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品德与生活课教学点滴体会

时间:2019-05-12 01:18:34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小学品德与生活课教学点滴体会》,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小学品德与生活课教学点滴体会》。

第一篇:小学品德与生活课教学点滴体会

小学品德与生活课教学点滴体会

摘要:孩子的品德与生活源于他们对生活的认识、体验和感悟。小学品德与生活教材贴近学生的现实生活,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善于使用好教材,“推开那扇门”,走进学生的生活。在教学中,要根据本课程的特征,要创设开放式教学环境,给学生一个自主学习的空间,让学生在大自然中实践,在生活中学习,同时还要积极争取家长配合,引导学生健康、安全、愉快、积极的生活。

关键词:体验;生活素材;开放性;生活性

《品德与生活》的基本理念:道德存在于儿童生活中。道德寓于儿童生活的方方面面,没有能与生活分离的“纯道德的生活”。儿童品德的形成源于他们对生活的体验、认识和感悟,只有源于儿童实际生活的教育活动才能引发他们内心的而非表面的道德情感、真实的而非虚假的道德体验和道德认知。因此,良好的品德的形成必须在儿童的生活过程之中,而非在生活之外进行。

一、教学内容以生活背景为主,以学生生活背景搭建教学情境。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以将教材硬性的东西转化为学生生活中所熟悉的事件,将生活与教材相衔接,帮助学生加深对品德课程的理解和认知,进而丰富学生内在精神的需求。教师应结合学生的心理特征,以学生熟悉的生活背景来搭建教学情境,借以让学生从实际的生活中真正体会、了解品德规则等。然后组织学生到家乡的主要街道、工厂等景点实际参观,让学生通过用自己的眼睛看,用自己的耳朵听,用自己的脑子想,用自己的心灵去感悟,获得对家乡发展变化的直接经验和体会。以此培养激发学生爱家乡的情感和搜集整理资料、分享成果和团队合作的能力。

二、创设开放式教学环境,提供一个轻松的自主学习氛围

自主学习有利于挖掘学生的学习潜能,提高人的发展水平。创造开放式的教学环境能够让千姿百态的个性在合适的环境中得以发展,激发自主学习,培养创造潜力,让学生在活泼的学习活动中获得发展。

如:在《彩笔绘家乡》一课的教学中,为了培养学生关心家乡、憧憬家乡未来、做家乡的小主人翁的责任意识。我设计了“为家乡发展献计献策”、“家乡未来我描绘”、“家乡未来作品展”三个活动。

“为家乡发展献计献策”活动主要是引导学生开动脑筋,提出自己的建议,为家乡的发展献计献策,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和热爱家乡的情感。

“家乡未来我描绘”活动是一项动手表达活动,目的是给学生创造一个自由发展的空间,激发学生描绘家乡美好未来的欲望,引导学生用绘画、小制作等自己喜欢的方式描绘家乡,培养学生的动手动脑能力、创造思维能力,发展学生的兴趣爱好及个性。

“家乡未来作品展”活动是一项合作交流活动,目的是给学生创造一个展示作品的空间,激发学生展示自己作品的欲望,在教学中,我通过引导学生展示作品,使学生学会合作交流,分享创作成果,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让学生在轻松自主的开放性环境中进一步体会到成功的快乐。

通过以上的这一些活动,学生不仅得到了能力的培养,同时也不知不觉地受到了情感的教育,学生也在愉快的活动中树立起了自信心和上进心。

可见,开放式环境创设利用多种方式,给学生自学、创新和师生共学提供了多向选择形式,从而提供了让学生自由思考、互相促进的交往氛围,促进个性充分发展,培养人与人合作的精神以及人与环境的和谐发展。

三、放飞学生,让学生在大自然中实践,在生活中学习

儿童的品德与生活源于他们对生活的认识、体验和感悟。他们的现实生活对其品德的形成和发展具有特殊的价值。教育的内容必须贴近儿童的生活,贴近大自然,教学中采用儿童适于接受的生动活泼的方式,帮助他们解决现实生活中的问题,为他们今后人格的和谐发展与完善奠定基础。

在《我做小导游》一课的教学活动中,为了让学生在活动中了解家乡的风景名胜、资源等,培养学生调查、收集、整理资料的能力和方法,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的情感。我有针对性的设计了以下活动。

“小调查”活动:让学生自己到家乡的有名的景点去开展调查。如《文昌阁》、《大沽河风景区》等。让学生在大自然中了解家乡的资源、环境和风景名胜,培养学生的调查搜集资料的能力。

“我当小导游”活动: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模拟导游活动,通过我当小导游活动,充分介绍家乡的资源、风俗民情、风景名胜,培养学生的演讲能力,激发学生热爱家乡的情感。

“小小导游收获多”活动:通过这个活动,引导学生把自己在做小导游活动中的感受、体验进行交流,于同学分享感受及成果,并总结整理,培养学生总结归纳、整理信息的能力及热爱家乡的情感。

通过参观调查、模拟导游、交流收获等一系列的贴近生活、走进大自然的活动,让学生切切实实的感受到大自然的教育,给他们留下深刻的印象。在活动中教师要站在学生的视角和他们一起去体验、去观察、去发现、去探究,才能使他们愉快的、有创意的生活。

面对孩子们一张张欢愉的笑脸,我不由得想到赞可夫说的那句话:“掌握知识,与其说是靠多次重复,不如说靠理解,靠内部的诱因,靠学生情绪状态而达到的。”是啊,讲了又讲,让学生明白一个道理,不如创设一个丰富多彩,富有启发性,具有开放性的贴近生活实际的环境,让孩子们在真实的生活情境中去体验、去感悟、去获取。

参考文献:

[1] 山东美术出版社:一至三年级《品德与生活》教材

[2] 山东美术出版社:一至三年级《《品德与生活教师教学参考用书》

[3]《品德与生活课程标准》

第二篇:品德与生活教学的几点体会

《品德与生活》教学的几点体会

灵武市宁东小学 杨金霞

【内容摘要】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有所体验,在体验中获得教育。真正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与学生自身的生活保持零距离,使儿童真正地将各种规则内化为素养并转化为自觉的行为!【关键词】教学内容

“活”

“实”

“新”

“广”

品德与生活是是小学德育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小学生品德认识能力的提高、良好品德行为习惯的养成和树立科学的人生观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但是由于多方面的原因,品德与生活课教学工作仅流于形式,教学目标没有得到具体落实,教学质量令人担扰,农村边远地区更是如此。那么如何改变这种现状呢?只有将思想品德教育与学生的生活相结合,注重学生自己的体验,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有所体验,在体验中获得教育。这样才能减少思品教育“说”得多,“动”得少带来的弊端,真正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与学生自身的生活保持零距离。

一、开放课堂,使教学内容“活”起来。

开放品德与生活课的教学空间,为学生创设一定的教学情境,为了使枯燥无味、缺乏生机的《品德与生活》课堂活起来。所创设的情境必须是教学内容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结合起来,使课文里的知识真正成为学生看得见、摸得着的东西。

俗话说,听过的不如看过的,看过的不如亲手做过的。不管是从《品德与生活》课程的特点,还是从儿童这一角度去谈这门课的教学都是如此。有些知识教师讲解、演示多次却不如让学生亲自做一次,理解得更透彻、记忆得更牢固。即“在做中学”“在做中思考”“在做中领悟”。如在教学第四册《我长大了》一文时,“我长大了”的难点是让学生感悟到自己长大了,在教学时让学生拿出自己小时候的衣服、照片等,说说从以前的这些东西中你发现了什么?让学生在活动中发现自己长大了。对于学生在活动中出现的问题,应给予循循善诱的引导或指导,而不是把现成的道理、方法简单地教给学生。

二、变通内容,使教学内容“实”起来。

关心、爱护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球是个教育的主题。今天的孩子是未来环境保护的主力军,对学生从小进行环保教育,培养环保意识,增强环保责任感,意义重大。我们仅仅告诉孩子每天将产生多少吨垃圾,有多少地方环境正在遭到破坏等等,但是这样的数字堆积而成的课,是最最不能生发学生情趣的课。那些成人看来很发人深思的数据对孩子来说,只不过是抽象的数字而已,因为这脱离了学生的接受水平。

我针对学校周边环境白色污染特别严重的情况,设计了一次别开生面的保龄球赛:活动前,我让学生们到家里、马路边搜集3—5个饮料瓶。学生们纷纷问我干什么用,我神秘一笑,卖了个“关子”:“保密!”第二天的品德课上,大家把花花绿绿的一堆饮料瓶摆放在桌子上,我随手挑了几个饮料瓶,让大家灌满沙子,我拿出一个实心球,然后对大家说:“保龄球有了,保龄球瓶也有了,我们进行一次保龄球赛怎么样呢?”大家兴奋地尖叫。热热闹闹的保龄球赛后,我请大家说说这次比赛带来的感受,大家七嘴八舌地说开了,有的说,这次保龄球赛真有意思!这个球瓶是我见过的最特别的球瓶了,竟然是用废弃的饮料瓶做的;有的说,这次活动带给我一个深刻的启示:废物可以再利用。以后,我在丢垃圾时会想一想,这些垃圾可不可以再派另外的用场;有的说,我去找饮料瓶时发现我们身边这样的垃圾很多,我们要做环境的主人,向爸爸、妈妈进行宣传,让他们也像我们一样慎丢垃圾,尽可能变废为宝。这样,我们身边的垃圾会少一些,我们的环境会更好一些!„„我说:“大家说得真好!变废为宝,让我们身边的垃圾少一点„„一次保龄球赛,带给孩子的不仅有玩耍的快乐,最重要的是触动了孩子们的环境意识。在学生的幼小的心灵中播种了“变废为宝”环保意识。

三、改变结构,使教学内容“新”起来。

现在的小学生在家都是“一把手”,五、六个大人宠着、惯着,什么事他们都是最中心。在这样不良的家庭教育下,孩子们形成了“自我中心”的习惯。有时为一点点鸡毛蒜皮的小事,他们会争得脸红耳赤,不给自己占点便宜决不罢休。根据这样的学生现实,我组织举行了一次拔河比赛。在赛场上,各位同学咬紧牙关,齐心协力,奋力拼搏,我与孩子们一起喊加油,操场上口号声、欢呼声响成一片。看着一脸兴奋的学生们,我与他们交流起感受来:“拔河有意思吗?你觉得拔河比赛最有意思的是什么?”有的说,必须大家一起使劲才会形成一股强大的力量。我马上接口点拨:“是呀,团结就是力量。只要大家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我们的班集体一定会是一个积极向上的集体!”有的说,我觉得拔河比赛最有意思的是,朝后退的一方才是胜利的一方,前进的一方反而是失败的一方。我抓住时机,点拨深化:“这真是一个奇怪的比赛规则,前进是失败,后退才是胜利。其实,在我们生活中,有时候又何尝不是这样呢!如果两个人为了得到一个苹果互不相让,其中一方能选择退让的话,那他得到的是一个宽厚的胸怀,一颗高尚的心灵,远比一个苹果多得多。”一席话,说得大家心服口复,真正说到大家的心里面去了。随后,我把写有“朋友,退一步海阔天空。”的书签送给学生,与学生共勉。自这次拔河比赛过后,同学们相处得更融洽了,心里面也开始装着别人了。有时,同学之间有些争抢、冲突,一句“退一步,海阔天空”远比口干舌躁的教育有效得多。

四、学用结合,使教学内容“广”起来。

现在的孩子,大多是独生子女,他们在父母、长辈的过度呵护和关爱下,成了家里的“小皇帝”、“小公主”,养成了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习惯。他们对父母的艰辛劳动不懂得付出,只知道要求。在学习《妈妈的爱》时,让孩子说一说自己的妈妈是如何爱自己的,大多数孩子都说不上。如何扭转这种局面呢?离3月8日还有一周,我对孩子们说:“妈妈们的节日——三八妇女节快到了,送什么礼物好呢?”孩子们七嘴八舌地叫着“送鲜花!”“送贺卡!”我示意大家静下来,说:“其实,每位妈妈最希望收到的礼物是孩子的知心,今年我们就来送一份特殊的礼物给妈妈。这份特殊的礼物就是让妈妈知道我们有多了解她!我们有多爱她!离三八妇女节还有一周,请大家在这一周里比平时更多地关注妈妈,看看她的行动,听听她的话语,并多与妈妈交流交流,去读懂妈妈的心。三八节那天,我们再来说一说妈妈对我们的爱有哪些?”3月8日到,我问孩子们:“经过这段时间的留心观察,我想大家对妈妈肯定有更多的感受了,对吗?”小A说:“前几天我发烧了,妈妈急得不得了,我看见她在偷偷地掉眼泪。”小B说:“我发觉妈妈妈妈不但对我非常好,对奶奶也很好,昨天晚上,妈妈本来要和朋友一起去逛街的,但是奶奶说,她的被子盖着不舒服,妈妈就没去逛街,给奶奶换被子、铺床单。”小C说:“以前都是妈妈给我洗脚,那天我给妈妈洗了一次脚,妈妈激动得不得了,连连夸我懂事,我以后还要给妈妈洗脚。”„„这次活动,收到了很好的效果。家长们纷纷打电话告诉我:“孩子好像一下子长大了,懂事了,知道体贴父母了。”的确,小朋友都从亲身实践中体验到了父母的辛劳,获得了家庭生活的真实感受,真正明白了要孝敬父母的道理。

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一切围绕学生的发展。我们的教学必须联系学生生活实际,开展创造性的教学活动。开放的教学,能够满足学生的求知欲,体会到品德与生活生活之间的密切联系,体会到学习与社会生活之间的乐趣,使教学收到较好的效果,学生也能够将一些内化的规矩转化为良好的行为习惯。

第三篇:农村小学科学实验课教学点滴体会

农村小学科学实验课教学点滴体会

黄梅思源实验学校: 於松洋

内容摘要:“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小学科学教学中,我真切地看到了自己的工作轨迹,感受到那一位位充满活力的青年优秀教师,那一节节撞击智慧火花的科学课堂。主体意识,创新意识,感人至深。同时,加深了我对学生进行科学启蒙教育意义的认识,学生学好科学课程是对提高小学生的科学素养有着重要的意义。也有利于学生形成科学的认识方式和科学自然观,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潜力,对一个人的科学素养的形成具有决定性的作用。而小学科学常识课中的实验教学,虽然没有科学家所做的科学实验那样规范和繁杂,但其目的还是让学生像科学家那样,用科学实验方法,自主探索。认识自然界中的事物的性质和规律,达到培养学生的独立自主的探究精神和实践能力,达到科学启蒙教育之目的。那么,针对农村小学而言,怎样才能上好小学科学课,这就引人深思。在此,我谨以个人在教学实践中的做法谈谈我的一点点教学体会,与之勉之!

一、提高思想认识。

说实话科学课实验课,由于农村学校实验器材还不充足,设备也不太齐全,亦得不到各级领导的应有重视,虽然开课,教师也是将实验操作用教师讲解加上学生记录操作步骤而取而代之,忽视了实验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放弃了学生科学探究能力的培养。教师的演示代替了学生操作,主体被简化,学生亲自操作的机会减少,削弱了其动手能力。有的教师是为实验而实验,许多学生在做实验过程中,只顾依据现有的实验步骤跟着老师一起,听着老师的指令,机械地摆弄器材,取些数据,填填表格,表填完了,实验就完成了。所以,必须把实验教学作为一项尤为重要的工作来抓,要想实验教学真的有出路,我认为教师就要当好组织者和指导者,积极性要高。

二、培养学生的自主实验能力:

发挥学生在实验中的主体作用,不仅能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实验能力、动手能力和创造能力,也有利于提高学生自我意识,有利于培养学生科学思想、科学方法、科学态度和创新意识。教师要在科学课上指导学生进行实验设计,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进一步明确实验目标,掌握实验步骤和方法,提高实验效果。更重要的是学生可以学会一种科学的方法。学生通过自主地设计实验方案,小组合作、全班讨论完善了自己的看法,又有了新的认识和提高,在今后的学习中就能独立地运用科学的方法来解决问题。

同时还要给予充足的时间空间,让学生进行自主实验,体验科学。以往,我们有些教师在让学生做实验前,为了节省时间,先详细地向学生讲解出所有实验的过程,再让学生照着去做,这样学生不是通过自己探索出实验结果,而是在教师的指导与帮助下完成指定的操作。如讲到《年轮》时,实验前,我将事先准备好的不同木质的横截面分组分发,让学生观察。这样学生所获得的知识比我讲的要清楚多了。又如讲《形形色色动物》时,学生根本不了解它们的生活环境。我就将学生带到大自然中去观察自然现象。让学生走进生活,让科学走进生活,使他们在生活中学习科学。让学生亲自观察动植物生活在怎样的环境里,这样会使学生做起实验更有兴趣,对实验的理解才更透彻,才能使学生在观察中获得丰富的知识,提高动手能力,丰富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三、土法上马,自制教具。

土法上马,自制教具是我们农村小学科学教学的关键。结合教材实际做一些教具是相当必要的,因为它可以满足学生学习的需求,也可以达到教师预想的教学目的。因此,在教学《光的折射》时,我把一个玻璃茶杯 用墨汁将全身涂黑,只留下长4厘米,宽2厘米的缝隙,然后用电筒对着小孔一照,发现光通过茶杯的小孔,应该反射在小孔对面,然而反射在另一折;又如在教《让灯亮起来》一课前,我就自制了一些相关的教具,组装了简易电路图。总之,只要大家做生活有心人,科学就在身边,在科学课的教学中抓住生活中的点点滴滴,做到眼里有资源,心理有教育,科学资源就无处不在,更是取之不竭的。

四、因地制宜,选择适应教学需要的替代材料。

科学课中的观察、实验材料虽有一定的普遍性,但不可能覆盖所有地区和学校,对于那些当地缺乏的材料怎么办?在思想上不能抱着“等、靠”的依赖思想,等来了设备,有的学生已经毕业了,这是很不现实的。我采取的办法是:对教材中与自然条件结合较紧的课文进行系列梳理,列出不易得到的教学材料,选择可以达到教学目的要求、当地易得的材料进行替代和补充。如教《用根茎繁植的植物》一课时,教材中的插图夹竹桃、天竺葵,我都不太认识,何况学生呢,在教学中我启发学生用本地随处可见的杨柳、葡萄等植物进行压条、扦插实验,真的效果还是不错的呢。又如在教《家养小动物》 一单元,我预先让学生喂养一些可爱的小动物,仔细观察它们吃东西的样子,以及生活习性等等。诸如此类的像《养蚕》、《青蛙》等内容。皆可随时而择,因地而栖。这样就接近了学生生活实际,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亲自动手操作,感知事物参与教学,兴趣浓厚,课堂气氛活跃,获取的知识也比较生动形象、深刻。

充分利用自然环境,开展环境考察和课外科学研究活动。农村有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为带领学生走出教室到大自然中去进行考察活动提供了良好的场所。实验教师注意充分利用这一有利条件,带领学生到大自然这个“大课堂”去上课,科学课中凡是适合在当地自然环境中教学的内容,如水域的污染和保护、植物与环境、土壤等等,尽可能让学生进行实地考察,直接与大自然接触,并注意把爱科学的思想教育和改变当地自然面貌结合起来,把科学课的教学和课外自然研究活动结合起来,从而使科学课取得了综合的教学效益。将学生带到大自然中去观察自然现象,虽然很费时间,而且由于学生的活动范围很大,给教师的管理带来了一定的困难,但学生在观察中获得了丰富的感性认识,提高了动手能力,培养了热爱大自然的情感。结合当地农村经济发展的需要,增补一些有利于学生了解、利用家乡自然条件科学致富的教学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认识家乡的自然资源──如地形、作物、水域,等等。

2、家乡人民对自然界的利用和改造,如水资源的利用、土资源改造与利用、茶叶的加工等等。

在学习这些内容时,教师把学生带到田地边、池塘旁,让学生边考察、实践、边学知识,使学生对家乡了解更全面,感情更深厚,并增强了动手能力和科学致富的意识。

五、充分发挥农村在小学科学教学方面的优势:

1、农村学生的生活经验不同于城市学生,我们农村的孩子更熟悉大自然的环境,在某些科学知识学习方面更胜于城市学生。农村学生的周围就是美丽的大自然,他们经常见到一些动物和植物,了解动植物的生长和养殖过程,熟悉大自然中的山川地貌和岩石。如:《稻谷的观察》、《植物的一生》等教学内容对农村的孩子来说,再熟悉不过了。

2、农村学校更接近于真实的自然环境,具有城市学校所无法比拟的天然教学资源。农村学校的周围有丰富的动植物资源,能为学生科学学习提供很好的学习资源;农村学生的家庭周围一般比较开阔,能为养殖动物、种植植物提供合适的场所;农村的空气清新、天空清朗,能为学生观察天文和气象学习提供很好的条件;农村学校的周围一般是山川、田野或河流,教师可以非常方便地取到一些土壤材料,可随时带领学生到周围环境中观察各种地貌;等等。

农村小学的科学教学,最关键还在于我们的科学老师,相信,通过大家的不懈的努力,农村小学科学教学的明天会更好。总之,世上无难事,只要肯登攀。只要我们围绕素质、素养教育的目标用心去做,很多困难是可以克服的,农村小学的实验教学被动局面也是一定可以解变的。为了农村科学教育,我愿化着老牛——不用扬鞭自奋蹄!

第四篇:品德与生活分层体会

《品德与生活》课堂分层教学体会

我们在教育实践中要特别注意学生的差异,“因材施教”。课堂教学是教学的主渠道,在这一环节中实施分层教学,对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是十分有效的。以下是我对小学品德与生活分层教学的几点感受。

一、以人为本

学生受到“先天的遗传因素”、“心理因素”和“社会文化因素”等方面的影响,形成了千差万别的性差异。学习方式、接受知识等都各自不同。我们在教学实践中,就必须把他们以分层方式地契区分开来,根据他们各自的学习基础,心理素质,学习习惯,学习能力,以及交际能力,并结合教材的要求把他们分成若干组、若干层面分别上课,分别指导,以促使每一个学生在原来学习的基础上有所提高。

二、因材施教

教师要在课堂分层教学中,驾驭课堂的每一个环节,一个十分重要的前提就是课前必须分层备课。教者除了要把握好“教材”还要把握好“人材”,即要对本班的第一个学生有深入的了解,采取什么教学手段,如何应对和处理课堂上可能出现的种种情况,并如何地加以引导,这都需要教师所必须精心准备的。那么,在备课时,首先教师要转变角色,要处处为学生着想,要考虑第个学生的个性差异,学习基础;要最大限度地设置让学生充分展示自己的舞台,真正发挥他们的主体作用;要让每一个学生都能积极地参与整个教学的过程之中,还要备好如何在课堂上让学生学得生动,愉快。这对教师上好一堂课是十分重要的。要彻底废除设置“线路”,给学生“划圈子”,让学生跟着老师的指挥棒转的“填鸭式”的备课方式。我们面对的是一个个天真烂漫的学生,他们对事物的认识有他们自己的看法,不管他们如何想象,我们都要认真的去面对让他们充分地表现,即使他们说错了,也要耐心地把他们引导到正确的方向来。因此,备课一定要充分考虑每一个教学环节,每一位学生的了展,切忌扼杀或抑制学生的创造性。

三、分层教学

课堂教学是品德与生活教学的主渠道,让每一个学生在每一堂课里都能发挥作用,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在学习中学会学习,是最为重要的。我们面对着每个学生都存在着差异,这是绝大多数老师所认可的,对他们实行分层教学也是大家认为比较合适的。可是课堂分层教学的模式是什么呢?这是每位老师最为关注的问题。我想分层教学不可能是一种模式,而是一种理念。如果教学有什么模式,那么教育教学又有什么可研究的呢?所谓“教学模式”其实是某种教学方法在课堂上的运用。而教育、教学方法是因人而异,因地而异的。把某种教育、教学方法当作一种模式硬套在一堂课上,我想是行不通的,也是不可能的。相信每一位教师都有这样的体会,在每一堂课的教学过程事都是在多种教学方法灵活、综合运用的过程中完成的。要使一堂课获得成功,不管使用什么方法,都必须面向全体学生,使主体地位得到落实,而课堂教学要面向全体学生就不可能不分层次、层面进行教学。在分层教学中还要注意层次互动、取长补短、资源共享、共同提高。例如在朗读方面,先请阅读能力较差的同学朗读,让同学们进行评议,再请具有一定阅读能力的同学朗读,还可以请同学边朗读边表演。这样在课堂上多让各个层次的学生得到解放,既能使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落实,又能让不同层次的学生交流,取长补短。最终达到共享学生自己的成果的目的。另外,课堂作业的安排也要分层次设置。总的原则是:少而精,难易适度,要富有选择性,适合不同层面同学的需要。

四、分层评价

每个学生的差异总是客观存在的,不管是生理方面、心理方面还是文化知识方面各自都有不同之处。因此,我们对每一个学生的评价也应相应地采取不同的法、形式和标准,在应试教育中,人们用一把“尺子”衡量每一个学生,即文化知识考试成绩好,一切都好;文化成绩差,那就一文不值。结果造成了千军万马过独木桥的局面,大量的学生被迫厌学、弃学,成了应试教育的牺牲品,给社会带来了极为消极的负面影响。它的最大弊病就是忽视了学生客观存在的着差异,直接压抑了大部分学生的积极性,而酿成恶果。课程的改革就是要改变这种与当今社会发展不相适应的教育、教学局面。可见,评价学生的改革,是教育、教学成功与否的一个重要环节。

第五篇:品德与生活听课体会

学情分析

从学生的社会生活环境看,湖北乃千湖之省,武汉市地处两江汇合之处,是一个水电资源丰富的地区。学生在生活中很难真正体会到缺水电给生活带来的不便,并没感觉出它的珍贵。学生中不珍惜水甚至浪费水电的现象随处可见,他们缺少对世界、特别是我国水电资源状况全面完整的认识了解,自主性和合作性也不够强,有些家长在这方面也缺少对学生进行正面教育。但我国是水、旱灾害频繁,人均资源短缺的国家。因此,加强节约水电教育势在必行。

因此,本课针对上述学情分析,确定的教学重点是:让学生了解水电是宝贵的资源,学习节约水电的方法。教学难点是:让学生明确节约水电的重要意义,养成节约的良好习惯。

在突破重难点的过程中,教师应注意要重视课前师生共同进行调查水电资源的活动,加强方法指导。同时教师要利用视频等多媒体资源创设情境,引发学生情感共鸣,激发他们节约资源的情感。最后通过“节约水电窍门我介绍”、“制定节约水电文明公约”、设计广告语等活动升华学生情感。

设计思路

本课设计突出活动性、体验性的特点,旨在通过探讨交流、场景模拟、行为辨析、制定协议等方法,让学生感受水电等资源极其匮乏的同时,知道水和电在生产、生活中的重要作用,明确节约的方法,养成处处节约的良好习惯,帮助学生建立对他人、对社会、对整个人类的爱心和责任感。

教学目标

情感与态度:唤起学生节水、节电的意识,珍惜水资源,保护水资源,激发爱惜水电的情感。行为与习惯:培养自觉节约水电的意识,自觉实践节约水电的良好行为方法,养成节约的良好习惯,逐步增强环保意识。

知识与技能:了解我们周围水、电资源的现状,了解水电在生产、生活各个方面的用途,了解水电与人类的密切关系,知道水电是宝贵的资源,学习节约用水电的方法。

过程与方法:调查研究、互动交流,研讨辨析,认识水电的宝贵,形成节约的意识和正确的价值观,学习科学的节约方法。

教学重点

让学生了解水电是宝贵的资源,学习节约水电的方法。

教学难点

让学生明确节约水电的重要意义,养成节约的良好习惯。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制作“家庭用水用电”调查表,布置调查任务,准备节约公约的样本,制作教学课件等。

学生准备:课前了解水电的用途,调查家庭、个人每天的用水量,做刷牙用水量实验(刷牙时水龙头关与不关、流量大小,与用水量的多少比例。),填写调查表。查询或实地考察缺水情况,并以文字或图片等形式记录整理。

第一课时

活动一认识水状,探究秘密

1.师:同学们,你们喜欢猜谜语吗?今天老师这儿有一个谜语,看谁能猜得出:“一物不稀奇,人人不能离。钢刀切不断,铁钩钩不起。”

2.师:你们是怎么猜出来的?是呀!水在我们生活中人人都离不了。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说说“宝贵的水”。——板题“水”。

3.你在哪些地方见到过水?(教师相机演示课件:水的画面)

4.小结:除了刚才大家说到的这些液态的水以外,还有固态的水(如冰),气态的水(如水蒸气),这些水构成了大自然中丰富的水资源。

【设计意图:通过猜谜激发兴趣,引发已有的生活经验,了解身边的水资源状况,为下一步的对比埋下伏笔。】

活动二比较演示,体会宝贵

1.师:地球上的水资源很丰富,表面70.8%的面积为水所覆盖,但是是不是所有的水都可以直接使用呢?

2.(演示课件:出示“地球上的咸水约占97%,淡水约占3%,而可利用的淡水约占0.5%。”)教师实物演示:如果把一盆水比作地球上的水资源,那么淡水资源就只相当于这一碗水,而可利用淡水资源仅仅只有一勺水。

3.师:我们可以利用的水多吗?说说你的想法。

4.师:你知道如果缺少可利用的淡水会带来什么严重的后果吗?

5.(演示课件:播放缺水录像、图片)师:你看到什么,听到这些?想说什么?

6.小结:地球上的水看似很多,实际上可用的实在太少,没有水动物、植物不能生存,人类的生产生活活动不能进行,后果非常严重。

【设计意图:通过表格,实物演示、观看录像、实地考察等直观形象的方式引导学生通过悬殊明显的比较感知水资源的宝贵、匮乏。】

活动三实践探究,了解用途

1.师:课下我们从不同角度调查了水的用途,总结一下你们的调查情况。

2.学生分组谈论、交流,教师巡视。

3.每组派一名代表进行全班交流。(从生活、工业、休闲娱乐、植物、城市建设、其他这几方面用图片、手抄报、文字等方式交流。)

4.听了同学们的介绍,此时此刻,你最想说的是什么?

5.小结:人体65%是水,从在妈妈肚子里孕育起我们就生活在水中。我们的生产、生活时时处处都需要水,离不开水。

【设计意图:通过分组汇报,体会水在生活、生产中的重要作用。】

活动四情景再现,感知重要

1.师:老师相信大家都经历过停水的日子,停水给我们的生活带来哪些麻烦?咱们先来看看乐乐家停水的一天。情景表演《在停水的日子里》:天气太热,乐乐准备洗澡却发现因为管道爆裂停水了,不知什么时间修好。乐乐乐不起来了,他该怎么办呢?

2.师:知道这个情况,邻居们会说些什么?做些什么呢?这天会怎么过?

3.师:你有过这样停水的经历吗?能说说你的体会吗?

4.小结:停水让生活变得混乱,没水的日子才知道水是多么不可缺少,多么的珍贵。

【设计意图:通过情景表演,引导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更能感受到生活离不开水,水是非常珍贵的。】

板书设计

5节约从我做起

水资源稀少珍贵

水的用途广泛离不开

停水的日子

过这次小学品德与生活(社会)优质课评比的听课活动,我的触动很大。通过学习,我深切地体会到上好一堂课的不易。要上好一堂品德课,需要注意的问题太多,需大处着眼,小处着手,以情感人,以心换心。现在就自己此次听课活动,谈谈自己对课堂教学的几点感悟。首先,新课程理念方面,注重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学生在“合作、探究”的活动氛围中学习、感悟。

绝大多数课题,教师都采用不同的方式和手段,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参与到品德学习中来。像:设置悬念,讲故事,谈话法,小组合作法,讨论法,教学游戏,情景资料等等。

第二,教师的基本功和整体素质高。

本次大赛,教师不仅课件制作的好,而且教师在设计活动上也下了不少功夫,从中设计很多开放性问题,为学生开驰思维,放飞思想,张扬个性提供广阔的空间。同学们都能各抒已见,无拘无束,大胆发表自己的见解,看着同学们那种争先恐后的样子,我们可以切身体会到,师生配合融洽。

第三,创造性地使用教材。

“利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这些教师在执教中的每一个教学细节都在向我们诠释着自己对教材的独到见解,然后再把这种见解,润物细无声地传递给学生,点燃学生思维的火花,激发学生创造的灵感。根据学生实际,科学地创设情景,有利于提升学生道德情感、升华学生的道德行为。

第四,运用多媒体教学,课堂教学形式丰富多彩,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构建生活化的课堂,让生活走进课堂,并且能够打造温馨课堂,用儿童喜闻乐见的方式进行教学。教师剪辑录像、制作幻灯片走进电教室。课堂上通过多种形式,极大地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并能适时地对学生进行评价与奖励,也能够很好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主动参与,思维处于比较活跃的状态,真正实现教师和学生的心与心的交流。

两天的听课时间转眼就过去,但留给听课教师及学生的远不止我上面所讲到的。让我明白了我们的品德与社会课堂不仅要带领学生走进班级,走近科学,更要带领他们走近生活,走近社会,走近那些洗涤心灵的人和事。我们应该深刻地认识到,自己是学生的引路人,努力帮助他们形成良好的道德品德和积极美好的人生观、世界观,是我们每一位品德老师义不容辞的责任。在完善我们的教学方法、提高课堂效率的同时,在孩子心中播撒下一颗颗希望的种子,使品德教育水到渠成、润物无痕。

下载小学品德与生活课教学点滴体会word格式文档
下载小学品德与生活课教学点滴体会.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小学品德与生活教学论文《浅谈品德与生活课的丰富多彩》

    小学品德与生活教学论文《浅谈品德与生活课的丰富多彩》 我眼中的品德与生活课,是从学生的生活实际中来,又回归到学生的生活实际当中去的,既来源于生活,又回归于生活。本着这样......

    《品德与生活》说课

    北师大版小学《品德与生活》说课模板各位老师: 大家好,我是x号选手,我今天说课的内容是《xxxx》本主题选自北师大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小学一年级下册《品德与生活》。......

    浅谈品德与生活课的活动教学

    浅谈品德与生活课的活动教学每个人都渴望拥有一个属于自己的舞台,渴望自己能在舞台上旋转自己的人生。新课程改革为孩子们架起了一座桥梁。品德与生活课程以它特殊的性质——......

    小学品德与生活教学设计

    《我们的动物朋友》之《我们的好朋友——动物》教学设计 教科院 07小教 陈慧梅 学号:1011407018 教材出处:北师版《品德与生活》小学二年级下册第二单元《我们的动物朋友》......

    小学品德与生活教学工作总结

    小学品德与生活教学工作总结 品德与生活课程旨在促进学生良好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为学生认识社会、参与社会、适应社会,成为具有爱心、责任心、良好的行为习惯和个性品质的......

    小学品德与生活教学设计

    备课时间 上课时间 计划课时 累计课时 第一单元 我的家人与我的伙伴(11课时) 1、我的一家人(3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知道家庭的含义和家庭成员间的称呼、关系。 2、了解家......

    《浅谈小学作文教学点滴体会》)

    浅谈小学作文教学的点滴体会 〖摘要〗写作是应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创造性表述的过程。写作能力是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在作文教学中......

    浅谈小学《品德与社会》课教学

    品德论文 浅谈小学《品德与社会》课教学 澧县一完小 胡彩霞 新的《品德与生活•社会》课给德育课程教学带来了生机和活力,如何上好小学品德课,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