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辩证法考试总结(共5篇)

时间:2019-05-14 02:09:13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自然辩证法考试总结》,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自然辩证法考试总结》。

第一篇:自然辩证法考试总结

一、名词解释(选答6题,每题5分,共30分)

1、辩证法;

辩证法即思辩与实证相统一的方法。辩证法是关于事物矛盾的运动、发展、变化的一般规律的哲学学说.它是和形而上学相对立的世界观和方法论,认为事物处在不断运动、变化和发展之中,是由于事物内部的矛盾斗争引起的.2、自然观;

自然观是人们关于自然界及其与人类关系的总的观点。自然观是人们认识和改造自然界的本体论基础和方法论前提。

3、朴素唯物主义自然观;

朴素唯物主义自然观是指古代自然哲学家们以古代科学技术为基础,概括和总结自然界及其与人类的关系所形成的总的观点,它是马克思主义自然观形成的最初思想渊源。

4、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

是指马克思、恩格斯以近代科学技术为基础,概括和总结自然界及其与人类关系所形成的总的观点,它是马克思主义自然观形成的理论基础和重要标志。

5、人工自然观;

是以现代科学技术为基础,概括和总结人工自然界的存在和发展规律所形成的总的观点,它是马克思主义自然观发展的当代形式之一。

6、生态自然观;

是以现代科学技术为基础,概括和总结生态自然界的存在和发展规律所形成的总的观点,它是马克思主义自然观发展的当代形式之一。

7、反科学;

对唯科学主义的反思,用怀疑、批判的态度对待唯科学主义所代表的价值观、自然观。

8、科学范式:

1)一门学科的基本理论(如经典力学的力学三定律和万有引力定律)——理性

2)科学共同体所持有的共同的基本信念、基本价值和世界观(如绝对时空观)——非理性

9、技术共同体:指一定领域中具有一致的价值观念和知识背景,从事技术问题研究、开发、生产等的工程师、技术专家、技术人员等进行交流维系的整体

10、技术范式;

根据一定的物质技术以及从自然科学中推到出来的一定的原理,解决一定的技术问题的模型或模式。

11、技术异化;

技术异化是指人们利用技术创造出来的对象物,不但不是对人的本质力量和人的实践过程的积极肯定,而是反过来成为影响和压抑人的本质的力量。

12、科学建制;社会建制是指为了满足基本的社会需要而形成的相关社会活动的组织系统。科学建制即对科学建立相应的教育和管理组织,实现完善的体制化。

13、技术建制;社会建制是指为了满足基本的社会需要而形成的相关社会活动的组织系统。技术建制即对技术建立相应的教育和管理组织,实现完善的体制化。

14、技术预测; 指对未来的科学、技术、经济和社会发展进行系统的研究,包括利用已有的理论、方法和技术手段,根据要预测的技术的过去、现在状况,确定具有战略性的研究领域,选择对经济和社会效益具有较大贡献的技术群。

15、技术评估。

是对技术系统、技术活动、技术环境,包括技术计划、项目、机构、人员、政策等可能产生的作用、效果和影响进行测算与评价的行为,是从总体上把握利害得失,将被评估的系列技术活动的负面影响降至最低,使其活动的正面影响达到极大,从而引导技术活动朝着有利于自然、社会和技术的和谐发展的方向前进。

二、简答题

1、自然辩证法的学科性质;

自然辩证法是一门自然科学、社会科学与思维科学相交叉的哲学性质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它站在世界观、认识论和方法论的高度,从整体上研究和考察包括天然自然和人工自然在内的自然的存在和演化的规律,以及人通过科学技术活动认识白然和改造自然的普遍规律;研究作为中介的科学技术的性质和发展规律;研究科学技术和人类社会之间相互关系的规律。自然辩证法具有综合性、交叉性和哲理性的特点。

2、自然辩证法的研究对象;

①自然界存在和演化的一般规律,即自然界的辩证法;

②人类通过科学技术实践活动认识自然和改造自然的一般规律,即科学技术研究的辩证法; ③以及作为一种认识现象和社会现象的科学技术发生和发展的一般规律,即科学技术发展的辩证法。

3、人类自然观的演化阶段

自然观的历史发展四个阶段,早期的自然观、近代机械自然观、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以及全新的自然观.特点:

早期的自然观:人类对自然界的认识已冲破原始神话和宗教的藩篱,开始了运用理性思维去探索自然的本质和规律,是人类在认识自然的道路上的一次巨大进步.近代机械自然观:是以机械的观点去看待自然界和人的.它承认自然界是物质的,物质是按规律运动着的,但用纯粹力学的观点来考察和解释自然界的一切现象,认为自然界是一部机械,把自然界的各种运动形式都归结为机械运动形式.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18-19世纪理论自然科学的产生及其在各个领域涌现出的一系列的重大发现,为马克思主义的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的建立提供了自然科学的基础.另一方面,十九世纪自然科学的任务也由搜集材料进入了整理材料阶段.全新的自然观:随着科学成功的发现自然规律,自然成了被征服和控制的对手,同时也成为被制服的和被驯服的力量来为人的目的服务的工具.6、朴素唯物主义自然观的基本特征和缺陷;

基本特征:1朴素唯物主义自然观的主要观点是:自然界是具有无限多样性的统一体,它体现在具体的物质形态中;自然界“处于永恒的产生和消灭中,处于不断的流动中,处于无休止的运动和变化中”;人和其他动物都来源于自然界。

2朴素唯物主义自然观的特征主要表现在:直观性、猜测性、思辨性。缺陷: 1受到原始宗教和神话的影响,希腊人的自然观虽然在总体上是朴素唯物主义自然观,但其中已经存在着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对立,如赫拉克里特的“火本原”说和柏拉图的“理念论”的对立等。

2受到当时自然哲学的限制,希腊人只是从总体上解释了自然界而不能在细节方面科学的、具体的说明自然界,缺乏一定的科学论证和严密的逻辑关系。这种自然观受到中世纪神学自然观的冲击,并被近代机械唯物主语自然观所代替。

9、系统自然观的自然科学基础;

(1)系统论、控制论和信息论论述了系统的要素、结构、功能和特征(2)耗散论论述了系统形成耗散结构的条件及机制,协同论述了系统无序和有序相互转化的条件和机制,突变论论述了系统跃迁的机制,超循环论揭示了生物大分子的自组织机制(3)分形论揭示了自然界的自相似规律,混沌轮揭示了自然界演化的必然性与偶然性、有序与无序的统一。

11、生态自然观的基本观点;

(1)生态自然界系统具有整体性、多样性、层次性、开放性、动态性、自适应性和自组织性等特征,他是多样性和整体性、平衡性和非平衡的统一(2)生态自然界是天然自然界和人工自然界的统一,是人类文明发展的目标(3)通过从自然界的人工化转向其生态化,从非生态型人工自然界转向生态型人工自然界,实现人与自然界的可持续发展(4)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实施节能减排和发展低碳经济,构建和谐社会和建设生态文明。

17、科学的本质属性;

1)客观真理性,在于它具有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内容

2)可检验性,科学的结论不是笼统的、有歧义的一般性论述,二是确定的、具体的命题,他们在可控条件下可以重复接受实验的检验。3)系统性,科学知识是有结构的体系。

4)主体际性,科学知识作为社会意识形式,应当被不同认识主体所理解,接受认识主体用实验进行重复检验,并在他们之间畅通的进行讨论、交流。

17、科学的社会规范;

科学的社会规范以公有主义、普遍主义、无私利性、独创性和有条理的怀疑主义为标准。1)共有主义规范要求研究者不占有和垄断科学成果。2)普遍主义规范强调科学标准的一致性。

3)独创性规范要求科学家依靠自己,独立思考,对于自己所提交的学术论文必须提出新的科学问题,公布新的数据,论证新的理论或者提出新的学说。4)有条理的怀疑主义规范强调科学永恒的批判精神。

18、技术的社会规范

1)与科学的公有主义规范完全相反,技术服从非公有规范,或称独占性规范,具体的制度安排是保密和专利制度。

2)技术具有以应用、合用为原则的精神气质,用以评价技术的标准,不仅是技术的合理性,而且是社会的合意性,后者显然不具有普遍性。

3)无私利性规范对技术也完全不适用,按照技术的体制目标,追求私立正是技术体制的激励机制,技术发明的成果在一定时期内是归发明者或其所在集团单独所有的。4)技术的独创性要求比科学可以低得多,运用科学原理进行技术创造,虽然有技术原理的构思,但往往是局部性的,不必追求理论的普适性。

5)在技术体制中,对旧有技术的挑剔和寻找替代技术虽然经常发生,但对怀疑和批判精神的要求不如科学体制那样强烈,因为批判和怀疑并非是实现获利目标的唯一途径。

第二篇:自然辩证法考试

1、科学发展观。对科学发展观

作出新的历史定位。党的十八大报告将科学发展观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一道,列为我们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实现了党的指导思想的又一次与时俱进。党的十八大报告鲜明地指出,科学发展观是马克思主义同当代中国实际和时代特征相结合的产物,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最新成果,把我们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规律的认识提高到新的水平,开辟了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发展新境界,并明确地把科学发展观确立为全党全社会必须长期坚持的重要指导思想。这是党的十八大报告最大的理论创新和历史贡献,对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具有重大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意义。2、总体布局(五位一体)。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体布局作出新拓展。党的十八大报告明确提出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社会主义生态文明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并对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进行了全面部署。这样,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总体布局就由“四位一体”拓展成为“五位一体”,丰富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科学内涵.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的认识,我们党经历了一个初步探索、逐步深化和日益完善的过程。“五位一体”总体布局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不断丰富发展的结果,是我们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认识不断深化的结果,对于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局面具有重大意义,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了有力支撑。3、(三型政党)党的建设。十八大报告提出“把握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先进性和纯洁性建设这条主线”,这就把纯洁性建设纳入到党的建设使纯洁性中来,使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有了更坚实的保证。二是提出建设学习型、服务型、创新型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的目标。这是报告关于党的建设目标的重要创新和显著亮点,对于加强执政党建设,实现执政方式现代化具有重大意义。三是提出要增强党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能力。这次针对党的自身建设明确提出这四种能力,反映了党在新的历史方位下对自身建设规律性的认识,体现了党对自身建设的高度自觉。四是明确提出加强党的建设要坚持解放思想、改革创新。说明了解放思想、改革创新对于党的建设的重要性,也指明了加强党的建设的路径。五是首次把坚持党管人才原则,把各方面优秀人才集聚到党和国家事业中来作为党的建设的一项重大任务提出来。这次报告把党管人才和人才工作作为党的建设的一项重大任务和保证党和人民事业发展的根本之举,丰富的党的建设的内容,对于保持党的先进性和党的蓬勃活力、巩固党的执政地位、完成党的执政使命具有重大意义。4、生态建设。对建设社会主义生态文明作出新部署。尽管‘建设生态文明’在十七大报告中已经提出,但在党的全国代表大会报告中专辟一章加以阐述和部署,党的十八大还是第一次。党的十八大报告将生态文明建设摆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的高度,明确提出我国建设生态文明的战略思路,并提出了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内亟须完成的四项任务,即优化国土空间开发格局;

全面促进资源节约;加大自然生态系统和环境保护力度;加强生态文明制度建设。党的十八大报告关于生态文明的论述,有许多新的观点、新的思想和新的阐述,令人耳目一新。比如报告提出的“必须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等等。总之,党的十八大报告关于社会主义生态文明的论述,表明我们党对生态文明建设认识进一步深化,是我们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大创新,是我们党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理念的再一次升华5.、小康社会。党的十八大提出“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从十六大提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到十八大提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虽然只有这一字之改,但却是一个质的飞跃,它把全面小康社会的美好图景更具体更生动地呈现在全国人民面前,也把我们党对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坚强决心和信心展现出来。党的十八大根据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实际,从五个方面提出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新的目标要求,即经济持续健康发展,人民民主不断扩大,文化软实力显著增强,人民生活水平全面提高,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取得重大进展。特别是报告提出“实现国内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2100年翻一番”的“两个翻番”,使小康社会目标更加明确、更加切近,同时标准也更严、要求也更高。报告提出了全面深化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和生态文明建设领域体制改革的目标要求,明确了各个领域深化改革开放的重点。报告关于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目标要求,是对什么是小康社会、如何建设小康社会认识的新飞跃,必将极大激发全国人民为实现全面小康社会美好前景的奋斗热情。

3自然辩证法简答.自然辩证法的研究内容?

自然辩证法始终以人与自然界的关系作为贯穿其研究全过程的中心线索。研究内容:1>自然界的辩证法,即自然界存在和演化的一般规律;2>科学技术研究的辩证法,即人类通过科学技术实践活动认识自然和改造自然的一般规律;3>科学技术发展的辩证法,即作为一般认识现象和社会现象的科学技术发生和发展的一般规律。内容:辩证唯物主义的自然观;辩证唯物主义的科学技术方法论;辩证唯物主义的科学技术观7.自组织形成的根据和条件是什么?1>概念:如果系统在获得空间的、时间的或功能的结构过程中没有外界的特定干预,我们便说系统是自组织的。2>根据和条件:

A.开放性是系统有序演

化的必要条件。B.远离平衡态是系统有序演化的外部源泉。C.非线性相互作用是系统有序演化的内在根据。D.正反馈是系统有序演化的内部机制。E.内部涨落是导致系统有序演化的直接诱因。11.科学观察方法的作用是什么?

1>观察方法是获取科学事实和第一手感性经验材料的必不可少的最基本手段;2>观察方法是检验科学真理性的重要实践形式;

3>观察方法可以直接导致

科学上的重大发现,为科学开辟新的研究方向和领域。14.科学实验方法的特点是什么?

1>可以简化和纯化研究对象;2>可以强化研究对象;3>可以使对象的属性及其变化过程重复出现;4>可以延缓、加速研究对象的运动速度;5可以模拟研究对象的运动过程;6>是一种经济可靠的认识和改革自然的方法。15

.从思维方式看,分析方法大体包括的环节是什么? 这种思维方式,大体包括以下三个环节:第一,把整体加以“解剖”,把它的各个部分从整体中“分割”开来或“分离”出来;第二,深入分析各个部分的特殊本质,这是分析方法的重要环节;第三,进一步分析各个部分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情况,各以何种方式与其他部分发生相互作用的规律性。1

.归纳方法与演绎方法的关系是什么?

1>二者在科学认识中特定的功能.都是整个科学人始终不可缺少、不可完全取代的;2>归纳和演绎在运用中互相依赖、互相渗透,并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3>单纯依靠归纳或者演绎都无法克服各自先天的缺陷24

.技术方法的特点是什么?1>具有很强的实践性;2>具有很强的社会性;3>具有很强的综合性。30

.波普尔的科学发展四阶段动态模式的内容?问题,猜测性理论,因错误而被排除,问题31

.库恩的科学革命变革规范模式是什么?前科学时期、常态科学时期、反常与危机、科学革命、新的常态科学时期3

4.科学共同体的形为规范。科学是人类整个社会活动的一部分,但其本身又具有相对独立性,服从于特定的社会规范。科学活动在这些社会规范的调整下得以进行,他们构成了科学活动区别于其他人类活动的特征。(1)普遍性。(2)竞争性。(3)公有性。(4)可检验性。37(5)合理的怀疑性。.科学技术的经济功能是什么?

1>科学技术对生产力发展的推动作用。2>科学技术的发展促使经济结构变化。主要是产业结构的变化;3>科学技术的发展是经济增长的源泉。

自然辩证法论述36.科学技术对生产力发展的推动作用是什么?

1>对劳动者的影响。通过教育帮助劳动者掌握新的科学知识和较高的生产技能,来提高劳动者的知识水平和劳动技能,促进生产力的发展;2>对劳动资料的影响。通过技术发明等途径改革和创新劳动资料,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使社会生产力获得迅猛发展;3>对劳动对象的影响。科学技术发展不断增多对自然物属性的认识,扩大劳动对象的范围、用途和数量;4>对生产管理的影响。现代科学技术不仅为现代化管理提供了理论、方法和手段,科学管理也称为现代生产力的一种新的要素。38

科学技术的社会变革功能是什么?

1>科学技术是推动社会前进的革命力量;2>科学技术的发展和资本主义的社会变革;3>科学技术的发展和社会主义制度的巩固;4>科学技术的发展和当代世界政治与经济格局的变动39

社会意识对科学技术的影响是什么?

1>哲学对社会技术的影响。主要通过科技工作者的理论思维

来实现。2>教育对科学技术的影响。教育作为一种综合性社会实践部门,其基本职能是传授知识和培养人才。因此,教育对科学技术发展的作用取决于其两大职能的发挥程度;3>文化对科学技术的作用。它体现在人们社会行为和生活方式之中,经过历时的积淀形成了强大的文化传统,构成了科学技术生长的环境;4>道德对科学技术的作用。道德是通过各种形式的教育个社会舆论的力量,使人们逐渐形成一定的信念、习惯和传统而对社会发生作用的。40.邓小平关于科学技术的思想是什么?邓小平的科学技术思想是邓小平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

(一)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邓小平根据世界科学技术经济发展的新趋势,概括了人类实践所提供的新经验和新成果,第一次明确提出了“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这一当代马克思主意的重大理论命题,成为邓小平科学技术思想的理论核心。

(二)科学技术为经济建设服务。邓小平指出:“科学技术主要是为经济建设服务的。”他强调:“四个现代化,关键是科学技术的现代化。没有现代科学技术,就不可能建设现代农业,现代工业,现代国防。没有科学技术的高速发展,也就不可能有国民经济的高速发展。”

(三)尊重知识、尊重人才。邓小平强调“尊重知识,尊重人才”,他提出“把尽快地培养出一批具有世界第一流水平的科学技术专家,作为我们科学、教育战线的重要任务”。

(四)、发展高科技,实现产业化,进一步明确了我国发展高科技的指导方针,形成了高科技发展的战略思想。

(五)、进行科技体制改革。邓小平为我国的科技体制改革的原则,内容及任务指明了方向。

(六)、学习和引进国外先进科学技术成果。邓小平指出:“科学技术是人类共同创造的财富。任何一个民族、一个国家,都需要学习别的民族、别的国家的长处,学习人家的先进的科学技术”。我国要扩大对外开放,增强国际交流,吸引先进成果,追溯科学技术前沿,填补科学技术空白。41

.胡锦泰关于科学技术的思想是什么?1>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的发展全局;胡锦涛多次强调,“自主创新能力是国家竞争力的核心。必须把建设创新型国家作为面向未来的重大战略”。2>深入实施科教兴国和人才强国战略要求;胡锦涛指出:“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必须培养造就宏大的创新型人才队伍。人才直接关系到我国科技事业的未来,直接关系到国家和民族的明天”。3>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4>深化科学技术体制改革。胡锦涛指出了明确的指导方针,指出“要始终把科学管理作为推动可劲进步和创新的重要环节,不断提高科学管理水平”。5>重视科学技术和环境的和谐发展。胡锦涛指出:“大力发展能源资源卡发利用科学技术。”6>选择重点领域实现跨越式发展7>大力发展民生科学技术。把科技进步和创新与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和质量,提高人民科学文化素质和健康素质紧密结合起来,着力解决关系民生的重大科技问题,不断强化公共服务,改善民生环境,保障民生安全。

第三篇:自然辩证法总结汇总

1.简述什么是自然辩证法。

自然辩证法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研究自然界和科学技术的本质及其发展规律的科学,是辩证唯物主义的自然观和科学技术观,又是人们认识和改造世界的科学研究方法论,还包括数学和其他各门具体学科中的重大哲学问题。

自然辩证法主要包括:自然观、科学技术观、科技研究方法论三部分内容;其中,两对矛盾:即人与自然、科学实践与科学认识之间的矛盾贯穿自然辩证法体系的始终。

2.简述恩格斯《自然辩证法》一书的体系结构及主要内容。

体系结构:全书由论文、札记、计划草案共181篇组成,以两对矛盾为主线,将其形成完整的体系,共6部分。

主要内容:

第一部分:导言。论述了文艺复兴运动以来自然科学发展的历程和主要成就,说明形而上学自然观的产生有其必然性。

第二部分:自然科学与哲学。论述了自然科学与哲学之间的关系,哲学为科学研究提供了世界观方法论的指导,研究者把握了正确的哲学思维,就能加速科研进程,少走弯路,避免犯唯心主义和宗教神学的错误。

第三部分:辩证法。论述了唯物辩证法的科学体系由三大规律和五对范畴(形式与内容、原因与结果、偶然与必然、可能性与现实性、本质与现象)组成。第四部分:物质的运动形式。论述了辩证唯物主义运动观,揭示了物质、运动、时间、空间等之间的内在关系。

第五部分:各门具体科学中的辩证法。探讨了各门具体科学中的重大哲学问题。科学的分类是以研究对象的运动形式为主要依据,可以分为社会科学、生物学、化学、物理学和力学。

第六部分:劳动创造了人。论述了劳动创造了人,创造了社会,实现了辩证唯物主义向历史唯物主义的过渡,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之间架起桥梁。

3.结合古代自然观的具体成就,简要说明古代自然观是朴素唯物主义与自发辩证法的有机统一。(简述)[答到八卦、五行]

古代自然观的三个组成部分:探讨世界本原问题的元素论,探讨物质结构问题的原子论,探讨天体运行规律的宇宙论(天体论)。

古代自然观是朴素唯物主义与自发辩证法的有机统一。探讨世界本原问题时,坚持以物为基础,用自然界自身存在的事物去解释其他事物和现象的产生与演化,具有鲜明的唯物主义特征,与唯心主义、宗教神学有本质区别。在反映世界状况时,坚持联系发展的观点,将事物和现象看成一个产生发展消亡的过程,具有丰富的辩证法思想。例如“八卦”“五行”学说。

4.简述中国古代“八卦”“五行”学说中朴素唯物主义与自发辩证法的思想。(八卦、五行分别是什么+例如….)八卦为天地雷风水火山泽,五行为金木水火土,五行相生,金生水,水生木,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五行相克,金克木,木克土,土克水,水克火,火克金。八卦用八种事物后者用五种事物揭示了万物与现象的根源。五行用阴阳交感,后者用相生相克揭示了事物形成、演化与消亡,具有丰富的朴素唯物主义和自发辩证法思想。古代自然观按自然界本来面目进行客观反映,按自然界展现出来的景象加以认识,从而实现了本原与状况的统一。即实现了朴素唯物主义与自发辩证法的统一。

5.试比较L-D原子论与伊氏原子论的异同。(论述)[1.先把两种原子论的内容列出来;2.找出相同点;3.找出相异点] ①两种原子论②相同相异③相同相异在哪里

L-D原子论:(1)原子和虚空。原子构成事物的本原,在虚空中不停运动。虚空≠虚无,虚空也是一种实存,是原子的存在场所。

(2)原子的特性:A.看不见摸不着的实物粒子;B.既不可产生也不可消灭;C.原子只有大小形状位置次序等数量特征的差异,本质相同。

(3)原子的运动导致事物的产生和灭亡,原子由于偶然的偏斜运动发生碰撞,聚合则事物形成;离散则事物消失。

伊氏原子论:1.始原原子与结构原子。原子有结构,但不可分割。2.原子特性:A.看不见摸不到的实物粒子 B.既不可产生也不可消灭

C.原子有重量,正是由于重量的不同导致原子性质的不同。(L-D的发展)3.原子运动导致事物的产生与消亡,但其依据不同。伊氏运用吸引与排斥的矛盾,重力原因和其他力学原理揭示了事物碰撞聚合产生离散消亡,把偶然的偏斜纳入必然范畴之中。

伊壁鸠鲁的原子论与L-D原子论是继承与发展的关系,相同点主要表现在伊氏对前人的继承,差异点是伊氏对前人的发展。

6.简述古代自然观的特性o

古代自然观的三个组成部分:探讨世界本原问题的元素论,探讨物质结构问题的原子论,探讨天体运行规律的宇宙论(天体论)(1)本质特性:是朴素唯物主义与自发辩证法的有机统一。探讨世界本原问题时,坚持以物为基础,用自然界自身存在的事物去解释其他事物和现象的产生与演化,具有鲜明的唯物主义特征,与唯心主义、宗教神学有本质区别。在反映世界状况时,坚持联系发展的观点,将事物和现象看成一个产生发展消亡的过程,具有丰富的辩证法思想。例如“八卦”“五行”学说。前者用八种事物后者用五种事物揭示了万物与现象的根源。前者用阴阳交感,后者用相生相克揭示了事物形成、演化与消亡,具有丰富的朴素唯物主义和自发辩证法思想。古代自然观按自然界本来面目进行客观反映,按自然界展现出来的景象加以认识,从而实现了本原与状况的统一。即实现了朴素唯物主义与自发辩证法的统一。

(2)直观性:将世界本原归结为一种或几种具体物质形态,不懂得一般与特殊的关系。将物质形态等同于物质一般的概念。(3)猜测性:用理想的幻想的联系代替现实关系,甚至用主观臆想填补事实空白。

(4)思辨性;(哲学最重要的特性之一)根据已有的事实和理论经过严谨的逻辑推理得出结论,但难以付诸现实实践的检验,甚至规避实践检验。

7.简述近代自然科学是如何向宗教神学发起挑战的(以天文学或医学为例)。

《天体运行论》从天文学领域向宗教神学发起挑战:(1)哥白尼创立日心说,发表了《天体运行论》。(2)日心说的内容:

① 太阳是宇宙的中心,所有天体围绕太阳运行;

② 地球在运动,并带着月亮及其轨道围绕太阳公转,365天6小时24分转一周。地球在自转,24小时转一周;

③ 月亮是地球的卫星,绕地球公转,平均周期29.5天; ④ 离太阳近的天体运行周期短,离太阳远的天体运行周期长(3)日心说的意义:

① 恩格斯高度评价了天体运行论,“哥白尼那本不朽的著作是向宗教神学发出的挑战书,是自然科学宣告独立的宣言书”。日心说的影响远远超出了天文学的范围,公开勇敢的向宗教神学挑战,动摇了宗教统治的根基,解放了人们的思想,为新兴的资产阶级推翻封建专制制度起到了推动作用。

② 将颠倒了近2000年的地日关系重新正立过来,把天文学建立在真正的科学基础之上,为其它科学冲破宗教神学的桎梏,摆脱自然哲学的束缚,纷纷独立、建立体系发挥了重大的作用。

8.简述笛卡尔对方法论所做的贡献。

笛卡尔完善了演绎推理方法,提出了演绎推理四法则:

①清晰明白法则:演绎推理的前提是清晰明白的真知识,并且推理者对其精确把握;

②分解法则:对复杂问题进行分解直至推理者对复杂问题的各个部分都清楚,不留疑点;

③秩序法则:要用秩序引导推理,对于那些难以判定顺序关系的问题,要先根据研究需要假定顺序关系以保证推理的进行; ④完整性法则:演绎推理的结论必须与事实的整体相印证。9.简析形而上学自然观。(1)特性:

① 机械性:用力学观点解释一切,甚至把人也比作机器。

② 形而上学性:用孤立的静止的片面的观点观察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③ 不彻底性:没有将唯物主义原则贯穿于社会历史领域,其历史观仍是唯心史观(2)产生原因:

① 科学原因:自然科学发展的整体水平不高,只有力学达到相对完善的程度,其它学科仍处在搜集整理材料的阶段,由此产生了“泛力学”的分析方法。

② 方法局限:科学研究方法的局限,将完整的自然界人为的划分成了不同的领域,分门别类的加以研究,无视其它领域的进展及取得的成就,甚至排斥其它领域的成就,久而久之,形成了孤立、片面的思维方式。

③ 阶级原因:资产阶级已成为统治阶级,要论证资本主义制度的永恒性,需要寻找哲学依据,形而上学自然观正合乎其需要,得其青睐,从而产生了很大的影响。(3)评价 ① 贡献:

第一,解放了人们的思想,为推翻封建专制统治,推进社会进步,起到了积极推动作用。

第二,为自然科学摆脱宗教神学的禁锢,脱离自然哲学的束缚得以独立,发挥了重大作用。

第三,大力推进了近代前期自然科学的发展,各门学科均取得成就,建立起自身体系。② 弊端:

第一,对近代后期自然科学发展起到了严重阻碍作用,学科间成果难以相互借鉴,研究方法的创新变得异常艰难,直接影响了科学的整体发展。

第二,疏远了科学、技术、生产之间的关系,科技成果难以运用于生产,割裂了认识自然与改造自然的统一。第三,为资本主义制度的永恒性作辩护,反对社会制度变革,对社会发展造成不利影响。

10.试述能量守恒与转化定律的发现过程及其对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的产生所作出的重大贡献。

(1)发现过程:19世纪40年代,十几位不同国籍、不同学科领域的科学家几乎同时提出该定律。德国医生迈尔从生理学角度提出了该定律;英国物理学家焦耳从电学、力学、热力学角度提出该定律;德国霍尔姆赫兹从数学、生理学、化学、热力学等领域证明了该定律。还有其他国家的科学家也证明了该定律。

恩格斯在前人工作的基础上,站在哲学高度,运用辩证思维,科学地概括界定能量守恒与转化定律:“能量的转化,它向我们表明了,首先在无机界起作用的所谓‘力’,即机械能及其补充,所谓的位能、热、放射(光和其它辐射)、电、磁、化学能都是普遍运动的表现形式,它们按照一定的度量关系,由一种形式转化为另一种,因此当一种形式的一定量消失必然有另一种形式的对应量代之出现。因此,整个自然界的运动都可归结为由一种形式向另一种形式的无限转化过程”。(2)贡献:

① 为人们认识和改造世界提供了科学的指导和理论依据。

② 更深刻、全面地论证了物质世界是处于永恒的运动和普通联系之中,不仅揭示了事物的静态联系,进一步揭示了事物的动态联系。③ 使世界永恒运动的哲学论断变为经验的自然科学事实,对形而上学自然观给予了致命的打击,为新自然观的产生奠定了最坚固的基石。

11.结合19世纪自然科学六大发现论述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产生的必然性。

(1)康德——拉普拉斯星云假说:以原始星云为基础,运用吸引与排斥的矛盾,力学与热力学的有关原理,解释了宇宙天体形成与演化,揭示了自然界的普遍联系和永恒发展,在形而上学自然观上打开了第一个缺口,为辨证唯物主义自然观的产生奠定了第一块基石。(2)维勒的有机化学成就:1828年,德国化学家维勒发表了《论尿素的人工合成》一书,论述了用无机物通过控制反应条件可获得有机物——尿素,对形而上学孤立片面的观念给予致命打击,揭示了有机界与无机界的内在联系。为新自然观的产生提供了重要根据。(3)赖尔的地质渐变论:1833年,赖尔发表《地质学原理》一书,运用地球内力(火山、地震等)和外力(风、霜、雨、雪、山川、河流、湖泊、海洋等),合理揭示了地质岩层的形成与演化,深刻揭示了普遍联系与变化发展的思想,为新自然观的产生增添新的基石。(4)能量守恒与转化定律:(需要全部写?)

① 为人们认识和改造世界提供了科学的指导和理论依据。

② 更深刻、全面地论证了物质世界是处于永恒的运动和普通联系之中,不仅揭示了事物的静态联系,进一步揭示了事物的动态联系。③ 使世界永恒运动的哲学论断变为经验的自然科学事实,对形而上学自然观给予了致命的打击,为新自然观的产生奠定了最坚固的基石。

(5)细胞学说:两位德国生物学家先后提出了植物细胞学说和适用于整个生物界的细胞学说,实现了生物界的统一,揭示了不同生物间的内在联系,对形而上学自然观再一次给予了重大打击o

(6)达尔文的生物进化论:达尔文运用生物界所固有的遗传与变异、同化与异化以及生物体与环境等矛盾,解释了生物由低级到高级、从简单到复杂、从无序到有序的进化过程,解决了当时哲学界、科学界、生物学界最复杂最困难的问题。列宁称赞:达尔文第一次把生物学建立在完全科学的基础之上,批判了物种神创论、偶然论、不变论的观点,为新自然观的产生提供了重要的依据(能量守恒与转化定律,生物进化论)。

面对如此之多的重大科学发现,恩格斯概括:新自然观的基本点已经完备了,一切僵硬的东西融化了,一切凝固的东西消散了,一切被当作是永恒不变的特殊的东西变成了转瞬即逝的东西,整个自然界被证明是在永恒的流动和无限的循环中发展着的。

12.简述影响科学技术发展的社会因素。一.社会生产是科技的基础

1.社会生产是科技产生和发展的主要源泉和动力 ①最早的科学技术主要来源于社会生产。②社会生产不断为科技提出新课题,促进其发展。2.社会生产不断为科技提供新的物质手段 3.社会实践是检验科技知识真理性的标准 二.社会制度和军事战争的影响

1.社会制度的影响(科技自身没有阶级性)

①统治阶级的意志和利益制约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新的科技成果出现,符合统治阶级的意志并为其带来利益,相应学科就会得到统治阶级的资助和支持,从而推进和加速其发展,反之则不然。

②科技政策对科技发展有重大的制约作用。先进的、合理的、良好的科技政策能充分调动研究者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从而推进和加速科技发展。反之,落后的、腐朽的、反动的科技政策,严重压抑研究者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从而阻碍和延缓科技发展。2.军事战争的影响:总体而言,弊大于利 ①主要表现在巨额投资刺激科技发展。

②军事战争向科学技术提出急需解决的课题,促进科技发展。③能够带动相关科学的发展。三.哲学的影响

1.为研究者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有利于研究者沿着正确途径探讨,避免走弯路,加速研究进程。

2.对研究成果加以分析。面对相同的研究结果,正确哲学思维指导,就能进行全面、准确的解释,获得相应的发现或发明。反之,就会丧失活动发现或发明的良机。

13.试述科学技术发展的内在动力。一.新事实与旧理论的矛盾

在理论指导下进行科技探索,会出现新事实、新现象,用原有理论难以解释,暴露出旧理论的不足和缺陷,需要根据新事实、新现象补充完善原有理论或提出新理论取代旧理论,从而把科技推向前进。二.不同观点、不同理论、不同学派之间的争论

1.产生原因:人们观察问题的立场、观点、方法不同,对同一事物进行研究,会得出不同结论,相互订正,产生争论。2.作用:

①活跃学术气氛,加速科学发展。特别有利于年轻学者脱颖而出,造就年轻人才。

②促使人们放弃错误的观点,接受正确的观点,加速科技发展。③相互学习,取长补短,完善理论,实现理论创新。三.学科间的交叉渗透

1.原因:世界的物质统一性原理。2.途径与作用:

①基础学科间的交叉渗透。多种科学理论共同运用,使获得的成果更加可靠、可信,以此为指导改造世界,能提高成功率。

②基础学科与应用学科间的交叉渗透。有利于获得的成果向现实的转化,形成现实生产力,从而有利于提高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能力。

③交叉学科、横断学科(如系统科学)、综合学科的出现有利于科学整体突破,全面发展。四.继承与创新

继承是创新的基础,既包括继承前人的成果、经验和方法,也包括继承前人留下的难题,吸取前人经受挫折所留下的教训。创新是研究者的最高追求,创新是分层次的。提出了前人没有提出的新定律、新原理,称为科技突破;取得的成果使所涉及的学科领域达到了完善的程度,称为重大科技突破;取得的成就使整个科学领域发生重大飞跃或创建了一种普遍使用的新方法,称为科技革命;取得的成就使整个人类的思想观念发生了巨大飞跃,称为重大科技革命。

14.试述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邓小平全面深刻论述了科学技术是生产力,并进一步提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这是对当今科学技术所发挥重大作用的高度概括,也是对未来社会科学技术将发挥更为关键作用的科学预见。科学技术是当今生产力发展的决定因素,科学技术转化为生产力的有效途径为:

(1)通过教育的途径使先进的科学技术为劳动者所掌握,提高劳动者素质,保障劳动者健康,在生产中转化为直接生产力。

(2)通过技术革新或发明将先进的科学技术物化到生产工具中,研制出新的机器设备用于生产,大幅度提高劳动生产率,转化为直接生产力。

(3)通过新工艺新发明不断扩大劳动对象的范围,合理节约使用已有资源,不断开发新资源,增加生产力的物质内涵,转化为直接生产力。(4)管理科学越来越成为生产力的重要因素,有利于协调生产力诸要素之间的关系,降低内耗,使生产力的构成要素最大限度发挥各自功能。

科学技术对于经济发展而言是生产力,对于社会发展而言是推动力,对于政治而言是影响力,对于军事而言是威慑力。综合国力如何,关键在于科学技术。

15.结合自己所从事的专业,论述科研选题所必须遵循的有关原则。一.需要性原则——目的

1.含义:体现了选题的目的,包括社会需要和科技自身发展需要两个方面。要选择国民经济发展过程中急需解决的关键性课题以及科技发展过程中矛盾尖锐焦点突出领域中的课题。2.如何贯彻:

① 选题应看是否有其社会价值、经济价值、学术价值以及价值的大小,选择了经济价值、社会价值较大的课题会得到社会的公认和支持,选择了较大学术价值的课题,获得成果就能为多个科技领域的发展提供指导。

②长期需要与近期需要相结合,基础理论研究与应用技术研究统筹兼顾,有关科研力量的分配,应保持合理结构,人力、物力也应合理分配,比例适当。

二.创造性原则——价值

1.含义:指选择前人没有解决或没有完全解决并可以获得预期成果的课题,既包括在科学领域获得新发现新见解新理论,也包括在技术领域获得新工艺新材料新产品新技术等。2.如何贯彻:

①到学科前沿阵地选择课题,以保证研究工作的高起点高水平,一旦获得成功就可实现超越。

②到矛盾尖锐、焦点突出的领域选择课题,此类课题学术价值突出,一旦获得成果就可为多个学科领域巩固基础、提供指导,应用广泛。③到学科交叉区域或被人忽视的无人区域选择课题,此类课题难度较大,涉及学科广泛,获得成果能有效推进科技整体发展。三.科学性原则——根据

1.含义:选题要以可靠的事实为依据或以正确的理论为指导。2.如何贯彻:

① 基础理论研究必须以丰富可靠的事实为依据,以提高理论成果的可信程度和可靠程度。

② 技术、应用类选题必须以正确的理论为指导,以避免研究的盲目性,少走弯路,加速研究进程。

四.可行性原则(现实可能性问题)——条件

1.含义:科研选题应从已经具备的主客观条件或经过努力可得的条件出发加以确定。2.如何贯彻:

① 考察已具备的主观条件:选题必须从已经具备的主观条件出发,包括:知识水平、知识结构(基础知识、专业知识、外语知识等)、研究能力(观察能力、实验能力、设计能力、创造/新能力、表达能力等)、个人特长、兴趣及其对所涉及的学科发展状况与趋势的把握等。

②客观条件: 应从已具备的客观条件出发,包括资料(文献资料、实物资料等)、设备、人力、资金、时间、相关学科进展,前期研究成果等。

③发挥优势,扬长克短,弥补不足,保证研究的顺利进行。

第四篇:自然辩证法考试复习题2

1.什么是自然辩证法?学习自然辩证法的现代意义及方法?自然辩证法的研究对象、内容、学科性质?(1)

2.毕达哥拉斯、亚里士多德的哲学观点,分析他们的思想对近现代科学有何影响?(5)3.中国古代与古希腊自然哲学异同?科学发展特点及哲学思想?中国科技在近代落后的原因是什么?(9)

4.十九世纪有哪些伟大的科学发现?(16)5.近代自然科学发展的特点?(17)

6.哥白尼提出“日心说”受古希腊科学呢写思想影响?为何伽利略、开普勒等人愿意接受“日心说”?(19)

7.近代机械自然观的基本内容,它的形成与牛顿力学的哲学思想有何关系?(22)8.古代朴素自然观、近代机械自然观和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进行分析比较?(28)9.大爆炸宇宙论是如何产生的?其依据和语言是什么?(33)10.什么是层次结构,如何理解夸克禁闭?(35)11.系统进化的一般根据和条件是什么?(37)

12.互补原理的内容?波尔爱因斯坦论战给你的启发?(40)

13.科研选题与科学问题不同?科研选题的意义和应遵循那些基本原则?科学问题的重要性何在?(42)

14.默顿提出的科学精神规范具体包括哪些内容?谈谈你对它的理解。(49)15.推动科学发展的内在动力包括哪几个方面?(54)16.什么是科学思维中的类比,作用是什么?(63)

17、认识科学事实、科学观察和科学实验的特点。如何理解“观察渗透理论”?(观察与理论的关系?)(66)

18.什么是科学事实,科学事实在科学发展中的作用。(72)19.科学事实与科学理论的相互关系是什么?(74)20.逻辑思维、非逻辑思维、创造性思维的含义。(78)21.非逻辑思维在科学研究中有何作用?(82)22.如何培养创造性思维?(88)

23.论述科学观察应遵循怎样的基本原则。(90)24.如何看待机遇在科学研究中的作用?(94)

25.归纳和演绎两种思维方法之间的辩证关系如何?(97)

26.什么是科学假说?科学假说性质?科学假说在科学发展过程中有何意义?(106)27.为什么说假说的检验是一个复杂的过程?(112)

28.何谓系统科学方法?系统科学方法的特点和功能是什么?它对现代科学发展具有哪些影响。(115)

29.如何理解技术方法的特点和作用、技术创造的过程。(120)

30.影响科学技术发展的社会条件、科学发展的几种模式的内容。(124)

31、科学抽象的含义、步骤、过程、形式。(127)

32.古希腊有哪些自然哲学流派?他们的主要思想是什么?古希腊科学对世界的影响有哪些?(132)

33.科学与技术的区别?科学和技术的含义、科学和技术的性质和体系?(137)

34、如何理解技术方法的特点和作用、技术创造的过程。技术创新的含义、意义。

(149)

35、第一次技术革命和第二次技术革命是如何产生的?他们有何不同?它们对世界科技的发展产生了哪些深远影响?(155)36.理解自然界演化的方向性、不可逆原理?(162)

37.理解天然自然、人化自然和人工自然的概念、三者之间的关系。(164)

38.什么是人工自然?人工自然发展的现代特点有哪些?它对人类社会发展产生了什么影响?(166)

39.论述人和自然的协调发展和可持续发展?(170)

40、谈谈影响科学和技术发展的社会因素、政策和体制?科学发展的几种模式的内容?当代科学技术的发展趋势、高技术、大科学的含义?(178)41.结合现实,谈谈影响科学和技术发展的社会因素有哪些?如何理解?(190)42.什么是人类实践活动的双重性?联系实际谈一谈。列举一些西方研究环境与发展问题的专家或学派及代表作。(201)

43.从理论和现实阐述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必要性、艰巨性和可能性。为什么?(211)44.如何理解科学认识、科学认识的特点和科学认识系统。(216)

45.理解自然界的物质性、系统性和层次性、宇宙的起源、对现状和未来的看法。(225)

46.古希腊有哪些自然哲学各学派和主要思想是什么?古希腊科学对世界的影响有哪些?(234)

47.中国古代和古希腊的自然哲学和科学的发展特点有哪些相似之处和不同之处?(241)

48.十九世纪(近代后期)伟大的科学技术成就。(250)

49.如何理解自然界的物质性、系统性和层次性以及自演界演化的有序性?(257)50.自然界演化的方向性是怎样的?不可逆原理对你有何启示?(267)51.宇宙的起源和演化是怎样的?现代标准宇宙论是什么?依据何在?(275)52.人与自然的协调发展都有哪些主要内容?论述如何才能做到人与自然的协调发展及可持续发展(途径)。(286)

53.你在科研中是如何选择数据材料的?(294)54.怎样才能选出高水平的科研选题?(295)

55.理解科学问题的作用、科学抽象、科学思维、科学文化与人文文化、科学精神、科学家的社会责任等含义,理解这门课对你的意义。(304)

56.理解影响科学创造的因素(智力非智力)、形象思维在科学认识中的意义、创造性思维、直觉思维、思考创造性思维的培养方法,最好结合自己的实践经验。(319)

57.科学技术的发展动力及对社会的功能。(342)

58.理解自然界的物质性、系统性和层次性、宇宙的起源、对现状和未来的看法。

(355)

59、中国的科技发展特点,哲学思想发展概况及特点。(362)

第五篇:自然辩证法考试要求

自然辩证法课程论文要求(2007-03-04 10:28:18)标签:自然辩证法 课程论文 要求分类:考试与课程论文

1.调研报告或论文一篇,建议2500字左右,题目自选,需有摘要、正文、注释或参考文献;对调研报告而言,除上述要求外,还需有调研目的、调研地点或访谈对象等。

2.或者写几篇小文,每篇几百字,合计2500字左右,文章表现形式可为观后感、读后感、议论文、杂文和随笔等;亦可2-5人合写(主要适合于调研报告),但建议平均每人不少于2000字,如4人合写不少于8000字;对合写的论文,若无特别说明,将按排名先后分别打分。

3.要求写出真情实感,有时代感、学术性和独创性;提倡写一些较小、较具体的题目,以小见大;摽窃、抄袭、雷同、或未按指定时间和方式提交论文者,其平时成绩以零分计算。

4.写清院系名称、专业、学号和姓名。

5.交论文时间和方式:在考试结束时,将课程论文夹在试卷中一起上交;不能早交,也不能晚交;可提交打印稿(B5或16开)或手写稿(纸张应小于等于B5或16开)。

6.本课程的考试时间预计在11-13周,以研究生院网站上的通知为准。

7.欲参评优秀论文的学生,需同时交一份电子文本,可发至电子信箱

chengliangbin@mail.hust.edu.cn,本教研室将评选优秀论文,在华中科技大学求真网或本博客上发表(不愿在求真网或本博客上发表的请注明),并可能集册出版。

8.调研报告参考选题有三大类:

科学家访谈录

走进实验室

研究院所与企业调研

9.论文参考选题:

运用自然辩证法的有关理论分析刘谦的走红(具体题目自拟)

观看自然辩证法有关资料片的感悟(具体题目自拟)

运用自然辩证法的有关理论对有关资料片进行分析(具体题目自拟)从自然辩证法的视角分析当前大学生找工作难的问题(具体题目自拟)蝴蝶效应与网络造星运动:从木子美到公交妹妹

东西方智慧的较量:天人合一与人类中心主义

为什么中国人容易把科学与技术混淆?

你认为中国科学(或技术)落后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科学与哲学(或宗教)的关系(要求从案例出发,不能泛泛而谈)论科学技术(只谈其中的一项)对社会发展(或社会的某一方面)的影响

SARS(或禽流感):科技与社会

如何破解“李约瑟之谜”?

东方科学与西方科学之比较(要求就某一项具体的科学进行比较,如数学、天文学、物理学、化学、农学和医学等)

中国古代的科学(要求至多只谈其中一门,如数学、天文学、物理学、化学、农学和医学等)是伪科学吗?

论科学精神(要求从案例出发,不能泛泛而谈)

中国能够成为下一个科技中心吗?(要求从案例出发,不能泛泛而谈)中国与诺贝尔科学奖(要求从案例出发,不能泛泛而谈)

科学悖论与科学发展(要求从案例出发,不能泛泛而谈)

传统文化与中国科技发展(要求从案例出发,不能泛泛而谈)

10.样文见本博客的“学生习作”。

(本文于2009年9月7日由博主做了修改,以前与本文不一致的地方,以本文要求为准。)

自然辩证法考试试卷(2007-01-25 16:47:31)分类:考试与课程论文

考试时间:2007年1月15日

考试形式:开卷

论述题(从以下六题中任选四题,每题25分。若所选超过四题,则只按选做的前四题计分):

1.以现代科学的产生和发展为例,分析科学革命时期科学与哲学的关系。

2.为什么说单凭经验既不能证实又不能证伪一个理论?

3.你认为应该如何对待错误理论?为什么?

4.俗话说:“眼见为实,耳听为虚”。对这种观点你如何看待?为什么?

5.什么叫“库恩损失”?它对我们认识假说的形成和发展有何启发意义?

6.试分析科学方法中的简约性原理及其理论依据。

自然辩证法考试范围及重点(2007-04-13 21:59:33)标签:自然辩证法 考试 重点分类:考试与课程论文

自然辩证法考试范围是:课堂上讲的内容;教材《自然辩证法讲义》上的内容。

自然辩证法考试复习重点:课堂上讲的内容主要有:绪论、自然观的演化、全球性问题与可持续发展、科学技术与哲学的关系、科学技术前沿的哲学问题、科学与非科学的划界标准、科学发展的模式、科学思维、科学观察、科学技术的社会功能等;《自然辩证法讲义》上的内容主要有:绪论、第1-5、10、12、14讲等。

自然辩证法考试复习参考阅读内容:《自然辩证法讲义》绪论、第1-5讲、第9-14讲等;本博客论文;本博客“友情链接”中的相关资料;科学技术史的相关内容等。

自然辩证法考试方式:开卷

自然辩证法考试题型:论述题

自然辩证法总成绩计算方法:期末考试成绩占70%,平时成绩占30%(由课程论文、课堂表现和考勤等内容的成绩构成)。

友情提示:重点不等于范围;

各任课教师可能具有不同的考试范围和重点;

自然辩证法考试定于2009年11月24日(第13周周二)晚上7:00-9:30在西十二楼举行;

各位同学的具体考试地点见研究生院的网站;

请各位同学在考试时带上课程论文,并在考试结束时将课程论文夹在考试试卷中一起上交;

课程论文纸张大小应小于等于B5或16开;

请同学们在考试时务必要在签到表上签字,否则考试成绩将作废。

本文于2009年11月3日略做了修改。

下载自然辩证法考试总结(共5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自然辩证法考试总结(共5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自然辩证法资料总结

    自然辨证法:它是马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马克思主义关于自然界和科学社会主义发展的一般规律 以及人类认识自然和改造自然地一般方法的理论,也就是是,它是马克思主义的自然观、科......

    自然辩证法思考题总结

    我们前七次的讨论主题分别是(具体内容略): (1)自然辩证法是什么? (2)人与自然的关系 (3)理解科学 (4)科学研究究竟是始于观察?还是始于问题? (5)世博会、技术进步与人类未来 (6)......

    自然辩证法题目总结[模版]

    1、五行相克的关系:金克木木克土土克水水克火火克金 金生水水生木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 2、经济思维原则—奥卡姆剃刀 人们在进行哲学思维时遵循的一条最简单,最省事而又能说明......

    自然辩证法答案总结

    2.如何看待人与自然的关系? 人类中心主义:认为只有人类才具有内在价值,只有人才有资格获得伦理关怀,人作为理性存在物,是唯一的道德代理,其道德地位优越于其他物种,其他存在物都无......

    自然辩证法(共五则范文)

    1.起源 2.概念3.內涵4如何落實(主要舉例子) 科学精神的内涵和科学家应该怎样落实 起源的话就是稍微说一下科学技术 概念就是说说科学精神是个啥 包括内涵......

    研究生自然辩证法考试试题答案西工大

    自然辨证法考试试题答案 1、马克思、恩格斯科学技术思想基本内容有哪些? 马克思、恩格斯科学技术思想是历史的产物,其形成与当时的社会条件、思想理论背景和科学技术发展密切......

    自然辩证法

    自然辩证法考查题 食品工程 陈训 1250931002 1、联系自己知识结构的现状,谈谈学习自然辩证法有何实际意义。答:(1)提高哲学修养,进一步树立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是提供给我们关于自......

    自然辩证法

    浅议雾霾天气的成因、危害及防治 一、雾霾天气状况 相关研究的统计数据表明,近些年来我国的雾霾天气总体呈增加趋势,且持续性雾霾的次数增加显著。从空间分布看,雾霾日数呈现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