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丽生态乡村建设中的心得体会(姚小小)

时间:2019-05-12 11:26:07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美丽生态乡村建设中的心得体会(姚小小)》,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美丽生态乡村建设中的心得体会(姚小小)》。

第一篇:美丽生态乡村建设中的心得体会(姚小小)

美丽生态乡村建设中的心得体会

石埠中心小学五(甲)班姚小小

“美丽生态乡村”建设主要包括清洁乡村、清洁家园、清洁水源、清洁田园。

“美丽生态乡村”第一步是清洁乡村。那怎么个清洁法呢?

清除四害。“四害”就是苍蝇、蚊子、老鼠、蟑螂。清除了“四害”,我们的健康就有了保障。正所谓:防苍蝇,讲卫生,房屋门窗要密封;灭蚊子,防疾病,消毒驱赶还干净;除鼠患,免祸害,投放鼠药不等待;驱蟑螂,洁环境,药物消杀全搞定。大家都不想闻到臭烘烘的污水味吧?污水不乱排,粪污进沼池。污水流,臭气飘,环境肮脏真糟糕。畜禽类,及时扫,家庭养殖要环保,四害就无处藏身。

“美丽生态乡村”第二步是清洁家园。

文明在手中,垃圾要及时清扫,不乱丢。废弃物,分类好,回收资源又环保。棚和舍,要规划,乱搭乱建影响差。家禽畜,须圈养,人和畜,不混居,谨防杂病要记牢。有隐患的物品不能阻碍消防通道。垃圾清扫后,要扔到垃圾箱、垃圾池。每周清理家和院子一次,这样家园就更整洁、更美好了。如果我们少用100张纸,就等于在保护一棵大树。如果我们少把垃圾扔在马路上,环境更整洁。如果我们见到垃圾弯个腰,空气更清新。

“美丽生态乡村”第三步:清洁水源。

清洁水源,让水质更优。保护水源地,杜绝污染源。小矿山、大工厂,这样的污染隐患要阻挡。水井旁、泉眼边,防护的设施及时建。拾废品,捞杂物,水面清洁众人护。排水畅,池塘清,水生植物来洁净。清清水,人人爱,环保意识传万代。生态好,水长绿,健康幸福就能万年续。

“美丽生态乡村”第四步:清洁田园。

清洁田园,让生态更好。农药瓶、包装袋,乱扔乱放容易藏祸害。废塑料、旧秧盘,顺手捡起并不难。巧利用废弃物,田间地头绿葱葱。瓜果香,田园洁,美好生活大家共分享。土污染,脏水流,破坏耕地就更令人忧。生产需循环,科技来促高产,节能高效促双赢。

在美丽生态乡村建设中,我们要养成垃圾、杂物及时清,房屋要清洁,四害要清除,保护水源地,施肥讲科学,生产需循环,村规民约要遵守,村民理事要管事,户前三包要落实的好习惯。通过美丽生态乡村建设,我感受到:环境卫生靠自觉,人人爱清洁,乡村就更美丽。只要养成好的习惯,我们的生活会更加美好。

建设“美丽生态乡村”人人有责!让我们为“美丽生态”的建设者们点赞吧!加油吧!全身心地一起投入到这个行列吧!让我们一起预祝——“美丽生态乡村”早日成功!

第二篇:美丽南宁,生态乡村宣传稿

鸡村一小“美丽南宁,生态乡村”系列活动之大扫除

3月4日下午,我校进行了全校性的校园卫生大扫除活动,劳动场面气氛活跃,既培养了学生的劳动意识,增强了劳动观念,对培养学生的劳动养成习惯有了较大提升,又使学生的劳动技能有了提高,增强了劳动光荣的信念,对学生的劳动教育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通过本次劳动,学生改变了乱吐、乱丢的不良行为,培养了学生讲究卫生的良好习惯,使学生懂得:爱护环境就是爱护我们的家园。

下午第三课开始,同学们在班主任的带领下,对校园各个区域进行了认真清扫,做到了人人参与,劳动快乐。通过彻底清扫,校园环境卫生得到了进一步改善,使“美丽南宁,生态乡村”工作得到进一步落实和宣传,进一步培养了学生的劳动、卫生习惯,同时也为预防传染病打下了坚实基础,使学生懂得:人小事做起,从身边做起,保持干净、整洁,我们在舒适、优雅的环境才能不断成长、进步。活动中,高的和危险的地方,老师们亲自打扫,充分考虑到学生的人身健康,为学生树立了好榜样。

下步工作的打算:

1、经常性开展类似的活动,培养学生的劳动意识和劳动技能,使学生懂得劳动光荣,劳动改变学习和生活环境。进一步认识到“劳动创造财富,知识改变命运。”

2、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卫生养成习惯。

3、制定活动管理制度,落实责任。

4、严格进行检查评比。

(文:郑荟蕙 图:贺浪)

第三篇:美丽乡村心得体会

2015年中青年干部培训心得体会

区委农工委

今年我有幸参加了2015年中青年干部培训班,学习了总书记治国理政方针、思想政治觉悟、三农问题和“美丽乡村”建设等多方面的知识,让我在知识上充实自己,思想上得到了进步。结合自身实际工作,三农问题和“美丽乡村”建设对我的感悟最深。

中国要强,农业必须强;中国要美,农村必须美;中国要富,农民必须富。农业基础稳固,农村和谐稳定,农民安居乐业,整个大局就有保障。我国农村现状复杂,农村人口多、流动性大,农民生活水平普遍比较低,受教育程度低,医疗保障不够全面,随着城镇化的进程不断加快,软件跟不上硬件的现象严重。“三农”问题,是关乎整个社会的重大问题,是党和政府工作的重中之重。现阶段,我区在前两年取得的成果上进一步推进“美丽乡村”建设,沿京港澳高速复线和世纪大道共13个乡镇41个村,主抓农村环境整治、基础设施配套、生态环境建设、四新推广应用、公共服务提升、基层组织建设和农业产业推广。

在课堂上,老师播放了考察期间的录像和照片,为我们讲解了“美丽乡村”建设中的先进经验和做法。我们看到,一些村镇在美化亮化方面很有特色,一方面美得让人陶醉,一方面能够突出乡村的文化和历史,独具一格;一些村镇在产业化发展方面成绩突出,村民生活富裕,农村呈现现代化面貌;一些村镇大力挖掘文化传统,发展旅游业,把乡村文化发扬光大。可以看出,“美丽乡村”建设确实在改变农村面貌、改善人居环境、提高农村素质方面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也收获了丰硕的成果,名副其实的“看得见山,望得见水,记得住乡愁”。对此类先进经验,我们在具体工作中要加以借鉴,学习如何充分调动农民积极性、如何规划、如何挖掘地区特色、如何应用先进科学技术、如何推动产业化发展等先进的工作方法和建设理念,让我们的“美丽乡村”美丽起来、独特起来。

当然,先进经验要借鉴,实际情况必须结合。通过前两年的努力,我们在“美丽乡村”建设方面取得了不小的成绩,屡次获得省级和市级奖励,重点建设的村庄村容村貌和村民生活条件取得很大进步。但是我区现在部分村镇依然存在大面积旱厕,垃圾乱堆放,主要街道未硬化,街道两侧杂草丛生,污染企业继续运营,针对我区的实际情况,2015年“美丽乡村”建设以往重点村继续加大投入深入建设,还扩大了41个村庄,提出了围绕垃圾处理、饮水安全、厕所改造、村庄绿化、民居改造和危房改造、污水处理、道路硬化和亮化、农村能源清洁开发利用、土地整理和公墓建设、村民中心建设、环境美化、农村教育设施建设、传统文化保护、产业支撑、组织建设的这15件实事,通过规划编制、资金筹措、群众发动、长效机制四项措施来破解“美丽乡村”建设中的难题。

建设美丽乡村是落实十八大精神、推动生态文明建设的需要;是加强农业生态保护,推动农业农村经济科学发展的需要;是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提升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水平的需要;是发展现代农业的需要;是有效提高农业资源利用率,走新型农业发展道路的需要。学习“美好乡村”建设示范村的经验和方法,加快我区农村地区基础设施建设,加大环境治理和保护力度,营造良好的生态环境,大力加大农村地区经济收入,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寻找、挖掘我们自己的优势,我区在建设过程中也要打造出自己的特色、亮点,切实提高广大农村地区群众的幸福感和满意度。

2015年10月26日

第四篇:“美丽乡村”建设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美丽乡村”建设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梁春生 李艳霞

2012年07月31日10:33 来源:人民网

花都区围绕建设环境优美、生活富美、社会和美的现代化新乡村目标,加大城乡统筹力度,点面结合,全面推动城市生产要素向农村延伸,促进城乡生活互动互补,保持农村元素和乡村特色,全力打造美丽乡村。为把“美丽乡村”建设好,在工作中应注意把握好以下几个问题:

一、幸福安居与“美丽乡村”建设

“美丽乡村”建设的宗旨是什么,这是必须首先回答的问题。只有把这个最核心、最本质的问题解决好,“美丽乡村”建设工作才会有的放矢、落到实处。否则,极有可能成为中看不中用的“面子工程”或半途而废的“半拉子工程”。

“农村真穷,农民真苦,农业真危险”,上世纪九十年代,湖北一位乡镇党委书记李昌平上书国务院总理反映“三农”问题的困境。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今天,工业反哺农业、城市反哺农村,提高农民生活和环境质量,从精神到物质上让农村面貌焕然一新,从根本上改善村民的生活条件,为村民提供最适用和便利的生活方式,真正体现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风貌。作为广东省会城市、国家中心城市和国际化大都市的广州,以“城乡一体、共同富裕”的高度统筹城乡规划、城乡建设、城乡发展,推动广州农业农村大发展,促进农民持续增收,建设好广州现代化美丽乡村,形成城乡经济社会一体化新格局。

说一千、道一万,“美丽乡村”建设的宗旨就是农民的幸福安居,如果不突出和强调农民的幸福安居,就谈不上真正的美丽乡村建设。农民的幸福安居,谁最有发言权?结论当然是农民最有发言权。以幸福安居为宗旨的美丽乡村建设一定要让最有发言权的农民参与进来,一切依靠农民,一切为了农民。即便有一些地方需要引导村民,相关部门和人员也要讲事实、摆道理,耐心说服、积极劝导,让村民自己选择。正如市委书记万庆良同志在有关“美丽乡村”建设调研工作中所强调的:规划建设部门和各级干部,做村庄规划,一定要深入村庄,广泛听取村民的意见,尊重村民的意见,让村民自己选择。同时,也要做好引导工作,比如说,要让村民知道集中居住有什么好处,让他们发自内心地愿意选择集中居住。

二、生态文化与“美丽乡村”建设

建设美丽乡村,一定要注意克服土地浪费、规划不合理、环境污染严重及不符合生态原则的设计等问题,高扬生态文化理念,充分体现对环境的关爱乃至对整个生物圈的尊重。

1、对自然的尊重

美国建筑大师赖特说:“一个建筑师要学习的领域首先就是对自然的尊重。”尊重自然,一方面尽量保持乡土风格的原貌,不为自我表现而设计,而为自然而设计;另一方面,让人工景观更自然丰富而又有变化,在尺度、功能等方面更具亲和力,人与自然有更亲密的接触。

传统的村落往往在特定的自然地理条件下孕育而生,集山、水、田、宅为一体,有着良好的生态环境和秀丽的田园风光。美丽乡村的规划与设计,应该充分尊重现有的自然条件与地理环境,达到山地有山地的特色、水乡有水乡的风格、平原有平原的品位。

2、对乡村文化和历史的尊重

保护民俗,尊重乡村文化和历史。民俗,即民间风俗,指某一民族或区域中广大民众所创造、享用和传承的文化。它起源于人类社会群体生活的需要,在特定的民族、时代和地域中形成个性,扩大和演变,服务于民众的日常生活。深厚的历史文化、淳朴的乡风村俗、质朴的伦理道德和紧密的邻里关系构成了看得见、摸得着,有着巨大有形和无形影响力的民俗。这种人与人、人与自然交融的和谐,是现代人所追求的理想环境。美丽乡村建设在完善市政基础设施以及公共服务设施,提高农民生活质量的同时,尽可能使村民体会到原有的熟悉生活与交往氛围,产生心理上的满足感和归属感。

3、注重可持续发展

传统的农业生产,属于典型的粗放模式,难以集约化、精细化。美丽乡村建设中,应注意发展效益高、前景广、可持续的高效“都市农业”。也应变革农村生活方式中不适合时代要求的某些传统,注重可持续发展。比如,集中设置生活服务区,减少占用多余用地;设置集中排污点、垃圾回收点、污水处理净化点,保护乡村生态环境;利用生物能源减少高负荷、高排放的化学能源,利用植物的净化与分解技术净化生活污水等等。

4、注重生态美

生态美包含整体美、共生美、动态美三个基本原则。注重生态美就是要求建设美丽乡村过程中注重人与自然、人与环境和谐共融、平衡适应、循环往复之美。可以这样讲,远近闻名的古村落每一个都是生态美的典范。

21世纪,注重“生态”与“美”的统一性,有助于树立顺应自然、着眼于人类长远生存发展的思维观念,从而形成健康、低碳、环保的生活理念和生活方式。

《浙江省美丽乡村建设行动计划(2011-2015)》明确要求发展乡村生态农业:大力发展生态循环农业,扩大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和森林食品生产。大力推广应用商品有机肥,实施“农药减量控害增效”工程,促进农业清洁化生产,到2015年,肥料、农药利用率均比2010年提高5%以上,商品有机肥使用量提高30%以上,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推广使用面积达80%以上,规模化畜禽养殖排泄物综合利用率达到97%以上,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率达到80%以上。

三、乡村旅游与“美丽乡村”建设 利用农村森林景观、田园风光、山水资源和乡村文化,发展各具特色的乡村休闲旅游业,这也是诸多美丽乡村发展经济、促进村民增收的一条重要举措。

乡村旅游与其他形式的旅游是有区别的,是发生在乡村区域的旅游活动,“乡村性(Rurality)是乡村旅游整体推销的核心和独特卖点”,本质上是一种文化旅游。有学者研究认为我国乡村旅游发展的特点主要体现在:①从空间特征上存在城郊型、景郊型、村寨型三大类型;②从开发模式上看形成以农业观光和农家乐为主体的格局;③从开发层次上看乡村旅游仍处于低水平开发阶段。乡村旅游开发及村落更新改造涉及的方方面面,绝不仅是增加旅游接待设施这么简单,乡村旅游的开展需要更科学、更具前瞻性的理论作为指导,随着旅游规划和建筑学相关理论的逐步引入和发展,由建筑师参与的前期调研和策划工作,将成为必要和重要的环节。一般而言,应包括以下内容:①区位条件分析;②乡村旅游资源的调查;③乡村旅游客源市场分析;④村落条件调查;⑤旅游基础调查;⑥政策导向分析;⑦开发目标定位;⑧乡村旅游开发的形象定位;⑨乡村旅游开发方案的确定。

北京市房山区十渡镇按照村庄规划要求,将一般意义的纯农业村打造成高标准、高品位且具有科普文化功能的乡村旅游专业村,农业打造成具有景观农业效果的旅游农业,农产品变为旅游纪念品,农民培养成为经营生态景观农业的能人。十渡镇蒲洼村依靠旅游带动抓品牌,挖掘“隗氏宗族文化”和“蒲洼绿谷艺术文化”资源发展历史文化游和民俗文化游,打造民俗文化体验基地;调整优化替代农业结构,主攻葡萄、毛桃特色林果业,大棚滴灌草莓、食用菌;生态建设抓特色,抓住生态林业圈建设的有利时机,完善天龙狩猎山庄、小木屋群等一批特色项目。这些做法非常值得借鉴。

未来珠江三角洲乡村旅游市场竞争将为异常激烈,为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抢得先机,应加快形成以重点景区为龙头、骨干景点为支撑、“美丽乡村”休闲旅游业为基础的乡村休闲旅游业发展格局。譬如,可以考虑在花都区西部打造以丫髻岭“港中旅花都休闲度假项目”(花都华侨城)、芙蓉嶂景区为龙头,圆玄道观、洪秀全故居、广州花卉之都、宝桑园为骨干,以诸多美丽乡村为基础的“花都西部乡村休闲游”;花都区东部打造以王子山森林公园为龙头,香草世界、红山村油菜花等景点为骨干,一批东部美丽乡村为基础的“花都东部乡村休闲游”。

四、总体规划与“美丽乡村”建设

强调建设美丽乡村规划的总体性,可从不同角度、不同结构、不同层次分为这样三个方面:

1、乡村群众生产和生活的整体安排

大多数乡村正处于产业结构的调整与转型时期,农村的家庭类型与生活需求呈现多样化态势,过去单纯的农业户转换为小型加工、农家乐、运输业、小型零售业等多种类型。因此,美丽乡村的规划设计要以当地经济发展、产业结构、居住水平、生产要求的实态调查与发展趋势为基础,综合考虑耕作半径、生产用具存放、生产用房、家禽家畜养殖等多方面的根本需求来进行。

2、近期目标与长远目标的整体考量

美丽乡村建设近期目标是做好整治工作,建设若干个美丽乡村示范点,从而带动全区美丽乡村建设工作;长远目标则是“项目进园、住宅进区、农民进城”,不断完善村一级的公共服务配套和生活配套,达到每一处美丽乡村都是大广州的一处“微缩城区”,美丽乡村的村民不用进城即可享受城市市民一般的生活便利与福利。

达到“项目进园、住宅进区、农民进城”的长远目标,对农民的住宅小区可参照获得建筑界“诺贝尔奖”——普利兹克建筑奖的王澍设计的“钱江时代”居民社区模式设计。即在垂直的塔楼开辟出大量公共区域,每两层6~8户居民可以共享一块公共区域,让住进小区高楼的农民继续享受原有的邻里交际。对各个美丽乡村集聚区可考虑学习英国一些城市的做法,规划成为“乡村都市”。即马路上看不到房屋和传统的街景,道路两旁是绿地,丛林后面才是住宅区,住宅区内有完整的城市设施;工业区与住宅区相交错,中间有道路和绿化带相隔,密度很稀,环境优美。

3、“一村一景”与“多景一区”的整体考虑

一处美丽乡村即是一处美丽景色。梯面镇红山村作为保持绿色生态环境、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可持续发展道路、着力打造新客家风情绿色生态名镇的一个缩影,是花都区新农村建设的示范村。该村积极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乡村生态旅游蓬勃发展,先后建设了油菜花观光木长廊、木凉亭、民间传统灰塑等旅游配套设施;近期,打造深谷、浅谷、红谷等旅游景区,开发建设了“深谷幽峡”和“乡村休闲景点”等旅游景观,成为非常有代表性的山村旅游村。

试想一下,将花都区的示范性美丽乡村,甚至所有乡村都打造成为与红山村一般模样的美丽乡村,既没有可能,也无必要。这就要求美丽乡村建设全区要统筹规划,一处美丽乡村就是一处带有自己迷人特色的美丽景色,花都区多个美丽乡村就有多个有自己特点的美丽景色,它们在一起构成了花都区一道道亮丽风景,正所谓“多种景色集于花都一区”——“多景一区”。

五、政府支持与“美丽乡村”建设

如果单单依靠乡村自己的力量来打造“城乡一体化”的美丽乡村,只能是“水中月”、“镜中花”,一个美丽的神话而已。

打造美丽乡村,既需要高起点、宽视野的规划,又需要大量资金投入到各项基础设施之中,还需要总体统筹协调各乡村打造自己的特色,所有这些,都离不开政府的大力支持和强有力帮助。

就规划而言,需要将村容村貌规划纳入城乡总体规划之中,推动镇村布局、产业发展、基础设施、公共服务等规划相互衔接,高标准、高起点推进镇村规划编制,使其布局合理、功能完善、体现特色。同时,还要进行土地利用规划修编工作,使镇村总体规划与土地利用规划有机衔接;对镇容镇貌、村容村貌进行专项设计,明确镇村整体形象设计,总结和提炼当地居民在院落布局、建筑形式、建筑色彩、建筑材料等方面的特色。就基础设施更新改造而言,包括供水系统、排水系统、电力电信系统以及交通、文化体育设施等等,其中排水系统还需要结合景观进行改造,所有这些基础设施的建设,资金投入量巨大,仅靠村落自身力量是连想都不敢想的事情。

广州市在2011年的“美丽乡村”建设中,确定并已启动建设的名镇有10个,名村有28个。其中市级名镇3个,市级名村4个,区(县级市)名镇7个、名村24个。据相关部门初步统计,这10镇28村涉及总资金约为131亿元,其中市级名镇名村投资约53亿,区(县)级名镇名村投资约78亿元。

花都区为加快推进美丽乡村建设工作,在《花都区建设美丽乡村行动计划》中明确以“点——面”结合的形式推进美丽乡村建设。重点抓好两个点的规划建设,一是梯面整个镇的美丽乡村建设,在目前红山村和镇区建设的基础上,在其他主要的村每个村投入500—1000万进行整体整治;二是在西部涉及赤坭、炭步、狮岭等镇10个村的25平方公里农田生态示范区推进美丽乡村建设。在基础设施建设和管理方面,把城区的管理模式逐步延伸到乡村去,提高村庄规划水平,深入推进农村道路、环卫、排污、供水、供电、通信等基础设施和文化体育设施建设,重点突出村容村貌整治。通过扶贫开发和名镇建设,打造以梯面片区为样板的美丽乡村;充分发挥连片农田集中开发的规模优势,加快推动赤坭、狮岭片区生态农业示范园建设。

所有这些,都需要市、区、镇各级政府的大力支持、帮助以及巨额资金投入。

第五篇:美丽乡村建设中的景观规划设计分析

美丽乡村建设中的景观规划设计分析

摘要:城镇建设速度不断加快,新型农村建设不断完善,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与城市建设相比,乡村规划在经济、交通、技术以及意识等方面均比较落后,这样如果想将“美丽乡村”理念贯彻到位,就需要针对景观规划要点进行分析。结合乡村景观建设现状,编制完善的景观规划方案,在根本上提高设计效果。本文结合实例对美丽乡村建设中景观规划设计方案进行了简要分析。关键词:美丽乡村;景观规划;乡村建设

虽然现在对乡村建设投入的力度不断加大,但是因其自身经济、管理以及意识等方面落后程度大,并不能完全将各项资源有效化,影响了乡村建设综合效果。基于“美丽乡村”理念,进行景观规划设计,需要基于乡村发展现状,确定建设理念,有目的性和计划性的采取措施进行优化,确定规划设计原则,对现存的不足进行改善,争取不断提高景观建设效果,满足社会发展要求。

一、美丽乡村景观规划设计要求

所谓的“美丽乡村”不仅仅是景观方面,更重要的是社会层面,可以说是乡村规划工作的重要内容。一方面,景观层面。提高乡村景观规划建设效果,提高区域环境观赏性。提高当地土地资源应用率,分析地域优势,营造出能够突出乡村特色的景观环境,同时提高对生态环境保护意识,在对林间小道、田野滨水等要素进行设计时,除了要提高其美化效果,同时要降低对原有生态系统的破坏[1]。另一方面,社会层面。从社会关系角度分析,“美丽乡村”规划建设,需要对乡村产业结构进行调整,增大产业发展规模,使得各类物质更为丰富,营造一个富足的生活环境。且要重视精神层面的建设,促进村民之间能够形成良好的互帮互助关系,创建一种友好文明的风气,提高乡村发展的和谐效果。

二、景观规划设计原则

1.地域特色原则

乡村是我国最为常见的一种社会聚居形式,且会因为地理特征以及人物民族间的差异,形成各具特色的文化。这样在进行“美丽乡村”规划设计时,需要遵循地域特色原则,通过合理的分析规划,从当地文化中吸取精华,建设出独特的乡村文化。这样不仅能够与其他乡村景观区分开,同时也更加能够获取当地居民的认同。景观设计为“美丽乡村”建设必不可少部分,应多选择本地特色植物与农作物,根据合理的区域划分,形成不同的景色块,既能保持原有的生态特点,又可以代表乡村文化,成分体现乡村文化素养。

2.生态保护原则

进行景观环境规划,很大程度上需要在现有生态环境基础上进行相应的调整,来满足景观建设要求。而生态环境与人们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虽然与城市建设相比,乡村一直发展过程中对环境影响比较小,但是为了更好的保护环境不受到破坏,还需要遵循生态保护原则。生态景观的规划设计,应在不影响环境正常发展的基础上,采取各类措施进行有效规划,利用不同生态元素,来组成具有特色的景观环境。

3.可持续性原则

乡村是社会构成的主要部分,也是国民经济发展的要点,长久以来因受经济、技术以及理念等因素限制,大部分资源采取粗放型开发与利用方式,很大程度上削弱了其中所存有的价值。我国对农村经济粗放开发提供了一定技术支持,但是从长久发展角度分析,想要实现乡村环境持续有效的发展,还需要调整发展策略,充分发挥各类资源所具有的效益。景观规划设计作为乡村建设的一部分,也应遵循可持续性原则,政府应做好宣传工作,帮助的当地百姓转变老旧思想,认识到资源可持续性发展的必要性。以此作为基础,改变对自然环境以及各类资源处理的方法态度,提高资源开发的技术性,贯彻落实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理念,为“美丽乡村”建设打好基础[2]。

三、美丽乡村景观规划设计实施策略 1.实例分析

以浙江省乡村为例,新农村建设以来成效比较明显,按照当地政府要求,已经有大量农村完成住房改造,住房困难群众的救助活动的展开也比较顺利。浙江省为亚热带季风气候,共有11个市,乡村数量众多,据统计乡村人口数量占到全部的37.7%。大部分乡村受地理位置、经济水平、地形地貌等因素限制,存在较大的文化差异,具有明显的乡村风貌与文化特征。对其进行“美丽乡村”景观规划设计,可以从生态自然与人文历史方面综合进行,选择不同类型典型乡村,对其进行道路交通、农居建筑、产业特色、人文景观、自然资源等进行综合调查分析。以杨山村为例,为典型山地型乡村,目前依然保留大量古村落自然民居,地形有山地、谷地与台地三种,且村内常见存有小溪支流[3]。经调查村内只有一条水泥路面主干道与外界连接,且无绿化和防护,具有一定安全隐患,另外还保留有传统古道。受地形因素限制,当地以农业经济为主,产业结构单一,在进行新农村建设时,必须要充分挖掘当地存有的资源特色,并调整产业结构,发展高新经济产业。

2.确定规划目标

要综合分析构成乡村环境的人居、生态、经济以及文化四个方面,无论是采用何种规划方式,均需要保证四个方面维持有效的平衡性。“美丽乡村” 景观规划设计,要以设计学为依据,对乡村景观各要素进行特征分析与评价,充分挖掘其所具有的经济价值,建立特色文化景观,在保护生态环境的同时,开发新型产业,促进人与环境间的协调发展。

3.规划注意问题

第一,盲目仿效。乡村景观规划与城市存在很大的差异,现在乡村居民对生活环境以及居住条件有着更高的要求,但是技术、经济等并不完善,缺乏对生态环境有效处理的正确指导,如果盲目仿效城市景观设计方法,必定不会获得与其的效果。第二,急功近利。现在“美丽乡村”景观规划设计已经成为新农村建设的要点,但是因为相关监督管理部门专业指导不足,对存在的问题监督管理不到位,再加上竞争压力,在建设过程中出现了盲目攀比、跟风的情况,过分注重短期效果,忽视还需发展必要性,而影响规划效果。

4.景观规划要点 4.1宜居性设计

从居民点景观、乡村道路景观以及乡村水系景观三个方面分析,提高乡村宜居性。第一,乡村居民点多以农业经济活动为主形成的聚落,浙江处于江南地区,乡村景观特征明显,居民点多以带状、团状、梯状等形式,在进行景观规划时,要保护好传统乡村建筑,如老街古巷、雕花木屋等,搭配周围生态展现当地自然、社会与文化背景。第二,在原有乡村道路基本骨架上进行规划,结合村落布局结构,因地制宜、主次分明的规划路网,遵循安全、经济原则,实现景观与功能的融合。为提高景观效果,可以对路面材质、道路绿化、道路附属物等进行综合分析与搭配。第三,水系景观。浙江农村水系发达,其为景观规划设计的要点,对存在的水塘进行绿化,选择乡村树种搭配地形、道路与水岸线进行种植,形成自然生态植物群落。同时控制水面植物密度,一般应控制在水面的三分之一。

4.2宜业性设计

主要就是利用农田作为主要设计对象,利用其肌理、色彩、序列,在满足农业发展的同时,形成独特的景观环境。结合地形特点,对于高低不平、纵横交错的农田种植对应的作物,例如梯田即在保持农田原貌基础上,进行现代景观设计与保护,提倡自然生态美。而色彩塑造也是农田景观美学形象设计的要点,利用不同作物在不同季节所呈现出的颜色,通过合理的搭配,形成不同景观美学形象。结束语:

进行“美丽农村”景观规划设计,需要基于乡村当地所具有的特点,从自然、经济等角度出发,对各项要素进行综合分析,确定规划设计要点,在不影响原有生态环境基础上,丰富产业结构,建设更为富足的生活环境。参考文献:

[1] 陈青红.浙江省“美丽乡村”景观规划设计初探[D].浙江农林大学,2013.[2] 倪云.美丽乡村建设背景下杭州地区乡村庭院景观设计研究[D].浙江农林大学,2013.[3] 邵剑杰,黄淑娟,李先富.“美丽乡村”建设背景下的乡村景观规划设计方法研究——以桂林市阳朔县新寨村景观规划设计为例[J].住宅科技,2014,01:39-43.

下载美丽生态乡村建设中的心得体会(姚小小)word格式文档
下载美丽生态乡村建设中的心得体会(姚小小).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美丽乡村建设中农耕文化的重要性

    美丽乡村建设中农耕文化的重要性摘要:农耕文化,是指由农民在长期农业生产中形成的一种风俗文化,以为农业服务和农民自身娱乐为中心。农耕文化集合了儒家文化,及各类宗教文化为一......

    关于美丽乡村建设中民俗文化保护的几点建议

    关于美丽乡村建设中民俗文化保护的几点建议 民俗文化是在特定的民族、时代、地域中逐步形成和发展演变的生活文化,是一个地方生活方式、价值取向、审美情趣等的重要标识。近......

    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美丽乡村

    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美丽乡村 2013-03-08 09:54:00 来源: 浙江日报(杭州) 有0人参与 党的十八大提出,要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

    建设美丽乡村 打造生态家园

    建设美丽乡村 打造生态家园 ——向化镇北港村美丽乡村创建调研报告 在2013年中央一号文件中,第一次提出了要建设“美丽乡村”的奋斗目标,进一步加强农村生态建设、环境保护和......

    美丽乡村建设心得体会

    美丽乡村建设心得体会建设美丽乡村,是促进农村社会发展,提升农民生活质量,改善农业农村面貌,加快城乡一体化的关键举措。也是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抓手。......

    美丽乡村在规划建设中的体现(五篇)

    美丽乡村在规划建设中的体现生态宜居村庄美 生态美:健康的,美的,和谐的事物 宏观:人居环境的营造微观:村环境的建设 宜居;即具有良好的居住和空间环境 人文社会环境 生态与自然环......

    中国美丽乡村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美丽乡村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于法稳李萍 美丽乡村建设不仅是政府关注的重点,也是学术界研究的热点问题之一,对美丽乡村建设的研究侧重于美丽乡村的概念及内涵、美丽乡村......

    建设生态文明打造中国美丽乡村

    建设生态文明打造中国美丽乡村 ——安吉县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路径初探 余培发 2010年11月8日,笔者与参加中国生态经济学会2010年学术年会的部分专家学者一道,从浙江杭州出发,去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