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十小学数学课标体会 李翠玲
《小学数学新课标解读》学习心得体会
北票市第十小学 李翠玲
我学习数学新课标,使我对新课程标准有了进一步的了解,对新教材的编排意图有了更全新的认识,知道了新课程突出数学学习的基础性、普及性和发展性。在教学中要面向全体学生,实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要求课堂教学中师生互动等。面对新课程改革,我们必须转变教育观念,真正认识到了新课改的必要性和急迫性。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将会严格按照新课标的要求,上好每节课,选用恰当的教学手段,努力为学生创造一个良好的有利益于学生全面发展的教学情境,使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到教学中来。下面就根据自己对课程标准的一些感受。
一、联系生活实际,培养学生的数感
一、联系生活实际,导入新知教学。数学知识的形成源于实际的需要和数学内部的需要。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学习的大量知识均来源于生活实际,这就为我们努力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入手引入新知识提供了大量的背景材料。例如,在教学“认识分数”时,结合日常生活中分物品的经历,让学生根据自身的生活经验可以把4个苹果平均分成2份,每份是2个;2瓶矿泉水平均分成2份,每份是1瓶;而 1个蛋糕平均分成2份,每分是多少呢?按照习惯的说法是叫做半个。生活中常会遇到分东西或物品不是整数的情况,在学生学过的数小哪个数可以刚来表示半个,学生找不到这样的数,那么半个该用什么数来表示呢?此时就要学习新的数——分数,这个数又该怎样写,怎样读呢?学生对学习分数有了一种需求和愿望,感受到数学就在自己的身边,就存在于自己熟悉的现实生活中。
二、设计问题情境,增强应用情趣。
人的思维起始于问题。问题情境具有情感上的吸引力,容易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促使学生寻求问题的答案。教育家赞可夫说过:“凡是没有发自内心求知欲和兴趣而学来的东西,是很容易从记忆中挥发掉的。”在教学中,教师要巧妙的设计问题情境,注重存疑,把问号装进学生的头脑,让学生从数学角度去描述客观的事物与现象,寻找与数学有关的因素,主动的运用数学知识和方法解决遇到的实际问题。
三、搜集应用事例,体会应用价值。
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一方面,教师可以自己搜集有关资料并介绍给学生,例如,电子计算机的发明与使用、地图用四种不同颜色区分地区、飞机设计等都和数学有着密切的关系,现代社会已进入“数字化”的世界。另一方面,可以鼓励学生自己通过多种渠道搜集数学应用的具体案例,并相互交流。例如,教学“百分数的意义和写法”时,可以让学生课前搜集关于百分数的资料,像商品标签各种成分的含量、存款利率等。再如,教学“认识千米”时,到图书馆或网上查找世界最长的三大河流是多少千米。通过查阅资料,搜集数学应用的事例,可以让学生了解数学的广泛应用,进一步了解数学的发展,感受数学的文化魅力,体会数学应用价值。
四、创造应用机会,开展实践活动。
实践对于知识的理解、掌握和熟练运用起着重要的作用,只有亲身体验过的知识才会更深刻的理解和熟练的运用。美国数学家彼得?克莱恩说:“学习的三大要素是接触、综合分析、实际参与。”可见培养学生应用意识的最有效的办法应该是让学生有机会亲身实践。例如,教学“百分数”后,做小会计师,在 父 母的带领下把自己积攒的钱存起来,根据银行的利率算——算,怎样存更合算,熟悉、掌握存款的方法和计算利率的方法,或者到商场购买打折商品,计算打折商品的总价。教师在教学中要把数学知识和生活实际结合起来,引导学生从现实生活中学习数学,再把学到的数学应用到现实中去,培养和发展学生 的数学应用意识,形成初步的实践能力。
通过对《数学课程标准》的再次学习新课标的学习,我更深层地体会到新课标的指导思想,深切体会到作为教师,我们应该以学生发展为本,指导学生合理选择课程、制定学习计划;帮助学生打好基础,提高对数学的整体认识,发展学生的能力和应用意识,注重数学知识与实际的联系,注重数学的文化价 值,促进学生的科学观的形成。
第二篇:十小学数学教学体会李翠玲
《比一比》教学体会
北票市第十小学李翠玲
在新课改的探索中,每一节课都是教学者成长的舞台,课堂上所反映出来的问题是我们进步的基础。
1、带有趣味性的数学课,学生喜欢。本节课以游戏为载体展开教学,不仅复习了一位数及两位数的比较,还体会了三位数、四位数的比较。学生在参与游戏的过程中,情绪处于十分活跃的状态,思维也特别活跃,这样给学生提供了一个广阔的思维空间和大胆展示自己的机会。整堂课的设计,体现了新课程的理念,学生学得轻松而愉快。以后课堂教学中应注意教学的趣味性。
2、数学学习的方式发生了转变,将传授知识转变为让学生自己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充分体现了以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学生主动学习的意识增强了。我利用学生们不甘落人后的心理,让孩子们自己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有意识地培养学生自主探索的精神和创新意识。游戏结束后,以小组活动的形式展开讨论,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来归纳万以内数的大小比较,让学生从合作交流中体会成功的快乐。
3、存在的问题:①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来归纳万以内数的比较,学生、说不出来,可见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欠缺。在教学的教学中,应给学生提供说的机会。②带有趣味性的数学课的课堂纪律的组织还要多摸索,进一步积累经验。
第三篇:十小学数学课标体会 牛建华
学习《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心得体会
北票市第十小学牛建华
学习了《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使我对新课标的要求有了新的认识和体会,其中让学生在学习活动中体验和理解数学是《数学新课程标准》给我最深的感触。我想学生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我们教师应给学生充分的发挥空间,让学生在教学情境中体验数学的的趣味,在生活实践中体验数学的价值,在自主合作中体验数学的探索,从而真正享受到数学带来的快乐。
一、在教学过程中以学生为核心。
在以往的数学教学中,教师的作用往往就是“教”,就是把书本上的知识点灌输到学生的思想中,让他们在反复练习中掌握这些内容。这样的教学使得书本成了课堂中的核心,书上怎么写,教师就怎么教,这样的学习使得学生形成了被动学习的状态。而新课标则确立了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以学生的发展为主。数学教学的关注重点的不再是以往的课本知识,而是学生的在学习时的一种体验。对于学习过程的注重使得学生在学习的时候更多的是从兴趣出发,学习变得主动并且更富有创造力和想象力。
二、在生活实践中体验数学的价值。
生活即数学。新课标提出“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须的数学。”强调了大众数学学习的内容的应用价值——能适应
未来社会生活的需要。因此,数学教学除了系统的数学知识的教学外,还应密切联系生活实际,调整相应的数学内容,做到生活需要什么样的数学内容,就教学什么样的数学知识,让生活中学生所必须的知识与技能成为数学教学的目标与追求。了解数学的价值,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具有初步的创新意识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学生在积极参与教学活动的过程中,通过独立思考、合作交流,逐步感悟数学思想。
三、在教学中学生学习的模式多元化。
数学教学已经摆脱了以往的教师说学生学的课堂模式,自主探究、实践体验、合作交流,这些成为了上课中教学的主要模式,教师已经不再是充当“灌输”的角色,而是在课堂中引导学生的思维,让学生通过不同的自主模式“领悟”到数学知识,再通过自己所领悟的知识运用于自己的生活,从而使得数学教学成为学生主动学习的课堂。
在今后的教学实践中,我会更深入细致的学习和理解。实施小学数学的教育教学,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努力挖掘教学内容中可能蕴含的教育价值。通过长期的教学过程,逐渐实现课程的整体目标。因此,无论是设计、实施课堂教学方案,还是组织各类教学活动,不仅要重视学生获得知识技能,而且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独立思考或者合作交流感悟数学的基本思想,引导学生在参与数学
活动的过程中积累基本经验,帮助学生形成认真勤奋、独立思考、合作交流、反思质疑等良好的学习习惯。
第四篇:十小学数学课标体会 修春芳
小学数学新课标解读心得体会
第十小学
修春芳
今天观看了郑立伟博客里的《课标解读师者必读》使我对课标有了更近一步的理解,对新教材的编排意图有了更全新的认识,知道了新课程突出数学学习的基础性、普及性和发展性。在教学中要面向全体学生,实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要求课堂教学中师生互动等。面对新课程改革,我们必须转变教育观念,真正认识到了新课改的必要性和急迫性。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将会严格按照新课标的要求,上好每节课,选用恰当的教学手段,努力为学生创造一个良好的有利益于学生全面发展的教学情境,使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到教学中来。
一、联系生活实际,培养学生的数感
一、联系生活实际,导入新知教学。
数学知识的形成源于实际的需要和数学内部的需要。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学习的大量知识均来源于生活实际,这就为我们努力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入手引入新知识提供了大量的背景材料。例如,在教学“认识分数”时,结合日常生活中分物品的经历,让学生根据自身的生活经验可以把4个苹果平均分成2份,每份是2个;2瓶矿泉水平均分成2份,每份是1瓶;而 1个蛋糕平均分成2份,每分是多少呢?按照习惯的说法是叫做半个。生活中常会遇到分东西或物品不是整数的情况,在学生学过的数小哪个数可以刚来表示半个,学生找不到这样的数,那么半个该用什么数来表示呢?此时就要学习新的数——分数,这个数又该怎样写,怎样读呢?学生对学习分数有了一种需求和愿望,感受到数学就在自己的身边,就存在于自己熟悉的现实生活中。
二、设计问题情境,增强应用情趣。
人的思维起始于问题。问题情境具有情感上的吸引力,容易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促使学生寻求问题的答案。教育家赞可夫说过:“凡是没有发自内心求知欲和兴趣而学来的东西,是很容易从记忆中挥发掉的。”在教学中,教师要巧妙的设计问题情境,注重存疑,把问号装进学生的头脑,让学生从数学角度去描述客观的事物与现象,寻找与数学有关的因素,主动的运用数学知识和方法解决遇到的实际问题。
三、搜集应用事例,体会应用价值。
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一方面,教师可以自己搜集有关资料并介绍给学生,例如,电子计算机的发明与使用、地图用四种不同颜色区分地区、飞机设计等都和数学有着密切的关系,现代社会已进入“数字化”的世界。另一方面,可以鼓励学生自己通过多种渠道搜集数学应用的具体案例,并相互交流。例如,教学“百分数的意义和写法”时,可以让学生课前搜集关于百分数的资料,像商品标签各种成分的含量、存款利率等。再如,教学“认识千米”时,到图书馆或网上查找世界最长的三大河流是多少千米。通过查阅资料,搜集数学应用的事例,可以让学生了解数学的广泛应用,进一步了解数学的发展,感受数学的文化魅力,体会数学应用价值。
四、创造应用机会,开展实践活动。
实践对于知识的理解、掌握和熟练运用起着重要的作用,只有亲身体验过的知识才会更深刻的理解和熟练的运用。美国数学家彼得•克莱恩说:“学习的三大要素是接触、综合分析、实际参与。”可见培养学生应用意识的最有效的办法应该是让学生有机会亲身实践。例如,教学“百分数”后,做小会计师,在 父 母的带领下把自己积攒的钱存起来,根据银行的利率算——算,怎样存更合算,熟悉、掌握存款的方法和计算利率的方法,或者到商场购买打折商品,计算打折商品的总价。教师在教学中要把数学知识和生活实际结合起来,引导学生从现实生活中学习数学,再把学到的数学应用到现实中去,培养和发展学生 的数学应用意识,形成初步的实践能力。
通过今天观看了郑立伟博客里的《课标解读师者必读》,我更深层地体会到新课标的指导思想,深切体会到作为教师,我们应该以学生发展为本,指导学生合理选择课程、制定学习计划;帮助学生打好基础,提高对数学的整体认识,发展学生的能力和应用意识,注重数学知识与实际的联系,注重数学的文化价
值,促进学生的科学观的形成。
第五篇:十小学数学课标体会 路广娜
课标解读体会
北票十小路广娜
心理学家也指出:“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一种带有情感色彩的认识倾向,它以认识和探索某种事物的需要为基础,是推动人去认识事物,探求真理的一种重要动机,是学生学习中最活跃的因素。兴趣可以激发情感,培养意志,兴趣可以唤起动机,改变态度。《新课程标准》中指出:数学教学重在培养学生的兴趣,有了兴趣,学生才能乐意走进课堂,去品味学习数学的情趣,才会有展示自我能力的欲望。教师要根据教材的特点和学生的年龄心理特征,采用生动有趣、富有特色的教学方法,为学生创造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对学习数学产生强烈的兴趣,提高数学教学质量。
一、创设导入情景、设置悬念来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二、加强直观教学,让学生动手操作参与整个教学过程来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
三、巧设练习题来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四、创设竞争性情境来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五、用肯定性评价来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总之,小学生的学习兴趣,对小学生的数学学习十分重要,是学好这门功课的重要前提。在数学教学中,我们应注意运用多种手段和方法,通过多种渠道,培养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这样,才能使学生带着浓厚的兴趣学好数学,才能更好地提高数学教学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