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进一步加强禁毒工作的决定

时间:2019-05-14 06:20:09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四川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进一步加强禁毒工作的决定》,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四川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进一步加强禁毒工作的决定》。

第一篇:四川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进一步加强禁毒工作的决定

【发布单位】四川省 【发布文号】

【发布日期】2002-05-30 【生效日期】2002-05-30 【失效日期】 【所属类别】地方法规 【文件来源】中国法院网

四川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进一步加强禁毒工作的决定

2002年5月30日四川省第九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九次会议通过

近年来,我省认真贯彻执行禁毒法律、法规和禁毒工作方针,严厉打击毒品违法犯罪,整体推进禁毒工作,取得了明显的成绩。但是,由于受国际毒潮泛滥及国内毒品蔓延的影响,当前我省毒情仍呈发展趋势,形势严峻。为了进一步加强禁毒工作,有力打击毒品违法犯罪,特作如下决定:

一、切实加强对禁毒工作的组织领导。各级政府要把禁毒工作摆上重要议事日程,列入任期目标,建立健全禁毒工作机制和责任体系,组织、协调各职能部门齐抓共管,密切配合,认真解决实际困难。对工作不力、毒品泛滥的地区和部门,要落实领导责任追究制。要把禁毒工作经费列入财政预算,加大转移支付力度,加快戒毒场所的建设,保障禁毒工作的顺利开展。

二、依法严厉惩治毒品违法犯罪。公安、检察、审判机关要全面贯彻执行禁毒法律、法规,坚持“严打”工作方针,统一认识,形成合力,从严惩处各种毒品违法犯罪。公安机关要适时开展禁毒专项斗争,强化侦查破案,在毒品易于入川的交通要道设立毒品检查站点,加强公开查缉,对走私、贩运、销售毒品严重的地区和部位予以整治,遏制摇头丸、冰毒等新型毒品的蔓延势头。

三、积极推进综合治毒。要认真贯彻禁吸、禁贩、禁种、禁制,堵源截流、严格执法、标本兼治的禁毒工作方针,总结推广创建“无毒社区”典型经验,不断扩大“无毒社区”覆盖面。机关、团体、企事业单位和基层群众自治组织,要发动群众投身禁毒斗争,广泛建立群众性禁毒组织。禁毒委员会成员单位要切实履行职责,深入开展禁吸戒毒工作,强化对吸毒人员的控制和管教,推动社会帮教措施的进一步落实。

四、进一步加强禁毒宣传教育。禁毒宣传教育要常抓不懈,努力增强实效。要重点抓好对青少年学生、外出务工人员、流动人口和公共娱乐场所从业人员的宣传教育。要通过宣传教育,让广大人民群众深刻认识毒品危害的严重性,自觉抵制毒品侵害,积极支持、参与禁毒斗争。

五、强化对禁毒工作的监督检查。各级人大及其常委会要加强对禁毒工作的监督检查,督促政府及其职能部门认真履行职责,落实禁毒措施。根据新形势下惩治毒品违法犯罪的需要,充实完善相关地方性法规,进一步推进禁毒工作的深入开展。

本内容来源于政府官方网站,如需引用,请以正式文件为准。

第二篇:四川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工作报告

四川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工作报告

2010年1月28日在四川省第十一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上 甘道明

各位代表:

我受四川省第十一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委托,向大会报告工作,请予审查。

2009年的主要工作

过去的一年,面对灾后恢复重建和国际金融危机的双重压力,在中共四川省委的坚强领导下,省人大常委会始终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切实保障宪法和法律的贯彻实施,紧紧围绕中央和省委的各项决策部署,按照省十一届人大二次会议的决议要求,积极依法履职,共制定地方性法规9件,修改法规13件,废止1件,批准成都市地方性法规6件,批准民族自治地方的单行条例6件,听取和审议“一府两院”专项工作报告15个,开展了5部法律法规的执法检查,任免和批准任免国家机关工作人员97人次,为有效服务 “两个加快”,促进全省经济止滑回升、向好发展做出了贡献。

一、坚持党的领导,协助省委成功召开人大工作会议

去年召开的省委人大工作会议,是在我省奋力推进“两个加快”的关键时刻召开的一次重要会议。省委高度重视,统一部署,精心组织,确保了会议的圆满成功。省人大常委会把协助筹备召开这次重要会议作为全年工作的一件大事,按照省委要求,深入调查研究,广泛听取各级人大和代表的意见,积极提出建议,全力做好各项工作。

这次会议和省委关于进一步加强人大工作的意见,全面总结并充分肯定了近几年我省人大工作,从战略和全局高度深刻阐述了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重大意义,对进一步加强新形势下我省人大工作进行了全面部署,提出了一系列切实可行的措施和办法。一是对人大工作提出了“四个坚持、四个着力”的总体要求。二是完善党委领导人大工作的机制,市、县(市、区)人大常委会主任可由同级党委书记兼任,也可由其他合适人选担任;把人大工作纳入党委总体工作部署和工作目标,纳入对党政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的考核。三是支持人大及其常委会依法行使地方立法权、监督权、重大事项决定权和选举任免权,明确工作评议是人大依法行使监督权的一项重要内容。四是支持和保障人大代表依法履行代表职务,优化代表结构,加强议案和建议、批评、意见的办理工作。五是加强常委会和专委会组织建设,优化常委会组成人员结构,配备专委会专职副主任;加强人大机关干部队伍建设,保障和改善工作条件。这次会议主题鲜明,意义重大,为人大工作提供了坚强的政治保障,必将鼓舞全省各级人大及其常委会更加奋发有为、促进加快发展,激励全省人大代表更加牢记使命、不负人民重托,鞭策全省人大工作者更加奋进破难、爬坡实干,引领全社会更加弘扬民主、崇尚法治,在推进我省“两个加快”和依法治省进程中迈出了开拓创新的步伐、走向了新的更高起点。全省各级人大常委会把学习贯彻省委人大工作会议精神作为一项重要政治任务,传达贯彻,领会精神,统一部署,狠抓落实,人大工作呈现出新的生机与活力。

二、围绕中心,推进加快建设灾后美好新家园

省人大常委会把推动省委有关灾后恢复重建重大决策部署的贯彻落实作为中心工作,积极履职尽责。

(一)强化法制保障,支持灾后恢复重建。常委会在作出关于汶川特大地震中有成员伤亡家庭再生育的决定一年后,听取和审议了决定实施情况的报告,督促政府及有关组成部门继续本着以人为本、尊重科学、知情选择、全程服务的原则,认真贯彻落实决定精神,对震灾中有成员伤亡且符合再生育条件的家庭给予再生育照顾,全力做好地震灾区再生育服务工作。根据抗震救灾和灾后恢复重建以及以往工作中所取得的经验,结合四川实际,常委会制定了《四川省志愿服务条例》,有力促进我省志愿服务活动规范有序开展。围绕灾后恢复重建条例和城乡规划法等法律法规的贯彻实施情况,常委会深入开展调查研究,为进一步依法推进灾后恢复重建提供决策参考和法制保障。

(二)履行监督职能,促进灾后恢复重建。为确保十一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提出的 “三年灾后重建任务两年基本完成”目标任务的顺利实现,常委会听取并审议了省政府关于灾后恢复重建情况的报告,通过了关于灾后恢复重建情况报告的决议,要求省政府及有关部门,继续大力弘扬伟大抗震救灾精神,采取更加有力的措施,努力克服金融危机带来的困难,全力以赴推进灾后恢复重建各项工作,加快建设灾后美好新家园。听取和审议了灾后重建工作中贯彻实施《四川省旅游条例》情况的报告,督促省政府及其有关部门依法组织开展以旅游市场恢复为主体的灾后重建工作,重树四川灾后旅游新形象。常委会召开了学习贯彻防震减灾法座谈会和防震救灾恢复重建立法调研会,对防震减灾法实施情况进行了检查,有力地促进了我省防震减灾和灾后恢复重建工作。常委会组成人员和有关专门委员会还经常深入灾区,调查了解和检查督促灾后恢复重建工作。

(三)发挥代表作用,推动灾后恢复重建。常委会组织人大代表开展了灾后恢复重建集中视察和专题调研,广大代表积极参与,提出了关于灾后重建城乡建设实施规划完善及运行、灾区人口安置、强化对救灾款物的跟踪审计监督和监察检查、加强对中小学生防震减灾教育等建议45件,形成了灾后恢复重建法律法规问题研究、地震灾区宗教场所恢复重建等调研报告,受到高度重视,许多建议得到采纳。常委会加大对代表提出的涉及灾后恢复重建方面建议、意见的督办力度,多次组织省人大代表,对灾后恢复重建工作进行督查,进一步推动相关建议的办理和工作的落实。组织在川全国人大代表开展活动,深入了解我省灾后恢复重建和经济社会发展情况,广泛听取人民群众的意见和建议,向全国人大提出了9件高质量的建议。

三、服务大局,推进加快建设西部经济发展高地

省人大常委会紧紧围绕建设西部经济发展高地这一引领四川发展的根本战略,准确把握人大工作的着力点和切入点。

(一)积极推动省委重大决策部署的贯彻落实。一是围绕“止滑提速,加快发展”工作基调,听取和审议了省政府关于上半年我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的报告、关于“十一五”规划纲要实施情况的中期评估报告、关于全省工业经济运行情况的报告,促进扩大投资,促进工业止滑回升,确保“十一五”规划纲要目标任务的顺利推进。二是围绕“一枢纽、三中心、四基地”战略部署,重点就加快西部综合交通枢纽建设,组织省人大代表视察铁路和高速公路,大力支持和促进四川交通建设跨越发展;制定《四川省港口管理条例》,依法科学利用和有效保护港口资源,维护港口的安全和经营秩序,加快内河航运发展。三是围绕“一主三化三加强”工作思路,重点就大力促进农业现代化,听取和审议了省政府关于全省“三农”投入情况的报告,督促省政府及有关部门多措并举,加大投入,大力发展现代农业,夯实“三农”发展基础。常委会对统计法和省统计管理条例实施情况进行了执法检查,省政府及有关部门对检查中提出的意见和建议,制定整改措施并逐条落实,推动了统计工作更好地发挥服务省委重大决策、指导经济社会发展和满足社会公众信息需求的重要作用。

(二)积极推动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建设长江上游重要生态屏障,是我省坚持科学发展,促进生态四川建设的一项重要任务。常委会制定了《四川省〈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沙治沙法〉实施办法》和《四川省林木种子管理条例》,批准了《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湿地保护条例》等,初审了《四川省湿地保护条例(草案)》,为预防和治理土地沙化,保护湿地资源,实现水资源的有效利用,维护生态安全,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提供了重要法制保障。常委会把加强节能减排作为推进可持续发展的又一个工作重点,听取了省政府关于节能工作情况的报告,要求深入实施节约能源法,把节能减排作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提高经济运行质量的重要手段。常委会组成三个执法检查组,分赴十个市,对《四川省水利工程管理条例》的实施情况进行检查,推动了我省水利工程建设和管理工作。

(三)切实加强预算审查监督。常委会听取和审议了财政决算报告、财政收支审计工作报告及审计查出问题处理结果的报告,督促有关部门切实做好财政预算执行和审计工作,维护财经纪律和预算的严肃性。为实施好积极财政政策,及时审查批准了省政府关于2009年财政预算调整方案,支持发行180亿元地方政府债券,主要用于涉及民生、扩大内需等项目的建设与配套。继续改进预决算草案的预先审查工作,对省级86个部门预算草案进行了重点审查,对130个部门决算草案进行深入审查。建立财政预算执行分析制度,探索实行计划和预算审查监督代表联络员制度,不断提高审查质量和水平。不断推动预决算信息公开,共有涉及粮食直补、扶贫开发、病险水库除险加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补助等24个项目的148.71亿元专项资金分配,在《四川日报》上公布。

四、为民惠民,推进民生改善社会和谐

省人大常委会坚持把保障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和谐作为工作的一个重点,积极开展工作。

(一)维护公平正义,保障人民权益。制定《四川省村务公开条例》,促进基层民主管理,加强基层民主监督,推进新农村建设。制定《四川省预防职务犯罪工作条例》,促进国家机关和有关单位及其工作人员依法、勤勉、公正、廉洁履行职责,有效预防职务犯罪。制定《四川省公共安全技术防范管理条例》,维护公共安全和社会治安秩序,保护公民人身权益,保护公民、法人及其他组织的财产权益。修改《四川省涉案物品价格鉴定管理条例》,适应公正司法和依法行政实践需要。批准《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突发事件应对条例》,提高应急处置能力,控制、减轻和消除突发事件引起的严重社会危害,保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

(二)关注民生热点,推进社会建设。修订《四川省中医条例》,更好地适应国家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促进我省中医药事业发展。制定《四川省城市排水管理条例》,在全国率先将城市排水管理工作纳入法制轨道。批准《成都市养犬管理条例》,维护市容环境和公共秩序,保障群众人身安全和健康。常委会通过听取和审议政府专项工作报告,开展专题调研、跟踪监督等,加大对就业、教育、医疗卫生、社会保障、物业管理、棚户区改造等的监督力度,推动实施“八项民生工程”,促进重要民生问题的解决。受全国人大常委会委托,开展了食品安全法执法检查,推动了食品安全监管工作和长效机制的建立。组织开展了以“环境治理·生命健康”为主题的四川环保世纪行活动,加强环境保护,支持和推进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工作。

(三)密切联系群众,促进社会和谐。扩大公民有序政治参与,更加自觉地接受人民群众监督,全年邀请60名公民旁听省人大常委会会议,召开旁听公民座谈会,认真听取和采纳人民群众意见。深入开展促进农民增收、食品生产质量、城乡统筹中的人口问题等专题的重点调研和课题论证,使常委会的各项工作更加顺应民心、反映民意、贴近民生。继续加强信访工作,全年共处理来信6057件,接待来访4889人次,对群众反映强烈的涉法涉诉、征地拆迁、劳动和社会保障等信访案件,督促“一府两院”依法妥善处理,维护了人民群众合法权益和社会和谐稳定。

五、统筹安排,扎实做好经常性工作

省人大常委会在做好以上工作的同时,统筹做好立法、监督、人事任免、宣传和对外交往等经常性工作。

(一)做好立法工作。一是坚持法制统一。严格依照地方立法权限和立法程序,坚持“不抵触、有特色、可操作”原则,依据立法法、行政许可法等法律的规定,开展了地方性法规清理工作。对《四川省〈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法〉实施办法》等10件地方性法规进行了修正。根据新修订的义务教育法,废止了《四川省义务教育条例》。二是完善立法程序。科学选择立法项目,搞好立法论证,编制立法计划,完善计划编制和法规起草、审查、修改程序。为规范民族自治地方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的报批程序,结合我省实际,制定了《四川省民族自治地方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报批程序规定》。三是实行开门立法。通过新闻媒体发布公告,公开征集立法建议选题,公布法规草案征集意见,召开立法论证会等,扩大人大代表、公民的立法知情权和有序参与,在立法工作中切实维护人民合法权益和社会公平正义。

(二)做好监督工作。一是规范监督行为。常委会加快立法步伐,初审了四川省监督法实施办法。加强规范性文件备案审查,全年共接受报送备案的规范性文件253件,并有重点地进行了审查和处理。二是推进司法公正。常委会听取和审议了省高级人民法院关于加强执行工作、解决 “执行难”问题的专项工作报告,促进全省法院系统不断加强执行工作,努力化解“执行难”。听取和审议了省人民检察院关于对诉讼活动开展法律监督工作情况的报告,作出关于加强人民检察院对诉讼活动的法律监督工作的决议,支持和监督检察机关依法加强对诉讼活动的法律监督工作。三是开展调查研究。针对灾后恢复重建、工业经济运行、产业园区建设、“三农”工作、“八项民生工程”、城市和交通建设、打击经济犯罪、土地流转和民族工作等重大问题,开展重点专题调研。各专门委员会深入各地,就台湾同胞投资保护法、人口和计划生育条例、风景名胜区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的制定或实施情况开展调研。

(三)做好任免工作。常委会坚持把党管干部原则和依法任免有机统一起来,认真履行职权,不断完善人事任免工作。修改《四川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任免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办法》,完善了拟任命人员任前法律考试等制度,进一步增强了被任命干部的法制观念。支持政府机构改革,依法任命了8名机构改革后新组建的政府组成部门负责人。

(四)做好宣传工作。常委会重视发挥新闻媒体作用,加强了对民主法制建设和人大制度、人大工作的宣传。常委会机关报刊、四川人大网、四川人大信息等质量进一步提高。隆重举办纪念地方人大设立常委会30周年座谈会和文艺晚会,总结我省地方人大常委会设立30年来的实践经验,宣传我省各级人大在党的领导下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取得的巨大成绩,展示人大代表代表人民、服务人民的风采。

(五)做好对外交往工作。开展与国外地方议会的友好交流和往来,接待了8个国家及地方议会代表团,出席首届“中美省州立法领导人论坛”,增进了国外地方议会对我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和四川经济社会发展成就,特别是灾后重建成效的了解。承办全国人大外事工作培训班。规范外国驻蓉总领事馆、领事馆旁听人大会议制度。

六、着力服务,充分发挥代表作用

省人大常委会将发挥代表作用作为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重点工作,为代表依法履职提供服务和保障。

(一)认真做好议案、建议办理工作。常委会及时将议案交有关专门委员会审议,会同“一府两院”共同研究,议案办理质量进一步提高。加强对代表建议、批评和意见办理工作的督促检查,督促承办部门改进工作方式,加快工作进度,提高办理质量。加强对建议的重点跟踪督办,集中检查办理工作,针对存在问题提出整改意见。省十一届人大二次会议上代表提出并经主席团决定交由省人大各专门委员会审议的32件议案,各专门委员会均向本次会议提交了审议结果的报告。代表提出的807件建议,承办单位认真办理、及时反馈。

(二)拓宽代表知情知政渠道。邀请20名全国人大代表和90名省人大代表列席常委会会议,组织代表参加常委会的立法调研和执法检查,精心组织代表集中视察,积极开展代表小组活动。组织代表开展多项专题调研,提出了建议、批评和意见31件。组织省人大代表巡视督察政法系统开展的“素质大培训、技能大练兵、作风大转变”主题活动,推动了我省政法工作。组织在川全国人大代表围绕推进“两个加快”开展专题调研,形成的有关统筹城乡发展、设立全国再生资源开发利用示范基地的建议,得到了国家有关部委正式批复同意,现已开始实施。

(三)保障代表依法履职。通过多种方式培训省人大代表380名,提高了代表履职水平。坚持向省人大代表通报常委会会议和重要活动情况,寄送常委会公报及有关民主法制、经济社会发展信息资料,为代表知情知政创造条件。继续深化常委会组成人员联系代表的“百千万”活动,密切了省人大常委会与代表的联系。指导市州人大常委会开展省人大代表联络工作,切实为代表服务。认真落实代表依法履职的保障措施,帮助解决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七、转变作风,切实加强自身建设

省人大常委会按照省委加强新形势下人大工作的新要求,高度重视自身建设,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和工作水平。一是加强学习。切实贯彻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和省委九届七次全会精神,不断学习、善于学习,努力建设学习型机关。坚持常委会党组中心组学习制度,组织常委会组成人员和专委会组成人员专题学习,举办常委会组成人员暨市州人大常委会主任学习会,举办省人大制度研究会年会,举办8次法律知识讲座和专题讲座,着力强化理论武装,提高法律和业务素质。二是转变作风。深入开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把加强党性修养有机融入人大工作的各个方面,扎实推进机关效能建设。深入贯彻“四个特别”的要求,大兴崇尚实干、调查研究和密切联系群众之风,深入开展重点课题调研,形成了15个调研报告。三是完善制度。制定常委会立法、监督、调研、学习等四个工作计划,定期督促检查计划完成情况。健全完善了提高常委会会议质量的有关制度,保证人大代表和常委会组成人员依法行使职权。常委会机关牢固树立服务意识,通过进一步健全和完善工作制度和机制,呈现出蓬勃向上、进取实干的新面貌,服务质量和办事效率有了新的提高。

常委会配合全国人大开展工会法、畜牧法执法检查,对侵权责任法、选举法修正案等法律草案征求意见,开展精神卫生、国防动员、完善刑罚结构、石油天然气管道保护等立法调研,开展农田水利建设、就业再就业、地方人大工作等问题的工作调研。加强对基层人大工作的联系。在广泛听取意见的基础上,及时就部分市的换届选举时间作出了决定。邀请市州人大常委会负责人列席省人大常委会会议、参与常委会立法、监督等重大活动。召开了法制、民族宗教、内务司法、财经、教科文卫、农业、城环资、外事侨务等工作联系会和代表、信访等工作座谈会,举办了民族立法、邮政法、预算审查监督等培训会。各专门委员会进一步加强了与“一府两院”对口单位的工作联系。

各位代表!

过去一年省人大常委会取得的成绩,是在中共四川省委正确领导下,全体省人大代表、常委会组成人员、各专门委员会和常委会办事工作机构辛勤工作的结果,是省人民政府、省高级人民法院、省人民检察院协同工作的结果,是全省各级人大及其常委会和广大人民群众大力支持的结果。在此,我代表省人大常委会表示衷心的感谢!

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常委会工作与形势发展的要求和全省人民的期望还有差距,还存在不少需要改进的地方,一是立法选题论证的科学性和民主性还需进一步提高;二是跟踪监督的力度还需进一步加大;三是发挥代表作用的方式和途径还需进一步探索。我们将认真听取代表意见,自觉接受人民监督,进一步研究新形势下人大工作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不断加强和改进常委会工作,更好地履行宪法和法律赋予的职责。

2010年的主要任务

2010年是实施“十一五”规划的最后一年,也是基本完成灾后恢复重建任务的关键一年。做好今年常委会的工作,对于夺取抗震救灾、灾后重建和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全面胜利,保持经济回升向好势头,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今年常委会工作的总体要求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全面贯彻省委人大工作会议精神,紧紧围绕“两个加快”,把握“巩固回升、加快发展”的工作基调,着力提高立法质量,着力提高监督水平,为加快发展、科学发展、又好又快发展提供有力的法治保障。

一、服务发展大局,加强地方立法

要做好监督法实施办法、合同监督条例、湿地保护条例等法规草案的继续审议工作,争取尽快颁布实施;要做好城乡规划法实施办法、农村能源建设条例、农民专业合作社法实施办法等法规的制定工作,适时作出加强农村村民住宅和乡村公共设施地震设防管理的决定;要做好城市市容和环境卫生管理条例、统计管理条例、消防条例、行政执法监督条例、风景名胜区条例等法规的修订工作,及时清理与上位法和经济社会发展不相适应的地方性法规。要做好节约能源条例、物业管理条例、防震减灾条例(修订)、代表法实施办法(修订)、人口与计划生育条例(修订)、未成年人保护条例(修订)等法规的立法调研工作。在立法中要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坚持以人为本的立法理念,体现法规的公平公正。要集中代表和广大人民群众的智慧,增强立法选题的科学性和民主性,在扩大公民的有序参与上下功夫、求实效。坚持和完善对法规议案一审后进行必要性、可行性表决和争议较大条款单项表决制度、公开征集立法建议和向社会公开征集对重要法规草案的意见制度,积极探索建立立法评估制度。要继续做好对成都市地方立法的审查批准工作。继续做好民族自治地方的立法工作,为民族地区经济发展、社会和谐稳定提供法制保障。

二、围绕中心工作,增强监督实效

要有针对性地听取和审议“一府两院”的专项工作报告。以工业经济、粮食生产能力建设、节能减排、公共投资、水污染防治、就业再就业、医药卫生、司法调解、查办渎职侵权等工作为重点,听取相关专项工作报告。围绕大力促进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工作,听取专项工作报告,开展专题调研和跟踪监督,突出重点,注重实效,狠抓落实,把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工作不断推向深入。要加强对法律法规实施情况的检查。制定执法检查方案,与市州人大常委会联动,对道路交通安全法、食品安全法、归侨侨眷权益保护法等法律法规的实施情况进行检查。要加强对计划、预算的审查监督工作。进一步加大对省级部门预算及其执行的审查监督力度,依法听取和审议计划、预算和财政收支审计报告,继续探索实施、不断总结计划和预算审查联络员制度。要搞好规章和规范性文件的备案审查工作。进一步规范对省人民政府、成都市人民政府和市(州)人大常委会报送备案的规章及规范性文件的备案审查工作,听取备案审查情况的报告。要认真开展专题调研,大力加强跟踪监督。围绕全省工作大局,选准调研专题,丰富调研形式,加强“十一五”规划完成和“十二五”规划编制,灾后恢复重建,投资拉动、产业支撑,西部综合交通枢纽建设,“八项民生工程”和民族地区房屋建设工程、文化体育工程等为重点的专题调研。要加强跟踪监督,力争各项监督工作取得实实在在的效果,适时向社会公布监督情况和内容,不断增强人大监督工作的透明度,在提高监督工作水平、加大监督工作力度上迈出新步伐。要把信访工作作为人大监督工作的重要内容,切实抓紧抓好。

三、发挥代表作用,提高服务水平

坚持尊重代表主体地位,提高为代表服务的质量,扩大代表对常委会、专门委员会工作的参与,进一步加强代表工作。支持和保障代表依法行使职权,进一步落实代表执行职务的服务保障措施。积极探索创新发挥代表作用的机制、方式和途径。不断拓宽代表知情知政渠道,坚持常委会重要工作向代表通报制度,继续改进和完善省人大代表电子邮件服务系统,及时为代表提供信息资料。坚持邀请代表列席常委会会议,参与立法调研、执法检查,努力增强代表活动实效。认真组织好代表集中视察、专题调研和代表小组活动。围绕省委提出的藏区牧民定居行动计划和帐篷新生活行动、“9+3”免费教育计划、卫生事业发展计划等藏区加快发展、维护稳定、改善民生的一系列重大举措,组织代表开展专题调研和视察,提出建议、意见,促进藏区跨越式发展和长治久安。做好省人大代表的学习培训工作,提高代表依法履职能力。认真办理代表提出的议案及建议,把办理议案与立法工作更有效地结合起来,把办理代表建议与推动改进工作更有效地结合起来,完善督办制度,落实办理责任,加大督办力度,提高办理质量。坚持常委会组成人员联系省人大代表,自觉接受监督。继续邀请公民旁听省人代会和常委会会议,扩大公民有序参与。

四、推动法制宣传,促进依法治省

把大力宣传宪法法律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作为弘扬法治精神、推进依法治省、建设法治四川的一项基础工程来抓。督促抓好“五五”普法规划和关于继续深入开展法制宣传教育的决议的贯彻实施,加强对与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群众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重要法律法规的宣传,增强全社会的法治观念,提高全民法律素质,进一步在全省形成学法、守法、用法、严格依法办事的良好氛围。进一步重视对人大地位、职能、作用的宣传,充分发挥报刊、广播、电视、互联网等新闻媒体的作用,加强对人民代表大会会议、常委会会议和立法、监督、代表履职等方面工作的宣传报道。继续办好常委会机关报刊、四川人大网和四川人大信息,坚持开展人大制度和人大工作的理论研究,发挥好人大制度研究会的作用。

五、加强自身建设,提升履职能力

要深入贯彻落实省委人大工作会议精神。用会议精神统一思想,用会议精神凝聚力量,不断提高认识,加强督促检查,抓好工作落实。要加强制度建设,健全履职机制。围绕行使法定职权,提高履职效能,促进人大工作规范化、科学化、制度化,健全和完善有关制度规则。进一步完善会议制度、立法制度、监督制度、代表工作制度和人大机关工作制度。要加强组织建设,强化履职保障。在党委的领导下,从人大制度的特点和工作实际出发,着眼于优化结构、提高素质、增强活力、推动工作,进一步完善体制机制,切实保证常委会政治坚定、务实高效、履职有力。要加强作风建设,增强履职实效。不断增强做好新形势下人大工作的政治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切实增强大局意识、发展意识、创新意识、履职意识,继续强化“四个特别”的作风,激励士气,鼓足勇气,提振锐气,焕发虎虎生气,保持斗志不松劲,应对挑战不犹豫,攻坚克难不退缩,主动作为,奋发有为。要加强理论武装,善于学习、提升能力。自觉把学习作为提高素质、增长本领、做好工作的重要途径,切实增强学习动力,努力培养学习毅力,不断提高学习能力,努力建设一支忠诚党的事业、忠于宪法法律、忠实服务人民的学习型、实干型人大干部队伍。进一步加强对基层人大及其常委会法律上的监督、选举上的指导、工作上的联系。积极开展多种形式的对外交往活动。

各位代表,保持全省“巩固回升、加快发展”的势头,顺应人民群众的新期待,省人大常委会任务繁重,责任重大。我们一定要在省委的坚强领导下,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为有效服务“两个加快”,推进我省民主法制建设做出新的更大贡献!

附:名词解释

1.“两个加快”:是指中共四川省委九届六次全会提出的“加快建设灾后美好新家园、加快建设西部经济发展高地”。

2.“四个坚持、四个着力”:是指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刘奇葆在省委人大工作会上提出的“坚持党的领导,着力推动党委决策部署贯彻落实;坚持一切权力属于人民,着力保障人民权益;坚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着力增强人大工作实效;坚持依法按程序办事,着力提升人大工作制度化、规范化水平。”

3.“一枢纽、三中心、四基地”:是指中共四川省委九届四次全会提出的“建设贯通南北、连接东西、通江达海的西部综合交通枢纽;建设西部物流中心、商贸中心和金融中心;建设重要战略资源开发基地、现代加工制造业基地、科技创新产业化基地和农产品深加工基地”。

4.“一主三化三加强”:是指中共四川省委九届四次全会确立的建设西部经济发展高地的工作思路,即以工业强省为主导,大力推进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加强开放合作,加强科技教育,加强基础设施建设。

5.“八项民生工程”:是指中共四川省委九届四次全会提出并实施的“就业促进、扶贫解困、教育助学、社会保障、医疗卫生、百姓安居、道路畅通、环境治理工程”。2010年,在深入推进“八项民生工程”的基础上,新增民族地区房屋建设工程、文化体育工程等两项民生工程。

6.“百千万”活动:是指省人大常委会提出的全省各级人大常委会组成人员每人联系3名人大代表的活动,省人大常委会组成人员可以联系数百名人大代表,全省市州人大常委会组成人员可以联系上千名人大代表,县级人大常委会组成人员可以联系数万名人大代表。

7.“四个特别”:是指中共四川省委对全省各级党员干部提出“特别讲大局、特别讲付出、特别讲实干、特别讲纪律”的时代要求。

8.藏区“9+3”免费教育计划:是指从2009年到2013年,在全面实施九年义务教育的基础上,每年组织藏区1万名初中毕业生和未升学的高中毕业生到内地免费接受中等职业教育;支持藏区发展职业教育,办好中职学校,使藏区中职学校年招生规模由现在的不到3000人发展到4000人。

第三篇:深圳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进一步加强审计监督工作的决定

【发布单位】深圳市 【发布文号】

【发布日期】2005-09-27 【生效日期】2005-09-27 【失效日期】 【所属类别】政策参考

【文件来源】国务院法制办公室

深圳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进一步加强审计监督工作的决定

(2005年9月27日深圳市第四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次会议通过 自公布之日起施

行)

为了进一步加强和规范审计监督工作,加大对审计查出问题的处理和整改力度,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审计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预算法》、《深圳经济特区审计监督条例》等法律、法规的规定,作出本决定。

一、市人大常委会听取和审议市政府提交的下列审计工作报告:

(一)市本级预算执行和其他财政收支(以下简称预算执行)的审计工作报告;

(二)土地使用权出让金和土地开发基金(以下简称国土基金)收支及使用情况的审计工作报告;

(三)绩效审计工作报告;

(四)依法应当听取和审议的其他审计工作报告。

市政府应当至少提前二十个工作日向市人大常委会会议提交审计工作报告。

二、在市人大常委会会议举行前,由市人大计划预算委员会对市政府提交的审计工作报告进行初步审查,并向市人大常委会提交初审报告。

市人大计划预算委员会在进行初步审查时,可以就审计报告中的相关问题采取听证会、专家咨询会、委托社会专业机构等形式进行调查,也可以组织人大代表对有关问题进行专门调查。

三、市人大常委会对审计工作报告和相关议题进行专题审议或者联组审议,提出审议意见。对违反财经法律、法规、规章的行为,情节严重的,应当作出有关决议,责成市政府及其有关部门依法依规追究相关责任人的责任,并立即采取措施进行整改。

四、市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应当根据市人大常委会的审议意见或者有关决议,按照下列要求,切实做好整改工作。

(一)明确整改责任。市政府应当全面部署整改工作,提出整改工作方案,对涉及重大体制和跨部门的问题,由市政府负责整改;对市政府有关部门存在的问题,由市政府分管负责人督促其整改;对市政府有关部门所属单位存在的问题,由市政府有关部门的主要负责人督促其整改。

(二)落实整改措施。被审计单位应当执行审计决定,落实审计意见,采取有效措施立即进行整改。

(三)完善相关制度。对审计决定和审计意见指出的问题,有关部门在进行整改的同时应当查找原因,改进管理,建立健全相关制度,强化自我约束机制。

五、市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应当根据市人大常委会的审议意见或者有关决议,在四个月之内向市人大常委会报告处理和整改情况,报告的形式由市人大常委会主任会议确定。

对市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存在的问题由市长或者其委托的副市长报告;对市政府有关部门所属单位存在的问题由市政府有关部门主要负责人报告;审计机关移送监察机关或者司法机关的涉嫌违法犯罪的问题,由监察机关或者有关司法机关主要负责人报告。

六、市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向市人大常委会所作出的报告应当包括下列主要内容:

(一)审计查出问题的整改情况;

(二)责任人的处理情况;

(三)尚未处理和整改的情况以及原因;

(四)结合整改工作所提出的制度和措施等。

七、审计工作报告、市人大常委会的审议意见或者有关决议,应当在市人大常委会会议结束后的七日内由市人大常委会办公厅向社会公布。

八、市人大常委会根据需要,采取下列方式对市政府及其有关部门落实审议意见或者有关决议的工作进行监督:

(一)组织人大代表对相关工作进行检查或者调查;

(二)由市人大计划预算委员会或者有关机构组织听取有关部门的处理和整改情况的专题报告,并提出意见。

九、市人大常委会认为市政府及其有关部门的处理和整改情况不符合要求的,可责成市政府及其有关部门限期进行纠正,并再次向市人大常委会报告。

十、违反本决定,未向市人大常委会报告整改情况或者整改不力的,由市人大常委会责成有关机关依法追究相关责任人的责任。

十一、本决定自公布之日起施行。

本内容来源于政府官方网站,如需引用,请以正式文件为准。

第四篇: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禁毒的决定[范文]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禁毒的决定

(1990年12月28日第七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七次会议通过)

为了严惩走私、贩卖、运输、制造毒品和非法种植毒品原植物等犯罪活动,严禁吸食、注射毒品,保护公民身心健康,维护社会治安秩序,保障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顺利进行,特作如下规定:

一、本决定所称的毒品是指鸦片、海洛因、吗啡、大麻、可卡因以及国务院规定管制的其他能够使人形成瘾癖的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

二、走私、贩卖、运输、制造毒品,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处十五年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或者死刑,并处没收财产;

(一)走私、贩卖、运输、制造鸦片一千克以上、海洛因五十克以上或者其他毒品数量大的;

(二)走私、贩卖、运输、制造毒品集团的首要分子;

(三)武装掩护走私、贩卖、运输、制造毒品的;

(四)以暴力抗拒检查、拘留、逮捕,情节严重的;

(五)参与有组织的国际贩毒活动的。

走私、贩卖、运输、制造鸦片二百克以上不满一千克、海洛因十克以上不满五十克或者其他毒品数量较大的,处七年以上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走私、贩卖、运输、制造鸦片不满二百克、海洛因不满十克或者其他少量毒品的,处七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罚金。

利用、教唆未成年人走私、贩卖、运输、制造毒品的,从重处罚。

对多次走私、贩卖、运输、制造毒品的,从未处理的,毒品数量累计计算。

三、禁止任何人非法持有毒品。非法持有鸦片一千克以上、海洛因五十克以上或者其他毒品数量大的,处七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非法持有鸦片二百克以上不满一千克、海洛因十克以上不满五十克或者其他毒品数量较大的,处七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可以并处罚金;非法持有鸦片不满二百克、海洛因不满十克或者其他少量毒品的,依照第八条第一款的规定处罚。

四、包庇走私、贩卖、运输、制造毒品的犯罪分子的,为犯罪分子窝藏、转移、隐瞒毒品或者犯罪所得的财物的,掩饰、隐瞒出售毒品获得财物的非法性质和来源的,处七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可以并处罚金。

犯罪款罪事先通谋的,以走私、贩卖、运输、制造毒品罪的共犯论处。

五、对醋酸酐、乙醚、三氯甲烷或者其他经常用于制造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的物品,应当依照国家有关规定严格管理,严禁非法运输、携带进出境。非法运输、携带上述物品进出境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罚金;数量大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数量较小的,依照海关法的有关规定处罚。

明知他人制造毒品而为其提供前款规定的物品的,以制造毒品罪的共犯论处。

单位有前两款规定的违法犯罪行为的,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照前两款的规定处罚,并对单位判处罚金或者予以罚款。

六、非法种植罂粟、大麻等毒品原植物的,一律强制铲除。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 罚金;

(一)种植罂粟五百株以上不满三千株或者其他毒品原植物数量大的;

(二)经公安机关处理后又种植的;

(三)抗拒铲除的。

非法种植罂粟三千株以上或者其他毒品原植物数量大的,处五年以上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

非法种植罂粟不满五百株或者其他毒品原植物数量较小的,由公安机关处十五日以下拘留,可以并处三千元以下罚款。

非法种植罂粟或者其他毒品原植物,在收获前自动铲除的,可以免除处罚。

七、引诱、教唆、欺骗他人吸食、注射毒品的,处七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罚金。

强迫他人吸食、注射毒品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引诱、教唆、欺骗或者强迫未成年人吸食、注射毒品的,从重处罚。

八、吸食、注射毒品的,由公安机关处十五日以下拘留,可以单处或者并处二千元以下罚款,并没收毒品和吸食、注射器具。

吸食、注射毒品成瘾的,除依照前款规定处罚外,予以强制戒除,进行治疗、教育。强制戒除后又吸食、注射毒品的,可以实行劳动教养,并在劳动教养中强制戒除。

九、容留他人吸食、注射毒品并出售毒品的,依照第二条的规定处罚。

十、根据医疗、教学、科研的需要,国家卫生行政主管部门依照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可以指定特定的地方和制药厂,种植、生产限定数量的毒品原植物和麻醉药品、精神药品。依法从事生产、运输、管理、使用国家管制的麻醉药品、精神药品的单位和人员,必须严格遵守国家关于麻醉药品、精神药品的管理规定。

依法从事生产、运输、管理、使用国家管制的麻醉药品、精神药品的人员违反国家规定,向吸食、注射毒品的人提供国家管制的麻醉药品、精神药品的,处七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可以并处罚金。向走私、贩卖毒品的犯罪分子或者以牟利为目的,为吸食、注射毒品的人提供国家管制的麻醉药品、精神药品的,依照第二条的规定处罚。

单位有第二款规定的违法犯罪行为的,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 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照第二款的规定处罚,并对单位判处罚金。

十一、国家工作人员犯本决定规定之罪的,从重处罚。

因走私、贩卖、运输、制造、非法持有毒品罪被判过刑,又犯本决定规定之罪的,从重处罚。

十二、对查获的毒品、毒品犯罪的非法所得以及非法所得所获得的收益、供犯罪使用的财物,一律没收。没收的毒品和吸食、注射毒品的器具,依照国家规定销毁或者作其他处理。罚没收入一律上缴国库。

十三、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外犯走私、贩卖、运输、制造毒品罪的,适用本决定。

外国人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外犯前款罪进入我国领域的,我国司法机关有管辖权,除依照我国参加、缔结的国际公约或者双边条约实行引渡的以外,适用本决定。

十四、犯本决定规定之罪,有检举、揭发其他毒品犯罪立功表现的,可以从轻、减轻处罚或者免除处罚。

十五、公民对本决定所规定的违法犯罪行为有检举、揭发的义务。国家对检举、揭发走私、贩卖、运输、制造毒品等犯罪活 动的人员以及禁毒工作中有功的人员,给予奖励。

十六、本决定自公布之日起施行。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执行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禁毒的决定》的若干问题的解释

一、《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禁毒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中的毒品犯罪罪名

《决定》包含有以下毒品犯罪罪名:走私、贩卖、运输、制造毒品罪(第二条);非法持有毒品罪(第三条);包庇毒品犯罪分子罪(第四条第一款);窝藏毒品、毒赃罪(第四条第一款);掩饰、隐瞒毒性质、来源罪(第四条第一款);非法运输、携带制毒物品进出境罪(第五条第一款);非法种植毒品原植物罪(第六条);引诱、教唆、欺骗他人吸毒罪(第七条第一款);强迫他人吸毒罪(第七条第二款)容留他人吸毒并出售毒品罪(第九条);非法提供麻醉药品、精神药品罪(第十条第二款)。

二、走私、贩卖、运输、制造毒品罪

根据《决定》第二条第一款的规定,走私毒品,是指明知是毒品而非法将其运输、携带、邮寄进出国(边)境的行 为;直接向走私人非法收购走私进口的毒品,或者在内海、领海运输、收购、贩卖毒品的,以走私毒品论处。贩卖毒品,是指明知是毒品而非法销售或者以贩卖为目的而非法收买毒品的行为。运输毒品,是指明知是毒品而采用携带、邮寄、利用他人或者使用交通工具等方法非法运送毒品的行为。制造毒品,是指非法用毒品原植物直接提炼或者用化学方法加工、配制毒品的行为。

本罪是选择性罪名。凡实施了走私、贩卖、运输、制造毒品行为之一的,即以该行为确定罪名。凡实施了其中两种以上行为的,如运输、贩卖海洛因,则定为运输、贩卖毒品罪,不实行并罚。

运输、贩卖同一宗毒品的,毒品数量不重复计算;不是同一宗毒品的,毒品数量累计计算。

居间介绍买卖毒品的,无论是否获利,均以贩卖毒品罪的共犯论处。

走私毒品,又走私其他物品构成犯罪的,按走私毒品和构成的其他走私罪分别定罪,实行并罚。

三、非法持有毒品罪

根据《决定》第三条的规定,非法持有毒品罪,是指明知是鸦片、海洛因或者其他毒品,而非法持有且数量较大的行为。

“ 非法 ” 是指违反国家法律和国家主管部门的规定。“ 持有 ” 是指占有、携有、藏有或者其他方式持有毒品的行为。

非法持有鸦片二百克以上、海洛因 十克 以上或者其他毒品数量较大的,构成本罪。

根据已查获的证据,不能认定非法持有较大数量毒品是为了进行走私、贩卖、运输或者窝藏毒品犯罪的,才构成本罪。如果有证据能够证明非法持有毒品是为了进行走私、贩卖、运输、窝藏毒品犯罪的,则应当定走私、贩卖、运输或者窝藏毒品罪。

四、包庇毒品犯罪分子罪

根据《决定》第四条第一款的规定,包庇毒品犯罪分子罪,是指明知是走私、贩卖、运输、制造毒品的犯罪分子,而向司法机关作假证明掩盖其罪行,或者帮助其湮灭罪证,以使其逃避法律制裁的行为。

《决定》关于包庇毒品犯罪分子的规定,是对刑法第一百六十二条的补充。因此,对于包庇走私、贩卖、运输、制造毒品犯罪分子的,应当依照《决定》第四条第一款的规定定罪处刑。

窝藏走私、贩卖、运输、制造毒品犯罪分子的,也应当依照《决定》第四条第一款的规定处罚。

五、窝藏毒品、毒赃罪

根据《决定》第四条第一款的规定,窝藏毒品、毒赃罪,是指明知是毒品或者毒品犯罪所得的财物而为犯罪分子窝藏、转移、隐瞒的行为。

《决定》关于窝藏毒品、毒赃罪的规定,是对刑法第一百七十二条的补充。因此,对于窝藏毒品、毒赃的,应当依照《决定》第四条第一款的规定定罪处刑。

六、掩饰、隐瞒毒赃性质、来源罪

根据《决定》第四条第一款的规定,掩饰、隐瞒毒赃性质、来源罪,是指明知是出售毒品所得的财物而通过金融机构中转、投资等方式,掩盖其非法性质和来源,或者明知是出售毒品所得的财物而有意向司法机关隐瞒其非法性质和来源的行为。

本罪与窝藏毒赃罪的区别,在于行为人掩饰、隐瞒的是财物的非法性质和来源,而不是财物本身。

七、非法运输、携带制毒物品进出境罪

根据《决定》第五条第一款的规定,非法运输、携带制毒物品进出境罪,是指违反国家规定,运输、携带、邮寄醋酸酐、乙醚、三氯甲烷或者其他经常用于制造麻醉药品、精神药品的化学物品进出国(边)境的行为。

明知他人收买上述物品是为了非法运输、携带进出境,仍向其提供或者出售的,以非法运输、携带制毒物品进出境罪的共犯论处。

八、非法种植毒品原植物罪

根据《决定》第六条的规定,非法种植毒品原植物罪,是指明知是罂粟、大麻、古柯树等毒品原植物而非法种植且数量较大,或者经公安机关处理后又种植,或者抗拒铲除的行为。

向明知是非法种植毒品原植物的人出售较大数量毒品原植物种子的,以非法种植毒品原植物罪论处。

认定非法种植毒品原植物罪,要注意与制造毒品罪区别开来。前者是指种植毒品原植物的行为,后者是指将毒品原植物进行加工、提炼,制造毒品的行为。

非法种植毒品原植物数量较大,又以其为原料制造毒品的,应当以制造毒品罪从重处罚。

非法种植毒品原植物数量较大,又实施其他制造毒品行为的,应当分别定非法种植毒品原植物罪和制造毒品罪,实行并罚。

九、引诱、教唆、欺骗他人吸毒罪

根据《决定》第七条第一款的规定,引诱、教唆他人吸毒,是指通过向他人宣扬吸食、注射毒品后的感受等方法,诱使、唆使他人吸食、注射毒品的行为。欺骗他人吸毒,是指用隐瞒事实真相或者制造假象等方法使他人吸食、注射毒品的行为。

本罪是选择性罪名。实施了引诱、教唆、欺骗他人吸食、注射毒品行为之一的,即以该行为确定罪名。实施了其中两 种以上行为的,将所实施行为并列为一个罪名,不实行并罚。被引诱、教唆、欺骗的人吸食、注射毒品后是否成瘾,不影响本罪的成立。

十、强迫他人吸毒罪

根据《决定》第七条第二款的规定,强迫他人吸毒罪,是指违背他人意志,使用暴力、胁迫或者其他方法,迫使他人吸食、注射毒品的行为。

被强迫的人吸食、注射毒品后是否成瘾,不影响本罪的成立。

十一、容留他人吸毒并出售毒品罪

根据《决定》第九条的规定,容留他人吸毒并出售毒品罪,是指为他人吸食、注射毒品提供场所,并向其出售毒品的行为。

对容留他人吸毒并出售毒品的犯罪分子量刑时,除根据其出售毒品的数量,依照《决定》第二条规定的贩卖毒品的数量标准决定处罚外,还应考虑其具有容留他人吸毒的情节。对犯本罪未经处理的,其毒品数量累计计算。

容留他人吸食、注射毒品的人数和次数的多少,持续时间的长短,不是构成本罪的要件,但是应当作为量刑情节予以考虑。

十二、非法提供麻醉药品、精神药品罪

根据《决定》第十条第二款的规定,非法提供麻醉药品、精神药品罪,是指依法从事生产、运输、管理、使用国家管制的麻醉药品、精神药品的单位和人员,明知他人是吸食、注射毒品的人,而向其提供国家管制的麻醉药品、精神药品的行为。

提供毒品的对象,只能是吸食、注射毒品的人。如果明知对方是毒品犯罪分子,而向其提供国家管制的麻醉药品、精神药品的,则构成有关的毒品犯罪的共犯。

十三、《决定》第十一条第二款的适用

《决定》第十一条第二款规定,因走私、贩卖、运输、制造、非法持有毒品罪被判过刑,又犯《决定》规定之罪的,从重处罚。这是指凡因走私、贩卖、运输、制造、非法持有毒品罪被判过刑又犯《决定》规定之罪的,无论是否构成累犯,一律依照《决定》第十一条第二款的规定从重处罚。

十四、《决定》第十二条的适用

《决定》第十二条规定的 “ 由非法所得所获得的收益 ”,是指用毒品犯罪的非法所得,通过合法手段或者非法手段所获得的一切收益。

《决定》第十二条规定的 “ 供犯罪使用的财物,一律没收 ”,是对刑法第六十条的修改补充。《决定》施行后判处的毒品犯罪案件,对于供犯罪使用的财物,应当依照《决定》的规定一律予以没收,而不限于没收 “ 供犯罪所用的本人财物 ”。

十五、《决定》第十四条的适用

《决定》第十四条的规定,是指毒品犯罪分子在犯《决定》规定之罪后被司法机关发现并予以审查时(包括侦查、起诉、审判阶段),检举、揭发其他毒品犯罪活动或者其他毒品犯罪分子(含同案犯)罪行是得到证实的,或者提供重要线索、证据,从而得以侦破其他毒品犯罪案件的,或者协助司法机关缉捕其他毒品犯罪分子(含同案犯)的,属于有立功表现,可以从轻、减轻处罚或者免除处罚。

如果犯罪分子实施毒品犯罪后自首而没有上述立功表现的,则应当适用刑法第六十三条关于自首的规定。

十六、对已满十四岁不满十六岁的人走私、贩卖、运输、制造毒品的处理

已满十四岁不满十六岁的人走私、贩卖、运输、制造毒品,且具有《决定》第二条第一款和第二款规定的情形之一的,属于刑法第十四条第二款中规定的 “ 其他严重破坏社会秩序罪 ”,应当负刑事责任。但是,在处理具体案件时,应当根据案件的不同情况区别对待,对于被利用、教唆、胁迫、诱骗参加上述毒品犯罪活动的已满十四岁不满十六岁的人,一般可以不追究其刑事责任,依照刑法第十四条第四款的规定处理。

十七、对以假毒品进行犯罪的定性

明知是假毒品而冒充毒品贩卖的,以诈骗罪定罪处罚。不知道是假毒品而当作毒品走私、贩卖、运输、窝藏的,应当以走私、贩卖、运输、窝藏毒品犯罪(未遂)定罪处罚。

如果行为人将精制毒品稀释后贩卖,或者是土法加工毒品因提炼不纯而含有较多杂质的,不论其中有多少其他成分,只要含有毒品,就应当以毒品犯罪认定。

十八、对毒品犯罪中共犯的处罚原则

对走私、贩卖、运输、制造毒品犯罪集团的首要分子,应当按照犯罪集团进行毒品犯罪的总数量和其他犯罪事实确定其罪责,予以处罚。

对共同毒品犯罪中的主犯和其他犯罪分子,应当按照其参与毒品犯罪的毒品数量和在共同犯罪中的地位、作用,分别确定其应承担的罪责,予以处罚。

十九、对查获的毒品的鉴定

对毒品犯罪案件中查获的毒品,应当鉴定,并作出鉴定结论。对被告人可能被判处死刑的案件,必须对查获的毒品做定性、定量鉴定。

对毒品的鉴定结论有疑义的,应当补充鉴定或者重新鉴定。

海洛因的含量在25%以上的,可视为《决定》和本解释中所指的海洛因。含量不够25%的,应当折合成含量为25%的海洛因计算数量。

二十、办理毒品犯罪案件制作司法文书时对法律条文的 援引鉴于《决定》已对刑法第一百七十一条和《关于严惩严重破坏经济的罪犯的决定》第一条第(一)项关于贩毒罪的规定以及《关于惩治走私罪的补充规定》第一条有关走私毒品的规定进行了修改、补充,因此,《决定》公布施行后适用《决定》判处的案件,在司法文书中不再引用上述法律条款,而应当直接援用《决定》的有关条文。

第五篇:四川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修改《四川省宗教事务管理条例

【发布单位】四川省

【发布文号】四川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公告第92号 【发布日期】2006-11-30 【生效日期】2006-11-30 【失效日期】 【所属类别】地方法规

【文件来源】国务院法制办公室

四川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修改《四川省宗教事务管理条例》的决定

(2006年11月30日四川省第十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四次会议通过 2006年11月30日四川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公告第92号公布 自公布之日起施行)

四川省第十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四次会议决定对《四川省宗教事务管理条例》作如下修改:

一、将名称修改为“四川省宗教事务条例”。

二、第一条修改为:“为了保护公民宗教信仰自由,依法管理宗教事务,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根据宪法和有关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结合四川省实际,制定本条例。”

三、第四条修改为:“宗教活动应当在宪法、法律、法规和国家有关规定范围内进行。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利用宗教危害国家主权,破坏民族团结,破坏社会公共秩序,损害公民身体健康,干预和妨碍国家行政、司法、教育制度。

“各宗教坚持独立自主自办的原则,不受外国势力的支配。”

四、第九条修改为:“本条例所称宗教活动场所,是指经依法登记的、开展宗教活动的寺院、宫观、清真寺、教堂(以下称寺观教堂)以及其他固定宗教活动处所。

“寺观教堂和其他固定宗教活动处所两类宗教活动场所的具体区分标准,由省人民政府宗教事务部门根据实际情况制定,报国家宗教事务部门备案。”

五、第十条第一款修改为:“筹备设立和登记宗教活动场所,按照国务院《宗教事务条例》的有关规定办理。”删去第二款。第三款修改为“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擅自设立宗教活动场所。宗教团体、寺观教堂以外的组织及个人不得修建大型露天宗教造像。”

六、在第十一条“合并、”后增加“分立”。

七、第十二条修改为:“迁建、扩建宗教活动场所,应当经原登记机关同意;其中,迁建、扩建大中城市中的寺观教堂和省级以上风景名胜区中的宗教活动场所,还应当经省人民政府宗教事务部门同意,并依法办理有关手续。”

八、第十三条修改为:“宗教活动场所应当设立管理组织,实行民主管理,建立健全教务、人员、财务、会计、安全、治安、消防、卫生防疫、文物保护等管理制度,接受政府有关部门的指导、监督、检查。”

九、第十四条修改为:“宗教活动场所可以按照宗教习惯接受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自愿捐献的布施、奉献、乜贴和其他捐赠,但不得摊派或者变相摊派。”

十、第十六条修改为:“有关单位和个人在宗教活动场所内改建或者新建建筑物、设立商业服务网点、举办陈列展览、拍摄电影电视片,应当事先征得该宗教活动场所和所在地的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宗教事务部门同意,并依法办理相关手续。”

十一、第十七条修改为:“以宗教活动场所为主要游览内容的风景名胜区,其所在地的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应当协调、处理宗教活动场所与园林、文物、旅游等方面的利益关系,维护宗教活动场所、宗教教职人员和信教公民的合法权益。”

十二、第十九条增加一款,作为第二款:“藏传佛教**传承继位和天主教的主教按照国务院《宗教事务条例》的有关规定办理。”

十三、第二十条增加一款,作为第二款:“宗教教职人员按照国家和省的有关规定自愿参加社会保险。”

十四、第二十四条修改为“信教公民的集体宗教活动,一般应当在依法登记的宗教活动场所内举行,由宗教活动场所或者宗教团体组织,由宗教教职人员或者符合本宗教规定的其他人员主持,按照教义教规进行。”

十六、第二十五条修改为:“举行跨县行政区域宗教活动,须征得所在市(州)宗教事务部门同意;举行跨市(州)行政区域的宗教活动,须征得省政府宗教事务部门同意。举办者应当在拟举行日的30日前向政府宗教事务部门提出申请。宗教事务部门收到申请后,应当对拟举办宗教活动的有关内容进行审查,自收到申请之日起15日内作出批准或者不予批准的决定,并书面告知举办者;对不予批准的决定说明理由。”

十七、第二十九条修改为:“宗教团体的成立、变更和注销,应当依照国务院《社会团体登记管理条例》的规定办理。”

十八、第三十二条第二款修改为:“申请设立宗教院校,应当符合国务院《宗教事务条例》规定的条件,按照规定的程序申报。”

十九、第三十四修改为:“宗教院校可以依法接受资助或捐赠。”

二十、第四十九条修改为:“出版、印刷宗教出版物,按照国务院《出版管理条例》和《宗教事务条例》的规定办理。

“宗教团体和寺观教堂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可以编印宗教内部资料性出版物。”

二十一、五十一条修改为:“违反本条例,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宗教事务部门予以警告、责令改正;有违法所得的,没收违法所得;有违反治安管理行为的,由公安机关依法给予治安管理处罚:

(一)强制公民信仰宗教或者不信仰宗教,歧视、侮辱信教公民或者不信教公民的;

(二)干扰宗教活动场所正常秩序,干扰宗教团体、宗教教职人员履行正常教务活动的;

(三)省外宗教教职人员擅自到我省举行或者主持宗教活动的;

(四)在宗教活动场所外传教的;

(五)非宗教教职人员和不符合本宗教规定的其他人员主持宗教活动的;

(六)接受境外组织和个人传教的。”

十二、第五十二条修改为:“非宗教团体、非宗教活动场所组织、举行宗教活动,接受宗教性捐献的,由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宗教事务部门责令停止活动;有违法所得的,没收违法所得;情节严重的,可以并处违法所得1倍以上3倍以下的罚款。”

十三、删去第五十三条。

十四、第五十四条改为第五十三条,修改为:“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宗教事务部门依法予以取缔,没收违法所得;有违法房屋、构筑物的,由建设主管部门依法处理;有违反治安管理行为的,由公安机关依法给予治安管理处罚:

(一)擅自设立宗教院校的;

(二)擅自设立宗教活动场所的;

(三)宗教活动场所已被撤销登记仍然进行宗教活动的。”

十五、增加一条,作为第五十四条:“违反本条例规定,擅自举办跨行政区域的宗教活动或者修建大型露天宗教造像的,分别按照国务院《宗教事务条例》第四十条第三款和第四十四条的规定办理。”

十六、增加一条,作为第五十五条:“违反本条例规定,非法销售、复制宗教出版物或者传播非法入境的宗教出版物的,由有关部门依法处理。”

十七、第五十七条改为第五十八条,修改为:“当事人对宗教事务部门的具体行政行为不服的,可以依法申请行政复议;对行政复议决定不服的,可以依法提起行政诉讼。”

本决定自公布之日起施行。

《四川省宗教事务管理条例》根据本决定作相应修改、调整后重新公布。

本内容来源于政府官方网站,如需引用,请以正式文件为准。

下载四川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进一步加强禁毒工作的决定word格式文档
下载四川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进一步加强禁毒工作的决定.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