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四川大学《军事理论基础》期末考试重点总结
《军事理论基础》期末考试重点总结——陈荣玉老师版
注:红字部分要一字不差地刻进脑子里,黑色部分没有特殊说明的也要记,不过记忆要求在很大程度上低于红字。黑色字加括号的了解即可。
【★★★★★】表示出在简答大题的可能性非常非常非常非常高!!!
前言
军事是一切与战争和军队直接相关事项的总称。大学生参加军事训练的意义:
是法定的义务;
有利于提高全民国防意识振奋民族精神; 有利于加强国防后备力量建设;
有利于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事业接班人。
第一章中国军事思想
第一节中国古代军事思想
(填)军事思想是关于战争、军队和国防的基本问题的理性认识。是人们长期从事军事实践的经验总结和理论概括。
(选)军事思想具有以下五个特点:实践性,阶级性,时代性,继承性,创新性。
夏、商、西周时期,“天命观”是军事指导思想的基本内容。
几本重要的兵书:
我国古代军事思想产生于夏商周,西周时的两部较系统地记述作战经验和军事原则的兵书(古代军事思想产生标志)——《军志》和《军政》。
宋仁宗《武经总要》论述了指南鱼的制作,收录了我国最早配置成功的火药配方。
(选)宋神宗时官定的武学教材:《武经七书》——《孙子兵法》、《吴子》、《司马法》、《六韬》、《尉缭子》、《三略》、《李卫公问对》等„„
明朝:我国古代首部最大的兵学巨著——《武备志》
【★★★★★】
《孙子兵法》(形成于西周,成熟于春秋)
1.《计》篇
1.本篇开篇论述慎战思想:“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 2.决定战争胜负的五个战略基本要素:道、天、地、将、法。将:智、信、仁、勇、严 五事(宏观)七计(微观)论述要联系古今(论述题)
道——战争的政治要素,指政治优势的获得。百姓与国家同呼吸共命运,就能舍生忘死,在战争中毫不畏惧。战争是政治的继续,战争依赖于政治。特别是战前统一认识、争取民心方面,政治的灵魂作用显得尤为重要。
天、地——战场的时空因素,它是影响战争胜负的重要因素。特别是冷兵器时代,更是如此。在信息时代,虽然某种程度上降低了天时地利在原来意义上对战争的影响,但在新的条件下,它的内涵更丰富,外延更广,对战争的影响将以新的样式出现。
将——战争的主导因素。孙子把“智”放在第一位,与他强调以谋制胜的总体思想是一致的。这一思想更适合于今天信息化战争对将帅的要求。
法——含义包括三个方面:一是曲制,即军队的组织编制;二是官道,即各级将吏的责任区分;三是主用,部队的装备及后勤保障。概括起来讲是部队的指挥员与编制装备之间的主客关系,其中包含了军事技术因素对战争的影响。
因此,我们既要看到孙子思想特殊性的一面,又要看到其共性的一面;既要看到当代战争崭新的发展趋势,又要看到它与古代战争的渊源关系,只有这样,我们才能从孙子兵法中吸取它的精髓。
3.(手段)诡道十二法目的:攻其不备,出其不意 4.庙算 2.《作战》篇
战略上必须速战速决、兵贵胜,不贵久 后勤供应上要“因粮于敌” 3.《谋攻》篇
孙子提出了“全胜”思想。全胜的方法:伐谋,伐交,伐兵,攻城。最高原则:百战百胜,非善之善者也;不战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军事规律:知己知彼,百战不殆。6.《虚实》篇 致人而不致于人 避实击虚 因敌变化 7.《军争》篇
军争基本原则‘’以迂为直,以患为利‘’ 12.《火攻》篇
慎战思想:主不可以怒而兴军,将不可以愠而致战;亡国不可以复存,死者不可以复生;明君慎之,良将警之
第二节毛泽东军事思想
是毛泽东关于中国革命战争、人民军队和国防建设以及军事领域一般规律问题的科学理论体系。
一、毛泽东的战争观
战争观是人们对战争的看法和态度,显示了研究和指导战争的立场和观点。私有制是战争的起源,压迫者阶级,剥削者阶级是人类战争的真正根源。
战争从属于政治,为政治服务;战争是为达到政治目的的一种手段;战争反作用于政治、推动政治。战争的本质和目的,是为了取得或维护政治地位和经济利益。
二、毛泽东战争方法论
战争方法论是人们在认识战争规律的基础上,依据战争规律确定自己指导战争的根本方法(老师说今年可以不管)
1.必须认识和把握规律
2.着眼特点,着眼发展
3.主观指导必须符合客观实际(要熟识敌我双方的情况;善于学习,勇于实践;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4.立足全局,照顾局部,把握重要关节
三、毛泽东的人民军队思想
坚持中国共产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 人民军队的宗旨: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军队政工三大原则:军民一致、官兵一致、瓦解敌军 4.人民战争
人民战争是为人民利益进行的战争 人民战争的战略战术之一:积极防御
五、毛泽东的人民战争思想 1.兵民是胜利之本 ~~~熟悉
六、运动战、阵地战、游击战(非正规战),是中国革命战争的三种基本作战形式。
第三节邓小平新时期军队建设思想
一、新时期战争与和平理论
邓小平新时期军队建设思想:邓小平新时期军队建设思想,是邓小平关于新时期国防建设和军队建设及军事斗争问题的科学理论体系
1.和平与发展是当代世界的主题
(1)维护世界和平是全世界人民的共同愿望
(2)促进发展成为当今世界各国面临的共同课题和紧迫任务(3)在和平与发展中,发展是核心问题 3.霸权主义是现代战争的根源
(1)提出了现代战争的发生机制已不能仅仅从社会制度或阶级属性中去寻找,更多地直接取决于各国的对外政策
4.提出用和平方式解决国际争端的新思路 新时期国防建设理论邓小平提出了“一国两制”、“共同开发”、“经济合作”、“和平对话”等新办法。二.新时期国防建设理论
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化国防
(1)提出国防建设要以国家利益为最高准则
(2)建立精干的常备军与强大的国防后备力量相结合的武装力量体制(3)发展国防工业要实行‘军民兼容,平战结合’的方针
(4)发展国防科技要坚持自力更生与引进技术相结合的原则。(5)加强国防教育,强化全民的国防观念
新时期军队建设的总目标:必须把我军建设成为一支强大的现代化、正规化的革命军队。
第四节冷战后我国国防和军队建设思想的发展
江泽民关于国防和军队建设的论述
江泽民紧紧围绕着我军“打得赢”和“不变质”两大历史性课题,提出了一系列新观点、新思路、新论述,丰富和拓展了邓小平新时期军队建设思想。
江泽民明确指出,实行军队现代化建设跨越式发展的战略目标为:跨越机械化建设发展的高级阶段,完成我军机械化和信息化建设的双重历史任务。胡锦涛科学发展观
习近平关于国防和军队建设的论述(强军梦三点要求)1.强军之魂:坚决听党指挥
2.强军之要:能打仗、打胜仗 3.强军之基:依法治军、从严治军
第二章战略环境
第三节我国周边安全环境与祖国统一
国家的地缘环境是指影响国家安全的地理位置、地理特征以及与地理密切相关的国家关系等因素。
我国地缘环境的基本情况(北部-友好合作、安全稳定,东部-形势复杂、安全严峻,西部-危机长存,安全堪忧)大领土观念:960万平方千米的陆地疆土+300多万平方千米的海洋国土。特点:
1.我国边界线长,是世界上相邻国家最多的国家之一
2.我国周边国家人口众多,是国家人口上亿最集中的地区
3.我国周边战略力量相对集中,是世界核武器分布最集中的地区
4.我国周边国家政治制度以及经济发展水平差距很大,民族、宗教矛盾交织,安全环境复杂
增强海洋国土观念:(注意很重要)
1.要树立海洋国土观念:海洋国土是指在国家主权管辖下的一个特定的海域及其上空、海床和底土。是一国的内海、领海、毗连区、专属经济区、大陆架和历史性海疆水域等所有管辖的海域的总称。2要树立海洋资源观念 3要树立海洋经济观念
4要树立海洋权益观念(大概率考思考题):海洋权益包括:政治权益,经济权益,安全利益和科学利益
解决海洋权益问题的思路
一,维护国家海洋权益,要有坚定的国家决心
二,维护国家海洋权益,加大经济和技术的投入是维护海洋权益的保障 三,维护国家海洋权益,需要在所拥有的海域上进行有效管理 四,维护国家海洋权益,需要智慧和灵活的外交手段 五,维护国家海洋权益,必须拥有一支制海型的海上力量(1加强海军建设
2整合现有海上执法队伍,建立综合性的海洋管理体制。3加强维权巡航 5要树立海洋防卫观念)
我国周边安全环境中的不安全因素
1.美国对我国安全具有综合性威胁(政治、军事、台湾的战略牵制)
2.海洋权益存在复杂纠纷(东海、南海海域及岛屿)3.边界争端尚未全部解决(中印边界)
4.民族分裂势力和恐怖主义威胁我国安全(藏独、东突等)5.祖国的统一面临现实而严峻的形势,——台湾问题 台湾问题与祖国统一
一个中国原则是实现和平统一的基础和前提 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基本方针
只有坚持一个中国原则才能实现和平统一
理性、协调、并进的中国“核安全观”——中国对待核安全问题的基本原则和思路(重要)1.发展和安全并重,以确保安全为前提发展核能事业
2.权利和义务并重,以尊重各国权益为基础推进国际核安全进程 3.自主和协作并重,以互利共赢为途径寻求普遍核安全
4.治标和治本并重,以消除根源为目标全面推进核安全努力)
第三章中国国防
第一节国防概述
必考:国防是指国家为防备和抵抗侵略(对外),制止武装颠覆(对内),保卫国家的主权、统一、领土完整和安全所进行的军事活动,以及与军事有关的政治、经济、外交、科技、教育等方面的活动。
国防的要素:①国防的主体:国家;②国防的目的:捍卫国家主权、维护国家统一、保卫国家领土完整与保障国家安全;③国防的手段:主要是军事手段,以及与之相关的政治、经济、外交、科技、教育等方面的活动。④国防的对象:侵略和武装颠覆
所有国防的着眼点都在于捍卫和扩大国家利益。
第二节我国国防历史回顾
国防历史的启示:①经济发展是国防强大的基础②政治昌明是国防巩固的根本③国家的统一和民族的团结是国防强大的关键④科技的进步,是国防强的大重要保证。并且要有自己语言论述
第三节中华人民共和国现行国防体制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是最高国家权力机关,它在国防方面的职权主要有:决定战争与和平问题; 全国人大常委会在国防方面的职权主要有:决定战争状态的宣布;决定全国总动员或者局部动员
国家主席作为国家法律的第一执行人,在国防方面的职权主要有:根据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决定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的决定,宣布战争状态;根据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决定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的决定,发布动员令。
中央军事委员会是最高国家军事机关,负责领导全国武装力量
(中国的武装力量
由中国人民解放军、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和民兵构成。
中国人民解放军(是中国武装力量的主体)由现役部队和预备役部队组成。现役部队是国家的常备军,由陆军、海军、空军和第二炮兵组成。)~老师没说
七大军区
(必考)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的任务决定了它具有军事性、公安性、地方性的特点。武警部队属于国务院编制序列,由国务院、中央军委双重领导,实行统一领导管理与分级指挥相结合的体制。武装部队是国家必不可少的武装力量。
国防动员亦称战争动员。它是国家准备战争和实施战争而在相应范围内由平时状态转入战时状态,统一调动人力、物力、财力的紧急措施。(知道即可)
(国防动员的主要内容 1.武装力量动员
2.国民经济动员 3.人民防空动员 4.国防交通动员 5.政治动员)没说
中国奉行防御性的国防政策。
我国国防的目标和任务主要包括: ①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 ②维护社会和谐稳定 ③推进国防和军队现代化 ④维护世界和平稳定
第四节中国国防法规 公民的国防义务 1.兵役义务
2.接受国防教育的义务 3.保护国防设施的义务 4.保守国防秘密的义务
5.支持国防建设,协助军事活动的义务
《兵役法》第45条规定:“普通高等学校的学生在就学期间,必须接受基本军事训练。”
2001年8月31日,由第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23次会议通过,确定每年9月第三个星期六为全民国防教育日。
国防教育目的:国家通过开展国防教育,使公民增强国防观念,掌握基本的国防知识,学习必要的军事技能,激发爱国热情,自觉履行国防义务。
【★★★★★】
(大学生如何履行国防义务
1.增强国防观念,认识国防的重要意义。
积极学习国防教育理论,理解研究国防知识。只有我们具有了一定的国防观念,才可能积极学习国防知识和军事技能,主动旅行国防义务。无防不立,民无防不安,国防是关系到国家和民族生死存亡的根本大计,国防与中华民族每一个成员息息相关。
2.认识历史,增强爱国情操
从近代历史很容易的可以看出,落后就要挨打,不团结,不爱国就会面临亡国灭种的危险。国家兴亡匹夫有责,作为大学生,作为华夏子孙,我们要用自己的身躯捍卫我们的国土。
3.认识世界,认识现实
多看国际新闻,了解现实,了解世界形势,国家状况。关心国家大事。不难从国际形势中看到虽然表面上和平,但仍然存在危险。我们应该时刻警惕。
4.努力学好科学知识
作为学生,学习才是主业。只有我们学好了科学知识,有了一技之能,才能谈得上报效祖国。只有学好了科学知识我们才能成为合格的四有新人,成为合格的接班人。
5.掌握国防知识
我们应当了解和掌握有关的国防基本知识和基本理论。例如:国防基础理论、军事知识、国防历史、国防形势、国防法制„„
6.积极参加军事训练
军事训练是大学生必须得学习的一种国防课程,在这些实践性的教育环节中进一步巩固所学的国防知识。军事训练中我们可以学会基本的军事技术,在突发的战争中可以及时地为国家增加军事人员,补充军力。并且我们还可以从中丰富知识,增强体魄;还可以培养我们的无私奉献的责任意识,令行禁止的纪律观念,扎实奋斗的拼搏精神,促进我们的全面发展。
7.自觉履行国防义务
按时,保质保量的完成应该履行的义务。自觉形成“为国防尽义务光荣”的良好社会风尚。8.积极参加课余国防教育演讲、实践
参加和宣传国防教育理论和知识及全民教育,提高全体大学生以及全民的国防意识。)~~~老师没讲。。可是这里是重点
(黑字部分看着答,不要完全不答,否则太单薄)
国防教育:
1.是建设和巩固国防的基础 2.是增强民族凝聚力的重要途径 3.是提高全民素质的重要途径
第四章军事高技术
第二节精确制导技术
精确制导技术的概念:是指按照一定规律控制武器的飞行方向、姿态、高度和速度,引导其战斗部准确攻击目标的军用技术 制导方式
1.寻的制导:依靠武器的寻的器接收由目标辐射和反射的电磁波信号,测定目标与制导武器相对运动的参数,按照确定的关系形成引导指令,控制武器飞向目标。
优点:命中精度高、适合打击运动目标 缺点:只能近距离使用 2.自主式制导
优点:射程远、隐蔽性好,抗干扰能力强
缺点:发射后无法改变弹道
5.复合制导:在一种武器中采用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制导方式组合而成的制导方式。
优点:1.命中精度高 2.抗干扰能力强3.能打击固定、移动的目标 缺点:成本增加;要求技术高、匹配度高
精确制导武器是指采用精确制导技术,直接命中概率在50%以上的武器。
精确制导武器的发展趋势 1.增强打击效果
(1)进一步提高命中精度(2)向智能化方向发展(3)研制新型战斗部
2.扩大打击范围(1)增大武器射程(2)填补火力空白 3.提高突防能力(1)采用隐身技术(2)提高飞行速度
(3)调整飞行弹道、增加隐蔽措施 4.改善通用程度
第五章信息化战争
第一节信息化战争概述
信息化战争,是以信息技术支配整个高技术武器装备体系,以信息供防为主要作战方式,在核威慑条件下,全方位进行的立体战争。
第一制高点
信息化战争显著标志
运用信息、信息系统和信息化武器系统进行的战争
信息化战争的基本内涵
1.交战双方至少一方是信息化军队
信息化战争的作战样式
情报战,电子战,网络战,心理战,摧毁战
信息化战争的基本特征:
①作战空间多维化【⑴外层空间战场空间⑵电磁战场空间⑶网络战场空间⑷心理战场空间】 ②作战行动一体化【⑴作战力量一体化⑵作战指挥一体化⑶综合保障一体化】 ③作战环节精确化【⑴精确打击⑵精确侦查、定位与控制⑶精确保障】 ④战场机动快速化
⑤作战方式非接触【⑴远距离攻击⑵隐身攻击⑶无人攻击⑷信息攻击】
信息化战争的发展趋势:①战争内涵扩大化②实现智能化③谋取全谱优势
第二篇:军事理论课重点总结
2012军事理论复习资料
第一章 中国国防
第一节 国防概述
1.国防的含义:国防是指“国家为防备和抵抗侵略,直至武装颠覆,保卫国家的主权、统一、领土完整和安全所进行的军事活动,以及与军事有关的政治、经济、外交、科技、教育等方面的活动。”
2.国防的分类:
(1)按社会形态:奴隶制、封建制、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国防
(2)按军事战略和国防建设的目标:防御型国防、扩张型国防;
(3)按国防力量的构成方式:联盟型国防、自主型国防。
我国是防御性国防。
3.现代国防的基本特征:
(1)国家利益及其安全防务的整体性
(2)国防力量的综合性
(3)国防手段的多元性
(4)国防建设的系统协调性
(5)国防事业的社会性
4.以下中国各种时期国防主要了解:(主要是些历史常识,时间节点,以及各种战争等的后果)
中国古代国防从公元前21世纪夏王朝建立到公元1840年鸦片战争:
1,以民为本,居安思危的国防指导思想,2,富国强兵,寓兵于农的国防建设思想,3,爱国教战,崇尚武德的国防教育思想,4,不战而胜,安国全军的国防斗争策略。
近代国防从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
1,鸦片战争,1840年,1842年签署中英南京条约
2,第二次鸦片战争,1856到1860,天津条约,北京条约,瑷珲条约。
3,中法战争,19世纪80年代初,中法新约
4,中日甲午战争1895,马关条约
5,八国联军侵华战争,1900,英国美国德国法国俄国日本意大利奥地利。
民国时期国防,五四运动到新中国成立:
1,军阀混战和中华民族觉醒。二十一条,巴黎和会,五四运动
2,日本的侵略和中国抗日战争。九一八事变,卢沟桥事变
3,解放战争及新中国的成立
启示: 1,经济发展是国防强大的基础 2,政治开明是国防巩固的根本 3,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是国防强大的关键
第二节 国防法规
1.国防法规的特性
(1)调整对象的军事性(2)司法适用的优先性(3)处罚措施的严厉性
2.主要的国防法规
《中华人民共和国兵役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实行义务兵与志愿兵相结合、民兵与预备役相结合的兵役制度。”
即(1)义务兵与志愿兵相结合。(2)民兵与预备役相结合。
应届高校毕业生入伍的三种形式:(1)作为义务兵应征入伍(2)按军官待遇入伍(3)作为士官应征入伍
3.国防法规定的五个国防义务和三个国防权利
义务: 1,兵役义务 2,接受国防教育义务 3,保护国防设施 4,保守国防秘密 5,协助国防活动
权利: 1,对国防建设提出建议 2,制止,检举危害国防行为3,国防活动中经济损失补偿的权利
第三节 国防建设
1.国防领导体制
我国国防体制的一个基本特征:强调中国共产党在国防领导中的决定性地位和作用。
国防领导职权:根据宪法和国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防领导权由中共中央、全国人大及其常务委员会、国家主席、国务院、中共军委行使。
2.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会员会的国防职权:
1,修改宪法中国防条款,制定和修改国防基本法律。
2,选举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副主席,选举中央军事委员会主席,根据国家主席的提名决定国务院总理的人选,根据国务院总理的提名决定国务院副总理,国务委员,各部部长,各委员会主任,审计长,秘书长的人选,根据中央军委主席的提名决定中央军委副主席和中央军委委员的人选。
3,决定战争与和平的问题,审查和批准包括国防建设计划在内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与计划执行的报告,审查和批准包括国防经费预算在内的国家预算和预算执行情况的报告,决定特别行政区的防务制度。
4,监督宪法中国防条款的实施等。
3.中央军事委员会在国防方面的职权:
1,统一指挥全国武装力量
2,决定军事战略和武装力量的作战方针
3,领导和管理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建设,制定规划,计划并组织实施
4,向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或者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提出议案
5,根据宪法和法律,制定军事法规,发布决定和命令
6,决定中国人民解放军额的体制和编制,规定总部以及军区,军兵种和其他军级单位的任务和职责
7,依照法律和军事法规的规定,任免,培训,考核和奖惩武装力量成员
8,批准武装力量的武器装备体制和武器装备发展规划,计划,协同国务院领导和管理国防科研生产
9,会同国务院管理国防经费和国防资产
10,法律规定的其他职权
4.中央军委的构成:
中央军委主席即为全国武装力量的统帅,副主席若干名,委员若干人。
中央军事委员会之下设有中国人民解放军总部机关:总参谋部、总政治部、总后勤部、总装备部。
5.国防建设成就:
(1)铸造了一支现代化人民军队
(2)建立了比较完善的国防动员体制
(3)形成了门类齐全、综合配套的国防科技工业体系
(4)维护了国家统一和安全
(5)为维护世界和平作出了积极贡献
6.国防政策:中国奉行防御性的国防政策
中国国防政策的内容: 1,维护国家安全统一,保障国家发展利益。
2,实现国防和军队建设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3,加强以信息化为主要标志的军队质量建设。
4,贯彻积极防御的军事战略方针。
5,坚持自卫防御的核战略。
6,营造有利于国家和平发展的安全环境。
7.武装力量建设
武装力量,是国家或者政治集团所拥有的各种武装组织的总称
我国武装力量建设构成特征:我国的武装力量构成,属于多种武装组织相结合的形式,由中国人民解放军,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和民兵组成。“三结合”
8.中国人民解放军
任务:巩固国防,抵抗侵略,保卫祖国,保卫人民的和平劳动,参加国家建设事业。
历史使命:为党巩固执政地位提供重要力量保证,为维护国家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提供坚强安全保障,为维护国家利益提供有力战略支撑,为维护世界和平与促进共同发展发挥重要作用。
9.根据战略需要,目前,中国共划分为七个军区:沈阳、北京、兰州、济南、南京、广州、成都。
10.中国人民解放军的编成及主要武器装备:陆军海军空军 P41 11.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的根本职能:
(1)维护国家安全(2)维护社会稳定(3)保障人民群众安居乐业
人民武装警察部队由国务院、中央军委双重领导。
第四节 国防动员
1.国防教育的方法:
1.利用国防教育场所开展教育;2.利用大众媒体开展教育;3.利用节日和纪念日开展教育;4.利用各种活动开展教育
2.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防教育法:每年九月第三个星期六为全名国防教育日。
第十一个2011年9月17日 “依法开展国防教育,增强公民国防观念”
第十二个2012年9月15日 “热爱人民军队,共筑钢铁长城”
3.中国航海日2012地点主题
2011中国航海日活动庆祝大会举办城市:浙江舟山(浙江舟山群岛新区),主题是“兴海护海,舟行天下”
2012中国航海日活动庆祝大会举办城市:江苏南京,主题是“感知郑和,拥抱海洋”
第二章 军事思想
第一节 军事思想概述 1.军事思想是关于战争和军队问题的理性认识,通常表现为国防与军队建设,战争准备与实施的指导理论和基本原则
按时代区分,古代军事思想,近代军事思想和现代军事思想
按阶级性质区分,奴隶主阶级军事思想,封建地主阶级军事思想,资产阶级军事思想和无产阶级军事思想
按地域和国家区分,外国军事思想和中国军事思想
按人物区分,孙子军事思想,克劳塞维斯军事思想,拿破仑军事思想,毛泽东军事思想等
任何军事思想都是以战争和军事为研究对象,以一定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为指导,反映一定时代,阶级,国家和人物对战争性质,战争准备与实施等问题的基本观点
以上的各种军事思想中,最主要的是中国古代军事思想和毛泽东军事思想
2.中国古代军事思想夏——1840
(1)萌生时期 夏商西周时期
(2)蓬勃发展时期 春秋战国 《武经七书》(《孙子》、《吴子》、《司马法》、《尉缭子》、《六韬》)
(3)充实提高时期 秦汉至五代时期 《武经七书》中《三略》、《李卫公问对》
(4)系统完善时期 宋代至清代前期
《武经七书》由《孙子兵法》、《吴子兵法》、《司马法》、《尉缭子》、《六韬》、(兵书)《三略》、《李卫公问对》组成
3.春秋战国时期军事思想蓬勃发展的原因:
1.战争频繁爆发,战争规模不断扩大,战争激烈程度也大大提高; 2.在兵器方面,由于冶铁技术的发展,出现了更加坚韧、更加锋利的兵器,在战略技术上也有重大的改变;
3.学术思想异常活跃,出现了百家争鸣的局面。
4.春秋战国时期军事思想最具代表性的就是吴国孙武所著《孙子兵法》。
《孙子兵法》被世界公认为最早的“兵学圣典”,共13篇,总结了春秋及其以前的战争经验,具有深刻的谋略思想,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战争的一般规律。
《孙子兵法》:1.揭示了以“道”为首的战争致胜条件;2.揭示了“知彼知己”的战争认识方法;3.提出了“致人而不致于人”为核心的一系列作战原则;4.反映了战争问题上的朴素唯物论和辩证法。
《孙子兵法》概括“五事”:道、天、地、将、法;“七计”:主孰有道、将孰有能、天地孰得、法令孰行、兵众孰强、士卒孰练、赏罚孰明
十二诡道:兵者,诡道也。故能而示之不能,用而示之不用,近而示之远,远而示之近,利而诱之,乱而取之,实而备之,强而避之,怒而挠之,卑而骄之,佚而劳之,亲而离之。攻其不备,出其不意。此兵家之胜,不可先传也。
5.西方近代主要军事家:
1.克劳塞维茨《战争论》“战争是政治通过另一种手段的延续”;
2.约米尼《战争艺术概论》;
3.马汉(美)《海权对历史的影响》;
4.施利芬《坎尼之战》(主张速战);
5.福熙(法)《论战争原理》《论作战》“进攻是取胜的唯一方法”
第二节 毛泽东军事思想
1.毛泽东军事:它是我军的建军之魂、立军之本、制胜之道,是我国国防和军队建设及新时期军事斗争的根本指导思想。
1.战争观和研究军事问题的方法论(战争军事相辅相成);
2.人民军队建设思想(建设人民军队,秋收起义后,秋收起义出现很多逃兵,明确为谁而战);
3.人民战争思想:人民战争思想是毛泽东军事思想的精髓。人是战争胜负的决定因素;
4.人民战争的战略战术思想;
5.国防建设思想。
2.毛泽东军事思想的科学涵义:
1.马列主义普遍原理与中国革命实际相结合;2.军事实践经验的科学总结;3.集体智慧的结晶;4.毛泽东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
第三节 邓小平新时期军队建设思想
1.邓小平新时期军队建设思想的主要内容:
1.关于战争与和平思想 2.国防建设思想 3.军队建设思想(对小平新时期军队建设思想的核心和重点内容)4.现代条件下的人民战争思想 5.军事战略思想
第五节 胡锦涛关于国防和军队建设重要论述
胡锦涛关于新形势下国防和军队建设重要论述的主要内容:
1.把科学发展观作为国防和军队建设的重要指导方针; 2.有效履行新世纪新阶段我军历史使命(三提供一发挥);为党巩固执政地位提供重要的力量保证,为维护国家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提供坚强的安全保障,为维护国家利益提供有力的战略支持,为维护世界和平与促进共同发展发挥重要作用。
3.努力建设一支听党指挥、服务人民、英勇善战的革命军队:“人民解放军的优良革命传统,集中起来就是听党指挥、服务人民、英勇善战”;
4.科学统筹推动国防和军队建设全面发展;
5.坚持把思想政治建设作为军队最基本的建设;
6.以军事斗争准备为龙头带动军队现代化建设整体发展;
7.大力培育当代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忠诚于党、热爱人民、报效国家、献身使命、崇尚荣誉”
第三章 国际战略环境
1.我国周边环境的特征
(1)陆地邻国和邻海国家多,安全环境受周边国家影响因素
(2)内陆滨海国家,边界漫长,海域辽阔,周边安全环境受边界争议和海域纠纷影响
(3)地处度过利益交汇处,安全环境受外部影响因素复杂
2.周边外交方针:与邻为善、与邻为伴。周边外交政策:睦邻、安邻、富邻。
3.我国周边安全环境发展趋势及面临的主要挑战
(1)朝核危机
(2)东海问题中日中间线问题
(3)南海问题黄岩岛问题
4.新安全观的核心是互信、互利、平等和协作。
第四章 军事高技术
第一节 军事高技术概述
军事高技术对现代战争的影响:
1.高技术武器装备将明显改变现代战场与作战行动;2.高技术武器装备将强制性地引起作战方式的变革;3.作战指挥体系将“扁平网络化”
第二节 高技术的军事应用
2.精确制导技术的类型:
1.自主式制导;2.遥控式制导;3.寻的式制导(主动制导,半主动制导,被动制导);4.卫星定位制导;5.复合式制导
(精确制导武器:采用精确制导技术,直接命中概率超过50%以上的武器。包括导弹和精确制导弹药。导弹是依靠自身动力装置推进,精确制导弹药自身无动力装置,能带动发动机,能改变方向)
分类:1000-近程导弹、1000-3000中程导弹、3000-8000远程导弹、8000+洲际导弹 单位:km
3.雷达隐身技术:减少目标在雷达接收天线方向上的雷达散射截面积,以降低雷达对目标的探测概率的技术。
4.现代战争中的侦察监视系统:
1、可见光侦查;
2、红外侦查;
3、雷达侦查;
4、电子侦察;
5、多光谱侦查;
6、声学侦查
(了解)光电干扰是利用光电技术和光电器材,压制、欺骗和扰乱敌方光电设备,使其不能正常工作或完全失效。光电干扰分为有源干扰和无缘干扰两类:光电有缘干扰是利用己方光电设备或器材主动发射强光束或光波干扰信号,削弱、破坏对方的光电设备和器材正常发挥效能;光电无缘干扰是利用本身并不产生和发射光频辐射的器材,吸收、反射或散射对方光波的能量,以及人为地改变目标的光学特性等手段,使对方光电设备效能降低、失效或受骗。
5.航天技术的概念(组成):由运载器技术、航天器技术和地面测监技术构成的高度综合性技术
(★)要想把地球上的物体运动到外层空间去,六个难关:上天关,地球同步关,太阳同步关,一箭多星关,返回关,载人航海关
6.航天器的军事应用:
军用卫星(侦察,通信,测地,气象卫星,2000多颗 占2/3以上);天基武器系统;军用载人航天器:载人飞船、空间站、航天飞机、空天飞机。
7.高技术军事重点
雷达干扰 分为有源干扰和无源干扰
(1)有源干扰,又称积极干扰,是利用专门的干扰机发射干扰信号,以扰乱敌雷达的正常工作。
(2)无源干扰,是利用无源器材来改变目标对电波的反射,改变电波的传播特性以破坏雷达对目标的发现和跟踪。包括箔条干扰、角反射器干扰、吸收层干扰、假目标干扰。
隐身技术:又称隐形技术或“低可探测技术”,是通过降低武器装备等目标的信号特征,使其难以被发现,识别,跟踪和攻击的技术,是传统伪装技术走向高技术化的发展和延伸。雷达隐身技术:指减小目标在雷达接收天线方向上的雷达散射截面积,以降低雷达对目标的探测概率的技术。
8.常识性知识:美国是唯一拥有实用型航天飞机的国家(苏联有过无人飞机);1957年10月4日,前苏联把世界上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送入地球近地轨道;1958年1月,美国成功发射人造卫星;我国第一个卫星发射中心:甘肃酒泉;第一颗卫星在西昌发射。神舟一号:神舟五号:嫦娥一号:神舟九号:
第三节 高技术与新军事变革
新军事变革的主要特征:
1.武装装备智能化;2.编制体制精干化;3.指挥控制自动化;4.作战空间多维化;5.作战样式体系化
(★)指挥信息系统,即C4ISR系统:指挥(command)、控制(control)、通信(communication)、计算机(computer)和情报(intelligence)、监视(surveillance)、侦察(reconnaissance)
第五章 信息化战争
(补充)所谓信息化战争,是指在信息时代核威慑条件下,以大量装备和使用信息化武器装备的信息化军队为主题,以信息化战争理论为指导,在陆,海,空,天,信息,认知等六位战略空间中,在信息化网络化战场上展开的以夺取制信息权为核心目标,以信息对抗和知识对抗为主要对抗手段,附带杀伤破坏减到最低限度的多军兵种一体化战争。
信息化战争的基本特征:
1,信息成为战争的主导要素
2,战争行为在多维化战场空间同时展开 3,信息化战争是体系与体系的一体化对抗
4,非线式,非接触作战成为重要作战样式
5,信息战,认知域和太空成为信息化战争的战略制高点
6,基于信息系统的体系作战能力成为信息化战争战斗力的基本形态 妈妈,没,思考题:
1.和平与发展是当今世界的主题为什么在和平时期还要进行国防建设?
(表明国防的重要性,当今世界仍有动荡)
①和平时期仅仅是相对和平时期,仍存在着种种不安定的因素,局部战争和武装冲突此伏彼起,恐怖主义、霸权主义依然存在,不加强国防建设,就难以应付可能发生的突然事变;
②我国具有悠久的国防历史,历史经验告诉我们,国防实力软弱国家就容易受到侵犯,唯有加强国防建设,才能维护我国的国防安全;
③国防建设是经济建设的保障,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强国防建设能提高我国的综合国力,促进我国的和平与发展;
④战争准备是在长期的和平环境中进行的,只有在平时加强国防建设才能在战争突然爆发时赢得优势和主动;
⑤和平时期加强国防建设能够培养公民忧患意识和爱国热情,增强民族凝聚力和向心力。
2.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的相互关系出发如何思考“富国强兵”这四个字,即如何理解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的联系?
①富国,即进行经济建设;强军,即进行国防建设。二者相辅相成。②富国强军,强调的是经济建设与国防建设的统一。富国是强军的基本条件,因为国富才能兵强;而强军则是富国的重要保障,因为兵强才能安邦,安邦才能发展,发展才能国富;
③富国与强军需要统筹协调发展。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国防建设服从大局,适度加强国防建设尤其是军事高科技建设。
3.有人说“只要武器先进,就能取得胜利。”对这句话的批驳引申出——信息化战争条件下,如何发挥人民战争?
答案1
科学树立信息化人民战争的观念,即人民战争与信息战争相统一的观点,包括两个基本点:
1,我们要在人民战争的基础上打信息战
2,未来的人民战争就是打信息化战
观点:人决定胜负,创新理论,建立战术。举例:甲午中日、苏侵略阿、抗美援朝
人是战争的根本,武器毕竟是人来控制的,就算是信息化战争,人也是主导战争的根本力量。唯有人与武器有机结合才能发挥双发的最大效能。很多人认为,现代战争是信息化战争,人的智慧已经退居次席,武器上的绝对优势可以抵消人的智慧效能。其实不然,伊拉克战争,阿富汗战争美国打的很漂亮,因为美军掌握了各方面的优势,武器优势更是领先数年甚至数十年。但是武器落后不代表必定打败仗。阿富汗和伊拉克的抵抗组织利用自己的聪明才智和对地形的了解,时常给美军制造麻烦。车臣战争中,车臣匪军武器不如俄军,但是他们熟知俄军战术和武器性能,在战争初期痛击了俄军。
总而言之,人是战争的决定性因素,武器是次要的,两者相互配合,再辅助其他因素才能赢得战争
答案2:
人民战争思想是毛泽东军事思想的核心,是我军克敌制胜的法宝。它的基本理论观点是: 1.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是革命战争的主体,是战争胜负的决定力量,只有动员和依靠群众才能进行战争。
2.能够得到广大人民群众的拥护和积极参加,是实行人民战争的政治基础和前提。
3.在人和武器的关系问题上,武器是战争的重要因素,但不是决定的因素,决定的因素是人不是物。
信息化战争条件下仍然可以开展人民战争:
(一)信息化战争并没有改变战争固有的社会政治属性,仍然具备开展人民战争的基本条件。战争的群众性是夺取战争胜利的力量源泉。我们未来进行的信息化战争,是代表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正义战争,因而能够得到广大人民群众的全力支持。
(二)信息化战争并没有改变战争胜负的基本规律,战争胜负的决定因素仍然是人
信息化战争中,武器装备的重要性日益提升,在武器装备上占有优势的一方更容易夺取战争的主动权乃至战争的胜利。但是,无论战争形态如何变化,战争胜负的基本规律是不变的,即人是进行战争的主体,是战争制胜的决定因素,武器装备是决定战争胜负的重要因素。战争实践表明,武器装备劣势,可以通过发挥人的主观能动作用加以改变。在武器装备处于劣势的情况下,只要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依靠过硬的政治、军事素质,立足现有装备,创造和选择正确的战略战术,实现人和武器的最佳结合,就一定能够找到对付优势装备之敌的办法,弥补武器的不足,最终赢得战争的胜利。举例:抗美援朝,苏联入侵阿富汗,车臣战争,给俄沉重打击。
(三)信息技术的发展为开展人民战争注入了新的活力
世界上的事情总是辩证的,我们既要正视信息化战争对人民战争提出的严峻挑战,同时又要看到,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也为开展人民战争注入了新的活力。
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为积聚雄厚的人民战争的潜力提供了新的历史机遇,为人民群众参战支前提供了新的技术支撑。民群众中的科技资源,将是未来信息化战争中我军以劣胜优的必要补充和有力支撑。只要将这些潜在的科技力量进行有计划、有组织的动员,就可以有效地弥补军队武器装备的总体劣势,形成局部领域、局部战场的科技优势,实现以劣胜优。
信息化战争中开展人民战争的对策思考:
(一)加速发展综合国力,打牢人民战争的基础。信息化战争说到底是综合国力的较量。要大力发展经济,加速发展以信息技术为代表的高新技术,全面推进军队的信息化建设,不断增强军事实力,针对信息化战争特点,加强国防后备力量建设,开展多种形式的国防教育,提高全民国防观念,为在信息化战争中开展人民战争奠定坚实的思想基础。
(二)深入研究信息化战争特点,发展和创新人民战争的战略战术。要树立与信息化战争相适应的作战观念,结合我军实际创新战法,建立完善的国防快速动员机制,保证人民战争潜力的快速聚集和转化
(三)多种手段相结合,发挥人民战争的整体威力
在信息化战争中,军事斗争和政治、经济、外交、文化、意识形态等领域的斗争更紧密地交织在一起,有的情况下非武装斗争甚至占主要地位。因此,坚持多种斗争形式相结合,对于打赢信息化战争有着更重要的意义。
信息化战争越来越注重经济效益,对经济的依赖性更大。我们在信息化战争中进行人民战争,一方面要运用经济斗争手段,破坏敌人的经济基础和再生能力,最大限度地使敌人在经济上蒙受损失,不断削弱其战争潜力;另一方面要动员各种力量,实施积极有效的经济防护,保持国民经济的正常运转,努力发展生产,发展经济,为战争的胜利奠定坚实的物质基础。
在信息化战争中开展人民战争,也要积极地通过外交斗争建立广泛的国际统一战线,为胜利开展人民战争创造一个有利的国际环境。
信息化战争中,舆论战等战法的重要性日益凸现。要注重心理防护,鼓舞全体人民的斗志,筑牢打赢信息化战争的心理防线。
4.南海争端的现状如何出现?
南海是世界上第三大海,总面积 350万k㎡,我国海域占 200万k㎡,包括东、西、中、南沙四大群岛,共有岛、礁、沙滩 200余个。资源丰富,地理位置重要。
中国最早发现、命名南沙群岛,最早并持续对南沙群岛行使主权管辖。对此我们有充分的历史和法理依据,国际社会也长期予以承认。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日本发动侵华战争,占领了中国大部分地区.《开罗宣言》和《波茨坦公告》及其他国际文件明确规定把被日本窃取的中国领土归还中国,这自然包括了南沙群岛。1946年12月,当时的中国政府指派高级官员赴南沙群岛接收,在岛上举行接收仪式,派兵驻守。日本政府于1952年正式表示“放弃对台湾、澎湖列岛以及南沙群岛、西沙群岛之一切权利、权利名义与要求”,从而将南沙群岛正式交还给中国。
5.东海问题的现状如何出现?日本方面提出的中间线原则中国为什么不接受?
中日东海油气田之争源于中日专属经济区界线的划分之争。按照《联合国海洋法公约》的规定,沿岸国可以从海岸基线开始计算,把200海里以内的海域作为自己的专属经济区。专属经济区内的所有资源归沿岸国拥有。中日两国之间的东海海域很多海面的宽度388海里,日本主张以两国海岸基准线的中间线来确定专属经济区的界线,即所谓的“日中中间线”。但日方提出的中间线主张没有依据。中方一直没有承认。而东海海底的地形和地貌结构决定了中日之间的专属经济区界线划分应该遵循“大陆架自然延伸”的原则。中方考虑到存在争议,为了维护两国关系,一直没有在存在争议的海域进行资源开采活动。对于东海划界问题上的争议,中方一贯主张双方应该通过谈判加以解决,多次强调,“主权归我,合作开发” 是解决东海问题的唯一正确选择
6.南海问题现状
南沙群岛是中国南海诸岛四大群岛中位置最南、岛礁最多、散布最广的群岛。目前除中国大陆和台湾控制少数岛屿外,主要岛屿均被越南、菲律宾、马来西亚等国侵占。
中国台湾控制岛屿(共2个)
太平岛、中洲岛
中国大陆控制珊瑚礁(共7个)永暑礁、赤瓜礁、东门礁、南薰礁、渚碧礁、华阳礁、美济礁
6.黄岩岛事件
起因:2012年4月10日,12艘中国渔船在中国黄岩岛泻湖内正常作业时,被一艘菲律宾军舰干扰,菲军舰一度企图抓扣被其堵在泻湖内的中国渔民,遭到赶来的中国两艘海监船的阻止。随后,中国渔政310船赶往事发地黄岩岛海域维权,菲方亦派多艘舰船增援,双方持续对峙至今。
发展: 4.12 菲律宾不顾中国政府交涉警告,向黄岩岛海域派遣海岸警卫队船只。
4.18 中国政府表态,反对黄岩岛事件国际化,二次约见菲律宾驻华代办。
4.23 菲三艘军舰一架反潜机赶往黄岩岛海域。
5.8 《人民日报》发表社论 “忍无可忍则无需再忍”“中方不介意和菲方共同创造一个黄岩岛模式”,对形势发展难以乐观。(注:黄岩岛模式:中国为保护自己的海洋权益,所采取的以现场执法为主、外交手段为辅(以经济手段策应)、军事手段为后盾的行为。主要是改变过去的以外交抗议为主的解决手段。主要用于解决我国有争端的岛屿所采取的行为。以黄岩岛为契机,趁有利的局势收回一切被菲律宾侵占的岛屿。)
5.9 外交部表示中方已做好应对菲方扩大事态各种准备。
5.10《人民日报》:菲律宾应有自知之明。菲方表示愿意恢复对话。
同时,中方限制菲律宾香蕉芒果出口,菲方损失严重。
5.31中要求菲方船只尽快撤离。
6.16菲总统下令菲政府船只撤离黄岩岛海域。并表示中菲关系互利共赢,应持续加强合作,目前双方正致力于通过外交手段和平处理黄岩岛事件。
6.28菲律宾海军司令称:菲海军“有能力也愿意”返回黄岩岛。
此事件中中方处理措施:
外交部:积极寻求外交磋商,同时对菲方行为提出抗议和警告。一个月时间内3次约见菲律宾驻华使馆临时代办,并在最后一次强调中方做好了应对菲方扩大事态的各种准备。
中国军方也就黄岩岛事件作出表态:军事手段是最后必备的,也是不可或缺的一个手段。中国军队肩负着保卫国家领土主权和维护海洋权益的任务,始终坚持在国家的统一部署下履行自己的使命。根据职责和任务,中国军队将密切配合渔政、海监等部门共同维护国家海洋权益 渔政船执法船正常活动维护安全。
经贸领域:制裁措施
思考题补充:海洋方向--东海:钓鱼岛与日本;我国不承认中界线(为什么)。南海:黄岩岛问题;香格里拉会议争端;立徳与立威。
第三篇:四川大学刑诉法重点
刑诉法重点 总论部分
1、刑事诉讼是在国家专门机关的主持下,诉讼参与人的参加下,查明犯罪和追究犯罪的活动。
2、刑事诉讼法是关于刑事诉讼程序的法律规范的总和,即有关刑事诉讼活动的进行、诉讼的方式、内容、及其效力的各项规定的总称。在我国,刑事诉讼法是国家制定的调整公安机关(含国家安全机关)、人民检察院、人民法院和诉讼参与人进行刑事诉讼所必须遵守的法律规范。
3、大陆法系国家的诉讼模式为“职权主义诉讼”,又称“审问制”,注重发挥侦查、检察机关、法院在刑事诉讼中的职权作用,特别是法官在审判中的主动指挥作用。英美国家的诉讼模式为“当事人主义诉讼”,又称“对抗制”,强调双方当事人在诉讼中的主体地位,诉讼中积极争辩对抗,审判机关相对消极,形式上只起居中公断作用。职权主义诉讼特点:(1)警察、检察官和其他有侦查权的官员依职权主动追究犯罪;(2)侦查和预审在刑事诉讼程序中居重要地位,预审不公开进行(3)在刑事案件的追诉上,一般采用公诉为主、自诉为辅的方式;(4)法官起主导与指挥作用的审判程序;(5)确定的上诉与法律救济程序。当事人主义诉讼程序的特点:(1)侦查主要由警察机关进行;(2)绝大部分案件由警察部门负责起诉;(3)诉讼双方当事人的抗辩集中体现在审判程序中;(4)对上诉程序和再审程序限制较多。
4、刑事诉讼的目的:制订刑诉法,通过刑诉活动所期望达到的目标,是关于刑诉结果的理想模式。
5、刑事诉讼的根本目的在于维护国家的宪政体制和法制秩序,促进文明的发展和社会进步;直接目的可概况为:惩罚犯罪和保障人权的有机统一。
6、刑事诉讼中的专门机关,是指依法定职权进行刑事诉讼的国家机关。在我国,专门机关主要是指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和人民法院(除此之外,特殊的专门机关有国家安全机关、军队保卫部门和监狱)
公安机关
是国家的治安保卫机关,是各级人民政府的职能部门,是武装性质的行政执法机关,担负着国家安全和和社会治安保卫任务 职权:立案权 侦查权 执行权
人民检察院
是国家的法律监督机关 职权:(1)在立案侦查阶段,行使立案权、侦查权和侦查监督权。
(2)在起诉阶段,行使审查起诉权和提起公诉权
(3)在审判阶段,行使支持公诉权和审判监督权
(4)在执行阶段,有执行监督权 人民法院
是国家的审判机关 职权:依法独立实行审判权
7、当事人,是指在刑事诉讼中执行控诉职能或辩护职能,并且与案件结局有直接利害关系的诉讼参与人。包括被害人、自诉人、犯罪嫌疑人、被告人、被告人、附带民事诉讼的原告人和被告人。
8、司法独立原则:检察院和法院根据刑事诉讼法独立行使职权,不受其他行政机关、团体和个人的干涉。
无罪推定原则:无罪推定原则是指对任何人,在法院没有以确实、充分的证据证明其有罪以前,不得认为其有罪或者应推定其无罪。基本含义:
(1)对任何人有罪决定的宣告,只能由法院确定;
(2)法院应当以证据证明被告人有罪,强调证据裁判主义;(3)在判决生效以前,不能因为其被逮捕、被起诉、被审判而认为其有罪 无罪推定的诉讼价值
1.无罪推定是程序法原则,而不是实体法原则 2.无罪推定确定了这样一个诉讼证明的逻辑法则:
假定被告人是无罪的,再通过证据去推翻这种假定。在诉讼理论上它是一种可推翻的推定。
3.无罪推定是现代刑事诉讼中法治国家处理疑案的一个基本法则。
4.无罪推定的受益者,不仅仅是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个人,而是社会的全体公民。我国确立无罪推定原则的必要性
1.确立无罪推定原则,才能在诉讼中有效地保障人权,特别是保护嫌疑人、被告人的诉讼权利。
2.确立无罪推定原则,才可能真正保障被告人的辩护权,充分发挥辩护制度的作用。
3.确立无罪推定原则,有利于疑难案件的解决。
4.确立无罪推定原则,也是与国际接轨的需要。我国已签署加入的国际公约
制度论
1、辩护:指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及其辩护人为维护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合法权益,从事实和法律等方面反驳控诉,提出有利于犯嫌疑人、被告人的材料和意见,证明犯罪嫌疑人无罪、罪轻或者应当减轻、免除其刑事责任的诉讼活动。
2、辩护权: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在诉讼中有自行辩护或委托他人辩护的权利,是法律赋予刑事诉讼中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最重要的诉讼权利,是被告人诉讼权利体系的核心。
3、辩护的种类
自行辩护:指犯罪嫌疑人、被告人自己针对指控进行反驳、申辩和解释的行为。
委托辩护:指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依法委托律师或其他公民担任辩护人,协助其进行辩护
指定辩护(强制性、任意性指定辩护):指对没有委托辩护人的被告人,人民法院在法律规定的某些特殊情况下,为被告人指定承担法律援助义务的律师担任其辩护人,协助被告人进行辩护。(34条几种具体情形)
4、辩护人的范围:律师、人民团体或者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所在单位推荐的人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监护人、亲友。(35条)
5、辩护人的权利
辩护人(律师)在侦查阶段的权利包括(2012刑诉法36条、37条)(1)为犯罪嫌疑人提供法律帮助、代理申诉、控告(2)为被刑拘、逮捕的犯罪嫌疑人申请变更强制措施
(3)向公安机关了解犯罪嫌疑人涉嫌的罪名和案件有关情况,提出意见。
(4)会见在押的犯罪嫌疑人,向犯罪嫌疑人了解有关案件情况,提供法律咨询(5)对于采取强制措施超过法定期限的,有权要求解除强制措施(97条)
辩护人在审查起诉阶段的权利包括:
(1)自人民检察院对案件审查起诉之日起,可以查阅、摘抄、复制本案的案卷材料,可以同在押的犯罪嫌疑人会见和通信。律师以外的其他辩护人须经人民检察院许可才能行使上述权利。(37、38条)
(2)辩护律师有权收集与本案有关的材料。其中,向证人或者其他有关单位和个人收集有关材料的须经他们同意;向被害人或者其近亲属、被害人提出的证人收集有关材料的,须经人民检察院许可,并且须经上述人员同意。(3)辩护律师有权申请人民检察院收集、调取证据。辩护人在第一审程序中的权利为
(1)自人民法院受理案件之日起,有权查阅、摘抄、复制本案的案卷材料,同在押的被告人会见和通信。律师以外的其他辩护人行使上述权利,须经人民法院许可。
(2)辩护律师有权收集与本案有关的材料。其中,向证人或者其他有关单位和个人收集有关材料的须经他们同意;向被害人或者其近亲属、被害人提供的证人收集有关材料的,须经人民法院许可,并且须经上述人员同意。(3)有权申请人民法院通知证人出庭作证
(4)法庭审理过程中,有权申请通知新的证人到庭,调取新的物证,申请重新鉴定或者勘验
(5)经审判长许可,可以向被告人发问(6)有权对证人证言进行询问、质证
(7)有权对物证、未到庭的证人的证言笔录、鉴定人的鉴定意见、勘验笔录和其他作为证据的文书发表意见
(8)经审判长或者审判人员许可,有权对证据和案件情况发表意见,有权同公诉人、自诉人及其诉讼代理人互相辩论
(9)经被告人同意,可以提出上诉 义务
忠于职守的义务
保密义务(律师法38条)
证据方面的义务(刑诉法42条、刑法306条)遵守法庭规则的义务 正当执业的义务
辩护人特别是辩护律师接受委托或者指定后,除法定的拒绝辩护情形外,不应拒绝辩护 辩护人应根据事实和法律进行辩护,不得歪曲事实 应当准时出庭,遵守法庭纪律
对办案中了解到的国家秘密、当事人的商业秘密和个人隐私应当保守秘密
6、回避制度指法律所规定的,与案件或案件当事人有利害关系或其他可能影响案件公正处理的关系的侦查、检察、审判等人员,不得参与该案件诉讼活动的一项诉讼制度。
7、回避的对象:侦查人员、检察人员、审判人员、书记员、翻译人员、鉴定人、勘验人、执行员。(4种情形28条)
回避由谁决定
审判人员、检察人员、侦查人员的回避,应当分别由院长、检察长、公安机关负责人决定;院长的回避,由本院审判委员会决定;检察长和公安机关负责人的回避,由同级人民检察院检察委员会决定。(30条)
8、立案管辖(18条)
公安机关
刑事案件的侦查由公安机关进行,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另有规定指人民检察院、保卫部门立案侦查的案件,国家安全机关立案侦查的危害国家安全的案件,由监狱侦查的罪犯在监狱内犯罪的案件)人民检察院
贪污贿赂犯罪,国家工作人员的渎职犯罪,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利用职权实施的非法拘禁、刑讯逼供、报复陷害、非法搜查的侵犯公民人身权利的犯罪以及侵犯公民民主权利的犯罪,由人民检察院立案侦查。对于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利用职权实施的其他重大的犯罪案件,需要由人民检察院直接受理的时候,经省级以上人民检察院决定,可以由人民检察院立案侦查。
人民法院
自诉案件,由人民法院直接受理。中级人民法院管辖下列第一审刑事案件:
(一)危害国家安全、恐怖活动案件;
(二)可能判处无期徒刑、死刑的案件(20条)证据
概念 指依法定程序取得、经查证属实,用以确定有关案件事实的材料(2012刑诉法48条)特征
(一)客观性
指作为案件证据的客观物质痕迹和主观知觉痕迹都是已经发生的案件事实的客观遗留和客观反映,是不以人们的主观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存在。
(二)相关性
指证据必须与案件事实有客观的实质性联系并对案件事实有证明作用。
(三)合法性
指一定的事实材料只有符合法律规定才能被采纳成为诉讼证据。
9、刑事诉讼证据的分类 法律上的分类(48条):物证、书证、证人证言、被害人陈述、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供述和辩解鉴定意见,勘验、检查、辨认,侦查实验笔录、视听资料、电子数据 学理上的分类:根据证据来源的不同,可以将证据分为原始证据和传来证据
根据证据对案件主要事实的证明作用,可以将证据分为控诉证据和辩护证据
根据证据与案件主要事实的证明关系不同,证据可分为直接证据和间接证据
根据证据存在和表现的形式可以将证据分为言词证据和实物证据。
证人证言、被害人陈述、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供述和辩解属言词证据;鉴定结论也可归为言词证据。物证、书证、视听资料(多数)可归为实物证据。
10、举证责任的承担
(1)公诉案件中的证明责任由公安机关、司法机关承担。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和公安机关在刑事诉讼中代表国家行使审判权、检察权、侦查权,收集、审查判断证据,查明案件事实。(2)自诉案件中自诉人承担完全的举证责任。自诉案件起诉时,自诉人应向法院提供证明自己诉讼主张的必要证据,否则法院不予受理(不告不理原则和谁主张、谁举证原则)
11、非法证据排除规则:对非法获取的口供应予排除;对违反法定程序获取的物证,适当利益权衡原则。(54—58条)
12、证明标准:犯罪事实清楚,证据确实、充分
13、附带民事诉讼的概念:指审判机关在刑事诉讼过程中,在依法解决被告人刑事责任的同时,附带解决由被害人或其他具有赔偿请求权的人提起或由人民检察院提起的,由于被告人的犯罪行为而使被害人或国家、集体遭受物质损失的赔偿问题所进行的诉讼活动。
14、附带民事诉讼的成立条件和受案、赔偿范围(1)以刑事诉讼的成立为前提
(2)被害人或国家、集体的损失范围必须是由被告人的犯罪行为造成的物质损失(3)提起的损失事实与被告人的犯罪行为之间有直接的因果关系
(4)具有赔偿请求权的人在刑事诉讼过程中向司法机关提出了损害赔偿的诉讼请求
15、取保候审概念:指刑事诉讼过程中,由公、检、法三机关责令或由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或法律规定的其他有关人员提出申请获同意后,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提出保证人或者交纳保证金,并出具保证书,以保证其不逃避和妨碍起诉和审判,并随传随到的一种强制方法。
适用条件(65条):
(一)可能判处管制、拘役或者独立适用附加刑的;
(二)可能判处有期徒刑以上刑罚,采取取保候审不致发生社会危险性的;
(三)患有严重疾病、生活不能自理,怀孕或者正在哺乳自己婴儿的妇女,采取取保候审不致发生社会危险性的;
(四)羁押期限届满,案件尚未办结,需要采取取保候审的。
16、监视居住概念:指公、检、法机关责令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在一定期限内未经批准不得离开住处或指定居所,并对其行动加以监视或控制的强制方法。
监视居住的适用条件(72条):
(一)患有严重疾病、生活不能自理的;
(二)怀孕或者正在哺乳自己婴儿的妇女;
(三)系生活不能自理的人的唯一扶养人;
(四)因为案件的特殊情况或者办理案件的需要,采取监视居住措施更为适宜的;
(五)羁押期限届满,案件尚未办结,需要采取监视居住措施的。
对符合取保候审条件,但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不能提出保证人,也不交纳保证金的,可以监视居住。
17、逮捕概念:指公、检、法机关为保证刑事诉讼的顺利进行,在一定期限内剥夺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人身自 由,予以羁押的一种强制方法。
逮捕的适用条件(79条):
一、有证据证明有犯罪事实
二、可能判处徒刑以上刑罚
三、采取取保候审尚不足以防止发生下列社会危险性:
(一)可能实施新的犯罪的;
(二)有危害国家安全、公共安全或者社会秩序的现实危险的;
(三)可能毁灭、伪造证据,干扰证人作证或者串供的;
(四)可能对被害人、举报人、控告人实施打击报复的;
(五)企图自杀或者逃跑的。
程序论
1、立案的概念指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发现犯罪事实或犯罪嫌疑人,或者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和人民法院对接受的报案、控告、举报或自首及自诉人的自诉材料进行审查后,判明有无犯罪事实和应否追究刑事责任,并决定是否作为刑事案件进行侦查或审理的诉讼活动。
2、立案的条件(一)事实条件: 认为有犯罪事实
认为有犯罪事实带有或然性,是侦查主 体依照法律对客观事实的主观判断(二)法律条件: 需要追究刑事责任
公诉案件立案须同时具备的条件
有证据证明有犯罪事实,且尚无证据证明 有法定不应追究刑事责任的事实(2)属于收案机关管辖范围 公诉案件的立案标准
自诉案件立案须同时具备的条件
(1)案件依法属于本院管辖
(2)案件的被害人(或代为告诉人)告诉
(3)有明确的被告人,具体的诉讼请求和能证明被告人犯罪事实的证据
3、侦查是指由国家追诉机关实施的犯罪调查活动(106条)
侦查主体
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安全机关、军队保卫部门和监狱
4、秘密侦查措施包含:
特情侦查(专案特情、情报特情、控制特情或贴靠侦查、逆用侦查)卧底侦查(派遣秘密侦查员或潜入侦查)监听(密摄密录)、秘密拘捕、密搜密取 跟踪盯梢、守候监视等
非技术类秘密侦查措施:
为了查明案情,在必要的时候,经公安机关负责人决定,可以由有关人员隐匿其身份实施侦查(刑事特情
卧底侦查
诱惑侦查)
5、补充侦查
指侦查机关依照法定程序,在案件部分事实不清、证据不足或有遗漏罪行或同案犯罪嫌疑人 的情形下,进一步调查、补充证据的侦查活动。
6、起诉的概念
依法享有刑事起诉权的机关或个人,刑事被告人提出控诉,要求法院进审
判,以追究其刑事责任的诉讼行为。
公诉的概念
人民法院针对犯罪嫌疑人的犯罪行为向人民法院提起控告,要求法院通过审判确定犯罪事实、惩罚犯罪人的活动
自诉的概念
指被害人或法定代理人有证据证明侵害人犯有某种罪行,为追究侵害人的刑事责任,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由人民法院直接受理案件并进行审判的刑事诉讼活动
7、不起诉的几种情形(15条)
(一)情节显著轻微、危害不大,不认为是犯罪的;
(二)犯罪已过追诉时效期限的;
(三)经特赦令免除刑罚的;
(四)依照刑法告诉才处理的犯罪,没有告诉或者撤回告诉的;
(五)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死亡的;
(六)其他法律规定免予追究刑事责任的。
8、审判指法院在公诉人、当事人和其他诉讼参与人的参加下,认定刑事案件事实并确定刑事责任所应遵循的程序规则。第二审概念被告人、自诉人和他们的法定代理人,不服地方各级人民法院第一审的判决、裁定,有权用书状或者口头向上一级人民法院上诉。被告人的辩护人和近亲属,经被告人同意,可以提出上诉。
9、上诉不加刑原则:是指第二审人民法院审判仅有被告人一方提起上诉的案件时,不得以任何理由改判重于原判决所判刑罚的审判原则(226条
意义:(1)有利于保障被告人的上诉权,保证两审终审制的贯彻执行
(2)有利于促使第一审人民法院提高办案质量
(3)有利于促使检察机关履行法律监督职能,及时审查发现一审中可能存在的错误判决,并通过抗诉督导人民法院改正错误
10、死刑核准权限
(1)死刑由最高人民法院核准。(235条)
(2)中级人民法院判处死刑的第一审案件,被告人不上诉的,应当由高级人民法院复核后,报请最高人民法院核准。高级人民法院不同意判处死刑的,可以提审或者发回重新审判。高级人民法院判处死刑的第一审案件被告人不上诉的,和判处死刑的第二审案件,都应当报请最高人民法院核准。(236条)
(3)中级人民法院判处死刑缓期二年执行的案件,由高级人民法院核准。(237条)
11、死刑复核的程序
死刑立即执行案件的复核程序:(1)报请复核(2)审查核准,审判员3人组成合议庭,阅卷与讯问被告人相结合(3)复核后的处理,裁定核准死刑;裁定撤销原判、发回重审或直接改判。
第四篇:军事理论课重点
●军事理论课的重要意义:
1.是大学是履行兵役义务的重要内容,也是大学生的一门必修课。
2.是增强大学生国防观念,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激发爱国热情、继承和发扬中国解放军优良传统的重要手段。
●《中华人民共和国兵役法》(1984年5月31日通过,1998.12.29修正)四十三条:高等院校的学生在就学期间必须接受基本军事训练。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防法》四十二条:学校的国防教育是全民国防教育的基础。各级各类院校应当设置适当的国防教育课程,或者在有关课程中增加国防教育的内容。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第六条:国家在受教育者中进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的教育,进行理想、道德、纪律、法制、国防和民族团结的教育。
专题一中国国防
一、概述
●国防是国家为防备和抵抗侵略,制止武装颠覆,保护保卫国家的主权、统一、领土完整和安全而进行的均是基于军事有关的政治、经济、外交、科技、教育等方面的活动。●现代国防基本特征:
1.现代国防是国家综合国力的体现
2.现代国防既是一种国家行为又是一种国际行为 3.现代国防具有多层次的目标 ●国防性质:
扩张型、自卫型、联盟型和中立型四种。
扩张型:风行霸权主义政策,以国家安全和防务需要为幌子,将其将于以外的国家和地区纳入本国的势力范围,对别国进行侵略、颠覆和渗透。
自卫型:以防卫外敌侵略为目的,在国防建设上主要依靠本国的力量,广泛争取国际上的同情与支持,维护本国安全,维护周边地区和世界的和平与稳定。
联盟型:为弥补自身的不足,以联盟的形式联合相关国家进行防卫;分为一元体系联盟和多元体系联盟。
中立型:指一些更行和平中立政策的中小发达国家,为保障本国的繁荣、发展和安全,实行和平中立的国防政策。●我国国防建设的宗旨:
反对侵略战争,维护世界和平,保卫国家的安全与发展;属于自卫型国防。
二、中国国防史 ●古代国防思想:
“以民为体”、“居安思危”的国防思想;“富国强兵”、“寓民于农”的国防建设思想;“爱国教战”、“崇尚武德”的国防教育思想:“不战而胜”、“安国全军”的国防斗争策略等。●近代国防史:
1840年英国殖民主义者发动鸦片战争,清王朝战败后签《中英南京条约》,中共开始走向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1856—1860年,英国联合法国发动第二次鸦片战争,签中英《天津条约》,中法《北京条约》,沙俄趁火打劫签《瑷珲条约》。
1884—1885年中法开战,中国不败而败,法国不胜而胜,签《中法新约》。1895年,日本发动甲午战争,清朝战败签《马关条约》,加深了中国半殖民地化和民族危机。
1900八国联军入侵,签《辛丑条约》,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统治,但没有改变中国任人宰割的历史。1921年7月,中国共产党成立。
1931年9月18日,日本发动了“九一八”事变。1937年7月7日,日本发动“卢沟桥事变”。●近代史启示:
1.经济发展是国防抢得的基础 2.政治昌明是国防巩固的根本
3.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是国防强大的关键
三、国防建设思想
●新时期国防建设指导思想: 1.经济建设是国防建设的基础 2.以现代化为中心建设国防
3.以自力更生为基础,建设由中国特色的国防 ●参加军训意义:
学生军训是国防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学生军训是培养“四有”新人,使其德、智、体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
专题二 国防法规
一、概述
●国防法规的五个层次:
一是法律,是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通过颁布的国防法规:《中华民族共和国国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兵役法》等,处于国家基本法地位。
二是法规,由中央军委制定的为军事法规,由国务院和中央军委联合制定的为军事法规:《中国人民解放军现役士兵条例》,《退伍义务兵安置条例》,《民兵工作条例》等。三是规章,是由国务院部委和军委各总部制定的法规:《应征公民体格条件》。
四是由各军兵种、各大军区制定的法规:陆军的《战斗条令》、空军的《飞行条令》及海军的《舰艇管理条令》等。
五是由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大和政府制定的贯彻执行国家国防法规的实施办法、实施细则、补充规定等地方法规规章:《国防教育条例》等。●16个门类:
⑴国防基本法类 ⑵国防组织法类 ⑶兵役法类 ⑷实施军事管理法类 ⑸军事刑法类 ⑹军事诉讼法类 ⑺国防经济法类 ⑻国防科技工业法类 ⑼国防动员法类 ⑽国防教育法类 ⑾军人权益保护法类 ⑿军事设施保护法类 ⒀特别行政区驻军法类 ⒁紧急状态法类 ⒂战争法类 ⒃对外军事关系法类
二、《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防法》 ●主要内容:
①规范我国防务建设的方针、原则问题;包括:维护国家安全的原则,保证领土、领海、领空不受侵犯的原则,抵御外敌入侵的原则,防止垫付的原则,国防建设同国民经济协调发展的原则,全民防御的原则,平战结合的原则,坚持独立自主处理国防事务与国际合作为辅的原则等。②规范国防建设的基本制度:兵役制度,军事人事制度,军事经济制度,国防科技制度,国防动员制度和国防教育制度等。③规范国防领导体制的构成及职责
④规范武装力量的构成、性质、宗旨、任务、建设目标及武装力量的活动原则等。⑤规范公民、国家机关、社会组织国防方面的权利和义务。●基本特征:
①《国防法》居于国防方面的基本法地位 ②《国防法》调整对象宽泛
③《国防法》重申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武装力量受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④《国防法》具有特殊适用的属性 ●颁布意义:
1.有利于把国家防务纳入法制的轨道 2.有利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与完善 3.有利于树立、维护我国爱好和平的国际形象 4.有利于增强中华民族的现代国防意识
三、《中华人民共和国兵役法》 ●主要内容:
(一)兵役制度 1.以义务兵役为主体 2.义务兵与志愿兵相结合 3.民兵与预备役相结合
(二)兵役原则 1.普遍平等 2.男女平等 3.合理照顾 4.严格限制
(三)兵员的平时征集
(四)大学生参军的相关内容
(五)积极参加军训,自觉履行公民义务
●1.公民履行兵役义务的形式:
一是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和武装警察部队服现役; 二是参加民兵组织和经过预备役登记服预备役; 三十高等院校和高级中学学生按规定就收军事训练;
四是人民群众对义务兵家属承担一定的优抚费和队参加军事训练的民兵、预备役人员承担一部分误工补贴等。
●2.参加军训的意义
(1)学生参加军事训练是履行兵役义务的一种基本形式(2)学生参加军训时加强国防后备力量建设的重要战略举措
(3)学生军训时培养“四有“新人,使其德、智、提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
四、《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防教育法》 ●2001年4月28日颁布《国防教育法》 ●制定《国防教育法》的意义:国防教育是建设和巩固国防的基础,也是增强民族凝聚力和提高全民素质的重要途径。
①有利于增强全民国防观念,建设和巩固国防;
②有利于提高全民素质,促进国防建设和经济建设协调发展;
③有利于贯彻落实《国防法》和《教育法》,保证全民国防教育依法进行。●《国防教育法》主要内容:
第一章总则。明确指出规定了国防教育的领导体制,国防教育的目的、意义和实施办法。第二章学校国防教育。指出学校的国防教育是全民国防教育的基础,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
第三章社会国防教育。明确了国防教育领导体制,对国家机关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各部门、各企业事业单位、格式会团体、部队、民兵和预备役人员的国防教育工作机构和职责,以及开展国防教育的内容和方法都做了规定。
第四章国防教育的保障。对国防教育经费的筹集和使用,物质、场地及教育大纲、教、国防教育教员的选拔等保障作了规定。
第五章法律责任。规定国家机关、社会团体、企业事业单组织以及其他社会组织违反本法规定,局部开展国防教育活动的由人民政府有关部门或者上级机构给予批评教育,并责令限期改正;拒不改正,造成恶劣影响的,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依法给予行政处分。
五、《反分裂国家法》 ●必要性:
解决台湾问题,完成祖国统一大业,是党和国家的三大历史任务之一。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台湾问题的性质发生了变化,由中国领导权的斗争转变为统一于分裂的斗争。台湾独立倾向已经发展到前所未有的程度,而且存在着进一步扩大的危险。在国际社会上,也存在着支持“台独”的逆流。事实证明,“台独”分裂势力分裂国家的活动,严重威胁着中国的主权和领土完整,严重破坏和平统一的前景,严重损害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严重威胁着台海地区乃至亚太地区的和平和稳定。为了把反对“台独”分裂国际的正义行动从法理上确定下来,迫切需要一步有较高权威性的法律文件来制约“台独”实力,统一全民人民反对分裂国家的意志,为实现国家的最终统一提供法律保障。因此,制定《反分裂国家法》是必要的、适时的。●《反分裂国家法》主要内容:
1.《反分裂国家法》的立法宗旨和适用范围:
为了反对和遏制“台独”分裂势力分裂国家,促进祖国和平统一,维护台湾海峡地区和平稳定,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维护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根据《宪法》制定了《反分裂国家法》 2.关于台湾问题的性质
①体现党的十六大有关精神并明确规定,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是包括台湾同胞在内的全中国人民的共同义务。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国家绝不允许“台独”分裂势力以任何名义、任何方式把台湾从中国分裂出去。
②台湾问题是中国内战的遗留问题。解决台湾问题,实现国家完全统一,是中国的内部事务,不受任何外国势力的干涉。
③完成统一祖国的大爷是包括台湾同胞在内的全中国人们的神圣职责。3.关于和平方式实现国家统一
坚持一个中国原则,是解决台湾问题不可动摇的基础。“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是我国解决台湾问题的基本方针。
《反分裂国家法》规定,国家采取以下措施,维护台湾海峡地区和平稳定,发展两岸关系: ①鼓励和推动两岸居民来往,增进了解,增强互信。
②鼓励和推动两岸经济交流与合作,直接通邮、通航、通商,密切两岸经济关系,互利互惠。③鼓励和推动两岸教育、科技、文化、卫生和体育交流,共同弘扬中华文化的优秀传统。④鼓励和推动两岸共同打击犯罪。
⑤鼓励和推动有利于维护台湾海峡地区和平稳定、发展两岸关系的其他活动。国家依法保护台湾同胞的权利和利益。
《反分裂国家法》明确规定:一是国家主张通过台湾海峡两岸平等的协商和谈判,实现和平统一。二是台湾海峡两岸可以就正式结束两岸敌对状态、发展两岸关系的规划、和平统一的步骤和安排、台湾当局的政治地位、台湾地区在国际上与其地位相适应的活动空间以及实现和平统一有关的其他任何问题,进行协商和谈判。4.关于以非和平方式制止“台独”分裂势力分裂国家
党和中央政府一贯主张以和平方式实现国家统一。我们从来承诺过放弃使用武力。人和主权国家都不会容忍分裂国家的行为,都有全才与必要的方式捍卫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
专题三 中国古代军事思想
一、概述
●我国古代军事思想萌芽作品:
《军志》、《军政》;形成时期:《孙子兵法》、《吴子》、《司马法》、《孙膑兵法》、《六韬》等;充实提高期:《黄石公三略》、《李卫公问对》等;完善时期:《武经总要》、《武经七书》(《孙子兵法》、《吴子》、《司马法》、《六韬》、《尉缭子》、《黄石公三略》、《李卫工问对》)、《武备志·战略考》、《读史方舆纪要》、《筹海图编》、《车营扣答合编》等。
二、《孙子兵法》简介 ●组成:
史记为82卷,现仅存13篇,6076字;13篇分为4个部分:第一部分包括《计》、《作战》、《谋攻》侧重于战略运筹和谋划,是提领全书的部分;第二部分包括《形》、《势》、《虚实》、《军争》、《九变》,侧重论述作战指导思想和原则;第三部分包括《行军》、《地形》、《九地》,侧重于论述军队在各种地形、地理条件下的处置原则及军队在各种环境中的管理问题;第四部分为《火攻》和《用间》,侧重于论述以火、谁辅助作战问题和用间的原则及方法,其中也阐明了一些重要的战争观点。●战争观 1.提出重战观点
2.正确的阐述了战争胜利所必须具备的主客观因素及相互的辩证关系 3.提出威慑思想
4.重视经济因素的重要作用
5.充分肯定了主观能力的发挥在战争中的作用 ●战争指导思想
①“兵者,鬼道也”、“兵以诈立”。②提出“知己知彼。百战不殆”的思想。③提出“全胜”思想。
④强调致人而不致于人,即争取主动权,奇正多变,因敌制胜。⑤提出“兵贵胜,不贵久”的思想。⑥提出“先胜而后求战”的思想。⑦提出活用攻守的思想。●治军思想 ①依法治军。
②重视将帅的选拔与修养。
③在军队的管教上,要“令之以文,齐之以武”,既要以文教统一政令,亲合士卒,团结内部;要以军令严格训练,痛一阵发,达到令行禁止,整齐划一的目的。④严明赏罚
专题四 毛泽东军事思想
一、毛泽东军事思想的形成和发展 ●毛泽东军事思想的产生
毛泽东思想的产生源于中国革命的实践。从中国共产党成立至遵义会议前,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共产党人,丛中的实际情况出发,不断对武装斗争和军队建设的问题和经验进行探索和总结,提出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方针;床罩性的解决了中国革命和革命战争的道路问题,创立了关于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理论;建立了新型的人民军队,并为这支军队规定了一系列的建军原则;通过战争实践,提出了动员群众、依靠群众和武装群众的人民战争思想;总结了游击战争的“十六字诀”和诱敌深入邓红军的全部作战原则。这个时期,毛泽东军事思想的基本内容已经产生,为其科学体系的形成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毛泽东军事思想的形成
从遵义会议至1945年抗战胜利,是毛泽东军事思想形成完整科学理论体系的时期。1936年12月毛泽东写了《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一书。1937年7月7日,抗战爆发,中共中央于8月召开洛川会议,在此期间,毛泽东发表了《实践论》、《矛盾论》两本丰富军事内容的哲学著作。1938年他又发表了《抗日游击战争的战略问题》、《论持久战》、《论新阶段》、《战争和战略问题》等均是著作。毛泽东军事思想的发展还表现在他的其他著作如《和英国记者贝特兰特谈话》等,同时也体现在其他老一辈物产阶级革命家的著作中。毛泽东思想所涉及的内容,在无产阶级的战争观与方法论、人民军队、人民战争及人民战争的战略战术等方面,都已发展成为系统的理论,并经受了战争时间的检验,表明毛泽东军事思想作为完整的科学体系已经形成。●毛泽东军事思想的发展
抗战后我军经历了全国解放战争、抗美援朝战争以及社会主义革命与社会主义建设的新时期,毛泽东军事思想据需得到全面发展。
解放战争期间,毛泽东相继发表了《抗日战争胜利后的时局和我们的方针》、《以自卫战争粉碎蒋介石的进攻》、《集中优势兵力,各个歼灭敌人》、《三个月总结》、《大举出击,经略中原》、《蒋介石政府已处于全民的包围中》、《解放战争第二年的战略方针》、《革命进行到底》等。其中在《目前形势和我们的任务》中提出了著名的十大军事原则。随后经历抗美援朝,和新中国成立后的磨砺,毛泽东军事思想得到了全面发展。
二、毛泽东军事思想科学体系的基本内容 ●核心内容:
人民战争思想是我党从事革命战争的基本指导思想,是毛泽东军事思想的核心内容。●“军事辩证法” ①战争是从有私有财产和有阶级一来就开始的用意解决阶级与阶级、民族与民族、国家也国家、政治局团之间在一定发展阶段上的矛盾的一种最高斗争形势。②作为两军厮杀的战争,其军事本质和根本目的是保存自己、消灭敌人。
③战争现象虽然较之其他社会现象更带有所谓“盖然性”,但战争不是神物,而是一种物质的运动现象,同样是有规律的,是可以认识和驾驭的。
④战争双方诸因素的相互对立、一寸和在一定条件下的转化,构成战争矛盾运动的内容和过程,推动占据的发展,决定战争的结局。
⑤战争中,认识情况的过程不但存在于军事计划建立之前,而且存在于军事计划建立之后。⑥要运用对立统一的观点,正确认识和处理保存自己与消灭敌人、进攻与防御、优势与劣势、主动与被动、内线与外线、流动性与固定性、进与退、走与打、集中与分散、持久与速决、歼灭与消耗、前线与后方、正规军与群众武装、野战军与地方军、军事工作与政治工作等军事领域中一系列特有的矛盾关系是矛盾的两个方面达到相反相成或相辅相成。●人民军队的唯一宗旨:
紧紧地与中国人民站在一起,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根本制度:
在党委(支部)集体领导下的首长分工负责制,是党实施对军队绝对领导的根本制度。●中国革命战争的主要形式:
运动战是大量歼灭敌人、决定战争命运的主要作战形式。
三、毛泽东军事思想的历史地位和现实指导意义
●毛泽东军事思想极大地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军事理论 ●毛泽东军事思想对当代世界具有广泛的影响
●毛泽东军事思想对新的历史条件下军事实践仍然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专题五 邓小平新时期军队建设思想
一、邓小平新时期军队建设思想的主要内容
1、要争取和维护一个和平环境来实现四个现代化
2、我们的战略方针是积极防御
3、把握军建设成为一支强大的现代化正规化的革命军队
4、我们这个革命军队是党指挥枪,不是枪指挥党
5、把军队搞精干,提高战斗力
6、加强科学研究,改善武器装备
7、要把教育训练提高到战略地位
8、贯彻条令,治军要严
9、必须做好后勤工作
10、加强和改善思想政治工作
11、实现干部部队的革命化、年轻化、知识化、专业化
12、恢复和发扬我党我军的优良传统
13、发展我国军事科学
14、军队要维护选在确定的这条道路
二、经济建设与国防建设的关系:
在新形势下,国防建设和军队建设必须以经济建设为依托,服从国家经济建设的大局。国民经济发展了,才能为国防现代化提供必要的物质技术基础。我们必须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国防建设服从经济建设的大局,同时又必须加强国防力量,是规范建设在国家财力增加的基础上不断有所发展(江泽民那个专题里面找到的)
专题六 江泽民国防和军队建设思想 江泽民国防和军队建设思想的形成:
冷战结束后,世界多极化在曲折中发展,要和平、求稳定、谋发展成为世界各国人民的愿望,但是,霸权主义、强权政治依然存在,经济全球化加剧了世界发展的不平衡,传统的安全因素和非传统的安全因素交织在一起。近年来,科学技术迅猛发展,以信息化为主要特征的世界新军事革命方兴未艾,全球性军事战略调整正在深入的进行。
为此,江泽民围绕在对外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我军能不能继续保持人民军队的性质,始终成为党绝对领导下的革命军队,以及在复杂多变的国际环境中,我军能不能跟上世界军事发展的趋势,打赢未来可能的高技术局部战争等问题,形成了新的历史条件下的国防和军队建设的思想。军队“五句话”总体要求:
政治合格、军事过硬、作风优良、纪律严明、保障有力
二、江泽民国防和军队建设思想的主要内容 1加强军队建设,增强国防实力
2党对军队的决定了都是我军永远不变的军魂 3按照“五句话’的要求全面加强军队建设 4始终将思想政治建设摆在全军各项建设的首位 5用新时期军事战略方针统揽军队建设全局 6加强军队质量建设 7实施“科技强军”战略 8培养高素质的新型军事人才 9坚持依法治军、从严治军 10依靠人民建设军队、建设国防
11坚持国风建设和经济建设协调发展的方针 专题七 国际战略环境
一、时代主题 时代主题的三个方面:
1、从经济关系入手;
2、从力量对比入手,看那个阶级的力量占主导地位;
3、从矛盾关系入手,找出国际社会的基本问题。
二、世界战略格局:
具有典型意义的第一个世界战略格局是在拿破仑战争后形成的 第一个世界战略格局:均势格局(1815-1871)
第二个世界战略格局:两大军事集团抗争的格局(1871-1918)第三个世界战略格局:多极格局(1918-1945)第四个世界战略格局:苏美争霸两极格局(1945-1991)当今时代主题:
和平和发展。和平就是反对霸权主义,维护世界和平;发展主要是南北问题,及发展中国家的发展问题,也是全人类的发展问题,是当今世界的核心问题。
专题八 我国周边安全环境
一、我国周边概况 陆地边界线、海岸线
2.2万多千米长的陆地边界线,1.8万多千米的海岸线。
二、特殊地理环境对我国安全的影响
1、我国是一个陆海大国,历史上曾经重陆轻海;
2、我国陆地边界和海岸线漫长,近代屡遭帝国主义列强入侵;
3、我国邻国众多,安全环境受外部影响的因素复杂。陆上接壤邻国,海上相连接区域,重要邻国,主要特点。
陆上接壤邻国:朝鲜,俄罗斯,蒙古,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阿富汗,巴基斯坦,印度,尼泊尔,不丹,缅甸,老挝,越南
海上相连接区域:日本,朝鲜,韩国,菲律宾,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文莱,越南的大陆架或200n mile专属经济区 重要邻国:印度,日本。
主要特点:日本:岛国,资源缺乏,对海外资源和海外市场的严重依赖性是他的显著特点。印度:人口众多,是一个依陆面海的大国。
三、相对稳定的安全环境中存在着不安全因素
美国对中国安全环境有综合性影响,周边热点地区发生突变的可能性不能排除,边界和海权争端的解决绝非易事。
专题九 新军事变革
一、新军事变革的历史 重大历史事件
1976年,美国的汤姆·罗纳首次提出“信息战”的概念;
1982年,美军提出了“空地一体战”理论,着手发展精确制导武器装备调整军队体制编制; 1991年初爆发的海湾战争中,美军对“空地一体战”理论进行了验证;
1994年法国提出武装力量发展规划,重点发展技术含量高的常规武器和空间侦察系统; 1995年日本通过《新防卫计划大纲》,提出对自卫队进行根本性改革,强调重点加强信息化建设,提高对周边海空域的侦察、监视、控制能力;
1996年英国颁布《陆军数字化总纲》,重点开发军用计算机与软件技术,并改进国防科研体制,提高开发研制新型武器装备的能力。
二、新军事变革的原因
内部原因:技术进步的推动,理论创新的牵引; 外部条件:战略需求的驱动,战争实践的催生。
三、新军事变革的主要内容
1、军事技术变革:构造新型武器装备系统(信息化弹药(电子化、隐身化、小型化、无人化)、信息化作战平台、信息探测系统、c4I系统、信息站武器);
2、军事理论变革:创立新的军事理论(重点创立和发展信息站理论,继续完善和发展联合作战理论)。C4ISR,信息化 C4ISR系统(指挥、控制、通信、计算机、情报、监视、侦察)将战场上个军兵种的各种武器系统、作战平台和保障系统连成一体化的武器装备体系。
四、新军事变革的特点
发起的主动性,范围的广泛性,变革的根本性,发展的长期性,发展的不平衡性。
五、新军事变革的重大影响
1、新军事变革极大的冲击了传统战争理念,改变了现代战争面貌,促使各国重新审视安全环境和战略策略,依据客观环境和主观需求积极主动的进行战略调整;
2、新军事变革有可能加剧战略力量对比的失衡;
3、不仅是军事手段的地位和作用明显上升,而且会刺激新干涉主义进一步抬头,给世界和平和地区安全带来新的威胁;
4、发展中国家战略选择难度进一步增大。
专题十 军兵种知识
一、陆军 编成、武器装备、任务
编成:步兵,炮兵,装甲兵,防空兵,陆军航空兵,工程兵,通信兵,防化兵,电子对抗兵和各种专业勤务部队。按总体任务可分为野战军和地方军。武器装备:
步兵:枪械、小口径火炮、装甲车辆;
炮兵:火炮、火箭炮、地对地战术导弹、反坦克导弹 装甲兵:坦克
防空兵:地对空导弹,高射炮,高射机枪 陆军航空兵:直升机
任务:抗敌军事入侵,在一定地区和方向上打赢局部战争,维护国家和平统一和社会稳定。
二、海军 编成、武器装备、任务
编成:潜艇部队,水面舰艇部队,海军航空兵,海军岸防兵,海军陆战队 武器装备:潜艇,水面舰艇,飞机,岸舰导弹,两栖作战武器。
任务:
1、协同陆军空军进行反袭击,保卫海军基地、港口和沿海重要目标
2、消灭敌战斗舰艇和运输舰船,破坏敌海上交通运输
3、袭击敌海军基地、港口和沿海重要目标
4、协同陆军空军进行登陆、抗登陆作战
5、进行海上封锁和反封锁作战
6、保障我海上安全
三、空军 编成、武器装备、任务
编成:航空兵、地空导弹兵、高射炮兵、空降兵、雷达兵
武器装备:歼击机,轰炸机,侦察机,运输机,地对空导弹武器系统,高射炮,降落伞和陆战武器,对空情报雷达。
任务:国土防空,独立实施空中进攻作战,协同陆海军作战,实施空降作战,实施空中威慑,实施空中输送,实施电子对抗、航空侦察、无线电技术侦察和雷达侦查
四、第二炮兵 编成、武器装备、任务
编成:地对地近程、中程、远程、洲际等导弹部队。
武器装备:“东风”系列多种型号的地对地近程、中程、远程、洲际等导弹。任务:
1、打击敌海空进攻力量削弱敌远程航空兵和海军的作战能力,减轻来自空中和海上对我的威胁;
2、打击敌重要交通枢纽,中断敌交通运输,以阻滞或迟滞敌人的战略机动和物资补给;
3、打击敌重要经济目标,削弱敌战争潜力和进攻能力;
4、打击敌政治、经济中心,在政治上、心理上威胁敌人使其国民经济和和战争潜力遭到严重损失;
5、打击敌军政首脑指挥系统,打乱和破坏其战略指挥;
6、打击敌重兵集团,杀伤其有生力量,削弱其地面部队的作战能力;
7、配合其他军种实施常规导弹突击,遂行常规作战任务。
专题十一 高技术战争
一、高技术战争的含义
大量运用具有信息技术、新材料技术、新能源技术、生物技术、航天技术及海洋技术等当代高、新技术水平的常规武器装备,并采取相应作战方法进行的战争。各种新技术
微电子、激光、计算机、新材料、新能源及生物工程等
二、高技术战争的形成和发展
形成原因:科学技术的发展(物质技术基础),军事理论的发展(理论先导)
发展:萌芽阶段:20世纪50年代的朝鲜战争,六七十年代的越南战争。
标志性武器:F-86“佩刀”后掠翼喷气式歼击机,B-29“超级空中堡垒”重型轰炸机,M-46、47、48型坦克,“安提坦”号航母,“威斯康星”号战列舰。
初级阶段:20世纪70年代的第四次中东战争和80年代初的马岛战争。
标志性武器:SA-2,3,6,7系列地对空导弹,“小牛”“百舌鸟”空对地导弹,“海标枪”舰队空导弹等第二代制导武器。
初步形成阶段:20世纪90年代初的海湾战争。
标志性武器:F-117A隐身战斗轰炸机
三、高技术战争的主要特点
战场空间更广,战争可控性较强作战多样,战场指挥控制更趋自动化,制信息权的斗争更加激烈,战争消耗巨大。
四、高技术战争的发展趋势
现代战争日趋高技术化,信息在战争中的地位和作用日趋增强,人工智能技术将逐渐主宰战场。
专题十二 信息战
一、信息战的含义
以争夺、使用和控制信息为主要内容,以信息化装备和系统为主要武器所进行的一种新型独特的高技术战争。
二、信息战的几种作战样式
情报战,电子战,网络战,心理战,摧毁战
三、信息战战场的主要特征
1、争夺“制信息权”将是交战双方较量的焦点;
2、信息战战场十分透明;
3、作战一体化程度空前提高;
4、作战指挥难度增大;
5、实施战区全纵深打击成为基本作战样式;
6、非接触远程打击成为一种主要战法;
7、作战空间大,兵力密度小;
8、战争伤亡破坏小。
专题十三 空天战
一、空天战的基本类型
空天进攻作战:攻击空天武器系统,攻击通信链路,攻击地基系统; 空天防御作战:地基系统防御,通信链路抗干扰,空天系统防御。
二、空天战的基本样式
航天力量支援下的空中作战,以航天力量对抗为主的太空站,空天一体战
三、空天战的主要形式
空天火力战,空天信息战,信息火力战
四、空天战的主要方法
地基空天站方法,空基空天站方法,天基空天站方法
五、空天战对军事领域的影响
主要表现在军事战略、武器装备、作战理论、作战方式、军队结构等方面。
军事战略:“空天一体战”“ 大纵深、全方位、高立体”的军事战略应运而生;战术战略一体化,其界限日益模糊。
武器装备:世界各大国为加快本国军队现代化建设,正大力研制动能武器,定向能武器,离子束武器,人工智能武器,精确制导武器,电磁炮,隐身作战飞机,激光武器和次声武器等先进高技术武器装备。
作战理论:世界各国,尤其是航空航天大国都非常重视研究和探讨一种新的作战理论。作战方式:未来战争将主要是空天战,而未来空天战将主要是空天一体化作战。
军队结构:为适应具有技术密集和结构整体性特征的空天战需要,各大国都在调整优化军队结构,空天化空天一体化趋势明显,军民结合机制出现,常规力量相对和力量地位上升,海空军兵力比例上升,等。
专题十四 航天技术
一、概述
定义、组成、基本条件,我国航天技术成就
定义:将航天器送入太空以探索、开发和利用太空及地球以外天体的综合性工程技术,又称空间技术。
组成:航天运载器技术,航天器技术,航天测控技术 基本条件:
航天器飞行速度:第1宇宙速度:7.9(km/s),第2宇宙速度11.2(km/s),第3宇宙速度16.7(km/s)。
航天器飞行高度:通常120KM以上。我国航天技术成就:50年来,通过50多可各类卫星的研制、发射,我国已经建立了系列完整配套齐全的航天器研究、设计、制造、实验、发射、测试、运营体系。11中长征系列火箭(1D,2C,2D,2E,2F,3,3A,3B,3C,4,4B)日趋成熟,已达世界先进水平。至2002年8月,运载火箭已发射69次,共发射72颗卫星,成功率达90%以上。卫星回收技术,一箭多星技术,卫星测控技术,静止卫星发射技术,高能低温火箭技术,航天遥感技术,数字卫星通信和载人航天技术处于世界先进行列。
二、航天飞技术的军事应用 分类、特点、用途
分类:军事航天运输系统,军事卫星系统,军事载人航天系统,航天作战系统。特点及用途:P164-169
三、航天技术的发展趋势
1、民用航天活动及合作将加强,2、卫星应用将产生更大效益,3、永久性载人空间站和空间基地建设将受到重视,4、航天技术在军事领域发挥的作用将继续增强。
专题十五 侦查与监视技术
一、侦查与监视技术的现状 侦查手段、设备分类、侦察手段:地面侦查、水下侦查、航空侦察、航天侦查
设备分类:无线电、雷达;声呐;可见光照相机、红外照相机、多光谱照相机、激光扫描相机、红外扫描装置、电视摄像机、合成孔径雷达、机载预警雷达、有人驾驶侦察机、侦查直升机、无人驾驶侦察机、预警机;照相侦察卫星、电子侦察卫星、预警卫星、海洋监视卫星
二、侦查与监视技术的发展趋势 a)空间上的多维化 b)速度上的实时化 c)手段上的综合化
d)侦查、监视系统与攻击系统结合更加紧密
专题十六 隐身伪装技术
一、隐身技术及其在军事上的应用 定义、现状、标志性武器
定义:通过降低武器装备等目标的信号特征,使其难以被发现、识别、跟踪和攻击的综合性技术
现状:(1)雷达隐身技术
(2)红外隐身技术
(3)电子隐身技术
(4)可见光隐身技术
(5)声波隐身技术 标志性武器:
(1)隐身飞机——F117A、B2、F22(美)
(2)隐身导弹——AGM129型先进隐身巡航导弹(美)(3)隐身舰船——23型护卫舰(英)、C70型驱逐舰、“拉菲特”级轻型护卫舰(法)、“阿利 伯克”级驱逐舰(美)、“基洛夫”级巡洋舰(苏)、“梅科”3型护卫舰(德)(4)隐身坦克——(尚未研制成功)
二、伪装技术及其在军事上的应用 定义、措施
定义:为隐蔽自己和欺骗、迷惑敌方所采取的各种措施
措施:(1)天然伪装(2)迷彩伪装(3)植物伪装(4)人工遮障伪装(5)烟幕伪装(6)假目标伪装(7)灯火与音响伪装
专题十七 精确制导武器
一、概述
概念、特点、制导方式
概念:按照特定的基准选择飞行路线、控制和导引对目标进行攻击的武器
特点:(1)命中精度高(2)作战效能高(3)具有较强的远距离突防能力(4)作战效费比高
制导方式:(1)寻的制导(2)遥控制导(3)惯性制导(4)地形匹配和景象匹配制导(5)全球定位系统导航卫星制导(6)复合制导 1.精确制导武器的历史与现状 历史:
第一代导弹(20世纪40至50年代):地面储存及发射、不易隐蔽、生存能力和命中精度低、发射前加注燃料、反应时间长
第二代导弹(50年代末至60年代中期):提高生存能力和精度、改为地下井发射或水下发射
第三代导弹(60年代中期至70年代初):发展多弹头 第四代导弹(70年代):提高精度和机动发射能力 现状:
1、外国——P194
2、我国——起步于50年代、发展于60年代、完善于80年代 1960.11.5——仿制的第一枚近程导弹发射试验成功 1982.5.18——向南太平洋指定海域成功发射洲际导弹 1982.10.12——水下发射导弹成功 1988.9.15——水下发射潜对地导弹成功 2.精确制导武器的影响与发展 影响:
(1)大大地提高了作战效能(2)使作战样式发生深刻变化(3)成为改变军事力量对比的杠杆 发展:
(1)导弹的智能化程度和命中精度将有进一步提高(2)提高导弹的抗干扰能力和全天候作战能力(3)提高导弹的隐身性能和突防能力(4)将向轻小型化方向发展(5)提高精确制导武器系统的模块化和标准化程度(6)提高导弹的通用性和系统化
专题十八 军队指挥自动化
一、概述 C4ISR代表意义 军队指挥自动化系统
C4I = command(指挥)、control(控制)、communication(通信)、intelligence(情报)+ computer(计算机)
C4ISR = C4I + Surveillance(监视)+ Reconnaissance(侦查)
二、军队指挥自动化的地位与作用(1)是国防威慑力量的重要组成部分(2)是军队战斗力的“倍增器”
(3)是高技术战争作战指挥的必备手段(4)是信息战的重要武器系统
三、军队指挥自动化的发展趋势
(1)功能综合化(2)系统一体化(3)业务太空化(4)战场数字化(5)信息安全化(6)武器智能化
专题十九 核、化、生武器
一、核武器 定义、破坏因素等
定义:利用原子核裂变或聚变反应,瞬时释放出巨大能量,造成大规模杀伤破坏效应的武器 破坏因素:(1)光辐射(2)冲击波(3)早期核辐射(4)核电磁脉冲(5)放射性沾染
二、化学武器 定义、分类、主要毒剂
定义:以化学毒剂的毒害作用杀伤有生力量,迟滞、困扰地方军事行动的各种武器、器材的总称
分类:有毒剂、毒剂前体或二元化学武器的化学弹药、航空布撒器
主要毒剂:(1)神经性毒剂(2)糜烂性毒剂(3)全身中毒性毒剂(4)失能性毒剂(5)窒息性毒剂(6)刺激性毒剂
三、生物武器 定义、代表性武器
定义:以生物战剂杀伤有生力量和毁坏植物的各种器材、器材的总称 代表性武器:
四、核、化、生武器的防护
1、侦检
2、防护(1)利用公式进行集体防护(2)利用器材或地形地物进行个人防护(3)药物防护
3、消毒
4、救治
专题二十 人民防空
一、概述 概念:动员和组织人民群众放被敌人空中袭击、消除空袭后果所采取的措施和行动 两个基本内涵:人民防空建设、人民防空斗争
目的:运用伪装、遮蔽和疏散等防护手段,并采取抢救、抢修等措施,保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减少国民经济损失,保存战争潜力
二、基本概念、基本任务
基本任务:国家根据国防需要,动员和组织群众采取防护措施,防范和减轻空袭危害
第五篇:军事理论课重点
军事理论课重点
1.信息化战争是指在信息时代,交战双方或一方以信息化武器为主要作战力量,以信息化军队为主要作战工具,以信息战为主要作战形式进行的战争。
2.军事高技术从宏观层次上可分为军事信息技术、军事新材料技术、军事新能源技术、军事生物技术、军事海洋开发技术、军事航天技术。
3.国防动员实施的基本程序是:进行动员决策、发布动员令、优化动员机构、修订动员计划、组织调动国防资源、检查与评估六个基本程序。
4.指挥自动化系统是指挥员借助以计算机为核心的信息技术设备、人员、运作的方法步骤,按照军事原则,对所属部队进行指挥控制的人际信息系统。
5.人民防空的主要措施有:平时设置人防机构,建立通信警报系统、机构人防工程、组建人防科研开发、开展人防教育训练与演习,战时组织人口掩蔽和疏散、配合防空作战,消除空袭后果等。
6.高能激光武器的杀伤破坏效应主要是烧蚀效应、激波效应、辐射效应。
7.精确制导武器特点主要包括:命中精度高、作战效能高、射程远、作战效费比高四个方面。8.信息化战争的基本作战样式有:精确战、网络战、电子战、情报战、心理战、特种战等。9.精确制导武器是指采用精确制导技术,直接命中概率在50%以上的武器。10.国防动员是指国家为准备战争和实施战争而在相应的范围内,由正常状态转入非常状态,统一调度各种资源的一系列活动。
11.心理战术研究如何利用人的心理规律,按照己方的目的,通过有效的信息去影响和改变对方心理的行动。
12.国防是国家为防备和抵抗侵略,制止武装颠覆,包围国家的主权统一、领土完整和安全,而进行的军事活动以及与军事有关的政治、经济、外交、科技、教育等方面的活动。13.信息化条件下的心理战与传统心理战的区别有:⑴手段更加丰富;⑵作战层次越来越高;⑶技术含量越来越高。
14.缓和是当前我国周边安全环境的主流,其具体表现:⑴全面战争的危险降至历史的最低点;⑵我国与周边邻国实现了关系正常化;⑶我国周边的热点冲突得到不同程度的缓解;⑷我国的国际声望和影响力明显增强。
15.指挥自动化系统超常的功能可以概括为:一是超常的情报搜集、传输能力;二是超常的情报处理能力;三是超常的辅助决策能力;四是超常的指挥控制能力;五是超常的力量倍增能力。
16.侦察卫星的用途有:⑴详细侦查对方各种战略目标。⑵对地方领土进行准确测图。⑶侦查地方战略导弹的数质量情况。⑷侦查地方地面部队的调动部署情况。
17.两个根本性转变是指在军事斗争准备上,要从打赢一般条件下的局部战争向打赢现代技术特别是高技术条件下的局部战争转变;在军队建设上,要实现我军由数量规模型向质量效能型、由人力密集型向科技密集型的转变。18.新世纪新阶段军队的历史使命:“军队要为党巩固执政地位提供重要的力量保证,为维护国家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提供坚强的安全保障,为维护国家利益的拓展能力提供有力的战略支撑,为维护世界和平和促进共同发展发挥重要作用。”
19.毛泽东军事思想的内容包括:无产阶级的战争观和方法论、人民军队建设理论、人民战争思想、人民战争的战略战术、国防现代化建设理论五个部分。
20.胡锦涛关于国防和军队建设重要论述的主要内容:忠诚于党、热爱人民、报效国家、献身使命、崇尚荣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