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深入推进依法治省的决议

时间:2019-05-12 01:28:47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四川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深入推进依法治省的决议》,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四川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深入推进依法治省的决议》。

第一篇:四川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深入推进依法治省的决议

【发布单位】四川省 【发布文号】

【发布日期】2014-05-29 【生效日期】2014-05-29 【失效日期】 【所属类别】地方法规

【文件来源】四川省人大常委会

四川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深入推进依法治省的决议

(2014年5月29日四川省第十二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九次会议通过)

治蜀兴川重在厉行法治。为深入贯彻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全面落实《四川省依法治省纲要》,大力推进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形成尚法守制、公平正义、诚信文明、安定有序的依法治省新格局,特作如下决议:

一、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坚持在党的领导下推进依法治省,把党的领导贯穿法治四川建设全过程,确保各项工作的正确方向。坚持执政为民、立法为民、执法为民、司法为民,切实保障公民享有权利和履行义务,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增进人民福祉。坚持人民的主体地位,自觉接受人民群众的监督、评判,使法治四川建设成为全省人民共同参与的社会实践。坚持维护宪法法律权威,忠于、遵守、维护、运用宪法法律,依法规范和行使公共权力,推进权力运行公开化、程序化和法制化,保证宪法法律贯彻实施。

二、推进科学立法,不断提高立法质量。积极探索科学立法、民主立法的新机制,整合立法资源,优化立法程序,完善技术规范,提高立法质量。坚持开门立法,拓宽人民群众有序参与立法的渠道,促进立法反映民意、汇聚民智、维护民利。发挥立法的引领和推动作用,注重推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保障民生和发展社会事业、生态文明建设和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等重点领域立法,加快清理、修改和废止不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地方性法规和政府规章,确保重大改革于法有据、有序进行。促进民族区域自治地方立法进步,制定完善经济发展、社会治理、生态保护等法规,推动民族地区跨越发展和长治久安。

三、推进依法行政,加快建设法治政府。加快转变政府职能,进一步简政放权,正确处理政府与市场、政府与社会、政府层级间的关系。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精简行政审批事项,规范行政审批行为,提高行政审批效率。完善政务服务体系,提高政务服务水平。坚持依法科学民主的行政决策机制,完善行政决策规则和程序,将决策行为置于法治框架内。依法规范行政行为,建立权责统一、权威高效的行政执法体制。深化政务公开和信息公开,落实政府信息公开责任,依法公开权力运行流程。

四、推进公正司法,维护社会公平正义。推进司法改革,优化司法职权配置,建立健全科学合理、规范有序的司法权力运行机制,确保司法机关依法独立公正行使职权。依照法律规定,遵循司法规律,加强司法规范化建设,建立健全司法廉洁制度,规范司法机关自由裁量权行使。推进司法公开,完善监督程序,建设“阳光司法”,提升司法公信力。建立健全公益诉讼制度和司法救助制度,加大对社会弱势群体的司法救济,完善司法为民长效机制。

五、加强社会法治,改进社会治理方式。坚持系统治理、依法治理、综合治理、源头治理,健全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治保障的社会治理体制。坚持和完善基层群众自治制度,以村规民约、社区公约等形式,促进人民群众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教育、自我监督。加快培育和发展社会组织,形成政社分开、权责明确、依法自治的现代社会组织体制。健全依法维护群众权益的机制,拓宽社情民意表达渠道,完善“大调解”工作机制。加强公共安全体系建设,严格食品药品安全监管,强化安全生产管理,健全突发事件监测和应急体系,加大依法管理网络力度,加强流动人口和特殊人群管理,深化平安四川建设,维护社会和谐稳定。建立健全社会征信体系。加强和规范法律服务,完善行政管理和行业自律相结合的管理体制,加强少数民族地区法律人才的培养。

六、加强法治宣传,提升全社会法治意识。深入开展普法教育,全面实施普法规划,创新普法方式,推动法律进机关、进学校、进乡村、进社区、进寺庙、进企业、进单位,让法治精神深入人心。加强对重点对象的法制教育,突出公职人员特别是领导干部学法用法的示范作用,建立健全企事业经营管理人员学法用法制度,加强对青少年、进城务工人员、下岗失业人员、民族地区群众等的普法宣传教育。加强法治理论研究和法治文化建设,推进法治文化阵地建设和法治文化作品的创作与推广。全面开展法治市(州)、法治县(市、区)、法治乡镇(街道)和法治示范村(社区)等创建活动,不断提升全社会法治化水平,形成全社会学法、尊法、守法、用法的法治氛围。

七、加强组织领导,构建务实高效的推进机制。各地各部门要把法治建设纳入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整体推进,有效实施。要按照《四川省依法治省纲要》要求,制定目标责任制和考核办法,建立监督问责制度,分解任务,明确责任,形成分工负责、合力推进、群众广泛参与的依法治省推进机制。

各级人大及其常委会要把贯彻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建设法治四川作为重要任务,适时做出依法治理的决定或决议。选举和任命国家工作人员时,要把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的能力作为重要条件,把是否学法用法、依法办事作为必要条件,坚持和完善任前法律知识考试制度。要适时听取和审议本级人民政府、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关于依法治理的专项工作报告,综合运用法定监督形式,完善监督方法,加大监督力度,推动依法治省各项工作的落实。全省各级人大代表要进一步密切联系群众,切实提高履职能力,认真履行法定职责,为确保在2020年前形成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相适应的法治建设长效机制,实现依法治省总体目标贡献力量。

本内容来源于政府官方网站,如需引用,请以正式文件为准。

第二篇:青海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依法治省的决议

青海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依法治省的决议

青海省人大常委会

(1997年4月1日青海省第八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九次会议通过)

青海省第八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九次会议审议了省人民政府依法治省规划。会议肯定了省人民政府为实行依法治省所做的工作。会议认为,实行依法治省,是贯彻落实党中央“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制国家”战略方针的重要步骤,是一项涉及面广、工作量大的系统工

程,必须认真研究部署,精心组织实施。根据省委八届五次全委会议和省八届人大五次会议提出的依法治省的精神,特作如下决议:

一、坚持正确的指导思想,明确依法治省的要求。实行依法治省,必须坚持以邓小平关于民主法制建设的思想和党的基本路线为指导,以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健全社会主义法制为目标,加强地方立法,强化执法力度,使各项工作逐步法制化和规范化,保障人民群众依照宪法、法律的规

定,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参与管理国家事务、管理经济文化事业、管理社会事务,实现社会主义民主的制度化、法律人,推动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保障社会的长治久安。

二、提高对依法治省的认识,制定好依治省的规划。各级领导干部和国家机关工作人员要充分认识实行依法治省的重大意义,努力增加法律意识和法制观念,切实维护法律的权威和尊严。省人民政府要进一步修改、完善并组织实施好全省政府系统的依法治省的规划。各级国家机关要紧

紧围绕党和国家的工作大局,从实际出发,制定本地区、本部门的依法治理规划,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同步实施。全省各企业事业组织、社会团体、武装力量和全体公民,都要积极参与和支持依法治省工作,保障宪法、法律、法规的贯彻执行。

三、认真执行国家法律,加强地方立法工作。要在维护国家法制统一和尊严,坚持执行宪法、法律、行政法规的前提下,紧密结合我省改革开放和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加快立法步伐,深入调查论查证,广征求意见,充分发扬民主,抓紧制定经济、精神文明建设、维护社会治安和廉

政建设等方面的地方性法规、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要正确处理全局利益和局部利益的关系,立足于解决实际问题,不断提高立法质量,增强法规的可行性、实效性和操作性,使之与国家法律、行政法规相配套,与我省改革开放、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需要相适应,更加有利于推进依法治

省工作。

四、严格依法行政,坚持公正司法。依法行政和公正司法是依法治省的核心内容。各级人民政府及其行政部门必须严格按照法定的职权范围和程序行使行政管理职权,不断提高依法决策、依法行政的能力,更好地运用法律手段管理经济、文化和社会社会事务。各级人民法院、人民检察

院必须依法办案,公正司法,维护正常的经济秩序和社会秩序,维护国家和集体利益,维护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要努力提高执法队伍的整体素质和执法水平,严格执法,文明执法,树立良好的执法形象。

五、加强监督工作,提高监督实效。加强监督工作是实行依法治省的重要环节。各级人

大及常委会要把对法律、法规实施的监督放在突出位置,加强对“一府两院”的法律监督和工作监督,促进严格执法。各级国家行政机关和司法机关要建立健全内部监督制约机制,实行执法责任和错

案赔偿制度,坚决纠正滥用职权、徇私舞弊、执法犯法现象,切实做到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要重视和加强人民群众的监督、舆论监督以及其他方面的监督,确保依法治省工作健康发展。

六、推进法制宣传教育,提高全社会的法制观念。加强法制宣传教育,是实行依法治省的基础工作。要认真组织实施我省第三个五年制宣传教育规划,坚持法制宣传教育与依法治省相结合,与守法、用法、执法相结合,与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实际相结合,通过法制宣教育推进依法治省,在依法治省中进一步深化法制宣传教育。各级领导干部要在学法、守法、执法中起表率作用,不断提高依法办事、依法管理的水平和能力。

七、加强组织领导,做好落实工作。加强领导是实行依法治省的组织保证。各级国家机关、各地区、各部门、各行业要在党委的领导下,把依法治省作为一项长期的战略任务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切实加强领导,认真组织落实,依靠广大人民群众,扎扎实实地搞好依法治村、治乡(镇)、治县(区)、治州(地)、治市、治省和部门、行业的依法治理工作,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法制进程,促进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保障我省“九五”计划和2010年远景目标的实现。

1997年4月1日

第三篇:重庆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推进依法治市的工作规划文库

重庆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推进依法治市的工作规划

重庆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

依法治市是依法治国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具体实践,是建设文明进步的现代化城市的重要标志。重庆直辖市设立以来,在中共重庆市委的领导下,市人大常委会依法行使职权,为全面推进依法治市打下了良好的工作基础。为了适应我市经济社会发展和参与西部大开发的需要,进一步贯彻

“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基本方略,依据宪法、法律规定并按照市一届人大四次会议的要求,制定本工作规划。

一、指导思想、目标和原则

1.市人大常委会依法治市工作的指导思想:以邓小平理论和党的基本路线为指导,以宪法确定的“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基本方略为依据,在中共重庆市委的领导下,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以人民的根本利益为出发点,围绕完成党和国家交办的“四件大事”、努力

把重庆建设成为长江上游的经济中心,积极探索,努力创新,全面推进各项事业向依法规范、依法运行、依法管理转变,保证宪法、法律、行政法规和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决议的贯彻实施,保障人民群众管理国家事务、经济文化事业和社会事务的权利的有效实现,保障和促进重庆经济社会

等各项事业的持续、快速、协调和健康发展。

2、2000—2010年,市人大常委会依法治市工作的总体目标;

——督促和推动全社会的法制宣传教育,重在培养和强化国家机关工作人员的法治意识,树立宪法和法律至上的法治观念、法治氛围和法治权威。

——突出地方特色,提高立法质量,构建与国家法律体系相配套、与市场经济相适应、与国际惯例相衔接,具有重庆特色的地方性法规框架。

——健全民主制度,密切人大代表同人民群众的联系,逐步形成深入反映民情、充分反映民意、广泛集中民智的决策机制,推进决策科学化、民主化和法制化。

——加强人大任免工作,积极稳妥地探索党管干部与人大依法任免干部有效结合的机制。——突出工作重点,加大监督力度,围绕“四件大事”及其他重大事项,认真开展监督活动,努力提高监督实效,建立健全有效保护公民权利和制约公共权力的人大监督机制。通过十年努力,为重庆建设成为与直辖市地位相适应的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法治城市打下坚实的基础。

3、2000—2002年,市人大常委会依法治市工作的阶段目标:

——制定市人大常委会依法治市工作规划和具体方案,建立依法治市工作报告制度,建立健全人大推进依法治市工作的组织指导体系。

——初步建立地方性法规框架的基础,全面结束适用四川省和原重庆市地方性法规的过渡期。

——开展以移民工作、扶贫工作、减轻企业负担和生态环境保护为重点的执法检查,督促“一府两院”建立健全行政执法责任制和违法办案责任制。

——指导和督促全面开展“四五”普法活动,为依法治市创造良好的社会氛围;推动基层民主政治建设和依法治理工作的深入开展。

——以代表工作为切入点,加强人大制度建设,依法实现我市地方国家政权的顺利换届,为依法治市工作提供有力的组织制度保障。

4、在依法治市工作中,要注意把握以下原则:

——坚持党的领导与人大依法行使职权相统一的原则,在党委的统一领导下,充分发挥地方人大及其常委会在依法治市中的主导作用。

——坚持为经济建设中心服务与严格依法办事相统一的原则,正确处理好经济建设与法制建设的关系,以法治服务于经济建设、推动改革、促进发展和保障稳定。

——坚持人大对“一府两院”工作的监督与支持相统一的原则,通过法律监督和工作监督,支持和促进“一府两院”严格依法行政、公正司法。

——坚持民主法制的宣传教育与实践运作相统一的原则,以宣传教育引导法治实践,以实践成果丰富宣传教育活动。

二、近期的工作重点和主要措施

加强法律监督工作,保证宪法、法律和法规的贯彻实施

5、保证宪法、法律和法规在本行政区域的贯彻实施,是市人大常委会的首要职责,也是推进依法治市工作的基础和保证。要加强对宪法、法律和行政法规实施的监督,切实维护国家法制的统一。

6、组织开展好执法检查活动。市人大常委会要围绕移民、扶贫、国企改革与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这四件大事,每年选择一至二项法律法规作为重点,组织执法检查组,深入调查和检查,并向常委会会议提交执法检查报告。要重点监督执法部门严格执法的情况,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

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常委会对执法工作提出的意见,要交有关国家机关和部门办理并要求反馈整改情况,必要时可以组织督查或跟踪检查。执法检查要突出重点,注重实效,做好计划安排,避免形式主义。要制定执法检查的有关规定,协调好常委会及各专门委员会组织的各项执法检

查;做好与全国人大有关执法检查的衔接,尽可能地与其同步进行。

7、加强法规的清理工作。坚持地方性法规不与宪法、法律和行政法规相抵触的原则,及时清理、修改或废止不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和西部大开发需要的法规性文件。

8、组织开展好对规范性文件的备案审查工作。认真执行《重庆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规范性文件备案审查的规定》,加强对“一府两院”和区县(自治县、市)人大及其常委会规范性文件的备案审查。市人大法制专门机构每年应向常委会报告上一规范性文件的备案审查

情况。

加强地方立法工作,提高立法质量

9、立法工作是依法治市的基础性工作。地方立法要为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服务,为增强重庆的综合实力服务,为提高全市人民的生活水平、便民利民服务。要认真贯彻《立法法》,坚持法制统一,突出地方特色,改进立法方法,提高法规质量,发挥好市人大及其常委会在地方立法中的主体作用。

10、坚持地方立法的公正性。以人民的整体利益和长远利益为基点,处理好改革、发展和稳定的关系。在立法中,要体现权利与义务的统一,保护公民、法人的合法权益,防止部门利益倾向和地方保护主义。

11、扩大地方立法的公开性。要坚持立法走群众路线,发挥好市人大代表、区县(自治县、市)人大常委会、立法咨询委员和社会各方面人士的作用。对关系市民切身利益的重要法规草案,要在《重庆日报》上全文刊登,并采取在报纸、电台、电视台开辟专栏讨论以及召开座谈会、举行听证会等方式,广泛听取专家学者和市民的意见。

12、加强地方立法的计划性。要按照市人大常委会1997—2002年制定地方性法规规划和各计划,分轻重缓急,有序进行。在规划和计划之外新增法规项目,须严格按程序办理并经市人大常委会主任会议决定。

13、注重地方立法的科学性。要制定重庆市关于地方立法程序的有关规定,搞好立法调研、协调和评估,完善法规草案的委托起草制度。要严格把好地方性法规的起草关、专门委员会的审查论证关、法制专门机构的统一审议关,坚持法规案的二审制度。要探索地方民族立法的路子,探索就某一方面管理事务进行综合立法,科学地规范立法行为和行政行为。

14、注意地方立法的适用性。突出地方特色,加强经济立法,注意法规的精炼和实用。重视法规解释工作,需要由常委会作出立法解释的,由有关专门委员会或工作机构提请主任会议讨论决定提交常委会审议通过。

围绕中心工作,依法行使好重大事项决定权

15、人大及其常委会依法履行好决定权,是人民群众当家作主的重要体现,是依法治市的本质要求。要认真贯彻《重庆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讨论决定重大事项的规定》,围绕全市工作的中心,加强与“一府两院”的联系与协调,依法听取有关重大事项的报告并作出决议或决定

。要认真审议本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计划和中长期发展规划,认真审议重庆市实施西部大开发总体规划。要建立健全决议决定作出后的跟踪督办制度,开展好相关的检查或调研活动,保证决议决定的贯彻落实。

16、要进一步推进重大问题决策的民主化、科学化。对涉及全市改革、发展、稳定和广大人民群众利益的重大事项及改革方案的讨论,要广泛听取社会各方面特别是市人大代表和基层人民群众的意见。

加强任免工作,探索党管干部与人大依法任免干部有效结合的机制

17、依法任免本市国家机关工作人员,是宪法和法律赋予人大常委会的一项重要职权,是依法治市的一项重要工作和组织保障。要坚持党管干部的原则,积极探索党管干部与人大依法任免干部的有效结合机制。要坚持群众公认和公开、平等、竞争、择优的原则,扩大人大代表、人民

群众对人大任免工作的参与程度。

18、对市人大常委会任命的干部,要坚持和完善任前法律知识考试制度,增强被任命干部的公仆意识、国家意识和法治意识;坚持提前15天将有关任命材料送交常委会组成人员的制度,保证常委会会议的顺利进行;完善述职评议制度,每届选择10至15名被任命干部提交市人大

常委会进行述职评议,同时探索进一步扩大评议范围、改进评议方式的途径。对某些重要部门或岗位干部的任免,要同时审查其在原部门或岗位工作的离任审计报告。

加强对“一府两院”的工作监督,督促“一府两院”依法行政,公正司法

19、将监督工作放在与立法工作同等重要的位置,改进监督方式,完善监督程序,加大监督力度,提高监督实效。

20、认真听取和审议“一府两院”的工作报告和专题汇报。要开好每年的人代会,认真听取和审查“一府两院”的工作报告;在人代会闭会期间,市人大常委会及主任会议和各专门委员会要根据依法治市的需要,听取和审议有关专题工作汇报,提出意见和建议,督促“一府两院”改

进工作。要制定《重庆市预算监督管理条例》,加强对经济工作的监督和对计划与财政预算的审查。

21、加强对政府机关依法行政情况的监督。要督促和支持市政府及其部门搞好机构改革;

规范政务管理、加强制度建设、严格依法行政。要制定《重庆市行政执法责任制条例》,督促和支持市政府及其部门建立健全行政执法责任制;督促市政府抓紧制定实施地方性法规的配套规章和

其他规范性文件。

22、加强对人民法院和人民检察院工作的监督。要督促和支持司法机关积极稳妥地推进司法改革,严格依法办事,独立地行使审判权和检察权。要加强制度建设,进一步完善人民法院和人民检察院与人大代表的联系制度;督促人民法院和人民检察院认真落实审务公开、检务公开制度

;加大对审判、检察工作中重大案件的监督力度,严格执行违法办案责任制。对审判机关、检察机关工作中出现的司法不公、徇私枉法等问题,要督促其及时查处并依法纠正。

23、开展对“一府两院”的工作评议。认真执行《重庆市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评议工作条例》,有重点地选择有关市级部门,开展工作评议。要加大对重点部门的监督力度,探索对市里管理而又非由人大常委会任命干部的有效监督形式。

24、加强人大信访工作。做好人民群众来信来访的接待工作,办好执法监督公开电话。加强法制宣传教育工作,推进依法治理工作深入开展

25、法制宣传教育是依法治市的先导性工作。要督促全面完成“三五”普法任务,参与“三五”普法检查验收活动;督促有关部门编制“四五”普法规划,作出关于“四五”普法宣传教育的决议。

26、搞好法制教育和培训工作。要督促和协助有关部门健全领导干部和执法人员的学法制度、建立法制宣传教育领导责任制;督促有关部门加大对青少年法制教育的工作力度。要搞好市人大常委会的定期法制讲座和新颁法律、法规的学习培训,努力提高常委会组成人员的法律水平;

开展对被任命干部任职后的法律培训并逐步制度化。

27、搞好法制宣传工作。办好《公民报》和《公民导刊》,督促新闻、出版、广播、电视、电影、文化、信息管理等部门和单位将宣传依法治市作为重要任务,加强对法律、法规实施情况的宣传报道,加强对地方性法规制定过程和主要内容的宣传报道,充分发挥新闻舆论在依法治市

中的正确导向和宣传动员作用。

28、推进依法治理工作深入开展。督促市政府及有关部门建立健全以保障和促进改革、发展、稳定为目的,基层依法治理为基础,行业依法治理相配套,地方依法治理为主体,各个层次纵横结合的依法治理网络体系。支持他们把依法治理同精神文明建设、同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同社

区建设和创建文明安全小区,同加大扶贫攻坚力度、同推进农村小康建设等活动有机地结合起来,开展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依法治理活动。

29、促进法律社会服务体系的建立和完善。督促市政府及有关部门加强律师、公证、仲裁、调解、基层法律服务和法律援助工作,发挥好律师、公证员、仲裁员、人民调解员和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在依法治市中的独特作用。争取在较短的时间内,使我市的法律服务事业有较大发展,服务水平有较明显的提高,建立起较为完善的法律社会服务体系。

三、组织领导和实施保障

30、依法治市是一项综合性、长远性、全方位、多层次的社会系统工程。要坚持和依靠党的领导,建立健全党委统一领导、人大及其常委会发挥主导作用。“一府两院”按职能分工负责、人民群众积极参与的强有力的领导体制和组织体系。

31、坚持和依靠党的领导,积极稳妥地推进依法治市。市人大常委会要围绕党的中心任

务,确定每届任期和各工作的指导思想、工作重点和主要任务;通过依法作出决议决定和制定地方性法规,使党的主张经过法定程序转变成国家意志和全市人民的共同行动。要坚持常委会党组

向市委的请示汇报制度,加强党组的思想和组织建设,发挥好党组对党委决策的核心保证作用和对人大工作的组织领导作用。市人大的党员代表和在人大机关工作的党员同志,要认真贯彻江泽民总书记关于“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坚持党性与人民性的统一,把自觉接受党的领导与主动向

人民群众负责辩证地统一起来,把依法行使职权与推进依法治市有机地结合起来,做遵守宪法和法律的模范,做依法治市工作的开拓者。

32、加强市人大常委会对依法治市的工作指导。建立依法治市的工作报告制度,市人大常委会向人代会的工作报告,要有依法治市的相关内容;同时,常委会每年要听取和审议“一府两院”及市级有关部门关于依法治市的专题报告。建立市人大常委会与“一府两院”依法治市工作的联系会议制度。

33、加强与区县(自治县、市)人大的联系。指导区县(自治县、市)人大开展对村民委员会组织法、居民委员会组织法、工会法等法律法规实施情况的检查活动,推进村民自治和居民自治,推进基层政权机关政务公开和企业单位厂务公开,督促纠正侵害公民权益和压制民主的行为,推动基层民主的规范化、制度化、法制化建设。通过推进依法治市,进一步发挥我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优势,充分发挥和切实保护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促进生产力发展和社会进步。

34、发挥人大代表在推进依法治市中的重要作用。要认真贯彻执行《代表法》、《重庆市实施代表法办法》和《重庆市人大常委会关于加强人大代表工作的若干意见》,每年组织一次相关的检查或调研活动。要坚持市人大代表列席市人大常委会会议的制度,建立常委会主任联系代表的工作制度。要拓宽代表活动渠道,改进代表活动形式,认真组织代表参加评议、视察和执法检查等活动,改善代表履行职责的条件。要做好对国家机关办理代表议案审议结果报告情况的督促检查,做好对代表建议、批评、意见的督查工作。同时,要增强人大代表的职务意识和责任感、使

命感;通过培训、会议、活动等各种形式,提高代表的素质和履行职务的能力;逐步推行代表向选举单位述职的制度;指导做好代表的选举工作,不断优化代表结构。

35、加强人大常委会及各专门委员会的自身建设。常委会及各专门委员会的组成人员,要进一步确立公仆意识,国家意识和法治意识,增强贯彻依法治国基本方略、推进依法治市的责任意识和工作主动性。要进一步解放思想,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党的基本路线为指导,坚持理论联系

实际,坚持在实践中探索人大工作规律,创造性地解决人大工作中的实际问题。要进一步改进工作作风,深入实际调查研究,常委会主任、副主任和各专门委员会每年都要围绕常委会报告确定的任务,主持或参与完成一项专题调研工作。要增强人大工作制度运行的质量与效益,完善《重庆

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议事规则》,制定《重庆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组成人员工作守则》;加强人大工作的理论研究和宣传,进一步改进人大调研工作制度和宣传工作制度。要逐步改善人大的工作条件。

36、巩固“三讲”成果,以“三个代表”的思想为指导,做好服务工作。要提高市人大机关干部的政治素质、理论素质和业务素质,加强机关勤政、廉政建设,努力建设一支与经济社会发展要求相适应、与直辖市地位相适应,能够在依法治市工作中发挥重要作用的高素

质的人大机关

干部队伍。

本规划由市人大常委会组织实施。实施期间,要根据党和国家的中心工作和重庆实际,按照新颁布的法律、法规,对依法治市的工作目标、主要任务和具体措施及时地进行充实和完善。

各区县(自治县、市)人大常委会的依法治市工作,可以参照本规划执行。

2000年10月24日

第四篇:四川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加强城乡环境综合治理的决议

四川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加强城乡环境综合治理的决议

近年来,全省各级人民政府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通过全面开展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对切实改善生态环境、人居环境和发展环境,加快建设灾后美好新家园、加快建设西部经济发展高地,推进生态建设,发挥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继续开展城乡环境综合治理,积极推进生态建设,不仅符合我省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客观需要,也事关全民族生态安全、国家长治久安和长远发展的战略任务。

为进一步加强城乡环境综合治理,提升本地区综合竞争实力,切实保障和改善民生,特作如下决议:

一、提高认识,进一步落实目标任务要求

全省各地应当从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高度充分认识城乡环境综合治理的重大意义。进一步加大宣传、执行力度,进一步落实《四川省城乡环境综合治理总体规划》提出的工作目标、任务和要求。在巩固城乡环境综合治理成效的基础上,继续深入开展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切实解决影响城乡环境的突出问题,全面提升城乡规划建设管理水平、环境基础设施建设水平和人居环境治理水平。

进一步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等法律法规的要求,加强城镇规划建设管理,注重城镇风貌塑造,提升城镇整体形象;注重单体建筑个性特色,提升设计水平;注重整体色彩协调,提升建筑立面美感;注重历史传承,提升城镇文化品位。着力提高村庄布局水平、村落规划水平和民居设计水平,不断改善农村居民的人居环境。

进一步认真贯彻实施国务院《城市市容和环境卫生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规范城乡垃圾收运处理,重点治理城镇街道、城乡结合部、集贸市场、“城中村”及辖区公路、河道、堰塘、桥梁、铁路周边、公共厕所等卫生死角。规范城乡居民集中居住区管理,重点治理“城中村”、城乡结合部居民的生活环境。推进“城中村”、城乡结合部的改造和社区化管理。进一步开展水环境综合治理。以水环境综合治理为重点,着力治理和保护岷江、沱江、金沙江、嘉陵江、涪江、渠江等重点流域区和主要支流流域区水源、水质,严格防治污染,确保本行政区饮用水水源安全。

进一步加强农村环境综合治理。以畜禽粪便、生活污水、垃圾固体废物、化肥农药污染整治和农村公厕改造为重点,推进农村环境综合治理。完善农村基础设施。鼓励建设养殖业和种植业紧密结合的生态农业工程。大力开发农作物及副产品利用新途径。积极推进以沼气为重点的农村生态能源建设。建设农村生态家园,努力改善农村人居环境,促进农村生态文明建设。

二、加大投入,逐步形成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多元投融资格局

城乡环境综合治理既是公益性事业,也是全社会的责任,必须加大投入。“十二五”期间,全省应当初步形成多元投资主体、多种渠道和多种手段构成的城乡环境综合治理资金投融资格局。

加大财政资金投入。省、市、县人民政府应当将城乡环境综合治理资金投入列入本级财政预算并逐年增加。省、市要通过财政转移支付把资金落实到县,形成资金整体合力。各级人民政府应当重点加大对城乡规划、生态环境建设与保护、区域环境污染防治、环境监管能力建设、污水管网和生活垃圾收运设施的配套和完善等城镇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同时,依法加强排污费征收和管理,依法加强对城镇污水、垃圾处理和危险废物处理收费的征收和监管,专款专用。并深入贯彻落实国家和省对城乡环境保护的价格、税收、信贷、贸易、土地和政府采购等优惠政策。

依法引导企业和社会加大对城乡环境综合治理资金的投入。应当有步骤地引入市场机制,建立健全市政公用事业特许经营制度,积极鼓励和引导民间资本进入市政公用事业领域。

扩大城乡环境保护和治理的对外开放领域,积极引进、鼓励外资投入高新技术产业、现代服务业、新能源和节能环保产业。

三、齐抓共管,建立长效机制

省人大及其常委会应当进一步做好有关城乡环境综合治理的地方性法规的制定、修订工作。省人民政府以及市、州人民政府可以结合实际,制定针对性、操作性较强的规章或者规范性文件。

各级人大常委会应当支持和监督同级人民政府及有关部门开展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工作,每年应当开展城乡环境综合治理执法调研或视察,听取关于政府城乡环境综合治理情况汇报,提出改进意见、建议,及时纠正重大违法问题。对严重违反城乡环境综合治理相关法律法规的重大问题,人大常委会应当依法

第五篇:四川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工作报告

四川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工作报告

2010年1月28日在四川省第十一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上 甘道明

各位代表:

我受四川省第十一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委托,向大会报告工作,请予审查。

2009年的主要工作

过去的一年,面对灾后恢复重建和国际金融危机的双重压力,在中共四川省委的坚强领导下,省人大常委会始终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切实保障宪法和法律的贯彻实施,紧紧围绕中央和省委的各项决策部署,按照省十一届人大二次会议的决议要求,积极依法履职,共制定地方性法规9件,修改法规13件,废止1件,批准成都市地方性法规6件,批准民族自治地方的单行条例6件,听取和审议“一府两院”专项工作报告15个,开展了5部法律法规的执法检查,任免和批准任免国家机关工作人员97人次,为有效服务 “两个加快”,促进全省经济止滑回升、向好发展做出了贡献。

一、坚持党的领导,协助省委成功召开人大工作会议

去年召开的省委人大工作会议,是在我省奋力推进“两个加快”的关键时刻召开的一次重要会议。省委高度重视,统一部署,精心组织,确保了会议的圆满成功。省人大常委会把协助筹备召开这次重要会议作为全年工作的一件大事,按照省委要求,深入调查研究,广泛听取各级人大和代表的意见,积极提出建议,全力做好各项工作。

这次会议和省委关于进一步加强人大工作的意见,全面总结并充分肯定了近几年我省人大工作,从战略和全局高度深刻阐述了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重大意义,对进一步加强新形势下我省人大工作进行了全面部署,提出了一系列切实可行的措施和办法。一是对人大工作提出了“四个坚持、四个着力”的总体要求。二是完善党委领导人大工作的机制,市、县(市、区)人大常委会主任可由同级党委书记兼任,也可由其他合适人选担任;把人大工作纳入党委总体工作部署和工作目标,纳入对党政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的考核。三是支持人大及其常委会依法行使地方立法权、监督权、重大事项决定权和选举任免权,明确工作评议是人大依法行使监督权的一项重要内容。四是支持和保障人大代表依法履行代表职务,优化代表结构,加强议案和建议、批评、意见的办理工作。五是加强常委会和专委会组织建设,优化常委会组成人员结构,配备专委会专职副主任;加强人大机关干部队伍建设,保障和改善工作条件。这次会议主题鲜明,意义重大,为人大工作提供了坚强的政治保障,必将鼓舞全省各级人大及其常委会更加奋发有为、促进加快发展,激励全省人大代表更加牢记使命、不负人民重托,鞭策全省人大工作者更加奋进破难、爬坡实干,引领全社会更加弘扬民主、崇尚法治,在推进我省“两个加快”和依法治省进程中迈出了开拓创新的步伐、走向了新的更高起点。全省各级人大常委会把学习贯彻省委人大工作会议精神作为一项重要政治任务,传达贯彻,领会精神,统一部署,狠抓落实,人大工作呈现出新的生机与活力。

二、围绕中心,推进加快建设灾后美好新家园

省人大常委会把推动省委有关灾后恢复重建重大决策部署的贯彻落实作为中心工作,积极履职尽责。

(一)强化法制保障,支持灾后恢复重建。常委会在作出关于汶川特大地震中有成员伤亡家庭再生育的决定一年后,听取和审议了决定实施情况的报告,督促政府及有关组成部门继续本着以人为本、尊重科学、知情选择、全程服务的原则,认真贯彻落实决定精神,对震灾中有成员伤亡且符合再生育条件的家庭给予再生育照顾,全力做好地震灾区再生育服务工作。根据抗震救灾和灾后恢复重建以及以往工作中所取得的经验,结合四川实际,常委会制定了《四川省志愿服务条例》,有力促进我省志愿服务活动规范有序开展。围绕灾后恢复重建条例和城乡规划法等法律法规的贯彻实施情况,常委会深入开展调查研究,为进一步依法推进灾后恢复重建提供决策参考和法制保障。

(二)履行监督职能,促进灾后恢复重建。为确保十一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提出的 “三年灾后重建任务两年基本完成”目标任务的顺利实现,常委会听取并审议了省政府关于灾后恢复重建情况的报告,通过了关于灾后恢复重建情况报告的决议,要求省政府及有关部门,继续大力弘扬伟大抗震救灾精神,采取更加有力的措施,努力克服金融危机带来的困难,全力以赴推进灾后恢复重建各项工作,加快建设灾后美好新家园。听取和审议了灾后重建工作中贯彻实施《四川省旅游条例》情况的报告,督促省政府及其有关部门依法组织开展以旅游市场恢复为主体的灾后重建工作,重树四川灾后旅游新形象。常委会召开了学习贯彻防震减灾法座谈会和防震救灾恢复重建立法调研会,对防震减灾法实施情况进行了检查,有力地促进了我省防震减灾和灾后恢复重建工作。常委会组成人员和有关专门委员会还经常深入灾区,调查了解和检查督促灾后恢复重建工作。

(三)发挥代表作用,推动灾后恢复重建。常委会组织人大代表开展了灾后恢复重建集中视察和专题调研,广大代表积极参与,提出了关于灾后重建城乡建设实施规划完善及运行、灾区人口安置、强化对救灾款物的跟踪审计监督和监察检查、加强对中小学生防震减灾教育等建议45件,形成了灾后恢复重建法律法规问题研究、地震灾区宗教场所恢复重建等调研报告,受到高度重视,许多建议得到采纳。常委会加大对代表提出的涉及灾后恢复重建方面建议、意见的督办力度,多次组织省人大代表,对灾后恢复重建工作进行督查,进一步推动相关建议的办理和工作的落实。组织在川全国人大代表开展活动,深入了解我省灾后恢复重建和经济社会发展情况,广泛听取人民群众的意见和建议,向全国人大提出了9件高质量的建议。

三、服务大局,推进加快建设西部经济发展高地

省人大常委会紧紧围绕建设西部经济发展高地这一引领四川发展的根本战略,准确把握人大工作的着力点和切入点。

(一)积极推动省委重大决策部署的贯彻落实。一是围绕“止滑提速,加快发展”工作基调,听取和审议了省政府关于上半年我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的报告、关于“十一五”规划纲要实施情况的中期评估报告、关于全省工业经济运行情况的报告,促进扩大投资,促进工业止滑回升,确保“十一五”规划纲要目标任务的顺利推进。二是围绕“一枢纽、三中心、四基地”战略部署,重点就加快西部综合交通枢纽建设,组织省人大代表视察铁路和高速公路,大力支持和促进四川交通建设跨越发展;制定《四川省港口管理条例》,依法科学利用和有效保护港口资源,维护港口的安全和经营秩序,加快内河航运发展。三是围绕“一主三化三加强”工作思路,重点就大力促进农业现代化,听取和审议了省政府关于全省“三农”投入情况的报告,督促省政府及有关部门多措并举,加大投入,大力发展现代农业,夯实“三农”发展基础。常委会对统计法和省统计管理条例实施情况进行了执法检查,省政府及有关部门对检查中提出的意见和建议,制定整改措施并逐条落实,推动了统计工作更好地发挥服务省委重大决策、指导经济社会发展和满足社会公众信息需求的重要作用。

(二)积极推动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建设长江上游重要生态屏障,是我省坚持科学发展,促进生态四川建设的一项重要任务。常委会制定了《四川省〈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沙治沙法〉实施办法》和《四川省林木种子管理条例》,批准了《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湿地保护条例》等,初审了《四川省湿地保护条例(草案)》,为预防和治理土地沙化,保护湿地资源,实现水资源的有效利用,维护生态安全,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提供了重要法制保障。常委会把加强节能减排作为推进可持续发展的又一个工作重点,听取了省政府关于节能工作情况的报告,要求深入实施节约能源法,把节能减排作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提高经济运行质量的重要手段。常委会组成三个执法检查组,分赴十个市,对《四川省水利工程管理条例》的实施情况进行检查,推动了我省水利工程建设和管理工作。

(三)切实加强预算审查监督。常委会听取和审议了财政决算报告、财政收支审计工作报告及审计查出问题处理结果的报告,督促有关部门切实做好财政预算执行和审计工作,维护财经纪律和预算的严肃性。为实施好积极财政政策,及时审查批准了省政府关于2009年财政预算调整方案,支持发行180亿元地方政府债券,主要用于涉及民生、扩大内需等项目的建设与配套。继续改进预决算草案的预先审查工作,对省级86个部门预算草案进行了重点审查,对130个部门决算草案进行深入审查。建立财政预算执行分析制度,探索实行计划和预算审查监督代表联络员制度,不断提高审查质量和水平。不断推动预决算信息公开,共有涉及粮食直补、扶贫开发、病险水库除险加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补助等24个项目的148.71亿元专项资金分配,在《四川日报》上公布。

四、为民惠民,推进民生改善社会和谐

省人大常委会坚持把保障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和谐作为工作的一个重点,积极开展工作。

(一)维护公平正义,保障人民权益。制定《四川省村务公开条例》,促进基层民主管理,加强基层民主监督,推进新农村建设。制定《四川省预防职务犯罪工作条例》,促进国家机关和有关单位及其工作人员依法、勤勉、公正、廉洁履行职责,有效预防职务犯罪。制定《四川省公共安全技术防范管理条例》,维护公共安全和社会治安秩序,保护公民人身权益,保护公民、法人及其他组织的财产权益。修改《四川省涉案物品价格鉴定管理条例》,适应公正司法和依法行政实践需要。批准《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突发事件应对条例》,提高应急处置能力,控制、减轻和消除突发事件引起的严重社会危害,保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

(二)关注民生热点,推进社会建设。修订《四川省中医条例》,更好地适应国家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促进我省中医药事业发展。制定《四川省城市排水管理条例》,在全国率先将城市排水管理工作纳入法制轨道。批准《成都市养犬管理条例》,维护市容环境和公共秩序,保障群众人身安全和健康。常委会通过听取和审议政府专项工作报告,开展专题调研、跟踪监督等,加大对就业、教育、医疗卫生、社会保障、物业管理、棚户区改造等的监督力度,推动实施“八项民生工程”,促进重要民生问题的解决。受全国人大常委会委托,开展了食品安全法执法检查,推动了食品安全监管工作和长效机制的建立。组织开展了以“环境治理·生命健康”为主题的四川环保世纪行活动,加强环境保护,支持和推进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工作。

(三)密切联系群众,促进社会和谐。扩大公民有序政治参与,更加自觉地接受人民群众监督,全年邀请60名公民旁听省人大常委会会议,召开旁听公民座谈会,认真听取和采纳人民群众意见。深入开展促进农民增收、食品生产质量、城乡统筹中的人口问题等专题的重点调研和课题论证,使常委会的各项工作更加顺应民心、反映民意、贴近民生。继续加强信访工作,全年共处理来信6057件,接待来访4889人次,对群众反映强烈的涉法涉诉、征地拆迁、劳动和社会保障等信访案件,督促“一府两院”依法妥善处理,维护了人民群众合法权益和社会和谐稳定。

五、统筹安排,扎实做好经常性工作

省人大常委会在做好以上工作的同时,统筹做好立法、监督、人事任免、宣传和对外交往等经常性工作。

(一)做好立法工作。一是坚持法制统一。严格依照地方立法权限和立法程序,坚持“不抵触、有特色、可操作”原则,依据立法法、行政许可法等法律的规定,开展了地方性法规清理工作。对《四川省〈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法〉实施办法》等10件地方性法规进行了修正。根据新修订的义务教育法,废止了《四川省义务教育条例》。二是完善立法程序。科学选择立法项目,搞好立法论证,编制立法计划,完善计划编制和法规起草、审查、修改程序。为规范民族自治地方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的报批程序,结合我省实际,制定了《四川省民族自治地方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报批程序规定》。三是实行开门立法。通过新闻媒体发布公告,公开征集立法建议选题,公布法规草案征集意见,召开立法论证会等,扩大人大代表、公民的立法知情权和有序参与,在立法工作中切实维护人民合法权益和社会公平正义。

(二)做好监督工作。一是规范监督行为。常委会加快立法步伐,初审了四川省监督法实施办法。加强规范性文件备案审查,全年共接受报送备案的规范性文件253件,并有重点地进行了审查和处理。二是推进司法公正。常委会听取和审议了省高级人民法院关于加强执行工作、解决 “执行难”问题的专项工作报告,促进全省法院系统不断加强执行工作,努力化解“执行难”。听取和审议了省人民检察院关于对诉讼活动开展法律监督工作情况的报告,作出关于加强人民检察院对诉讼活动的法律监督工作的决议,支持和监督检察机关依法加强对诉讼活动的法律监督工作。三是开展调查研究。针对灾后恢复重建、工业经济运行、产业园区建设、“三农”工作、“八项民生工程”、城市和交通建设、打击经济犯罪、土地流转和民族工作等重大问题,开展重点专题调研。各专门委员会深入各地,就台湾同胞投资保护法、人口和计划生育条例、风景名胜区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的制定或实施情况开展调研。

(三)做好任免工作。常委会坚持把党管干部原则和依法任免有机统一起来,认真履行职权,不断完善人事任免工作。修改《四川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任免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办法》,完善了拟任命人员任前法律考试等制度,进一步增强了被任命干部的法制观念。支持政府机构改革,依法任命了8名机构改革后新组建的政府组成部门负责人。

(四)做好宣传工作。常委会重视发挥新闻媒体作用,加强了对民主法制建设和人大制度、人大工作的宣传。常委会机关报刊、四川人大网、四川人大信息等质量进一步提高。隆重举办纪念地方人大设立常委会30周年座谈会和文艺晚会,总结我省地方人大常委会设立30年来的实践经验,宣传我省各级人大在党的领导下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取得的巨大成绩,展示人大代表代表人民、服务人民的风采。

(五)做好对外交往工作。开展与国外地方议会的友好交流和往来,接待了8个国家及地方议会代表团,出席首届“中美省州立法领导人论坛”,增进了国外地方议会对我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和四川经济社会发展成就,特别是灾后重建成效的了解。承办全国人大外事工作培训班。规范外国驻蓉总领事馆、领事馆旁听人大会议制度。

六、着力服务,充分发挥代表作用

省人大常委会将发挥代表作用作为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重点工作,为代表依法履职提供服务和保障。

(一)认真做好议案、建议办理工作。常委会及时将议案交有关专门委员会审议,会同“一府两院”共同研究,议案办理质量进一步提高。加强对代表建议、批评和意见办理工作的督促检查,督促承办部门改进工作方式,加快工作进度,提高办理质量。加强对建议的重点跟踪督办,集中检查办理工作,针对存在问题提出整改意见。省十一届人大二次会议上代表提出并经主席团决定交由省人大各专门委员会审议的32件议案,各专门委员会均向本次会议提交了审议结果的报告。代表提出的807件建议,承办单位认真办理、及时反馈。

(二)拓宽代表知情知政渠道。邀请20名全国人大代表和90名省人大代表列席常委会会议,组织代表参加常委会的立法调研和执法检查,精心组织代表集中视察,积极开展代表小组活动。组织代表开展多项专题调研,提出了建议、批评和意见31件。组织省人大代表巡视督察政法系统开展的“素质大培训、技能大练兵、作风大转变”主题活动,推动了我省政法工作。组织在川全国人大代表围绕推进“两个加快”开展专题调研,形成的有关统筹城乡发展、设立全国再生资源开发利用示范基地的建议,得到了国家有关部委正式批复同意,现已开始实施。

(三)保障代表依法履职。通过多种方式培训省人大代表380名,提高了代表履职水平。坚持向省人大代表通报常委会会议和重要活动情况,寄送常委会公报及有关民主法制、经济社会发展信息资料,为代表知情知政创造条件。继续深化常委会组成人员联系代表的“百千万”活动,密切了省人大常委会与代表的联系。指导市州人大常委会开展省人大代表联络工作,切实为代表服务。认真落实代表依法履职的保障措施,帮助解决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七、转变作风,切实加强自身建设

省人大常委会按照省委加强新形势下人大工作的新要求,高度重视自身建设,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和工作水平。一是加强学习。切实贯彻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和省委九届七次全会精神,不断学习、善于学习,努力建设学习型机关。坚持常委会党组中心组学习制度,组织常委会组成人员和专委会组成人员专题学习,举办常委会组成人员暨市州人大常委会主任学习会,举办省人大制度研究会年会,举办8次法律知识讲座和专题讲座,着力强化理论武装,提高法律和业务素质。二是转变作风。深入开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把加强党性修养有机融入人大工作的各个方面,扎实推进机关效能建设。深入贯彻“四个特别”的要求,大兴崇尚实干、调查研究和密切联系群众之风,深入开展重点课题调研,形成了15个调研报告。三是完善制度。制定常委会立法、监督、调研、学习等四个工作计划,定期督促检查计划完成情况。健全完善了提高常委会会议质量的有关制度,保证人大代表和常委会组成人员依法行使职权。常委会机关牢固树立服务意识,通过进一步健全和完善工作制度和机制,呈现出蓬勃向上、进取实干的新面貌,服务质量和办事效率有了新的提高。

常委会配合全国人大开展工会法、畜牧法执法检查,对侵权责任法、选举法修正案等法律草案征求意见,开展精神卫生、国防动员、完善刑罚结构、石油天然气管道保护等立法调研,开展农田水利建设、就业再就业、地方人大工作等问题的工作调研。加强对基层人大工作的联系。在广泛听取意见的基础上,及时就部分市的换届选举时间作出了决定。邀请市州人大常委会负责人列席省人大常委会会议、参与常委会立法、监督等重大活动。召开了法制、民族宗教、内务司法、财经、教科文卫、农业、城环资、外事侨务等工作联系会和代表、信访等工作座谈会,举办了民族立法、邮政法、预算审查监督等培训会。各专门委员会进一步加强了与“一府两院”对口单位的工作联系。

各位代表!

过去一年省人大常委会取得的成绩,是在中共四川省委正确领导下,全体省人大代表、常委会组成人员、各专门委员会和常委会办事工作机构辛勤工作的结果,是省人民政府、省高级人民法院、省人民检察院协同工作的结果,是全省各级人大及其常委会和广大人民群众大力支持的结果。在此,我代表省人大常委会表示衷心的感谢!

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常委会工作与形势发展的要求和全省人民的期望还有差距,还存在不少需要改进的地方,一是立法选题论证的科学性和民主性还需进一步提高;二是跟踪监督的力度还需进一步加大;三是发挥代表作用的方式和途径还需进一步探索。我们将认真听取代表意见,自觉接受人民监督,进一步研究新形势下人大工作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不断加强和改进常委会工作,更好地履行宪法和法律赋予的职责。

2010年的主要任务

2010年是实施“十一五”规划的最后一年,也是基本完成灾后恢复重建任务的关键一年。做好今年常委会的工作,对于夺取抗震救灾、灾后重建和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全面胜利,保持经济回升向好势头,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今年常委会工作的总体要求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全面贯彻省委人大工作会议精神,紧紧围绕“两个加快”,把握“巩固回升、加快发展”的工作基调,着力提高立法质量,着力提高监督水平,为加快发展、科学发展、又好又快发展提供有力的法治保障。

一、服务发展大局,加强地方立法

要做好监督法实施办法、合同监督条例、湿地保护条例等法规草案的继续审议工作,争取尽快颁布实施;要做好城乡规划法实施办法、农村能源建设条例、农民专业合作社法实施办法等法规的制定工作,适时作出加强农村村民住宅和乡村公共设施地震设防管理的决定;要做好城市市容和环境卫生管理条例、统计管理条例、消防条例、行政执法监督条例、风景名胜区条例等法规的修订工作,及时清理与上位法和经济社会发展不相适应的地方性法规。要做好节约能源条例、物业管理条例、防震减灾条例(修订)、代表法实施办法(修订)、人口与计划生育条例(修订)、未成年人保护条例(修订)等法规的立法调研工作。在立法中要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坚持以人为本的立法理念,体现法规的公平公正。要集中代表和广大人民群众的智慧,增强立法选题的科学性和民主性,在扩大公民的有序参与上下功夫、求实效。坚持和完善对法规议案一审后进行必要性、可行性表决和争议较大条款单项表决制度、公开征集立法建议和向社会公开征集对重要法规草案的意见制度,积极探索建立立法评估制度。要继续做好对成都市地方立法的审查批准工作。继续做好民族自治地方的立法工作,为民族地区经济发展、社会和谐稳定提供法制保障。

二、围绕中心工作,增强监督实效

要有针对性地听取和审议“一府两院”的专项工作报告。以工业经济、粮食生产能力建设、节能减排、公共投资、水污染防治、就业再就业、医药卫生、司法调解、查办渎职侵权等工作为重点,听取相关专项工作报告。围绕大力促进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工作,听取专项工作报告,开展专题调研和跟踪监督,突出重点,注重实效,狠抓落实,把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工作不断推向深入。要加强对法律法规实施情况的检查。制定执法检查方案,与市州人大常委会联动,对道路交通安全法、食品安全法、归侨侨眷权益保护法等法律法规的实施情况进行检查。要加强对计划、预算的审查监督工作。进一步加大对省级部门预算及其执行的审查监督力度,依法听取和审议计划、预算和财政收支审计报告,继续探索实施、不断总结计划和预算审查联络员制度。要搞好规章和规范性文件的备案审查工作。进一步规范对省人民政府、成都市人民政府和市(州)人大常委会报送备案的规章及规范性文件的备案审查工作,听取备案审查情况的报告。要认真开展专题调研,大力加强跟踪监督。围绕全省工作大局,选准调研专题,丰富调研形式,加强“十一五”规划完成和“十二五”规划编制,灾后恢复重建,投资拉动、产业支撑,西部综合交通枢纽建设,“八项民生工程”和民族地区房屋建设工程、文化体育工程等为重点的专题调研。要加强跟踪监督,力争各项监督工作取得实实在在的效果,适时向社会公布监督情况和内容,不断增强人大监督工作的透明度,在提高监督工作水平、加大监督工作力度上迈出新步伐。要把信访工作作为人大监督工作的重要内容,切实抓紧抓好。

三、发挥代表作用,提高服务水平

坚持尊重代表主体地位,提高为代表服务的质量,扩大代表对常委会、专门委员会工作的参与,进一步加强代表工作。支持和保障代表依法行使职权,进一步落实代表执行职务的服务保障措施。积极探索创新发挥代表作用的机制、方式和途径。不断拓宽代表知情知政渠道,坚持常委会重要工作向代表通报制度,继续改进和完善省人大代表电子邮件服务系统,及时为代表提供信息资料。坚持邀请代表列席常委会会议,参与立法调研、执法检查,努力增强代表活动实效。认真组织好代表集中视察、专题调研和代表小组活动。围绕省委提出的藏区牧民定居行动计划和帐篷新生活行动、“9+3”免费教育计划、卫生事业发展计划等藏区加快发展、维护稳定、改善民生的一系列重大举措,组织代表开展专题调研和视察,提出建议、意见,促进藏区跨越式发展和长治久安。做好省人大代表的学习培训工作,提高代表依法履职能力。认真办理代表提出的议案及建议,把办理议案与立法工作更有效地结合起来,把办理代表建议与推动改进工作更有效地结合起来,完善督办制度,落实办理责任,加大督办力度,提高办理质量。坚持常委会组成人员联系省人大代表,自觉接受监督。继续邀请公民旁听省人代会和常委会会议,扩大公民有序参与。

四、推动法制宣传,促进依法治省

把大力宣传宪法法律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作为弘扬法治精神、推进依法治省、建设法治四川的一项基础工程来抓。督促抓好“五五”普法规划和关于继续深入开展法制宣传教育的决议的贯彻实施,加强对与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群众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重要法律法规的宣传,增强全社会的法治观念,提高全民法律素质,进一步在全省形成学法、守法、用法、严格依法办事的良好氛围。进一步重视对人大地位、职能、作用的宣传,充分发挥报刊、广播、电视、互联网等新闻媒体的作用,加强对人民代表大会会议、常委会会议和立法、监督、代表履职等方面工作的宣传报道。继续办好常委会机关报刊、四川人大网和四川人大信息,坚持开展人大制度和人大工作的理论研究,发挥好人大制度研究会的作用。

五、加强自身建设,提升履职能力

要深入贯彻落实省委人大工作会议精神。用会议精神统一思想,用会议精神凝聚力量,不断提高认识,加强督促检查,抓好工作落实。要加强制度建设,健全履职机制。围绕行使法定职权,提高履职效能,促进人大工作规范化、科学化、制度化,健全和完善有关制度规则。进一步完善会议制度、立法制度、监督制度、代表工作制度和人大机关工作制度。要加强组织建设,强化履职保障。在党委的领导下,从人大制度的特点和工作实际出发,着眼于优化结构、提高素质、增强活力、推动工作,进一步完善体制机制,切实保证常委会政治坚定、务实高效、履职有力。要加强作风建设,增强履职实效。不断增强做好新形势下人大工作的政治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切实增强大局意识、发展意识、创新意识、履职意识,继续强化“四个特别”的作风,激励士气,鼓足勇气,提振锐气,焕发虎虎生气,保持斗志不松劲,应对挑战不犹豫,攻坚克难不退缩,主动作为,奋发有为。要加强理论武装,善于学习、提升能力。自觉把学习作为提高素质、增长本领、做好工作的重要途径,切实增强学习动力,努力培养学习毅力,不断提高学习能力,努力建设一支忠诚党的事业、忠于宪法法律、忠实服务人民的学习型、实干型人大干部队伍。进一步加强对基层人大及其常委会法律上的监督、选举上的指导、工作上的联系。积极开展多种形式的对外交往活动。

各位代表,保持全省“巩固回升、加快发展”的势头,顺应人民群众的新期待,省人大常委会任务繁重,责任重大。我们一定要在省委的坚强领导下,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为有效服务“两个加快”,推进我省民主法制建设做出新的更大贡献!

附:名词解释

1.“两个加快”:是指中共四川省委九届六次全会提出的“加快建设灾后美好新家园、加快建设西部经济发展高地”。

2.“四个坚持、四个着力”:是指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刘奇葆在省委人大工作会上提出的“坚持党的领导,着力推动党委决策部署贯彻落实;坚持一切权力属于人民,着力保障人民权益;坚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着力增强人大工作实效;坚持依法按程序办事,着力提升人大工作制度化、规范化水平。”

3.“一枢纽、三中心、四基地”:是指中共四川省委九届四次全会提出的“建设贯通南北、连接东西、通江达海的西部综合交通枢纽;建设西部物流中心、商贸中心和金融中心;建设重要战略资源开发基地、现代加工制造业基地、科技创新产业化基地和农产品深加工基地”。

4.“一主三化三加强”:是指中共四川省委九届四次全会确立的建设西部经济发展高地的工作思路,即以工业强省为主导,大力推进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加强开放合作,加强科技教育,加强基础设施建设。

5.“八项民生工程”:是指中共四川省委九届四次全会提出并实施的“就业促进、扶贫解困、教育助学、社会保障、医疗卫生、百姓安居、道路畅通、环境治理工程”。2010年,在深入推进“八项民生工程”的基础上,新增民族地区房屋建设工程、文化体育工程等两项民生工程。

6.“百千万”活动:是指省人大常委会提出的全省各级人大常委会组成人员每人联系3名人大代表的活动,省人大常委会组成人员可以联系数百名人大代表,全省市州人大常委会组成人员可以联系上千名人大代表,县级人大常委会组成人员可以联系数万名人大代表。

7.“四个特别”:是指中共四川省委对全省各级党员干部提出“特别讲大局、特别讲付出、特别讲实干、特别讲纪律”的时代要求。

8.藏区“9+3”免费教育计划:是指从2009年到2013年,在全面实施九年义务教育的基础上,每年组织藏区1万名初中毕业生和未升学的高中毕业生到内地免费接受中等职业教育;支持藏区发展职业教育,办好中职学校,使藏区中职学校年招生规模由现在的不到3000人发展到4000人。

下载四川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深入推进依法治省的决议word格式文档
下载四川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深入推进依法治省的决议.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