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读书心得:心随风起——读《不去会死》有感
心随风起
——读《不去会死》有感
很凑巧的机缘,让我知道了《不去会死》这本书。当时还没有发行大陆版,只能通过互联网辗转从台湾书商手里购得此书,用几天的时间,细细品味下读完了。内容很简单,是作者耗时七载骑自行车环游世界的游记;文字很简单,只有朴实无华的平铺直叙;主题也很简单,作者想要亲眼去看这个世界,去评选出自己心目中的世界第一美景。但是,这简单而平凡的文字记下的一个个人与人、人与动物、人与自然、人与古迹的微小故事,蕴含了一股有力的暗流,不断触动我的心弦,带来了让人感同身受的真实感,仿佛自己就是作者远行的一个旅伴,陪着他去感受到了这个世界的无穷美好,感受到了一双双援助之手的友好与温暖,感受到了自然与生命的神圣,感受到了实现理想后的大彻大悟与归于平静的寂寞„„
“不去会死”,那是一种非如此不可的人生。并且,这条人生路绝非服从命运安排的,而是主动的选择,没有无奈,只有坚定。
作者石田裕辅原本只是一名上班族,小学时在路边看到一位青年骑着载满行囊的自行车飞驰而过,那身影成为他潜意识里追逐的形象,于是长大后发下“不去会死”的豪言壮语,辞掉收入不菲的大企业工作,怀揣全部积蓄,踏上环游世界之旅。他花了7年半的时间,骑着自行车环游世界,先纵贯北中南美洲,飞越大西洋,从北极圈南下穿过欧洲和非洲,最后再横越南欧、中东和亚洲,一共走过了87个国家。近十万公里、跨越五大洲的里程,石田裕辅一步步用脚踩出,也让他拿下了自行车环游世界第二名的纪录。旅程开端没多久,他就在秘鲁发生了抢案,幸好还有逃过一劫的小钱包,石田裕辅靠着钱包里的200美元,应付抢案发生后几天的生活费。即使发生了这样悲惨的事,他仍克服了困难继续梦想,横度巴塔哥尼亚,在北极圈为了省钱洗露天冰河澡„„就这样几度软弱,几度山穷水尽,几度想放弃,最后终于完成壮阔的五大洲完骑世界记录。
这本书名听起来有些沉重的《不去会死》,居然是一本读起来很轻松的书,阅读中愉悦的感觉随着作者的娓娓道来而四处蔓延开来。本来看似艰难险阻的旅程,在作者的笔下竟会如此的轻松惬意。即使是恶劣的环境,遭遇的抢劫,突来的疾病,穷途末路的境遇,都被赋上了一种淡定和坦然。一开始一直以为这样的历程,应该有着更多的理念、意义、价值的思考,作者却是如此平实的叙述。譬如,他竟将自己会踏上这样一条惊世之途的初衷归结为是受了凡尔纳的小说《环游世界八十天》的影响。但有时,看起来缺乏内涵甚至浅薄的理由,却真是能支撑着人一路历尽艰辛时的信念,生命里太多的经历和体验,并不需要什么厚重的哲学思想或者宏图大志,一切的一切,都只是基于最简单却最坚定的“体验人生”的欲望之上,这样的体验才能纯粹和完整。
“我看到恒河的纯白日出、萨宾娜天真无邪的笑脸、土耳其那尔汀美丽的笑容、满月下的金字塔、在草原上奔跑的长颈鹿、骑着破烂脚踏车追赶我们的保保、泰西亚有点恼怒地笑着、流下稚气未脱的泪水、大海般的丛林中浮现蒂卡尔神殿,以及纪念碑大谷地神圣的风光、雄壮的育空河流淌而过,有鲑鱼跳跃着、在夜空中摇曳的极光„„”。
“还有和我一起留着汗水,度过这段美好时光的好伙伴们——青田君、刚、浅野、淳和诚司大哥„„”。
读完之后,原本轻松的阅读体验开始渐渐沉淀,回味无穷。旅途中的孤独感,痛苦中竟夹杂着一丝享受;一个卖香菇的落魄老人,让人懂得“尊严”二字的真正意义;装着假肢却坚持旅行的永子小姐的明媚笑容令人觉得能活着就是最美好的事情;而好兄弟诚司大哥在历险中的突然离世,让悲伤与内省落在心底最深的角落„„作者始终是在平和地叙述着所有,但背后却充满乐观和激情,诚挚感人。在经历过许多生死绝境、哀痛的别离、幸福的瞬间后,“活着真好”的感悟,是梦想带给作者最珍贵的礼物。
不具备那种勇气,无法像作者那样敢于抛开已拥有的一切去实现自己的理想,便只能满怀景仰地感慨一番了吧。想起自己08年骑自行车环游青海湖的旅程,其实动机再简单不过,只因为一句话,“不环一次青海湖的话,就不算是一个真正的中国自行车运动爱好者”。短短550公里里程,五天的体验,却给了我一生不会泯灭的记忆。青海湖的神圣与辽阔,塔尔寺的肃穆与庄严,藏传佛教历史的厚重,一路上随处可见的磕长头朝圣者的虔诚与执着,路过风马旗不由自主地为心中牵挂的人们祈祷,湟源热情的饭馆老板精心烹制的炒手抓肉,登上海拔3450米日月亭的壮怀激烈,骑行走错路三名当地车友骑行数公里追赶纠正我们„„人生充满着未知,无论选择哪条路,走下去会有惊慌、更有惊喜。选择要走的路时即便理由如浮云一样飘渺,一旦成为了信念,便能支撑着人一路走下去。“没有期待,无需付出的平静,其实是在消耗生命的活力与精神。”不必非要追求古圣先贤的至真哲理,不必非要追求路上的每一步都能带来感动和收获,只为一个属于自己的信念,在人生的平凡中选择一条不平凡的路去走一走,“不去会死”的道路,收获的精彩注定出乎意料。
第二篇:不去,真的会死! ——读《不去会死》有感
虽说已经不止一次对自己说要为自己读过的书写一篇读后感,但遗憾这一篇可能是离开初中之后所写的第一篇读后感,不去,真的会死!——读《不去会死》有感。
在此之前说说买这本书的经历,其实早在未看过它封面之前,在网上已经看过对这本书推荐的内容了。而真正驱使我花原价买下它主要是那天突然的心血来潮所致-那天正好是初中的同学聚会,本来只以为只是简单的在某地坐下来汇报一下近况谁知到后来演进到了“饭后运动”……好吧,就在这里我和其他人产生了一点分歧,过程有点复杂,结果就是道别了他们然后和某人去了pizza hut。
而这本书,就是在“安安静静地坐在某地喝着咖啡用来打发时间顺便充实一下”的设想下到书店买的,期间当我见到联合书店楼上竟然有露天coffee shop时曾有无数想打电话叫已经在某地等我的人转移阵地的冲动,不过,还是等下次吧。
因为原本对旅游并没有太大的憧憬,所以当时也只是草草的翻了十几页,待到真正将它看下来已经是三天后的事了。
连同后记才三百多页的书记录了作者石田七年来周游世界的历程。
是七年来,用自行车周游世界的过程。
在开头几节的时候,我还在暗自嘲笑为了梦想辞掉工作的石田在阿拉斯加被“勒索”时落荒而逃的窘样,到了后来,慢慢的透过他的视线看到了一路的风光,从育空河到蒂卡尔神殿,从北美一直到中东,看尽了尘世的冷暖,也历遍了各种别离,读后感《不去,真的会死!——读《不去会死》有感》。到了最后,在石田重踏国土时却发现到达了终点的感觉并没有想象中洒脱,到底经历了多少次的离别与重逢,又有多少人这辈子都无法再见面了,最后终不过一句“我还活着”,是疲惫的心已经无法再一次感慨,还是那些东西已经不需要用言语来概括呢?
其实在这一段漫长的旅途中,我感触最多的不是那个“世界第一”的景色,也不是秘鲁那次的惊险,而是石田旅途中所遇到的每一个人,每一次泪涌眼眶的告别,然后在另一片土地上重逢,再后来再次分开。这次的旅程,是孤独的,同样也不是孤独的,这样想来,似乎和我们人生有点相似呢。
石田七年的旅程,我用两个小时便感受了一次。到了书的结尾,我想,如果我是石田,那么我大概不到一年便要逃回来了吧?从什么时候开始呢?大概,是与第一个同伴告别那时吧,我是最讨厌离别的。
也许每个人的梦想并不相似,在文章的结尾,我对题目保留一点想法,这个“不去”的后面是不是漏了点什么呢?那它的后面本身应该跟的又是什么呢?其实在前言的时候,石田已经说清楚了吧--为了什么要环游世界。
是为了梦想啊。
所以,完整的题目,应该是《不去实现梦想,会死!》吧。
一直流连于城市庸碌的人群中,我们早已丧失了那时对梦想的执着,但如果生活没有了梦想,仅仅是按照“日常”的规则度过的话,那又谈何人生呢?
就像艰险的旅途,实现梦想有时候会遇到很多障碍,严重一点,真的可能会死。但或许真的像俳句所言:心随风起葬身荒野亦无悔,只要是为了梦想而行,那么即使前路如何险阻,也有足够的动力走下去吧。
不去,真的会死!
拾肆.写于2012年1月17日
第三篇:读《100》有感-读书心得
人生格言:我可能不是一名最优秀的教师,但我要做一名最努力的教师;
我可能不是一名最聪明的教师,但我要做一名最勤奋的教师。
读《给教师的100条建议》有感
内蒙古赤峰市巴林左旗林东一中王晓波
学校给教师购买苏联当代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的《给教师的100条建议》一书,拿到这本沉甸甸的书,初次拜读,感受颇深。苏霍姆林斯基是一位具有30多年教育实践经验的教育理论家,书中共有100条建议,每条谈一个主题,既有生动的实际事例,又有精辟的理论分析。文章深入浅出,通顺流畅,极便阅读。“读一本好书,就是同许多高尚的人说话。”这句话说到了极点。读着此书,犹如乘坐一条小船,将你载向知识的海洋,又犹如一把万能的钥匙,为你开启未知的门窗。
苏霍姆林斯基是主张个性和谐发展的教育理论家和实践家,他可以说是前苏联教育思想的集大成者,他的相信孩子、尊重孩子,用心灵去塑造心灵的思想是教育思想宝库中的瑰宝,他的教育实践鼓舞着千百万教师。他的《给教师的建议》,书中既有生动的实际事例,又有精辟的理论分析。这些教育实例告知了所有的从教者,应多加关注学生心理,改善教学,一切务必讲究一个“真”字,让最真实的自己走到学生中去,用最真心的话语与学生交流。老师们读此书,等于读了一本教育学与心理学合编。可以说,这本书应该是每个教师成长中的必读书之一。教育者的使命就是让孩子各方面和谐发展,苏霍姆林斯基的教育观点之一就是“和谐的教育——这就是发现深藏在每一个人内心的财富。教育的明智,就在于使每一个人在他的天赋所及的一切领域中最充分的表现自己。”因此,读苏霍姆林斯基的《给教师的建议》,必定能给和谐教育带来更多的启发。当然,作为新一代的教师,阅读的目的不仅仅是去领悟大师在教育实践中所提炼出来的宝贵经验,更重要的是学习大师的这种边实践边总结边反思边探寻的精神,去思考:新时期的教师、新课改下的教师又该给自己提出哪些建议。
读了苏霍姆林斯基的《给教师的建议》,我平时在教学中遇到的很多疑惑都得到了解答。
像教师的时间从哪里来?如何做好后进生的工作等等。书中讲述了好多与我类似的教育教学生活中的故事以及一些如何解决这些困难的方法,还有许多关于教学管理、教学经验,教师对课程的计划和组织,以及如何全面管理班级的能力提高教学成绩等等。《给教师的建议》的作者苏霍姆林斯基是一位具有30多年教育实践经验的教育理论家,他在书中谈了一百条对教师的建议,读着此书,就好像有一位智者站在你面前,他循循善诱,给我排解烦恼,给我指点迷津,又犹如一位和蔼可亲而又博学的老人,在我遇到困难的时候及时给我以帮助,让我充满信心„„书中每一条谈一个问题,有生动的实际事例,也有精辟的理论分析,很多都是苏霍姆林斯基教育教学中的实例,娓娓道来,有益于教师开阔眼界,提高水平。在如此之多的文篇中,最吸引和影响我的是《谈谈教师的教育素养》、《争取学生热爱你的学科》、《谈谈学生的智力生活》等文章。
苏霍姆林斯基十分重视教师读书的重要性,他在《谈谈教师的教育素养》的一文中提到,就是要读书,读书,再读书。要把读书当作第一精神需要,当作饥饿者的食物。要有读书的兴趣,要喜欢博览群书,要能在书本面前坐下来,深入地思考。确实,我们教师教给学生的那点基础知识,只是沧海一粟,教师要想提高自己的教育水平,在教学时游刃有余,发挥自得,这就需要持之以恒地读书,不断地补充自己的知识的储备,使自己的知识海洋变得越来越宽广,只有这样才能充实我们的头脑,提升我们的思想,摆脱“做吃山空”、“无物可教”的尴尬境地。而作为新教师的我,面对教材教法的生疏,我更加体会到读书的重要性以及厚积薄发的道理。
在《争取学生热爱你的学科》一文中,苏霍姆林斯基鲜明而生动地指出:有些学生很长时间都没有对任何事情表现出特别的兴趣,如果学校里没有一种各科教师都来争取学生的思想和心灵的气氛,那么许多学生的兴趣就永远得不到开发,学校里这种对学习无动于衷没有 1
人生格言:我可能不是一名最优秀的教师,但我要做一名最努力的教师;
我可能不是一名最聪明的教师,但我要做一名最勤奋的教师。为自己找到感兴趣的学生越多,那么,教师们就不可能有自己的学生,那很难把酷爱知识的火花,从自己心里移植到学生心里。在学生对待知识的态度上,最令人苦恼和感到担忧的,就是这种无动于衷的精神状态,学生在某一门学科上学业落后,考不及格,这倒并不可怕,而可怕的是他冷淡的态度。俗话说:兴趣是学习的先导,教师要在教育学生的同时不断学习,提高课堂效率,使学生真正成为“自己的学生”,使课堂成为学习知识的乐园。所以,教师和课堂的关键就在于不断的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让他们成为自身学习的主人,更乐意地投入到自己的学习中去。
在《谈谈学生的智力生活》中,苏霍姆林斯基这样提到:“这是一个和学校的全部工作
都有联系的问题。除了平常的学校生活,观察和兴趣范围以外,学生还应当有一种丰富的,多方面的智力生活。智力生活指学生的(课外)阅读。”在我们日常的教学中,我们对一个学生智力的评价过于片面的自己学科的学习成绩,而没想到更多的东西,没想到要经过高中三年的努力,要到底把学生培养成什么样的人,没有思考好要如何使自己的各方面都能的得到很好的发展。
古人云:“开卷有益”。苏霍姆林斯基也强调了读书的重要作用,其实,我们阅读这本
《给教师的建议》又何尝不是在实践着圣贤的苦口婆心呢!略略谈了些读这部书之后的几点感悟和思考,实在是对于这部书的沧海一粟,但从中收获和认知的决不是仅仅,我真的要感谢苏霍姆林斯基,感谢《给教师的100条建议》了。
第四篇:读书心得读《飘)有感
读《飘》有感
借着寒假的时光,我静下心来读了《飘》。因为看过《乱世佳人》后我就一直希望看看这原著。
《飘》一经出版,一天的销售量就突破5万册,半年的销量达100册。使它名扬天下的是根据小说改编而成的电影《乱世佳人》。《乱世佳人》夺得10项奥斯卡大奖并成为电影史上经典名片之首。许多人是通过电影《乱世佳人》注意到小说的。我也是如此。
书的作者是美国现代著名女作家玛格丽特·米切尔。她生于亚特兰大市。担任过《亚特兰大新闻报》记者。《飘》是她短暂的一生中唯一的一部小说。
这书以美国南北战争时期南方社会为背景,以郝思嘉为女主人公,描写了青年之间的爱情纠葛。米切尔以她女性的细腻,精确地把握了人物复杂的心理活动,成功的塑造了郝思嘉这一复杂的人物形象。小说的构思极富浪漫情调,人物和场景的描写细腻生动,语言优美,对话个性,使得整部作品极具魅力。
郝思嘉的一生在被自己的意中人卫希礼拒绝后一气之下嫁给了他不爱的查理,婚后一周,查理入伍,不再两个月,查理就在军中病故。之后为了筹到300美元的地产税款,不惜勾引亲妹妹的未婚夫甘扶澜,同他结婚。又经过一系列的事,她第二次做了寡妇。她的第三次婚姻也未出自真心,她把爱情和婚姻当做交易。后来她才明白她爱的是自称与她同类的白瑞德。但等她明白后,白瑞德已经离她而去。郝思嘉决定无论如何也要把白瑞德找回来,此时她才28岁,任然年轻美丽。
明天又是另外一天了,这是《飘》里最经典的一句话,从小说出版那天起,不知道激励了多少遭受失败打击的人,而他们中的大部分都没有看过这部小说。现在我的脑海中依旧萦绕着郝思嘉的坚强与她的那一句:Tomorrow is another day!
赫思嘉在整个故事中,都是个充满生气、充满斗志的人。我想我们每一个人都会有自己的希望,每一个人都在追求自己的幸福。希望会成为我们的一种动力。这种希望会促成文化、技术的发展,在失望的时候,就会告诉自己,明天是新的一天,明天一切都会好了,我最欣赏的,便是她的这句 “Tomorrow is another day.”。永远充满了希望,充满斗志,永远不会放弃,永远不会绝望。这份精神,是最值得我学习的。所以,每当我遇到困难、心情不佳时,我会想起这句话。虽然会遇到很多的困难和纠纷,但我们不应该放弃自己的欲望和追求。正像赫思嘉所说的:“今天我累了,不能想了。明天再想吧!”我们可以休息,但我们决不能放弃。
第五篇:【读书心得】读《昆仑》有感
再读《昆仑》有感
——我的武侠情结
有人说,武侠小说是男人的童话故事。这话听似有些调侃讥讽的意味,但我作为一个老资格的武侠读者,并不觉着以此为耻。我读武侠小说的历史大概可以追溯到小学时代,那时候家里没有电视,在某个放学的午后从哥哥的旧书堆里翻出一些故事书来看,后来才慢慢知道这些故事书是一种叫做武侠小说的东西,从此便结下了不解之缘。现在想起来,那时候看的东西多半是些十分粗糙的东西,譬如《残肢令》、《红灯盗》、《绝情十三郎》之类,却记忆十分深刻;后来到《天龙八部》、《萧十郎》、《边荒传说》、《七剑下天山》、《四大名捕》,才知道这个被金古黄梁温统治的江湖世界。
而我最喜爱的一本,却不是出自这些武林巨擘之手。这一本《昆仑》,我读了至少八年。这本小说的作者笔名叫“凤歌”,出自李太白的诗句“我本楚狂人,凤歌笑孔丘”,这疏狂不羁的一句正合了我的脾胃。最初时候,小说连载在《今古传奇.武侠版》期刊上,于是就在每个周末都巴巴地跑去书店看有没有新本,并随时准备从每个星期25块钱的生活费中拿出4块8毛钱来买上一本。连载的期刊终因各种原因不能都买齐,但在这些期刊中其它文章中却也着实认识了一些小有名气的写手,如步非烟、沧月、小椴、时未寒、盛颜、燕垒生等等等,也知道有了一个“新武侠”的说法,灼灼然有超金越古之势,北大才女步非烟更所言要“革金庸的命”。听来多少有些幼稚,想要超越金古,谈何容易!但就是这或者并不成熟的“大陆新派武侠”,一路伴随着我的成长。
《昆仑》的故事发生在南宋末年,那个元军铁蹄入侵的纷乱年代。主角梁萧的父亲梁文靖是南宋人,曾在合州抵抗元军,而他的母亲,却拥有蒙古皇室血统。于是一开始他便注定了一生左右为难的境地。十岁时的一场变故让他失去了双亲,在临安独自流浪,后被隐光韬晦的天机宫收留,苦练数术,研得巧妙的机关、布阵之学。出道之后,因好友被宋军所杀,梁萧折箭为誓,入了元军,侵略南宋。然而他却迷茫了:一天天如此攻城略地的目的到底是什么?双手的血腥和元军的残暴令梁萧深深痛苦。他决定叛出元军,却连累义妹惨死。后来发生了一系列变故,终使得梁萧在国仇家恨的双重折磨下落寞西去,自我放逐了十年。待他回来时,元朝已统一中原,但宋朝遗民却聚集在天机宫,还想复宋。天机宫决定合力杀掉“叛逆”一雪宋朝之耻。然而梁萧在昆仑山得天罚剑,天机宫众人尽全力亦无法取胜。在闻得元军大举袭击天机宫时,为保宋朝遗民撤离,梁萧与元军旧友割袍断义,与其死战,生死未卜。
小说至此戛然而止,“空留明月照大江。”——看到如此结局时,一股苍凉之感油然而生。明月依旧,江水依旧,又照得尽、洗得尽这历史恩怨吗?为抵抗宿命挣扎了半生,却依旧只换得曲终人散的结局。虽然在众口之中已成传奇,却依旧褒贬不一。有人说他是汉奸,有人说他是英雄,有人说他只是一个渴望真正活一次、在生命中不留下任何遗憾的平凡的人……的确是“是非成败,且待后人评说”。——令人唏嘘,也令人感慨。
我不敢说这样的一生是否值得。一生的动荡飘摇,却让他在不断地摇摆、彷徨和痛苦中真正明白了“天道”的含义,以“西昆仑”之名屹立于后世。然而他此生都没有得到他想要的东西:自由的生活和放达的人生。除了自我的生命,他还有一个愿望——一个到今日都没有实现的愿望:“让天下永无战争。”当看到这句话时,我从心底起了一阵隐秘的颤动:是的,就是这句简单的话,却涵盖了从古到今多少人的愿望和多少人的血泪!“让天下永无战争”……这也只有在经历过战争的残酷,才更认识到此话的重逾千钧吧。
武侠小说中的“侠”早已超出了“路见不平,拔刀相助”的狭隘概念,是对人性中真善美的追求,对假丑恶的痛恨。
这个高节奏的物质追求至上的现实社会严重扭曲了人们的心
灵,三俗滥行,侠义衰微,道德沦丧,让人哭笑不得听闻的丑闻闹剧层出不穷。
但愿武侠能够守住它的圣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