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满分考过CCNA,经验,感受,其它
2010就快过去了,12月28日去考了CCNA,挺走运,1000分满分通过,也算是给这一年划上个满意的句号。
几乎所有人都说,现在还学它做什么呢?也是,自己也想过这个问题,到底学它做什么呢?已经是30+的人了,现在学是有些晚了。
以前一个很要好的同事,各奔东西后,现在成了朋友,那时他是我的领导,负责项目IT运维,现在去了IBM,累是肯定的,一个人带7个项目,累得他前些日子买了个IPHONE 4,理由是“我需要放松”。都是同龄人,在这样的公司中,带项目,其实也只能算是junior,当然前途应该会比较远大,可能是因为大家都“知根知底”吧,问我要不要去帮他。最后我还是没有去,原因很简单,去到那边又能怎样呢?做IT(网管)出身,无非只有三个方向,运维或技术或改行做别的,去那边肯定是运维方向,而我,真的对运维(协调性工作)没什么兴趣。改行又不太可能(换工作无所谓,但改行要慎重),剩下的就只有一条路了,技术方向。
就是这样,决定还是学些东西吧,于是就考了CCNA,现在在搞CCNP,然后的打算是CCNP:SECURITY,总体的方向是 网络/安全 关于CCNA的学习
如果你只想“考个毕业证”,有基础的一周就够了,慢点一个月,方法就是直接从题库入手,狂背,不用看书,400多题的题库考50题,压力并不大,而且基本都是选择题,实操题也很简单,这样你的NA 毕业证就到手了,但谁都知道,这样的下来的结果基本就是废的。学NA这样的职业技能不同于学语文,历史,职业技能是真正要拿来用的,你可以没有“毕业证”,但活一定要会做才行。
说一说我学NA的过程吧。说来惭愧,NA我拖拖拉拉看了一年多,先看的TODD LAMMLE的书(第6版),这书非常不错(不过2011年NA可能要改版了,但这书应该依然可以包括所有知识点),基本都是在上下班路上看的。然后又看了遍英文版的,关于英语,我觉得并不是什么障碍,尤其是当你看过中文书之后,比对着看,基本是一马平川。总体来讲,NA并不难,但“量”并不小。
实验用的模拟器
考思科的谁模拟器是必须的,而且要多上手练习,思科官方推出过模拟软件 名字叫 Cisco Packet Tracer 非常不错,只是功能有限,非常接近真实环境,但小毛病也不少,总之,用它来做一些简单的实验足够了,用它来过NA也是足够的。
Cisco Packet Tracer偶尔用用还可以,但真正学的话,还是推荐使用DynamipsGUI,小凡的,这个东东很不错,DynamipsGUI与Cisco Packet Tracer不同,Cisco Packet Tracer是个纯模拟环境,而DynamipsGUI是真实环境。DynamipsGUI是个小程序,这个小程序的作用是模拟一台路由器的硬件设备,然后用DynamipsGUI去加载IOS,操作效果与真实操作一台路由器没有区别。
推荐DynamipsGUI的另一个原因是因为,这东东比较省资源,同类的模拟器还有一个,名字叫 GNS3,但这东西超费内存,原因不明。
使用DynamipsGUI时推荐在XP下,可能是因为XP与WIN7的内存管理方式不同,在XP下,一个IOS只占20M左右内存,而在WIN7下会吃掉300M内存,如果你同时跑7个IOS,WIN7基本就完蛋了,但XP下运行飞快。这是在使用中发现的问题,为什么不知道。GNS3无论是在WIN7下还是在XP下,都超费内存,同样不知道为什么。
另外就是CPU,DynamipsGUI对CPU还是有一定要求的,本人之前的速龙3000+单核心,跑4个IOS,EIGRP OSPF一上,基本就不动了,换了I3之后,10个IOS都是小CASE 题库
题库是个好东西,尤其对于想拿毕业证的同学来讲,而且现在的题库做得相当牛,99%的题都有,400道,考50道,还是可以接受的。
有人说题库毁了CCNA这样的考试,其实我觉得,还好吧,有了题库,过的人多了,NA就不值钱了,这确实,但另一个方面,细心看一看题库,确实有助于提升你对水平,我说的是,抱着学习的态度去看题库,很多知识点还是非常不错的,多看看书,多做实验,理解题库中的题,三者相加,感觉就比较无敌了。
本人考NA时,在一个论坛报了名,不是补习,只是他们负责一切流程方面的事情,而我只需要到时去考试就可以了,然后加入了一个QQ群,里而都是考NA的,或刚考过NA的
坦白说,直接上手题库的人感觉不少,一些很基本的概念,只要看过书就能理解的东西,但很多人会问,可能看书时间会比较久吧,600多页,还是要看一阵子的。
视频
考NA看看视频很重要,这也证明,老师是非常重要的,NA的视频有很多,我看的是 蒙碧舟 的,感觉还不错,主要是讲得很细,其实视频也不一定非要看,有时只听就够了。其它
我这人总爱胡思乱想,虽没赶上90年代的下岗潮,但是看过太多这样的事情,中年遇到危机,对一个人来讲是很大的打击,而我们正在渐渐地变成中年男人或女人。
如果有一天,组织不需要我们了,,,,不知道,不知道,我什么都不知道~
一个朋友,40出头,金融危机失去了工作,虽然补尝+卖了房子,手上有200多万,但他比谁都 “神经脆弱”
另一个朋友,是我的初中同学,毕业去了首钢,今年,终于首钢(产京厂区)全面停产了,迁往外地,而他在首钢已经十多年,不知他做怎样的打算
本人贫下中农出身,虽然翻身做了主人,但依然看不起病,买不起房(听说北京有77元每月的房子可租,只是不知在哪能租到,求租,大家能人肉出是在哪吗?房东又是谁,这人真是当世的观音姐姐),什么时候要孩子,现在不敢想。学点技术,也只为以后混口饭吃不那么辛苦,可惜别得什么也不会,只懂点网络,碰巧又比较喜欢这个,所以也就只能在这条路上一头走到黑了。
关于题库什么的,可以看一下这里
http://www.xiexiebang.coma++v104+%E8%A7%86%E9%A2%91&hl=zh-CN&newwindow=1&safe=strict&biw=1600&bih=710&prmd=ivns&source=univ&tbs=vid:1&tbo=u&ei=-dchTaOAI4WwvgPS9pXlDQ&sa=X&oi=video_result_group&ct=title&resnum=1&ved=0CC4QqwQwAA
第二篇:写作满分经验
1、注重写好文章的框架
我曾经问过我的外教老师,外国人看文章最注重的是什么,他告诉我说是文章的framework.即一篇文章好不好,首先看的不是他的句型,词汇,或是论点等。而是段落之间的衔接一定要十分清楚,我们不能老是采用大三段的形式-开头,经过,结尾。我们可以多用用连接词,例如:first of all, moreover, secondly, lastly等,另外可以多分自然段,给考官一目了然的感觉。还有我们可以多看看国外的文章,看看他们的写作模式,我当初写文章的时候,用的就是我看到一篇国外文章的模式,我觉得可以套用,我最后介绍给大家。
2、句型的多样化
如果一篇文章,从头到尾,永远用的只有一种句型,那么这篇文章一定拿不到高分,我们可以适当的改换一下句型,我给大家一定建议,希望给大家有点帮助。
3、基本句型包括Ⅰ.主谓句;Ⅱ.There be;Ⅲ.主系表结构的句子;Ⅳ.被动语态(我看到一张帖字说,不要用被动,我不这样认为,国外的文章,用被动的也比比皆是。)
4、复杂句型 包括Ⅰ.并列句;Ⅱ.从句(定语,状语,名词性,非谓语)
5.词汇 的Variety
说实话做到这点真的很难,首先你要有庞大的 词汇 量,第二你要用的恰当,不出错误。我自认做不到这点,所以我用的词汇有时候会重复。当然大家可以累计一些固定搭配的词汇,例如:激烈的竞争fierce competition等
6、多举EXAMPLE(重要)
大家不要小看这点,我认为对于写作基础不是很好的考生来说,这点是最重要的。一篇文章如果让你从头到尾都在讲道理,你有这么多话要说吗?而且有时候还不一定说的清楚。那么这时候你就用例子来表明你的观点。我认识一个朋友,可以说她的 英语 基础很差,但她的文章也拿了6分,我问她怎么写的,她告诉我说就是拼命的举例子。就这点我也曾问过我的外教老师,他曾是IELTS的考官,他说考官欢迎考生多举例子。
7、建议:
1)、写文章最关键的就是审题千万不要出错误,不然就前功尽弃了。
2)例如我积累的句子:
Cultivate independence
Develop a strong sense of responsibility
Enhance social awareness
Build up one’s confidence and offer one’s a sense of achievement—realize ones value
and capacity
Widen one’s horizon and sharp one’s character
这些句子比较常用,而且在口语 考试 中也可以派上用处。最后给大家介绍一种写作模式,我觉得很不错:
With unprecedented advances in medical technology, a debate has developed over whether or not a person on life support has the right to die.On one side of the debate are those who say that......On the other side is the view that......In my mind, I completely agree/disagree the later.There is no denying that......has many positive effects.To begin with,......Secondly,......Finally,......However, every coin has its two sides.......is no exception.Many opponents say that......To conclude,....
第三篇:全国造价师考试一次性考过4门的经验
全国造价师考试一次性考过4门的经验
转自建工之家-
考造价师首先必须弄懂下面几个小事情。
1、这个是执业资格考试,不是选拔性或者淘汰性考试,及格既可,不要要求太高。
2、考试报名条件、考试科目、分值以及每年大致的及格线,考试时间,每门的题型和
答题时间。不罗索这几个,还有不清楚的请找找论坛的相关资料。
3、一定要明白没有必要把书上的所有知识点弄懂弄会,所有的章节都要看。作为写书的大部分都是高校老师,他们写书的时候大都考虑介绍知识的完整性和结构体系的完整性,所以书上就有好多东西根本就不用看,有的看了也不用弄明白,比如《计价与控制》中有一个表格是说国际上几个比较典型的合同的特点,他根本就不可能会考这个知识点,因为这章的重点是国内的《合同范本》和FIDIC的区别,要是出题老师出那个表格上的东西,首先就得考虑自己会不会被国内的同行笑话。再比如,《相关》里有一个介绍层次分析法在价值工程中的应用的表格,层次分析法在我现在的高校研究生能整明白的就没有几个。况且《相关》还是选择题。还有案例的一些知识,现在好多人还在强调三表联算的考点,可能会考吗?你看看04。05的考题就知道了。会计都不一定整明白,我们也就不要在那个上面浪费时间了。最后想说的还有那些不会考,就是去培训班,听老师画重点了,他没有
画到的90%的可能性都不会考。
一、报名
为什么要把报名写在最前面,我不是介绍如何报名,只是觉得你只有知道自己报考那
几门之后才能开始复习或者知道自己的重点。我所知道的报名策略有三个:
1、不一次报完,先简单后难的,第一年报2-3门,把案例留在最后一次,这种循序渐进的做法有一定的道理,不过大家都知道案例和计量是比较难的,第二年你没有过,前
两们也就白考了。
2、先报案例,再说别的,这个是我在培训班上见到的一个总工级别的人的观点,既然案例最难,我今年一定下决心把案例过了,最难的都过了,其它的不都是小case了。
3、4门全报,这个做法需要考虑两个问题,自己有没有精力一次干4门,还是到时间放弃1-2门,先报上再说。报四们有侥幸的心里,也有实力的表现,如果真的觉得这个考
试没有什么或者自己时间不是问题,最好报四们;如果已经意识到自己时间不允许,就得考虑一下是否这样做,毕竟你看别的科目势必影响看另外的科目的时间,最后一门不过就
麻烦了。
所以大家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做决定,不要觉得别人一次4门自己也可以,也不要觉
得很难,自己怎么也不可能一次考4门。
二、复习
本帖隐藏的内容需要回复才可以浏览
4门课程,《相关》和联系比较紧密,《计量》几乎自成体系,《案例》需要用到前3门的知识。所以不要着急看案例,到时可以翻翻看看他都用到前三门的那些知识点,看前三门的时候多加注意就好了。
复习一定要有复习计划,看看每门多少章节和页数,自己准备复习的时间,和自己可以利用的时间,然后制定一个复习计划,最好第一遍复习的时候把教材认真通读一遍,弄明白每门课程在介绍什么知识,各个部分是讲什么事情的下,在造价师的实际故作中对应的是什么工作(这个有助于自己对考试的好感),然后做一个每门课程的大致脉络图。比如《相关》就是解决造价师在实际工作中需要的一些基础知识包括执业资格本身的,工程经济基础,财务管理基础,工程管理基础,相关的法律法规,好了,第一本书就这么几个章节,一本书的内容也差不多知道了。《计控》就是介绍计价原理和计价方法的,前几章介绍计价原理,后几章就按照建设项目建设程序从决策可研到设计-施工-验收形成资产――展开的,一本书的脉络就清晰了。其它的就不罗索了,各位也可以自己总结自己的。
第一遍复习就要弄懂每门课程的具体要求,看看大纲那些要求掌握,那些要求了解,那些要求知道,自己心里就有方向了,在开始第二遍之前可以先浏览一下历年真题,看看出题点在什么地方,自己复习的时候就多加注意了。拿案例来做一个说明,一看每年6题,不管怎么变化好象招投标没有少的,索赔没有少的,好了这个应该是每年必考的,必考什么啊?招投标程序,时间期限的规定,在看《计控》相关章节的时候就要好好掌握了。第二遍完了之后那些是重点,那些是难点你就得心里有底了。
在第二遍的复习中一定要把该弄明白的知识点弄明白。不是废话下面有解释。
第二遍之后我觉得就可以把上面的真题拿出来作作再找一些辅导材料的模拟题看看,主要是看看自己对知识点的掌握程度和查缺补漏了。还可以看看自己在第二遍该弄明白的东西是否真的明白了,比如索赔,题目告诉你有多少台什么机械,有多少工人,一定要整
明白什么时候是按照窝工来取人工费用,什么时候是按工日单价取人工费用,题目来一小问,某日停电造成窝工,有人就只计算窝工的费用,忘记了现场还有几台机械那,也得计
算机械的费用,一算就错了,还以为自己算对了,05年《计控》就有这个考题。
考试前对考点的浏览复习也是一个重点,特别是《计量》的有些可能的考点,平时记
住了也很困难,那就考试前强化记忆,也不失为一种应试的技巧。
三、辅导班和辅导材料
(一)报班是否有用,我不作定论,因为现在各种班都太多,难免鱼目混杂,不过正轨的班我觉得有必要报的。因为和天津理工大学的造价中心有一点渊源。我考试前就在他们那里上的培训班(绝对不是做广告,他们的实力搞造价的应该知道,他们的网址是),前面讲过我还给一些学员答过疑。上培训班的好处是
1、你可以从老师那里知道大致的考点,知道那些东西根本不用自己费劲心思的去弄懂,毕竟我们的时间是有限的。有老师给你串一遍应该比自己一个人摸索强。
2、跟老师和同学交流,同时可以解答自己平时复习中遇见的疑惑。
3、学习一些答题技巧。不管是案例还是相关,老师都会说一些答题的技巧和方法,还有部分老师会参加每年的阅卷工作,知道那些是我们经常犯的错误,知道在那里提醒我们,知道怎么答题可以根据标准答案得到步骤的分数,特别是案例,基本按照步骤给分,你只有正确的结果没有一步步的步骤,你就可能丢掉了2/3的步骤分,类似的问题很多。
4、认识一些朋友,说不定那天就有需要帮助的。
5、幸运的话可以认识一些造价中心的研究生或者老师。
(二)辅导资料,在开始这个之前,我再声明,绝对没有给造价中心做广告的意思,只是我复习的资料都是从那里得到的,没有用过别的,好多网友也反映他们的资料不错。
辅导资料可以弥补不能上培训班的遗憾,书上已经把知识点串连起来,也告诉你了可能的考点和重点,还配有习题,是一个很不错的查缺补漏的工具,如果大家需要,可以在别的地方介绍一下他们的资料,我考《相关》和案例都是看着他们的《指南》,其它2门
没有时间做题了,没有看,我知道相关遇见好多原题或者类似的。
当然很多考友都说不上培训班和不买辅导资料一样过,我也不跟您争论,毕竟这个只是及格性应试性考试,不过看看你节省的费用和浪费的时间相称否,毕竟我们考生都是从
事造价的,平时的工作就是要讲究低造价合格质量合适的工期。
四、考试
我已经说过好几次了,考试属于应试性考试,我们都是“酒精”考验了,各种各样的投机取巧的办法大家都是耳熟能详了,俺就不罗索了,对大家来说不是什么难事,但是大家也不要轻心,也得在考前找几分真题或者模拟题练练自己的做题速度和蒙题的正确率,特别是案例一定想办法找一份“评分标准”,看看0.5分和2分分数是如何得到的,答案的要点在哪里,好多人问答题回答了一大片,可是得不上分问题就在这里(上述有些情况来自和改卷子得老师交流心得,具体情况我液不知道)。对于客观题(也就是前三门),大家做完第一遍之后,先对自己有十分把握的题目统计一下分数,看看离及格线(差不多每年都在60%左右)有多远,已经过了就没有必要在那里再绞尽脑汁了,早点出来看看下一场的,说不定就能碰见几个。单项选择题一定要蒙上(错了不扣分),绝对不要空着不涂,多选能不选的尽量不要多选,特别是自己拿不准的,多选一个错了就什么分都没有了,没有选全每个选项还能给0.5分那,今年考计量我就有一个题目只选了一个选项,虽然知
道至少有2个是正确的,实在拿不准啊,只好以得分为上计了!
关于考试我还想罗索的是答题的时候一定要看清楚试卷要求在答题卡上填涂的内容,好多人没有看清楚要求填写科目代号,白干了一场,还有答题卡是横着还是竖着的题号顺序。案例答题是尽量写的工整一点,各个小点步骤写明确,计算体最好是按照“套公式――带数据――有一步的计算过程――答案”这样的格式回答,这样做即使你结果错了,可能
还有中间过程的分数。案例答题的时候不要用涂改液,有作弊的嫌疑。
罗嗦罗嗦了一大堆,很没有条理,大家浪费一点时间吧,算是学习之余的调节吧。
第四篇:数学考研满分经验
考研 战场的硝烟已经渐渐散去,那时的紧张心情亦早已平复。然而回想起每天上午与数学 安安静静相伴三个半小时的日子,多多少少还有些怀念。其实,数学只要复习得充分,考高分并不难。那么,数学如何才能复习得充分呢,这正
是我想借文登学校给与的这次机会与广大考研战友分享与交流的问题。如今,职场竞争越来越激烈,考研已经成为广大本科生的选择。我考研是想学到更多的东西,感觉本科学到的东西太肤浅了,当然也是为了将来有一份更好的。对于经济类的考生来说,考研数学是拦路虎,一方面是由于一些考生底气不足,还没有开始复习就主观臆断数学很难;另一方面是因为不少经济类考生数学基础的确不是很扎实。因此,“得数学者得天下”这句话对于经济类考生来说还是很有道理的。所以,以下我就要说说作为经济类考生,我复习数学的方法和心路
历程。
(一)复习方法
(1)通读教材
我是跨校跨专业考研的,因此复习得比较早,但考研这一路下来,我觉得数学提早复习是明智的,也是十分必要的。三月份到五月中旬是我选择的通读教材的。很多人推荐的教材是同济大学的《高等数学》、浙江大学的《概率论和数理统计》和清华大学的《线性代数》或者同济大学的《线性代数》。其实我觉得并不一定要使用推荐的教材,尤其对于数学基础不太好的学生来说。因为读一本新书需要建立新的逻辑思维,换句话说就是需要时间来熟悉作者的逻辑和内容架构,有些时候这是很浪费时间和耗费精力的。所以我建议对于那些数学基础不是很好的学生来说,通读自己大学学的教材就可以了,其上的标记和笔记可以使自己较快进入状态,也比较容易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当然对于那些基础好的同学,我还是建议读读推荐教材,同济大学的《高等数学》还是很缜密、很经典的。看教材要做到细致,要对基本概念基本定理有充分的理解,最好还要弄懂每个定理的证明,我认为这些定理的证明过程对培养缜密的思维逻辑和良好的思维非常有帮助,最重要的是要做课后的练习,课后练习题是对基本概念基本定理最基础的拓展和应用。当然,说到这儿,一本全面细致的教材课后习题答案就成为必备了。这里想插一个小例子,我的一位室友是十月份才开始考研的,那时时间已经很紧了,她也没买什么复习资料,只是把她学的教材仔仔细细看了五遍,又看了一遍复习指南就上考场了,结果也考了150,这让我十分佩服,当然她的数学基础很
好,而且这种方法是很难效仿的,但起码说明了精读教材真的很重要。
(2)选好基础习题集
经过两个月至三个月的精读教材,相信不少同学对数学已经颇具感觉,这时候需要用做题来巩固这种感觉才能加深对概念定理的理解,使数学解题能力再上一层。在这个阶段,我认为练习题不能过难,否则会极大打击前一个阶段建立的信心,但过于简单又无法领悟研究生入学考试 数学科目的难度。在这个阶段我选择的习题是《复习指南》,也有一些人推荐李永乐老师的《复习大全》,但由于我没有读过所以不敢妄加评论,只说一下对《复习指南》的看法。有些人说《复习指南》的解题方法太注重技巧,我没有此种感觉,反倒觉得书中的一些思维定式或者说固定的思维方向对于应试数学非常有用,一直觉得应试数学相对其他科目比较机械,没有什么可以主观发挥的东西,因此只要学会了那种固定的思维方法,应试数学就很容易了。当然,书中的某些题还是挺难的,有些方法如分部积分法的推广公式对于经济类的考生也不需要掌握,因此对于太难啃的题目可以放过,考研题目不会那么难的。但是,总体来说我觉得这本书还是很好的。
我看第一遍《复习指南》的时间在五月中旬至七月上旬,其实看第一遍还是很费劲和痛苦的,速度很慢,有些题目也想不清楚,现在想想如果当时找个学伴,两个人互相督促和交流,效果可能更好些。看第一遍《复习指南》应该注意两点:一是切忌光看不练,书中例题多,习题少,而且习题的答案也不详细,因此最重要的是例题,最好每道例题都动手做一做,对于巩固所有知识点、提高解题能力是大有裨益的;二是要对不同程度的例题作出标记——有一些很快就能做出来,有些想很久才能做出来,也有些看了答案才恍然大悟,对不同的题要做不同的处理和注释,这样再看第二遍的时候才不至于简单的重复,才能做到有的放矢。
(3)巩固基础、熟悉真题
8月份至考研前这段时间,我基本上都是处在不断地通过做题来加强数学解题能力的复习状态中,熟悉真题和大量做模拟题自然必不可少。这里,我想重点说点三个问题:第一,参加考研班的问题。我参加的是文登学校的暑期班,在之前,我已经看完了教材和复习指南的大部分,因此在时感觉颇为轻松。在此期间,也有些考研的朋友向我诉苦说天气太热,上课发困等等,但我却没有相似的感觉,反而越听课越精神,越有成就感,我想这得益于我看过复习指南的缘故吧。因此我建议朋友们在上课之前至少看完一遍复习指南,它会使听课的效果事半功倍。我参加的那个班级的授课老师是黄先开老师、陈文登老师和曹显兵老师,其中黄先开老师讲授了大部分的高数和全部的线性代数,陈文登老师讲授了一部分高数,概率主要是由曹显兵老师讲的。近来也有些师弟师妹问我哪些老师讲得好,其实我觉得这些老师讲得都非常好,只是哪些老师的授课风格更适合自己而已。我很喜欢我选择的这个组合,因为非常适合我,黄老师的授课风格非常严谨,逻辑性也很强,而且讲课中没有一句与数学无关的话,效率很高,也使我受益匪浅。考研班结束后,我的数学笔记记了满满一厚本,在后来的复习中,数学笔记也是给了我很大的帮助,但让我收获最大的是考研班的气氛给了我很大的压力和动力,让我在那个炎热的夏天振作起来以更饱满的精神投入考研复习中。所以我建议那些觉得自己在考研中途感到疲惫而产生放弃念头的同学报一个考研班,收获的不只是解题技巧,更重要的是动力。第二,模拟题的选择问题。现在大家比较推崇的模拟题主要是四百题和陈老师的模拟题,我只做过前者。凭心而论,四百题真的很难(我最后的成绩也只是在120分左右),以至于我在拿到考研试卷的时候都觉得考研题太简单而不敢相信。这也是我的失误——不该拿四百题做后期模拟题,而应择其为前期模拟题。在复习数学的最后阶段,应该选择与真题难度相近的模拟题。而且要保证天天都做题,这样才会在考试时更快的进入状态。第三,总结自己的错题集十分必要。这一点是我和很多考研战友交流之后得出的结论。在复习后期,将数学笔记和错题集常常拿出来温习成为我周围很多人的习惯。事实证明他们在考研中也取得了很不错的成绩。因此我觉得这种方法也比较
值得借鉴。
(二)心路历程
考研,首先要做的一件事就是坚定信念。其实,在考研过程中,我们会失去一些东西,比如大三暑期一般要去实习的,但如果选择了考研,就有可能不得不放弃实习机会以及错过很多知名企业的宣讲会。但是,我们也会得到许多东西,得到了家人和朋友的鼓励与支持,得到了宝贵的磨练意志的机会,更重要的,得到了未来的发展机会和前途。因此,在权衡是否考研的利弊得失之后,如果你做
出了和我一样的,那么就勇往直前吧,不回头也不后悔!
曾经一位师姐对我说她考研的时候,有一天突发奇想,“地球是如何自转起
来的呢”,牛顿说过“是上帝踢了地球一脚”,于是她就想“要是上帝踢我一脚该多好啊”。那时她对我说起上面这段话时,我十分不理解她的意思。后来自己成为考研大军中的一员时,才体会了她的心境——无助,还是无助。其实,在考研中,有时候心情是很不平静的,甚至是波涛汹涌的,会因做不出题而沮丧,会因做错题而苦恼,会因效率低而郁闷,会因很多小事甚至是道听途说的传言而彷徨无助。我想对大家说的是,每个人都会面对这样的问题,而非某一个人心理素质不好或是其他。无论怎样的荆棘道路,我们都一起走过;无论怎样的郁闷心情,我们都一起经历;只是我们不曾相识。因此,朋友,不要理会那些不平静的心情,矢志
不渝地走下去,成功属于每个为之不懈努力追求的人!
希望以上冗杂的文字能给那些正在斟酌是否要考研的朋友们一点启示,更希望能给已经准备考研的朋友些许帮助。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相信
只要全力付出,每个人都可以实现自己的梦想!
第五篇:2012:考研数学满分经典经验!
走在校园里,看到学弟学妹们正为2012年考研忙碌的身影,回想过去一年的时间,真是感慨良多,彷徨,挣扎,懈怠,坚持。
我的本科专业是核工程与核技术,像我们这种专业,虽说工作好找,待遇也还不错,但是我总觉得那样的生活,缺少了些什么,好像违背了当年自己学习这个专业的初衷,所以我决定考研,选择更高层次的学习,加深自己对核类知识的了解,奠定自己向更深,更专领域奋斗的基础。
考研是一场持久战,这对于习惯了考前突击的大学生来说是一个挑战,要考研,首先要考虑清楚,自己能不能耐住寂寞,忍受痛苦,我当时承受了比较大的压力,因为我们能报考的学校非常的少,选择也很少,真的是孤注一掷了,我毅然选择了报考上海交通大学。
2011年的研究生考试我总分考了391分,数学一考了满分150分,虽然说跟自己的基础和努力有关系,但是我觉得海天给予我的方法和信心使我坚持了下来,并取得了较好的成绩。
本科时我的英语成绩并不理想,虽说四级过了,但是分数并不高,所以老担心自己的英语不过线,在培训班初期,上了吴红云老师的英语写作班,让我对考研英语的写作,有了初步的了解,知道怎么用一些简单词写出精彩的句子,让我有了一些信心,暑假在学校我坚持听完了宫东风老师的英语提高班,提高班主要是讲解历年真题的命题规律和解题方法,宫东风老师十分强调真题的重要性,让我对考研英语的复习有了方向,通过听取宫老师对真题陷阱,答案要点的详细讲解,我感觉我有信心英语过线,甚至拿高分,终于功夫不负有心人,今年英语我考了59分,超过了上海交大的复试线,我很欣慰,也很感谢宫东风老师。
数学是一门决定考研分数高低的科目,大学期间我数学成绩一般,对于得140分以上还是没有信心的,更别说满分。刚开始复习时,我总是有很多概念分不清楚,例如,一元数学的极值,二元函数的极值,多元函数偏导、可微、连续,第一类积分和第二类积分的联系。在平常的复习中也常常忽视他们的重要性,所以做题总是遇到瓶颈,找不到突破口,数学提高班上,武忠祥老师首先跟我们把概念理了一遍,强调了每个定理、规律的适用条件,以及可以解决的问题,武老师善于举例,一些经典反例,打消了我心里关于某些定理,某些概念的理解上的偏差,武老师思维敏捷,方法独到,常常能把一系列的关系,定理,联系起来,让我们对数学的知识结构有一个系统的把握,做题时游刃有余。张卓奎老师的概率讲得很细,每个知识,每个定理都会做详细的说明和证明,通过一轮复习,基本知识结构掌握的差不多了,所以我的概率花的时间不多,但收到了很好的效果,也为更好的掌握高数提供了较多的时间。
辅导班,使我省时高效有序地开展政治复习,用比别人少的时间取得更好的成绩。政治的复习,我主要是根据《序列1234》,认真听取任汝芬老师,阮晔老师的讲解,课后花了很少的时间回顾,值得说的是《任汝芬老师的最后四套题》在好多题目都在今年的真题中出现了,最后二十几天才出的《28题》也让我受益匪浅,在考场我能从容应对那些大题,也多亏了它。
我觉得考研是一个系统的工程,不能顾此失彼,必须每门都达到要求,并且有所突破。下面是我总结的一些心得体会:
1,用心准备
准备不在于早,而在于是否真正用心准备,是否真正全身心地投入。千万记住:一旦开始动手准备,就要全身心的投入,至少要保证每天有8~10小时的复习时间。
2,合理的计划
良好的学习计划将使你很好地利用时间,针对各阶段的特点有所侧重地安排任务,根据整体复习与阶段复习、单科复习相配套的原则,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制定出全面兼顾,有的放矢的计划。
3,不要过分依赖别人的考研经验
别人的经验只可以用来借鉴而不可以生搬硬套。每个人的情况都是不一样的,我们应该实事求是,找出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来。复习最主要的还是要靠自己静下心来慢慢地理解。不要太迷信前人,很重要的一点是问问自己究竟是属于哪一种学习类型的人。
4,适当的方法
复习时就要抓住考试这个根本,从分析考试大纲和真题入手,确定复习重点,将重要的知识点和题型搞透,还要注意把握记忆规律,平时不会做或做错的题要特别注意,最好隔段时间就要重做一遍。方法技巧是很重要的,但要重在理解;不提倡题海战术,但做题要有一定的量,学会归纳总结,适当记忆;还有要重基础,明主次,还有就是要做到持之以恒,坚持到考试结束。
5,合理利用网络
考研期间要多和考研的研友交流,特别是那些上辅导班的,这样可以获得一些大家都心知肚明的信息;通过多种途径与考过该专业的学长请教一下考研经验,吸取一些教训,问问注意事项;再还有就是利用网络,象中国考研网、考研加油站等网站都可以提供一些相当适用的信息。
6,有坚定的信心
不是因为做不到而没有信心,而是因为没有信心所以才做不到。其实考研并不难,难的是如何相信自己有成功的绝对实力。
7,专心
考研成功的理由有成百上千个,但考研失败的原因却只有一个,那就是考研最大之忌:三心二意。在考与不考之间徘徊,把考研当成一个平衡的手段,老觉得考不上还可以工作,实际上这种心理对考研的影响是很大的。
考研需要耐力,信心,忍受寂寞,学会放松。既然选择了考研就要专心考,不要朝三暮四,花其它的心思,我知道做到这一点,非常困难,却很重要。考研就是两个字“坚持”。数学思维的特点之一是“发散性”。一个数学表达式可能有几个转换方式,也许从其中一个方式会得到一个新的解释,这个解释将导引我们迈出下一步。
车到山前自有路,你得把车先推到山前啊。望山跑死马。思考一步写一步,观测分析迈下步。路只能一步步走。陈景润那篇名扬世界的“1+2”论文中有28个“引理”,那就是他艰难地走向辉煌的28步。
对于很多考生来说,不熟悉基本计算是他们思考问题的又一大障碍。
《高等数学》感觉不好的考生,第一原因多半是不会或不熟悉求导运算。求导运算差,讨论函数的图形特征,积分,解微分方程等,反应必然都慢。
《线性代数》中矩阵的乘法与矩阵乘积的多种分块表达形式,那是学好线性代数的诀窍。好些看似很难的问题,选择一个分块变形就明白了。
《概率统计》中,要熟练地运用二重积分来计算二维连续型随机变量的各类问题。对于考数学三的同学来说,二重积分又是《高等数学》部分年年必考的内容。掌握了二重积分,就能在两类大题上得分。
要考研吗,要去听指导课吗,一定要自己先动笔,尽可能地把基本计算练一练。
我一直向考生建议,临近考试的一段时间里,不仿多自我模拟考试。在限定的考试时间内作某年研考的全巻。中途不翻书,不查阅,凭已有能力做到底。看看成绩多少。不要以为你已经看过这些试卷了。就算你知道题该怎么做,你一写出来也可能会面目全非。
多动笔啊,“写”“思”同步步履轻,笔下生花花自红。
考研数学讲座(3)极限概念要体验
极限概念是微积分的起点。说起极限概念的历史,学数学的都多少颇为伤感。
很久很久以前,西出阳关无踪影的老子就体验到,“一尺之竿,日取其半,万世不竭。”
近两千年前,祖氏父子分别用园的内接 正6n边形周长 替带园周长以计算园周率;用分割曲边梯形为 n 个窄曲边梯形,进而把窄曲边梯形看成矩形来计算其面积。他们都体验到,“割而又割,即将 n 取得越来越大,就能得到越来越精确的园周率值或面积。”
国人朴实的体验延续了一千多年,最终没有思维升华得到极限概念。而牛顿就在这一点上率先突破。
极限概念起自于对“过程”的观察。极限概念显示着过程中两个变量发展趋势的关联。
自变量的变化趋势分为两类,一类是 x →x0 ;一类是 x →∞,“当自变量有一个特定的发展趋势时,相应的函数值是否无限接近于一个确定的数a ?”
如果是,则称数a为函数的极限。
“无限接近”还不是严密的数学语言。但这是理解极限定义的第一步,最直观的一步。
学习极限概念,首先要学会观察,了解过程中的变量有无一定的发展趋势。学习体验相应的发展趋势。其次才是计算或讨论极限值。
自然数列有无限增大的变化趋势。按照游戏规则,我们还是说自然数列没有极限。
自然数 n 趋于无穷时,数列 1/n 的极限是0 ;x 趋于无穷时,函数 1/x 的极限是 0 ;
回顾我们最熟悉的基本初等函数,最直观的体验判断是,x 趋于正无穷时,正指数的幂函数都与自然数列一样,无限增大,没有极限。
x 趋于正无穷时,底数大于1的指数函数都无限增大,没有极限。
x →0+ 时,对数函数 lnx 趋于-∞ ;x 趋于正无穷时,lnx 无限增大,没有极限。
x →∞ 时,正弦sinx 与 余弦conx 都周而复始,没有极限。在物理学中,正弦 y = sinx 的图形是典型的波动。
我国《高等数学》教科书上普遍都选用了“震荡因子”sin(1/x)。当 x 趋于0 时它没有极限的原因是震荡。具体想来,当 x 由0.01变为0.001时,只向中心点 x = 0 靠近了一点点,而 正弦sinu 却完成了140多个周期。函数的图形在 +1与-1之间上下波动140多次。在 x = 0 的邻近,函数各周期的图形紧紧地“挤”在一起,就好象是 “电子云”。
当年我研究美国各大学的《高等数学》教材时,曾看到有的教材竟然把函数 y = sin(1/x)的值整整印了一大页,他们就是要让学生更具体地体验它的数值变化。
x 趋于0 时(1/x)sin(1/x)不是无穷大,直观地说就是函数值震荡而没有确定的发展趋势。1/x 为虎作伥,让震荡要多疯狂有多疯狂。
更深入一步,你就得体验,在同一个过程中,如果有多个变量趋于0,(或无限增大。)就可能有的函数趋于0 时(或无限增大时)“跑得更快”。这就是高阶,低阶概念。
考研数学还要要求学生对极限有更深刻的体验。
多少代人的千锤百炼,给微积分铸就了自己的倚天剑。这就是一套精密的极限语言,(即ε–δ语言)。没有这套语言,我们没有办法给出极限定义,也无法严密证明任何一个极限问题。但是,这套语言是高等微积分的内容,非数学专业的本科学生很难搞懂。数十年来,考研试卷上都没有出现过要运用 ε–δ 语言 的题目。研究生入学考题中,考试中心往往用更深刻的体验来考查极限概念。这就是
“若 x 趋于 ∞ 时,相应函数值 f(x)有正的极限,则当∣x∣充分大时,(你不仿设定一点x0,当∣x∣>x0时,)总有 f(x)>0 ”
*“若 x 趋于 x0 时,相应函数值 f(x)有正的极限,则在 x0 的一个适当小的去心邻域内,f(x)恒正”
这是已知函数的极限而回头观察。逆向思维总是更加困难。不过,这不正和“近朱者赤,近墨者黑”一个道理吗。
除了上述苻号体验外,能掌握下边简单的数值体验则更好。
若 x 趋于无穷时,函数的极限为 0,则 x 的绝对值充分大时,(你不仿设定一点 x0,当∣x∣>x0 时,)函数的绝对值恒小于1
若 x 趋于无穷时,函数为无穷大,则 x 的绝对值充分大时,(你不仿设定一点 x0,当∣x∣>x0时,)函数的绝对值全大于1
*若 x 趋于 0 时,函数的极限为 0,则在 0 点 的某个适当小的去心邻域内,或 x 的绝对值充分小时,函数的绝对值全小于1
(你不仿设定有充分小的数 δ>0,当 00,并利用它们。
考研数学讲座(37)欲说《线代》先方程
大自然中最简单的图形是直线。社会生活中最简单的关系是“成比例”。
修学不以诚,则学杂,为事不以诚,则事败。”
——考研(论坛)最大的问题不是时间问题,任何人都有足够的时间备考,而是诚心的问题。
诚心比之于耐心,毅力更为重要。一起备战的两个人花费了相同的时间、耐心,却有着不同的结果。这种情况是很常见的。那是因为这些人缺少学习的诚心,一种一定要把事情
做好的决心。很多人考研是为了前程,更为具体的讲是为了减轻自己找工作的难度。所以在复习时只想到了应付考试,却没有意识到考研的过程在本质上是一种求知的过程。
以我为例,2009年是我的第二次考研备战,一开始我就清楚的认识到自己数学方面的不足。这种不足在于对高数缺少更为深刻的理解,于是我选择了报个辅导班来提升自己的数学水平。当时正值盛夏,而上课的地方离我的学校有着相当远的距离。我每天早上六点起床,坐一个小时的车到去上课。中午没有休息的地方,就随便找个阴凉地儿坐一会儿等待下午课程的到来,傍晚回到学校往往已经是7点多了。吃完饭后继续自习,一般要十一点多才睡。这种滋味只有真正经历过考研的人才能体会。在这些天里我学到了很多东西。对以前比较模糊的内容有了更为清楚的认识,特别是一些常识的错误。令人欣慰的是通过这段时间学习,我对高数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也给了我前所未有的自信。
回顾那段经历是想告诉各位考生,不要因考研而考研,只有抱着对知识的热忱与追求才能乐在苦中。任何成就都离不开自己的努力。“功名本无限,书从勤中来”。望君细细体会。
现在来说说我个人复习数学的一些方略。
第一阶段细读教材。细读教材很重要。教材应采用你最为熟悉的版本。因为知识的结构在不同版本的书籍中不尽相同,一旦使用陌生版本会容易遗漏一些要点。细读教材是将以前所学尽可能巩固。加深对细节的理解。数学是非常注重细节的学科。不同定理所需要的条件可能只有一字之差。唯有严谨的作风才能立于不败之地。有时间的话最好把课后的习题做做。这个阶段所花费的时间因人而异。如果基础不好的同学用上3周的时间不为过,基础好的同学两周即可。
第二阶段即强化基础。要想在数学上拿高分其实并不难,关健在于基本功是否扎实,许多考生浸淫于解题之道,忽视基础,这是不可取的。数学只是一种强有力的工具,只有理解了这种工具的原理,深刻体会到了它的本质,才能更好地运用它。考试虽说要求考生解题,目的却是考核广大考生对数学的领悟能力,即理解能力,运用能力反倒是其次。无论是细读教材的第一阶段,还是这一阶段都要以基础为核心。建议大家买一本严格根据数学各科内容编写的复习书。将其中的所有题型弄清楚,坚特做完每一道题。这一阶段大概需要花费一个月的时间,这个阶段的复习相当重要。通过这次复习要掌握重点、难点、并对基础知识中的一些常用方法,典型题着重掌握。只有深刻理解才能运用,只有运用了才能进一步理解。理解和运用都是对知识的一种感悟。两者密不可分。数学能不能得高分,就看这一阶段的复习了。
第三阶段是强化训练。在这一过程中主要培养自己的解题能力,注意自己的解题速度。即要快,又要精确。会做的题要快速正确解答出来。如果遇到不会的题就看看自己有什么知识盲点。若只是某种技巧不会,不必担心,将它理解记忆即可。这一阶段决定了你能否发挥你自己应有的水平。
第四阶段是模拟训练。准备一本真题和一些模拟题。真题是值得一做的。做每一套真题都应把它当成一次真正的考试。严格控制好时间。其次是做模拟题,由于市场上模拟题的质量实在不尽人意。建议有条件的同学报个班。辅导班的冲刺讲义和模拟题出的很有水平,值得去做做。通过一阶段的复习,相信同学们便有足够的信心进考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