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县委书记何平九论心得---在学习中思考 在思考中实践 在实践中提升
在学习中思考 在思考中实践 在实践中提升
中共信阳市委常委、固始县县委书记 方 波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几场淅淅沥沥的春雨适时而至,彻底化解了我市农业的旱情。与此同时,一场轰轰烈烈的学习热潮正在信阳大地掀起,“何平九论你学了吗”成为人们见面热议的话题。继去年6月3日《人民日报》刊发了省委书记卢展工的理论文章《用领导方式转变加快发展方式转变》后,年前《河南日报》围绕卢书记的理论文章又连续刊发了署名何平的九篇评论文章,对卢书记的文章进行了阐释、解读和生发。文章一出,好评如潮,犹如丝丝春雨滋润了全省上下各级领导干部的心田。妙文不厌看还读。对于系列文章,我进行了反复学习、诵读和揣摩,随着学习的深入、理解的加深,心领神会处,感悟良多,击节叹赏处有之,惕然警醒处有之,豁然开朗处有之,荡气回肠处有之。赏析系列文章,犹如横看成岭侧成峰,角度不一,评论不同。就我个人而言,最大的感受就是“美”。有感性之美,文笔生动,辞采华丽;又有理性之美,充满思辨色彩,闪耀哲性光芒,散发思想芬芳。有热烈之美,积极昂扬,催人奋发;又有冷峻之美,针砭时弊,入木三分。有形式之美,卢书记文章是纲,九篇评论是目,一线串珠,形散神聚,既独立成文,又水乳交融;又有内容之美,驾驭语言纯熟,引用诗词、名句、俗语90多处,信手拈来,自然贴切,了无痕迹,既注重运用排比,联翩而出,汪洋恣肆,也注意语句长短变化,错落有致。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卢书记的理论文章和九篇评论如一江春水,灌溉心田,荡涤思想。但一切好文章都是顺应时代的产物,系列文章之所以能引起如此大的反响,就是因为契合了中央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转变发展方式为主线这一时代命题,顺应了建设中原经济区这一宏大背景,响应了全省1亿人民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部崛起、河南振兴这一大众呼声,这些即是“一江春水”的“源”。正是应天时而出,承地利而生,顺人和而降,系列文章才会引发共鸣,形成热烈反响。
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缘身在最高层。卢书记的理论文章和系列评论深入浅出,立意高远,使我们清务明向。学习好是为了实践好,转变发展方式的关键在于领导怎么认识、怎么思考、怎么抓好落实。在去年全省用领导方式转变加快发展方式转变座谈会上,我谈了几点体会:以转变促发展,思路是起点。正如卢书记所言,“思路太多是不成熟的表现,思路多变是急功近利的表现”。近年来,固始的城镇化之所以快速健康发展,成为亮丽名片,正是因为历届县委、县政府一任接着一任干,一张蓝图绘到底,才使固始从偏居一隅的小城镇发展成为区域性中心城市,擦亮了河南面向华东的窗口。以转变促发展,创新是难点。各个地方的资源禀赋、发展基础千差万别,找到适合本地发展实际的路子至关重要。固始作为一个人口大县,人口多曾一度成为固始发展的一大包袱,但县委、县政府通过创新理念、因势利导,大力发展劳务经济,变人口包袱为人力资源财富,终于将劳务经济打造成为支撑固始经济社会发展半壁江山的支柱产业。以转变促发展,作风是基点。用领导方式转变加快发展方式转变,要求领导干部要带头抓执行、促转变,进一步转变思维方式和工作方法,在提高思想素质、转变作风上下工夫,提高执行力和抓落实的能力,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提供有力的保障。以转变促发展,为民是极点。为民惠民,让老百姓得到实实在在的实惠是加快发展方式转变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如何做到为民惠民?不是体现在GDP总量上,也不是体现在发展速度上,而是体现在解决好衣、食、住、行、娱、教、安、保等与群众生产生活息息相关的难题上。只有树立正确的政绩观、发展观,扎扎实实地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解难事,藏富于民、让利于民,才能真正实现经济社会和谐发展。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在中原经济区已上升为国家战略之际,这些系列文章全面、准确、系统地传达了省委的重要精神,黄钟大吕,鼓舞人心,为全面建设中原经济区提供了一次较好的思想和舆论准备。固始作为一个沿边大县,如何定位、融入中原经济区建设,是当务之急要谋划的。一是理念对接,找准融入中原经济区的切入点。固始地处我省东南边缘,距省会郑州500多公里,在对接中原经济区建设中,固始与中原经济区核心区看似较远,但跳出固始看固始,可以发现,固始正处于中原经济区、皖江经济带、武汉城市圈三大经济区辐射的交汇处,在区域经济发展中,既能参与产业分工与合作,接受辐射和带动,又能拥有较大的自主发展空间,吸纳人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形成产业承接洼地。因此,在建设中原经济区这个大局中,我们要放开眼界,创新理念,化“边缘”为“前沿”,把固始定位于中原经济区的前沿阵地,致力于将固始建设成全国绿色产业示范区、豫皖交界区域性中心城市和全国根亲名城。二是区位承接,增添建设中原经济区的辐射力。固始是河南面向华东的窗口,在中原经济区建设中具有“桥头堡”和前沿阵地的区位优势。为打造建设中原经济区的前沿阵地,当好排头兵,我们要进一步提升城市的首位度,以城镇化建设为龙头,加快区域性中心城市建设步伐,着力增强城市的聚集力、承载力和辐射力。要做大城市这个载体。重新审视周边、自我定位,以“承东启西、外延辐射,强化中心、提升内涵”为目标,打造具有生态宜居、商贸物流、休闲旅游和根亲文化特色的区域性中心城市。要做实产业承接平台。按照企业集中布局、产业集群发展、资源集约利用、功能集合构建的思路,强力推进县城和史河湾两个省级产业集聚区建设,为承接“长三角”及“回归工程”的产业转移提供载体和平台。要做优发展环境。进一步叫响“全省优化经济发展环境先进县”品牌,一手抓招商引资,一手抓经济发展环境优化,逐步把固始打造成“办事效率高、投资环境优”的经济区域。三是产业嫁接,增强建设中原经济区的支撑力。建设中原经济区走的是一条不以牺牲农业和粮食、生态和环境为代价的“三化”协调科学发展道路,目的就是要在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中蹚出传统农业区实现现代化的新途径。固始县情与省情相似,要支撑中原经济区建设,必须在产业发展上进行有效嫁接、互联互动,着力实施工业与农业有效嫁接,不断提升农业产业化、工业化水平,充实“中国粮仓”、丰富“国人厨房”。要“变小为大”,借助农村改革发展综合试验区建设的机遇,坚持“依法、有偿、自愿”的原则,引导土地流转,让小田变大田,实现土地规模化种植、机械化生产、集约化经营、产业化开发。要“变短为长”,坚持用工业的理念抓农业,整合发展基金,扶持壮大一批基础好、潜力大、带动能力强的骨干企业,拉长产业链,提高附加值,提升产业化水平。要“变散为整”,进一步大力发展合作经济组织和行业商会,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和企业抗御市场风险的能力,实现千家万户的自主生产与千变万化的市场的有效对接,推进产、加、销一体化。四是文化联接,提升建设中原经济区的引领力。中原经济区不仅是一个区域经济概念,也是一个文化范畴。建设中原经济区,经济“硬实力”是坚实基础,文化“软实力”是有力支撑,文化与经济融合,正成为推动中原经济区建设的巨大动能。特别是十七届五中全会首次提出“推动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产业”,充分说明了文化在引领和拉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固始根亲文化资源丰厚,内涵丰富,独具魅力。在中原经济区建设中,以根亲文化对接中原文化、以根亲文化引领县域经济,是我们融入中原经济区建设的两大引擎。近年来,我们坚持挖掘放大根亲文化资源优势,大力推进根亲文化建设,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文化和社会效益,开辟了文化引领经济建设的新路子。今后,我们将继续坚定不移地推进根亲文化建设,对外,把根亲文化与中原文化对接起来,增强中原经济区建设的引领力,对内,把根亲文化建设与城市建设、招商引资、旅游开发、文明创建结合起来,实现文化发展与经济建设的有效对接,以文化的软实力提升经济的硬实力。
第二篇:学习“何平九论”心得
充满信心做好本职工作
学习“何平九论”心得之一
“何平九论”用八个关键词(机遇、忧患、规律、大局、创新、责任、求实、为民)明确告诉我们:即使我们目前存在问题,只要我们充满信心,用领导方式转变加快发展方式转变,正确对待和努力做好八个方面的问题,中原经济区建设定能开好头、起好步。
一次乘出租车,司机充满信心。他是部队复员军人、也是下岗工人,生活窘迫,失业补偿金也没发放到位。即使如此,他仍说,我相信政府一定会给我们一个合理的答复。这就是信心,这是对我们党的信心。作为我们基层工作人员来说,也要如此。
一是心里装着群众。我们基层人员的工作具体接触群众的,工作的好坏直接影响政府形象;我们工作好坏,是群众评判的,不要试图欺骗群众,网络发展会使你的图谋暴漏在阳光下。众所周知,内乡县衙有一副楹联是:“得一官不荣,失一官不辱,勿说一官无用,地方全靠一官;吃百姓之饭,穿百姓之衣,莫道百姓可欺,自己也是百姓。”只有心里装着群众,在办事是就能踏踏实实、就能兢兢业业、就能克难攻坚。
二是清醒认识有所为有所不为。卢书记认为:做了很多事情,没有起作用甚至起了副作用,做了等于没做,此“为”就是“不为”;很多事情尊重规律、不去干预不去做,反而会收到很好效果,此“不为”就是“为”。具体到我们基层人员来说,就是做事情是,要多想是不是群众急需的,是不是群众满意,是不是会给群众带来不变,不要一厢情愿,尽力避免好心群众不理解甚至办坏事的情况,不要把素质低、刁民等不和谐的词挂在嘴上,作为工作失误的借口。
三是认真做好“三具两基一抓手”。“三具两基一抓手”:“三具”,就是做任何事情一具体就突破、一具体就深入、一具体就落实;“两基”,就是切实抓好基层、打好基础;“一抓手”,就是把实施项目带动作为各项工作的总抓手。“三具两基一抓手”是在实践中总结出来的方法论,体现了求是的工作理念、求真的工作态度、求效的工作方法、求实的工作作风,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推动各项工作的有效方法。具体到我们基层人员来说,在执行政策上,要扎实,不走样、不减少;要多思考,多调研,勇于创新;要跟得上,不推诿、不拖拉。充满信心做好本职工作,就是为中原经济区建设做贡献。
不用扬鞭自奋蹄
学习《何平九论》心得之二
《何平九论》一论讲的是“机遇”。其告诉我们:中原经济区建设目前已“承天时,秉地利,聚人和”,因此,我们要抓住此时机遇。因为无论是国家、民族,还是个体,谁能慧眼发现机遇,大力创造机遇,有效把握机遇,成功驾驭机遇,谁就能实现跨越发展,升级蝶变。同时告诫我们机遇是“得时无怠,时不再来,天予不取,反为之灾”,而如果我们不思进取,麻痹懈怠,就会错失良机,生困愁城。
目前,我们会遇到许多怀才不遇的现象。如常常会有人说,如果我去做这件事会怎样怎样的,属事后诸葛亮型;也有人说如果给我机会,属于“怨妇(夫)”型;也有人说,现在真的什么都不懂了,小孩子说的东西都不知道是什么了,教授不会做小学生的作业屡见报端,属于患得患失型,等等。
他们没有正确认识到机遇的真谛。有一句诗“老牛自知夕阳短,不用扬鞭自奋蹄”,虽然是赞扬老黄牛精神,但是用到此处很有启发。
一是树立危机意识,增强紧迫感。机遇人人想抓,但真正抓住机遇却并非易事。时代在飞速发展,世界随着网络化进程加快,世界已进入扁平化时代,竞争日益激烈,不但体现在世界经济领域,已深入到我们每个人的生活、工作中。作为我们基层工作的人员,守株待免肯定不行,要树立危机意识,增强紧迫感,毛遂自荐,主动而为,抢抓机遇,才能有所作为。
二是内强素质,增加竞争力。机遇是事物发展到一定时期的累积叠加的,推动实践飞跃的各种因素的总和。只有具备了抢抓机遇的高素质、主动性,真心实意,勇敢果断,才能牢牢把握机遇,成就一悉不平凡的功业。具体到我们每个人来说,要“沉下心打基础”,才能“跳起来摘桃子”。
三是要有政治敏锐性。政治敏锐性是指能通过各种复杂现象深入洞察事物的政治本质及发展趋向,并及时作出反应的能力。作为基层人员,也应该有政治敏锐性。具体来说,就是具备政治敏锐性,工作上才能与党和国家政策保持高度一致,为人民服务时才能有的放矢;具备政治敏锐性,才能充分发挥自己潜质,避免幼稚病、糊涂病,贻误良机;具备政治敏锐性,才能使认清自己不足,发现人的长处,扬长避短;具备政治敏锐性,才能使我们具有前展性、超前意识,做事运筹帷幄。
不用扬鞭自蹄。省委书记卢书记一语中的:要积极作为,主动作为,有所作为,不甘人后,力争上游。
位卑未敢忘忧国
学习《何平九论》心得之三
《何平九论》二论讲“忧患”。其提出了“钱从哪里来、人往哪里去、粮食怎么保、民生怎么办”四道难题,提醒我们“忧劳兴国、逸豫亡身”,要求领导干部经常自省自问、子勤子励、自持自慎,真正做到“以忧患之心,思忧患之故”;要常怀忧患之思,常怀自警之心,常怀发展之责,主动发现为民和发展上存在的问题。
当前社会,经济社会飞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日益提升,物质文化要求空前高涨。如吃穿住行要求、参政议政要求、民主权利要求等等,在某种程度上与经济发展不协调。以上是国家层面的东西,但位卑未敢忘忧国。具体到我们基层人员来说,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发力: 一是为民执政。孔子曰: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则载舟,水则覆舟,君以此思危,则危将焉而不至矣?我们不要把为民、以人为本挂在口头上,要落实到行动中。要牢记“别把自己当领导,要把问题当问题;不把问题当问题,早晚要出大问题”。
二是依法执政。减少“四拍”干部,不要以人情大于法,要坚持依法行政。依法行政才能减少矛盾,依法执政才能取信于民。
三是勤俭执政。要朝乾夕惕,焚膏继晷、宵衣旰食,克己奉公。
取人之长、补己之短
学习《何平九论》心得之四
《何平九论》三论是规律。其告诉我们规律无时不在、无处不在,充满在全部工作里、渗透在日常生活中,遵循他就顺利成功、违背他就挫折失败。同时也告诉我们建设中原经济区的战略构建就是一部遵循经济发展规律的精彩大剧。也告诉我们通过学习认识规律有两大途径,就是掌握书本知识和调查研究。也警示我们,一切按规律办事,要讲究有所为有所不为,而“三具两基一抓手”是通往成功的桥梁。
经济在发展,社会在进步,而优胜劣汰、开拓创新也是顺应时代的规律,取其精华、摒弃糟粕是我们党按规律办事的一条原则。市场经济的条件下,我们要取人之长、补己之短,才能取得胜利,也是我们应该做的。
一是科学创新。创新意味着冒险,冒险意味着失败。但不创新就意味着整个民族的失败。具体我们来说,就是要认真把握规律,搞好调查研究,广泛听取意见,科学创新,直面失败。二是坚持原则。我们国家是社会主义国家,走的是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创新就是在不能偏离“四项基本原则”,不能丢掉为人民服务的思想。而认真听取人民的呼声,与人
民群众同呼吸、同命运、心连心、手拉手,就能把我们事业办好,把中原经济区建设好,而少犯错误。
三是坚持“四个重在”。其就是要统筹各项工作,统筹各方力量,形成建设中原经济区的合力和氛围,所以一定要坚持。
总之,认识规律、把握规律、运用规律使我们事业成功的基础。
大处着眼小处着手
学习《何平九论》心得之五
《何平九论》第四论讲“大局”。其告诉我们站位全局,利国利民利己,反之则误国误民误己。提醒我们“不谋全局者,不足以谋一域;不谋万世者,不足以谋一时”。告诫我们凡成就大业的风云人物,无不是顺应大势、把握大局。也忠告我们,建设中原经济区,本身就是从全国发展大局出发,自觉着眼全局,站位全局、融入全局提出来的发展战略。并要求领导干部要学一点哲学、学一点归纳法、学一点兵法、学一点历史。
大局就是站在高处、看远处,也就是站在全球、全国看中原经济区。对于我们来说,小处着手最重要。涓涓细流汇成江河,颗颗小草长成草原。只有每个具体个人做好自己的小处事,那么中原经济区的大局才能成功。我们要做好以下3点:
一是开阔眼界。“办一县事,要有一省眼光;办一省事,要有一国眼光;办一国事,要有世界眼光”。我们要做好自己的事,也要有全局意识,就是开阔眼界。要走出去看看外边世界,了解国际国内经济社会发展趋势;要坐下来看看,书中自有颜如玉;要拿过来看看,胸中自由十万兵。总之,开阔眼界就能心存古往今来事,人在长江大海中;就能运筹帷幄,决胜千里。
二是脚踏实地。木头理论告诉我们,木头盛水多少,取决于最短的木板。只有做好自己,不好高骛远,不做“最短木板”,才能不拉后腿,支持全局。
三是虚心学习。虚心就是要科学,要做好调查研究,不要冒进。既要“十个指头做动作,学会弹钢琴”;又避免“眉毛胡子一把抓,学会牵牛鼻子”。
不破不立
学习《何平九论》心得之六
《何平九论》第五论讲创新。其告诉我们思想解放一步,创新就会发展一步,思想超越一步,创新就会超前一步,这就是唯物论辩证法。也告诉我们,创新的动力来自于对人民负责的态度,本领来自于为人民服务实践,这是长期实践结果。也告诉我们,创新从转变职能、不断改革入手,从转变作风、踏实服务入手,从改进方法、注重运作入手,从改革体制机制、优化发展环境入手。也提醒我们,领导方式创新从把握客观现实中来,从解决问题的需要中来,从持续正确的思路中来,从敢想敢干的宏大气魄中来。总之,就是创新要不破不立。据说毛泽东让朱德考一考张春桥、邓小平,看谁能当总理。朱德明知自己不该多说,但又想发表点意见。灵机一动想出一个办法,他是一不考国事,二不考家事,更不考天下大事,偏偏拿来了几个鸡蛋,让他们在玻璃上立起来。由于玻璃老端不平,张春桥是立一个掉一个。邓小平轻轻一磕便立住了。邓小平的结论为:不破不立。
创新就要不破不立。一是依靠群众。工作创新来自于基层的探索,创新的需要基层去实践。如果没有人民群众,创新将会无本之木、无源之水、空中楼阁。二是拿来主义。拿来不等于照搬照抄,要在实践基础上,去伪存真,立意升华。三是脚踏实地。只有干,才是创新的基础,实干才是创新的目的。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学习《何平九论》心得之七
《何平九论》第六论讲的是责任。其告诉我们,责任是一切动力的源泉,是一种客观需
要,也是一种主观追求。告诉我们林则徐忧国忧民力行虎门硝烟是责任,乡村女教师李灵回收旧书为学生也是责任,小女孩俯身拾起果皮更是一种责任。也要求领导干部要始终怀着一颗对党忠诚之心,对人民负责之情,常想自己身居何位,该干何事,应负何责,把心思放在研究问题、推动工作、谋划发展上。也要求我们,不要遇事当鸵鸟,事后诸葛亮,要终于履责、尽心尽责、勇于担责、敢于问责。
责任就是职责、任务,就是真心真意完成好工作、为人民服务,就是到位不越位、避免耕别人田荒自家地。不讲客观原因、研究客观规律、主动作为、带头做为是我们责任所在。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出自《论语·卫灵公》,是中国古代思想家教育家孔子的名言。意思是:自己不愿意做的事,不要强加给别人。
这句话告诉我们怎么履行好责任。一是坚持做完自己的事,不要半途而废。二是做好自己的事,不能敷衍塞责,要带好头、总结好经验,传播好经验。三是帮助别人做好他的事,不能袖手旁观,更不能从中作梗,要帮一把、扶上马、带一程,使其少走弯路。学科学 用科学用好科学
学习《和平九论》心得之八
《和平九论》第七论讲“求实”。其告诉我们建设中原经济区,靠喊口号产生不了奇迹,光着急上火也解决不了问题,诸多的挑剔更是于济无事,等靠要也“要”不出来,唯有求真、务实、重干。求真、务实、重干是一面镜子、一把尺子、一杆秤、一把手术刀。我们要求扎实、戒浮躁、除虚名、敢担当、践诺言,要科学运作、有效运作。提醒我们切忌马马虎虎、拖拖拉拉、不学无术、玩忽职守、心浮气躁。
“真”即本质性、规律性的东西,实即客观存在的实际,干即主观愿望及行动。求真、务实、重干就是研究本质性、规律性的东西、尊重和正确面对客观存在的实际、注重主观愿望及主动行动。本论也告诉我们:焦裕禄精神、红旗渠精神、愚公移山精神、“三平”精神(即卢展工书记概括的:平凡之中的伟大追求、平静之中的满腔热血、平常之中的极强烈责任感的精神),其核心都是求真、务实、重干。做到这一点,我们要在发扬以上四种精神的同时,做到以下三点:
一是学科学。主要就是提高我们业务能力和素质。
二是用科学。主要就是敢于实践,尽快把理论变成经验。
三是用好科学。主要就是做事要善于运作、善于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千丈之堤以蝼蚁之穴溃
学习《何平九论》心得之九
《何平九论》第八论讲为民。其告诉我们民生不能忘、民意不敢违、民怨不可积;民生是发展的根本,群众利益无小事。要求我们成为人民群众的代言人、贴心人、带头人;要带着责任、感情、爱心去做群众工作,把群众满意作为第一标准、群众需要作为第一责任、群众情绪作为第一信心、群众作为第一考量,要“心中有汉农桑苦,耳里如闻饥冻声”。
老支书史来贺、信访干部李海泉、青年士官吴文斌等给我们作出了榜样。事定犹须待阖棺,本论也提醒我们:在懂得“怨不再大,可畏惟人;载舟覆舟,所宜深慎”、“欲为民者、必重尽其民力”的同时,要提防“千丈之堤以蝼蚁之穴溃”。
为此,我们基层人员在中原经济区建设过程中尤其重要,要做到:一是“三下”,即埋下头、弯下腰、沉下去,依靠群众。二是“三真”,即真装在心、真听得进、真解决,群众的问题。三是“三不”,不计较、不唯上、不唯名,踏踏实实干事、干干净净做人。
变则通通则久
学习《何平九论》心得之十
《何平九论》第九论讲领导方式转变。本论告诉我们转变领导方式是转变发展方式的必然,是亿万人民的期盼;要转变、转快、转好领导方式要处理好四个关系,即处理好工作方式和工作方法、转变和持续、个人修养和制度建设、领导与群众的关系。也要求我们在领导方式转变过程中,要必须明确发展目的、保持头脑清醒、持续正确思路、改进方式方法。也告诫我们转变不是简单抛弃,不是否定过去一切,而是遵循发展规律,在持续中转变,在转变中持续。其也告诉我们一个道理“变则通、通则久。”
生产要素制约论提出自然资源、人力资源、资本积累三个方面制约我国经济发展,而人力资源开发程度低、人口整体素质低是我国经济发展水平落后的主要原因。要提高人力资源开发程度、人口整体素质,领导方式转变尤为重要。而领导方式转变同时,要警惕蚍蜉撼大树,不要因为细小失误影响大局。而这种细小就需要基层人员去努力做好。
因此基层人员做到:一是努力做好8个转变,减少失误;二是满怀信心支持中原经济区建设;三是身体力行参与中原经济区建设。
第三篇:在学习中思考,在思考中践行,在践行中提升
在学习中思考,在思考中践行,在践行中提升 ——教导主任业务工作展评活动心得体会
金华学校
翟琪
送走了秋天丰收的喜悦,迎来了初冬北风的活力,带着这份喜悦与活力我于2014年10月15日至22日参加了长白县教师进修学校组织的第二届全县教导主任业务工作展评活动。这次活动节奏安排紧凑,内容丰富,形式多样。教育局领导对这次活动高度重视,在本次教导主任巡回展评会上,教育局楚局长、进修学校姜校长、干训部谢主任就此次活动的意义、目的做了重要讲话,要求大家在这次活动中认真学习、勤于思考、善于反思、放宽眼界,通过这次活动更新观念,提高自身素质,提高自身管理水平。
本着楚局长的“空杯”学习理念,在这次活动中,聆听了教导主任和优秀教师的优质课25节,教导主任评课12节,实地参观学习查看教学管理材料等,感到视野开阔了。我从中学到了许多可行的做法,认识到学校的教育教学管理中还有许多事要做,还有许多地方有待改进。
一、我的收获
(一)教学改革——经验收获满满的
在这八天的时间里,走了13所学校,听了25节课,评了12节课,一位位教师精彩的授课和教导主任的评课可谓旁征博引,观点清新隽永、思维的触角纵横腾跃。无论是诠释“三疑三探”的教学流程,还是研讨 “三疑三探”教学模式中存在的问题,无论是思考“高效课堂”,还是关注“课堂整体性”„„都给我留下深刻的印象,犹如春天的甘露滋润我干涸的心田,带给我许多思考。让我真切的感受到“三疑三探”课堂教学改革在每所学校都已生根发芽,而且有的学校已经结出了果实。
第一实验小学教导主任刘晓青的示范课《比的认识》让我真正领悟了“三疑三探”教学模式下数学课堂的魅力,课堂中的每一步都处处围绕“三疑三探”评价标准,但又让我觉得摆脱了评价标准的条条框框,真正地抓住了“三疑三探”教学模式的精髓——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敢于质疑,学生在这样的课堂中激发了学习的兴趣,更培养了他们探究的能力。
十三道沟小学教导主任李志燕的示范课《伯牙绝弦》让我看到了她深厚的语文教学功底,整堂课朗读始终贯穿课堂,注重了对古文学习方法的引导,通过读、解、悟、背这四个步骤对文本进行了深入、透彻、甚至是沁人心脾的分析与感悟,真正的做到了以读促讲,读中感悟,让我们见识了“三疑三探”教学模式下的一节有语文味道的语文课。这给我很大触动,对比自己的课堂,我们缺少了语文教学的灵魂,被“三疑三探”教学模式所束缚,我想这也是我们在今后的语文课堂亟待改进的一个关键性问题。
新房子小学教导主任李占艳的示范课《钱该怎么花》让我看到了一节优质的三疑三探思想品德课,在她的课堂中学生始终在活动中学习,在活动中合作,在活动中探究,李主任充分挖掘学生生活中的教育素材,将三疑三探的教学理念与思想品德课的学科特点有效结合,让课堂的理论与学生的生活体验紧密结合,为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做了铺垫。
在朝鲜族小学学习的半天里让我受益匪浅,他们的小班化教学开展得有声有色,扎实有效。在这两节汉语课堂上教师只是充当引路人的角色,学生自主探究、学生自主评价、学生自主检测,整个课堂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学生在这样有创新的教学模式当中学会了质疑、学会了合作、学会了评价。这也引发了我的思考,在我们三疑三探的课堂中是否也可以将自主检测卡运用到课堂中呢?这需要我们在今后的教学实践中慢慢摸索,努力践行,提升课堂教学质量,努力打造高效课堂。
(二)教学管理——理念收获满满的
第一实验小学在教学管理中将校本教研与三疑三探教学改革有效结合,每位教师都有一本校本研修工作手册,教师根据这本研修手册制定本学期的工作要点,要重点突出三疑三探教改,制定教师个人专业成长计划,教师个人研究计划,并在教学过程中记录教师个人问题研究情况,书写教学反思、教研工作总结,学科组长和备课组长每周组织一次教研活动和集体备课活动,并开展“主题式”、“课例式”集体备课活动,做到了资源共享、共同进步,将校本教研、教师个人研究以及三疑三探教学改革有机结合;
来到向阳小学便被向阳小学的领导、老师、学生身上流露出的奋进、向上的精神面貌所感染。向阳小学在教学管理有着先进的管理办法,在他们的课堂中我看到了有实效性的小组合作学习,在课堂中教师的加分奖励制度大大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并且在班级内布置小组加星展示板,将学生的课堂表现与量化评比有效结合,真正将四星一组落到了实处。在孙校长的介绍下我还看到了班改、课改一体化的先进管理理念,在教导处的墙面上为教师设立星级展示板,从教案、作业批改、教师基本功、学习、课堂教学、专业成长、教师代课七大方面对教师进行评比、加星,这样先进的管理办法大大激发了教师的工作热情,提升了教师队伍素质,也为向阳小学的管理添上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在这次的活动中我看到了十二道沟小学教导主任刘国芳的勤学多思,她对工作充满热情,教学管理工作扎实有效,在教案检查中能有针对性的对教师的教案进行有侧重点的检查:第一次对教案进行全面检查、第二次重点检查教师的二次备课、第三次重点检查教学反思„„每一次的检查都对教师打分评比,大大提升教师的教案质量,将教案检查真正落到了实处;
在十一道沟小学学习的半天时间里,让我见识到了十一小扎实的教学管理制度、学生严谨的学习态度。在课堂上学生的评价语言完整、用词恰当准确,课堂评价语言具有指向性、建设性、激励性,让人眼前一亮。在辛主任的介绍中我才知道,十一小在平日的教学中就是这样实践的,在解决“小组合作学习”的问题上,将学生的小组合作学习量化打分到每一个人,在小学阶段就培养学生的合作、评价、概括能力。我想,这就是勤学多思带来的效益,孩子们在三疑三探的课堂中不仅学会了自主、合作、探究式的学习,还在学习过程中学会了评价别人,总结、概括所学的知识。
马鹿沟小学、八道沟小学、宝泉山小学在解决教学问题的材料中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各位教导主任从“三疑三探”教学模式中存在的实际问题,教师的困惑出发,解决了在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提升了课堂教学中的小组合作能力。档案材料操作流程完整,有计划、有具体解决问题的步骤,有活动总结。首先教导主任不断深入课堂听课、听取教师意见,寻找确立问题的依据;其次教导主任安排校领导班子进行有关“三疑三探”教学改革的讲座,组织教师学习交流探讨为落实解决问题提供理论依据;再次教导处安排示范课、汇报课、经验交流会来解决问题;最后由教导处进行问题总结。过程安排科学、严谨、扎实、有效,使教学中存在的有关小组合作学习实效性不高、语文课堂实效性不高等问题迎刃而解。
在十四道沟小学我看到了郑主任对教师基本功训练上的用心,郑主任将教师的基本功训练编辑成册,在整册中有教师的教学随笔、教师的钢笔字、教师的简笔画,每一篇都精心设计,这一本本呈现教师智慧的册子,让我见识了十四道沟小学教师深厚的教学基本功底。
另外,龙岗小学、新房子小学美丽的校园文化建设,凝结了学校领导、老师、学生共同的心血,让我看到了师生共同创建校园的成果。
(三)务实敬业——精神食粮收获满满的
在这八天的时间里我真正领略了各位教导主任的风采,刘晓青主任深厚的教学功底以及她对新课程理念的把握让我由衷敬佩,每一次听她的评课对我来说就是一次学习的机会,我想这一定与她平时用心学习是分不开的;范海荣主任、李志燕主任、韩春艳主任在评课过程中激烈的辩驳,对课堂教学中的问题能直击痛处,观点清晰,为教师提出合理化、可行性的建议,让我真正见识了各位教导主任在教学管理中的扎实、用心。在宝泉山小学学习的半天时间里,让我看到了各位教导主任的敬业精神,在面对停电的难题时,各位教导主任左手持手电筒,右手在认真记录,没有一丝松懈,没有一丝埋怨,他们这种认真、踏实、肯干的精神深深感染着我,为我在今后的工作中指出了一盏明灯,那就是要好好学习理论知识,深入课堂提升教学技能,扎实有效推进课堂教学改革。
二、我的不足
经过这八天的洗礼,我重新审视了自己,认识到自己还有许多亟待改进的地方。
首先,经验不足。作为一名年轻的教导主任,我感觉自己最大的优势就是年轻,敢于尝试,但是这也反映出一个不足就是经验的缺乏。对于教学常规工作还是有些无从下手,在档案管理工作中没有达到相应的要求,在工作中缺乏艺术性等等,这些都需要我在不断的反思中去改进的。
其次,深入课堂不够。在教学中我没能及时深入课堂,从课堂中发现问题。和教师的沟通交流还不够深入,没能带领全校师生深入推进三疑三探课堂教学,在我们的课堂中就会发现:学生的训练不到位,教师对课改理解不到位,这些都是我们亟待解决的问题。
最后,深入学习不够。在全县都在积极推进三疑三探课堂教学改革的今天,学习便犹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不能再以0.5的思维去处理2.0的问题,在这八天时间里我看到了自己身上的不足,深知自己还应继续努力学习理论知识,要有科学决策、改革创新、组织协调、文字表达的能力。
三、我的思考
有了问题就该解决问题,有不足就该有改进的决心,这是我回来之后的第一个想法,应该将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感马上和校长、教师汇报、交流。
(一)抓住一个中心,做教育工作的带头人
在教导主任的诸多职责中,抓好教学工作是第一要务,是衡量教导主任务不务本的一把尺子。首先,理念要前卫。要及时把握三疑三探课堂教学改革的最新信息,对教研工作有明晰的思路,科学的方法。所以回来之后我没有休息,马上召开了教师交流研讨会,针对我们课堂中出现的问题,把在学习过程中的认识及时的传递给教师,针对语文课堂中教师的分析代替了学生的感悟的问题上,我们要求在语文课堂中不要面面俱到,要抓住中心,以点带面,这样就可以缩短课堂时间,让学生在朗读中感悟文本,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在数学课堂中我们也达成了共识,将小班化教学的过程学习卡运用到教师出题环节,以此检验学生的所学,同时也以此作为小组加分的依据,更是作为学生复习的一手资料。其次,实践要领先。要深入每一位教师的课堂,看看教师的实践动态,听听教师的困惑,谈谈改进的措施,讲讲给教师以启发,做做给教师以示范。最后,反思要及时。要经常反问自己,是否清楚学校教学工作的强势和弱势,为学校教学质量的提高,发挥了哪些铺路导航的作用,是否为教师工作中的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搭好了桥,是否将更先进的教学方法传递给了教师。教学实践是否真正地面向全体学生。
(二)把握一个关键,做精通业务的明白人
事务性工作缠身的教导主任只有身怀几样绝技,才能让学生尊敬,教师信服。要达到业务知识精深,相关知识广博的境界,必须加强学习,苦练内功,夯实底蕴。
首先要向书本学习。把握教育规律,精读有关课改理论书籍,了解教改动态,学会思考,钻研教材。其次是向教师学习,深入其中。在实践中捕捉灵感,寻找教师中的一些好的做法,把教师的欠缺处作为反思的起点。最后向专家学习,体验他们思想的精髓,变他有为我用。
另外还要夯实基本功,勤动笔,及时记录有关理论要点,及时总结反思工作,梳理经验和失误,及时更新工作中的理念与想法。
(三)牢记一个宗旨,做服务教师的热心人
在提倡人性化管理的今天,全心全意为教师服务,是教导主任必须树立的思想,要为教师的业务提高倾心尽力。
首先要深入课堂,寻找教师教学中存在的共性问题,跟教师研究分析,找出解决的办法和策略,对教学能力比较强的教师,帮助他们确立目标,树立个性化教学风格。对教学能力比较弱的教师要做到手把手的帮和扶,尤其是青年的教师的培养上,要给他们信心和实践的机会,使他们在教学上尽快“脱贫”。
其次要加强对教学工作的落实和检查,加强校本教研、集体备课等活动的开展,深入推荐“三疑三探”课堂教学改革,全面协调校长处理好学校的各项工作,在工作中要不断思考新的举措,研究新的方法,引导教师进行新的尝试,处理好延续与变革的关系,创造性的开展活动,给学校管理和教育教学活动带来新的活力与生气。
最后在“三疑三探”的课堂教学模式中,要从提高教师素质与改革意识上下功夫,要让他们清楚改革势在必行,而且一定要走出自己的教学特色来,带领教师在改革的大环境中冲出一条属于金华特色的教学之路来。
八天的时间我收获了知识与技能,积累了理念与经验,也增进了彼此之间的感情。我想正如姜校长在十二道沟小学给我们讲的一道数学理论一样,1的365次方等于1,1.01的365次方约等于37.8,0.99的365次方约等于0.03。如果我在教学管理中每天能进步一点点,一年的收获就会比每天停滞不前要多很多,如果我每一天都能全身心的投入工作,每天都以年轻的心态创造性工作,每天都坚持不懈的努力和发展,我想我一定会把教导工作抓实,又抓活,为学校教育教学工作服务,为全体师生服务,做一个优秀的教学理论与实践的践行者、引领者。
第四篇:在维修中思考,在思考中维修
在维修中思考,在思考中维修
九厂报修无锡外圆磨床由于静压主轴润滑不畅,导致其频繁抱死,多次对主轴进行抛光维修,给九厂经营体造成了很大的影响。
众骋公司机械工程师汪里征到现场进行调研,发现设备本身所安装的流量计不能监控主轴里的液压油情况,因为自带的流量计是安装在泵的出油口处,他只能监控冷却循环泵出不出油;当冷却循环泵正常工作时,设备会一直运转。
这样的设计有一个致命的缺陷:如果冷却油由泵打出,在通过流量计后到机床主轴之间的油管出现破损,这样的话系统是不会让设备停止运转的;但是事实情况是,冷却油已经在到达主轴之前就泄漏了,最终导致静压主轴缺油润滑不畅,主轴过热抱死。
了解到这一个情况后,汪里征经过借鉴其他机床的设计以及查阅了大量的技术资料后,决定在其回油路上加一个流量计来预防这个情况的发生。
经过这次主轴过热抱死事件后,我们也将回油路上加一个流量计的方式加入到众骋公司目前已经以后设计生产的设备的液压系统中。这就叫防范于未然,所有事情都要防微杜渐,将一切可能导致故障发生的隐患一一排除,这就是我们设备维修中的FEMA(失效分析),在以后的工作中我们要不停的补充这个FEMA的“数据库”,争取做到尽可能地万无一失
周勋
2012.5.14
第五篇:在学习中感悟 在实践中提升
在学习中感悟 在实践中提升
李井小学 夏叶玲
为期三周的“解读文本.关注目标”小学英语90学时的培训活动即将落幕,回顾过去的三周,总体的感觉就是一个字“忙”,忙着记笔记,忙着听课、评课,忙着写感受。确实,在这短短的三周当中,自己真的从中看到许多,听到许多,学到、感悟到更多,也深深地体会到自己的不足之处,以及明白自己今后努力的方向和具体的行动。现将培训活动做如下的总结:
一是聆听专家讲座,分享思想与理念。
在这几天的培训的学习当中,可以说学习到很多的理论方面的知识,而且都是由专家和名师,甚至是教研员开设的讲座,是先进的理论,也是之前从未学习到或领悟到的一些内容。张璐老师《的在解读目标与再构文本中寻找平衡点》,让我明白了如何做解读与再构,在文本再构中要根据学生学情进行目标调整,以及如何把握好教材的“教”与“导”。张放老师的《基于PEP五年级下册语篇教学的思考》让我明白什么是语篇意识,要把语篇作为一个有机的整体来看待,我们必须研究教材,设计好每单元的语篇教学。吴迎迎老师的《基于教材与学生的文本再构》让我了解一堂课的语境是一个整体,是一个话题,我们要有独立语段的思想,要有把语段、语境带动词句学习的理念,并将所要学习的单词、词组等零散的知识放到合适的语段中来整体理解和运用。黄如静老师的《学英语资源选择—多媒体制作技巧》使我大开眼界,更有了让我把PPT应用到自己英语课堂上的决心。陈
丹萍老师的《小学英语课程标准——教育的一把尺子》(新旧课标对比),其先进的理念对我是醍醐灌顶,让我明白我一直忽视了对课标的深入理解是不行的,让我看到了“思想者”的视角与眼光,潜心研究的“学者”的执着与反思。
我有几个以下的疑问:(1)本次培训主题是“解读文本.关注目标”,如何更加有效地针对目标进行文本的解读与再构?(2)如何让理论来引领我们青年教师?(3)青年教师该如何关注目标来规范课堂?(4)如何检测自己的教育行为和教育艺术?即如何更加有效的进行课堂教学及对教学的评价。我想,通过这些讲座,我们只有以理论来引领自己的教学常规和教学行为,以理论对课堂等方面进行“把脉、诊断”;在此基础上,课后可以进行自我剖析和反思,通过对自己的教育、教学行为的随时反思,及时总结,随时纪录自己的点点滴滴,在学习中进步,在反思中成长。
二是享受小组合作,收获协作与友谊。
本次培训实践活动实行导师制,采用“示范—诊断—提升—同课异构”模式。培训中的诊断课、提高课及汇报课都是由分组合作、集体备课打造而成。教材研读、教学设计、课件制作、教具准备„„大到整堂课的布局构思,小到课堂上老师讲的每一句话,都是集体智慧的结晶。活动中,一堂堂精彩纷呈的课便是小组成果的一次大阅兵,同时也为课堂研讨提供了鲜活的素材。我一共上了两节课,听了15节课,13位教师的各种课型,让我领略了各位老师的特点以及优点。在每一堂课后,不管是指导老师或是学员的开课,都有本组学员及指
导老师的探讨,使我能更好地理解文本,了解什么是语篇教学以及针对学情来设计教学目标。在点点滴滴交流中,学员们慢慢从陌生到熟悉,从独立到合作,有思维的碰撞,有理念的汇集,更有情感的交融。
在教学实践研讨中,八位指导老师对学员的课堂教学进行了悉心的诊断与指导。名师们对小学英语词汇教学、对话教学和读写课教学作出的策略指导更是让每一位学员豁然开朗。她们对于工作一丝不苟的敬业精神,对课堂教学孜孜不倦的追求与创新,更是让学员们折服。因此,我们青年老师的确应该在自己的专业成长上下功夫,在专家、名师的指导下,应该运用所学到的先进的理论,并加以自己的思考,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要善于实践。在实践的时候,首先可以进行模仿式的学习,然后再自己“加工”,根据自己课堂实际的本身需要,形成自己的风格。通过在不断地学习和实践当中,使自己能够在专业成长方面有一定的进步。
15天的培训活动,既紧张又充实。培训活动虽然短暂,但是,我相信每个学员都从中有所体会和感悟。它为一线教师更好地开展教育教学提供了理论引领和实践指导,同时也为老师们搭建了一个良好的交流与促进的平台。培训活动真正实现了让学员在学习中不断感悟,在实践中不断提升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