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有感 1500字(共5篇)

时间:2019-05-12 01:32:32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读《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有感 1500字》,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读《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有感 1500字》。

第一篇:读《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有感 1500字

《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读书笔记

《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是马克思主义的经典著作之一,是马克思主义历史唯物主义发展的一座丰碑。恩格斯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结合大量的历史真实资料,详细阐述了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并运用科学的论证方法,对家庭、私有制和国家进行了解读,并揭示了三者之间的关系。通过研读本书,可以深刻体会到恩格斯缜密的逻辑思维,和对于历史材料的详尽的发掘和阐述,同时也可以学习到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方法,对于今后的专业学习,是非常有益处的。同时,恩格斯在《起源》中揭示的人类社会的发展的进程和规律,对于如何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可以说也是一种启迪。

《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一书共有九章,主要讲述了家庭发展史、氏族制度和私有制、国家的起源三大部分。恩格斯通过对家庭、私有制和国家起源的研究, 不仅着重讲了原始社会, 还对奴隶制、封建制和资本主义社会的本质发表了深刻的见解, 揭示了资本主义必然灭亡、共产主义必然胜利的客观规律, 指出了无限美好的光辉前景。

该书以历史唯物主义为指导,以丰富的史实材料为根据,缜密论证了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问题,科学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进程和规律,深刻批判了资产阶级学者歪曲历史、美化私有制和剥削制度的谬论。列宁对这部著作给予了极高的评价,认为在研究国家问题的时候应重点看看恩格斯的著作《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它是现代社会主义主要著作之一,其中每一句话都是可以相信的,每一句话都不是凭空说出,都是根据大量的史料和政治材料写成的。在《起源》中恩格斯用了大量篇幅,深入探讨原始社会家庭关系。在家庭问题上,恩格斯基本接受了摩尔根的研究成果,但做了某些取舍,更简练明了地描述了家庭婚姻的演化史。恩格斯和摩尔根一样,在家庭婚姻问题的研究中,引入了历史的维度,把家庭的发展当作一个从无到有的演化过程,深入探讨了家庭的起源和演化的历史形式。从恩格斯的论述中,应当把握三个基本问题:家庭产生的前史;家庭发展的历史形态;对未来家庭的展望。恩格斯把家庭演化的历史形式分为血缘家庭、普那路亚家庭、对偶家庭、一夫一妻制家庭。血缘家庭是人类走出杂乱性交原始状态之后,确定的第一种群婚制家庭形式,是群婚制的最初阶段。普那路亚家庭是人类所经历的第二种基本的家庭形式,是群婚制发展的高级阶段,是最为典型的群婚形式。对偶婚制是人类在原始时代所经历的第三种基本的家庭形式,主要发生在蒙昧时代与野蛮时代交替时期,对偶家庭具有双重属性,相对于群婚来讲,它是个体婚,但对严格意义上的一夫一妻制家庭,它又是一种带有群婚遗迹、不稳固的婚姻家庭关系。资本主义条件下的一夫一妻制是以私有财产和商品交换为基础的。而且,在这里,财产关系对婚姻关系的决定作用更是强有力,以至于婚姻关系变成一种权衡利弊的买卖关系。在对资本主义条件下的一夫一妻制家庭的本质做了深入剖析与批判之后,恩格斯指出,只有在被压迫的无产阶级那里,真正的性爱才可能确立,而真正的一夫一妻制只有在共产主义条件下才能实现。

于家庭的起源我始终弄不懂家庭是如何产生的,又因何而产生的,这一点无论是摩尔根还是恩格斯似乎都没有很好的解释,但对于家庭的形式和发展还是描述的很明确的。只是有些地方仍没有充分的例子证明。在第二章节家庭的第一段描述中,摩尔根把在易洛魁人中间盛行的一种双方可以轻易解除的个体婚姻:称为“对偶制家庭”,我很奇怪难道这就是对家庭起源的描述其接下来所描述的“对偶制家庭”中的现象在今天看来是荒谬怪诞的更为重要的是摩尔根、恩格斯好似没有表明这些结论从何而来。那么,我们又如何对此信服呢?

家庭的功能,远不是恩格斯所解释的那样,是男性统治女性的工具。正如他所说的那样,家庭从一开始就与社群不同。这个不同正是因为家庭与社会对个人的意义完全不同。社会是个人获取生活资料和发展资料的所在,而家庭的功能却是满足(至少是偏重于满足)个人的情感需要。如果说社会冲突模型对家以外的社会是有解释力的,那是因为物质利益或者权力利益往往是一个你死我活的零和博弈。而在家庭中,情感的满足绝对是投桃报李的双赢博弈。为了抹杀家庭的情感功能,恩格斯说,在中世纪的骑士之爱以前,人类是没有个人情爱的。可是我们却不能想象,如果不是强烈的爱情的推动,特洛伊战争怎么会发生?中国的诗人又怎么能发出“冲冠一怒为红颜”的绝唱?

所谓国家并不是从来就有的。曾经有过不需要国家,而且根本不知国家和国家权力为何物的社会。在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而必然使社会必然分裂为阶级时,国家就由于这种分裂而成为必要了。现在我们正在以迅速的步伐走向这样的生产发展阶段,在这个阶段,这些阶级的存在不仅不再必要,而且成了生产的真正障碍。阶级不可避免地要消灭,正如它们从前不可避免地产生一样。随着阶级的消失,国家也不可避免的消失。在生产者自由平等的联合体的基础上按新方式来组织生产的社会,将把全部国家机器放到它应该去的地方,即放到古物陈列馆去,同纺车和青铜器陈列在一起。

然后谈论一下自己在读完《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后的整体感受阅读过程中自己仿佛脱离了人类这一整体,不再是他们其中一员,而是以一种旁观者的视角,看着人类社会一步步发展至今天的文明时代。读毕,心情就像阅读一部未完待续的小说那般,总忍不住去猜想后来可能会发生的事,期待,憧憬,想象着人类社会将何去何从?其中想的最多的就是国家这种形式消失后会出现什么样的社会组织制度?阶级能否消失?人类将从文明时代进入什么样的时代?因此,总的说来,这本书在给自己带来对马克思主义经典的基本思想相关知识的同时,也让自己体会到“哲学书作为小说读”的感觉,引起了自己对相关问题的遐想与思考,值得一读。

第二篇:读《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有感

我们究竟是在走向文明,还是步入毁灭的深渊?

——读《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有感

在写这篇读后感时经历了很大的心理挣扎。因为看到的方面很多,竟然不知道该从何入手了。从原始社会混乱的家庭关系,再到逐渐有规律的氏族,最后到国家,这一采取强制手段管制社会的工具的出现。国家怎样靠部分的改造氏族制度的机关,部分的设置新机关排挤掉它们,并且最后完全以真正的国家机关来取代它们而发展起来。从血缘家庭到普那路亚家庭,再到对偶制家庭,最后到专偶制家庭,逐渐的稳定关系。这种关系的变化不仅使我想起了数学当中函数的变化,多对多,一对多,多对一,一对一。人们似乎一直在追求一种平衡,可惜这种平衡就像化学反应一样,打破旧的平衡建立新的平衡要付出代价,但同时新的平衡也并不稳定,至少还会有更加稳定的平衡可以被建立。如此一来,似乎永无止境。人类在这种循环中乐此不疲,似乎这是人类的文明在进步,人类在不断发展的标志。可现在的我们,真的在脱离了野蛮时代之后,进入了一个文明时代吗?究竟什么,才是真正的文明呢?

以上这些问题是我不禁想到了一幅图。蛇头咬着蛇尾,围成一个圆圈。开始便是结束,结局亦是开端。也许我们真的已经进入了一个文明时代,但谁又能够保证这个文明时代的结局不是再度进入野蛮时代呢?也许,恰恰因为我们高度的文明,使得科技发展到我们无法控制的地步,最终带给我们《生化危机》中的毁灭。我们会为我们的文明付出相应的代价,我们会像恐龙一样在地球上绝迹,然后地球上会萌发起另一个野蛮物种,他们会逐渐进化,又会再一次产生发展,进化,文明,制度也会完美。那我们的存在,究竟又证明了什么呢?

追寻恩格斯一路的探索,我发现人类从古到今一直都在试图寻找一种绝对稳定的平衡,一种适合人生活的状态,可以让人类不愧为万灵之首,在任何时候都可以有规律的,无论是道德上还是个人保护上都可以完备。在这一不断试错的过程中,我们发明了许多东西,并且沿用至今。每一种制度的产生都对应于当时的社会环境,一切事物都处在不断地动态变化之中,就像国家只是一个历史概念一样,它只是某一阶段的特殊产物。国家以前的氏族到现在为止已经被消灭了。

西方的律法是很发达并且详尽的,这也许要归功于以色列人的悖逆,使上帝不得不赐下十条律法来规范他们的行为,是他们不至于犯罪。古罗马的十二铜表

法,是现代法律的基础。这一逐渐发展的过程使人们由野蛮的,可以任意妄为的阶段过渡到了被约束的阶段。所以人们要寻找一种可以执行约束任务的机构。为了公平,最早的氏族也会懂得采取多人进行选举,投票等的方式来确定出最高裁决机构的成员。不得不承认,人类是聪明的,尽管这种方法并没有完美到绝对公平,但相对而言,只求在可行范围内最公平便是最好的准则到如今也很受用。说没有绝对的公平是对的,因为那正如物理学中没有绝对的静止一样,任何的静止都是相对的运动。只不过所选的参照物不同而已。

经济基础的变化是私有制、家庭、国家产生的根本原因。奴隶制社会取代原始社会、私有制取代公有制、专偶制取代群婚制、国家取代部落是历史的进步和历史的必然。私有制的存在是男女不平等甚至一切压迫剥削制度存在的根源。国家的产生是阶级矛盾无法调和的产物,共产主义社会的到来将会使国家消失,因此,随着财富的增加,财富便一方面使丈夫在家庭中占据比妻子更重要的地位;另一方面,又产生了利用这个增强了的地位来废除传统的继承制度使之有利于子女的原动力。这样,就导致了女权制推翻的必然性。

恩格斯认为这个转变是非常关键的,资本主义包含两种不同性质的生产,即商品生产和家务生产,或者说,付工资性的生产和不付工资性的生产、有交换价值的生产和仅有使用价值的生产。这后一种生产虽然不像“普通商品”那样在市场上自由交换,但它是有用的、必需的;而且在资本主义的社会性生产中,它为创造利润、资本积累起着本质的功能。然而,在以货币决定价值的社会里,由于这种劳动只表现于“家内”,无法成为商品在市场上进行“自由交换”,其结果,它只能使生产者的价值“暗藏”,以致使生产者的身份低下。“母权制的被推翻,乃是女性的具有世界历史意义的失败。丈夫在家中也掌握了权柄,而妻子则被贬低,被奴役,变成丈夫淫欲的奴隶,变成生孩子的简单工具了。”丈夫凭借经济权力来支配新的家庭秩序,恩格斯称“在家庭中,丈夫是资产者,妻子则相当于无产阶级。”男性统治根源于是他而不是她掌握财产的事实。妇女压迫将伴随私有制的解体而终止。因此,恩格斯认为,“妇女解放的第一个先决条件就是一切女性重新回到公共的劳动中去”,以使妇女经济上不再依赖于男子;妇女解放的第二个先决条件是必须“依靠现代大工业”,只有在高度发达的工业化社会里,才可以想象妇女能够真正得到解放;第三个先决条件是家务劳动的社会化,即“把

私人的家务劳动溶化在公共的事业中。”因为在前阶级社会,家务劳动有一种“公共的性质”,而一夫一妻制家庭产生后,“家务的料理„不再涉及社会了。它变成了一种私人的事务;妻子成为主要的家庭女仆,被排斥在社会生产之外。”最终,妇女解放的根本条件是消灭私有制,推翻资本主义制度建立社会主义制度。

国家的消亡是历史的必然,与阶级消灭是同一过程。两者存在一定的联系:阶级的消灭是国家消亡的前提,而且阶级消灭必然使国家消亡。恩格斯认为我们的社会正在以迅速的步伐走向一个生产发展的阶段,阶级阻碍了生产的发展,阶级的存在成为多余。国家伴随阶级的产生而产生,伴随它的灭亡而灭亡。随着生产力高度发展,社会产品得到极大丰富,阶级就失去了它存在的物质前提而成为生产发展的直接障碍。随着阶级被消灭,国家也将完成其历史使命而退出历史舞台。

那么中国的贫富差距问题该如何解决?如果没有了国家,我们真的就幸福了吗?国家,作为一种统治阶级的工具,究竟会被什么所取代,恩格斯只是指出一个大概的方向。虽然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离我们的生活确有距离,几百年前的东西未必能够准确地预计到当今现实,但是有时候,几百年以前的人往往更能看透,却不说透。等待后人去解决的,还有很多问题。当然,这一切使我感到惊恐,我并不是一个想要名垂青史的预言家,所以本没有必要担心。只是好奇完全的共产主义,物质材料极大丰富真的可以是人类的天堂吗 ?人类是自私的不是吗?一切都在处于不断的动态变化之中,古代氏族自由,平等,博爱真的会复活吗?我不知道,也许我会带着疑问入土,但人类的最终结局,终究也是如此。

第三篇:《家庭、私有制和国家起源》读后感

认真读完一本著作以后,相信大家的视野一定开拓了不少吧,需要好好地对所收获的东西写一篇读后感了。那么我们该怎么去写读后感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家庭、私有制和国家起源》读后感,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家庭、私有制和国家起源》读后感1

读这部著作就可以说是相当有意思了,简直改变了我的世界观好吗?果然伟人就是伟人,写来的东西都是这么有深度这么有见解。

读这文章之前我一直觉家庭之类的东西就从古至今应该都不会有很大变化,而且家庭的结构变化应该也是独立的、和外界关系不大的,而且我最觉得家庭的组建应该是以爱为基础的。结果以上观念全都被这本书打破了,基本上我认为的没有一个是准确的,本人还是太幼稚了。

这本书从家庭入手,从家庭的演变讲起,把家庭与私有制和国家串联在一起,让人觉得意料之外又情理之中。虽然本人还没有看到这本书讲国家的部分,但是前两个部分已经是让人觉得逻辑缜密、叙述严谨、极有见地的了。如从某些现存家庭制度中家庭成员的称呼、成员亲近程度就可以推出一种早已不存在的家庭结构的存在。应该说是直觉敏锐好呢,还是说注重观察、方法科学好呢?我觉得应该是两者兼有吧,这在一定程度上提醒我这种社科类的研究就相当看重研究者的素质,面对这种细微又难解的似是而非的线索,能把握到多少真相,能够把结论推到多远多深,真的就全靠研究者自己的本事。

还有在说说恩格斯文中的一句话“我以为,只要还戴着妓院眼镜去观察原始状态,便永远都不可能对它有任何理解。”这句话很有意思、也很有道理啊。带着偏见去研究是绝对不行的,先入为主的观念往往会把人引上歧途。

《家庭、私有制和国家起源》读后感2

看完本书实在是一种莫大的享受。本书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著作之一。在这部著作中科学的分析了人类早期发展阶段的历史,剖析了国家的起源和本质。

首先,人类文明的发展阶段作者大致分为三个阶段:蒙昧时代,野蛮时代和文明时代。氏族在蒙昧时代中产生,伴随的是群婚制。氏族内部没有统治和奴役,这是它的伟大之处也是它的局限性。在这个时代,人类还要为食物的匮乏而殚精竭虑。人口是极其稀少的,甚至说人口的增多是一种负担,两性之间的分工是自然纯粹产生的:男子出外打猎,女子从事家庭起居。财产是共有的,也因为如此,妇女能够提供相对稳定的食物来源,在家中的地位比男性要高。但是随着畜牧业的兴起,游牧部落从野蛮人群众分离出来,男子能够提供更稳定的食物来源,女子还是局限在家庭内部,慢慢的男性的地位提升,形成了第一次的社会大分工。野蛮时代伴随的婚姻制度是对偶婚制。

然而,也因为畜牧业的发展,食物出现了剩余,这就出现了交换的可能。同时农业和家庭手工业也同时兴起,产生了对劳动力的极大需求,这就产生了第一次社会大分裂:主人和奴隶。阶级也就慢慢产生了。男子在财产方面的极大控制权进一步提高了男子在家庭中的地位,女子因为在家庭中的早期优势,后面反而无法脱身慢慢成为了男子的财产。也由此,对偶婚制慢慢的逐步过渡到了一夫一妻制。可以说剩余财产的急速膨胀是社会制度变革的一个重要原因。商人,作为第三次的有决定意义的重要分工也同期产生。作为一个连接者慢慢的在生产和消费中占据了主导地位。货币,这个神奇的社会资源分配中介也应运而生。但是商业文明辉煌的同时也带来了一系列周期性的商业危机,给社会带来了严重的不利影响。

另外,国家也并非是特立独行,她是伴随着财产的增加和经济发展的阶段而必然产生的,她有她的必然性和偶然性,但作为一个社会工具(公共权力),既可能帮助社会生产力提升,也有可能变成社会发展的阻碍,那么以生产者为基础发展的自由平等的自由联合体就有可能成为在国家之后的新的工具。

那么这也产生了另一个设想:古代氏族的自由、平等和博爱是否有可能复活?但却不是单纯意义上的复活,而是更加富足,社会财富极大丰富的更高形式上的复活?

本书即便历经百年,却对现代社会还是有极大的借鉴价值。

《家庭、私有制和国家起源》读后感3

恩格斯在《起源》这本书描绘了家庭的发展过程,即血缘家庭--普那路亚家庭--对偶制家庭--专偶制家庭,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读后感。在血缘家庭中,每一辈人是一个婚姻集团,比如一辈人中的男女都互为夫妻,没有固定的婚姻关系;经过自然选择,在智力和体力上血缘家庭不如没有血缘关系的氏族之间的婚姻,进而淘汰了近亲结婚,也就产生了普那路亚家庭-群婚的最高发展阶段,在这个阶段,妇女占氏族的主导地位。

对偶制家庭是群婚发展到专偶制家庭的过度阶段,在这个阶段,大量财富逐渐集中于男子之手,而且这种财富必须传给这一男子的子女。为此,形成了专偶制家庭。

在专偶制家庭中,男子要养家糊口,没时间处理家务,因此男子需要一个贤内助,而女子地位低,难以养活自己,因此需要一个丈夫,双方或多方组建了家庭,形式有一夫一妻或多妻,当然也有特例,如西藏的多夫一妻。

在恩格斯看来,一夫一妻制家庭产生的唯一目的是为了保护私有财产的社会延续。男性统治,以父系然后以父权制的形式,仅仅是在有财产的男子与无财产的妇女间阶级分裂的结果。“一夫一妻制是不以自然条件为基础,而以经济条件为基础。”“它决不是个人性爱的结果,”它“仍然是权衡利害的婚姻。”只有妇女对男子经济依赖的消失,才会允许两性关系建立在平等和“真正的”爱情基础之上。

可知,生产力(经济地位)决定婚姻制度;其次婚姻并不是一直存在且两性关系不只有封闭的,比如血缘家庭和普那路亚家庭,它们是群婚,是开放的,是自由恋爱;最后,婚姻并不是单纯的两个人的恋爱,而是涉及到经济利益等很多约束,所以婚姻并不自由。

我认为未来的两性关系是开放性(是人际关系的一种,处在这种关系中的双方有保持伴侣关系的意愿,但又不受传统的一夫一妻制的限制,这意味着双方同意保持恋爱关系或伴侣关系,同时也能有与第三者发生亲密关系的自由。)的,而不是一夫一妻制这种封闭式的。

开放性关系分两个阶段:

第一个阶段

第一个阶段是共产主义之前的阶段,特点是:开放性关系与其它关系并存、爱情不纯粹、受经济利益等影响。

第二个阶段

第二个阶段是共产主义下的开放性关系,特点是:纯粹的爱情、无外因影响。

理由如下

首先

婚姻不是一直都有,也不会一直存在,《共产宣言》“消灭家庭”,消灭家庭是因为家庭不自由。你不能选择你的家庭,但却必须为这个家庭付出义务,这在马克思看来是不自由的。马克思主义的想法是取消婚姻,大家不必为彼此负责,子女由社会统一教育,不由个人管理。这样,人与人之间的性关系就可以充分自由,愿意在一起就在一起,一方不愿意,就不再有关系,这就像现在的自由恋爱关系。

其次

自古两性关系不只有封闭的,也有开放的。未来男子不再必要女子来做家务,女子也不必要依赖男子生存,双方没有必须结合的必要。

最后

维持婚姻的并不完全是爱情,更多是经济利益。当下很多妻子和二奶小三争,也无非是害怕丈夫的财产被瓜分而已。过去我们强调在一段恋爱中,婚姻中要身体和精神的忠诚,但是几十年来,现实一次次告诉人们,这基本上不可能。

相反,在开放性关系中,维持关系以爱情为绝对主导。第五,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传统的伴侣关系已经越来越难满足双方的全部需求了。简单来说,伴侣对伴侣关系的需求分成三个大类:物质,精神,性。单一的伴侣很难同时满足这三类需求。需求得不到满足自然会令伴侣关系产生矛盾,导致伴侣分开。这样的情形循环往复自然会造成社会资源的大量浪费。在经过了大量的理论和案例研究之后,社会学家们提出了一个新的关系模型:开放式关系。原理很简单,一位伴侣很难同时满足三类需求,但是满足单一需求却简单的多。

需要强调的是,开放性关系的基础是平等、自愿和坦诚。否则就会出现压迫。《共产党宣言》中揭露了如今的婚姻家庭是资本主义公妻制,"家庭是必然会消亡的,既然家庭(还包括国家)必定消亡,人类注定要建立起更为广泛的自由联合体,那么再强调封闭关系就会变得毫无意义。

《家庭、私有制和国家起源》读后感4

《起源》是研究古代历史的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可谓史家之绝唱。我看了之后收获很大。

其中有些观点还是挺精彩的:

1。最初的家庭是群婚制

2。现代一夫一妻制家庭的.一个目的是为了维持性秩序

3。野蛮时代的人并不野蛮,只是比起现代人,那时的人类还不自知。结婚红包祝福语

4。不能带着妓院的眼光观看原始社会。

5。一夫一妻制绝不是性爱的结果

6。国家是阶级矛盾不可调和的产物,归根到底是统治阶级的暴力工具。关于诚信的名人名言

7。共产主义实现后,国家机器也会消亡。国家是个历史范畴,随着阶级的消失,终究也会被放到古物陈列馆去。。真!

不错不错,闪耀着智慧的光芒,值得一看。

《家庭、私有制和国家起源》读后感5

读了恩格斯的《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这本书。恩格斯从唯物主义历史观的角度探析了人类历史的起源,专业性较强,文字稍显枯燥,尝试很多次都读不下来,今天耐着性子读下来,在阅读中始终从唯物史观视角进行理解,有了许多新的认识。

人类发展至今,文字可考的不过五千年。关于史前史的著作越来越多,但能从唯物主义历史观的角度分析史前史,恩格斯这本小册子当属经典。唯物主义总是能自觉地从当时的生产力、生活资料、生产工具等方面来判断、审视人类生存史上每一寸艰难的前进,读后感《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读后感》。因此,唯物主义者,如作者恩格斯,在文中随处可以发现其对于史前发展的客观评价与崇敬之情。

是的,从最初的语言(蒙昧时代低级阶段主要成就),到以鱼类为食物及火的使用(蒙昧时代中极阶段标志)、再到弓箭的发明(蒙昧时代高级阶段的标志,从制陶术的开始(野蛮时代低级阶段的标志)、到动物的驯养和植物的种植(野蛮时代中级阶段的开始,且由于自然条件的差异,东西两个大陆发展进程开始分化)、再到铁矿石的冶炼、拼音文字的发明及其应用于文献记录(野蛮时代的高级阶段,野蛮时代向文明时代的过渡,仅限于东半球),恩格斯在此根据摩尔根的著作(《古代社会》)中描绘了这幅人类经过蒙昧时代和野蛮时代达到文明时代的开端的发展图景。

而其中蕴含着的最重要的讯息是:它们(以上所有划时代的进步)都是直接从生产中得来的。不是从天而降,也不是神造,也不仅仅是传说,它们都是先人经历漫长的生存探索和难以想象的艰辛实践才创造出来的。对,我想强调的是,这是创造,一如我们今天任何一项惊天动地的发明和变革。甚至,它们对于彼时的史前人类的意义超过了今天多数伟大创新对于我们当代人的意义。历史没有捷径,生存从来不易,人类从始至终都在做一个命题: To be or not to be.尊重历史,尊重每一位曾经为了生存而奋斗不息的先人,尊重每一次历史的重大突破、人类的小小进步。

本月还尝试读了两本哲学书,一本康德的小册子——《道德形而上学原理》,未读下来;一本托马斯。阿奎那的《亚里士多德十讲》,正在阅读。另外,听了一场不错的儒学讲座《儒学的价值系统与当代挑战》。以上这些读或未读下来的,都使我更加深入地理解了东西方之间思想、文化、价值观以及行为选择的差异,更清晰地感受到人类的发生、发展、走向独特、包容与融合。总得来说,还是很有价值的。

十一月,除了阅读哲学专业书外,我计划阅读一本与和君第六次大课以及本月跬步阅读小组主题相关的书籍,根据预习书单,暂定《一本书读通金融史》。阅读时间至少每日抽出一小时,安排在一天闲时尽早的时候,并花半小时回顾、思考、写读书笔记。

不积跬步无以致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朴素小记,纪念在跬步读书小组十月的成长。

【《家庭、私有制和国家起源》读后感】相关文章:

1.家庭成就孩子读后感

2.《家庭教育》读后感

3.家庭教育读后感

4.《家庭官司》读后感

5.书香家庭读后感

6.和美家庭读后感

7.《和美家庭》读后感

8.家庭为话题的作文:我与家庭

9.家庭趣事作文:家庭“战争”

第四篇:读《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有感

古代社会女权制的衰亡

——读《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有感

《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下文简称《起源》)是恩格斯在马克思去世后根据摩尔根的《古代社会》所作。该书在对马克思主义的相关内容进行必要补充的同时,也进一步提出了创新的观点以发展马克思主义。在这部著作里,恩格斯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以丰富的史实材料为根据,缜密论证了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问题,对家庭、私有制和国家起源做了科学的阐述,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进程和规律。在拜读这部著作时,我们不得不为其对于女权制的衰亡的精彩论断而喝彩。

恩格斯认为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是人类两个生产发展的结果。这也就是说 “人类在一方面是生活资料即食物、衣服、住房以及为此所必需的工具的生产的同时,进行着另一方面即人类自身的生产,种的蕃衍。家庭的产生是人口“繁殖”即“种的蕃衍”带来的结果。起初“繁殖”行为完全是无意识的,完全是生理本能带来的结果。家庭结构以及对家庭尊卑、性别、婚配的认识都处于一种自然、混沌状态。随着生产、思维、意识发展,才逐渐产生了等级、婚姻、利益等种种新的家庭观念。恩格斯把家庭演化的历史形式分为血缘家庭、普那路亚家庭、对偶家庭、一夫一妻制家庭。在血缘家庭和普那路亚家庭中,谁是某一个孩子的父亲是不确定的,但谁是孩子的母亲则是确定的。即使母亲把共同家庭的一切子女都叫作自己的子女,对于他们都担负母亲的义务,但她仍然能够把她自己亲生的子女同其余一切子女区别开来。由此可知,在古代社会群婚群居的情况下,世系就只能从母亲方面来确定,因此,也只承认女系。巴霍芬把这种只从母亲方面确认世系的情况和由此逐渐发展起来的继承关系叫作母权制。随着部落中女子的逐渐稀少,一个男子和一个女子共同生活的对偶家庭开始存在。恩格斯认为此时妇女不仅居于自由的地位,而且居于受到高度尊敬的地位。在塞讷卡部落的易洛魁人中做过多年传教士的阿瑟·莱特作说:

“讲到他们的家庭,当他们还住在老式长屋(包含几个家庭的共产制家户经济)中的时候„„那里总是由某一个克兰〈氏族〉占统治地位,因此妇女是从别的克兰(氏族)中招来丈夫的„„通常是女方在家中支配一切;贮藏品是公有的;但是,倒霉的是那种过于怠情或过于笨拙因而下能给公共贮藏品增加一分的不幸的丈夫或情人。不管他在家里有多少子女或占有多少财产,仍然要随时听候命令,收拾行李,准备滚蛋。对于这个命令;他不可有反抗的企图;他无法在这栋房子里住下去,他非回到自己的克兰〈氏族〉去不可;或者像他们通常所做的那样,到别的克兰内重新结婚。妇女在克兰〈氏族〉里,乃至一般在任何地方,都有很大的势力。有时,她们可以毫不犹豫地撤换酋长,把他贬为普通的战士。”

出现这样的情况的原因,一方面是因为母子关系的确定性,另一方面也是由于女性在早期对偶社会中,也就是在从蒙昧时代高级阶段到野蛮时代低级阶段的时候,固定的财富差不多只限于住房、衣服、粗糙的装饰品以及获得食物和制作食物的工具:小船、武器、最简单的家庭用具。此时妇女劳动对于部落生存是至关重要的,她们生产了绝大多数物品,如衣物、家用物品及工具等。然而,在“新的、社会的动力发生作用”下,“家畜的驯养和畜群的繁殖,创造了前所未有的财富的来源,并产生了全新的社会关系。”男子控制了部落的畜群,能“供给非常充裕的乳肉食物。”在男子劳动领域内出现了剩余产品,形成财富的积累,这就加强了他们在群体中的地位。”根据母权制,就是说,当世系还是只按女系计算的时候,并根据氏族内最初的继承习惯,氏族成员死亡以后早先是由他的同氏族亲属继承的。财产必须留在氏族以内。最初,由于财物不多,在实践上大概总是转归最亲近的同氏族亲属所有,就是说,转归母方的血缘亲属所有。但是,男性死者的子女并不属于死者的氏族,而是属于他们的母亲的氏族;最初他们是同母亲的其他血缘亲属共同继承母亲的,后来,可能就首先

由他们来继承了;不过,他们不能继承自己的父亲,因为他们不属于父亲的氏族,而父亲的财产应该留在父亲自己的氏族内。所以,畜群的所有者死亡以后,他的畜群首先应当转归他的兄弟姊妹和他的姊妹的子女所有,或者转归他母亲的姊妹的后代所有。他自己的子女则被剥夺了继承权。因此,随着财富的增加,财富便一方面使丈夫在家庭中占据比妻子更重要的地位;另一方面,又产生了利用这个增强了的地位来废除传统的继承制度使之有利于子女的原动力。这样,就导致了女权制推翻的必然性。

恩格斯认为这个转变是非常关键的,资本主义包含两种不同性质的生产,即商品生产和家务生产,或者说,付工资性的生产和不付工资性的生产、有交换价值的生产和仅有使用价值的生产。这后一种生产虽然不像“普通商品”那样在市场上自由交换,但它是有用的、必需的;而且在资本主义的社会性生产中,它为创造利润、资本积累起着最本质的功能。然而,在以货币决定价值的社会里,由于这种劳动只表现于“家内”,无法成为商品在市场上进行“自由交换”,其结果,它只能使生产者的价值“暗藏”,以致使生产者的身份低下。“母权制的被推翻,乃是女性的具有世界历史意义的失败。丈夫在家中也掌握了权柄,而妻子则被贬低,被奴役,变成丈夫淫欲的奴隶,变成生孩子的简单工具了。”丈夫凭借经济权力来支配新的家庭秩序,恩格斯称“在家庭中,丈夫是资产者,妻子则相当于无产阶级。”男性统治根源于是他而不是她掌握财产的事实。妇女压迫将伴随私有制的解体而终止。因此,恩格斯认为,“妇女解放的第一个先决条件就是一切女性重新回到公共的劳动中去”,以使妇女经济上不再依赖于男子;妇女解放的第二个先决条件是必须“依靠现代大工业”,只有在高度发达的工业化社会里,才可以想象妇女能够真正得到解放;第三个先决条件是家务劳动的社会化,即“把私人的家务劳动溶化在公共的事业中。”因为在前阶级社会,家务劳动有一种“公共的性质”,而一夫一妻制家庭产生后,“家务的料理„不再涉及社会了。它变成了一种私人的事务;妻子成为主要的家庭女仆,被排斥在社会生产之外。”最终,妇女解放的根本条件是消灭私有制,推翻资本主义制度建立社会主义制度。

虽然恩格斯在这里对女权主义的合理性作出了重要的阐述,同时指出了妇女解放的道路,但是,其将个人符号化为政治性和阶级性没有情感的动物的做法有失偏颇。在《起源》一书中,论述女性自由权力的丧失基于家庭中经济地位的下降,同时他也说道:“在一切历史上主动的阶级中间,即在一切统治阶级中间,婚姻的缔结,仍然是一种由父母安排的,权衡利害的事情。”在这里就包含了两重的信息:第一,婚姻受阶级的制约,第二,婚姻在更大意义上是为谋求物质利益而非精神幸福的手段。恩格斯将人物质化和政治化,他用财富和阶级的双重夹板将人——严格地讲,是除无产阶级之外的所有其他一切阶级中的人——挤兑成毫无感情的经济和政治动物。这种观点,把问题简单化了,经济解放固然是妇女解放的条件,但经济问题解决了,妇女解放也不一定能实现。马克思义的女权主义指出了经济落后是妇女受压迫的一个原因,其缺点在于夸大了阶级,经济的作用。

《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中关于妇女压迫的观点具有重大历史和现实意义。大多数马克思主义者和马克思主义女权主义者都把它作为理论起点。但同时必须承认,本书毕竟不是专门论述马克思女权主义的著作,恩格斯也没有就妇女解放问题进行十分严谨的研究考察,因此本书的部分理论的论述有待商榷和发展。当代女权主义者指出其问题主要有两个:一是没从人类自身的再生产的角度去分析妇女解放;二是忽略了性别分工的起源问题。这也是其历史局限性之所在,我们必须辩证地对其进行吸收,以探索妇女解放的道路。

第五篇:读恩格斯《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有感(二)

读恩格斯《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有感

(二)——关于人类婚姻家庭的发展

作者:丁礼庭

来源:作者赐稿

来源日期:2011-7-30

本站发布时间:2011-7-30 13:43:49

阅读量:120次

恩格斯在《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的文章中另一个主题,就是分析论述了人类家庭的起源和发展。

恩格斯的这个观点是非常正确:“如果说家庭组织上的第一个进步在于排除了父母和子女之间的互相的性交关系,那么,第二个进步就在于对姐妹和兄弟也排除了这种关系。”[1]而且恩格斯认定这种进步的根源,是“这一进步可以作为‘自然选择原则是在怎样发生作用的最好例证’。”[2]虽然人类真正从科学上系统认识“自然选择原则”要到18世纪,但上述人类家庭性关系的发展和进步的这个事实,非常有力地证明了在人类对自然规律的认识还没有由“必然王国进入自由王国”时,即在人类还没有准确地掌握自然的科学规律时,自然规律是如何有效地以“可不见”的形式指导着人类社会的发展。由此,也进一步证明了人类社会的发展是受到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规律的制约和控制的。人类在正确的认识和理论指导下的有效的实践,只能加速社会发展的进程,而不能改变社会发展的方向和规律。

在这里,我想纠正和充实恩格斯关于“一夫一妻制”婚姻、家庭起源和形成的主要原因,并不仅仅是如恩格斯所描述的和人类性生理有关的原因,我认为主要的还是由人类社会的经济根源所决定的。

但恩格斯在文章中指出人类一夫一妻制婚姻和家庭的产生主要是因为:“埃斯潘纳非常清楚地说明了,雄性在交尾期内的嫉妒是这样削弱或者暂时瓦解任何共居生活的群。”[3]“巴霍芬坚决地断定,从他所谓的‘杂婚制’或‘污泥生殖’向个体婚制的过度,主要是由妇女所完成,这是绝对正确的。古代遗传下来的两性的关系,愈是随着经济生活条件的发展,从而随着古代共产制的解体和人口密度的增大,而失去素朴的原始的性质,就愈使妇女感到屈辱和难堪;妇女也就愈迫切地要求取得保持贞操、暂时地或长久地只同一个男子结婚的权利作为解救的办法。这个进步决不可能发生在男子方面,这完全是由于男子从来不会想到甚至直到今天也不会想到要放弃事实上的群婚的便利。”[4]

恩格斯的这种把人类一夫一妻制婚姻产生的根源归结为人类的性观念和性习惯,或者是人的生理原因的观点应该是片面的。至少,这种原因不可能是一夫一妻制产生的主要原因。

人类婚姻制度的演变的真正原因,和人类其它社会制度的变化一样,应该,也只能从人类的经济关系和经济基础中寻找。我忘记了哪为法学家曾经说过一句非常精辟和富有哲理的话:“人类社会的绝大多数法律都是为了同一个目的——保护私有财产。”这是因为,保护私有财产的目的,就是保护人类创造财富的劳动积极性,而人类的创造财富的劳动积极性和生产性劳动实践,就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最重要的动力。因此,我认为,人类一夫一妻制婚姻制度实现的根本原因也是为了“保护私有财产”,即保护私有财产准确地由自己的血缘后代来继承。这就必须绝对有效地防止和排除“一不小心把财产遗传给了别人的子女”的现象。这

也就必须对妇女苛以最严厉,甚至是残酷的“贞操观”。

这也是为什么如恩格斯所指出的:“这种顺序中所表现的进步,其特征就在于,妇女愈来愈被剥夺了群婚的性自由,而男性却没有被剥夺。”[5]“正是奴隶制与一夫一妻制的并存,正是完全受男子支配的年轻美貌的女奴隶的存在,使一夫一妻制从一开始就具有了它的特殊的性质,使它成了只对妇女而不是对男子的一夫一妻制。这种性质它到现在还保存着。”[5]

我记的在三十多年前,我第一次读恩格斯的这篇文章时,我印象最深的是恩格斯的那句话:“婚姻是法律套在人类脖子上的锁枷。”但这次重读,却无论如何也找不到这句话。我不知道是我记错了,还是由于版本的不同,在文革中出版被删除了。但至少,我现在还坚信,一夫一妻制婚姻制度是对人类的性自由的限制和制约。正如恩格斯在文章中指出的:“如果说只有以爱情为基础的婚姻才是合乎道德的,那么也只有继续保持爱情的婚姻才合乎道德。„„如果感情确实已经消失或者已经被新的热烈的爱情所排挤,那就会使离婚无论对于双方或对于社会都成为幸事。”[6]恩格斯的这段话,就直接地颠覆了一夫一妻制的观念——为第三者的爱情而离婚应该是符合社会道德的。这就反过来证明了一夫一妻制婚姻产生的根源不是男子的“嫉妒”和妇女的“贞操观”。因为这种对妇女“贞操”的苛求,并不符合人类的性本能和自然的“性需求”,也是有违人类的“性自由”和“性道德”的。

其实恩格斯在文章中并没有忽略这个经济上的原因,只是没有把它提高到主导的,最重要的地位:“„„一夫一妻制的起源就是如此。它决不是个人性爱的结果,它同个人性爱绝对没有任何共同之处,因为婚姻和以前一样仍然是权衡利害的婚姻。一夫一妻制是不以自然条件为基础的,而以经济条件为基础,即以私有制对原始的自然长成的公有制的胜利为基础的第一个家庭形式。丈夫在家庭中居于统治地位,以及生育只是他自己的并其应继承他的财产的子女,——这就是希腊人坦率宣布个体婚制的唯一目的。在其他方面,个体婚制对希腊人说来就是一种负担,是一种必须履行的对神、对国家和对自己祖先的义务。”[7]

其次是,恩格斯把人类真正地实现一夫一妻制的社会条件归纳为资本主义消灭以后的观点,同样有违恩格斯身后一百多年人类的社会实践的结果:“结婚的充分自由,只有在消灭了资本主义生产和它所造成的财产关系,从而把今日对选择配偶还有巨大影响的一切派生的经济考虑消除以后,才能普遍实现。到那时候,除了相互的爱慕以外,就再不会有别的动机了。”[8]事实和实践已经充分地证明:只要人们的经济实力和个人财富达到中产阶级的水平,再也用不到为生存而烦恼时,人们在选择配偶时,就会“除了相互的爱慕以外,就再不会有别的动机了”。至少不会重点考虑经济因素,而把个人性爱的感情放在最主要的地位。

人类社会从一夫多妻进化到一夫一妻,实质上是社会文明发展和妇女解放运动的结果。这对男性来说,也是反自然性的法律和道德原则。如果说,一夫多妻违背了女性性行为的自然性,那么一夫一妻同样限制了男性性行为的自然性。

但是,人类社会这种“一夫一妻”的婚姻制度,客观地说,是有违人类性行为的自然本性和本能的。人类的“性行为”对人的意义来说就是“生育”和“性快乐”,这两者的基础都离不开是“爱情”,但从人类的自然性出发,这两者都是和一夫一妻制的“贞操观”相冲突的。

从“性快乐”出发,可以说“喜新厌旧”是人类的本性和本能,无论是男人还是女人,见到年轻、漂亮的异性都会产生一种莫名其妙的好感,这种好感虽然不一定都和性冲动有关,但肯定和性意识脱不了干系。其次,在婚外情虽然受到法律、道德的谴责、甚至在经济和个人的地位都可能因此而受到威胁的事实情况下,婚外情还是屡禁不止,就是对这个观点的最好证明。大多数人之所以没有“喜新厌旧”的婚外情,不是他们没有这种欲望,而是受到了法律、道德、经济、政治甚至是个人地位的制约。

从“生育”来分析,多对象的性行为对“生育”的促进作用肯定是无比巨大的。甚至有人把它比喻为“DNA”的自私天性。在人死亡后,可能连尸骨都很难留在世界上,但有二件事物确实是“流芳百世”,就是个人的思想成果和遗传基因。对思想成果的“流芳百世”实在是难度太高,大多数人可望不可及。但对“DNA”遗传基因来说,几乎每个人都确实存在着一种“流芳百世”的原始的、自然的“冲动”和“需求”。

所以,结论就是,“一夫一妻制”婚姻虽然符合人类“保护私有财产”的社会发展的根本原则,(上面已经论述了“保护私有财产”就是保护人们创造财富的劳动积极性,而这种积极性又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最主要动力。)但却不符合人类性行为的自然本性和本能。

而恰恰是“避孕”的科学成果的诞生,再次为人类性行为回归自然,打开了潘多拉魔瓶。

“避孕”技术是人们能够按自己的需要掌握“生育”的主动权,使人们能够自主地把性行为和生育相分离。这就为人类的性行为掌握主动权创造了科学的条件。也是当前社会文化中存在着一种褒义的、正面的、符合社会道德的新观念——“性解放”运动的科学基础;但同时也为一切违反道德的卖淫、乱淫、包二奶等行为打了掩护。

如果没有避孕技术的成功,就不大可能会有性解放的道德观念。西方“性解放”的真实含义不外乎如下内涵:“性”对人来说就是“生育”和“性快乐”,而二者的唯一基础,就应该是“爱情”。所以,“性解放”就是主张这二方面的“自主性”,它既反对为了这二个自主性之外的任何“性禁锢”,包括反对“婚姻对人的‘性禁锢’”,即反对所谓的为了婚姻和配偶而不是为了“爱情”而“守贞”。“性解放”也反对这二大原则之外的“烂淫”和为了金钱、名利、地位的“性交易”和“卖淫”,虽然“具有真正爱情的性对象”不一定是“唯一的”,或者不是“唯一地排他的”,人的真实的爱情有时候也会发生在“一个”以上的人数中,但这种“一个以上的”爱情肯定和“烂淫”和“性交易”有原则区别。当然,我们也不能把西方社会客观存在的非婚姻性行为都认为是“性解放”的范围,西方社会也存在着某种“烂淫”和“卖淫”的行为,但这种行为并不属于“性解放”范围。

恩格斯在150年前就曾经指出:婚姻的唯一基础应该是爱情,所以,“在将来的社会,为爱情而离婚应该是符合社会道德的”,我对恩格斯所说的“为爱情而离婚”的理解,就是“为婚外的第三者而离婚”。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恩格斯认为婚姻其实“是法律套在人脖子上的锁枷”的观点是再确切不过了。而且恩格斯本人就以实际行动来反抗这种“婚姻的锁枷”,他老人家终身未婚,长期和爱人非婚姻“同居”。

就目前来说,社会上就存在着男女单身、所谓的丁克家庭、非婚姻同居、大款们的婚外情等生活形式,都对人类的一夫一妻制家庭造成不同程度的冲击。这种冲击对一夫一妻制婚姻制度会产生多少变革,虽然现在还难以预了,但就发展趋势来说,这种冲击会越来越大,会不会引发人类婚姻制度的变革,现在还难以预了。

正因为“性解放”和“烂淫”、“卖淫”有根本的原则区别,所以,老天,或者说大自然为了遏止“避孕”技术带来“性解放”的副产品“烂淫”、“卖淫”,所以,老天,或者说大自然在赐予人类实现性解放的“避孕”技术的同时,也赐予人类“爱滋病”的灾难。实在是无法解释这二者同时出现,到底是一种偶然呢,还是一种规律性的结果,甚至是否真是老天和大自然的又一个“杰作”。

2009年10月21日星期三

下载读《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有感 1500字(共5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读《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有感 1500字(共5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读后感

    试析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 摘要:《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是马克思主义的经典著作之一,是马克思主义历史唯物主义发展的一座丰碑。恩格斯......

    《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读后感

    《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读后感 系别:教育系 专业:小学教育 姓名:张嘉豪 学号:2011025126《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这篇文章是恩格斯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系统地......

    《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读书笔记(定稿)

    《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读书笔记 在这里我想谈谈关于私有制和国家的问题,恩格斯从生产力,分工和交换发展的过程中分析了私有制、阶极和国家的起源, 并从起源的条件和形......

    《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 读书报告

    《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读书报告 《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是马克思主义的经典著作之一,可以说是所有学习马克思主义的学生必定要研读的作品。我花了四天的时间通读了......

    《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读书笔记心得体会

    经贸学院 七班 李琰明 201001182 《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读书笔记 看完序言,我对此书有了初步的了解。紧接着我又随着恩格斯游历于蒙昧时代和野蛮时代,正是在此中,我看到......

    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读后感(大全5篇)

    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读后感(一)恩格斯在《起源》这本书描绘了家庭的发展过程,即血缘家庭--普那路亚家庭--对偶制家庭--专偶制家庭。在血缘家庭中,每一辈人是一个婚姻集团,比如......

    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 读后感读书报告

    一、阅读篇名 《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 二、简要背景 这本书是在自由资本主义开始向垄断资本主义即帝国主义阶段过渡, 无产者与资产者之间的阶级斗争日益尖锐化, 各国......

    《家庭、私有制和国的起源》读书笔记

    《家庭、私有制和国的起源》读书笔记 《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是恩格斯在马克思去世后根据摩尔根的《古代社会》所作。该书写于十九世纪八十年代,自由资本主义向垄断资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