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常见文言固定结构的对译
常见文言固定结构的对译
请双击页面,看看发生什么:-)
常见文言固定结构的对译 浙江省江山中学 吴根华 1.诚„„则„„:如果„„那么(就)„„。2.得以:能够。
3.俄而:不久,一会儿。4.而况:何况,况且。5.而已:罢了。
6.否则:如果不„„就„„。
7.何乃:何况是,岂只是;为什么竟。8.何其:为什么那么,怎么这样;多么。9.既而:随后,不久。
10.既„„且„„:又„„又„„。11.见„„于„„:被。12.可得:可以,可能。
13.可以:可以用来,足以用来;可以,能够。14.乃尔:居然如此,竟然如此,这样。15.且夫:再说,而且。
16.然而:这样却;但是;(既然)这样,那么。17.然则:既然这样,那么,如果这样,那么。18.是故:所以,因此。19.是以:所以,因此,因而。
20.庶几:或许,可能;差不多;但愿,希望。21.虽然:虽然如此,(但),即使如此。22.所谓:所说的,所认为。
23.所以:„„的原因,之所以„„,为什么„„;用来„„的方法,用来„„的东西,是用来„„的,用来„„的地方,用来„„的人(事),靠它来„„的。
24.往往:处处,到处;常常。25.唯„„是„„:只。26.为„„所„„:被。27.未尝:从来没有。
28.谓„„曰„„:对„„说,告诉„„说;把„„叫做„„。29.谓之:称他是,说他是;称为,叫做。30.无几何:没有多久,不久,一会儿。31.无虑:大约,大致。
32.毋宁,无宁:宁肯,宁愿;莫不是,不是。
33.无所:没有„„什么人(或物),没有什么„„;没有什么地方„„,没有什么办法,没有条件„„。34.无以„„为:用不着。
35.无以:没有用来„„的东西、办法,没有什么用来,没有办法;不能,无法。36.无庸:不用,无须。
37.无由:不可能,无法,无从。38.相率:竟相,一起。
39.相与:互相,相互,彼此。;同你;一起,共同;相处,相交。40.向使:假如,如果。
41.一何:多么;为什么„„那么„„。42.一切:一律,一概;权宜,暂且。43.以故:所以。
44.以„„故„„:因为„„所以„„。45.以是:因此。
46.以„„为„„:认为„„是„„,把„„当作„„;让„„作„„,任用„„为„„;用„„做„„,把„„作(为)„„。
47.以为:认为他(它)是,认为;用它来。48.以至于:一直到;结果。
49.因而:据此而,借此而,因此而;因而。
50.有所:有„„的人(或物),有什么„„;有„„的地方,有„„的原因,有„„的办法。51.有以:有条件,有办法,有机会,能够。52.于是:这时候,在这里,在这种情况下,由于这个原因。53.之谓:叫做,就是,才算;这就叫做;就是,说的就是。54.之于:对待,对„„的态度(做法);同,对于;同„„相比。55.至于:到了,一直到;竟至于,结果。56.自非:如果不是,除非是。
57.何以„„?根据什么„„?凭什么„„? 58.何所„„?所„„的是什么?
59.奈何„„?„„怎么办?„„为什么? 60.如„„何?奈„„何?拿„„怎么样呢? 61.孰与„„?与„„相比,哪个„„? 62.安„„乎?怎么„„呢? 63.独„„耶?难道„„吗? 64.何为„„?为什么„„? 65.何„„哉?怎么能„„呢? 66.何„„为?„„干什么呢? 67.何„„之有?有什么„„呢? 68.如之何„„?怎么能„„呢? 69.独„„哉?难道„„吗? 70.何其„„也!怎么那么„„啊!71.直„„耳!只不过„„罢了!72.„„何如哉?该是怎么样的呢? 73.无乃„„乎?恐怕„„吧? 74.得无„„乎?该不是„„吧? 75.„„庶几„„欤?或许„„吧?
76.与其„„孰若„„?与其„„,哪如„„? 77.其„„其„„也„„?是„„还是„„呢?
张广祥感谢您登录“中学语文在线”
第二篇:文言典型句子翻译训练(附常见文言固定结构对译)
文言典型句子翻译训练(附常见文言固定结构对译)
21.翻译下面文言文中划线的部分(5分)
星隧木鸣,国人皆恐。曰:是何也?曰:无何也。是天地之变,阴阳之化,物之罕至者也。怪之可也,而畏之非也。夫日月之有蚀,风雨之不时,怪星之党见,是无世而不常有之。
译文:
21.文言文参考译文:
流星坠落地上,树木作响,国都里的人都很恐慌。说:这是什么?说:没什么。这是天地、自然界发生的变化,是自然界出现的特殊现象。国都的人认为它奇怪,以为灾难是可以理解的,可是害怕就不对了。太阳、月亮出现亏缺,刮风下雨不合时节,偶然出现流星坠落,这种现象没有哪个时代不曾经出现过。(答案参考划线句)
21.将下面文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5分)
(1)墨子怒耕柱子①,耕柱子曰:“吾无逾于人乎?”墨子曰:(2)“吾将之太行②,驾骥与牛,子交谁驱?”耕柱子曰:“将驱骥也”。墨子曰:“何故?”耕柱子曰:“骥足以责。”墨子曰:“吾亦以子为足以责。”
[注] ① [耕柱子]墨子的学生。② [太行]太行山。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译文:91)墨子生耕柱子的气,耕柱子说:“难道我没超过别人吗?”(2)“我将要到太行山去,要驾着马或牛车,如果是你,你将赶什么去呢?”(满分5分。答案要点:①怒:生气,译为批评、责备亦可。②逾:超过。③之:到,去。④“子将谁驱”是倒装句。每个翻译要点1分。句子不通顺减1分。)
21.将画线语句译成现代汉语。(5分)
儒书言董仲舒读《春秋》,专精一思,志不在他,三年不窥园菜。夫言不窥园菜,实也;言三年,增之也。仲舒虽精,亦时解休;解休之间,犹宜游于门庭之侧;则能至门庭,何嫌不窥园菜?闻用精者察物不见,存道以亡身,不闻不至门庭,坐思三年,不及窥园也。
(《论衡·儒增》)
译句:①仲舒虽精亦时解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分)
②存道以亡身: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21.(5分)①仲舒虽精,亦时解休:仲舒即使精神专注,有时也要松弛和休息。(3分)②存道以亡身:思考义理而达到忘我的程度。(2分)
24.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完成文后各题。(5分)
张嘉贞落魄有大志,亦不自异,亦不下人,自平乡尉免归乡里,布衣环堵①之中,萧然自得。时人莫之知也。张循宪以御史出,还次蒲州驿。循宪方复命,使务有不决者,意颇病之。问驿吏日:此有好客乎?驿吏白以嘉贞。循宪召与相见,咨以其事积时凝滞者,嘉贞随机应之,莫不豁然。及命表,又出意外。他日,则天以问循宪,具以实对,因请以已官让之。则天日:卿能举贤,美矣。朕岂可无一官进贤耶?乃召见内殿,隔帘与语,嘉贞仪貌甚伟,神采俊杰,则天甚异之。
翌日,拜监察御史。(选自《大唐新语》)注:①环堵,四围墙,常形容居屋狭小简陋。
(1)解释加点的字
①以()御史出 ②还次()蒲州驿
(2)翻译加横线的句子
①时人莫之知也。②咨以其事积时凝滞者。
24.(5分)(1)①凭借……身份 ②临时驻扎或住宿(1分)(2)①当时的人没有了解他的。(2分)②用那些积累下来的难办的事(向他)咨询。(2分)21.翻译下面一段文言文中加横线的句子。(5分)
曾子衣敝衣以耕。鲁君使人往致邑(给一座城)焉,曰:“请以此修衣。”曾子不受。反,复往,又不受。使者曰:“先生非求于人,人则献之,奚为不受?”曾子曰:“臣闻之,受人者畏人,予人者骄人。纵子有赐,不我骄也,我能勿畏乎?”终不受。孔子闻之,曰:“参之言足以全其节也。”
翻译:
21.即使国君对我有了赏赐以后,不傲视我,但我能不畏惧吗?最终还是没有接受。孔子听到这件事后,说:“曾参的话,(说明他)完全能够保全自己的节操啊!”
21.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段文言文。(5分)
伯乐一过冀州之野,而马群遂空。夫冀北马多天下,伯乐虽善知马,安能空其群邪?解之者曰:“吾所谓空,非无马也,无良马也。伯乐知马,遇其良,辄取之,群无留良焉。苟无良,虽谓无马,不为虚语矣。”(韩愈《送温处士赴河阳序》)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伯乐一经过冀北的原野,马群就空了。冀北是天下马最多的地方,伯乐虽然擅长相马,怎么能使那里的马群空了呢?解释的人说:“我们说的空,不是没有马了,而是没有好马了。伯乐能识马,一遇到好马就把它挑去,马群里留不下一匹好马。如果没有了好马,那么就是说没有马,也不算是假话了。”(本题共5分。译文首先求“信”,每出现一处明显错误扣1分,扣完为止;其次求“达”,不通顺者酌情扣1-2分)21.请用直译形式翻译下列短文中的画线句子。(5分)
齐伐燕,用田子之谋,通往来,禁侵掠,释其俘而吊其民,燕人皆争归之矣。燕王患之,苏厉曰:“齐王非能行仁义者,必有人教之也。臣知齐王急近功而多猜,不能安受教;其将士又皆贪,不能长受禁。请以计中之。”乃阴使人道齐师,要降者于途,掠其妇人而夺其财,于是降者皆畏,弗敢进。乃使间招亡民,亡民首鼠,齐将士久欲而惮禁,则因民之首鼠,而言于王曰:“燕人叛。”齐王见降者之弗来也,果大信之,下令尽收拘降民之家。田子谏,不听。将士因而纵掠,燕人遂不复思降齐。
①释其俘而吊其民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臣知齐王急近功而多猜,不能安受教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乃阴使人道齐师,要降者于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齐将士久欲而惮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⑤果大信之,下令尽收拘降民之家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①释放燕园的被俘者并慰问那些在战乱中失去家园和遭遇不幸的人。②我知道齐王急于贪图短期功利而又多疑,不会安心接受别人指教。③于是就暗地里派人诱导齐国的军队在途中拦截投降的燕园人。④齐国将土早就想抢掠财物但又害怕触犯禁令。⑤果真非常相信他们的话,就下令全部没收、拘留归降者的财产和家属。〈5分,每句1分〉 20.阅读下面一段古文,翻译其中的画线文句。(5分)
昔齐桓公出,见一故墟而问之。或对日:“郭氏之墟也。”复问:“郭氏曷为墟?”曰:“善善而恶恶焉。”桓公曰:“善善恶恶乃所以为存,而反为墟,何也?”曰:“善善而不能用,恶恶而不能去。彼善人知其贵已而不用,则怨之;恶人见其贱己而不好,则仇之。夫与善人为怨,恶人为仇,欲毋亡,得乎?”(桓谭《新论》)
(1)郭氏曷为墟(2分)
译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彼善人知其贵己而不用,则怨之。(3分)
译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分)(l)郭家为什么变为丘墟?(“曷”和“为”各1分)问哪些好人知道他(郭氏)看重自己却不被任用,于是就仇视他(“贵”、“不用”和“怨”各1分;语句不通顺,酌情扣分)
20.阅读下面一段古文,翻译其中的画线文句。(5分)
臧与谷二人,相与牧羊,而俱亡其羊。问臧奚事?则持策读书;问谷奚事?则博塞(古代的赌博游戏)以游。二人者事业不同,其于亡羊均也。(《庄子·骈拇》)
(1)问臧奚事?则持策读书?(2分)
译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二人者事业不同,其于亡羊均也(3分)
译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5分)(1)(主人)问臧干了些什么?原来是拿着鞭子在读书(2)两个人干的事情不同,但他们在丢失了羊这件事情上,却是相同的(语句不通顺,酌情扣分)
20.阅读下面一段古文,翻译其中的画线文句。(5分)
吕蒙正以宽厚为宰相,(宋)太宗尤所眷遇。有一朝士,家藏古镜,自言能照二百里,欲因公弟献以求知。其弟伺间从容言之,公笑曰:“吾面不过碟子大,安用照二百里?”其弟遂不复敢言。闻者叹服。盖寡好而不为物累者,昔贤之所难也。
(1)欲因公弟献以求知(2分)
译为:
(2)盖寡好而不为物累者,昔贤之所难也(3分)
译为:
20.(5分)(1)(朝士)想通过吕蒙正的弟弟把古镜献给吕蒙正来求得(吕蒙正的)赏识(“因”可译为“通过”,“以”可译为“来”,“知”可译为“赏识”、“重用”等,“献”后省略的“之”必须补出并翻译。以上四点各为一个得分点,错一处扣1分,扣完2分为止。语句不通顺,酌情扣分)(2)很少嗜好(或:嗜好很少)并且能够不被外物牵累,(这)是过去的贤人也很难做到的(“好”读hào根据语境可译为“爱好”、“嗜好”等;“为”一定要译为“被”,体现被动句式的特点;“累”读lèi,可译为“带累”、“牵累”等;“难”根据语境可译为“难以做到”等;“……者,……也”一定要译为“……,是……”。以上五点各为一个得分点,错一处扣1分,扣完3分为止。语句不通顺,酌情扣分)
20.阅读下面的文言文,把划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5分)
太宗尝止一树下,曰:“此嘉树。”宇文士及从而美之不容口,帝正色曰:“魏公常劝我远佞人,我不悟佞人为谁,意常疑汝而未明也。今日果然!”(《隋唐嘉话》)
①宇文士及从而美之不容口
译文:
②魏公常劝我远佞人,我不悟佞人为谁,意常疑汝而未明也。今日果然!
译文:
20.①宇文士及就跟着赞不绝口。或“宇文士及就跟着对这棵树夸个不停”(2分,意思对 即可,“从而”未翻译对,扣1分)
②魏公常劝我疏远那些爱奉承的小人,我不明白这小人是谁,心里常怀疑你而不能确定。现在看来果真如此!(3分,“远”、“悟”、“果然”这三个词,错一个扣1分;其它意思对即可,有错误的酌扣)
21、翻译下文中划线的句子。(5分)
程福赟(yūn)者,为人沉厚寡言而有勇。晋出帝时,为奉国右厢都指挥使。契丹入寇,出帝北征,奉国军士乘间夜纵火焚营,欲因以为乱,福赟身救火被伤,火灭而乱者不发。福赟以为契丹且大至,而天子在军,京师虚空,不宜以小故动摇人听,因匿其事不以闻。
李殷位次福赟下,利其去而代之,因诬福赟与乱者同谋,不然何以不奏。出帝下福赟狱,人皆以为冤。
答:
21.福赟以为契丹将大规模到来,而皇帝又在军队中,京城力量空虚,不应因为小的变故而使人的听闻动摇不安,因此隐藏了奉国军士叛乱的事情没有把它上报。(每句一分)25.阅读下边一段文言,翻译画线的句子。(5分)
公孙仪相鲁而嗜鱼,一国尽争买鱼而献之。公仪子不受。其弟子谏曰:“夫子嗜鱼而不受者,何也?”对曰:“ 夫唯嗜鱼,故不受也,夫即受鱼,必有下人之色,将枉于法,枉于法,则免于相。虽嗜鱼,彼必不能长给我鱼,我又不能自给鱼; ”即无受鱼而不免于相,虽嗜鱼,我能长自给鱼。”此明夫恃人不如自恃也。翻译
25.翻译:正因为我很爱吃鱼,所以才不接受。如果我接受了鱼,一定会有迎合人的脸色,有了迎合人的脸色,就会歪曲违背法律,歪曲违背了法律,就会罢免宰相的职位。(到那时)即使我很想吃鱼,他们肯定不会长期送给我鱼吃,可我又没有能力供给自己鱼吃。(5分)
24.阅读下列文言语段,将画线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5分)
华歆从会稽还都,宾客义故赠遗累数百金,歆皆无所拒,密各题识。临去,语众人曰:“本无拒诸君之心,而所受遂多。念单车远行,将无以怀璧为罪,愿为之计。”众乃各留所赠。
(1)歆皆无所拒,密各题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本无拒诸君之心,而所受遂多。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众乃各留所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4.(1)华歆全不拒收这些钱财,秘密地在各份钱财上写了标记。(2分)(2)我本来没有拒绝各位的心思,因而接受的钱财就多了。(2分)(3)众人于是各自留下了赠送的钱财。(1分)
24.阅读下面文言语段,将画线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5分)
宋人或得玉,献诸子罕,子罕弗受。献玉者曰:“以示玉人,玉人以为宝也,故敢献之。”子罕曰:“我以不贪为宝,尔以玉为宝,若以与我,皆丧宝也。不若人有其宝。”稽首而告曰:“小人怀璧,不可以越乡,纳此以请死也。”子罕置诸其里,使玉人为之攻之,富而后使复其所。
(1)以示玉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不若人有其宝: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富而后使复其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4.①我把它拿给雕琢玉的人看 ②不如我们各自保留自己的宝物。
③使他富裕后让他回到原来的地方(5分,两句每句2分)
常见文言固定结构对译 龚耀昌 整理
诚……则……,如果……那么(就)……。
得以:能够。
俄而:不久,一会儿。
而况:何况,况且。
而已:罢了。
否则:如果不……就……。
何乃:何况是,岂只是;为什么竟。
何其:为什么那么,怎么这样;多么。
既而:随后,不久。
既……且……:又……又……。
见……于……:被。
可得:可以,可能。
可以:可以用来,足以用来;可以,能够。
乃尔:居然如此,竟然如此,这样。
且夫:再说,而且。
然而:这样却;但是;(既然)这样,那么。
然则:既然这样,那么,如果这样,那么。
是故:所以,因此。
是以:所以,因此,因而。
庶几:或许,可能;差不多;但愿,希望。
虽然:虽然如此,(但),即使如此。
所谓:所说的,所认为。
所以:……的原因,之所以……,为什么……;用来……的方法,用来……的东西,是用来……的,用来……的地方,用来……的人(事),靠它来……的。
往往:处处,到处;常常。
唯……是……:只。
为……所……:被。
未尝:从来没有。
谓……曰……:对……说,告诉……说;把……叫做……。
谓之:称他是,说他是;称为,叫做。
无几何:没有多久,不久,一会儿。
无虑:大约,大致。
毋宁,无宁:宁肯,宁愿;莫不是,不是。
无所:没有……什么人(或物),没有什么……;没有什么地方……,没有什么办法,没有条件……。
无以……为:用不着。
无以:没有用来……的东西、办法,没有什么用来,没有办法;不能,无法。
无庸:不用,无须。
无由:不可能,无法,无从。
相率:竟相,一起。
相与:互相,相互,彼此。;同你;一起,共同;相处,相交。
向使:假如,如果。
一何:多么;为什么……那么……。一切:一律,一概;权宜,暂且。
以故:所以。
以……故……:因为……所以……。
以是:因此。
以……为……认为……是……,把……当作……;让……作……,任用……为……;用……做……,把……作(为)……。
以为:认为他(它)是,认为;用它来。
以至于:一直到;结果。
因而:据此而,借此而,因此而;因而。
有所:有……的人(或物),有什么……;有……的地方,有……的原因,有……的办法。
有以:有条件,有办法,有机会,能够。
于是:这时候,在这里,在这种情况下,由于这个原因。
之谓:叫做,就是,才算;这就叫做;就是,说的就是。
之于:对待,对……的态度(做法);同,对于;同……相比。
至于:到了,一直到;竟至于,结果。
自非:如果不是,除非是。
何以……?根据什么……?凭什么……?
何所……?所……的是什么?
奈何……?……怎么办?……为什么?
如……何?奈……何?拿……怎么样呢?
孰与……?与……相比,哪个……?
安……乎?怎么……呢?
独……耶?难道……吗?
何为……?为什么……?
何……哉?怎么能……呢?
何……为?……干什么呢?
何……之有?有什么……呢?
如之何……?怎么能……呢?
独……哉?难道……吗?
何其……也!怎么那么……啊!
直……耳!只不过……罢了!
……何如哉?该是怎么样的呢?
无乃……乎?恐怕……吧?
得无……乎?该不是……吧?
……庶几……欤?或许……吧?
与其……孰若……?与其……,哪如……?
其……其……也……?是……还是……呢?
文言常见固定句式资料
文言文有一些固定搭配的句式,牢牢地掌握这些句式,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对快速、正确地进行文言文翻译非常有帮助。现将常见的固定句式汇集如下:
1.无以,无从,译为“没有用来……的办法”。
例: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劝学》)——因此不积累半步一步,就无法达到千里之外;不汇集细微的水流,就无法形成江海。
2.……,抑……,译为“是……,还是……”或“……,或者……”。例:抑本其成败之迹,而皆自于人欤?(《伶官传序》)——或者考察其成败的事迹,不都是由于人事所决定的吗?
3.有所,译为“有……的”。(人、物、事)
例: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鱼我所欲也》)——死也是我厌恶的,(但是我)厌恶的还有比死更严重的,所以祸患(也)有(我)不躲避的。
4.无所,译为“没有……的”。(人、物、事)
例:质明,避哨竹林中,逻者数十骑,几无所逃死。(《指南录后亭》)——天刚亮,在竹林里躲避哨后,(碰到)几十名巡逻的骑兵,几乎没法逃脱而死。
5.如何、奈何、若何,译为“把……怎么办呢?”“对……怎么样呢?”,如果之间没有插入名词、代词和词组,则译为“怎么,怎么样,怎么办”。有询问怎么处理的意思。
例:“今者出,未辞也,为之奈何?”(《鸿门宴》)——(沛公说:)“现在出来了,没有告辞,对这怎么办呢?”
6.如……何,译为“对……怎么办”。
例:如太行、王屋何?(《愚公移山》)——对太行、王屋怎么办? 7.奈……何,译成“把……怎么办”。
例:三老不来还,奈之何?(《西门豹冶邺》)——三老不回来,把他们怎么办?
8.是故,是以,译为“因此,所以”。
例: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有,师之所存也。(《师说》)——因此,无论(身份)高贵还是低贱,无论年龄大还是小,道理存在的地方,就是老师存在的地方。
9.所以,译为“用来……的”、“……原因”、“……的方法”。
例: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徒慕君之高义也。(《廉颇蔺相如列传》)——我们离开父母亲属来侍奉您的原因,只是仰慕您的崇高品德。
10.不亦……乎,译为“不也是……吗?”
例:“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论语》)——(孔子说:)“学习并且经常温习所学知识,不也是高兴的吗?有志同道合的朋友从远方来,不也是快乐的吗?别人不理解自己,自己也不生气,不也是有道德的人吗?” 11.有以……,无以……,译为“有可以拿来……的”,“没有可以拿来……的”。
例1:吾终当有以活汝。(《中山狼传》)——我总会有可以拿来使你活下去的办法。
例2:军中无以为乐。(《鸿门宴》)——军营里没有可以用来作乐的东西。
12.庸……乎,译为“哪……呢?”
例: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师说》)——我以道理为师,哪管他年龄比我大(还是)比我小呢?
13.其……乎(邪),译为“难道……吗?”
例: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马说》)——难道真的没有千里马吗?是他们真的不知道千里马啊!
14.得无……一乎,得无……耶,译为“恐怕……吧”或“莫非……吧”。
例:若翁廉,若辈得无苦贫乎?(《记王忠肃公翱事》)——一你们的老人很廉洁,你们恐怕不免穷困吧?
15.无乃……乎(与),译为“恐怕……吧”。
例:无乃尔是过与?(《论语》)——恐怕是你们的过错吧? 16.……之谓也,其……之谓也;其……之谓乎,译为“说的就是……啊!”“大概说的就是……吧”。
例:谚所谓“唇亡齿寒”者,其虞虢之谓也。——民谚中说的“嘴唇没有了,牙齿就会感到寒冷”,大概就是说的虞国与虢国的关系吧。17.孰与,以……孰,译为“跟……比较,哪一个……”;孰若,译为“哪里比得上”。
例:公之视廉将军孰与秦王?(《廉颇蔺相如列传》)——你们看廉将军和秦王比,怎么样呢? 18.然则,译为“既然如此,那么”。
例: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岳阳楼记》)——这样做官也担忧,不做官也担忧,既然如此,那么什么时候才能快乐呢? 19.有……者,译为“有个……人”。
例:邑有成名者,操童子业,久不售。(《促织》)——县里有一个叫成名的人,读书考秀才,但是多次没有考中。
20.与其……孰若(无宁)……,翻译为“与其……,哪如……,哪里比得上(不如)……”。
例:与其坐而待亡,孰若起而拯之。(《冯婉贞》)——与其坐着等死,哪如奋起抵抗拯救我们村庄?
21.能无……乎,译为“怎么不……呢”。
例:信而见疑,忠而被谤,能无怨乎?(《屈原列传》)——诚信却被怀疑,忠心却被诽谤,怎能不怨愤呢?
22.(而)况……乎,译为“何况……呢”或“又何况……呢”。
例:今以钟磬置水中,虽大风浪不能鸣也,而况石乎!(《石钟山记》)——现在把钟和磬放入水中,即使有大风大浪也不能使它发出声响,又何况是石头呢!23.安能、何能、何得,这三种固定结构一般译为“怎么能”。
例1:安能摧屑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梦游天姥吟留别》)——怎么能让我低头弯腰去侍奉权贵,叫我不能开怀展笑颜!
例2:其妻日:“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邹忌讽齐王纳谏》)——他的妻子说:“您漂亮极了,徐公怎能比得上您呢!”剥丝,层层深入。
常见的固定句式的语法功能主要有一些固定的词组搭配来体现。这样的词组搭配非常多,我们这里选择一些重要的或易错的来讲解:
1.推测语气
……得无……
这个词组表示对某种情况的推测。“得无”也常写作“得勿”、“得亡”。翻译为“莫不是”或“该不会”。例如:
日食饮得无衰乎?(《后汉书•庞萌传》)
翻译为:每日的饮食莫不是减少了吧?(意思就是可能减少了。)
2.疑问语气
如……何 奈……何 若……何
这是三个表示相同的疑问语气,可以翻译为“把……怎么样”,“对……怎么办”,或“怎么对待……”。
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愚公移山》)
翻译为:把太行、王屋怎么样呢?
……何(胡)以……
何以是以何的倒装。意思是用什么、拿什么、凭什么,表示疑问。
国胡以相恤?(《论积贮疏》)
翻译为:国家拿什么来救济(灾民)呢?
吾王庶几无疾病与,何以能鼓乐也?(《孟子•庄暴见孟子》)
我们君王大概没有疾病吧,(不然)凭什么能够奏乐呢?
3.反问语气
不亦……乎 亦是副词,用来加强反问语气。翻译为“不……吗”或“难道不……吗”
学而时习之,不亦乐乎?《论语》
难道不是令人高兴的事吗?
何(奚)……为?
为是表反问的语气词。翻译为“哪儿用得着……呢”或“要……干什么呢”
秦则无礼,何施之为?
翻译:还要报答干什么呢?
文言句式的掌握直接影响着文言句子的翻译和文章的理解。希望能在这察漏补缺中有所裨益。下面有一些针对练习:
一.翻译下列句子
1.巫妪、三老不来还,奈之何?《西门豹治邺》
2.得无楚之水土使民善盗耶?《晏子春秋•晏子使楚》
3.若辈得无苦贫乎?(《记王忠肃公翱事》)
4.不为者与不能者之形,何以异?(《孟子•庄暴见孟子》)
5.求剑若此,不亦惑乎?(《吕氏春秋 察今》)
6.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何辞为?(《史记•鸿门宴》)
二.辨析下列句子的类型
1.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劝学》)
2.今成皋、陕西大涧中,立土劝及百尺,迥然耸立,亦雁荡具体而微者。(《雁荡山》)
3.虽才高于世,而无骄尚之情。(《张衡传》)
4.村中少年好事者,驯养一虫,自名“蟹壳青”。《促织》
5.残贼公行,莫之或止;大命将泛,莫之振救。(《论积贮疏》)
6.譬若以肉投馁虎,何功之有哉?(《信陵君窃符救赵》)
7.大阉之乱,缙绅而能不易其志者,四海之大,有几人欤?(《五人墓碑记》)
8.乃取蒙冲斗舰十艘,载燥荻枯柴,灌油其中,裹以帷幕。(《赤壁之战》)
9.八人即不能无佣作之助,是不下十人矣《治平篇》
10.“刘备天下枭雄。”(《赤壁之战》)
11.故内惑于郑袖,外欺于张仪。(《史记.屈原列传》)
12.善哉,祁黄之论也!
答案:
巫婆、三老不回来,怎么办呢?
该不是楚国的水土叫人善于偷盗吧?
你们该不会为贫穷而苦恼吧?(意思是你们有可能正为贫穷苦恼)
翻译为:不肯做和不能做的具体表现用什么方法区别它们的不同呢?
像这样寻找宝剑,不是太迷糊了吗?
现在人家如同刀和菜板,我们如同鱼肉,还辞谢干什么呢?
定语后置 定语后置 状语后置 定语后置 宾语前置 宾语前置
定语后置 状语后置 判断句 判断句 被动句 主谓倒装
第三篇:文言文中常见的固定句式
文言文中常见的固定句式
文言固定句式是指由几个文言虚词搭配而成的一种固定形式的句子,这些句式在文言中有其较为固定的意义,阅读时,掌握和熟记这些较为固定的意义,有助于掌握和理解整个句子的意义。
1.“不亦„„乎”连用,表反问,语气比较委婉,相当于现代汉语的“不是„„吗?” 例1 求剑若此,不亦惑乎?
译文:像这样求剑,不是糊涂吗?
2.“不为„„乎”连用,表反问,相当于现代汉语的“不算是„„吗?”例2 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
译文:这不算是远的小而近的大吗?
3.“不„„则”、“不„„即”连用,表选择,相当于现代汉语“不是(这样),就是(那样)”。
例3 战者,必然之势也,不先于我,则先于彼,不出于西,则出于北。
译文:发生战争,是必然的趋势,不是从我方发动,就是从敌方发动,不是在西边发生,就是在北边发生。
例4 方春,百姓不耕即蚕,隙不可夺。
译文:正当春季,老百姓不是耕种就是养蚕,一点时间也分不出来。
4.“非„„而„„”连用,表判断,相当于现代汉语的“不是„„却”。
例5 非字而画。
译文:(纸片上面)不是写的字,而是画的画。
5.“非惟„„抑亦”连用,表递进,相当于现代汉语“不只„„而且”。
例6 非惟天时,抑亦人谋也。
译文:不只是时机好,而且也是人的谋划得当啊。
6.“庸„„乎”连用,表疑问,相当于现代汉语的“哪里(怎么)„„呢?”
例7 吾师道也,夫庸之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
译文:我学的是道理,哪里管他的年岁比我大还是小呢?
7.“如何(何如)”、“奈何”、“若何(何若)”连用,表询问或商量的语气,相当于现代汉语的“怎么样(的)”、“为什么”、“怎么”等。
例8 取吾璧,不予我城,奈何?
译文:拿了我的璧玉,不给我城,怎么办?
例9 非国家之利也,若何从之?
译文:(对楚国作战)不是从国家利益的角度来考虑,为什么要听从这种主张呢?
8.“如(奈、若)„„何”连用,表询问,相当于现代汉语的“对„„怎么样”、“把„„怎么样”。
例10 以残年之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
译文:凭你衰老的年纪和余力,还不能去掉山上的一草一木,能把土和石头怎么样呢?
9.“何„„之有”连用,是“有何„„”的倒装,“何”是宾语。“何„„之有”表反问,相当于现代汉语的“有什么„„呢?”
例11 宋何罪之有?
译文:宋国有什么罪呢?
10.“得无„„乎(耶、邪)”连用,表测度语气,相当于现代汉语的“该不会(恐怕、莫不是、只怕是、莫非)„„吧”。
例12 成反复自念,得无教我猎虫耶?
译文:成名一次又一次地思素,这莫非是指给捉蟋蟀的地方吗?
11.“何也(何„„也)”、“何哉(何„„哉)”连用,表询问,相当于现代汉语的“为什么呢”、“什么„„呢?”、“怎么„„呢?”
例13 而此独以钟名,何哉?
译文:但这座山单单用钟命名,这又是为什么呢?
12.“何(奚)以„„为”、“何(奚、曷)„„”连用,表疑问,相当于现代汉语的“用„„做什么呢?”、“要„„干什么呢?”、“为什么要„„呢?”
例14 是社稷之臣也,何以伐为?
译文:颛臾是我们鲁国的臣国,为什么要攻打它呢?
例15 项王笑曰:“天之亡我,我何渡”
译文:项羽笑着说:“上天要灭亡我,我还要渡江干什么呢?”
13.“岂„„乎(哉)”连用,表感叹或反诘,相当于现代汉语的“难道„„吗?”、“怎么„„呢?”
例16 日夜望将军至,岂敢反乎!
译文:我们日日夜夜盼望项将军的到来,怎么敢背叛他呢?
14.“其„„乎(也、耶)”连用,表揣测、希望、反诘等语气,相当于现代汉语的“大概(恐怕)„„吧!”、“还是„„吧!”、“ 难道„„吗?”
例17 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
译文:圣人之所以成为圣人,愚人之所以成为愚人,大概都是由于这个原因而引起的吧!
15.“„„孰与(孰若)„„”连用,表比较、选择、反问等,相当于现代汉语的“„„和(同、跟)„„相比,谁(哪个、哪样)更„„”、“„„比„„怎么样?
例18 我孰与城北徐公美?
译文:我和城北徐公相比,哪个更美?
例19 公之视廉将军孰与秦王。
译文:你们看廉将军和秦王比,哪个更厉害?
16.”为所“、”为„„所““见„„于”连用,表被动,相当于现代汉语的的”被“。例20 不者,若属皆为所虏。
译文:否则,你们这些人最终都会被他俘虏!
例21 而为秦人积威之所劫。
译文:却被秦国人多年蓄积的威势所挟制。
17.”以„„为“连用,表判断,相当于现代汉语的”认为„„“、”把„„当作“、”凭借(依靠)„„作为“等。
例22 以天下之美,为尽在己。
译文:认为天下最美丽壮观的东西都集中在自己身上。
例23 而蔺相如徒以口舌为劳,而位居我上。
译文:可是蔺相如仅仅只凭借一点说话的技巧作为功劳,职位却在我的上面
18.”与其„„孰若“连用,表选择,相当于现代汉语的”与其„„哪里比得上“。例24 与其杀是僮,孰若卖之
译文:与其杀掉这个僮仆,哪里比得上卖了他。
19.”安„„乎“、”安„„哉“连用,表疑问,相当于现代汉语的”怎么„„呢“、”哪里„„呢“。
例25 然刘豫州新败之后,安能抗此难乎?
译文:但是刘豫州刚败之后,又怎么能抵抗得住曹操的攻势呢?
例26 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
译文:燕雀哪里知道鸿鹄的远大志向呢?
20.”独„„耶“、” 独„„哉“连用,表示疑问,相当于现代汉语的”难道„„吗“。例27 独不怜公子之姊耶?
译文:难道公子你就不可怜您的姐姐吗?
例28 相如虽驽,独畏廉将军哉?
译文:相如我虽然才能低下,难道就怕廉将军吗?
21.”无乃„„乎(欤)“连用,表揣度,相当于现代汉语的”恐怕„„吧“。
例29 远主备之,无乃不可乎?
译文:远方的主人对我军作好了战斗的准备,这样去攻打郑国,恐怕不行吧?
22.”非„„欤“连用,表示反问,相当于现代汉语的”不是„„吗“。
例30 子非三闾大夫欤?
译文:您不是三闾大夫吗?
23.”宁„„耶“ 连用,表示反问,相当于现代汉语的”哪里(怎么)„„呢"。例31 宁知此为归骨所耶?
译文:哪里会想到这里是掩埋你骸骨的地方呢?
24.有以无以(亡以)所以何以一何何其„„也„„之谓也惟(唯)„„是其„„?其„„?„„,抑„„
无„无„译:无论„还是„
庶几„欤译:大概„吧?
直„耳!译:只不过„罢了。
第四篇:·常见文言文固定格式
·常见文言文固定格式
固定格式也叫固定结构,或叫凝固结构。它的语法特点就是由一些不同词性的词凝结在一起,固定成为一种句法格式,表达一种新的语法意义,世代沿用,约定俗成,经久不变。它的分类可按表达语气的种类分为四种:
第一种:表陈述语气常用的有:有以(有......用来)、无以(没有......用来)、有所(有.....的)、无所(没有......的)、比及(等到......的时候)、为......所。第二种:表疑问语气常用的有:奈何(怎么办)、何如(怎么样)、如......休(把......怎么样)、得无......耶(大概......吧、恐怕......吧)等。第三种:表感叹语气常用的有:何其(多么)、一何(何等、多么)、何......之(怎么......这样啊)等。第四种:表反问语气常用的有:无乃......乎(恐怕、只怕)、不亦......乎(不是......吗)、得无......乎(难道......吗)、孰与、孰若(跟......相......)何......为(为什么......呢)等。第五篇:文言常见词汇
传记文段高频词分类积累
高考文言文选用的材料基本是人物传记。主人公多是正面的文臣武将,文章主要围绕该人物展开记叙,叙述其生平或几件突出的事迹,凸现该人物正直敬业、奉公孝顺的品行或卓越的才能;选材多来自全是纪传体的“二十四史”。选材的相对稳定,必然带来遣词用字的相对稳定。我们如果理解并牢记这些比较稳定的常用词,既提高了阅读速度,又会提高准确率。
(一)与政事相关的常用词
官员到某地任职,做一些相关的政事,实行一定的政策,会引起各方不同的褒贬评论。于是官员与百姓、官员与官员、官员与国君(帝王)之间就会有许多“动作”发生。
1.诣:到,去。
2.劝:①鼓励,奖励;②受到鼓励、奖励。3.课:考核、督促、征收。4.风、化:教育感化。
5.按、案:巡视,巡行;考察,核实,查明。
6.游:①游玩,游览;②旅行,外出求学或求官;③交际,交往。7.趣、趋:①小步走,跑;又引申为赶快,迅速;②通“促”,催促。8.劾:举报,检举,揭发。
9.白:告诉,报告。常用于官吏之间。10.短:进谗言,说坏话。11.害:嫉妒。
12.闻:①听说,听见;②使知道,报告给„„知道。如“没死以闻”“齐桓、晋文之事,可得闻乎”。
13.斥:指斥,指责,驳斥。
14.让:①责备,责怪;②谦让,辞让。15.党:偏袒,伙同,包庇。16.矫:假托,假传。17.质:作人质;抵押。
18.次:①临时驻扎(用于军队);②住宿,停留(用于个人)。19.输:缴纳(贡品或赋税)——由“输送、运输”引申。20.当:判刑,判罪。后多带表示惩罚意义的词语。21.坐:①因„„犯罪,触犯;②牵连,定罪。22.多:赞扬,欣赏。23.少:批评,轻视,看不起。
(二)官职人物常用词语
1.表官职的词语
(1)宰相:总揽政务的大官。宰,主持,相,辅佐。(2)御史大夫:其权力仅次丞相。(3)六部:吏、户、礼、兵、刑、工。(4)三司:太尉(大司马)、司徒、司空。(5)中书省:中央行政机关。(6)尚书:六部最高行政长官。(7)太尉:秦汉时掌管中央军事的最高官员。(8)宦官:宫廷内侍,又称太监。(9)校尉:汉代军事长官。
(10)翰林学士:管文件、图书、侍读等。(11)太史:记史,管文件。(12)左右拾遗:唐代谏官。(13)总督:清代地方最高行政长官。(14)巡抚:总揽一省行政军事长官。(15)知州:州一级行政长官。知,管理。(16)太守:郡一级行政长官。
(17)主簿:各级主官属下掌管支书的佐吏。2.表官职变化的词语(1)表授予官职的词语
征:由皇帝征聘社会知名人士充任官职。如:公车特征拜郎中。.
《张衡传》
辟:由中央官署征聘,然后向上荐举,任以官职。如:连辟公府不就。.
《张衡传》
荐、举:由地方官向中央举荐品行端正的人,任以官职。如:韩琦镇长安,荐知泾阳县。.
《宋史·侯可传》 举其偏,不为党。.
《左传·襄公三年》
拜:授予官职。如:安帝雅闻衡善术学,公车特征拜郎中。.
《张衡传》
选:通过推荐或科举选拔任以官职。如:选丞相东曹掾。.
《元史·贾鲁传》
除:任命,授职。如:寻蒙国恩,除臣洗马。.
《陈情表》
授:授给、给予官职。如:恩授东平路儒学教授。.
《元史·贾鲁传》
赏:指皇帝特意赐给官衔或爵位。如:八月初一日,上召见袁世凯,特赏侍郎。.
《谭嗣同》 封:指帝王将爵位或土地赐给臣子。如:劳苦而功高如此,未有封侯之赏。.
《鸿门宴》 起:起用人任以官职。如:鲁居丧服阕,起为太医院都事。.
《元史·贾鲁传》
察:考察后予以推荐,选举。如:郡察孝廉,州举茂才。.
《三国志·吴主传》
仕:做官。如:学而优则仕。.
《论语·子张》
仕宦:做官,任官职。如:汝是大家子,仕宦于台阁。..
《孔雀东南飞》
仕进:进身为官。如:迈少恬静,不慕仕进。..
《晋书·许迈传》(2)表罢免官职的词语
罢:免去,解除官职。如:窦太后大怒,乃罢逐赵绾、王臧等。.
《魏其武安侯列传》
绌、黜:废掉官职。如:有罪得以黜,有能得以赏。.
《封建论》
免:罢免。如:免官削爵。.
《汉书·贡禹传》
夺:削除。如:使者遂逮守,胁服,夺其官。.
《书博鸡者事》
(3)表提升官职的词语
升:升官。如:升(鲁)台都事。.
《元史·贾鲁传》
擢:在原官上提拔。如:擢为后将军。.
《汉书·赵充国传》
拔:提升本来没有官职的人。如:山涛(人名)作冀州(长官),甄拔三十余人。.
《与韩荆州书》
迁:一般指提升。如:孝文帝说之,超迁,一岁中至太中大夫。.
《贾谊传》
陟: 晋升,进用。如:陟罚臧否,不宜异同。.
《出师表》
晋、进:晋升官职,提高职位或级别。如:成语“加官晋爵”。.加:加封,即在原来的官衔上增加荣衔。如:平剧盗赖文政有功,加秘阁修撰。.(4)表降低官职的词语
谪:因罪被降职或流放。如:滕子京谪守巴陵郡。.
《岳阳楼记》
贬:①降职。如:坐贬连州刺史。.
《刘禹锡列传》
②降职并外放。如:贬邵州刺史,不半道,贬永州司马。..
《新唐书·柳宗元传》
放:一般指由京官改任地方官。如:屈原既放,三年不得复见。.
《卜居》
左迁:降职贬官,特指贬官在外。如:予左迁九江郡司马。..
《琵琶行》
窜:放逐,贬官。如:暂为御使,遂窜南夷。(韩愈 .
《进学解》)左除、左降、左转:降职。如:帝怒,乃罢(陆)贽宰相,左除(张)滂等官。..
《新唐书·裴延龄传》
出宰:京官外放出任地方官。如:郎官上应列宿,出宰百里,苟非其人,则民受其殃。..
《后汉书·明帝纪》(5)表调动官职的词语
迁:调动官职,一般指提升。如:迁东郡太守。.
《汉书·王尊传》
徙:一般的调动官职。如:徙齐王信为楚王。.
《史记·淮阴侯列传》
调:变换官职。如:调为陇西都尉。.
《汉书·袁盎传》
转:调动官职。如:再转复为太史令。衡不慕当世,所居之官辄积年不徙。.
《张衡传》 补:补充空缺官职。如:太守察尊廉,补辽西盐官长。.
《汉书·王尊传》
改:改任官职。如:改刑部详覆官。.
《宋史·王济传》
出:京官外调。如:永和初,出为河间相。.
《张衡传》
(6)表兼代官职的词语
兼:兼任。如:予除右丞相兼枢密使。.
《〈指南录〉后序》
领:兼任(较为低级的官职)。如:桓温镇京口,复引(乔)为司马,领广陵相。.
《晋书·袁乔传》
行:代理官职。如:太祖行奋武将军。.
《三国志·魏书·武帝纪》
署:代理、暂任。如:太守奇之,除补书佐,署守属监狱。.
《汉书·王尊传》
权:暂代官职。如:时韩愈吏部权京兆。.
《刘公嘉话》
判:高位兼低职。如:除镇安武胜军节度使,司徒兼侍中,判相州。.
《宋史·韩琦传》 假:临时的,代理的。如:乃相与共立羽为假上将军。.
《史记·项羽本纪》
摄:暂代官职。如:俄检校侍中,摄吏部尚书。.
《新唐书·杜如晦传》
守:代理官职。如:初平中,北海孔融召以为主簿,守高密令。.
《三国志·王修传》
(7)表辞官
告老:官员年老辞职。如:冬十月,晋韩献子告老。..
《左传·襄公七年》。
解官:辞去官职。如:得监和州税,父母又不欲行,拯即解官归养。..
《包拯传》
请老:古代官吏请求退休养老。如:祁奚请老,晋侯问嗣焉。..
《左传》
乞身:古代认为官吏做官是委身事君,因此称请求退职为“乞身”。如:时天下略定,通思欲避荣宠,以病上书乞身。..
《后汉书·李通传》
移病:上书称病,为居官者请求退职的委婉语。如:上怒,以为不能,弘乃移病免归。..
《汉书·公孙弘传》 致仕:交还官职,即退休。如:以刑部尚书致仕。..
《新唐书·白居易传》
这些词,都有个明显的特征,即后面常带表示官职或地点的专有名词,这给我们的翻译带来了方便——可以不译。更重要的是,官职的变动特别是主观情绪明显的降职和升职,往往是我们推断翻译主人公行为、事件中生难字词的重要依据。
3.表人物个性的:耿、(仁)厚、矜、耿介、刚毅、周密、宽厚、正直、埂、鲠、骨鲠、鲠切、聪慧、敏、木讷、佞、诈、阿谀、谄谗、谲
耿:光明。埂:正直。鲠:直爽,正直。
佞:能说会道,引为巧言谄媚。谲:欺诈,玩弄手段。
4.表人物品行的:行、德、操、节、清(廉)、淫(靡)、贪(浊)5.与科考有关的:贡举、第、登第、中第、状元、解元、乡试 6.与学校有关的:庠、序、太学、博士 7.表敬重的:敬、重、尊、恭
8.表赞扬的:多、嘉、称、誉、与、许、叹 多:称赞。嘉:赞美。与:赞许。
9.表社会状态的:治、乱、兴、盛、衰 10.表少数民族的:蛮、夷、戎、狄
蛮:南蛮,古代统治阶级对南部民族带污蔑性的称呼。夷:东部少数民族。戎:西部少数民族。狄:北部少数民族。
11.表人物地位的:贵、显、卑、官绅、豪 12.表主管的:知、典、主
13.与水利有关的:堤、决、溃、溢、涨、涝、旱、堰
14.与粮食有关的:粟、黍、禾、谷、稻、菽、稼穑、耕耘、稔、熟、刈、籴、粜、廪、禀、荒
稔:庄稼成熟。
刈:割;镰刀一类的农具。廪:粮仓;官府发给的口食。禀:给予谷物。荒:荒年,收成不好。
15.表粮食丰收的:丰、饶、赡、足、给 赡:富足,充足;供给。给:足,丰足。
16.表食物的:糗、馔、肴、膳、羞(馐)、蔬、果、脂膏 17.表饱饥的:饱、饥、饿、馁、馑 馁:饥饿,五谷没有收成。
馑:蔬菜和野菜吃不上。饥和馑连用时无区别。18.表俸禄的:俸、禄、秩、饷 秩:官吏的俸禄。
19.表布匹的:布、麻、匹、丝、绢、锦、练、绫、绡、缣、绸、罗、缎、绮、纱、绦、缟、缯、蚕、桑
20.表穿戴的:纨绔、布衣、履、绶、冠、冕、巾、带 21.表房舍的:宇、舍、馆、宅、第、邸、庑、屋 宇:屋檐。
庑:堂下周围的廊屋。
22.表桌床的:案、几、床、榻 23.表违背的:牾、忤、逆、倍(背)24.表揭发的:劾、讦、揭 劾:揭发罪状。
讦:攻击或揭发别人的短处。25.表害怕的:畏、惧、惮、骇、患
26.表嫉恨的:恶、厌、憎、贬、衔、怨、患、疾、恨、怒、诅 衔:藏在心中,特指怀恨。诅:诅咒。
27.表暗中的:阴、间、密 28.表诬陷的:中、谮、诬 29.表朝见的:朝、觐 朝:原指诸侯春天朝见天子。觐:原指诸侯秋天朝见天子。后来都泛指朝见帝王。
30.与京城有关的:禁、阙、畿、京、京畿 畿:京城所管辖的地方。
31.与皇帝有关的:上、帝、祚、践祚、登基、朕、孤、寡人、御、诏、召、诰、(驾)幸、膳、对策、奏、表、疏
祚:福;皇位。践祚:即位。
32.表说话的:曰、云、谓、诏、诰、告、敕、白、陈、对、语、谕、喻、晓、辩、问、谢、诘、诉、咨
告:告诫,嘱咐;皇帝的命令或诏书。谕:告诉,使人知道;知道,了解,明白。诘:责备,追问。诉:告状;诽谤。
33.表劝说的:说、劝、规、讽、谏
34.表责备的:过、责、咎、诛、让、谴、尤、折 让:责备,责怪。尤:抱怨,指责。折:驳斥,斥责,指责。35.表宽容的:容、贷、恕、宽
36.表喜乐的:乐、欣(然)、悦(说)、欢
37.表哀怒的:怒、愤、恼、忿恚、涕泣、骂、责、戾 戾:①凶暴,猛烈;②违背,违反或乖张,不讲情理。忿:愤怒,怨恨。恚:恨、怒。
38.表刑罚的:髡、笞、磔、刖、族、杖、流、赭衣、械 族:灭族。
流:流放,古代的一种刑罚。赭衣:赭,红褐色。囚犯所穿的衣服。械:桎梏,脚镣和手铐一类的刑具。39.表监狱的:囹圄、狱
40.表拜访的:造、过、访、谒(见)、顾 41.表告别的:辞、别、谢 42.表离开某地的:去、迁、徙 43.表到往某地的:如、过、诣、往、经
44.与马匹有关的:马、驹、厩、策、羁、辔、逸、驭、御、驾、辕、辙 逸:马脱了缰绳,放纵。
45.表行动的:步、趋、走、遁、亡、逃、匿、逋
遁:逃,“遁”与“逃”均是逃离某个地方,但“遁”比“逃”更隐蔽,多指悄悄地遛走,不知去向。
逋:①逃亡,逃跑;②拖延,迟延。
46.表死亡的:(驾)崩、山陵崩、薨、卒、不禄、死、没(殁)、终、圆寂
(三)表示时间的词
高考文言文的概括分析题——“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错误项设置的一般特点是:个别字词的错译或打乱原文的六要素,即主要是人与时、地、事的错接。错译的字词以上面的词为常见。至于人与时、地、事的错接,也就是故意让这几个要素和主人公张冠李戴,比如补(译)出的省略成分错误。因此,我们不应忽略一些能暗示前后事件关系的时间词。
1.表瞬间:俄、俄而、俄顷,顷、顷之、顷刻、有顷,旋、寻、无何。2.表过去:既、既而,先、先是、先时,初,时、当是时,曩、尝,昔、向。3.表一段时间:比、迨、逮、及、洎、居(后带时间,则译作“过了„„”,不译作“居住”,如“居无何”“居三月”)
如果掌握这些字词的同时,又养成阅读时用“/”或序号标出事件起止的习惯,就明确了语境的起止区间,方便理解判断。
(五)其他常用词语
1.先:祖先,已经死去的,多指上代或长辈。2.课:督促劝说去做某件事。3.禁:皇帝居住的地方。4.对:回答或对话。
5.檄:古代用来征召、声讨的文书。6.中:中伤、诬蔑别人,使受损害。7.诬:捏造事实诬陷别人、言语不真实。8.掾:古代属官的统称。9.工:工匠,精巧,擅长,官吏。10.僭:超越本分,过分,虚假不真实。11.孤:幼年失去父亲。
12.贷:借出、借入,宽容、宽免。13.遽:急速,就,恐惧。
14.尤:罪过过错,指责归罪,优异突出,特别尤其。15.劫:强夺,掠取,威逼,威胁。16.令:美好,县令。17.执:捉拿。18.延:延请。19.省:减免。
20.谢:道歉,推辞,告诉。21.赧:因羞愧而脸红。22.竟:结束,完。23.造:造访。
24.过:拜访,经过,过失,责备。25.弑:子杀父,臣杀君。26.用:财用,因为。27.典:主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