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市文广局贯彻落实全市推进现代服务业及文化产业发展大会精神自查报告
市文广局贯彻落实全市推进现代服务业及
文化产业发展大会精神自查报告
去年,市委、市政府以前所未有的大规模、高规格,召开推进现代服务业及文化产业发展大会,标志着市委、市政府已经把加快发展文化产业提升到了事关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大局的战略高度。作为发展文化产业的重要职能部门,市文广局坚持以贯彻落实会议精神为契机,按照王萍书记在会上强调 “主导产业抓集聚、重点产业抓规模、新兴产业抓培育”的思路,着力整合全市文化产业资源,加大文化产业招商引资力度工,启动实施‚136‛文化产业工程,推动文化产业成为吉安发展的新亮点,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现将自查情况报告如下:
一、贯彻落实情况及主要成效
1、高度重视,狠抓落实。局领导把加快发展文化产业与文化事业建设一起放在同一高度同等重视,统筹谋划,一并实施,产业工作被局里列入优先考虑、重点实施的工作,出现了局主要领导带头抓,分管领导大力抓,各科室各单位齐心协力、献计献策共同推动文化产业发展的生动局面。局主要领导在各种会议和场合要求分管领导和相关科室要对照市委、市政府发展文化产业的目标任务和要求,创新思路,主动出击,认真抓好贯彻落实,确保完成各项产业招商和发展任务。局主要领导还亲自与深圳华影、中央电视台等单位(企业)老总进行接洽,并深入深圳华影投资有限公司进行了实地考察。同时,多次赴中央、省里对口部门进行对接拜访,争资金,跑项目,取得一定成绩,其中市群艺馆争取到了300万元,市博物馆争取到了1500万元项目补助资金;市图书馆和市广播电视台争资立项工作也在顺利进行中。此外,在我局领导的艰苦谈判和积极争取下,北京保利剧院已原则同意托管吉安文化艺术中心,市委、市政府也已同意支付1000万托管费将艺术中心交由北京保利剧院托管。
2、精心策划,狠抓项目。今年是项目申报年。我局坚持以项目为抓手,按照“建设一批、储备一批、规划一批”的滚动发展思路,策划、储备、申报、启动了一批建设项目和招商引资项目。一是精心策划包装了一批项目。组织了2012年重大产业招商引资项目申报工作,全市共有11个项目申报;组织开展了全省2012年重点文化产业项目申报工作,我市共申报了29个项目,其中在建项目14个,储备项目15个。组织推荐江西华文光电有限公司申报2011-2012年度国家文化出口重点企业和重点项目并申报国家级文化产业示范基地,力争我市国家级文化产业示范基地实现零的突破;精心策划包装了吉安城南文化创意与展示基地、江西华文光电有限公司等项目申报中央文化产业专项资金,其中吉安城南文化创意与展示基地拟申报中央文化产业专项补助资金3000万元。二是高位推动在建项目。对在建项目我局要求各项目工作组在确保质量的前提下,加快实施进度。目前,市文广传媒中心已全面进行基础工程施工,市群艺馆、市采茶歌舞剧院开始进驻吉安文化艺术中心办公。市博物馆项目陈列布展成功进行了招标,市民俗博物馆正式举行了开园仪式并正在进行进一步的陈列展示完善。三是积极推动有关项目进入省级发展规划。其中万安影视旅游城项目进入全省广播电视产业‚十二五‛规划;新干县青铜文化公园、新干县大洋洲商代青铜文化遗址公园、新干县莒州岛生态文化旅游带进入鄱阳湖生态经济区文化发展规划。
3、主动出击,狠抓招商。一是积极引进华影时代电影城项目。我局与市委宣传部一道,积极与深圳市华影投资有限公司洽谈、对接,并于3月22日与深圳市华影投资有限公司举行华影时代电影城10亿元项目签约仪式。拟在两年内在吉安市各县(市、区)和井冈山经济技术开发区投资建设14座现代高端多厅式华影时代电影城,总投资金额约人民币10亿元,每个影城投资建设不低于5个厅,约800个座位。二是参与组织了’2012吉安文化产业(井冈山)招商推介会。此次推介会成果丰硕,成功签约项目27个,合同引资总额达72.7亿元,成为本届杜鹃花节上的一大亮点。27个签约项目包括吉安市印刷产业基地、井冈山诺亚信息产业园、井冈山红色文化创意产业园、书法创意园等项目18个,合同引资65.2亿元;创新包装项目、文化产品制造项目等成果项目9个,合同引资7.5亿元。三是与吉安市烽火宏声电子有限公司的对接和帮扶工作。根据市委办《关于组织帮扶工作组深入工业企业开展帮扶工作的通知》(吉办字[2012]97号)和《关于进一步做好帮扶井开区企业的紧急通知》(吉办字[2012]103号)精神,我局工作组到企业进行了实地调研和帮扶,针对企业面临的困难和问题,帮扶工作组现场向企业交谈了企业招聘用工有关条件和事项,并通过进行媒体宣传对企业招工难进行帮扶。
二、存在主要问题
目前,各地都在借着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的有利东风,加快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深入推进文化体制改革,进一步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我市文化产业发展呈现良好的发展态势。但结合我市实际,还存在以下主要问题:
(一)观念保守。主要表现在:一是文化服从服务于经济的观念仍然存在。长期以来,我们一贯坚持‚文化搭台、经济唱戏‛的工作要求,一些地方搞的文化旅游节只是让文化点缀其中,文化始终处于配角,没有摆到应有的战略高度,没有从单纯的‚文化搭台、经济唱戏‛转变到文化与经济‚互为犄角、共同唱戏‛的战略思想上来。二是文化建设从属于政治和社会稳定的观念没有改变。文化因其特殊的意识形态属性,在改革发展中始终面临‚姓社‛与‚姓资‛、雅与俗的是非,面临是否弘扬主旋律、是否坚持把社会效益摆在首位的问题,导致一些地方坚持宁左务右、宁慢务快,对文化发展中出现新现象新事务采取观望甚至打压的态度,而没有认识到先进的文化和理念对促进社会经济稳定是有积极作用的。三是部分文化从业人员还存在无法适应市场经济环境的问题。有的文化从业人员仍然受传统的体制和观念束缚,对市场经济规律还不熟悉,对如何放开搞活文化产业一片模糊,对新出现事务和现象尚不能作出正确的认识和判断。
(二)政府投入和土地供应不足。重庆市长黄奇帆说,‚文化产出的主要是‘精气神’。投入100元,其产出的社会效益、文化效益很可能远不止300元、500元,甚至难以用钱来衡量。因此,政府的投入是有意义的。‛我省自2005年以来,对文化建设的投入非常大,但在财政蛋糕的比例还不算大,而且省级以下财政对文化建设的投入大多不足。很多中央、省里要求地方配套的资金,县级政府根本无法落实到位。此外,来我市进行投资的外商对土地的供应量都非常大,而且由于文化产业本身特有属性,外商对土地供应往往要求在人气旺盛的商业繁华地段。受国家宏观调控的限制,地方政府土地供应指标又非常有限,外商因地方政府无法满足土地供应需求而放弃对我市的投资。
(三)有关政策落实不到位。对于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国家出台了一系列扶持政策,但由于地方缺乏配套的实施细则,导致很多政策无法落实到位。比如,文化建设的投入增幅不低于同级财政经常性收入增幅的政策以及‚把社区文化中心建设纳入城市规划,并按国家有关规定从城市住房开发投资中提取1%,用于社区公共文化设施建设‛的政策,始终无法落实到位。再比如,对文化产业发展,我们还缺乏财政、金融、土地等具体的配套政策,文化企业创业难、融资难的问题尚未得到根本解决。对于我们这样一个文化产业底子薄的地方,应该先供血输血,再让其发展壮大,自我造血。
(四)规划滞后。我市文化产业还缺乏科学的规划和指导,尚未出台一个经过专家论证的文化产业总体规划。规划的滞后严重地制约了文化产业的发展,导致各地因认识和重视程度不同而在发展文化产业方面存在极大的不平衡性和盲目性,在发掘、利用红、绿、古资源方面也存在极大的不平衡性。
(五)人才奇缺。文化专业尤其是优秀文化专业人才、文化产业经营管理人才、文化创意人才、文化策划和经纪人才、文化科技人才普遍奇缺,严重阻碍了文化的改革发展。文化人才待遇不高,也极大地影响了优秀专业人才和产业人才的挽留和引进。
三、需要市政府帮助解决的主要问题
(一)尽快帮助解决相关政策的落实。比如,文化建设的投入增幅不低于同级财政经常性收入增幅的政策以及‚把社区文化中心建设纳入城市规划,并按国家有关规定从城市住房开发投资中提取1%,用于社区公共文化设施建设‛、制定文化产业发展专项资金奖励扶持办法等政策,市委办《关于落实吉安[2011]15号文件主要工作任务和责任分工的通知》(吉办字[2012]13号)已分别明确了牵头责任单位和配合单位,市地税局已报请市政府办制定下发了《关于转发市地税局支持现代服务业及文化产业加快发展税收优惠政策和服务措施50条的通知》,可以说是非常具体实在,现在需要请市政府牵头,协调市发改委、市财政局、市规划建设局、市人保局、市人民银行、市国土局、市旅游局等相关部门,就扶持发展现代服务业及文化产业拿出具体的实施办法和贯彻意见,以利于具体的实施和操作。
(二)尽快帮助解决土地供应问题。孙刚副省长在2012年全省文化局长会议上强调指出,发展文化产业,关键的不是资金,是土地。没有土地,文化产业基地就是空中楼阁;有了土地,就有了发展空间,就会有项目。再好的项目,没有土地都是空谈。当前,我市发展文化产业面临的一个重要瓶颈就是土地供应问题。应请市政府协调市国土局、市规划建设局等部门,拿出具体的可操作性强的扶持办法和意见。
(三)尽快出台吉安市中长期文化产业发展规划。产业发展,规划要先行,否则发展就会面临极大的盲目性和不确定性。2010年我局根据市‚十二五‛规划编制办的要求草拟了《吉安市‚十二五‛文化产业发展专项规划》(送审稿),但以现在形势发展要求来看,必须立足更高的目标和更高的要求,由政府牵头,各相关部门配合,并邀请省内各相关院校专家参与,尽快研究制定吉安市中长期文化产业发展规划,以利于科学规划我市文化产业发展布局,推动我市文化产业在更高层上次实现新的跨越发展。
四、下一步工作思路
下一步,我们将继续要以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市第三次党代表精神和全省全市推进现代服务业发展大会精神为契机,推动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大发展,大力推进文化市场载体建设,精心培育创意产业,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壮大文化产业主体,实现‚六个‛加快。
(一)加快实施重大项目带动战略。一是狠抓文化产业项目招商引资。积极走出去,充分利用各类文博会、交易会和重大经贸活动、文化活动,积极开展多层次、多渠道、多领域的文化产业招商。进一步建立完善文化产业项目数据库,做好项目策划、包装和推介工作。二是进一步加大重点项目扶持。积极争取中央、省、市文化产业发展专项资金和文化产业投资基金支持,重点扶持培育一批辐射带动力强的文化产业项目。三是完善文化产业项目管理推进长效机制。加强跟踪服务和定期调度,确保抓一个、成一个。四是加快完成在建重大文化项目。全力推进市文化艺术中心、市图书馆扫尾工程建设,加快完成市博物馆、吉安市民俗博物馆、井冈山大学附属艺术学校二期工程。
(二)加快发展文化旅游业。一是实施文化旅游带动战略,扶持红色文化旅游和庐陵古色文化旅游品牌,进入《国家文化旅游重点项目名录》。二是在中心城区举办庐陵文化旅游节,每年定期开展吉安人游吉安,并逐步吸引外来游客。三是实施白鹭洲书院整体改造项目,打造庐陵书院文化主题公园,在园内规划建设艺术品一条街,把所有的美术品、工艺品、书画装裱等企业、个体户集中入驻。四是抓好吉州窑遗址保护开发项目,打造千年窑火主题公园,建设陶瓷交易、文化旅游区。五是提升庐陵文化生态园的开发利用,打造庐陵文化休闲主题公园,建设旅游工艺品、纪念品、文博复制品、古玩一条街。六是沿后河金腰带建设一条庐陵民俗文化古街区,引进一批文化工艺品设计制作企业入驻,沿岸塑造一批文化雕塑,发掘吉安民间故事、名人典故,设计塑造体现吉安城市精神的文化雕塑。
(三)加快产业集聚发展。一是实施产业聚集战略,精心策划包装一批重大文化产业项目。加快引进一批印刷复制、工艺品生产、文化相关产品制造等企业入驻,井冈山经济技术开发区建设吉安市文化产业园,占地2000亩,投资500亿,打造国家级文化产业示范园区。二是在吉州区城北建设庐陵文化产业示范区,占地500亩,投资200亿,建设动漫产业园区、民间工艺品产业区、民俗文化展示区、古玩及艺术品交易区、庐陵文化旅游休闲区等。三是依托吉安文化艺术中心、市图书馆、市博物馆(展示馆)、市文广传媒中心等文化设施,打造以创意与展示为主的城南文化产业基地。
(四)加快培育吉安特色文化产业群。一是实施特色品牌战略,挖掘地方特色文化资源,培育‚一县一品‛、‚一乡一品‛,通过规划引导、政策扶持、典型示范等办法,引导特色文化产业有序聚焦。二是扶持发展农村手工艺品、民间演出和乡村文化旅游,培育打造一批特色文化产业乡镇和文化产业特色村。积极推动吉安特色文化产品进入国家《文化产品和服务出口指导目录》。
(五)加快壮大影视内容产业。一是在吉安市规划建设国家级革命历史影视剧拍摄、制作、发布基地。二是大力发展新媒体新业务,扶持江西吉安网发展网络广播电视,实现台网联动、优势互补、融合创新的新格局。帮助、扶持吉安地方影视公司发展,做好题材规划、报批及审查,推动影视剧联合制作,推动其靠大联强。三是利用吉安市丰富的历史名人资源,拍摄制作一批唱响全国的影视剧作。四是发展电影数字化新业务,积极发展电影节目的卫星、网络方式传输。五是加强县级城市数字影院建设工程,到2015年实现每个县都建有1座4厅以上数字影院。
(六)加快大力发展动漫产业。一是扶持天腾科技(吉安)创意文化产业园和广东奥飞动漫产业园区建设,围绕青少年动漫、古色动漫和动漫衍生品发展方向,积极引导和组织企业创作反映我市历史文化、风景名胜、民间故事等方面的动漫作品,打造数个动漫原创品牌。二是同时加强与出版、旅游、娱乐、教育等的交流合作,发展体现庐陵文化的服装、玩具、食品等动漫衍生产品的开发生产和销售。
二〇一二年六月二十五日
第二篇:关于市推进现代信息服务业发展工作情况汇报
关于市推进现代信息服务业发展工作情况汇报
随着信息技术在社会领域的广泛应用,现代信息服务业呈现出蓬勃的发展前景,成为新经济生力军,信息化发展的主导力量。XX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现代信息服务业的发展,在《XX市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十一五”规划》和《XX市贯彻落实2006-2010年广东省信息化发展纲要实施意见的意见》中,都提出了明确的工作目标和任务要求。当前,我市信息服务业已步人良性发展轨道,呈现良好发展态势,成为全市信息化建设的新亮点。
一、XX市现代信息服务业发展现状(一)信息传输服务业发展迅速
近年来,我市不断加大信息基础设施投入力度,进一步提升网络规模以及技术层次,信息技术服务水平得到充分提高,基本形成以光缆为主,卫星、无线为辅,集数字化、智能化、个性化等技术手段的先进的现代网络通信体系。至2006年,我市电信交换机容量125万门,小灵通基站5千个,宽带接人10万线,主干电缆281万线对公里,光缆7.7万纤芯公里,固话、小灵通、宽带用户达118万户;移动通信用户已超200万,初步形成“全球通”、“动感地带”、“神州行”三大品牌;邮政通信网络能力逐步提高,物流业务稳步发展,全市81个邮储网点全面完成防弹玻璃、视频监控、二道门等安防设施和规范化整治配套建设。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成效显著,全市广播电视覆盖率保持较高水平,达97.3%;同时开通了有线数字电视,开展视频点播等业务,为社会大众提供更多的政治、文化、旅游、娱乐信息,推动信息服务业的健康发展。
(二)电子政务建设稳步推进
1、专网平台提供政务信息服务
电子政务专网平台上联省政府、横联市直各部门、下联各建制县(市、区),为实现省、市、县三级电子公文和信息交换的电子化打下良好的基础。已有10多个市直部门通过该平台与省对口部门连接,实现政务信息的互联互通。
“中国揭阳”政府门户网站2003和2004连续二年被评为全国“优秀政府门户网站”,市委、市政府、市人大、市政协和市纪委都已在该网站上开设专页,搭建起政府与社会大众的互动沟通平台。另有40多个市直部门建立了网站,各县(市、区)也都建设了政府网站,实行政务公开。今年8月,“中国揭阳”政府门户网站完成改版升级工作,有效地整合了新闻资源和部门资源,提高政府办事效率,树立良好形象。
3、市政府大院局域网不断完善,服务功能进一步提升
经过三次升级改造,市政府大院内网络环境更加规范、安全、稳定、实用。目前,不仅大院内所有单位,而且大院外的XX县、市财政局、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市国土局也都通过大院网络出口连接因特网。
4、数字视像会议系统广泛应用
数字视像会议系统是省政府应急指挥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该系统的广泛应用,把电子政务提升到了一个新的层次,对降低行政成本,提供政务信息化服务,提高行政效率起到积极促进作用。(三)信息化服务成效显著
1、企业信息化发挥示范效应
从企业信息化调研、培训人手,进行调查摸底,掌握全市企业信息化的第一手资料,推动全市企业信息化的发展。发挥优秀企业的信息化示范辐射效应,广东巨轮模具股份有限公司、广东康美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广东吉荣空调设备公司均被评为全省企业信息化示范单位,巨轮公司的《轮胎模具制造企业信息化工程》、康美公司《计算机在中药饮片管理中的应用》也首次被列入国家信息产业部“倍增计划”项目。
2、农村信息化服务体系初步形成
普宁、揭西实施的山区信息化建设项目,带动了全市农村信息化建设的发展,建立了一批农村信息化示范点、体验中心,以科技、教育、法律、医疗“进村服务”的形式,开展宣传、学习、培训,以点带面推进农村信息化,初步形成了一套完整的农村信息化服务体系和培训体系。
3、社会公共领域信息化服务意识进一步提升
金财、金税、金盾、金卡、金关、金农、社保、教育、工商、计生、卫生、环保、统计、国库集中支付等项目都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以信息技术为依托的便民服务得到充分落实。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我市的信息服务业经过几年的发展,虽然取得了可喜成绩,但与其他兄弟市,特别是珠三角先进地区相比,还有很大的差距,也存在着一些问题:
(一)信息服务业发展不平衡
1、地区发展不平衡
我市的普宁、揭西二个县区,在实施山区信息化建设项目中,享受到省的优惠政策以及资金扶持,因此,在农村信息化的推进中,拥有一定优势,建设速度也处于全市领先位置,其他7个县区未能享受此项政策,导致发展缓慢,而一些县区恰恰是全市经济较落后地区,如XX县、大南山侨区等。
2、行业发展不平衡
主要突出在,以电信、广电、医疗为代表的服务性企业,其信息服务功能完善,显示出信息技术服务的广阔前景,而制造类企业则严重滞后;而在制造类企业中,能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在生产、管理过程渗透信息化应用的企业只有极少数,绝大多数企业未有真正涉足信息化领域。
3、技术发展不平衡
现代信息服务业主要涉及到的技术是通信技术、软件技术、动漫产业技术等,相对我市而言,通信技术有一定的规模和能力,但软件技术以及动漫产业技术还处于摸索阶段。我市虽然有一些软件企业,但总体规模小、竞争力较弱,缺少有实力的信息服务咨询机构和信息技术提供商,因此,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我市信息服务业的发展。(二)信息资源开发力度不够,技术人才缺乏
我市地域辽阔、人口众多,规模上企业近800家,有丰富信息资源,但信息技术人才缺乏,从业人员素质偏低,技术研究相对滞后,特别是系统集成、软件开发、数据库建设等方面都存在很大的不足,未能提供较高的技术支撑,导致信息化应用水平不高。人才资源结构性矛盾,信息化人才缺乏,将无法满足信息化建设的快速和可持续发展的需求。
三、推进信息服务业的工作思路(一)加强规划和部署
在全省现代信息服务业发展规划框架下,结合我市实际,把信息服务业的发展纳入全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中。各级政府和部门,要负责指导、协调、统筹本地区范围内信息服务业建设项目的规划、审核、评估、应用和指导。县(市、区)信息服务业的发展规划必须符合全市发展规划的要求。(二)加强信息基础设施的建设
紧紧抓住通信运营的发展机遇,稳步发展3g移动通信网络、数字电视网络,研究和探讨下一代互联网的发展趋势,借助先进的管理工具,编制和完善通信发展战略规划,努力实现计算机网络的整合,构建安全、合理的网络体系。要加大信息基础设施的投入,占领技术制高点,大幅度提高互联网的出口带宽,建设畅通无阻的信息高速公路,提高信息的交换接收能力。积极实施电话、宽带、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进一步提高电话、宽带、广播电视的覆盖率。(三)抓住产业转移契机,加强信息服务业的开放合作
要落实省政府《关于我省山区及东西两翼与珠江三角洲联手推进产业转移的意见(试行)》,抓住产业转移的机会,探索联合共建产业园区、合作双赢的路子。要在抓紧建设惠州陈江(揭阳)产业转移工业园区的同时,积极主动的做好产业转移园区的申报工作,争取珠海金湾(揭阳)产业转移工业园尽快获省批准通过,进一步加强对外交流与合作。要加强与广州、深圳、珠海等地软件和动漫(创意)产业基地的联系,探讨联合建设、共同发展的模式,形成布局合理、分工有序、特色鲜明、资源共享、协作发展的现代信息服务业发展格局。(四)实施电子政务畅通工程,推动电子政务深入应用
抓整合、促共享、推应用,大力推进电子政务建设,促进政府职能转变,推动电子政务建设统一标准、统一规范,建设覆盖市直各部门和各县(市、区)的、有广泛和成熟的应用系统支撑的全市电子政务网络平台;建设功能完善、运转协调的电子政务系统,各级行政机关面向企业和公众的主要审批业务均可在网上进行,提供“一站式”服务,政府核心业务实现信息共享和业务协同。
(五)实施企业信息化工程,促进经济增长方式转变
以提升我市企业竞争力为核心,大力推动企业信息化,加快应用信息技术改造提升制造业和传统服务业的步伐,提升产业层次,提高传统产品的信息含量,促进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和节约型社会建设。发展电子商务,大部分骨干企业、流通龙头企业、重点批发市场全面开展电子商务应用;产业集群升级示范区和大部分专业镇建立产业集群信息技术创新和服务平台。
(六)实施信息兴农工程,促进城乡协调发展
整合、开发、利用农业信息资源,解决农村信息不畅问题,利用信息技术提高农业生产和农村管理水平,促进农业发展、农民增收和农村稳定,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建设覆盖市、县、大多数乡镇的农村信息服务网络;建设农业信息应用平台,大部分乡(镇)、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建立信息服务站,培养一批农村信息员,建成全市农村信息化培训体系;大部分农业龙头企业、种养大户、流通大户联上互联网,各类农村信息化系统得到广泛应用。
(七)实施社会信息资源共享工程,促进社会事业信息化
加快推进科技、教育、文化、卫生等社会公共领域信息化建设,重点整合公共事业部门的信息资源,完善公共信息基础设施,建立一批社会公共信息资源库和公共信息应用系统,促进社会各领域信息资源共享,实现随时随地宽带上网。
(八)加强信息服务人才队伍建设,促进信息服务业有序发展
把人才培养作为信息服务业发展的长远战略,做好人才的引进与培养,引导企业和个人积极参加继续教育,人才的培养和引进并举。支持鼓励企业利用高校、各类培训机构等社会资源,建立若干信息技术应用培训基地,有针对性、有目的的培训技能型人才,充实信息服务业队伍。各类院校要根据社会人才需求的实际,增设急需的专业和课程,促进人才链的合理和优化。
四、建议
(一)加强规划,加强管理
信息服务业是现代服务业中发展最快、最为活跃的行业,是高增长行业,需要有一套完整的发展战略,统筹部署全省的信息服务业布局;要有一套规范的政策法规和技术标准,才能增强政府的引导和调控能力,确保信息服务市场健康、有序。
(二)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对部分地区实行政策倾斜
要根据各地区、各部门的实际情况,加大扶持力度,完善政府对信息服务业的扶持措施,最大限度地鼓励企业开展信息技术开发和应用;要对偏远、贫穷地区采取政策倾斜,建立协同推进机制,促进各地区现代信息服务业的稳定、协调、均衡发展。
第三篇:全市服务业推进大会表态发言(xx市)
全市服务业推进大会 会
议
材
料
转型升级谋发展
创新举措求突破
中共xx市委 xx人民政府
今年以来,我市紧紧围绕“xx”的总体目标,健全工作机制、突破项目建设、引导集聚发展、加快转型升级,全市服务业呈现出了良好的发展态势。预计全年服务业增加值xx亿元,增长xx %,占GDP比重xx %,比上年增加2个百分点;完成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00亿元,增长20.7%;完成服务业税收9亿元,增长45%;完成固定资产投资75亿元,增长36%以上,完成和超额完成xx市下达的各项目标任务。2012年,我们将按照这次大会要求,立足自我加压,坚持高点定位,确保实现服务业增加值xx亿元,增长26%,占比提高2个百分点以上,比GDP增幅高出7个百分点以上;完成服务业城镇固定资产投资100亿元,实现服务业税收总收入xx亿元,均增长33%以上。
一、突出行政推动,强化组织领导。牢固树立工业是主导产业、服务业也是主导产业,发展工业是硬任务、发展服务业也是硬任务的理念,像抓工业一样抓服务业,进一步加大对服务业工作的组织领导。强化对旅游、软件和信息服务业、文化 1 创意、现代物流等重点产业的规划引导,成立八大现代服务业重点产业领导小组,每条专线明确一名市领导挂钩,明确一个职能部门牵头,制定专项规划,明确扶持措施,做到目标明确、任务明确、责任明确。调整充实服务业发展领导小组,参照市领导挂钩联系工业重大项目的做法,落实一个重大项目,一名牵头市领导,一套班子推进的工作机制,健全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服务业推进网络。加强涉服部门职能科室建设,配齐乡镇三产助理和统计人员,上下联动、齐抓共管、整体推进。
二、突出创新发展,强化转型升级。围绕促进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双轮驱动”,着力发展科技研发、现代物流、文化创意、生态旅游等现代生产性服务业。以经济开发区、新区、科技园以及乡镇工业园区为核心,集聚发展科技信息服务业,力争2012年全市软件和信息服务业实现业务收入超6亿元。大力推进港口、冷链等特色物流园区建设,加快物流企业向专业化、规模化、集聚化、品牌化转型发展。加快推进影视城、文化艺术中心、博物馆、数码城等一批文化产业项目建设,争创历史文化名城,到“十二五”期末,文化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超6%。整合人文和自然资源,加速推进文化公园、景区扩容及xx一条街扩建和生态休闲旅游景区建设,力求在旅游产业发展上求得突破,积极争创国家级旅游名城。
三、突出招商引资,强化项目建设。坚持以重大项目为突破,大力实施服务业投资拉动战略,着力培植服务业新的增长 2 点。大力实施“xx”工程,即新开工建设10亿元以上项目1个、5亿元以上项目2个、亿元以上项目10个。同时,加快推进投资1亿美元的xx物流园、4亿元的xx广场、2亿元的xx交易中心等一批在手项目建设,力争快竣工、快投产、快见效。充分挖掘我市的资源优势和产业优势,包装推介一批服务业项目,采取赴外招商、敲门招商、以商引商的方式,积极引导重点企业与世界500强、央企国企、上市公司开展合资合作。
四、突出产业集聚,强化载体建设。坚持把打造服务业集聚区作为加快发展服务业的重要抓手,推进服务业资源集聚、产业集群、功能集成。加快建设xx服务业集聚区等四大服务业集聚区建设,力争打造百亿元级集聚区2个,创省服务业集聚区1个。同时,依托中心城市、重点中心镇,进一步集聚公共服务资源和生活性服务资源,努力推进城市配送中心、专业特色街区、商务集聚区和城市综合体建设,不断增强城镇的综合服务功能和承载力。
五、突出政策激励,强化督查考核。认真贯彻落实《关于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的政策意见(试行)》,优化服务业发展环境。进一步完善市场准入、税费、财政、金融、土地供应等政策体系,坚持非禁即入,支持利用存量土地、工业厂房、仓储用房、传统商业用房,发展现代服务业。扩大服务业引导资金规模,初步安排资金总量在今年的基础上增加一倍。加快服务业专门人才和实用型高技能人才的引进和培养,为高端人才量 3 身定制发展平台和生活环境,最大限度地激发人才的创造力。完善服务业统计制度,优化绩效考核办法,把服务业重要指标列入乡镇、部门考核体系,作为年终评优争先的重要依据,重奖服务业先进单位和个人,营造加快服务业发展的良好氛围。
第四篇:关于推进我市现代服务业发展的几点建议
关于推进我市现代服务业发展的几点建议
2010年4月17日
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我市的生产效率不断提升,社会经济迅速发展,人民生存条件大为改善,为现代服务业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基础条件。近些年来,随着我市的“吕梁英雄传”为代表的吕梁文化产品的广为宣传,地方特色产品:红枣、核桃、白酒、小杂粮、煤焦系列等的积极推销,旅游景点:北武当山、碛口古镇、庞泉沟等的不断开发升级和交通道路的扩建和改善,来吕梁观光旅游、洽谈生意、调查研究的人士日渐增多。我市城乡一体化建设成果和经济的崛起,提高了我市人民的生活质量、生活水平,促成了生活方式的变化。这些新发展,新变化都对吕梁服务业提出更高要求,也为服务业的发展提供了前提条件。因此,扩大服务范围,提高服务能力,提升服务水平,已成为一种时代要求。
然而目前我市的服务业与时代要求有很大差距,存在的主要问题有:
1、服务业人员的知识结构不合理,接待能力偏低。社会对服务业的需求加大,而普遍的行业职业教育尚未开展,时有的职业教育也流于形式,效果不佳,致使服务人员得不到有效教育,其服务形式流于一般的家庭形式,不能适应现代服务业的要求。
2、我市的住宿、餐饮、旅游条件等不够丰富,没有形成浓郁的地方特色。城市卫生,居住环境还有诸多不足,不能令人满意,配套服务没有形成,散、乱、差的服务形式,阻碍着人民群众生活水平的提高。
3、没有建立道路交通信息服务系统,出行困难时有发生。市区的上下班期、专干线的繁忙期,加之生产生活车辆均使用同一条道路,塞车现象较为频繁。以上问题的存在严重影响着我市服务业的发展,阻碍了经济的正常运行,不利于我市的整体发展,为解决以上问题,推进我市现代服务业发展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一、进一步加大特色吕梁的宣传力度,提高吕梁在全国的知名度。
以宣传吕梁特色产品,古今文化、旅游景点为先导,充分利用网络、电视、交流、广告等形式,让吕梁雄风展示在世人面前。让更多的朋友来吕梁,促成吕梁服务业的发展。
二、充分发挥政府商务部门的引导作用,组织管理好我市各类产品的推销工作。运用当代各类信息工具,注意市场运行动态,全力推出我市的特色产品;积极引进各主流产品来我市销售。建立商务信息平台,通过各种途径,既要推出我市的,又要引进先进的,以此来丰富我市市场运行,促进服务业改进工作方法,提高服务质量。要深入下去掌握我市的生产经营、产品特色和市场运行状况。走出去了解更多的各具特色的物品,推动提升我市产品在市场中的竞争力,通过以上措施丰富我们的市场,满足人民群众的物质需求,以此推动我市服务业的发展。
三、加强服务业从业人员的培训,提高服务人员素质。政府商务部门要积极引导企业、事业等服务单位,按照国家标准、培训相关人员,重点是餐厅服务、客房服务、销售服务、厨师技艺等的培训。加强纪律制度和社会公德的教育,在广大服务人员中树立热情接待、优质服务、特色介绍的文明服务行为。
四、合理确定城区和景点的商品销售市场,建设有序而各具特色的市场运行格局。根据市场需求和地理位置特点,突出当地产品与外来连带产品经销,带动当地服务业发展。
五、开展服务业爱国卫生运动,创建优美环境。推行卫生场所责任制,按时定期清理服务场所及周边环境。注意职工形象,搞好职工卫生工作。卫生工作要抓在领导手上,落实到每个职工身上,为文明服务创造优美基础环境。
市直支部:薛平平提供
第五篇:某市公安局贯彻落实全市文化和旅游发展大会精神推进情况报告
某市公安局贯彻落实全市文化和旅游发展大会精神推进情况报告
市文化和旅游产业领导小组办公室:
现将我局贯彻落实全市文化和旅游发展大会精神推进情况报告如下:
一、贯彻落实大会精神情况
一是立足公安职能,为建设******文化旅游聚集地战略保驾护航。
按照市委、市政府《关于大力发展文旅经济加快建设******文化旅游聚集地的意见》的要求,市公安局制定了《关于2019年贯彻落实〈关于大力发展文旅经济加快建设******文化旅游聚集地的意见〉工作计划》,成立了由分管治安的局领导为组长的工作领导小组,着眼大局,立足本职,提出了加强情报收集,及早排查发现矛盾纠纷,妥善化解处理的治安管理理念。二是强化热点整治,为建设******文化旅游聚集地创造良好治安环境。
全市公安机关对于景区内强迫交易、敲诈勒索等社会关注、游客反感的治安问题,主动出击,做到了发现一起、查处一起,决不让违法分子做大成势、为害一方。景区派出所对群众投诉做到件件有着落、事事有回音。同时,加大整治力度,开展专项治理,对违法违规的商家,做到发现一家、取缔一家,严防其藏污纳垢。交警支队积极探索改革交通管理模式,强化全市道路交通管理,特别是景区交通管理和交通秩序整治工作,确保全市道路交通、景区道路交通畅通和交通安全。一是积极与文广旅部门联系,进一步推动110报警平台与12301、120、12315、12331、12345的协同联动,实行部门联动,增强协同作战能力,对景区内突发的游客交通事故、沉船溺水、坠崖事故、食物中毒和急重病人等提供方便快捷、热情周到的救助和服务。三是强化应急管理,为建设******文化旅游聚集地创造良好治安环境。
全市公安机关牢固树立“安全第一”的意识,在各级党委、政府的统一领导下,主动排查化解安全隐患,精心做好各类应急处置预案,做足做细应急救援准备工作,并督促指导景区主管部门和经营单位健全完善内部安全管理规章制度,配足安保力量,加强安全检查,做好突发事件的应对准备工作,确保旅游景区安全工作万无一失。全市公安机关积极与文广旅、交通、卫健、市场监管等部门协同联动,建立了分工协作,责任明确的应急处置机制,从而提高了应对自然灾害事故。进一步统一思想,切实把发展旅游的重任扛在肩上、抓在手上,加强对全市旅游产业总体谋划、资源整合、市场培育等方面的综合协调,积极开拓旅游市场,探索创新优质旅游产品,激发旅游消费潜力,引领推动旅游业转型升级和全域旅游发展,助推全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要牢固树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主动融入京津冀、一带一路大旅游格局,围绕我市“4+4”现代产业,强化产业融合,着力培育一批集健康、养老、休闲为一体的新业态。积极谋划空间全景化的全域旅游,统筹推进旅游项目建设、景区景点提升和常态化疫情防控等各项工作,加快实现旅游产业从快速发展向质量效益全面提升的转变。要深入挖掘本地历史文化和资源禀赋,整合旅游资源,有效提升自然风光、文物遗迹、非遗文化以及周边文化产品的价值,充分释放各类资源在旅游方面的功能,努力打造一批叫得响的石家庄旅游精品,加强本地旅游产品宣传推介,推动旅游业成为传播石家庄历史文化、助力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四是要大力提升和完善旅游公共服务设施和服务水平,围绕“吃、住、行、游、购、娱”发展新兴业态,突出智能化,打造智慧景区、智慧酒店和智慧旅游,进一步提高现代旅游治理能力和管理水平,形成以旅游刺激消费增长、带动经济发展、反哺民生事业的良好循环,推动全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二、近期重点工作:
一是对邢国辉书记和邓沛然市长讲话精神进行责任分解,制定实施方案,不折不扣抓好落实。
二是全力做好全国文明城市、全国卫生城市创建有关工作,确保不丢分。
三是切实加强汛期应急值守工作,严格落实请销假制度,确保通信联络畅通。
按照“一岗双责”要求,各分管局领导对所分管单位和行业领域的汛期安全工作进行督导检查,加强防汛排查,确保不发生问题。四是持续抓好疫情防控和复工复产工作。
着手谋划第七届市旅发大会。对全年重点工作进行“回头看”的同时,认真谋划推进下半年工作,确保完成全年任务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