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金融学2013年文献综述
文献综述报告
班级:09经济学(2)班 学号:Xc09580217 姓名:金芳
一、前言
近年来我国国民经济的较快增长主要依靠投资、出口拉动,而居民消费对于我国GDP新增份额的贡献率逐年下降,日趋严重的有效需求不足问题已成为制约经济健康发张的障碍。我国必须改变过度依靠进出口拉动国民经济增长的局面,积极扩大内需,促进消费。影响居民消费的因素很多,目前对我国来说,社会保障体系的不完全是我国居民消费行为持续低迷的重要原因。
在现代社会保障体系下,社会保障对居民消费的影响已引起经济学家和社会学家的广泛关注。只有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并且进行归纳与总结,得出现有的理论成果以及存在的不足,才能展开进一步深入的研究。
二、社会保障支出与居民消费水平的理论分析
(一)国外社会保障支出与居民消费水平的理论分析
Gormley,Liu,Zhou(2010)认为,若政府没有提供一系列安全网,如失业、工伤、养老保险、社会救济以及其他社会保障,对于普通居民来说,为了未来的生活有所保障,最为理智的做法就是尽量缩减当前消费、增加未来储蓄。
Kotilikoff(1979)利用生命周期函数,在分析部分均衡和总体均衡时发现,退休效应只是对社会保障在资本存量上的替代效应部分抵消了,因此社会保障会增加居民储蓄,降低消费。
Barro(1978)的代际转移支付理论,认为生命周期家会所理论撕裂了各代人之间的联系,他的理论以储蓄为中介变量,由于社会保障制度有可能内个人代际转移支付所补偿,因此不部分抵消挤出效应,如果每个人都有着相同的偏好、禀赋、工作岗位,并且都缴纳相同的税金和社会保障费用,那么人们对退休年龄的选择就不会因为社会保障的引入而产生变化。在这种情况,若存在遗产动机,那么社会保障对于居民消费水平的效应即为零。
(二)国内社会保障支出与居民消费水平的理论分析
随着社会保障制度的改革,居民消费的不确定性增强,很多学者倾向于预防性储蓄理论来研究社会保障制度对居民消费的影响。臧旭恒、裴春霞(2004)认为预防性储蓄量的多少与不确定性的程度和消费者的谨慎动机的强度密切相关,在消费者的谨慎动机不变的前提下,不确定性越高,预防性储蓄的量就越多。陶长其、齐亚伟(2007)运用预防性储蓄和流动性约束假说以及空间状态模型,对中国城乡居民的消费行为进行了比较研究,得出城乡居民存在显著的预防性储蓄动机,城乡居民的预防性储蓄动机交替变化。张继海(2008)提出因为居民面临自身寿命的不确定性,会促使其增加预防性储蓄,从而降低当前消费。尚文程(2011)认为近几年来我国储蓄增量迅速的主要原因是我国居民进行了更多的预防性储蓄。
还有学者从社会保障制度的健全方面来研究社会保障制度对居民消费的影响。陈树文(2002)基于基尼系数、恩格尔系数、消费倾向三个方面的理论分析得出有了与市场体制相适应的健全的社会保障机制,就能够增加经济生活中的确定性因素,使居民形成更为稳定、更为理性的心理预期,从而提高边际消费倾向,释放大量的居民存款,产生巨大的即期消费需求。在当前国家实行增加居民收入政策的背景下,通过提高和承诺持续提高社会保障水平,改善居民消费预期,提高消费倾向,增加即期消费(陈圻、黄玲(2004))。王云、辜萍(2001)认为居民消费需求的扩大有赖于居民消费观念、消费行为和消费偏好,这些除与人们的收入水平和对未来收入和支出的预期相关之外,还与社会保障制度的建立和健全密切相关。
朱雨可(2006)从制度转型角度分析,得出我国当前居民消费和储蓄行为的不确定性来源于我国现阶段的经济转型,而社会保障制度的变迁是经济转型的重大课题,社会保障制度与转型期的所有制结构不符,养老、医疗、失业保险等的不完善增强了居民的支出预期,影响居民的消费行为。
(三)浙江省社会保障支出与居民消费水平的理论分析
李锴、何红霞、梁磊(2010)认为浙江省城镇居民的收入相对农村居民收入水平更高,同时城镇居民获得的各种保障性补贴也是促成其消费更高的原因。农村居民的收入具有很大的不稳定性。过去我们常说的“靠天吃饭”便是农村居民收入的典型。在这样的状态下,农村居民的消费更加谨慎。城镇居民各种福利措施和保障措施相对于农村居民而言更为完善,如具有劳动保险、医疗保险、退休金等等,而广大的农村居民则基本上不享有或较少享有这些福利补贴,面对未来收入的不确定性,预防性储蓄便成为其当然的选择。
李鑫懿(2009)认为浙江省省居民消费和储蓄之间并不如传统经济学理论中阐述的那样是呈现此消彼长的关系,而是同涨同跌:居民既能保证一部分收入存入银行,又能保证消费不减少。全省居民这些年的收入增加很快,从而保证了上述情况的真实发生。但是,浙江居民消费的传统性依然存在,其虽然收入增加很快,但是用来储蓄的部分还是远远高于消费的部分,符合中国人习惯于先储蓄再消费的传统。
综上所述,消费者的态度、感知价值、感知风险都和购买意愿有着必然的关系,而这三个因素和品牌形象也是有着离不开的关系的,所以可以猜想品牌形象和消费者购买意愿之前也有必然的关系。
章节后要有一段评述这一章的不足
三、社会保障支出与居民消费水平的实证分析
(一)国外社会保障支出与居民消费水平的实证分析
Feldstein(1974)选择美国1929-1971年(不包括1941-1946年)的时间序列预测社会保障总支出,进而研究社会保障对居民储蓄的影响,结果表明社会保障水平对居民消费的影响是极其显著的,社会保障可以使私人储蓄减少30%-50%。
H.Yigit Aydede(2007)以土耳其为例,利用时间序列分析发展中国家社会保障对总体消费的影响,为了量化社会保障变量,他使用土耳其的社会保障财富进行独立研究,研究指出社会保障财富是土耳其家庭中最大的部分,基于社会保障财富中有关消费进行敏感性测试,发现社会保障财富对总消费有显著的影响。
Cagan Phillip(1965)对消费者联盟的15000位会员在1958-1959年间的储蓄行为分析研究,研究结果与预测的相反,那些参与了养老金计划的会员降低了自己的消费支出。分析发现,主要原因是参加这类计划有可能使人们产生提前退休的期望,使得居民对未来的不确定性增强,使他们更多地进行储蓄,减少当前的消费。
(二)国内社会保障支出与居民消费水平的实证分析
有学者直接从实证分析得出社会保障对居民消费的影响是正向的。刘慧(2009)通过利用相对收入假说模型,运用1997—2007年的面板数据,研究发现社会保障对我国居民消费存在着正向的显著影响。刘畅(2008)运用1989—2005年的社会保障支出水平和居民消费数据为样本,采用最小二乘法得出从整体上看社会保障支出的增加与居民消费是互补的关系,而且这种作用在0.05的显著水平下是显著的,即社会保障支出的增加可以刺激居民消费需求。金淑彬(2009)通过1981—2006年数据对比得出社会保障与居民消费之间存在着相互促进的关系,在国内消费不足的时候,应当通过发张社会保障事业刺激消费、扩大内需和推动经济增长。于泳(2009)利用1980—2005年的数据,通过最小二乘法和spss软件计算,得出我国社会保障支出水平对居民消费水平有较为显著的影响,两者存在着较强的正相关关系,1980—2005年间的数据分析表明我国社会保障支出水平每提高1%,人均居民消费水平将增加1199.41元。
段景辉、黄丙志(2011)利用1987—2009年的省级面板数据建立了固定效应变截距模型,结果发现:我国各省市的社会保障制度完善程度不同,间接造成各省市居民消费水平存在巨大差异;社会保障支出的增加对居民消费需求存在显著的挤入效应,有利于扩大居民消费需求。
杨志明(2011)选取样本1986年—2008年全国时间序列和1995—2008年28个省际面板数据为研究对象,分析表明,短期内农村社会保障总体上对居民消费具有挤出效应,局部地区存在差异性,长期而言农村社会保障总体和局部对居民消费均起到正向作用。
贾小玫、冉净斐(2004)利用2000年和2001年全国农村住户调查的截面数据,运用最小二乘法,得出农村社会保障制度对消费需求增长具有显著的关系。
但是也有学者实证分析了社会保障对居民消费的影响是消极的。张亚君(2008)根据1991年—2001年的时序数据,运用Eviews软件分析了得出在这一阶段我国总的社会保障水平及城乡居民的消费倾向是负相关关系,且社会保障水平偏低。王晓霞、孙华臣(2008)选取1993年—2005年的数据,通过运用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和多元回归分析,得出社会保障支出是居民消费需求的Granger因,我国社会保障对消费有阻碍作用的结论。杨天宇、王小婷(2007)基于1980年—2004年25年的数据,运用扩展的生命周期模型,最终得出我国的社会保障体系没有能够消除消费者的“后顾之忧”,起到刺激消费的作用。
吉静(2010),吴庆田、陈孝光(2009),谢文、吴庆田(2009)等多位学者均运用协整分析和误差向量修正模型来分析农村社会保障对农村居民消费的影响。结果均表明,我国社会保障支出没有对农村居民消费产生促进作用。
(三)浙江省社会保障支出与居民消费水平的实证分析
王小琴、杨翠迎、米红(2008)利用1980-2005年的相关数据,研究表明24年来浙江省社会保障平均水平低于全国社会保障平均水平,并自2000年以来呈现低水平倒退迹象,其中有13年的时间浙江省社会保障水平与GDP之间呈现负相关关系,社会保障水平的增长慢于经济的增长,浙江省社会保障水平与经济发展之间处于低水平基本适应状态,浙江省社会保障水平仍处于社会保障形成期的初期阶段。
综上所述,消费者的态度、感知价值、感知风险都和购买意愿有着必然的关系,而这三个因素和品牌形象也是有着离不开的关系的,所以可以猜想品牌形象和消费者购买意愿之前也有必然的关系。
章节后要有一段评述这一章的不足
四、总结
通过对以上文献的阅读,我们可以看到:在理论研究方面,国内外学者运用不同的理论分析了社会保障制度对居民消费的影响,充分认识到社会保障对居民消费的影响。社会保障对降低消费者所面临的未来不确定性有一定的作用,也有可能对消费增加起了负面作用,使消费者了解到了要预防未来风险,从而更多的增加储蓄。在实证研究方面,国内外学者运用不同的模型,不同的软件和大量数据,具体说明了社会保障对居民消费的影响。
尽管如此,我们看到现有研究仍然或多或少地存在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在分析方法方面,多数实证分析在其模型中没有加入控制变量,分析方法仍然有待完善,但是通过研读以往的成果,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俩者之间的关系。对于两者之间的关系的研究有利于发现社会保障制度所存在需改进的地方,从而完善社会保障制度,刺激消费,扩大内需。
二是在分析角度选取方面,国内学者对社会保障与居民消费的研究大多是从全国角度出发,对各个地区的研究很少。我国的社会保障明显的存在地区差异,对于浙江省社会保障支出与居民消费水平的研究是对个别地区进行详细的实证分析,具有一定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在总结前人研究的基础上,笔者针对浙江省居民消费的倾向,从社会保障支出方面来分析,并且运用规范分析与实证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浙江省居民消费倾向的情况进行深入的研究。此外,本文收集了 1985-2011年的相关数据,研究社会保障支出对居民消费水平的影响。最后就从浙江省社会保障制度存在的问题提出对策分析,从而提升居民的消费倾向,扩大内需,促进浙江省经济增长。
参考文献:
[1] 陈非,收入差距对河南省城镇居民消费结构的影响[J].经济经纬,2005(6):33-35 [2] 冯云萍.关于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与消费结构差异的思考[J].调查研究,2012:158-160 [3] 高鸿业:西方经济学.第四版[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8:56 [4] 黄伯方,现阶段我国城乡居民收入与消费结构的比较分析[J]科技经济市场.2007,(06)[5] 凯恩斯:《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北京:商务印书馆,1999年版:57 [6] 李伟.浙江省城镇居民收入差距对消费结构影响的实证分析[J].统计教育,2008(9)[7] 罗小憨.收入分配差距对消费需求和经济增长的制约作用[J]现代财经-天津财经学院学报,2004(11)[8] 刘艺容.中国城乡收入差距对居民消费影响的实证分析[J].求索,2008(1):55-58 [9] 母丹妮.贵州城乡收入差距对于消费的影响[J].知识经济,2010-23 [10]秦传熙,王彦,罗琳.基于持久收入假说对我国城乡居民消费关系的比较研究[J].时代经贸,2008(12):55-59 [11]任国强,夏立明.收入分配对消费需求的影响研究[J].商业研究,2005(5):l2-14 [12]孙文海,丁洪福.浙江省城镇居民消费与收入关系研究[J].浙江金融,2010(04):l2-14 [13]威廉·配第:《赋税论,献给英明人士,货币略论》商务印书馆,1963年版 [14]王实,城乡收入差距对消费需求的制约[J].财经问题研究,2002(12):l2-14 [15]杨天宇.城乡收入差距与有效需求:一个马克思主义的模型[J].经济学家.2001(03):l2-14 [16]杨天宇,刘晓霞.满足消费最大化的最优居民收入差距研究[J].经济学家,2008(1):l2-14 [17]邹红,喻开志.劳动收入份额、城乡收入差距与中国居民消费[J].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2011(3):45-55 [18]张洁,孟全省.基于消费角度的城乡收入差距分析[J].改革与战略,2009(2):31-33 [19]朱诗娥,我国农村居民消费与城镇居民消费的对比分析[J].消费经济,2007(8):46-49.[20]赵友宝,张越玲,消费需求不足的收入分析[J].财经科学,2000(4):22-24 [21]朱政,王征兵.城乡收入差距与城乡居民消费的关系研究[J].广东农业,2011(5):201-204
第二篇:金融学英文文献翻译
译文
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管理研究
在我国商业银行的业务中,资产通常包括贷款、证券投资、现金存款以及其他四种类型的资产,比如贸易,在这些资产中,信用贷款业务是一种业务,是我国商业银行的主要的业务种类,在商业银行的所有业务中,信用贷款占据了信用资产中很大一部分比例。在西方商业银行中,信用资产通常占据40%到50%,而在我们国家,商业银行的这一比例要更高一些,大约在50%到50%。信用风险是银行的主要的操作风险之一,也是银行管理过程中最主要的一个挑战,因此,银行对于信用风险的管理,通过设立特殊的机构去处理,采取多种手段来解决,但是,因为银行贷款业务中的大部分信用风险是多种多样的贷款业务,是最主要的资产,所以在信用管理方面,商业银行的贷款业务是相当宽松的,而且,其他的管理也是不平衡的,这是由于贷款企业无形资产的过度集中增加了银行的信用风险。因此,加强信用资产的风险管理对于商业银行的发展也是非常重要的。
首先,对当前商业银行的信贷风险环境进行分析。(1)过时的信贷风险识别和度量技术
我们国家的商业银行的发展历程更短一些,数据样本相对较小,不能够有效提取信息和原因,潜在的数据库需要长期的积累才会更加完善,在短期内不能形成一个完全的客户信息系统。而且,我国商业银行大体上并没有对建立信用数据库产生足够的重视,再加上一系列管理的的方法口径不一致,以及数据库的不一致。在一些已经建立的信用数据库中,一些数据的真实性和完整性值得怀疑,这些问题直接影响商业银行的信贷风险的客观和公正的评价。与此同时,我国商业银行的信贷风险管理的方法和技术仍不完善,国外已经采用许多先进的信贷风险管理工具,尤其是信贷风险评估和信贷风险防范技术等等。
(2)信贷风险处理手段较少
信贷风险管理是指将信贷风险降低到最小的一个过程,信贷风险是客观存在的,这意味着银行是一定会承担一定的信用风险的。在我国,信贷风险控制和处理机制是相当弱的,方法手段很单一,仅仅抵押贷款有着第三方的保证,而且信贷资产的证券化和其他信贷风险的控制方法并没有被有效的使用,信贷资产的全面管理没有真正的落实。在中国,商业银行的信贷业务的操作也有着很大的惯性,信贷扩张机制容易形成,这就造成了很多金融腐败行为和权力寻租行为的发生,最直接的表现就是大量的贷款和金钱的腐败行为。与此同时,它也造成了债权股额被银行的体制所限制,贷款增量很难按照效率原则进行最优配置;贷款担保机制是不完美的,贷款的安全性得不到保证,即使是在强制执行的情况下,仍然有很多企业不能正常处理。最终导致了银行更多的不履约贷款的产生,使得商业银行的贷款风险最大化。
(3)内部管理机制不健全
大多数商业银行对于内部工作规定的实施是比较松散的,需要加强信贷风险体系的管理,内部监管体系也是不健全的,商业银行需要重新定义每个部门的责任。信贷管理体系中存在漏洞,忽视了管理者的管理,主管法律的人是不充分的,一些贷款失去了法律保护。信贷的每个环节都需要加强水平制衡和垂直限制,一些基层水平的主管有着太多的权力,管理目标评估方法不科学,监管和限制机制没有真正发挥作用,再加上主管对企业业务规划准备的不充分,导致了一些基层主管人员任意发放贷款、投资和担保。销售信贷的过程也同样需要完善和加强,中国的商业银行需要走向世界,变为世界性的银行,因此特别要积极地适应现代银行业的迅速发展。
第二,形成我国商业银行在信贷风险管理过程中的对策(1)提高信贷风险预警和预防技术的效率
要提高商业银行的风险管理水平,引进国际上先进的风险管理技术和方法。使用计量经济学模型能够显著地提高商业银行信贷决策的效率,该模型可通过以下步骤来实施:
首先,在一段期间内测量企业贷款的预期违约概率。其次,计算银行贷款的损失率标准差。
第三,在预期违约概率和一定期间内贷款数量的基础上,计算个人贷款业务的流失率和标准差,从而计算出个人银行贷款的预期损失和意外损失。
(2)完善审批分离制度
首先,建立特别的组织,对贷款信用审核委员会负责,而贷款信用审批委员会负责信用风险评估。
其次,减少审批委员会的人数,加强信贷决策支持系统。第三,设立审批人员,并提供信息由第三方调查机构评估借款人,对贷款材料进行验证,确认提交。(3)加强商业银行的内部管理机制
首先,在操作风险控制方面,商业银行首先应该建立操作风险分类和评分标准,统一银行的评价和测量标准。梳理控制风险,开展银行卡,电子银行渠道,在一些领域如风险评估领域采用信息科学技术,使用风险识别技术,采用操作风险控制的自我评估技术、数据分析方法和工具,如定性定量判断风险和风险损失,并建立整改验收机制。
第二,注意引入信贷风险信息管理系统,信贷管理信息系统对于银行的信贷决策和信贷风险管理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而且,对于风险测量和监管来说,信息系统要依靠电脑,能够有效提高管理的效率。
结论
因为银行的坏账和坏账的持续增加,银行的信贷风险管理已经变成了一个很重要的问题,我国商业银行的信贷风险预防和控制是最紧要的问题,必须引起足够的重视,并且采取有效的措施及早预防。尽管在目前,大多数银行都把谨慎、分离、分立的行业编制体系作为信贷政策审批的基础,但贷款项目个性化突出,差异很大。项目预算,还款来源不确定等高风险的因素的存在。因此,中国的商业银行需要加强信贷风险的研究,完善相关管理机制。
英文原文
Commercial bank credit risk management research
U wei-quan Zhao Assets of the business of commercial banks in our country, generally including loans, securities investment, cash deposit and four types of assets, such as trade, among them, the credit loans business is business, is the main business types of commercial banks in china, in all the business of commercial bank, a large proportion of credit assets.In western commercial banks, credit assets generally around 40% to 50%, the proportion of commercial banks in our country , this ratio is higher, at 50% to 50%.Credit risk is to point to a bank in one of the main risk of operation, is also the main challenges facing the bank management in the process of, therefore, the management of credit risk on bank, through set up specialized agencies to deal with, taking various measures to deal with, but because most of the credit risk of bank’s loan business, is a variety of bank loan business, the main assets, so in terms of credit risk management, the loan business of commercial bank is relatively loose, and other management is not balanced, this is due to the excessive concentration of loan business enterprise intangible assets to increase the bank’s credit risk.Therefore, to strengthen the risk management of credit business is also very important for the development of commercial banks.First,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commercial bank credit risk analysis
(1)The credit risk identification and measurement of outdated technology Our country commercial bank development time is shorter, the relatively small data samples, and cannot effectively extract the information of reason, the underlying database need long-term accumulation will be more perfect, in a short period of time can’t form a complete system of customer data.And our country’s commercial banks generally do not attach importance to establish credit database, coupled with the commercial bank also has a variety of management of the medium caliber inconsistent, inconsistent data, and in some credit database has been established, data doubt the authenticity and integrity of the system, these problems directly cause the bank credit risk objectively and fair evaluation.At the same time, our country commercial bank credit risk management is still very poor means and technology, many foreign advanced credit risk management tools have been used, especially the credit risk evaluation and the credit risk prevention technology, etc.(2)The lack of credit risk treatment means Credit risk management is the need to will be down to the lower management process of credit risk, credit risk is objective existence, which means that the bank will take a certain amount of credit risk.In our country, credit risk control and processing mechanism is relatively weak, means and methods are very single, only mortgage loan guarantees with a third party, and the securitization of credit assets and other control methods of credit risk is not effective use, the overall management of credit assets are truly carried out.Because in the operation of the credit business of commercial banks in china has a system of inertia, and credit expansion mechanism is relatively easy to form, this creates a lot of financial corruption and rent-seeking behavior occurs, the most direct performance is massive loans, lending and money corruption violations;at the same time it also caused the loan stock is restricted by the structure of the bank, loan increment is difficult to optimize configuration in accordance with the principle of efficient, the safety of the loans not guaranteed, even in the existence of enforcement of a large number of enterprise cannot cope with, and finally caused the formation of more banks non-performing loans, the maximum loan risk of commercial banks.(3)Of the internal management is not sound Most of the commercial banks to lax enforcement of the regulations for the internal work, need to improve the credit risk system, internal supervision mechanism is not sound, commercial banks need to redefine the responsibilities of each department, loopholes in the credit management system, ignore the management of the managers, the person in charge of legal knowledge is insufficient, some loans loan loss of legal protection.Credit on each link of the need to strengthen horizontal checks and balances, vertical restrictions, some president too much power at the grass-roots level, the governor of the management goal assessment method is not scientific, supervision and restraint mechanism is not really play a role, add to the governor on business planning is not enough, cause some grass-roots governors indiscriminate batch of loan, investment, guarantee.Selling credit process also need to improve, especially to actively adapt to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modern banking, for commercial banks in china to the world, become a bank in the world.Second, consummates our country the development of commercial banks in credit risk management countermeasures
(1)Improve the efficiency of credit risk warning and prevention technology To strengthen the commercial bank risk management level, the introduction of the international advanced risk management techniques and methods, using the econometric model can greatly improve the efficiency of the bank’s credit decisions.The model can be through the following steps to set up: First of all, within a certain period of time measurement of the expected default probability of loan enterprise;Secondly, calculate the bank loans, the loss ratio of standard deviation, Third, attrition rate and standard deviation of personal loan business on the basis of the expected default probability and loans within a certain time, counting from the individual bank loans expected loss and unexpected loss.(2)Perfect the system of separation of approving First of all, set up special organizations, responsible for the performance loan credit audit committee is responsible for credit risk assessment.Second, reduce the number of the members of the committee for examination and approval, to strengthen the credit decision support system.Three , designed for examination and approval by staff, and provide information by a third party survey to evaluate borrowers, lending material for validation, and verify the submitted.(3)Improve the internal management system of commercial banks First of all, in terms of operational risk control, commercial banks should first develop operational risk classification and grading standard, unified risk assessment and measurement standard of the bank.Carding control risks, to carry out the bank card, electronic banking channels, information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n areas such as risk assessment, using risk identification, operation risk and control self-assessment, loss of data analysis methods and tools such as qualitative quantitative judgment risks and risk level, and establish the mechanism of rectification acceptance.Second, pay attention to the introduction of information management system of credit risk.Credit management information system(CMSI)to bank credit decision-making and bank credit risk management has the vital significance, and information systems rely on computer for risk measurement and supervision, can greatly improve the efficiency of management.Conclusion Because the bank bad debt and bad debt continues to increase, the bank’s credit management has become a very important problem, our country commercial bank credit risk prevention and control is the most pressing problem, must cause enough attention and take effective measures to prevent early.Although at present, most banks have done careful, separation, divisions compiling system of industry as the basis for examination and approval of the credit policy.But loan project personalized prominent, difference is very big, project budget, source of repayment uncertainty of higher risk factors.Therefore, china’s commercial banks is necessary to strengthen the research of the credit risk, perfecting its corresponding management mechanism.
第三篇:金融学
金融学
一、专业名称:金融学(专业代码:020104)
二、学制:四年
三、专业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具备较高的思想修养、文化素养和专业素质、能够在银行、证券、期货、保险、信托等分融企业从事实际工作以及在政府部门、高等职业技术学院从事金融管理、理论研究和教学工作的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
四、专业培养要求;
通过培养使学生系统掌握金融理沦知识,了解金融行业实际业务,具备基本的业务工作方法和技能,能够熟练运用外语、计算机等工具,具有较强的分析和解决金融领域实际问题的素质和能力。
学生应获得的专业知识和能力:
1、掌握经济学、金融学、财政学、保险学及投资学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
2、了解金融业务的内容及国内外金融法规、政策和运行规则;
3、掌握分析和解决金融领域实际问题的基本方法和基本技能;
4、了解本学科的理论前沿和发展动态:
5、掌握文献枪索、资料查询的基本方法,具备一定的科研能力。
6、具有一定的外语阅读能力和运用电子计算机处理金融业务的能力。
五、主干学科:经济学
主要课程: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货币银行学、统计学、会计学、则政学、国际金融、国际经济学、金融工程、证券投资学、期货交易、金融市场、商业银行经营管理、保险学、公司财务、中央银行学
六、主要实践教学环节
1、毕业实习;
2、毕业论文。
主要专业实验:银行业务实验、证券交易实验、期货交易实验
七、授予学位:经济学学士
八、适应范围
能够在金融企、工商企业等实际部门从事金融经营与管理工作,能够在政府部门、研究机构、高等职业技术学院从事金融管理、科研和教学工作。
第四篇:金融学
金 融 前 沿 课 程 论 文
农村金融建设
浅谈我国农村小额信贷存在的问题和对策
指导教师
学院名称 论文提交日期
经济管理学院 2013年6月
专业名称
金融学
论文答辩日期
年
月
答辩委员会主席 ____________
评 阅 人 ____________
摘要
小额信贷自上个世纪60、70年代以来,在发展中国家得到巨大的发展,为发展中国家扶贫实践探索找到了行之有效的办法。它改变了传统扶贫主要依靠国家财政和捐赠资金的局面,依靠创新性的信贷运作模式实现了扶贫项目的规范化、长期化,同时也实现了小额信贷机构的可持续性。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我国也面临着扶贫的巨大压力。
在过去的20多年里,我国通过学习借鉴,大力推动小额信贷在我国的发展,并取得了较大的成功,但也存在不少的问题。从目前情况看,国内的小额信贷依然存在相关法律法规的缺失,缺少必要的中介服务机构,信贷机构的产权不明确,扶贫资金匮乏等问题。未来,应着手完善小额信贷比如:创造良好的市场经济环境,减少行政干预,建立相应的法律、法规和切实可行的监管框架,完善农村金融体系,扩大小额信贷运载主体,完善资金供给机制等。
关键词:小额贷款 信贷风险 防范对策 我国农村小额信贷的发展过程及现状
1.2 我国农村小额信贷发展过程
那么作为一个农业大国,实现我国农村贫困人口脱贫,实现农村经济全面发展是我国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目标,为了实现这一目标,我国在扶贫的道路上,从上个世纪七十年代就引入了小额信贷,并且小额信贷作为一种新的扶贫方式和金融创新工具,在我国的扶贫领域开始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经过我国和国外小额信贷近年的实践证明,小额信贷在缓解农村金融市场的货币供需矛盾,拓宽信用社资金运用渠道,优化农村金融结构等方面已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应,而且现实中,调动了农民的积极性、主动性,增强了他们的生产能力,对于解决贫困问题提供了巨大的帮助,随着小额信贷在国际范围内的蓬勃发展,中国也出现了这方面的实践,并从只借鉴个别技术转变到试图全面引入小额信贷制度。
我国最早的小额信贷是从1981年联合国国际农业发展基金(IFAD)在内蒙古8旗(县)开展的北方草原与畜牧发展项目,而具有完整意义的小额信贷最早出现在1993年年底,即易县信贷扶贫合作社,在此后10余年中,我国小额信贷的发展已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从90年代初开始,在部分贫困地区也先后开展的小规模的小额信贷试验,主要着眼于尝试解决我国信贷资金扶贫工作中的一些突出问题。这是小额贷款在中国发展的第一阶段,在资金来源方面,主要依靠国际捐助。
1996-2000年开始了政府主导型的第二阶段,政府从资金、人力和组织方面积极推动,借助小额信贷推进农村扶贫和帮助下岗职工。但在扶贫政策力度不断加大的同时,信贷资金操作的矛盾日益显现,政府小额贷款扶贫项目始终存在体制和宏观政策方面的困境。
从2000年起,进入农村正规金融机构全面介入和各类项目制度化建设第三阶段。作为正规金融机构的农村信用社,在中国的农村有着最为完善的网络,是农村最重要的转账服务机构。在中国人民银行的推动下,全面试行并推广小额信贷活动,农信社作为农村正规金融机构逐步介入和快速扩展小额信贷试验,并以可能成为主力军的身份出现在小额信贷舞台。
1.2 我国农村小额信贷发展现状
我国农村小额信贷总体来说有发展速度快、总体数量大、涉及面广等特点。为推动
农村小额信贷业务的发展,中国人民银行、中国银监会陆续出台了相关小额贷款管理办法和指导意见,早在2000 年前后提出农村信用社要适时开办农户小额信用和农户小额联保贷款,简化贷款手续,方便农民借贷。在中央银行再贷款政策、农村信用环境建设、国家税收优惠政策等推动下,全面试行并推广小额信贷活动在2001 年以后得到了迅猛发展。据统计,至2007 年9 月末,全国农村合作金融机构各项贷款31619 亿元,其中农业贷款14498 亿元,分别比2001 年增涨19648 亿元、10081 亿元,增幅分别为164%、228%,全国2000 多个县中几乎所有的农村合作金融机构都开办了农村小额信贷业务,在增量贷款中有90%以上是靠小额贷款的增长。最新资料显示,目前全国农村小额贷款覆盖面已达32%,在部分经济欠发达地区小额贷款受益面更高。农村小额贷款有效解决了农村中低收入群体贷款难、融资难问题,成为广大农民脱贫致富的法宝。
1.3 发展农村小额金融信贷的意义
目前我国农村金融的主要问题仍是供给问题,而小额信贷组织可以作为农村金融供给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发挥积极作用,并同时担负着社会扶贫、保障的责任。发展小额信贷是我国农村金融“借贷输血”的一剂良药。
农民贷款的低利率、不确定风险都使正规金融机构部门的诸多业务“趋利避害”,转战“非农”。同时,正规金融部门的高门槛,也使得广大农民望门止步。在这种情况下,农村小额信贷依据自身额度小、限期短、分期还款、不需担保或具有灵活性担保形式等特点,专门向农村中低收入农民提供贷款,为农村贷款提供了巨大的支持。小额信贷灵活的担保形式或不需担保的特点降低了我国农民贷款门槛。我国农村小额信贷业务肩负着解决好“三农”问题的三大功能,经济杠杆功能。农村小额信贷业务发展,有利于改善农村贷款难的困境,为地方经济发展提供金融服务,同时,农村小额信贷业务的发展又促进了农村合作金融机构经营状况的改善,农村合作金融组织在通过办理该业务推动
县域以下地方经济发展的同时,自身也能得到长足发展。政策性支农功能。
在我国,小额信贷扶持的主要是社会的弱势产业,服务对象普遍是社会的弱势群体,额小面广量大,管理成本高,很大程度上承担起党和政府的政策性支农服务功能,带有一定的扶贫性质,这也是国有商业银行纷纷从农村撤走机构的基本原因。社会保障功能。目前在我国的农村小额扶贫贷款、国家助学贷款、下岗工人再就业贷款等社会保障性质的贷款,大多通过农村合作金融机构以小额贷款的方式进行发放。在操作上采用“政府+银行+扶贫组织”的运作模式,小额贷款在一定程度上承担了扶贫组织的责任。我国农村小额信贷存在的问题
小额信贷作为一种新的扶贫方式和金融创新,一度在我国的扶贫领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但是由于我国的自然条件,长期以来“重工、轻农”的发展战略,认识上的落后,以及农村金融体系本身的不完善,使得小额信贷在中国发展的并不理想,出现了很多问题。2.1 政府政策
我国农村小额信贷的推广最初是作为一项扶贫手段,因此其首先考虑的是实行政策性目标,而不是赢利性目标。从我国目前的小额信贷结构来看.农信社小额信贷余额占整个小额信贷余额的67%,占据主体地位。但农信社大都承担着扶贫的政策性任务,在发放小额信贷的过程中,执行较低的利率,承担经济损失。从国外小额信贷的成功经验看,盈利性是农村小额信贷可持续发展的保障,商业化运作是大势所趋,但小额信贷的政策约束严荤:制约了其健康发展。2.2 资金来源
农信社小额信贷资金除一部分由自身解决外,很大一部分依靠央行再贷款,但再贷款政策限制因素较多。而商业性小额信贷公司,在开展小额信贷过程中只贷不存,不能吸收低成本的储蓄来扩展自己的业务,也不能从银行获得商业性贷款用于小额信贷,被允许的资金来源只能是捐赠、再贷款、自有资金等,资金量必定有限。2.3 风险控制
农村小额信贷扶持的是农业,而农业对自然条件的依赖性强,受自然灾害的影响很大。一旦农业受灾,将真接影响农户还贷能力,产生信贷违约风险。且这些风险还具有系统性特点,自然灾害一旦发生,影响的不仅仅是单一农户,而是波及整个地区,再加上贷款对象点多面广,贷款机构信贷违约风险剧增,联保机制形同虚设。
2.4 管理手段
农户小额信用贷款的重要特征就是额度小、笔数多、户多分散、不易管理。从信贷管理力量上来说,基层农村信用社信贷人员普遍较少,而每个信贷人员管理的农户数都随着小额农贷业务量的逐步上升而成倍增长,推广和实施工作需要逐户建立台账,逐笔登记贷款卡片,定期调整农户信用评定等级,工作量很大,信贷人员明显不足。从贷款管理手段来说,基层信用社金融电算化程度普遍较低,有些基层社甚至没有电脑(白天没电),贷款操作仍然采取手写笔记的方式,到期清收时也需要人工进行逐笔查找,效率极低,更无法进行持续动态的跟踪检查和信息反馈。2.5 保障机制
首先是贷款本身的风险。由于农业产业是一个受自然灾害、市场行情、人为因素等诸多环节影响的弱质产业,加上小额农贷的借款主体——农民,大多还属于经济劣势群体,自身本来抗风险能力脆弱,如果用每天生息的贷款从事高风险产业,一旦出现风险,无疑给本来拮据的家庭生活雪上加霜。同时,由于缺乏相应的保障机制,农村信用社每遇到类似风险,往往也是束手无策。
其次是来自外部的各类风险。一是来自于农户的道德风险,由于成千上万的农户都有贷款,还款时存在一定程度的攀比心理;二是由于农户法律法规知识的淡薄,存在将多个小额农贷转移给一户使用的现象,形成风险叠加;三是缺乏有效的信息、管理机制。由于移民、外出等原因,致使诸多小额农贷因债务人外迁,无法收回贷款。四是小额农贷管理落后,给农村信用社员工造成混水摸鱼之机,形成新的道德风险。防范风险对策
3.1 逐步推进小额信贷的商业化运作
小额信贷要实现长期的可持续发展,必须坚持以市场为基础,减少政府干预,淡化政府扶贫目标。推进商业化运作。将小额信贷从单一的扶贫政策中解放出来。按照现代金融机构的原则进行经营,创建可持续资金运营的基础模式。3.2 实行风险补偿机制
探索建立小额信贷的风险补偿机制,通过建立风险补偿基金,用于弥补因自然灾害等不可抗拒因素形成的小额信贷损失。为了分散和规避风险.可以在农村推行农业意外保险制度,扩大承担风险的主体,提高贷款当事人的抗风险能力。使农业风险由信用社和保险公司共同承担。
3.3 保证资金来源
3.3.1 建立全面的小额信贷发放体系
建立全面的小额信贷发放体系,依据不同目标实行不同政策。首先,国家应整合对农村的资金投入,用少量的财政补贴引导社会资金流向农业和农村;其次,中国农业银行要以全面支持农业和农村经济的综合性银行为目标,主要为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提供综合性金融服务;再次,运用科学合理的方法妥善解决信用社的累积亏损和呆账坏账,进一步增强支农能力。3.3.2 建立多元化融资渠道
多元化的资金来源是商业性小额信贷组织开展经营的基础。在市场条件成熟或小额信贷组织自身实力足够强时,可以将其发展成为地区性或社区型商业性金融组织。另外,可以尝试改变小额信贷组织只贷不存的风险控制模式,在完善金融机构法制环境基础上放宽农村小额信贷机构吸纳存款的限制,确保资金的来源充足。3.4 提高部门管理效率
一方面要强化内部管理和自我约束。从完善内部财务制度、贷款审批等方面入手,真实准确地进行账务核算和报表反映,以便采取有效措施使农村信用社的发展进入良性运作的轨道。另一方面要在有效防范风险的情况下,简化贷款手续、方便农民借贷。
邮政储蓄机构应发挥网点多、深入农村的优势,按照商业原则引导邮政储蓄资金以适当形式回流农村,增强其在农村的储蓄、汇兑和支付等功能,促进其对农村经济的资金投入,支持农村经济发展。利率自由浮动并最终实现利率市场化是我国利率改革的最终日标。放开农村信用合作社存贷款利率是一项一举多得的措施,一方面扩大农村信用合作社的经营自主权,利用其灵活机制,多吸收存款,更好地支持农村经济的发展;另一方面也可以为利率全面市场化积累经验。
管理部门要提高自身效率,重视对组织成员及农民群众的培训。加强内部管理:农村小额信贷组织要按照国际惯例,参照业内经验并结合自身实际,完善内控机制建设,强化整章建制;其次,有关部门应为农村小额信贷组织建立信息监测系统,帮助其对业务潜在的风险做细致的研究,不断提高风险的识别、评估、控制水平;培训组织成员,不断提高组织内金融人才处理业务的能力;最后,农村小额信贷组织要完善激励机制,科学制定小额贷款发放、管理和收回责任目标及考核奖惩措施,充分调动信贷人员的积极性,通过建立完整的管理制度和运行机制,避免操作风险,确保健康发展。3.5 保障保险制度
3.5.1 完善农户小额信用贷款内部控制制度
完善农户小额信用贷款内部控制制度,结合小额信贷业务发展状况,建立和不断完善业务监督、财务管理、风险预测等各项内控制度,尤其加强对小额信用贷款质量的考核,对小额信贷放得出、收得回的信贷人员给予鼓励。建立农户小额信贷风险机制,强化审计稽核部门的监督功能,对农户小额信用贷款工作做到事前、事中、事后全程稽核。3.5.2 央行加强监督工作引导乡镇银行发挥自身优势
首先央行需在“村镇银行”的金融统计、利率浮动、其次人民银行需在“村镇银行”的金融统计、利率浮动、存款准备金、支付结算、现金管理、反洗钱监测、异常情况应急预案的等方面做出明确规定,支持村镇银行稳步发展。可适度的把一些支农再贷款批给运行良好的村镇银行,为其提供一部分资金来源。再次要引导村镇银行充分发挥自身优势,抓住新农村建设的机遇,为“三农”的发展提供优质、高效的金融服务;引导村镇银行建立健全农户信贷档案,使其与农户建立;良好互信关系,从低风险的信贷业务入手,逐步积累经验,稳步发展信贷业务以实现商业可持续发展。3.5.3 借鉴国际小额贷款的方法
建立完善的政策支持体系和风险保障系统,在借鉴国际小额信贷的通用做法,地方政府和金融机构应当设立小额信贷风险补偿基金,并建立起完善的小额贷款政策保障制度、新型农业保险和农业贷款担保制度,以增强农民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同时减少信用社在小额信贷上的风险。
参 考 文 献
乐云.2009.中国农村小额信贷研究.大众商务.104.1-5 陈君石.农村小额信贷发展之路——基于孟加拉乡村银行模式的思考[J].安徽科技,2010,10(7)
杜晓山.我国农村小额信贷的实践尝试[J].中国农村经济,2005,8 吴广深.欠发达农业区农村金融服务[N].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09,28(8).佘传奇.我国农村小额信贷发展亟待解决的问题及对策[J].中国农村经济,2005(3).焦瑾璞,杨骏.小额信贷与农村金融[M].北京:中国金融出版社,2006,(10):10-13.孙学跃.浅析我国小额信贷存在的问题.百度文库.http://wenku.baidu.com/view/f0ed670b844769eae009ed43.html 徐树林.关于农村金融小额信贷的思考.百度文库.http://wenku.baidu.com/view/6d858cd076eeaeaad1f3307e.html
第五篇:金融学
南昌航空大学—金融学(选修)结课论文
中国是否会成为第五只猪
继日本遭过美国经济攻击之后,时至今日日本经济依然没有恢复。放眼当今社会,中国会遭此毒手吗?
这是一个非常难以回答的问题。
先看看现在的世界状况,欧元区债务危机愈演愈烈,原本摇摇欲坠的美元再次“被强势”。(上次已经被强势了一次)欧元区为什么再次成为攻击的目标?美国利益者们下一个攻击的目标是谁?笔者不是经济学者,投资上也只有A股市场,本文仅是笔者对于可能趋势的一个自我消遣的东东,更不代表投资建议。请勿误读!另外说一点,笔者绝不是阴谋论者,我相信无论这个世界的阴谋与阳谋,他们的归结点都是两个字,利益!
始于2007年的美国金融危机,就其根本,是因为次级贷泡沫破裂引发,个人债务、企业债务偿付信用的危机。金融危机前的美国经济依赖金融业与服务业,依赖消费拉动,制造业已经空心化。这有别于1930年经济大萧条时期的依赖于制造业的美国经济状况,因此,本次危机并未伤及美国实体经济的根本,其发生的背景有了本质的变化,从而也注定了这场危机的解决不可能重复1930年后的美国经济复苏的道路,即因危机引发的通货紧缩造成的大萧条后缓慢的复苏。这场危机的解决方式很简单,就是对外经济掠夺,扩充资产,对内提振信心、消灭债务,尤其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美国利益者们对外可以更便捷的通过经济掠夺增加其资产、对内就是就是一场资产负债转移与用大泡沫代替小泡沫完成债务消失的游戏!但内外线的运动是互相交织、互为作用的,其核心的纽带就是利益!其的载体就是资本!
资本是逐利性的,资本上面没有贴上国家的标签,只有利益的标签。美国利益者们非常清楚资本的特点,因此,资本是美国利益者们的马前卒,他们会运用各种的数据、信息及其他手段操控资本的流向,已完成其目的!需要强调的是,资本从逐利的风险角度分成无风险资本和有风险资本,有无风险主要是取决于资本的持有者对投资风险的判断。无一例外,资本最终流向的地方都是可逐利的高地,或者说是有更大利益空间的洼地。
一、美国利益者们解决本次危机的可能方式:
有毒资产(个人债务、企业债务)转移--美国债务与金融资产(国家债务、企业债务、股市等)“被青睐”---资本回流---信贷激活(个人、企业)--刺激美国消费—金融、服务业、消费快速复苏—美国经济反转(GDP)—债务消失—美国赤字降低。
1、债务转移:美联储QE1发行量为1.75万亿美元,其中1.45万亿是用于为银行、MBS等买单。本轮次贷危机的源头是房地产的次贷,因此,重拳出击MBS,目的就是要作为最后的买方在抵押市场没有流动性的时候,支撑这个市场,消灭泡沫继续破裂的预期。从而稳定可能引发的更大连锁危机。期间美联储的资产负债表由8800亿美元扩大至23000亿美元。
这里要专门提一下为了“稳定金融市场,阻止危机蔓延”,美国财政部天才般的创造了又一金融衍生品创新工具PPIP(公私合营计划);公私合营投资计划鼓励私人资本从银行手中直接 1
选购“遗留资产”(Legacy Asset,即有毒次贷资产),而政府以提供贷款的形式按比例配给以形成六倍的杠杆,而且这笔贷款属于“非递归贷款”,意味着如果“遗留资产”实值为零,贷款将全部清零,并不能追究私人投资者的投资责任;如果“遗留资产”被证明是物超所值,私人投资者则在归还贷款之后,利润与财政部对半分成。贷款由资产救助计划(TARP)和美联储及美国联邦存款保险公司(FDIC)合资组成。美国政府借此举清除掉金融机构手中持有的有毒资产。这就是美联储资产负债表扩充的原因。美联储不怕,他相信全球资本回流美国时,现在的有毒资产都会成为香饽饽,他能大赚一票!
PPIP更重要的一个目的是把风险美国利益、资本利益、美联储利益高度统一,因此,换句话说,这场资本逐利的游戏,是在以美国政府为首的国家利益统帅下,美联储利益和各种风险资本利益大显神通,互相勾结的逐利游戏,他的舞台是全世界!这场游戏的完结,必然是各方得到最大的利益:奥巴马连任、美国赤字降低、美联储与风险资本获得最大化的经济利益。
2、资产“被青睐”:
(1)、推出QE2:有毒资产现在已经完成了转移。下一步,要完成的是资产“被青睐”,这也是QE2推出的目的。QE2购买的标的主要是2-10年期美国国债,其真实目的:
a、美国国债2-10年期对MBS的利率影响最大,QE2推出是在美联储现在在全球资本回流美国信心不足的前提下或者其更大的利益布局尚未实现的前提下(比如对新兴体国家的经济侵略),为稳定MBS利率采取的在不得已情况下的自买行为。其目的是使借贷利率维持低位,以激活房地产市场。二是维持FED之前购买MBS的价格的稳定。也就是说,为资产被青睐创造和谐环境。
b、引导通货膨胀预期,这个预期的实质目的,依然是引导资本购买美国资产。加速其经济复苏。
但QE2还有一个对“被青睐”不好的作用,就是美国低利率加上细水长流的QE2的执行会把无风险资本的回报降到冰点,在美国经济基本面不确定因素主导下,无风险资本会选择外流。
(2)再次攻击欧元:
美联储自今年8月开始放出重启量化宽松政策的风声,美元持续走低,11月3日美联储正式宣布QE2计划。美元走强,11月10日爱尔兰债务危机爆发,欧元持续走低。也就是说,QE2后欧元区债务危机爆发,风险资本开始逐利欧元区债务危机带来的获利可能。无风险资本在欧债危机引发的可能继续维持低利率及欧元区可能继续量化宽松的预期下,受欧元区债务危机不确定性的胁迫,无风险资本必然不会选择欧洲市场,所以,QE2与对欧元区的攻击,目的只有一个,把无风险资本引向更高获利预期洼地。哪里?
新兴体国家,中国是一个首选。EPFR显示新兴市场组合投资基金持续增长是一个佐证。无风险资本的持续流入,必然制造资产泡沫,推高已有泡沫!尤其在欧元区债务危机爆发后,美国利益者们相继发布的非农数据、QE3预期、减税计划(两方面作用一方面是GDP增速提升的预期,一方面是因为财政赤字扩大,美国经济在目前状况下,无偿债能力的预期)和金融大嘴门竞相唱衰美国经济,美元原本可以在欧元区债危机爆发的大好背景下,一路走强,吸引资本回流,但为何却自暴自弃,自揭家丑?我想目的只有一个,目前还不是资本回流美国的最好节点,其在欧元债务危机后,下一个的攻击目标已经选定,就是新兴体国家,尤其是中国!
前面表明了笔者的观点:这场危机的解决,注定了就是一场资产负债转移后用大泡沫代替小泡沫完成债务消失的游戏!危机的根源在房地产次贷市场,解铃还需系铃人,因此房地产市场信心的复苏,是制造第二个泡沫的关键!攻击新兴体国家尤其是中国,美国利益者们可以打下全球最后一个资本逐利的高地,让资本彻底回流美国,完成其债务的乾坤大挪移!目前的情况是,风险资本在欧洲市场激战正酣,布局新兴体国家,无风险资本持续流入新兴体国家,最后推高泡沫!
让我们密切关注美国房地产新房开工率的变化,密切注意银行机构超额储备达9662亿美元的动向,前者是美国房地产复苏的标志,后者是撬动泡沫的杠杆!
中国是否会成为第五只猪,国际国内形势都复杂多变。我们政府的智慧,我们经济和学者的智慧。让这种情况不能发生。但愿这种情况永远不会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