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浅析新课改背景下的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
浅析新课改背景下的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
摘 要:高中新课改的目标是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变,真正实现素质教育。在高中阶段,作为体育教师,要重视新时期课程改革,通过不断实践整合教学资源,充分结合学生实际提高教学认知和教学水平,为高中生体育素质培养有效助力。
关键词:新课改;高中体育;创新改革
一、引言
随着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的进一步实施,找出在贯彻落实新课标的实践工作中出现的问题,使高中体育教学改革朝着更科学、更健康的方向发展,具有很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此外,高中体育教学是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应该引起各方面的注意,加大关注力度,体育教师要依据现实不断改变教学理念和教学手段,注意观察学生,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参与教学活动,最终提高教学质量,推动体育教学的不断进步。
二、当前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实施现状
就目前的高中教学而言,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实施后带来了一定的好处,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也存在着一定的问题。教师在制定体育与健康课程的授课内容时,更多考虑的是课程是否完整,教学是否严肃规范,而不能从高中生自身的角度出发,考虑课程是否受到高中生的喜爱、是否能激发起高中生对于体育与健康课程的兴趣、难度对于高中生而言是否适当、运动量会不会过大等问题,这导致许多学生喜欢的内容无法在课堂上学习到,学生觉得课堂枯燥、无趣,达不到体育与健康课程设立的根本目的。目前的体育与健康课程还是按照旧式课堂进行授课,缺少一些趣味性和开放的精神,这样很难赢得学生的喜爱。课程项目单
一、娱乐化项目较少,更多的还是身体素质锻炼方面的内容忽视了高中生的心理健康。授课手法单一,并未达到新课改要求的丰富教学手法,强化教学手段的要求。近年来,由于全国推崇新课改,许多高中学校都在教学方法上进行了一定的改变,但并没有完全的解决问题,教学方法仍旧按照传统的由教师授课,学生一味听讲的教学模式,学生的主动性较差,所学的知识并不能融会贯通,也不能积极地自觉学习。大多教师采用体育成绩评判的方式,通过有限的体育科目决定学生的综合实力水平,考核只限于学生在课堂上学习到的东西,没有关注学生的独立性和全面发展。
三、提高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有效性的方法
(一)提高办学标准
学校是教学的基本场所,其办学条件和水平直接决定着学生的发展。近几年国家对落后地区、达不到标准的学校进行了合并与重组,办学模式也发生了变化,依靠行政手段办学的情况已经不复存在,并逐渐朝着多元化的方向不断发展。如今联合办学、民办学习、技术学校的数量已逐渐增多。教育事业若只为了经济利益而不考虑给社会带来的隐患这必然是不可持续的。办学应将质量放在首位,从各个角度出发有效提高办学质量,为社会提高更加优质的教学环境,让学生享受到良好的教育。
(二)重视校园文化建设
从本质上来说,校园文化对于学生的观念、行为都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能够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良好的、积极的学习环境能够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习惯。在校园文化建设中要充分考虑现代高中生的个性化特点,如:喜欢新事物、学习能力强、爱时尚、独立、有个性等。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提高学生对体育的兴趣:
1.成立体育社团
体育社团是学校根据有关规定批准的体育活动的补充形式,老师的指导也具有很强的灵活性。在师资队伍缺乏的时候可以利用体育尖子生互助式锻炼来让学生实现自给自足,得到更多的锻炼机会。
2.开展综合性体育活动或运动会
组织体育活动或体育赛事,除了测试学生的水平外,还可以增强学生团队的凝聚力,促进学生内在动力与外部动力共同发展。并且,通过体育比赛也能够大大提高学生的自豪感和荣誉感。
3.丰富课余活动
高中生每天学习量大,容易疲劳,如果能腾出时间进行适当的运动和休息,可以有效提高学习效率。在有限的闲暇时间里根据学生的爱好和兴趣进行一些体育锻炼,这样既能锻炼学生的身体,也能够实现新《标准》的目标。
(三)引进现代教学手段
面对当前教学模式过于老旧的问题,我们需要引进更加科学的教学方法。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入手。
1.建立专业性网站
伴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如今网络也是我们学习的重要途径之一,为我们提供了大量的方便、快捷的学习资源。在高中体育教学中我们也应充分发挥出时代优势,可以根据本校的特色建立专业性的体育学习系统,实现资源的共享,让学生不受时间、空间限制,有效提高学习的效率。
2.利用好现代传媒工具
在体育教学中,也可以利用广播、微信、QQ等传媒工具进行体育文化知识的传播,跟紧时代步伐,将现代传媒的优势充分发挥出来。
(四)创新教学内容
传统的教学内容已经不再是当今高中生感兴趣的体育内容,所以在课改的背景下,教师应当对教?W内容进行一定程度的创新,加入一些趣味性更强、更为贴近生活的体育项目,从不同的角度实施教学。时代在变化,体育运动的流行趋势也在变化,教师应当了解当下潮流,结合自身学校和学生的水平开展一些当今较为流行的体育活动去吸引学生参与其中,这样不仅能达到体育锻炼的目的,还可以增进师生之间的感情,让学生更加地了解体育运动,从而达到自主进行体育运动的目的。
(五)运用多种形式进行体育与健康课程学习评价
很多时候,学生对于体育课程的抗拒来自体育课程的评价系统,因此,评价系统的改革是必需的,学校应当舍弃旧式评价模式,充分与时俱进,做到合理评价。例如增加一些新型的打分项目,如自我评价、同学互评、体育精神评价等,通过不同的评价方式激励学生,让学生在评价中看到自己的优点与不足,进而更好的发挥和改正。这不仅有利于培养学生对于体育运动的兴趣,更能提升学生的心理素质,养成良好的习惯。
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对于缓解高中生过重的学习压力有着很大的作用,这就需要我们不断地研究,有效改善当前体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从而有效提高高中生的身体素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高徐,张龙,田江.新时期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丽水学院学报,2013(04):93-98.[2]王小垒,李如松,马大慧.我国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内容实施存在问题与对策研究[J].安徽体育科技,2009(05):59-62.作者简介:
李兵,四川省巴中市,四川省南江中学。
第二篇:新课改背景下的高中英语教学
新课改背景下的高中英语教学
【摘 要】随着新课程改革的如火如荼的推进,如何适应新课改的要求,在新课程标准的指导下进行有效的英语课堂教学,是英语教师亟需认真思考的问题。课堂是教学工作的主阵地,是教师“传道、授业、解惑”的主场所,是学生获取信息、探究知识、形成能力的主渠道,也是实现有效教学的主战场。要提高高中英语教学质量,就必须重视英语课堂教学,聚焦英语课堂教学的45分钟,实现真正的有效课堂教学。而这一目标的实现,并非易事,需要教师实现真正的质的转变。
【关键词】新课改;高中英语;课堂教学
根据新课标的要求,教师所设计的课堂教学应该做到语境、语义真实,符合学生的实际兴趣,以学生的生活经验和需要为出发点,尽可能创设出真实的情境,为学生创造性地运用英语提供机会,帮助学生顺利完成任务。在本文中,笔者将从如下几个方面谈谈自己的看法。目前高中英语教学模式存在的问题
由于高考的压力,教师在高中英语教学实践中普遍存在着重知识、轻能力的现象。英语教学大多以教师讲解词汇和语法知识为主,语言输入量偏小,忽视对学生提取信息和处理信息能力的培养,忽视对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单
一、“满堂灌”的大班授课教学方法和被动的学习方式难以使学生全面提高听、说、读、写综合语言运用能力,难以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高考指挥棒使多数教师和学生都按照一种课本、一个进度、一个目标、一个要求开展教学,学生的个性发展需求无法得到满足。学生在学习英语中存在的问题
由于课堂教学中以上问题的存在,学生的英语学习也出现了许多问题。
2.1 学生对英语学习缺乏兴趣、自信心和学习动力;在英语课堂上不积极参与,缺少主动发言的热情或根本不愿意发言;另外,相当一部分学生在听新课时跟不上老师的节奏或不能理解教师相对较快的指示语。
2.2 学生对英语课堂知识的掌握不扎实、理解不全面,课外花的冤枉时间多;而大部分学生对书本知识不够重视,找不到英语学科复习的有效载体,不能有效地利用课本,适时地回归课本,英语复习缺乏根本,甚至本末倒置;绝大部分学生在复习与学习过程中不能走在老师前面对基础知识进行梳理,没有习惯性地进行课前预习、认真听课、课后及时复习,英语学习缺乏主动性。
2.3 部分学生缺少教师明确的指导,在复习时缺乏系统地安排和科学地计划,或者学习和复习没有个性化特点,导致学习效果不明显。提高英语课堂教学效率的对策
3.1 树立“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上的转变
二十一世纪是科学技术进一步迅速发展的时代,是一个以科学技术为基础的综合国力竞争的时代,综合国力的竞争实际上就是人才的竞争。因此社会对英语教学的要求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要高,突出表现在教师应通过教学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外语教学有助于对学生进行思想情感教育,有助于学生发展智力,开阔视野和提高文化素质,有助于学生发展个性和特长。通过英语教学培养学生的创造意识和能力,使学生获得会学习的基本能力、参与社会生活的积极态度和与人合作的能力,以及通过英语获取世界各方面信息进行交际的能力。为此应把“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兴趣、树立信心,形成有效的学习策略,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的教育观念放在教学的首位。营造一种生动活泼的教学气氛,让学生在愉快中学习,自主地学习。
3.2 构建良好的课堂环境,注重课堂教学的实效性
在教学过程中,良好的课堂气氛和人际关系是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教学活动的前提条件。美国心理学家罗杰斯认为:“人的先天潜能是无比优秀的,后天教育就是创造一种适宜的环境与条件使之得以实现。这种环境与其说是物质的,不如说是情感的,尤其是良好的人际关系。”课堂环境对学生的行为、学习和动力有着巨大的影响。民主、宽松、鼓舞人心、适度竞争、积极向上、合作团结、让学生有成就感和满足感的环境利于学生课堂学习,从而促使有效教学的达成。
新课程理念下的英语课堂已不再仅仅是传授知识、训练技能的过程,还应是师生感情交流、思想碰撞、产生共鸣的过程。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设法建立一种平等、信任、理解、相互尊重的和谐互动的师生关系,创造民主和谐的课堂教学环境,营造一个宽容健康有活力生机勃勃主动学习的课堂气氛,给学生心理上精神上的鼓舞,使学生的思维更加活跃、学习更加主动、教学更加有效。
3.3 运用多种教法,优化教学过程
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应视不同的课本素材、学习任务等,灵活运用讨论法、辩论法、表演法、探究性调查法和引申法等教法。老师可就学习中的话题或问题展开讨论。学生发表意见,补充更新,整理汇总,互相考问,这种讨论法有其较大的操作性,教师通过鼓励学生对问题提出不同看法,相互争辩,调动各方智慧和积极性,使思路处于激活状态。如在Book 2A Unit 6Life in the future中的“热身”时,可以让学生围绕新旧生活对比的话题畅所欲言,教师在播放一曲“未来生活多甜蜜的样子”的音乐后,围绕未来生活的样子等问题激活学生思维,鼓励他们踊跃发言,这样既可以提高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又拓展了他们思维的空间。
老师要有新理念和施行新理念的操作能力。课堂创设多种情景,充分利用英语教学本身的真实情景进行教学,利用英语本身和上下文创设的情景传授英语基础知识,进行基本技能训练和交际活动,在情景中将知识点化难为易,在情景中操练学生,提高语言实践的质量。同时思想教育等要点到妙处,水到渠成。教学过程要不断创设实用情景→精点语言知识→全面训练技能→互动交际→养成思维能力→开始新的有效交际,努力在多信息、快节奏、高密度、勤反复上做文章,真正使有限时间的课堂教学的收获最大化、最优化。
老师要充分借助现代教育技术。现代教育技术寓教育教学于一定的形象思维和创设的情景当中,能够综合利用视、听觉,使学生感受到语言和音像和不断冲击,有意注意、无意注意和有意后注意交替进行,从而在大脑皮层产生较强的反射,留下较深的印象。尤其是各种教学软件的使用更增添了它的可操作性和趣味性,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能将学习的知识转化为能力
3.4 关注学生,培养学生自主学习
教师应该是学生学习的促进者,要成为学生学习英语的激发者、辅导者、各种能力和积极性的培养者,把教学的重心放在如何促进学生主动学习,合理安排自己的学习活动,评价学习结果。这不仅能促进课堂教学的优化,而且也为学生的终身学习奠定基础。
3.4.1 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学生自主学习意识的内驱动力来源于学生自己的兴趣和学习欲望。如果学习活动充满意义,如果学习有用处并提供了获得目标的方法,学生就会自主地学习。因此,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要注意发现和收集学生感兴趣的问题作为设计教学活动的素材,努力营造相互合作,共同提高的学习氛围。
3.4.2 创造自主学习的时间和空间。学生只有在课堂上拥有属于自己的时间和空间,才能真正主动地去学习。因此凡是学生能通过上下文理解的就无须“扫清障碍”;凡是能通过活动掌握的内容就不要靠讲解去掌握;凡是学生通过努力可以表达的,教师就不要急于提供帮助。也不要以诱导或者暗示的方式,把学生的思路限制在教师设计好的模式中。在一定的自主的时间和空间的保障下,学习有困难的学生才有机会弥补自己的不足,学有余力的学生才有机会发展自己的特长。
3.4.3 自主学习指导。学生在英语学习的过程中,会遇到很多的困难,教师在教学过程要适时渗透自主学习策略。如学生认为英语单词和语法枯燥乏味,遗忘率高。教师就不仅要结合心理学的遗忘规律指导学生利用早晚自修和生活中的琐碎时间及时复习、多次复习、间时复习,还要具体地指导学生利用上下文、工具书、词根、词缀、类比、归纳、联想等科学地学习词汇,利用情景、演绎、归纳、练习等有意义地学习语法。
3.5 建立积极有效的评价机制
采用人本与发展的模式来理解教育和人类发展的关系,是当前教育理念的核心,即尊重个体和个体差异,实施因材施教,实现全人教育,为个体的终身学习打下基础。因此,在教学中必须实施新的评价理念,提倡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有机结合。做到评价主体互动化,评价内容多元化,评价过程动态化。评价的基本目标是为了教育并促进学生的表现,要求教师尊重和爱护每个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对学生的成绩和点滴进步适时地加以肯定。
首先,要积极采用精神奖励和物质奖励相结合,以口头表扬为主的方式,特别要注意对学习后进的学生所取得的进步及时给予肯定。我曾碰到过这样一位学生,他英语课从来不发言也不参与讨论,原因是怕被其他同学嘲笑,别人认为他说的英语连老师都听不懂。对这样的学生一定要及时对他的一点点成绩和进步给予表扬和鼓励,帮助其重建信心。其次,要求评价形式具有多样性和可选择性,以形成性评价为主,以学生平时参与各种英语教学活动所表现的兴趣、态度和交流能力为主要依据。采用学生平时教学活动中常见的方式进行,重视学生的态度、参与的积极性、努力的程度、交流的能力以及合作的精神等。通过观察学生的活动,与学生交流,学生的自评、互评等生动活泼的方式进行。由于注重对学生平时学习情况及时地进行评价,有效地提高了学生学英语的积极性。课堂上小组活动真正参与的人多了,怕答错、怕被笑话的人少了,课堂的效率也自然而然地提高了。结语
总之,教学方法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果,新课标所倡导的探究学习的目的在于使学生拥有丰富的直接的经验,但同时也为教学控制带来了极大的不确定性。探究学习的过程是多环节、多变化和开放的,英语教师往往会面对素质教育与英语教学难以结合的问题,感到无所适从。
面对教育改革和新课程标准的实施,教师必须切合实际,更新教学思想,转变教学模式,逐步培养学生的英语综合能力,为他们进一步的学习和发展创造必要的条件,以适应新时代英语教育的要求。
参考文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全日制义务教育普通高级中学英语课程标准(实验稿)[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2] 肖广艳.注重学生自主学习英语习惯的培养[J].教育探索,2004,(8).[3] 吴艳琳.加强师生多维互动,构建英语高效课堂[J].中国校外教育,2010年第1期.
第三篇:浅谈新课改背景下高中班主任工作
浅谈新课改背景下高中班主任工作
【摘 要】:班主任是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中坚力量,是学校德育工作的重要实施者和主力军,也是开展有效班级工作,建设和谐班集体,促进学生健康成长的组织者和引导者,更是在新课改背景下实施素质教育和德育的关键人物。本文主要结合新课改背景下对高中班级管理工作的要求,对如何做好高中班主任管理工作进行论述和分析,并提出一些建议。
【关键词】:新课改;高中;班主任;班级管理
班级是学校基本的教学单位,也是构成学校日常管理的基层组织。而班主任则是全面负责班级学生思想、学习、劳动、健康、生活等多方面工作的教师。新课改的推行对高中班主任的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和期望,在这种背景下,高中班主任如何发挥其引导和管理者的作用,建设和谐班级,培养全面发展的学生,就显得尤为重要。在此,笔者结合自身多年的学生管理工作经验,提出几点做好高中班主任工作的粗浅看法:
1、言传身教,树立良好形象
班主任的一言一行都对学生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面对成长和渴求知识的青年学生,高中班主任必须具备较高的素质,把自己丰富的知识、高尚的道德情操,通过自己的言行展现给学生,在学生心目中树立起声誉和威望,使班主任真正成为知识的传播者与教学中的引领者。如果班主任言不雅、行不正,就会失去威信,给班级管理带来不
良影响。因此,作为高中班主任,自身必须教学水平高、道德素质硬、管理理念新,堂上能讲课,课下能交心,既要勇于奉献,又要有责任心,这样的班主任才会博得学生的喜爱和认可。
2、倡导民主治班,实行科学管理策略
首先,新课程改革需要全体教师热情参与,班主任更是要全心实践。班主任要改变以往应试教育的观念,要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主动性,引导学生参与班级工作,培养和锻炼其组织能力和自我管理能力。其次,班主任也要采取民主治班的管理策略,在管理中要做到管大放小,管主放次,把一些班级中的具体事务交给学生来做,授权负责,分层管理。最后,班主任对班级管理工作提出整体要求时,应实行“粗放”管理,不宜太多、太细。这种“粗放”一方面指的是班级中的每一个学生的行为都能符合学校的基本要求,有益于形成一个良好的班集体;另一方面也给学生在形成班集体的过程中留有自我创造与发挥的余地,有利于学生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能力的培养。
3、注重培养学生骨干,打造得力班干部队伍
班干部是高中班主任工作的得力助手,因此,班主任在日常管理过程中,要注重培养学生干部,善于发掘具有组织协调能力、热心为班级服务、集体荣誉感强和有吃苦耐劳精神的学生,组建合理的班干部队伍。同时,也要鼓励学生积极参加班干部竞选活动。在岗位设置上,要明确班干部职责与分工,各司其职,各尽其责,引导建立团结协作的班级工作氛围。在班级活动开展上,班主任既要大胆放手让班干部开展活动,充分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性,还要在平时加强指导,不断提升班干部的思想觉悟和工作水平,这样才能真正建设好一支团结协作的班干部队伍,班级管理工作做起来才会得心应手。
4、着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新课程改革强调“高中教育就应当转变为培养学生的‘人生规划’能力、职业意识和创业精神”。作为高中生,其创新能力和创新意识的培养尤为重要。因此,在高中生的管理工作中,班主任要根据学生的特点,培养学生的爱好、特长,充分发掘学生的创新意识,把创新意识逐渐地渗透到学生的思想和学习生活中去。此外在班级内部,班主任也可以通过组织学生开展专题讨论、班级创新大赛等多种形式的活动营造创新向上的氛围,激发学生们的创新热情,增强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5、加强与家长沟通,拓展校外教育
高中阶段的学生学习任务繁重,家长们也多是比较关心学生的后勤方面,而忽略了与学校、班主任工作的沟通。因此,作为一名高中班主任,要经常与家长取得联系,进行沟通,宣传学校、老师和班级的管理要求,取得家长的理解和配合,达成共识,共同探讨学生的教育与管理,对家长自身教育水平的提高也会起到积极作用。
总之,在具体的班级管理工作中,班主任要讲究方法与实效,潜心研究学生的个性特征,把工作落到实处。只要把“一切为了学生”作为班主任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就一定能够创造出和谐的班集体,培养出优秀的学生。
作者:韩东,吉林省白城市第四中学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常务副主任。
联系地址:吉林省白城市北郊白平公路38号,邮编:13700,电话:0436—5098619。
第四篇:新课改背景下高中班主任
新课改背景下初中德育工作初探 会东县新街中学:唐廷真
【摘要】 初中阶段是学生成长的关键阶段,同时也是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的重要阶段。课程教学改革不断深入,对学生素质教育也提出了很多要求。德育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构成内容,班主任需要对自身的教育理念进行转变,将德育教育工作落实作为日常工作中的重点所在,从而提升学生的道德素质,促进学生实现全面发展,满足课程教学改革对初中教育的实际需求。本文就是对新课改背景下初中班主任德育工作的理念进行深入分析,希望对相关人员有所启示。
【关键词】 新课改初中 班主任德育工作理念
引言:课程改革不断深入,我国很多学校都在积极对教学方法进行优化和改良,从而满足课程教学改革的实际需求。课程教学改革中对学生素质教育非常重视,对班主任工作落实也提出了一些新的要求。以往班主任日常工作开展中只是注重班级纪律管理,考虑如何提升学生成绩,对学生德育教育并没有给与相应的重视程度。班主任需要不断提升德育工作落实的重视程度,以促进学生实现全面发展、强化学生素质教育为基础,保证德育教育工作开展可以取得良好成效。下面就对相关内容进行详细阐述。
一、新课改下班主任德育工作的新型指导理念
(一)明确学生的主体地位,注重德育工作落实传统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式在初中班主任心中已经根深蒂固,课程教学改革成功关键就在于教师能否打破传统的束缚,不断进行创新,对学生的主体地位给与充分尊重。
班主任需要更多的从学生角度出发考虑问题,找寻有效措施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充分调动起来,可以使得学生主动的参与到学习活动中去,促使学生学习效率和学习质量得到提升。课程教学改革对初中班主任工作开展也提出了很多要求,初中班主任需要不断提升德育工作的重视程度,明确学生的主体地位,以班级学生实际情况进行德育工作开展,给与学生更多的关怀和尊重。学生在初中学习阶段因为承担着较为沉重的升学压力,班主任有针对性和目的性的进行德育教育工作开展,可以让学生紧张的心情得到适当放松,同时还能促进学生道德素质提高,对引导学生实现全面发展有着积极影响。
(二)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提升班主任德育工作的实效性初中班主任的德育工作不仅需要从学生的实际方面去考虑,还应该结合社会动态,根据最新社会形势,与时俱进、有针对性地制定德育工作计划,保障班主任对学坐实行的德育工作能够健康、有序地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开展。
(三)将德育理论与学生实践相结合,提高班主任德育工作的效率初中班主任对学生开展的德育工作并不是纯粹理论上的教育工作,对学生品格的塑造在于能够更好地指导学生的生活实践,为学生实际生活中的学习以及将来的工作服务,因此初中班主任的德育工作需要从社会及学生实际情况出发,通过结合更多的社会现实案例,增加其教育的说服力,从而提高班主任德育工作的实效性,让其对学生的教育能够更好地指导学生的现实实践。
二、提升初中班主任德育工作效率的方法与实践
(一)转变观念,强化对德育工作的重视度
在传统的初中班主任的德育工作中,很多班主任都没有从根本上树立思想教育工作有效性的观念,或多或少地忽视了对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开展,致使德育工作效率低下。因此,为了提升新时期初中班主任德育工作的效率,班主任必须转变传统的观念,与时俱进,丰富思想教育的内涵,强化对德育工作的重视度,明确德育工作的目标,强化对学生素质的培养,从而提高班主任德育工作的有效性,提升德育工作的效率。
(二)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营造和谐的德育氛围
为促进德育工作的有效开展,还必须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创建和谐德育氛围,让学生在德育课堂能够相对放松心情,得到愉悦的精神享受。因此,班主任在设计德育活动时,可以从活跃课堂的方向去考虑,设置许多能够让学习提起兴趣广泛参与的游戏,在过程中强化对学生的思想教育。如:班主任可以利用班会课时间,组织德育工作,强化班级干部的组织作用,给予学生思想教育的主题,安排学生自主设计活动形式,进而能够保障活动中学生的参与度,让学生通过搜集近期社会案例,来讲述自己的见解,在自我讲述与聆听他人的过程中,树立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性,同时班主任根据学生讲述的案例来充实其中的德育内涵,完善对学生思想品德的教育,让班主任与学生能够在相对和谐、互相信任的氛围内,开展有效的德育工作,从而提高班主任德育工作的实效性。学生的学习需求是千变万化的,班主任应根据他们的不同点来拟定具针对性的方针策略。
(三)丰富品德教育的方法,联系各科老师共同开展德育工作
初中生在学校大部分时间都处于课堂学习中,因此班主任德育工作的开展还需要联系教学实践,充分发挥各科老师的教育作用,向学生日常接触最多的老师灌输德育概念,让每位老师在心中树立德育观念,将德育工作贯穿于日常教学实践中。同时,重视环境的影响作用,为其德育工作渲染一个有效的环境。
如:班主任可以在班级内部墙壁上张贴名人名言,让学生能够耳濡目染地受到教育,树立正确的思想观念。另外,在教育例会上,向各科老师讲述德育工作的重要性,让每位老师能够在教学工作中贯彻思想教育,从而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同样班主任自身需要以身作则,做到从尊重学生,尊重他人,树立榜样的作用,从而提高德育工作的实效性。
结语:总之,新理念下的初中班主任德育工作需要从转变观念、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营造和谐的德育氛围、丰富品德教育的方法这几个方面去努力,强化班主任对德育工作的重视度,结合各科老师落实具体的教育工作,从整体上提高德育工作的水平,强化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参考文献
[1] 杨梅妍,高中班主任开展德育工作的思路及策略研究[J].课程教育研究.2015(33)[2] 麦振敏.试论高中班主任德育工作的有效开展[J].新校园(阅读).2015(06)[3] 张润样,高中班主任德育工作探析[J].科学中国人2015(03)浅议《品德与社会》生活化教学策略 的实践探索
【摘要】 深刻的生活认知与丰富的生活体验,是小学生形成良好道德品质的重要基础。因此《品德与社会》教学活动的开展,要求教师要将教学内容与生活实际相结合,让学生将所学知识运用到生活中,提高品德修养及综合素质。本文主要对《品德与社会》生活化教学策略的具体实践进行阐述。【关键词】 品德与社会 生活化教学 实践活动
小学《品德与社会》生活化教学策略的实施,就是围绕小学生的实际情况,将课堂内学习经验与课堂外生活经验相结合,以学生感兴趣的内容为切入点,在教学活动中促进小学生的自我反思和自我教育。有关《品德与社会》的生活化教学策略实施,具体可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1灵活调整生活化教学内容
一切教学活动的开展都围绕教材而进行,但是教材中的内容较为固定,并非适合每一个学生。教师想要在品德与社会课程中实施生活化教学策略,必须对教材内容进行灵活改变,结合教学要求与学生实际情况,通过适当的补充、拓展或改编等手段,对教材实施再创造。教师可在具体教学中,根据教材内容引入生活中的实际案例,使教学过程更加丰满、更加真实,体现教学的灵洁性与个性化,但是要注意,教师调整教材内容时必须尊重现实,不能脱离教学目标。例如,在学习《做个聪明的消费者》一课时,教师应明确本节课的教学重点,即教会学生如何合理地选择商品,如何在购物过程中具备自我保护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因此教师在教学中,除了向学生介绍教材中的内容,还可以适当补充有关“消费者协会”、“3·15国际消费者权益日”等知识点,向学生介绍一些消费者维权的案例,让学生切身体会到消费者应享有的权益;最后,教师还可根据本地的实际情况,如消费者协会投诉电话、消费者协会纠纷处理办法等,向学生补充相关知识点,让学生在购物中遇到实际问题时能找到正确的解决办法,做一名理性的消费者,提高生活能力。2开展生活化学习探究
新课改中强调培养小学生的合作探究学习能力,注重转变小学生的学习态度与学习方法。因此在品德与社会教学中,教师也耍培养小学生的生活化探究能力,培养学习主动性与积极性。例如,在讲授《规则在哪里》一课时,教师可以引入生活化的小游戏,如抢椅子、成语接龙。小学生往往对玩游戏的兴趣浓厚,所以能积极参与课堂学习,对提高教学效率大有益处。游戏结束之后,教师就要引入本节课的教学重点并向学生提问:大家在琬游戏的过程中,发现了有什么规则?如果每个人都不遵守规则,会发生什么情况?此时学生根据自己的亲身体验踊跃发言,通过小学生的亲自参与和深入探究思考,就会发现规则的重要性,掌握规则的内涵与作用。通过这种方法,小学生不仅完成了本节课的学习任务,也体会到品德与社会和他们熟悉的生活密不可分,强化了小学生的探究性学习能力。3注重生活化学习体验
学生的体验对其学习结果有很大影响,在学习品德与社会课程时,如果学生能拥有丰富的生活体验,则更利于加深对所学内容的理解,提高实践能力。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多关注学生的生活体验,通过生活化的教学方式,创设生活情境,将学生带入其中。例如,在学习《人类的家园》时,教师可组织学生进行角色扮演,将学生分成几个学习小组,每个小组以情景剧的方式展现生活中的事件,让学生充分发挥想象力,模拟生活实际,以更加直观地方式将生活经验展现在同学面前。再有,教师也可根据教学的内容,引入一些游戏法、讨论法等,将理论教学与生活实践有机结合,调动学生参与学习的热情,提高课堂学习有效性。4挖掘有价值的生活化资源
品德与社会的教学内容具有一定综合性,涉及了小学生的方方面面。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时,要兖分挖掘有价值的社会资源,将其作为重要的教学内容引入课堂中。良好的生活化教学策略,能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对提高教学效率有所帮助。教师要选择恰当的时机,带领小学生走出课堂进入社会参加实践活动。例如,九九重阳节去敬老院看望孤寡老人,定期到公园组织环境保护活动等,小学生通过实践学习,体会到尊老爱幼的优良传统,加强对环境保护的重视,加深了对品德与社会学习内容的理解、认知与体验。总之,小学生良好的品德修养源自他们对生活的理解和体验,通过生活化的教学实践活动,加强对小学生思想和行为的规范,有助于小学生的身心健康成长。
由上可见,通过在《品德与社会》教学中引入生活化方法,将所学知识与小学生的现实生活相关联,有利于实现小学生的知识迁徙,提高知识运用能力。生活化教学方法的实施,需从树立教学目标,转变教学理念,创新教学方法等多重角度做出努力,同时也需要教师根据小学生的实际情况,灵活选择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提高课堂教育效果。参考文献
[1] 吴济慧,蔡琴,小学品德与社会(生活)课程教学的“生活化”策略——基于教学案例的剖析[Jl.江苏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12,06:160166.
浅谈如何提高品德与社会的课堂效率
【摘要】 品德与社会是小学生教学的重要教学内容,也是小学生教育体系的关键组成部分。帮助小学生建立正确的人生观与价值观是品德马社会这一学科存在的价值。提高小学生”品德与社会”的课堂效率,对于小学生思想品德培养力度的提高与社会意识的形成与发展都有促进作用。所以,本文以如何有效地提高”品德与社会”的课堂效率为题,对提高小学生”品德与社会”课堂效率的方法进行分析与阐述。
【关键词】 品德与社会小学生课堂效率教学方法 小学《品德与社会》是一个塑造小学生美好心灵、培养学生健全人格、健康心理的一扇窗口。好的方法将为学生开启知识宝库的大门,让学生邀游在知识的海洋里,从而汲取更多的营养。”新时代的气息,赋予教育以特殊的神圣使命,面对为社会培养高素质人才的重任,面对让学生学会如何做人、如何求知、如何生活、如何创造、如何审美的教育工作,研究探索如何让《品德与社会》成为净化孩子们心灵的课堂是十分必要的。那么,如何让小学《品德与社会》课回归生活呢?下面我就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来谈一谈。
一、兴趣导题,师生互动
兴趣是每一位学生开启知识宝库的黄金钥匙,依据这门学科的特点,每节课的内容都有学生感兴趣的知识点,把这些知识点利用直观手段,引起学生的注意,并提出相应的要求,让学生带着好奇心去读书、思考并找出答案。托尔斯泰曾说过这样的话:“成功的教学所必颏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兴趣”。《品德与社会》课的新课导人,犹如一台戏、一部电影的序幕,一篇文章的开头,如果能引人人胜、富有情趣,就能主动地进入教师所设计的特定环境之中,学生学习新课的兴趣就能很快地调动起来。可见,趣味性的新课导人是引导学生主动地参与到课堂的前提,也是提高《品德与社会》课堂效率的前提。
二、组织讨论,学会交流 讨论是最常用的儿童学习、交流活动形式,可以是小组的,也可以是全班的;可以是随机的,也可以是专门安排的;讨论活动能使儿童有机会运用多种方法表达自己的感受、想法,展示自己的成果,分享交流,锻炼表达能力等。在品德与社会课上的讨论,教师应当有计划,有目的的组织,防止形式上的讨论。
品德与社会课上能找到许多让学生参与讨论的切人点。讨论,是品德与社会最常用的方法之一,我们在教学时,要合理的组织学生讨论,让学生在讨论中学会交流,掌握学习方法。
三、游戏教学,寓教于乐
从孩子们呀呀呓语就会玩躲猫猫,游戏陪伴孩子们走过了美好的童年生活,而今每当学习任务繁重的时候,10钟的小游戏可以让孩子们得到很好的放松,可见游戏可以作为提高课堂效率的一种有效手段。瑞士教育家皮亚杰说过:游戏是认识的兴趣和惰感的兴趣之间的缓冲地区。游戏可以使学生轻松、愉快、有效地掌握知识,发展学生思维的敏捷性,使学生的各种能力得到培养。因此,在小学《品德与社会》课教学中,可以适当采用游戏教学。它是教师融合特定教学内容于游戏活动中进行的教学,要是在课堂上采用了游戏教学,学生的兴趣浓厚,学习积极性高涨,课堂气氛活跃,师生关系融洽,能顺利地完成预定的教学目标,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游戏活动能够使学生注意力集中,很快认定目标,进行反馈,并产生感受,可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学习主体的创造性,产生最高程度的快乐体验,使自我教育得以实现。因此,它能较好地满足儿童游戏的天性,又能有效地实现教学目标,提高学生的学习成效,促进学生的发展。因此,适当采用游戏教学无疑是提高思品课堂效率的一条捷径。
四、问题教学,激发活力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问题是最好的学习诱因。在课堂上教师要巧妙地提出问题,刺激学生的求知欲望,调动学生分析与解决问题的积极性,让学生摆脱以往接受知识时思维的滞涩与定势,在探究问题的思维活动中激活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问题一般是围绕“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做”这几个方面来提出。比如:讲到《了解基本国策和发展战略》达一课时,我就按照这一思路提出问题,课堂气氛非常的热烈,教学效果显著提高。另外,课堂上还可以通过小组交流讨论的“互助”形式。若干个人分成一组,集体参与讨论,积极鼓励学生对疑难问题各抒已见,并进一步讨论问题的分歧点,让他们不受拘束地暴露自己的思维,探求问题的正确解决方法。这种师生、生生之间的双向信息交流,使学生的“爱动、乐于交往,爱表现自己”的心理要求得到充分的满足,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从而提高教学效果。
五、采用丰富的教学手段
为了真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笔者在课堂教学中经常利用多媒体、网络、幻灯片、flash动画、音乐、漫画材料等,转换学生感官体验,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进而提高课堂学习效果。笔者经常鼓励学生自己上网或通过其他方式去准备与课堂教学有关的材料,例如在讲基本国情、国策时,我要求学生去网络或报纸上搜索与建国六十周年相关的资料,学生们热情高涨,几乎每个同学都找到了相关的材料,上课时我让他们各自交流心得,同时利用他们所找到的材料进行教学的相关活动,令他们可以收获成就感,更令他们兴趣盎然。实践证明,利用丰富的课堂教学手段进行教学是提高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
六、加强学生的能力圳练
教学的最终目的是培养能力,而能力的形成是在训练过程中逐步培养起来的,因此,课堂教学一定不能缺少能力训练。每节课教师必须善于设计,精讲巧问,即使是一般的课堂提问和练习也应该着眼于学生能力的训练。提问时多采用“为什么”,激发学生去思考,去探索,而尽量少问“是什么”。最好每一节课都要留足一定的时间给学生做些当堂练习,以达到当堂掌握的目的。在总复习的课堂上,加强学生答题能力的训练尤其重要。
综上所述,只要我们不断汲取新的教学理念,不断提高自己的知识素养,细心的观察生活,体会生活,重视自主学习等学习方式的变革,重视充实教学内容、拓展教学空间和运用多媒体技术手段等教学资源的开发与利用,通过大量的尝试教学,探索出操作性强的课型新结构、巧妙的设计教学环节、优化课堂教学结构、不断提高课堂教学质量,需要我们在工作中不断探索、发现问题、总结经验。在新课程改革大潮的推动下,只要我们抓住机遇,大胆实践,就一定能把《品德与社会》课堂教学推向一个崭新的高度。
第五篇:新课改背景下(范文)
新课改背景下
摘要:本文从教学资源、师资水平、教学观念和方式等几个方面对农村小学语文教学作了再次思考,并提出了初步的建议。
关键词:小学语文;语文教学;农村教育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明确强调:要进一步强化教育改革发展的保障措施。特别是继续增加教育投入,逐步提高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占国内生产总值比例,到2012年达到4%。要完善体制和政策,不断扩大社会资源对教育的投入。健全教师管理制度,改善教师地位待遇,提高教师素质,倡导教育家办学,鼓励优秀人才长期从教、终身从教、到艰苦贫困地区从教,努力造就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结构合理、充满活力的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这说明国家高度重视国民的教育以及农村教育问题,笔者深感欣慰,同时也很忧虑,目前农村的教育教学依然还存在着不少的问题,笔者从事的是小学语文教学,现就目前农村小学语文教学的现状与存在的问题作出以下分析。
一、教学资源不足问题
笔者在调查中发现,大多数农村小学的语文教师采用的教学方式:一本教材、教参,一只粉笔,除了这些根本没有其他的辅助教学设备。学生除了课本就是几张简陋的课桌,有些学校这些桌椅还是城镇用了几年更换赠送过来的,说起教学设施,农村的小孩根本不知道什么是多媒体教学,信息化教育是怎么一回事?什么远程教室,图书馆更是离他们很远。尽管近些年来国家投入的大量教育资金,遗憾的是却不能面面俱到,真正落实下来。
二、师资水平问题
据调查和了解,发现很多学校的语文教师的基本素养都没有具备:
第一,很多小学语文老师都不太会讲普通话,我们大家都知道,普通话是我们国家的标准语言,更是学校的基本教学语言,是我们教师必备的基本素质之一,特别是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现在是我们很多老师怕讲不好,他们就索性用方言,而且认为反正学生也听得懂,很难想象一篇文笔优美的文章在老师一口家乡话的教学下是什么样的情景?更不知道学生对祖国语言文字的热爱从何而来?又怎么身临其境地体会文章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对语文兴趣的培养又从何开始?
第二,语文教师不会学习目前流行的“知识折旧律”是:一年不学习,你所拥有的全部知识就会折旧80%。因此,适应变化是知识时代对人类提出的挑战。美国知识管理学家德鲁克(Drucker)说,知识社会要求其所有成员学会如何学习,因为知识的本质是经常发生变化的。在知识社会中,“有教养的人”是学会了学习的人。在知识时代,学会学习和终身学习成为人类生存与发展的必需。据我调查发现,大多数教师除了备课、上课、批改作业之外,就是在忙自己的家务事情。据我了解很多小学语文教师都没有看过相关教育方面的著作与论文或者报刊杂志等等,对一些教育改革和教学理念也关注极少,作为一位新时代的小学语文教师如果平时不利用各种方式不断地给自己充电、每天都不刷新自己的信息,不更新知识结构,不及时的补充学术养就很难跟上时代发展步伐以及适应当代教育改革的发展和需要,无法给学生带来不一样的课堂环境和帮助他们建构知识以及改变他们的认知方式。
三、教学观念及方式问题
农村小学语文教师的教学观念相对都比较滞后,大多数教师都认为小学语文教学就是让学生学会认字、学会写字以及学习一些基础知识,而忽略了对学生的语文相关能力的培养,比如听说读写能力,还有更重要的是忽视了语文教学中的方式方法、情感态度以及价值观的引导。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教学思路公式化。很多老师不与时俱进,依然在原地踏步,语文教学中仍然是按“熟悉生字―给课文划分段落―归纳总结中心思想”这三个步骤进行教学。并且认为一篇课文的教学只要是完成了这个三步骤,自己的教学任务便是达标了。
2、教学方法的模式化。调查发现,在语文教学的语文课中,“通常只是读课本,听老师讲解词语、概念,而很少有机会让学生动手操作或进行有意思的讨论。”这种教学方式,无疑忽视了学生的主体性作用,所谓的教学活动是单向的、独断专行的活动。
3、教学手段原始化。农村很多学校依然还是黑板、粉笔这样的简单教学手段,一些相关电教设备和辅助教学的教学仪器基本是没有。
四、学生的阅读问题
苏霍姆林斯基的著作中有这样一段话:“无限相信书籍的力量,是我的教育信仰的真谛之一。”书籍是传承文明的桥梁,是延续文化的中介。充实而有意义的人生,应该伴随读书而发展。农村的学生除了几本干巴巴的教科书,学生几乎没有或不再读其他的书籍,很少学校有相应的图书馆,可想而知,他们的知识视野有多么的狭窄,在语文课上,老师的导语知识背景又不够,我都不知道他们怎么去理解中国灿烂的文化,看着他们的精神世界逐渐枯萎,他们的人生色彩逐渐暗淡,想想都令人心痛,发人深省。
五、评估标准问题
多元智能理论的评价观,所倡导的是多样化的评价观,主张通过多种渠道、采取多种形式,在多种的实际生活和学习情景下进行的、切实考查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创造出初步精神和物质的能力的评价,是一种以评价促进发展的积极评价观。素质教育的呼唤,并没有改变农村的小学语文教学评价标准。面对农村小学语文教学存在上述的种种问题与现状,应该引起广大农村小学语文教师的足够重视。然而,怎样改变当前农村小学语文教学当前的状态?本人认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考虑:
首先,通过教师培训,提高整体师资水平。针对农村小学教师的培训,主管教育部门应加强农村教师的相关能力的培训力度,最好能通过制定相关的奖惩制度来提高教师参加培训的积极性。
其次,实施多元化的评价。根据多元智能理论(Multi-Intelligence)认为,人的智力包括一系列解决问题的能力、获取新知识及创造新成果的潜力。每个人至少有八种能力,但每个人的优势智力各部相同。评价是教师对学生的学习加以认同和激励的重要手段,教师要善于利用评价来促进教学。所以教学评价的准则不应该是一维的,而应该是多元化的。第一、教学评价应该强调个性化。对学生的评价应根据他们各自的个性特点,采用不同的评价方式,以促进学生积极有效地学习,从而最大限度地发展学生的个性,为每个学生的个性发展提供促进条件。第二、教学评价应该体现全面性。不仅仅要评价学生的学习情况,还要以学生的其他各个方面(德、体、美、劳等)为评价对象。所以教学评价不仅仅是关注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更要促进学生的学习兴趣、爱好、意志等个性品质的形成和发展。
最后,教学教法千篇一律的问题。教师的教学教法直接影响教学的质量,作为祖国未来的培育者,要勤于思考,从自己的教学实践中学习和总结,虚心听取学生、家长、领导的意见,可以请别的老师观察和点评,在互相学习中提高教学水平。同时,紧跟科研步伐,从中吸取改善教学的最新研究成果。根据素质教育主体性特征,一切的教育或教学活动都必须以学生为中心,教师的主要作用就是创设外部条件,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学习动机,调动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的兴致,引导学生朝预定的教学目标前进,时刻不忘一切都是为了学生。
总之,在小学语文新教材的教学中,教师要时时处处渗透新的教学理念,灵活使用新的教材,关注学生的内心需求,真正地让学生变被动接受为主动探索,使学生在亲身实践的过程中,掌握知识,获得成功体验,实现知识与能力的同步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