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新疆农业大学我身边的校友
奉献的人生最美丽
吾斯曼江〃司马义,生于 1977 年2 月,男,维吾尔族,中共党员,于1996年9月至2001年9月就读于新疆农业大学动物科学学院动物科学专业。毕业后考取自治区乡镇公务员,2002年5月分配到英吉沙县萨罕乡,从事农村基层工作。4年来,他担任过乡政府畜牧技术指导员、农村经济办公室生产干事等职。
吾斯曼江•司马义是阿克苏库车县人,距离英吉沙县850公里。在经济基础相对薄弱的喀什地区,英吉沙县又是最贫穷的。离家遥远,工作环境恶劣都没有阻止他服务基层的热情和决心,毅然投入萨罕乡,主动向乡领导申请去养殖基地当一名技术员。
吾斯曼江•司马义到基地后,感受到了自己肩负的巨大责任。在这个农民思想守旧的村落,如果他不能通过科学养殖得到实惠,就会影响到群众学科技、用科技、依靠科技脱贫致富的积极性。他一头扎进了羊圈中,反复观察诊断,日夜跟踪,并跑到几十公里以外的地方购买相关书籍研究分析。经过三年多的努力,基地小尾寒羊由原来的47只发展到后来的470只,获取经济效益18.2万元。
由于整日与羊为伍,当地村民亲切地称吾斯曼江•司马义“羊倌”。他已取得了养殖户对他的信任和喜爱。他们心里装着他,最常说的一句话就是:大学生“羊倌”给我们带来了好日子,我们喜欢这样的“羊倌”。从此,“羊倌”这个绰号传遍十里八地,很多外地的养殖户也专程跑来请教养殖问题。
在基层工作的每一天,吾斯曼江•司马义都为农民艰苦的生活而揪心,不到农村来看的人,根本不知道自己生活在天堂。2002年7月,结合劳动力较多的特点,他向乡政府建议组织农民外出务工。通过多种努力,共解决乡里80户176个农民群众外出务工的问题。从外地回来的他们非常感谢吾斯曼江•司马义为他们找到了挣钱的路子。在全乡干部的努力下,拥有2万多人口的萨罕乡里,2006年年底外出务工的人数达到1.1万多人次。外出务工方面的人均收入由2002年的30万元提高到650万元。
吾斯曼江•司马义是一名享受了党和政府对少数民族考生的优惠政策完成了大学学业的维吾尔族青年,有着很深的感恩情怀,愿为国家和民族的发展奉献才能。工作以来,因为个人的突出表现,连续被评为“优秀公务员”、“先进个人”、“十佳乡镇优秀干部”、“优秀基层领导干部”等称号。2004年3月他被自治区
人事厅评为“优秀选派大学生”,;同年5月被自治区团委授予“青年创业模范”称号;2006年5月被评为全国十佳“五四”青年。
大学毕业,走向南疆,走回农村的毕竟只是少数人。吾斯曼江•司马义说:低处的风光也独特、也迷人。从21岁来到萨罕乡,他把人生最美好、最青春、最风华的时光留在了这里,他爱萨罕乡的一草一木,一头牛一只羊,哪怕是一根榆木桩子,这里的一切已经融入进了他的灵魂、骨髓和血液中。“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着泪水,因为我对这片土地爱得深沉。”吾斯曼江•司马义愿把自己的全部奉献给这片土地,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贡献自己的友情、才情、热情和豪情。
第二篇:安徽农业大学校友
北京:岳永德 国家林业局国际竹藤网络中心常务副主任
张守攻 中国林科院院长、党组书记
费本华 中国林科院林业机械研究所所长
江泽慧 原中国林科院院长
彭镇华 中国林科院博导
徐齐德 国家林业局资源司副司长
钱能志 国家林业局造林司处长
李家洋 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副院长
方精云 中国科学院院士、北京大学教授
吴锡端 中国茶叶流通协会秘书长
钱克明 农业部市场司司长
姜长云 国家发改委产业经济研究所研究员、博导
任海青 中国林科院木材工业研究所研究员、首席专家,博士生导师 黄冠胜 国家质检总局动植物监管司司长
上海:姚永康 上海孙桥农业开发区总经理
张浪 上海绿化局 总工程师
陈爱民上海绿化
董良玉上海张江创新学院经理、中欧张江创新创业研究中心主任。潘迎捷上海海洋大学书记、校长(淮北分院82届)
李平上海同济大学生命科学院教授
唐兆新华南农业大学兽医学院副院长
广东林业职业技术学校校长
深圳市:王宏国 深圳南方中集企划部
云南省:方可 中国茶叶流通协会副秘书长、云南省茶业学会副秘书长 程艺安徽省教育工委书记、教育厅厅长
高开华安徽省教育工委副书记
江春安徽省教育厅副厅长
金燕安徽省教育厅副厅长
杨德林安徽省教育厅副厅长
李和平安徽省教育厅副厅长
王宜安徽省教育厅纪工委书记
李明阳安徽省教育厅总督学
吕萍安徽省教育厅办公室主任
储常连安徽省教育厅 处长
江传瑞安徽省教育厅 处长
杨建华安徽省教育厅 副处长
解平安徽省教育厅 处长
吴金辉 安徽省教育厅 处长
燕贵忠 安徽省教育厅 处长
汤仲胜 安徽省教育厅 处长
小天天长小
第三篇:22新疆农业大学优秀校友事迹选介(范文模版)
附件22 新疆农业大学优秀校友事迹选介
六十余年砥砺耕耘,硕果芬芳。作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重点建设的大学之一,新疆农业大学坚持“理论联系实际,教学结合生产”的办学方针,积极为自治区经济社会发展服务,精心打造师资队伍,积极实施素质教育,有效推进教学改革,着力提高教学质量,不断完善内部管理,逐步扩大办学规模,鲜明的办学特色和一流的办学质量赢得了社会的普遍赞誉。60余年来,学校已为国家培养了10万余名大学生,一代又一代的农大人秉承“自力更生、艰苦奋斗、求真务实、开拓进取”的农大精神,为稳疆兴疆和自治区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杰出贡献。
他们中有的不等不靠自愿到艰苦边远地区、非公有制企业就业立业、安心工作或自谋职业、自主创业;有在企业打拼出一片天地的商场精英,有在兵团农牧团场默默奉献,带领农民致富的领头人。他们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那就是都在平凡的工作中做出了不平凡的业绩。他们服务人民的奉献精神,以及坚忍不拔、吃苦耐劳、大胆实践、敢于尝试的探索精神,催人奋进。
农牧业作为新疆的优势产业,是惠及广大农牧民最直接的民生产业,也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产业。新疆的发展和长治久安,需要新疆农业大学培养出更多更好的能“靠得住,下得去,干得好,留得住”的实用人才。2011年除夕张春贤同志看望新疆农业大学寒假留校学生时也指出:“学生时代吃点苦不仅没有坏处,而且是一笔财富。敢于吃苦,乐于吃苦,将来必定会有好的事业,好的发展”。这也为我们新疆农业大学“如何培养人、培养什么样的人”指明了方向。
优秀校友典型事迹两则
收获在希望的田野上(节选)
陈闯,生于1981年3月22日,男,汉族,中共党员,于2003年9月至2007
年6月就读于新疆农业大学农学院农学专业,毕业后在莎车县塔乃尔其乡工作,主要从事大棚蔬菜种植和销售工作。
王振,生于1982年11月1日,男,汉族,共青团员,2003年9月至2007年7月就读于新疆农业大学农学院农学专业。
陈闯和王振于2003年9月一起考入新疆农业大学农学专业。说到种地,人们就会联想到面朝黄土背朝天、从早忙到晚的情景。也正是因为种地辛苦,很多从农村走出来的大学生不愿再回到农村。人总有梦想,陈闯和王振的梦想是与所学专业紧密相连的,他们立志开创出属于自己的一片天地。
年轻是资本,激情是动力。凭着这股闯劲,他们通过在网上查阅有关全国蔬菜种植的情况后,于2006年12月他们先后前往山东寿光、辽宁瓦房店进行考察、学习,在疆内的乌鲁木齐板房沟、吐鲁番、喀什、和田等很多地方也进行了实地考察,最终把目标锁定在了十二木卡姆的故乡——莎车。
由于他们的坚定和执著,创业的激情越来越浓厚,理想的距离越来越近了。2007年7月2日,办完所有毕业手续后,7月5日,他们各自携带家人支持的两万元到达莎车,承包了莎车县塔尕其乡的六个大棚。
2007年11月,第一茬辣椒种了下去,也种下了他们的全部梦想。基于理论和实践有很远的距离,他们首先向周边一些种菜经验丰富的农民取经,到他们的大棚里去看、去学习,并将这些经验与自己所学的专业知识融合起来,再运用到实践中。
辛勤的付出迎来了丰硕的收获。2008年春节,他们生产的大棚蔬菜,价格格外好,市场上辣子批发价都到了每公斤15元钱,而且非常畅销。当年他们就收获了四万余元的纯利润。
时光飞逝,一批批的反季节蔬菜从塔尕其乡运往莎车县和更远的地方,带走的是辛勤和汗水,捎回的是希望和收获。2008年3月,他们又承包了十一个大棚,乡里准备再建三十多座大棚,他们也要承包下来,这样他们承包大棚的规模将要达到五十座。
如今,乡里不少农民看到他们采用先进技术发展大棚蔬菜取得了很好的效益,经常上门请教在蔬菜种植方面遇到的技术难题。他们总是耐心地讲解,并主动帮农民朋友改进种植技术共同获利。
他们的努力在收获丰收和喜悦的同时,也得到了社会和当地政府的肯定。2008年4月,中央电视台《朝闻天下》 栏目对他们做了专题报道,新疆电视台莎车电视台以“两个大学生的职业选择”为题进行专门报道;《新疆日报》、《新疆都市报》、《乌鲁木齐晚报》、《喀什日报》均对他们进行了专题采访,《中国教育报》、《中国青年报》对他们的事迹亦进行转载;新疆广播电台也做了两期采访。2009年5月4日,莎车县团委授予他们“五四青年奖章”。
奉献的人生最美丽(节选)
吾斯曼江〃司马义,生于 1977 年2 月,男,维吾尔族,中共党员,于1996年9月至2001年9月就读于新疆农业大学动物科学学院动物科学专业。毕业后考取自治区乡镇公务员,2002年5月分配到英吉沙县萨罕乡,从事农村基层工作。4年来,他担任过乡政府畜牧技术指导员、农村经济办公室生产干事等职。
吾斯曼江•司马义是阿克苏库车县人,距离英吉沙县850公里。在经济基础相对薄弱的喀什地区,英吉沙县又是最贫穷的。离家遥远,工作环境恶劣都没有阻止他服务基层的热情和决心,毅然投入萨罕乡,主动向乡领导申请去养殖基地当一名技术员。
吾斯曼江•司马义到基地后,感受到了自己肩负的巨大责任。在这个农民思想守旧的村落,如果他不能通过科学养殖得到实惠,就会影响到群众学科技、用科技、依靠科技脱贫致富的积极性。他一头扎进了羊圈中,反复观察诊断,日夜跟踪,并跑到几十公里以外的地方购买相关书籍研究分析。经过三年多的努力,基地小尾寒羊由原来的47只发展到后来的470只,获取经济效益18.2万元。
由于整日与羊为伍,当地村民亲切地称吾斯曼江•司马义“羊倌”。他已取得了养殖户对他的信任和喜爱。他们心里装着他,最常说的一句话就是:大学生“羊倌”给我们带来了好日子,我们喜欢这样的“羊倌”。从此,“羊倌”这个绰号传遍十里八地,很多外地的养殖户也专程跑来请教养殖问题。
在基层工作的每一天,吾斯曼江•司马义都为农民艰苦的生活而揪心,不到农村来看的人,根本不知道自己生活在天堂。2002年7月,结合劳动力较多的特点,他向乡政府建议组织农民外出务工。通过多种努力,共解决乡里80户176
个农民群众外出务工的问题。从外地回来的他们非常感谢吾斯曼江•司马义为他们找到了挣钱的路子。在全乡干部的努力下,拥有2万多人口的萨罕乡里,2006年年底外出务工的人数达到1.1万多人次。外出务工方面的人均收入由2002年的30万元提高到650万元。
吾斯曼江•司马义是一名享受了党和政府对少数民族考生的优惠政策完成了大学学业的维吾尔族青年,有着很深的感恩情怀,愿为国家和民族的发展奉献才能。工作以来,因为个人的突出表现,连续被评为“优秀公务员”、“先进个人”、“十佳乡镇优秀干部”、“优秀基层领导干部”等称号。2004年3月他被自治区人事厅评为“优秀选派大学生”,;同年5月被自治区团委授予“青年创业模范”称号;2006年5月被评为全国十佳“五四”青年。
大学毕业,走向南疆,走回农村的毕竟只是少数人。吾斯曼江•司马义说:低处的风光也独特、也迷人。从21岁来到萨罕乡,他把人生最美好、最青春、最风华的时光留在了这里,他爱萨罕乡的一草一木,一头牛一只羊,哪怕是一根榆木桩子,这里的一切已经融入进了他的灵魂、骨髓和血液中。“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着泪水,因为我对这片土地爱得深沉。”吾斯曼江•司马义愿把自己的全部奉献给这片土地,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贡献自己的友情、才情、热情和豪情。
注:学校2012年编辑出版了《天山的召唤》一书,书中辑录了48位新疆农业大学优秀毕业生的典型事迹
第四篇:我身边的校友
我身边的校友
董新光:此前新疆不少法律法规均是以红头文件的形式出现,这些红头文件多带有部门利益的色彩。此次立法法修正后,根据“有权不可任性”、“法无授权不可为”的理念,没有法律、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依据,地方政府规章不得设定减损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权利或者增加其义务的规范。没有法律或者国务院的行政法规、决定、命令依据,部门规章不得设定减损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权利或者增加其义务的规范,不得增加本部门的权力、减少本部门的法定职责。
同时,考虑到地方实际工作需要,应制定地方性法规但条件尚不成熟的,因行政管理迫切需要,可以先制定地方政府规章,规章实施满两年需要继续实施规章所规定的行政措施的,应当提请本级人民代表大会或者其常务委员会制定地方性法规。
这是立法法修正案草案的一大亮点,是对红头文件的一种制约,可以更好地保护公民的合法权益。政府收税必须有法可依
记者:前一段争议较多的就是汽柴油降价时,汽油消费税上涨,这种部门出台政策影响千家万户的做法,会随着立法法的出台有所减少吗?
董新光:此次立法法修正案草案规定:“税种的开征、停征和税收征收管理的基本制度”只能由法律规定。
目前,我国只有个人所得税、企业所得税和车船税3种税是由法律规定的,其他15种都是行政法规规定的。立法法修正案草案若获得通过,税收法定原则将会逐步得到落实。也就是说,今后政府收税必须有法可依。政府收什么税、向谁收、收多少、怎么收,都要通过人大来立法决定。今年三部法律与新疆息息相关
记者:立法法修正案赋予地方立法权,今年新疆在立法方面是否加大力度?
董新光:目前全国设区的市有284个,按现行立法法规定,享有地方立法权的有49个。设区市的地方立法权与基层社会管理、老百姓生活关系密切,对地方立法权,全国各地确实都很期盼。有了地方性法规,能约束很多行为,赋予地方立法权,对文明执法、规范执法都有重大意义。
此前,新疆一直在积极酝酿出台反恐条例,得知国家准备出台《反恐法》后,我们提供了大量建议供全国人大参考,预计《反恐法》出台后,新疆对于落实《反恐法》相关的法律规定也将迅速出台。
今年国家将制定国家安全法、反恐怖主义法和网络安全法,这3项法律对新疆有着至关重要的意义。我们要以国家的上位法为依据,既坚持全国的大局,中央的上位法,又体现新疆的实际和特色。
今年,新疆要加快制定促进民族团结的相关条例。同时,根据新疆社会环境生态特点,出台环境保护、地膜、森林公园等法规,在立法方面体现科学立法民主立法,而且凸显人大在立法中的主导作用。
第五篇:新疆农业大学旅游资源
新疆农业大学旅游资源
(1)文化生活引领校园风尚:
全国示范性军农院校。与许多国家建立协作,国际交流经验丰富。在这里,不仅能开拓视野,丰富见闻,还能领略不一样的校园生活文化,浓厚的学术氛围。(2)青青子衿,悠悠我心:
新疆农业大学前身为“新疆八一农学院”。其悠久的历史收纳于校史馆中,泛黄的老照片,独特的艺术造型,步入漫长的历史画卷,一句句诉说着悠久绵长的记忆,几代农大人的艰苦奋斗精神成就了今天的我们。
(3)一方水土,一方风情:
独具特色的少数民族节日,并伴有少数民族文艺汇演等大型文艺活动。各民族团结一家亲,欢声笑语遍布,浓烈而热忱的少数民族风情展开一道新疆特色之旅。(4)曲径通幽处,亭廊花木深:
百花飘香生机勃勃,一片烂漫好风光,引人驻足观赏。树木迭青,芳草茵茵,掩映在绿树丛中的幢幢教学大楼鳞次栉比,素有“花园式单位”之誉。
(5)花香屡屡,琴瑟绵绵:
每到春花烂漫之时,群聚赏花,游目骋怀之间,极尽视听之娱;以文艺演出为主的各类文化活动,谈笑之间,亦足以畅叙幽情
美化校园环境和宿舍环境的宿舍装饰大赛,环境宣传日活动等,丰富课余生活;各类书法,画展,演讲,话剧比赛等形式多样。(6)感受生命的活力:
各类室内活动场地,设备齐全,铺装广场上人群熙攘,活动形式多样,恣意挥洒,感受悦动人生。(7)中西合璧,苏联建筑
老苏联建筑水利学院,旧图书馆等历尽沧桑,风雨无阻,巍然耸立
(8)珍馐美食,饕餮盛宴:
共有五个食堂,包括西北最大的禾苑餐厅,饮食种类齐全,品种多样,满足各类口味需求。(9)琳琅满目,物尽其类:
校园内部设有多个超市及商店,临近商圈购物中心,便于满足购物需求。
新疆农业大学生态资源
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一缕夕阳投射在密林深处的青苔上,恍惚而凄清,学校校园本部占地面积1500余亩。校园环境典雅幽静,树木迭青,芳草茵茵,掩映在绿树丛中的幢幢教学大楼鳞次栉比,素有“花园式单位”之誉。
在农大校园内有各种植物,它们与校园里生活的各种小动物,建筑,一起构成了和谐的生态环境。农大校园里的树木以:小叶白蜡,复叶槭,山桃,黄太平,欧洲大叶榆,白榆等新疆常见树种为主,灌木以:榆叶梅,珍珠梅,紫夜小檗为主。夏日里,农大校园的老树枝繁叶茂,人们既可以去校园的操场上晒晒太阳,也可以去大树底下去乘凉。校园里不仅有丰富的植物资源,例如农大校园有如山桃,榆叶梅,黄太平等春季开花的树木可以观赏,花坛和草坪中种满了各色花卉,如滨菊,荷兰菊,松果菊,一串红,芍药等,还有各种各样的小动物出没在校园内,在夏天来到农大校园,游客既可以欣赏到美丽的自然景色又聆听清脆的鸟鸣,各种鸟类出没在农大的校园内,有时还可看到小松鼠,各种昆虫,流浪的猫狗等等,盛夏时节游人来到农业大学不妨停下来仔观察,说不定会有让人惊喜的发现。
春天农大有赏花节,那时农大校园里树上,或者灌木开满了粉色或者白色的花朵,很是可爱,这些花朵迎着春天的到来在人不经意间悄然开放,描绘出一副“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的景象,游人可以漫步在农大校园里,一边闻着淡雅的花香,一边观赏美景。
夏天农大到处郁郁葱葱,生机勃勃,有很多参天大树茂盛的树叶遮住了阳光,农大校园是个避暑的好去处,这里完全没有其他大学校园夏天曝晒却没有地方躲的尴尬,游人游览累了可以坐到树荫下的板凳上休息,也可以做到爬满五叶地锦和葡萄藤的廊架里一面休息一面欣赏对面绿地里种植的芍药,一串红,萱草等花朵,也可以和朋友一起谈天说地,夏天坐在农大校园的树荫下避暑其实一件很惬意的事情。
秋天农大校园内又换上了新装,色彩也更加丰富了,树木的叶子颜色发生了改变,红的,黄的,绿的,交织在一起,树上也结出了可爱的小果子,有红的,黄的,紫的,游人可以在农大校园内观叶观果,感受农大校园内浓浓的秋意。秋天怎么又少的了菊花呢,秋天农大里最漂亮的就数菊花了,植物园有郁金香展,农大可以举办菊花展,这完全可以成为农大的一个特色景点推荐给游客,因为农大校园中八一大道两旁的草地里和中央的花坛中种植的菊花品种丰富,花色艳丽,有黄色,红色,蓝色,紫色,粉色,白色等等,花朵的大小和形状也个不一样,游人可以漫步在八一大道上,或驻足观赏,或拍照留念,感受农大校园的美丽。
农大的冬天也是极美的,冬天农大银装素裹,松柏类植物却依然郁郁葱葱点缀在农大的校园里,为农大的校园里增添了一丝生机。北疆的雪资源很丰富,每到冬天北疆就会下很厚的雪,在农大校园内是个进行冬季娱乐项目的好地方,人们可以利用农大复杂的地形与植物做掩护打雪仗,堆雪人,到了深冬农大还有溜冰场,接待各位喜欢滑冰的游人,学校也可以举办冰雕展,白天的冰雕晶莹剔透,形象栩栩如生,到了晚上可以给冰雕加上灯光效果,为冰雕增添丰富的色彩,我想游客一定不会被冬天农大校园里夜晚的美景所吸引。
旅游环境保护措施
1,通过对新疆农业大学规划设计及建设设施,有效控制和改变目前校园与日剧增的无序建设,环境污染,秩序混乱,房屋陈旧等不利局面,以点带面推动整个校园旅游资源的开发建设。
2校园在开发旅游的同时,游客毕竟会带食物和饮料来到校园,或者到商店里买东西,学校应制定校园旅游规范,让游客将垃圾自行带走。有些游客素质不高有破坏植物破环公物的情况,学校可以派人管理,全校园巡逻监督游客
3校园毕竟是学生学习的地方,需要安静的校园环境,不控制人流量不仅会打扰到学生学习也会破环校园环境,学校可以规定校园旅游开放时间来控制人流量
4充分利用宣传册,旅游路线图等多种形式宣传环境保护。在旅游路线和景点集中地带 设立环境保护标语牌。
5有效控制校园垃圾,农大有全疆大学中最大的食堂,学校内师生又多,必定产生大量的生活垃圾,学生宿舍楼内就产生大量的生活垃圾没人处理,散发出异味,校园内也可见随手扔掉的垃圾,或者垃圾桶满了都溢出来了却无人处理,建议学校花钱雇人及时处理并且要加强对于师生的环境保护措施,食堂产生的大量残羹剩饭要用垃圾车及时运走,因为要开发校园旅游干净的旅游环境是必须的,旅游保护规划指导思想
高校校园景观是一种特殊的旅游资源,她不同于一般风景旅游区,在经营过程中必须采取合理的经营模式,否则不仅会影响师生的正常学习生活,而且会使校园中的自然资源和人文资源遭到破坏,得不偿失。高校校园旅游资源应由学校后勤集团统一经营、统一管理,有选择地适度开放,并做到保护培育与开发利用并举,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并重。在不影响学校正常秩序的情况下,也可以适量与校外旅游企业联营,形成旅游区中的一个旅游点,从而推动地方旅游经济的发展。
1、科学发展观
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的科学发展观包含三个重要理念:一是发展,这是科学发展观第一要求;二是以人为本,这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三是统筹兼顾,达到全面、协调、可持续,这是科学发展观的全面要求,综合起来,就是要在统筹兼顾中达到以人为本的发展方向。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就是要自觉运用科学发展观来指导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各项工作,推进各项事业的健康持续发展。
2、以人为本
以人为本,就是以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为本,把维护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作为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最大限度地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努力实现经济发展与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相结合,让发展的成果惠及广大的人民群众。在乌鲁木齐旅游开发中的以人为本的人包括旅游者、社区居民和开发商,坚持以人为本,就是要在旅游开发中确保旅游者获得高质量的旅游体验,社区居民生活水平提高,旅游开发商获取较好的经济收益,这也是本地旅游开发的基本目标。
3、可持续发展
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是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对旅游开发而言:全面,就是要通过开发实现目的地旅游经济总量增长,同时,增强经济发展对社会进步和生态协调的促进作用,形成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的格局;协调,就是要在五个统筹的要求下,使本地域与所在旅游目的地之间、与当地社区之间、地方旅游区内部各个构成要素之间统筹兼顾,开发出与自然环境协调、社会关系和谐、保留文化本性的新型旅游区;可持续,就是要正确处理好开发与保护的关系,严格按照旅游功能分区进行开发,制定旅游区开发的环境保护专题规划,加强开发过程的环境管理,确保旅游区具有持续接待旅游者的能力。
旅游环境保护规划总体目标和范围:
规划范围
1、区位及地理范围
新疆农业大学位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乌鲁木齐市南昌路42号。学校坐落在乌鲁木齐市外环公路内侧,毗邻风景秀丽的雅玛里克山,被外环路,南昌路,克拉玛依西路所围绕。
2、资源整合,系统开发
区域旅游发展必须依托于多样化的资源开发与整合,以形成特色高校旅游地,既可满足多样化旅游需求,又能避免单一风景观光的经营风险。高校旅游开发应着眼于本地区旅游资源整体为主,以系统观念为指导,以高校各个景区特色景观为重点开发,在基础设施、旅游线路、旅游活动类型等方面服从区域旅游总体布局。
3、挖掘传统民族文化,保护与开发并行
旅游区规划与建设不仅限于自然资源与环境,而且要通过深入研究与挖掘,在自然环境中注入文化的内涵,使其具有更长久的生命力。新疆农业大学作为一所由多民族同胞组成的有民族特点的高校,民族文化丰富多彩,可用空间极大。在此通过动态与静态的手段,对其进行开发,不仅能实现资源的经济价值,而且可通过保护性开发,可以大大保留校园内部的文化特点,并在很大程度上促进民族大团结。在旅游区开发中通过合理的环境保护规划,以增强其可持续发展的能力。总之,保护与开发并重的开发理念,对形成良好的生态与景观环境吸引力具有重要意义。
规划目标
1、通过对新疆农业大学规划设计及建设实施,有效控制和改变目前校园与日俱增的无序建设、环境污染、秩序混乱、房屋陈旧等不利局面,以点带面推动整个校园的旅游资源的开发建设,通过资源的整合形成旅游发展的合力。
2、通过对新疆农业大学规划设计及建设实施,打造特色校园旅游景区,参与全疆旅游市场竞争。
3、通过项目规划建设与实施,改变地方产业结构,使旅游经济成为高校经济新的增长点,打造特色文化旅游高校。
4、通过规划合理地保护新疆农业大学的环境,实现资源的适度开发、永续利用和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5、此规划通过挖掘地方物质与精神文化资源,实现传统文化的传承与保护,以高校文化及当地丰富校园旅游资源作为支撑,给广大游客展开一幅集文化、学术、科技、修养为一体的壮丽长卷。
6、通过规划的丰富多彩的旅游活动形式,提高广大游客的参与性,寓教于乐,真正体验到森林景观原始质朴的游牧生产、生活习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