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薄透镜参数测量感想
物理实验后感想
随着薄透镜的参数测量实验的结束,我完成了大学物理实验这门课程的学习。物理实验是物理学习的基础,在物理实验中,影响物理实验现象的因素很多,产生的物理实验现象也错综复杂。通过精心设计实验方案,严格控制实验条件等多种途径,在我们的努力下顺利地解决物理实验呈现的问题,考验了我们的实际动手能力和分析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加深了我们对有关物理知识的理解。
做大学物理实验,要在规定的时间内快速高效地完成实验,达到良好的实验效果,需要课前认真地预习。首先是根据实验题目复习所学习的相关理论知识,弄清楚所要进行的实验的总体过程、实验的目的、实验基本原理,了解实验所采用的方法,思考实验可能用到的相关实验仪器,了解仪器的工作原理、性能。然后需要写预习报告,预习报告能够帮助我们顺利完成实验中的各项操作,预习报告一般包括实验目的、基本原理、实验仪器、操作步骤、测量内容、数据表和思考题等。数据表需要仔细设计,刚开始时因为不注意预习报告里的数据表格,将数据随便的记录在一张纸上,结果发现整理数据时会出现很多混乱和错误,后来汲取了教训,在实验前根据所要测的物理量和实验步骤设计好数据表格,在实验记录时和处理数据时轻松了不少。实验教会了我们要养成良好的科学的实验习惯,同时,对于不明白的问题,或问老师、或跟同学讨论、或查相关的资料,只有把实验中所有的地方都弄通弄透彻,才能达到实验应有的效果.预习是做实验前必须的工作,但是实验的主要工作还是课堂操作.课堂操作需要我们严格的遵守实验的各项原则,要将仪器放置在合理的位置,以方便使用和确保安全,比如:经常需要操纵或调节的器件,应该放在便于操纵的位置上。实验过程中要严格按照实验仪器的操作要求来操作,所有仪器要调整到正确的位置和稳定的状态,在安装和调整仪器时还不能使用书本这些本身就不稳定的物品做垫块,否则容易造成测量数据的分散性,影响实验质量,并且容易在成实验仪器的损坏。在实验的过程中,经常会出现一些故障或观察到的实验现象与理论上的现象不符,此时首先应认真思考并检查实验仪器使用是否正确,不正确的及时进行改正,切不可敷衍过关,草草了事。对于读数,需要有足够的耐心和细心,尤其是对一些精度比较高的仪器,读数一定要按照正确的读数方法并且一定要细心。对于数据的纪录,则要求我们要有原始的数据纪录,它是记载物理实验全部操作过程的基础性资料。而且在实验过程中必须认真地观察实验现象,并做如实的记录。如果发现实验现象与实验理论不符合,或者测试结果出现异常,就应该认真检查原因,并细心重做实验。实验完成后,应把所有的实验仪器恢复到原位,并清理实验台.实验操作完成后,应认真地处理实验数据。实验数据是对实验定量分析的依据,是探索、验证物理规律的第一手资料.在系统误差一定的情况下,实验数据处理得恰当与否,会直接影响偶然误差的大小。所以对实验数据的处理是实验的重要内容之一。撰写实验报告和进行问题讨论等也是大学物理实验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实验报告是对我们写作能力和总结能力的一种锻炼,实验报告也促进我们对实验过程以及所得结论进行更深刻的思考。我们的实验报告应包括实验过程中所出现的实验现象以及对这些现象的解释,实验中所遇到的问题以及解决方法,实验数据的记录以及对数据进行计算并求得最终的结果,计算其与理论值的误差,得出最终的结论。
如此,一份认真的,高水平的实验报告才算是为本次实验画上一个圆满的句号.“加强基础,重视应用,开拓思维,培养能力,提高素质 ”是大学物理试验的指导思想;“加深学生对有关物理知识的理解,培养学生正确的科学实验习惯,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观察分析能力和创新能力”是大学物理实验的目的。大学物理实验这门课程,是对个人能力的一种锻炼,它不但锻炼了我的细心、耐心,而且使我养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和严谨的学习态度。这一学期物理实验课程的学习,使我受益匪浅。但我知道我还有很多不足的地方,我将在日后的生活学习中更加注意运用物理实验的思想。
第二篇:薄透镜焦距测定物理实验报告
南 昌 大 学 物 理 告 实 验 报 告
课程名称:
大学物理实验
实验名称 :
薄透镜焦距的测定
学院 :
信息工程学院
专业班级:
学生姓名 :
学号 :
实验地点 :
基础实验大楼
座位号:
01
实验时间:
第 7 7 周星期 3 3 下午4 点开始
一、实验目的 :
1.掌握光路调整的基本方法; 2.学习几种测量薄透镜焦距的实验方法; 3.观察薄凸透镜、凹透镜的成像规律。
二、实验原理:
((一))凸透镜焦距的测定
1.自准法 如图所示,在待测透镜 L 的一侧放置一被光源照明的物屏 AB,在另一侧放一平面反射镜 M,移动透镜(或物屏),当物屏 AB 正好位于凸透镜之前的焦平面时,物屏 AB 上任一点发出的光线经透镜折射后,仍会聚在它的焦平面上,即原物屏平面上,形成一个与原物大小相等方向相反的倒立实像
。此时物屏到透镜之间的距离,就是待测透镜的焦距,即
由于这个方法是利用调节实验装置本身使之产生平行光以达到聚焦的目的,所以称之为自准法,该法测量误差在 之间。
2.成像法 在近轴光线的条件下,薄透镜成像的高斯公式为
当将薄透镜置于空气中时,则焦距为:
式中
为像方焦距,为物方焦距,为像距,为物距。
式中的各线距均从透镜中心(光心)量起,与光线行进方向一致为正,反之为负,如图所示。若在实验中分别测出物距 和像距,即可用式求出该透镜的焦距
。但应注意:测得量须添加符号,求得量则根据求得结果中的符号判断其物理意义。
3.共轭法
共轭法又称为位移法、二次成像法或贝塞尔法。如图所示,使物与屏间的距离
并保持不变,沿光轴方向移动透镜,则必能在像屏上观察到二次成像。设物距为
时,得放大的倒立实像;物距为
时,得缩小的倒立实像,透镜两次成像之间的位移为 d,根据透镜成像公式,可推得:
物像公式法、自准法都因透镜的中心位置不易确定而在测量中引进误差。而共轭法只要在光具座上确定物屏、像屏以及透镜二次成像时其滑块移动的距离,就可较准确地求出焦距
。这种方法无需考虑透镜本身的厚度,测量误差可达到。
操作要领:
粗测凹透镜焦距,方法自拟。
取 D 大于。
调节箭矢中点与透镜共轴,并且应使透镜光轴尽量与光具座导轨平行。往复移动透镜并仔细观察,成像清晰时读数。重复多次取平均值。
(二)凹透镜焦距的测定
成像法(辅助透镜法)
如图所示,先使物 AB 发出的光线经凸透镜
后形成一大小适中的实像,然后在和
之间放入待测凹透镜,就能使虚物
产生一实像
。分别测出
到
和
之间距离、,根据式
即可求出的像方焦距。
三、实验仪器:
光具座、凸透镜、凹透镜、光源、物屏、平面反射镜、水平尺和滤光片等
四、实验内容和步骤:
1.光学系统的共轴调节
共轴调节是光学测量的先决条件,也是减少误差、确保实验成功的重要步骤。所谓“共轴”,是指各光学元件(如光源、物、透镜等)的主光轴重合。由于在光具光具座上进行,所以须使光轴平行于光具座导轨的刻度线。具体调节分两步进行:
a.粗调。将安置于光具座上的各光学元件靠拢在一起,用眼观察,并调节它们的中心使它们处在同一高度,且连线(光轴)平行于导轨。
b.细调。将各光学元件按实验要求移开,利用透镜成像规律进一步调整,移动透镜及屏时,将大小不同的像生成在不同的位置。若这些大小不等的像的中心在屏上的位置重合,则说明系统已共轴;若在移动透镜的过程中,像的中心位置不重合,则应调节透镜的高低或左右位置。2.测凸透镜的焦距
a.用物距像距法测 f 4 次,每次测量应改变物距,分别代入公式(2)求 f,将结果表示成 f f 。
b.用自准法测 f 2 次求平均值,结果以 f f 表示。
c.用位移法测 f 2 次。在同一 D 值下测 d 2 次,以公式(6)分别算出 f,并将结果表示成 f f 。3.测凹透镜的焦距
a.以物距像距法测 2 次,每次改变物距,测像距,分别代入公式(2)求 f,结果以 f f 表示。
注意:在测量凹透镜的焦距时,测得的数据误差往往较大,原因主要有 4 个方面:共轴没有调节好;选凸透镜成的小像作为物;选择物距 u 值没有尽可能的大;没有认真判断像的清晰位置。
五、实验数据 与处理:
凸透镜 1、自准法 物/mm 透镜/mm 焦距/mm 1094.5 1307.2 212.7 1093.6 1307.8 214.2
所以
2、物像法:
物 B/mm 透镜 O/mm 像 B/mm 透镜 1 1307.2
950.2
444.3
1307.2
851.1
458.1
透镜 2 1307.2
1142.9
1062.1
1307.2
1165.8
1078.9
所以对于凸透镜 1(1,2 代表第 1、2 次实验):
所以
有
f =f 1 + f 22= 213.45mmS 1,2 = B-O =[357.0456.1]S“ 1,2 = B”-O =[-505.9-393.0]f 1,2 =-f “ 1,2 =S 1,2 ´S” 1,2S 1,2-S“ 1,2=[209.3211.1]f =f 1 + f 22= 210.2mm
对于不确定度:
A 类不确定度:
B 类不确定度:
所以合成不确定度为:
所以焦距 f 最终可表示为
对于凸透镜 2(1,2 代表第 1、2 次实验):
所以
有
对于不确定度:
A 类不确定度:
B 类不确定度:
所以合成不确定度为:
所以焦距 f 最终可表示为
共轭法:
物 B/mm O1/mm O2/mm 屏 B”/mm 1307.2
954.5
775.2
429.8
DA =(f-f)2i=12å2-1= 0.9mmDB=0.02mmu = DA 2 +DB 2 = 0.9mmf = f ±u = 210.2±0.9mmS 1,2 = B-O =[164.3141.4]S“ 1,2 = B”-O =[-80.8-86.9]f 1,2 =-f “ 1,2 =S 1,2 ´S” 1,2S 1,2-S“ 1,2=[54.253.8]f =f 1 + f 22= 54.0mmDA =(f-f)2i=12å2-1= 0.2mmDB=0.02mmu = DA 2 +DB 2 = 0.2mmf = f ±u = 54.0±0.2mm
1307.2
994.8
638.2
332.9
1307.2
1240.9
919.8
853.8
1307.2
1238.9
984.9
917.9
对于凸透镜 1(1,2 代表第 1、2 次实验):
所以可以知道
求平均值得
对于不确定度:
A 类不确定度为
B 类不确定度为
所以合成不确定度为:
所以 f 可以表示成对于凸透镜 2(1,2 代表第 1、2 次实验):
所以
D 1,2 = B”-B =[877.4974.3]d 1,2 =O 2-O 1 =[179.3356.6]f 1,2 =D 2-d 24´ D=[210.2210.9]f =f 1 + f 22= 210.6mmDA =(f-f)2i=12å2-1= 0.4mmDB=0.02mmu = DA 2 +DB 2 = 0.4mmf = f ±u = 210.6±0.4mmD 1,2 = B“-B =[453.4389.3]d 1,2 =O 2-O 1 =[321.1254.0]f 1,2 =D 2-d 24´ D=[56.555.9]
求平均值得
对于不确定度:
A 类不确定度为
B 类不确定度为
所以合成不确定度为:
所以 f 可以表示成:
凹透镜:
单位/mm 物屏 A 凸透镜 O1 凹透镜 O2 像 A” 像 A“" 凹透镜 1 1370.2 844.8 545.8 465.1 171.5 1370.2 844.8 538.2 465.1 273 凹透镜 2 1370.2 844.8 499.9 465.1 333.8 1370.2 844.8 505.2 465.1 234.1 对于凹透镜 1(1,2 代表第 1、2 次实验):
所以
求平均值得
对于不确定度:
f =f 1 + f 22= 56.2mmDA =(f-f)2i=12å2-1= 0.3mmDB=0.02mmu = DA 2 +DB 2 = 0.3mmf = f ±u = 56.2±0.3mmS 1,2 =O 2 A”=[80.773.1]S“ 1,2 =O 2 A”=[374.3265.2]f 1,2 =SS“S-S”=[-102.9-100.9]f =f 1 + f 22=-101.9mm
A 类不确定度为
B 类不确定度为
所以合成不确定度为:
所以 f 可以表示成:
对于凹透镜 2(1,2 代表第 1、2 次实验):
所以
求平均值得
对于不确定度:
A 类不确定度为
B 类不确定度为
所以合成不确定度为:
所以 f 可以表示成:
六、误差分析 :
1、地面的不完全水平导致光具座的不同程度的倾斜,从而在实验过程中影响各光学元件的同轴等DA =(f-f)2i=12å2-1=1.0mmDB=0.02mmu = DA 2 +DB 2 =1.0mmf =-101.9∓1.0mmS 1,2 =O 2 A“=[34.840.1]S” 1,2 =O 2 A“=[166.1271.1]f 1,2 =SS”S-S“=[-44.0-47.1]f =f 1 + f 22=-45.5mmDA =(f-f)2i=12å2-1=1.5mmDB=0.02mmu = DA 2 +DB 2 =1.0mmf =-45.5∓1.5mm
高操作; 2、因为使用过于频繁而保存不当,光具座上或多或少出现锈迹影响读数,导致实验数据有误; 3、长时间的使用和多人操作使得各透镜表面及边缘或有不同程度的磨损,从而引起透镜焦距的改变,使得实验所得数据与仪器原始数据有所相差; 4、实验重复次数过少,实验的偶然性较大,多重复几次实验求平均值更好。
5、由于场地及实验仪器的限制,使得实验中某些移动略微不便,结果是不能得到更多更完备的实验数据,间接影响最终结果;
七、思考 题 :
1.利用 f=(D*D-d*d)/4D 测量凸透镜焦距有什么好处? 答:涉及测量量少,减少误差。
2.试证明,共轭法中,物与屏间的距离。
由公式
得 D(D-4f)=,又因为 D>0,所以。
八、附上 原始数据:
第三篇:测量感想
工程测量的实习结束了,在这短短十几天的学习中,使得我收获颇多。
首先,我基本掌握了课堂所学的测量学知识,知道如何正确使用水准仪、经纬仪、测量距离、角度、高差等,还有基本了解了制图的过程和一些规范。测量学是研究地球的形状和大小以及确定地面(包含空中、地下和海底)点位的科学。既然是要测量就离不开实践。实践是对测量学知识的最好检验,只凭在课堂上的听课,我并没有掌握很多具体知识,尤其是对仪器的使用更是一塌糊涂。当刚刚开始开始测量的时候,我的心里还一阵阵的发愁:该如何把任务进行下去。当动手的时候,发现其实并不难,听别人一说或者翻阅一下课本,然后自己动手操作一遍,就基本掌握了方法。要想提高效率和测量精度,还要经常练习,这样才能做到举一反三。
其次我懂得了做任何事情都要认真细致,不能有丝毫的马虎,特别是在使用水准仪,经纬仪这样精密的仪器时,更要做到精益求精。因为稍有差错就可能导致数据的偏差很大,更会导致以后其它量的测量出错,最终导致数据计算的错误,比如我们刚开始测量角度时,一个基准点没有瞄准,导致一个角度偏小,然后角度的闭合差也不符合要求,经过校验,才发现问题出在哪儿。
我还学会了吃苦耐劳,学会了艰苦奋斗的作风。实习期间恰好是寒冷的冬季,北方的冬天天气很冷,对于露天作业的我们是一个不小的挑战,我们改掉以往睡懒觉的习惯,早上六点多就起来,8点左右就开始测量,我们下午1点开始工作,一直到晚上天黑无法看清为止。一次测量实习要完整的做完,单靠一个人的力量和思考是远远不够的,只有小组的合作和团结才能让实习快速而高效的完成。我们每个组员都学到知识而且会实际操作,而不是抢时间,赶进度,草草了事收工。我们深知搞工程这一行,需要的就是细心,做事严谨。
通过这次实习我自己还总结出一些测量时应该注意的事项。(1)标尺要立直,尽量避免晃动,有晃动时,应该选择数据最小的时候进行读取。在读数前一定将水准仪视野的水准气泡调平(两侧的线重合),否则造成的误差会很大。(2)当用经纬仪测量角度时,如果目标较小,最好使单线与目标重合,如果目标有一定宽度,可以用双丝夹住目标。(3)在测量时候一定要小心,因为稍微碰了一下仪器,就要重新调整对中水平,否则就会导致数据错误,也可能导致仪器的损坏。(4)在读取数据时,每位成员都要细心,既要看得准,还要果断,不能犹豫不决,任何一个错误都有可能导致最终的成果的报废。
我很珍惜学校为我们安排测量实习,更深刻的体会了测量工作的艰辛以及实物与图纸之间那种密切的关系,真是没有蓝图什么也干不成。总之,虽然觉得累,还是要谢谢学校在为促进学生实践能力所安排的这段实习,我将永远珍惜这段经历,同时这段实习生活也是我一生中难忘的。
第四篇:测量感想
测量感想
班级:101361班学号:10131217姓名:刘冰阳
虽然已经知道了会有接近10天的测量实习,但是当它忽然到来的时候还是让我措手不及,毕竟对于一个已经“持续作战”3天的人来说,考完试,最想做的还是休息,不过任务已下,便必须要正常进行。
当老师讲解了整个测量的过程之后,第一感觉还是:时间紧,任务重,特别是碎部点的测量,由于没有经验,总感觉时间并不够用。所以,我们组便在一选完控制点之后就开始了高程控制的测量。开始时,测量进行的可以说是很缓慢,大家都很长时间没有接触仪器,所以刚一上手都显得很生疏,还好,我们用的仪器是自动安平水准仪,比在学习时中的水准仪简单得多,也能让我们尽快的回忆起在学习中使用仪器的注意点,步骤以及方法。经过了3个控制点的测量,我们基本恢复了对水准仪使用方面的一些技巧,测量的速度明显开始加快。当然,在这3个点的测量中还有一点小插曲:当3个控制点的高程差都测过之后,在将已知数据与已知点高程差的比较中发现了很大的误差,已经打过了容许误差。我们在进行反向重新测量比较数据,并与另一组测量数据进行比对后发现,我们测量的结果并没有出现很大的偏差,因而推断已知点的高程差数据有误,在向老师询问、确认后,才继续进行之后的测量,并改附和导线为闭合导线,很快的结束了之后的测量(当天晚上便以测量完成),经计算,高程的闭合差仅为1毫米。计算出这个结果后,我真是十分开心,这是对我们这半天测量结果的一个肯定,也让我们对之后的测量重新焕发出了热情和信心。
但,第二天,紧接而来的便又是一个难题,全新的仪器,全新的使用方法,真让我们都有点不知从何下手。面对着一个从未谋面的仪器,真的是有点不知所措,所以,我们决定先研究仪器的使用,在确实掌握了仪器的使用方法之后在进行测量,否则,就算测了也是白浪费时间。大概是一个晚上,进过了几次对书本的研究和对仪器的简单操作,我们才越来越明白使用全站仪进行距离测量的方法,并简单进行了几次测量来验证我们所掌握的方法是不是正确,经检验我们才真正放下心来,等待着第三天的测量。
第三天应该说是整个测量阶段我起床最早的一天,5点便已经起床,5:45就已经开始进行了测量。虽然在室内已经经过了几次的试验,但是真正在户外进行测量时还是遇到了一些问题,最大的问题就在于调节棱镜的俯仰以及左右角,使得全站仪接受的反射激光强度达到90%以上。这个过程要求调节棱镜的同学要很细致,而且测量与调节棱镜的同学要尽可能的默契才能尽快完成棱镜的调节工作。经过连续7个小时的测量,我们才结束了全站仪的距离测量工作,虽然相较其他组,我们所用的时间较长,但对于一些组并不调节棱镜,直接测距的方法,我相信,我们付出的时间会有相应的更好的成果。
进入碎部测量后,我们还是在一开始进度较慢,毕竟之前接触到的都只是书本上的知识,具体实际操作时,怎么样找到一些地物的特征点,怎么用最少的点画出地物来,这些都考验着集体的智慧。我们用了一天才测完了3个控制点周围的碎部点,画出了湖边的小路。虽然速度很慢,但是经过了这一天的碎步测量之后,我们积累了太多的经验,才发现碎部点的测量并没有想象的复杂、困难,只要全组配合一致,便可以很快的进行之后的工作。当然这个配合,很考验全组人的技术、配合度以及智慧,立尺员要尽快的找到地物的特征点,记录员要根据周围地形画出草图然后有条理的记录数据,方便绘图员绘图,观察员要将读数尽量精确、快速以保证绘图的精确度,而绘图员绘图的过程中要注意时刻进行检查,从而对测量结果进行初步的校核,如有错误便于及时进行改正。经过这效率最低的一天,我们才迎来了我们整个测量过程中效率最高的一天,在这一天中,我们测量了10个控制点周围的地貌从而完成了外圈的测量。之后只要经过已知点、支导线点测量出地下个地物的特征点便结束整个测量的外业工作了。地下点的测量也并不复杂,所以我们的测量便是较顺利的完成了。绘出图后,我们进行了大致的野外检查,确定绘图并无较大误差。
至此测量实习已算基本结束,剩下的放样的计算便只需在图上进行。回想整个测量过程,我有很多收获,最基本的收获是经过了这么多天的实地观测和使用仪器,加深了对仪器使用的理解,现在,对于水准仪,经纬仪,全站仪的操作,我都已掌握;二是对于实际工程测量的整个过程有了了解和体会,经过了测量实习,我们从纸上谈兵的阶段进入到了一个可以初步进行实际工程测量的人员的水平,这是作为工科生所必需的一种能力。当然在实际测量中还会有其他的要求或者是更复杂的情况,还有待我们继续学习,不断成长;三是更加了解了团队合作的重要性,在整个测量过程中,很高兴我们的小组能一直相互体谅,哪怕是难度很大的事情也能加已完成,特别是展绘了10个碎部点的那一天,大家都已经很累但还坚持着继续工作,这让我很感动,也很感谢;四是真的体会到了土木工程人的辛苦,烈日、大雨,各种各样的环境之下,疲劳、饥渴各种各样的考验之下也始终坚持工作,当然更要感谢老师的关心,让我们的测量强度有了很大程度的降低,使得我们在掌握测量技术的同时也不至于进行大量的重复工作。
但经过了这次的测量实习还是有几点建议:
1、结合自身情况来说,如果时间允许,还是希望在考试结束,休息1、2天之后在进行测量实习,在这段时间里可以让大家放松一下考试时紧绷的神经以及高度疲劳的身体,另外利用这两天可以让同学们还回忆一下仪器使用的基本操作和注意事项,让同学们在身体、心里、技术都有一个充足准备的情况下进行测量,这样的效果可能会更好;
2、由于同学们并没有选取控制点的实际经验,所以在选取控制点时很可能会出现一些当时意想不到的问题,比如这次测量中,教学楼区一个支导线点与其相邻控制点的转角和距离无法测量,从而导致这一控制点被废弃,还有实验楼区控制点较多的问题,我想对于控制点的选择,怕是还要老师在一开始的时候多费费心,根据老师丰富的经验加以指导,选择合适的控制点。;
3、一部分仪器本身存在着一些问题,比如经纬仪的水准管并不水平等问题,但在测量中如果并不仔细的话很可能会被忽略掉,带来较大的误差,所以还望老师在之后测量中,强调一下检查仪器的重要性,让各组进行仪器的检测后在开始测量工作;
4、关于时间安排,这一次的测量过程中便多次遇到雨天,以及其他条件的影响,所以还希望老师能尽量考虑这些因素让整个测量的时间点控制不要太紧张,否则可能会出现赶进度的情况,影响测量的准确性或者让同学们过度劳累。
总之,这次的测量实习让我收获了很多,很感谢老师的指导与关心让我们有了这样一次实践的机会,不仅加深了对知识的掌握还提升了自己,这比背书本来说更会让我们终生难忘。
第五篇:测量实习感想
测量实习感想
人生如戏岁月如歌,美好的时光总是短暂的。两周的测量实习终于告一段落,但是我们激动地心情却没有沉寂。现在回想当初的情景,已经是不一样的感觉了。
我们主要进行了3项实习,其中包括吐根点的控制测量、点放羊、和断面测量。
7月2日中午接到通知,下午去知行楼301开测量实习动员大会。两点的时候我们准时开会。会上我有幸担任第3小组的组长,心理特别高兴,同时我也感受到了责任的重大。老师要求每位组长看管好测量仪器,同时还要保证同组同学的安全和仪器的安全。会上老师还给我们每一组的同学配发了一个水准测量手册和一本经纬仪测量手册、两根4h铅笔、一把小刀、一本测量指导书。会后我们到致远楼4楼领取仪器,包括一个水准仪和配套的水准尺及三角架、一个经纬仪和三角架及两个标钎,一些铁钉。同组同学的热情都很高,大家都积极工作任劳任怨。
领取仪器后我们到自己的分区进行图根点的采样,在老师的指导之下,我组选取了6个图根点,围绕八舍大体均匀分布。之后用铁钉把图根点标记出来,今天的任务就基本完成。解散之前我们商定明天早晨6点,在工大眼镜店门口集合。
今天的任务很简单,但是我身为组长感觉要带好一个队伍还是要付出很多的。所以我晚上就如何进行水准测量做了复习,并假设了可能发生的情况。希望明天的测量进行顺利。
接下来的几天里,我们都在和水准仪打交道。刚开始的时候它不是很听话,经常和我们开玩笑。我们每次外业测量得到的数据都有错误,但是在我们每位组员的细心观察之下,一些不应该发生的错误被我们发现,并及时地改正。身为组长,我不能让我的组员失去这个重新学习及掌握测量仪器的机会。所以在使用仪器测量数据的时候,我都会要求每位组员都亲自递操作一次仪器并读取一组数据。我想只有这样才不会浪费大家的时间和学校的资源,才能真正地达到这次实习的目的。
高晨控制测量只是图根控制测量的一部分,水准测量内业完成之后,我们又进行了平面控制测量。
平面控制测量的主要仪器有j6经纬仪、测钎、钢尺。进行平面控制测量的时候有位组员临时有事没能参加,但是我们仍然完成了任务。内业计算的时候出现了问题,角度闭合差的数值远大于标准数值,经过我们的慎重考虑,决定第二天重新测量。这样做虽然很累,但时为了数据可靠与准确,我们还是做出了这个决定。
点的高程放样时一项相对简单的实习项目。老师只是用粉笔画出一个简图我们就很快的了解了这相实习意义以及它在实际工程中的广泛应用。不过我们还是遇到了一个小小的麻烦。刚开始的时候我们以为只要测出标准点的高程即可,但是后来发现绘制示意图的时候没有可用的数据,所以我们当天比其他组用的时间长了一些。不过我想是值得的,现在我们有自己的示意图。
进行断面测量时我们要去的目的地是月亮湾,原本以为会是轻松的一天,而事实却和我们所想的有很大出入。大家集合完毕,各组带着需要的仪器便向目的地出发。老师给我们详细讲了测量的方法,由于我们学习测量理论知识时并没有学习断面测量,所以大家对老师的讲解都不太理解。老师只好给每组分配实习地点,让各组架设仪器测量,老师就给每组分别讲解,在测量过程中有不懂的地方,直接找老师指导。断面测量,对我们来说真的是一个难关,因为测量坡度时我们要下到河堤的下边,而河堤两面都是草和树,这样我们很难测得水平距离,而且没测一次我们都需要爬上爬下。这给我的的测量带来了很多不便。我们可不会被这点困难吓倒,我们全组人员的努力下,测量任务结束了。老师检查过我们组的测量数据我们组就可以带着仪器回学校了。我们背着仪器回学校了,测量任务早早的结束,我们开开心心的回学校了。
这次实习是大一到现在的,我认为是最有实际意义的一次实习,上学期在学习课程的时候,郑老师就说过,我们这学期的实习才是真正的实习。它并不像认识实习那样只是走走样子,得到的东西都是非常有用的。这次的分组实习使得我有机会学习如何处理同学之间的不同意见,因为每个人的认识和学习的不同,必会导致方法和思路的不同,这个时候就需要我根据大家想法找出一个有用而且高效的方法。测量过程中出现过很多的错误、还有返工的现象。我自己认为这些都是我这个组长的责任,并没有好好的学习,导致大家都要和我在路边为这些数据发愁。我学会的并不只是测量这门课程而已,更多的是如何和同学们一起相处,这点是我这学期,也可能是大学这4年的最大的收获,我在这里真心的感谢你们——谢谢你们我的兄弟姐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