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书法笔势教学心得
书法笔势教学心得
笔势教学心得。什么叫疾、涩呢?疾当然是快,却比快更多一层意思。快固然也有力度,但疾的力度更大些。如跑步,是快,也确是有力的,但疾可比之为冲刺,是挟着比跑更为有力的力度的冲。疾有如箭离弦,弹出膛。涩,看上去像迟缓,实际并不迟缓,只是似乎被阻滞,却在阻滞中挣扎、摆脱。慢,在速度上看,是不快;涩则不是不快,只是行动在小范围以内,动作不一定迟缓,只是不容易前行。常 用的比方是逆水行舟,负重登峰。如作为疾的准备,则有如射箭前的引弓,是在蓄着力,一当弦响箭发,挟力破空,疾如迅雷,力能破甲。涩,即是在小范围中做几个小动作。
时也应转成快、慢。
不过在实际书写中,我们可以发现,笔在运行中,并不总是只有疾、涩,有
快,本身便有力,无力则不快,这是容易理解的。问题在这“慢”字。慢和缓有差别,缓当然是慢,缓则无力,慢,不一定无力,只是速度不如快。在诸多的书法家或习字的人群中,几乎都可以看到有些人运笔如飞,有些人则运笔如步行。有些人一点钟能写七八十个中、大楷,有些人一点钟只能写四五十个中、大楷,这与各人的秉性和习惯有直接的关系。但写得快的人,笔画未必能含内力,写得慢的人,笔画很可能笔笔有力。这恐怕已是常识。可见慢,并不一定无力。我们把速度低、写得慢的人,笔画很可能笔笔有缓,也即迟缓。迟缓则必然无力。譬如写长撇,有人心中有些犹疑、一有犹疑,行笔必然迟缓,行笔迟缓,笔下自然乏力。而长撇必须写得迅疾、痛快方能有力。慢,不是因犹疑而成,只是习惯上速度不如快而已,所以仍能写出富含内力的撇来。这一点,可以以古代的许多碑帖来证明。古代碑帖经历史的淘汰、人为的筛选,能留到今天,无不属于上乘作品。上乘作品,必然势足气充。而写这些碑帖的书法家,有行笔如飞的,也有行笔如步的,而其作品同样势足气充,岂不是足以说明行笔慢,只要不是缓,仍能写出富含内力的笔画来吗?
第二篇:书法笔势教学
书法笔势教学
要说笔势、应先说说什么叫做势?势的含义有有力和动态两项,这可用作笔势的势字的含义。笔势不仅仅是笔力,也不能单理解为笔画有动态。势字和笔结合在一起,应该理解为:在笔下出现的点画形态,应具有内含的力度,应具有动态。笔力的力,是笔下出现的笔画形态,给人以遒、劲、厚、健的感受。而遒、劲、厚、健的笔画形态如果是笔笔自顾自的,笔画之间气息不相通,便是无神的,也不能被称之为笔势。笔势必须具备有力、有动态(气息相通,有神)两个方面,所以它的要求远比写出笔画形态要高。有不少临习的人,临习笔力遒劲的字,笔画形态写得像而准,但由于缺乏动态,尽管笔画看上去笔笔有力,但整字仍然是无势的。主要原因在气断神消,力也无所依附。
古人对笔势一直十分重视,东汉蔡邕著有《九势》,直接论述了怎样用笔才能得势。西晋卫恒写的《四体(古文、篆、隶、草)书势》,虽然主要讲书体演变,在赞中赞的却是笔势,和索靖的《草书势》一样。从这两例也可看出这些大家对笔势重视的程度了。以后专谈如何写出笔势的,则有卫夫人的《笔阵图》,王羲之的《书论》、《笔势论十二章》及《记白云先生书诀》等。后代对于笔势的重视,成了我国书法界的优良传统。至迟于本世纪开始,辅导书法的老师渐渐把笔势忽略了,一两代之后,书法老师本人已渐不知笔势是什么,当然更不会去教笔势了。到目前,书法班出来的学生、学员连笔势两个字都听不到了,只有认真研究的专家,还常常提到笔势。笔势成为研究的一门学问,而极少再成为教学内容。书法辅导都是也有不少人要求学生把笔画写得有力些,空间如何才能写得有力,也只能从自身学字的体会来说,已少从理论高度进行辅导。鉴于这一情况,笔者所编的《自学辅导从贴》中,不管唐楷(包括其后的楷书)、隶书、行书或南北朝碑志,都编入“笔势”这一节。只是在楷化类碑帖中,把它放在最后,行书则编在中间。因为笔势的表现,必须是在毛笔能很听指挥的基础上;倘笔还不听指挥。或还不能熟练运用时,不宜提出笔势的要求。行书,一般是在学好楷书的基础上临习的,用笔应该已较熟练,所以不妨放在中间。
笔者所提出的笔势,集中在动笔要领来谈,要求学字的人在已能熟练动笔的基础上有意识地运用疾涩(也包括快慢)二法来书写,也是为了使学书的人能执简以驭繁;以字例来说明什么是疾法,什么是涩法,目的在启发学字的人自己能举一反三,自己从例字中得到启发,找到深入领悟的门径。嚼烂了喂给待哺者,在艺术上是不可取的。
这里也举几个例字,来谈谈笔势的问题。
要讲笔势,是避不开筋连络布、气通血流这一要求的。对于初学者,只提笔笔贯气的要求。能做到笔笔贯气,随着用笔的越来越驯熟,便应明确提出“筋连络布、气通血流”的要求,使笔画与笔画、字与字之间都有紧密的联系。楷的联系是气(这里所说的楷指所有楷化的书体),行、草的联系是形和气。
从上举的盒子中,可以清楚看出行书有形连,也有靠气贯的,如“電”字有两处,一是左边的竖点与上下笔的联系,一是末笔“L”的联系,都是气贯的。何以见得气贯?从顶端一横收笔时的出锋,可知收笔后向着竖点顶端贯去;竖点末端回锋收笔,正好顺势上行,连向下笔。行草仍有气贯,行楷楷书就更不必说了。“容”字每一笔都是独立的,但从每一笔的笔意,可以看出是笔笔贯气的。顶点末端向着左竖点,左竖点回锋后,顺势上行贯向横钩,横钩钩尖向着中左撇点。上撇和下撇尖端都不弯向左上,主要是因收笔时已欲向右之故。
这问题,好几处都已谈过,这里就稍稍提一提。
凡是笔笔贯气(或形连)而流畅、自然的,那么通行通篇便属筋连络布、气通血流的作品。在书法艺术语里,通常叫“行气”。这里“行”有两个读音,一是行路的行,动词,表示气息流通;现在上海有另一读音,读行列的行音,叫“行气”,指行间的气息流通,两个都可通。
筋连络布,气通血流,有行气的作品,点画是具有动态的,在静中见动(如楷)或在动中见动,意指在潺潺的流水中,也偶尔可见急流或旋流,为行书、草书。静中见动的,如“容”字、如“涂”字都有迹可寻。再如“雲”中的两点,如“儀”字的上两点,“禾”字的上横和戈钩的三笔,只要稍为琢磨一番,便可看出动态。
作为“笔势”,这只是一个方面,它只是动态的一面,还没有说明富含内力的一面。
一支绵软的毛笔,即使是最强的硬毫,比起硬笔,它还是软的,如何表现力呢?如果不懂得运笔的道理,即使最硬的物体用来写字,也表现不了力,懂得运笔的道理,便是最软的笔,也能表现出力。没有内力的笔画,即使最具动态,也如蛛丝在风中飘曳、炊烟在空间散淡。怎样运笔才能写出有力的笔画呢?蔡邕的女儿文姬补充蔡邕在《九势》前言中说的话,在“夫书肇于自然,自然既立,阴阳生焉;阴阳既生,形势(文姬说“形气”)立矣。藏头护尾,力在字中,下笔用力,肌肤(文姬说“献酧”)之丽。故曰:势来不可止,势去不可遏”之后,加了几句:“书有二法,一曰疾,二曰涩,得疾涩二法,书妙尽矣。”这几句话的大概意思是:书(文字)起源于自然,把自然界的一些物体形成文字,就有了俯仰向背长短粗细大小奇正种种形态出现,这样便有形和势(或气)在笔画中出现。如藏头护尾(逆锋起笔回锋收笔)的笔画,笔力就在字里面。下笔用上了力,笔画形态便有了光彩。这叫做“势来、势去”都无法阻止。书(即运笔)有两个要法,一叫疾,二叫涩。得到这两个要法,运笔的奥妙都在里面了。
蔡文姬补出的“疾、涩”二法,是接在势来不可遏止这两句后面的,就更清楚地道出了疾、涩二法的作用,即能表现笔势,也即能写出使笔画形态发生光彩的字来。
什么叫疾、涩呢?疾当然是快,却比快更多一层意思。快固然也有力度,但疾的力度更大些。如跑步,是快,也确是有力的,但疾可比之为冲刺,是挟着比跑更为有力的力度的冲。疾有如箭离弦,弹出膛。涩,看上去像迟缓,实际并不迟缓,只是似乎被阻滞,却在阻滞中挣扎、摆脱。慢,在速度上看,是不快;涩则不是不快,只是行动在小范围以内,动作不一定迟缓,只是不容易前行。常用的比方是逆水行舟,负重登峰。如作为疾的准备,则有如射箭前的引弓,是在蓄着力,一当弦响箭发,挟力破空,疾如迅雷,力能破甲。涩,即是在小范围中做几个小动作。
不过在实际书写中,我们可以发现,笔在运行中,并不总是只有疾、涩,有时也应转成快、慢。
快,本身便有力,无力则不快,这是容易理解的。问题在这“慢”字。慢和缓有差别,缓当然是慢,缓则无力,慢,不一定无力,只是速度不如快。在诸多的书法家或习字的人群中,几乎都可以看到有些人运笔如飞,有些人则运笔如步行。有些人一点钟能写七八十个中、大楷,有些人一点钟只能写四五十个中、大楷,这与各人的秉性和习惯有直接的关系。但写得快的人,笔画未必能含内力,写得慢的人,笔画很可能笔笔有力。这恐怕已是常识。可见慢,并不一定无力。我们把速度低、写得慢的人,笔画很可能笔笔有缓,也即迟缓。迟缓则必然无力。譬如写长撇,有人心中有些犹疑、一有犹疑,行笔必然迟缓,行笔迟缓,笔下自然乏力。而长撇必须写得迅疾、痛快方能有力。慢,不是因犹疑而成,只是习惯上速度不如快而已,所以仍能写出富含内力的撇来。这一点,可以以古代的许多碑帖来证明。古代碑帖经历史的淘汰、人为的筛选,能留到今天,无不属于上乘作品。上乘作品,必然势足气充。而写这些碑帖的书法家,有行笔如飞的,也有行笔如步的,而其作品同样势足气充,岂不是足以说明行笔慢,只要不是缓,仍能写出富含内力的笔画来吗?
书法教学中行笔不能一味用疾、涩二法,而应参用快,慢,正如重点要突出、不应处处是重点一样的道理,处处是重点,就不可能突出重点。
说明了疾、涩与快、慢,下面就用具体字例来说清什么是疾、涩二法的运用,疾、涩二法的书写效果怎样?
先看几个隶书。左是《礼器碑》,中是《张迁碑》,右是《曹全碑》。
“长”字的第一横,起笔快,中段和收笔较慢;下二横起收笔都较慢,中段都快;竖起笔慢,中段和收笔都快;长横起笔慢,中段快,收笔慢。反钩起笔慢,折处涩,钩出疾;短撇,起笔快,末端慢;斜捺起笔慢,行笔快,捺脚涩,捺出疾。何以看出是快是慢是疾是涩呢?凡顺锋起笔必快,回锋处必慢;作态(写出某种姿态)处非涩不办,随着涩的必疾。所以决非随意说说。“有”字的上一撇作折,起笔慢,行笔快,折处涩,撇出疾;横起笔涩,右行疾,到成波处慢,波出快;竖撇起笔快,弯处慢,弯出快;折的起笔快,右行也快,折处慢,下行快,中间二横起笔都慢,右行都快。“政”字(看上去,这三种碑,以《曹全碑》书写的速度为最快,《张迁碑》的为最慢),上短横起笔慢,右行快;中短竖快,右短横也快;左竖起笔快,下行也快,下横起笔慢,右行和收笔快。右部位撇和横都较快,下面的撇起笔涩,下行和弯出到成钩疾;斜捺起笔涩,捺下疾,到捺脚慢,捺出快。
再看南北朝碑志:从左到右挨次是《郑文公碑》、《崔敬邕墓志》、《张猛龙碑》;
“子”字起笔慢,下行快,左折涩,上斜行疾,折处涩,撇出疾。竖钩起笔慢,下行快,钩处涩,出钩疾。横的起笔慢,右行快,收笔慢。“誌”字的左上点起笔快,中段涩,收笔疾;上横起笔行笔都很快,过中段到末端慢;第二横起笔涩,右行疾,近末端慢,收笔快;第三横起笔慢,右行快,近末端更快。口字的左竖快,折起笔右行都快,折处慢,下行快,下横也快。右部位,上横起笔慢,右行快,近末端尤快;竖,起笔涩,下行疾;下横起笔慢,右行快,到上突处慢,末端快。心字左点,慢起慢收,心钩起笔慢,下弯快,到钩部慢,钩出快。中点起笔慢,收笔也慢;右点起笔慢,中段涩,末端疾。“扁”字所有横竖折的折处和钩处都涩,涩之后的下行及出钩都疾。其余的起笔和收笔都慢,中段快。
再看看唐楷:“功”字(《夫子庙堂碑》),“冠”字(《皇甫君碑》),“则”字(《倪宽赞》),“视”字(《砖塔铭》),“松”字(《麻姑仙坛记》)、“诞”字(《玄秘塔》)。
最不易辨认行笔的是虞世南和欧阳询的。其余几个字可按《礼器碑》的“长”字中所讲的去辨认。
“功”字左部位上横,起笔慢,右行快,收笔慢;中短竖起笔下行和收笔都快;挑,起笔慢,挑出很快;右部的钩,起笔快,折处涩,下行疾,钩部涩,钩出疾;斜撇起笔慢,撇出很快。“冠”字,左竖点起笔、行笔、收笔都快,横钩,起笔快,钩处涩,钩出疾。元字上短横,起笔快,中段慢,收笔快,下横起笔慢,右行快,折处涩,撇出疾;下钩,起笔慢,下行快;弯出更快,右行渐慢,钩出很快。“寸”字的横起笔快,收笔慢;竖起笔慢,下行快;点起笔慢,中间慢,收笔快。
再举几个行书为例。按次是《对教序》、《法华寺》、《狄梁公碑》、《感兴诗》(赵孟頫的)、《滕五阁序》。
亦请参照《礼器碑》“长”字中的解释,自己试试看。不过,写行书时,用笔都已非常熟练,所以涩处也并不觉得涩,疾处也不觉其疾,所以不妨即以快慢分之。
那么怎样的用笔算是涩?有两个廉洁,一种说在行笔中的提按、衄挫、往复的动作;或说逆势行笔自然是涩。什么叫逆势行笔?有人说是行笔时,笔杆上端斜向行笔相反的方向,取犁犁土之势。笔都不敢苟同。因为笔在运行过程中,绝大部分笔画都有或是提、按,或是加、减力的地方,有时一个笔画还不止一处有这动作;所谓衄挫的动作,如笔着纸后正在向下行忽而中途必须向右上再转向下行,这一动作有如人闪失了一下,动作是很快的;笔在运行中,几乎不必有往复(即来回)的动作。这是一。其次,逆势行笔如果可行,则无一处不涩,还有什么疾之可言?所以,这两说,都难以成立。
为了探索疾涩二法,曾经分析了多种书体、多家的字,也以许多手迹印本作资料。认识到涩法常在笔画的关键处运用,如顿折、方折、钩部、捺出处,有时候起笔、收笔也常用涩法;笔画中段如有特殊姿态的,偶尔也有用涩法的,才悟到为什么要用“涩”字的道理。
当笔锋着纸,便已开始行笔,如这笔画是方起的,则笔锋的几个动作,都只能在起笔处的小范围,似乎笔走不动的样子。因为方起的写法是笔锋在左上角着纸,先以锋行笔到下角或右旬,回锋到边线内的中点,再下按,下按的幅度以触及两边线为度。这几个动作,行笔可快可慢,但动作范围极小,所以有如行不动的样子,故得涩名。再如到处,如“顿折”(如“唐”的上折)、“方折”(已见前“扁”字)或某种点(如“唐”顶端的点)或某种钩(如“郎”字右部位的下钩),都有特殊的姿态,明示着必须用涩法。“唐”字的上折;笔锋行到折处,先稍稍下斜,立即将笔上提,锋不离纸,聚敛后向右上行,到顶角,便向右下下按,上边线不要加力,按到右下角,回锋,调整好笔锋再下按,然后下行。在把笔上提到再下按中间,有4个重要的动作,都在折处这小范围内活动,似乎笔受阻滞,便是涩法。“唐”字顶端的点;笔锋着纸后,先稍向左上逆行,回锋向右下下按,下按后,回锋,再下按,下行。从逆行到下行前,有3个动作,在点上半这小范围内行动,写出这点的态势,也是涩法。如“郎”字右耳朵的下钩,笔锋着纸后,稍逆行,回锋向右下偏右行,右边线加力,到钩部转为向下偏左行,到钩底,稍回锋,调整好笔锋,再下按,然后钩出。从到钩部至再下按,有两三个动作,在这小范围内进行,便属涩法。又像前面的“松”字,右部位的“公”字两个撇都用涩法,右上点也用涩法。以上种种才是用涩法的所在。因为这些有特殊态势的所在,非用几个动作是写不出来的;何况紧连下来的地方,也都是不用疾法是不可能写得如此有力的。所以疾、涩二法,可在特殊的态势上发现,初学者也容易掌握。
用笔还不很熟练的人,可以先用快慢二法去书写。写得快和慢,不能用同一的标准。各人可按照自己的通常速度为基准去掌握这快或慢,但必须写得有快有慢。到快慢和中速掌握得较有把握,便应有意识地要求自己参入疾涩二法,使笔画写得更为富有内力,很具动态。善于运用疾涩快慢的人,写出的笔画,由笔画组合而成的部位和整字,都必然富有节奏感,具有活力。但千万不能为了节奏感而去表现节奏感,这必将陷于做作。而做作的字,永远是不可取的。
临习的人,临习到笔画形态都能一写就像时,必须要求自己用笔能分清快慢;快慢掌握了,便应有意识的结合进疾、涩二法。这在前面已经讲过,这里再予强调。
第三篇:毛笔书法教学心得
毛笔书法教学心得
毛笔书法教学心得1
时间的流逝,不知不觉我已经上大学一年多了,很多时候在想上大学时为了什么?而且学习书法专业是为了什么?而我小时候父母也让我学过书法,那时或许是让我把字练好,大学前的集训也只是单纯的为了上一个大学。而走到大学的课堂上,与我想象的书法完全不同了。
书法不仅仅是单纯的去写字,它是中国汉字特有的传统艺术,而且有很深层的理论,一个优秀的书法家,不仅字写的不错,并且它对书法理论的了解相当深刻。这就是我在上大学后为何开了许多课程,例如:古代汉语、书法史、书论等。学习书法就是学习做人,练习书法就是磨练自我性格,提升人格。虽然现在只是短短的一年多中,但足以让我受益匪浅。
其实,我很喜欢书法,它可以表现出来一个人的心情,在研究古代人书法作品就能可以表现出当时古人的意境。在平时闲下来时就可以写写字来陶冶自己的情操,能让自己的生活更加充实。而经过在大学的学习,也了解了我们课程主要是从篆隶楷行草来安排,有根据从书体演变学习。在学习篆书我们从大篆到小篆的学习,老师主要是让我们去寻找一些线条的感觉,在学习石鼓文的时候,就感觉到线条饱满圆润,笔意浓厚,书法艺术的线条美是非常重要。而在楷书学习中我们先以魏碑,强调了单字字形的结构排布和整体章法的排布。现在正在学习隶书,我们主要以临帖张迁碑,并且有时去亲自刊刻上面的字,老师是让我们去更好去寻找那种刻石和书写的融合,一个书法技法相当好的人,临帖是首要的。同时上的一些书法史、书论课程去更好与我们的技法结合,所谓“纵横有可象者,方得谓之书矣”。
虽然我还没有学到很多东西,通过从学书法到现在,我认为首先学习书法要勤奋,贵在坚持练习,书法是没有捷径可走的,只有坚持练习下去,一定的时间之后才能有所成绩。其次就是善于思考,老师是我们的引导者,我们经常看看字帖和历代名家大家的作品,在看作品的'时候思考这字的结构、形体、笔画、用力、布局等,要做到这一点,需要日积月累的观察和体会的。最后就是到一定高度了,考虑加上自己的特色,加上自己对书法的理解和领悟。
希望自己能在以后学习书法的道路上更加努力,加强自己的技法和学到更多的理论知识!
毛笔书法教学心得2
《全日制语文课程标准》对小学生写字提出了明确的要求,要求小学生要养成正确的写字姿势和良好的写字习惯,初步感受汉字的形体美,学会用毛笔临摹正楷字帖,通过书法训练达到在书写中体会汉字的优美,体会书法的审美价值等。
如何让小学生写出一手好字,真正领悟到硬笔书法艺术的丰富内涵,从而为将来学习书法艺术奠定基础呢?下面结合自己写字教学实践,谈谈一点心得。
写字并非一朝一夕所能练成的,关键在于持之以恒。要让生性好动的孩子喜欢写字,并养成良好的写字习惯,必须重视学生写字兴趣的培养。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根据小学生的年龄特点,我采用生动有趣的故事激励。小学生爱听故事,爱讲故事,通过生动的故事,可以让他们明白道理,学到知识,从而引发他们对汉字的喜爱。如讲王羲之每天“临池学书”,清水池变“墨池”的.故事;古人勤学苦练的故事,大大激发了学生写字兴趣。
优化课堂,趣味横生。激发学习兴趣,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也是很重要的,在学习中将一些通俗易懂的语言和幽默的比喻等等,如:把同一个字不一样的写法写在一起对比;把偏旁三点水看作几个人互相顾盼;把汉字比喻成一个舞者,动作如何的飘逸等等。如此教学都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激励评价,作品展览。激励是激发鼓励的意思,激励性评价是以激发学生内在的需要和动机,以鼓励学生自觉主动提高自身全面素质为目的的一种价值判断活动。“人性中最深切的本质,是被人赏识的渴望。”我在写字教学活动中,以亲和、信任和期待的态度对待学生,观察学生的细微变化,寻找学生在习字过程中的闪光点,从而激发学生的成就动机,激发练习书法的兴趣。我在教室的墙壁上开设了“作业园地”,将所有学生的作业进行展示。从上硬笔课的第一天开始,就让学生上完写字课后每次写一页挂在“作业园地”,课下学生到“园地”前欣赏自己和他人的作品,并进行评价,学习别人的优点,弥补自己的不足。这样增强了学生的自信心,提高了他们对写字的兴趣。整个班级也因此形成了良好的写字氛围。
毛笔书法教学心得3
大学期间练过书法,辍笔许久,倍感生疏。现在经过一段时间的练习,又重寻到了书法的艺术魅力,它是有精神和灵魂的,我们学习它要了解更多的书法知识写字技巧。除此之外,我们还要了解一些历代书法家及其作品。特别是能锻炼一个人的毅力与耐性。那我一直以来是如何练习书写的呢?
首先,在平时的工作和学习中,注意养成良好的习惯,在需要写字的时候,我认真对待,绝不马虎,从一笔一划练起,因此渐渐地我的字有了明显的进步。
然后,我在工作之余,抽取一定的时间学习名家书法。比如每个星期总要抽出一定的时间来练习毛笔字,在练习的同时,陶冶了自己的`情操了,也让自己工作之余的生活更加充实。名家书法有很多,颜真卿的,柳公权的,赵之谦的,等等我都挺喜欢,不管是哪个书法家,不管是哪种字体,我都会加以练习。取人之长,补己之短。在练字过程中,我觉得智永的《千字文》比较具有实用性,在教学中可以提高自身的写字水平,提高自身的语文素养。
通过一段时间的学习和练习,我觉得学习书法要注意以下几点:
第一,练习书法要勤奋,贵在坚持练习,书法是没有捷径可走的,字都是一笔一划写出来的,只有坚持练习下去,一定的时间之后才能有所成绩,不要想着立竿见影和一步登天。
第二,练习书法要勤于思考,最好能找个老师。书法是一种艺术,而要进入艺术之门,最好是能有一个引导者。如果能找到一个名家大师作为自己的老师,那么对于学习书法的效果将会事半功倍。若是找不到老师,可以经常看看字帖和历代名家大家的作品,在看作品的时候思考这字的结构、形体、笔画、用力、布局等等方面,思考如何才能让一个字能够具有艺术感,即既漂亮美观,又具有神韵。要做到这一点,需要日积月累的观察和体会的,我想这也是我要到达的境界。
第三,书法应该有自己的特色。当然这指的是书法一个比较高的境界。当书法到达一个比较高境界的时候,我们应该考虑加上自己的特色,加上自己对书法的理解和领悟,将自己的这种想法在书法中体现出来,真正做到字不仅有形,形美,而且要做到有神,神形俱备,这才是好的书法。
书法的道路是漫长的,没有捷径可走的,只有继承传统,下苦功夫去练,才能有所创新,有所成果。只有持之以恒,脚踏实地的去多临帖,多练,多写,才会进步。否则,写出的字是经不起观看的。“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我相信只要我们付出了努力就一定能够练好书法的。
毛笔书法教学心得4
随着教学改革的不断学深入,我们少数民族地区对学生的写字教学越来越重视,我校从就将书法教学作为学校特色进入课堂,并配备书法专职教师,本人本期担任三、四年级8个班的硬笔书法教学,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自己逐渐探索到一些方法,借此机会与大家共同探讨。《新课标》对小学生书写的要求是:基本做到能写“规范、端正、整洁”的字,高年级比低年级写得更好。要达到这一要求,并非一两日之功。我本人担任学校的教导工作,又要任8个班的书法课,工作任务很重。另外,每班每周只有1节书法课,学生大部分时间只看到本班语文老师的字,而各班语文老师的写字水平也不一样,尤其是教中高年级的老师,一方面认为学生能看懂老师的字,就写得潦草一些;再一方面认为黑板上写的字太多,写正规一些来不及。长此以往,学生受老师的影响,字也写得潦草不规范了。针对这些实际,为了达到目标,本人在教学中采取以下作法。
一、培养写字兴趣。
写好一笔字并非一朝一夕所能练成的,要让生性好动的孩子喜欢写字并养成良好的写字习惯。必须重视学生写字兴趣的培养。凡是他们喜爱的,学习持续时间相对较长,效果也较好。所以,我首先以培养学生的兴趣作为我们的书法教学首要目标。在教学中不求快、多,力争少而精,使学生学一个会一个,学一个改一个,培养学生自信心。让学生能够从亲手写成第一个端正、美观的字开始,逐渐对书法产生兴趣,达到持之以恒的效果。
二、传授方法技巧。
如果教师不会在技巧方面指导学生写字,学生就很难写好字,对练字不会产生较浓厚的兴趣。教师指导得法,学生就学得轻松,写得就有兴趣。
1、笔法指导。小学生对写好字时常感到力不从心。这时就需要教师对写字的方法和技巧加以指导。用笔是书法教学中最关键的一环,也是练字当中最难学的一环。平时除了要求他们执笔正确以外,我还教会他们随时转钢笔,如“捺”画提笔时,必须稍微改变一下笔尖的角度,这样才能提出刀口捺,否则笔峰就不能到位。
2、从基本笔画入手。在教学中我强化学生要明白楷书的每一种笔画,都有一定的可视形象,而具可视形象都有一定的书写规律和书写方法;楷书的每一个笔画都有起笔(顿笔)、行笔、收笔三个步骤。书写过程中,起笔或重或轻,行笔轻一些,其线条或粗或弧或弯,收笔或顿笔或轻提出尖,绝不能一律平划。让学生反复练习,掌握其书定要领。
3、偏旁指导。大部分的汉字都有自己的偏旁,而这些字的书写都有其自身的特点和规律。如同是木字旁,做偏旁和木字底就不一样。同是双耳旁,做左偏旁和右耳偏旁写高低位置就不一样。左耳旁写垂露竖,右耳旁写悬针竖。只有掌握了一个偏旁的书写规律,才可以恰当地运用到带有这些偏旁的字里。触类旁通,举一反三,使字的结构安排得更好。
4、结构指导。汉字的结构变化多样。由于中段学生的字,“整字练习”“词汇练习”都写在田字格里,因此,我要求学生借助田字格来学好写字。汉字的形体特点为方块形,独体字比较少。左右结构的`字数量最多。这样的字要求做到左右基本等高,然后再具体分类,如:左窄右宽,左宽右窄,左长右短,左短右长,左右相等。左中右结构的字各部分要写得窄而长。上下结构的字各部分要写得均匀而扁平。对一些左右参差的字,就要互相谦让,对有捺和竖弯钩的字要预留空间,让其伸展……在每一次写字中,我都要求学生做到“三到”。即眼到、手到、心到。首先要让学生观察田字格中生字结构。明确各部分构字部件在田字格中所占的比例和准确的位置。这方面的指导需要教师花大量时间,反复地训练,如在写合体字中,书写先写的部分时,应想到后写的部分,根据后写部分的大小比例,留出适当的位置,做到“写左边想右边,写上边想下边,写外面想里面。”让学生明白心中要有整个字,字中笔画才会均匀、合理。
三、示范、精讲,讲练结合。
理论讲得太多,学生不一定都记住,而教师的示范书写学生则印象深刻,一边示范一边讲解效果最佳。书法课不同其他课程,应坚持讲练结合的原则,讲练相互穿插,发现问题及时纠正。只讲不练无异于纸上谈兵,因为写字毕竟是一门技能,一些问题,只有在学生实际书写的时候,才会暴露出来。同样,只练不讲,学生练字抓不住问题的关键,思想汇报范文肓目性、随意性强,也不会很快掌握技法。因此,应提倡教师随讲学生随练,发现问题及时解决。在课堂教学中,学生的练写大致分为3种情情况:教师精讲示范后描临练写,总结书写规律后的综合练写,评价反馈后的矫正练写。这三步练习中,后面一步要做到位,有时矫正练写可以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让学生在互帮互学中纠正写得不够美观的字,相互补充,相得益彰,不过,教师及时指导矫正效果更好。
四、让爱在评语中流淌
有的老师觉得写评语浪费时间,因为学生不一定看,评语对教学作用不大。我认为则不然,过去教语文时,我坚持给学生的作业写评语,如今教书法,我照样把评语搬进书法作业里,当然,评语必须以鼓励为主,如:“你的字写得很棒”、“很好,你真棒”、“进步很大,你棒极了”、“字写得棒极了,老师为你自豪”等。对字写得不够好的学生或态度不端正的学生,我的评语也是在鼓励中提出希望,如:“你很聪明的,我相信下次的作业老师一定会看到你漂亮的字”、“大部分字写得够好的,可惜有几个字的笔画还不太到位,老师和你一起加油,相信下次你写得每一个字都会很漂亮”等。评语亲切、朴实,学生容易接受,如今学生的写字兴趣来越浓厚。在实践中,我深深体会到,评语的作用不可估量,确实可以达到此时无声胜有声。
总之,我觉得我们的书法教学不是为培养什么书法家而服务,而是在“规范、端正、整洁”的书写结果中能让学生感受到成功之喜,分享到书法乐趣,学有所得,学以致用。
毛笔书法教学心得5
感叹中国文化的灿烂辉煌,也感叹于这种文化的博大精深。为什么说中国文化博大精深呢?其实从文字中就可以看到,中国字五行八卦分四十九中,宋体首当其中。古文人学士一生一世都用毛笔写字,而现代人们多用钢笔写字。很羡慕那些字写得漂亮的人,起笔如行云流水,提笔如画龙点睛,那种完全沉浸在一个人的世界里的感觉人家说面由心生,其实字也由心声。
随着社会的发展,如今整天对着电脑打字,人们写字的机会越来越少,很多学生都沉醉于与时代同步的高科技的产品中,特别是网络对我们的影响,很多人对于我们中华民族传统的文化已经失去兴趣了,其中书法也不例外。现在很多事情都可以上网做的到,效果还比起传统的方法要理想,使很多传统的文化和习惯都失去了他原有的功能。通过学习毛笔书法这门选修课,虽然短短的`几周课程没有办法是我精通者们底蕴深厚的艺术,但是让我有机会在老师的指导下近距离接触和学习我们独特的传统文化。
在学习这门课的过程中,一方面让我接触到了笔墨纸砚这些平时不怎么使用的书写工具,学习并且亲身体会了写毛笔字的坐姿执笔要领,各种笔画的写法。品尝到毛笔不听使唤的无奈,和写好一个字一个笔画的成就感,也让我懂得静下心来耐心的做事情。另一方面,我了解了历朝历代著名书法家的故事,书法的书体及特点还有她们的演变过程。看到了王羲之的温润和颜真卿的刚劲有力,懂得字如其人,字体现了文人气节。我相信,了解文化,体会人文精髓有时比学习某项技能更为重要。
通过这门选修课程,让我对毛笔书法产生了兴趣,相信以后的课余时间里,我也会静心练习。
毛笔书法教学心得6
书法不仅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而且在世界文化艺术宝库中独放异采,今天仍生机勃勃。书法艺术内涵丰富、博大精深,蕴自然的性灵、溢美的芬芳、凝智的妙趣,人们在欣赏中可以得到审美的享受、哲思的启迪、心灵的 美化。书法作为青少年素质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可以从小培养孩子的艺术素养,陶冶高尚的情操,提高文化素养、审美和毅力,为将来的全面发展打 下良好的基础。现将个人在指导小学生学书法中的一些体会和大家分享如下:
一、端正坐姿、熟悉笔画。
正确的坐姿对人的一生有致关重要的影响。小孩上学后,经常要与汉字接触,特别是到一年级,开始学习书写汉字。由于他们是第一次学习书写,所以,我们一定要重视“第一次”教育,让孩子一开始就养成正确的坐姿。
要保持坐姿正确,就要求做到“一直一正二平”,即身体直,头正,肩平,腿平。写字时,身子上半部要坐直、头部要端正,目视前方,两手随意放在身体两侧,两腿平放,胸膛挺起。
笔画是汉字的基本构件,小学阶段熟悉笔画、认识汉字是其年龄阶段非 常重要的学习目标。
著名书法家启功先生曾认为:
“现在小孩子功课本上写字,主要作用是让他记住笔画字形,实是认识字、记住字的部分手段。
”通过对书 法的练习,即达到了学习的目标,又增加了孩子学习的兴趣。
二、熟练笔画,提升审美。
熟练笔画,要鉴赏一个字写得好与否,先要看基本笔画,好的基本笔画应该是饱满结实,圆转处线条不塌不缺不飘,象紧绷的钢丝。再看字的结构,写字是基本笔画的造型艺术,只有当成组的基本笔画按照一定的规律,完美地组合成一个整体时,汉字美才能最终地实现,所以观察汉字各部分基本笔 画的组合是鉴赏汉字好与否的第二个重要标准。如“子”的竖弯钩,钩要和起笔竖在一条直线上。这样“子”才能站得直,才能体现出线条充实的'力度。
“亏”上面是短横,第二横是长横。下面的竖折弯钩,竖是斜短竖钩要和斜 短竖的起笔在同一条直线上,这样书写才显得稳重开张。
“彩”右边三撇要一 气呵成,做到上下呼应。
“会”的人字头撇和捺要舒展些,把下边“云”盖住,才显得有精神。所以把握好字的机构,就能使其变得更加美观。
学书法的另一个显著功能,是能够培养人们的审美能力。如果说,审美 知识是审美的前提,它解决的是能不能正确审美的问题,心得体会范文那么审美能力就是审美的关键,重点解决会不会审美的问题,它决定着审美的质量。能力需要 知识,但知识并不等于能力。要将知识转化为能力,还需经过一定的训练和培养。审美境界,与一个人的审美情趣、审美观念有关、情趣健康,观念正 确,审美境界才有可能上去,否则,就不会有较高的审美境界。而这些都不是天生的,需要接受一定的后天教育。学书法便在这方面同寸显示出它的功 能。书写汉字,并能在这个基础上在把字写的好看。如注意组成汉字笔画的粗细、长短、轻重,偏旁部首的高低、大小、参差等等。对书法的学习,逐 渐把字写好,从小养成辨别美丑的审美习惯和能力,对学生个人美好、健康心理形成有一定促进作用。
三、培养有毅力和能吃苦的品质。
学习书法的过程并不是一帆风顺、水到渠成的,古代曾有 “墨池” “笔冢” 范例,只有艰辛的付出,才能够成功。写字的进步,决非一帆风顺的,每当一个时期十分用功之后,必然遇到一个困境。自己越写越生气,越写越丑,这是个难点,须坚持奋发,闯过几道关,方能成熟。学书法虽不能都成为书法家,但在学的过程中能培养和磨练出坚强的毅力和吃苦耐劳的精神品质,也是终身受益的。
总之,在学习书法中可以提高学生多方面的素质,只有将素质教育与书 法学习结合起来,才能体现书法学习的育人功能。离开素质教育,书法练习只会是“字匠”习作;离开书法学习,素质教育必将留下一段遗憾的空白。
第四篇:书法心得
书法学习心得
在大一的下学期,我们开设了汉字书写这门课程,由陈老师教我们学习写钢笔字、粉笔字、毛笔字。这三笔字不仅是我们作为师范生必备的技能、教师资格认证的重要标准,更是体现了一个人的修养,对今后的工作有重大好处。因此,不论从哪个方面来说,学好这门课程都是我们每个人必须的。从我个人来说,我很喜欢上陈老师的这门课,其中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就是我很享受练字的感觉。不管是钢笔字、粉笔字、还是毛笔字,我是一点点基础都没有,但是经过一个学期的勤学苦练和陈老师的悉心指导,我的三笔字都有了很大的进步。现在就和大家分享一下我的学习心得。
1、认真听取上课老师的讲授、评讲作业。之所以把这一点放在第一位,是因为我认为正确的方法对我们这些初学者来说就如指路明灯一样重要。这一笔应该怎么写,为什么要这样写,只有真正了解写每个字的方法,才能真正把字写好。同时,老师的点评也有助于我们及时纠正错误,找到真确的努力方法。
2、培养对这门课兴趣。所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真正爱上练字,那么写作业就不是为了完成作业而痛苦的煎熬,而是一种美的享受。我就是非常喜欢书法,一有空闲时间就练练字,顺便还放一些我最喜爱的古筝曲听听,简直是一大享受,岂不快哉!
3、掌握正确的方法。以粉笔字为例,写粉笔字时,最重要的就是切入法的运用。只有在写粉笔字时自然流畅地运用切入法,才能写出字的味道。
4、照着字帖练习。不要因为怕麻烦,就自己随意写写了事,这样就算如何勤奋,也不会有任何效果,最终还是自己以前的写法。练字时,一定要注意字帖上每一个字的用笔、每一个字的字体结构,这样才能写出规范的字。
5、勤奋苦练。没有长久以往的勤奋苦练,想一蹴而就的把字写好,那简直是天方夜谭,根本不可能的事。海枯石烂、水滴石穿,只有坚持不断地练习,才会有质的飞跃。以前,我都是练字练到熄灯,有时候甚至熄灯后搬到自习室去写。只是最近快考试了,才减少了练习。练字靠的是自觉,而不是不情愿。
最后,我想说,以上几点只是我的个人看法,仅供大家参考。每个人都应该有自己的学习方法,我相信,只要大家努力,一定能把字写好!
第五篇:书法心得
和书法的那丁点事
书法,从文明需要它的那一刻便诞生开来,在岁月的河流中生根发芽演变直到现在 漫漫五千年东方文明史多少是由它记载 一旦被写入历史扁亘古永恒 源远流长 记载的同时文字的本生又呈现不同的风格与色彩每种个性的挥洒都象征着当时文明的特。
接触书法是从小学三年纪开始的。当时是在农村上的小学。地方风俗中每逢村里有人喜庆结婚总是要请当地毛笔字写的最好的过来写上很多的对联。在写对联的过程中又总是围满人群。执笔者总是受到众人的尊敬与认可,好不羡慕。三年级时老师就在每周三下午让大家练习毛笔书法知道我要练习毛笔字后爸爸买了一直纯狼毫中楷笔送我,当时也不太知道他心里的小算盘。但还是有猜想是希望我以后也能写的一手好字。90年代的农村人思想很是淳朴但也单一 就死死认为只要写得一手好字,就会受人尊敬。命运好的话还能获得一官半职。老师有教,爸爸也乐见我练习,高兴了爸爸还能奖励几毛钱买零食。自然就乐意练习了 上中学以后,流行写钢笔字了。那时,语文老师告诫我们:“你们毕业后多分配到机关企事业单位当干部,当干部 就得写一手好字,字不好,人们就不一定买你的账。”那时就想,这社会写字怎么老师能和工作挂钩。暗地想,或许再过些时间很多东西就不用手写字了。十五六岁的小伙子,有几个能静下心来练习书法呢?我自然也是爱玩爱闹的。自然初中--高中就把它荒废了。
走进大学里 老是能在好多场合看到非常好看的书法作品。大学里多出来的时间总是无所事事。溜进图书馆总是会不由自主的呗书法名画作品吸引过去。渐渐就有了从新拿起毛笔的想法。当时认为自己还有底子 能模仿出一些来。不料有次在某个协会里没事拿起笔来写了几个字。被旁边同学看到,好不客气的点出我的不足。原来人家是参加全国书法拿奖了的。惭愧之余,不得不老实一点了,又开始认真练习,临帖。先后临写了王羲之的《兰亭序》、颜真卿的《勤礼碑》和《曹汉碑》各数十遍,可是仍不见效果 我冷静地反思自己,下载一些大师级的国画册,放大仔细观察大师们的用笔,再与自己的画一比较,相形见绌立时显现。的确如此啊,怎么办?正在十分懊恼的时候,我读到了王国维的《人间词话》的箴言:“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须经过三种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此第一境也。„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此第二境也。„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正在灯火阑珊处,‟此第三境也。”
我终于明白,书法不是随便可以学到手的,非得以毕 生之力为之不可成。难怪,从一些墨迹看,有些一生抓毛笔的古人,写了一世的毛笔字,也不见得能把字写好,何况我等抓惯钢笔之今人乎!于是,恰逢选修课有书法 自然把它选为选修课了。听了老师的课才明白好些东西。难怪我怎么练也练不出来。原来不得要领
以下要领很大部分是来自他人所学经验 但却很好的概括了学习练习书法时应该注意的:“贵在藏头护尾,运笔宜中行,瞻前顾后,四面玲珑,切忌节外生枝,错位而居;若形如烈日之蛇,则气象顿失,魂魄全无;像如刀削峭壁,则刚愎自用,性情皆露!尤蘸满,尤存情,尤扣问,尤走龙,未见赤骨潜心而神自蕴,形、色赏心,乃书者上乘佳作。书法的好坏重点不在于单个笔画的好坏 而在笔画结构的合理位置和搭配 整体感觉又要从细微笔画中体现。整体结构应该前呼后应,上下对仗错落有位。然此才是佳作!书法之路还有很长。但我会一直坚持下去!也很高兴能在选修课中获得如此之多益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