滁州经济技术开发区实现转型升级鼓励企业自主创新暂行办法

时间:2019-05-12 00:19:21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滁州经济技术开发区实现转型升级鼓励企业自主创新暂行办法》,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滁州经济技术开发区实现转型升级鼓励企业自主创新暂行办法》。

第一篇:滁州经济技术开发区实现转型升级鼓励企业自主创新暂行办法

滁州经济技术开发区实现转型升级鼓励企业自主创新暂行办法

为深入实施“二次创业”工程,鼓励企业自主创新,实现转型升级,现制定鼓励企业自主创新和实现转型升级暂行办法。

一、专利授权资助

1、对在专利申请过程中发生的费用予以资助。

2、资助对象:已取得授权的中国发明专利、实用新型专利和外观设计专利。

3、费用资助标准:发明专利资助10000元/件;实用新型专利资助5000元/件;外观设计专利资助1000元/件。

二、高新技术产业奖励

4、对新认定的高新技术产品并已投入生产的,给予一次性5万元奖励。

5、对新认定的高新技术企业,除享受国家税收优惠政策外,给予一次性50万元奖励。

6、对新获得国家、省高技术产业化项目支持的企业,分别给予一次性10万元、5万元配套资金支持。

三、技术创新奖励

7、对新获得国家和省级重点新产品认定并批量生产的企业,分别给予一次性10万元和5万元奖励;获得省级新产品鉴定的企业给予一次性5万元的奖励。

8、对新认定的国家级、省级创新型试点企业,分别给予一次性10万元、5万元奖励;对新认定的国家级、省级创新型企业,分别给予一次性20万元、10万元奖励。

9、对新认定的国家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企业技术中心、工程实验室、重点实验室、检测中心和博士后工作站,给予一次性50--100万元奖励;对新认定的省级上述机构,给予一次性10万元奖励;对新认定的市级上述机构,有项目研究实绩的给予5万元奖励。

10、对新列入国家和省节能减排、循环经济重点示范项目的企业,分别给予一次性5万元、3万元配套资金。

11、鼓励开发区工业企业购买大专院校、科研院所的专利技术和科技成果。在本区实现产业化并经认定的,自购买之日起3年内,所购买的专利技术和科技成果转化形成的增值税开发区留成部分50%奖励给企业。

12、对新认定的国家知识产权示范、试点单位,分别给予一次性15万元、10万元奖励;新认定的省知识产权优势企业,给予一次性5万元的奖励。

四、品牌创新奖励

13、对新注册商标并实现规模生产且成功通过马德里商标国际注册体系进行商标国际注册的企业,给予一次性10万元的奖励。

14、对新通过AAA级重合同守信用企业认定的,给予一次性5万元奖励。

15、对新获得中国驰名商标(国家工商总局批准)、安徽省著名商标的企业,分别给予一次性30万元、10万元的奖励。

16、对新获得安徽省政府质量奖、安徽名牌产品称号企业,分别给予一次性10万元、5万元的奖励。

17、对开发区内参与国际、国家、行业和省级标准制定,并成为相应标准起草单位的企业,分别给予一次性20万元、15万元、10万元和5万元的奖励。

18、对新获得ISO14000环境管理体系认证、OHS18000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认证的企业,分别给予一次性5万元奖励。

五、上市融资奖励

19、鼓励企业上市,企业因上市而补缴的税费,省级及以下留成部分由开发区财政按照等额补贴,全部补助企业用于生产发展。20、具备上市条件的园区外企业,将企业总部迁至开发区注册上市,一次性奖励1000万元。

21、在境内外成功上市的开发区企业,视企业业绩一次性给予500万—1000万元奖励。

六、鼓励引进人才

22、引进人才的重点对象分为四类。第一类是高层次人才: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两院院士、享受省级以上政府特殊津贴、获得省级二等以上科学技术奖励以及获评省级以上“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等称号的人员。第二类是专业技术人才:符合重点领域、产业、项目发展需求具有正高级以上专业技术职称、高级技师资格或全日制高校博士学位并在某一专业领域有显著成绩的人员。第三类是管理人才:在所在工作岗位取得显著业绩且符合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大型企业(上市公司)高级管理人员。第四类是急需紧缺人才:当前重点领域、重点产业、重点项目的关键岗位急需紧缺的高级职称技术人员。

23、采取“刚柔结合”的引进形式:一是“刚性”引进。通过调入、考入、招聘或长期挂职(1年以上)到开发区企业工作;通过创业,承租、领办、联办高新技术企业或从事其他专业服务来滁工作1年以上。二是“柔性”引进。通过担任顾问、短期挂职、兼职及其它方式,进行政策指导、项目攻关、咨询讲学、技术服务、专利开发、技术转让等。

24、“刚性”方式引进的人才:(1)提供人才公寓供其免费居住3年。3年后在开发区工作并定居的,发放一次性安家补助。具体标准为:两院院士30万元,国家级专家20万元,省级专家15万元;第2、3类人才10万元;第4类人才5万元。(2)发放生活补贴。生活补贴在其工作满一年后发放,最高发放3年,具体标准为:两院院士10000元/月,国家级专家6000元/月,省级专家3000元/月;第2、3类人才1500元/月;第4类人才1000元/月。(3)引进人才子女在义务教育阶段就学,可选择市辖区内学校入学。(4)提供科研经费。引进人才带研发项目来滁工作,研发项目符合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可按有关规定程序向相关部门申请专项科研经费。(5)定期组织做出突出贡献的人才健康疗养,通常每年一次。

25、“柔性”方式引进的人才:引进两院院士以及获得国家科学技术奖励、享受国务院津贴的人员,根据其在开发区工作时间和业绩,每年发放最高5万元的生活补贴。引进其它类人才,其在开发区工作时间累计超过7个工作日,按100元/日发放生活补贴。引进人才作出突出工作业绩的,可参加健康疗养和各类人才评选表彰,根据项目申报科研经费。

26、对享受政策待遇的引进人才实行年度考核、动态管理,对考核优秀且做出突出贡献的,开发区予以特别奖励;不能很好履行工作职责的,不兑现相关政策。

七、附则

27、以上规定所涉及经费,开发区财政将设立“自主创新和转型升级专项基金”,纳入开发区财政预算。

28、具体操作办法:

申请奖励或资助的企业法人必须在取得授权或认定之日起6个月内向开发区经贸局提出,并同时提供以下材料:⑴申请报告;⑵《滁州开发区企业科技创新奖励资助申请表》;⑶授权或认定的证书和文件的原件和复印件;⑷能够证明申请人身份的有效证件或执照(如法人代表身份证、营业执照副本等)的原件和复印件;⑸其他相关证明材料。

企业向开发区经贸局提出申请,并提交相关证明资料后,开发区经贸局提出初审意见,开发区财政局审核,分管领导审查签字,再由管委会主要负责同志审批。所需资金从开发区“自主创新和转型升级专项基金”中单独支付。

29、本办法适用范围仅限于在开发区及科技孵化中心注册、税收缴入开发区金库的企业;滁开管发[2009]12号《关于加快发展保增长设立专项基金的暂行规定》中的奖励政策与本办法不一致的,执行本办法。

30、本办法由滁州经济技术开发区管委会负责解释,自2011年1月1日起执行,暂定3年。

第二篇:浅谈企业如何实现转型升级

【主题】

浅谈企业在现有资源下如何转型升级

【副标题】

暨2011企业家讲企业大讲堂会后报告

【每日一句】

最不给力的是工资,最痛恨的是荒废,最塞牙缝的是每月花完剩下的1毛钱。

【内容】

当下后金融危机时期,一个企业如何走出困局、缓解融资难题,在化解风险与调整战略中赢得发展动力。(在我看来,早上的讲话基本都是套话,下面稍微列下)

早上的领导级人物花了1个多小时说了两点内容:

一、企业要坚持基础创新;

二、企业家要做到以下三点——有梦想、有危机和学习意识、有道德底线。领导总归是领导,精确的告诉企业家们要做的东西,而根本不用考虑做不做或者说如何做,这就是“太监不急,皇帝急”。不过做到这个层面,已经很好了。

那么现如今的中小企业应该如何创新转型与升级呢?早上的张秀清老师讲了很多,我也没来得及记多少,以下不全是她的观点,也有本人的愚见。

中小企业要以全新的引擎、全新的模式、全新的突破、全新的价值来实现企业自身的转型和升级。

首先,原始我们企业有那些引擎呢?请看下图。

我们有外部引擎和内部引擎,催动着整个企业的运作和发展。这里讲到温州的有个企业老板,做了3年的企业的利润不及他老婆在上海炒作的一座楼盘,于是企业老板都跑了路玩楼盘去了。当然,这只是一个例子。那么我们企业当然不会像这个温州老板一样,一心的投机取巧,要是都这样的话,那我们就没有中小企业而言了,况且现在楼市政府已经开始了调控。而针对我们有些企业,在内外引擎都没有实现的情况下,如何谋求新的动力,寻找新的能源,对于企业家来说是很大一个困惑。比如我们很多公司,内部引擎四部分都没有做到

完全的释放,存在一个镂空的状态,也就是我所要谈到的一个新引擎的出现。那便是,企业的管理引擎。有了企业的管理引擎作链接,结合企业批量生产人才的策略,才能适应当下原材料、人力资源等涨价的情形。我们有些公司的领导就是这样,不会去看企业自身发展有多少空间,不会去注重人才根本需求,更不会去想如何有机化地管理人才、管理企业,这就导致了大批量的企业倒闭。不是倒在竞争力上,而是倒在你自己的手上,倒在血泊里才知道疼了。

一个企业的成功,往往跟一个企业家的正确领导和大批人才化的企业管理发展模式是分不开的。会上也谈了一个公式,我认为很好,是这样子的:

企业持续成功=战略X组织能力

它理解起来并不难,当一个企业拥有一个长远的战略的时候,往往就需要有组织地去实行它,正真地调动起我们的引擎和现有资源来。这就需要我们企业家们对企业有一个准确的分析,和准确的定位。那么我们企业有什么呢,或者说需要做什么呢?请看下图。

一个企业如何实现行业价值的关键,就是充分利用企业的组织能力将以上三部分即人才、模式和体系有机的结合在一起。有的企业家说,我的企业里人才太少了,都是些吃白食的人。我觉得这些个家的思维模式是根本性抑制企业发展的因素。

企业要快速内生人才。这是张老师崇尚的一种方法,我把他认为是批量化地生产人才。人才并不是每个企业都有的,人才并不是企业一开始组织,一开始招聘就有的,人才是需要长期性的培养和磨练的!这一点很多企业家并没有这个意思,而导致上层一句话就是真理,下层鸦雀无声,会就开不下去了。张秀清老师说的很好,人才区别于人的三种模式,即思考模式、沟通模式、行动模式(TCA模式),而人只是简单意识上的劳动力、苦力,跟搬砖头的没什么两样。我们不能老是做人,我们要使人变为人才,我想也是设立这个群的目的吧。关于企业如何实现转型升级这个问题很庞大,还有一部分就暂时不写了,因为这部分涉及的东西比较偏离作为一个员工该说的,至于以上的观点仅仅是本人的愚见。希望大家择优而取。

【高潮】以上都是高潮。以下也是!

【尾声】最后有什么complaint的话,都可以发在下面!

【祝愿语】HAPPYEVERYDAY!

第三篇:企业自主创新转型升级典型案例

一、专家点评

一家以食用菌生产为主要产品的农产品企业,在短短的几年中,申报了项国家专利(发明4项,实用新型4项,外观设计8个),发表十余篇论文和科普文章,编辑出版5本专著,这不能不说是创新的典范。也正是因为具有如此的创新业绩,公司成为行业标准、国家标准等一系列食用菌生产和产品质量标准制定的主要参与者。

任何一个领域的成功创新与主动的学习与知识获得是分不开的。XX公司的实践也证明了这一点。通过广泛吸纳国内外专家,积极与世界上相关国家或科研机构建立科研协作,主动参与本领域的各种学术活动,使XX公司广泛获得了本领域的前沿知识和信息,为其有效的创新奠定了条件。

XX的意义也不只在于其是一个成功的创新企业,更在于它是一个卓有成效的创新传播和扩散着。为了使其创新成果及时运用,创造更多效益,XX主动为农民免费提供新技术指导,积极引导农户采用新技术,新产品,不仅为现代农业发展贡献了新技术,而且为广大农民增收提供了新途径。

二、企业简介

XX公司是浙江省集食用、药用真菌的研究、生产、销售为一体的农业科技企业,承担科技部、浙江省科技厅、浙江省农业厅、杭州市科技局、西湖区科技局的多项科研项目,为杭州市引进和推广22中珍稀食用菌。XX的技术在全国多个省市推广,带动了30多个县市的农民、下岗职工的就业和致富。

XX公司与22个国家建立了科研协作或贸易关系,食用菌菌种、食用菌产品及菇类提取物产品在国内为享有盛名。“XX”牌食用菌系列产品荣获2002年杭州市人民政府授予的优质农产品银奖、2002~2005年浙江省农业博览会银奖和优质奖。公司申报了16项国家专利。

三、创新历程

公司通过承担国家科技部、浙江省科技厅、浙江省农业厅、杭州市科技局、西湖区科技局的多项科研项目,取得了丰硕成果。

2006年,XX公司研究成果获杭州市人民政府科技进步奖二等奖。承担的浙

江省科技厅科研项目,于2006年8月通过浙江省科技厅成果鉴定。项目中的创新产品食用菌灭菌添加材料“促酵剂”是公司的拳头产品,是公司通过近20年的摸索,创新研制而成的高科技产品,在承担国家科技部星火项目中广泛应用,主要应用于食用菌生产中的低温灭菌,可以有效降低灭菌温度,使培养料短时间内升温发酵,节约大量能源材料,同时并不产生甲醛等有害气体,对人体健康没有危害。经农业部农产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杭州)检测结果表明:使用促酵剂生产的食用菌甲醛含量在无危害范围之内。该产品解决了国内外食用菌生产的低温灭菌问题,在食用菌生产实践中产生较大影响,使用促酵剂后,毎生产1000袋食用菌可以节约200元~400元。2007年产品一经推广,各地订单分至而来,客户纷纷主动上门要求合作,截至2008年上半年产品已覆盖27个省市区。

公司独立研制的应用液体菌种只需要7~10天的生长期,改变了过去食用菌固体菌种需要35天左右的情况,大量节省了人工劳力。XX研制的“便携式食用菌菌种瓶生产设备与工艺”和“食用菌筐式栽培生产工艺”解决了在都市进行食用菌栽培、观赏的需求,适应了都市的发展,开辟了食用菌生产的新路子。这些技术配套的解决了我国食用菌行业存在的缺陷,在应用地区使生产成本普遍下降5%,并取得了产量普遍提高10%的效果。

四、创新成效

公司以科技创新为己任,不断提高自身创新能力和科研实力,在5年时间里先后研究出了一系列食用菌生产、加工技术和配套设备,如等。自公司创建以来,共申报国家专利16项(发明4项,实用新型4项,外观设计8个),发表论文9篇、出版专著1本。

2002年以来,为了促进食用菌产品的快速发展,XX公司参与了中国食用菌协会香菇行业标准、庆元县香菇原产地国家标准的制定和实施。XX农产品公司与杭州市食用菌协会一道先后起草并制定了一系列的食用菌生产和产品质量地方标准——《蘑菇商品标准》、《草菇商品标准》、《杏鲍菇商品标准》、《鸡腿菇商品标准》、《茶树菇商品标准》,以及杭州市农业标准规范——《蘑菇生产技术》、《鸡腿菇生产技术》、《草菇生产技术》、《杏鲍菇生产技术》、《茶树菇生产技术》,并由相关部门颁布实施,为食用菌行业的规范化、标准化生产贡献了自己的力量。

第四篇:企业自主创新转型升级典型案例

一、专家点评

一家以食用菌生产为主要产品的农产品企业,在短短的几年中,申报了项国家专利(发明4项,实用新型4项,外观设计8个),发表十余篇论文和科普文章,编辑出版5本专著,这不能不说是创新的典范。也正是因为具有如此的创新业绩,公司成为行业标准、国家标准等一系列食用菌生产和产品质量标准制定的主要参与者。

任何一个领域的成功创新与主动的学习与知识获得是分不开的。XX公司的实践也证明了这一点。通过广泛吸纳国内外专家,积极与世界上相关国家或科研机构建立科研协作,主动参与本领域的各种学术活动,使XX公司广泛获得了本领域的前沿知识和信息,为其有效的创新奠定了条件。

XX的意义也不只在于其是一个成功的创新企业,更在于它是一个卓有成效的创新传播和扩散着。为了使其创新成果及时运用,创造更多效益,XX主动为农民免费提供新技术指导,积极引导农户采用新技术,新产品,不仅为现代农业发展贡献了新技术,而且为广大农民增收提供了新途径。

二、企业简介

XX公司是浙江省集食用、药用真菌的研究、生产、销售为一体的农业科技企业,承担科技部、浙江省科技厅、浙江省农业厅、杭州市科技局、西湖区科技局的多项科研项目,为杭州市引进和推广22中珍稀食用菌。XX的技术在全国多个省市推广,带动了30多个县市的农民、下岗职工的就业和致富。

XX公司与22个国家建立了科研协作或贸易关系,食用菌菌种、食用菌产品及菇类提取物产品在国内为享有盛名。“XX”牌食用菌系列产品荣获2002年杭州市人民政府授予的优质农产品银奖、2002~2005年浙江省农业博览会银奖和优质奖。公司申报了16项国家专利。

三、创新历程

公司通过承担国家科技部、浙江省科技厅、浙江省农业厅、杭州市科技局、西湖区科技局的多项科研项目,取得了丰硕成果。

2006年,XX公司研究成果获杭州市人民政府科技进步奖二等奖。承担的浙江省科技厅科研项目,于2006年8月通过浙江省科技厅成果鉴定。项目中的创新产品食用菌灭菌添加材料“促酵剂”是公司的拳头产品,是公司通过近20年的摸索,创新研制而成的高科技产品,在承担国家科技部星火项目中广泛应用,主要应用于食用菌生产中的低温灭菌,可以有效降低灭菌温度,使培养料短时间内升温发酵,节约大量能源材料,同时并不产生甲醛等有害气体,对人体健康没有危害。经农业部农产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杭州)检测结果表明:使用促酵剂生产的食用菌甲醛含量在无危害范围之内。该产品解决了国内外食用菌生产的低温灭菌问题,在食用菌生产实践中产生较大影响,使用促酵剂后,毎生产1000袋食用菌可以节约200元~400元。2007年产品一经推广,各地订单分至而来,客户纷纷主动上门要求合作,截至2008年上半年产品已覆盖27个省市区。

公司独立研制的应用液体菌种只需要7~10天的生长期,改变了过去食用菌固体菌种需要35天左右的情况,大量节省了人工劳力。XX研制的“便携式食用菌菌种瓶生产设备与工艺”和“食用菌筐式栽培生产工艺”解决了在都市进行食用菌栽培、观赏的需求,适应了都市的发展,开辟了食用菌生产的新路子。这些技术配套的解决了我国食用菌行业存在的缺陷,在应用地区使生产成本普遍下降5%,并取得了产量普遍提高10%的效果。

四、创新成效

公司以科技创新为己任,不断提高自身创新能力和科研实力,在5年时间里先后研究出了一系列食用菌生产、加工技术和配套设备,如等。自公司创建以来,共申报国家专利16项(发明4项,实用新型4项,外观设计8个),发表论文9篇、出版专著1本。

2002年以来,为了促进食用菌产品的快速发展,XX公司参与了中国食用菌协会香菇行业标准、庆元县香菇原产地国家标准的制定和实施。XX农产品公司与杭州市食用菌协会一道先后起草并制定了一系列的食用菌生产和产品质量地方标准——《蘑菇商品标准》、《草菇商品标准》、《杏鲍菇商品标准》、《鸡腿菇商品标准》、《茶树菇商品标准》,以及杭州市农业标准规范——《蘑菇生产技术》、《鸡腿菇生产技术》、《草菇生产技术》、《杏鲍菇生产技术》、《茶树菇生产技术》,并由相关部门颁布实施,为食用菌行业的规范化、标准化生产贡献了自己的力量。

第五篇:企业转型升级和创新

民营企业转型升级和创新方法

一、民营企业存在的三大困难

1、融资难

2、盈利难

3、招人难

二、改革开发企业家发展史

1、第一代企业家

只有行动就会成功,能整合资源就成功。做好产品和销售就成功(美的、海尔、格力等)

2、第二代企业家

做集中销售模式(万达、苏宁、商业城),抢土地,建市场和做房东。

3、第三代企业家

在互联网上进行圈地(阿里巴巴、腾讯、百度、360等)

4、第四代企业家

在移动互联网上圈地(微信---------)

三、企业成功的秘诀(长江商学院)

取势:找对企业发展方向。明道:使用正确的方法。修身:优化企业发展模式。

四、企业转型升级方法

1、整:整合人(中国人最多)、整合其它企业、整合社会资金或被其它大企业产业链整合等,要学会整合资源。

2、借:灵活借助别人的力量发展自己的企业(苏宁压供应商3个月的货款建门面和商业地产)

3、学:学习企业公司先进的模式和技术(如小米直销和互联网营销模式)

4、变:整借学做好了,要创新,要变,形成自己的商业模式。

五、结论:企业转型升级的方法

1、取势:找对企业发展方向。

2、明道:使用正确的方法(整、借、学、变)

3、修身:形成和优化企业发展商业模式。

4、抓住移动互联网的发展机遇,在移动互联网上进行圈地。

下载滁州经济技术开发区实现转型升级鼓励企业自主创新暂行办法word格式文档
下载滁州经济技术开发区实现转型升级鼓励企业自主创新暂行办法.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