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观摩”全市小学语文教师素养大赛“心得
观摩“上饶市小学语文素养大赛”心得
李红
2017年3月14日,第四届全市小学语文教师素养大赛在被外界誉为“中国最美的乡村”——婺源拉开帷幕,来自全市各县的教师四百余人观摩了此次盛会,我也有幸成为了其中一员。本次素养大赛由来自全市12个县、区、市的14位参赛选手分别代表各县参加了现场比赛。
在为期三天的观摩时间内,14位参赛选手通过编讲故事、才艺表演、书写展示、知识素养现场答题以及课堂教学展示五个环节展示的风采,令我受益匪浅。下面,我就分五个部分,谈谈本次观摩的所见、所闻、所感。
第一部分是编讲故事:
参赛的每一位老师故事都讲述得绘声绘色同时又不乏各自的特色。他们对发声、讲故事技巧的掌握,充分展示了其深厚的功底。他们声情并茂、精彩绝伦的故事讲述让在场的每一位教师都仿佛身临其境。
第二部分是才艺表演:
如果说,朗读和书写是语文教师必备的素养,那么才艺表演则体现了新时期小学语文教师的多才多艺,全面发展。此环节真可谓是“八仙过海,各显神通”,参赛老师或挥毫泼墨,或随曲曼舞,或配音呤诵,都能得到观摩教师热烈的掌声。铅山选手周思杨老师现场绘成的水墨画赢得了满堂喝彩。玉山县选手刘成龙老师的扎染技艺更是令与会老师大开眼界。参赛的每一位老师不仅用多种形式展现了自己的才华,而且赋予表演丰富的文化内涵,使每一位观摩老师耳目一新。
第三部分是书写展示:
规范、整洁地书写汉字,是语文教师最重要的基本功之一。参赛老师现场书写的古诗《池上》间架结构合理、笔顺笔画正确、字距行距适宜„„那一手漂亮的粉笔字让我领悟到“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的真谛。评委王主任从“笔法、字法、章法、书写规范及书写效果”五个角度对选手的粉笔字逐个进行点评,并提出了三个“活”的概念,希望每位教师在练字的时候也要练出自己对中华文化的深入理解,提高自己的素养。
第四部分是知识素养现场答题:
广博的知识储备、机敏快速的现场反应,这些小学教师应具备的基本素养在参赛教师知识素养现场答题环节中得到了充分的展示,这种展示也给现场观摩的每一位教师带来了震撼和启迪。此环节分为客观题和主观题,客观题主要考查选手的综合知识,内容涉及方方面面,文学、历史、课标„„主观题是视频形式,通过观看一段三分钟视频,让选手们或就其教学特色进行分析,或从其写字教学进行点评,或从艺术特色表达特点进行品评„„其目的是考查老师的临场应变能力和教学理论水平。选手们如果没有一定的文化知识积淀和一定的理论支持是很难轻松过关的。这一环节结束后评委进行了现场点评,并时时提醒在场的每位教师除了要通过不断的阅读积累和时间构建多元化的知识结构,还要培养高尚的生活情趣,从而提高自己的综合素养。
第五部分是课堂教学展示:
课堂教学展示是本次比赛的重头戏,每位教师均是提前一天抽签选定课文题目,使得教学设计编写及课件制作时间十分短暂。纵观参赛教师执教的每一节课有以下特点:
1、课堂教学扎实、有效。实实在在地把字词读准确,把课文读流利,强调反复朗读,加强朗读指导,以读促知,以读促感,尊重学生独特的阅读感受,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抓关键词、重点句,步步引导、时时点拔。
2、重视学习方法的渗透。每一节课中,参赛教师或多或少地在恰当的时机,有效地指导学生用适宜的学习方法来学习语文,比如:很多老师都会让学生在默读时圈划并批注,引导学生抓关键词、联系上下文理解重点句子,引导学生通过抓住关键词快速有效地背诵课文„„掌握了这些方法,学生学习语文一定会易如反掌。
3、评价语言以学生为本。教学中,评价语言的艺术性对学生学习兴趣、学习效果有着直接的影响,不再是单纯地表扬“你真棒!”,取而代之的是“你的想法与老师不谋而合”“你读出了文字背后的声音和意思„„”“当你带着生活经验和感受朗读时,体验也就不同了„„”,这些评价语言十分丰富,有针对性且充满人文关怀,学生在教师的评价中感受着学习的快乐,进而以加倍的热情参与到下面的学习中。
4、注重习惯的养成教育。主要体现在让学生“不动笔墨不读书”,让学生联系上下文,在特定的情境下理解词语,关注学生书写是否整洁,姿势是否正确,重视在学习过程中积累。
听了每一位参赛教师执教课文后,我深刻地体会到挖掘教材的重要性。一个优秀的语文教师应当具备较强的解读文本的能力,有了这种能力,教师才能吃透教材,才能深入到教材内容深处,才能实现语文教学工具性和人文性的高度统一,进而才有可能达到“深文浅教”的最高境界。通过观摩使我明白,在平时的教学中,应该吃透教材,吃透学生,以提升自身素质为目标,不断学习,博采众长,充分利用一切学习机会,积淀教学素养,掌握解读文本的能力,使自己逐步成为一名研究型的教师。
通过几天的观摩学习,选手们精彩的展示,专家们精辟的点评,使我深深感受到提高语文教学质量功在平时,重在课堂;更让我意识到作为一名语文教师要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厚积才能薄发!我们应该始终拥有一颗学习的心,谦虚的心,多学习,多反思,多积累。
第二篇:全国小学语文素养大赛观摩心得
心有多高,就能飞多远!
“七彩语文杯”第六届全国小学语文教师素养大赛观摩有感
第二实验小学 邱丽英
11月26日我们一行八人有幸跟随小学教研室黄碧玉老师前往南京观摩“七彩语文杯”第六届全国小学语文教师素养大赛。“大赛”从朗读、书写、才艺、课堂教学和知识素养问答等五方面对教师的专业素养进行综合考察,所有项目均现场打分、现场亮分。三天的时间,我们和来自全国三四千名的小学语文教师共同见证了A赛区15位选手的风采。我们专心致志地听,马不停蹄地做着笔记,专家的点评、选手的各项比赛、选手的每一节课,我们都不想落掉,边听边由衷的发出赞叹。十五位选手的精彩展示,各位名师专家们学思飞扬,让人如沐春风,感受颇深。
一、读----字正腔圆、声情并茂
朗读内容选自现行小学语文各版本教材,比赛前10分钟抽签选定篇目,占总成绩的15%。在短短的10分钟时间,参赛的每一位老师对课文精妙之处的准确理解,对发声、朗读技巧的掌握,充分展示了深厚的朗读功底。给我最深印象的是1号选手----我们龙岩市松涛小学的陈晓丽老师。陈晓丽老师已在我省各项比赛中获特等奖,可她为了本次比赛还自费参加国家级普通话测试员的考试,她那孜孜不倦的精神真让我佩服呀!著名表演艺术家、中国国家话剧院国家一级演员曹灿老师在本比赛环节结束后马上进行了点评。他高度评价了本次比赛选手的朗诵水平已超过往届,但也给比赛选手提出几个问题:一是有尖音现象,如《白鹅》中的“笑”,并指出发音时抵住下齿背即可改正;二是口语化还不够,有念得痕迹。随后他马上示范并教我们朗读了其中一位选手抽到的课文《玩具柜台前的孩子》。他的朗读和现场指导得到了老师们的阵阵掌声,更让我们惊叹的是他后面的表演:讲儿童故事《没礼貌先生》、诵读《将进酒》、模仿《邓小平同志南巡的讲话》,老艺术家的精湛技术和对小学语文老师的厚爱,我们现场的老师只能用一阵更高一阵的掌声来回报。
二、写----行云流水、挥洒自如
第二环节是书写展示,选手三分钟时间内在小黑板上用粉笔写出现场抽签选定内容,这项内容占15分。本次选手们写的是一首五言绝句《赠乔侍御》(唐·陈子昂):汉庭荣巧宦,云阁薄边功。可怜骢马使,白首为谁雄。选手一个个都拿出看家的本领,专注认真,尽情挥洒手中的粉笔。规范、整洁地书写汉字,是语文教师最重要的基本功之一。参赛老师那一手漂亮的粉笔字让我领悟到“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的真谛。江苏省书法家协会副主席、南京市青年书法家协会主席吴勇先生随后还对书写的标准、笔法、章 1 法问题做了现场讲解。
三、演----各显神通、惟妙惟肖
最吸引人的是第三个环节才艺展示,虽然此环节只占5分,但选手们大显身手,或歌或舞,或书或画,或弹奏或朗诵,亦或讲故事或说书,真是“十八般武艺样样精通”,赢得全场雷鸣般的掌声此起彼伏。看了节目你不得不感叹参赛老师的多才多艺,其中新疆的马春丽老师一边高歌《我要去西藏》一边展示她自幼就跟随父亲学习的书法;重庆的冯栎钧一边讲述她在印尼支教的故事一边用形象的沙画来展示;湖南的陈迎表演儿童剧《吃书的狐狸》 获得了评委一个又一个的高分成绩。这三位选手也因此获得了一等奖和特长奖。参赛的每一位老师不仅用各种各样形式展现了自己的才华,而且赋予表演丰富的文化内涵,使每一位观摩老师耳目一新。
四、教----匠心独运、历历在目
第四部分是课堂教学展示:本次教学展示为阅读课堂教学,不含习作、口语交际等。教学内容选自现行小学语文各版本教材,比赛前1天抽签选定课文篇目,每节课30分钟,每班30人小班授课。占总成绩的50%。课堂教学展示是本次比赛的重头戏,舞台很快就变成了讲台,每个选手都进行了精心巧妙的设计,面对的是他们从没有见过面的南京本地小学的小学生(无课前谈话),30分钟的时间,既要和学生互动融合在一起,又要解读文本带领学生走进文本展示自己的教学理念和对课标教材的把握,这正是考验老师们真水平的时候,正如现场点评的专家杨再隋教授(教育部全国中小学教材审查委员、小学语文教材审查委员召集人、全国语文教师继续教育研究会副理事长)所说:“ 30分钟的课堂教学充分展示了教师的综合素养,这里是干净、纯洁、无污染健康的课堂。”观摩了他们的教学展示,听了杨再隋教授对每一节课的点评,我的收获也很多。这里主要谈谈我印象最深也是本次大赛特等奖的三节课。
在所有课堂教学中参赛老师都很重视朗读的指导。来自湖北的杜珺老师(本场朗读最高分,特等奖第一名)执教的《小草的生命》(鄂教版二年级)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她指导岩石对种子说的话时,她是这样做的:1.出示对话:岩石说:“孩子,你怎么到这里来了?我们太贫穷了,养不活你呀!”种子说:“老妈妈,别担心,我会长得很好的。”问学生岩石说了几句话。指名读带“?”,学生读完在指导读。2.“贫穷”一词,问学生:人贫穷缺什么?一学生马上说缺钱,老师又问:“岩石妈妈缺什么?学生又有说水、阳光、土壤、雨露 „„学生每说一种老师就指导读“我们太贫穷了,养不活你呀!”3.老师用“没有阳光没有雨露没有土壤”等语句一次次引读,学生一次比一次读得入情。赢得了在场老师的热烈掌声。在她的引导下,作为二年级的学生很自然 2 的理解了“贫穷”在本课的意思,又用自己的朗读感悟了岩石妈妈的担心,朗读与理解相辅相成,真是“润物细无声”呀!杨教授评价本课的朗读是:“师生读得好,读的是学生从心里真正流淌出来的声音。”同时杨教授还建议本课10个会认9个会写的字不要集中识字,应分散难点,随文识字。这一点作为低段老师的我也非常赞同。
其次,我感到参赛的选手在课堂教学中重视教给学生学习语文的方法。来自江苏常州的毛海鹰执教的《林冲棒打洪教头》(五年级),对于名著的阅读毛老师教学生先找出课文的主要人物,再让学生概括课文围绕主要人物写了几个场景,教师相机板书:见面、挑战、比武,最后再引出最精彩的场景—比武部分进行细读,感悟人物形象。杨教授称赞她课文抓得准,通过读让学生思考和回忆场景的方法做得好。在“比武”部分毛老师让孩子们通过找描写林冲和洪教头的动词来感受人物的特点,最后出示含“一”的两列词组(掂量一番,耍了一把,猛敲一下;把棒一横,往后一退,抡起棒一扫),让学生品读再对比,最后再揣摩作者的写作用意。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一步一步地读出林冲和洪教头的人物形象。对于高段的孩子,对于名著的阅读,我认为毛老师的做法很值得我去学习借鉴。
课堂教学得分最高的是上海选手的朱煜老师执教的《绿毛龟》(沪教版五年级)。他的课堂上不仅有掌声还有笑声,那是源于朱老师的儒雅、幽默、亲切、放松的教学风格。上课伊始朱老师就让学生的手随便放,不必拘谨。初读课文之后朱老师让学生说出对绿毛龟的印象并引导孩子用“姿态高雅、食态可掬、通灵之性”12个字把课文的要点梳理出来,而后重点体会绿毛龟如何“通灵之性”。让我印象最深的是说话训练:上学时,绝不忘与它道别: ; 放学回家,又去向它打招呼。朱老师风趣地引导,关键处的点拨,学生可爱的回答,课堂的生成效果非常精彩,难怪杨教授高度赞赏道:“教态优美,端庄朴实。设计看似不经意,但独具匠心,一环扣一环,教师具有相当高的水平。”听他的课轻松,快乐,不急,不赶,颇具大师风范,我们一行人都说这就是上课的最高境界吧!众望所归,他获得全场唯一的 “优秀教态奖”!
五、答----博古通今、妙语连珠
最后环节是知识素养现场答题,现场抽签选题,在规定时间内现场答题,占总成绩的15%。此环节分为客观题和主观题,知识素养现场答题可真是包罗万象、涵盖广泛,有时事(如,第十三个五年规划是哪五年?)有语文基础知识和文学知识(如诗句与作者配对、选择无错别字的一组、选择词语使用正确的一组、判断字的读音),更有那繁杂的常识(看视频说出歌剧名和作者,如雨果的《巴黎圣母院》,给历史事件排序,给外国作家、作品和国籍连线)。客观题共五题选手答四题,选手放弃的题目由现场听课 3 的老师抢答(答对有丰厚的奖品),因此台下老师和参赛老师一样或紧张或着急,当自己答不对题目时,才体会出“书到用时方恨少”的真谛!主观题是案例分析,或出示一幅漫画,或出一段文字,或一截视频,大都与我们的语文教学有关,选手们就事论理,其目的是考查老师的临场应变能力和教学理论水平。选手们如果没有一定的文化知识积淀和一定的理论支持是很难轻松过关的。国家语文课程标准研制组核心成员、华东师范大学 教授,博士生导师方智范对每一位选手的回答都作了简要、精辟的点评。其中上海朱煜老师的主观题获得了全场最高分满分,他的回答联系了自己前面的课堂教学《绿毛龟》来回答,思路清晰,组织语言的能力较强,专家称他“做的比说的更好。”再一次高度评价了他的课堂教学。
广博的知识储备、机敏快速的现场反应,这些小学教师应具备的基本素养在参赛教师知识素养现场答题环节中得到了充分的展示,这种展示也给现场观摩的每一位教师带来了震撼和启迪,并时时提醒在场的每位教师要想“腹有诗书气自华”,平时就要多读书,提高自己的综合素养。
比赛接近尾声,我再一次翻阅选手们的简介,他们中有来自清华大学附小30岁的硕士研究生,有年仅36岁就是小中高并获江苏省优秀教育工作者、江苏省五一劳动奖章的毛海鹰,有出版多部专著的上海选手朱煜,有扎根乡村十四年的新疆乡村教师马春丽,他们在此前已获得无数殊荣,但今天他们还奋战在全国的舞台上,我想那是源于对教育的热爱,对学生的负责。也许最初的他们和我们一样平平淡淡,但他们心存志远,所以能走到今天,甚至走得更远。他们的成功告诉我——没有人能够随随便便成功!“台上十分钟,台下十年功”,南京之行让我深刻感受到提高语文教学质量功在平时,重在课堂;更让我意识到作为一名语文教师要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厚积才能薄发呀!这次的学习将不断鞭策我自己,让我受益终身、回味无穷。
第三篇:观摩小学语文教师素养大赛心得体会
观摩“小学语文教师素养大赛”心得体会
4月21日我有幸观摩了小学语文教师素养大赛。“大赛”从笔试、朗读、书写、现场背诗和讲课五个方面对教师的专业素养进行综合考察,所有项目均现场打分。来自各个学校的优秀教师给我们奉上了一道精彩“视听盛宴”,过程给了我极大的震撼。让我心里打翻了五味瓶:
一、苦——观赏完各位选手各具特色的讲课,被老师们的出色表现所折服的同时,心里苦苦的,那是因为自知自身教学能力的不足。教师的语言睿智,教法灵活多样,能有效激励导引学生。从参赛选手的教学过程来看,他们大多数正是落实了简简单单教语文的思想,把识字、写字、读书、背诵、口语交际,以及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的语文实践落到实处。他们用语文的方式教出语文味儿,不论是研读教材、品词析句、诵读感悟,整堂课的教学都不离文字,每个教学细节紧紧围绕文本语言形成波澜,使课堂具有浓浓的语文味,凸显小语的“小”。他们能把握主线,使教学主线清晰、内容丰满。他们重视写字,他们重视学生学习习惯的培养,他们在学文进行品读感悟的同时,重视写作方法的渗透,已经开始了美丽的转身。
二、辣——观看涵盖广泛的知识素养现场答题,惊叹各位选手丰厚积累的同时,心里辣辣的。选手心理素质较高,思路清晰,组织语言的能力较强。现场答辩,对各位选手的考验比较大,由于现场竞争激烈,有的选手没有抓住要点,有的选手表述地不够完整,有的选手表达能力欠佳,这一切除了要有丰厚的积淀,还需要较高的心理素质,各位选手实属不易!
三、咸——综合这次学习,心里咸咸的,为各位参赛选手,为各位观摩学习的同仁,为给位台前幕后的工作者。“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各位选手为了这次大赛一定吃了不少苦,遭了不少罪,他们在赛场外的辛勤付出才有了今天台上的精彩纷呈,今天台上的妙语连珠,今天台上的镇静自若,他们的成功告诉我——没有人能够随随便便成功!各位观摩学习的同仁,不抱怨座椅的不舒服,为的是什么?是对教育事业的热爱,是对孩子的无限喜爱,是“活到老,学到老”的心态!他们一定也感悟到了——没有人能够随随便便成功!各位台前幕后的工作者们默默工作着,他们辛勤努力着,他们各司其职——我们佩服各位专家的精彩点评,为我们指点迷津。
四、甜——酒愈酿愈香,这次的学习会让我受益终身,回味无穷,激励自己不断鞭策自己。在以后的工作中,我一定会经常告诉自己——没有人能够随随便便成功!成功是给有准备的人!
第四篇:全国小学语文教师素养大赛观摩有感
全国小学语文教师素养大赛观摩有感
观摩语文教师素养大赛,以下几个方面给我感受颇多。首先是朗诵课文和写粉笔字。看了一个个老师在台上声情并茂的朗诵课文、工工整整的书写粉笔字,心中突然生发出一些感想:其实我们平时的上课不也就是这样做的吗?朗读、写粉笔字是我们语文课堂最基础的东西,可为什么到了素养大赛的舞台上就变成了一种精彩呢?当然这和参赛的选手是各地选拨的最优秀的人才有关系,但是,除去自身天生的条件之外,难道这些我们平时课堂中最基本的能力我们就做不好吗?其实,现今的语文课堂中我们语文教师类似朗读、粉笔字书写等基本功的运用,基本属于在同一水平上的不断重复。可以想象,这样同一水平的机械重复对我们真正的语文的高素养的形成有没有价值呢?我想。至少是不会有太大进步的。其实,只要我们抓住每节课的机会,从课文诵读到板书一个个都认真对待起来,我们的每一节课都将是我们进步的机会。从而,是我们的每一节课都有进步,每一节课都有提高,这样日复一日、年复一年,我们该会有多大的提高啊!
其次是才艺展示。才艺展示环节全方位地展示了当代青年教师的个人素质。慷慨激昂的朗诵、欢快激情的舞蹈、优美动听的歌声、精妙绝伦的书法作品等,把听课老师们带进了一个美妙的世界,展示了选手们深厚的基本功。这是一场精美的艺术文化盛宴,使得我们再一次感悟到:语文教师要一专多能,普通话要标准,朗诵的语音、语调、语气要训练有素,情感饱满,富有感染力和影响力,能引起人们的共鸣。唱歌、跳舞能落落大方,书画琴棋能信手拈来。
第三就是课后的知识问答。这次知识问答的题目多为文史知识,博古通今,涉猎广泛。现场出题,现场作答。参赛选手基本对答如流,精准到位,体现了一个教师的综合素质,展现一个教师的底蕴。语文课程涉及的面极广,上至天文地理,下至地方风俗,作为语文老师要努力使自己成为一个博学多才的“杂家”,丰富自己的阅历,关注我们生活里的热点、焦点,寻找能引起学生心灵共鸣的切入点。未来的语文教师不仅是知识的传递者,更是知识的构建者和创造者。这样的角色要求促使语文教师自身应具备丰厚的智能素养。
这次大赛是教师展示智慧的舞台,也是教师专业成长的平台,更是让我们比照优秀小学语文教师的内涵,来提升我们自己的契机。我们将“不待扬鞭自奋蹄”,在语文教学的园地中不断探索,让小学语文教学的春天更加绚丽多彩。
第五篇:观摩“小学语文教师素养大赛”心得体会(9)[模版]
观摩“小学语文教师素养大赛”心得体会
白庙河小学肖竹
10月19日我有幸前往黄州市实验小学观摩小学语文教师素养大赛。“大赛”从朗读、书写、才艺、现场答辩和说课五个方面对教师的专业素养进行综合考察,所有项目均现场打分。两天的时间,来自全市10多个县市的23位教师给来自全市各地的与会教师奉上了一道精彩“视听盛宴”,过程给了我极大的震撼。
此次黄州之行让我心里打翻了五味瓶:
一、酸——欣赏了各位选手精彩纷呈的才艺表演,被节目所陶醉的同时,心里酸酸的,那是因为相形见绌,自感自身才疏学浅。
场上的23位选手或歌或舞,或书或画,或演奏或朗诵,亦或讲故事或说相声,真是“十八般武艺样样精通”,赢得全场雷鸣般的掌声此起彼伏。其中尤其令人难忘的是:2号选手让人捧腹大笑的的相声《不敢作主》;5号选手挥洒自如的书法展示,把毛笔字写到如此程度非一朝一夕之功;10号选手《渔夫和金鱼的故事》舞台剧演得生动无比,让我们觉得她不当演员太屈才了;20号选手的脱口秀构思巧妙,可见我们当老师的只有与时俱进,否则就落后啦、、、、、、精彩纷呈的才艺表演让台下的我们深切体会到了“技不压身”,同时也让原本平时自信满满的我渐渐有了些许自卑。
二、苦——观赏完各位选手各具特色的说课,被老师们的出色表现所折服的同时,心里苦苦的,那是因为自知自身教学能力的不足。
教师的语言睿智,教法灵活多样,能有效激励导引学生。
从参赛选手的说课来看,他们大多数正是落实了简简单单教语文的思想,把识字、写字、读书、背诵、口语交际,以及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的语文实践落到实处。他们用语文的方式教出语文味儿,不论是研读教材、品词析句、诵读感悟,整堂课的教学都不离文字,每个教学细节紧紧围绕文本语言形成波澜,使课堂具有浓浓的语文味,凸显小语的“小”。他们能把握主线,使教学主线清晰、内容丰满。
纵观这23位老师的说课,他们重视写字,他们重视学生学习习惯的培养,他们在学文进行品读感悟的同时,重视写作方法的渗透,已经开始了美丽的转身。
三、辣——观看涵盖广泛的知识素养现场答题,惊叹各位选手丰厚积累的同时,心里辣辣的。
选手心理素质较高,思路清晰,组织语言的能力较强。
现场答辩,对各位选手的考验比较大——有据案例谈看法的;有据教育教学的某句话,结合自己的教学实际展开交流具体做法的;有具体结合某篇课文的关键或重点句子如何引导学生理解和体会的——选手们不仅要马上抓住要点,还要保持清晰的思路,及时准确地组织语言。由于现场竞争激烈,有的选手没有抓住要点,有的选手表述地不够完整,有的选手表达能力欠佳,这一切除了要有丰厚的积淀,还需要较高的心理素质,各位选手实属不易!
四、咸——综合这次学习,心里咸咸的,为各位参赛选手,为各位观摩学习的同仁,为给位台前幕后的工作者。
“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各位选手为了这次大赛一定吃了不少苦,遭了不少罪,他们在赛场外的辛勤付出才有了今天台上的精彩纷呈,今天台上的妙语连珠,今天台上的镇静自若,他们的成功告诉我——没有人能够随随便便成功!各位观摩学习的同仁,他们最远的来自武穴市,经过长途跋涉来到黄州学习,顾不上旅途的劳累,不抱怨座椅的不舒服,为的是什么?是对教育事业的热爱,是对孩子的无限喜爱,是“活到老,学到老”的心态!他们一定也感悟到了——没有人能够随随便便成功!
各位台前幕后的工作者们默默工作着,他们辛勤努力着,他们各司其职——我们佩服各位专家的精彩点评,为我们指点迷津;我们惊叹于主持人的睿智,及时为现场调节气氛;他们一定也领略到了——没有人能够随随便便成功!
五、甜——酒愈酿愈香,这次的学习会让我受益终身,回味无穷,激励自己不断鞭策自己。
在以后的工作中,我一定会经常告诉自己——没有人能够随随便便成功!成功是给有准备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