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学生思想、心理健康教育小结
学生思想、心理健康教育小结
抓好学生的思想教育,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1.各班利用班队课组织学生学习《小学生守则》、《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先进班级的评比标准》,并针对各班实际建立好班级管理制度,要求各班按学校的各月的德育专题抓好学生的思想教育。在尊师重教月中,举行学生向老师献鲜花的活动;安全教育月中举行知识宣传教育、环境保护月中进行宣传教育活动等。
2.组织学生进行“牢记青春誓言,践行八荣八耻”社会实践活动;了解吴德峰的事迹,缅怀先烈、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对少先队员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组织中、高年级学生观看爱国主义教育故事片。
3.开展“让父母感动的一封信”的亲情活动及“文明礼仪伴我行”活动等。学校对各年级进行“文明班级”、“先进班集体”的评比活动,学期结束评出两个班级为校级“先进班集体”。评比一批优秀班干部。通过各种比赛活动、主题班队会,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和理想前途教育,充分利用黑板报、校园报、少先队广播小组等宣传阵地进行宣传教育。
加强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做好学生的心理咨询、辅导。
学校为了让学生能健康快乐地成长,非常重视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在课程安排中,一个星期安排了一节卫生课,由班主任老师担任。另外,我们把各班学生心理异常或有心理异常倾向的学生建立了专门的信息,把他们的心理疏导工作放在重要位置,同时利用班会课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开学初,我们对处于生理期的女孩子进行了一次生理卫生和心理调试的讲座,教给了她们一些简单的处理方法和应对措施,从心理上消除了她们的恐惧感。成立心理咨询室,由经验丰富的教师担任心理咨询室的辅导老师。为了能让辅导老师能更好地掌握心理辅导知识,学校还派了专门负责的老师参加培训、学习。正是我们细致入微的工作,使我校的学生没有出现心理扭曲或因心理异常产生过激行为的现象。
第二篇:学生思想小结
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高校学生工作的重中之重。思想政治教育是素质教育的基础,是培养具有高素质的跨世纪合格人才的根本保证。针对当前大学生思想教育工作的特点和实际情况,应以“两个文明”建设为指导,以素质教育为目标,加强学生的思想政治工作,共同努力取得了一定的成绩,现将我系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情况汇报如下:
一、我系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情况
以爱国主义教育为重点,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改革精神和创新能力,使学生始终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和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
1、通过组织学生观看《纪念中原突围胜利60周年历史图片》巡回展,开展纪念“红军长征胜利70周年”的卡拉ok大赛活动,举办“访陵园、学先烈、颂长征”的主题班会、手抄报,“迎新生、庆国庆”文艺晚会(我系参加的两个节目:快乐boy、无极辩论)及军训活动等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
2、我系组织每个班级建立qq群,系领导、辅导员、班主任可以通过网络及时了解本系学生思想动态,加强与学生之间的沟通交流,增进师生感情,及时回答学生所提的问题,解决学生的困难,牢牢地把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主动权。
3、我系设立了“心理倾诉室”,通过举办“心理倾诉面对面”及“每日健康七件事”活动,帮助本系学生解除烦恼、忧愁、困惑,以及帮助学生处理好学习成才、择业交友、健康生活等方面的具体问题。根据大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及教育规律,注重培养大学生良好的心理品质和自重、自爱、自律、自强的优良品格,增强本系大学生承受挫折的能力。本系成立了心理健康教育和咨询机构,配备了2名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和13名心理倾诉员,积极开展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和心理咨询辅导的活动,引导本系学生身心健康成长,并取得良好的效果。
4、我系成立了就业指导小组,并开展一系列的就业指导工作的讲座。
5、开展“党建带团建”活动。通过建立学生宿舍“党员示范床铺”、“入党积极分子示范床铺”、“系学生会成员示范床铺”、“班委会成员示范床铺”等表彰制度,建立文明寝室,实行“一帮一”“一片红”,从而搞好寝室的环境卫生及良好的文化氛围建设。在这一活动中,涌现了一批大学生骨干,并评出了系文明寝室,如05级建筑一班的1—
316、05级建筑二班的3—503等,寝室呈现出“间间有特色,个个有亮点”的新局面。
6、狠抓“三率”,即到课率、就寝率、缴费率。系领导、辅导员、班主任每周至少两次到学生寝室进行普查,即全面检查学生白天逃课并滞留宿舍情况及进行寝室文化、卫生大检查工作。
7、我系采取评优奖励制度等有力措施,着力建设一支高水平的辅导员、班主任队伍。辅导员、班主任工作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第一线,任务繁重,责任重大。系领导从政治上、工作上、生活上处处关心他们,帮助他们,鼓励辅导员、班主任多锻炼、多学习、多出成果。我系新进大学生辅导员李秀荣,在系领导的关心指导下,撰写论文《我的辅导员工作“四字曲”》在“湖北省学生工作研讨会”上获奖并发表在《学工通讯》。
8、成立了校外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基地。十月中旬,我系学生科组织新生参观了随州博物馆,得到市博物馆领导的大力支持,导游先向学生介绍了随州出土的各种文物,随后工作人员又身着古装,为学生演奏了一场编钟古乐。千古之音让同学们受到强烈的震撼,激起了爱我中华的热情,使学生真正理解“中国—随州—编钟—古代文明”的等价概念。十月底,我系领导又为05级装潢艺术设计专业的学生争取到了去安徽写生的机会,在校外教育基地实习实训的同时,把对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融汇入教学实习教育之中,学生在学习专业理论知识的同时,思想觉悟在无形中也得到了进一步的提高。
二、对我系学生思想政治现状及道德品质状况的基本分析
1、我系学生思想政治状况的主流是积极、健康、向上的,他们赞成和拥护党的理论路线和方针政策,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充满信心。通过较为系统的理论教育学习,绝大多数学生领会和理解了邓小平理论和xxxx重要思想的理论内涵和精神实质,对党和国家重大的方针政策持认同态度,坚信只要我们党始终坚持科学的马克思主义,理论联系实际,在实践中指导我国的现代化建设事业,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就一定能够实现。但随着社会环境的变化和影响,一些学生思想状况存在着不同程度的不可忽视的问题。有的学生理想信念淡薄,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前途信心不足;有些学生对西方社会的政治制度、文化价值表现了极大的兴趣;对社会不公和贫富差距较大表现忧虑与不满;对反腐败缺乏信心;大部分少数民族学生对宗教信仰抱有极大的兴趣;相当一部分学生就业的心理压力很大,产生了学习积极性不高,对教育现状、教育管理模式、学习生活环境和条件不满情绪等。
2、我系学生道德品质的总体状况是,在审视传统与现代、本土与西方道德标准中初步形成了并不系统的新的道德认识。在个人、集体和国家三者利益关系上,大多数学生认同个人利益应该服从集体和国家利益,认为社会公共道德人人都应该遵从。对中华民族历史形成的传统美德,如尊老爱幼、艰苦奋斗、助人为乐、团结协作、见义勇为、诚实守信等表示理解和肯定。同时,面对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渐确立,利益取向不断多元化的趋势,多数学生在形成完整、稳定的道德价值观念过程中,崇尚自我实现,注重实现自己的人生道路,以自我成才为中心。不难看出,这些学生思想活跃,对新鲜事物表现出超出寻常人的兴趣和关注力,他们向往和追求公平、效率、竞争、自立自强的时代特征,认为只有具备较高的综合素质,全面得到发展才能较好的适应社会需求。为了使自己享有更大的发展空间,许多学生在选择专业以及从事课余活动中都特别注重结合自身实际,充分体现个人的发展潜能,考证、考级、升本和社团渐渐形成了一定的热潮。
但是,一部分学生凡事以自我为中心,与同学相处缺乏忍让和宽容,在集体生活中缺乏奉献精神,对待自己的缺点和错误缺乏应有的心理承受力;有的学生只讲权利不讲义务,缺乏起码的社会责任感;有的心态浮躁,急功近利,甚至投机取巧,弄虚作假,考试作弊;有的诚信失范,恶意拖欠学费。贫困生中的部分学生不仅生活困难,而且学业压力很大,成了“双困生”,其中个别学生存在不少心理问题。
三、当前我系学生思想政治状况的主要问题
1、部分学生迷恋网络,陶醉于网络游戏以及虚拟的生存方式之中,以致荒废学业。网络是 最大的宣传媒体,如果不能正确的使用后果将不堪设想。
2、就业的压力大,使某些意志薄弱的学生不能够正确面对现实,认为学习理论知识没有用处,产生一些不良的思想。
3、部分学生在成长过程中产生某些心理障碍,不能够正确认识自己,对自己缺乏信心,在心理健康方面存在一定的问题。
四、今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点
针对目前我系学生思想政治状况的特点,今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点应该放在以下几个方面:
1、把德育工作放在首位,加强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学校是培养人才的地方,在传授学生 知识的同时,充分发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主阵地、主课堂、主渠道作用,把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摆在系各项工作的首位,贯穿于教育教学的全过程。建立和完善系内各部统一领导,党政齐抓共管,专兼职队伍想结合,学生自我教育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系领导统一领导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经常分析大学生的思想状况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状况,制订思想政治教育的总体规划,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作出全面部署和安排。系领导对全系大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负责,把思想政治教育同教学、科研、社会服务工作结合起来,同时布置,同时检查,使学生学会做人,形成正确科学的世界观和人生观。
2、加强校园文化建设,为大学生健康成长创造良好的心理社会环境。校园文化具有重要的育人功能,要建设体现社会主义特点、时代特征和本系特色的校园文化,形成优良的系风、教风和学风,大力加强学生的文化素质教育,开展丰富多彩、积极向上的学术、科技、体育、艺术和娱乐活动,寓教育于文化活动之中。开展特色鲜明,吸引力强的主题教育,建立系大学生活动中心,成立系篮球队、足球队,成立系心理倾诉室等以此加强系风和学风建设。加强系风和学风建设,通过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为学生健康成长创造良好的氛围,使学生在活动过程中受到锻炼,增强团队精神和合作意识,提高自身综合素质,形成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
3、做好就业宣传工作,增强学生竞争意识。每个学年针对学生就业中出现的各种问题,组织专题的就业指导,为同学讲解应聘、面试过程中需要注意的问题,让同学了解就业的途径及专业发展方向,同时让同学正确认识就业形势,正确认识自己、认识社会,增强学生的危机感和竞争意识,消除学生的依赖性情绪。
4、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健全、完善心理咨询机构。心理健康教育不等同于思想政治教育,但心理健康教育不可忽视。只有健康的心理才能产生健康的思想,形成科学的人生观和世界观。在系部设立心理咨询机构尤为重要,加强心理健康工作是思想教育有力保障。
我系部对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十分重视,在心理健康咨询工作方面有一定的经验、特色,但还需要进一步努力,争取将思想政治教育同素质教育结合起来,为培养出具有较强综合素质、能够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合格人才而努力。
第三篇:中学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第二季度小结
中学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小结
心理健康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良好的心理素质是人的全面素质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未来人才素质中的一项十分重要的内容。多年来,我校按照教育部《关于加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若干意见》和《教育部关于印发〈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的通知》的要求,积极探索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途径和正确方法,逐步落实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并取得了明显的成效。5月份,我们按照教体局通知《关于开展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月活动的通知》要求在全校范围开展了一系列心理健康活动。
一、领导重视,组织落实。
按照《关于开展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月活动的通知》要求,做出《2018年#中学心理健康月活动方案》,确定今年我校心理健康月活动主题为:多彩校园,快乐成长;并重申了我校心理健康教育领导小组职责;以健教中心为主导,各部门之间明确分工,加强合作,按照方案要求各负其责,齐心协力做好各项工作。
二、面向全体师生,普及心理健康知识。
精心制作了两面心理健康教育展板;通过校园网、升旗仪式等形式宣传心理健康的内容,从不同的层面向师生介绍心理健康保健知识和方法。
三、举办以心理健康为主题的心理健康知识讲座。
心理健康宣传月期间,心理教师郝珍为七年级学生做《青春期异性交往》为主题的心理推广课,使青春期的学生有针对性的了解异性同学之间如何交往,正确处理异性之间的友情。王玲老师以《家校合育,了解青春期的孩子》为主题,面向七、八年级学生家长,有利于做好家校合育工作。讲座从青春期学生生理、心理发展入手,帮助家长了解、掌握青春期学生行为、情绪变化特点,并针对这一时期常见问题进行了互动解答,启发了家长的思考,引起了家长的共鸣。本次讲座,使使学生和家长们在家庭教育观念上形成了新的认知,促进学生健康成长注入新的活力。第三场讲座是郝艳清老师于5月29日下午对九年级毕业生做中考前心理辅导,对学生考前焦虑、考试心态做针对性的团体辅导,有利于学生调适心理,迎接中考。
三场专题讲座,从不同的角度对学生和家长进行不同内容的心理辅导使他们掌握简单的心理学常识,便于自己灵活运用。学会与同伴、与家长、与老师、与异性沟通,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学会处理好自己的事情,把旺盛的精力投入到发展自己的学业上去,在人生最美好的青春期为一生打下坚实的基础,成为一个人格健全、对社会有用的人。
健康月活动期间,每个班在心理教师指导下班主任老师积极行动,围绕学生学习和生活中常遇到的问题选择主题,以主题班会的形式引导学生关注心理健康,学会自我调节,从小培养健康的人格。
四、开展个体心理咨询和团体辅导。
学校心理咨询室每天开放,对个别存在心理问题或出现心理困扰的学生及时进行认真、耐心、科学的心理辅导,及时做好学生个案的心理咨询疏导工作。创设和构建一个心理健康教育的良好环境,与班主任和任课老师建立直接联系,经常性地进行沟通和交流,了解各班存在的问题,有的放矢地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并向教师传授心理健康教育知识,让每一位教师都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我校心理健康教育方面虽然开展了一些工作,也取得了一点成绩,但是离上级要求还有距离,今后要在上级主管部门指导下、在我校“精思教育”目标的引领下,更加扎实的做好各项工作,促进我校心理健康工作再上新台阶。
第四篇:心理健康教育小结
心理健康教育小结
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关键是教师,教师要尊重学生。不可有私心,要讲究诚信,要创设和谐、宜人的教育物质环境,给孩子一片天空,让他们自由呼吸;给孩子一块绿地,让他们栽花种草;给孩子一片绘画壁,让孩子自由描绘、哪怕是涂鸦;给孩子一片饲养园地,让他们感受动物的可爱。顺孩子之天性,让他们快乐的成长。创设优美、安全、舒适的物质环境。整洁优美的物质环境唤起了中学生对生活的热爱,陶冶了中学生情操,充实了中学生生活,激发了中学生的求知欲,培养了中学生的探索精神与生活情趣。
一、认识提高,明确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
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对此不能置之不理,不能只注重分数而不管学生是否具有健康的心理和健全的人格,我们要培养的是人才而不是废才,更不是害群之马,因此,我们全校上下要形成共识,要下足功夫,正视心理健康教育,促使学生的健康发展,健全他们的人格,为21世纪培养合格的人才。
二、学科渗透,扎实推进心理健康教育。
课堂是学校进行教育活动的主要场所,课堂教学不仅是科学知识传授的过程,也是学生心理发展的过程。我们要严格按照上级要求,开设上好心理健康课的同时,要求教师在各科备课时注意挖掘心理健康教育的教育因素。思品课,抓好心理疏导的教育;语文课,以教材中大量的优秀文字形象,从这些人物身上体会和感悟良好的心理素质;数学课中研究重点是观察、注意、思维、记忆等心理活动;英语课则要求创设宽松、和谐的课堂气氛,增强学生学习信心,使之敢于表现自我,增强学生群体交往意识,发展能力和个性;音乐、美术等以培养学生良好的情感体验,给人以美的熏陶方面的心理健康教育。在各学科教学过程中渗透有关的知识,可以使学生处处都感受到真、善、美的教育,提高自身的心理素质,且作为教育的主体,教师不仅在知识上影响着学生,而且教师的人格也会在教学的师生互动过程中起潜移默化的作用,这就构成了心理健康教育的一个重要内容。
三、家庭教育,引导学生家长关心子女的心理健康。
由于学生家长与学生固有的血缘关系,感情和伦理道德上的内在联系,家庭教育直接影响着学校教育的效果,也是学校教育所不能代替的一种力量。父母在关心子女的生理健康的同时,还应关心他们的心理健康。有些父母认为孩子长得壮,不生病就是健康,这是不全面的认识。事实上,有一些青少年身上存在心理障碍,如说谎、无理取闹、妒忌、自卑、不合群等行为。然而,认识的片面性,使不少家长对于孩子的心理健康不够重视,甚至采取违背心理健康的教育方法,这是不利于他们的心理健康发展的,在发现他们心理有缺陷时我们就及时与家长联系做到及时矫正,并在学校对家长开展如何对子女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讲座,引导家长科学地教育孩子,从而培养孩子关心社会、关心他人,培养他们的责任感、独立性和自制力,养成乐观进取的精神。
四、课题研究,从细处着手抓好心理健康教育。
探索了一系列针对中学生的关爱教育的内容及途径,探索并形成了优化学生情感体验、人格发展的一系列的方式方法。主要是在教师以身示范下,对中学生开展“关爱自己、关爱他人、关爱社会”三个方面的教育。通过开展主题活动,抓陶冶、抓体验、抓渗透等展开教
育,我们明显感觉到学生的心理素质、道德情感得到不同程度的提高、优化。在校内、班级中师生之间、同学之间互相关爱、团结帮助蔚然成风,在各种学习活动中,学生合群,积极参与,团结协作,自尊自信,创新精神等得以充分体现。在家中,社会上,学生都能从小事做起主动关心、爱护、帮助他人,富有同情心。多次主题班会及团队活动的开展,使学生受到教育的同时,自身的能力不断得到提高,心理素质明显加强。
五、学校教育,引导教师关心学生的心理健康。
要创设民主、和谐的教育教学精神环境,平等相待学生。在人际交往中,真诚是最重要的,要做到能理解别人,设身处地为他人着想。作为教师,在学生面前必须表现一个真实的自我,用真诚的爱去对待每位学生,才能使学生感到真实、可信 ;师生心理交融的基础是感性的交流,也是爱的投入。教师应重视那些存在各种缺点的学生,多关心有心理障碍的学生。因为这些学生常常由于这样或那样的原因,心理上受到压抑,失去平衡,性格比较孤僻,心理也比较脆弱。当学生遇到不顺心的事时,就会产生不良情绪,并对学习和生活造成一定的影响。如何让这种消极的影响降到最小?我认为教师应深入了解学生,善于与学生沟通,进行谈心、交流,进而开导学生,倾听学生的内心情感,感知学生的内心世界,以老师真诚的爱去关心、呵护每个学生,让学生的心灵得以寄托,让学生的情感得到倾诉,精神得到依靠。当学生需要关心、帮助时,老师应及时伸出援助之手帮助学生,使学生幼小的心灵得到鼓舞,让学生相信自己一定能行,逐步养成良好的心理品质。
总之,加强心理健康教育是当前教育改革在新形势下的新视角,它注重全体学生的心理素质的发展,虽然,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法与途径有很多,但我个人认为,事实也证明了,当学生需要关心、帮助时,家长、教师只有对学生倾注真情的爱,才能更好地塑造、净化学会的教育中越来越重要。生的心灵,才能让学生更好地去掌握科学文化知识,学生只有在教师“真爱”的陶冶下,才能更积极地投入到学习中,这是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不可缺的方法与手段。实践证明,心理健康教育在现代社
第五篇:未成年人思想心理健康教育
构建“三位一体”未成年人思想心理健康教育网络 [ 作者:杨云峰 :2010-11-26 ]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完善,社会逐渐成为“大社会”的主要承担场所,原先由政府、“单位”承担的责任逐步转移到了地方,学校教育的任务也自然而然地成为地方建设的一个重要内容,列入地方工作的重要议程。但是,由于人们认识和工作上的偏差,一直以来对地方教育并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特别是针对未成年人教育的社会服务体系建设相对滞后。社会一头连着学校、一头连着家庭,是未成年人除了学校、家庭之外最为重要的社会活动场所,无疑也是对未成年人进行思想道德教育的重要阵地。加强社会未成年人教育,对于贯彻中央关于构建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体系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也是建设和谐社会的关键所在。
一、充分认识构建“三位一体”教育网络的意义。
(一)学校、社会、家庭教育衔接不足,存在缝隙。学校对未成年人进行正面思想教育的优势无可比拟,社会填补离校后的教育空白也至关重要,而家庭作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强大后盾更是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自实行中小学生减负后,放学时间提前了,可家长却开始担心孩子放学后这段“空档”谁来负责?据不完全统计,有将近80%的家长反应,孩子因放学后没人管,常常流连于游戏厅和网吧之中,一件件因学校、社会、家庭存在衔接空白而让未成年人思想变质,甚至走上犯罪道路的悲剧更是数不尽。家长不仅仅害怕孩子荒废功课,更害怕社会上各种纷繁复杂的信息带坏了孩子。因此,如何实现学校、社会、家庭的无缝衔接必将引起全社会的共同关注。
(二)社会环境的影响。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社会成分日益多元化,为未成年人的全面发展创造了更加广阔的空间,但一些道德失范、诚信缺失、假冒伪劣、欺骗敲诈活动有所蔓延;一些地方封建迷信、邪教和黄赌毒等社会丑陋现象沉渣泛起;一些未成年人价值观发生扭曲,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极端个人主义滋长、以权谋私等消极腐败现象屡禁不止等等,都给未成年人的成长带来不可忽视的负面影响,也严重影响着整个和谐社会建设的进程。特别是近几年,我国互联网快速发展,虽然给未成年人开辟了学习和娱乐的新渠道,但与此同时,腐朽落后的文化和有害的信息也通过网络进行传播,腐蚀未成年人的心灵。只有实现学校、社会、家庭的无缝衔接,才能为青少年营造一个良好的成长环境。
(三)孩子成长的需求。
1、孩子发育规律需求。随着社会物质生活条件的改善,青少年生理发育出现早熟现象,而其心理发展滞后,缺乏独立处理问题的能力,自我约束力差,缺乏一定的辨别是非能力,极易受社会不良现象的影响而误入歧途。主要表现为:自制能力差、自理能力差、心理承受能力差等。
2、家庭教育缺陷。现在很多家长受大环境的影响严重,在教育孩子的时候容易走极端,存在着“五大冲突”,从而造成“五过”、“五无”的现象。表现为:过高的期望,带来的是孩子的无望;过度的呵护,带来的是孩子的无能;过度的关心,带来的是孩子的无情;过度的干涉,带来的是孩子的无奈;过度的指责,带来的是孩子的无所适从。
3、学校的应试教育。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成人与成才孰先孰后本来毋庸置疑,然而在现实的教育中,家庭、学校、社会却无不表现出同样的偏差——重智育轻德育,重分数轻素质,重学习成绩轻品德表现,重物质生活轻精神生活。“考不上大学什么都白搭。”这种几乎一致的观念被家长、老师自觉不自觉地传达给孩子,根植在他们心里,造成的结果是许多孩子只知道学习知识,不知道如何做人。
学校是孩子的天地,家长是孩子的榜样,社会更是孩子的归宿。在孩子的成长阶段,实现学校、社会、家庭的相互联系,共同克服孩子的不足,努力提高各方面的能力,弥补家庭教育及学校应试教育造成的缺陷,是社会未成年人教育的主要任务。
(四)社会存在不足。社会在逐渐担负起未成年人教育重要任务的过程中出现了许多方面的问题。一方面,无论是学校、家长还是青少年各自都有不同的需求,可谓众口难调;另一方面,社会本身对未成年人教育认识不够,管理上有漏洞,工作方法也存在着不足,“三重三轻”现象严重。一是重运动轻持续,只求一哄而上的效应而没有细水长流的效果。二是重形式轻内容,只为活动而活动,无计划,内容形式枯燥、死板,不受未成年人、家长的欢迎。三是重个体轻环境,只停留在暑期活动的开展,没有很好的营造大的氛围。社会在未成年人教育上存在如此多的问题,一方面需要社会自身克服,但另一方面也是因为学校、社会、家庭没有很好的衔接,缺乏相互沟通,各行其责,最终造成了教育空白期的出现。只有互相弥补各自的不足,才能为孩子营造一个能时时受教育、处处能学习的健康环境。
二、社会开展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的内容和途径。
(一)整合资源,弥补未成年人离校后的教育空白。一是以社会为平台,学校、家长为后盾,开设“四点钟学校”,发挥社会协调管理作用,邀请“五老”人士、高校师生和从事教育工作的居民加入到志愿讲师团中,为孩子讲讲历史小典故,国防科技小常识,社会美德小故事等,辅导学生游戏、学习,组织专题讲座和特色活动,开展爱国主义、集体主义教育等;邀请辖区共建单位专家、教师、医生、民警等专业人士为孩子开设一些专业知识讲座,增强知识,开拓视野。二是把握好寒暑假时机,开展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教育活动。每年假期是学校思想道德教育的一大空白,社会自然也就成为填补这一空白的第一站,通过精心组织,统筹安排,开展突出主题,鼓励自主参与的教育活动,营造“快乐学习、快乐生活”的社会氛围,从而使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不会出现断层,让歪风邪气无机可乘。
(二)营造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良好的社会舆论氛围。一是社会合理利用宣传资源,抓好舆论引导。协助有关媒体开办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专栏,组织创作、编辑、出版并积极推荐适合未成年人的读物和视听产品。二是社会配合有关部门加大监管力度,营造良好的文化环境。组织志愿者队伍加强对网吧的整治和管理,认真落实未成年人不得进入营业性网吧的规定,有效打击违法行为。三是社会积极联系校外乐园,加强德育基地和未成年人校外活动场所的建设。注重发挥各类教育基地的作用,如博物馆、纪念馆、展览馆以及烈士陵园等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使未成年人心灵得到净化,发挥榜样作用。
(三)以形式多样的活动,促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稳步发展。a、针对未成年人好奇心强、求知欲高,更渴望被肯定的特点,成立青少年协会,通过“三新”(公开选聘的新产生方式、青少年为主体的新管理模式、活动体现自主的新发展空间);“三自”(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协调);“三贴近”(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未成年人),培养未成年人的自主能力;定期开展技能比赛、科普实验和社会实践等,培养未成年人的自制、自理能力;实行动态灌输模式,言传身教,开展青少年法律援助和心理咨询,以社会为平台,随时为他们解决困难、缓解思想困惑,增强未成年人的心理承受能力。b、与家长联手,成立“家长学校”。为家长们提供相互学习、相互交流的平台。坚持讲实例、重交流、求真知的原则,针对家庭教育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不定期举办经验交流会,结合实际,交换意见,分享好的教育经验,从而避免家庭教育走极端、偏激路线;邀请资深心理咨询专家为家长和学生进行亲子教育心理辅导,开展各类亲子活动,实现孩子和家长的无缝沟通;利用社会志愿者队伍,实行动态管理,以便于社会及时掌握信息,避免家长过度极端、偏激造成少数家庭暴力行为的发生。
(四)积极探索、开拓创新,克服自身不足。一是利用青少年协会、家长学校、亲子协会等自治组织了解学校、家长、青少年的需求,通过互相沟通,尽可能的充分协调、达成共识。二是提高社会对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的认识。将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作为平时的重要工作来抓,加大投入,充分利用社会资源,加强队伍建设,提高队伍素质,发挥其最大的作用。吸收先进的服务模式,不断改进工作方法,做到教育有计划,活动有主题,突出亮点,注重实效。三是对失足青少年实行结对管理,及时了解其生活、学习思想等情况,定期进行思想教育,填补管理漏洞,实现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的可持续发展。加强和改善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是全党全社会的共同任务。社会作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的重要场所,必须坚持以人为本、科学发展的工作理念,充分认识到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的重要性和紧迫性,适应新形势,应对新挑战,在巩固已有成果的基础上,采取有效措施,改善薄弱环节,为构建“三位一体”的教育网络,实现学校、社会、家庭无缝衔接做出积极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