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中国武术文化作文
中国武术文化作文
我们中国传承的历史悠久,其中传承下来的传统文化更是数不胜数,其中一个就是武术,我们中国的的武术从古传承至今已经有了数千年的历史。下面是小编整理收集的中国武术文化作文,欢迎阅读参考!
中国武术文化作文(1)
大家都知道,一个小巧可爱的小女孩,为什么会喜欢男孩喜欢的武术呢?我来为大家介绍一下吧!
一开始,家人都不支持我去学跆拳道,我一直都很喜欢跆拳道,怎么可能就善罢干休呢?所以我就一直说,一直说,终于,功夫不负有心人,妈妈最终无奈的答应了我。
星期六,妈妈告诉我要学跆拳道必须先练习一下手劲,她带我来到我们家楼顶,我看见上面挂了一个大沙袋,我问妈妈学跆拳道为什么要练习打沙袋,妈妈语重心长的说:“一个人做什么都要有恒心,不要一时的兴趣,到时什么都没学好,现在让你练习打沙袋就是看一下你有没有耐心。”听了妈妈的话我一下想到了我原来学习的舞蹈和画画,两样都是没学多久就不想学了,现在想来妈妈让我先练习下以是好的。
第二天早上,我一起来就跑到楼顶打沙袋去了,我左一拳,右一拳,上一拳,下一拳,哇!我第一次发现打沙袋有这么好玩呢!
练了一段时间后,我发现我的手劲变大了,和同学们扳手腕还赢了呢!体质也变强了,不爱感冒,也不爱生病了,没想到沙包不但能锻练手劲,还能增强体质呢,所以请大家要多锻练,多运动哦!哈哈,我就是一个名副其实的假小子!
中国武术文化作文(2)
我的父亲是一名武术爱好者,记事起就经常看到父亲在面积不大的室内一大早就蹦来蹦去,折腾的让人睡不着,我母亲说我爸那是在发神经„„看过过武打片后才知道我父亲练的是武术,拆迁前还保留那本一九八一年出版的书《少林武功》(书被我母亲撕了一大半,二零一零年拆迁后被我扔了)。
在父亲的“不良影响”下和武打片的“诱惑”下,我成了学校公认的武痴,一直做着大侠梦,梦想自己长大后拿着大刀行走江湖、行侠仗义。记得小时候按照《少林武功》偷练了几个动作,不得了以为自己有武功了,找班上不顺眼的小子动粗,结果大败而归,老师通知了家长,结果又遭受了家教严厉的母亲“毒打”,幼小的我第一次在心理和生理上遭受了巨大而惨重的打击。父亲私下很支持我习武但反对我打架斗殴,父亲告诉我他买的书《少林武功》只是初级套路,只能是/ 6 锻炼身体。心想套路都这么难,真正的武术太神秘了„„
青少年时期,我经常买武术书刊自学,虽然没什么实质上的成绩,但免遭同学欺负达到自卫水平不成问题,毕竟自学嘛!武术给了我快乐,给了我自信,还给了我坚定的信念,武术陪伴我一直成长„„工作后,有了经济基础,买的书籍也多了起来,参加过函授,其中也被骗过,习练假冒气功差点出偏差(就是常说的走火入魔)。当正规杂志看到某武术班招生,让我系统的学习了传统与现代格斗集合的自卫武术,当然也是通过函授方法学习的,毕竟我没有时间去那么远的武术学校上课。虽然我没有圆了大侠梦,但多年的经历也养成了点好习惯。武术大侠梦起于幼年止于婚后,毕竟成家了,成天练那些看似打打杀杀的玩意也不能当饭吃,当古稀时,我还会“重操旧业”,因为武术是我的终生爱好„„
中国武术文化作文(3)
我是一位女生,可是家里的大人们都说我是一个调皮的“假小子”有多动症,因为人家的女孩子都是文文静静的,可是,我虽然是女生,但和男生一样喜欢打打闹闹的,一刻也停不下来。
一天中午,我听爸爸说:“让咱家的小妞去学武术吧。”我一听,高兴的情绪马上就上来了,连忙说:“好呀,好呀。我一定要去,我一定要去。”姐姐也说:“我也要去,我也要去。”然后我和姐姐就兴高采烈的去学武术了。
走进武术班,我就先跟着老师学基本动作:踢腿。踢腿有好多种呢!有正踢腿,侧踢腿,里和腿,外和腿,飞腿......以前我学过舞蹈,踢腿对我来说真是小菜一碟,可是就在我正洋洋得意时,我的脚底就像抹了油一样摔在了地上。我赶快站起来重新踢,一次次摔到,一次次站起来。功夫不负有心人。我学会了所有的踢法还学到了一套“摸掌出拳”的武术。
原来,中国武术这么有趣呀!将来我一定要学习更多的中国功夫。
中国武术文化作文(4)
让我惊醒,是痛!我没有你想要的知书达理。梦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存在。特别是到春天播种季节,总喜欢晚上看天上的星,通过斗转星移,判断自己的菜园哪天该埋菜籽,哪天该移秧苗?最美好的样子。老鞋匠马进福严重驼背,靠着街头一个露天的修鞋摊维持生计,每天要走很远的路。
听爸爸说按照传统的说法,中国武术起源于中国古代战争。战争时期士兵们在战争中掌握的一些搏击竞技技巧,在经过慢慢的发展与演化就形成了后来的中国武术!我听后,眼前一亮,便缠着爸爸教我中国武术,爸爸以前在部队里学过武术,在我的苦苦哀求之下,爸爸终于答应教我了,可我学了许多天,才学会了其中的一小部分,在这中间,我终于悟出了一个道理,别看那些人在台上表演武术时是多么的威风,却不知道他们在台后付出了多大的代价?花费了多少的时间反反复复的练习。真可谓“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
我也特别崇拜霍元甲和黄飞鸿的中国功夫,因为他们用那种保卫祖国,不让别的国家来侵略、来破坏我们国家的伟大英勇的精神,让我感动,所以,我下定决心一定要学会武术,帮助别人教训那些小偷、欺负老人和孩子的坏蛋。保卫国/ 6 家,让国家更加强大,让中国人民受到良好的教育,过安居乐业的生活!/ 6 / 6 / 6 / 6
第二篇:浅析中国武术文化中的美学
浅谈中国武术文化中的美学
摘要:爱美之心,人皆有之。自古以来,人们都在不断的追求美。中国武术文化博大精深,将美学完全融入其中,本文主要通过对武术中的形体美、技艺美、造型美、协调美、节奏美、武德美、语言美、意韵美的介绍来浅析中国武术文化中的美学。关键词: 武术 文化 美学 审美
我从小就喜欢看武侠片,其中少林寺、少林小子、醉拳等更是百看不厌,吸引我的不仅仅是里面的故事情节,更重要的是里面的武打动作融入了武术文化中的美学,让人在欣赏的时候如痴如醉,经过一段时间的欣赏学习和老师的讲解,我对武术文化中的美学又有了新的认识,美是人类社会活动实践的产物,是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而产生、随着社会实践活动的深入而发展的。人类通过自身的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活动,创造出了一个拥有辉煌灿烂的文化的美的世界。武术之美,更是如此。
一、武术文化的外在美 1.形体美。
形体美以其匀称的体态和柔和的线条,以形动人,以情感人,成为大自然中最为完善的一部分,标志着人体的健康和尊严。因此,形体美是人类最崇高的和被热切追求的目标之一。武术项目十分讲究动作姿态,如长拳展现的是一种姿态舒展、动作灵活、快速有力、节奏鲜明,并包括窜蹦跳跃、闪展腾挪、起伏转折等动作和技术的拳术。长拳动作除了要体现攻防技术外,还要讲究骨法,动作要求规格,姿态优美。如拳谱中所要求的“五体称”,即四肢与躯干五条线要像写字一样,结构匀称、工整,或撑拔张展,或勾扣翘绷,无一处松软,充满骨力,呈现健美之势。
2.技艺美。
武术技法要求:“轻似随风絮,重若千钧铁”。“震脚”、“拍地”、“砸拳”等动作能使运动过程的轻、重之分明朗化,充分体现了轻、重的对比关系,鲜明地突出“重”的因素,在短暂的停滞后,如同打开闸门奔泻而出的洪流一样,很快就促成运动状态和节奏的转折变化。套路里由于各种动作的先后衔接,其中不乏轻、重,或是重、轻之对比。轻重相间,构成了此起彼伏、铿锵有力的运动节奏。当人们观赏武术比赛或表演时,常常会不由自主地发出欢呼和赞叹,这就是欣赏着发自内心的情感的自然流露,它既在生理基础上给这种感观愉快,却又超出生理基础之上,它主要是培育人的感知。譬如对套路演练的感觉, 通过变化的招式, 人们会在眼前不断地感悟到一副副流动的画面。这些画面时而波涛汹涌;时而如行云流水;时而如巍巍重山,泰然耸立;时而像惊魂脱兔, 狡黠多变;时而骠悍猛放;时而通达干练;时而如鹰击长空;时而如浅底鱼游。正是这些层出不穷的变化, 时时唤起人们新鲜的感知而使人享受到美的愉悦。
3.造型美。
武术的造型艺术美可分为动造型和静造型,通过动造型和静造型在空间和时间上的运动形成了连续不断的画面。如“金鸡独立”、“白鹤亮翅”、“金鸡报晓”、“朝天一柱香”等,这些取自于生活中的典型形象有机地联系在一起,形成动的画面,自然就显示出了迷人的艺术魅力,给人以美的感染和享受,同时也充分体现出了武术运动造型美的个性。
4.协调美。
武术运动中有规律的反复、连续性,以及动作和形态转换所产生的美感。武术流派繁多、风格各异,因此武术动作在演练过程中有慢有快。从另一方面讲,武术动作的一拳一脚或者是一个腾空、一个旋转等等,都可在视觉上构成各种运动的轨迹,这些轨迹形成了优美的空间变化。这种千变万化、瞬息生辉、稍纵即逝的线条排列与组合都能给人以强烈的美的享受。
5.节奏美。
武术套路节奏鲜明、气韵生动、富有美感,尤其是现代自选套路的发展在节奏的变化上尤其突出。特别是给人们留下深刻印象的集体表演项目,在富有民族特色的音乐伴奏下,运动员们以古朴而有特色的拳法,节奏鲜明,时而单练、时而对练,动作整齐而有难度,内容新颖而不落俗套,紧紧抓住观众的心弦,以其独特的风格、精湛的技艺、清新的音乐,使人们赏心悦目,深切体验到武术给人们带来的美的享受。
二、武术文化的内在美 1.武德美。练武之人讲究武德,基本思想是以仁慈、忠厚、善良和爱心来待人接物,处理一切人际关系。武德的仁学中心首先表现在练武与修身的统一,习武既是人生品德修养的重要途径和方法,要求习武者要有高尚的品德与宏大的胸怀和气魄。其次,武德的仁学中心还体现在武技的运用上。武术的本质是技击,技击必然内含着残酷与暴力。然而武术的仁德精神却要求以制取对方为主,尽量避免杀人取命。以武会友,更是讲究点到为止。
2.语言美。
武术文化的语言美主要体现在武侠小说中。而武侠小说的大家莫过于金庸、梁羽生、古龙。下面就简单谈谈他们的语言风格: 金庸小说的语言,典雅古朴、生动活泼、诙谐逗趣而又富于变化,他的小说既有诗情画意,柔绮委婉的情境,又如西方小说直探人生、命运的真谛。他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大胆地吸收西方小说的创作技巧,中西结合,使小说结构既精巧、繁复,又谨严、完整。给人以认识、教育、审美、娱乐的效果,那是一种与读经典名著同样的甚至更高的感受,让我们的心灵得到寄托。
梁羽生小说的语言文采飞扬,字里行间透出浓郁的书卷气,故事中又常常用诗词歌赋、民歌俗语点缀其间,以创造优美的意境、气氛,烘托人物的内心世界。他的小说技法以传统继承为主,多用章回小说的形式铺张故事,叙事中有着明显的说书人的口气,表现出民族风格和民族气派。
古龙小说在语言、技巧上,表现出与众不同的独家风格。他的小说的语言句式短,叙事力避平铺直叙,行文多跳跃抖动,情节惊险蹊跷而又不违悖情理,辟境造意,刻意求新。
3.意韵美。
在传统美学中意是审美意识的主导方面, 指主观意识、趣旨及其在创作中的艺术表现。韵是超然于世俗之外的生动含蓄的风采气度。在中国古典美学中, 讲究写意, 注重意存笔先, 画尽意在, 写一时之意, 意尽言止的境界。由于受这种美学思想的影响, 导致了武术在气度、神韵上追求形神兼备, 然后更强调传神而脱形。武术将现实的审美感受提供和集中, 贯彻到整个演练过程中立意尽意、意发传神、心动形随、以达到意境美。韵的生动自然雅致清奇、委婉含蓄、趣味无穷的境界, 表现在武术中, 就是演练者的动作、神态和风貌展示特有的东方古典之美, 激发欣赏者的联系和情思, 以获得意外之意,从而获得绵绵无尽的美感。
结束语:此外,武术之美还包括攻防美、武仪美、武境美、心灵美等等,中华武术是最富有民族审美特色的传统体育项目, 它以美为基础, 以美为出发点, 具有独特的审美价值。我们应在东方传统文化和美学的基础上去研究武术美、感受、欣赏武术美, 用心去领悟美的内涵,从而带来心灵的震撼, 建立正确的审美观。参考资料:浅论武术的美学价值--郝宇 浅谈中华武术的审美功能及美学特征--吴正好 浅谈中华武术套路的美学价值--侯沛伟 杨明珠 张建强 武术对当代大学生修身的价值探索--徐现峰
简析“劲力”在武术套路中所发挥的艺术效果--高瑞芳
第三篇:大学中国武术文化教学之教案设计
[大学中国武术文化教学之教案设计]
一、课程名称:中国文化
二、授课对象:大学体育选修武术的学生
三、课型:文化展示课
四、学时:4学时
五、授课题目:中国武术文化
六、教学目的与要求
1.目的:在对外汉语的国际推广中,我们要着力打造国际品牌,大学中国武术文化教学之教案设计。但是在中国的博大精深的文化体系里,在国外传播甚广的却是冰山一角。然而,武术这一极具中华民族风貌的文化体系却以其独特的魅力在国际上影响深远。武术内涵丰富,寓意深远,既具备了人类体育运动强身健体的共同特征,又具有东方文明所特有的哲理性、科学性和艺术性,较集中地体现了中国人民在体育领域中的智慧结晶。同时它也从一个侧面反映了东方的民族文化光彩。因此,从广义上认识,武术不仅是一个运动项目,而且是一项民族体育,是中国人民长期积累起来的一宗宝贵文化遗产。因此,在本次的文化教案中,着重于对武术这一中国传统文化的系统介绍,采用多种形式从多层次多角度阐释武术所承载的中国文化。从而有利于中国传统文化的更好传播。
2.要求:a.明确中国武术的特征,了解其发展的历史进程
b.认识武术对于国人素质的构建的作用即它所蕴含的民族性格(从儒家、阴阳学说、天人合一对武术思想的影响展开)
c.了解中国传统武术国内发展现状
六、授课内容与时间安排
七、教学方法 以案例法为指导,适当结合阐释法、对比法
八、教学重点难点
武术在其产生,发展和完善的历史进程中,受中国传统哲学影响极深。而中国传统哲学与西方影响深远的宗教理论差异很大,即:在传统哲学的影响下所形成的武德精神“自强不息,仗义济民,忠于民族和国家,诚信谦让”与西方追求自我的价值的实现的精神甚异,学生在接受过程中会有一定的障碍。儒家思想,阴阳八卦的思想是武术文化精神的支柱,而这种思想又在几千年的武术发展中不断的互相渗透,最终所形成的天人合一与自然和谐统一的思想是与电影里的以打斗为特点的武术有很大区别的。中国武术虽然起源于战争,并因为战争的长期存在而得以不断发展,但是在其完善的过程中更多的是融入了处世之道,其精神也从原来的攻击性逐渐的向“为国为民,侠之大者”的成熟完整的武侠精神转变。这是一种中国人独有的伦理价值。因此,必须让学生了解到武术的真正精华,这是这堂课的难点,同时也是重点。
九、具体教学内容与时间安排
导入部分:播放太极表演视频(35秒)
1.介绍中国传统武术的历史发展进程(详细文案如下,重点下红线)(10分钟)
武术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原始社会。那时﹐人类即已开始用棍棒等原始工具作武器同野兽进行斗争﹐一是为了自卫﹐一是为了猎取生活资料﹐后来人们为了互相争夺财富﹐进而制造了更具有杀伤力的武器。如《山海经‧大荒北经》就有“蚩尤作兵伐黄帝”的记载。这样﹐人类通过战斗﹐不仅制造了兵器﹐而且逐渐积累了具有一定的攻防格斗意义的技能。
在殷商时期﹐青铜业发展﹐以车战为主﹐出现了一些铜制武器﹐如矛﹑戈﹑戟﹑斧﹑钺﹑刀﹑剑等。同时﹐也出现了这类武器的用法﹐如劈﹑扎﹑刺﹑砍等技术。为了提高战斗力﹐这时已有了比赛的形式。如《礼记‧王制》所载“凡执技论力﹐适四方﹐裸股肱﹐决射御”﹐意即较量武艺高低。
春秋战国时期﹐铁器出现﹐步骑兵兴起﹐为了在步骑战中发挥作用﹐长柄武器变短﹐短柄武器(特别是剑身)变长﹐这样﹐武器的内容就更加丰富了﹐武术的技击性进一步突出﹐同时武术的健身作用也受到重视。这时比试武艺的形式已广泛出现﹐更加推动了武艺的发展。据《管子‧七法》载﹐当时每年有“春秋角试。”
秦时盛行角抵和手搏﹐比赛时有裁判﹐有赛场﹐有一定的服装。1975年湖北省江陵县凤凰山秦墓出土的一件木篦背面上就彩画了当时一场比赛的盛况﹕台前有帷幕飘带﹐台上
3个上身赤裸的男子﹐只穿短裤﹐腰部系带﹐足穿翘头鞋﹐2人在比赛﹐1人双手前伸作裁判。
汉时有了剑舞﹑刀舞﹑双戟舞﹑钺舞等。这都说明﹐汉时的武舞已有明显的技击性﹐有招法﹐又多以套路的形式出现。汉时是武术大发展的时期﹐已形成了多种技术风格的流派。如《汉书
.艺文志》收入的“兵技巧”类就有13家﹑199篇﹐都是论述“习手足﹐便器械﹐积机关﹐以立攻守之胜”的武术专著。
随著步骑战的发展﹐在战场上﹐戈﹑戟逐渐被淘汰﹐剑作为军事技术多被刀所代替﹐但作为套路的演练仍在发展。
宋代出现了民间练武组织﹐见于记载的有“锦标社”(射弩)﹑“英略社”(使棒)﹑“角抵社”(相扑)等。这些社团因陋就简﹐“自置裹头无刃枪﹑竹标排﹑木弓刀﹑蒿矢等习武技”但对抗性的攻防技术由于受了宋理学家倡导“主静”的影响﹐都逐渐走向衰微。
元代统治者对民间“„„二十人之上不许聚众围猎﹐连民间私藏武器也属犯罪。武艺多以秘密家传的方式冒著生命危险进行传授。
明代是武艺大发展的时期﹐出现了不同风格的技术流派﹐拳术﹑器械都得到了发展﹐特别是在理论上总结了过去的练武经验﹐具有代表性的著作有《纪效新书》﹑《武篇》﹑《耕馀剩技》等。
清代统治者禁止练武﹐民间则以“社”﹑“馆”的秘密结社形式传授武艺﹐其中著名的拳种﹐如太极拳﹑八卦掌﹑形意拳﹑八极拳﹑劈挂拳等﹐多在清代形成。
2.武术与中国哲学
(一)儒家思想与武术
儒家学派历来推崇“君子”文化,把“君子”的行为,道德规范作为“成人”的标准,希望人们去努力达到。儒家的伦理道德思想,以及所提倡的“文武双全”,“仁勇兼备”的思想,对武术发展有着明显的导向作用。
儒家伦理道德强调“仁爱”,认为“仁”为“爱人之本”。以“仁爱”为基本伦理思想所派生出的“忠,孝,智,仁,勇,宽,信,敏,惠,温,良,恭,检,让”等道德标准,一直被作为武术伦理思想的核心,纳入了道德伦理的范畴之中。
儒家认为:作为君子光有仁爱是不够的,必须同时掌握“六艺”,即:“礼,乐,射,御,书,数”,其中“礼”“射”“御”都和武术密切相关,即“仁者必有勇”。《史记·孔子世家》还指出:“有文事者必有武备,有武事者必有问备。”这种追求文武双全仁勇兼备的思想,对武术超越纯武的范畴,积极与中国文化相融合,以及其自身的发展起到了导向的作用。
“为国为民,侠之大者。”这是一种中国人独有的伦理价值。这种“大侠精神”是侠义传统与儒家的最高价值标准的完美结合的产物,是成熟完整的武侠精神。具有“为国为民”精神的武侠形象,则成为中华民族理想中最完美的英雄形象,受到千百年来中国人的崇拜和尊重。举例
中国武术中的礼节:武术老师示范并解说武术礼节,留学生模仿。
(一)徒手礼
1、抱拳礼
(1)行礼的方法
并步站立,右手成拳,左手四指并拢伸直成掌,拇指屈拢,左掌心掩贴右拳面(左指根线与右拳棱相齐),左指尖与下颏平齐,右掌眼斜对胸窝,置于胸前屈臂成圆,肘尖略下垂,拳掌与胸相距20-30厘米。头正、身直、目视受礼者,面容举止大方。(附图)
(2)抱拳礼的涵义
左掌声表示德、智、体、美“四育”齐备,屈拇指表示不自大,右掌表示勇武顽强,左掌掩右拳,表示“勇不滋事”、“武不犯禁”;左掌右拳拢屈,两臂环抱成圆,表示五湖四海,天下武林是一家,以武会友;左掌为文,右拳为武,表示文武兼备。
(3)抱拳礼的应用
在武术竞赛、表演、训练活动中应用。
2、鞠躬礼
(1)行礼的方法
并步站立,两手垂置于体侧,手心向内贴于大腿外侧,上体向前倾斜15度,教案《大学中国武术文化教学之教案设计》。
(2)鞠躬礼的应用
a、见到师长或领导时使用此礼;
b、表演、比赛演练结束时使用此礼;
c、不适于应用抱拳礼的正规场合。
(二)持械礼
1、抱刀礼
并步站立,左手抱刀,屈臂使刀斜横于胸前,刀背贴于小臂上,刀刃向上,右手拇指屈拢成斜侧立掌,以掌根附于左腕内侧,两腕部与锁窝同高,两臂外撑,肘略低于手,目视受礼者。
2、持剑礼
并步站立,左手抱剑,屈臂使剑身贴于小臂外侧,斜横于胸前,右手拇指屈拢成斜侧立掌,以掌根附于左腕内侧,两腕部与锁窝同高,两臂外撑,肘略低于手,目视受礼者。
3、持枪(棍)礼
并步站立,右(左)手枪(棍)把端三分之一处,屈臂置于胸前,枪(棍)身直立,枪尖(棍梢)向上,左(右)手拇指屈拢成斜侧立掌,以掌根附于右(左)腕内侧,两臂外撑,肘略低于手,目视受礼者。
(二)阴阳思想与武术
儒家思想主要是对习武者做人处事行为的影响,而阴阳思想则是对武术自身发展的影响较大。
古代学者认为:人类与宇宙万物都是由阴阳互动而成。阴阳最初涵义是很朴素的,表示阳光的向背,向日为阳,背日为阴,后来引申为气候的寒暖,方位的上下,左右,内外,运动状态的动与静等。古代的哲学家进而体会到:自然界的一切现象都存在着互相对立而又互相作用的关系,就用阴阳这个概念解释自然界的两种对立和相互消长的物质力量。古代武术要求“顺阴阳而运动”,明代武术大家俞大猷在《剑经》中以阴阳转化法揭示了转化刚与柔,动与静,先与后等对应因素的方法,提出了“顺人之势,借人之力”,“乘他‘旧力略过,新力未发’”,“以静待动,以逸待劳”等攻防制胜原则和方法。武术家们还认为:每一个动作都是阴阳对立,势必此强彼弱,此弱彼强,只是阴阳之间的消长。这种消长必须符合一定的比例,例如:一种手法的劲力有十分,柔劲多一分,刚劲就少一分。据陈鑫的《太极拳图书讲义》阐述:陈氏太极拳刚柔比例是五比五,这样才是易于变化的“妙手”。阴阳对立消长主要表现在双方搏斗时,例如:对手直劲打来,可以横劲破解,对手前进,可退而避之;对手后退,则可以进而击之。
(三)天人合一
所谓“天”并非指神灵主宰,而是“自然”的代表。老子说:“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即表明人与自然的一致与相通。这种“天人合一”的思想体现在武术中,首先表现为习武者追求人与自然的统一。清代杨氏传抄太极拳谱中记载:“乾坤为一大天地,人为一小天地也”,所以在练习武术的过程中,人们总是在追求人体与大自然的和谐相通,使人顺乎自然,其运动也要服从大自然的变化规律,以此来求得物我,内外的平衡,达到阴阳平和。正因如此,自古习武者都非常注意在练习的过程中是人体和四时、气候、地理等外在的自然环境相协调,因时因地采用不同的训练内容和手段,选择优美清净的自然环境作为练功修身养性的场所,从而充分发挥人的创造力,使个人的身心皆融于大自然之中。若你天时地利而动,则不利于健康。
古往今来,很多人以自然现象编创武术,如太极拳是“长拳者,如长江大海,滔滔不绝世”说明太极的技术跟自然的关系,同时表明在演练时还要注意养成“腹内松静气腾然”的内心活动,皆是江海之势喻拳势。又如,长拳的十二形说:“动如涛、静如岳、起如猿、落如鹊、立如鸡、站如松、转如轮、折如弓、轻如叶、重如铁、缓如鹰、快如风”,也是以十二种物象来说明对演练时动作的12种变化的要求,其中绝大部分也是取自然界的物象来喻拳势。
二、武术中所蕴含的民族特点
武术在其发展过程中,形成了完整的道德体系即武德。所谓武德,就是从事武术活动的人在社会活动中所应遵循的道德规范和应具有的道德品质。儒家思想认为武德主要包含“仁、义、礼、信、勇”五方面。仁是指道德意识,要用广博的爱心去对一切人;义是依仁而行的方法、途径、和标准,伦理观念;礼表示恭敬辞让之心、为人处事、待人接物的礼节仪容;信表示诚实可靠、信守诺言;勇则表示惩恶扬善、见义勇为。
武德作为一种美德,一种社会意识形态,指导人们共同的武术生活及其行为的准则、规范,并渗透在习武者的思想和言行中。同时,这种武德所塑造的大侠形象成为中国人心目中的英雄特征,也激励着仁者智士不断的朝这个方向努力。从而广播中华之美德。
3.现代武术发展现状
⑴现代武术的段位制
1、初段位:一段(青鹰);二段(银鹰);三段(金鹰)
2、中段位:四段(青虎);五段(银虎);六段(金虎)
3、高段位:七段(青龙);八段(银龙);九段(金龙)
初段位的晋升
1、凡参加武术套路基础锻炼年满8岁或参加武术散手基础训练年满13周岁(仅限男子),入段资格技术考评成绩达7分以上,并接受武德教育者,可取得入段资格。
2、凡取得入段资格达1年以上,在规定的考评中,演练一段的一套拳术或散手基础技术,成绩达7.5分以上,遵守武德者,可申请晋升一段。
3、凡获得一段达一年以上;在规定的考评中,演练二段的一套拳术,成绩达8分以上,或在散手攻防组合技术考评中,成绩达8分以上;遵守武德者;可申请晋升二段。
4、凡获得二段达一年以上;在规定的考评中演练三段的一套拳术,一套器械(长短任选),每项成绩达8.5分以上,或在散手实战技术考评中,成绩达8.5分以上,遵守武德者,可申请晋升三段。中段位的晋升
1、凡获得三段达2年以上,符合下列条件之一者,可晋升四段:
(1)在规定的考评中,演练四段的一套拳术、一套短器械、一套长器械,总成绩达到25.8分以上,并在该段的武术理论考试中,成绩达到75分以上,重视武德修养者;
(2)在规定的散手四段晋段比赛考评中,成绩达到规定录取名次,并在该段的武术理论考试中,成绩达到75分以上,重视武德修养者。
2、凡获得四段达2年以上,符合下列条件之一者,可申报晋升五段:
(1)在规定的套路晋级比赛考评中,演练一套拳术、一套短器械、一套长器械或二套拳术、一套器械(仅限于太极拳系列),其中一项达到规定录取名次,成绩达到26.25分以上,并在该段位的武术理论考试中,成绩达到80分以上,重视武德修养者;
(2)在规定的散手五段晋级比赛考评中,成绩达到规定录取名次,并在该段的武术理论考评中,成绩达到80分以上,重视武德修养者。
3、凡获得五段达2年以上,符合下列条件之一者,可申报晋升六段:
(1)在规定的套路晋级比赛考评中,演练六段的一套拳术、一套短器械、一套长器械或二套拳术、一套对练(仅限于太极拳系列),其中一项达到规定录取名次,成绩达到27分以上,并在该段位的武术理论考试中,成绩达到85分以上,重视武德修养者;
(2)在规定的散手六段晋级比赛考评中,成绩达到规定录取名次,并在该段的武术理论考评中,成绩达到85分以上,重视武德修养者。
高段位的晋升
1、凡获得六段达6年以上,在工作业绩、武术理论研究、科研论著中取得一定成绩,武德高尚者,可申请晋升七段。
2、凡获得七段达5年以上,在工作业绩、武术理论研究、科研论著中取得一定成绩,并对武术运动的发展做出较大贡献,武德高尚者,可申请晋升八段。
3、凡获得八段以后,在工作业绩、武术科研论著、理论研究方面取得重大成就,并对武术运动的发展做出卓越贡献,影响极大,武德高尚者,可申请晋升九段。
4、对武术事业的发展做出卓越贡献的知名人士,经国家体委武术运动管理中心审核后,可授予荣誉高段位。
⑵ 国内武术主要竞赛
主要赛事:国际传统武术比赛、香港国际传统武术比赛
热门赛事:北京2008武术大赛 武术比赛一共设10枚金牌,其中套路8枚,散打2枚。套路的8枚金牌将在男子长拳、南拳、刀、棍和女子长拳、太极拳、枪、剑中产生。
十、教学辅助手段的运用
主要是幻灯片的播放和视频播放,另外邀请体健学院武术教师并租借简单武术器材进行示范表演。
十一、教学小结
通过这样一门别开生面的武术展示课,向大学生同学展示中国这一传统精神文化遗产。从修身和养性两方面来阐述武术的价值,在锻炼身体的同时,更注重心境,达到内外统一的目的。这样一堂课是一个中国文化展示的窗口,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了解武术的发展历程,更有现在的发展状况体现与当代社会进步发展,通过影像资料欣赏到武术的风采,更有专门的教师来为同学演示,都能使同学们对于“武术”有更为深刻的印象。更可以借此机会亲身实践体会这一传统体育项目,使课堂显得生趣盎然,不会显得那么呆板。更通过案例法如与阴阳,动物等之间的关系,使武术这一概念更为易懂,在具体事例中向大学生解释是更为有效的方式。这样一堂课,围绕着武术这一主题,浅的一面是对于武术的推广,深的一面是武术承载的思想内涵的传播。
第四篇:浅谈中国武术的文化特征与发展前景
中国武术作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和独特表现形式,一方面跟中国的古典哲学、政治伦理、军事思想、文化艺术、医学理论、社会习俗等等互相联系,相互作用,共同组成绚烂多姿的中国文化整体;另一方面则从一个侧面反映出整个中国文化的基本特征。武术的文化特征,主要有如下几个方面。
1.1具有“天人合一”的哲理思想
中国武术是最富有民族文化特色的体育项目。它的指导思想是中国传统的“天人合一”哲学思想,是武学的最高境界。它传承了道家哲学本体论的观念,认为人和自然在本质上是相通的,人应于自然协调一致才能获得生存与发展,进入“天人合一”境界的习武者即可做到“从心所欲不逾矩”,如八卦掌借天地之气来修身养性,太极拳的身心合修。“ 武术讲究内外合一,形神兼备,这主要通过武术功法和激发来体现。武术练功时要根据不同的季节、天气、时辰采用不同的方法,以此来取得最佳的效果。如《少林八卦五行功》按季节不同练不同的功法等。此外,从”天人合一“思想引发出”圆“与”空“的观念,是人对天地自然特色的领悟,因而也是动功最佳方式与境界。圆则灵活多变,空则轻灵无阻,圆而又空则做到活泼自如,循环不息。故不少拳种以圆、空为基本架式与手法,如峨眉拳和太极拳等均以圆、空为技击特色。特别是太极拳更是吸取了”易有太极,是生两仪“(《易经》)和”无极而太极,太极动而生阳;动极而静,静而生阴“(周敦颐:《太极图说》)等太极哲理而产生的。由于中国武术蕴含着深刻的哲理思想,具有修心养性的功效,这些特点反映了中国作为一种文化形式在长期的历史演进中备受中国古代哲学、医学、美学等方面的渗透和影响,形成了独具民族风格的练功方法和运动形式,这些都足以说明中国武术与世界体育文化的交流是有着传统的思想基础。
1.2 具有攻防特点的技击性
武术的产生主要是依靠生产劳动,人们通过拳打、脚踢、躲闪等徒手动作与野兽斗争来获取食物,这武术最原始的技击性,当然这也是最低级的,但却是武术技术形成的物质基础。武术的发展是在部落之间的斗争,在战斗中逐渐演变成较高质量的攻防技术。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武术与军事紧密相连,结伴而成。武术的每一个动作都有其本身的功放含义,长拳的一张一合,太极的以柔克刚,南拳的步法稳固,这些都足以说明技击性是武术的核心。虽然各家各派在技击方法和技击原理上各有不同,但都遵循攻防的规律,表现攻防的特点。武术具有攻防技击的特征而区别于其他体育项目。
武术的内容丰富多彩,按其运动形式可分为两大类:套路运动和搏斗运动。套路运动是武术动作以攻守进退、动静疾徐、刚柔虚实等矛盾运动的变化规律编成的整套练习形式。主要内容包括拳术、器械、对练、集体表演。在套路中充分体现了武术攻防技击等特点。搏斗运动是两人在一定条件下按照一定条件下按照一定的规则进行斗智较力的对抗形式。目前武术中正在足部开展的有散打、推手。短兵三项。搏斗讲究真实,给人以最真实的技击性。不管是套路还是搏斗都能充分体现武术的攻防含义,但与现实中的打斗还是与区别的。
1.3改善和增强体质
现在,随着人的生活的日益丰富越来越多的人们开始追求更高质量的生活,这就是养生。然而武术就赋予这样的特征,想太极拳、气功等等。通过对其它武术形式的练习,不仅在形体上得到锻炼,而且是人身心得到更全面的锻炼。对外能利关节、强筋骨、壮体魄;对内能理脏腑、通筋络、调精神尤其是武术许多功法注意调息行气和意念活动,1对调节内环境的平衡、调养气血、改善人体机能和增强体质是十分有益的。中国武术传统练功的理论是以中医的阴阳五行说、经络学说、脏象学说等基本理论为生理学的依据的。中医理论认为,人之一身,”惟精气神“为三宝。精气神三者是相互联系的,”精盈则气盛、气盛则神全、神全则身健;精生于气,气化于精,精化于气,气化于神“(林佩琴:《类证治裁》)。目前,在我国武术在中小学形成了初步的发展,这极大的推动了武术的发展,增强了学生的身体素质,像全国中小学系列武术健身操《旭日东升》。气功目前在全国得到了极力的推广乃至世界范围内,气功是一种以呼吸的调整、身体活动的调整和意识的调整为手段,以强身健体、防病治病、健身延年、开发潜能为目的的一种身心锻炼方法。太极拳可以增强体质太极始于无极,分两仪。由两仪分三才,由三才显四象,演变八卦。依据“易经”阴阳之理、中医经络学、道家导引、吐纳综合地创造一套有阴阳性质、符合人体结构、大自然运转规律的一种拳术。可见,武术为人类的身体健康做出了极大的贡献。
武术的根本就是强身健体,以武术的形式来增强体质,提高健康水平,这是体育所赋予人类的根本特征。武术有显著的健身养生的价值,越来越被世界各国人民所认识。这种实用理性的价值观也为中国武术推向世界提供了十分有利的条件。
1.4娱乐观赏,丰富文化生活
在古代,随着“宴乐兴舞”的兴起,手持器械的舞练,时常在乐饮酒酣时出现,如《史记》记载的“鸿门宴”种种项庄以助兴为由拔剑起舞意在刺杀刘邦的故事,便是这一形式的反映。可以看出武术早在奴隶社会就进入“娱乐圈”。在现在,武术以各种各样的形式丰富着人们的生活,陶冶大家情操,在很多晚会上都出现过武术表演,给人以视觉上的冲击力,使人赏心悦目。千百年来,武术以其独特鲜明的娱乐性体现在社会各阶层的文化生活中。
武术的娱乐性包括两方面:一是在武术本身找到快乐,武术能修性养身,让人们暂时忘掉苦恼,提高生活质量。二是武术具很高的观赏价值,在套路表演中展现武术的攻防转换,给人以美感,丰富人们的文化生活。随着人们对生活质量要求的提高,以武术的形式作为娱乐节目越来越丰富,像央视举办的康龙武林大会。
2.武术在世界范围内的影响
在漫长的历史中,武术作为独立的社会文化现象,是同中华民族的文明的产生同步的。武术缘起于我国远古祖先的生产劳动,经过几千年的传承逐步的形成了集健身与防身于一体的体育运动,同时对一些国家的拳术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武术是中华民族优秀文化遗产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受到国内各族人民的喜爱,而且还对世界体育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2.1中国武术对其他国家拳术的影响
2.1.1柔道
记载柔道的前身是柔术,而柔术的发展却与中国武术息息相关。早在十二世纪以前,中国唐手和手搏,向琉球传至日本。明熹宗天启元年(1621年),浙江杭州人陈元赟(少年时代在河南少林寺学艺,懂得伤科针炙,善诗文书画),随浙江道奉檄使单凤翔赴日本,成为尾张藩主德川义直的门客。后在日本武州江户(今东京麻布区国正寺),以拳法为主传授弟子。福野正胜、矶贝次郎和三浦义辰三人拜陈氏为师学拳术。经他们苦心钻研,深得陈氏拳术奥妙。其后,三浦与福野两人各树一帜,广传柔术。十七世纪后半叶,柔术经过民间辗转相传而形成了许多流派,并各自成体系,名人辈出。到十九世纪,著名的柔术流派已达四五十种。十九世纪中叶,日本正值大动荡时期。由此可以看到,中国武术直接影响了日本柔道的形成。日本讲道馆八段、早稻田大学教授山本秀雄在《柔道入门》一书中说:”在柔道各流派的著作中,有各种各样的说法。一种说法是:柔术来源于中国唐代拳术,是徒手形式的柔法、和法、体术、捕手、小具足、拳法等打、踢、摔、拿竞技项目的总称。最有说服力的是,在日本爱岩山还残存一块题为《爱岩山泉法碑》刻着“拳法之有传也,自投化人陈元赟而始”的碑。19世纪末,日本人嘉纳治五郎吸收各式派术的长处,经加工整理,并不断改进,创立了柔道。现已普及世界各国,并被列为奥运会项目。
2.1.2空手道
空手道起源于琉球古代的武术琉球手。琉球手结合了中国的武术,形成唐手。因为该武术系是有中国人的武术发展而成;也可以念做“空手”。关于空手道的起源有各种说法,其中,最为学术界所普遍接受的一种说法是:1392年,琉球国中山王察度遣使向中国明朝朝贡。明洪武帝派遣闽人三十六姓到琉球。这些中国移民在那霸港附近建立了久米村,将中国的先进技术带到了琉球。中国的拳法也在此时被带到琉球,结合了当地的格斗术琉球手,发展成今日空手道的原型唐手。经过了几百年的流传,形成了现在各种派系的空手道。可见,空手道是源自中国。
2.1.3跆拳道
跆拳道早期是由韩国古代三国之一新罗的跆根、花朗道演化而来的韩国民间普遍流行的一项技击术,是一项运用手脚技术进行格斗的民族传统的体育项目。其根源甚至可以追寻到古代的徒手搏击,跆拳道一词,是1955年由韩国的崔泓熙将军创造,据说崔泓熙将军早年在留学日本事,学习了日本的空手道。跆拳道是融合了中国的拳术、日本的空手道。虽说跆拳道与武术没有直接的关系,但也是有间接的关系。
2.1.4散打
散打是中华武术的精华,是具有独特多民族风格的体育项目,多年来在民间流传发展,深受人民喜爱。散打起源与发展,是和中华民族悠久历史同步。它从先辈的生产劳动,生存斗争缘起,但又服务于此,演化至今成为华夏民族灿烂文化遗产中的魁宝。散打融入了传统武术的技能技法,进行徒手对抗的现代体育竞技项目。
2.1.5截拳道
截拳道被大家所熟知是通过李小龙的电影,李小龙先生以咏春拳为基础并集各种拳法的特点于一身创造了攻击性很强的拳术。李小龙的拳术在许多国家和地区都兴起了中国功夫热。他之所以能创造截拳道,主要是长期受到中国武术文化的影响,尤其是他的师傅叶问。他虽然出生了美国三藩市,但其祖籍是广东顺德县,童年和少年时代是在香港度过的。他从小酷爱武术,6岁便开始跟父亲李海全(香港著名粤剧武打演员)学习太极拳,后来又随邵汉生武师学精武门的截拳。此外,他还练习过洪拳、白鹤拳、少林拳、潭腿、戳脚等南方及北方拳种,并参加过学校的西洋拳训练班。18岁他重返美国先后就读西雅图爱迪生职业学校和华盛顿州立大学哲学系时,又认真研究了空手道、跆拳道、合气道、泰国拳、印尼拳、马来锡拉拳等等。他依照中国武术“以无法对有法,以无限对有限”等拳理,根据咏春拳的手法和训练方法、截拳道中的腿法并吸取了西方拳击和东南亚一些国家的武术特长,从而揉合中外武术的精粹,逐渐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技击理论和技击风格,创立了一种具有完整体系的新技击术—截拳道。
2.2武术对奥运会的影响
纵观与武术有关的拳术都相继进入奥运会的大舞台,武术作为中国传统项目没有进入这样的舞台,难免为人所惋惜,但是武术与奥运会有着渊源的关系,也为奥运会做出乐儿特殊的贡献。武术第一次在奥运会上被人们所见,是在1936年柏林奥运会以表演的形式参加。当时的武术表演冲击了人们的眼球,被世人所认可,但是还没有被普及。在08年北京奥运会,武术虽然没有被作为正式的比赛项目进入奥运会,但是也极大的推广了武术大的发展,丰富了奥运会的内容。
2.3武术对日常生活的影响
武术的出现丰富了人们的日常生活。现在越来越多的人在空闲的时候练习武术,尤其是对太极拳的练习,练习的人群中主要是老年为主,这可以看出太极拳的功效被人们所认可了。武术在各个地方都有一定规模的武术的比赛,这样给喜爱武术的人提供了更大的舞台。现在,武术在各级学校成为体育教育的内容之一,一些大专院校还成立了武术协会和武术队,使这一宝贵的文化遗产得到继承和发展。随着国际交流越来越频繁,越来越多的外国人进入到中国来学习武术,使武术越来越国际化。养生武术的诞生,改变了人们对健康的看法,让人们通过武术练习来提高自身素质和预防疾病、延年益寿。
2.4武术对文化产业的影响
提到武术对文化产业的影响,我们会想到电视上出现的功夫片,这就是所谓的演艺武术。演艺武术不是纯粹的传统武术,但也离不开传统体育,否则就就变的不伦不类。李小龙的“功夫”把中国武术推向了高峰,让世界的人们了解与热爱上中国的“功夫”。例如河南郑州歌舞团利用嵩山少林的名声通过各种现代舞台技术包装打造一台武术舞台表演《风中少林》,在国内获得好评,得到国际演艺经纪机构的关注,赢得了很高的票房价值和经济回报。例如河南郑州歌舞团利用嵩山少林的名声通过各种现代舞台技术包装打造一台武术舞台表演《风中少林》,在国内获得好评,得到国际演艺经纪机构的关注,赢得了很高的票房价值和经济回报。我认为,要发展演艺武术,就得有创意、有新意,这样才让更长远的发展。
2.5世界范围内的“武术热”、“功夫热”
作为中国宝贵的文化遗产的武术,正受到世界的瞩目。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已有七八十个国家和地区开展武术运动,出现了一股“武术热”、“功夫热”,从而推动了一些国家体育运动的开展。
国外把中国武术称为东方文化的代表之一近几年不少专家到国外讲学和担任教练,是武术在世界范围内得到更快的传播和开展。据不完全统计世界大约有七、八十的国家和地区流行武术,尤其是在东南亚地区。在塞尔维亚就有许多的功夫迷,练习武术成为他们日常生活的一部分。在日本仅“少林南拳法联盟”就有2600多个国内分支和300多个欧美分支组织,共有100万会员。近几年来曾先后11次派代表团来中国访问,并邀请中国武术协会到日本。日本的大、中、小学还把柔道、剑道、相扑和弓道等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列为学习课目。还有许多这样国家的人们正在练习武术,武术正在被世界的人们所认可。
在国内,武术也正被迅速的推广,主要通过国内的各个院校传播,2010年在武术节和杂技节来临之际,沧州的高校掀起了一阵武术热,5000名学生在集体练习小八极拳,校园形成了很好的武术风气。2009年一部以武术为题材的电影《叶问》在世界各地掀起了咏春的热潮,让世界的人们再次领略了武术的魅力。
2.6中国武术对世界医疗保健做出了杰出的贡献
太极拳能起到强身壮体、祛病延年的作用,受到很多国家的欢迎。据日本医学家古田信夫的研究证明,太极拳具有精神和肉体的双重医药效果,对高血压和肥胖病特别有效。因此,太极拳被誉为中老年人的健身宝,是治疗慢性病的良药。美国从1964年到1977年出版的太极拳书籍已有31种,有的再版了十几次。日本从1973年起,在东京成立了太极拳协会,推广各式太极拳。
此外,武术中的各种拳术和各种办法,也具有良好的医疗保健作用。例如:形意拳崩、炮横、劈、钻五拳,相应与五行相配,练此五拳时也可相应收到练肝、心、脾、肺、肾的效果;八卦掌以及不少于拳种的拳理均强调站桩,有促进经脉内气通畅的功效;近年来流行的经络点穴疗法和气功点穴疗法亦收到奇妙的疗效。
3.武术的发展前景
武术这一独特的文化,向全世界诠释中华文明乃至东方的神韵。武术经过几千年的传承,武术由最原始的拳打脚踢到现在各大派系的各种拳术。武术是最能适应人类发展趋势的,从而也容易成为世界人民热烈追求的未来体育文化。武术推向世界的先决条件已经具备,武术走向国际化已成为发展趋势。
3.1奥运会之后武术呈现的问题
在北京奥运会之后,武术没有被列为正式的比赛项目,我们应有所反思,像和武术有关的跆拳道、柔道都被列入奥运会比赛项目,为什么武术至今没有被列进奥运项目中,我个人认为武术还是不够国际化与竞技化,没有竞技武术就推动不了武术文化的发展和进一步光大,也不能进一步创新和发展。那么竞技武术的目标是:赛事的国际化,要采取国际惯例来融入国际赛事。没有惯例别人就看不懂,只是在自己的圈子里转就会受局限。不能走出国门就不能形成国际范围内的影响和传播。另外,向奥运进军。奥运会的精神当中有与我们相似的东西,奥运会毕竟是当代世界各国都积极参与的最高级别的国际性的体育赛事。我们没有理由不参与,我们进去不一定非要改变我们本质的东西,但是我们并不是不要自己,所以说赛事国际化和进军奥运是竞技武术的目标。
我们的武术文化和奥运会的竞赛项目的要求是两个体系,完全是两个不同的文化结构,完全是两个不同的文化积累。当然,奥运会的奥林匹克精神在全世界的传播已经成为一个亮点。可是我们的武术理念和他们的不同,和他们的形成过程不同,和他们的存在体系和本质的理解不同。在这样的背景下,我们一定要削足适履,那一定很困难。但我们生活在现在的世界里,我们不能紧闭国门,把我们自己封闭在自己的理念中,和世界不接触、不交流。如果这样,我们会重新回到孤立的状态。我们也很难在世界上自立。
3.2如何让武术在今后得到更快的发展
首先,传统武术的传承和创新,我觉得是非常重要的。传统武术是武术文化的主体,传承传统武术文化史武术文化发展的基础,这是不可否认的。但在武术文化的传承过程中也一定要有创新。武术现在还是不够大众化、国际化、竞技化,怎样改变这样的状况,这主要考对武术的创新,让武术以最简单的方式展示给人们,但又不缺乏其中的内涵。其次,要大力的推广武术。虽然现在国内各大院校已经把武术作为一门普修课程,但是在中小学还是不够普及。要是武术能在中小学中开展,对武术的发展有非常大的意义,使武术成为国家的体育内容。要切实做好国内各项基础工作,要认真贯彻国家体委《关于加强武术工作的决定》,努力做到"武术技术要规范化、武术理论要科学化、武术活动要社会化。还要加强对国外的宣传,经常派一些专家进行演出和演讲,让国外了解武术的精髓,让更多的人喜欢武术。经常组织武术比赛,通过比赛来进行交流。最后,套路运动与技击运动同时并举。套路演练、技术格斗这两种武术运动形式都是中华民族文化遗产,都应继承和发展。中国武术今后的发展,应采取套路运动与技击运动同时并举的方针,在积极发展套路形式的同时,加强技击格斗的研究,走国际推广的道路。在武术散手、推手等对抗性项目中,许多武术格斗的技击方法还缺乏深入系统的研究,今后应在技术传统化、规则合理化,器材服装民族化等方面进一步完善,以能早日列入奥运会或世界运动会的竞赛项目。武术套路形式的今后发展,则应努力做到:动作套路规范化、理论科学化、训练系统化、竞赛制度
4.结论
中国武术扎根于博大精深的中国文化的土壤中,几千年来一直发展延续,结出了累累硕果。武术要想得到更快、更好的发展,还需要我们每个人做出努力。在新的时代,我们要继续发扬这种古老的传统艺术,以全新的面貌,面向全世界
第五篇:中国武术学习心得
中国武术学习心得
广告1201班 庆雪萌 U201217297
转眼间,学习大学体育初级武术已有一个学期了。不擅长体育的我虽然不能非常标准地完成老师教给我们的棍术套路,却一直怀着对对中华传统文化的仰慕之情,努力地领悟其中的精神与奥义。课程即将结束,而身心的收获却将始终陪伴我,感谢中国武术这门课,让我受益匪浅。
想起当初选课那天,我毫不犹豫地选择了中国武术。当时没有太多的考虑,只是觉得自己作为一个中国的孩子,对祖国传统文化的理解似乎远远不够。而中国武术不仅能强身健体,还能让我们有机会领略博大精深的中华传统文化与民族精神,是非常适合我们的选择。
学习中国武术让我进一步理解了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与民族精神,也让我明白了勤学苦练、熟能生巧的道理。白蜡杆,坚而不硬、柔而不折,杆身时弯曲不容易劈裂,柔韧性强,看似脆弱却可以抵挡锋利的兵器。正如中国人,天地人合一,以柔克刚,以弱胜强。老师做起来简简单单行云流水一般的动作当我们自己做起来就显得生涩笨拙,手忙脚乱。当我们心浮气躁的时候,手中的棍便更是不听使唤,乱挥一气。只有心平气和地耐心练习,不厌其烦地重复同一个动作,不断地观察,调整姿势,才能使手中的棍子慢慢“听话”。我们不仅要学会观察,还要学会交流,与身边的同学相互指正,与老师交流,才能把动作练好,若只是一个人埋头练习,而不与周围的人交流,相互学习,则很难进步。除此以外,还有贵在坚持。有些动作看似简单,实则“看花容易绣花难”,我们不仅需要做到坚持准时上课,而且不能知难而退,在遇到困难时,更应坚持到底,虚心学习。
同样,学习中国武术的过程中所明白的道理同样适用于生活的方方面面。作为大学生,我们在学习过程中也会遇到困难,但是我们应该勤奋好学,不能气馁也不能懈怠,不管学习什么都应该坚持到底,“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除此以外,正如我们在学习武术的过程中遇到问题需要与老师同学交流,在平时的学习中我们应该找到适合我们的正确的学习方法,只有这样才能事半功倍,提高效率。
通过初步学习中国武术,我深深地感觉到,自己不仅应该更加执着地探求中华文化的深度与广度,还应弘扬和发展中华文化,而不是一味地崇洋媚外,摒弃传统,希望这种讲究“修身养性,天地人合一”的传统文化艺术能够流芳百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