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四川大学《管理心理学》复习考试重点
一、基本概念
1、群体规范:群体规范是指群体所确立的,并为群体成员共同接受和遵守的行为标准、准则。
2、群体凝聚力:又称群体内聚力,是指群体成员之间互相吸引、接纳,同时愿意留在群体中的程度,也就是群体对成员的内在吸引力。
3、领导:领导就是领导者通过自己的活动对被领导者施加影响,从而实现某种目标的过程。
4、气质:气质是一个人心理活动的动力特征。所谓心理活动的动力特征,是指心理活动的速度、强度、灵活性、稳定性和指向性。
5、需要:需要是有机体感到某种缺乏而力求获得满足的心理倾向,它是有机体自身和外部生活条件的要求在头脑中的反映,是人脑对生理需求和社会需求的反映。
6、人际关系:在人们的物质交往与精神交往中发生、发展和建立起来的人与人间的直接的心理关系,叫人际关系。
7、价值观:是指一个人对周围的客观事物的意义、重要性的总评价和总看法。
8、社会知觉:是指个体在社会生活实践过程中对别人、对群体、对自己所进行的认识过程,主要包括对他人的知觉、自我知觉、人际知觉和角色知觉。
9、自我知觉:自我知觉是社会知觉的一种形式。它是个体对自己的认识,以自我为认识的对象。
10、态度:态度通常指个体对某一对象所持的较持久、较稳定的综合心理倾向。包括认知、情感与意向三个部分。
二、基本理论
1、霍桑实验得出了什么结论?
答:(1)人是社会人(2)生产效率与人的“士气”有关
(3)组织中存在“非正式群体”(4)提出新型领导的必要性。
2、赫茨伯格双因素理论的内容要点。
又叫激励保健理论。即保健因素和激励因素。能对工作带来积极态度,较多满意感和激励作用的因素多为工作内容/工作本身方面的因素,叫做激励因素(责任感、工作的成就感等);能使员工感到不满意的,属于工作环境或工作关系方面的,叫做保健因素(报酬、工作环境等)。他认为满意的对立面是没有满意,不满意的对立面是没有不满意。
3、人际沟通的特殊性。
社会性(沟通行为本身是一种社会性行为);选择性(发送者必须选择正确的内容、通道、方式、时机、归宿等,接受者则对传递来的信息存在着选择性和选择性理解);主动性(沟通过程每一个参与者都是积极的主体);互动性(沟通是一个双向、互动的反馈过程);符号性(沟通双方的任何信息交流都是通过符号形式);干扰性(沟通过程中存在多种干扰)。
4、现代冲突观与冲突的特性。
现代冲突观即冲突相互作用观点。该观点鼓励冲突,认为融洽、和平、安宁、合作的组织容易表现出停滞、冷漠和迟钝,维持冲突的最低水平能使群体保持旺盛的生命力。冲突的好坏取决于冲突的类型。
特性:(1)冲突的建设性:帮助群体改进工作,促进创新,使群体保持活力。。
(2)冲突的破坏性:恶化群体中的人际关系,阻碍群体目标的实现。。
5、需要、动机、行为三者间的关系。
需要是动机的基础和源泉,动机则是推动人行为的直接动力,而行为又是动机的结果。动机是在需要的基础上产生的。但是需要并不必然产生动机,只有在需求的对象达到一定的强度才能转化为动机。一般来说,动机是行为产生的直接原因,行为是动机的外在表现,其之间有着复杂的关系,他们彼此之间并不一一对应,同一动机可以引起多种不同的行为,同一
行为也可能出自不同的动机。动机会指导行为,同时行为也会反作用动机。一般说来,其三者满足下列链式关系:
需要 → 心里紧张 → 动机→目标导向行为 → 目标行为→需要满足 →新的需要。
6、群体凝聚力与生产效率的关系。
群体凝聚力与生产效率并不存在正相关的关系。凝聚力高,群体的生产效率可能高也可能会降低,这主要是因为会受到群体规范的性质和水平,即组织共同所制定的生产指标的性质和数量的影响。在一个凝聚力强的组织里,成员的行为高度一致,个人有较强服从组织规范的倾向,如果这个群体的目标与组织目标不一致,则凝聚力与生产率成负相关,生产率越低,反之,群体目标与组织目标一致,则二者成正相关,生产率越高。
7、领导与领导者、领导与管理、领导者与管理者的区别。为什么说领导是一个动态的过程?
(1)大多数情况下,“领导”是动词,而“领导者”是名词。当“领导”被看成动词时,领导是一种影响过程,致力于实现这种影响过程的人就是“领导者”。“领导”就是“领导者”通过自己的活动对被领导者施加影响,从而实现某种目标的过程。
(2)领导具有全局性、超前性、超脱性特征,而管理具有局部性、现实性、具体性特征。
(3)管理者主要处理复杂问题,领导者处理变化问题。领导者能够战胜周围复杂、动荡、含糊所带来的有可能令人窒息的困难,而管理者遇到这些困难只能缴械投降。
(4)领导工作中,领导者和被领导者是各以对方的存在而存在的。领导者通过指导、激励等影响被领导者,被领导者也给领导者以信息来修正领导者现在或未来的行动,是一个双向的动态过程。人们的能力、感受与心态是不断演变的,领导者与被领导者的关系也必须不断修正,行动必须持续调节。因此,领导是一种动态的过程。
三、基本理论的理解及应用
1、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
答:将人类多样的需要归纳为五类:生理、安全、社交、尊重和自我实现。五种需求如金字塔般由下至上逐次排列,当低层次需要得到满足后,高层次需要才会出现和满足;前三者是低级需要,后两者是高层次需要;低级需要易满足,高级需要往往不易满足,对行为的激励更具持久性;同一时期,总有一种需求占支配地位,对行为起主导决定作用;任何需求都不可能随着更高级需求出现而消失,只存在对行为影响力的消长。一个国家人民对各个层次的需要与该国家经济发展水平相挂钩,因此要了解员工的需要到底是什么。
2、领导管理方格图理论
答:管理方格理论是研究企业领导的方式及其有效性的理论,由美国罗伯特—布莱克提出。倡导用方格图示研究领导方式。这是一张九等分的方格图,横坐标表示领导者对生产的关心程度,纵坐标表示领导者对人的关心程度。两条坐标轴各划分为由1~9的九个小格,作为标尺。整个方格图中共有81个小方格,每个小方格就表示“关心人”和“关心生产” 这两个基本因素相结合的一个领导方式。在评价某领导者的领导行为时,可根据其对生产的关心程度和对职工的关心程度,在图上寻找交叉点,这个交叉点就是他的领导倾向类型。例如,某领导关心人的程度很高,达到9,而关心生产的程度很低,只有1,两点的交叉点就是(1,9),他就是(1,9)型领导,依此类推。布莱克和莫顿在方格图中列出了五种基本类型的领导方式: ①(1,1)型贫乏型管理。该领导对职工和生产几乎都漠不关心,是以最小的努力来完成必须做的工作。
②(9,1)型任务第一型的管理。该领导注意力集中于对生产任务、作业的效率和要求,注重于计划、指导和控制职工活动,以完成企业的生产目标。但不关心人的因素,很少注重职工的发展和士气。
③(1,9)型俱乐部式的管理。即领导集中注意对职工的支持和体谅,注重职工的需要,努力创造一种舒适和睦的组织气氛和工作节奏,认为只要职工的心情舒畅,生产就一定能搞好。
但对规章制度、指挥监督和任务效率等很少关心。
④(5,5)型中间型管理。这种领导对人的关心程度和对生产的关心程度虽然都不算高,但能保持平衡。这种领导方式缺乏创新精神,只追求正常的效率和可以满意的士气。
⑤(9,9)型战斗集体型管理。即领导对职工、对生产都极为关心,努力使职工个人的需要和组织的目标最有效地结合,注意使职工了解组织的目标,关心工作的成果。布莱克和莫顿认为,一般而言,(9,9)型是最有效的领导方式。领导者应该客观地分析企业内外的各种情况,分析自己的领导方式,尽可能使自己的领导方式转化为(9,9)型,以求得最高效率。(9.9)型管理方式分为五个阶段:组织学习方格并利用它来评价自己管理风格、进行班组建设、群体间关系的开发、设计理想的战略组织模型、贯彻开发。
3、个性理论在管理中的应用
答:(1)知人善用(根据职位及员工的个性,做到人尽其才,发挥最大的作用)
(2)因材对待,因材施教(深入了解每一个人不同个性,采用相适应的领导方法,对症下药,因势利导,讲究方法)
(3)配备合理的领导结构(一个领导班子中应该有两种个性的成员,做到个性互补)
4、激励理论在管理中的应用
激励理论包括:内容型、过程型、状态型、综合型激励理论。作为管理者可以采取的激励技术和方法是多种多样的,重要的是理解的基础上根据员工的特点和能力,制定出符合组织特点的激励方案。
(1)教育和培训:组织在满足个人目标的同时,要通过教育和培训在观念上引导员工的需要,改造员工的动机结构和行为,使员工的需要和行为能与组织目标及要求保持一致。
(2)合理的工资福利制度:金钱作为激励因素的重要性在理论和实践中都有重要的意义。
为了充分发挥金钱的激励作用,必须制定合理的工资福利制度,真正地激励绩效。
(3)目标管理:上下级共同制定目标,明确责任,并以目标来衡量工作成果的过程。
(4)员工参与:通过设计一种参与过程,激励员工为实现组织目标贡献才智并分担责任。
一般有:参与式管理、合理化建议、代表参与、质量圈、员工股份所有制。
5、领导权变理论在管理中的应用
领导权变理论所关注的是领导者与被领导者的行为和环境的相互影响,尤其关注不同的领导方式与各种环境之间的适应性。它认为,要根据具体情况来确定具体情况来确定有效的领导类型和方式。
(1)领导风格必须与环境情景相匹配(费德勒权变理论模型)
确定领导风格——确定情景——领导与情境相匹配
提高领导者的有效性途径:替换领导适应情境;改变情境适应领导者。
(2)有效的领导行为与下属的成熟度结合起来共同考虑,重视下属(领导生命周期理论)领导者应当根据下属的成熟程度采用恰当的领导方式。如:指导型领导行为适用低成熟度的员工;宣传型领导适用于较低成熟度的员工;参与型领导适用于较高成熟度的员工;授权型领导适用于高成熟度员工。
(3)领导应尽可能帮助下属达到他们的目标,使之与组织的总体目标一致(途径——目
标理论)
根据下属的个性特点和具体环境,选择四种领导方式:指导型、支持型、参与型、成就型
(4)领导者应当尽可能公平、公正地对待每一位员工,尽可能减少圈外关系对组织的负
面影响。(领导者——成员交换理论)
(5)领导者根据对后进下属行为表现以及所处环境的考察,作出归因分析和判断;再根
据归因结果作出相应的行为反应(领导归因理论)
第二篇:管理心理学重点整理
管理学重点整理
1.心理学:
定义:心理学是研究社会生活中人的心理现象及其发展规律的科学。包括两大部分:1.心理过程(认知过程,情感过程,意志过程);
2.个性心理特征(个性心理特征是指人们在通过心理过程认知事
物和改造事物的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个人的不同特点)
心理学的作用:描述、解释、并控制发生的事情;预测将来的事情;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
2.管理心理学:
概念:管理心理学是研究管理过程中人的心理现象、心理过程、及其发展规律,以最大限度的发掘人的潜能,提高管理效率和效益的科学。
性质:管理心理学是科学心理学的一个重要分支,也是现代管理理论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不同人性假设与管理:经济人假设;社会人假设;自我实现人假设;复杂人假设 管理心理学的研究对象:组织中的人,以及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以及组织内部的社会心理系统
管理心理学的研究内容:个人心理,群体心理,领导心理,组织心理 管理心理学的产生和发展:
科学心理学的开始:代表人物:威廉·冯特(德)
美国心理学之父:威廉·詹姆斯(代表作:《心理学原理》)
管理心理学产生的历史背景:
① 经济背景:社会分工---专业化—单调的工作
② 政治背景:劳资矛盾日益激化
③ 文化背景:科学技术得到进一步发展
管理心理学的创立:
① 人际关系理论:创始人:埃尔顿·梅奥(美)等
霍桑试验
论点:人是社会人;生产效率取决于组织中成员的积极性;
非正式群体的影响;注意工人的情绪反应等
② 群体动力理论:代表人:库尔特·卢因
观点:行为是人和环境的一个函数{B=F(P*E)}
③ 社会测量理论:代表人物:弗朗西斯·高尔顿,雅各布·莫雷诺
新的研究方法:社会成员心理测试法
实践中的应用:心理剧,社会剧的治疗
④ 需要层次理论:代表人物:亚伯拉罕·马斯洛(美)
内容:生理的需要---安全的需要---情感的需要---尊重的需要---
自我实现的需要
观点:人的需要由多方面构成,并有一个高低顺序;一种需
要得到满足就不再对行为产生激励
管理心理学的发展:有关人性问题的研究;人的需要、动机、激励的研究;组织中群体的研究;组织理论和组织行为的研究;领导行为的研究
发展时期呈现的新特点:研究机构和专业人员的增加;研究范围扩大;研究方法的创新;研究方向综合化
3.霍桑试验:/ 6
背景: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工人觉悟提高,工人学会用罢工、怠工的形式来对付资本家,泰勒的科学管理也不灵了。这时,西方的资本家和管理学者,为了挽救西方资本主义危机,开始把社会学和心理学的理论引用到企业管理中来,提出满足员工需要,调节人际关系,改善劳动条件,改进管理方式等措施来提高生产效率
内容:①照明实验(研究照明强度与工人工作效率之间的关系)
结果表明:照明强度虽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工作效率,但这两者并没有直接的因果关系,工人心理需要的满足才是主要原因
②改善员工福利措施的实验
结果表明:工作的物理环境、福利、工资等不是提高员工生产效率的主要因素,员工的情绪、动机、人际关系等心理因素才是提高生产效率的主要原因
③通过面谈进行态度和意见调查
结果表明:通过自由面谈,倾听员工意见,员工表现出更大的热忱,形成新的个人友谊联系,从而达到提高员工情绪、士气、生产效率的目的④对团体行为的观察研究
研究发现:员工之间存在非正式组织,这种非正式团体对员工有两种作用:⑴保护其成员免受其他成员不当行为的伤害
⑵保护其成员免受管理当局职员的外来干预
结论:1人是社会人,绝不能忽视社会和心理因素对员工积极性的影响。企业管理应注意从社会心理角度调动人的积极性
2生产效率主要取决于员工的积极性,员工的积极性主要取决于员工的态度,以及企业内部的人际关系
3企业中存在非正式组织,有其自己的特殊感情、规模、倾向,并影响其成员的行为
4新型领导、民主管理对提高生产效率有一定作用
评价:1是管理学中的第二个里程碑.梅奥成为管理学发展第二个时期的代表人物;
人际关系学说、行为学说由此而兴起;
2贡献:第一次把研究的重点从工作和物的因素上转移到人的因素上,不仅在理论上对古典管理理论作了开辟和补充,还为现代行为科学理论奠定了基础,而且对管理实践产生深远影响
3局限:①对经济人假设的过分否定 ②对非正式组织的过分倚重 ③对感情逻辑的过分强调
4.古典管理理论(泰罗,法约尔,韦伯)与人际关系理论的比较
(1)传统的“科学管理理论”把人当做“经济人”看待,认为金钱是刺激积极性的唯一动力。而新的人际关系理论则认为人是“社会人”,不忽视社会及心理因素对员工积极性的影响。企业管理应注意从社会心理角度调动人的积极性。
(2)传统的管理认为,工作效率主要受工作方法和工作条件的制约。而新的人际关系理论则认为,工作效率主要取决于员工的积极性,员工积极性的提高又主要取决于员工的态度,以及企业内部的人际关系。
(3)传统的管理只注意了“正式团体”的问题,即组织结构、职权划分、规章制度等。而新的人际关系理论认为,企业中还存在“非正式团体”,这种无形的、非正规的团体,有它自己的特殊情感、规模、倾向,并影响其成员的行为。“非正式团体”与管理者的目标一致,则会促进生产;不一致,就会妨碍生产。
(4)新的人际关系理论还发现新型领导、民主管理对提高生产效率的作用。主张通过“工人参与管理”、“倾听员工意见”、“沟通人际关系”、“改善工人对公司的态度”等来提高管理的效果。
5.个性概述
定义:个性是指人在行为、思想、心理等方面表现出的不同于他人的特点与品质包含:个性倾向性,个性心理特征
特点:稳定性和可变性的统一;独特性和一般性的统一;社会性和个体性的统一 为什么管理者对个性如此关注?
个性与工作有匹配度;个性与工作绩效有关
影响因素:先天决定论;
后天培养论:国别文化;家庭;学校;工作;境遇
跨文化管理:又称交叉文化管理,即在全球化经营中,对子公司所在国的文化采取包容的管理方式,在跨文化条件下克服任何异质文化的冲突,并据此创造出公司独特的文化,从而形成卓有成效的管理过程。
6.气质差异与管理
气质的概念:气质是人的个性心理特征之一,指表现在人的心理活动和行为的动力方面的特点
气质的特点:具有极大的稳定性;只反映一个人情感与活动的外部形式,不涉及动机和内容;无好坏之分
气质类型:胆汁质(直率、热情、精力充沛;情绪发生快而强;言语急速;内心外露易怒,无耐心);多血质(活泼好动、敏捷;表情丰富,情绪发生快多变;适应性强;注意力易转移;具有外倾性;轻率);粘液质(沉着冷静、稳重;言语动作缓慢;善忍耐、自制力强;情绪发生慢而弱;注意稳定不善转移;内心外露、坚毅、冷漠);抑郁质(柔弱易倦、孤僻;做事小心谨慎;胆小多疑;感情细腻;情绪发生慢而强;观察敏锐、富于想像;具有内倾性;言语动作细小无力、迟钝)
气质差异与管理:正确认识人的气质;根据人的气质特点,选择和安排合适的职业;根据人的气质特征,合理调整组织结构,增强团队战斗力;根据人的气质特征,做好管理教育工作
7.性格差异与管理
性格的概念:性格是指人对现实的态度,和行为方式中比较稳定的独特的心理特征的综合性格的特征:(1)性格的态度特征:表现为一个人对待社会、集体、他人;劳动、生活、学习;劳动产品;以及对待自己的态度
(2)性格的意志特征:在行为活动方面是否具有明确的目的性;在自我控制方面是否具有良好的自制力;在紧急困难情况下的表现;在紧张性工作中的表现
(3)性格的理智特征:在观察事物过程中的表现;记忆方面;思维方面;想象方面
(4)性格的情绪特征:强度特征;稳定性特征;情绪的持久性;主导心境特征 性格与气质的关系:
联系:气质影响性格的形成和发展;性格也对气质产生一定影响。
区别:表现个性特征的角度不同;可塑性程度不同;社会意义不同
职业性格模型:(1)MBTI模型:外/内向型;领悟/直觉型;思维/情感型;判断/感知型。(2)大五模型:外倾性;随和性;责任心;情绪稳定性;经验的开放性
性格差异与管理:性格与工作分配;性格与人际关系;性格与组织绩效的关系(竞争力、创造力、效率、效果);重视培养和塑造员工的良好职业性格
8.能力差异与管理
能力个别差异的表现:1智力的个别差异(表现在智商的高低;知觉的综合型、分析型、分析综合型之分;记忆力的好坏之分;想象的强弱之分;思维的敏捷与迟钝、深刻与肤浅、抽象与具体之分等);
2特殊能力的个别差异(不同的人具有不同的天资,差异明显);
3能力表现的年龄差异(每个人的能力在表现早晚上存在差异,分为能力早期表现和能力晚期表现);
4能力的性别差异(男女的特殊能力以及职业选择上有明显差异,女性一般在语言表达上有优势,男性则在宇航、空间知觉、数学能力等领域具有优势);
5能力的职业差异(不同的职业人员在智商上有差异,但智商不能全面反映人的能力)
(一)能力发展水平的差异:这是指个体能力发展水平的差异,分能力低下、一般能力、才能和天才四个等级
(二)能力的类型差异:这是指个体能力发展方向的差异。例如:有知觉类型与表象类型等的差异,数学能力与体育能力等的差异
(三)能力发展早晚的差异:这是指个体能力发展的年龄差异,有些人“人才早熟”,有些人“大器晚成” 智力量表:(1)斯坦福—比奈量表(美国斯坦福大学教授推孟。适用于2-18周岁的孩子,是对比西量表修订而成的,不但对每个测题的实施程序及评分方法做出了详细说明和规定,而且 把智商概念运用到智力测验中,使智力分数能在不同年龄间比较,从而进一步发展和完善了比奈以智龄评定智力的方法)
(2)韦氏智力量表(由美国心理学家韦克斯勒所编制,是继比奈——西蒙智力量表之后为国际通用的另一套智力量表。包括韦氏成人智力量表、韦氏儿童智力量表、韦氏幼儿智力量表。取消智龄概念,保留智商概念,通过测试评分,采用离差智商公式表计算,该量表对心理评估和诊断产生了深远影响,对临床心理学、学校心理学领域有杰出贡献。)
(3)瑞文(英)标准推理测验(1、扩大了适用范围,突破了纸笔测验的限制,不识字的人也能施策。
2、适合团体施策,也可单独施策。)
9.社会知觉
概念:社会知觉,也称社会认知,是对社会对象的知觉
社会知觉的分类:(1)对物的知觉:办公环境的布置所传递的信息;组织环境的选择;服务环境与设施的布置所传递的信息
(2)对他人的知觉:
知觉对象:察言观色,听其言、观其行、而知其人(表情、行为、言语);
知觉主体的影响:受到自身态度、观点、需要、动机、和认识判断力等的影响; 知觉情境的影响
(3)对自我的知觉(物质自我;精神自我;社会自我)
(4)对人际关系的知觉(人际关系本身的特点;知觉主体的特点)
社会知觉偏差:
(1)首因效应与近因效应(首因效应:指第一次交往过程中形成的印象对双方以后交往关系的影响,也称“先入为主”效应或第一印象;近因效应:指最近或最后获得的信息)
(2)晕轮效应(指在人际知觉中形成的以点概面或以偏概全的主观印象)
(3)定势现象(对某一个人或某一类人的固定的刻板印象)
(4)制约现象(即俗语所说的“近朱者赤,近墨者黑”的社会心理现象)
(5)其他影响因素(线索偏差、迷信心理、情绪效应、投射作用等)在管理中应如何避免或加以利用:
首先要注意通过社会化与再社会化途径,在人际交往与人际互动中,正确认识自我。
其次,应通过强化方式寻找有意义的信息,注意显著信息的作用,以及“负向效应”的影响。
再有,应通过对信息的正确类化与运用图式、分化方式、对比方式及实证方式的鉴别真伪,去伪存真。
还有,应通过“登门槛”效应、琼斯的恭维、诚实可信、自我表现、施惠等印象管理策略来保持社会认知印象的有效性与一致性。
最后,还要克服情绪化的干扰,注意情绪调节,用理智与理性化的认知方式及信息整合法则,纠正非理性化的信念偏差。
10.团队
概念:为了实现某一目标而互相协作的个体组成的正式群体
团队的类型:问题解决型团队;自主管理型团队;多功能型团队
高效团队的特征:清晰的目标,相关的技能,相互的信任,一致的承诺,良好的沟通,恰当的领导,内部支持(人力资源管理)与外部支持(自然条件,员工的绩效评估与薪酬体系)
如何建立有效的团队:成本问题;明分职责、协同合作;避免从众现象;避免无秩序的混乱;避免少数人支配
11.群体
概念:群体是指为了实现特定的目标,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相互作用、相互依赖的个体组合而成的人的集合体。
加入原因:
安全需要
情感需要
尊重和认同的需要
实现目标的需要
权力的需要
分类:
正式群体、非正式群体
命令型群体、任务型群体、友谊型群体
同质群体与异质群体
大型群体与小型群体
实属群体与参照群体
群体行为对个人行为的影响:
群体规范
群体压力和从众行为
社会助长
社会惰化
去个性化
群体规范:
概念:是指群体成员共同接受的一些行为标准。
规范的类型:绩效规范、形象规范、社交约定规范、资源分配规范 群体规范的作用:行为评价,行为导向,维系群体
群体凝聚力:
1概念:指群体成员之间的相互吸引力以及他们愿意留在组织中的程度.
2影响因素:群体的领导方式、群体的地位、群体与外部的关系、成员的个性特征、群体规模的大小、群体规范性质、群体目标结构、信息沟通状况 如何加强非正式群体的引导和利用:
第三篇:网络营销复习考试重点
网络营销:是企业整体营销战略的一个组成部分,是为实现企业总体经营目标所进行的,以互联网为基本手段营造网上经营环境的各种活动。
联系:网络营销是电子商务的组成部分,开展网络营销并不等于一定实现了电子商务,但实现电子商务一定是以开展网络营销为前提。
(1)网络营销与电子商务有着共同的技术基础。
(2)网络营销是企业电子商务整体战略的核心环节。(3)网络营销整体战略的实现也需要电子商务其他环节工作的密切配合。区别:(1)研究范围不同
电子商务的内涵很广,其核心是电子化交易,强调的是交易方式和交易过程的各个环节,而网络营销注重的是以互联网为主要手段的营销活动。(2)关注重点不同
网络营销的重点在交易前阶段的宣传和推广,电子商务的标志之一则是实现了电子化交易
网络营销的常用工具:企业网站、企业网站、电子邮件、博客与RSS
网络营销常用方法:网络营销方法框架体系 无站点网络营销方法基于企业网站的网络营销方法
网络营销的特点:1.跨时空 2.交互性3.成长性 4.整合性5.经济性
网络营销信息传递的五项原则:提供尽可能详尽而有效的网络营销信息源
建立尽可能多的网络营销信息传递渠道 尽可能缩短信息传递渠道 保持信息传递的交互性
充分提高网络营销信息传递的有效性
网络营销各个层次的核心内容:(1)信息传递——通过各种网络营销手段实现信息的有效传递,属于网络营销的战术层面;目前网络营销比较成熟的内容主要是信息传递层面
(2)营销资源——建立以网络资源为核心的企业战略性资源(网络营销战略层面);(3)顾客价值与企业价值(网络营销战略层面)
网络营销信息及其传递表现特点:1.网络营销传递方式多样化2.网络营销传递方渠道多样化3.网络营销传递方是双向的4.网络营销传递多样化5.网络营销传递中造影的特点
企业网站是网络营销综合工具,是企业最全面的网络营销信息源
企业网站的特点:企业网站具有自主性和灵活性
企业网站是主动性与被动性的矛盾同一体
企业网站的功能需要通过其他网络营销手段才能体现出来
企业网站的功能具有相对稳定性企业网站是其他网络营销手段和方法的基础
企业网站的网络营销功能:品牌形象、产品展示、信息发布、顾客服务、顾客关系、网上调查、资源合作、网上销售
企业网站如何才能发挥其网络营销价值?:网站具备基本的网络营销功能;提供对用户有价值的信息和服务;企业网站建成不可能自动带来用户;让更多的潜在用户了解网站(网站推广),通过网站了解产品信息; 无站点网络营销方法:信息发布、网络社区、分类广告等;网上商店、网上拍卖等
基于网站的网络营销方法:搜索引擎营销、许可Email营销、网络广告、网站资源合作、病毒性营销、网络会员制营销
病毒性营销的常用工具:电子书、视频、Flash短片、QQ皮肤、桌面壁纸、屏保、贺卡、邮箱、软件、IM工具等 业网站建设的一般要素:网站结构:栏目设置、网站导航、网址层次结构、网页布局等
网站内容:通过网站向用户传递的所有信息
网站功能:必要的技术支持系统网站服务:网站可以提供给用户的价值
合理的网站结构体现在以下方面:
栏目层次:清晰简洁(一级栏目8个以内,三层以内)URL层次:简短、静态化 辅助导航:无缺链、错链
网站地图:呈现全部重要栏目、子栏目 内部链接:重要页面多次链接(相关文章等)合理的网站栏目结构的主要表现
通过首页可以到达任何一个一级栏目首页、二级栏目首页以及最终内容页面;
通过任何一个网页可以返回上一级栏目页面并逐级返回首页;
主栏目清晰并且全站统一; 每个页面有一个辅助导航;
通过任何一个网页可以进入任何一个一级栏目首页; 如果产品类别/信息类别较多,设计一个专门的分类目录是必要的;
设计一个表明了站内各个栏目和页面链接关系的网站地图;
通过网站首页一次点击可以直接到达某些最重要内容网页(如核心产品、用户帮助、网站介绍等);
通过任何一个网页经过最多3次点击可以进入任何一个内容页面。
正确的网页布局:1)最重要的信息出现在最显著的位置;(2)希望搜索引擎抓取的网页摘要信息出现在最高位置(根据网页HTML代码顺序);
(3)网页最高位置的重要信息保持相对稳定,以便搜索引擎抓取。
企业网站的一般内容包括:公司信息产品信息、用户服务信息、促销信息、销售信息、公众信息、其他信息(招聘信息。采购信息)
企业网站网页标题设计的常见问题:第一,大多数网页没有独立的标题;第二,网页标题设计不包含有效关键词;第三,网页标题与网页主体内容的相关性不高 网站结构优化:合理的网站结构体现在以下方面:
栏目层次:清晰简洁(一级栏目8个以内,三层以内)URL层次:简短、静态化 辅助导航:无缺链、错链
网站地图:呈现全部重要栏目、子栏目 内部链接:重要页面多次链接(相关文章等)网站内容:公司信息.产品信息、用户服务信息、促销信息、销售信息、公众信息、其他信息
网站内容优化的方法:网页标题优化、META标签优化、网页正文内容优化(每个网页主体内容应该含有适量的有效的关键词文本信息,并且以用户体验为中心。适量关键词、关键词密度合理区间:2%——8%、利用站长工具检测)、链接文本优化搜索引擎营销的特点:
搜索引擎营销方法与企业网站密不可分 搜索引擎传递的信息只发挥向导作用 搜索引擎营销是用户主导的网络营销方式 搜索引擎营销可以实现较高程度的定位
搜索引擎营销的效果表现为网站访问量的增加而不是直接销售
搜索引擎营销需要适应网络服务环境的发展变化
搜索引擎营销的常见方式:免费登录搜索引擎分类目录、搜索引擎优化、付费关键词广告、网页内容定位广告、关键词竞价排名、付费登录分类目录 网页标题设计的一般原则 网页标题不宜过短或者多长:一般来说6-10个汉字比较理想,最好不要超过30个汉字。网页标题应概括网页的核心内容。网页标题中应含有丰富的关键词。网页标题中有必要含有“首页”、“欢迎”、“在线”、“目录”之类的词吗?
网站专业评价诊断的指标体系:网站整体策划网站功能
网络营销功能网站结构
网站内容网站优化
网站链接网站可信度
竞争者分析特色功能和服务
网站诊断的主要内容:网站规划与网站结构、网站内容及网站可信度、网站功能和服务、网站优化及运营
WEB2.0的主要特点 :用户参与网站内容制造;WEB2.0更加注重交互性;符合WEB标准的网站设计;WEB2.0网站与WEB1.0没有绝对的界限;WEB2.0的核心不是技术而在于指导思想
RSS营销的特点:无需担心信息内容过大; 不用担心垃圾邮件和病毒邮件的影响;
RSS传递信息更快; RSS接收信息送达率高,几乎没有什么信息传递和接收的障碍; RSS接收信息准确度较高 通过邮件列表获取信息的特点:适合邮件阅读习惯的内容设计 ;离线状态下阅读并长期保存邮件内容 ;收件人个性化营销设计 ;收件人可以回复邮件 ;邮件内容可以在用户电子邮箱中长期保存 ;邮件内容便于转发;可自由采用WEB方式和客户端方式接收和阅读内容 ;电子邮件是最普及的互联网应用 ;可以跟踪邮件发送数量、用户阅读率和回应率等指标。
邮件列表最大的问题:邮件送达率低。第五章搜索引擎营销基础
搜索引擎营销在网络营销中的地位:搜索引擎营销对网络营销研究体系中的作用:搜索引擎营销贯穿于网络营销的各个领域。从网络营销服务市场的构成:搜索引擎营销是增长最快的领域之一,是网络营销的主流模式。搜索引擎营销的实际效果:搜索引擎是引导用户获取网站信息的第一渠道。
搜索引擎营销基本原理:信息传递过程 实现搜索引擎营销的任务:构造适合于搜索引擎检索的信息源、创造网站/网页被搜索引擎收录的机会、让企业信息出现在搜索结果中靠前位置、以搜索结果中有限的信息获得用户关注、为用户获取信息提供方便
搜索引擎营销的目标层次:1.存在层:增加网站的搜索引擎可见度2.表现层:搜索结果排名位置有利 3.关注层:提高用户点击率4.转化层:获得顾客搜索引擎营销的特点:搜索引擎营销方法与企业网站密不可分、搜索引擎传递的信息只发挥向导作用、搜索引擎营销是用户主导的网络营销方式、搜索引擎营销可以实现较高程度的定位、搜索引擎营销的效果表现为网站访问量的增加而不是直接销售、搜索引擎营销需要适应网络服务环境的发展变化
搜索引擎营销的四大模式:登录搜索引擎分类目录(Directory)、搜索引擎优化(SEO)、关键词广告(SEM)、网页内容关联广告(Contextual-target)分类目录型搜索引擎营销:含义:互联网上最初的网址导航,将不同主题的网站放在相应目录下,形成分类目录网站。
应用现状:传统分类目录作用日渐弱化
主要资源:Dmoz、搜狐、新浪、Yahoo!…… 特点:稳定、网站信息不能及时更新、人工处理
低效
作用:为搜索引擎提供索引数据、高质量外部链
接
分类目录对网络营销的价值:通过分类目录获取的网站基本信息的真实性相对较高;分类目录中的网站信息作为行业分析和竞争者分析的样本来源;高质量的分类目录对网站推广的价值比较明显;分类目录对网站PR值的作用。分类目录对用户获取信息的缺点:用户需要根据目录逐级点击所期望的信息,但并不一定能发现自己需要的信息;难以在大量同类网站中尽快获得有价值的信息;分类目录收录网站有限,有些网站并不登录分类目录;网站信息无法得到及时更新,网站信息有效性低。基于搜索引擎自然检索的搜索引擎优化 搜索引擎优化的含义(SEO)
针对搜索引擎对网页的检索特点,让网站建设各项基本要素适合搜索引擎的检索原则,从而获得搜索引擎收录尽可能多的网页,并在搜索引擎自然检索结果中排名靠前,最终达到网站推广的目的。
搜索引擎优化重视的是网站内部基本要素的合理化设计,并非只是考虑搜索引擎的排名规则,更重要的是为用户获取信息和服务提供方便。关键词:网站优化、网站基本要素、用户导向、获取有效信息。搜索引擎优化的真正目标:让网站尽可能多的网页被搜索引擎收录、在用户检索时这些网页排名靠前、检索的摘要信息对用户具有价值,在此基础上吸引用户到网站(网页)获得进一步的信息,以实现网站推广的基本目的,为最终赢得用户奠定基础。
搜索引擎优化基本内容:网站结构优化、网站内容优化、网页布局优化、外部链接广度优化 合理的网站栏目结构的主要表现:通过主页可以到达任何一个一级栏目首页、二级栏目首页以及最终内容页面;
通过任何一个网页可以返回上一级栏目页面并逐
级返回主页;
主栏目清晰并且全站统一; 每个页面有一个辅助导航;
通过任何一个网页可以进入任何一个一级栏目首
页;
如果产品类别/信息类别较多,设计一个专门的分
类目录是必要的;
设计一个表明了站内各个栏目和页面链接关系的网站地图;
通过网站首页一次点击可以直接到达某些最重要
内容网页(如核心产品、用户帮助、网站介绍等); 通过任何一个网页经过最多3次点击可以进入任
何一个内容页面。
网站内容优化的主要指标:
每个网页都有独立的、概要描述网页主体内容的网页标题;
每个网页都应该有独立的反映网页内容的META
标签(关键词和网页描述);
每个网页标题应该含有有效关键词;
每个网页主体内容应该含有适量的有效的关键词
文本信息;对某些重要的关键词应保持其在网页中相对稳定。
网站内容优化常见问题:缺乏关键词意识(title
统一、不加链接、做成图片、密度不够……)优化网页布局
合理的网页布局是为了更好地展示网页内容 正确的网页布局:(F现象)
(1)最重要的信息出现在最显著的位置;
(2)希望搜索引擎抓取的网页摘要信息出现在最高位置(根据网页HTML代码顺序);
(3)网页最高位置的重要信息保持相对稳定,以便搜索引擎抓取。
网页布局优化常见问题:最重要的位置没有关键
词
外部链接广度优化:
登录重要分类目录 交换友情链接
自有资源链接(子站等) 通过高质量内容获得单向链接 第六章许可email营销基础
Email营销的定义:Email营销是在用户事先许可的前提下,通过电子邮件的方式向目标用户传递有价值信息的一种网络营销手段。
三个基本因素:基于用户许可、通过电子邮件传递信息、信息对用户有价值
Email 营销的基本方法:
内部列表和外部列表 Email 营销方法
内部列表 Email营销的三项基本内容是:建立自己的邮件列表、获得尽可能多的用户加入列表、向用户发送有价值的信息。
可供选择的外部列表Email营销资源主要有:免费电子邮箱提供商、专业Email营销服务商、电子刊物和新闻邮件服务商、专业网站的注册会员资料等。
内部列表 Email 营销:利用用户自愿注册的资料外部列表 Email 营销:利用专业服务商的用户资源开展Email营销的主要步骤:制订Email营销计划;决定是否利用外部列表,并选择服务商;针对内部和外部邮件列表分别设计邮件内容;根据计划向潜在用户发送电子邮件信息;对Email营销活动的效果进行分析总结
开展Email营销的三个基础条件:邮件列表的技术基础: 从技术上保证用户加入、退出邮件列表,并实现对用户资料的管理,以及邮件发送和效果跟踪等功能。用户Email地址资源的获取:
在用户志愿加入邮件列表的前提下,获得足够多的用户Email地址资源,是Email营销发挥作用的必要条件。邮件列表的内容:
有效的内容设计是Email营销发挥作用的基本前提。成功开展Email营销:高质量的内容策划(标题和正文)+精准的投放对象+合理的发送频率
第七章网络广告基础 网络广告的含义
从广义上来说,一切通过Internet的各种技术表现形式传播商业信息的行为都是网络广告。从狭义上来说,网络广告是指互联网信息服务提供者通过互联网在网站或网页上以旗帜、按钮、文字链接、电子邮件等形式发布的广告。
网络广告及其主要形式:标志广告(BANNER)、赞助式广告、分类广告、弹出广告、插播式广告、Email广告、Rich Media广告、关键词广告、植入式广告、告
网络广告的四个本质特征:网络广告需要依附于有价值的信息和服务载体;网络广告的核心思想在于引起用户关注和点击;网络广告具有强制性和用户主导性的双重属性;网络广告应体现出用户、广告客户和网络媒体三者之间的互动关系。
网络广告的价值:品牌推广、网站推广、销售促进、在线调研、顾客关系、信息发布 网络广告策略
网络广告包含两个方面的基本要素:网络广告资源和用户的注意力。用户的注意力是通过网络资源而形成的,对网络广告策略的研究,也就是要研究哪些资源可以引起用户的注意力,以及如何有效地利用这些资源将用户的注意力转化为最终的收益。
选择网络广告资源的参考因素:网站访问量、目标定位、价格因素、广告效果监测、方便广告管理、网络广告商的综合服务水平
网络广告计划的一般步骤:第一步,确立网络广告目标、第二步,确定网络广告预算、第三步,广告信息决策、第四步,网络广告媒体资源选择、第五步,网络效果监测和评价
网络广告效果评价方法:对比分析法、加权计算法、点击率与转化率
第八章网络营销实践应用
网站推广常用方法概述 :1.搜索引擎推广方法2.电子邮件推广方法3.资源合作推广方法4.信息发布推广方法5.病毒性营销方法6.博客营销推广方法7.视频营销推广方法8.快捷网址推广方法9.网络广告推广方法10.综合网站推广方法
网站推广的四个阶段 :
一个网站从策划到稳定发展要经历四个基本阶段:网站策划与建设阶段;网站发布初期;网站增长期;网站稳定期。网站策划与建设阶段网站推广的特点:“网站推广”很可能被忽视 ;网站策划与建设阶段的“网站推广”实施与控制比较复杂 ;“网站推广”效果需要在网站发布之后得到验证 ;
网站发布初期推广的特点:网络营销预算比较充裕 ;网络营销人员有较高的热情 ;网站推广具有一定的盲目性 ;网站推广的主要目标是用户的认知程度。
网站增长期推广的特点:网站推广方法具有一定的针对性 ;网站推广方法的变化 ;网站推广效果的管理应得到重视 ;网站推广的目标将由用户认知向用户认可转变。网站稳定阶段的特点:访问量增长缓慢,可能有一定波动;注重访问量带来的实际收益而不仅仅是访问量指标;内部运营管理成为工作重点;
如何让网站访问量进入新增长期
利用付费广告等方式获得一定时期内的快速提升; 提供更有吸引力的新的内容和服务,获得新的用户; 网站内部资源的优化利用,让原有资源发挥更大作用(例如网站优化——原来建设的网站大部分都存在需要改进之处)
升级/扩展原有服务,增加用户内容消费量 网站推广计划至少应包含下列主要内容:(1)确定网站推广的阶段目标(2)在网站发布运营的不同阶段所采取的网站推广方法(3)网站推广策略的控制和效果评价 网站推广要点归纳:第一,制定网站推广计划有助于网站推广工作有的放矢。第二,网站推广在网站正式发布之前就已经开始,尤其是搜索引擎的优化工作,在设计阶段就应考虑推广的需要。第三,网站推广的基本方法对于大部分网站都适用。第四,在网站推广的不同阶段需要采用不同的方法,有些网站推广方法可能长期有效,有些则仅适用于某个阶段。第五,网站推广不是孤立的,需要与其他网络营销活动结合进行。第六,网站进入稳定期之后,推广工作不应停止。第七,网站推广不能盲目进行,应进行效果跟踪和控制。
企业品牌在互联网上的存在即网络品牌。网络品牌有两个方面的含义:一是通过互联网手段建立起来的品牌;二是互联网对网下既有品牌的影响。
两者对品牌建设和推广的方式和侧重点有所不同,但目标是一致的,都是为了企业整体形象的创建和提升。
网络品牌的特点:网络品牌是网络营销效果的综合表现、网络品牌的价值只有通过网络用户才能表现出来、网络品牌体现了为用户提供的信息和服务、网络品牌建设是一个长期的过程
网络品牌的三个层次:第一,网络品牌要有一定的表现形态。第二,网络品牌需要一定的信息传递手段。如搜索引擎营销、许可Email营销、网络广告等都具有网络品牌信息传递的作用。第三,网络品牌价值的转化。
网络品牌的最终目的是为了获得忠诚顾客并达到增加销售的目的,如网站访问量上升、注册用户人数增加、对销售的促进效果等。
建立和推广网络品牌的七种主要途径:企业网站中的网络品牌建设、电子邮件中的网络品牌建设和传播、网络广告中的网络品牌推广、搜索引擎营销中的网络品牌推广、用病毒性营销方法推广网络品牌、提供电子刊物和会员通讯、建立网络营销导向的网络社区、信息发布的渠道资源: 内部资源:企业网站、注册用户个人信息资源等
外部资源:搜索引擎、供求信息发布平台、网络广告服务资源、合作伙伴的网络营销资源等 信息发布的资源挖掘和应用原则:充分利用和挖掘内部资
源、合理利用免费资源、广泛挖掘合作伙伴资源、选择适合的服务商的资源
网络营销信息发布内容设计的原则:保持信息的时效性、常规信息全面准确、信息内容要有合理的表现方式、在网站内容策略指导下,遵照专业的网站内容维护规范
在线服务体系的作用:增进顾客关系、增加顾客满意、提高顾客服务效率、降低顾客服务成本
在线顾客服务常用的手段:常见问题解答(FAQ)、电子邮件和在线表单、即时信息、在线论坛 网上销售渠道建设的三种主要方式:、作为网上零售商的供应商、开设网上商店、自行建立网上销售型的网站
该网站制定的推广计划主要包括下列内容:(1)网站推广目标:计划在网站发布1年后达到每天独立访问用户2000人,注册用户10000人;
(2)网站策划建设阶段的推广:也就是从网站正式发布前就开始了推广的准备,在网站建设过程中从网站结构、内容等方面对百度、GOOGLE等搜索引擎进行优化设计;
(3)网站发布初期的基本推广手段:登录10个主要搜索引擎和分类目录(列出计划登录网站的名单)、购买2-3个网络实名/通用网址、与部分合作伙伴建立网站链接。另外,配合公司其他营销活动,在部分媒体和行业网站发布企业新闻。
(4)网站增长期的推广:当网站有一定访问量之后,为继续保持网站访问量的增长和品牌提升,在相关行业网站投放网络广告(包括计划投放广告的网站及栏目选择、广告形式等),在若干相关专业电子刊物投放广告;与部分合作伙伴进行资源互换;
(5)网站稳定期的推广:结合公司新产品促销,不定期发送在线优惠卷;参与行业内的排行评比等活动,以期获得新闻价值;在条件成熟的情况下,建设一个中立的与企业核心产品相关的行业信息类网站来进行辅助推广。(6)推广效果的评价:对主要网站推广措施的效果进行跟踪,定期进行网站流量统计分析,必要时与专业网络顾问机构合作进行网络营销诊断,改进或者取消效果不佳的推广手段,在效果明显的推广策略方面加大投入比重。
第四篇:四川大学刑诉法重点
刑诉法重点 总论部分
1、刑事诉讼是在国家专门机关的主持下,诉讼参与人的参加下,查明犯罪和追究犯罪的活动。
2、刑事诉讼法是关于刑事诉讼程序的法律规范的总和,即有关刑事诉讼活动的进行、诉讼的方式、内容、及其效力的各项规定的总称。在我国,刑事诉讼法是国家制定的调整公安机关(含国家安全机关)、人民检察院、人民法院和诉讼参与人进行刑事诉讼所必须遵守的法律规范。
3、大陆法系国家的诉讼模式为“职权主义诉讼”,又称“审问制”,注重发挥侦查、检察机关、法院在刑事诉讼中的职权作用,特别是法官在审判中的主动指挥作用。英美国家的诉讼模式为“当事人主义诉讼”,又称“对抗制”,强调双方当事人在诉讼中的主体地位,诉讼中积极争辩对抗,审判机关相对消极,形式上只起居中公断作用。职权主义诉讼特点:(1)警察、检察官和其他有侦查权的官员依职权主动追究犯罪;(2)侦查和预审在刑事诉讼程序中居重要地位,预审不公开进行(3)在刑事案件的追诉上,一般采用公诉为主、自诉为辅的方式;(4)法官起主导与指挥作用的审判程序;(5)确定的上诉与法律救济程序。当事人主义诉讼程序的特点:(1)侦查主要由警察机关进行;(2)绝大部分案件由警察部门负责起诉;(3)诉讼双方当事人的抗辩集中体现在审判程序中;(4)对上诉程序和再审程序限制较多。
4、刑事诉讼的目的:制订刑诉法,通过刑诉活动所期望达到的目标,是关于刑诉结果的理想模式。
5、刑事诉讼的根本目的在于维护国家的宪政体制和法制秩序,促进文明的发展和社会进步;直接目的可概况为:惩罚犯罪和保障人权的有机统一。
6、刑事诉讼中的专门机关,是指依法定职权进行刑事诉讼的国家机关。在我国,专门机关主要是指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和人民法院(除此之外,特殊的专门机关有国家安全机关、军队保卫部门和监狱)
公安机关
是国家的治安保卫机关,是各级人民政府的职能部门,是武装性质的行政执法机关,担负着国家安全和和社会治安保卫任务 职权:立案权 侦查权 执行权
人民检察院
是国家的法律监督机关 职权:(1)在立案侦查阶段,行使立案权、侦查权和侦查监督权。
(2)在起诉阶段,行使审查起诉权和提起公诉权
(3)在审判阶段,行使支持公诉权和审判监督权
(4)在执行阶段,有执行监督权 人民法院
是国家的审判机关 职权:依法独立实行审判权
7、当事人,是指在刑事诉讼中执行控诉职能或辩护职能,并且与案件结局有直接利害关系的诉讼参与人。包括被害人、自诉人、犯罪嫌疑人、被告人、被告人、附带民事诉讼的原告人和被告人。
8、司法独立原则:检察院和法院根据刑事诉讼法独立行使职权,不受其他行政机关、团体和个人的干涉。
无罪推定原则:无罪推定原则是指对任何人,在法院没有以确实、充分的证据证明其有罪以前,不得认为其有罪或者应推定其无罪。基本含义:
(1)对任何人有罪决定的宣告,只能由法院确定;
(2)法院应当以证据证明被告人有罪,强调证据裁判主义;(3)在判决生效以前,不能因为其被逮捕、被起诉、被审判而认为其有罪 无罪推定的诉讼价值
1.无罪推定是程序法原则,而不是实体法原则 2.无罪推定确定了这样一个诉讼证明的逻辑法则:
假定被告人是无罪的,再通过证据去推翻这种假定。在诉讼理论上它是一种可推翻的推定。
3.无罪推定是现代刑事诉讼中法治国家处理疑案的一个基本法则。
4.无罪推定的受益者,不仅仅是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个人,而是社会的全体公民。我国确立无罪推定原则的必要性
1.确立无罪推定原则,才能在诉讼中有效地保障人权,特别是保护嫌疑人、被告人的诉讼权利。
2.确立无罪推定原则,才可能真正保障被告人的辩护权,充分发挥辩护制度的作用。
3.确立无罪推定原则,有利于疑难案件的解决。
4.确立无罪推定原则,也是与国际接轨的需要。我国已签署加入的国际公约
制度论
1、辩护:指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及其辩护人为维护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合法权益,从事实和法律等方面反驳控诉,提出有利于犯嫌疑人、被告人的材料和意见,证明犯罪嫌疑人无罪、罪轻或者应当减轻、免除其刑事责任的诉讼活动。
2、辩护权: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在诉讼中有自行辩护或委托他人辩护的权利,是法律赋予刑事诉讼中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最重要的诉讼权利,是被告人诉讼权利体系的核心。
3、辩护的种类
自行辩护:指犯罪嫌疑人、被告人自己针对指控进行反驳、申辩和解释的行为。
委托辩护:指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依法委托律师或其他公民担任辩护人,协助其进行辩护
指定辩护(强制性、任意性指定辩护):指对没有委托辩护人的被告人,人民法院在法律规定的某些特殊情况下,为被告人指定承担法律援助义务的律师担任其辩护人,协助被告人进行辩护。(34条几种具体情形)
4、辩护人的范围:律师、人民团体或者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所在单位推荐的人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监护人、亲友。(35条)
5、辩护人的权利
辩护人(律师)在侦查阶段的权利包括(2012刑诉法36条、37条)(1)为犯罪嫌疑人提供法律帮助、代理申诉、控告(2)为被刑拘、逮捕的犯罪嫌疑人申请变更强制措施
(3)向公安机关了解犯罪嫌疑人涉嫌的罪名和案件有关情况,提出意见。
(4)会见在押的犯罪嫌疑人,向犯罪嫌疑人了解有关案件情况,提供法律咨询(5)对于采取强制措施超过法定期限的,有权要求解除强制措施(97条)
辩护人在审查起诉阶段的权利包括:
(1)自人民检察院对案件审查起诉之日起,可以查阅、摘抄、复制本案的案卷材料,可以同在押的犯罪嫌疑人会见和通信。律师以外的其他辩护人须经人民检察院许可才能行使上述权利。(37、38条)
(2)辩护律师有权收集与本案有关的材料。其中,向证人或者其他有关单位和个人收集有关材料的须经他们同意;向被害人或者其近亲属、被害人提出的证人收集有关材料的,须经人民检察院许可,并且须经上述人员同意。(3)辩护律师有权申请人民检察院收集、调取证据。辩护人在第一审程序中的权利为
(1)自人民法院受理案件之日起,有权查阅、摘抄、复制本案的案卷材料,同在押的被告人会见和通信。律师以外的其他辩护人行使上述权利,须经人民法院许可。
(2)辩护律师有权收集与本案有关的材料。其中,向证人或者其他有关单位和个人收集有关材料的须经他们同意;向被害人或者其近亲属、被害人提供的证人收集有关材料的,须经人民法院许可,并且须经上述人员同意。(3)有权申请人民法院通知证人出庭作证
(4)法庭审理过程中,有权申请通知新的证人到庭,调取新的物证,申请重新鉴定或者勘验
(5)经审判长许可,可以向被告人发问(6)有权对证人证言进行询问、质证
(7)有权对物证、未到庭的证人的证言笔录、鉴定人的鉴定意见、勘验笔录和其他作为证据的文书发表意见
(8)经审判长或者审判人员许可,有权对证据和案件情况发表意见,有权同公诉人、自诉人及其诉讼代理人互相辩论
(9)经被告人同意,可以提出上诉 义务
忠于职守的义务
保密义务(律师法38条)
证据方面的义务(刑诉法42条、刑法306条)遵守法庭规则的义务 正当执业的义务
辩护人特别是辩护律师接受委托或者指定后,除法定的拒绝辩护情形外,不应拒绝辩护 辩护人应根据事实和法律进行辩护,不得歪曲事实 应当准时出庭,遵守法庭纪律
对办案中了解到的国家秘密、当事人的商业秘密和个人隐私应当保守秘密
6、回避制度指法律所规定的,与案件或案件当事人有利害关系或其他可能影响案件公正处理的关系的侦查、检察、审判等人员,不得参与该案件诉讼活动的一项诉讼制度。
7、回避的对象:侦查人员、检察人员、审判人员、书记员、翻译人员、鉴定人、勘验人、执行员。(4种情形28条)
回避由谁决定
审判人员、检察人员、侦查人员的回避,应当分别由院长、检察长、公安机关负责人决定;院长的回避,由本院审判委员会决定;检察长和公安机关负责人的回避,由同级人民检察院检察委员会决定。(30条)
8、立案管辖(18条)
公安机关
刑事案件的侦查由公安机关进行,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另有规定指人民检察院、保卫部门立案侦查的案件,国家安全机关立案侦查的危害国家安全的案件,由监狱侦查的罪犯在监狱内犯罪的案件)人民检察院
贪污贿赂犯罪,国家工作人员的渎职犯罪,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利用职权实施的非法拘禁、刑讯逼供、报复陷害、非法搜查的侵犯公民人身权利的犯罪以及侵犯公民民主权利的犯罪,由人民检察院立案侦查。对于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利用职权实施的其他重大的犯罪案件,需要由人民检察院直接受理的时候,经省级以上人民检察院决定,可以由人民检察院立案侦查。
人民法院
自诉案件,由人民法院直接受理。中级人民法院管辖下列第一审刑事案件:
(一)危害国家安全、恐怖活动案件;
(二)可能判处无期徒刑、死刑的案件(20条)证据
概念 指依法定程序取得、经查证属实,用以确定有关案件事实的材料(2012刑诉法48条)特征
(一)客观性
指作为案件证据的客观物质痕迹和主观知觉痕迹都是已经发生的案件事实的客观遗留和客观反映,是不以人们的主观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存在。
(二)相关性
指证据必须与案件事实有客观的实质性联系并对案件事实有证明作用。
(三)合法性
指一定的事实材料只有符合法律规定才能被采纳成为诉讼证据。
9、刑事诉讼证据的分类 法律上的分类(48条):物证、书证、证人证言、被害人陈述、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供述和辩解鉴定意见,勘验、检查、辨认,侦查实验笔录、视听资料、电子数据 学理上的分类:根据证据来源的不同,可以将证据分为原始证据和传来证据
根据证据对案件主要事实的证明作用,可以将证据分为控诉证据和辩护证据
根据证据与案件主要事实的证明关系不同,证据可分为直接证据和间接证据
根据证据存在和表现的形式可以将证据分为言词证据和实物证据。
证人证言、被害人陈述、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供述和辩解属言词证据;鉴定结论也可归为言词证据。物证、书证、视听资料(多数)可归为实物证据。
10、举证责任的承担
(1)公诉案件中的证明责任由公安机关、司法机关承担。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和公安机关在刑事诉讼中代表国家行使审判权、检察权、侦查权,收集、审查判断证据,查明案件事实。(2)自诉案件中自诉人承担完全的举证责任。自诉案件起诉时,自诉人应向法院提供证明自己诉讼主张的必要证据,否则法院不予受理(不告不理原则和谁主张、谁举证原则)
11、非法证据排除规则:对非法获取的口供应予排除;对违反法定程序获取的物证,适当利益权衡原则。(54—58条)
12、证明标准:犯罪事实清楚,证据确实、充分
13、附带民事诉讼的概念:指审判机关在刑事诉讼过程中,在依法解决被告人刑事责任的同时,附带解决由被害人或其他具有赔偿请求权的人提起或由人民检察院提起的,由于被告人的犯罪行为而使被害人或国家、集体遭受物质损失的赔偿问题所进行的诉讼活动。
14、附带民事诉讼的成立条件和受案、赔偿范围(1)以刑事诉讼的成立为前提
(2)被害人或国家、集体的损失范围必须是由被告人的犯罪行为造成的物质损失(3)提起的损失事实与被告人的犯罪行为之间有直接的因果关系
(4)具有赔偿请求权的人在刑事诉讼过程中向司法机关提出了损害赔偿的诉讼请求
15、取保候审概念:指刑事诉讼过程中,由公、检、法三机关责令或由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或法律规定的其他有关人员提出申请获同意后,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提出保证人或者交纳保证金,并出具保证书,以保证其不逃避和妨碍起诉和审判,并随传随到的一种强制方法。
适用条件(65条):
(一)可能判处管制、拘役或者独立适用附加刑的;
(二)可能判处有期徒刑以上刑罚,采取取保候审不致发生社会危险性的;
(三)患有严重疾病、生活不能自理,怀孕或者正在哺乳自己婴儿的妇女,采取取保候审不致发生社会危险性的;
(四)羁押期限届满,案件尚未办结,需要采取取保候审的。
16、监视居住概念:指公、检、法机关责令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在一定期限内未经批准不得离开住处或指定居所,并对其行动加以监视或控制的强制方法。
监视居住的适用条件(72条):
(一)患有严重疾病、生活不能自理的;
(二)怀孕或者正在哺乳自己婴儿的妇女;
(三)系生活不能自理的人的唯一扶养人;
(四)因为案件的特殊情况或者办理案件的需要,采取监视居住措施更为适宜的;
(五)羁押期限届满,案件尚未办结,需要采取监视居住措施的。
对符合取保候审条件,但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不能提出保证人,也不交纳保证金的,可以监视居住。
17、逮捕概念:指公、检、法机关为保证刑事诉讼的顺利进行,在一定期限内剥夺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人身自 由,予以羁押的一种强制方法。
逮捕的适用条件(79条):
一、有证据证明有犯罪事实
二、可能判处徒刑以上刑罚
三、采取取保候审尚不足以防止发生下列社会危险性:
(一)可能实施新的犯罪的;
(二)有危害国家安全、公共安全或者社会秩序的现实危险的;
(三)可能毁灭、伪造证据,干扰证人作证或者串供的;
(四)可能对被害人、举报人、控告人实施打击报复的;
(五)企图自杀或者逃跑的。
程序论
1、立案的概念指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发现犯罪事实或犯罪嫌疑人,或者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和人民法院对接受的报案、控告、举报或自首及自诉人的自诉材料进行审查后,判明有无犯罪事实和应否追究刑事责任,并决定是否作为刑事案件进行侦查或审理的诉讼活动。
2、立案的条件(一)事实条件: 认为有犯罪事实
认为有犯罪事实带有或然性,是侦查主 体依照法律对客观事实的主观判断(二)法律条件: 需要追究刑事责任
公诉案件立案须同时具备的条件
有证据证明有犯罪事实,且尚无证据证明 有法定不应追究刑事责任的事实(2)属于收案机关管辖范围 公诉案件的立案标准
自诉案件立案须同时具备的条件
(1)案件依法属于本院管辖
(2)案件的被害人(或代为告诉人)告诉
(3)有明确的被告人,具体的诉讼请求和能证明被告人犯罪事实的证据
3、侦查是指由国家追诉机关实施的犯罪调查活动(106条)
侦查主体
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安全机关、军队保卫部门和监狱
4、秘密侦查措施包含:
特情侦查(专案特情、情报特情、控制特情或贴靠侦查、逆用侦查)卧底侦查(派遣秘密侦查员或潜入侦查)监听(密摄密录)、秘密拘捕、密搜密取 跟踪盯梢、守候监视等
非技术类秘密侦查措施:
为了查明案情,在必要的时候,经公安机关负责人决定,可以由有关人员隐匿其身份实施侦查(刑事特情
卧底侦查
诱惑侦查)
5、补充侦查
指侦查机关依照法定程序,在案件部分事实不清、证据不足或有遗漏罪行或同案犯罪嫌疑人 的情形下,进一步调查、补充证据的侦查活动。
6、起诉的概念
依法享有刑事起诉权的机关或个人,刑事被告人提出控诉,要求法院进审
判,以追究其刑事责任的诉讼行为。
公诉的概念
人民法院针对犯罪嫌疑人的犯罪行为向人民法院提起控告,要求法院通过审判确定犯罪事实、惩罚犯罪人的活动
自诉的概念
指被害人或法定代理人有证据证明侵害人犯有某种罪行,为追究侵害人的刑事责任,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由人民法院直接受理案件并进行审判的刑事诉讼活动
7、不起诉的几种情形(15条)
(一)情节显著轻微、危害不大,不认为是犯罪的;
(二)犯罪已过追诉时效期限的;
(三)经特赦令免除刑罚的;
(四)依照刑法告诉才处理的犯罪,没有告诉或者撤回告诉的;
(五)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死亡的;
(六)其他法律规定免予追究刑事责任的。
8、审判指法院在公诉人、当事人和其他诉讼参与人的参加下,认定刑事案件事实并确定刑事责任所应遵循的程序规则。第二审概念被告人、自诉人和他们的法定代理人,不服地方各级人民法院第一审的判决、裁定,有权用书状或者口头向上一级人民法院上诉。被告人的辩护人和近亲属,经被告人同意,可以提出上诉。
9、上诉不加刑原则:是指第二审人民法院审判仅有被告人一方提起上诉的案件时,不得以任何理由改判重于原判决所判刑罚的审判原则(226条
意义:(1)有利于保障被告人的上诉权,保证两审终审制的贯彻执行
(2)有利于促使第一审人民法院提高办案质量
(3)有利于促使检察机关履行法律监督职能,及时审查发现一审中可能存在的错误判决,并通过抗诉督导人民法院改正错误
10、死刑核准权限
(1)死刑由最高人民法院核准。(235条)
(2)中级人民法院判处死刑的第一审案件,被告人不上诉的,应当由高级人民法院复核后,报请最高人民法院核准。高级人民法院不同意判处死刑的,可以提审或者发回重新审判。高级人民法院判处死刑的第一审案件被告人不上诉的,和判处死刑的第二审案件,都应当报请最高人民法院核准。(236条)
(3)中级人民法院判处死刑缓期二年执行的案件,由高级人民法院核准。(237条)
11、死刑复核的程序
死刑立即执行案件的复核程序:(1)报请复核(2)审查核准,审判员3人组成合议庭,阅卷与讯问被告人相结合(3)复核后的处理,裁定核准死刑;裁定撤销原判、发回重审或直接改判。
第五篇:土地复垦知识复习考试重点
注:绿色下划线字体是定义,蓝色波浪线字体是简答。第一章绪论
土地复垦:中国《土地复垦规定》——对在生产建设过程中,因挖损、塌陷、压占等造成破坏的土地,采取整治措施,使其恢复到可供利用状态的活动。
土地复垦研究对象的扩展:从过去的各种因挖损、塌陷、压占破坏的土地,扩展为各种人为活动和自然灾害损毁的土地。
土地复垦目标的扩展:从过去恢复到“可供利用状态”并侧重复垦为耕地,扩展为恢复土地期望的利用价值和保护生态环境
土地复垦内涵的扩展:从过去偏重土地整治工程,扩展为土地整治的生物措施、复垦土地的景观生态恢复、土地生态系统的生物多样性、土地质量和土地生产效能与效益的恢复。土地复垦的作用:是恢复土地资源、解决人地矛盾的有效措施——人类的生存条件;是保护生态环境、提高人民生活质量的有效措施——人类的生活质量;是缓解工农矛盾、解决就业和维护安定团结的有效途径;是区域和矿业可持续发展的有力保障。第二章矿区环境监测与评价
矿区土地破坏综合评价(程序包括一、二、三、)
对矿山开采已被破坏土地进行评价和按矿山开采规划对以后将要破坏的土地进行预测评价是矿山生态复垦的一项重要内容,可为生态土地复垦、土地利用规划及复垦工程设计提供基础数据。作为土地破坏程度综合评价的第一步。它揭示了土地的可资利用范围以及利用上的潜在能力,它对于进一步研究土地的承载能力、区域可持续发展战略有重要意义。
一、土地评价单元划分
土地评价单元是复垦土地评价对象的最小单位。同一评价单元在土地的基本属性方面是基本一致的。由于复垦土地评价的最终结果是通过对复垦土地评价单元的质量鉴定得出的,因此,评价单元的划分与复垦土地评价工作量的大小和评价成果应用有密切的关系。
1、采用土壤发生学分类的某一级(耕地采用土种,牧地采用土属)作为评价单元。
2、采用土地类型作为评价单元。土地类型可看成是一定气候条件下的地貌、土壤和植被的共同体。
3、按耕作地块作为评价单元。
二、评价因素、因子的选择
1、选择原则(1)影响大,(2)覆盖面广(3)能反映出土地质量的差异(4)因素指标值有较大的变化范围,因素、因子的资料容易取得,避免人为意志的干扰。
2、评价因素、因子确定
a.根据矿山生态复垦的要求,依据国家土地资源评价等级表,选择4 个评价因素,共包括, 9个评价因子。
将土地分为六级,等级高的作为农林果牧用地都适宜;等级低的一般不宜作农地,可依次作为经济林或人工草地和人工林地;最低的等级一般是难利用土地。b.评价因素、因子的具体内容
(1)物理性状:包括地貌和地面坡度两个因子(2)化学性状:包括土壤酸碱性和有机质含量
(3)土体剖面:包括土壤质地、土层厚度、砾石含量和土壤侵蚀程度。(4)管理现状即有无灌溉条件
三、选择土地破坏评价方法 在土地破坏评价的整个过程中,被评价的对象、评价方法甚至评价主体及其掌握的评价标准都具有不确定性。
把土地破坏评价中不确定性的原因大致可归纳为:认识上的局限性、数据的不充分性或不可靠性、土地质量本身具有的随机性和可变性等三个方面。模糊数学的兴起为确定和不确定,为精确与模糊的沟通建立了一套数学方法,也为解决土地质量评价中的不确定性开辟了一条途径。将模糊评价方法引入土地破坏程度评价是客观事物的需要,也体现主观认识能力的发展。待复垦土地的适宜性评价
A.待复垦土地的适宜性评价是对受破坏土地针对特定复垦方向的适宜程度所作出的判断分析。
这些特定的复垦方向包括农作物种植、水产养殖、家禽家畜养殖、林果种植、蔬菜种植、建筑利用和娱乐场所等。
1、土地破坏程度制约土地复垦利用方向 土地破坏程度越严重,土地复垦利用方向限制越大。土地破坏程度对土地复垦利用方向的制约程度可通过增加投入来弥补。复垦投入越大,复垦方向的选取越灵活。
2、非现状、非评价对象本身的因素起较大的制约作用
非现状因素是指未来开采的影响程度、种植习惯、管理水平、复垦工程措施的选取等;非评价对象本身的因素是指相邻采区的情况、相邻区域的环境条件和土地利用模式、水利设施、交通运输条件和充填料来源等。因此,待复垦土地的适宜性评价不只是对现状的评述,还具有一定的预测性。评价因子应包括非现状、非评价对象本身的因素。
3、经济、环境、社会效益必须有机结合
矿区破坏土地的复垦利用既是一项经济活动,又是矿区环境治理的任务,因此必须兼顾经济、环境和社会效益。
4、区位原则具有特定的含义 所谓区位原则,是指地块地理位置的差异带来经济效益上的差异。待复垦土地范围一般较小,区位原则具有特定的含义,即:地块距充填料来源地近时,复垦土地利用方向的选择范围大;地块距水源地近且有深坑时,越宜发展水产养殖业;距矿山工业广场愈近地区越需加强绿化造林,以改善矿山环境质量等。
B.待复垦土地适宜性评价,根据需要将评价对象分为适宜纲和不适宜纲,适宜纲又分为宜农用地,宜基塘复垦用地,宜林果用地3类;对宜农用地又进一步分为一级宜农用地和二级宜农用地。不同的复垦方向,其影响因子不尽相同,因素间的重要性也存在差异。
1、农作物种植复垦方向
影响因素有:积水状况、土地利用现状、排灌条件、区位条件和土壤条件等。积水状况和土地利用现状反映了土地破坏程度以及土地的能力和耕作条件等; 排灌条件包括两个方面,即旱能灌、涝能排,它直接影响土地生产力的发挥。区位条件是指复垦地块距充填料及水源、道路的远近。
土壤条件没有细分为有机质含量、土层厚度等因素,主要是土地破坏评价中已涉及,再则据测试评价区域内土壤条件变化不大。其它因素,如地形起伏等对农业生产限制较大,但同一小区域内这些因素的取值或条件变化不大,故可以不考虑这一因素。
2、基塘复垦方向
影响因素有:水源条件、积水状况、治理现状及其它外部条件。
外部条件是指能否成片开发,政府与农民的积极性,水、电、路通畅条件等。
3、林果种植复垦方向
影响因素有:环境污染程度、治理现状、地表标高及区位条件 待复垦土地适宜性评价步骤
1、划分土地评价单元:与土地破坏评价的单元划分一致。
2、确定具体的复垦方向(根据土地破坏评价得出)。
3、选择影响因子,这些因子包括土壤、气候、地貌和地物等自然因素,工农业生产布局、资金投入和土地利用结构等经济因素,种植习惯和行政区划分等社会因素。
4、按照设定的标准评判某一地块的各个因子对指定复垦方向的适宜程度。适宜性评价方法
1.常用土地适宜性评价方法有极限条件法、指数法和模糊数学等方法。使用一种基于模糊数学原理的模糊集合综合评价法。
2.模糊集合综合评价法由单项适宜性评价模型和多目标生产布局决策模型两部分组成。第三章土地复垦相关理论
土地复垦学----(土地恢复学)研究土地破坏的产生机制及演变 规律及其恢复利用的政策、理论、方法和技术的一门科学。
1、具体研究对象:在生产建设过程中,因挖损、塌陷、压占等造成破坏的土地;因道路改线、建筑物搬迁、废弃旧宅基地压占和城镇乡村垃圾压占而废弃的土地;因兴修水利、农田基本建设废弃的坑、塘、洼地及其他零星闲散废弃地;工业排污造成土地化学污染而废弃的土地;自然灾害损毁等其他原因荒废的土地。
2、研究任务:
破坏的土地或生态环境产生的原因、形式、影响因素、演变规律、破坏程度和影响评价;破坏的土地资源和生态环境资源科学管理的理论与方法;破坏的土地再生利用及生态系统恢复重建的理论与方法。
3、性质与地位:多学科交叉的综合性应用学科;土地科学、环境科学的分支。土地复垦学的学科体系
基本理论——生态学、土壤学、地貌学等
方法论——利用多个相关学科的方法与技术的综合和杂交优势,进行优化组合和创新、发明。应用技术——破坏的土地和生态环境的影响评价技术和预测技术、规划技术、土木工程技术、生物及生态工程技术、管理技术。土地复垦相关学科
1、管理学
2、采矿学
3、土壤学
4、农学
5、林学与园艺
6、景观学
7、生物学
8、生态学
9、土地利用管理学
10、环境科学
11、测绘学
12、地理学 生态演替理论在矿区生态恢复的应用
生态演替可以理解为生态系统特征随时间面变化的过程。生态系统利用它可获得的能量得以发展结构和过程的有组织过程称为演替,演替是生态系统的时间维。
演替可以通过生态系统主要参数的增长曲线来量度,如活生物量、养分库存量、总有机质、多样性,总代谢和总能量接受等。
根据这一原理,提出在矿区生态恢复过程中: ①首先选择耐早、耐贫瘠、速生的作物或牧草,以便在矿山上迅速生长,并获得持久的植被; ②在基质得到一定程度改良后,可采用混播草种使之迅速覆盖废弃地,或与豆科作物轮作、套作的方式达到“种地、养地相结合”的目的;
③根据土壤的元素组成和肥力,辅之一定的水肥(尤其是微生物肥)措施,建立可以维持的土壤生态系;
④发展多种作物与果树,因地制宜地开展农林牧副业,综合利用矿山废弃地,从而加速演替或改变演替方向。
影响土地复垦系统的因素(1)政策与法规:国家和省政府的土地复垦政策及法规是土地复垦最基本的约束条件。通常,土地复垦法规的条款反映了农业、生态、环境等方面的客观要求和实际经验。
(2)土地复垦资金:土地复垦是一个耗资巨大的大工程系统。资金的多少极大的限制了土地复垦工程的质量及效果。
(3)矿山特征:不同的矿山特征需要不同的土地复垦技术区处理。根据采矿情况可以将矿山特征分成两类:正在开采的矿山和结束开采的矿山(废弃矿山)。进一步又可根据采矿方法及开采的矿物类型进行矿山特征的细分。
(4)自然环境条件:对任何类型的土地复垦,两个基本的自然条件影响因素是气候和破坏了的土地特征(类型)。
(5)现有的技术条件及其它:所有的土地复垦措施,都必须考虑现有技术条件的可能性。第四章 土地复垦管理
土地复垦管理,是指对土地复垦工作采取各种手段,如经济的、行政的、法律的以及综合措施,将一切破坏、废弃的土地复垦成可利用的土地,加以合理恢复利用。我国土地复垦管理的基本政策
基本政策:谁破坏、谁复垦,谁复垦、谁受益 对复垦后的土地使用减免有关税费(如农业税、不再支付新的征地费、减免土地使用税等);将复垦后土地与采矿新破坏土地置换;对今后新破坏的土地,做到破坏一亩,复垦一亩----“占补平衡”
明确规定生产或建设过程中破坏的土地,其复垦所需资金列入生产成本或建设项目总投资 复垦土地的用途符合当地土地利用总体规划; 国家投资开发整理项目,新增耕地率在40%以上。参与型土地复垦的概念与方法
概念:在土地复垦项目全过程中,必须有企业、群众、当地政府及有关部门等多方的广泛参与,使大家公平地拥有参与决策权、发展选择权和受益权,通过相互协商,并在科技人员的协助下,最后共同确认、选择合理的土地复垦管理经营模式、复垦后土地资源配置模式和复垦受益分配模式,以实现复垦土地资源的公平和合理的管理和配置,最终符合区域可持续发展的需要。
参与型土地复垦中各参与方的职能:
政府和土地管理部门的领导和协调;企业有效的组织;农民积极参与;科技人员协助配合 参与型土地复垦操作方法:
建立委员会管理制度;座谈讨论形式;现场勘测、访问形式 参与型土地复垦意义:
公开、公平的参与环境下,大家参加土地复垦的积极性增加;确保了土地复垦开发项目运行机制和操作机制的合理有效性;确保各参与方责、权、利的明晰和均衡;实现复垦土地资源的公平和合理的管理和配置;消除原来土地复垦工作中存在的政府或企业极端行为 第五章土地复垦规划设计技术 土地复垦规划设计的类型 1.按规划范围:
a.区域的专项规划(全国、省、市、县、某一区域如某矿务局)b.项目规划 2.按规划的内容和深度分: 可研(潜力、可性行、可垦性)、规划、设计。
3.按采矿方法分:井工土地复垦规划、露天土地复垦规划
4.按规划时间:采前土地复垦规划、采后土地复垦规划、采矿过程中的土地复垦动态规划 5.按规划期的长短:长期、中期和近期复垦规划 6.按地理位置特征: 城郊——矿区型,农村——矿区型,等等 土地复垦规划设计的原则与程序
原则:
1、符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复垦专项规划的原则
2、详细调查的原则(特别是破坏原因、稳沉分析有关资料)
3、因地制宜原则(宜农则农、宜林则林„„)
4、综合治理原则
5、最佳效益原则
6、纳入矿山开发和采矿计划原则
7、动态规划原则
程序:规划准备;原始资料收集(地形图非常重要);破坏土地利用现状分析及评价(含可垦性分析、适宜性评价)确定土地复垦项目的目标、任务和要求;确定土地复垦项目的总体布局与复垦方案以及规划编制(现状与规划图)(规划方案评价与确定);复垦设计与设计报告(含图册);复垦项目的概预算与效益评价;规划的实施措施与计划;上报审批与实施。土地可复垦性分析:对破坏土地所采取复垦工程措施的风险性与可行性进行的分析评价称之为土地复垦可垦性分析。它是基于破坏现状、区域地质采矿条件和采取复垦措施的风险性分析进行复垦工程的可行性评价,是土地复垦规划中特有的环节。可垦性分析的主要内容:
对破坏机制和破坏程度的调查与评价;土地稳定性分析与适宜性分析;工程手段适宜性评;复垦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或生态风险分析;可垦性分析的综合评价 土地复垦规划方法
经验分析法:依破坏情况、需求关系和自然条件,运用经验规划 经济效果规划法(线性规划法):在满足众多约束的条件下,使土地复垦与生态重建的经济效果最佳:
目标函数:max(或min)Z=CX ;约束条件:AX≥(≤,=)b
X≥0,其中,C=(c1,c2,c3,„,cn),X=(x1,x2,„„,xn)T, b=(b1,b2,„„,bn)T ;A=(aij)
i,j=1,2,„„n,Z表示目标函数(如经济效果等),C表示各类用地单位面积的经济效果,A表示约束方程系数,X表示各类用地面积,b表示约束量,n 用地类型数。生态与经济效果综合规划法(线性规划法):在经济效果规划中加入若干生态约束条件 多目标规划法:选择多个目标函数和约束条件,建立数学模型,用计算机求解。
生态工程规划法:应用生态系统共生、物质循环再生和能量转化等原理,结合系统工程的优化方法,对破坏的土地和生态系统进行系统设计、整治和开发利用的规划。
线性规划法步骤:系统分析;确定决策变量和参数;建立目标函数和约束条件;解算线性规划模型,获得几个优化方案;方案比较与评价;决策。第六章采煤沉陷地的土地复垦技术 复垦用地结构优化时常见的约束是:
供应量约束:包括土地资源供应总量约束、资金投入总量约束、水资源总量约束、劳动力资源等,如资金量约束:
a11x1+a12x2+„„<=m1 需求约束:即对各类用地面积的需求量约束 适应性约束(配置量约束):即各类复垦方向的面积不能超过适宜于该方向的面积 比例约束:生态复垦时,某些复垦方向的用地面积应符合一定的比例。政策约束:各类复垦用地应符合国家或地方的法规要求 非负约束
采煤沉陷地的土地复垦方法
平整与梯田复垦技术、直接利用法(采煤沉陷地的水域开发利用技术)、疏排复垦技术、挖深垫浅复垦技术、充填复垦技术、生态农业复垦技术、超前复垦(动态复垦)土地平整技术
土地平整技术是塌陷地复垦技术中一项比较基本的技术,主要消除附加坡度、地表裂缝以及波浪状下沉等破坏特征对土地利用的影响。适用条件:平整技术主要用于中低潜水位塌陷地的非充填复垦、高潜水位塌陷地充填法复垦,以及与疏排法配合用于高潜水位塌陷地非充填复垦等。
在进行塌陷地平整时,一方面应设计好标高,使地面平整度符合规定要求,另一方面土地平整要与沟、渠、路、田、林、井等统一考虑,避免挖了又填,填了又挖的现象。
1、梯田式复垦技术
梯田式复垦就是根据塌陷后地形及土质条件与耕作要求,合理设计出梯田断面,将塌陷地整理成梯田。适用条件:梯田式复垦技术主要用于位于丘陵山区或中低潜水位采厚较大的矿区,耕地受损的特征是形成高低不平甚至台阶状地貌的塌陷地复垦。采煤形成塌陷而产生的附加坡度一般都较小,塌陷后地表坡度在20~60之间时,可沿地形等高线修整成梯田。我国山西大部分矿区、河南、山东等地的一些矿区不少塌陷地可用此法复垦。
2、直接利用法
对于大面积的沉陷地,特别是大面积积水或积水很深的水域以及未稳定沉陷地或暂难复垦的沉陷地,常根据沉陷地现状因地制宜地直接加以利用。如网箱养鱼、养鸭、种植浅水藕或耐湿作物等。在华东及部分华北地区应用这种方法较多。3、疏排法
采用合理的排水措施(如建立排水沟、直接泵排等),使采煤沉陷地的积水排干,再加以必要的地表整修,使采煤沉陷地不再积水并得以恢复利用
应用条件:潜水位不太高,地表沉不大,且正常的排水措施和地表整修工程能保证土地的恢复利用。多用在低潜水位地区或单一煤层、较薄煤层开采的高、中潜水位地区。优点:工程量小,投资少见效快,且不改变土地原用途
缺点:需对配套的水利设施进行长期有效的管理以防洪涝、保证沉地的持续利用
4、挖深垫浅法
用挖掘机械(如推土机、水力挖塘机组),将沉陷深的区域再挖深,形成水(鱼)塘,取出的土方充填沉陷浅的区域形成耕地,达到水产养殖和农业种植并举的利用目标。应用条件:
(1)拟挖掘的沉陷深部的土方量足以充填沉陷浅部,并使复垦后的土地达到期望的高程。(2)沉陷深部加深以后足以形成标准鱼塘。(3)有足够的水源供泥浆泵水力挖掘土壤。
(4)鱼塘进排水条件便利,且与井下采空区域无水力联系。挖深垫浅法复垦出的挖深区除可用来进行水产养殖外,也可视当地实际情况改造成水库、蓄水池或水上公园等。
5、充填复垦
利用某种材料充填采煤沉陷地复田。如煤矸石,粉煤灰,露天矿排放的剥离物、垃圾和江河污泥
应用条件:有足够的充填材料且充填材料无污染或污染可经济有效防治。
优点:既解决了沉陷地复垦又解决了矿山固体废弃物的处理,因此,其经济效益最佳。缺点:可能造成二次污染。
6、生态工程复垦
生态工程复垦就是将土地复垦工程技术与生态工程技术结合起来,综合运用生物学、生态学、经济学、环境科学、农业科学、系统工程学的理论,运用生态系统的物种共生和物质循环再生等原理,结合系统工程方法对破坏土地所设计的多层次利用的工艺技术。第八章 煤矸石山绿化技术
煤矸石——是煤矿开采和洗选分离出的含煤岩石和其它岩石的总称 煤矸石山绿化的限制因素: 气候(气温、降雨、风等);立地条件的物理限制因素(质地、有机质、团聚
体与土壤结构、容重、入渗、持水性、颜色、稳定性等);立地条件的化学限制因素(有毒有害元素、强酸或碱性、养分缺乏、盐分、其它化学限制);整地方式;品种与苗木;种植技术与抚育管理
煤矸石山绿化原则: 先绿化,后经济.恢复植被为核心的林业复垦是对煤矸石山最有效和最切实可行的综合治理途径。
煤矸石山绿化的一般模式:
1、煤矸石山绿化造林的可行性分析
2、整地
3、植物品种的选择
4、种植技术
5、抚育管理;其关键在于选择适宜的植物品种、科学的种植技术和合理的抚育管理方式。
1、煤矸石山绿化可行性分析
首先应分析煤矸石山的物理化学性质,寻找出植物生长的主导限制因子,同时确定煤矸石山对植物生长的供水能力进行预测。这是植物种类选择和确定植物栽培方式的最基础工作。煤矸石山地表组成物质的物理化学性质主要包括:(1)煤矸石山风化特征及决定成土机制的矿物组成及特性。(2)煤矸石山的容重、孔隙度、粒径级配、持水能力、渗透性能等土壤物理及水分物理特征(3)煤矸石山的有机质、大量元素(氮、磷、钾、钙、镁)的含量,微量元素(铁、锰、硼、钼等)酸碱度,重金属及其他有毒有害物质元素的含量等化学特性与营养特征
目前,我国对煤矸石山理化性质的研究较多,认为煤矸石山孔隙性较差,以及由此导致的持水和供水能力极差是限制煤矸石山植被恢复的最主要因子
2、煤矸石山立地改良与整地技术
不利的立地条件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 一是容易产生土壤侵蚀。由于煤矸石山坡度较大、结构松散,而且没有经过压实和覆盖处理,加上表面有一定的风化碎块,在大风和暴雨条件下,容易产生风蚀与水蚀;另外,在植被恢复施工过程中,由于人为因素,容易发生滑塌和泄溜等重力侵蚀。
二是煤矸石山地表组成物质有机质含量少,物理结构极差(尤其是保水持水能力差);同时存在限制植物生长的物质(包括pH值、重金属及其他有毒物质)和缺乏营养元素(尤其缺乏植物生长必需的氮和磷)以及土壤生物(如蚯蚓、线虫及微生物等)。所以,对煤矸石山的整地和基质改良技术直接关系到植被恢复工作的成败。
3、植物品种选择
依据森林培育学理论,任何植物栽培事业在植物种类的选择上都应遵循最基本的两条原则: l一是所选择植物种类的生物学特性要满足栽培的目的要求(例如经济、防护、美化等); 二是所选择植物种类的生物学特性要与立地条件相适应,即达到“适地适植物”或“适地适树”的要求
矸石山植物品种的选择:先绿化后经济;乔、灌、花草混植原则;尽量选择乡土品种;优先选择先锋品种;耐贫瘠、耐干旱、浅根性、萌发强、生长快;根系发达
4、种植技术 “秋整春种”;阔叶乔、灌木:配土栽植;针叶常绿树:带土球移植;花草种:拌土播撒或沾泥浆喷播或水力喷播。
5、管理 •••苗木的后期管理是绿化造林的最后一关,管理质量的好坏将直接影响到整个矸石山的绿化效果。根据煤矸山的特点,煤矸石山绿化造林的管理工作重点是:
••(1)浇灌工作:煤矸石中含有大量的碳,吸热快,水分蒸发快,所以矸石山地温高,且表层易干旱缺水。定期的浇灌工作是至关重要的。足够的水一方面能降低矸石山温度和利于矸石风化,另一方面又能增加根系土壤和矸石中的水分,促进植物生长。在炎热的夏季更应勤浇水降温以防烧苗。一般情况下,引矿井水上山是经济、实用的方法
(2)树苗管理:在植树结束后,应对树苗采用培土、扶正、踏实、保墒抚育等措施。特别是暴雨过后应及时了解泾流、侵蚀情况,及时修整冲倒的树苗并采取相应的水土保持措施。•(3)施肥与病虫害防治:有条件的地方,应视矸石山立地条件,适当施肥以促进树木生长。在树木生长两年后应注意各种病虫害的防治,经常观察,及早发现,及早根治。
•(4)树木修剪工作:为促进树木生长,达到美化、净化环境的作用,适当的修整工作是必要的。
总之,煤矸石山绿化造林后,应确定专人管理以确保绿化造林的成功。补充:
1、试述目前我国复垦对象、目标与内涵的主要扩展是哪些? 土地复垦的作用?
2、煤矿塌陷地土地复垦的主要技术方法是哪些? 试述土地平整与挖深垫浅复垦的应用条件是什么?
3、土地复垦管理基本政策
4、试述土地复垦规划的类型、原则与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