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关学在中国的发展及其存在的问题

时间:2019-05-12 00:00:36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公关学在中国的发展及其存在的问题》,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公关学在中国的发展及其存在的问题》。

第一篇:公关学在中国的发展及其存在的问题

公共关系学在中国的发展和发展问题

一、公共关系学引进及其初步发展

中国公共关系学最初由港台20世纪60年代初开始引进,中国大陆于20世纪80年代开始逐步引进。

在上个世纪八十年代,中港合资的深圳色口华森建筑设计顾问公司成立,标志我国第一家专业公共关系性质的公司成立。此后,各种公关组织相继成立,包括1982年深圳竹园宾馆公共关系部成立,1983年中外合资的北京长城饭店公共关系部成立,1984年广州中国大酒店公关部成立,1984年1月白云山制药公司成立公关部,这是中国首家国有企业成立的公关部门。

在这一阶段的公共关系在中国的发展主要呈现的特点是,照搬照抄,缺乏自主创新。但是中国按照这种照搬照抄的模式初步完成了公共关系在中国的初步导入,为公共关系学在中国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初步的基础。但是由于缺乏公共关系的本土化,所以,在这一阶段中国的公关发展很不均衡,主要是公关实务的发展,缺乏公关的理论的研究。同时,公共关系也只是在餐营业等少数部门开设,并未形成专业化发展。公共关系此时在中国处于萌芽阶段。

二、公共关系在中国的全面引进和进一步的发展。

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中国公共关系学开始全面引进,进一步发展。各种专业性的公关公司、公关协会纷纷成立。公共关系教育和理论研究也逐步开展。在理论建设方面,各种公关理论研究著作相继发表。

1985年世界著名公关公司伟达和博雅公关公司相继进入中国市场。1985年,博雅公司在新华社的邀请下进入中国,成为最早进入中国市场的国际公关公司之一。1984年10月,伟达公司预见到中国大市场的发展前景,在北京开办办事处,成为第一家进入中国的国际公关公司。1986年7月博雅公司和中国新闻发展公司联合创办了中国环球公关公司。1986年12月上海市成立了中国第一个省级公关协会。1985年1月深圳总工会开办全国第一个公关培训班。1985年9月深圳大学率先开设公关专业(专科),此后中山大学、北京大学、兰州大学、首都师范大学、复旦大学、清华大学中国人民大学相继开设公关课程。在理论建设上,1986年11月,中国社科院编著的《塑造形象的艺术——公共关系学概论》正式出版。同年12月,王乐夫、廖为建等人的公共关系专著问世。从1988年起,全国公共关系组织联席会议相继在杭州、西安、广州等地召开。1988年1月,中国公共关系第一家专业性报纸——《公共关系报》在杭州创刊。1989年1月,中国第一份国内外公开发行的公共关系杂志——《公共关系》在西安创刊。上述活动,把公共关系在中国的发展第一次推向了高潮。

从20世纪90年代初期到90年代中期,公共关系在中国的发展进人了一个相对稳定、成熟的时期。在这一时期,公共关系的发展受到了党和国家领导人的高度重视。1991年5月,中国公共关系协会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党和国家领导人李瑞环、薄一波等同志在贺词中充分肯定了中国公共关系取得的成就。1994年4月,中国国际公共关系协会成立,促进了中国公共关系理论研究与社会实践的国际化。1994年,中山大学被教育部批准开办部属院校第一个公共关系本科专业,随后在行政管理专业的硕士点招收公共关系方向的硕士生。至今,所有的本科院校全部开设了公共关系学课程,约有20多所学校开办了公共关系大专专业。全国公开出版的公共关系专著、教材、译著、工具书已超过1 000多种,其中具有代表性的有《中国公共关系教程》、《中国公共关系大辞典》等。而这一时期,学术研究活动活跃,中国公共关系的一些学术流派开始产生,如形象学派、协调学派、传播学派、管理学派等,从而加深了对公共关系的研究。公共关系实践活动由自发走向自觉,全国有一大批公共关系专家、学者分别主持、策划、操作企业公共关系、企业CIS、政府公共关系、城市CIS和城市形象建设。

三、中国公关现状及其发展的问题。

1、各类公关组织越来越多,并且十分活跃据相关数据资料,自1985年上海市公共关系协会成立以来,全国各省市已经有153家各级公共关系组织相继成立开展活动。自1984年美国伟达公司进入中国以来,经五个城市统计,专业经济公共关系公司已经超过2000家,营业额超过45亿,年增长率超过30%。整个服务的专业水平也在不断提高。总体看来,我国公共关系正处于方兴未艾、蓬勃发展的阶段。正在奔着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着。公共关系在我国社会经济生活中的作用越来越明显。

2、关公司上网已有好的开端据相关网站数据资料。我国以公共关系冠名的网站为66个。公关公司网站更多,达到113个。公关公司上网,说明我国多数公关公司在是意识上和技术上,都努力跟上时代的步伐,不让自己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落后。同时,也可说明,公关公司接受社会大众监督,操作阳光化这有利于市场正当竞争,防止幕后操作。

3、“公众”与“公关”成为行为使用频率最高的词汇在一些反映公关行业状况的关键词相关页中,排名前10位的是(1)“公众”(2)“企业形象”(3)“公关”(4)“公共关系”(5)“公关文秘”(6)公司形象(7)“形象大使”(8)形象代表(9)公众形象(10)政府形象。“公众”一词在与公关有关的词汇中排名第一,网页高达250多万张,这说明,在我国,公众的意识正在社会树立起来。“公关”排名第三,充分显示公共关系的概念已经深入人心,人们已经习惯以“公关“这一简称来称呼公共关系,人们对公关的认识也越来越深入了。

4、“形象”受到高度的重视在10强排行榜中,有6个关键词与形象有关。它们分别是排在第二的“企业形象”和排名第六至第十的“公司形象”、“形象大使”、“形象代表”、“公众形象”和“政府形象”。除了这些,公关理论和实践活动中还大量使用“形象塑造”、“形象推广”、“形象建设”、“形象战略”、“形象管理”、“公关形象”、“形象竞争”等词汇。这说明,企业,政府和其他社会各种组织越来越重视自身形象,让自己在社会公众中塑造美好形象,获得公众美誉,这也正是公共关系的一个重要特征,也可以从另一方面说明,公关在社会运作中扮演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4、政府公关崛起企业,为了宣传自己的产品,获得消费者的信赖与好评,是必须要进行公关的,而政府,由于我国两千多年的封建社会的影响,如加上法制建设也不是非常完善,人们的法律意识也是比较淡薄的,传统的思想中,就有官大民小的说法。向来只有民怕官,人们认为如果要求政府做什么事,都是要看官员脸色,要想进办法讨好他们,甚至是送礼。而如今,随着社会主义法制建设的不断完善,政府机构的改革等各种措施,官民关系开始发生改变,官员正从“主子”转变为“仆人”,要开始看群众的“脸色”。各地大小官员开始树立起自己的形象,他们也意识到“君舟民水,水能载舟亦能覆舟”,只有把老百姓“伺候”好了,自己才能“保住饭碗”。为了改变以往的官僚作风,在人民心中树立起一个勤政爱民。廉洁奉公的好形象,开始注重公关,“政府形象”“政务公开”等词汇越来越使用频繁,甚至成为老百姓的口头禅。

而在问题方面,这种迅猛发展的势头在近几年有所减弱,公关理论与实践中的一些深层次矛盾逐渐“浮出水面”。从总体看,我国各省的发展仍然带有低水平,初级化的显著特点:公共关系的理论意义及实践价值仍在发生着扭曲,公关的本土化即中国化不足;公关行为的异化明显;公关咨询专业公司减少,业务萎缩;公关专业组织如公关协会等的职能,作用发挥不充分;关系资源配置与利用不合理等问题。

许多人对公共关系持有一种庸俗化的理解,认为公共关系就是一种“美女公关”,是一种拉关系走后门的不正之风,而且许多公共关系从业人员也秉承这些原则,取得了一点成绩便沾沾自喜。还有一些人则认为,公共关系几乎无所不包,它既可用于政治,亦可用于经济,还可用于个人交往,总之它无所不包、无所不有,这实际上是一种公共关系“过泛化…的论调。他们不知道实践性科学的自身特点,而公共关系学与其他学科实际上是既互相交融又互相支持的,结果使得人们形成一个错觉——公共关系完全可以用其他技巧来取代,此时公共关系部成了不折不扣的杂务部、不管部,其权力完全被空心化。

四、中国公关未来的发展道路

1,加强社会意识的宣传,使人们对公共关系学有正确科学的认识。同时,公关人员更要以身作则,不可以一味沉浸在酒席饭桌上,而应走进群众,协调好组织与公众的关系,使公关发挥真正的作用,引导全社会积极健康向上发展,让社会大众了解公关的本质,减少对其误解。

2,企业在招聘公关人员时,不可以以外貌作定论,要综合全面考察应聘者各方面的素质,尤其是在沟通交流方面的能力,同时也要注意男女比例。

3,公关人员在平时工作时,不能被动的只负责接待,外交,而要主动出击,多做策划,多为组织谋福利,让组织获得社会好评,树立美好形象。

4,公关公司在做策划时,要以事实为基础,不能一味的为了追求利益,而进行虚假宣传,恶意炒作。即使是组织要求,也要力争站在事实的基础上,如实的想社会大众反映真实情况。

5,加强教育体制改革建设,教材、教师、教学方法要适应现在市场的需要,要体现鲜明的时代特色。同时,还要多提倡学生多从实际出发,走上社会,体验更鲜活更现实的公共关系,而不仅仅是书本上的理论知识。此外行业或协会等相关机构应加强对在职人员的继续教育,给他们系统的知识与能力的培训,使公关教育正规化。6,注重平时联络。组织在日常营运活动中,注重自己的一言一行,维持好自己的形象,也要注意与公众的沟通,一旦出现问题,马上解决。组织要把公共关系作为自己日常活动的一个重要议程,而不是一件特殊工作。

第二篇:公关关系在中国的发展

公关关系在中国的发展

现代公共关系思想和公共关系实践进人中国,应以20世纪60年代公共关系登陆香港、台湾地区为发端,而中国大陆则到20世纪80年代初才开始引进。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特别是经济体制改革后市场经济的蓬勃发展,在中国大陆掀起了一股学习公共关系、研究公共关系和从事公共关系的热潮。当然,公关在中国大陆的发展并不是一帆风顺的,由于受到种种因素的干扰和制约,在发展过程中曾经历许多挫折但总体看来,公共关系在不断发展,影响在不断扩大,而且前景也被众多业内人士看好。综观20年中国大陆公关发展史,我们发现,公共关系作为一种新的经营管理和技术传入中国后,呈现出由南向北、由东向西、由服务行业向工业企业、由外资企业向国有企业、由企业组织向政府组织逐步发展的格局,而且发展过程也呈现出明显的阶段性。当代中国公共关系的发展大致经历了以下三个时期。—、积极引进、迅速发展时期20世纪80年代初,随着改革开放的进行,中国在引进资金、技术的同时也引进了先进的管理经验。公共关系作为一种理论和职业,开始引起了中国人的广泛关注。在深圳、广州等改革开放的桥头堡,一些中外合资企业和外商独资企业开始按照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管理模式,设立了公共关系部。1980年,中港合资的深圳蛇口华森建筑设计顾问公司率先成立我国第一个公共关系性质的专业公司。1982年,深圳竹园宾馆成立公共关系部,开展以招徕顾客为目标的、扩大影响的服务性公共关系活动。1983年,中外合资的北京长城饭店成立公共关系部,并因成功策划接待美国总统里根访华而名扬海内外。1984年,广州中国大酒店设立公共关系部。后来,广东电视台以宾馆、酒楼的公共关系活动为题材,拍摄了中国第一部反映公共关系理论与实践的电视连续剧《公关小姐》。1984年9月,我国国有企业的第一家公共关系部——广州白云山制药厂公共关系部正式成立。至此,中国人用照搬照抄的 模式初步完成了公共关系在中国的导入。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公共关系在中国的发展进人了一个全面引进的高潮时期,专业性公共关系公司、公共关系协会如雨后春笋般纷纷建立起来,同时,公共关系教育培训以及公关理论研究也发展迅速。1985年,伟达公司和博雅公司这两家世界上最有影响的公共关系公司先后进入中国。其中,博雅公司与中国新闻发展公司于1986年7月合作成立了我国第一家公共关系公司——中国环球公共关系公司。1986年12月,上海成立了全国第一家省级公共关系协会。1987年5月,全国权威性的公共关系社团组织——中国公共关系协会在北京正式成立。许多企业内部的公共关系部开始运作,并取得了较大的成果。1985年1月,深圳市总工会举办全国第一个公共关系培训班。1985年9月,深圳大学率先设立公共关系专业(专科)。此后,中山大学、北京大学、兰州大学、首都师范大学、复旦大学、清华大学、中国人民大学等相继讲授公共关系课或开办公共关系专业。1986年11月,中国社科院编著的《塑造形象的艺术——公共关系学概论》正式出版。同年12月,王乐夫、廖为建等人的公共关系专著问世。从1988年起,全国公共关系组织联席会议相继在杭州、西安、广州等地召开。1988年1月,中国公共关系第一家专业性报纸——《公共关系报》在杭州创刊。1989年1月,中国第一份国内外公开发行的公共关系杂志——《公共关系》在西安创刊。上述活动,把公共关系在中国的发展第一次推向了高潮。从20世纪90年代初期到90年代中期,公共关系在中国的发展进人了一个相对稳定、成熟的时期。在这一时期,公共关系的发展受到了党和国家领导人的高度重视。1991年5月,中国公共关系协会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党和国家领导人李瑞环、薄一波等同志在贺词中充分肯定了中国公共关系取得的成就。1994年4月,中国国际公共关系协会成立,促进了中国公共关系理论研究与社会实践的国际化。1994年,中山大学被教育部批准开办部属院校第一个公共关系本科专业,随后在行政管理专业的硕士点招收公共关系方向的硕士生。至今,所有的本科院校全部开设了公共关系学课程,约有20多所学校开办了公共关系大专专业。全国公开出版的公共关系专著、教材、译著、工具书已超过1 000多种,其中具有代表性的有《中国公共关系教程》、《中国公共关系大辞典》等。而这一时期,学术研究活动活跃,中国公共关系的一些学术流派开始产生,如形象学派、协调学派、传播学派、管理学派等,从而加深了对公共关系的研究。公共关系实践活动由自发走向自觉,全国有一大批公共关系专家、学者分别主持、策划、操作企业公共关系、企业CIS、政府公共关系、城市CIS和城市形象建设。

二、公共关系在中国的发展出现不和谐音符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公共关系在中国的发展受到阻碍,开始由高潮阶段步入低谷。这一时期,许多地方性的公共关系公司纷纷消失;企业中的公共关系部也被撤销,或者是有公共关系部也形同虚设;公共关系从业人员素质普遍偏低且数量急剧减少。实际上,这并非偶然产生的现象,它有其产生、发展的必然性原因。其一,从20世纪80年代初到90年代中期,公共关系在中国的发展虽然在短时期内似乎是一片繁荣、歌舞升平,但实际上却并非如此。当时,人们对公共关系的引进和运用,都是机械的模仿、一股脑的拿来主义,结果是层次较低、良莠不齐、鱼龙混杂,引进的理论没有消化、没有创新,有的也不符合中国的民族文化习惯。所有这些深层次矛盾爆发的结果,最终祸及公共关系自身的发展。其二,国家 对大学本科专业设置进行调整时,取消了公共关系这一本科专业,这对当时满怀激情的公共关系专家、学者来说,无疑是当头一棒,使得当时形势大好的局面消失殆尽。其三,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中国改革开放进入了关键的体制转型时期,许多企业将其主要精力投入到适应市场经济的内部改革之中,从而在人、财、物上对公共关系重视不够,从而导致公共关系事业停滞不前。其四,人们对公共关系的理解存在诸多的误区,这些现象却没有引起公共关系专家、学者的足够重视而加以校正,从而使得公共关系在中国的发展偏离了正常的轨道。例如,在当时许多人对公共关系持有一种庸俗化的理解,认为公共关系就是一种“美女公关”,是一种拉关系走后门的不正之风,而且许多公共关系从业人员也秉承这些原则,取得了一点成绩便沾沾自喜。还有一些人则认为,公共关系几乎无所不包,它既可用于政治,亦可用于经济,还可用于个人交往,总之它无所不包、无所不有,这实际上是一种公共关系“过泛化…的论调。他们不知道实践性科学的自身特点,而公共关系学与其他学科实际上是既互相交融又互相支持的,结果使得人们形成一个错觉——公共关系完全可以用其他技巧来取代,此时公共关系部成了不折不扣的杂务部、不管部,其权力完全被空心化。正是因为上面所述的种种原因,使得公共关系在中国的发展受到了巨大的挫折,迫使人们不得不重新审视、理解这门科学,从而做出相应的调整。这一切又为公共关系以后的发展做好了准备。

内容提要:中国公关顾问服务市场经过近10年的发展和积累,现在迎来了又一次战略发展机遇期。宏观面的政策因素和市场因素,如中国加入世贸组织、中国领导集体顺利交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中国经济持续稳定增长、2008年北京奥运会、2010年上海世博会以及新一轮的投资热潮和中国企业走向国际市场等等,都为中国公关咨询业的发展打开了巨大的市场空间。尽管如此,中国公关咨询业仍存在各种各样的问题:市场环境还不完善,业务竞争还不规范,从业水准参差不齐,高级专业人员严重短缺。市场发展呼唤规范,需要一大批专业、职业、敬业的高素质专业人员队伍,需要良好的基础教育条件和研究力量,不断进行创新改革,开拓更广泛的市场空间。

关键词:公共关系,市场,形成和发展

八十年代中期,一些著名的跨国公关顾问公司基于如下战略考虑开始尝试进入中国市场:

1)发展其全球业务网络;(2)维系其原有的跨国客户;(3)在华市场争夺新的外资;(4)着眼未来的中资客户等。1984年,美国伟达公关顾问公司率先进入中国市场,在北京设立了代表机构;同年,中国出现了第一家合资公关公司-中法公共关系公司(Interasia);1986年,美国博雅公关公司又以与新华社合作的方式踏入了中国市场,其结果促成了中国环球公共关系公司的诞生。

尽管现代公共关系理念自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初引入我国,一批有识之士投身于公共关系知识传播和实践探索并诞生了中国第一代公共关系职业人员,尽管一些著名的跨国公关顾问机构(如伟达、博雅等)于八十年代中期进入中国市场开始提供公关顾问服务,但是真正中国公关顾问服务市场的形成还是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中期的事情。

二、公关顾问服务市场的形成中国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和中国IT市场的迅猛发展直接导致中国本地公顾问服务市场的兴起。在此之前,尽管一些国际著名公关顾问公司已在华开展业务,但主要是原有国际客户代理业务的延伸,一些中国本地公关顾问公司诞生但并没有实质意义上的公关顾问服务。

1991年4月26日,中国国际公共关系协会(CIPRA)在北京宣告成立,它的成立预示着中国公共关系事业开始进入一个新阶段。中国国际公共关系协会自成立以来,一直致力于推动中国公共关系业的职业化、专业化、规范化发展,为推动中国公共关系市场的建设和发展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伴随着中国的市场经济和IT市场的发展,在引进、学习西方先进经验的同时,开创了具有中国本土特色的公关顾问职业,中国第一代公关顾问职业人由此诞生。广州方圆(1991年)、博能顾问(1992年)、路村咨询(1993年)等公司作为最早的本地公关顾问公司相继成立。

1993年4月,中国国际公共关系协会在第一届理事会第三次会议上提出了“开拓、建立和发展中国公关市场”的战略构想,同年7月15日,柴泽民会长在《公共关系报》头版又发表了题为“中国公共关系市场 --一个值得研究的新课题”的文章,掀开了中国公共关系市场的热烈讨论,对本地公关服务市场的建设和发展产生了重大的推动作用。

1993年10月和1994年9月,中国国际公共关系协会与《公共关系报》(浙江)合作推出了“中国公共关系市场笔”和“公关实务界人士眼中的中国公共关系市场”两个专版;1994年9月,与中国环球公共关系公司合作举办了“中国公共关系市场高级研讨会”;同年11月,与《中国名牌》杂志推出了“机遇、策略与发展――中国公共关系市场特别报道”;《中国经营报》上推出了“中国公关业――一个生机勃勃、尚待规范的大市场”专版。

进入九十年代以后,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中国市场成为世界瞩目的热点,国际著名公关公司纷纷抢滩中国市场,1993年起,爱德曼(Edelman)(收购中法公关公司)、福莱希曼(Fleishman-Hillard)、宣伟(Shandwick)、奥美(Ogilvy)等公关公司相继进入中国市场,这些公司绝大部分在全球公关业的排行榜上名列前十位。

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中期,更多的国际公关公司进入中国市场,同时关于中国公关市场发展的讨论激发了本地公关专业服务市场的出现,大批本地公关顾问公司纷纷涌现,特别是随着本地客户专业服务需要的猛增,公关顾问服务市场才逐步形成,这一过程一直持续到二十世纪九十年代末。

回顾中国公关顾问服务市场的形成和发展,我们认为,这一市场的产生的主要原因是:

·中国改革开放特别是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提供了政策环境和市场环境。在这种环境下,以市场为导向的服务需求为公关顾问服务提供了舞台;

·中国IT市场的迅猛发展直接刺激了公关顾问服务的市场需求。作为世界新兴产业的IT产业特别重视信息传播和市场推广工作,因为高科技产品需要对消费者作大量的技术说明、教育引导,需要迅速建立用户市场,同时高科技产品的不断涌现和更新换代需要大量市场活动的配合;

·跨国公关顾问公司带来了先进的服务理念和实务经验,对中国市场起到了很好的示范效应和教育作用,同时也培养了一批专业化的公关顾问队伍;

·本地公关顾问公司在提供市场活动等服务的同时,注重专业发展研究和专业人员的训练,不断提升服务质量和服务手段,经营规模和客户群体得到迅猛发展;·专业服务经营的财富效应吸引了一大批优秀人才加入这一服务市场,伴随着这一市场的发展而学习、成长,共同推动市场的发展和壮大。

·特别要指出的是,中国国际公共关系协会在这一市场的形成和发展过程中,扮演了倡导者、推动者、组织者和管理者的角色,发挥了行业指导、行业服务、行业协调和行业监督的作用。

在公关顾问服务市场的形成阶段(1995-1999),公关顾问服务主要集中在宣传品创意设计、信息本地化处理、新闻策划与传播代理、市场活动策划与管理以及媒介关系管理等领域。总体上来说,整个专业服务市场主要处于新闻代理阶段,主要服务手段以新闻发布和信息传播为主,主要客户对象还是以国际客户为重心。

中国国际公共关系协会1999行业调查显示,全国(不包括港澳台地区)公关专业服务市场已初具规模,整个行业专业服务年营业额估计接近10亿元人民币。

·全国专业公司总数超过300家,公共关系公司从业人数超过3000人;·具有固定客户和服务规模的公共关系公司数目近50家;

·15家外资公关公司进入中国市场,世界排名前20位的公司有一半进入中国;·客户仍以外国客户为主,美、加55%,欧洲25%,亚太10%,国内10%;

·全国90%以上的公关公司集中在北京、上海、广州三地。

公共关系在中国发展有哪些不利和有利条件

不利条件是整个大环境尚不完全适应公共关系的健康成长,比如从上到下对公共关系存在认识上的不足,往往把公共关系与“拉关系”“走门子”等私人意义上的关系联系起来,致使公共关系的庸俗化。

有利条件经济全球化使得我国公共关系事业走上国际舞台,可以与国际公关更好的互动,从而提升自身的能力与水平,带来公共关系发展的新时代。

由此,我们可以说,到上个世纪末,无论是公共关系从业人员的职业地位得到政府认可,还是公关顾问机构提供专业服务的经营规模、市场规模、从业人数,均显示了公关顾问服务市场的形成,一个新型的产业-公共关系业即将诞生。0

|

第三篇:中国商品交易所存在问题

一些地区为推进权益(如股权、产权等)和商品市场发展,陆续批准设立了一些从事产权交易、文化艺术品交易和大宗商品中远期交易等各种类型的交易场所

证券和期货交易更是具有特殊的金融属性和风险属性

建立由证监会牵头,有关部门参加的“清理整顿各类交易场所部际联席会议”(以下简称联席会议)制度.对经国务院或国务院金融管理部门批准设立从事金融产品交易的交易场所,由国务院金融管理部门负责日常监管。其他交易场所均由省级人民政府按照属地管理原则负责监管

不得将任何权益拆分为均等份额公开发行,不得采取集中竞价、做市商等集中交易方式进行交易;不得将权益按照标准化交易单位持续挂牌交易,任何投资者买入后卖出或卖出后买入同一交易品种的时间间隔不得少于5个交易日;权益持有人累计不得超过200人。

不得以集中竞价、电子撮合、匿名交易、做市商等集中交易方式进行标准化合约交易。

(清整联办〔2015〕7号)

中央宣传部、国家网信办、高法院、高检院、发展改革委、科技部、工业和信息化部、公安部、财政部、国土资源部、环境保护部、农业部、商务部、文化部、人民银行、国资委、工商总局、新闻出版广电总局、林业局、知识产权局、法制办、银监会、保监会办公厅(办公室、秘书局、秘书行政司):

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清理整顿各类交易场所切实防范金融风险的决定》(国发〔2011〕38号)、《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清理整顿各类交易场所的实施意见》(国办发〔2012〕37号)的规定,做好贵金属类交易场所(包括专营和兼营贵金属交易的场所)整顿规范工作,清理整顿各类交易场所部际联席会议有关成员单位和相关部门商定,联合开展贵金属类交易场所专项整治工作,现将《贵金属类交易场所专项整治工作安排》予以印发,请各单位按照职责分工抓好落实。

清理整顿各类交易场所部际联席会议办公室

(中国证监会办公厅代章)

2015年8月20日

贵金属类交易场所专项整治工作安排

按照清理整顿各类交易场所部际联席会议(以下简称联席会议)统一部署,各省(区、市)人民政府于2014年7至9月组织有关部门开展了各类交易场所现场检查。检查发现,经过清理整顿,多数交易场所能够依法合规经营,发挥服务实体经济的功能作用,但一些商品类交易场所存在违规行为死灰复燃问题,其中贵金属类交易场所(包括专营和兼营贵金属交易的场所)违规情形尤为严重。2015年以来,针对贵金属等大宗商品类交易场所的信访投诉剧增,反映出贵金属类交易场所的整改规范进展迟缓。为有效遏制贵金属类交易场所违规行为,防范金融风险,维护社会稳定,联席会议有关成员单位和相关部门商定,联合开展贵金属类交易场所专项整治工作。专项整治的具体措施与职责分工如下:

一、指导和督促媒体加强自我管理,履行社会责任,维护社会公信力,不为违法违规交易行为提供任何信息服务。切实加强舆论引导,营造良好氛围环境。(中央宣传部)

二、协调从事广告联盟业务的互联网企业以及主要网站、论坛停止为贵金属类交易场所/ 4

及其会员、代理商、居间商进行广告宣传、业务推广、行情发布、信息发布。督导各网络媒体加强审发环节管理,不与未取得证券期货业务资格的机构开展涉及证券期货活动的商业合作,不为其提供证券期货业务类广告宣传、信息发布等服务。协调提供搜索服务和即时通信、社交网络工具的互联网企业,在社会公众搜索、使用某些敏感词时,向其提示风险。(国家网信办)

三、叫停除国务院或国务院金融管理部门批准设立的交易场所、依法设立的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以及专门从事贵金属经营的实体店以外的各类交易平台通过电视台、电台、报纸、期刊等媒体进行的贵金属广告宣传、行情发布等推广活动,包括交易平台会员、代理商、居间商的贵金属宣传推广活动。(新闻出版广电总局)

四、加强广告监管,依法打击违法违规贵金属交易广告,加大违法广告曝光力度,净化广告市场。(工商总局)

五、督促郑大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北京金网安泰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北京时力科技有限公司、杭州高达软件系统有限公司、恒生电子股份有限公司等企业所在地软件产业主管部门采取约谈等方式,要求上述公司认真清理自查已有交易软件产品,对不符合国发〔2011〕38号、国办发〔2012〕37号文件规定的,坚决从快予以整改完善。要求交易软件提供商进一步加强自律,对违反规定的有关企业依法予以处理。(工业和信息化部)

六、督促银行等金融机构、第三方支付机构落实国发〔2011〕38号、国办发〔2012〕37号文件要求,不为违规交易场所提供开户、托管、资金划转、代理买卖、支付清算、投资咨询等服务。(人民银行、银监会)

七、部署查处一批贵金属类交易场所涉嫌经济犯罪案件。严厉打击利用互联网等渠道进行非法经营、诈骗等严重扰乱市场秩序、破坏社会稳定的违法犯罪活动,依法严惩违法犯罪分子,并适时曝光典型案例。(公安部)

八、指导各地商务主管部门加强对白银等贵金属(黄金除外)现货市场的行业管理,要求贵金属类交易场所回归现货市场。贯彻落实《商品现货市场交易特别规定(试行)》,做好全国商品现货市场的规划、信息、统计等行业管理工作,引导商品现货市场规范发展。(商务部)

九、在牵头拟订或审查全国或区域性改革方案、发展规划时,充分关注清理整顿有关政策,有关表述要与国办发〔2012〕37号文件关于设立交易场所应当“统筹规划、合理布局、审慎审批”的要求相一致,指导各地尽量依托现有交易平台开展相关业务。(发展改革委)

十、配合有关部门研究推进证券期货交易场所以外的其他交易场所监管立法工作,规范有关权益和商品交易活动,明确违法违规行为的法律责任等事项,逐步健全交易场所监管法规体系。(法制办)

十一、做好联席会议办公室各项日常工作,与各单位积极沟通协调,推动专项整治工作有序进行。同时,督促各地政府落实属地管理责任,完善长效管理机制,促进各类交易场所规范健康发展。(证监会)

大宗商品电子交易的现货交易模式,与商品期货交易模式的高度同质化问题,一直以来都成为我国大宗商品现货电子交易市场,屡犯政策禁忌,并至今仍在不断地被政策、法规“清理整顿”的主要诱因之一。

交易市场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随着近年来国内各类大宗商品电子交易市场的快速发展,原本客观存在的一些问题和风险也逐渐暴露出来。时至今日,笔者为您总结了大宗商品电子交易市场在发展中所暴露的主/ 4

要问题。

1、缺乏规范的法律、法规市场监管主体不明确

大宗商品电子交易市场在交易模式、风险控制、结算方式等方面,均效仿了期货的相关机制,但却缺乏类似《期货交易管理条例》等具有法律效应的管理办法来规范,准入门槛甚至低于传统市场,风险承担与其经营规模明显不匹配。

此外,大宗商品电子交易市场缺乏统一的监管主体,政出多门。因此,多数情况下交易所本身具有较大的特权,随意性较大,没有能对市场行为实施有效监管的第三方。另外,还包括风险管理机制缺失。

2、对现货市场的认识存在误区

大宗商品现货市场应该以服务大宗商品现货生产及贸易流通为经营目的,然而,由于其采用的交易机制与期货交易存在诸多相同之处,使得大宗商品电子交易被很多人称为“准期货”、“类期货”,再加之很多市场管理者、经营者,还在经营过程中“有意误导”。这些误区、误导,导致无论是投资者、还是市场的经营者,在市场运行过程中均未重视电子交易市场联系现货、服务现货的特点,投资者甚至无法了解到期货市场和电子交易市场的区别,而市场经营者则有意或无意地利用这一误解以获取大量盈利。

3、部分伪“非营利”模式导致市场存在利益纠葛。

现货交易所虽然是非营利性机构,但还是有部分大宗商品交易市场为了追求赢利,放松了对市场会员的监督管理,降低了对交易者的硬性约束,鼓励投机,造成了市场高成交、低交割,以及欺诈行为等问题的层出不穷。

这7家交易所分别是:天津贵金属交易所、江苏大圆银泰贵金属现货电子交易市场、浙江新华大宗商品交易中心、辽宁东北亚贵金属交易所、北京大宗商品交易所、北京石油交易所、深圳石油化工交易所。

在此之前,北京大宗商品交易所将现货白银等八个交易品种停开新仓,26日起现货电子交易业务停止交易商开户。辽宁东北亚贵金属交易所(下称东交所)从26日起逐步提高贵金属品种保证金至100%,停止建立新仓,并于11月16日强制平仓和下线,停止开展贵金属交易业务,未来转型为金融资产交易所。

10月30日,深圳石油化工交易所(下称深油所)发布公告表示,包括“前海油10”等交易品种将陆续提高保证金,并自11月19日起停止创建新订单,11月30日所有交易品种正式下线。

“保证金比例提高到100%,等于是没有了杠杆,停止开仓、开户也就等同于暂时关门了。”一位大宗商品现货电子交易资深市场人士告诉界面新闻。

商务部尚未批准任何一家交易市场从事原油、成品油交易,而这些交易的实质是打着现货交易名义进行电子期货交易。

信访投诉对象主要有天津贵金属交易所、江苏大圆银泰贵金属现货电子交易市场、浙江新华大宗商品交易中心、辽宁东北亚贵金属交易所、北京大宗商品交易所、北京石油交易所、深圳石油化工交易所等。

投资者反映的问题主要有“交易场所及会员机构、代理商开展违规交易”、“欺骗误导消费者”、“操纵市场”、“部分地方政府及其有关部门不作为”等。

在这位资深市场人士看来,“在下发38号文(《国务院关于清理整顿各类交易场所切实防范金融风险的决定》)(国发[2011]38号)之后,各地确实关停了一批交易所,不过在这之后又迅速反弹,数量较整顿之前增加了五六倍。”他说,38号文确定了属地管理的原则之后,/ 4

审批监管权力下放,这使得交易所的审批监管出现了各地为政的局面,权力下放后彻底失控,整顿进行了四年,现在严格按照“38号文”规定来检查的话,没有一家符合规定。/ 4

第四篇:中国自然保护区发展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

中国自然保护区发展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

摘要:本文概述了目前我国自然保护区的发展现状,分析了一些自然保护区目前存在的问题和影响其发展的原因,提出了完善我国自然保护区的对策和建议,阐述了建立自然保护区的重要意义。

关键词:自然保护区、现状、对策

生物多样性是人类社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环境基础,也是当今国际社会环境和发展的研究热点问题之一。中国是全球生物多样性最丰富的家之一,它有的生物物种数量约占全球的十分之一,是全球生物多样性保护的重要地区。但是由于自然、人为及制度方面的原因,中国的生物多样性正遭受着严重的损失和破坏,保护生物多样性已成为摆在人们面前的急中之急、重中之重的事情。本文旨在通过对这些原因的分析,提出建设性意见,以资探讨。

一般而言,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措施分为“就地保护”(in situ conservation)和“迁地保护”(ex situ conservation)两种方式,前者是主要措施,后者是补充措施。普遍认为,生境的“就地保护”是生物多样性保护最为有力和最为高效的保护方法。就地保护不仅保护了所在生境中的物种个体、种群或群落,而且还维持了所在区域生态系统中能量和物质运动的过程,保证了物种的正常发育与进化过程以及物种与其环境间的生态学过程,并保护了物种在原生环境下的生存能力和种内遗传变异度。因此,就地保护在生态系统、物种和遗传多样性三个水平都是最充分、最有效的保护,它是保护生物多样性最根本的途径。

一、我国自然保护区发展现状 1.1我国自然保护区建设初具规模

今年来,我国自然保护区事业得到迅速的发展,在数量上已具有相当的规模。根据国家环保局2010年环境年报初步统计,截至目前,我国自然保护区达到2531个,其面积约占国土面积的15.2%。其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已达到323个,并有26个自然保护区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国际生物圈自然保护网”,30个自然保护区被列入《国际重要湿地名录》。

虽然我国自然保护区建设已初具规模,但不管是数量上,质量上,还是在面积上,都与发达国家仍有一定的差距。特别是用人均自然保护区的面积计算,水平是很低的。所以,在保护区的建设上面,仍然要继续努力。1.2我国自然保护区类型丰富

虽然我国早期的自然保护区大多是以森林和野生动物类型为主。但是近年来,发展了一批草原生态系统、沙漠生态系统、湿地生态系统、高山生态系统、海洋生态系统、地质地貌等类型的保护区,让我国90%的陆地生态系统,45%的天然湿地,85%以上的珍稀野生动植物物种,特别是65%的珍稀濒危野生动植物的野外种群,都依靠自然保护区得到有效保护。并且目前我国自然环境最纯净、自然遗产最珍贵、自然景观最优美、生物多样性最丰富、生态功能最重要的区域,都存在于自然保护区中,保护区类型完善。1.3我国自然保护区分布遍于全国

我国已建立的自然保护区按其保护价值和重要程度分为国家级和地方级,地方级又分为省(市、自治区)级、地(市)级和县级。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需要国务院批准,地方级自然保护区由同级人民政府批准。

目前我国30个省(市、自治区)都程度不同、数量不等的建立了自然保护区。有些省份保护区数已超过50个,如海南,云南,广西等省(区):在面积上,好几个省份的都超过了1万平方公里,如广西、云南、新疆等省(区),其中新疆自治区的保护区面积更是超过了10万平方公里。现在无论是在沿海和热带、亚热带的森林植被区域,还是在高原、荒漠和草原区域都建立起了若干自然保护区。全国自然保护区网已初步形成。

二、建立自然保护区的作用和意义 2.1生态系统的天然“本底” 自然保护区能为人类提供生态系统的天然“本底”,各种生态系统是生物与环境间长期相互作用的产物。现今世界上各种自然生态系统和各种自然地带的自然景观,正在迅速地遭到人类的干扰和破坏。许多地区平衡失调,有些地区的自然面貌已难以辨认。人类为了研究这些地区的自然资源和环境的特点,以便提出合理的利用与保护措施,不得不借助于古代的文献记载、考古材料、自然界残留的某些特征来推测已不复存在的自然界原始面貌。由此可见,在各种自然地带保留下来的、具有代表性的天然生态系统或原始景观地带,都是极为珍贵的自然界的原始“本底”,它为衡量人类活动结果的优劣,提供了评价的准则,同时也对探讨某些自然地域生态系统的今后合理发展的方向,指出了一条途径,以便人类能够按照需要而定向地控制其演化方向。2.2物种基因库

自然保护区为人类保存了很多及其珍惜的物种及其赖以生存的生态环境,是各种生态系统以及生物物种的天然贮存库。现在许多重要的动植物资源及完整的生态系统相继被发现,就是在自然保护区中调查研究出来的。特别是目前世界上很多物种,由于环境的变化和人为的干扰,已经处于濒临灭绝的状态。自然保护区的建立和管理,将有助于这些生物的保护及其繁衍,所以说自然保护区是物种自然及生态系统的天然贮存库。2.3科学研究的天然实验室

自然保护区里保存有完整的生态系统、丰富的物种、生物群落及其赖以生存的环境。这就为进行各种有关生态学的研究,提供了良好的基地,成为设立在大自然中的天然实验室。自然保护区是开发自然保护科学研究的重要基地,可用于对自然生产潜力、自然生态平衡、最优生态结构的研究;生物环境间的制约规律,生物内部各品种间的消长与调控,以及环境因子改变后预测可能带来的后果;人类活动干扰与自然生物群落的自然恢复能力等研究。

自然保护区的长期性和天然性的特点,对于进行一些连续的、系统的观测和研究,正确掌握天然生态系统中物种数量的变化、分布及其活动规律,提供了特别有利的条件。2.4 旅游价值

目前,我国很多自然保护区都可以为旅游提供一定的场地,创造出巨大的经济价值。由于自然保护区保存了完好的生态系统,珍贵而稀有的动植物或地址剖面,对旅游者有很大的吸引力,特别是有些以保护天然风景为主要目的的自然保护区,更是旅游者向往之地。在不破坏自然保护区和严格管理的条件下,可以划出一定的地域,有限制地开展旅游事业。随着人民物质生活的改善,自然保护区在这方面的潜在价值,将日益明显的表现出来。2.5维持生态平衡

自然保护区由于保护了天然植被及其组成的生态系统,在改善环境,保持水土,涵养水源,保持生态平衡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特别是在河流的上游、公路两侧及陡坡上划出的水源涵养林,它是自然保护区的一种特殊类型,能直接起到环境保护的作用。当然,要维持大自然的生态平衡,仅靠少数几个自然保护区是远远不够的,但它却是自然保护综合措施网络中的一个重要环节。2.6进行宣传教育

自然保护区是向群众进行有关自然和自然保护宣传教育活动的自然博物馆和自然讲坛。目前我国一般的自然保护区都可以接纳一定数量的青少年、学生和旅游者到保护区进行参观游览。我们可以通过在保护区内精心设计导游路线和视听工具,利用自然保护区这一天然的大讲堂,宣传有关自然和自然保护的知识。

三、我国自然保护区存在的问题 3.1经费不足

目前我国大多数自然保护区都缺乏应有的投入。对于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现行的办法是通过分期编制可行性研究报告,报经省和国家批准后拨款并实施。国家投入大部分经费,地方“配套”小部分,这种投入体制职责不清、权力不明、地方配套很难到位。很多地方级保护区更是还在走“自养”的路子,基础设施薄弱,管理经费短缺,日常管护,科研等工作发展迟缓,无力挖掘自然保护区内更多潜力,严重影响了保护和管理效果。

根据相关资料显示,全国自然保护区每年得到各级政府的总投入不足2亿元。而发达国家用于自然保护区的投入每平方千米每年平均约为2058美元,发展中国家也达到了157美元,而目前中国却仅为52.7美元。但是根据相关专家的计算,全国目前现有自然保护区2531处,面积1.38万公顷,按照每公顷30万人民币的管护费用(最粗低的管理方式计算),全国自然保护区费用也需要43.5亿元。但是该投入同生态环境恶化造成的损失和治理破坏后的生态环境相比确实微不足道的,它所产生的生态效益却是无法用金钱来估量的。3.2管理混乱

目前我国自然保护区管理机构多为事业机构,但是工作却是集行政事业和企业性质于一体,具有执法、管理、开发、经营等多项职责。本来保护区的工作是以资源保护、科学研究、环境教育等业务工作为主,但是现在的保护区却是管理与经营混于一体,管理的主要职能偏移,出现了重经营轻管理的现象。并且我国现在的行政体制都有“届满选举”,自然保护区主要领导按现行的行政管理体制都随“届满选举”而换岗,保护区的业务管理工作的连续性得不到有力保证,很不有利于自然保护区的发展。还有就是对保护区工作人员的管理太过松散,上级对下级无指令,下级对上级也不用汇报,干好干差都是一个样,全凭良心干活,在本来都不宽松的财政条件下,还得掏钱养一批“闲人”。3.3法律法规不够完善

由于我国的保护区类型很多,分布范围很广,形态多种多样,单靠目前的法律法规难以覆盖所有的现实情况。并且相关法律的惩戒力度太小,而自然保护区的管理部门又出于自身利益考虑或者迫于压力,执法不力,导致了很多自然自然保护区的偷猎,盗采现象屡禁不止。并且有的法律法规和现实发展需要存在着较大的差距,一些法律条文并不利于自然保护区的发展需要。如《森林法》第31条第3款“…….自然保护区的森林,严禁采伐”这就导致了自然保护区涉及到树木的建设项目,如开路,架电、通讯等基础设施建设无法开展,制约了自然保护区的合理开发利用。

四、我国自然保护区发展对策

4.1增加对自然保护区的政策支持和投资力度

首先应该将自然保护区的日常建设和管理经费纳入各级人民政府的“十二五发展规划”,由自然保护区所在市县级以上人民政府逐年安排资金,中央逐步加大对自然保护区建设的的补助,保护区广泛争取社会各界和国内外热心于自然保护的团体和人士的资助,积极实施开发各项经济活动,建立起以国家和当地政府投入为主,自然保护区自筹和国内外捐助相结合的投入机制。只有切实解决了职工的吃饭问题和经费问题,才能从根本上解决保护区的发展问题。

然后还要加强自然保护区周围片区的经济建设,因为自然保护区周围片区的经济发展程度直接关系到自然保护区的建设和管理。自然保护区和其周围片区与荣俱荣、与衰俱衰。保护区需要好周边片区建立起良好的经济合作关系,发展生态旅游,科研教育等附加值高的产业,和周边地区实行利益共享。周边群众才会从原来的自然保护区可能破坏者变成共同管理者,这样才能从根本上减少周边养殖,放牧,捕捞等对自然资源破坏较大产业对自然保护区的破坏

但是发展周围片区的经济建设不是那么容易的事情,需要我们各级政府相关部门去制定优惠政策予以拉动和扶持。政府可以利用实行一些产业政策、银行贷款、税费减免等去带动周边地区经济的发展和保护区的基础设施的建设。我相信,只要实现了政府重视,部门支持,社会合作的良好局面,就一定能够实现经济的快速发展。4.2加强自然保护区的管理活动

国家可以考虑下设一个统一的专门的自然保护区决策系统。这个系统应该包括中央、地方和保护区三个层次。由中央统一负责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管理,改变现行的“统一协调,多部门管理的”机制。地方则设立专门的自然保护区管理部门。各个自然保护区管理部门作为国家或地方有关主管行政部门的派出机构,负责所有自然保护区的管理,从根本上解决目前自然保护区管理责任不清,建而不管的状态。自然保护区则根据自然保护区的特点定编定额,明确每个人的责任和义务,对自然保护区的领导实行问责制,切实改变目前少数地方作风懒散,纪律涣散的局面,将各项工作落到实处。

由于自然保护区的主要职能是保护,专业性很强,所以必须解决人才这个问题。自然保护区应该招用具有专业知识水平的人员来进行保护区的管理,并且每年都应该抽出一定经费,委托相关院校对保护区人员进行职能培训活动,不断加强与高等院校的合作,建立起相关合作项目,听取专家意见,借助科学的力量,对保护区实行科学有效的管理。

还有就是要注意稳定职工队伍,因为自然保护区一般都在交通不便,人烟稀少的偏远地区。保护区职工的劳动福利,子女就学,就业等问题,住房等问题长期得不到解决,很容易导致职工不安心工作。保护区的领导应该引起足够的重视,加强和地方政府的相关合作,积极创造条件逐步加以解决,充分调动积极性,让职工可以安心工作。4.3完善法规,加强执法

国家应该参照今年来自然保护区方面的案例,将修改和补充相关法律法规提上议事日程。应该从法律法规成面上对土地权属问题,保护区发展规划实施问题,生态补偿制度,法律惩戒力度等问题进行科学合理的规范和相关解释。让自然保护区在建设管理的时候做到有法可依,有章可循。还应该切实加大执法力度,对偷猎盗采等违法活动进行强有力的打击。还应该加强对执法人员的监督教育活动,严厉禁止相关执法人员对违法违规活动采取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的态度,加强公众监督,严格执行相关法律法规,用国家力量去保证给自然保护区的健康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金鉴明等

自然保护概论

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

[2]谢建强、王超

加强自然保护区管理,促进生态建设 [3]于文辉、张可荣

自然保护区发展现状、问题及对策研究

第五篇:2010中国焊接结构的发展现状和存在的问题

2010中国焊接结构的发展现状和存在的问题

悬赏分:0 | 提问时间:2010-10-10 11:25 | 提问者:39145102

4推荐答案

我国制造业焊接生产现状与发展战略研究(2)

2010年03月22日焊接结构用钢量状况

3.1 焊接结构用钢量

焊接结构的用钢量是衡量一个国家焊接技术总体水平的重要指标。我国长期缺乏这方面的可靠统计数据,一直对焊接结构的用钢量采取估计方法,没有可靠依据。这次调查我们曾试图统计全国各企业焊接结构的实际用钢量,但是由于回收数据太少,直接统计用钢量有困难。因此,提出通过计算已寄回调查表的115家企业年总焊接材料消耗量和总用钢量的比值,得出每吨钢材平均需要耗用焊材的数量,再用全国焊材的总产量来推算每年焊接结构的用钢量。根据115家企业提供的数据计算,我国企业当前焊材与钢材的比例为1.82%。但考虑到所统计的企业小型的少,大多是中型以上的企业,而众多的小型企业焊条用量比中型以上企业多得多,因此将这个比例数比较保守地调整为2%。我国2002年消耗的焊接材料总量(包括进口)按147万吨计算,可焊接的钢总量约为7350万吨,而2002年钢产量为1.85亿,因此焊接结构的用钢量约占钢产量的40%。可见,我国焊接加工的钢材总量大于其他冷、热加工方法。即使是这样,我们还是落后于工业发达国家。将收集到的日本和原苏联在上世纪80年代经济发展较快时期年焊接结构用钢量的数据汇总分析。原苏联焊接用钢量达到60%,而日本超过70%,其他发达国家大多在这个范围之内。我国钢产量还将继续增长,预计近年内将会提高到2亿吨以上。同时焊接结构的用钢比例也将逐步趋向60%的目标,国民经济建设中焊接的工作量将成倍地增加。焊接技术将迎来一个发展的新高潮。这点应该引起各级政府和焊接学会、焊接协会以及高校、科研单位和有关企业的高度重视,提前做好准备。

3.2 钢材的主要用户

我国焊接结构的用钢量2002年达到7350万吨,但需要进一步搞清楚哪些行业是用钢大户。根据国家统计局及有关协会、联合会提供的产品产量和用钢量数据,粗略推算出1999年各主要行业的用钢量如表7所列。从表中可以大致看出我国主要行业的用钢情况,其中金属结构、管道、汽车和电站设备行业是用钢大户,每个行业年用钢量都在200万吨以上,其次是造船、石油化工机械和集装箱行业,各用钢超过100万吨。金属结构和管道行业是近7-8年才壮大起来的,并迅速成为我国的用钢大户。可是长期以来,焊接界的研究与开发工作大多针对化工设备、电站设备、冶金设备、船舶、飞机和车辆等制造业的需要,而较少关注这些现场安装焊接和野外焊接技术的提高。致使这些现场和野外焊接技术水平仍然停留在较落后状态,应

粗略统计的15个主要行业的用钢量数据,总数只有2535万吨,而当年焊接结构的用钢量约为5000万吨,还有2400多万吨钢的用户不明。这点日本的统计数据也有类似问题,他们把这些没有确切用户的用钢量归在“贩卖业”类中,而建筑、建设、土木和汽车行业则是日本的用钢大户,年用钢量都在400万吨以上。

3.3 与焊接相关的企业数量

我国以焊接为主要生产手段的企业有多少,是焊接界共同关心的问题,但是一直没有一个比较准确的数据。我们从国家统计局的统计表中了解到1999年全国机械制造企业共有40675家,其中与焊接有密切关系的企业有7312家,包括特大型、大型、中型和小型企业。他们的数量和用钢量的比例如下:

特大型企业占0.2% 消耗钢材15%

大型企业数占12.1% 消耗钢材40%

中型企业数占25.4% 消耗钢材25%

小型企业数占62.3% 消耗钢材20%

应该指出,由于国家统计局的统计表没有给出企业用钢量的数据,因此我们从机械工业联合会的统计报告中计算出不同规模企业的用钢量比例,并将这个比例推广到全国同等规模的企业。从这些数据可以看出,占企业总数1/3左右的特大、大和中型企业,用钢量达到全部的80%。今后必须非常注意统计中型以上企业的情况,它们可以代表我国焊接生产的实际水平。但是也应适当关注小型企业的焊接技术进步,因为它们数量多,年消耗钢材达1500万吨。企业焊接技术人员和焊接工人概况

人是企业最具活力的生产力,企业是高新技术的载体。企业的竞争说到底是人才的竞争,包括技术人员的创新能力和工人的素质。因此我们对企业技术人员和焊接工人的情况进行抽样调查。从115家企业提供的数据,共有2012名焊接工程技术人员和21965名焊接工人(包括技师)。他们的职称比例如图7所示。企业焊接技术人员队伍中66%由工程师和助工组成,而具有研究员级高工职称的人数仅占1%。这些焊接工程技术人员的学历如下:

博士学位(仅有1人)0.05%硕士学位 1.7%

大学本科 52.6%大专 22.9%

中专 12.4%电大/职大 8.3%

其他 2.05%

可见,目前企业中高学历和高职称的焊接技术人员太少。在2012名焊接技术人员中仅有1名具有博士学位,而具有硕士学位的也不足2%。我国每年培养的焊接专业博士近百名、硕士数百名。但是我国大多数企业缺少高学历的、熟悉生产的焊接工程师和有经验的焊接结构设计工程师,这已是一个不容忽视的严峻问题。由于企业工作的性质以及条件与待遇的原因,目前大多数企业比较难吸引较多高学历的优秀人才到企业工作,就连高等院校的毕业生愿意到工厂,并坚持留在工厂做焊接技术工作的也不多,有一些企业已经出现第二次人才断层。造成这个现象的原因是复杂的,但应该说,媒体对某些行业的过度宣传,对大学生的思

潮有一定的外在影响,而高等院校对学生的敬业教育和职业道德教育不够重视,学生在学习期间到工厂去的时间太短、对工厂生产不了解等,都是造成这种现象的内在因素。现在已经到了要大声疾呼全社会应重视引导高学历、高素质的优秀人才到生产第一线去锻炼、去工作的时候了。另外,中专毕业生在工厂的焊接技术人员中所占的比例也偏少(12.4%),这是因为社会上愿意上专的学生少。其实,工厂有一些工作可以由中专学历的技术人员来完成,不一定都让大学毕业的技术人员来做。这也是一种人才的浪费,是一种不正常的社会现象。

应该注意到,我国从1998年开始,高等院校取消各单独的热加工专业,合并成材料加工工程,实行了通才教育。然而,对企业来说需要的是能尽快独立工作的人才。能够尽快从“通才”过渡到“专才”,要求我国的教育培训体系有一个合理的总体安排。其中,高等教育应能适应不同层次的社会需求,特别是广大基层企业对技术人才的需求。工科的高等教育应特别注意,并重点培养能适合在现代企业工作的工程师。这是人数最多,对发展我国制造业有深远影响的群体。在四年的工科教育中不仅要使学生掌握基本的科学知识,更重要的是能真正了解现代企业的生产和管理特点,树立良好的职业道德,培养牢固的敬业精神和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确立深入生产一线的思想。只要有一支强大的高素质的工程师队伍为后盾,我国的工业基础才能牢固,科技成果才能有众多的承接的主体,制造业才能有所创新和持续发展。

高等院校应有不同的层次,有以培养科研人才为主,也应有以培养广大企业需要的工程技术人才为主,两者的培养方法和教学内容不应完全相同,要各具特色。另外,“通才”到“专才”的后续教育也不应全部由企业来承担,这容易形成新的“师傅带徒弟”的不规范、不合理的局面。因此,尽快完善全国范围内的专业技术教育体系和继续教育体系显得更加重要。在高教改革后的今天,应加快完善这方面的社会功能。国外的一些专业技术学会/协会在培养本专业技术人才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很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我国已经于2000年1月取得国际焊接学会(International Institute of Welding-IIW)的认可,成为国际焊接界的授权国家实体(Authorized National Body-ANB)的成员之一,正在按照IIW的要求,建立和完善培训体系,按照国际标准加强对中国的焊接工程师、焊接技术员、焊接技师和焊工的正规培训。并根据要求,经考试合格发给国际认可的证书,实现在焊接技术培训和认证方面与国际接轨。但是,目前接受培训的人数仍不够多,全国在焊接工程师和焊接技师、焊工培训方向也缺乏一个统一完整的体系,需要尽快完善。从调查的21,965名焊工来看,90%以上都取得焊工证书,85%的焊工年龄在45岁以下,说明我国的焊工是一支比较年轻的、技术合格的队伍。目前焊工的主要来源有如下几个方面:

技校——58%企业培训一30%

临时工——8%其它——4%

可见,技校毕业的学生是我国焊工的主要来源。但是不同行业焊工的来源也不尽相同。一些企业集团公司和大型企业都有自己的技校,为本企业培养焊工的后备人员。但是,当前还有相当一部分企业兴办的技校由于经费困难和不能招收到足够数量愿意学习焊接的学生,已经难以继续维持。如果这个问题不能得到解决,技校不能输送足够的焊工后备军,企业自行培训焊工的比例将继续升高,企业的负担也将加重。这样,企业不仅要将“通才”的大学毕业生培养成焊接的专才,还要把“新手”培养成熟练焊工,这会拖累企业发展的步伐,也是不尽合理的社会分工。政府有关部门应重视并尽快解决这个工人预备队的来源问题。

焊接技师是具有熟练技能和专门知识与经验的高级焊工,但是目前企业中焊接技师与焊工的比例仅为4%。这说明企业过去对培养高水平的焊工方面力度不够,应引起企业和全社会对高技能人才的培养和晋升的重视。对现状的总体评价

从上面5部分的简要介绍,可以宏观地了解我国焊接生产的总体情况。应该说改革开放25年来,焊接的成绩与进步是显著的,但是问题和困难也是很多的。我国已经是一个世界上最大的焊接国家,但还远不是一个焊接强国,距离国际先进水平还有一段路要走。

主要存在如下几个问题:

——长期对焊接产业的统计工作不重视,没有具体的负责统计单位,相当多企业不愿意提供数据,而国家有关部门的统计内容不统一、不全面,统计工作很难做得科学、准确。国家缺乏准确的统计数据,不可能正确制定发展规划和确定方针、政策。统计数据确是产业发展的基础,产业缺乏这个基础,不可能做大做强。——对焊接在国民经济建设中,特别是在振兴装备工业中的重要作用认识不足,缺乏明确的发展规划。当前焊接结构占钢总产量的40%,如果5年内提高到60%,而钢总产量也增加到2.5亿吨,这将意味着焊接工作量将增加一倍,钢结构用钢量从现在的7300多万吨提高到1.5亿吨。可是,当前国家有关部门还缺乏必要的思想、技术和规划的准备。

——焊接生产水平的发展不均衡。东部沿海地区较高,西部内陆地区较低;中型以上企业较高,小型企业较低;汽车等重点发展企业较高,钢结构制造及现场安装行业较低。

——焊接机械化自动化总体水平低(只占40%)。焊材中焊条的比例过高(75%以上),焊材与钢材之比偏高(0.77%以上),焊材质量和品种与国际先进水平的差距大。目前从事焊接材料研究(特别是量大面广焊接材料的研究)的高校和科研单位少,而焊材企业的开发实力又不足,优质的特种焊材仍需依靠进口。

——电焊机企业数量多、规模小,集团化差,开发能力弱。一般化的产品多,先进的焊接电源,特别是性能好、功能多的气体保护焊设备产量少,新工艺的开发与推广速度慢,每年仍需大量进口新型焊接技术与设备。

——焊接机器人、焊接专机、焊接变位机的用量少。特别是焊接机器人85%分布在交通行业(汽车、铁路、摩托车),其他行业少。具有我国自己知识产权的工业机器人没能形成批量生产,90%以上的焊接机器人来自外国。

——焊接技术人员和焊接工人的教育与培训没有形成全国统

(1)完整的体系,与国际接轨的进程慢。企业难以吸引优秀的人才和高学历人才到企业从事焊接技术发展工作。缺乏焊工预备队的问题,应引起重视,并应注意高技能的焊接技师的培养、教育与晋升。

(2)焊接发展战略

下载公关学在中国的发展及其存在的问题word格式文档
下载公关学在中国的发展及其存在的问题.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中国电力发展存在五大问题

    中国电力发展存在五大问题 在14日进行的2010年亚洲能源论坛上,国务院国资委国有重点大型企业监事会主席路耀华,公布了最近由国资委监事会牵头进行的一次关于电力行业发展的集......

    浅析医药行业发展现状及存在问题

    浅析医药行业发展现状及存在问题—阜阳市医药批发企业现状及存在问题药品主要是用于预防、治疗、诊断人的疾病,有目的地调节人的生理机能;.规定有适应证或者功能主治、用法和......

    高尔夫发展存在的问题

    高尔夫管理 当前中国高尔夫运动发展存在的问题 中国高尔夫20年的发展之所以没能够形成大众化的原因,主要是中国球场建设成本高,中国人均可支配收入还很低,能够负担庞大打球开销......

    发展乡村旅游存在问题

    内容单调档次不高 乡村旅游“想说爱你不容易” 上农家土炕、吃土鸡、摘水果,这些似乎已经成为乡村旅游“千村一面”的服务项目。记者近日在青海省贵德县农家风情旅游区看到,很......

    微生物制药发展及存在问题

    微生物制药的发展现状以及存在问题 生物技术x班生物制药是指运用微生物学、生物学、医学、生物化学等的研究成果,从生物体、生物组织 、细胞、体液等 ,综合利用微生物学 化学......

    文化产业发展存在问题和对策

    刘朝来重写稿实文化强省战略部署推进文化产业跨越发展民进安徽省委一、我省文化产业发展的现状和存在问题近年来,我省积极推进文化强省战略,省委、省政府出台《关于加快建设文......

    公司发展存在问题及建议

    公司发展存在问题及建议 人力资源战略是企业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人力资源是组织的重要战略资源,它在相当程度上直接决定着组织战略的成败。人力资源战略对组织具有持久的、......

    体育教师发展存在的问题

    体育教师发展存在的问题随着青年教师已成为学校教育,教学的主流。青年教师的朝气,奋发向上,和开拓精神使学校充满了活力!但存在的问题也逐渐的显现出来,直接的影响了青年教师的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