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寄宿制小学生宿舍文化建设的实践与研究心得体会
《寄宿制小学生宿舍文化建设的实践与研究》
心得体会
坪桥镇中心小学 李晓娜
宿舍是学生住宿、休息、生活的场所,就其职能而言,学生宿舍主要是为学生创造良好的学习、生活环境,从而培养出具有全面素质的人才。寄宿生的管理是各个学校管理工作中的重头工作之一。能否把寄宿生管理做成功,会直接影响到一个学校的长治久安,进来影响到整个学校的风气。所以,学生宿舍文化建设工作也不可小视。通过摸索,我们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做起:
一、配全硬件设施,创设温馨、舒适的生活,环境培育人
寄宿生远离家人来到学校,学校成了他们的一个新家,学校要想尽办法为他们创设一个良好的学习与生活环境。居者要有其屋,要为寄宿生创设一个温馨、舒适的生活环境,要有整洁、美观的宿舍,宽敞、卫生的食堂,并配齐相应的生活设施,如洗澡间、洗衣池、热水房等。
清洁、美观、规范、整齐的宿舍形象,能创设浓郁的教育氛围,实现德育渗透,对学生的精神风貌也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能引起学生情感上的共鸣,增强学生的情感体验。因此,我们可以指导学生自己动手把宿舍打扮起来,我们学校以国画艺术,安塞剪纸,农民画及青花瓷等主题装饰了宿舍,宿舍美观大方,学生怎么能不好好学习呢? 宿舍的布置和整理,本着整洁、大方、美观、舒适、标准化原则,做到生活用品整齐统一,放置规范化,清洁卫生制度化。积极引导学生发展健康向上的寝室文化,既丰富了寄宿生的业余文化生活,又增加动手动脑的机会和创造美好生活环境的实践。当然,这里的所说的环境包括宿舍的人文精神文化环境。我校营造“文明、守纪、团结、进取”的校风,培养有科学态度、开拓精神和高尚品德的中学生为目标,形成团结、和谐、融洽友好的人际关系,形成公平、理解、抑恶扬善的集体舆论环境,以达到“无声胜有声”的育人效果。
二、建立健全规章制度,实现制度育人。
提高宿舍的管理质量,必然有健全的、切合实际的一整套规章制度,并且要执行到位。为了加强对宿舍管理人员的管理,我校制定了宿舍管理人员的工作职责、考核办法、奖罚规定等。为了认真贯彻实施《小学生守则》和《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根据校情,我校制定了《坪桥镇中心小学学生生住宿常规》以及学生宿舍的奖励、赔偿和处罚规定等。通过这规章制度,来维护学校正常秩序,执行有关制度,从而培养寄宿生的纪律观念,培养寄宿生良好的生活习惯,达到制度育人的目的。例如:
1、实行轮值制度。每周由一名教师值周,负责学校的日常工作,特别是组织寄宿生的早锻炼,组织日常饮食起居。晚上各班下班教师,负责组织各班寄宿生及附近外宿学生晚自修,下完班后,需到宿舍巡查。健全考评制度,规定下班教师不得随意离岗,违者除扣除相应的补贴外,还与年度考评相挂钩,以确保良好的教育教学秩序。
2、健全作息制度,确保学习时间。学校关心寄宿生的健康成长,安排寄宿生充分的学习时间与足够的体育锻炼时间。每天早晨起床后,由宿舍管理人员、值周教师和体育教师组织早锻炼。每天晚上晚上各班下班教师和值周教师也要在熄灯时段到宿舍进行巡查,宿舍管理人员要准时关门、熄灯,对宿舍进行巡查,对缺勤者及时查清原因,做出处理并记录在册,凡发现学生两小时不在学校,必须在第一时间告知班主任、家长。确保寄宿生的健康成长和有充足的睡眠。
3、安全制度。为了提高寄宿生的安全意识,加强自我防范,学校必须重视安全教育。首先建立严格的宿舍安全管理规定,不准寄宿生在宿舍内疯狂打闹、乱窜寝室;不准玩弹弓、气枪和携带管制刀具,不做任何威胁自身和他人安全的事,注意防火防盗,不私接电源,不在宿舍内吸烟和点蜡烛,不爬越宿舍栏杆。其次建立严格的寄宿生考勤制度,宿舍管理人员每天对宿舍至少巡察四次,对缺勤者及时查清原因,做出处理并记录在册,凡发现学生两小时不在学校,必须在第一时间告知班主任、家长;对打架、偷盗、患病等突发事件及时通知班主任,协助处理,并上德育处。再者学校要定期对宿舍重要部位进行巡查,发现隐患及时整改。星期五下午第二节课后放学时,学校都要提醒同学们在往返途中的安全。并清查寄宿生回家情况。从而真正做到学生住得安心,家长放心,社会满意。
4、文明宿舍评比制度。推进素质教育,要培养学生自尊、自立、自强、自律、自信的精神。要教会学生学会做人,学会求知,更要教会学生学会生活,学会自我管理。所以,在宿舍管理工作中,应强化学生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内容,突出学生的参与管理作用,以实现学生的自我教育。学校根据实际,制定《坪桥镇中心小学文明宿舍评比细则》,并由各宿舍推荐一人组成评比小组,评比主要从精神状态、内务卫生、就寝纪律、学习氛围、公物管理、安全防范等方面进行检查评比,并及时公布评比结果。对于获得“文明宿舍”的,学校给予一定的物质奖励。实践证明,学生参与管理越多,积极性就越高,宿舍管理的成效就越大,育人效果越明显。
三、做好沟通和交流,让学生心悦诚服地接受管理。
人非草木,孰能无情?学生虽然是孩子,但自尊心是与成年人平等的,同时又比成人更显得脆弱,容易情绪化用事。寄宿生管理人员在工作中,得把握好未成年人的心理,时时秉承“人本精神”,进行“人文”化管理。
首先是制定的寄宿生管理制度要尽量合乎学生的实际情况,利于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若脱离了学生实际,其结果自然是形同虚设,成为一纸空文,起不了指导性作用。对于他们的基本责任必须十分的清楚,分工明确到个人,比如打扫卫生,就必须每天都有具体的人员来负责,并且有明确的卫生责任区域。
其次是管理人员在日常的管理工作中,要放的下长者的面子,态度谦和,避免居高临下的压制,少些批评,多些鼓励,尊重每一位寄宿生的休息权、发展权,要关心他们的生活,要经常到内宿生中充分听取他们的意见和建议,掌握学生思想和生活的第一手材料,对学生提出的合理化建议及时采用,对他们提出的困难及时解决。对学生中出现的困难,管理人员应多些实际的关怀,以真心用真情来相助。在处理寄宿生的突发事件或同学之间的矛盾时,应多做些调查和聆听,尽量避免不分青红皂白匆忙下结论,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
总之,通过沟通和交流,缩短了管理人员和学生在心理上的距离,使学生的道德受到感化,培养了学生的道德认识、道德情感和道德意志。学生也就心悦诚服地接受管理了。
四、严格监管食堂,确保住宿生吃饱、吃好。
俗话说:民以食为天。学生虽然离开了父母,但不能让他们觉得学校缺了父母般细致的指导和关怀。为此,学校安排专人在食堂严把饭菜质量关,建立教师陪餐制度,定期收集学生对食堂的意见和建议,并不断加以改进,适时改善营养,确保寄宿生吃饱、吃好。我校认真执行寄宿生生活补助制度,落实“蛋奶工程”。
由于各个学校的实际情况千差万别,各校对于学生宿舍文化建设的方面也不尽相同,只要我们都能本着 “以人为本”的思想去做,一定能做好学生宿舍文化建设工作。把学校建设成为学生学习、生活、休息的好场所。
第二篇:寄宿制小学生宿舍文化建设的实践与研究心得体会
《寄宿制小学生宿舍文化建设的实践与研究》
心得体会
坪桥镇中心小学 王金龙
近几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和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大量转移,外出务工、经商的人们越来越多,这就使得他们的孩子留在家中,有的托付祖辈照看,有的托付亲戚朋友代管,让这些孩子成了“留守学生”。为了解决这一问题,也为了更有效的利用教育资源,有关部门大力推广寄宿制学校教育模式。通过近几年的学校管理,我逐渐认识到,寄宿制学校管理,还存在着许多问题,还需要我们不断努力,才能将寄宿制学校的管理更规范,更高效,从而为教育事业做出应有的贡献。我校所处的坪桥镇,地域广阔,人口密度小,寄宿制小学变成了唯一的选择,毫不夸张的说,我们学校的管理,极大影响着这一区域教育水平的高低,每每想到此,便觉任重而道远。
一、美化宿舍,改变观念
国家大计,重在教育,教育之本,重在用人。一个寄宿制学校管理的成功与否,很大程度上取决决定于教师的管理理念以及教师的自身素质。为此,近年来,我校通过各种渠道,我不但强化文化课教师的专业能力,更进一步强化了音体美教师、生活教师的工作职责,不断丰富教师职能,狠抓各项管理工作,要求每一位教师对自己的职责进行重新定位,充分认识到寄宿学生生活既是校园中的“家庭”,又是家庭之外的“学校”。教师肩负着双重使命,既要承担学校的教育义务,又要承担家庭教育的责任,既是传授知识之师,又是辅导生活之师,从而实现角色的重新定位。与此同时,不仅根据上级部门的“五进课堂”切实践行,而且让其进入宿舍。让其感受到了文化处处不在,宿舍也是一个家。从而使同学们看待问题的观念变了,促使他们以美得眼光看待任何问题。
二、安全警钟,时时长鸣 自从我校实施寄宿制以来,安全就成了全校工作的重中之重。做好了安全工作,日常的校务工作才能有一个安全的施展平台,做好了安全工作,才能赢得家长对我们的信任。为保证学生在校期间的安全,我们积极构建寄宿生管理网络,争取使安全管理工作落到实处。学校成立了全面责任制体系,构建起以值周领导、德育主任、值周教师、班主任为框架的多级管理网络。为保证工作能有效、顺利的实施,学校与各级各类管理人员签订管理目标责任书,贯彻“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明确寄宿生在校期间各个环节、各个时段的管理要求,层层落实责任,做到寄宿生一日学习生活无缝链接式管理,确保管理无“死角”、无“盲区”,规范形成学生在校的全天侯、全方位、全过程的服务保障体系,确保学生的安全。于此同时我们也没有忽略学生的安全教育,除了开展日常防触电、防溺水、防火灾、防意外事故、防煤气中毒等常见事故的安全教育外,我们还积极推广实施各类校园文化活动来宣传常见的安全事故应急知识。使学生们在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中,就了解了学校关于安全的各项规章制度,并能自觉的运用到日常学习生活中取。除此之外,在确定每周工作重点的时候,我们尤其将课余安全、饮食安全、就寝安全、往返途中安全,列为了我们每周安全工作的重要项目。具体的负责实施,则有值周老师负责,自实行以来,效果显著。同时宿舍建立了寄宿生家长联系方式保证安全的前提下还时而能和家长沟通学生的一举一动。
三、正本清源,授之以渔
教育的根本目的,在于启发学生的心智,增强他们的认知能力,而在寄宿制学校中,培养学生习惯,尤其是良好的生活习惯,这一在以往被忽略的教育目的,就重新被重视了起来。在寄宿制管理的工作中,我们不断创新管理方式,深入推进养成教育,不但关心学生的学习情况,更注重学生良好生活习惯的养成。我们利用每天晚间的活动时间,教师对寄宿学生进行辅导,纠正学生不良的学习和生活习惯。对寄宿学生洗漱、吃饭、内务整理等生活的方方面面进行手把手辅导,培养学生自主生活的意识、提高学生的生活自理能力。为了便于管理,我们在每个学生宿舍任命宿舍长,让学生参与宿舍管理,培养他们自我管理、自我监督的能力。另外我们对寄宿学生特别是“留守儿童”开设心理健康辅导课,及时疏导他们心理上的问题,引导他们健康成长。通过上述方法,我们很好的促进了学生良好学习、生活习惯的养成,最终为学生的全面发展留下了可使其受用终生的宝贵财富。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要使学生养成一个良好的习惯,绝非是一朝一夕的事情,这是一项长期而艰苦的工作,任重而道远,我们必将在以后的工作中,继续努力。
四、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除了积极改善学校的硬件设施,我们同样注重打造积极的校园文化,增强学校的软实力。为了在教学中体现环境育人的特点,我们一直积极实施学校绿化美化工程。在硬件方面,我校实施整体建设,包括围墙、操场、食堂、餐厅、道路等,都进行了绿化。近几年,在全校师生的共同精心呵护下,全校园的景色发生了可喜的变化,如今的校园,已绿树成荫,景色宜人。创建校园文化,我们认真在校园、教室、教学楼走廊张贴名人画像、名言警句。于此同时,在加强校园文化建设的工作中,我们发挥环境育人的特殊功效,在教室内,合理布置教室,创设各类展示园区,激励学生创建自己的校园文化。另外,在构建走廊文化、围墙文化、校园宣传栏文化、宿舍文化、餐厅文化、班级特色文化等校园文化体系中,将学生的视角引向世界,将学生的思维引向文化,使他们的情操得以陶冶,心灵得以深化,在潜移默化中形成良好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我们深信建一所寄宿制学校实属不易,要管理好一所这样的学校更难。经过几年来的实践和探索,我们针对学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不断完善,大胆创新,注重细节,科学管理,使学校教育模式的育人功能得到有效发挥,基本做到了让社会放心,让家长放心,让学生放心,让教师开心。我们同时坚信,在这条路上,我们一定会越走越远,越走越好。
第三篇:宿舍文化建设的探索与实践
中学宿舍文化建设的探索与实践
中学生宿舍文化是一种新兴校园文化,是指中学生在以宿舍为载体,以学生群体为主体的共同学习、生活、交往等过程中所形成的人文环境和氛围。宿舍文化是校园文化的折射,家庭文化的延伸,社会文化的浓缩。它包括宿舍的育人环境、室内布置和宿舍成员丰富多彩的文化休闲活动的建设中所表现出来的各种思想观念、行为方式等。宿舍文化是校风、学风的具体表现,是学校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方面,是整个校园文化建设的一个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是学校德育影响的一项手段。
(一)积极拓展作为德育教育重要阵地的宿舍文化建设。
学生时代是人的一生中最富活力的时期,是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形成的关键阶段。良好的宿舍文化氛围有利于中学生学习的进步,健康人格的形成和身心发展的需要。
1.环境建设突出育人主题。
为了使宿舍环境优雅,学校在宿舍楼周围精心装点了大量花草树木;在楼内布置了穿衣镜,教育学生整装出入;悬挂富有教育意义的大幅绘画作品;学生以班级为单位随着不同时期的教育内容定期更换黑板报,做到内容新、可视性强、形式新颖、活泼。我们力图做到每个布局都有其深刻的教育意义。
2.引导学生掌握独立生活技能。
学校努力探索、创新实践新形式下对住宿生进行德育教育的途径,针对独生子女的特点,组织相应的教育活动,培养他们的动手能力,互助意识和独立处理问题的能力。指导学生通过自己动手,积极创设良好优美的宿舍环境,提升文化品位,使学生自觉陶冶于这种整洁优美的宿舍环境中,在心情愉悦中进行自我约束,形成新型的良好宿舍文化,并且将这种良好作风植根于宿舍楼内的每个角落。
3.树立“家的观念”,增强学生集体意识。
积极教育学生确立一个主题──“宿舍是我家”,全员开展“我爱我家”的活动。先从提高学生觉悟方面入手,让学生明白“我”应该为这个“家”承担哪些义务、哪些职责?如何来添光增彩?学校则围绕“家庭生活”组织各种活动,学校长期进行以宿舍为单位的“优秀宿舍评比活动”,通过宿舍之间的竞争、比赛,培养学生的集体荣誉感,从而树立了学生的团结意识,进取意识。在此基础上,为每个优秀宿舍拍摄“全家福”,这样,宿舍成员在健康向上的氛围内,他们的感情及情绪相互交流和感染,在相互感染中形成了心理上的认同,从而影响着其他学生的思想、观念及行为,提高了所有住宿生的集体生活适应度,促成了一个个和睦“家庭”的组成。当然,宿舍文化建设的成效也会直接同“优秀班集体”的评比挂钩,以此促进宿舍中文化氛围的营造。
4.努力培养学生勤奋好学的宿舍文化氛围。
宿舍文化对成员个体的主要影响是通过宿舍文化所形成的精神氛围于潜移默化中形成的,是一种无形的约束力,虽不具强制性,却能引起个体感情上的共鸣,使个体有意无意地受到启发和感染,进而形成一种自觉的、内在的驱动力。
中学生学习非常紧张,尤其是面临着在新经济时代,升学竞争、就业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使得中学生越来越感受到了来自各方面的巨大压力,在这种情况下,应尽可能通过文化建设为学生们创设良好学习环境,以配合课堂教学的需要,培养学生形成浓厚的宿舍学习气氛。同时,每天组织
学生收看《新闻联播》、《焦点访谈》等节目,观测夜间天象,组织对历史博物馆等天津文化教育基地进行参观,有效拓展了学生的视野。
二、积极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促进校园宿舍文化建设。
学校思想政治教育是一个多方面、多层次、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有机整体,以不断满足学生的精神文化需要作为出发点和归宿。德育工作的对象是享有独立人格、具有现代意识、崇尚科学与理性的人,因此宿舍教育要善于捕捉教育的时机,用活教育的各种载体,拓宽工作渠道,丰富多彩的活动无疑是学生最喜闻乐见的教育方式。
1.通过“宿舍文化”的建设,促进相互交流和培养协作精神。
新生住宿伊始,面对新的环境往往表现得无所适从,焦虑紧张,甚至出现严重的心理障碍或心理疾病,严重影响了他们的学习和健康成才。我校适时开展了相应的生活、心理辅导,积极组织 “宿舍文化交流”活动,通过宿舍风采展示,一个或多个宿舍联合的精彩节目演出,加强了沟通,使学生感受到宿舍生活的丰富多彩,同时在活动中也会产生一种无形的约束力使学生自觉地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和自我修养,也即产生了同学间的协作精神,使刚离开家庭生活的学生又得到这个特殊“家庭”的温暖和关怀,留下宿舍生活的美好回忆。
2.加强宿舍文化建设,创建温馨和谐的宿舍生活。
学校努力为住宿生创造一种文化环境,宣染一个育人的主题,弘扬高尚精神,让学生置身于其中,受熏陶、受训练、受教育,逐步提高其思想认识水平,纠正其不良的行为,养成良好的生活、学习习惯,感受作为“家”的宿舍的温暖。为了能为住校生带来更多的家的感受,学校每逢“八月十五”中秋佳节之际,都会组织文艺晚会,精彩的节目、艳丽的烟花、甜美的月饼交织成学校老师美好的祝愿,带给住校生无尽的欢欣。
3.崇尚人文精神,促进个性发展。
以学生为本,以学生的全面发展为最高要求,鼓励他们自主发展,以此为目标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文体活动,要使他们能够根据自己的年龄特征、兴趣爱好和自我需要,选择不同的个性发展。积极利用早操时间开展跳绳、篮球等小型文体比赛,利用周末进行“欢乐星期五——金曲、影视点播”;利用周六上午进行“文化休息活动”,学校除了开设书法、绘画、体育等兴趣小组外,还开放图书馆、体育馆、电脑机房等活动空间,为学生提供各种选择;同时结合住宿生特点有序开展公益劳动、社会实践、宿舍生活摄影比赛等活动,努力营造良好的育人环境,提高学生的生活情趣。
宿舍文化氛围的形成、良好育人环境的创设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一旦形成将会持续稳定发挥其德育功能,它能够使来自不同家庭带来各种不同影响的学生,按照统一的目的、要求引导到同一个生活方向和思想轨道上来,熏陶学生的道德情操,净化学生的思想,改造学生的不良行为,促进学校的德育工作真正落到实处。
参考资料:1.《宿舍文化与育人》李海清
2.《浅谈大学生宿舍文化建设》刘瑶
3.《打造宿舍文化 倡导寝室文明》张永
第四篇:高校图书馆文化建设研究与实践
龙源期刊网 http://.cn
高校图书馆文化建设研究与实践
作者:赵立刚
来源:《现代交际》2013年第05期
[摘要]高校图书馆文化建设是高校图书馆业务管理的综合体现。标准化的管理、人员的培训、人心的凝聚是提升服务能力、推动高校图书馆文化建设的动力。新时代图书馆发展要充分体现新时代特征、人文理念与自然和谐的特点,要充分体现高校图书馆文化建设这一核心竞争力主要内容。
[关键词]高校图书馆 文化建设 管理
[中图分类号]G258.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3)05-0101-0
1高校图书馆文化建设是管理实践形成的精神产品,优秀的图书馆文化是大学核心竞争力的组成部分,高校图书馆文化建设是员工集体智慧和能力创造的精神财富所在。
一、高校图书馆文化建设研究
(一)高校图书馆文化
高校图书馆文化是高校图书馆工作人员在服务育人、管理育人过程中形成和发展的物质文化、行为文化、制度文化和精神文化的结合。它包括图书馆工作人员所认可的规章制度、道德标准、价值观、信念等。高校图书馆文化的形成是长期积累的过程,是群体意识、价值观念、行为准则及其他管理特征的集合,包括自己的形象、企业形象、公众形象。通俗点就是信息的能力表现,是图书馆读者服务能力在思想意识形态以及实际行为上的行为准则。
(二)高校图书馆文化建设的作用
1.培育人才。高校图书馆文化是精神层面上的集中,能够激励员工爱岗敬业、无私奉献。在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中,尊重、爱、关怀是充分肯定员工,鼓励每个员工发挥个人价值和智慧以及实现自我价值的根本。能够让员工自主地实现自我完善,提高工作质量,从而创造高质量的劳动成果。事实上,在整个工作中管理理念锻造了一个个优秀的员工。
2.加强凝聚力。高校图书馆文化建设是激励员工树立“服务教育,管理教育,文化统一”的“导航”。这些精神可以促进形成一些概念,如主动服务、有效服务理念、服务能力、思想的表现、互助等概念,实现了良好的效果,这些想法是有一定规律性的。图书馆文化能够激励员工关注读者的需求,促使他们形成主动服务的理念,这种理念有助于员工之间的团结与尊重,能够形成一种主动为社会服务的精神、勇气。
3.促进规范化管理。高校图书馆文化是人类文化创造、积累和发展的过程中形成的,是需要建立和不断发展的。人是管理活动中的关键,图书馆和文化的重点在于“人”的存在,相互尊重、彼此关怀,充分调动个人的积极性,使人们形成自觉的习惯,逐步改善书籍博物馆群体意识和行为,逐步形成了图书馆条例、法规和规章,员工自愿维持图书馆的规定,是图书馆实现履行社会职能的目标。
4.提高服务质量。高校图书馆文化的明显特征是人创造的高质量的信息化,它以培养信息素养为主要内容,优秀的大学图书馆可以充分肯定实践者的能力和智慧,鼓励员工与时俱进,激励员工终身学习,为读者服务,鼓励员工,让员工在服务中实现个人价值,优秀的文化会提高员工努力学习科学技术的热情,激发他们对科学知识的渴望,提高服务能力,提高服务质量。
二、高校图书馆文化建设实践
(一)从环境入手,推动人文理念的发展与深化
高校图书馆文化中的人文理念是一笔宝贵的财富,它能充分满足读者的合理要求。具体来说,将设备、管理、信息资源作为基础保证,先进的技术为手段,以满足读者的合理诉求作为工作目标。建立“左藏右学”的结构,形成了一个相当标准的人文理念,形成“书院内必有花圃池塘”的读书环境。
(二)构建服务文化
服务理念和服务能力将反映图书馆的核心竞争力。图书馆服务必须依靠资源服务,图书馆资源是人力资源、图书馆资源、技术资源、组织资源和社会资源的结合。在使用资源提供的服务中,要反映技术进步的能力、创新的服务理念,形成图书馆知识服务的概念。优质的服务文化是一种健康向上的气氛机制和心理契约,可以降低沟通成本,提高管理效率。服务文化是路标,为管理活动提供指导;服务文化是文化领域中服务人员可以统一的价值观;服务文化允许员工能量补充,使员工主动创新、快乐服务,把服务当做自愿乐趣和事业。
(三)参与校园精神产品的共建共赢
高校图书馆的资源建设是依据校园内各个部门教学需要的事实而进行运作的,高校图书馆的角色定位非常明确,即提供学习和信息的服务,可提高教学质量。大学图书馆应积极参与教育工作,有三个基本的任务要去完成:1.了解科室工作情况的不同动态和信息需求;2.对服务满意度调查进行核查;3.“推动服务”。这三项工作应该是一致的,具有明确目标的,可以有针对性地了解满意度,以便更好地掌握其努力方向,抓住问题所在,扩展优质服务,参与教育工作。适当的服务创新,如为英语角提供场所,为员工提供文化讲座的地方,培养浓厚的学术氛围,这也将成为大学图书馆文化的一大特点,参与校园文化建设将是高校图书馆文化建设的努力方向。
【参考文献】
[1]潘晓秋.论大学图书馆文化建设[J].内蒙古科技与经济,2008(12):125-126.[2]邵明哲.秀图书馆文化建设的哲学思考[J].大学图书情报期刊,2008,26(1):21-24.
第五篇:加强校园文化建设的研究与实践
加强校园文化建设的研究与实践
电气工程学院孟奇恺
【摘要】:校园文化是一种育人文化,是物质文化,精神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的综合体现。校园文化内涵丰富,形式多样。对于学生的思想道德建设和身心健康发展都具有重要意义,从某种意义上说,校园文化是学校的品味标志。因此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具有重大意义,针对现实校园文化存在的问题,为了更好的建设校园文化,通过调查研究,笔者提出若干建设措施,希望各高校能提高校园文化,建立一个更利于学生学习、生活的校园。
【关键词】:校园文化 精神文明 思想道德建设 管理机制
(以下正文结构可以,但内容很熟悉,查同,结合我校不够)
一、加强校园文化建设的重大意义
什么是校园文化?校园文化是以学生为主体,以校园为主要空间,以育人为主要导向,以精神文化、行为文化、环境文化和制度文化建设等为主要内容,以校园精神、校园文明为主要特征的一种群体文化。它主要包括:以青年学生为代表的文化观念以及有所规范的学生特有的思维特征、行为特征和方式;学生课余生活中一切以群体形式出现的文化活动,如诗社、棋牌俱乐部、书社、文学社等社团活动,其中最能体现校园文化本质内容的是校园风气或校园精神。因而高校校园文化对于高校建设和发展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良好的校园文化不但有利于学生的学习和教师的教学,提高学生的思想境界,而且对师生精神生活的提高也有着及其重要意义。
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强调,要培养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努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在庆祝清华大学建校100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中,胡锦涛总书记鲜明地要把校园文化的传承与创新作为高等学校的重要职能。在讲话中,胡锦涛总书记指出大学是优秀文化传承的载体和思想文化创新的基地。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大学必须积极迎接挑战,勇于担当,以高度的民族自豪感和社会责任感建设大学文化,通过文化传承与创新实践推动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
(1)校园文化是学校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载体
大学是国家的思想文化高地,大学文化是追求真理、求实创新的文化。每种文化都有其自己的价值核心,在校园文化中居于核心地位的是大学精神。
校园文化是学校发展的灵魂,它是大学在长期办学实践中形成的办学理念和大
学师生共同的价值追求。校园文化包括校园本身形成的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而大学精神需要从校园文化中体现出来,主要包括学校的最高目标、价值观、校风、传统习惯和规章制度在内的精神总和。所以加强校园文化建设是加强学校精神文明建设的外在表现。通过校园文化建设,高校不仅能够展现学校形象,提高师生员工的凝聚力,培养良好的校风,更能提高学生的文化品味,对培养高素质的人才具有积极作用。同时也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中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精髓和内在要求。所以弘扬大学精神,必须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引领。
(2)校园文化在人生观、价值观的导向作用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外来文化的不断传播和入侵,学生的思想极易受西方灰色文化思潮和社会上各种不良风气的冲击和侵蚀,使得他们在人生价值导向上表现出模糊性、摇摆性甚至出现错位。其主要表现为生活上追求享乐主义、金钱至上的拜金主义,反对党和国家的领导,追求所谓的“民主”、“自由”;学习上反对学校的教学方式,出现厌学、逃课,不思进取等情况。同时,有些学生则把不断升学当作是大学价值的唯一体现,把大学的毕业证书当作上大学的唯一目标。当这些学生的人生观价值导向出现错位的情形下,校园文化对人生观的价值导向就尤显其重要性。一方面学校组织学生进行思想辅导,以思想品德课程为主,其他相关学科为辅,对学生进行正确人生观引导和教育。另一方面学校通过宣传正面人物如:科学家、英雄模范等先进事迹,以便使积极向上的人生观、价值观潜移默化于学生的思想中。
(3)校园文化在陶冶情操激励情感方面的作用
校园文化具有较强的感染性,学生在整个大学的文化环境中,易受到主流文化的影响。校园文化会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的道德认知、道德情感,道德行为。例如:我校一年一度的校园文化艺术节中开展的校园十大歌手比赛,同学们用激昂的歌声、饱满的热情、独特的创意来赞美祖国、歌唱未来;诗歌朗诵比赛,同学们激情奔放,用饱含深情的语句赞颂祖国的光辉岁月、故乡的壮大发展,这些极大的增强了同学们的民族自信心、自豪感、责任感,激发了同学们为中华民族的振兴而发奋学习、报效祖国的决心;同时,在电气工程学院团委学生会的组织下举办各式各样的活动,如科技论文竞赛、电机测评大赛、寝室工艺品展等,这些都充分展示学生的才华,加强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丰富同学们的课余生活,同时也培养学生的科技创新能力;另一方面还组织了户外体育体能对抗赛等等,这些活动不仅有利于拓展同学们的知识水平,更重要的是培养了他们竞
争、拼搏、团结、合作、自强、笃行的心理品质。
(4)校园文化在增强凝聚力方面的作用
良好的校园文化是一个巨大的磁场,能对校园中的所有成员产生感召力、凝聚力和向心力。良好的校园文化不是横空出世,自动产生的,必须通过借助一定的物质或活动载体来营造和传播。例如:整洁宁静的环境、齐全规范的设施等,以校训、校风、学风、班风等为精神纽带,去吸引、凝聚团结学校各个成员,去唤起、激发师生对校园的归属感,逐渐地形成师生们共同的追求和信念。学校应把“我们成才报国 做世界的栋梁”作为口号,成为全校全体成员永不放弃的最高旗帜。众所周知,一个具有良好的班风、校风、校训的学校,其师生之间、师生与学校之间情感的相互归属和依赖就表现得特别明显;反之,就像一盘散沙,产生离心态势,这不仅对校园文化建设产生不良影响,而且对师生的成长进步也十分不利。因此加强校园文化建设,营造良好的文化氛围,来凝聚学校成员的情感意识归向,是空洞的说教所替代不了的。
(5)校园文化在规范约束力方面的作用
校园文化的规范约束力主要表现为“硬制度”和“软制度”两方面。“硬制度”约束功能主要是通过校园内的各种规章制度形成的文化表现出来的。如:《学生课堂文明公约》、《大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等各种规章制度,比较全面地约束和规范每一个学生的生活、学习行为。我们学校还把一些重要的规章制度贴在墙上,让同学们在校生活的每一天中时时能见到,从而潜移默化对他们行为的规范作用。另外沈阳工业大学电气工程学院各班制定的班级公约却能集中体现各班的精神,科学地提出本班的前进方向和行为准则。这样辅导员老师在执行检查的过程中,就有章可循,进而促进良好班风的形成。同时,图书馆、宿舍、食堂的规章制度也对树立良好的校风起着有力的促进和保证作用。
粗线条的守则规范虽然对学生能起到一定的规范作用,但是如果用婉转规劝语气拟出的一些带有具体要求的标语,则可直接对学生的行为给予有效的约束,对学生的教育是十分有效的。例如:在接水的地方挂上“请节约用水”的标语,在阅览室写有“保持安静,尊重你我”的标语,在花园里树立“踩时花见泪,踏后草揪心”的提示语牌,诸如此类的标语文字,既文雅,又实用,对学生的行为要求简单明确,具有一定的警醒和约束作用,久而久之,就会使学生从约束中产生自觉行为,形成良好的习惯和思想品质。
(6)校园文化是学校品位的体现,反映学校综合实力
校园文化是学校范围内各种文化现象的综合。学校的校容校貌反映了一所学校
整体的精神价值取向,因此,校园文化建设具有强大的导向功能。校园文化作为一种环境教育力量,对学生的健康成长起到重要作用。要创建校园文化就是要创建一种氛围,一种能陶冶情操,一种能加强修养,一种能提高全体成员文化素质的氛围。它不是仅仅靠一个人的力量,而是全校上下所有成员的共同努力。校园文化建设初见成效时,也就我们学校整体的品味提高之时,也就是学校综合实力提高之际。校园文化是直接影响高校师生的软环境,对于形成浓郁人文氛围、提升人的精
神境界、形成优良的校风、教风、学风、激发创造力、增强凝聚力、弘扬主旋律都能发挥不可替代的积极作用。因此,加强校园文化建设无论是对学校,还是对师生都有着积极的意义,所以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必须是学校始终坚持的工作重心。
二、校园文化建设的现状
校园文化是学校精神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和重要载体,建设高质量的校园文化,对学校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优秀的文化传统和革命传统,吸收世界文明成果,培育高素质人才,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对社会的精神文明和文化建设具有重大影响。但是,在操作校园文化建设时,人们又往往忽视了校园文化的价值意义,总是从实用的功利主义的角度来理解和实施校园文化建设,使校园文化偏离其价值意义。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校园文化建设的概念模糊
校园文化建设包括几个方面,比如物质文化建设,精神文化建设。但现
在许多高校所理解的校园文化建设只是物质文化建设,却忽略了精神文化建设。我们可以把学校的校园文化可分为显性文化和隐性文化两部分。简而言之,显性文化就是物质文化,隐性文化就是精神文化。虽然物质文化建设可以间接的加强精神文化建设,但物质文化建设只是一种手段,而不是最终的目的。而且加强物质文化建设并不是一味的丰富学生的课余文化生活,一味强调发展娱乐文化,评价校园文化建设的成就时,对单纯的物质文化建设津津乐道。离开了校园精神文化建设,单纯的物质文化建设就失去了文化建设的意义。虽然我们学校在这一方面做得已经很有成就了,但要达到教育部对学校的要求还有一定的距离。
(2)校园文化的优胜劣汰意识淡薄
随着世界的多元化,开放的外国文化对我国教育文化领域产生前所未有的冲
击和挑战,展望今后的几年,学校传统的文化和外来文化的碰撞将愈演愈烈,由此而引发的不同人生观、审美观、道德伦理观乃至价值取向的冲突将不可避免,学校在传统校园文化的建设中,按照以往的管理模式,尽最大可能构筑起封闭的校园文化体系,以抵御社会文化中消极的、有害的文化渗入,使青少年能在一个相对洁静的、安全的学校环境中茁壮成长。但面对瞬息万变的信息社会,校园文化从内容到形式上原先的文化形态结构的“老化、单调”已经不能满足学生多样化的需求。同时这些已经引起了学生的强烈不满。其主要表现在校园文化的陈旧要求制度使学生对其“熟”视无睹,所以在新的形势下老的理念并不是很奏效。教育要面向未来,首先要具有现代意识,表现在校园文化建设上,就要着力体现时代精神,扬弃那些不符合现代教育要求的传统文化,吸纳补充先进文化的营养,构建校园新文化体系,用全新的文化培育新人,这是时代赋予我们的光荣而又艰巨的任务。
三、加强校园文化建设的途径
校园文化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构成了学生成长的基础,影响着学校所有成员的思想、行为和日后的发展。一所学校的校园文化,无不给每一位成员的思想打下深刻的印记,产生持久的影响。因此,如何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充分发挥校园文化的育人功能,是摆在学校面前的重要工作。通过调查研究,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具有以下几种方式。
(1)建设规范有序的管理机制
建立规范有序的管理机制,是维系学校正常秩序必不可少的保障机制,是搞好
校园文化建设,实现其最终目标的必要保障。要搞好校园文化建设,就要进一步规范学校的管理体制、组织机构、生活娱乐方式、道德行为规范、学校规章制度等等。制度文化建设不但要有明确的导向性、针对性、可行性,还要形成一个包含制定、实施、监督、总结、反馈的完整的、有效的管理系统,同时要把这一系统的实施落实到学校工作的大系统中去,真正体现制度文化的规范、约束、激励作用。
(2)加强物质文化环境建设
研究表明,舒适宜人的环境可以大大提高同学们的学习效率。反之在一个相对的环境较差的地方,就会感到没有精神,做事明显缺乏积极性。由此可见,这是校园物质文化的一个潜在的功效。而对于工业大学来说,这就是一个优势,新校区刚刚建成不久,好多建筑的后续工作正在积极进行,我们可以利用这个机会为学校的建设精心谋划,合理安排空间,多建造一些适于学生生活和学习的小景观,小景点。
相信在不久的将来,全体在校师生会以一个全新的面貌迎接一届又一届新的工大学子。
(3)突出本校文化特色,丰富文化内涵
与时俱进,创建学习型和创新型的校园文化,永葆校园文化的活力。积极地组
织多层次、多形式的活动,发挥校园文化的渗透性和促进性功能。学校的校园文化,为学校全体成员在评定自己的品质、行为和人格等方面提供了内在的尺度,它使学校成员自觉地用这种尺度来规范自己的行为,使之符合群体的要求。校园文化作为一所学校特有的环境力量,渗透于学校的活动之中,贯穿于教育教学各个方面。因此,我们应该突出本校的文化特色,通过与其他学校的文化交流、开展文化研讨会,加强自身的文化特色,从而丰富文化内涵。
高等院校校园文化是大学生完整教育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丰富的校园文化能创造良好的育人氛围,同时在提高教育质量和学生综合素质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因此学校应注重校园文化建设的每一个细节管理,充分提高学生的认识,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将高素质的大学生全面推向社会。完整的校园文化建设中包含着德育、智育、体育和美育等多个局部的教育过程,但是对高校校园文化建设决不是各局部教育过程的机械简单叠加。大学校园文化建设之所以重要,是因为这关系到一代又一代年轻人的成长,关系到我国能不能培养出千百万合格的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关系到民族文化的现在和未来能不能始终朝着中国先进文化前进的方向发展。因此建设校园文化,势在必行!
【参考文献】:
[1]胡锦涛.在庆祝清华大学建校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国日报》.2011.4.24
[2]张杰.以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推动大学文化建设,《求是》,2012年第九期
[3]王权.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创新研究.《才智》.2011年第02期
[4] 廖金香;陈少飞.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文化载体建设途径探析.《当代教育论坛》2011年第01期
[5] 陈华栋;于朝阳;高校网络文化建设与管理工作的内容及推进策略.《思想理论教育》.2011年第三期
[6]徐玉明和谐视野下的大学校园文化建设探析[M].经济研究导刊,2011年 第1期
[7]邓洪玲高职院校特色校园文化建设探析[J].经济研究导刊,2010年 第1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