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对江苏省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改革研讨会的几点感悟(精)
对江苏省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改革研讨会的几点感悟
2006年9月27日,江苏省普通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学校实验方案研讨会在南通市南通中学举行。出席本次研讨会的有省教育厅周厅长,省教育厅体卫艺处杨处长,国家学校体育教育资深专家毛振明、赖天德、耿培新、顾渊彦等以及各市、县、区教研员和省四星级学校体育教研组组长等三百多位同志。本次研讨会有领导讲话,专家答疑,经验交流,教学展示等形式,内容丰富,教师们收获很大,更加明确了普通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改革的方向和如何制订与实施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方案。这次研讨会给我的感受有:
一、领导重视关心。这次普通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改革得到了各级领导的高度重视。从周厅长和杨处长的讲话中我们能感受到教育行政部门对这次课程改革的重视和要求。明白国家实施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改革的目的与意义。南通中学校长的经验介绍说明了实施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改革的基本单位学校领导的关心与支持是课程改革能否健康稳步进行的关健因素之一。
二、教师主动参与。从五所获特等奖学校的经验交流来看,体育教师参与课改的主动性是课程改革能否健康稳步进行的又一关健因素。南京航空航天大学附属中学、江苏省锡山高级中学、常州市刘国钧职教中心、江苏省南通中学、江苏省启东中学这五所获特等奖的学校在介绍实施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方案时有一个共同点就是,在制订实施方案时体育教研组的每位教师都主动积极参加,在方案组长的统一安排下各已做好自己承担的工作并协同其他教师进行工作,充分发挥了教研组的集体作用。学校构建了学校、教研组、个人三级学习机制,努力把学科教研组建设成为学习型组织。学校组织专题学习研讨、论坛和岗位培训。倡导个人研修,努力践行学校提出的相关要求,如每位教师选择一选修模块进行重点学习与研究,力求成为这一知识领域中有一定影响的行家,研读本专业学科专著,撰写学习笔记或研究报告和论文等。重视开展行动研究,如开发体育学科的校本课程,组织系列的课改研究活动等。
三、联系实际,实事求是。本次研讨会通过与专家面对面的交流,明确了课改中遇到与《标准》有矛盾的时候应怎么办。如《标准》规定一学分为18课时,可在实践的教学中是很难达到这一要求的,专家就建议以实际情况为准,可为16课时,主要是看目标完成的情况。在模块的理解上,要分清必修与选修;在学生选项上教师要根据学校的实际积极引导等。制订方案时成立方案小组,在组长的统筹下开展各模块的研制。
现提供启东中学实施方案的设计提纲供大家学习参考:
1、制定本方案的目的:落实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的要求;明确我校实施高中体育与健康标准的可行性操作方法。
2、校情、学情:介绍学校、教研组及课改培训等简况;回顾总结了2005年9月前学校高中开设选修课的基本情况及学生选项学习的指导组织形式等,介绍了场地器材设施情况。
3、教师对教学模块设计方案的制定:健康教育模块(必修必选);田径类项目系列(必修必选);水平五必修选学系列的相关模块。分别对必修选学系列的四个方面作简要描述:教学时间;学习内容安排;教学建议;学生学分获得及评价内容、标准、方法。
4、操作程序说明:从八个方面作简要描述:选项、排课、教师分工、场地器材统筹、建立专项备课组、上课、学分认定及管理。
5、学校课程资源:从两个方面作了简述。一是人力资源的利用与开发:校内其他学科教师及社区体育工作者的聘任。二是体育设施资源的利用与开发:充分利用现有场地设施、改造部分场地设施,调整布局建立多形式体育锻炼区等。
6、学校特色。从三个方面简述:健康教育专题系列教学、学校体育组的科研氛围、建立了选修教学专项备课组。
这是一份具有特色的实施方案,较好地传承了学校优良教学传统并有所发展;注重校内与社区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实施方案的操作程序清晰具体,书写简明扼要。
第二篇: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纲要
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纲要
一、高中体育教学的基本性质
(一)高中体育与健康教学是学校体育课程体系的构成部分。也是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体系的核心构成部分。
(二)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是一门以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以体育与健康知识、技能和方法为主要学习内容,以增进高中学生健康为主要目的的必修课程。教学必须紧紧围绕这一定性展开。
(三)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具有基础性、实践性、综合性特点。教学必须紧扣这一特点展开。
1、基础性:相对于高校体育教学;相对于终身锻炼和保持健康。
2、实践性:以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在全面发展学生体能、提高健康水平的过程中实现课程多元价值。
3、综合性:多种内容、多种功能、多种价值整合;以体育为主,融合健康教育内容。(区别于义务教育的手段与目的,强调健康知识的习得)
二、高中体育教学的理论背景
(一)教学指导文件
1、原教学大纲
2、义务教育课程标准(水平
五、水平六)
3、普通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
(二)课程改革文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
1、改变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获得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
2、改变课程结构过于强调学科本位、科目过多和缺乏整合的现状,整体设置九年一贯的课程门类和课时比例,并设置综合课程,改变课程内容“难、繁、偏、旧”和过于注重书本知识的现状,加强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以及现代社会和科技发展的联系,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经验,精选终身学习必备的基础知识和技能。
3、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
4、改变课程评价过分强调甄别与选拔的功能,发挥评价促进学生发展、教师提高和改进教学实践的功能。
5、改变课程管理过于集中的状况,实行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增强课程对地方、学校及学生的适应性。
6、高中以分科课程为主。为使学生在普遍达到基本要求的前提下实现有个性的发展,课程标准应有不同水平的要求,在开设必修课的同时,设置丰富多样的选修课程,开设技术类课程。积极试行学分制管理。
(三)课改基本理念
1、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
2、为了学生全面、和谐的发展
3、教师主导与学生主体
4、自主、合作、探究学习
5、培养学生创新精神与能力
6、尊重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
7、能力培养与学以致用
(四)课程基本理念
1、坚持“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培养学生健康的意识和体魄。
2、改革课程内容与教学方式,努力体现课程的时代。
3、强调以学生发展为中心,帮助学生学会学习。
4、注重学生运动爱好和专长的形成,奠定学生终身体育的基础。
(五)体育教学指导思想
1、体质教育指导思想
2、技能教学指导思想
3、快乐体育指导思想
4、真义体育指导思想
5、成功体育指导思想
6、终身体育指导思想
三、高中体育教学的现实背景
(一)党和国家高度重视青少年一代的体质
(二)素质教育的提出和实施
(三)保证学生每天一小时体育锻炼
(四)体育课时保证(教学计划编制)
(五)体育课程改革(高中体育课程标准、教材制定与编写)
(六)体育教师配备要求及其权利保障
(七)教学对象特点(独生子女)
(八)升学及社会、家长、学校的升学追求
(九)学生体质严重下降
(十)学生承受挫折、意志力、竞争意识、探究创新意识等心理品质不佳
(十一)学生的合作意识、交往意识淡薄
四、高中体育教学的现状
(一)课程改革取得了一些成果
1、教师的教学有了明显的变化 ① 关注体育教学的多元价值
② 关注学生的主体性地位(关注学生的兴趣、主观能动性、探究与创新----)
③ 注重教学资源的开发
④ 注重教学教学方式的转变
2、学生的学习有了明显的变化 ① 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有所增强 ② 学习个性有一定程度的发挥
3、存在的主要问题
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而忽视教师的主导作用,尊重学生的兴趣而淡化国家体育教学目标的严肃性,重教学形式而不重教学效果,运动负荷普遍偏低,器械体操、耐久跑等项目基本取消,口令、队列、规则等形同虚设,如此,体育教学有步入负面教育的危险。
五、高中体育教学改革(根据《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
(一)五个领域目标
运动参与
运动技能
身体健康
心理健康 社会适应
(二)实行“学分制”管理制度
(三)课程内容划分为必修和选修两个部分
(四)课程管理基本架构
1、两级学习水平(水平
五、水平六)
水平五是对所有高中学生的体育目标要求;水平六是为部分学有余力的学生设置的发展性学习目标。
2、七个内容系列
田径、球类、体操、水上运动或冰雪运动、民族民间体育类、新兴运动类、健康教育专题系列
3、内容系列内的若干内容模块
如球类系列里的篮球模块;田径系列里的中长跑模块等。
4、学业基本要求
一个学习模块一般为18学时。学生每完成一个模块的学习且成绩合格,获得一个学分。高中三年中,学生修满11个必修学分方能达到体育与健康课程毕业要求。(其中,田径必修一个学分;健康教育专题系列必修一个学分。)
5、选修具有两层意义:一是11个必修学分中系列与模块的选修;二是完成11个必修学分基础上的发展性选修。
6、需要注意的几个问题
根据我国现有高中的普遍情况,11个必修学分的选修权力事实上只能在学校层面。给学校、体育教师为学生精选教学内容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一个学习模块为18学时,按照一个学时两个内容的一般性安排,即一个学习模块要出现在36个1/2课时内。给体育教师对36个1/2课时在三年中的合理分布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对每一个学习模块的评价都应该从五个领域目标展开。一个模块的五个领域目标展开给体育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六、高中体育教学改革需要注意的若干问题
(一)处理好教师主导与学生主体的关系;
(二)处理好继承与发展的关系;
(三)运动负荷是体育教学的基本特点;
(四)身体运动和运动技能的练习是体育教学的基本载体 ;
(五)公平竞争、规则意识、意志品质、胜负观念、挑战自我、青春阳钢等是体育教学追求的教育价值 ;
(六)在完成体育教育基础性任务的前提下让学生掌握1-2项体育技能及其相关知识是高中体育教学区别于义务教育体育教学的一个特点 ;
(七)要进一步研究器械体操教学与运动安全问题;
(八)要进一步研究教学计划的制定问题;
(九)要进一步研究评价问题。
第三篇: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改革提倡进行选项模块教学
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改革提倡进行选项模块教学,但如何进行项目选择和内容资源开发是大家十分关注的热点?
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开展选项模块教学时,在教学项目选择和内容开发上要注意以下原则:、首先要贯彻《课程标准》思想根据国家课程选择和开发教学项目内容;2、其次根据地方特点参照地方课程选择和开发教学项目内容;、根据本校学生的身心发展特征和兴趣爱好选择和开发教学项目内容;4、最后根据教师教学特长和努力方向来选择和开发教学项目内容。
高中选项模块教学的项目选择和内容开发要根据本地区课程实施方案的精神和要求,结合本校场地器材、师资力量、学生的需求等因素,开发设计适合本校特点的课程,既符合体育的地域特点,也增强了学校对课程的适应性,充分满足本校老师和学生的需求,为更好地实现体育与健康课程的目标奠定基础。
高中选项模块教学的项目选择和内容开发要做到统一性和灵活性相结合。学校课程的统一性是指课程建设管理上要统一必修课内容,统一评价体系,统一选项管理,统一学分管理等;灵活性是指学生必选和自选内容可以灵活安排时间,教师的模块教学可以根据学生实际情况灵活机动,以人为本,鼓励教师大胆创新,发挥自己的专项特长,培养更优秀的学生。
高中选项模块教学的项目选择和内容开发要做到老师选项目和学生选老师相结合。根据目前我国学校的师资储备和场地设施情况,项目选择和内容开发只 能满足 老师选项目和学生选老师的需要,采用小班化教学,许多学校教师人手不足,如果学生自由选项,教师专项能力不足,所以有条件的学校需要不断引进人才,在减少选修班人数的同时尽可能满足学生选项的需要。
为了对本地区学校开展选项教学进行有效指导,教研室可以统一下发相关登记表,对学校情况进行调查研究和指导,如下发《学校场地设施和主要器材登记表》、《学校体育教师情况登记表》、《学校课程的项目选择和内容设置计划表》等,地方教研室成立指导小组对各所学校进行检查评估和指导,努力开发建设最佳的学校课程实施方案,力争实现最佳的教学效果。
第四篇:对体育与健康新课程改革心得体会
对体育与健康课堂教学改革心得体会
体育与健康新课程改革,根据课改的要求,教师和学生逐步适应新课程的要求和教学方法,对新课程有了一些具体的感性认识。下面就谈谈在课改实践中的一点心得体会。
(一)、“课堂”的观念变了。
1、课堂不再是教师表演的舞台,而是师生之间交往、互动的舞台。只有在真正有效的交往与互动中,学生获取的知识才是真实的,养成的情感才是真真切切的。
2、课堂不是对学生进行训练的场所,而是引导学生发展的场所。把训练等同于教学,把训练当成课堂中的主要行为,是我们课堂中常有的一种现象。这种现象忽视了学生的能动性和个体差异,体育教学需要练习,但更需要兴趣。
3、课堂不只是传授知识的场所,而更应该是探究知识的场所。让学生学会学习,掌握学习的本领,养成不断求知的习惯,形成终身学习必备的素质。
4、课堂不是教师教学行为模式化的场所,而是教师教育智慧充分展示的场所。课堂情景是极为复杂的,从不同的角度,课堂展示的是不同的情景,课堂总处在一种变化的状态,要求教师必须要根据变化的情形不断调整自己的行为,把学生置于出发点和核心地位,应学生而动,应情景而动,课堂才能生动,有活力。
(二)、教学内容选择余地大。
教师可以根据学校和学生的实际情况组织教学,针对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教师对教学内容和教材处理更加机动灵活,以往在小学教材内容,现在可以根据学生的需要,安排在初中进行教学。例如:小学的一些技巧、游戏、球类。
(三)、注重学生兴趣的培养。
在教学实践中,重视学生兴趣的培养,形成特长,为学生终身体育打好基础。课堂上重视了学生的兴趣,学生学习表现出积极、认真,学习效果好。
(四)、课堂较多地出现师生互动、平等参与的生动局面。
现在的课堂形式多样,经常有学生讨论、评价、交流,让大家共同提高,教师多是鼓励性语言,学习内容宽泛,学生兴趣和积极性比以前更高。
教师是决定课程改革成败的关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对教师观念、知识、能力等多方面都提出了更高、更新的要求。教师是学习的组织者和引导者。作为体育教师要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刻苦钻研教材。
第五篇:对体育与健康新课程改革心得体会
对体育与健康新课程改革心得体会
体育与健康新课程改革,根据课改的要求,通过近三年的实践,教师和学生逐步适应新课程的要求和教学方法,对新课程有了一些具体的感性认识。下面就谈谈自己近几年来在课改实践中的少许心得体会。
(一)、“课堂”的观念变了。
1、课堂不再是教师表演的舞台,而是师生之间交往、互动的舞台。只有在真正有效的交往与互动中,学生获取的知识才是“内化”了的,增长的能力才是“货真价实”的,养成的情感才是“真真切切”的。
2、课堂不是对学生进行训练的场所,而是引导学生发展的场所。把训练等同于教学,把训练当成课堂中的主要行为,是我们课堂中常有的一种现象。这种现象忽视了学生的能动性和个体差异,体育教学需要练习,但更需要兴趣。
3、课堂不只是传授知识的场所,而更应该是探究知识的场所。让学生学会学习,掌握学习的本领,养成不断求知的习惯,形成终身学习必备的素质,是时代发展对学生的期盼。
4、课堂不是教师教学行为模式化的场所,而是教师教育智慧充分展示的场所。课堂情景是极为复杂的,从不同的角度,课堂展示的是不同的情景,课堂总处在一种变化的状态,要求教师必须要根据变化的情形不断调整自己的行为,把学生置于出发点和核心地位,应学生而动,应情景而动,课堂才能生动,有活力。
(二)、教学内容选择余地大。
教师可以根据学校和学生的实际情况组织教学,针对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教师对教学内容和教材处理更加机动灵活,以往在小学或高中教材内容,现在可以根据学生的需要,安排在初中进行教学。例如:小学的一些技巧、游戏、高中的球类。
(三)、评价方法的改革。
评价功能从注重甄别与选拔向激励、反馈调整。新课程体现以人为本的思想,我校在构建有效课堂教学的同时,也注重学科性评价,也是新课程改革下的一个亮点,这样不但老师关注孩子们的点滴进步,也得到了家长的重视。通过实践,学生的积极性、自主意识都明显提高。
(四)、注重学生兴趣的培养。
在教学实践中,重视学生兴趣的培养,形成特长,为学生终身体育打好基础。课堂上重视了学生的兴趣,学生学习表现出积极、认真,学习效果好。
(五)、课堂较多地出现师生互动、平等参与的生动局面。
现在的课堂形式多样,经常有学生讨论、评价、交流,让大家共同提高,教师多是鼓励性语言,学习内容宽泛,学生兴趣和积极性比以前更高。
(六)、加强引导。
新课程要求学生积极参与教学中,自主言行,各抒己见,在这个过程中要注意引导。防止这种情况:教师非常注意保护学生的自尊心和积极性,而同学间的言行伤害另一个学生的自信心。
(七)、教师要多尝试各种教学方法。
在教学实践中注意尝试各种教学方法,或由学生提供他们喜欢的练习方法,提高教学实效,同时体育教师应由教练型向陪练型转变。
二、课改中遇到的问题:
(一)教育观念仍然滞后,亟待更新
当前部分老师对新课改在认识上还存在一些误区:有的认为,课程改革无非是换换教材、摆点花架子,评价学校的好坏和教师水平的高低还是要看分数,看学习成绩,看升学率;还有对新课程缺乏系统的学习与研究,错误地认为与自己关系不大。
家长缺乏对体育的认识,往往是重视孩子的智力发展,忽视了孩子的身心健康,认为体育只是“玩”,会影响文化学习,因此不支持,不同意子女参加体育锻炼。这些对新课标的在农村小学的实施都带来了阻力。体育在农村一些学校成为可有可无的“小课”,或是装门面的“花瓶”,严重影响着体育教学的正常开展。而有些学生缺少动机,缺乏兴趣,对体育满不在乎。家长缺乏对体育的认识,往往是重视孩子的智力发展,忽视了孩子的身心健康,认为体育只是“玩”,会影响文化学习,因此不支持,不同意子女参加体育锻炼。这些给新课标在学校的实施过程中都带来了阻力。(二)教师专业水平不高,面临挑战。
教师是决定课程改革成败的关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对教师观念、知识、能力等多方面都提出了更高、更新的要求。要求教师是学习的组织者和引导者、反思型实践者、课程开发者和研究者。但目前部分体育教师专业素质还有待提高,很难达到新课改对教师素质的要求。部分学校还存在代课教师和非体育专业毕业的教师,这部分人体育教育素质相对薄弱,更谈不上什么创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