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新课改下高中体育教学思路与方法创新
新课改下高中体育教学思路与方法创新
体育教学在整个高中教学中起到很重要的作用,它为学生提供了更加丰富、广阔的学习环境,培养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促进了学生的身体健康以及体育技巧的掌握。因此,体育教师要积极探索创新教学方法,为学生提供一个充满活力的体育课堂,促进学生体育技能的不断进步。
一、高中体育教学中创新意识培养的必要性
创新是国家和社会保持持续发展进步的动力和能力,通过创新,产生出多种新技术、产品、思想,推动人类文明发展和进步。也正是由于创新的存在,人类社会慢慢发展到知识经济时代。创新人才的培养主要在教育,教育系统的好坏直接影响国家创新人才体系的建设。高中体育作为现代化素质教育的重要一环,对于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在高中体育教学过程中,学生能够在活动中学会自我思考,而不仅仅是按照课堂教师的引导进行学习,能够有效促进学生创新思维的养成。所以,现代体育教学要摆脱传统教学方式,不仅教授各种体育技能,增强学生体制,还要关注学生创新思维养成,以学生为中心,体育教师要全心全力为学生的发展服务,为国家的发展培养人才。
二、实现教学内容多样化
为了实现教学内容的多样化,课程设置应由单一的普通教学课向选项课、专项提高课、保健体育课等多样化的方向发展。体育教学的完整过程,应包括体育课和课外体育活动。课外体育活动的教学不是传授体育知识和技术,而是引导学生根据计划、要求、自身兴趣、爱好进行各种体育活动项目的练习。未来的高中体育教学内容,将从“以运动技术为中心”向“以体育方法、体育动机、体育活动、体育经验为中心”转移。但这并不意味着对运动技术教学的否定。不过,具体的教学内容将根据社会体育的发展、学生个体的需要及学校的教学条件,进行较大幅度的调整。非竞技运动项目、娱乐体育项目及个人运动项目的内容比重将加大。内容的广度将拓宽,包括理论、技术、保健、素质等方面,呈现出多样化的趋势。内容的深度强调可接受性,突出健身性、娱乐性、终身性、实用性,以利于吸引学生主动地参加体育学习和锻炼。
三、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
新型的师生关系应当是一种以民主、平等、理解、尊重为基础的积极合作的关系,合作就应当是双向的、主动的、协调的、和谐的、不是管与被管的关系。在实际教学活动中,教师要改变传统教学观念,改变传统教学模式中的师生关系,将朋友型的师生关系建立起来。教师首先要做的就是要对自己的情绪进行合理控制和调节,在教学活动中绝不能带着情绪给学生上课,更不能用言语以及武力对学生造成伤害,对学生要多多进行表扬,提高其自信心。其次,尽自己的最大努力帮助学生解决生活以及学习中的困难,让学生认可教师,这样才能够让学生积极配合教学,从而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和效率。再次,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性、并不失时机地加以正确的指导和引导。
四、提倡快乐体育教学
精选教学内容,这是实施快乐体育的基础。教材不仅要适合学生的身心特点,而且还要照顾学生的体育兴趣,满足他们现实需要。比如篮球,技战术内容很多,在短短的时间内不可能每样都教,所以教材的选择就很重要。可以根据学生的基础和需求,选择实用的内容进行教学。如运球技术。对女生来说重点学习运球急起,急停和体前变向换手运球等。至于跨下运球、运球后转身、背后运球等相关运球技术,因其动作难度较大,可以只作为介绍内容。而对于一些重点内容,必须反复练习,使学生能学以致用,在比赛中能较好发挥。利用变化莫测的战术吸引学生。这类教学方法需要结合相应的教学内容。比如篮球课,篮球之所以风靡世界,与它多变的战术直接的关系。在比赛中队员技术水平的高低、位置的变化、相互之间的配合等等都使比赛瞬息万变。因此体育课中举行篮球比赛,同样可以使学生们在课堂中得到锻炼,在锻炼的同时享受快乐。争取篮球比赛的胜利,成为学生学习的动力源泉,为了获胜,学生会不停地往返奔跑、争夺,既要和同队的其他四名队员相互配合,又要和另外的五名队员进行竞争。要从生理上、心理上融入比赛中,有了运动参与的愉悦感。教师要教育学生获胜了固然有胜利的喜悦,失利了也没什么遗憾,毕竟尽力了,要争取下次的胜利。有一定强度的练习,让学生“痛并快乐着”,享受高水平高层次的快乐。快乐体育本身就是创造一个和谐、宽松的育人环境,让学生在体育学习中全身心地投入,它有一定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和教学常规,这样学生既学到一定的锻炼方法,也会对体育活动产生浓厚的兴趣,从而养成终身体育锻炼的习惯。比如篮球比赛中的强强对抗,要求学生有良好的体能,掌握良好的技战术,才能真正地享受到高层次的运动乐趣。这就需要教师在组织一些课堂比赛时,根据实际情况适当的采取相应的形式。
五、体育教育的人格塑造
在体育教育的过程中,通过诱导、启发、参与等多种形式方法,能够对人的人格的塑造起到重要的作用。人格是气质、性格、情感、意志、兴趣/爱好、知识智力、意向、经验、态度、抱负、观念、理想等方面的综合特征。比如,通过长跑可以锻炼学生的毅力,通过足球能够锻炼学生的团队配合意识。体育活动中的竞争与对抗,能够锻炼学生正确处理胜利和失败。拥有健康人格的人会在遇到竞争与对抗时做到客观的分析问题、正确的评价得与失,能够及时的修改或者放弃那些不切实际的计划并且善于平衡自己与外界的关系,做到不贻误时机。
总之、在新课标体系之下提出创新体育教学的思路,有利于改革创新体育教学方法,能够采取更加人性化的教育理念,丰富课堂的教学内容,变化创新教学方式,针对学生个性与体质差异实施分层考核,实现现代化教育,以立德树人为基本要求,强化体育课和课外锻炼,促进青少年的身心健康,提高学校体育水平和质量;优化创新体育教学内容,可以深化学校的体育改革,在新课标体系之下,通过高中体育教学可以使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得到提高,有助于提升学生体质健康水平与运动技能,促进高中在校学生的全面发展。
第二篇:新课改下初中体育教学思路与方法创新
新课改下初中体育教学思路与方法创新
摘要:随着我国教育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素质教育取代应试教育成为新的教学发展趋势。在新课改如火如荼开展的大背景下,体育教学如何进行教学改革成为体育教学研究的焦点。新课改的教育理念要求体育教学要转变已有的教学思路,改变教学方式,探讨创新的教学思路和教学方法,培养社会所需求的高素质人才。本文分析了新课改背景下初中体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探讨了初中体育教学的新思路和新方法,以此推动体育改革的良好发展。
关键词:新课改 初中体育教学 创新
体育教学是初中教学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1]。体育教学注重对学生身体和素质的双重培养,让学生在拥有健康体质的同时,也具有完善的人格和心理素质。在新课改如火如荼开展的大背景下,体育教学如何进行教学改革成为体育教学研究的焦点。和以往的体育教学相比,新课程标准对体育课程性质、课程标准和课程内容作了新的调整,反映了新课改的教育理念和教学目标。在新的课程标准下,初中体育教师应该明确新课改的指导思想和改革方向,实现由应试教育到素质教育的转变,以真正实现素质教育目标,培养社会需求的高素质人才。
一、初中体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文化课和体育课无法有效协调
初中学生处于开发智力和身体发育的关键时期,如何协调文化课和体育课的关系是教学中需要考虑的问题。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初中学生面临巨大的升学压力。所以,很多学生将大量的精力用于文化课学习中,根本没有多余的时间进行体育锻炼。还有一些学生甚至在体育课上学习其他的文化课知识。这就导致本来安排课时很少的体育课时间被占用,体育教学也起不到应有的效果。
(二)体育训练项目布置不合理
体育训练项目是体育教学的关键环节,也是体育教学顺利开展的基础,合理的体育训练项目布置十分关键。在初中体育教学中,现有的体育训练项目教学在长期的发展中已经形成了一定规模,有些地区的体育训练项目已经超过了当地的经济发展水平。但从总体来看,体育训练项目的效益仍然比较落后,我国很多地区的体育训练项目布置没有充分结合本地教学实际,部分开发的项目也不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导致学生缺乏体育锻炼的热情。
(三)对心理教育重视不够
注重对学生身体和素质的双重培养是体育教学的重点内容[2]。但在实际的体育教学工作中,很多学校还不能充分贯彻体育精神,体育训练项目和心理健康教育无法有效衔接。大多数体育教学中,教师只注重项目训练的内容,忽视了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更不能及时发现学生的各种心理问题。
二、初中体育教学思路和方法的创新策略
(一)初中体育教学思路创新策略
新课改背景下初中体育教学的指导思想是围绕相关部门的对策方针,根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帮助学生学习知识,掌握各种体育技能。因此,体育教师应该充分利用初中体育教学的学科特点,将学生培养成为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体育教学应该根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让学生掌握各项体育技能,以养成体育锻炼的良好习惯。可以说,体育教学是各项文化课学习的基础,体育教学可以帮助学生形成强健的体魄和良好的心理素质。这样,学生可以用充沛的精力和积极的心态面对学习压力。教师在体育教学中应树立新的教学指导思想,引导学生学会分析各种体育形式和战略战术,进而形成发散思维和创新思维,并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和拼搏意识。
初中体育教学中也应该重视学生的德育教育[3]。体育教学具有开放性、趣味性的特点。和其他单调乏味的理论课相比,体育课更能拉近学生和教师间的距离,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积极主动参与到教学中。如果教师利用这种氛围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体育教学的创新强调将身体锻炼和智力开发结合在一起,教师可以充分利用体育课的特点开发学生智力。例如,在讲解跳远、跳高的动作要领时,教师可向学生传授人体组织结构等知识,让学生充分理解体育运动的科学性和合理性,以此拓展学生的知识面,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和实践。
(二)初中体育教学方法创新策略
在信息科技不断发展的过程中,现代化信息设备在教学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多媒体教学的优势也越来越显著。教师在初中体育教学应该转变传统的教学方式,充分利用各种多媒体设备,改善以往学生积极性不高,无法掌握体育动作要领的问题。教师在教学中要为学生创造宽松的学习环境,根据学生的自身情况,引导学生通过反复观察和模仿掌握各种动作要领,进而掌握各种体育技能。例如,教师可以将学生分为几个学习小组,利用小组之间的团结协作完成体育教学任务,通过小组之间的交流合作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提高他们的学习能力,从而达到学习目标。在小组合作过程中,教师应该引导学生学会观察和分析,通过自己的观察思考去解决问题,并利用各种现代化信息设备对课堂上出现的问题进行研究讨论。这样就能通过对体育课堂内容的拓展,增强学生和教师间的交流沟通,让学生在掌握多学科知识的过程中,学会交流沟通与团结协作,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
三、结语
教师在初中体育教学中应注重对学生身体和素质的双重培养,并通过对初中体育教学思路和方法的创新研究,对各种体育教学资源进行合理配置,让学生成为课堂教学的主体。同时,教师也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体育锻炼热情,有效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以培养社会需要的高素质人才。
参考文献:
[1]雷秀华.谈新课标下体育教学的创新和评价体系的建立[J].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11(9).[2]徐恩元.立足实际勇创新,注重改革提质效――对高中体育教学改革的几点体会[J].考试周刊,2011(2).[3]李仲斌“新课程”.标准下体育教师教学任务的完善[J].六盘水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2(3).(责编 张翼翔)
第三篇:新课改下高中体育教学反思
新课改下高中体育教学反思
蒋永义 叶世荣
摘要:随着素质教育的逐步深入,体育课在教学体系中的重要性也开始逐渐凸显。对学习负担较重、学习压力巨大的高中生来说,体育课是缓解他们压力、保证他们体质的重要课程。然而,当前高中体育教学的效果却不尽如人意。体育课堂仍以教师的“教“为中心,却忽略了学生“学”的重要性。要想打破这种局面,必须要深入贯彻新课改的要求,践行新课改的主张。
关键词:新课改;高中体育;教学反思
一、转变思想,实施“健康体育”
所谓的转变思想,一方面指的是转变体育课不重要的思想,另一方面则主要指的是转变体育课教学思想。高中体育课一直以来走的都是一条机械化的道路,即围绕竞技项目组织教学,然后让学生反复练习。在僵化的体育课堂上,学生的兴趣很难被激发,参与性很难提高。因此,必须响应新课改的号召,必须要树立正确的指导思想,要把学生的健康放在第一位,坚持健康体育。既要重视学生运动技能的培养,也要尊重学生作为课堂主角的地位,考虑学生的兴趣和爱好,让学生喜欢体育课。把运动技能教学和学生的兴趣有机地结合起来。只有这样,才能让学生愉悦地掌握运动技能,达到促进学生身心健康的目的。
二、调换位置,构建生本课堂
教师和学生是课堂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以往的体育教学中,教师处于高高在上的教育者、领导者地位,学生则处于被动的地位,教师是主角,学生是陪衬。这种教学极大地削弱了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不利于高效课堂的构建。新课改要求教师要转变角色,实则就是主张教师和学生要适当地调换位置。要由学生适应教学到教学适应学生转变,要构建生本课堂。教师要根据学生的需求选择适合的教学模式,要对体育必修课和选修课进行必要的整合处理,对于选修课中不适合学生学习的部分,一些高难度体育技能部分,要调整难度,对复杂的技术动作进行改造,对选修课则采取分层教学或自愿学习的方法,让学生发挥其主动权和自主权。同时,要根据学校的场地、器材等开发出能够促进学生发展的体育项目,激发学生参与的热情。
三、创新形式,打造多彩课堂
人们对未知的事物总是充满好奇。体育课如果陷入机械重复的模式,很容易让学生感到厌倦。因此,必须要创新体育课的形式,让学生感受到体育课的多姿多彩。可以采用多媒体辅助体育课教学,适当地把体育课阵地转回课堂,利用多媒体工具为学生播放一些全民健身视频,让学生树立终身体育的意识,播放一些竞技体育视频,如,奥运会、世界杯等,提高学生对竞技体育的认识。可以采用比赛形式让体育课充满竞技性,激发学生的好胜心,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和团队意识等。
综上所述,新课改下,必须要进行高中体育教学的创新,要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善于激发学生的兴趣,要让体育课在趣味中开始,在快乐中结束。
参考文献:
[1]李鹏程。试论提高高中体育课教学效果的方法[J]。华章,2012(10)。
[2]唐玉玲。高中体育教学模式创新初探[J]。考试:教研版,2012(5)。
(作者单位蒋永义:西南大学附属中学叶世荣:重庆市巫山县官渡中学)
第四篇:探究新课改下高中体育教学模式的创新
探究新课改下高中体育教学模式的创新
摘 要:社会在不断进步,教育事业也展开了一系列的创新改革之路。创新的同时也有许多不足之处,现阶段许多的问题需要广大教师去深度挖掘和改善,如教学模式不够新颖有效等。所以要阐述的就是为何要进行创新,应如何在改革大潮下对高中体育教学进行合理的创新,使教学能更加有效地开展。
关键词:高中体育教学;模式创新;对策分析
一、探究高中体育教学模式创新的必要之处
现如今,对学生的教育实行全面发展式的教育,学校、家长对体育学科也越来越关注,希望学生能在其他方面优秀的同时锻炼出好身体。因此,教师应对高中体育教学模式的创新进行深入的探索,不能再继续局限于过去传统的填鸭式教学模式,虽然能在体育知识上取得良好的成绩,却达不到应有的教学目的,所以,对高中体育教学模式的创新探究是十分有必要的。
二、对体育教学模式创新的对策分析
我国目前的体育教学存在许许多多的问题,过分重视文化成绩、忽视体育锻炼的结果就是众多学生身体羸弱,没有培养锻炼身体的意识。所以,作者就对体育教学模式的创新分析几个对策,希望能对体育教学的创新提供帮助。
1.体育教学方案的创新
一个教学活动的开展要富有创新意义就必须设计出新颖的教学方案,只有经过深思熟虑的备案,才能做到尽可能让教学活动达到预期的目标。教学方案的设计要始终围绕新课改所指定的要求,将创新理念融入教学中。
2.在高中体育教学中引入现代信息技术
对传统的体育教师来说,应用现代信息技术进行体育教学是不符合他们的教学理念的,而这样的观念大大影响了现阶段的体育教学效果。在其他学科的教学中,多媒体技术的应用能够极大地提高教学的有效性,那么,体育教学为什么不可以呢?许多体育教师都在困扰一个问题,怎样的教学方式才能让学生在不拘谨的环境下学习,又不会造成散漫的学习态度。运用多媒体技术就是一个很好的选择,既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又可以清晰地呈现所要教授的内容。比如,在讲解“坐位体前驱”时,运用多媒体动画效果清晰地展示前驱的规范动作,在便于学生理解的同时,极大地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
3.在教学中注重学生智力的开发
体育教学不仅仅是字面上关注身体方面的锻炼,也要注重思维上的锻炼。传统的教学方式大都是教师的言传身教,不会引导学生去主动思考,学生也不会对教授的内容进行质疑,也就无法得知教师传授知识的意义,大多数学生对体育知识方面没有过多的涉及,只知道表面不懂其深层次的含义,只会令学生对体育知识提不起学习的兴趣。所以,要对高中体育教学模式进行创新,就要将身体锻炼和思维锻炼相结合。例如,在教学冲刺跳远和立定跳远的过程中,教师应在教授规范动作前先对学生讲解做这个动作的意义,它运用到了身体的哪个部位,是哪个部位在发生作用,哪块肌肉用劲较大可以使跨越更长等。这样从原理开始解说学习这个动作的意义和需要注意的地方,可以使学生更简洁地区分冲刺和立定的区别,也可以让学生在实践中朝着标准动作不断努力去完善。在过程中也要注意启发式教学,慢慢引导学生思考,避免一股脑儿教授的情况,对学生的智力开发也起到一定的作用,改变体育学科重体不重脑的倾向。
4.让课堂教学方式更加多样化
高中体育在教学中本就有许许多多的变化,种类也较多,这就决定了其教学方式也要更加多样化。如,对学生个性方面的考虑,教师应对每个学生进行由浅入深的了解,在教学过程中关注学生间的个体差异,找出针对不同学生的更加有效的教学方法。对于行动较为迟缓的学生,体育教师就可以将他们混插在灵活性中等的学生中间,组织一些可以锻炼学生灵活性的游戏,如“贴膏药”游戏,学生在游戏过程中观察他人的动向,由此控制自己的走向,在短距离奔跑中可以锻炼自身行动的灵活度。又比如,针对爆发力强但持久度不够的学生,也可以通过锻炼他们的意志力来增加奔跑的持久度。长时间的静坐或慢跑都是锻炼意志力的好方法,通过不同的方法诱导他们进行意志力比赛,在反复创新比赛方式中学生的意志力也在缓慢地增强,持久度也随之增加。
5.建立小组进行合作学习
体育教学不仅是身体锻炼,也要对学生进行体育知识的传授。对体育知识的教学一般都选择在教室内进行,对于学生来说,体育课程就是一门可以通过锻炼来放松身心的学科,所以,枯燥的教学方式只会使学生产生厌学的情绪。而合作学习的方式不仅能锻炼学生的团队意识,也可以让学生在体育课堂上进行比赛、竞争。例如,教师在提出问题后将问题全权交给学生,不干预其探讨,采取答案不公开的形式进行比赛,得出最佳答案可由教师公布。另一种竞赛方式就是让体育教师带领学生去机房上机,打开事先设定好的比赛规则和内容,让学生对体育知识进行解答或演示。这样的学习方法对学生更具吸引力,学生也可以在合作竞赛中增加自身对体育知识的理解,拓展知识的宽度。
现如今社会对学生身体素质的要求越来越高,所以,高中体育教师的责任重大,在往后的教学中要不断对教学模式进行创新和完善,为学生的身心发展贡献一份力量。
参考文献:
[1]张军委.在高中体育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J].文理导航:下旬,2010(6).[2]施雪梅.高中体育教学中创新意识的培养[J].民营科技,2010(5).[3]龙升远,宋桂梅.新课程标准下体育课程教学模式的发展研究[J].科技信息,2006(12).
第五篇:新课改下中学语文教学的认识与方法的创新
新课改下中学语文教学的认识与方法的创新
新课程改革向我们走来,这是一轮全新的教育改革浪潮,它要我们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去理解,让我们教师去做出理性的思考,我们教师要明白在新课改中要做什么。
我们教师教学的阵地是课堂,作为语文教师在教学中要根据学科的特点,进行创新教学。语文课堂教学的过程中,“创新”是一个常论不衰的话题,我们每天都在课堂教学有新的思想和方法,即使是经常教语文有经验的老教师,也面对不同的学生,即使是同一年级,也有不同的学习态度,文学基础的学生,而用不同的方法教学,这就是创新的原动力。因此用同一方法去教学,是不能把语文课堂教学搞得很好的,我们呼吁,语文课堂教学要有“创新”意识。
一、教师教学观念的转变的必要性。
(1)作为新时期的初中语文教师,首先应用发展的目光来看现在的时代,创造性地转变自己的教学观念。随着历史的发展,社会的进步,语文教育本来就缘自于生活,是生活的反映,我们应该清楚准确的认识到,以前如死水一潭、活力不再的“灌注式”语文教学弊端——肢解文章的分析、纯知识的训练、纯技巧技能的强化,学习为了考试的“应试教育”境地,对新时期教育是极无利的;凭借新课改 “闪亮登场”的机会,来更新我们的思想,转变我们的教学观念,武装我们今后的课堂教学,丰富我们今后的教学内容和形式。
(2)在日常的语文教学活动中,变“教师讲学生听”的灌输式为通过学生的先学,然后教师对学生先学的内容进行调查研究,通过信息反馈,及时掌握学生对各知识的认知水平,了解他们的思想活动、学习方法的掌握等实际情况,这样教师才会明白当前教学的起点在哪里,有了这个起点,教师便于遵照“由浅入深”、“由近及远”的规律来组织教学活动;变单纯的知识传授为综合能力的培养,老师的教,总是言简意赅,给学生留点思考余地,不越俎代庖,而是给学生一点自己动手的机会,引而不发,激励学生的首创精神;变对文本篇章结构的分析为教师注意精讲的重点、难点和关键部分,使学生透彻理解,融会贯通,举一反三。老师的教,不是把教材完全嚼烂,一口一口地喂给学生。一堂好课,犹如画家画花,独画一枝,留点天地,让欣赏者去遐想;诗人作诗,言有尽而意无穷。能够较合理地运用现代网络教育技术,注意创设教学情景,运用启发式、讨论式等教学方式,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与探究精神,提高教学效率。在教学方法不是只是讲题,或只是找出答案,而是在教师的引导下寻找规律,真正让学生知其所以然。教的方式,都是让已掌握的学生先讲,如果学生讲对了,教师肯定,不去再加以重复,讲得不完整,没有深度,教师作必要的补充;讲错了的,教师就更正。这里,教师只是启发、引导,该导时导,当讲处讲,真正做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教师是导演,学生是演员”。从而发挥学生在学习中的主导作用。
(3)在学生学法的指导和传授中,加强课前预习的指导,教会学生如何查阅相关资料(例如多媒体);做好课后拓展延伸,增加学习容量,拓宽学生的知识面;注重学生主体作用的体现。从而使自己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做到不盲目追求所谓的“新”的课堂教学形式,而进行问题多而杂、启而不发的“满堂问”;进行浅层次而不着边际的盲目的讨论。不忽视实在的教学内容,做好语文知识的传授,加强语文基本功的训练,重视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师生与文本的对话,而不是生搬硬套忽视学情、机械操作的教学模式,盲目进行过于宽松、不作评判的模棱两可的评价。而是在实际教学活动过程中,给学生一个发展空间,让他们自己往前走;给学生一点自由时间,让他们自己去安排;给学生提供一个条件,让他们自己去锻炼;给学生提一个问题,让他们自己去找答案;给学生设一个困难,让他们自己去解决;给学生创造一个机遇,让他们自己去抓住;给学生一个疑惑,让他们自己去讨论;给学生一个对手,让他们自己去竞争;给学生一个权利,让他们自己去选择;给学生一个理想,让他们自己去创造。教师在教学工作中坚持“以学生个性发展为本”的思想,建立“以学习者为中心”的哲学观,让学生始终处于主体地位,这样既可锻炼学生直觉思维能力和创造思维能力,也塑造了学生的自信和尊严。
(4)随着学习化社会的到来,语文教师不再是知识的占有者和传授者,而是学生学习的指导者和帮助者,是智力的开发者,是信息的提供者,是意义的建构者等等,传统观念必须随时代的发展而不断更新。从此可以看出,教师教学观念的转变的,教育思想的更新是进行语文课堂教学上分组合作阅读和思维激发教学的尝试的关键。只有教师的观念转变了,思想更新了、先进了,对新时期的教学理念有了新的、全面的、深刻的认识后,才能使语文课堂活跃起来,学生的学习活动轻松、愉悦起来,从而提高语文课堂教学的效率。
二、改变传统的学习方法,寻找学习者之间的心灵契合点,优化学习效果。
传统的语文学习方法不外乎听、说、读、写,在新课程的语文学习中,这些已被实践证明了的行之有效的学习方法自然不可或缺,而新课程更高的学习要求却使我们不得不去寻求更为优化的学习方法。
在这个过程中,我们不能忽略这样一点——语文学习活动更多的是一种开放的群体活动,因而多个参与学习的个体之间的交流、沟通在学习中的作用至为关键。个体之间寻求心灵的契合点,从而形成一种以自主为前提,相互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已经深入人心并广为实施。
语文学习是一种内化知识从而陶冶情操的活动。对于同一文本的体验而言,个体之间势必存在差异,甚至比较巨大;当几个学习者在一起进行交流、探讨后,可能每个学习者的体验就会更深一层。
不同的学习者因性格、爱好、情感、阅历、知识储备的不同,学习中势必产生效果的不均衡性,这就需要建立一种由异质成员所组成的以合作探究为学习方式的小组,以期资源共享,共同进步。
三、改变传统的教师角色,寻找教师与学生的心灵契合点,优化教学效果。
新一轮课程改革使课程结构、学习目标、教学方法等诸多方面发生了重大变革,尤其值得瞩目的是,在各门课程的设计中,始终注重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和良好的个性品质,而其中的情感教育则是一个主要的目标。
在一线从事教学工作的人,大多都有这样的这样的体验:学生会因喜欢、崇拜某一教师而对其所任课程产生浓厚兴趣,并会努力将它学好。这就不禁使人想起哲人说过的话:“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学习兴趣在学习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而教师在培养学生的这种健康的学习情感上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教师以其独特的人格魅力感召学生,会使学生受益匪浅。因为在传授知识的同时,教师的行为、活动已经潜移默化地达到了培养学生健全人格的目的。语文教师尤其如此。我们的语文教学内容更多地秉承着以儒家文化为主体的华夏民族数千年的文化结晶。这一文化体系本身就对知识分子的人格提出了较高的规范和要求。语文教师作为这种文化的直接传播者,更应该向这种规范和要求看齐,其“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的满腔热情,势必使学生产生共鸣,直接对其产生深远的教育意义。
四、语文教学的创新模式多样,新教法、新课堂都是创新的范畴。
课堂创新教学,不是一个表演,而是一种观念,指导于教学时的一种习惯,何为创新,就是不拘一格,教学内容的不拘一格,课堂结构的不拘一格,师生互动的不拘一格,只要是适合学生思维和心灵的健康美,语文教师在教学中可以不拘一格。
关于课堂结构,很多表演课做到了不拘一格,那么,试问,在平常教学中,教师教学是否不拘一格吗?很多公开课是一种纯表演,是让人说喜不说忧的课,而语文教师,在语文教学的特殊性,诸如地域性、人文性都各有新异,这不拘一格就是一种创新,是语文课堂教学的创新思想,不能为表演才想起小组讨论、探究合作、师生互动等,师道尊严,不是在思维定势上的一种尊重,这要我们语文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再创造的灵活性,并不局限到某一点、某一课,是很多的时间和空间都是一种创新的天地。
同一学科,同一年级,由于地域的不同,其学科创新的内涵不同,这是我国地方教育的特殊性,这是一种限制,但也为语文课堂教学的创新提供了广阔的天地。
语文课堂教学的创新的重头戏是作文的改革,作文的题材以及写作技法都是创新的大天地。比如,三农问题,在城市的学生觉得题材的陌生,可村镇的学生表现这样的题材,就是很切近,小天地写大时代,这是农村学生的优势,可写到城市的发展和改革,那就不能互相比较了。同是西部大开发的题材,城镇学生熟悉网络、多媒体,而乡村学生则熟悉退耕还林,税费改革,我们语文教师在课堂教学的创新上,是有很广泛的天地,创新教学没有固定的模式,不是从公开课上去照搬,而是熟悉地用到教学中,是一种随心娴熟的课程改革,没有定法可循。因此中学语文教学的创新不仅是在语言的积累和阅读上,而且运用在写作上,都是一种大胆的尝试,无章可循。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中学语文教师在课堂教学时,应不断地注入活水,才不断地在课堂教学上“清如许”,这是时代发展对语文教师的要求,也是对广大教师的要求。希望我们的教师不断地开拓创新
总之,新课程改革下的语文教学,将是一种开放性极大的活动,因为语文本身就遍布于生活的每一个角落。用真诚诱导每一颗求知的心灵获得丰富的情感体验,从而增长知识、发展个性、健全人格,这才是最终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