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吕顺明凤鸣中学学习心得
赴晋城市凤鸣中学学习心得
高平三中
吕顺明
今年10月我们高平三中全体教师在王校长带领下赴晋城市凤鸣中学观摩学习。凤鸣中学以“创教育科研特色,办人民满意学校”为办学宗旨,以“学校和谐,管理卓越,科研领先,全面发展”为办学目标,以“为学生终身发展奠基,为教师成长搭建平台”为办学理念,努力营造“文明、和谐、愉悦、向上”的育人氛围,是我们晋城市一所课改名校。
进入学校,第一印象是看到学校环境优雅清洁,校园文化氛围浓郁。学校管理很科学,也很实用。每个教室外面都有班级的宣传专栏,里面有若干的板块,展示班级的风采,有学生习作、有学生老师的照片、也有学生的绘画作品等等,很实用。进入教室,门后面的班级管理专栏就很有特色,居然有课桌椅的编号登记表,每人一号,管理很地道,很专业。教室里有多个专栏,黑板前面有读书角专栏、教室后面有语文专栏,把学生自己剪得字贴上去,再把学生的作品也贴上去,不华丽,但很亲切,给学生很大的鼓励。读书角下面是一个垃圾柜,垃圾柜分三格,低的一格放垃圾桶,中的一格放笤帚,高的一格放拖把,高低错落有致,很实用,三层垃圾柜上面放图书和花盆,把垃圾柜也装扮的如此美,足见凤鸣中学用心良苦。
接着参观了课间操,所有班级排队迅速进入操场,在整队等待时,学生们拿出准备好的小册子,高声背诵起来。在所有班级到齐后,号子响起,整个操场上,所有班级就像一个大的车轮,徐徐的滚动起来,场面非常壮观,非常震撼,这么多班级就像一个班级一样,有序,整齐,真出乎意料。跑操结束后,学生并没有马上散去,而是每个班级进行学生演讲。只见一个学生站在队伍前面,慷慨激昂,时而学生齐声鼓掌、时而学生哄堂大笑,整个操场洋溢着青春和活力,久久不息。
给我印象最深的要数“导学卡、训练卡、反思卡”三卡教学模式。上午我听了两节语文课。上课前老师发放导学卡,学生研读教材,通过自读、自评、自解、自悟,思考完成导学卡任务,老师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交流,解决各成员的个性和组内共性问题,通过全班的交流研究解决共性问题。掌握基本知识后,老师会出示训练卡,有80分的基础题、20分的提升题和20分的附加题,同学们认真回答,因为完成后要和同学互换检查评分,分值低了自己丢人不说,还会影响小组的得分,这就促使同学们在前期必须认真自学。训练卡完成后,老师会根据整体表现,引导学生反思自评,包括学习的方法、某个知识点的认知还有价值观点,学生在反思卡上总结经验收获。同学们积极学习研讨,学习变成了一件快乐有趣的事儿。“三卡”教学模式不仅提高了课堂效率,通过小组合作,学生们加强交流沟通,变得比以前更加自信了。课堂没有华丽的装饰,没有轰轰烈烈的形式,实实在在,有板有眼,教师和学生一起共同学习,共同探讨,学生大胆质疑、主动探究知识。的确学生的表现令人叹服。
同时我们还参观了凤鸣中学的集体备课和微课备课室,他们集体备课的态度真可谓认真,整个年级的同学科教师聚集在一起,共同对其中一名教师所备的某一节课进行研究探讨,以达到精益求精,不让课堂上的每一分钟浪费,不让任何一个知识点落下。教师们结合书本、练习、历年试题及相关资料,集体制做“三卡”,之后还要进行模拟讲课。以前备课是单打独斗,现在备课是集体智慧。有了‘三卡’,教学环环相扣,少走了弯路。集体备课的同时还有分管领导把关。
下午我们听了凤鸣中学的班会课,这种班会课模式值得我们学习,学生主持班会,制定班会程序,首先制定班会的主题,然后是先搜集有关名言和古诗词,学生高声诵读,接着,学生讲有关的故事和自己的亲身故事,再者,有学生讲有关的感想,最后,学生齐唱歌曲,主题班会结束。这种班会结合学校德育工作,将德育渗透到班会中,润物无声,事半功倍。
短暂的一天就要结束了,反思凤鸣中学的成就,就更坚定了我坚持课改的决心。相信,我们只要潜下心来,专心研究,就一定能走出一条三中特色的课改之路,那时,三中的天空将更加迷人,更加灿烂。
第二篇:凤鸣中学培训感悟
“影子教师”培训研修感悟
王台中学
都志华
我很荣幸于11月27日到11月31日参加了晋城市城区教育局的“影子教师”培训,五天紧张而充实的培训结束了,回顾这几天的学习,我收获颇多:
1、聆听了凤鸣中学的4个专家级讲座,《三维一体课改模式》、《双单三卡教学模式》、《121团队管理模式》和《4+1集体备课模式》,他们学校的课改是从上而下,从领导到老师,从课堂到课外,从理念的更新到实践的转变;学校考核制度的改变,老师备课形式的改变,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等等都体现在课堂上,真正做到每一节课都是高效的课堂。
2、听了11节英语课,真正走进了他们的课堂,观摩了他们的主战场,他们的课堂是有生命力的,是活跃的,是积极向上的,更是高效的。
3、和导师零距离的接触,每天我确实像导师的影子,与导师如影随形,看看他们课前做了什么,课后如何和学生沟通的,如何写《自主学习操作卡》和《自主学习导学卡》,如何处理课堂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如何把英语的实用性和人文性结合起来。这几天,我真正感受到了凤鸣中学的魅力,领导的魄力和老师的团队合作精神。
培训结束了,但学习仍在继续,我会把我在凤鸣中学的所见,所闻,所感,所想与我们学校的同事一起分享,并在自己的教学工作中内化,一起在课改的道路上继续前行。
第三篇:凤鸣谷中学中招工作总结
凤鸣谷初中2010年中招工作总结
一年来,在县教育局和凤鸣谷中心校的正确领导下,我校以师德建设为核心,以完善岗位管理、强化质量管理、创新目标管理为抓手,大力推动学校特色创建工作,全面提升了育人质量和办学水平,中招又一次取得了优异的成绩,赢得了社会各界的关注和好评。我们的具体做法是:
一、以师德建设为抓手,优化岗位管理
师德建设重在践行三种精神:爱岗、敬业、奉献。教师劳动的本质特征就在于爱岗、敬业、奉献。这三种精神爱岗则是贯穿于教师全部劳动的红线,是支配教师一切行为的灵魂,而实施优化岗位管理就要首先解决好教师爱岗、敬业、奉献的问题。
1、从强化师德教育入手
为了实践“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一切”的师德教育理念。我们在全校教师中弘扬六种精神,即忠于职守的敬业精神、为人师表的自律精神、不计得失的牺牲精神、不甘人后的拼搏精神、爱生如子的奉献精神、顾全大局的协作精神。为使这种精神落到实处,我们在全体教师中开展了广泛的学习教育活动。一是加强政治理论学习。定期组织教师学习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学习《教育法》、《教师法》等教育法规,从而提高思想觉悟,提高政治水平。二是定期举行师德师风主题教育,开展文明教师评选活动、优秀班主任评选活动,不失时机地引导广大教师敬业爱岗、为人师表、教书育人,以增强广大教师责任感和使命感。
2、向人文管理延伸
教师是教育质量的关键,凝聚教师是学校管理中的一个永恒主题。而科学的人性化管理、人文管理则是凝聚教师最有效的管理办法。为此,我们通过相信人、鼓励人、成就人的管理方式,为教师搭设自我实现的舞台,满足教师对人格尊重的需求,从而使广大教师们很快就发展成为一个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的积极向上的集体。“校荣我荣、校衰我耻”的局面已经形成,而这种氛围也深深地感染了学生。例如我校学生赵文生以前英语成绩不好,八年级期末考试仅考了四十多分,但在今年中考中考出了89分的好成绩,考上了重点高中,他说:“老师的那种敬业精神,那种不把学生教会誓不罢休的劲头,使我都不忍心不好好学习,我能考出这样的成绩,那是老师的功劳。”
二、以“主题”活动为载体,强化质量管理
1、扎实开展质量检测和调研。
我校定期对各学科进行质量检测,检测后要求教师、教研组长写出高质量的质量分析,然后通过班级课任教师交流、学科教师交流,反馈存在的质量问题,并将检测的有关数据转化成一种信息,落实到教师的教学行为上,落实到教学过程中。我们的做法是:严格检测纪律,确保检测质量;严格质量评估,确保评估质量;严格分析质量,确保分析到位。每次检测和质量调研结束后,我们都要分学科、分班级召开质量检测分析会,认真总结经验教训、工作得失,使广大教师通过质量分析,在反思中有所感悟,在交流中有所借鉴,在借鉴中有所完善和深化。
2、扎实开展后进生转化工作。
后进生转化工作是落实全面育人、提高育人质量的重要工作。我校针对后进生转化问题,采取因人施教的办法,加大对后进生的培养力度,根据后进生的个性特点确定培养教师。例如,俏皮难管的学生交给班主任和体育教师,性格内向、孤僻的学生交给温柔、体贴的女教师,定期开展谈话、定期布置学习
任务、定期观察思想转变,尤其是班主任更是承担着后进生转化工作的重要任务。倡导学生在家做一个好孩子,在校做一个好学生、在社会上做一个好公民。
3、扎实开展学科组建设。
学科组建设是九年级工作的重要内容。九年级工作的好坏,直接关系到中招工作的质量,而学科组建设是提升中招工作质量的重要手段。九年级工作需要的是团队精神,一个班级几个学科教师协调好了,整个班级就出成绩;整个九年级各个学科都协调好了,整个学校的中招质量也就自然提升了。因此,学科组建设正是铸造团队精神的优秀群体中的一个个体。例我校的数学组组长曹杰在数学方面的功底厚重,再加上自己的敬业精神和协调能力,硬是把一个较为落后的班级改变成全校文明的先进班级,在今年中招考试中,她大展风采,考上重点高中的人数雄居全校之首。陈贵云老师担任九年级语文教研组长,她以身作则,在老师们业务上感到有疑惑时,她主动解惑,在同志们生活出现困难时她主动帮助解决,于是调动了大家工作的积极性,今年中招所带的班级语文成绩大幅度提升,赢得了大家的好评。
4、扎实做好尖子生工作。
尖子生是学校的“脸面”,做好尖子生工作至关重要。在学习方面,这些尖子生几乎都有自己的薄弱学科,对待他们的薄弱学科,关键是转变他们对学科认识的思想,使学生认识到这科重要,而且提高这个弱科对他来说并不是很困难的一件事情,可以多和老师交流并从中得到指导。只要思想问题解决了,这一门课的学习问题例如习惯甚至兴趣等往往也就会得到解决。对尖子生应该首先在理念上保持清醒、公平和严格,并在行动上予以及时、具体的指导和要求。
总之,在上级主管部门的正确领导下,我校中招工作有很大进展,课堂教
学进一步优化,教师专业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得到了全面提升,全面育人的目标得到了真正的落实。但是,我们在工作中存在着许多不足之处,与上级领导的要求还有一定的距离。我们一定在今后的工作中戒骄戒躁,奋发努力,开拓创新,为振兴遂平教育做出更大贡献!
凤鸣谷初中
2010年9月
第四篇:重庆市凤鸣中学2014高暑假地理作业
凤鸣中学地理组同仁倾力打造
重庆云阳凤鸣中学2014高暑假地理作业
一、记图【参照世界地形图和中国地形图】
1、主要的经线及其附近的主要地理事物(山脉、河流、城市、地形区等)
2、主要纬线及其附近的主要地理事物
0°
23°26′N
60°N
23°26′S
40°N
三、写作题【第1题为必做题做在试卷上、2、3、4任选其1做到本子上】
1、通过网络查阅下列图标分别是哪个电视台的台标并解释其含义
2、收看CCTV 《人与自然》和《动物世界》共5集,并至少写两篇观后感。例如:记录某种动物的分布,生活的自然环境,生活习性,有无迁移的规律,并记录自己的感悟。(每篇600字以上)
3、通过网络或电视收看与地理有关的纪录片如:《再说,长江》、《舌尖在中国》、《地域文化》等写两篇观后感(每篇600字以上)
4、关注世界欧洲杯足球锦标赛,选择你喜欢的两支球队,并通过网络等多种方式,介绍球队所在国的地理概况,包括自然、人文、经济等各方面。(每篇600字以上)
四、调查活动题【任选其一,可将拍摄的照片上传至地理老师和班主任老师的邮箱。也可通过手机彩信的方式传输,如因无法上网,可在来期上传于班级电脑上!】
1、记录某项农事活动,并向有经验的农民,请教该种农作物的播种和收割时间以及中间过程,了解土壤改良、抗涝抗旱等多方面的知识。【可根据月份自绘表格】
2、调查某个工厂的占地规模、原料来源、员工多少、工资水平的高低、产品去向、有无污染、布局是否合理等问题。
3、部分同学可能会离开家乡去与父母团聚,记录你所乘坐的交通工具,票价,经过的站点,穿越了哪些重要的地形区,并用手机或相机记录沿线的地理景观的差异,如土壤颜色的变化等。
4、记录你所参观的某项自然或人文景观,分析它产生的自然或人文原因,风景区发展存在哪些问题,通过自己学习的地理知识为其出谋划策。
五、娱乐题
1、观察各种面值的人民币,它们都是哪些地方的自然或人文景观?
2、收看一些关于旅游的宣传片,写出中国或世界上你最想去的五个地方?
3、经常观看央视新闻,记录与地理有关的新闻事件。如:全球气候变暖、灰霾天气、气象灾害、地质灾害等。
温馨提示:来期将卷子和本子一并上交,我相信会涌现出不少的地理学习达人,让同学大开眼界,让老师眼前一亮。怎样才能学好地理?兴趣才是最好的老师!
第五篇:教学案例唐凤鸣[范文模版]
入情入境 走进文本 激发想象 读写迁移
——《最后一头战象》教学案例评析 房县万峪中心小学
唐凤鸣
内容摘要:崔峦老师有一句顺口溜说的是:“读思议练重实践,人文熏陶含其中”,而语文学习的过程,是一个对文本不断探究和感悟的过程,它需要学生对学习活动怀有浓厚的兴趣和饱满的热情,需要师生之间的信息交互和情绪感染。本案例中,教师就是根据教材特点,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创设丰富多彩的教学情景,引导学生真正走入文本世界,产生思维的碰撞和交流,形成情绪的共鸣和激荡,让语文课堂成为学生舒展个性,抒写真情的精神空间。
关键词:激情 解读 想象 体验 练笔 案例背景
《最后一头战象》是我承担全乡六年级公开课时选择的课文,因为当时已近期末,适合讲交流课的课文都已经上完了,没的选择,我只好选了这篇长课文。我知道,对于《最后一头战象》这样一篇动物小说,篇幅很长,内容也相对复杂。如果学生对课文不熟悉,他们没有投入精神进行阅读,老师即使再苦口婆心地讲解啊分析啊,那也是没有什么效果的。怎样调动学生的阅读兴趣,让他们迅速地集中精神进行学习呢?这是我在教学之前设计的重点。在充分征求,采纳各位老师的良好建议下,我博采众长,经过认真研读教材,深思熟虑,决定采用“阅读教学‘激情导读’创新教学模式”和“中高年级阅读教学‘自主、合作、探究’教学模式”两种创新课堂教学模式理论,挖掘主题,引导学生体会嘎羧重情重义的人性美,适时进行品德教育以及教给学生学习作者如何抓住动物的神态,动作,进行细致描写的这一写法。围绕这样一个设计理念,给课文定好位,然后进行教学设计。当教完这一课后,我的心久久不能平静,我被课文的内容深深地陶醉了,同时被嘎羧的真情震撼了,其中有这样几个教学片断我还记忆犹新——
案例主题:读思议练重实践,人文熏陶含其中。
案例细节
片段一:激情导读,激发想象,认识英雄。1.默读课文,找到关于象兵的介绍。
2.引导学生了解象兵抗击日寇前的那段历史: 师出示一幅东亚地图,用缓慢、低沉的语调叙述:
日本是一个被大海包围的弹丸之地。日本军国主义者野心勃勃,1931年9月18日,日本关东军侵占我国东北三省;1937年,发动了全面侵华战争;1939年3 月,侵占南海群岛;1941年12月,日寇占领香港;1942年,日军侵占菲律宾、缅甸„„日军一次又一次挥舞战刀,铁蹄所到之处,山河破碎,生灵涂炭。日军的暴行也激起了民众的怒火,抗日的烽火燃遍中国,燃遍整个东亚。
1943年,当日寇的魔掌伸向云南,伸向西双版纳时,象兵们英勇地扛起了抗日的旗帜。现在,让我们回到那刀光剑影的战争年代,感受那英勇惨烈的战斗场面吧。
1943年,象兵在西双版纳打洛江畔和日寇打了一仗。战斗结束后,鬼子扔下了七十多具尸体,我方八十多头战象全部中弹倒地。
学生阅读这段文字,想象当时情景。
八十多头战象冒着枪林弹雨,排山倒海地冲向敌人;枪炮声、喊杀声、大象的悲壮的吼叫声回荡在打洛江畔;在鬼子的枪炮中,英勇的战象和抗日将士也纷纷中弹倒地。日寇们鬼哭狼嚎,丢盔弃甲。
师:经过这场惊天动地的战斗,嘎羧成了唯一幸存下来的战象。村民们怎样对待这头战象?除了故事中的描述,你还能想象到什么?
生1:正是战象们打跑了日本鬼子,这个小村庄才免遭战火的洗劫。生2:村民们对嘎羧特别好,把自己平常舍不得吃的水果送到嘎羧嘴边; 生3:村民们为嘎羧搭起了高大的象房;村民们让波农丁来专门照顾它; 生4:夏天,村民为嘎羧洗澡;冬天,村民给嘎羧生起了火炉„„所有的这些都体现了村民对这位英雄的敬仰之情。
师指导朗读相关段落语句
师:村民无微不至的照顾,嘎羧看在眼里,记在心间。时光如水,岁月如梭。一晃二十六年过去了。曾经英武豪迈的英雄老了。嘎羧就要走到生命尽头了,它舍得离开村民吗?
师:你能根据这段话设计什么问题来考考大家吗?(例如:为什么要绕村走三圈?)
片断二:解读象鞍,感受英雄,回想过去
师:嘎羧在离开村子前,它最先做的一件事是什么?(找当年自己曾经披挂过的象鞍。)古人说:读书贵有疑。现在,让我们来细细地品读重披象鞍这一部分,在这段话中,你有什么不明白的问题吗? 学生读书,勾画句子,写问题与体会,教师巡视
师:嘎羧为什么要寻找象鞍?一个普普通通的象鞍,为什么让嘎羧到临死前仍念念不忘,并要急切地得到它呢?默读5—9段,有一句话最能表现嘎羧的内心,同时又能把上下文的内容全都联系起来,把它画下来。
指读,出示“没想到,嘎羧见了„„像是见到久别重逢的老朋友。”自读:想一想你从这句话中读出了一个怎样的嘎羧。
生1:我从“泪光闪闪”“久久摩挲”等重点词中感受到了嘎羧的一片深情。生2:我从“一下子安静下来” 中知道了嘎羧得到象鞍前后的情绪变化,感受象鞍对嘎羧的特殊意义。
师:分别26年,它却从未忘记过象鞍,所以说它——重情义。时间再久些会忘吗?这是多久的情义? 生:一生
生:这份情义一生之久,这叫——重情义。师:再看,这些年来嘎羧过着怎样的生活啊? 生:悠哉游哉。
师:可是,这样舒适的生活有没有阻断它心底的那份思念?这叫——重情义。
师:嘎羧的这份深情,它身边的亲人了解吗?从哪儿看出来?
生:“恍然大悟”、“没想到”,这26年来,连身边最亲的人都读不懂它。师:其实它还是一头怎样的战象? 生:孤独,寂寞的战象。
师:是啊,时光的流逝,生活的优越,没有让它忘记那份情义;无人理解的苦闷没有动摇它心底的那份坚守,这叫——重情义,这叫——忠诚。(板书:忠诚)现在你想带着什么心情来读这句话? 生:激动、敬佩。
指读,齐读。
师;这到底是怎样的一位老朋友,竟让他用一生的时间去去思恋? 生读第9段。想一想这是一对怎样的老朋友。生:这是一对并肩作战,同生共死的老朋友。
师引读:是啊,那累累弹痕,斑斑血迹记载着嘎羧的——伤痛,那硝烟、战尘见证着嘎羧的——辉煌。它了解嘎羧的一切啊。因此,当他们久别重逢时,嘎羧才会——(引读——一下子安静下来„„像是见到久别重逢的老朋友。)师:在这二十六年间,嘎羧为什么不去看望这位老朋友,而在临死前才找到象鞍并披挂上象鞍?哪句话最能体会到嘎羧对象鞍的深深情感的? ① 指名读读这句话。
② 哪些词语打动了你的心?
③ 你能读出嘎羧心中的那份伤感,那份珍惜、那份感动吗?生读。
师:嘎羧看到了象鞍,一下子安静下来,可它的内心安静吗? 生1:它的内心一定沉浸在对辉煌过去的深深留恋与回味里; 生2:它一定想起了那段难忘的岁月;
生3:它想起了它作为一头战象的辉煌与荣耀,想起了二十六年前那场惊天动地的战斗,想起了和它一起出生入死的战友。„„ 引读披象鞍一句,感受嘎羧的英武豪迈。
片断三:感情渲染,想象补白,读练结合
师:此时此刻,英雄即将上路。全寨的男女老少都来为它送行。很多人泣不成声。嘎羧什么也没吃,绕着寨子走了三圈。为了回到曾经洒下热血的战场,它走了整整一夜。大家知道吗?西双版纳是热带湿润地区,那里到处是崇山峻岭,丛林密布。当年嘎羧被救起时落下了重残。它的脖子被刀砍伤,歪得厉害,嘴巴永远无法合拢,总是不停地流着口水;它的一条前腿被子弹洞穿,伤好后也只能一瘸一拐的走路。想象一下,这一夜它是怎么走的呀? 生:在崎岖的山路上,也许它已跌跌撞撞,举步艰难;
生:漆黑的夜晚,无法看到前方的路,可能一不小心会跌倒在地,但它想:我无论如何也要走回去;
生:也许它的伤腿会剧烈地疼痛,但是它强忍着剧痛坚持走下去„„ 生:这就叫忠诚。
师:嘎羧为什么要“久久凝望”? “凝望”什么?
生:从嘎羧 “久久凝望”中可以看出它一定又看到了二十六年前惊天地、泣鬼神的一幕:威武雄壮的战象们驮着抗日健儿,冒着枪林弹雨,排山倒海般地冲向侵略者。
生:日寇鬼哭狼嚎,丢盔弃甲;英勇的战象和抗日将士也纷纷中弹跌倒在江里。生:“亲了又亲”的礁石,也许是嘎羧曾经奋力杀敌的一处战场,也许是曾洒满战友鲜血的一处伤心之地。
生:“震耳欲聋的吼叫”,也许是嘎羧在深情呼唤战友们的灵魂,也许在诉说它对战友的深深怀念,也许在告诉战友,它也将来陪伴它们„„
师:这样的悲壮,这样的深情,这仅仅是一头战象吗?这是一位让人满怀敬仰的英雄,这是一位让人饮泪歌颂的英雄!从这些都感受到战象对战斗过的地方的留恋,同时也是对救它的人们的感谢,也是对死去的战象的深深的怀念。师:此时此刻,相信嘎羧给你们留下了更加深刻的印象。现在我们再把整段话连起来读读。
师:假如你就是嘎羧,来到打洛江畔,怎么说这段话?说的时候,不但要把自己当成嘎羧,还应当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取舍,甚至可以调整句子的顺序。生:日薄西山,我要走了。我不愿去祖宗留给我的象冢,我打算跟曾经并肩作战的同伴们睡在一起。
生:我走了一整夜,首先来了到当年被抬上岸的打洛江畔。就是这里,我就是在这里与多位同伴告别的!还有那块龟形礁石,就是它,我才保住了性命!呕——呕——我忍不住大叫起来。
生:天亮了,我快到了。再走一会儿,“百象冢”到了。我的同伴们,我来了!在这边,我选了一块平坦的草地,伸出象牙自挖葬坑。
生:由于我几天没有吃过东西,体力不济,挖起来很辛苦。终于,挖出了浅坑„„我滑下坑里,继续挖。生:啊,我终于可以安息了!
师:你觉得这是什么样的嘎羧?(重情重义、善良忠诚„„)
师小结亮题:其实刚才同学们很好地完成了口头小练笔。今天的小练笔请同学们选“嘎羧告别村寨”的场面或“驻立江滩回想往事”的情景,想象嘎羧内心的感受,并写下来。
(方法指导:这种小练笔也叫扩写,也就是把一个片段写得更具体。想想我们是怎么做到写具体的?(学生答)教师归纳:①根据全文中心本文中指——赞颂嘎羧“怀旧”“善良”,我们对一些重点语句做了揣摩,②抓住关键词句多问为什么并展开了合理的想象,把主人公的心理、动作、神态„„做演电影的特写。)学生试写。
案例结果
课堂是什么?有人说,课堂应是师生互动、心灵对话的舞台,也有人说,课堂应是师生共同创造奇迹、唤醒各自沉睡潜能的时空,还有人说,课堂应是向未知方向挺进的旅程,随时都有可能发现意外的通道和美丽的图景,„„总之,如果要用一句话来概括,那么就是:焕发出生命活力的课堂才是最理想的课堂。这
样的课堂,才是新课程所追求的课堂。因为这样的课堂孩子的生命才会自由地绚烂绽放。我在《最后一头战象》一文的教学的教学中作了精心的设计,希望能够充分体现新课程理念,与新课程所追求的教学思想“合拍”。实际教学效果表明,的确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的,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案例评析
一、根据教材大胆取舍,激情导读直奔中心
沈石溪的《最后一头战象》是一篇悲壮、感人、内涵丰富、篇幅较长的动物小说,全文接近2000字。课文记叙了曾经在抗日战争中幸存下来的最后一头大象嘎羧,自知生命大限已至,便再次佩上象鞍,来到打洛江畔缅怀往事,凭吊战场,最后在埋葬着战友们的“百象冢”旁刨开一个坑,庄严地把自己掩埋的故事。文章语言优美,描写生动,以充满深情的笔触歌颂了战象嘎羧善良、忠诚的高尚情怀。嘎羧身上所体现的对生命的执着与忠诚读来令人震撼,发人深省。由于课文篇幅较长,内容较多,学生在理解上肯定会有一定的难度。备课前我也去查阅了有关长篇课文的教学方法,可以采取“直奔中心”法,即从整体入手,感知全文。众所周知,教师的课堂教学语言是教师实现角色转换和教学行为变化的重要媒介,它在我们的课堂教学中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是一根穿针的线、是一支点睛的笔、是一股推动的力,而以对话为主的教学语言更是新课程的必然要求。因此在片断一的教学中,我通过激情导读,将学生的心灵引入到当年那个激烈的战场,为全文的学习定下了一个悲壮的感情基调,然后根据教材大胆取舍,引领学生整体感悟,让学生直接触及中心正题,抓住重点段落进行研读,放弃逐字逐句的讲解的繁琐。以实现长文短教的目的。于是在本课的教学过程中,我带领学生通过联系上下文,抓住嘎羧的动作、神态品味细节;同时又运用想象补白,再现情境的方法,力求真正走进嘎羧的内心世界,感悟嘎羧的高尚情怀,同时引发学生的进一步思考。
二、细读文本走进嘎羧,感受高尚彰显人文
“生命”课堂的教学核心是“有生命的教学”“活的教学”,即一定要把学生、教师、文本乃至整个课堂都当成一个活的生命体。“水尝无华,相荡乃成涟漪;石本无火,对击始发灵光。”课堂上,我们要用我们的热情洋溢,换来学生的激情似火;用我们的欢声笑语,换来学生的莺歌燕舞;用我们的柔情似水,换来学生的情深似海„„只有实现师生与文本的交流对话,相互碰撞,才能全面调动学生的学习动机,激发学习兴趣,让语文学习成为一段美轮美奂的精神旅程。在本课的教学片段二中,为了引导学生逐步走进嘎羧的内心世界,首先,我引领学生细读文本,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层面反复品味嘎羧对辉煌过去的留恋与怀念。在联系上下文,抓重点词体会的基础上,又进一步从26年漫长的时间,优越的生活,身边的亲人不理解等视角体会无论什么都不能阻断它对自己那段战象历史的思恋,不能让它忘记作为一头战象的职责与坚守。在反复的品读感悟中,战象嘎羧的高大形象与高尚情怀在学生们心里逐渐清晰丰厚起来。
三、入情入境想象补白,读写迁移注重实践
崔峦老师有一句顺口溜说的是:“读思议练重实践,人文熏陶含其中”,通过阅读我们不难发现,其实这篇文章还有很多的空白点需要学生去思考,比如嘎羧回到战场时“久久的凝望”,在礁石上“亲了又亲”,“震耳欲聋”的呼唤等等,这些都是文本的空白点。于是课堂上我引导学生们开始思考久久的凝望里嘎羧仿佛看见了什么?在礁石上亲了又亲它仿佛在说什么?在震耳欲聋的呼唤里,它仿佛在呼唤什么。这些口语表达的设计,即让学生走进了嘎羧的内心,体会到他当时的情感,同时落实了“读思议练重实践”这一句话。尤其是在教学片断三中,我采用想象补白的方式,从“嘎羧走了整整一夜”作为切入点,将嘎羧回战场经历的一夜延展开来,丰满起来,通过补充西双版纳地理环境,嘎羧当年被救留下重残等资料,让学生再次感受嘎羧作为战象的那份执着与坚定,想嘎羧所想,悟嘎羧之情,在这样的课堂上,学生们入情入境,触及到嘎羧的灵魂深处,在抒缓悲壮的气氛中,在补白想象的感动中,学生获得了丰富多彩的学习体验,学习的过程成为展示学生聪明才智、独特个性与见解的生命旅程。当学生们的想象不
断丰满不断充实,他们也逐渐走近嘎羧,走进了这最后一头战象的心灵世界,很多学生都情不自禁地被嘎羧的执着深情所折服,眼中不时闪烁着晶莹的泪光。此时的课堂流淌出的不仅仅是语言,而是情感,是智慧,更是一种情怀。我想,我与学生们的生命也在这充满人性光辉的文字中得到了充盈与升华。
参考文献:
1、《语文课程标准解读》.湖北教育出版社.2003.1
2、《语文课程标准》.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6 3、人教版语文第十一册教师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