协作配套水平有效提升。一是加强项目建设,旅游品质不断提升。加快西部旅游经济区建设,按照“一轴、二区、多节点”的旅游发展格局,加强旅游项目建设,不断提升旅游品质。汤池温泉一期工程已完成改造升级投入运营,五龙山庄农家乐酒店建设营业,汤池温泉二期工程、五龙寺宗教文化园、北冰洋度假村、雅园、农耕年华、蒲阳人家等一批旅游项目正在建设,全年旅游投入近3亿元。今年来应城旅游总人数110.8万人,旅游总收入6.9亿元(其中武汉游客83.8万人,收入逾4亿元)。二是加强科技合作,成果转化丰硕。科技部门重点围绕东部循环经济示范区和中部高新技术产业区建设,组织有关企业与武汉科研院所开展产学研合作,着力提高企业自主创新能力,有效地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应用。湖北弘锦高新产业创业园有限公司被认定为省级科技企业孵化器;富邦公司“中低品位胶磷 矿石浮选高效捕收剂产业化”项目作为湖北省重大科技专项已通过省科技厅评审;志诚公司与武汉大学化学与分子科学学院“氨基酸中间体”合作项目即将投入生产;恒新公司与湖北中科博策材料研究院“PFOS替代关键技术开发”已申报国家科技支撑计划;糯稻基地与省农科院“优质糯稻高效种植技术集成及加工产业化示范”项目作为富民强县专项行动计划已获省科技厅审批。2010年,与武汉市开展科技合作项目20个,总投资额1.5亿元,已到位资金1.35亿元。三是瞄准市场推品牌,农副产品份额逐步提高。2010年,我市着力培育优质稻、“双低”油菜、特色水产、畜禽、蔬菜五大优势产业,突破性发展农产品加工业,积极推介现有优质品牌农副产品,扩大我市农副产品在武汉的市场份额。“豪丰”大米、“白玉”面条、汤池甲鱼、“金陵”酱菜、“义马河”黄滩酱油等农副产品在武汉市场销量进一步提高,全市输出武汉农副产品销售收入1.2亿元。四是紧盯市场抓培训,劳务输出工作稳步推进。针对武汉劳务市场劳动力短缺的形势,有关部门狠抓劳动力培训和劳务输出,全年共培训劳动力逾8000人,向武汉输出劳动力7300余人。

4、加强汉应合作,两地的关系进一步深化。我市重点围绕2010年汉应合作项目,积极承接武汉产业转移,大力发展科技含量高、产品附加值高、低排放、低污染、能控制的盐化精细化工产业,全年共引进武汉化工企业9个,投资 总额6.45亿元,其中过亿元项目2个。作为汉应合作的重大项目—汤池温泉二期工程正加紧建设,其临湖餐厅、汤屋别墅群、商务酒店、职工宿舍楼等工程完成主体结构施工,老景区改造升级全面完成并开园迎客,累计完成投资2.65亿元。

存在的问题:

一是县市财力有限,城市和工业园区基础设施建设滞后,招商引进困难,影响了经济社会发展。

二是武汉城市圈产业布局未按规划进行,武汉化工企业向应城转移不够,速度放缓,错位发展不够,不能有效彰显应城的产业特色。

三是武汉城市圈城市之间工作机制不健全,城市圈“一体化”步伐缓慢,同城效应不明显。

二、2011年工作安排

2011年工作思路及目标: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解放思想为动力,以加快发展方式转变为主线,以“十二五”发展规划为指导,以汉应合作项目为重点,以建设中等城市为目标,实施“三大板块”、“三基地一县市”总体战略,积极承接武汉产业转移,力争武汉城市圈“两型社会”建设取得新突破,为孝感市提出的构建武汉城市圈副中心城市作贡献。全年确保引进武汉企业(项目)16个,总投资6亿元,其中过亿元项目1个。

1、深化改革开放,推进体制机制创新。抓好体制机制创新,突破深度融入的障碍,探索一体化发展的新途径新办法。积极推动自主创新、产业集群发展、集约用地、投融资体制和节能减排方面改革创新,促进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继续深入推进产业布局、区域市场、人力资源、基础设施、环境保护一体化工作,进一步营造对武汉城市圈开放融合的政策环境、办事环境和服务环境,推动区域一体化建设。

2、加强对武汉招商引进,积极承接武汉产业转移。进一步加强领导,强化措施,落实责任,充分发挥我市的资源优势、产业优势,加大对武汉的招商引进力度,把承接武汉产业转移的重点放在引进科技含量高、产品附加值高、环保型的大项目上,特别是引进与我市现有产业配套的企业,促进精细化工产业集群壮大和循环经济发展,力争引进亿元项目1个以上。

3、突出“三大板块”建设重点,着力抓好项目载体建设。一是加快循环经济示范区东城工业园和赛孚工业园新区水、电、路、汽(蒸汽)配套建设,为承接武汉化工企业搭建平台。二是全力建设中部高新技术产业区,积极推进城南新区“三纵七横”道路及下水管网、第二自来水厂、第二污水处理厂等重点工程建设,加速推进武汉工业园、武汉理工大学高新产业创业园基础设施配套建设,积极引进武汉高科技企业,打造武汉科技成果转化基地。三是加快西部旅游经 济区项目建设,加快渔子河水库复线道路工程、自来水厂、汤池二级客运站、国家矿山公园道路硬化等基础设施建设;抓紧汤池温泉二期工程、国家矿山公园、五龙寺宗教文化园等项目建设进度,加速启动应城文化体育主题公园项目,努力把应城建成武汉城市圈旅游度假胜地。

4、搭建各类平台,深化汉应合作关系。加强汉应两市政府及部门、企业的联系与互动,建立两市全方位合作的长效机制。一是建立政府及部门联系沟通机制。两市政府及部门定期或不定期就有关重大问题进行磋商和沟通,促进汉应合作与交流。二是建立两地科技合作机制。以武汉大专院校为主要依托,加强与武汉科技合作,充分利用产学研联络平台,大力开展产学研活动,建立和完善长期稳定的校企、企企等联合科技攻关的“双赢”运作机制,促进武汉科技成果在应城的转化,增强产业核心竞争力。三是建立社会事务合作机制。两市就环保、金融、劳务、社保等方面开展合作与对接,推进社会事务同城化。

三、工作建议

1、积极争取国家政策扶持。一方面孝感市在制定“十二五”规划时,把我市重要的基础设施项目纳入规划,支持我市争取国家政策和资金,加大基础设施建设投入,不断增强县域经济的活力和实力,促进县域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另一方面尽快将云应地区盐化循环经济园区、应城市“两型社 会”建设暨统筹城乡发展试验示范区上报省有关部门,列入全省循环经济试点和“两型社会”建设示范区,促进我市武汉城市圈“两型社会”建设。

2、建立健全城市圈城市间工作联系协调机制。孝感与省、武汉市充分协调,切实把应城市作为承接产业转移的重点地区来建设,促进应城盐化工、精细化工与武汉80万吨乙烯产业配套,真正做到错位发展、有序发展,避免无序竞争、低水平重复建设。

3、加快城市圈的交通建设。规划西(安)武(汉)高铁经过应城并设站,武汉至孝感城际铁路延伸到应城汤池,启动孝应高速和孝应一级公路项目,加快孝(昌)洪(湖)高速公路建设,促进圈内城市交通发展,形成与武汉高速直达、市域快速循环的公路网络。协调有关部门,启动武荆高速汤池连接线项目,促进汤池温泉旅游业的发展,为全省一流的温泉度假基地提供快速、便捷、舒适的交通环境。

应城市融入武汉城市圈 工作委员会办公室 2010年11月25日

第三篇:武汉城市圈的发展

论武汉城市圈的发展

——努力向两型社会的转变

39113132 黄舜

引言

武汉城市圈,又称“8+1”城市圈,武汉城市圈是全国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即“两型社会”),以湖北省省会武汉市为城市圈的中心城市,湖北省第二大城市黄石市为城市圈副中心城市,以湖北9市(武汉、黄石、咸宁、黄冈、孝感、鄂州、仙桃、天门、潜江)政府部门主动拆除市场壁垒,搭建合作平台。工商、人事、教育等部门承诺在市场准入、人才流动、子女入学、居民就业等方面,建立一体化的政策框架,提高城市去按的整体竞争力。2004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确立了促进中部地区崛起的发展战略,2005年,温家宝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抓紧研究制定促进中部地区崛起的规划和措施。2006年,温家宝总理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研究促进中部地区崛起问题。自此“中部崛起”正事成为国家战略。其中武汉城市圈起着领跑中部的作用,首先,从地理上讲,湖北可谓中部的中部;其次,从行政级别上讲,作为湖北省会的武汉市是中部地区唯一的副省级城市;再次,武汉是中国长江中下游的特大城市,是华中地区的最大城市,是华中地区的金融中心、交通中心和文化中心,其地位可想而知。07年武汉城市圈实现地区生产总值5557.24亿元,占湖北省比重的60.7%,是湖北省产业和生产要素最密集、最具活力的地区,是湖北省经济发展的核心区域。

东北、武汉等我国主要的老工业基地以及整个中部地带,是未来我国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重点地区。这给中部最大的城市武汉以及武汉城市圈,带来了巨大的历史机遇。如何利用这个机会,充分发挥自己的特色和优势,明确自己的地位,也将是武汉城市圈在社会转型时期所面临的严峻挑战。

关键词:武汉城市圈、城乡发展、工业化、环境友好

一、统筹城乡发展,建立城乡一体化。

胡锦涛总书记提出“以工促农、以城带乡”,中共十六大提出统筹城乡发展,2007年中共一号文件提出“城乡一体化”。城乡一体化,是在一个区域范围内,通过城乡统一的空间规划,统筹城市和乡村产业布局,统筹公共设施投入和公共服务,统筹生产要素的配置,城市与乡村共谋发展机遇,推进区域工业化城市化进程,实现城市与乡村的共同繁荣。

武汉城市圈包括9市,土地面积5.8万平方公里,07年常住人口达到近3000万人。但是整个城市的发展也形成“城区独大”的发展格局。从版图来看,占市域面积10%的城市区,聚集了全市62%的人口,创造了76%的GDP和61%的工业产值,集中了60%的地方财政收入,全市固定资产投资46%在城市区,城市化水平达到93%。与之形成鲜明对照,占市域面积90%的远城市区,却只吸纳了全市38%的人口,仅创造了24%的GDP和39%的工业总产值,征收了全市40%的地方财政收入,全市固定资产投资仅19%分布在这里,城市化水平仅24%。

而由于城乡发展不协调所造成的问题更为严重。城乡发展的弊端造成了产业结构不合理,严重影响了城市化和工业化的进程;此外空间布局不合理和资源利用不合理,引发了土地问题和环境问题;在城乡发展不卸掉的格局下,出现的“三农问题”更加导致了农民失地、事业现象严重,农民生活水平下降。

1、加快农村城市化进程,完善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过去十年,武汉中心城工业向外迁,内环工业已搬完,外圈是工业增加地,使乡镇地区整体上成为武汉经济发展提升区域,外围城镇除开发区外,农村城市化进程正在加快。城乡一体化发展,正在改变城区与城郊区隔离发展的格局,城市和城郊区工业比例已有很大调整;城市化水平和城市功能大大提高,城乡基础设施投入正在向郊区延伸,城乡收入差距正在缩小,郊区正在参与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

2、采取正确的策略解决土地矛盾。近年来,武汉城市圈GDP年均增长12.2%,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长9%,人口非农化水平上升2%。建设用地规模增长加快,每年新增建设用地23平方公里,年均占用耕地15平方公里。但武汉城市圈耕地和基本农田保护措施完好,目前武汉市的基本农田保护面积为322566公顷,占现有耕地面积的95.7%。其他各县市基本农田保护率也达到95%左右。政府还采用指标分配的方法,严格控制建设用地指标,有效缓解了城区和城郊区争建设用地的局面。

3、完善城乡统筹就业机制和服务体系。首先,武汉市2003年取消了蓝印户口政策使外地人员购买商品住宅可直接办理户口,使户籍改革迈进了一大步,逐步拆除城市圈内城市间和城乡间的户籍壁垒,建立武汉和周边8个城市城乡一体的户籍制度。大大便利了城乡之间劳动力的流动,为城乡统筹就业减少了阻碍。其次,建设统一开放的劳动力市场,武汉城市圈为缓解“就业难、招工难”的矛盾,在2007年年初就结合本地产业结构现状和用工实际,主动加强了与各地劳动就业部门的联系,全面建立了劳务协作机制。第三,完善就业服务体系,向农村劳动力提供优质、高效的服务,建立劳动力供求信息网络,建立农民工维权机制,强化政府责任,把农民工问题纳入政府的考核评价体系中。

在统筹城乡协调发展的前提下,基础设施投入向乡镇的延伸,城乡之间产业的合理布局促进整个武汉城市圈的工业化、城市化,最终实现城市与农村的平衡发展与共同繁荣,实现城市市民与农民的共同富裕,实现城市圈新型工业化和城市化。

二、加快工业化进程和以工促农

近年来,武汉城市经济圈工业保持了稳定快速增长,显示出了作为湖北工业核心增长级的良好发展势头。经济普查数据显示,2004年,武汉城市经济圈完成工业增加值1218.03亿元,占全省工业的60.1%,与2000年相比增长52.3 %,年均增长11.1%。从产业结构看,农业所占比重逐渐缩小,工业和建筑业发展较迅速,所占比重呈现增长趋势,而服务业所占比重一直在左右波动,未得到明显提升。从工业内部结构看,轻工业所占比重逐年下降,而重工业所占比重逐年提高,从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情况看,近年高新技术产业发展较快,占比重不断刷新纪录,但总的来说,规模仍然不大,发展潜力有待进一步挖掘。

1、促进区域产业集群构建和结构优化。首先,根据各地区的实际情况,针对自身的特点,建立符合自身条件了工业化产业集群。如,在武汉、孝感、黄石等地建设现代机械制造业产业群;在仙桃、天门、潜江等地建设轻纺产业群;在武汉、黄冈、咸阳等地建立冶金、石化、建材、电力等重工业基地;坚持以市场为导向,整合产业资源形成钢铁、汽车、高新技术、食品农产品加工等产业集群和十几条产业链构建武汉城市圈内合理的产业分配;其次,发挥武汉市作为龙头的带头优势,成为区域内要素和信息的配置枢纽;第三,要高度重视巩固壮大一批具有较强综合实力、带动力强、龙头地位明显的领军企业,延长产业链条,发展产业集群,增强地区的综合实力和竞争力。

2、建设高新技术产业。武汉城市圈内大学院校密集,拥有光谷等国家高新技术实验区,知识、技术和人才优势明显,具有发展高新技术行业的关键性和基础性条件,2007年城市圈的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全省的72.8%,信息、物流服务、金融等现代服务业的比重不断提高。当前,要充分利用武汉科技人才优势,大力发展以电子信息、新材料、生物技术为主的高新技术行业,要确立武汉作为国家光电子产业基地的重要地位,并使之成为我国重要的技术创新和人才培养基地。

3、坚持扶助农业发展,以工助农,建设农产品加工产业群。武汉城市圈地处长江中下游平原,江汉平原更是全国闻名的鱼米之乡,该地区的农业发展历史悠久,条件优越,基础雄厚,从业人数众多。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以及资源优势和市场条件的改善,农产品加工业开始显现出发展潜力。因此,要抓住机遇,重视和大力发展农业产业化,用工业化的理念改造提升农业的传统优势,以工业发展带动农业的复兴。

武汉城市圈是我国重要的工业基地,整体处于工业化的中期阶段,产业结构偏重型化。在推进新型工业化、新型城市化过程中,如何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缓解资源环境压力增大的矛盾,走出一条低投入、高产出,低消耗、少排放,能循环、可持续的发展道路,同时,注重农业问题,以工业的快速发展带动农业手工业的进步,这不仅是武汉城市圈亟待破解的难题,也是我国发展中面临的共性问题。

三、加强武汉城市圈环境保护,实现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目

湖北省拥有丰富的水能、水电、煤炭、金属等资源,而武汉城市圈内多重型工业、高能耗工业、高污染排放工业。这些工业严重的影响了武汉城市圈的自然环境和可持续发展。所以,必须高度重视武汉城市圈的环境问题,强化污染治理,全面实施生态环境保护政策。

1、建立环境保护体制。各级政府要树立科学发展观和正确的政绩观,积极承担起对所辖区域生态环境质量的责任,将环保目标纳入经济社会发展评价范围。具体可以将环境质量变化、污染排放强度和公众满意度等环保指标纳入干部政绩考核,实行领导干部环境保护问责制和奖惩制。

2、加大对环境污染治理的投入。武汉城市圈内的环境污染以大气污染和水污染最为严重,所以政府加大对环境污染问题的投入应主要从这两个方向入手。一方面,应建立完善各项环境保护工程,如积极推进汉阳地区“六湖连通”水生态修复,全面启动武昌地区“大东湖”生态水网构建工程,实行人工降雨、增加洒水频次、加强绿化建设等办法改善空气质量;另一方面,政府应优化产业结构与布局,加快重污染工业的搬迁。

3、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即“资源-产品-废弃物-再生资源”的反馈式循环过程,循环经济可以更有效地利用资源和保护环境,以尽可能小的资源消耗和环境成本,获得尽可能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从而使经济系统与自然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过程相互和谐,促进资源永续利用。按照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的原则,在资源开采、生产消耗、废弃物产生、再生资源产生等环节,逐步建立资源循环利用体系。

现阶段围绕“两型社会”的焦点,应坚持规划先行,需积极推进以武汉城市圈的规划研究为代表的各项重大规划工作,促进规划工作对城市建设发展的先导作用。大力发展循环经济,改革排污管理模式,推进环境保护;建立城市圈生态环境共同保护机制和环境违法行为联防机制。

参考文献

1.肖安明.武汉城市圈经济社会发展报告(2008-2009):两型社会建设与区域一体化.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9 2.张建军,刘冰,周涛.武汉城市圈产业结构与产业布局分析.商场现代化,2008 3.刘思华.刘思华可持续经济文集.中国财经出版社,2007 4.蔡进军,宋鹏奇,朱敏.武汉城市圈“两型社会”的思考.武汉市信息中心宏观课题组,2009 5.湖北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不断推进武汉城市圈“两型”社会建设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建设.四川改革,2008第5期

第四篇:武汉城市品牌策划书

第一部分 武汉背景分析

一、人文历史分析

1949年5月24日,武汉市人民政府正式成立。

1986年12月,国务院公布武汉市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

1955年9月,武汉长江大桥工程正式动工,历时两年建成通车。

武汉人文历史丰富,具有黄鹤楼、古琴台等深厚的文化积淀。

二、地理位置

武汉位居中国经济地理中心,具有承东启西、接南转北、吸引四面、辐射八方的区位优势,素有“九省通衢”之称。

根据国家新一轮综合交通规划,武汉将建成为全国四大铁路主枢纽之

一、全国区域航空枢纽、长江中游航运中心和全国高速公路主骨架通道。依托良好的区位和交通优势,武汉历来是中国的商贸重镇和国内外客商的投资目的地。

如今,漫步武汉三镇,一大批重大工程建设实施,大桥飞架、隧道掘进、地铁延伸,“水、陆、空”立体建设和综合交通枢纽建设全面推进,武汉步入前所未有的大建设、大发展时期。

三、自然资源

(一)气候:武汉市属北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具有常年雨量丰沛、热量充足、四季分明等特点。

(二)水资源:武汉市江河纵横,河港沟渠交织,湖泊库塘星布,滠水、府河、倒水、举水、金水、东荆河等从市区两侧汇入长江,形成以长江为干流的庞大水网。

四、金融商业

武汉是华中地区最大的工商业城市,拥有钢铁、汽车、光电子、化工、冶金、纺织、造船、制造、医药等完整的工业体系。新中国成立后,武汉是国家重点建设的工业基地,武钢、武重、武锅、武船、肉联等一大批“武”字头企业陆续建成,极大地提升了武汉的经济地位和城市实力。

(1)工业

武汉是中国重要的工业基地,现已形成门类比较齐全、配套能力较强的工业体系。武汉正在大力发展现代制造业,着力推进产业技术升级、集群发展;重点发展钢铁、汽车及机械装备、电子信息、石油化工、环保、烟草及食品、家电、纺织服装、医药、造纸及包装印刷十大主导产业;同时运用产业政策,引导企业向园区集中。重点发展钢铁化工及环保产业聚集区、汽车及机电产业聚集区、光电子及生物医药产业聚集区、食品工业聚集区、都市工业聚集区。

汽车工业:东风标致、东风雪铁龙、东风日产等;

通信:武汉烽火、楚天激光、武汉长飞、武汉凡谷、NEC等; 钢铁企业:武汉钢铁(集团)公司; 烟草:武汉卷烟厂;

医药:武汉健民药业集团等。

(2)外商投资

武汉是中国首批沿江对外开放的城市之一,一直是外商投资中西部的热点地区和首选城市之一。

目前,武汉是法国在中国投资额最高的城市。截至2006年10月18日,法国在武汉的各类投资总额已近22亿美元,占法国在中国全部投资的三分之一。另外,在武汉所有外商投资中,港资比重最大。

(3)金融商贸

与中部其他省会城市相比,武汉的主要金融指标均处于前列。

截至2009年8月,总部在武汉的金融机构有汉口银行、长江证券、合众人寿、交银国际信托、天风证券等5家,已有20家中资银行和5家外资银行在武汉设有营业机构,其中,中国工商银行、中国建设银行、中国农业银行、中国银行在武汉的营业网点均超过100家,武汉的银行密度居中部第一,全国第五。同时,武汉还是中国人民银行唯一设在中部的跨省级分行——武汉分行所在地,负责管辖湖北、湖南、江西三省。依托武汉市金融业现有基础以及未来所蕴含的巨大潜力,湖北省及武汉市计划将武汉打造成为立足湖北,辐射周边省份的中部地区的金融中心。

武汉商业高度发达,2008年商品零售总额达1850亿人民币。本地商业零售企业有中百集团、武商集团、中商集团、汉商集团等国内知名企业,还有沃尔玛、家乐福等世界五百强企业和国际独立零售商联盟(IGA)中国总部。宜家也于2008年进军武汉,在汉建设亚洲最大的购物中心,计划2010年投入使用。知名商场和购物中心有汉口的武汉广场、世贸广场、武汉国际广场、江汉路步行街、新世界百货,武昌的群光广场、光谷家乐福、光谷大洋百货、销品茂,汉阳的汉阳商场、21世纪百货等。

五、科学教育

(1)科技资源丰富。

以武汉大学、华中科技大学为代表的大学52所,重点学科65个,在校学生有76万人,居全国第一,每年有12万大学生走向社会,走向全国。以中科院武汉分院为代表的科研单位105个,国家实验室1个(全国共7个),国家重点实验室13个,国家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3个,两院院士49人,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11个,市级科技企业孵化器40个,生产力促进中心17个,科技产业化基地14个。武汉市是全国第一个光电子信息产业基地(光谷),全国第一个孵化器建设试点城市,全国唯一的生物安全最高等级P4实验室。武汉市科技竞争力仅次于北京、上海,全国第三。

(2)科研活动活跃。

2006年,武汉市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和工业企业投入科技活动人员8万多人,比2000年增长62.7%;投入科技经费92.56亿元,增长118.1%。民营科技企业4600户,增长102.2%。争取国家科技计划项目959项,项目经费4.81亿元,创历史最好水平。国家“十五”期间设立的12个重大科技专项中,除磁悬浮列车外,武汉市参与了11个专项攻关。武汉市是全国技术市场发源地,技术市场合同成交额从2000年的23.31亿元增加到2006年的41.59亿元,增长78.4%,在全国副省级城市中排名第三。

(3)科研成果丰硕。

2006年,武汉市专利申请量8125件,其中发明专利1733件;专利授权量2855件,专利申请量和授权量均创历史最好水平。武汉市高新技术产值从2000年的332.2亿元增加到2006年1110.7亿元,年均增长22.3%;高新技术增加值占GDP比重由10.8%提高到14.8%,高新技术产业已成为武汉市重要的支柱产业,成为武汉市最具活力和增长潜力的产业。武汉市民营科技企业技工贸总收入从2000年的134.6亿元增加到2006年的480.7亿元,年均增长23.6%。

六、创意产业

(1)动漫产业生机初显

武汉是中国重要的动漫人才培养基地之一。武汉大学、华中师范大学、武汉理工大学、湖北美院等15所高校专门开设了动漫专业,培养从专科到研究生各个层次的动漫人才,年招生规模超过千人。武汉东湖高新区与华中师范大学共同建设的武汉数字媒体工程技术中心,为武汉动漫产业提供着有利的技术支撑。

武汉迎来了动漫产业的春天。一个集动漫研究开发、人才培养、企业孵化、动漫制作和公共技术服务于一体的光谷动漫产业园已初步形成。此外,2万平方米的光谷动漫城已完成规划设计,将成为动漫产品展示、体验、交易和技术交流的平台,成为国内最大的动漫城。

(2)文化创意园方兴未艾

光谷数字创意产业将分为5大区域:核心区包括国家动漫产业园、国家数字媒体中心、集成电路设计园、工业设计产业园等;数字体验中心位于光谷广场大厦内,将成为数字创意产品的展示窗口和交易中心,并形成环绕高新区的创意产业带,包括珞珈创意园、华科创意园、华师创意园等。(3)创意设计之都风华初露

武汉发展文化创意产业具有很多优势。盘龙古城、琴台知音、黄鹤名楼、归元古刹、碧波东湖、百年名校等人文和自然景观,构成了武汉丰富而独特的文化资源,是发展创意产业的不竭源泉。而武汉居全国大城市第三的科教综合实力,为创意产业提供了坚实的智力与人才支持。所以把武汉打造成“文化创意之都”,这样的目标并非奢望。

在设计行业,武汉市在国内处于领先地位。中法合资的神龙公司在产品的环保先进性、安全节能先进性等方面,始终以领先创新的技术做支撑;

2006年中国钢铁冶金科技奖暨企业管理现代化创新成果奖评比中,武汉钢铁公司多项成果榜上有名;几家较大规模汉派服装企业注重设计,其中乔万尼与法国知名设计师合作,共建工作室,定期交流,红人在意大利、深圳建起设计工作室,对接国内外流行最新资讯„„这些企业原创产品逐渐增多,产销量也直线上升。

武汉理工大学艺术与设计学院,是我国中西部地区最大的设计学院之一,先后为美的、科龙、TCL、海尔、红金龙等大型集团公司研制开发国际、国内市场所需求的新产品;

湖北工业大学是湖北省最早开办设计专业的院校,其艺术设计学院的师生多次在国际和国内的设计大赛上获得大奖;

湖北美术学院、华中师范大学美术系等,共同构成了武汉设计行业强大的人才输出库。

雄厚的传统优势和强大的科教资源构成了武汉设计行业发展的坚实基础。

第二部分

SWOT分析 优势

1、九州通衢的交通位置

2、万象之城,天生中心

3、丰富的水资源

4、科教发达,人力资源丰富

5、创意产业锋芒毕露

6、中国重要的工业基地

7、历史悠久

8、工业和金融产业发达 劣势

1、市内交通拥堵

2、环境质量较差,居民素质不高

3、产业规模大关联不足

4、经济较改革开放地位下降

5、核心竞争力没有明确

6、城市的历史文化有所淡薄 机遇

1、政策机遇

2、产业发展机遇

(一)世界制造业中心战略转移(二)国内产业结构调整与产业转移

3、创新跨越机遇 挑战

1、构建城乡统筹发展的新格局

2、立足区域竞争新格局调整和提升了武汉在国家的城市定位

3、对武汉长远发展做出前瞻性预测,科学确定城市规模,大大拓展了城市的发展空间

4、落实“两型”社会建设的重大决策和重点工程,完善了城市功能区布局

5、着力彰显城市特色强化了规划对城市发展的基础性作用

6、体现“以人为本”的要求建设和谐社会与宜居城市

第三部分 武汉城市定位以及传播方案 一.武汉城市定位

综合对于武汉城市背景以及武汉城市SWOT的分析,为提升武汉的核心竞争力,以点带面准确定位有的放矢,将武汉定位为“潜力之都”,主要是基于人才这个概念,在全国城市科教发展中武汉的科教水平是位居前位的,而科教的发展会带动城市创意产业,商业,金融业的发展,科教的发展最终还是人才的发展,一个城市对于所需人才的定义应该是有发展潜力的人,所以武汉市一所具有爆发潜力的城市。目标受众

武汉现有的人力资源,以及其他城市的人才来武汉发展,主要是发展自己城市人才为主,吸引其他城市人才为辅,带动创意产业的发展,最后达到对整个城市的其他产业的发展,以及人文气息的提升。目标传播范围

武汉城市品牌形象传播的主要范围是针对于全国以及武汉本地,武汉现有的城市印象对于其他不了解武汉的人来说并不是很理想,常常会听到别人用大农村来形容武汉,所以要通过“潜力之都”这个核心概念来改变外地人对于武汉的印

象,也是通过这个概念让武汉人更加自信,武汉市一个内涵的人文城市,正是这些武汉才迎来了诸多领域的发展和优秀的人才。

二.武汉市口号-------------武汉潜力之都 三.武汉城市品牌形象传播推广方案

公关活动策划

公关活动——校园文化游·工业科教游 活动一:感受名校气氛,陶冶自身情操

活动形式:1.通过报刊杂志发放赠券,与武汉知名旅行社合作;

2.组织游武汉各大知名高校

活动内容:1.游武汉市各高校(武汉大学、华中科技大学、武汉理工大学、华中师范大学);

2.了解武汉各大高校的历史、文化并相互交流 活动时间:2009年12月20日

活动地点:武汉大学、华中科技大学、武汉理工大学、华中师范大学 目标客户:全国各地游客

活动二:高水准科技游

活动形式:1.通过报刊杂志发放赠券,与武汉知名旅行社合作;

2.组织参观游览武汉各大知名科技园 活动内容:1.为游客介绍武汉各大科技园

2.参观游览华工科技园、光谷科技园、富士通科技园

3.分享各自感慨 活动时间:2009年12月21日

活动地点:华工科技园、光谷科技园、富士通科技园 目标客户:各大公司高层次职员

走进武汉,了解武汉

活动:武汉走进每个人的心

活动形式:通过购物,抽奖,邮寄等方式派发武汉形象明信片 活动内容:1.制作武汉城市印象的明信片1万张;

2.派发、赠送给武汉市民;

3.通过寄发抽奖的方式吸引市民使用该明信片寄往各大城市 活动时间:2009年11月~12月

目标客户:有意了解武汉在武汉发展的人

平面广告文案

标题:精彩现在无忧未来 ——武汉潜力之都 正文:

这个城市公汽拥挤,交通堵塞 却给了思考生活的时间 创造了精彩的工作业绩 紧张而有节奏的生活

享受它,是因为它值得期待……

电视广告文案

镜号一

画面:一个青年大学生口述自己在武汉的学习经历,在图中出现华科的深邃,武大的悠久,武汉理工的精细,湖大的惬意。对白:早上在武大的图书馆

中午在华科的实验室

傍晚在湖大的林荫道

晚上在武汉理工的创意工作室

所以精彩现在,无忧未来 镜号二

画面:一位工程院士,回忆自己在武汉见证武汉在科技创新发展的历程,回顾自己学生为武汉所带来的贡献。

对白:自己从未在很多需要科研的企业呆过

但是我的学生却在不同企业运用科研成果

成就自己,一只潜力股永远在升值

不止是现在精彩

未来会有更多期待 镜号三

画面:创意产业的牵头人,武汉光谷创意园,光谷动漫城 对白:这里有活力

这里有团队

这里有供我们不断挖掘的创意

最重要的是有可供选择的潜力

所以对味的才是最好的 镜号四:

画面:一位投资商

对白:愚蠢的投资看到现在看不到未来

聪明的投资是看到现在也看到未来

我看到了现在的武汉也看到了未来的武汉

镜号五

画面:一对中老年夫妻

对白:它就像孩子一样总是会有意想不到的成长

所以我们学会了耐心等待它长大

它给予了我们一个未完待续的未来 镜号六:

画面:以上五幅画面汇总

对白(齐声说):潜力之都,等你来参与

第四部分

媒体投放计划 第五部分

效果评估

小组成员:梁仁洁

李圣

谌苗

工作总结:

1、辅助池州城市品牌案的修改;

2、优化巨成中皖文化案;

3、学习:PPT撰写。

杨海蓉陈凤玲程婧

第五篇:武汉城市职业学院——足球比赛策划书

武汉城市职业学院 第一届“绿茵杯”足球赛

主办单位:院绿茵足球社

承办单位:院文体部

协办单位:各(院、系)文体部 时间:2010/11/17-2010/12/9 地点:足球场

一、活动背景:

大学生活是丰富多彩的,主要体现在校园文化的多样性上。今年五月,由于足球场重修,在“五月阳光”节上我社没有在本校内举办活动,新学期开始了,新的足球场,为了使同学们清醒地认识到大学的丰富文化生活,也为了在本校发扬足球运动,我社特此举办一次“绿茵杯”足球赛。

二、活动目的:

为提高我院学生的身体素质,增强系部同学之间的友谊和文化交流,积极调动同学们的运动兴趣,培养同学们的团结合作能力,提高我院学生的足球竞争水平,展现当代大学生的青春活力和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丰富同学们的课余文化生活,共同构建和谐校园。所以我社特此举行第一届“绿茵杯”足球赛。

三、活动宗旨:

大力开展校园文化活动,活跃校园文化气氛,展现我校学生的精神风貌,加强学生之间的团结协作能力,秉着“友谊第一,比赛第二”的宗旨营造一个和谐、友爱的校园环境。

四、主办单位:院绿茵足球社

协办单位:院、系学生会文体部

赞助商:云浩网络会所

五、比赛方法

(一)比赛第一阶段采用小组赛,第二阶段采用淘汰赛赛制。

(二)比赛为11人制,整场比赛规定时间为60分钟,上、下半场各30分钟,中场休息10分钟。(请比赛队伍务必在比赛前15分钟到场,填写有关比赛资料,如果在比赛开始5分钟后,未到比赛场地或运动员人员不足11人,则以该队弃权论,判对方3:0)

(三)比赛使用5号足球,执行国际足联审定的最新《足球竞赛规则》,具体细则依当场主裁判定。

(四)每场比赛替补队员不限,但一经替出,该场次不得复入。

(五)为公平起见,各队均不得外请专业运动员。

(六)每队需报领队1名(不可兼运动员。可为系文体部长)。

六、计胜和奖励办法

(一)每队胜一场得3分,平一场得1分,负一场得0分,按各队在小组赛中积分的多少决定名次,积分多者名次列前。

(二)如遇两队或两队以上积分相同,则按下列顺序决定名次:

1、积分相等队相互之间比赛的胜者,名次列前;

2、积分相等队相互之间比赛的净胜球多者,名次列前;

3、积分相等队相互之间比赛的进球总数多者,名次列前;

4、在全部比赛中净胜球多者,名次列前;

5、在全部比赛中进球总数多者,名次列前;

6、以上几项全部相同则两队之间举行附加赛(附加赛为淘汰赛制)。

(三)第二阶段:淘汰赛

每场比赛必须决出胜负,如60分钟内比赛成平局,则直接以互罚点球的办法决出胜负(每场先由5名队员轮流踢)

(四)录取名次与奖励:

冠军一个:奖杯+奖状+奖品

亚军一个:奖状+奖品

季军一个;奖状+奖品

最佳射手一个:奖状+奖品

(五)比赛结束后,裁判及双方领队须在比赛记录上签字,检查无误后方可退场,如对比赛有异议,领队需当场向比赛组委会提出,并由组委会做出最后处理。

七、裁判

本次杯赛裁判由组委会指派。

八、其它规定

(一)各参赛单位须提前到比赛场地报到;比赛开始后迟到10分钟作弃权处理。

(二)执行中国足协制订的《全国足球比赛纪律规定》,对违反规程规定,弄虚作假,冒名顶替、罢赛、弃权、围攻、辱骂裁判员及工作人员,使用暴力行为者,视情节轻重严肃处理。

(三)本次比赛的解释权归组委会。

九、负责人:

总负责人:梁自勤

宣传负责人:王健键、陈园园

赛事负责人:李严、李徐峰、杨宇、邓锡志

后勤负责人:邱燚、朱智龙、刘源

裁判组:李严、邱燚、刘旺

医疗小组:陈园园、杨翠、吴奕澜、付瑶、薛瑶、田媛

以及各系文体部

十、前期宣传及准备:

宣传:

1、张贴海报,拉横幅等;

2、各系部文体部在系部宣传;

3、广播台宣传;

赛事准备:小组抽签。

物品准备:足球、口哨由主办方提供

记分牌2个、桌子2张、秒表2个、音响、话筒等需要租借。人力准备:所有足球社成员,及各系部文体部。

院绿茵足球社2010-11-9

下载感受城市之武汉[精选五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感受城市之武汉[精选五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武汉城市圈港口建设(大全)

    2月3日,设计吞吐能力近1500万吨、总投资近4亿元的武穴、黄州、黄石等4个武汉城市圈港口项目同时开工。省交通运输厅厅长林志慧,副厅长马立军,省港航海事局局长朱晓光,黄冈、黄石......

    感受苏州城市变迁

    感受90年代以来苏州城市变迁 作为一个苏州人,我对于我从小生活的城市怀着一份特殊的感情。作为一个90后,我所成长的时代也同样在我脑海中烙下了深深的印记。 我家原住在苏州城......

    学皮划艇之感受

    学皮划艇之感受上大学的第二学期,很高兴的接触了一个新的体育项目---皮划艇,初始那会这个项目给我的感觉是很陌生的,至于陌生并不是没见过或者没听过什么的,而是到了自己亲自下......

    山西旅游之感受

    山西旅游之感受 前文看点:游太行水乡之感受 九月的一天早晨,我与几个朋友驱车从太原出发沿208国道行至常村收费站,过收费站后左拐到了潞城,再出潞城东行一个小时左右经过黄牛蹄......

    《水浒传》之感受

    《水浒传》读后感受 《水浒传》作为古代四大名著,名气颇大,我认为其中最有代表的是通过阅读可以清晰地看到每个人物的性格特点。《水浒传》这本书讲述了以宋江为首的一百零八......

    湖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武汉城市圈

    湖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武汉城市圈“两型”社会建设综合配套改革试验2010年重点工作安排的通知 .湖北省政府门户网站2010年05月06日来源:湖北省政府门户网站 鄂政办发〔201......

    武汉联通智慧城市 --电子报税

    武汉联通智慧城市服务信息化 助建大武汉 手机报税 纳税申报简便又安全 链接 2012年7月,《武汉智慧城市总体规划与设计》正式出炉,国内体系最完善、理念最先进、内容最翔实的智......

    武汉联通智慧城市 --销售管家(最终定稿)

    武汉联通智慧城市服务信息化 助建大武汉 手机销售管家帮助大中型企业提高效率拓展商机 链接 2012年7月,《武汉智慧城市总体规划与设计》正式出炉,国内体系最完善、理念最先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