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辩证法题目总结[模版]

时间:2019-05-12 01:56:22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自然辩证法题目总结[模版]》,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自然辩证法题目总结[模版]》。

第一篇:自然辩证法题目总结[模版]

1、五行相克的关系:金克木

木克土

土克水

水克火

火克金 金生水

水生木

木生火

火生土

土生金

2、经济思维原则—奥卡姆剃刀 人们在进行哲学思维时遵循的一条最简单,最省事而又能说明问题的原则。即:如无必要,勿增实体。所谓思维经济原则,就是希望用尽可能少的劳动,尽可能少的思维消耗,尽可能简单的方法,尽可能短的时间,对事实做出尽可能完善的陈述,获得尽可能多的思维成果。

(隔离体法——明确事物之间的因果关系,将要考察事物的看成一个整体(又称体系),不去关心体系成员间的相互作用,而只分析体系于外界的相互作用。)

3、康德把人的认识分几个阶段 感性:感觉对象 知性:经验归纳 理性:逻辑推理

(康德认识论:康德的认识论所要解决的主要是数学命题和自然科学基本原理的形成和根据问题。)

4、什么是系统,其根本属性是什么 系统是以各要素的属性为基础,由特定关系而形成的属性不可分割的整体。是现代科学的整体思维工具。(整体主义)

根本属性是非加和性,因为非加和性表征着新属性的出现,表征着系统与其结构成分之间的质的差异。

所谓“系统”,是由若干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要素组成的具有特定结构与功能的有机整体。(1)系统是由于-若干要素组成的,要素是构成系统的组分或单元,单一要素不能成为系统,即系统内部具有可分析的结构;(2)系统的各要素之间存在着特定关系,刑场一定结构(3)系统的结构使它成为一个有特定功能的整体(4功能是在系统与外部环境的相互作用中表现出来的,系统总是存在于一定的社会环境中。

5、什么是还原主义,能否解释一切自然现象

它是研究复杂系统的一种基本思想,是相对于整体主义的。还原主义是相对整体主义来说的。其主要用于 文学 和 哲学 领域。还原主义将高层次还原为低层次、将整体还原为各组分加以研究。还原主义的阵营,在每一个历史时期,都是比较单纯的,在历史上的表现形式有:(朴素)原子主义、机械主义和物理主义。现代还原主义的基本信条是:用物理、化学作用和自然选择足以解释一切生命现象。,但只能在一定的范围中使用,不能解释一切自然现象

6、系统进化的条件是什么

A、远离热平衡B、开放系统C、要素间的非线性相互作用:非线性的正反馈作用把微小的偏差迅速放大,使系统失稳形成新的有序结构。D、系统存在着涨落与突变 7、1972年的世界环境发展大会提出的口号与观点

只有一个地球

发展导向:经济中心型—社会中心性(和谐)

8、可持续发展的内涵与意义是什么?

可持续发展:既能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不危害后代人满足其需要的发展。意义:经济发展的同时,保护资源和改善环境,使经济发展持续下去。

可持续发展特别强调四项基本原则,这就是公平性原则、协调性原则、持续性原则和共同性原则。

⒈公平性原则。可持续发展是一种机会、利益均等的发展。它既包括同代内区际间的均衡发展,即一个地区的发展不应以损害其它地区的发展为代价;也包括代际间的均衡发展,即既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不损害后代的发展能力⒉协调性原则。社会(人口、科教等)、经济与环境(包括资源)三者是可持续发展系统中更小的系统,它们彼此相互联系,相互制约,共同组成一个整体。⒊持续性原则。在“发展”的概念中还包含着制约因素,因此,在满足人类需要的过程中,必然有限制因素的存在。主要限制因素有人口数量、环境、资源,以及技术状况和社会组织对环境满足眼前和将来需要能力施加的限制。⒋共同性原则。可持续发展是超越文化与历史的障碍来看待全球问题的。

①充分发展 满足需要(南北宣言)②代际公平代内平等(京都议定书)

9、什么是虚假的科学问题,举例

特定知识背景的误导(维生素的发现,永动机的设想),虚假的科学问题是有科学的知识背景的,但研究背景是错误的。

10、科学事实分为哪两类?

科学事实是一种解释。这个命题确认了科学事实是事实性与解释性的辨证统一:“事实性”表征着科学事实的价值和地位,“解释性”则蕴含着科学事实的可能性条件。事实1 对事实现象的陈述;事实2 含有内在假定的判断

11、举例说明什么是格式塔心理学

格式塔心理学是西方现代心理学的主要流派之一,根据其原意也称为完形心理学,完形即整体的意思。

它强调经验和行为的整体性,知觉到的东西要大于眼睛见到的东西;任何一种经验的现象,其中的每一成分都牵连到其他成分,每一成分之所以有其特性,是因为它与其他部分具有关系。

格式塔心理学的代表人物之一:考夫卡 例子:

两个相距不远、相继出现的视觉刺激物,呈现的时间间隔如果在1/10秒到1/30秒之间,那么我们看到的不是两个物体,而是一个物体在移动。例如,我们看到灯光从一处向另一处移动,事实上是这只灯息了,那只灯同时亮了。这种错觉是灯光广告似动的基础。

这种现象正是不能把整体分解成部分的证据。这种现象的组成部分是一些独立的灯在一开一关,但组成一个整体后,给人造成这些灯在动的印象。

12、如何区分自然语言和形式语言

自然语言是某一社会中历史地形成的一种民族语言。它以特定的语言、文字作为存贮和传递社会集团所需信息的手段。这种手段是人类在一切活动中交流思想、认识、感情、意志所必需的,当然也是保存和传递科学知识的通用工具。自然语言符号系统的基本特征之一是其多义性、歧义性,语法结构不够严格和统一。人工语言符号系统即各学科的专门科学术语(符号),用以表示严格定义的科学概念,表示事物之间的特定关系和运动变化规律,使语言符号保持其单一性、无歧义性和明确性。

自然语言(某一社会中历史形成的一种民族语言)----特点:多义性 歧义性 语法结构不够严谨和统一;用于----生活交流

形式语言(各学科的专门科学术语)----特点:单义性 无歧义性 明确性;用于----科学交流

13、什么是理想实验?

对实验条件进行极端的简化与抽象,从而得出最具概括性的理论模型(物理学的开端)。

14、简述合情推理的特点与作用

特点:适用于经验判断,以区分理由较多或较少的推测。

作用:为科学,猜想,假说的选择和评价提出逻辑根据的推理。

15、如何区分自然语言和形式语言

自然语言:丰富性 歧义性(生活交流);形式语言:形式化 单义性(科学交流)

16、简述拉卡托斯的科学发展模式理论

拉卡托斯的“科学研究纲领”科学发展模式

科学研究纲领方法论,包括硬核、保护带两个部分和正、反启发法两条规则。硬核,是研究纲领所依据的基本假定,是一个纲领区别于另一个纲领的本质特征。保护带,是围绕硬核所形成的众多辅助性假设。

反面启发法,是禁止把反驳的矛头指向硬核的方法沦规则。可以把指向硬核的反驳的矛头改为指向保护带,通过调整、改善,甚至更换保护带而保护硬核。

正面启发法,则是关于如何改变、发展、研究纲领,以及如何修改、完善保护带的指导方针。如何承认一个新纲领的进步性呢? 一个新纲领只有比原来的理论论在理论和经验两方面都更加进步,才能设承认为是“科学的”。如何抛弃一个退化的纲领呢? 一个退化的科学研究纲领的标志是,它只能为自己消极的辩解,而不能再积极地去预言和指导新的经验事实的发现。同时,也不再能把反常转为正例。但仅此还不足以抛弃一个退化的纲领,两必须有一个比它更为进步的理论出现。拉卡托斯说:“对于精致证伪主义来说,决定证伪的不是观察陈述,而是一个比它更进步的理论”。

根据以上这些规则,他提出的科学发展模式是:

科学研究纲领的进化阶段——科学纲领的退化阶段——新的进化的研究纲领证伪并取代退化的研究纲领——新的研究纲领的进化阶段⋯⋯。

17、自然辩证法的研究对象是什么?

自然观:普遍性问题;方法论:内部性问题(科学研究的辩证法); 科技观:外部性问题(科学发展的辩证法)

18、康德三大批判分别探讨什么问题?

纯粹理性批判 探讨---人的理性为自然立法;实践理性批判 探讨---道德哲学

判断力批判

探讨---艺术美学

19、系统进化的特征是什么?

由无序到有序,简单到复杂,低级向高级的进化;进化过程中熵值降低,而序参量和信息量都增加。

20、什么是全球问题?

是指当代国际社会面临的超越国家和地区的界限,关系到整个人类生存与发展的严峻问题。它主要包括五大问题:

人口;粮食(谁来养活中国);能源(不可再生);资源(金属 淡水 森林);污染(三废 农药 抗生素)全球环境问题,悲观派和乐天派各自的观点 悲观主义——罗马俱乐部:增长的极限 乐观主义——托天勒:第三次浪潮

现实主义——可持续发展:充分发展满足需要(南北宣言);代际公平,代内平等(京都协定书)

21、科学研究的步骤是什么?

选题(前瞻性);获取科学事实(实证性);进行思维加工(创造性);验证(实证性);建立理论体系(深刻性)

22、简述波普尔的科学发展模式理论

波普尔提出了 “证伪主义”原则(亦称批判理性主义)。在他看来,证实理论的确实性是信仰者的态度,而不是科学的态度;人们对于科学的应用在于肯定它,面对于科学的研究则在于否定它;不是证明其水恒性,而是要找出其可证伪性;科学的发展就时否定旧的,创造新的。

因此,科学发展可概括为如下的“四段图式”:

Pl(问题)一TT(试探性理论)--EE(批判检验,排除错误)--P2(新问题)⋯⋯。他还提出“理论是大胆的猪测”,“科学开始于问题”,“理论出于灵感”。。。

23、古希腊对科学的独特贡献是什么?

对自然的纯粹兴趣 ;初等数学的基本完善

24、简述现代科学方法论的两大基础

科学方法论是关于科学的一般研究方法的理论,探索方法的一般结构,阐述它们的发展趋势和方向,以及科学研究中各种方法的相互关系问题。有广义狭义之分。狭义的仅指自然科学方法论即研究自然科学中的一般方法,如观察法、实验法、数学方法等。广义的则指所有正确的方法论,即科学的方法论。20世纪随着自然科学的发展出现了许多新方法,如控制论方法、信息方法、系统方法等,促进了方法论研究的高度发展。

数学与实验

25、简述库恩的科学发展模式理论(库恩的观点)

他创建的学说在科学领域既清除了逻辑经验主义的影响,也超越了波普尔的批判理性主义,促成了当代科学哲学的方向性转交。

他以 “范式”及与之相对应的科学共同体为基础,提出了一个具有综合性质的科学发展模式。库恩是这样描述科学发展图式的:

前科学——一种范式规定的常规科学——反常与危机——旧范式转换成新范式的科学革命——新常规科学。

科学革命的本质是范式的变革和转换,在范式转换中,不仅科学的范畴、理论体系与方法发生根本变化,而且哲学背景的变化是其先导并贯穿其中,科学革命也是“世界观的改变”,并且一再强调科学革命在于完成一次格式塔转换,即著名的“鸭——兔变换”。

26.何为观察渗透理论?

观察渗透理论: 观察者所掌握的理论(知识背景)及他的经验会影响观察陈述。原因:观察是一种物理过程与心理过程融为一体的感知活动。在观察的过程中,观察者不是机械的、被动消极的接受客体发出信息的刺激,观察会受到观察主体理论结构的影响。但被观察对象是客观存在的,是第一性的。观察结果的内容是客观的,是由客体的性质决定的。中性的观察不存在,完全依赖理论的观察也是没有的。(举例:格式塔心理学的鸭兔图)

27、格式塔心理学中的鸭兔图说明什么?

答:(1)多种结果的可能性(2)理论总是指导观察的(3)不同理论之间有不同结论(4)观察和理论的相互渗透。

28、为什么说证实与证伪是不对称的?----假说的检验

一个科学假说,所演绎出的可被直接检验的结论,若与观测事实不符,即从整体上可以说这个假说已被证伪。①无数的确证不一定能完全证实一个假说。②但一个假说所演绎出的可直接检验的结论若有一个与观察到事实不符,则整个假说被证伪。

29、知识与事实相同与不同

A 归纳主义认为:科学是从经验事实推导出来的知识,科学知识是已经证明的知识,科学理论是严格地从用观察和实验得出来的经验事实中推导出来的。

B 经验主义和实证主义认为科学知识应该以某种方式来源于观察事实。

C 科学事实是形成科学概念、科学假说、科学定律,建立科学理论的基础;科学事实是确证或反驳科学假说和科学理论的基本依据,是推进科学进步的动力之一,同时科学的进步及知识的增加有助于科学认识主体更好的对客观存在的、个别的事物更好地描述和判断,也就是促进科学事实的形成。

30、对世界的观察分为哪五个层次,分别代表的意义

渺微宏宇胀

渺:研究基本粒子,夸克等结构;微:指量力学;宏:指牛顿力学;宇:相对论;胀:研究我们的物质宇宙之所以形成现在这个样子的原因。

31、现代科学的非决定论

世界是概然的、不确定的、非连续的、不能准确预测的、无限可能的

32、如何理解技术悖论,并举一例

技术悖论泛指对技术产生的后果与技术要实现的目的相背离或不一致的一种表述。例子:古代人的悖论观:古希腊“窃火者悖论”,中国“奔月者悖论”。

近现代人的悖论观:人口悖论;资源悖论;环境悖论;灾害悖论;贫富悖论;武器悖论;信息技术悖论。(举例:罗素悖论

堂吉诃德的例子)

33、四大数学模型及应用

A、确定性:线性函数;用于描述自然界中的必然现象,这类现象的产生和变化服从确定的因果关系。确定性数学模型 是最普遍的一类数学模型,用经典的数学方程式、关系式、网络图来表示,尤以为积分方程用的最多。B、随机性:概率事件;描述自然界中的或然现象。C、突变性:非线性系统;描述自然界中的突变现象。

D、模糊性:人工智能;自然界中存在大量模糊现象、模糊信息,反映在人们认识原则上则是模糊概念、模糊语言。

34、科学认识的特点 实证性:言之有据,2 深刻性:系统概括,3 创造性:想象丰富,35、思想模型的定义及功能

思想模型是人们为了从事科学研究而建立的对原型高度抽象化了的思想客体或思想事物,理论研究的直接对象、科学规律的精确体现。广义地说思想模型也包括数学模型。

思想模型的功能:①解释功能:思想模型应当符合它赖以建立起来的实验基础才能对有关现实原理的各种观察,实验事实做出科学解释。②判断功能:即借助于思维模型来检验关于原型的知识的可靠性,这种检验的最终标准是科学实践。③预见功能:理想模型是思想模型的特殊类型,往往可以超过现有的条件,揭示出研究对象在理想的条件下可能出现的情况,从可以给科学研究指明方向或形成科学预见。

36、歌德尔的不完全定理,并用平面几何的例子加以说明

任何公理系统都不是完备的,其中必然存在着既不能被肯定也不能被否定的命题。

37、某些物理量在微观世界中不能准确测量,解释其原因

微观粒子运动的基本规律:粒子在客观上,位置、动量在微观领域不可能同时准确测定。测不准原来来源于微观粒子的波粒二象性,是微观粒子的基本属性,所谓的测不准与测量仪器的精度无关。如果微观粒子的位置的不确定范围是 Δp,同时测得的微粒的动量的不确定范围是 Δq。Δp与Δq的乘积总是大于 hbar/2。这里 hbar = h/2π,h 为普朗克(Plank)常数。

38、我国的科技发展战略

科学技术服务于经济建设;经济建设要支持科研发展

39、近代自然科学发展过程中的特点

机械论取代了泛灵论、定量方法取代了定性描述(函数关系)、假说-演绎体系的建立、将复杂的运动现象纳入到单一的自然图式中去。

40、假说

假定性的推测说明

来源:

已知理论无法解释的事实;理论的超范围推广;新旧事实之间的矛盾 要素:

事实基础

背景理论

猜测

预见 特点:

A 科学性 B

假定性

C

易变性 作用:

创新理论

激发思维

繁荣学术

41、技术的价值与伦理

技术价值是技术客体与主体发生相互作用中实现的,来源于技术本身所具有的属性。

技术的基本价值是指技术本身所具有的效用价值,它是技术长期演化的产物,不受或很少受外在因素的作用与影响。

技术的社会价值也叫技术的人文价值,是指技术在对自然、社会和人的作用与影响过程中所表现出的价值。其中包括技术的政治价值、经济价值、文化价值、生态价值、伦理价值等。

技术伦理是围绕技术所产生的伦理关系中的道德现象和道德关系,是人们在技术所产生的伦理关系中所应该具有的道德品质,应该遵守的道德规则和应该尽到的道德职责,它是对道德正面价值的维护或扩展和对负面价值的制约或控制。技术价值是技术伦理产生和发展的重要前提条件。技术伦理虽然是伴随技术价值而产生与形成起来的,但并不意味着只要技术有价值就一定会产生相应的技术伦理,只有当技术迅速发展并对自然和人类社会的影响达到相当规模和程度,并且冲击着人类社会的传统伦理并迫使人们对其进行伦理思考的时候才会产生关于技术的伦理思考。

1、如何理解“李约瑟难题”,带给我们的启发是什么?

李约瑟难题是其研究中国科学技术史的中心论题。他提出:尽管中国古代对人类科技发展做出了很多重要贡献,但为什么科学和工业革命没有在近代的中国发生?李约瑟难题是由以下因素共同造成的:(1)中国古代科学科技发展重视实用主义技术轻视理论研究, 重定性研究方法轻定量研究方法, 无法产生现代科学理论;(2)儒家文化尤其是程朱理学的消极影响, 以及造成的科学精神与学术自由的散失;(3)科学信息交流的匮乏等。

启示: 现代科学的本质A系统化的经验解释 B数学及实验方法的支持数学体系

专利制度等我们科学教育界应该明确我国传统科学文化的历史,成就与不足,只在此基础上更好地理解作为舶来品的西方科学,同时梳理和反思中国传统文化。使我国传统文化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得以挖掘,解读传统,为人类文化宝库和文化交流作出贡献。

科学教育改革要加强学生科学精神和价值观的培养。教学改革要处理好科学教育与技术教育,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思想教育和技能教育的关系。

2、现代科学技术为什么没有在中国文明中孕育?(简述西方文明与我国子代..文明的区别)

(1)社会背景的差异-----中国封建专制制度对科学的束缚

(2)文化特质的不同------中国历代封建统治者将科学视为末学,主张儒学思想,强调社会的等级秩序。

(3)思维方式的不同----中国农耕文化,封闭僵化的传统思想,重道德而不重自然,重人伦而不重科学。然而,形式逻辑体系和系统化的经验解释;数学及实验是西方的文化特质。

(4)科学制度的影响-----中国封建社会的教育体制束缚知识分子的思想,严重影响科学技术的发展。中国封建主义的愚民政策,奴化教育完全排斥了科学技术的内容,对科技不闻不问,科技人才更是无法培养。

(5)科学范式的制约-----中国封建社会,反对各种思想上的革新和革命,科学思维的“范式”是儒家思想,崇尚仁义礼教和中庸之道,提倡封建的道德伦理,严重阻碍了科学技术的产生和发展。

3、你认为科学工作者应具备哪些行为规范?

(1)普遍主义:客观性。科学探索中常常会犯错误,常常失败,但科学工作者要力求获得符合实际的结果,坚持对真理的不断追求。

(2)公有主义:超阶级性。科学是为全人类服务的,科学家的社会责任具有超阶级性。

(3)献身精神:无私。科学探索的过程中充满艰辛,在这个曲折的过程中科学工作者要有无私奉献的精神,不计较个人得失。

(4)怀疑精神:合理。任何科学研究都要求逻辑自洽,要求提供经验证据,必须要有理性的怀疑。科学知识必须是经过科学共同体的批判性检验之后才能被接受。

(5)创新精神:科学工作者要勇于提出目前尚未提出或解决的科学问题,得出他人没有得出的结论。

4、科学理论的评价标准是什么?

(1)客观性: 符合经验。科学理论必须正确反映事物的运动规律,从理论推出可检验的结论与实验结果相符合。理论与实验符合的越好,越广泛,理论被接受的可能性也就越大。

(2)一致性:逻辑自洽。理论内部的自洽性,即理论内部的无矛盾性。与公理相容。

(3)简单性:思维经济。这样的一种努力,它要把一切概念和一切相互关系,都归结为尽可能少的一些逻辑上独立的基本概念和公理。

(4)预见性:成果丰富。一个科学理论揭示的自然规律越深刻,越普遍,预见性就越强;预见的现象越多,它的理论和实践意义也就越大。

5、科学是否意味着进步? 科学的本质:科学是“人对自然界的理论关系”;科学是一种社会的精神生产领域的劳动力;科学是生产力;科学既是观念的财富又是实际的财富。科学的本质给我们的启示是:

我们判断科学是进步还是退步,可以看科学对人类和社会的发展有什么意义,能满足人类什么需要。

如果科学造福于人类,对人类和社会的发展起积极地促进作用,它就是有正面价值的,可以判断它是进步的;反之,它是有负面价值或无价值的,它是退步的。

6、中医是否是科学?

面对人体健康与疾病这个课题,中西医遵循不同的解题思路。寻求治疗疾病和保护健康的方法,均有独到之处。在科学手段的运用上,中医落后于西医,而且中医还包含着许多非科学的文化成分,甚至还有一些伪科学的文化成分。但这些都不能掩饰中医作为一种独特的文化,学术贡献和价值,既要认识到中医的科学价值,也要认识到中医的文化价值。

我觉得,关于“中医是否科学”,至少将有四种不同视角:

第一个角度就好比说心理学是否科学、星占学是否科学、中国古代的“天学”是否科学等等类似,问的是“中医是否一门科学”。对这一点的回答可以是很简单的——医学就不是一门科学,中医当然更不可能是一门科学了。古代医学从一开始就不是科学,而更多地是“技艺”,即便是现代的西医,仍然是归于“技术”更为恰当。

第二个角度是如果说中医并非一门纯粹的科学,但是其中是否包含“科学”,或者说至少包含着“科学的萌芽”、“科学的初级形态”?以这个角度讨论,便牵扯出关于李约瑟问题的讨论来。第三个角度是问中医是否“科学的”,也就是把科学当作形容词,这一话题可以进一步追问:究竟中医的有效是因为它是“科学的”,还是恰恰是它与西方科学截然不同才如此奇效?

第四个角度是问中医“应不应该”是“科学”,也就是说中医是否需要“科学化”、如何“科学化”等等。主张中医需要“科学化”又有两种,一是用西医来吸收中医,也就是“把中医变成中药”,让中医也采取实验化、仪器化、定量定性等等西式的操作方法,而把火气等似是而非的说法剔除出去;二是温和一点的,要求中医适当地吸取一些西医的东西,但允许保留中医中不能被科学解释的理论体系,并保留中医独特的(个体化的、重主观体验的)操作方法等等。

7、知识在何种意义上意味权利?如何理解后现代科学观。

科学知识之所以具有巨大力量和作用, 就在于它正确反映了事物的规律性

后现代科学观来源驳杂,其共同的特点在于质疑科学的真理性和价值中立,主张科学理论的开放性和多元性,主张科学与人文的融合。

结合知识就是力量~ 后现代科学观来源驳杂,其共同的特点在于质疑科学的真理性和价值中立,主张科学理论的开放性和多元性,主张科学与人文的融合。

8、科学发展模式 逻辑实证主义理论

起源于20世纪20年代的以维也纳学派为代表的逻辑实证主义,按照证实原则建立了第一个科学发展模式——科学发展的线性积累模式,即认为知识的增长是不断归纳的结果,科学的发展就是通过归纳获得的科学知识的不断增加。逻辑实证主义认为,科学发展的过程如下:

感觉经验---归纳一假说一(观察、实验)---科学理论

在此过程中,各种科学成果一旦获得经验证实或认可,便将作为真理的一部分而进入科学的范畴,通过这种科学真理成分的不断累积,科学认识将逐渐深化,科学事业也会不断发展,从而最终达到客观真理的全体和本质。

证伪主义的理论

波普尔最早明确地提出了科学发展模式问题,他提出了与“经验证实原则”相反的“证伪主义”原则(亦称批判理性主义)。在他看来,证实理论的确实性是信仰者的态度,而不是科学的态度;人们对于科学的应用在于肯定它,面对于科学的研究则在于否定它;不是证明其水恒性,而是要找出其可证伪性;科学的发展就时否定旧的,创造新的。

因此,科学发展可概括为如下的“四段图式”: Pl(问题)一TT(试探性理论)--EE(批判检验,排除错误)--P2(新问题)⋯⋯。此外,他还提出“理论是大胆的猪测”,“科学开始于问题”,“理论出于灵感”,科学的本质是“猜测和反驳”。其根本方法是“试错法”,因此,要“敢于犯错误”“尽快犯错误”,以及善于“从错误中学习”等等。他认为,科学研究的程序是从问题到猜想再到反驳的过程。知识的发展不是反复或累进的过程,而是一个清除错误的过程,科学发展是一个证伪理论、推翻理论的过程。

第二篇:自然辩证法论文题目2011

自然辩证法课程论文题目

1、论人类系统自然观与科学技术发展之间的关系

2、马克思生态自然观对当今人类生态文明建设的启示

3、论问题意识在科研过程中的作用(请你从其所在学科出发探讨)

4、科学与技术关系的思考

5、人与技术关系的思考(第三次浪潮与罗马俱乐部的比较的探讨)

上述题目,任选一题开展自由研究,务必写出自己的所思所想,你可以尽情地展示你的想象力,无论对错,务必写出自己的思想,字数不少于5千字。要求:

1.写出论文摘要,字数200字以内

2.写出关键词,不少于3个字

3.论文标题统一用宋体3号加黑,关键词和摘要用宋体5号字

4.正文统一用宋体小四,行距为1.5单倍行距

5.要求有5篇左右的参考文献,格式如:

[1]毛择东:总政治部关于调查人口和土地状况的通知《毛择东农村调查文集》[M]人民出版社1982:13

[2] 黄焕初.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环节的界定[J],江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2005:6

[3] 何勇平.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模式的建构[N].光明日报,2006.08.17

6.采用校园网上研究生结课论文统一封面

交论文时间:2011年12月24日1

第三篇:“自然辩证法”课程题目

“自然辩证法”课程相关题目

一、论述题(30分)

1、结合马斯洛需求层次分析人与自然、人与人以及人与自我。

答:曾经在很多管理学得教程和理论中看到现代管理学理论的重要奠基人之一的马斯洛的需求理论。这种了理论也是先阶段最热门也最让人接受的理论之一。它把人的需求是分五个层次,分别是: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交需求、尊重需求、自我实现需求。

五种需求从低到高,按层次逐级递升,低层次的需求被实现后,该需求仍继续存在,但不再是主要激励因素,下一级高层次需求将其取代成为激励人们行为的主要驱动力,在这一过程中人的积极性被充分调动,不断从事有目的的对象化实践活动,不断为满足需求而努力。生理、安全需求为人类维持生存和稳定发展的需求,是马斯洛需求层次中最基本、最优先满足的需求,也是推动人类行为的首要动力。当生理和安全需求得到满足后,下一层次的需求即社交和尊重需求会表现出足够的活力并激励人类行为。这一层次的需求不仅仅停留在能够生存,而是更加注重生存的环境与质量,活着的价值和意义。人在对自然开发利用过程中,超过了自然界本有的调节恢复平衡的能力,造成社会、环境、生态的影响,造成了人与自然的关系恶化。而对于个人而言,尊重是一种发自内心的、对自己与环境的欣赏,对时代背景和社会规则的认同,当物质极大丰富,衣食温饱已经解决,社交需求也满足了部分,人们开始渴望被尊重。自我实现的需求是个人实现理想、发挥个人能力的最大限度、完成与自己能力相称的一切事情的需要,这一层次的需求是个人的自我实现和自我超越,在这一阶段人的各种能力可得到自由而全面的发挥,个人内部及个人与外界均处于一种和谐状态。对自然开发利用,这一层次的需求可理解为天人合一、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状态,人们已经充分认识到资源的稀缺性、不可替代性及对维持生态环境和人类生存的重要性。人们认为资源开发应以人为本,从人的需求出发,将资源开发利用与生态环境的保护相结合。

2、家庭是社会的细胞,家庭和谐是社会和谐的基础,谈谈你对“家和万事兴”的认识。

答:中国从古至今对士子及一切有抱负的人都有“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论断,而中国社会有别于西方社会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对家,对家族文化的认同感和归属感。家庭是社会的细胞,是组成社会最基本的单位。社会的发展进步与和谐,与大大小小的家庭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离开家庭的和谐,社会和谐便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家庭和谐,既是一种孜孜以求的生活目标,更是一种清旷豁达的生活境界。了解军事的人都知道,有一个坚固的大后方对一场战斗甚至战争的重要性,而家在一个人的生活中就承担着“大后方”的角色。一个没有和谐家庭的人,无论在事业上还是在生活中都不可能取得很大的成就,这已经是所有事业有成者的共识。

家和为强有利的后盾,是做很多事的基础。在某种角度上讲,家庭是我们一生中接触最多,生活时间最长的地方,从这个摇蓝中走向社会,走向理想。没有和谐和睦的家庭,人生是不幸的,也是缺陷的。不论做什么事情,我们都寄托着期

望,把理想付诸实现。每个人的奋斗目的都是一样,只要行动就要追求效果,期盼早日达到行动的目的。因此我们祈求有一个和谐社会环境,有一个和睦幸福家庭做支柱,在优越的环境中一展身手,大干一场,让理想变成硕果。这是人生共同追求的效果。但是,没有和睦的家庭,没有人支持是无法实现的,即使是实现了,也是付出数倍的代价,甚至超乎常规范畴。总的来说,家庭幸福是人生幸福的根源,家庭是人生旅途的温馨驿站,是事业兴旺的坚强后盾和力量源泉。

3、谈谈你对“人生重要的是抉择而不是奋斗”这句话的理解。

答: 我们无论做什么事情,在付诸努力奋斗之前,首先要看准奋斗的方向。抉择的方向对了,才能充分发挥自己的才能;方向错了,越努力,我们反而离成功的目标就越远。选择正确的方向,永远比跑得快更重要。

在择业之初,在规划自己职业生涯的时候,如果不能就自己的特长,就自己的兴趣爱好而选择发展方向,那只会逐渐失去对工作的兴趣,失去对事业的热情,将自己的事业变成对自己可有可无的仅仅是取得收入的方式,那么成就也必然有限,甚至会耽误、浪费了自身原有的天分,浪费了自己多年求学的艰辛。所以我们首先要做出正确的抉择,努力和奋斗才有用,才不会徒劳无功。

人生也不仅仅只是一个正确选择坚持,重要的是我们有时候能够意识方向错误,违背自己规则和规律。因此我们要认真地思考,自己的方向是否正确?一旦发现自己“搭错了车”,就要及时下车。及时认识到自己的错误,放弃在错误方向上的努力,重新选择正确的方向,才能让自己更快地走向成功的目的地。但要注意的是,光顾着抉择,奋斗的时候就少,今后可供抉择的机会就变少了。奋斗和抉择,实力和机会,是事业成功、家庭幸福的两翼,少了一个都飞不起来。两个翅膀相互协调,才能更高、更快、更稳。

二、阅读材料,然后回答问题。(40分)

(1)

问题1:材料2对人类传统的认知提出了什么挑战?

答:材料2的说法指出了人类在疾病治疗领域可能存在的误区,或者说变相承认了人体的免疫系统和主观意志对部分疾病起到的远比用药更有效的效果。对部分现在尚未存在直接有效且有理论根据治疗手段的病症,尤其是心理病症,如果不把它们看作是异常,也就是说不是疾病,而是一种自然状态,不去干扰它,其实际效果比去干扰它、矫正它可能更好。这样的例子在我们的生活中已经有很多了,而且也慢慢得到了人们的理解与认同其实,把某些疾病看成是一种常态在人类历史上更多的时候是指的那些属于精神、心理和行为方面的东西,比如与厌食症、焦虑症同属一类的精神疾病,如抑郁、精神分裂症等。

问题2:材料3的比喻说明什么?

答:法布尔以灯光来比喻人的认识能力,他感觉到他自己的认识能力就像在黑夜里那盏小提灯一样,只能照亮一个很小的有限范围,他认为一个人一生也就只能完成那么小块范围的认识。这说明世界是无限广大和无限发展的,而每一个人的认识能力也是极其有限的,人类虽然对世界有了很多的了解,但在我们可以理解和认知的范围之外,依然有着更多我们尚未了解和明白的地方和食物,不论何时,我们都应该对环境,对大自然,对承载我们生命的一切事物充满敬畏。

问题3:结合材料1、2、3谈谈你对人类疾病及医学科学发展的思考?

答:疾病,伴随着生命的出现而产生,并将一路相随。人类虽然在医学领域取得了极大的成就,但是环境在变化,人类在变化,疾病也在变化,在我们尚未了解的医疗领域之外,依然存在着很多我们无法治疗和解释的疾病。它们一旦发生就会带来痛苦,降低我们的生活质量,消耗金钱,甚至威胁生命。因此我们在认同现代医疗制度和对疾病的认知的同时,也要对我们不了解的,或非主流的治疗方式报以敬畏的态度。毕竟“存在即合理”,很多说法、方式能延续至今总有它存在的道理,或许只是我们现在还无法了解。因此,我们要保持着积极认真的态度不断探索医疗科学的新领域,驱散疾病治疗方面的黑暗。

材料1所表明文明社会的医学科学的确久了不少人的生命,使许多疾病都能得到治疗。然而也打破了自然选择的平衡,人类发明药品的初衷是为了延年益寿,自然选择的平衡被打破了。材料2表明某些疾病其实就是自然的一种表现,因此不必非得除之而后快。但这是需要勇气的,因为这样做表面上是低估了科学,但事实上是尊重科学,客观科学地看待科学。只有这样才不会在科学无法治疗疾病的时候迁怒于科学,并转而投向迷信的怀抱。珍惜自然的每一种状态,例如疾病,应当是我们拥有的一种理性的生活方式,与此同时人类不应该也从没有停止过探索和科学研究,因为如材料3表明科学研究领域来说无止境。总的来说,医学科学的发展提高了人类的生存能力,改善了人们的健康状况。为人类征服疾病、延年益寿、提高生活质量做出了巨大贡献。医学科学技术造成的负面影响(如基因技术、克隆技术等)有其自身的原因,更有深刻的社会原因,但可以肯定的是,人类应当通过探索和建立合理的社会机制和规则,不断完善科学技术,来逐步增强其正面效应,减弱其负效应,只有这样,社会才能在高新技术的带动下,和谐稳定发展。

(2)

问题1:材料1表达的是什么意思?为什么会出现资源枯竭和生态失衡的问题? 答:材料1说明人依赖与自然界提供的各种资源和生存环境,自然界是原料库。而人对自然的贪婪夺取,导致了自然对人的不断报复,引起了环境污染等严重问题,现在,生态失衡了,而人类也将为此付出代价。体能下降、精神困扰和人性的异化,都是大自然在警告人类,不要妄图控制,而应该和谐共存。我们要根除控制自然以无限追求物质享受的观念,将自然界视为朋友,而不是奴隶,恢复人的自然性,使人与自然协调发展。

问题2:材料2与材料3的观点有什么不同?你同意哪种观点,为什么?

答:材料2表达的观点是:科学技术作为人类使用的工具和物品,关键看科学技术由什么人使用以及使用的目的。

材料3表达的观点是:科学技术给人类带来危机、隐患、甚至是灾难的负面影响。我同意材料2的观点。任何事物都有两面性,但是必然有一面是主导的,这一面就决定了事物的基本特性。一个有用的技术项目或产品,只要它存在价值,尽管它还存在某种危机和隐患,我们仍然要使用它。科学技术技能通过经济和社会的发展造福人类,同时也可能在一定程度上对人类的生存发展带来消极的后果,但我们不能因为这样儿全面否定科学技术。只要我们科学合理的开发科学技术,科学技术和科技产品就能很好的为人类造福,不至危害人类及生存环境。这

需要我们呢从人类根本的、共同的、长远的利益出发,理性看待技术,要更为负责、更有远见、更有的道德的方式使用技术,一切都要以健康、和谐、恒久为目标。

问题3:什么是科学技术的“双刃剑”效应?你认为人类在对科学的应用中,应该如何趋利避害。

答:(1)科学技术的“双刃剑”效应是指科学技术的具有两面性,既有积极趋利的一面,也有消极趋害的一面。一方面,科学技术作为人们改造自然、改造社会的工具和手段,为人类造福;另一方面,科学技术也在对人类致害。也即是说,科学技术是悬在人类头顶上的一把“双刃剑”。

(2)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在人类的实践活动中必须确定科学技术的价值观和正确价值取向,从而规范人类自身行为,不仅要已明确的道德律令来约束人自身的活动,而且要从国家立法上保证科学技术和研究的正确实践行为方向,从而形成科学而和谐的人与自然之间的价值观念,确立人与自然间的系统有机联系。

国家和政府不能只用道德准则规范政府自身、企业与科学家的科学行为。在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的时代,科学道德的沦丧比科技的暂时落后还要可怕,要建立政府、企业、与科学家都必须遵守的、具有时代气息和人文精神的科学道德规范,以防止因道德失范和越轨导致技术滥用、错用的灾难性后果的发生。

科学家实行职业自律以强化自身的职业责任。科学节道德自律职业道德得以长存的根本,富有高度责任感和使命感的科学家们应该联合起来图谋自救,与违背科学精神的行为作斗争。

国家必须将道德规范建设与法制建设结合起来治理企业行为。在现实的社会中,企业是社会经济活动中的主体,它的功能是通过组织生产与流通,在满足社会需要的基础上来实现自身资本的增繁殖。这就决定了在对企业行为进行约束时,必须将科学道德建设同法制建设结合起来,以法律作为道德的下限来巩固人们希图建立起来的道德成果,通过实行道德约束与法律强制相结合来规范企业行为,防止企业因科技成果的滥用和对科学家科研意识的不利诱导而引发盲目的后果。

三、阅读材料,写读后感。(30分)

(1)

竞争使人类进步,也使人类犯下过错。在人们追求利益,追求自我价值和实现的过程中,往往只将眼光放在自己所专注的目标上。这样的人容易达到目标,取得成功,但相应的这种做法也会同时带来其他方面的负面效应,可能个人的目标得以达成,但对整体的或宏观的目标却没有好处,甚至带来危害。就如同材料中的推销员一样。故事的最后,他成功推销掉了他的防毒面具,甚至使一座新建的防毒面具加工厂得以生存,他达到了他的目的,成为了一位人所称赞的推销员。但是他的行为为北极熊,为北极的所有生物和北极的环境都造成了极大的,有可能是无法挽回的影响和伤害,这就需要无数人,无数生命为他一人的成功买单。

在我们的生活中,这种情况也屡见不鲜。人们口中“先污染后治理”的论断不就是某些既得利益者或者潜在利益群体们在为自己的不当行为辩驳的嘛。习主席“空谈误国,实干兴邦”的论断就是要在各个层面,各项工作中进行宏观的控制,对社会发展的走向进行控制,为这个国家,为广大百姓办实事,不求虚名,不图暴力,避免乾纲独断,避免纸上谈兵,更要避免因一己私利而危害社会、环

境的行为。

(2)

现在的社会生活节奏大幅度加快,快到人们根本停不下来,或者说不习惯停下来去思考自己的需求和追求,这其中就包括我。整天忙忙碌碌,完成一项又一项的工作,达成一个又一个目标,可是却不曾静下来想想这是否就是自己想要的生活,是否就是自己应该对待家人、朋友、同事、领导的态度。把握现在,规划未来这些本来应该是我们生活中很重要事情的问题,我们不去想,反而纠缠在具体的琐碎上。

很多人会在成功后、成名后去渴望原本单纯、自由的生活,并为失去它们而遗憾。其实,我们所遗憾的并不只是自己过去的碌碌无为,即使拥有了许多别人羡慕的东西,最后我们同样也可能感到很多的遗憾:职业薪水很高但不是自己喜欢的,关注其他事情而漠视了与他人的感情。

那怎样才能不留下遗憾呢?珍惜现在,把握未来。

古人云:事在人为。这说明行动是非常重要的。行动养成习惯,习惯形成性格,性格决定命运。在日常工作中,如果我们有好的想法、好的观点,一定要努力付诸实施。什么是不简单,把每一件简单的事情作好就是不简单。当我们经过努力,感受自己被需要、被肯定,这是一种幸福和满足。只有我们珍惜眼前美好的事物,加上我们的敬业的精神,付出我们的努力行动,肯定会有卓越的成绩。这样走到人生末端,我们才不会留下遗憾。

(3)

中国近八十年的发展给人民的生活水平带来了天翻地覆的变化,但是,却又越来越多的人感觉不到曾经拥有的幸福感了。

中国拥有五千年灿烂辉煌的文明史,拥有数不清的伟大思想家、科学家、史学家、政治家等等,但是现在的中国人正在逐渐抛弃这些中国几千年积淀下来的文化成果。人们变得越来越拜金,越来越势利,人与人的关系越来越冷漠,这都是我们背弃了自己的文化而造成的恶果。

中华民族作为四大文明古国中唯一一个文明和文化未曾断绝的民族,它能传承至今总归有它的道理。它的包容性,它的思想底蕴为它的延续提供了思想上的保证。如今自然环境加快恶化、天灾人祸频繁发生、生活压力越来越大——人类的生存好像变得越来越艰难,世界正在走向危险的边缘。中国的大乘佛教和孔孟学说为人类留下来的历经检验的经典,不读《论语》,无已知做人之精妙。在儒家思想的形成和完善的过程中,对于人生价值的内涵、类型、层次、标准等问题,都有充分而精辟的论述,这些是构成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内容。儒家思想的人生价值观包含着对人的内在价值和外在价值的观点,包含着怎样做人,怎样实现个人价值的看法。人不是孤立的存在,每个人都处在一定的社会关系中,也与一定的自然环境发生联系。中国有五千年悠久的历史,中华民族能维系几千年,而未被世界淘汰,无疑是其传统文化教育产生的巨大力量。全社会都应该重视文化,都来运用我们古圣先贤的智慧文化来净化社会文化环境,每个人都来认识到古圣先贤传统文化的价值,每个人都来学习和传扬我们自己老祖宗的智慧文化,和谐社会就不遥远!

第四篇:自然辩证法题目总结,晓明版

简答:

1、五行相克的关系:

金克木

木克土

土克水

水克火

火克金

金生水

水生木

木生火

火生土

土生金

2、经济思维原则—奥卡姆剃刀

人们在进行哲学思维时遵循的一条最简单,最省事而又能说明问题的原则。即:如无必要,勿增实体。

3、康德把人的认识分几个阶段 感性:感觉对象

知性:经验归纳 理性:逻辑推理

4、什么是系统,其根本属性是什么

系统是以各要素的属性为基础,由特定关系而形成的属性不可分割的整体。是现代科学的整体思维工具。(整体主义)根本属性是非加和性

5、什么是还原主义,能否解释一切自然现象。

它是研究复杂系统的一种基本思想,是相对于整体主义的。

它是指将高层现象还原为底层现象,将整体还原为各组分来研究的。但只能在一定的范围中使用,不能解释一切自然现象

6、系统进化的条件是什么 远离热平衡

开放系统

要素间的非线性相互作用

系统存在着涨落与突变 7、1972年的世界环境发展大会提出的口号与观点 只有一个地球

发展导向:经济中心型—社会中心性(和谐)

8、可持续发展的内涵与意义是什么?

可持续发展:既能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不危害后代人满足其需要的发展。意义:经济发展的同时,保护资源和改善环境,使经济发展持续下去。充分发展 满足需要 代际公平代内平等

9、什么是虚假的科学问题,举例

特定知识背景的误导(维生素的发现,永动机的设想)

虚假的科学问题是有科学的知识背景的,但研究背景是错误的。

10、科学事实分为哪两类?

科学事实是一种解释。这个命题确认了科学事实是事实性与解释性的辨证统一:“事实性”表征着科学事实的价值和地位,“解释性”则蕴含着科学事实的可能性条件。

事实1 对事实现象的陈述

事实2 含有内在假定的判断

11、举例说明什么是格式塔心理学

格式塔心理学是西方现代心理学的主要流派之一,根据其原意也称为完形心理学,完形即整体的意思。

它强调经验和行为的整体性,知觉到的东西要大于眼睛见到的东西;任何一种经验的现象,其中的每一成分都牵连到其他成分,每一成分之所以有其特性,是因为它与其他部分具有关系。

格式塔心理学的代表人物之一:考夫卡 例子:

两个相距不远、相继出现的视觉刺激物,呈现的时间间隔如果在1/10秒到1/30秒之间,那么我们看到的不是两个物体,而是一个物体在移动。

例如,我们看到灯光从一处向另一处移动,事实上是这只灯息了,那只灯同时亮了。这种错觉是灯光广告似动的基础。

这种现象正是不能把整体分解成部分的证据。这种现象的组成部分是一些独立的灯在一开一关,但组成一个整体后,给人造成这些灯在动的印象。

12、如何区分自然语言和形式语言

自然语言(某一社会中历史形成的一种民族语言)----特点:多义性 歧义性 语法结构不够严谨和统一; 用于----生活交流

形式语言(各学科的专门科学术语)----特点:单义性 无歧义性 明确性 用于----科学交流

13、什么是理想实验?

对实验条件进行极端的简化与抽象,从而得出最具概括性的理论模型(物理学的开端)。

14、简述合情推理的特点与作用 特点:

适用于经验判断,以区分理由较多或较少的推测。作用:

为科学,猜想,假说的选择和评价提出逻辑根据的推理。

15、如何区分自然语言和形式语言

自然语言:丰富性 歧义性(生活交流)形式语言:形式化 单义性(科学交流)

16、什么是理想实验

对实验条件进行极端的简化与抽象,从而得出最具概括性的理论模型(物理学的开端)

17、简述合情推理的特点与作用

适合于经验判断,以区分理由较多或较少的推测

18、简述拉卡托斯的科学发展模式理论 拉卡托斯的“科学研究纲领”科学发展模式

科学研究纲领方法论,包括硬核、保护带两个部分和正、反启发法两条规则。硬核,是研究纲领所依据的基本假定,是一个纲领区别于另一个纲领的本质特征。保护带,是围绕硬核所形成的众多辅助性假设。

反面启发法,是禁止把反驳的矛头指向硬核的方法沦规则。可以把指向硬核的反驳的矛头改为指向保护带,通过调整、改善,甚至更换保护带而保护硬核。

正面启发法,则是关于如何改变、发展、研究纲领,以及如何修改、完善保护带的指导方针。

如何承认一个新纲领的进步性呢? 一个新纲领只有比原来的理论论在理论和经验两方面都更加进步,才能设承认为是“科学的”。

如何抛弃一个退化的纲领呢? 一个退化的科学研究纲领的标志是,它只能为自己消极的辩解,而不能再积极地去预言和指导新的经验事实的发现。同时,也不再能把反常转为正例。但仅此还不足以抛弃一个退化的纲领,两必须有一个比它更为进步的理论出现。拉卡托斯说:“对于精致证伪主义来说,决定证伪的不是观察陈述,而是一个比它更进步的理论”。

根据以上这些规则,他提出的科学发展模式是:

科学研究纲领的进化阶段——科学纲领的退化阶段——新的进化的研究纲领证伪并取代退化的研究纲领——新的研究纲领的进化阶段⋯⋯。

19、自然辩证法的研究对象是什么?

自然观:普遍性问题

方法论:内部性问题(科学研究的辩证法)科技观:外部性问题(科学发展的辩证法)

20、康德三大批判分别探讨什么问题?

纯粹理性批判 探讨---人的理性为自然立法

实践理性批判 探讨---道德哲学

判断力批判

探讨---艺术美学

21、系统进化的特征是什么?

由无序到有序,简单到复杂,低级向高级的进化;进化过程中熵值降低,而序参量和信息量都增加。

22、什么是全球问题?

是指当代国际社会面临的超越国家和地区的界限,关系到整个人类生存与发展的严峻问题。它主要包括五大问题: 人口

粮食(谁来养活中国)能源(不可再生)

资源(金属 淡水 森林)

污染(三废 农药 抗生素)

23、科学研究的步骤是什么? 选题(前瞻性)

获取科学事实(实证性)

进行思维加工(创造性)

验证(实证性)

建立理论体系(深刻性)

24、简述波普尔的科学发展模式理论

波普尔提出了 “证伪主义”原则(亦称批判理性主义)。

在他看来,证实理论的确实性是信仰者的态度,而不是科学的态度;人们对于科学的应用在于肯定它,面对于科学的研究则在于否定它;不是证明其水恒性,而是要找出其可证伪性;科学的发展就时否定旧的,创造新的。

因此,科学发展可概括为如下的“四段图式”:

Pl(问题)一TT(试探性理论)--EE(批判检验,排除错误)--P2(新问题)⋯⋯。他还提出“理论是大胆的猪测”,“科学开始于问题”,“理论出于灵感”。。。

25、古希腊对科学的独特贡献是什么? 对自然的纯粹兴趣

初等数学的基本完善

26、简述现代科学方法论的两大基础 数学与实验

27、简述库恩的科学发展模式理论

他以 “范式”及与之相对应的科学共同体为基础,提出了一个具有综合性质的科学发展模式。

库恩是这样描述科学发展图式的:

前科学——一种范式规定的常规科学——反常与危机——旧范式转换成新范式的科学革命——新常规科学。

科学革命的本质是范式的变革和转换,在范式转换中,不仅科学的范畴、理论体系与方法发生根本变化,而且哲学背景的变化是其先导并贯穿其中,科学革命也是“世界观的改变”,并且一再强调科学革命在于完成一次格式塔转换,即著名的“鸭——兔变换”。

28.何为观察渗透理论?

是美国科学哲学家汉森提出的著名命题。这个命题指出了我们的任何观察都不是纯粹客观的,具有不同知识背景的观察者观察同一事物,会得出不同的观察结果。“观察渗透理论”摧毁了逻辑实证主义所追求的科学合理性。

观察使接受信息,加工信息的过程。观察陈述是用科学语言表达出来的。

科学语言总与特定的科学理论联系,理论在观察中起“定向”作用,引导观察者有选择的接受信息,又起“加工改造”作用,帮助观察者理解观察对象。

论述

1、如何理解“李约瑟难题”,带给我们的启发是什么?现代科学技术为什么没有在中国文明中孕育? 为什么?

(1)社会背景的差异-----中国封建专制制度对科学的束缚

(2)文化特质的不同------中国历代封建统治者将科学视为末学,主张儒学思想,强调社会的等级秩序。

(3)思维方式的不同----中国农耕文化,封闭僵化的传统思想,重道德而不重自然,重人伦而不重科学。然而,形式逻辑体系和系统化的经验解释;数学及实验是西方的文化特质。

(4)科学制度的影响-----中国封建社会的教育体制束缚知识分子的思想,严重影响科学技术的发展。中国封建主义的愚民政策,奴化教育完全排斥了科学技术的内容,对科技不闻不问,科技人才更是无法培养。

(5)科学范式的制约-----中国封建社会,反对各种思想上的革新和革命,科学思维的“范式”是儒家思想,崇尚仁义礼教和中庸之道,提倡封建的道德伦理,严重阻碍了科学技术的产生和发展。

启示?

现代科学的本质A系统化的经验解释 B数学及实验方法的支持 我们科学教育界应该明确我国传统科学文化的历史,成就与不足,只在此基础上更好地理解作为舶来品的西方科学,同时梳理和反思中国传统文化。使我国传统文化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得以挖掘,解读传统,为人类文化宝库和文化交流作出贡献。

科学教育改革要加强学生科学精神和价值观的培养。教学改革要处理好科学教育与技术教育,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思想教育和技能教育的关系。

2、你认为科学工作者应具备哪些行为规范?

(1)普遍主义:客观性。科学探索中常常会犯错误,常常失败,但科学工作者要力求获得符合实际的结果,坚持对真理的不断追求。

(2)公有主义:超阶级性。科学是为全人类服务的,科学家的社会责任具有超阶级性。

(3)献身精神:无私。科学探索的过程中充满艰辛,在这个曲折的过程中科学工作者要有无私奉献的精神,不计较个人得失。

(4)怀疑精神:合理。任何科学研究都要求逻辑自洽,要求提供经验证据,必须要有理性的怀疑。科学知识必须是经过科学共同体的批判性检验之后才能被接受。

(5)创新精神:科学工作者要勇于提出目前尚未提出或解决的科学问题,得出他人没有得出的结论。

3、科学理论的评价标准是什么?

(1)客观性: 符合经验。科学理论必须正确反映事物的运动规律,从理论推出可检验的结论与实验结果相符合。理论与实验符合的越好,越广泛,理论被接受的可能性也就越大。

(2)一致性:逻辑自洽。理论内部的自洽性,即理论内部的无矛盾性。与公理相容。(3)简单性:思维经济。这样的一种努力,它要把一切概念和一切相互关系,都归结为尽可能少的一些逻辑上独立的基本概念和公理。

(4)预见性:成果丰富。一个科学理论揭示的自然规律越深刻,越普遍,预见性就越强;预见的现象越多,它的理论和实践意义也就越大。

4、科学是否意味着进步? 科学的本质:

科学是“人对自然界的理论关系”;

科学是一种社会的精神生产领域的劳动力; 科学是生产力;

科学既是观念的财富又是实际的财富。科学的本质给我们的启示是:

我们判断科学是进步还是退步,可以看科学对人类和社会的发展有什么意义,能满足人类什么需要。

如果科学造福于人类,对人类和社会的发展起积极地促进作用,它就是有正面价值的,可以判断它是进步的;反之,它是有负面价值或无价值的,它是退步的。

5.中医是否是科学?

面对人体健康与疾病这个课题,中西医遵循不同的解题思路。寻求治疗疾病和保护健康的方法,均有独到之处。在科学手段的运用上,中医落后于西医,而且中医还包含着许多非科学的文化成分,甚至还有一些伪科学的文化成分。但这些都不能掩饰中医作为一种独特的文化,学术贡献和价值,既要认识到中医的科学价值,也要认识到中医的文化价值。我觉得,关于“中医是否科学”,至少将有四种不同视角:

第一个角度就好比说心理学是否科学、星占学是否科学、中国古代的“天学”是否科学等等类似,问的是“中医是否一门科学”。对这一点的回答可以是很简单的——医学就不是一门科学,中医当然更不可能是一门科学了。古代医学从一开始就不是科学,而更多地是“技艺”,即便是现代的西医,仍然是归于“技术”更为恰当。

第二个角度是如果说中医并非一门纯粹的科学,但是其中是否包含“科学”,或者说至少包含着“科学的萌芽”、“科学的初级形态”?以这个角度讨论,便牵扯出关于李约瑟问题的讨论来。

第三个角度是问中医是否“科学的”,也就是把科学当作形容词,这一话题可以进一步追问:究竟中医的有效是因为它是“科学的”,还是恰恰是它与西方科学截然不同才如此奇效?

第四个角度是问中医“应不应该”是“科学”,也就是说中医是否需要“科学化”、如何“科学化”等等。主张中医需要“科学化”又有两种,一是用西医来吸收中医,也就是“把中医变成中药”,让中医也采取实验化、仪器化、定量定性等等西式的操作方法,而把火气等似是而非的说法剔除出去;二是温和一点的,要求中医适当地吸取一些西医的东西,但允许保留中医中不能被科学解释的理论体系,并保留中医独特的(个体化的、重主观体验的)操作方法等等。

科学发展模式

1逻辑实证主义理论

起源于20世纪20年代的以维也纳学派为代表的逻辑实证主义,按照证实原则建立了第一个科学发展模式——科学发展的线性积累模式,即认为知识的增长是不断归纳的结果,科学的发展就是通过归纳获得的科学知识的不断增加。逻辑实证主义认为,科学发展的过程如下:

感觉经验---归纳一假说一(观察、实验)---科学理论

在此过程中,各种科学成果一旦获得经验证实或认可,便将作为真理的一部分而进入科学的范畴,通过这种科学真理成分的不断累积,科学认识将逐渐深化,科学事业也会不断发展,从而最终达到客观真理的全体和本质。2证伪主义的理论 波普尔最早明确地提出了科学发展模式问题,他提出了与“经验证实原则”相反的“证伪主义”原则(亦称批判理性主义)。在他看来,证实理论的确实性是信仰者的态度,而不是科学的态度;人们对于科学的应用在于肯定它,面对于科学的研究则在于否定它;不是证明其水恒性,而是要找出其可证伪性;科学的发展就时否定旧的,创造新的。

因此,科学发展可概括为如下的“四段图式”:

Pl(问题)一TT(试探性理论)--EE(批判检验,排除错误)--P2(新问题)⋯⋯。此外,他还提出“理论是大胆的猪测”,“科学开始于问题”,“理论出于灵感”,科学的本质是“猜测和反驳”。其根本方法是“试错法”,因此,要“敢于犯错误”“尽快犯错误”,以及善于“从错误中学习”等等。他认为,科学研究的程序是从问题到猜想再到反驳的过程。知识的发展不是反复或累进的过程,而是一个清除错误的过程,科学发展是一个证伪理论、推翻理论的过程。3库恩的观点

他创建的学说在科学领域既清除了逻辑经验主义的影响,也超越了波普尔的批判理性主义,促成了当代科学哲学的方向性转交。他以 “范式”及与之相对应的科学共同体为基础,提出了一个具有综合性质的科学发展模式。

库恩是这样描述科学发展图式的:

前科学——一种范式规定的常规科学——反常与危机——旧范式转换成新范式的科学革命——新常规科学。

科学革命的本质是范式的变革和转换,在范式转换中,不仅科学的范畴、理论体系与方法发生根本变化,而且哲学背景的变化是其先导并贯穿其中,科学革命也是“世界观的改变”,并且一再强调科学革命在于完成一次格式塔转换,即著名的“鸭——兔变换”。4.拉卡托斯的“科学研究纲领”科学发展模式

20世纪60年代,波普尔和库恩之间的争论日渐白热化,两人各自理论的弱点和缺陷也愈来愈显然。这时历史主义学派的拉卡托斯则提出了“科学研究纲领”这一理论。

科学研究纲领方法论,包括硬核、保护带两个部分和正、反启发法两条规则。硬核,是研究纲领所依据的基本假定,是一个纲领区别于另一个纲领的本质特征。保护带,是围绕硬核所形成的众多辅助性假设。

反面启发法,是禁止把反驳的矛头指向硬核的方法沦规则。可以把指向硬核的反驳的矛头改为指向保护带,通过调整、改善,甚至更换保护带而保护硬核。

正面启发法,则是关于如何改变、发展、研究纲领,以及如何修改、完善保护带的指导方针。

拉卡托斯认为,有了他的科学研究纲领方法论,就有了抛弃和承认一个纲领的合理标准。

如何承认一个新纲领的进步性呢? 一个新纲领只有比原来的理论论在理论和经验两方面都更加进步,才能设承认为是“科学的”。

如何抛弃一个退化的纲领呢? 一个退化的科学研究纲领的标志是,它只能为自己消极的辩解,而不能再积极地去预言和指导新的经验事实的发现。同时,也不再能把反常转为正例。但仅此还不足以抛弃一个退化的纲领,两必须有一个比它更为进步的理论出现。拉卡托斯说:“对于精致证伪主义来说,决定证伪的不是观察陈述,而是一个比它更进步的理论”。

根据以上这些规则,他提出的科学发展模式是:

科学研究纲领的进化阶段——科学纲领的退化阶段——新的进化的研究纲领证伪并取代退化的研究纲领——新的研究纲领的进化阶段⋯⋯。

第五篇:自然辩证法总结汇总

1.简述什么是自然辩证法。

自然辩证法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研究自然界和科学技术的本质及其发展规律的科学,是辩证唯物主义的自然观和科学技术观,又是人们认识和改造世界的科学研究方法论,还包括数学和其他各门具体学科中的重大哲学问题。

自然辩证法主要包括:自然观、科学技术观、科技研究方法论三部分内容;其中,两对矛盾:即人与自然、科学实践与科学认识之间的矛盾贯穿自然辩证法体系的始终。

2.简述恩格斯《自然辩证法》一书的体系结构及主要内容。

体系结构:全书由论文、札记、计划草案共181篇组成,以两对矛盾为主线,将其形成完整的体系,共6部分。

主要内容:

第一部分:导言。论述了文艺复兴运动以来自然科学发展的历程和主要成就,说明形而上学自然观的产生有其必然性。

第二部分:自然科学与哲学。论述了自然科学与哲学之间的关系,哲学为科学研究提供了世界观方法论的指导,研究者把握了正确的哲学思维,就能加速科研进程,少走弯路,避免犯唯心主义和宗教神学的错误。

第三部分:辩证法。论述了唯物辩证法的科学体系由三大规律和五对范畴(形式与内容、原因与结果、偶然与必然、可能性与现实性、本质与现象)组成。第四部分:物质的运动形式。论述了辩证唯物主义运动观,揭示了物质、运动、时间、空间等之间的内在关系。

第五部分:各门具体科学中的辩证法。探讨了各门具体科学中的重大哲学问题。科学的分类是以研究对象的运动形式为主要依据,可以分为社会科学、生物学、化学、物理学和力学。

第六部分:劳动创造了人。论述了劳动创造了人,创造了社会,实现了辩证唯物主义向历史唯物主义的过渡,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之间架起桥梁。

3.结合古代自然观的具体成就,简要说明古代自然观是朴素唯物主义与自发辩证法的有机统一。(简述)[答到八卦、五行]

古代自然观的三个组成部分:探讨世界本原问题的元素论,探讨物质结构问题的原子论,探讨天体运行规律的宇宙论(天体论)。

古代自然观是朴素唯物主义与自发辩证法的有机统一。探讨世界本原问题时,坚持以物为基础,用自然界自身存在的事物去解释其他事物和现象的产生与演化,具有鲜明的唯物主义特征,与唯心主义、宗教神学有本质区别。在反映世界状况时,坚持联系发展的观点,将事物和现象看成一个产生发展消亡的过程,具有丰富的辩证法思想。例如“八卦”“五行”学说。

4.简述中国古代“八卦”“五行”学说中朴素唯物主义与自发辩证法的思想。(八卦、五行分别是什么+例如….)八卦为天地雷风水火山泽,五行为金木水火土,五行相生,金生水,水生木,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五行相克,金克木,木克土,土克水,水克火,火克金。八卦用八种事物后者用五种事物揭示了万物与现象的根源。五行用阴阳交感,后者用相生相克揭示了事物形成、演化与消亡,具有丰富的朴素唯物主义和自发辩证法思想。古代自然观按自然界本来面目进行客观反映,按自然界展现出来的景象加以认识,从而实现了本原与状况的统一。即实现了朴素唯物主义与自发辩证法的统一。

5.试比较L-D原子论与伊氏原子论的异同。(论述)[1.先把两种原子论的内容列出来;2.找出相同点;3.找出相异点] ①两种原子论②相同相异③相同相异在哪里

L-D原子论:(1)原子和虚空。原子构成事物的本原,在虚空中不停运动。虚空≠虚无,虚空也是一种实存,是原子的存在场所。

(2)原子的特性:A.看不见摸不着的实物粒子;B.既不可产生也不可消灭;C.原子只有大小形状位置次序等数量特征的差异,本质相同。

(3)原子的运动导致事物的产生和灭亡,原子由于偶然的偏斜运动发生碰撞,聚合则事物形成;离散则事物消失。

伊氏原子论:1.始原原子与结构原子。原子有结构,但不可分割。2.原子特性:A.看不见摸不到的实物粒子 B.既不可产生也不可消灭

C.原子有重量,正是由于重量的不同导致原子性质的不同。(L-D的发展)3.原子运动导致事物的产生与消亡,但其依据不同。伊氏运用吸引与排斥的矛盾,重力原因和其他力学原理揭示了事物碰撞聚合产生离散消亡,把偶然的偏斜纳入必然范畴之中。

伊壁鸠鲁的原子论与L-D原子论是继承与发展的关系,相同点主要表现在伊氏对前人的继承,差异点是伊氏对前人的发展。

6.简述古代自然观的特性o

古代自然观的三个组成部分:探讨世界本原问题的元素论,探讨物质结构问题的原子论,探讨天体运行规律的宇宙论(天体论)(1)本质特性:是朴素唯物主义与自发辩证法的有机统一。探讨世界本原问题时,坚持以物为基础,用自然界自身存在的事物去解释其他事物和现象的产生与演化,具有鲜明的唯物主义特征,与唯心主义、宗教神学有本质区别。在反映世界状况时,坚持联系发展的观点,将事物和现象看成一个产生发展消亡的过程,具有丰富的辩证法思想。例如“八卦”“五行”学说。前者用八种事物后者用五种事物揭示了万物与现象的根源。前者用阴阳交感,后者用相生相克揭示了事物形成、演化与消亡,具有丰富的朴素唯物主义和自发辩证法思想。古代自然观按自然界本来面目进行客观反映,按自然界展现出来的景象加以认识,从而实现了本原与状况的统一。即实现了朴素唯物主义与自发辩证法的统一。

(2)直观性:将世界本原归结为一种或几种具体物质形态,不懂得一般与特殊的关系。将物质形态等同于物质一般的概念。(3)猜测性:用理想的幻想的联系代替现实关系,甚至用主观臆想填补事实空白。

(4)思辨性;(哲学最重要的特性之一)根据已有的事实和理论经过严谨的逻辑推理得出结论,但难以付诸现实实践的检验,甚至规避实践检验。

7.简述近代自然科学是如何向宗教神学发起挑战的(以天文学或医学为例)。

《天体运行论》从天文学领域向宗教神学发起挑战:(1)哥白尼创立日心说,发表了《天体运行论》。(2)日心说的内容:

① 太阳是宇宙的中心,所有天体围绕太阳运行;

② 地球在运动,并带着月亮及其轨道围绕太阳公转,365天6小时24分转一周。地球在自转,24小时转一周;

③ 月亮是地球的卫星,绕地球公转,平均周期29.5天; ④ 离太阳近的天体运行周期短,离太阳远的天体运行周期长(3)日心说的意义:

① 恩格斯高度评价了天体运行论,“哥白尼那本不朽的著作是向宗教神学发出的挑战书,是自然科学宣告独立的宣言书”。日心说的影响远远超出了天文学的范围,公开勇敢的向宗教神学挑战,动摇了宗教统治的根基,解放了人们的思想,为新兴的资产阶级推翻封建专制制度起到了推动作用。

② 将颠倒了近2000年的地日关系重新正立过来,把天文学建立在真正的科学基础之上,为其它科学冲破宗教神学的桎梏,摆脱自然哲学的束缚,纷纷独立、建立体系发挥了重大的作用。

8.简述笛卡尔对方法论所做的贡献。

笛卡尔完善了演绎推理方法,提出了演绎推理四法则:

①清晰明白法则:演绎推理的前提是清晰明白的真知识,并且推理者对其精确把握;

②分解法则:对复杂问题进行分解直至推理者对复杂问题的各个部分都清楚,不留疑点;

③秩序法则:要用秩序引导推理,对于那些难以判定顺序关系的问题,要先根据研究需要假定顺序关系以保证推理的进行; ④完整性法则:演绎推理的结论必须与事实的整体相印证。9.简析形而上学自然观。(1)特性:

① 机械性:用力学观点解释一切,甚至把人也比作机器。

② 形而上学性:用孤立的静止的片面的观点观察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③ 不彻底性:没有将唯物主义原则贯穿于社会历史领域,其历史观仍是唯心史观(2)产生原因:

① 科学原因:自然科学发展的整体水平不高,只有力学达到相对完善的程度,其它学科仍处在搜集整理材料的阶段,由此产生了“泛力学”的分析方法。

② 方法局限:科学研究方法的局限,将完整的自然界人为的划分成了不同的领域,分门别类的加以研究,无视其它领域的进展及取得的成就,甚至排斥其它领域的成就,久而久之,形成了孤立、片面的思维方式。

③ 阶级原因:资产阶级已成为统治阶级,要论证资本主义制度的永恒性,需要寻找哲学依据,形而上学自然观正合乎其需要,得其青睐,从而产生了很大的影响。(3)评价 ① 贡献:

第一,解放了人们的思想,为推翻封建专制统治,推进社会进步,起到了积极推动作用。

第二,为自然科学摆脱宗教神学的禁锢,脱离自然哲学的束缚得以独立,发挥了重大作用。

第三,大力推进了近代前期自然科学的发展,各门学科均取得成就,建立起自身体系。② 弊端:

第一,对近代后期自然科学发展起到了严重阻碍作用,学科间成果难以相互借鉴,研究方法的创新变得异常艰难,直接影响了科学的整体发展。

第二,疏远了科学、技术、生产之间的关系,科技成果难以运用于生产,割裂了认识自然与改造自然的统一。第三,为资本主义制度的永恒性作辩护,反对社会制度变革,对社会发展造成不利影响。

10.试述能量守恒与转化定律的发现过程及其对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的产生所作出的重大贡献。

(1)发现过程:19世纪40年代,十几位不同国籍、不同学科领域的科学家几乎同时提出该定律。德国医生迈尔从生理学角度提出了该定律;英国物理学家焦耳从电学、力学、热力学角度提出该定律;德国霍尔姆赫兹从数学、生理学、化学、热力学等领域证明了该定律。还有其他国家的科学家也证明了该定律。

恩格斯在前人工作的基础上,站在哲学高度,运用辩证思维,科学地概括界定能量守恒与转化定律:“能量的转化,它向我们表明了,首先在无机界起作用的所谓‘力’,即机械能及其补充,所谓的位能、热、放射(光和其它辐射)、电、磁、化学能都是普遍运动的表现形式,它们按照一定的度量关系,由一种形式转化为另一种,因此当一种形式的一定量消失必然有另一种形式的对应量代之出现。因此,整个自然界的运动都可归结为由一种形式向另一种形式的无限转化过程”。(2)贡献:

① 为人们认识和改造世界提供了科学的指导和理论依据。

② 更深刻、全面地论证了物质世界是处于永恒的运动和普通联系之中,不仅揭示了事物的静态联系,进一步揭示了事物的动态联系。③ 使世界永恒运动的哲学论断变为经验的自然科学事实,对形而上学自然观给予了致命的打击,为新自然观的产生奠定了最坚固的基石。

11.结合19世纪自然科学六大发现论述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产生的必然性。

(1)康德——拉普拉斯星云假说:以原始星云为基础,运用吸引与排斥的矛盾,力学与热力学的有关原理,解释了宇宙天体形成与演化,揭示了自然界的普遍联系和永恒发展,在形而上学自然观上打开了第一个缺口,为辨证唯物主义自然观的产生奠定了第一块基石。(2)维勒的有机化学成就:1828年,德国化学家维勒发表了《论尿素的人工合成》一书,论述了用无机物通过控制反应条件可获得有机物——尿素,对形而上学孤立片面的观念给予致命打击,揭示了有机界与无机界的内在联系。为新自然观的产生提供了重要根据。(3)赖尔的地质渐变论:1833年,赖尔发表《地质学原理》一书,运用地球内力(火山、地震等)和外力(风、霜、雨、雪、山川、河流、湖泊、海洋等),合理揭示了地质岩层的形成与演化,深刻揭示了普遍联系与变化发展的思想,为新自然观的产生增添新的基石。(4)能量守恒与转化定律:(需要全部写?)

① 为人们认识和改造世界提供了科学的指导和理论依据。

② 更深刻、全面地论证了物质世界是处于永恒的运动和普通联系之中,不仅揭示了事物的静态联系,进一步揭示了事物的动态联系。③ 使世界永恒运动的哲学论断变为经验的自然科学事实,对形而上学自然观给予了致命的打击,为新自然观的产生奠定了最坚固的基石。

(5)细胞学说:两位德国生物学家先后提出了植物细胞学说和适用于整个生物界的细胞学说,实现了生物界的统一,揭示了不同生物间的内在联系,对形而上学自然观再一次给予了重大打击o

(6)达尔文的生物进化论:达尔文运用生物界所固有的遗传与变异、同化与异化以及生物体与环境等矛盾,解释了生物由低级到高级、从简单到复杂、从无序到有序的进化过程,解决了当时哲学界、科学界、生物学界最复杂最困难的问题。列宁称赞:达尔文第一次把生物学建立在完全科学的基础之上,批判了物种神创论、偶然论、不变论的观点,为新自然观的产生提供了重要的依据(能量守恒与转化定律,生物进化论)。

面对如此之多的重大科学发现,恩格斯概括:新自然观的基本点已经完备了,一切僵硬的东西融化了,一切凝固的东西消散了,一切被当作是永恒不变的特殊的东西变成了转瞬即逝的东西,整个自然界被证明是在永恒的流动和无限的循环中发展着的。

12.简述影响科学技术发展的社会因素。一.社会生产是科技的基础

1.社会生产是科技产生和发展的主要源泉和动力 ①最早的科学技术主要来源于社会生产。②社会生产不断为科技提出新课题,促进其发展。2.社会生产不断为科技提供新的物质手段 3.社会实践是检验科技知识真理性的标准 二.社会制度和军事战争的影响

1.社会制度的影响(科技自身没有阶级性)

①统治阶级的意志和利益制约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新的科技成果出现,符合统治阶级的意志并为其带来利益,相应学科就会得到统治阶级的资助和支持,从而推进和加速其发展,反之则不然。

②科技政策对科技发展有重大的制约作用。先进的、合理的、良好的科技政策能充分调动研究者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从而推进和加速科技发展。反之,落后的、腐朽的、反动的科技政策,严重压抑研究者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从而阻碍和延缓科技发展。2.军事战争的影响:总体而言,弊大于利 ①主要表现在巨额投资刺激科技发展。

②军事战争向科学技术提出急需解决的课题,促进科技发展。③能够带动相关科学的发展。三.哲学的影响

1.为研究者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有利于研究者沿着正确途径探讨,避免走弯路,加速研究进程。

2.对研究成果加以分析。面对相同的研究结果,正确哲学思维指导,就能进行全面、准确的解释,获得相应的发现或发明。反之,就会丧失活动发现或发明的良机。

13.试述科学技术发展的内在动力。一.新事实与旧理论的矛盾

在理论指导下进行科技探索,会出现新事实、新现象,用原有理论难以解释,暴露出旧理论的不足和缺陷,需要根据新事实、新现象补充完善原有理论或提出新理论取代旧理论,从而把科技推向前进。二.不同观点、不同理论、不同学派之间的争论

1.产生原因:人们观察问题的立场、观点、方法不同,对同一事物进行研究,会得出不同结论,相互订正,产生争论。2.作用:

①活跃学术气氛,加速科学发展。特别有利于年轻学者脱颖而出,造就年轻人才。

②促使人们放弃错误的观点,接受正确的观点,加速科技发展。③相互学习,取长补短,完善理论,实现理论创新。三.学科间的交叉渗透

1.原因:世界的物质统一性原理。2.途径与作用:

①基础学科间的交叉渗透。多种科学理论共同运用,使获得的成果更加可靠、可信,以此为指导改造世界,能提高成功率。

②基础学科与应用学科间的交叉渗透。有利于获得的成果向现实的转化,形成现实生产力,从而有利于提高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能力。

③交叉学科、横断学科(如系统科学)、综合学科的出现有利于科学整体突破,全面发展。四.继承与创新

继承是创新的基础,既包括继承前人的成果、经验和方法,也包括继承前人留下的难题,吸取前人经受挫折所留下的教训。创新是研究者的最高追求,创新是分层次的。提出了前人没有提出的新定律、新原理,称为科技突破;取得的成果使所涉及的学科领域达到了完善的程度,称为重大科技突破;取得的成就使整个科学领域发生重大飞跃或创建了一种普遍使用的新方法,称为科技革命;取得的成就使整个人类的思想观念发生了巨大飞跃,称为重大科技革命。

14.试述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邓小平全面深刻论述了科学技术是生产力,并进一步提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这是对当今科学技术所发挥重大作用的高度概括,也是对未来社会科学技术将发挥更为关键作用的科学预见。科学技术是当今生产力发展的决定因素,科学技术转化为生产力的有效途径为:

(1)通过教育的途径使先进的科学技术为劳动者所掌握,提高劳动者素质,保障劳动者健康,在生产中转化为直接生产力。

(2)通过技术革新或发明将先进的科学技术物化到生产工具中,研制出新的机器设备用于生产,大幅度提高劳动生产率,转化为直接生产力。

(3)通过新工艺新发明不断扩大劳动对象的范围,合理节约使用已有资源,不断开发新资源,增加生产力的物质内涵,转化为直接生产力。(4)管理科学越来越成为生产力的重要因素,有利于协调生产力诸要素之间的关系,降低内耗,使生产力的构成要素最大限度发挥各自功能。

科学技术对于经济发展而言是生产力,对于社会发展而言是推动力,对于政治而言是影响力,对于军事而言是威慑力。综合国力如何,关键在于科学技术。

15.结合自己所从事的专业,论述科研选题所必须遵循的有关原则。一.需要性原则——目的

1.含义:体现了选题的目的,包括社会需要和科技自身发展需要两个方面。要选择国民经济发展过程中急需解决的关键性课题以及科技发展过程中矛盾尖锐焦点突出领域中的课题。2.如何贯彻:

① 选题应看是否有其社会价值、经济价值、学术价值以及价值的大小,选择了经济价值、社会价值较大的课题会得到社会的公认和支持,选择了较大学术价值的课题,获得成果就能为多个科技领域的发展提供指导。

②长期需要与近期需要相结合,基础理论研究与应用技术研究统筹兼顾,有关科研力量的分配,应保持合理结构,人力、物力也应合理分配,比例适当。

二.创造性原则——价值

1.含义:指选择前人没有解决或没有完全解决并可以获得预期成果的课题,既包括在科学领域获得新发现新见解新理论,也包括在技术领域获得新工艺新材料新产品新技术等。2.如何贯彻:

①到学科前沿阵地选择课题,以保证研究工作的高起点高水平,一旦获得成功就可实现超越。

②到矛盾尖锐、焦点突出的领域选择课题,此类课题学术价值突出,一旦获得成果就可为多个学科领域巩固基础、提供指导,应用广泛。③到学科交叉区域或被人忽视的无人区域选择课题,此类课题难度较大,涉及学科广泛,获得成果能有效推进科技整体发展。三.科学性原则——根据

1.含义:选题要以可靠的事实为依据或以正确的理论为指导。2.如何贯彻:

① 基础理论研究必须以丰富可靠的事实为依据,以提高理论成果的可信程度和可靠程度。

② 技术、应用类选题必须以正确的理论为指导,以避免研究的盲目性,少走弯路,加速研究进程。

四.可行性原则(现实可能性问题)——条件

1.含义:科研选题应从已经具备的主客观条件或经过努力可得的条件出发加以确定。2.如何贯彻:

① 考察已具备的主观条件:选题必须从已经具备的主观条件出发,包括:知识水平、知识结构(基础知识、专业知识、外语知识等)、研究能力(观察能力、实验能力、设计能力、创造/新能力、表达能力等)、个人特长、兴趣及其对所涉及的学科发展状况与趋势的把握等。

②客观条件: 应从已具备的客观条件出发,包括资料(文献资料、实物资料等)、设备、人力、资金、时间、相关学科进展,前期研究成果等。

③发挥优势,扬长克短,弥补不足,保证研究的顺利进行。

下载自然辩证法题目总结[模版]word格式文档
下载自然辩证法题目总结[模版].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自然辩证法资料总结

    自然辨证法:它是马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马克思主义关于自然界和科学社会主义发展的一般规律 以及人类认识自然和改造自然地一般方法的理论,也就是是,它是马克思主义的自然观、科......

    自然辩证法思考题总结

    我们前七次的讨论主题分别是(具体内容略): (1)自然辩证法是什么? (2)人与自然的关系 (3)理解科学 (4)科学研究究竟是始于观察?还是始于问题? (5)世博会、技术进步与人类未来 (6)......

    自然辩证法答案总结

    2.如何看待人与自然的关系? 人类中心主义:认为只有人类才具有内在价值,只有人才有资格获得伦理关怀,人作为理性存在物,是唯一的道德代理,其道德地位优越于其他物种,其他存在物都无......

    自然辩证法

    自然辩证法考查题 食品工程 陈训 1250931002 1、联系自己知识结构的现状,谈谈学习自然辩证法有何实际意义。答:(1)提高哲学修养,进一步树立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是提供给我们关于自......

    自然辩证法

    浅议雾霾天气的成因、危害及防治 一、雾霾天气状况 相关研究的统计数据表明,近些年来我国的雾霾天气总体呈增加趋势,且持续性雾霾的次数增加显著。从空间分布看,雾霾日数呈现东......

    自然辩证法

    人与科学关系的思考 【摘要】当今世界,科学技术日新月异、迅猛发展。以信息技术、生物技术为代表的高新技术及其产业的崛起与壮大,对各国的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等方面产生......

    自然辩证法

    学习自然辩证法的收获说实话刚知道学校给我们开这门课的时候,我有点迷惑。我觉得对我们专升本的来说,来到本科院校最大的目的就是考研,一切和专业课、考研无关的课程都是无意义......

    自然辩证法

    目录 摘要................................................................................................................................ 1 Abstrac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