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坛新秀、教学能手考试-通识-课堂教学(缩小版、总结打印)[合集五篇]

时间:2019-05-11 23:45:53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教坛新秀、教学能手考试-通识-课堂教学(缩小版、总结打印)》,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教坛新秀、教学能手考试-通识-课堂教学(缩小版、总结打印)》。

第一篇:教坛新秀、教学能手考试-通识-课堂教学(缩小版、总结打印)

主题一

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一、概念

当前,课程改革在课堂教学层面所遭遇到的最大的挑战就是 无效和低效问题。速度、收益、安全 是有效教学必须考虑的三个要素。时间、结果和体验 是考量学生有效学习的三个指标。

学习时间 意味着学习效率,要求 把时间用在学习上,课堂教学不能把时间浪费在非学习上;要提高单位时间的学习质量。学习结果指学生经过学习所发生的变化、获得的进步和取得的成绩(学习收获),表现为:从不懂到懂,从少知到多知,从不会到会,从不能到能的变化和提高。不仅表现在双基上,而且表现在智能上,特别是学习方法的掌握以及思维方式的发展。

学习体验指学生的学习感受,即心理体验。孔子曰:“知之者莫如好之者,好之者莫如乐之者”。教学过程应该成为学生一种 愉悦的 情绪生活和 积极的 情感体验。学习时间是前提,投入一定的时间并提高学习效率,这是增加学习结果和强化学习积极体验的基础;学习结果是关键,学习的学业进步和学力提升不仅能促进学习效率的提高,也能增进学生学习的积极体验;学习体验是灵魂,积极的体验和态度会促使学生乐于学习,并提高学习的效率和结果,学习体验本身也是重要的学习结果。从教师的角度来讲,有效的教 指的是促进学生学的教,表现在:其一是直接的促进,即通过教师的教,学生学得更多、更快、更好、更深;其二是 间接促进,即通过教师的教,学生学会了学习,掌握了学习方法,提升了学习能力,达到了不需要教!前者是短效,后者是长效。无效的教 指的是阻碍学生学的教,它也有两种表现:其一是显型的,不得要领、冷漠无情、枯燥乏味的教,使学生失去学的兴趣和热情;其二是隐型的,照本宣科学生自己通过阅读便能看懂的课本知识,剥夺了学生独立学习的机会,从而阻碍学生学习能力和学习积极性的发展。

从教育学专业角度说,有效性指 通过课堂教学学生获得发展,那么发展指什么?新课程倡导什么样的发展观?

首先,发展 就其内涵而言,指的是知识、技能,过程、方法与情感、态度、价值观三维目标的 整合

相对于 人的发展 这一总目标,任一维度的目标都不能脱离整体而单独优质服务。其中,知识和技能目标 只有在学习者的积极反思、大胆批判和实践运用的履历过程中,才能实现经验性的意义建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只有伴随着学习者对学科知识技能的反思、批判与运用,才能得到提升;过程与方法,只有学习者以积极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为动力,以知识和技能目标为适用对象,才能体现它本身存在的价值。总之,人的发展是三维目标的整合,缺乏任一维度,都会使发展受损。但:根据各学科的特殊性和学生原有基础要 有所侧重。就教学而言,一方面要注重挖掘 学科教材中蕴含的 知识、技能,过程、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静态、凝固、共性),另一方面要注重开发 课堂教学中生成的 知识、技能,过程、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动态、流动、个性)。第二,发展就其层次而言,包括 现有发展区 和 最近发展区

前苏联著名心理学家维果茨基(1896-1934)就教学与发展问题,提出了“最近发展区”

之说,“教学应当走在发展的前面”的结论。现在发展水平,表现为儿童能够独立解决智力任务。最近发展区,表现为儿童还不能独立地解决任务,但在成人的帮助下,在集体活动中、通过摹仿,却能够解决这些任务。只有 针对最近发展区的教学,才能促进学生的发展,而停留在 现在发展区的教学,只能阻碍学生的发展。发展的过程就是不断把最近发展区转化为现有发展区的过程,即把未知转化为已知、把不会转化为会、把不能转化为能的过程。新课程提倡自主、合作、探究学习,就是要促进两种发展水平的良性循环。

第三,发展就其形式而言,存在“内在发展”与“外在发展”

内在发展 是一种着重追求以知识的鉴赏力、判断力与批判力为标志的发展;外在发展 是一种以追求知识的记忆、掌握、理解与应用为标志的发展。智慧发展与知识发展,传统教学过份追求外在发展,新课程倡导内在发展,在教学任务和目标的定位上,强调通过课程知识的学习培养学生的怀疑意识、批判意识和探究意识。

第四,发展就其机制而言,有 预设性发展 和 生成性发展

预设性发展 是指可预知的发展,即从已知推出未知,从已有的经验推出未来的发展;生成性发展 是指不可预知的发展,也即这种发展不是靠逻辑可以推演出来的,在教学中,它往往表现为“茅塞顿开”、“豁然开朗”、“悠然心会”、“深得吾心”;表现为“怦然心动”、“浮想联翩”、“百感交集”、“妙不可言”;表现为心灵的共鸣和思维的共振;表现为内心的澄明与视界的敞亮。新课程在注重预设性发展的同时,强调生成性发展。第五,发展就其时间而言,有 眼前发展 和 终身发展

眼前发展 是指即时发展,它要求立竿见影,注重可测性和量化;终身发展 是指面向未来的发展,它着眼可持续,注重发展的后劲和潜力。第六,发展就其主体而言,有 学生发展 和 教师发展

要注意 让教师在课堂里拥有创设的主动权,能充分根据自己的个性、学生与社会发展的需求来发展自己的教学个性。

二、主要体现

用新课程理念教学,学生明显地爱学习了,自信心增强了,能自己提出问题并寻求解决办法了,有自己的见解了,学习的渠道和空间拓宽了,表达能力和学习能力提高了,交流和合作的机会多了,尝试探索和实践的意识和能力增强了。

一、学生变了

学生变得爱学习了: 让学习成为学生的一种精神需要,而不是一种外在压力。学生变了,变得爱学习了,学校成了学生向往的地方了。

学生综合素质明显提高了,突出表现在: 学生识字量增大了、阅读能力提高了;学生搜集信息和处理信息的能力提高了;学生交流和表达能力提高了;学生质疑创新能力提高了;学生动手实践能力提高了。

二、教师变了

教师的观念变了

以教材为平台和依据,充分地挖掘、开放和利用各种课程资源,已经成为教师的一种自觉行为。教学中十分注重书本知识向生活的回归,向儿童经验的回归,十分注意对书本意义的多样化解读。因此,教学不再只是忠实的传递和接受课程的过程,而更是课程创生与开发的过程。

教师的角色变了

“教师即研究者”教师坚持写实验日记、教学反思和教育随笔。教师之间随时在一起讨论实验中的问题,主动把自己的问题提出来,请别人为自己提供帮助,自己也为别人提供帮助。

新课程实施有力促进了教师的专业化成长。

三、课堂教学变了

课堂教学目标变了

注重追求知识、技能,过程、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个方面的有机整合,表现在:①把 过程方法 视为课堂教学的重要目标,尽量让学生通过自己的阅读、探索、思考、观察、操作、想像、质疑和创新等丰富多彩的认识过程来获得知识,使结论和过程有机融合起来,知识和能力和谐发展;②关注学生的 情感生活和情感体验,努力使课堂教学过程成为学生一种愉悦的情绪生活和积极的情感体验;关注学生的 道德生活和人格养成,努力使教学过程成为学生一种高尚的道德生活和丰富的人生体验。把以人为本、关注学生全面发展的思想落到实处。

课堂教学活起来了

新课程的课堂“活”起来了,课堂充满了生命活力,呈现出了生气勃勃的精神状态,思维空气浓厚,情理交融,师生互动,兴趣盎然。

三、如何克服无效和低效的教学

无效和低效教学的表现和成因: 1.三维目标的割裂

三维目标的有机统一是教学促进学生发展进而保证教学有效性的内在机制。三维目标的割裂现象:其一,“游离”于知识、技能之外的过程、方法,为活动而活动;其二,“贴标签”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即脱离教学内容和特定情境,孤立地、机械生硬地进行情感、态度、价值观教育。其三,只关注知识的授受和技能的训练 2.教学内容的泛化

对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缺乏有效把握的经验,在实施层面上便出现了教学内容的泛化现象,其突出表现就是 学科味不浓,教材受到冷落,学科特有的价值没有充分被挖掘出来。

3.教学活动的外化

课堂变活了,但在“参与”和“活动”的背后,却透露出浮躁、盲从和形式化倾向,学生内在的思维和情感并没有真正被激活。典型表现在 “自主”变成“自流”,只赋权却不增能,课堂展现的是学生肤浅表层的、甚至是虚假的主体性,失去的却是教师有针对性引导、点拨和具体帮助的重要职责;合作有形式却无实质:学生之间在缺乏问题意识和交流欲望的背景下,应付式、被动式地进行“讨论”,缺乏平等的沟通和交流,尤其是缺乏深层的交流和碰撞;探究有形无实,学生只是机械地接部就班地经历探究过程的程序和步骤,缺乏好奇心的驱使和思维的探险以及批判性的质疑,从而导致探究的形式化和机械化,变成没有内涵和精神的“空壳”。课堂有“温度”无“深度”。虽然让人感受到热闹、喧哗,但极少让人怦然心动,究其原因,就是课堂缺少思维的力度和触及心灵深处的精神愉悦。4.教学(层次)的低下

教学滞后于学生的发展水平和学习能力(学习潜力)。现在的课堂教学往往 层次不分明,教师常常花很多时间解决学生能够独立解决的问题。整个教学过程就是一个“从教到学”的转化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教师的作用不断转化为学生的学习能力,随着学生学习能力由小到大的增长,教师的作用在量上也就发生了相反的变化,最后是学生完全的独立,教师作用告终。遗憾的是,现在的教学缺乏一种动态的、变化的观点,教与学始终处于平面、定格的关系,教支配、控制学甚至替代学,学的独立性、独立品格丧失了,教也走向了其反面,成为遏制学的“力量”。5.预设生成的冲突

预设和生成是矛盾统一体,没有预设的课堂是不负责任的课堂,而没有生成的课堂是不精彩的课堂,当前课堂教学却出现了两者的冲突现象,表现之一,预设过度,挤占生成的时空。这种教学缺乏学生的独立思考、积极互动和个性化解读,学生只能获得表层甚至虚假的知识,缺乏活性,不能转化、内化为学生的智慧和品质;表现之二则是 生成过多,影响预设目标的实现,导致教学的随意性和低效化;使教学失去中心,失去方向,同时也会导致泛泛而谈,浅尝辄止,最终背离生成的目的。针对上述问题,要着力做到:

第一,要牢固确立三维目标的意识,为每一节课制订切合实际的课程目标,并准确地加以描述,使每一节课都有明确清晰的教学方向,这是提升教学有效性的前提。第二,要依据学科特点和学生认知水平,精选教学内容,突出学科特色,抓住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使每一节课都让学生有实实在在的认知收获和学科感悟。第三,要真正确立学生主体地位,认真发挥教师主导作用,即要注重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又要引导学生进行深入的思维和有深度的交流讨论。

第四,要在 最近发展区 上做文章、下功夫,要十分注重发挥学生的独立性和培养学生的独立学习能力以及学习责任感,加强教学的针对性,不断提升教学的层次和水平,使教学走在发展的前面。

第五,要把生成和预设和谐统一起来,既要注重高水平的预设又要注重动态的生成,从而既提升知识教学的效率又提升能力培养的效果。

这是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克服无效和低效教学的五条基本措施。

四、怎样从有效教学走向优质教学 优质教学具备以下基本特征:

一、深刻

把教材看穿、看透,深入浅出。“一语破的,一语解惑,一语启智,一语激情”。言不在多,贵在精当;语不在长,贵在适时;要语不烦,达意则灵。简洁是天才的姐妹,智慧的象征。科学的秘密就在于把复杂的东西演变成为若干简单的东西去做。教师把课上得简单,实在是一种智慧、一种艺术、一种能耐、一种功夫、一种水平、一种境界,它把教学艺术化了、精良化了、高效化了。

温开水,即没有沸汤的那样的烫人,也没有寒冰那样的彻骨,不要指望从肤浅者的教学中去寻找刻骨铭心的印象。

二、独到

于平凡中见新奇,发人之所未发,见人之所未见。课就如同一首诗、一幅画、一段旋律、一项发明,是独一无二的创造,学生听这样的课就像是在独享一片风景。首创性。独创性。

独到的对立面是平庸,平庸的特征是从众。你想从平庸者的教学中讨到什么让你开窍 的钥匙,往往是徒劳的。

三、广博

纵要深,像丁字形;横要宽,如宝塔状;纵横结合,双向并建,储学积宝。口含灵珠,游刃有余,纵横捭阖,左右逢源,随手拾来,旁征博引,妙趣横生,见地别具,吐语不凡,从而给学生带来一路春风,使其如进入一个辽阔、纯净甚至可以嗅到芬芳的知识王国,令其流连忘返,全身心的陶醉。这样的课堂教学活动是教师在汲取人类文明史的丰富营养后,厚积薄发出来的艺术“精品”。它能让学生收到“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的奇效。

与广博相对立的是单薄、干瘪,知识贫乏的教师讲起课来干干巴巴,不善举例和比喻,不善联系和联想,不能把知识扩展和深化,枯燥乏味是其课堂教学的主要特征。

四、启发

教师对教材有深刻、独到的见解,并对自己要讲的一切都烂熟于心,确信无疑,“使其言皆若出于吾之口,使其意皆若出于吾之心”,他在课堂上才拥有可供发挥能动性的自由度,真正做到游刃有余、指点有方、循循善诱,从而使课堂教学散发出磁性和魅力。这才是真正意义上的启发。

启发的最高境界是 以灵性启迪悟性。富有灵气的教师善于激疑布惑,诱导学生向着未知领域探幽发微,把学生带进“山穷水尽疑无路”的困境,然后或抛砖引玉,或画龙点睛,或点拨指示,或目示点头,或取喻明理,使学生对问题心神领会,如入幽微之境,突见柳暗花明,豁然开朗。

五、机智

教师在教学实践活动中的一种随机应变的能力。课堂教学充满变化和问题。任凭事先如何周密的设计,教师总会碰到许多新的“非预期性”的教学问题,教师若是对这些问题束手无策或处理不当,课堂教学就会陷入困境或僵局,甚至还会导致师生产生对抗。而富有教育智慧和机智的教师面对偶然性问题和意外的情况,总能灵感闪现,奇思妙策在瞬间激活,机动灵活地实施临场应变。

教育机智就其实质而言乃是一种转化师生矛盾的艺术,是一种正确处理教与学矛盾的技巧,其要决是避其锋芒,欲扬先抑,欲进先退,变换角度,以智取胜。表现在语言艺术上则是直话曲说,急话缓说,硬话软说,正话反说,严话宽说。

六、绝招

绝招使教学锦上添花,如虎添翼,叫人赞不绝口。

教师的绝招是教师教学特长中的特长,是对某种教学技艺的精益求精、千锤百炼以至达到炉火纯青的地步,是一种令人叹为观止、甚至望而生畏、无人相匹的境界。我们期待这样的教学:见解深刻、独具慧眼、旁征博引、循循善诱、充满智慧、精益求精。从有效教学走向优质教学,也就意味着教师从一般教师走向优秀教师;从普通教师走向教学名师;从经验型教师走向专家型教师。任何课程改革、教学改革都是对优秀教师、教学名师、专家型教师的呼唤!

主题二 教学的生成性

生成与预设是一对矛盾统一体,新课程课堂教学呼唤高水平的预设与精彩的生成。

一、新课程为什么突显教学的生成性 这是由新课程所倡导的人本观、课程观、教学观所决定的:

其一,从人学角度,教师不应该用预先设定的目标限定和束缚学生的自由发展。教师只能引导学生自由、主动地生成和发展。学生是具有主观能动性的人。他作为一种活生生的力量,带着自己的知识、经验、思考、灵感、兴致参与课堂活动,并成为课堂教学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从而使课堂教学呈现出多样性、丰富性和随机性。其二,从课程角度说,课程不只是“文本课程”,而更是“体验课程”。在特定的教育情境中,每一位教师和学生对给定的内容都有其自身的理解,对给定内容的意义都有其自身的解读,从而对给定的内容不断进行变革与创新,以使给定的内容不断转化为“自己的课程”。

其三、从教学角度说,教学是教与学交往、互动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与学生分享彼此的思考、经验和知识,交流彼此的情感、体验与观念,丰富教学内容,求得新的发现,教学是一个发展的、增值的、生成的过程。

总之,教师要顾及学生多方面成长,才能发现课堂教学具有生成性的特征。” 生成性教学对教师提出了以下新要求: 第一,教师要尊重学生的学习权利和创造性

教学过程既是暴露学生各种疑问、困难、错误、障碍和矛盾的过程,又是展示学生发展聪明才智、形成独特个性与创新成果的过程。为此,教师不仅要学会宽容学生,更应学会欣赏学生,挖掘和捕捉学生的智慧,向学生学习。课堂教学必须把学生的学习权利放在首位,不能以任何理由侵犯和僭越儿童的权利。

第二,教师要转变角色和教学行为

教师要成为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以及课堂信息的重组者,不断地捕捉、判断、重组课堂教学中从学生那里涌现出来的各种各类信息,把有价值的新信息和新问题纳入教学过程,使之成为教学的亮点,成为学生智慧的火种;对价值不大的信息和问题,要及时地排除和处理,使课堂教学回到预设和有效的轨道上来,以保证教学的正确方向。教师要有意识地对自己的课堂教学行为进行审视和反思,即时修订、更改、充实、完善自己的教学设计和方案,使教学活动成为 生成 教学智慧和增强实践能力的过程。

二、强调生成性是否意味着否定预设? 预设是必要的,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课堂教学是一种有目的、有意识的教育活动,预设是课堂教学的基本特性,是保证教学质量的基本要求。但是,传统教学过分强调预设,突出表现就是按教案上课,使上课变成为执行教案的过程,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在课堂上最理想的进程是完成教案,而不是节外生枝。

我们反对的是以教师教为本位的 过度的预设,我们需要的是以学生学为重心的精心的预设,这种预设要遵循学生的认识规律,体现学生的学习特点,反映学生从旧知到新知、从已知到未知、从生活到科学、从经验到理论的有意义学习过程。为此,教师在预设时要认真考虑以下这些问题:①学生是否已经具备了学习新知识所必需的知识和技能;②通过预习,学生是否已经了解了课文中的有关内容,有多少人了解?了解了多少?达到什么程度?③哪些知识是重点、难点,需要教师在课堂上点拨和引导?④哪些内容会引发学生的兴趣和思维,成为课堂的兴奋点?唯其如此,才能使预设具有针对性、开放性,从而使教师的教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学!

三、当前教学实践中存在哪些生成误区

一、学生方面存在的误区

1、缺乏深度的思考

有温度没有深度的现象。究其原因,就是课堂缺少思维的力度和触及心灵深处的精神愉悦。

2、悟读变误读

误读表现为随心所欲,胡乱猜想,囫囵吞枣,失之偏颇,失之公允。

二、教师方面存在的误区

1、刻意追求生成,违背生成的规律

2、缺乏有效引领,导致学生无所适从

四、如何处理预设与生成的关系

一、以预设为基础,提高生成的质量和水平

第一,从教师方面讲,首先要深入钻研教材;其次要拓宽知识面,丰富背景知识;再次要研究儿童心理和学习心理。这三点是教师在课堂中有效地激发生成、引领生成和调控生成的基础。

第二,从教材方面讲,要强调教材的基础性地位和主干性作用,超越教材的前提是源于教材。否则,所谓的个性解读和生成就会失去根基和方向。

第三,从教学方面讲,要强调精心预设,课前尽可能预计和考虑学生学习活动的各种可能性,减少低水平和可预知的“生成”,激发高水平和精彩的生成。教师有备而来,顺势而导,才能有真正的“生成”。

二、以生成为导向,提高预设的针对性、开放性、可变性

第一,以生成的主体性为导向,提高预设的针对性

第二,以生成的随机性(不可预知性)为导向,提高预设的开放性

第三,以生成的动态性为导向,提高预设的可变性

三、让预设与生成共同服务于学生的发展

主题三 三维目标

知识与技能维度的目标 立足于让学生学会,过程与方法维度的目标 立足于让学生会学,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难度的目标 立足于让学生乐学,任何割裂知识、技能,过程、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维目标的教学都不能促进学生的健全发展。一、三维目标是三种目标吗

课程目标的三个维度:学生学习任何知识和技能都要运用—定的 方法,不管是好方法还是不好的方法;都要经历一个 过程,不管是主动探究还是消极接受。在这个学习过程中,学生总会伴随一定的 情感和态度,不管是积极的情感还是消极的情感,不管是敷衍的态度还是认真的态度;总会有一定的 价值取向,不管是正确的还是不正确的。所以说,三维的课程目标是一个问题的三个方面,而不是独立的三个目标。

1、三维目标的核心是人的发展

2、三维目标是交融互进的

3、三维目标不是均等存在的,着眼于人的发展的教学要根据各学科的特殊性和学生原有基础有所侧重。三维目标怎么统一呢?

不论是写字;阅读、写作还是练习,都有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渗透和方法的学习、知识的掌握、能力的获得。在任何一个显性领域中,都有隐性的目标维度存在。所谓的三维目标,应该是一个目标的三个方面,而不是三个互相孤立的目标,对其理解,可以准确表述为“在过程中掌握方法,获取

知识,形成能力,培养情感态度和价值观”。[1]

二、强调三维目标是否意味着否定“双基” 三维目标中把知识与技能目标放在首位,显然并没有把知识与技能的学习排斥于目标之外,也没有轻视它们在教育、教学中的地位与作用。但双基教学显然落后时代的要求。传统的双基教学是一种以知识和技能为本位的教学,知识和技能是第一位的,知识和技能的价值是本位的,智力、能力、情感、态度等其他方面的价值都是附属的,这种教学在强化知识和技能的同时,从根本上失去了对人的生命存在及其发展的整体关怀,从而使学生成为被肢解的人,甚至被窒息的人。

通过我国与西方教育的比较,也可以发现,我国学生的优势在于知识、技能、解题能力、勤奋与刻苦,不足之处则在于实践能力、创造性、情感体验与自尊自信等方面。我国学生一向以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扎实而著称,这是我国教育的传统和优势。但由于对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过分关注和重视,从而使我们的教育偏离了方向。突出表现在:

第一,太重基础扎实,导致迷信权威、思维定势。(1)对基础不分析其形成过程,不以实践检验其正误、新旧、高低,不汲取其正确的、有现实意义的部分加以应用、发展、创新;(2)过分强调基础的系统、严谨面,给人以完美无缺的绝对真理的错觉;(3)以灌输的方式要求学生死记硬背现成结论,造成学生思维定势,不会跳出框框想问题,抑制了学生创造性的发挥。

第二,太重基础扎实,导致负担过重、兴趣丧失。失去了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4]

可以说,正是由于太重基础扎实,使我们有意无意地忽略了对学生整体素质的培养,进而导致我国中小学生在综合素质上存在较严重的缺陷,尤其是在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方面存在明显的不足。这直接影响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和国家创新能力、综合实力的提高。

当然,批评双基教学并不意味着不需要双基,否定双基,我们强调的是:

第一,双基的内涵要 以终身学习和发展为取向,而不能仅以学科需要和发展来定位。学科本位论的双基是一种封闭的双基,缺乏与生活、时代的联系;是一种过于深厚、宽厚的双基,超越了学生学习的接受可能。以人为本的双基,关注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学习兴趣,遵循学生的学习规律,体现时代发展的变化。

第二,双基只是课程目标的一个维度,把双基孤立起来加以绝对化,最终只能走向其反面,丧失双基自身的价值。与其他两个维度有机结合,才能发挥其促进学生发展的价值和功能。

三、如何处理知识、技能与过程、方法的关系

知识、技能与过程、方法的关系实际上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 结论与过程 的关系,与这一关系有关的还有 学习与思考、接受与发现、掌握与感悟、学会与会学、知识与智力、继承与创新 等关系。

从学科本身来讲,过程 体现该学科的探究过程与探究方法,结论 表征该学科的探究结果(概念原理的体系)。二者是相互作用、相互依存、相互转化的关系。当然,不同学科的概念原理体系不同,其探究过程和方法论也存在区别。

从教学角度来讲,所谓教学的结论,即教学所要达到的目的或所需获得的结果;所谓教学的过程,即达到教学目的或获得所需结论而必须经历的活动程序。不仅要重结论,更要重过程。

从学习角度讲,重结论也即重 学会,重过程也即重 会学。学会,重在接受知识,积累知识,以提高解决当前问题的能力,是一种适应性学习;会学,重在掌握方法,主动探求知识,目的在于发现新知识、新信息以及提出新问题、解决新问题,是一种创新性学习。

现代教育心理学研究指出,学生的学习过程不仅是一个接受知识的过程,而且也是一个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这个过程一方面是暴露学生产生各种疑问、困难、障碍和矛盾的过程,另一方面是展示学生发展聪明才智、形成独特个性与创新成果的过程。正因为如此,新课程强调过程,强调学生探索新知的 经历 和获得新知的 体验。

但是,我们也要防止过程的泛化:过程、方法目标,出现了“游离”的现象。首先,由于“过程、方法”这一维度的目标,是以往课堂教学所忽略的新要求,因而一般教师设计这类目标的意识不强,有些教师是有明确的意识,却在设计和操作中明显地出现了“游离”现象:游离于知识、技能目标之外,游离于教学内容和教学任务之外,游离于学生发展之外,从而使过程、方法的价值丧失殆尽。

四、如何在教学中关注情感、态度、价值观

关注情感、态度、价值观是以人为本思想在教学中的体现,其实质就是关注人。关注人(关注情感、态度、价值观)与关注学科(关注知识、技能与过程、方法)也是教学中一对至关重要的关系,从学生的角度来说,它表现为乐学与学会、会学的关系;从教师的角度来说,它表现为教书与育人(教知识与教做人)的关系,从教学的角度来说,它表现为认识与情感的关系。

学科教学的重心在学科还是在人?关注学科还是关注人反映了两种不同的教育价值观。以 学科为本位 的教学是一种“目中无人”的教学,它突出表现为:

1、重认知轻情感

学习过程是以人的整体的心理活动为基础的 认知活动和情意活动相统一 的过程。如果没有认知因素的参与,学习任务不可能完成;同样如果没有情意因素的参与,学习活动既不能发生也不能维持。情意因素不仅决定学生学习的自觉性和主动性水平,促进知识的掌握和智能的发展,还对形成学生以学为乐、乐此不疲的良好学习态度起着巨大推动作用。

教学的非情感化是传统教学的一大缺陷。

2、重教书轻育人

以学科为本位的教学把教书和育人割裂开来,忽视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道德生活和人格养成。学科教学一定要以人的发展为本,服从、服务于人的全面健康发展。关注人是新课程的核心理念

第一,关注每一位学生。关注的实质是尊重、关心、牵挂,关注本身就是最好的教育。

第二,关注学生的情绪生活和情感体验。这种关注同时还要求我们教师必须用“心”施教,不能做学科体系的传声筒。用“心”施教体现着教师对本职的热爱,对学生的关切,体现着教师热切的情感。第三,关注学生的道德生活和人格养成。学科知识增长的过程同时也就成为人格的健全与发展过程,伴随着学科知识的获得,学生变得越来越有爱心,越来越有同情心,越来越有责任感,越来越有教养。当然,这也要求教师一定要加强自身修养,不断完善自己。

总之,关注人的教学才能使学科教学同时成为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形成与发展的过程,从而真正实现人的发展。

当前,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要特别强调以下两点:第一,教师要有“育人“的意识,要充分挖掘所教 学科内在 所特有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因素,同时要注重 自身的示范 作用。教师要特别注重价值观导向,把教学生 学会做人 作为自己的头等使命!第二,教师要掌握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的规律和特点。情感、态度、价值观具有主观性、体验性、内隐性等特点,一般难以明确地显性表述出来。对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既要有机地结合课程教材内容的性质和特点,又要把握课堂教学活动的情境和氛围。从教书育人的机制来看,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教育应是“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式的,它主要通过学生的无意识心理机制而发生作用。

主题四 教学情境

一、为什么要创设教学情境 为什么要创设教学情境

情境之于知识,犹如汤之于盐。盐需溶入汤中,才能被吸收;知识需要溶入情境之中,才能显示出活力和美感。

学生不论学习什么知识,都要透过语言文字、符号图表把它们所代表的实际事物想清楚,以至想“活”起来,从而真正把两者统一起来,从教育心理学角度讲,这样的学习就是有意义的学习。

教学情境就是以直观方式再现书本知识所表征的实际事物或者实际事物的相关背景,显然,教学情境解决的是学生认识过程中的形象与抽象、实际与理论、感性与理性以及旧知与新知的关系和矛盾。教师必须用情感激发学生的学习心向,这是有意义学习的情感前提。正如有的学者所指出的,从血管里流出来的是血,从山泉里流出来的是水,从一位充满爱心的教师的教学里,涌腾出来的是一股股极大的感染力。“未经人的积极情感强化和加温的知识,将使人变得冷漠”。“儿童学习任何事情的最合适的时机是当他们兴致高、心里想做的时候”。

总之,创设情境既要为学生的学习提供认知停靠点,又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心向。这是情境的两大功能,也是促进学生有意义学习的两个先决条件。

二、教学情境有哪些主要类型

根据情境创设的依托点的不同,我们把教学情境分为以下几种:

(一)借助实物和图像创设的教学情境

(二)借助动作(活动)创设的教学情境 这里我们所要强调的动作的形象性从理科的角度来说主要指 操作,从文科的角度来说主要指 表演。

1、操作

2、表演

3、活动

4、演示

(三)借助语言创设的教学情境

1、朗读——声情并茂

2、描述——绘声绘色

3、比喻——贴切精彩

(四)借助新旧知识和观念的关系和矛盾创设的教学情境

(五)借助“背景”创设的教学情境

所谓背景知识是指与教材课文内容相关联的知识的总称。背景知识越丰富,阅读理解水平就越高。课堂教学的背景知识主要包括:

1、“作者介绍”

2、“时代背景”

3、“历史典故”

(六)借助问题创设的教学情境

三、当前教学情境创设存在哪些误区

1、形式化的情境

教师创设的教学情境与课程的内容没有实质性的联系。

2、假问题的情境

所谓假问题是指没有思维价值的问题或不能引发学生思考的问题。

3、缺乏真情的情境

情境不仅包含场景,而且内含情感。任何情境如果没有教师的感情投入,都会失去其教学功能。我们强调的是真实的情感,而不是虚假的情感。

4、“猜谜式”的情境(偏离教学的情境)教学情境顾名思义就是指向教学的情境,促进学生学习的情境。有些教师创设情境却是兜圈子、猜谜语,让学生不知所云,反倒影响和干扰学生的学习。

5、“电灌”的情境

多媒体情境有其特有的优势,但是在实践应用中也出现了负面的效应。在一些学生难于理解的地方才用多媒体演示,而不是从头放到尾,整个学习过程充满着观察、操作、猜测、实验、推断、交流、反思等探索性活动,这样才能正确发挥多媒体的作用。

四、如何创设有价值的教学情境

1.基于生活。强调情境创设的生活性,其实质是要解决生活世界与科学世界的关系,新课程呼唤科学世界向生活世界的回归。第一要注重联系学生的现实生活,在学生鲜活的日常生活环境中发现、挖掘学习情境的资源。第二要挖掘和利用学生的经验。学生的经验包括认知经验和生活经验。“学生原有的知识和经验是教学活动的起点”

2.注重形象性。强调情境创设的形象性,其实质是要解决形象思维与抽象思维、感性认识与理性认识的关系。我们所创设的教学情境,首先,应该是感性的、可见的、摸得着的;其次,应该是形象的、具体的。3.体现学科特点。情境创设要体现学科特色,紧扣教学内容,凸现学习重点,当然,教学情境应是能够体现学科知识发现的过程、应用的条件以及学科知识在生活的意义与价值的一个事物或场景。学科性是教学情境的本质属性。强调学科性,还意味着要挖掘学科自身的魅力,利用学科自身的内容和特征来生发情境,如利用数学的严密性、抽象性来创设数学教学情境,利用语文的人文性、言语性创设语文教学情境。

4.内含问题。有价值的教学情境一定是内含问题的情境,它能有效地引发学生的思考。情境中的问题要具备目的性、适应性和新颖性。目的性指问题是根据一定的教学目标而提出来的;适应性指问题的难易程度要适合全班同学的实际水平,以保证使大多数学生的课堂上都处于思维状态;新异性指问题的设计和表述具有新颖性、奇特性和生动性,以使问题有真正吸引学生的力量。

5.溶入情感。情感性指教学情境具有激发学生学习动力的功效。教学法一旦能触及学生的情绪和意志领域,触及学生的精神需要,这种教学法就能发挥高度有效的作用。

主题五 教学关系

一、学生究竟具有哪些特征

一、向师性

学生的“向师性”是指学生都有模仿、接近、趋向于教师的自然倾向,有人把学生的这一心理特点形象地比喻为学生好象花草树木之趋向于阳光一样,趋向于教师。“向师性”一词也由此而来。“向师性”是学生的本质属性,它表现在:

1.凡是学生都具有一种“学生感”:都感觉到自己是学生,要学习,要听老师的教导和指挥。在学生的心目中,教师的形象通常是很高大,并且往往比实际的人物高大。他们常觉得,他们的教师如果不能说是博学的话,至少也是在某一方面很有学问,具有专长的。钦佩、尊重、崇敬教师,听从教师的教导,可以说是学生的一种自然倾向和基本心理特征。

2.学生的再一个共同心理是:不论学习哪一门课,都希望有个好教师;不论在哪一个班学习,都希望有个好班主任。教师,对他们来说,实在是太重要了。学生每天的大部分时间,或者说,每天生活的主要部分,是同教师在一起或在教师的影响或支配下度过的。在一定上意义上说,学生的生活和命运,是掌握在教师的手里。他们是不是能生活得很有趣味,是不是能学得很好,是不是能健康成长,是不是幸福欢乐,都和教师有极大的关系。所以,他们才殷切地希望能遇到好教师。

3.学生还有一种共同心理,这就是希望自己能得到教师的注意。这里所说的是教师的热情的注意,而不是冷眼的监视。教师的注意,对学生来说,就意味着发现了他们的光彩,意味着对他们的了解、重视、鼓励、关怀和喜爱。

二、独立性

一是:每个学生都是一个独立的人。正如每个人都只能用自己的器官吸收物质营养一样,每个学生也只能用自己的器官吸收精神营养。教师不可能代替学生读书,代替学生感知,代替学生观察、分析、思考,代替学生明白任何一个道理和掌握任何一条规律。教师只能让学生自己读书,自己感受事物,自己观察、分析、思考,从而使他们自己明白事理,自己掌握事物发展变化的规律。

二是:每个学生都是独立于教师的头脑之外,不依教师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存在。学生既不是教师的四肢,可以由教师随意支配;也不是泥土或石膏,可以由教师任意捏塑。教师要想使学生接受自己的教导,首先就要把学生当作不依自己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存在,当作具有独立性的人来看待,使自己的教育和教学适应他们的情况、条件、要求和思想认识的发展规律。教师不但不能把自己的意志强加给学生,而且,连自己的知识也是不能强加给学生的。三是:每个学生都有一种独立的倾向和独立的要求。在学习过程中,突出表现在:学生觉得自己能看懂的书,就不想再听别人多讲;自己感到自己能明白的事理,就不喜欢别人再反复哆嗦;自己相信自己能想出解答的问题,就不愿再叫别人提示;自己认为自己会做的事,就不愿再让别人帮助或多嘴。实际上,学生在学校的整个学习过程也就是一个争取独立和日益独立的过程。

四是:每个学生,除有特殊原因者外,都有相当强的独立学习能力。第一,学生已有的知识和能力,从饮食起居、辩认事物、说话听话、读书写字、争论辩解、画画唱歌、戏耍交游,一直到许许多多课堂上没有教过的社会生活知识和能力,绝大部分都是他们自己独立学来的;第二,即使是教师教给他们的东西,也是靠他们已经具有的基础,运用他们已经具有的独立学习能力,包括听、看、读、想、说、写、练等,才能被他们掌握的。但是,教师由于总是从“学生需要教”这个方面来考虑问题,同时又常常被一些难教之处和学习有困难的学生所吸引,再加上站在高处往下看,就常常会低估学生独立学习的能力。只有承认、尊重、深刻认识、正确对待并积极引导学生的“独立性”,才能在教育和教学上取得优良的成果。反之,如果你不承认、不尊重、不认识和不能正确对待学生的“独立性”,那你不仅不能在教育或教学工作上收到良好的效果,而且会造成严重恶果,并遭到学生的反对,以至在学生中间成为一个不受欢迎的人。

二、教师的态度是如何影响学生的成长 在这里,教师的态度主要指教师对学生的态度,也包括教师对工作的态度、对生活的态度以及相关的心理品质和人格特性。教师以什么样的态度面对学生,决定着学生的成长;以什么样的态度对待工作,决定着工作的成败。

美国教育心理学家古诺特博士曾深情地说:“在经历了若干年的教师工作之后,我得到了一个令人惶恐的结论:教育的成功和失败,„我'是决定性因素。我个人采用的方法和每天的情绪是造成学习气氛和情境的主因。身为老师,我具有极大的力量,能够让孩子们活得愉快或悲惨,我可以是制造痛苦的工具也可以是启发灵感的媒介,我能让人丢脸也能叫人开心,能伤人也能救人。”

当过教师,都有这样的体会:当我们一脸阳光地走进教室时,学生们的心情就会很舒展、很轻松;当我们一脸怒气地走近他们时,学生们则噤若寒蝉,生怕自己撞到老师怨气的枪口上 1.语言方式

语言是心灵的外壳。不同的语言表达不同的态度情感,教师应该善于用语言来表达自己的态度情感。2.动作方式

“情动于中而形于外”。赞许的点头,会心的微笑,亲切的抚摸,赞美的手势等都可表达教师对学生的爱心和善意,使学生有被重视感和被关怀感。这里要特别强调微笑的价值。3.眼神方式

眼睛是“心灵的窗户”。不用有声语言时,眼神也能传递情感和态度。课堂教学中的眼神交流要求教师要积极地关注班上的每个学生,使连坐在角落的学生都能感受到:“老师看见我了,老师在跟我点头呢!” 请同学起来回答时,教师更应全神贯注地、亲切地注视着他(她)。

美国一位教育家在对九万多名学生进行调查后,归纳出好教师的12种素质:

(1)友善的态度——“她的课堂犹如一个大家庭,我再也不怕上学了。”

(2)尊重课堂上的每一个人——“她不会把你在他人面前像猴子般戏弄。”

(3)耐性——“她绝对不会放弃要求,直至你能做到为止。”

(4)兴趣广泛——“她带我们到课堂外去,并帮助我们把学到的知识用于生活。”(5)良好的仪表——“她的语调和笑容使我很舒畅。”

(6)讼正——“她会给予你应得的,没有丝毫偏差。”

(7)幽默感——“她每天会带来欢乐,使课堂不致单调。”.

(8)良好的品性——“我相信她与其他人—样会发脾气,不过我从未见过。”

(9)对个人的关注——“她会帮助我去认识自己,我的进步赖于她使我得到松弛。”(10)伸缩性——“当她发现自己有错,她会说出来,并会尝试其他方法。”

(11)宽容——“她装作不知道我的愚蠢,将来也是这样。”

(12)颇有方法——“忽然,我能顺利念完课本,竟然没有察觉到这是因为她的指导。”

教师对学生的不良态度被认为是对学生的“心灵施暴”或“心理虐待”:施暴和虐待有的是有形的,有的则是无形的。所谓有形的是指教师直接用语言、手势、强烈的脸部表情等,来嘲笑、侮辱学生,使之受到伤害。而无形的则更可怕、更隐蔽。国外有的心理学家称之为“看不见的灾难”。其主要形式有:①支配。教师在教学中不尊重学生的独立人格,随意支配、吆喝学生,从而使学生的自尊心、自信心受到伤害,心理得不到健康的发展,甚至生理发育也会受到阻碍。②冷漠。教师对学生缺乏热情,不为学生的成绩和进步而高兴,也不为学生的失败而难过。学生感到与教师形同路人,这种陌生感大大减低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和乐趣。③贬低。这是一种糟糕透顶的心灵施暴,它大大地抹煞了学生的存在价值。对于性格外向的学生,这是尤其残酷的打击。

三、如何建立师生共同发展的教学关系 传统教学片面强调教师的教,形成了以教师为本位的教学关系。表现为:一是以教为中心,学围绕教转。不是教师的教服从、服务于学生的学,而是学生的学服从、服务于教师的教。二是以教为基础,先教后学。学生只能跟随教师学,复制教师讲授的内容。教师越教,学生越不会学、越不爱学。

可以说,这种以教为本位的教学关系,完全把学生定位在依赖性层面上,低估、漠视学生的独立学习能力,忽视、压制学生的独立要求,从而导致学生独立性的不断丧失,这是传统教学不能促进学生发展的根本原因。

从学生角度来说,整个教学过程就是一个“从教到学”的转化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教师的作用不断转化为学生的学习能力;随着学生学习能力由小到大的增长,教师的作用在量上也就发生了相反的变化。最后是学生完全的独立,教师作用告终。根据这一基本思想和思路,江山野先生把教学过程划分为以下五个阶段:第一阶段是完全依靠教师的阶段。第二阶段是基本上依靠教师的阶段。第三阶段是学生可以相对独立地进行学习的阶段。这一阶段的主要特点和标志就是学生基本已经能够自己阅读教材,大略明白所要学习的内容;但是并不一定能够理解得确切、全面透彻,也不一定能够抓住要领,并且常常会感到学习上有许多困难。第四阶段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可以基本上独立学习的阶段。第五阶段是学生完全独立地进行系统学习的阶段。每个教学阶段对教学方式方法都有一些质的规定性:第一阶段的基本教学方式是:教一点,学一点,练一点;第二阶段的基本教学方式是:问答、阅读、演示、讲解相结合,逐步启发引导学生自己探求未知;第三阶段的基本教学方式是:首先让学生预习,然后根据学生预习中提出的存在的问题进行教学;第四阶段的基本教学方式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自学;第五阶段的基本教学方式是完全由学生自学。当前教学存在的根本问题是,教学方式和方法严重滞后于教学过程的发展阶段和学生的学习能力(确切地说是学生的学习潜力),从而严重地阻碍教学阶段的发展和学习能力的发展。新课程要求我们教师充分尊重学生的独立性,积极鼓励学生独立学习,并创造各种机会让学生独立学习,从而让学生发挥自己的独立性,培养独立学习的能力,这是教学促进学生发展的根本体现。从教师角度来说,教学过程就是一个自身专业化成长的过程。第斯多惠说得好:“谁要是自己还没有发展、培养和教育好,他就不能发展、培养和教育别人。”学高为师,身正为范。“要想学生好学,必须先生好学”(陶行知)。“把学生造成一种什么样的人,自己就应当是这种人”(车尔尼雪夫斯基)。当前,面对新课程新的设计思路、新的目标要求、新的内容体系、新的实施策略,面对急剧发展变化的教育对象,教师必须不断学习、终生学习,成为学习型教师。相反,教师要是“吃老本”,固守原有的经验,缺乏学习和进取的意识,他就会落伍于时代的发展,甚至被时代所抛弃,成为学生眼里的“老古董”,成为新课程推进的阻力。

四、为什么要提倡和强调对话

对话是师生基于互相尊重、信任和平等的立场,通过言谈和倾听而进行的双向沟通、共同学习的过程。

对话作为一种教育精神,它强调师生人格的平等,即师生之间只有价值的平等,而没有高低、强弱之分。

对话作为一种认识方式,它强调师生间、学生间动态的信息交流,通过信息交流实现师生互动,相互沟通,相互影响,相互补充,从而达到共识、共享、共进。对话的认识意义表现在,第一,促使知识增值。“知识在对话中生成,在交流中重组,在共享中倍增”。第二,活跃师生思维。古人言:独学而无友,则孤陋寡闻。缺少交往和对话很难产生思维的碰撞和创造的火花。有些观点是想出来的,有些观点则是“讲出来”的。英国文豪肖伯纳说得好:“一个苹果跟一个苹果交换,得到的是一个;一个思想跟一个思想交换,得到的是两个,甚至更多。”对话教学有助于激发灵感,产生新颖的观点、奇特的思路,从而增强思维的灵活性和广阔性。

总之,对教学而言,对话意味着互动,意味着参与,意味着相互建构,师生互教互学,彼此将形成一个真正的“学习共同体”。在这个共同体当中,“学生的教师和教师的学生不复存在,代之而起的是新的术语:教师式学生和学生式教师。教师不再仅仅去教,而且也通过对话被教,学生在被教的同时,也同时在教。他们共同对整个成长负责。”对学生而言,对话意味着心态的开放,主体性的凸现,个性的彰显,创造性的解放;对教师而言,对话意味着上课不是传授知识,而是一起分享理解;上课不是无谓的牺牲和时光的耗费,而是生命活动、专业成长和自我实现的过程。在实践中,对话教学要注意以下几点:1.对话不是简单的问答。真正的师生对话,指的是蕴涵教育性的相互倾听和言说,它需要师生彼此敞开自己的精神世界,从而获得精神的交流和价值的分享。它不仅表现为提问与回答,还表现为交流与探讨,独白与倾听,欣赏与评价。这是对话在质方面的要求。2.对话并非越多越好。教学中的对话无论是作为一条“原则”,还是作为一种方法,它的使用都必须服从服务于教学的目的,不能为对话而对话,对话的滥用必然导致形式主义。3.对话的目的并不是要达成一致。对话不是为了消除差异、排除异己,而是为了更好地理解和珍视差异。观点的不同正说明问题的复杂性,说明有对话的必要与可能。学生之间、师生之间的思想碰撞,应该是“对话”的主旋律。案例1:有形无实的对话。我们所说的师生对话,指的是蕴涵教育性的相互倾听和言说,它需要师生彼此敞开自己的精神世界,从而获得精神的交流和价值的分享。因此,语文教学中的师生对话,是师生心灵的相互沟通,它不仅表现为提问与回答,还表现为交流与探讨,独白与倾听,欣赏与评价。

案例2:在多元对话中教语文——《项链》教学实践及反思(董文)

在讲解莫泊桑短篇小说——《项链》时,上课后我就对学生们说:“今天我们来分析玛蒂尔德的形象,希望大家各抒己见、踊跃发言。你们可以随时站起来发表自己的看法,其他同学也可针对某位同学的观点提出不同意见。我们也来个百花齐放,百家争鸣。”课堂气氛一下子活跃起来。我趁热打铁,问同学们:“读完这篇小说以后,你对玛蒂尔德的印象如何?你喜欢她吗?” 课堂上很快形成针锋相对的两派,有人说“喜欢”,有人说“不喜欢”。抓住这个机会,我把班上的同学分成两大组,要求观点相同的,坐得比较近的同学互相讨论,然后推举代表站起来谈谈自己为什么“喜欢”或

为什么“不喜欢”,最后集体评议看看谁说的道理更充分。

几分钟以后,我首先让“不喜欢”玛蒂尔德的同学说说理由。

甲同学说:“玛蒂尔德整天奢望得人欢心,被人艳羡,被人追求。说明她不能正确面对现实,想入非非,心中充满了空想,我不喜欢她。”

乙同学说:“玛蒂尔德追求奢华生活,幻想挤入上流社会,渴望能过上养尊处优的富裕生活,她贪图享受,虚荣心太强,我不喜欢。”

丙同学说:“十年的艰辛就是对她虚荣心的惩罚。活该!”

等到他们再也没有什么补充意见时,我又请“喜欢”玛蒂尔德的同学发言。

A同学说:“她诚实守信,当她确信项链的确是再也找不回来时,她想的依然是如何按时还上,从没有想过赖着不还,或是买个假的还上,体现出她高尚的人格。” B同学说:“她有自尊和自爱,丢失项链后她决定靠自己的劳动来还债,决不出卖自己的灵魂和肉体,比现实生活中那些以不正当方式不劳而获的人不知要强多少倍,在她的身上闪耀着人性的光芒!”

C同学说:“她还有坚韧、忍耐、吃苦的精神,丢失项链后,面对巨额债务,勇于向命运抗争,值得尊敬。” 双方争执不下。此时,我便对同学们说:“先撇开自己观点,想想对方刚才所说的,你觉得有道理吗?” “好像都有道理啊!”同学们小声地谈论。“的确如此。”我连忙肯定,“双方的同学所说的都言之有理,这也就是我们所说的人物性格的多样性和复杂性。”随后,我又对

双方观点作了简评和总结。同时,我又不失时机地赞扬了双方的同学:“这说明大家的确认真阅读了文章,并认真思考了,双方的发言都很精彩。”我看到了有些同学脸上露出了笑容,我的内心更是高兴。因为学生们在自主、合作、探究的过程中既掌握了知识,又体味到学习的乐趣。

这时,又一个同学突然站起来问:“老师。像您这样说,我们对人物的分析不是丧失了一个标准了吗?”

这也正是我想要说明的问题。作为本节课的结束,我因此向学生们点明了文学鉴赏中的一个重要原则:“对文学作品的鉴赏和评价历来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没有统一的标准答案,而具有某种未定性和模糊性,给我们带来无尽的阅读快感和遐想,这也正是文学经典的魅力之所在。我也希望同学们在解读文学经典的过程中,结合自己的独特体验,读出经典新的含义。” 讲到这里,同学们都露出若有所悟的样子。我又和学生约定,我们都以《我心目中的玛蒂尔德》为题写一篇人物短评,然后在一起交流。我从交上来的作文情况中发现,许多同学都写出了论点鲜明、有理有据的好文章。

这节课基本上实现了我所预期的目标,形成多元对话的课堂氛围。靠学生与文本对话、生生对话、师生对话主动探究问题。我不再为学生代言,而仅仅起到了引导的作用。我讲的少,学生讲得多;我教得轻松,学生们也学得轻松。学生们在自主、合作、探究的过程中感受到了文学经典的蕴藉之美,在宽松民主的氛围中领略到了语文学习之乐。

第二篇:泰州市教坛新秀、教学能手、学科带头人

附件2: 泰州市教坛新秀、教学能手、学科带头人

评选管理暂行办法

(修订稿)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切实加强我市中小学教师队伍建设,建立教坛新秀、教学能手、学科带头人选拔、培养、管理机制,造就一支师德高尚、教育教学成绩突出、在学科教学方面具有影响力的骨干教师队伍,根据国家、省有关文件精神,结合我市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泰州市教坛新秀、教学能手、学科带头人是逐级晋升的三级梯次骨干教师,每2年评选一次。

第三条 市教育局负责泰州市教坛新秀、教学能手、学科带头人的评选和管理工作,按照“认真遴选,合理分布、悉心培养、严格评定、动态管理”的原则,制定全市教师培养规划,建立教坛新秀、教学能手、学科带头人培养培训和评价、激励机制。

第四条 泰州市教坛新秀、教学能手、学科带头人总数分别控制在中小学教师总数的2.5%、1.5%、1%以内。评选推荐名额由市教育局根据各市(区)在职中小学教师数并参考当地教育事业发展情况分配到市(区)。第五条 市(区)和市直学校教坛新秀、教学能手、学科带头人评选管理工作参照本办法进行。

第二章 评选范围和对象

第六条 评选的范围和对象为全市幼儿园、小学、普通中学、特殊教育学校、职业学校和教研室(教师发展中心)、教科所、少年宫、电化教育馆等教育机构(含民办、行业办学)中从事教育教学与研究的在职在岗教师。

第三章 评选条件

第七条 泰州市教坛新秀、教学能手、学科带头人应具备的基本条件:

1.认真贯彻执行党的教育方针,一贯模范履行教师职责,具有良好的师德修养,教书育人,为人师表。具有高度的事业心、责任感和较强的开拓进取、改革创新精神和团队合作精神,在教师、家长、学生中反响较好。考核均在合格以上,近3年师德考核为优秀等次,对违反《泰州市中小学教师违反师德行为处理暂行办法》要求的实行一票否决。

2.完成规定的继续教育学习任务。

3.教坛新秀原则上为30周岁以下,教学能手原则上为40周岁以下,学科带头人原则上为男50周岁、女45周岁以下的教师。

4.中学教师必须具有本科及以上学历,小学(幼儿园)教师必须具有专科及以上学历,取得硕士、博士学历或学位的教师在评选时可以优先考虑。

5.中等学校学科带头人必须具有高级教师(包括高级讲师)任职资格并聘任3年以上,教学能手必须具有一级教师(包括讲师)任职资格;小学(幼儿园)学科带头人必须具有一级教师任职资格并聘任3年以上,教学能手必须具有二级教师及以上任职资格。

6.必须是相应的市(区)级教坛新秀、教学能手、学科带头人。

第八条 教坛新秀应该具备的专业条件:

1.刻苦钻研教学业务,掌握并能熟练运用现代教育技术,从事循环教学或担任过毕业班教学工作,教学实绩比较突出;有3年以上班主任或团队工作经历,在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或班主任工作方面得到师生的认可和称赞。

2.近3年来,在市(区)级及以上教育教学论文获奖或经验交流文章3篇(其中必须有1篇为市级);负责或参与市(区)级及以上教科研课题研究并结题;在校际及以上范围开过公开课示范课,在市(区)教学竞赛、教学基本功比赛等活动中获奖。

3.职业学校专业课老师还必须取得相应专业的中级及以上职业资格等级证书。第九条 教学能手应该具备的专业条件:

1.对所教学科有较系统的基础理论知识和丰富的教学经验,有较高的教学水平,教学效果好,教学实绩在本市(区)同类学校居领先水平。担任过2轮循环教学(小学可为小循环)或连续担任3届以上毕业班教学工作。担任班主任工作5年以上,并取得较显著成绩。

2.具有现代教育理念,掌握并能熟练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勇于创新,在教学法研究、校本教材建设中取得明显成效。近3年来,在市级及以上刊物发表教育教学论文或教育教学经验文章4篇(其中必须有1篇为省级)以上,负责或参与市级以上教科研课题研究并结题;在市(区)及以上范围开过2次示范课,在教学竞赛、教学基本功比赛等活动中获市(区)级一等奖。

3.职业学校专业课教师必须取得相关专业的高级职业资格证书,能胜任两门及以上专业课程的教学,并能指导本专业相关工种的学生实习。

第十条 学科带头人应该具备的专业条件:

1.对所教学科具有系统、坚实的基础理论知识和较高的科学文化素养,具有熟练、艺术地驾驭教学的能力,课堂教学水平高,掌握并能熟练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有自己的教学特色,教学实绩在市级同类学校居领先水平。担任过2轮 4 循环教学(小学可为小循环)或连续担任3届以上毕业班教学工作。担任班主任工作5年以上,并取得较显著成绩。

2.具有较强的创新意识和教科研能力,掌握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最新动态;积极参与专业建设、学科建设、课程改革和实验室建设,取得显著成绩。近3年来,主持市级以上教科研课题或参与省级及以上教育部门立项的课题研究(作为主要参与者或主持子课题),作为第一作者在省级及以上刊物发表本学科的研究论文2篇以上,或参加专著(不含教辅材料)编写,本人承担1/3工作量以上;在市(区)级以上范围开过3次以上公开课,作过2次市(区)及以上的专题讲座,在教学竞赛、教学基本功比赛等活动中获得泰州市一等奖。

3.指导培养青年教师,在教育教学工作中能充分发挥传、帮、带的作用,对提高本地区教师的专业发展水平有较大贡献,有计划地指导培养2名以上青年教师,被培养的教师在市(区)级教学竞赛中获一等奖2人次或市级以上教学竞赛一等奖1人次以上。

4.职业学校专业课教师还必须具有相关专业三种技师职业资格证书或为国家职业技能鉴定考评员。

第四章 评选程序和办法

第十一条 评选一般由下而上逐级进行。

1.个人申报,组织推荐。在个人申报的基础上,各学校对照条件,充分酝酿,广泛听取意见,经过述职、评课、评论文论著、考核教学质量,提出建议候选人名单上报市(区)教育局,并在校内进行公示。公示时间一般为7天。

2.市(区)教育局根据评选条件逐个进行全面考核。考核主要通过召开座谈会、组织听课、查看备课记录、个别谈话、调查访问、民意测验等形式进行。各市(区)教育局将确定的推荐人选评审材料报送市教育局。

3.市教育局组织专家评审委员会对市(区)推荐的人选进行评审,评审结果在泰州教育网公示一周,无异议后确定泰州市教坛新秀、教学能手、学科带头人名单,发文予以公布。

第五章 职责

第十二条 泰州市教坛新秀、教学能手、学科带头人必须担任本学科(专业)满工作量的教学任务,增强课程意识,刻苦钻研业务,不断提高教育教学水平。带头上好研究课,每学期在校内评课不少于10节,上示范课不少于6节;在市(区)及以上范围内承担1次以上高质量的观摩课、示范课或专题讲座;研读专著1~2本;写教学反思不少于2篇;撰写优秀教学设计不少于6篇;参加市级及以上培训(活动)2~4次。

第十三条 泰州市教学能手、学科带头人必须主动参加组织安排的各类支教、讲学活动以及培训青年教师等工作任务。每学年带徒2人以上,并明确培养对象的目标和任务。城区教坛新秀、教学能手、学科带头人每学年送教下乡2次以上,成效显著。

第十四条 泰州市教学能手、学科带头人必须积极参与教育科研,承担市级以上课题研究任务。每年至少撰写1篇有较高水平的专业论文、经验总结或科研报告,并在市级以上获奖,或在市级以上报刊发表,或在专业会议上交流。教坛新秀每年至少撰写1篇有较高水平的专业论文、经验总结或科研报告,并在市(区)级以上获奖,或在市(区)级以上报刊发表或在专业会议上交流。

第十五条 泰州市教坛新秀、教学能手、学科带头人必须承担一定的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任务,积极参加市组织的义务讲学活动,同时完成市教育行政部门下达的教育教学研究及其他任务。

第十六条 泰州市教坛新秀、教学能手、学科带头人应不断提高专业知识和水平,积极参加高一层次学历或硕士、博士研究生学历(学位或课程)进修。

第六章 管理和考核

第十七条 泰州市教育局对教坛新秀、教学能手、学科带头人的培养和管理工作进行规划、指导、协调、检查和监 督。实行动态管理,跟踪考核,若三届满后未晋升上一梯次的骨干教师,其荣誉称号自然免去,不搞终身制。

第十八条 建立教坛新秀、教学能手、学科带头人考核制度。已退休的不参加考核。市教育局负责对市级骨干教师的培养和管理进行规划、监督。各市(区)教育局负责对本市(区)的县级教坛新秀、教学能手、学科带头人进行考核,建立中小学骨干教师档案,认真记载他们的主要业绩及考核奖惩情况。学校负责对他们进行过程考核和日常管理,按学年建好管理台帐。

第十九条 各市(区)教育局在学校考核的基础上进行综合考核,并填写《泰州市骨干教师学年考核表》,考核结果须于每年12月底报市教育局备案;经考核被认定为能履行职责的,直接进入下一届市级骨干教师评选。对考核不合格的,经审查属实,取消其荣誉称号。市直学校的市级教坛新秀、教学能手、学科带头人由所在学校负责考核,并于每年12月底报市教育局审核,对考核不合格的人员须报市教育局审核取消其称号。市教育局每年随机抽查各市(区)教育行政部门和市直学校的教坛新秀、教学能手、学科带头人的考核工作,发现违规现象将严肃处理。

第二十条 有下列情形之一者,取消教坛新秀、教学能手、学科带头人资格:

1.评选工作中弄虚作假,不符合评选条件的; 2.离开教育教学一线岗位的;

3.不履行岗位职责,考核不合格的; 4.依照法律、法规应当撤消其荣誉称号的。

第二十一条 教坛新秀、教学能手、学科带头人的流动应严格履行聘约规定的期限,到市外工作的须报经市教育局备案,并按聘用合同有关条款作出相应处理。第七章 待遇和奖励

第二十二条 泰州市教坛新秀、教学能手、学科带头人由泰州市教育局授予称号,颁发荣誉证书。在教师职务评聘中,优先晋升高一级教师职务。学科带头人优先作为省特级教师后备人才、市名教师评选的候选人。

第二十三条 凡被评选为市级教坛新秀、教学能手、学科带头人的教师且考核合格可享受一定的津贴。市(区)教育局或所在单位每月发给学科带头人科研补贴经费150元,每月发给教坛新秀、教学能手科研补贴经费100元。民办、行业学校市级教坛新秀、教学能手、学科带头人的津贴,由所在学校参照标准自主发放。

第二十四条 教坛新秀、教学能手、学科带头人优先参加省、市教育行政部门组织的境内外教育考察或交流。

第二十五条 泰州市教坛新秀、教学能手、学科带头人离岗后,不再享受有关待遇。

第二十六条 各市(区)教育行政部门及学校要为市级教坛新秀、教学能手、学科带头人创造有利的工作、学习环境,做到人尽其才,有计划地提供外出进修、参观考察、健康疗养的机会。

第七章 附则

第二十七条 在同一届评选中,每人只能参加一项评选。

第二十八条 本办法由泰州市教育局负责解释,自颁布之日起施行。

第三篇:教坛新秀、教学能手、学科带头人名单

靖江市教育系统各级人才名单

特级教师

在职(7人)

严侠华 省靖江高级中学 高中地理 马玉琪 进修学校 教育学 朱占奎 江苏省靖江高级中学 高中数学 张 纯 省靖江高级中学 高中英语陈 斌 江苏省靖江高级中学 高中物理 王留根 靖江市实验学校 小学语文卢素芳 第一实验幼儿园 幼儿园

退休(6人)

朱炳煜 进修学校 王承先 外国语学校 王一美 江苏省靖江高级中学 陈筛琪 教研室

鞠炳华 靖城中心校 朱再铭 靖江市刘国钧中学

教授级高级教师(4人)

陈 斌 省靖江中学 高中物理 严侠华 省靖江中学 高中地理 陈国祥 省靖江中学 高中语文 朱占奎 省靖江中学 高中数学

省“333工程”培养对象(3人)

朱占奎 省靖江中学 陈 尧 省靖江中学 陈斌 省靖江中学

名教师名校长

泰州市名校长(4人)

陈国祥 省靖中 缪明灿 靖江市外国语学校 赵光礼 靖江市城北小学 戴建坤 靖江市第二中学(不含已退休2人)

靖江市名校长(5人)

马玉琪 进修学校 陈友军 新桥镇光芒小学 江渭宗 土桥初中 何中德 城西小学 朱俊杰 城东小学

(不含已退休5人、晋升为泰州名校长3人)

泰州市名教师(9人)

赵光礼 靖江市城北小学 严侠华 省靖中(特级教师)张 纯 省靖中(特级教师)褚庆前 教育局 刘灿荣 省靖中 张志坚 教育局

王留根 靖江市实验学校(特级教师)潘玉山 靖江市职教中心校 郭宏云 靖江市斜桥中学

靖江市名教师(18人)

刘振铭 教研室 张桂琪 教研室 朱玉君 第二中学 钱仁慧 省靖江中学 侯一勇 斜桥中学 秦更生 外国语学校 蔡建华 外国语学校 蒋镇一 省靖江中学 夏桂钱 斜桥中学 张文龙 教研室 张 彪 外国语学校 龚尽东 城东小学 莫志先 省靖江中学 张 俊 省靖江中学 倪金芬 刘国钧中学 蔡 剑 外国语学校 蒋光宏 实验学校 陈淑娟 城北小学

刘灿荣 省靖中(大市级名师)朱占奎 省靖中(特级教师)

邵春宁(调出)张 纯 省靖中(大市级名师、特级教师)褚庆前 教育局(大市级名师)黄体仁 实验学校(退休)盛春宗(调出)张志坚 教育局(大市级名师)朱再铭 刘国钧中学(特级教师)郭宏云 斜桥中学(大市级名师)

王留根 实验学校(特级教师)陈 斌 省靖中(特级教师、正高级职称)

教坛新秀、教学能手、学科带头人名单

泰州市学科带头人(17人)

蒋光宏 实验学校 初中语文 卢 军 省靖江高中 高中地理 侯一勇 斜桥中学 高中化学 姚北萍 教研室 高中历史 范师章 刘国钧中学 高中数学 郭宏云 斜桥中学 高中语文 蒋镇一 省靖江高中 高中语文 陶文利 城南小学 小学数学 卢素芳 第一实验幼儿园 幼教 朱志明 城东小学 小学语文 杨建忠 省靖江高中 生物 夏立君 省靖江高中 体育 张志坚 职教中心 中学英语 莫志先 省靖江高中 计算机 王坤林 新桥中心校 小学语文 赵光礼 城北小学 小学数学 殷建钢 教研室 音乐

夏桂钱 郑利群 张 坤 蔡正伟 方咏梅 钱 萍 周晓东 刘娅红 闻晓霞 孙玉明 张敏华 赵红霞 周科宏 贾旭炎 赵艳玲 环 睛 华 霞 顾 江 江秀娟 钱亦城 何国洪 何爱君 赵 静 陈亚云 羊鉴云 赵灿冬 张红专

泰州市教学能手(19人)

斜桥中学 初中物理 郑 云 实验学校 初中英语 外国语学校 初中语文 戴德军 省靖中 计算机 省靖中 高中历史 王建华 刘国钧中学 高中历史 省靖中 高中数学 顾灿兴 第一中学 高中物理 省靖中 高中英语 金 莹 省靖中 高中英语 省靖中 高中语文 邹剑勤 实验学校 小学数学 城北小学 小学音乐 何卫君 城南办中心小学 小学语文 实验学校 小学语文 朱炳亮 城东小学 小学语文 城北幼儿园 幼教 商联红 职教中心校 职高电子电气 职业教育中心校 职高机械

泰州市教坛新秀(30人)

实验学校 初中生物 孙桂清 敦义初级中学 初中数学 土桥初中 初中物理 顾亚娟 第四中学 初中英语 第三中学 初中语文 范 骏 第二中学 高中地理 省靖江高级中学 高中化学 鞠 鑫 第一中学 高中历史 靖江高级中学 高中生物 缪 鑫 第一中学 高中数学 靖江高级中学 高中物理 卢 杰 斜桥中学 高中信息技术 靖江高级中学 高中英语 荣雪飞 高级中学 高中语文 刘国钧中学 高中语文 陈政委 靖江高级中学 高中政治 城北小学 小学美术 刘 莉 城南小学 小学数学 外国语学校 小学数学 王 林 实验学校 小学数学 马桥中心小学 小学数学 梅 娟 东兴中心小学 小学数学 城西小学 小学数学 陈可可 季市镇中心小学 小学音乐 实验学校 小学语文 赵冬梅 季市镇中心小学 小学语文 孤山中心小学 小学语文 刘 颖 城东小学 小学语文 城南小学 小学语文 吴辉霞 第一实验幼儿园 幼教

靖江市学科带头人(18人)

省靖中 高中物理 陈 尧 省靖中 高中英语 第一中学 高中地理 张昌恒 省靖中 高中化学 王东铭 第一中学 高中政治 吉锦文 省靖中 高中政治 于 军 第二中学 高中历史 王其鹤 教研室 高中生物 黄 鑫 第一中学 高中生物 刘红萍 刘国钧中学 高中语文 孙月红 职教中心校 计算机 陈继华 第一中学 初中语文 卢重雨 教研室 初中英语 陈淑娟 城北小学 小学语文 倪建芬 斜桥中心小学 小学语文 张 彪 外国语学校 小学数学 吴正华 城西小学 小学语文 毛雨平城北幼儿园 幼教

朱益虎 江 辉 缪丽萍 陈霞芬 彭红星 刘 焜 陈思聪 戴建荣 沈金福 刘海艳 刘 琴 顾丽明 张 倩 曹 霞 蔡华锋 张双银 盛 鹏 宋永胜 郁 冬 王振宇 严金洪 周 蕾 赵 兵 刘鉴平

靖江市教学能手(27人)

刘国钧中学 高中化学 丁兆军 季市中学 斜桥中学 高中历史 赵平斜桥中学 省靖中 高中物理 刘秋红 第一中学 第一中学 高中语文 王桂林 第二中学 职业教育中心校 电子电气 陈卫兴 礼士中学 第三中学 初中物理 叶桂芳 第三中学 土桥初中 初中语文 宋满华 第四中学 马桥初级中学 初中语文 汤富荣 东兴初中 新丰初中 初中数学 袁卫红 外国语学校 孤山中心小学 小学音乐 盛帮建 外国语学校 生祠中心小学 小学语文 刘严萍 城南小学 城北小学 小学语文 宋帅华 外国语学校 斜桥中心小学 小学语文 张 斌 城南幼儿园 第一实验幼儿园 幼教

靖江市教坛新秀(38人)

刘国钧中学 高中化学 杨喜霞 省靖中 刘国钧中学 高中数学 黄李平斜桥中学 第四中学 高中英语 曹 剑 斜桥中学 斜桥中学 高中语文 沈书勤 第二中学 职教中心校 机械 周 敏 职教中心校 职教中心校 计算机 朱 敏 大觉初中 实验学校 初中语文 王 芳 八圩初中 外国语学校 初中体育 朱 军 斜桥中学 八圩初中 初中生物 丁建红 礼士中学 马桥初中 初中物理 刘 敏 第三中学 高中化学 高中数学 高中英语 高中语文 初中化学 初中英语 初中语文 初中数学 初中数学 小学语文 小学语文 小学语文 幼教 高中数学 高中物理 高中语文 高中语文 计算机 初中语文 初中语文 初中化学 初中数学 初中英语 陈 燕 实验学校 初中英语 张玉银 东兴惠丰小学 小学数学 朱 静 外国语学校 小学数学 陆勇镖 红光中心小学 小学数学 孙利群 马桥中心小学 小学数学 奚庆锋 东兴惠丰小学 小学数学 朱咏梅 礼士小学 小学数学 肖 莉 城北小学 小学体育 周志莉 城南办中心校 小学语文 滕建强 城南办中心小学 小学语文 邵利平斜桥中心小学 小学语文 王 星 靖城镇红兴小学 小学语文 刘 进 城北小学 小学语文 郭家军 城南办中心小学 小学语文 佘靖华 外国语学校 小学美术 叶 萍 孤山中心小学 小学音乐 陆 波

第一实验幼儿园幼教 刘 君 城西幼儿园 幼教

第四篇:07年教坛新秀教学能手考试题

2007年常州市评选“教坛新秀”、“教学能手”理论考核试题

说明(1)考试形式为闭卷书面考试。

(2)考试时间为120分钟。试卷满分为100分。

一、辨别题(在对的题后括号内打“√”,错的打“×”,每小题2分,共30分)

1、大量研究证明:学生的道德是通过课堂教学直接教会的。

(╳)

2、在学校中,教师真正的尊严是学生对我们的道德肯定、知识折服和情感依恋。(√)

3、自主学习就是老师布置学习任务,然后让学生自习。

(╳)

4、“辩证思维”是指人身处逆境或险境时,对未来、对前途要有积极乐观的心态和进取的倾向。

(╳)

5、合作学习是以小组活动为主体进行的一种教学活动;是以各个小组在达成目标过程中的总体成绩为奖励依据。

(√)

6、教师的教育教学实践是否合乎教育理论,是否合乎教育规律,是否科学有效,既需要别人的评价,更需要不断的自我反思。

(√)

7、表现性评价是通过学生完成某一特定任务来评估学生的发展。表现性评价强调的是在学习过程中有意义的、有价值的重要经历,重在学习过程的评价。

(√)

8、课堂中小组讨论偏离主题时,教师应本着尊重学生的原则,不加干涉。

(╳)

9、为了提高教师的自我反思能力,教师应经常记录对自己专业发展有较大影响的关键事件,并以此作为反思自我的客观基础。

(√)

10、成长记录袋是体现学生学习过程及其代表作品的系统收集和展示。

(√)

11、安于现状的工作态度体现了教师对社会环境的适应能力,应该积极倡导。(╳)

12、教师不提高自己的人际智能水平也就无法提高师德教育的有效性

(√)

13、我国实行九年制义务教育,但义务教育不具有强制性。

(╳)

14、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将任何一种有形的或无形的自然资源和人工资源再加工为课程资源。

(√)

15、探究性教学的实质是一种真实性的科学研究活动。

(╳)

二、简答题(共30分)

1、陶行知先生说:“您若变成小孩子,便有惊人的奇迹出现:师生立刻成为朋友,学校立刻成为乐园;您立刻觉得是和小孩子一般儿大,一块玩,一处儿做工,谁也不觉得您是先生,您便成了真正的先生。”

(1)这段话包含的现代教育最为根本的理念是什么?(4分)以人为本、民主平等、尊重学生。

(2)上述理念要真正转化为教师的行为,需要教师具备什么样的心理条件、沟通策略与操作技能?(6分)

理解接纳的同理心、先进门再说的沟通策略、倾听与对话的沟通技能。

2、欣赏漫画“心理体罚”

注:学生出问题,把家长叫到学校去,是一些老师最爱用的“杀手锏”。

(1)你是否赞同该老师的做法?为什么?(4分)

不赞同。教育学生是教师的义务,动不动就叫家长来是教师推卸责任的表现;对学生造成沉重的心理压力,不利于学生的健康成长。

(2)假如你的学生犯了错误,你会怎么做?(6分)

与学生沟通,了解学生犯错的真正原因;如实分析犯错可能带来的不良后果,引起学生的重视;指导学生纠错的方法,给学生自我纠错的时间和空间;如问题确实很严重可与家长沟通,配合进行教育。

3、学生不是一张白纸,他们有着丰富的知识认知、概念理解和经验积累。简述了解与研究学生的常用方法。(10分)

(1)观察法。观察法是指在日常的学习生活或实验条件下,通过观察学生的言谈举止、活动状态和对事物的反应来了解与研究学生的方法。它包括日常观察和实验观察两种。前者是在日常生活中进行的,后者是在实验室中进行的。

(2)访谈法。访谈法指通过对学生及其家长、友人、亲密的同学进行家访、交谈,以了解与研究学生的一种方法。

(3)测试法。测试法是一种通过各种考试、测验以及心理测试的方式,了解与研究学生的方法。测试法通常包括学科或专业考试、平时测验、课堂提问、心理测验(如智力测验、个性测验)等。

(4)作品或活动成果分析法。这种方法是指教师对学生的作品或活动成果(如作文、书画、创造发明、小制作等)进行分析或鉴定,以便从中了解与研究学生。

三、分析说明题(共40分)

1、某教师在讲授九年级《思想品德》(苏人版)中的《辉煌的历史篇章》这一框时,首先通过多媒体向学生呈现了两幅画面:一幅是以上海东方明珠为背景现代化的高楼大厦;一幅是以杂乱且低矮的砖瓦房为背景的民宅。学生们围绕“情景”热烈讨论,一会儿,老师邀请学生谈看了这两幅画面的感想。学生们根据这一框题的内容,大多能猜测出教师展示这两幅画面的用意:一幅代表解放前贫穷落后;一幅代表社会主义建设的巨大成就。突然有一学生举手发言说,低矮杂乱的砖瓦房不是解放前的,因为房子的墙上还写有“要实行计划生育”字样,再说现在在我们国家许多人还住在低矮杂乱的砖瓦房中。一石激起千层浪,整个教学就此陷入尴尬境地。

联系自己的教学实际,就教师怎样才能创设出好的教学情境谈谈你的看法。(13分)(1)指出案例中情景创设的不足:违背了情景创设的真实性原则,对学生已有经验缺少了解。

(2)要创设一个好的教学情景,教师应当做到如下几点:(1)准确掌握教学目标;(2)充分了解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认知水平;(3)了解情景包含的学科知识;(4)能甄别和选出有趣味性、参与性教学情景,以引起学生探索问题的兴趣;(5)对本地、本校课程资源有较高的开发利用程度

2、案例一:一教师在执教小学语文《乌鸦喝水》一课时,课前准备了瓶、水和石头,让学生上台演示。一个学生在体验时,一粒稍大石子卡在瓶口,任凭怎样摆弄也进不到瓶里。教师当即提议让学生想法解决这一难题。学生争先恐后涌上讲台,但直至下课石头依然卡在瓶口,即兴生成“夭折”。

试从教学预设与生成角度对上述案例进行评析。(13分)

(1)这两位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都十分重视教学的生成,而且他们都具有时刻抓住教学生 成的机智,这是对传统教学只强调教学预设的改进;

(2)但在教学中并不是所有的突发事件都具备生成的价值,教师必须具有一定的选择性和 敏锐性;

(3)有效的生成离不开精心的预设,教学的生成也必须为实现教学目标服务,上述两位 教师缺乏教学目标、漫无边际的生成反而挤占了师生宝贵的课堂教学时间;

(4)教学的预设与生成是辩证统一的,二者相反相成,和谐统一于教学的过程之中。

3、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已逐渐成为教师教学的常态行为。请结合你的教学经历,举一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的实例并加以分析。(14分)(1)资源开发与利用的案例。(案例中的资源开发与利用要符合教学目标和学生实际)(2)分析:一要说明本案例中资源开发与利用的取得的经验或成功之处;二要说明本案例中资源开发与利用过程中存在的不足或尚待完善之处。

第五篇:教坛新秀、教学能手评选制度

东坑镇中心小学

骨干教师、教学能手、教坛新秀评选管理办法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切实加强我校教师队伍建设,建立教坛新秀、教学能手、学科骨干教师选拔、培养、管理机制,造就一支师德高尚、教学成绩突出、在学科教学方面具有影响力的骨干教师队伍,根据《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和教育局关于开展“教师队伍建设年”活动的相关文件精神,结合我校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校教坛新秀、教学能手、学科骨干教师逐级晋升(首次除外)的三级梯次骨干教师,每年重评一次,每次评选专任教师总数的20%,为了保证质量,评选指标宁缺毋滥。已是县级相应骨干教师的直接确定为学校相应骨干教师称号,不算学校结构比例之内。

第三条 校教学管理处负责教坛新秀、教学能手、学科骨干教师的评选和管理工作,按照“认真遴选,合理分布、悉心培养、严格评定、动态管理”的原则,制定教师培养规划,建立教坛新秀、教学能手、学科骨干教师培养培训和评价、激励机制。

第二章 评选范围和对象

第四条 评选的范围和对象是我校在职在岗的教师。

第三章

评选条件

第五条 校教坛新秀、教学能手、学科骨干教师应具备的基本条件:

1.忠诚人民教育事业,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模范履行教师职责,具有良好的师德修养,教书育人,为人师表。具有高度的事业心、责任感和较强的开拓进取、改革创新精神和团队合作精神,在教师、家长、学生中反响较好。

2.必须满教学工作量和完成规定的继续教育学习任务。3.教坛新秀原则上为30周岁以下,教学能手原则上为40周岁以下,学科骨干教师原则上为男58周岁、女53周岁以下的教师。

4.必须具有大专及以上学历,取得硕士学位的教师在评选时可以优先考虑。

5.学科骨干教师必须具有中级职称;教学能手必须具有一级职称并聘任2年以上。

6.凡有下列情况之一的,不得申报: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的;违反考试纪律,造成不良后果的;搞有偿家教或其他与本专业不相关的职业的; 向学生、家长索要或变相索要钱物的;(5)有其他违纪违法行为的。

第六条 教坛新秀应该具备的专业条件:

1、刻苦钻研教学业务,掌握并能熟练运用现代教育技术,能独立制作多媒体教学课件,教学效果好,教学实绩比较突出;能独自承担对外开课任务并获得好评;专业课教师还必须取得相应专业的职业资格等级证书,参加(或指导学生)县市级技能大赛或创新大赛获三等及以上奖。

2、近2年来,在县级及以上论文获奖或教育教学经验文章交流2篇;负责或参与校级及以上教科研课题研究并结题;在县级及以上的范围开过示范课。

3、近2年来,在教育信息网或学校网站等有关教育网站发表教学随笔5篇以上(有网站的复印材料)。

第七条 教学能手应该具备的专业条件:

1、对所教学科有较系统的基础理论知识和丰富的教学经验,有较高的教学水平,教学效果好,教学实绩在本县同类学校居领

先水平。专任教师必须取得相关专业的资格证书,能胜任两门及以上专业课程的教学,并能指导本专业相关学科的学生实习,参加(或指导学生)县技能大赛或创新大赛获一等奖。

2、具有现代教育理念,掌握并能熟练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勇于创新,在教学法研究、校本教材建设中取得明显成效。近2年来,在县级及以上刊物发表教育教学论文或教育教学经验文章4篇(其中必须有1篇为市级)以上,负责或参与县级以上教科研课题研究并结题;在县以上的范围开过2次示范课,在评优课、论文等活动中获县级及以上奖励。

第八条 学科骨干教师应该具备的专业条件:

一、思想政治方面

1.坚持党的基本路线,热爱社会主义祖国,自觉遵守《教师法》和《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师德高尚。

2.忠诚人民的教育事业,全面贯彻教育方针,坚持实施素质教育,教书育人,关爱学生,促进全体学生身心全面协调发展。

3.热爱本职工作,勤奋努力,勇挑重担,服从分配,开拓进取,具有强烈的敬业精神和无私奉献精神。

4.坚持原则,作风正派,热爱集体,团结同志,受到教师好评。

5.近3年来,学考核结果至少有1次校级优秀等次或校级以上表彰。

二、教育教学方面

(一)有较显著的教育教学成果和实绩,近3年内能具备下列2条:

1.在学生学业水平测试或教学质量检测中,所任班级学科平均成绩(等级)、合格率要完成学校下达的指标且在平行年级领先或名列全县同类学校前8名。

2.所培养的学生在参加县教育行政部门批准的学科竞赛、科技评奖以及汇演、汇展、体育比赛等活动中获得较优异成绩:二等奖以上2人或三等奖以上3人。

3.因教育教学工作突出,获校级以上优秀教师(优秀教育工作者、优秀党员)荣誉称号或县(县)级以上“教学能手”、“教坛新秀”等称号。

4.在国家、省、市、县、校组织的教学大奖赛或优质课评比中获得县级二等奖以上1次或县级三等奖2次或校级一等奖1次。

5.近3年来,担任班主任、少先队辅导员工作成绩突出,获县级以上优秀班主任(辅导员)、优秀班主任、优秀德育工作者等表彰;或所带班级被评为县级以上先进班集体、优秀中队等称号。

学校中层以上干部,任职前能达到上述要求,任职以来仍兼任本学科教学工作,教学工作量不少于本学科规定课时量的1/3,并取得一定成绩。

(二)有较明显的教学特色,达到以下要求:

1.对所教学科具有系统、坚实的理论知识或专业技能,并掌握教育学、心理学和教学法的专业知识,能提供1篇有一定理论水平和实践意义的教育叙事。

2.能正确领会所教学科课程标准精神,准确把握教材,在教育教学中勇于创新,熟悉教育对象,精心备课,教学设计有较高的水平。参评者须提交上一学年由学校验证的原始备课笔记,同时提交2课时最能反映本人水平和特色的教学设计。

3.能优化课堂教学结构,选用恰当的教学手段,有效地调动全体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近3年来,每学年能承担1次校级以上公开课(须有学校教导处出具的公开课通知、教学设计和评价意见;申报职称时的考评课除外)。

三、教研科研方面。有一定的教科研能力,近3年内能具备下列1条:

1.在市级以上学术刊物发表教育教学论文1篇或在县级刊物上发表教育教学论文2篇。

2.参加县级以上论文交流评比中获一等奖1次或二等奖2次。

3.应邀在全市县的教学研究活动中作专题研究报告1次。4.受聘参加县级以上教育行政部门组织的教材、教学参考书的编写1次。

5.从事艺术和体育教学工作的教师,在专业基本功大赛中,获县二等奖以上奖项1次。

6.近3年内,主持过县级以上科研课题或参加过市级以上科研课题并作为主要成员,或担任校级科研课题的正副组长,且课题已结题或课题取得阶段性成果。

四、培养指导教师(本条为校级骨干教师评选参照条件)能参加学校组织的“师带徒”活动(须提供原始记录且有学校教务处证明),指导其他教师提高业务能力。所辅导的教师在县或学校举办的教学大赛中获奖(附获奖证书),或在公开课教学中获得较好效果(附开课通知、教学设计和评课人的评价意见)。

第四章

评选程序和办法

第九条 评选一般由下而上逐级进行。

1.个人申报,组织推荐。在个人申报的基础上,教学管理处对照条件,充分酝酿,广泛听取意见,经过述职、评课、评论文论著、考核教学质量,提出建议候选人名单上报校考评小组,校考评小组在校内进行公示。公示时间一般为7天。

2.校组织专家考评小组根据评选条件逐个进行全面考核。考核主要通过召开座谈会、组织听课、查看备课记录、核实教学与科研实绩、个别谈话、调查访问、民意测验等形式进行。确定我校教坛新秀、教学能手、学科骨干教师名单,予以公布。

第五章 职责

第十条 校教坛新秀、教学能手、学科骨干教师必须担任本学科(专业)满工作量的教学任务(行政人员兼课不少于本学科规

定课时量的1/3),刻苦钻研业务,不断提高教育教学水平。带头上好研究课,每学期在校内评课不少于8节,上示范课不少于2节;在县及以上范围内承担1次以上高质量的观摩课、示范课或专题讲座;研读专著1~2本;写教学反思不少于2篇;撰写优秀教学设计不少于6篇;参加县级级及以上培训(活动)2~4次。

第十一条 校教学能手、学科骨干教师必须主动参加组织安排的各类讲学活动以及培训青年教师等工作任务。每学年带徒2人以上,并明确培养对象的目标和任务。

第十二条 校教学能手、学科骨干教师必须积极参与教育科研,承担县级以上课题研究任务。每年至少撰写1篇有较高水平的专业论文、经验总结或科研报告,并在市级以上获奖,或在市级以上报刊发表,或在专业会议上交流。教坛新秀每年至少撰写1篇有较高水平的专业论文、经验总结或科研报告,并在县级以上获奖,或在县级以上报刊发表或在专业会议上交流。必须参加或指导学生参加县以上的教学比赛。

第十三条 校教坛新秀、教学能手、学科骨干教师必须承担一定的教师继续教育任务,积极参加学校组织的义务讲学活动,完成市县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下达的教育教学研究及其他任务。

第十四条 校教坛新秀、教学能手、学科骨干教师应不断提高专业知识和水平,积极参加高一层次学历或硕士究生学历(学位或课程)进修。

第六章 管理和考核

第十五条 校教学管理处对教坛新秀、教学能手、学科骨干教师的培养和管理工作进行规划、指导、协调、检查和监督。实行动态管理,跟踪考核和复评,不搞终身制。

第十六条 建立教坛新秀、教学能手、学科骨干教师考核制度。已退休的不参加考核,认真记载他们的主要业绩及考核奖惩情况,按学年建好管理台帐,填写《骨干教师学年考核表》。

对考核不合格的,经审查属实,取消其荣誉称号。具体考核细则如下:

1、学校综合考核达良好以上,教学质量评价为优秀。

2、每举行年级组以上公开示范教学2次;或县级以上公开示范教学1次。

3、每在市县级以上公开发行的刊物上至少发表学术论文1篇;或者在县级以上学术年会论文评选中以第一人称发表论文1篇;或参编县级以上出版的教材或专业出版物。

4、主持1项校级科研课题;或参加1次县级科研课题列前3名;或参加市级科研课题列前6名。

5、在教育教学和社会服务工作中成绩显著,受到学校或县、市级以上表彰。

6、获得校级以上优秀教师荣誉。

骨干教师按以上六条进行考核,其中五条符合的为优秀;四条符合的为良好;三条符合的为合格;二条以下符合的为不合格。教坛新秀、教学能手考核参照执行。

第十七条 学校积极培养和推荐骨干教师参加高一级评选。

第十八条 有下列情形之一者,取消教坛新秀、教学能手、学科骨干教师资格:1.评选工作中弄虚作假,不符合评选条件的;2.离开教育教学第一线岗位的;3.不具备师德要求或不履行岗位职责,考核不合格的;4.依照法律、法规应当撤消其荣誉称号的。

第七章 待遇和奖励

第十九条 学校对教坛新秀、教学能手、学科骨干教师授予称号,颁发荣誉证书。在教师职务评聘中,优先考虑高一级教师职务。

第二十条 凡被评选为校级教坛新秀、教学能手由学校每月补助科研经费20元;学科骨干教师每月补助科研经费30元,县以上相应骨干教师若有经费补助学校不重复计发(学期考评计发)。

第二十一条 学科骨干教师在聘期间可优先安排参加省、市教育行政部门组织的境内外教育考察或交流。

第二十二条 校教坛新秀、教学能手、学科骨干教师离岗后,不再享受有关待遇。

第二十三条 学校为教坛新秀、教学能手、学科骨干教师创造有利的工作、学习环境,做到人尽其才,有计划地提供外出进修、参观考察、健康疗养的机会。

第八章 附则

第二十四条 在同一届评选中,每人只能参加一项评选。

第二十五条 本办法由校长室负责解释,自颁布之日起施行。

下载教坛新秀、教学能手考试-通识-课堂教学(缩小版、总结打印)[合集五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教坛新秀、教学能手考试-通识-课堂教学(缩小版、总结打印)[合集五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