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异地输送务工人员问题点汇总
关于赴南京输送外出务工人员问题点汇总
一、发展前景
铜川市妇联领导,组织协调异地用工诚信企业,委托妇联巾帼家政服务有限公司负责务工人员的招聘,技能培训,统一输送、统一安置,更好的解决异地务工人员疑虑.......安全、可靠、快捷、放心的实现异地务工人员对接,同时体现铜川市妇联领导心系人民,解忧排难的服务宗旨。
二、责任划分
1、务工人员安全保障
对接异地用工企业,对方不提供员工缴纳五险一金,只有管理层缴纳。人身安全上存在漏洞,责任承担无保证,用工企业无责任确认。
2、招聘方责任(铜川市妇联巾帼家政服务有限公司)
(1)招聘务工人员,异地对接成功,出现意外事故,责任方是谁?(2)对接过程中,输送的务工人员无故退回,怎么解决?
(3)巾帼家政作为委托方,全程安排专人负责务工人员的输送,每次的往返路费如何解决?
(4)巾帼家政负责,招聘、培训、统一输送、统一安置对接。每次输送的人员如何收取费用:(是否可以收取个人的10%作为输送方费用)
(5)异地企业对接的员工,出现纠纷意外等,妇联和巾帼家政是否要承担责任?
第二篇:连州解决拖欠异地务工人员工资问题联席
连州市解决拖欠异地务工人员工资问题联席
会议制度(征求意见稿)
根据《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全面治理拖欠农民工工资问题的意见》(国办发〔2016〕1号)和《广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全面治理拖欠异地务工人员工资问题的实施意见》(粤府办〔2016〕111号)要求,为加强对解决拖欠异地务工人员工资问题工作的组织领导,强化部门间协作配合,统筹推进各项工作,决定建立连州市解决拖欠异地务工人员工资问题联席会议制度。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联席会议组成
联席会议由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市发展改革局、市公安局、市司法局、市财政局、市住房和城乡建设管理局、市交通运输局、市国土局、市水务局、中国人民银行连州支行、市公路局、市市场监管局、市总工会、市工商联等单位组成。
联席会议由市政府分管领导任召集人,市政府办副主任和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主要负责同志任副召集人,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分管负责同志以及各成员单位分管领导任成员。联席会议可根据工作需要,邀请其他相关部门参加。会议成员因工作变动等原因需调整的,由所在单位提出,并报告联席会议。
联席会议下设办公室,设在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负责联席会议的日常工作。联席会议设联络员,由各成员单位有关科(部、室)负责同志担任。
二、主要职责
在市委、市政府领导下,统筹协调和指导推动全市保障异地务工人员工资支付工作;共同推进贯彻落实国办发〔2016〕1号文和粤府办〔2016〕111号文提出的各项任务与政策措施,部署相关工作;分析研判工作形势,拟订综合治理欠薪的政策措施;明确各部门职责分工(附件);组织开展对各镇(乡)、各部门落实各项政策措施情况和任务完成情况的督促检查;总结推广经验做法,研究解决重点难点问题。承办市委、市政府交办的其他涉及治理欠薪工作事项。向市委、市政府和清远市委、市政府联席会议报告欠薪治理情况。
三、工作制度
(一)汇报工作情况。向市委、市政府和清远市委、市政府联席会议汇报我市工作情况。主要汇报政策措施落实、工作任务完成情况,分析存在的突出问题,为我市和清远市委、市政府决策提出建议。
(二)召开联席会议全体会议。每年原则上召开一次联席会议全体会议。主要任务是,学习贯彻党中央、国务院、省委、省政府和清远市委、市政府关于解决企业拖欠工资问题的指示批示及有关会议、文件精神;议定工作计划和阶段性工作安排;通报工作进展情况,针对存在的问题研究提出完善政策措施的建-2府汇报联席会议各项工作落实情况,不定期向各成员单位及各镇(乡)通报交流。
附件:连州市解决拖欠异地务工人员工资问题联席会议职责
分工
连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2018年4月26日
妥善处置欠薪引发的群体性事件。承担联席会议日常工作。
市发展改革局:负责加强对市财政性建设投资及重大建设项目、重大城镇基础设施项目、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等的审批管理,加强对政府投资项目等的审批管理,严格审查资金来源和筹措方式,对资金来源不落实的政府投资工程项目一律不予批准,对政府工程项目拖欠工资款的不再批准新建政府项目。落实对审批立项的政府投资工程项目定期通报同级人社部门。将企业劳动保障守信和失信信息纳入市公共信用信息管理系统并依法进行公开公示,对拖欠工资失信企业,在职权范围内依法依规予以限制。
市公安局:负责协同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健全劳动保障监察执法与刑事司法衔接机制,做好对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移送的涉嫌拒不支付劳动报酬犯罪案件线索的接收立案、侦破以及重大案件提前介入查处等工作;参与处置劳资纠纷群体性事件,依法及时妥善处理因拖欠工资引发的影响社会治安问题,对采取非法手段讨薪或以拖欠工资为名讨要工程款,构成违反治安管理行为的,依法予以治安处罚;涉嫌犯罪的,依法移送司法机关追究刑事责任。
市司法局:负责指导各镇(乡)司法所工作,支持、引导法律服务和法律援助机构,为劳动者追讨欠薪提供及时有效的法律服务和法律援助;配合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等部门指导、督促拖欠工资的企业与劳动者签订还款协议,公证机构依法为企业与劳动者办理协议公证,对符合《公证法》第三十七条“对经公证的-6督促企业落实劳务用工实名制、工资支付分账、工资支付保证金等制度规定,健全工资支付监控和保障制度,改进本领域工程款支付管理和用工方式。对拖欠工资失信企业,在职权范围内依法依规予以限制。对层层违法转包造成欠薪的企业,禁止其在连州行政区域内承包工程。
市国土局:负责加强对土地资源建设领域的监督管理,进一步完善规范土地资源建设市场秩序的法律法规和政策,做好土地资源建设领域清理拖欠工程款工作,督办本领域内因挂靠承包、违法分包、转包、拖欠工程款等造成的欠薪案件。协同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全面规范土地资源工程建设领域企业工资支付行为,监管好高标农田工程项目建设,督促企业落实劳务用工实名制、工资支付分账、工资支付保证金等制度规定,健全工资支付监控和保障制度,改进本领域工程款支付管理和用工方式。对未能解决拖欠工程款问题的企业一律不得为其办理规划用地。
市水务局:负责加强对水利工程建设领域的监督管理,进一步完善规范水利建设市场秩序的法律法规和政策,做好水利建设领域清理拖欠工程款工作,督办本领域内因挂靠承包、违法分包、转包、拖欠工程款等造成的欠薪案件。协同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全面规范水利工程建设领域企业工资支付行为,督促企业落实劳务用工实名制、工资支付分账、工资支付保证金等制度规定,健全工资支付监控和保障制度,改进本领域工程款支付管理和用工方式。对拖欠工资失信企业,在职权范围内依法依规予以限制。-8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对拖欠工资失信企业,在职权范围内依法依规予以限制。落实“双随机,一公开”制度,对违反工商行政管理法律法规的行为依法予以查处。
市总工会:负责指导各级工会组织充分发挥工会劳动保障法律监督作用,指导、督促企业加强工会建设,逐步提高基层工会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的能力;指导企业工会与企业开展工资集体协商,签订集休合同,建立完善工会系统的欠薪报告制度,加强对企业工资支付情况的监督,督促企业解决拖欠工资问题。引导工人依法理性维权,促进社会和谐稳定。
市工商联:负责对企业和企业经营者进行劳动保障法律法规宣传教育工作,指导商会协会充分发挥企业代表组织的作用,引导和教育企业加强人文关怀,依法支付工资,规范工资支付行为。加大对企业欠薪行为的监控和预防,督查和指导企业依法解决欠薪等劳资纠纷,协助有关部门妥善处置欠薪群体性事件,引导企业主动承担社会责任,维护企业合法权益。
0-
第三篇:异地务工人员创新管理经验交流
市新豫青少年服务中心党支部“乡情工作法”增强党组织凝聚力
加强异地务工人员的创新管理对于一个地方的长治久安来说十分重要,各级党委和政府都十分重视异地务工人员服务工作。市新豫青少年综合服务中心是珠海市第一家专门服务外来务工青年的社会组织。为了更好地服务在珠海务
工的河南籍人员,服务中心党支部带领服务中心全体人员,以乡情为纽带,以党群组织为核心,以“豫服务·粤幸福”为发展愿景,采取“社工+志愿者”的模式,充分整合各类社会资源,从异地务工人员实际和需求出发,通过“窗口式”服务、党群周末课堂和上门服务等方式为异地务工人员提供综合服务,走出了一条服务异地务工人员的新路子。这一工作法被称为“乡情工作法”。
一、基本内涵
“乡情工作法”抓住了务工人员在异地十分重视“乡情”这一关键点,以乡情为纽带,把党群组织建到务工人员中,并通过“乡情”组织各类节假日关爱活动、开展形式多样的惠民服务,利用“乡情”帮扶弱势群体、处理各种纠纷、化解社会矛盾。其核心要义是,通过乡情建立良好的党群关系,加强各项服务工作,推动社会和谐进步。
二、主要做法和特点
(一)以乡情为基础,构筑“党群工作一体化”党建模式
1、以“双隶属”促党组织覆盖面扩大。自党支部成立后,根据河南籍流动党员较多的特点,发挥优秀党员的模范引领作用,吸纳更多河南籍流动党员加入党支部,通过建立“党员双重隶属、过双重组织生活”,引导流动党员为驻地和家乡发展做出积极贡献。
2、“2+1”结对培养打造高素质党员队伍。中心党支部积极做好河南籍务工青年入党积极分子推优入党工作,采取务工青年入党积极分子“2+1”结对培养联系方式,即务工青年入党积极分子和一名中共党员、一名团干部结对培养,并认真做好结对培养期间的学习教育、政治思想、工作作风等方面表现情况的记录,为党组织输送优秀人才。
3、党建带群团建设增强向心力。服务中心成立新豫团工委后,大力推进信阳、南阳、驻马店、周口等市在珠海创建团工委,推动企业建立团组织,将6名河南籍党员充实到团工委队伍中,发挥骨干作用积极联系务工青年。党支部指导创办珠海市第一个以服务同一省籍青年的“职工之家”—新豫工会联合会,并指派2名河南籍党员分别担任工会联合会副主席和组织委员等重要职务,积极发动河南籍务工人员加入工会。党支部还与市妇联沟通,在服务中心建立了“妇女之家”,由支部的2名女党员担任妇女委员会委员,发挥了党员先锋模范作用。
(二)以乡情为纽带,打造异地务工人员温馨“家园”
1、用交流活动增情谊。党支部充分发挥群团组织优势,以走进务工人员为根本,开展一系列喜闻乐见的活动,借助亲情、情感力量,传播、渗透党团组织的重要主张,让务工人员感受到组织的温暖。一是注重节日关怀。利用春节、端午节、中秋节组织河南籍务工人员举办包饺子、包粽子、包汤圆活动,利用儿童节组织务工人员子女参加看电影、游园活动,利用重阳节开展“请老人吃顿饭”敬老活动,利用元旦节举办总结表彰会,利用暑假和寒假组织务工人员子女参加“朝阳快乐营”活动,以实际行动关爱务工人员及其子女。二是开展联谊交流活动。党支部多次组织优秀青年开展联谊活动,先后举办了首届河南青年精英会、百名豫籍青年企业家走进横琴、每年一届的青年联谊会、优秀青年走进企业等活动。
2、用贴心服务暖人心。中心党支部在务工人员聚集地的前山街道开展“门店式服务”,开辟证件办理、就业服务、法律维权、河南省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咨询、惠民政策咨询、计划生育等6大服务窗口,为河南籍青年办理身份证和居住证、免费找工作和提供创业指导、子女就学协助、提供法律援助等服务,并承接了河南省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窗口职能,推进河南各地在珠海实行定点医院,为河南务工人员解决看病报销难问题。二是主动上门服务。自2012年以来,中心党支部连续组织了25场惠民政策进工业园区、便民服务进企业活动,现场派发资料,为务工青年提供各项咨询服务,同时现场办理居住证和河南省身份证,服务惠及4万务工青年。
(三)凝聚乡情乡谊,提升党组织服务功能
1、践行志愿精神服务广大群众。党支部成立了河南籍务工青年志愿服务队伍,吸纳河南籍务工青年不断加入志愿服务队伍,有计划、有秩序开展免费理发、文明交通劝导、现场政策法规咨询等各类志愿服务活动。此外,中心党支部将逐步完善各市驻珠海团组织和河南省在珠海青年志愿服务队,实行分级管理,扩大志愿服务队伍,让更多青年骨干更加紧密地团结凝聚在党的周围,建立一支强有力的社会组织服务团队。
2、设党员示范岗实现服务优质化。中心党
支部设立了党员模范岗,坚持在春节、清明、五
一、端午等重大节日安排党员志愿者,每天照常开门服务,为务工人员提供便利。同时在每个服务窗口设立登记本,记录窗口服务落实情况和群众反映意见情况,并对亮身份的党员开展评分活动,作为评选优秀党员的依据。
三、取得成效
市新豫青少年综合服务中心2012年荣获“第十四
届广东青年五四奖章集体”提名奖和省“重点培育社会组织”,今年7月被授予“社会组织规范化建设示范点”和“社会组织党建示范点”;党支部书记、总干事张以山荣获2012年全国优秀共青团干部、“第七届广东省十大杰出青年”、“十六届河南青年五四奖章”等荣誉称号。新豫青少年综合服务中心及张以山的事迹多次被中国青年报、南方日报、珠海电视台等数十家媒体报道。
服务中心通过“乡情”工作法,采取“窗口式”服务和上门服务两种服务办法,现已为豫籍务工人员办理身份证2000多份;代办居住证780份,为720名务工人员找到工作,为54名青年提供了融资、办理工商证件等方面的创业服务;成功实现河南省光山县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珠海定点医疗和就地缴费,已经解决12名务工人员看病报销问题,代收缴费80份;编印并发放《珠海市异地务工人员服务手册》3万册,提供积分入户咨询服务265人次,积分入学咨询服务95人次,未成年保险、圆梦计划和办理护照咨询服务180人次;受理了135例法律咨询,指定律师代理案件10例,协调解决案件10例,制止了6起群体性事件的发生;创建了“党群周末课堂”新项目,开设了党(团)干部培训、创富故事、惠民政策宣讲、健康知识讲座等课程,已经开课5期,受益异地务工人员达420人;开展走近工业园区和走近企业的“妇女培训”和“人口服务 幸福家庭”联合服务达40场次,惠及务工人员达4万人。党支部现已建立了40个QQ群,1个网站,2个微博,累计群发各种活动信息及惠民政策短信9万条,惠及务工青年近万人。
同时,服务中心的“乡情工作法”还被广东团省委和珠海市委大力推广,已经带动四川团省委驻粤团工委、安徽团省委驻粤、贵州驻粤团工委等7个驻粤团工委创建了服务异地务工人员的枢纽型社会组织,还有部分省政府驻粤办事处也逐步转型为社会组织。
四、工作启示
“乡情”工作法源自于民间的“老乡”观念,通过乡音和乡情拉近党员与群众之间的距离,一定程度上消除了人与人之间的沟通障碍,让党建工作更加通畅,使服务工作更加深入,也让社会更加和谐。“乡情”工作法十分适合异地务工人员较多的地区,对于党和政府服务异地务工人员具有重要的参考意义。但“乡情”是一个比较敏感的话题,近几年广东省发生的群体性事件大部分都涉及到“老乡”这一特殊群体,所以在实际工作中一定要注意沟通方式。
第四篇:务工人员医保问题
进城务工人员的医疗保障制度改革措施研究
关键词:进城务工人员、医疗保障制度、必要性,途径与障碍 摘要:针对越来越多的进城务工人员无法抛弃农民身份,被排斥在全民医疗保险体系之外,有必要关注这类人群,采取积极有效的解决方案。
农村进城务工人员是农村向城镇转移而形成的一个特殊的群体,户口仍在农村,还保留着承包耕地,但主要收入来源已非农业收入。他们介于农村人口和城镇人口之间,在社会保障,权利,待遇上都有欠缺,对于这样一类社会群体,我们有必要关注他们,采取一个切实有效的政策来妥善安置他们的生存问题。
从1982年到2000年近20年的时间里,农村转移人口达2.05亿人。来自福州市罗源县的实地调查显示国家的经济建设发展使农民工就业形势有了很大的好转,但出现了一个现象,农村的年轻人基本已经都聚集到了城市中,而农村剩下的就只有老人,小孩,资源浪费。
最值得关注的是,在现今全民医保的背景下,仍有一些外来人员和农民工还未享受到医保政策的庇护。他们的权益该如何得到维护?应该打造一条尽快吸收进城镇医疗的路,解决医保的看病难问题。
有必要吸纳农村进城务工人员进入城镇社保网络,这是这一群体对社会保障制度的迫切需要。他们已经走向非传统意义的农民之路,工作收入来源绝大部分来自城镇务工,虽然他们中一部分人还保留着承包耕地,但种地只是执行着最低生活保障功能,作为规避城市风险之用。
这一群体职业分布虽广,但多集中于劳动密集型行业,工作量大、工作强度高、环境艰苦、存在安全隐忧,缺乏相应的安全保护。因此,他们面临着医疗上的大问题。他们又呈现出十分明显的年轻化的特征。一般来说,进城务工经商的主要是农村人口中的青壮年劳动力。这种年龄结构特征带来的结果是他们向往城市生活、并不像其父辈那样热恋土地,原来就未学会或随着日益成为熟练工人而不再具备从事农业劳动的意识和技能,从而在事实上完全失去了对土地的依赖,因而正承受着日益增大的、真正意义上的失业风险。
随着国家发展,要建统一的劳动力市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要求有统一的劳动力市场,劳动力能在全国范围内自由流动。绝对要求打破城乡之间的壁垒,而存在症结是城乡隔离的户籍制度以及与这种户籍制度相伴而生的就业安置、医疗社会保障等制度。如果一下子打破这种制度,导致大量农民工涌入城市,会给城市巨大的人口压力,所以要解决这个问题,还得慢慢分析。中国城市化的任务,不仅是要把几亿农业劳动者转变为非农产业劳动者,而且是把儿亿乡村人口转变为市镇人口,而合理化解中国的城市化难题,使人口城市化过程与农业劳动力非农化过程同步,就必须使这一部分进城农民彻底告别土地,变成真正意义上的依赖非农业经营活动生存的“城市”人。
农民处于社会保障体系边缘,相当部分社会保障至今仍将整个农村排之其外。在城镇社会保障制度改革不断实施过程中,新旧制度有效对接,但农村却陷入不得不依靠单一的传统家庭保障的境地,真正意义上的社会保障才刚起步。但如果将已进城务工的农民强行退回到农村社保体系,对他们来说起不到社会保障作用,是不公平的,而且,沿袭城乡分割的旧的做法还会给今后城乡社会保障制度的实施操作带来新的问题和不便。而将这一群体依据收入来源地原则就地参保,缴纳保险金,有利于社保工作的开展,也符合这一群体的心愿和需要。通过吸纳这一群体进入城镇社会保障体系,用现代社会保障替代传统的土地保障,使这一群体彻底脱离与土地的关系,有利于土地的规模经营,有利于提高农业的生产效率,推动农业及农村经济发展。
将进城务工农民这一群体逐步纳入城镇社会保障系统,有利于全国统一的劳动力市场的形成,推进我国的城市化进程,更好地保障这一群体的利益。与此同时,考虑到这一群体的流动性相对较强的特点,要保证已进入城镇社保系统的农民工养老、医疗个人帐户的全国可转移性,特别是与农村社会保障体系的有机衔接。进城务工者原籍的承包耕地也应相应退出,实行有偿转让制,以保证这一群体彻底从农村转移进入城镇,实现城市化。如果吸纳他们进来,通过户籍变更,改革身份,各地推出的放宽户籍制度,以居住地来划分城乡人口,正是这种方法的体现。还可以通过城镇社会保障制度的扩大将已在城镇就业的农民工直接纳入。但是,扩大覆盖面的进展缓慢,会受到限制。根本的办法还在于促进城镇经济的发展,只有进一步改革城镇就业制度,让农民工有了稳定的收入来源,才有可能让他们加入城市保障体系,剥离职工与企业的关系。总之,通过繁荣城市经济、破除城乡身份差异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但严格的户籍制度阻止农民流入城市,严重地抑制了生产要素和社会产品劳动力、资本、土地和技术的流动尤其是劳动力的流动,使得务工农民仍然只是“农民工”,无法享受城镇职工的各种待遇。所以说,户籍制度成为头号障碍。其次,是观念上的障碍。有相当比例的人认为进城农民抢了他们的饭碗,他们认为在城镇居民就业压力本已增大的情况下,再允许农村进城务工人员合理进入,并允许其参保,更会加剧城市就业问题。
许多企业雇佣大量进城农民,直因是企业大量使用临时工而不为其办理相应社会保险手续可以最大限度地降低成本,获取高额的经济回报,这难道就是对农民工的恩惠?农民工进城本来就有风险,承担着来自社会的压力。加上社保费的交纳时间与社会保险金的支付时间相距几十年,而这一群体流动性又强,对未来的预期不稳定,从而也会影响到他们参保的积极性。还有经济收入上的障碍,农民工收入不稳定,也许将其吸纳进入社保体系不能维持资金流动,造成一扇无形的门,将其阻隔在外。但近年来,随着医疗改革,用人单位和个人均需缴费,外来务工人员可享受门诊和住院医疗待遇,结束了外来务工人员无门诊医疗待遇的历史。
所以,要从根本上解决农村进城务工人员的生活问题,以避免出现类似于国外的城市贫民窟及其相关社会问题,清除各种障碍,吸纳进城农民进入城镇社会保障体系是大势所迫。进城农民工在进入城镇社会保障体系后,也应参与养老、医疗、失业、生育、死亡等社会保险项目以及进入最低生活保障体系,承担相同的责任,享受相同的权利。这要求政府人员积极制定有效的制度。
第五篇:教育部:务工人员子女就地高考不同于异地高考
教育部:务工人员子女就地高考不同于异地高考
国务院新闻办公室3月28日举行发布会,介绍“十一五”时期教育改革发展的主要情况及“十二五”规划中教育领域的有关工作。
有记者提问,教育部在“十二五”期间关于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在就读地参加高考这项工作有没有一些具体的措施和进展?
杜玉波表示,异地升学是伴随城镇化进程,必然产生并在相当一个时期存在的问题。近三年,中央财政下拨了62亿元,专项用于解决进城务工人员子女上学问题。教育规划纲要进一步明确提出,以输入地政府管理为主、以公办中小学为主的“两为主”政策,确保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平等接受义务教育。目前,在公办学校就读的近80%。这些孩子接受义务教育的问题已经基本解决,就地参加中考、高考的问题提上了议事日程。
杜玉波强调,需要明确的是,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在就读地参加高考,不等同于“异地高考”。“异地高考”是指“高考移民”,也就是学生为了更多地争取入学机会,到另外一个省份参加高考,这是教育部门不赞同的。
杜玉波称,流动人口子女在输入地的升学问题涉及很多方面,不只是教育问题,也涉及我国在推进城乡一体化进程中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体制问题,涉及到城市管理、社会保障、外来人口与本地居民教育资源配置问题和户籍制度改革等,情况十分复杂,需要通盘考虑,权衡利弊。
杜玉波指出,教育部对此非常重视,鼓励和支持各地按照教育规划纲要的要求,抓紧研究制定进城务工人员子女接受义务教育后,在当地参加升学考试的办法。教育部将会同有关部门、省市积极研究相关支持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