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与治理的比较

时间:2019-05-12 11:43:13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管理与治理的比较》,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管理与治理的比较》。

第一篇:管理与治理的比较

治理与管理的区别

通常来说,治理意味着建立和执行工作组为了一起工作而一致同意的工作指南。具体来说,治理包括以下方面: * 建立授权的责任链。* 度量评估的有效性。

* 指导组织建立满足其目标的策略。* 控制机制以确保遵从性。

* 进行沟通以使所有相关方都获得通知。* 治理确定谁负责制定决策,需要制定什么决策,以及使决策制定保持一致的决策。

治理不同于管理。

治理规划需要制定什么决策,而管理是制定和实施决策的过程。治理重在建立决策,而管理重在贯彻执行决策。

社会治理与社会管理有三大区别 2014年03月21日 15:53 来源:2014-3-21 《中国社会科学报》 作者:记者王春燕 字号 打印 纠错 分享 推荐 浏览量

内容摘要:3月15—16日,新改革时期中国社会学的传承与创新学术研讨会在天津召开,中国社会科学院副院长李培林、南开大学校长龚克及有关高校和科研机构的专家学者出席会议。

关键词:中国社会学;李培林;南开大学;社会治理;社会管理 作者简介:

中国社会科学报讯(记者王春燕)3月15—16日,新改革时期中国社会学的传承与创新学术研讨会在天津召开,中国社会科学院副院长李培林、南开大学校长龚克及有关高校和科研机构的专家学者出席会议。

李培林作了题为“社会学当前应该加强研究的几个问题”的主题演讲,就创新社会治理研究、城乡一体化研究、橄榄型分配格局研究、社会组织的研究、劳动关系的研究等五个方面问题发表了看法。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把“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写进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这是我国第一次提出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

社会治理的核心议题,李培林认为就是处理好政府与社会的关系,正像经济改革的核心议题是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实际上是要处理好政府、市场和社会三者之间的关系,就是要弄清楚,哪些社会事务需要政府、市场和社会各自分担,哪些需要政府、市场和社会共同承担。他说,要更好地调动起社会各方面的力量,政府该交给社会就交给社会,就像当年我们说该交给市场要交给市场。交给市场,市场要求有一个竞争规则,交给社会,社会要有一个运行秩序。

李培林表示,“社会治理”与“社会管理”虽只有一字之差,但还是有很大区别。“社会治理”与“社会管理”的区别集中在三个方面:一是覆盖的范围不同,“社会管理”在实践中往往被理解为无所不包,涵盖的领域过于宽泛,在实践中不容易把握、很难界定;“社会治理”则聚焦于激发社会组织活力、预防和化解社会矛盾、健全公共安全体系等。二是“社会治理”相比于“社会管理”,更突出地强调“鼓励和支持各方面的参与”,强调更好地发挥社会力量的作用,而不是政府的管控。三是“社会治理”更加强调制度建设,特别要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化解社会矛盾,社会治理体系可以说是国家治理体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要研究政府、市场、社会三者之间可能出现的冲突与合作方式。

第二篇:1、治理与管理

治理:

1、治理(Governance)在政治学领域,通常指国家治理,即政府如何运用治权来管理国家和人民。

2、是以维持政治秩序为目标,以公共事务为对象的综合性的政治行动。(这时译为Administer)管理:

公司治理(公司治理结构)概念至少包含以下五层含义:

1、公司治理问题的产生,根源于现代公司中所有权与经营权的分离及由此导致的委托—代理问题

2、公司治理以公司法和公司章程(合同关系)为依据,用简约的方式(不完全合同)规范公司各利益相关者的关系,以实现公司交易成本的比较优势;

3、公司治理结构是由股东会、董事会、监事会、经理层等“物理层次”的组织架构,及联结上述组织架构的责权利划分、制衡关系和配套机制(决策、激励、约束机制等)等构成的有机整体;

4、公司治理的关键在于明确而合理地配置公司股东、董事会、经理人员和其他利益相关者之间的权力、责任和利益,从而形成其有效的制衡关系;

5、公司治理的本质是对公司控制权和剩余索取权分配的一整套法律、文化和制度性安排。

二、公司治理与管理的区别、联系

1、公司治理与公司管理是现代企业中不可或缺的两个方面,它们既有联系也有区别。

2、公司治理公司运作的一种制度构架,是引领公司发展方向的一种基本安排。主要考察的是构成企业的各相关利益主体之间的责权利的划分,以及采取什么样的手 段实现相互的制衡,它是企业创造财富的基础和保障;

公司管理则是在既定的治理模式下,管理者为实现企业的目标而采取的行动,它是财富创造的源泉和动力。

3、如果一个公司有一个良好的公司治理模式和结构,就为公司管理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平台,从而为公司开管理,实现企业目标创造了条件。

再好的公司治理,如果没有相应的管理配合,那么公司治理也只是一个空架子,不能形成最终的效益。而公司管理的创新与发展也会对公司治理产生一定推动作用,并在战略层次上两者得到了联结和统一。

4、治理与管理相互影响、相互制约,随着企业内外部环境的变化两者需适时调整,以达到新的平衡。

(一)公司治理与管理的区别 1.两者的目的不同。

公司治理的基本目的是要实现责权的合理安排与制衡, 公司管理的目标是实现企业经营的目标,即企业财富的最大化。

一种公司治理模式的确立或形成,就是为公司管理创造了一个适宜的环境,并最终完成对财富的创造,并使利益相关者的利益达到最大化。2.两者的主体与客体不同。

公司治理的主体是利益相关者,主要指股东、债权人、政府、职工、社区等,他们由于投入了专项资产,因而都要参加公司治理,以维护各方的利益。

公司治理的的客体一般包括两个层次,股东及其他利益相关者对董事会的治理,另外一层的治理是指董事会对经理层的治理。

公司管理的主体是经营者,主要是指经理和员工,他们为应对供应、生产、销售等基本生产经营问题而进行日常决策。比较而言公司治理主体更多元化些。

公司管理的客体包括供应、生产、营销、人事等的管理。3.环境的影响程度不同。

从法律的约束力来看,公司治理不仅要遵从《公司法》、《证券法》等较高层次的法律规范,而且还要遵守政府或相关自律组织提出的治理指引,如我国的《上市公司治理准则》等。因此规范的程度较高,约束力较强。

公司管理在遵守基本的法律法规外,如何管理一般认为是企业自己的事情,因而体现较大的自由度和灵活性。另外,从政府的作用来看,公司治理中政府通过积极的干预能够发挥更大的作用,因为政府也是现代意义上的治理主体之一,当然这里政府在公司中的作用与计划经济时代的政企不分不能相提并论。

4.资本结构反映出的信息不同。

从公司治理的角度来说,反映的是债权人权益和股东权益,从而反映的是这两者的不同地位和权利的问题。而资本结构相对于公司管理就是反映了企业的财务状况即资产的提供与组成。5.实施的基础不同。

公司治理通过市场机制以及内外部的显性、隐性契约来实现的, 而公司管理主要是通过行政权威的关系来实现。6.稳定性不同。

一般公司治理结构在一段较长的时间内会保持相对的稳定性,这是保证公司健康稳步发展的需要,而公司管理往往会随着市场的不断变化调整相应的管理方法与决策,尤其是对于公司具体的作业管理层次。(二)公司治理与管理的联系

企业制度构架层次的公司治理与以经营决策为中心的公司管理是构成现代企业整体运作的不可割裂的两个组成部分,它们之间是相互影响、相互作用,共同促进企业作为社会经济利益主体目标的实现。

1.两者的最终目标是一致的。

虽然从基本目标上来说,两者的目标不尽相同,但归结到底都是要实现企业的最终目标,及企业价值最大化,从而实现利益相关者利益的满足。

2.从广义的角度来说,公司管理是公司治理的一种延伸。

公司治理(corporate governance):英文为“统治”(动词)、“管理”(名词)。

《英汉双解词典》、《韦氏新世界词典》:“统治”有统治、管治、影响、支配之意;“管理”有统治、支配、管理、管理方式之意。

《辞海》、《现代汉语词典》等解释, “治理”有统治、管理、处理、修正之意。

因此广义上的治理应包括管理的范畴。其实有学者在谈到公司治理与管理的区别时甚至认为,在某种意义上中层以上的管理也就是治理。其实,按笔者陋见,企业管理层次中也存在治理的问题,不同的层次的决策也是在权责的一定安排下进行的,只不过这种安排没有像通常意义上公司治理的那种安排正式与宏观。但不管怎么说这也确实是一种责权的安排与配置问题。3.两者相互影响相互制约。

虽然公司治理规范了公司的基本运行的制度构架并建立了相应的运行机制,但这只是给企业的具体运作提供了一个舞台,如何在这个舞台台上唱戏、唱好戏那是公司管理的问题。当然要唱更大的戏、更特殊的戏就必须对舞台提出新的要求,因此公司治理也有适应特定公司的管理环境的问题。

第三篇:治理、善治与公共管理

 2.治理、善治与公共管理

(1)治理

对于什么是治理,众多机构和学者作出了自己的界定。比较典型的是全球治理协会和世界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的定义。

全球治理协会的定义是:治理是个人与机构、官方与私人治理其共同事务的总和,多种多样互相冲突的利益集团可以借此走到一起,找到合作的办法。它是一个持续不断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既可以是对立的或各异的利益彼此适应,也可以是采取合作的行动。它既包括为保证人们服从的正式制度和体制,也包括人们同意或接受符合其利益的非正式安排。世界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的定义是:治理是运用政治权威管理和控制国家资源,以求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具体而言,治理指由许多不具备明确的等级关系的个人和组织进行合作以解决冲突的工作方式,它灵活地反映着多样化的规章制度甚至个人态度。

以上定义非常典型地反映了治理理论的主要特征,概括起来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第一,自我调节的协作方式。即国家(政府)、组织、个人之间通过谈判实现自动协调目的的方式。

第二,多样化的行动者。国家(政府)责任范围逐渐缩小而公民享有更多的责任,包括政府部门、私人部门、第三部门以及广大公众都可以参与治理。

第三,互动过程。致力于集体行动的(为公共利益)组织依靠互相依赖的权力和资源关系实现互相促进和支持,形成协作性的伙伴关系。

第四,政府的主导角色。政府在制度设计和战略制定方面具有根本性的作用,这是其他机构不能代替的,政府的作用充分体现在其宏观调控和组织协作上。

(2)善治

善治指一种良好的治理,主要指治理能够收获到良好的绩效,这种绩效表现在治理的政治效果、管理效果、经济效果和社会效果方面。

政治效果主要是通过治理达到了公民与公共机构之间的良性互动,公民的责任精神得到提升,公民对公共事务有着广泛的参与,社区团结达到非常高的水平。

管理效果是指通过多元角度的参与和互动,社区和组织的治理取得了良好的管理效果,形成了共同治理的机制,提供了最大效率的公共服务。

经济效果主要指通过治理实现了社区和组织资源最大化的利用,并确定了良好的经济收益,给社区居民带来了更好的福利。

社会效果则包括文化观念、环境保护、社区安全、邻里照顾等方面都产生良好的效果,社区成为安全、幸福和文明的居住地。

就一个国家而言,善治则意味着政府实现了有效的制度构建、公民创造力得到激活、政治文明程度高,意味着国家不仅在经济上取得稳定而快速的增长,而且在综合效益上公民生活质量得到不断提升,社会与自然都实现了和谐共进的目标。(3)公共治理

公共治理则是在治理概念内涵的意义上进一步具体化。公共治理涵括了治理概念的所有内涵,同时,它还继续突出了“公共”的价值和内容。

第一,公共治理的主体非常广泛,不仅包括作为传统公共机构的政府,还包括准公共机构的社会组织和营利性机构,以及生活在社区和组织中的个人。内涵广泛的“公共”意味着它不会排斥任何一个公民或者机构参与公共事务,享受应得的福利。

第二,公共治理还有另一重特征:公共关联。它不是把任何社会事务割裂开来,而是从总体上、从所有公众的利益角度来进行处理。它突出强调了公众与

公共事务的不可分割性,强调了公民的责任精神。 3.公共治理的原则

第一,参与原则。

传统统治和管理模式基本上把管理对象(多数人)排斥在外,少数人对多数人实行统治和管理。

参与原则是民主的政府治理的基本原则。参与包含几个关键要素:授权、基层自治、对话协商。

(1)授权是参与的前提,没有充分的授权,任何参与都可能意味着非法,而非法的参与并不能带来良性互动,相反,却可能导致对抗和压制。

(2)参与的另一个相关要素是基层自治。作为政策执行者的基层官员真正要参与到治理过程中来,不能仅仅依靠有限的机械的执行权,而且要有部分自治权,即能够自我决定如何执行甚至变革政策和计划。

(3)参与的再一个要素是对话协商。通过互相尊重、平等、民主的对话方式,大到国家组织,中到社会机构,小到微观个体,都能够享有发表意见的权利,并能和他人建立理性的沟通关系。

参与式民主围绕着公共利益这一最大的目标展开,它的倡导者设想,公共利益可以通过鼓励员工、顾客和公民对政策和管理决策进行最大限度的参与来体现。第二,透明原则。

透明原则是公共治理的重要标准之一。透明指政府在制定决策、执行决策过程中的绝大多数信息都要向公众公开,公众可以通过合法的、便利的途径在法定时间内获取所需的信息。透明原则包括信息公开与程序公开。

透明原则最主要的内容是信息公开。政府必须制定信息公开法,用法的形式来保证政府信息公开的范围、内容、程序、时间和方式,保证公民随时随地能够方便地获取政府信息并利用政府信息来进行各种经济、社会、科学活动。

透明原则的另一个内容是程序公开,即在政府的决策过程中,绝大多数程序都必须用法的形式明确规定,并最大限度地允许公民方便参与。第三,责任原则。

责任原则是公共治理的核心,而重中之重是强调公共机构的责任。

责任意味着公共机构应该履行对公民的义务,这是公共机构不可推卸的工作职责。

公共治理的责任内涵:积极的、建设性的责任;负面的、惩罚性的责任。

责任性对公共治理的要求:

(1)公共治理的主体始终保持对公民或者社会广泛关注的状态,应该时时刻刻将公共群众作为自己服务的目标。

(2)公共治理的主体切实尊重和保护公众的权力,不得产生任何违反基本法律侵害公民权力的行为。第四,回应原则。

这是从效能的角度考虑公共治理的标准。

所谓回应原则是指公共治理机构必须能够及时快速、准确无误地了解社会公共问题,制定相关政策方案,集中充分的社会资源,帮助社会公众脱危救困、协作进取。

回应原则主要关系到实效问题。回应必须快速,延误意味着公众利益的损害。社会问题得不到及时发现和处理、公众的紧急危险得不到发现和排查、公共项目不能及时筹集资源和建设立项等,都可能意味着公众的重大利益没有得到及时救援、保护和提供。这

种因为时效上的差错而导致公众利益的损害行为属于回应力不足的表现之一。第五,协作原则。

协作原则是指政府、企业和公民社会不是相互隔离而是通过建立起良性的叠加的组织网络来共同分享公共权力和协作处理公共事务。

公共治理具有多元性、民主性、合作性。

对政府部门来说,治理就是从绝对统治、垄断管理到“掌舵”引导的转化;对公民而言,治理就是从被排斥、隔离、被动接受到被吸纳、主动参与的转化;对企业而言,治理不单单是一个单方面赚取利润的商业行为,而是与环境密切合作,积极肩负社会责任的

行为方式。所以说,治理是一种以公共利益为核心的、多样社会主体共同合作的过程——从这个意义上说,治理实质上是一种“协商民主”的政治行为。

协商民主是贯彻协作原则的治理方式。第六,合法性原则。

按照人民主权理论,人民是否自愿授权并接受某个权威机构的统治就是该机构合法性的来源。越得到人民认同和支持的机构合法性越高,反之则相反。

公共治理是彻底贯彻这一理念的政治模式,它反对统治观念,也不同于管理模式。公共治理认为,合法性不仅来源于公民的政治授权,还来源于人民在具 体公共决策过程中的广泛参与、互动和支持。

只有尊重公民的意愿,与公民一起,根据公民的利益要求和民主选择而制定的政策才具有真正的高度合法性。

第四篇:完善公司治理与管理会计创新

学术诚信声明

本人所呈交的毕业论文,是在导师的指导下,独立进行研究工作所取得的成果,所有数据、图片资料均真实可靠。除文中已经注明引用的内容外,本论文不包含任何其他人或集体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作品或成果。对本论文的研究作出重要贡献的个人和集体,均已在文中以明确的方式标明。本毕业论文的知识产权归属于培养单位。本人完全意识到本声明的法律结果由本人承担。

本人签名:日期:

完善公司治理与管理会计创新

【摘要】管理会计能为公司治理提供充分、相关和可预测的信息。本文研究管理会计在公司治理中的作用,以及管理会计应该从信息管理和完善公司内部控制的角度考虑完善和创新,以满足公司治理信息更快捷、更真实、更可靠、更能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需求。

【关键字】完善;公司治理;管理会计;创新。

[Abstract] Management accounting can provide adequate and predictable, the relevant information for the corporate governance.This paper investigates the role of management accounting in corporate governance.Management accounting should be improvement and innovation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perfecting the internal control and information management, To meet the needs of information for corporate governance more quickly, more real, more reliable, more questions and solve the problem of demand.[Key words] corporate governance;management accounting;internal control;accounting information management.目录

一、引言............................................1

(一)(二)(三)(四)研究背景...........................................................................................................1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1 研究方法...........................................................................................................1 文献综述...........................................................................................................1

二、管理会计解决了公司治理中的什么问题..............2

(一)(二)用一家兰州拉面馆说明公司治理...................................................................2 管理会计为公司治理提供信息支持...............................................................3

三、管理会计的创新之“道、法、术、势”..............3

(一)(二)(三)(四)管理会计创新之“法”...................................................................................3 管理会计创新之“术”...................................................................................4 管理会计创新之“势”...................................................................................4 管理会计创新之“道”...................................................................................4

四、完善公司治理是确保会计信息真实性之道............5

(一)(二)从安然事件说明会计信息真实性的重要性...................................................5 再用兰州拉面馆说明内部控制.......................................................................6

五、完善公司治理需要管理会计的创新..................7

(一)(二)完善公司治理构建内部控制体系的基本目的和真正目的...........................7 完善公司治理对管理会计的创新需求...........................................................7

六、结论............................................8

一、引言(一)研究背景

在我国,从个体户到家庭作坊,再从家庭作坊到民营企业,又从民营企业到上市公司,大多数民营企业都在走这样的路。但在近代不断发展的新的管理思维的影响下,企业的发展速度远超以往,而资本运作的概念逐步深入我国企业家的意识,同时企业家们还意识到在资本运作的过程中公司治理的重要性,不断寻求公司治理的思路和方法,以达到股东利益最大化的目的。

与此同时,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人们可以更快捷、更准确的取得大量的数据,再通过对数据的统计、筛选、分析、汇总,得出所需要的相关信息,包括客户信息、消费习惯、支付方式、常到的地点以及反映企业状况的会计报表,一个大数据的时代已经到来,并对人们的影响逐渐扩大。

我们认为公司治理和信息化发展的有机结合是我们值得研究的一个课题。

(二)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如何把公司治理和信息化发展有机结合?公司治理需要从宏观和微观两个维度去考虑思路和方法。宏观的角度中,我们只能顺势而为,去适应相应的制定和法规设置,所以我们集中从微观的角度出发,考虑完善公司治理的方式方法。

完善公司治理的主要手段是完善公司的内部控制,而完善内部控制的实质意义,就是为了得出准确的信息,以便接受股东的监管。管理会计就是其中一种可以得出企业内部真实信息的主要途径,因此就开始着手研究完善公司治理和管理会计创新之间的关系,管理会计创新的方式方法,以及他们创新的核心价值观是什么。在完成本次研究后,我们也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持续统计、分析、研究和创新。

(三)研究方法

我们主要通过在实际工作中的经验总结,企业间的信息比对,查阅主要文献、论文集、杂志、网文等方式,通过归纳、分析、总结完成本次研究。

(四)文献综述

郎咸平在《公司治理》中认为,美国公司通过完善的监管、透明的金融市场和分散的股票持有,在公司治理方面取得良好的效果,并为股东带来更多的利益。除了在宏观上的制度和组织架构的设置上要保护股东的权益,在微观的企业内部的公司治理的过程中,若需要完善的监管,对企业信息的要求是非常高的,如何获得最真实、最准确、最有效的信息是完善公司治理的一个根本的问题,如果没能获得高质量的信息支持,所有的决策都是没有依据的,股东的利益都可能存在风险。

吴大军在《管理会计》中认为管理会计的职能主要包括预测经济前景、参与经济决策、规划经营目标、控制经济过程、考核评价经营业绩五个方面。管理会计的职能在公司治理的过程中,都起着重要的作用,管理会计的创新除了方法的创新,还可以考虑在它的用途上作更多的思考,为公司治理提供服务和信息支持。

《国际内部审计专业实务框架》中认为公司治理包括了组织的整个内部控制系统,通过自上而下地分配和行驶职权、监督、评价和激励董事会、管理层以及员工实现组织目标,以报账包括股东和债权人等利益关系人权益。治理的实质是确保经营者行为符合利益相关者的利益,治理的核心就是内部控制。

二、管理会计解决了公司治理中的什么问题(一)用一家兰州拉面馆说明公司治理

A想建立一家兰州拉面馆,但没有资金,于是找来一些人B、C投资,拉面馆建立后,B、C就成为了这家拉面馆的股东,A相当于这家拉面馆的经理人。B、C不是白拿钱出来,总希望能够得到最多的回报。A的想法也很简单,只希望通过自己的拉面手艺赚更多的钱。他们之间有一个简单的协议,就是A可以从每份拉面中得到0.5元的提成。

开店之初,B、C的战略目标是要占领这个区域的兰州拉面市场,在区域内提供物美价廉的拉面,拉面店生意非常火爆,但B、C却发现生意火爆的同时拉面店正面临亏损,于是B、C都认为A得到的提成太高,重新制定了与A的协议,规定A每月固定取得工资。重新制定协议后,B、C又发现了新协议刚制定的时候是盈利了,但后来逐渐又再一次走向亏损。

从故事中我们可见,公司价值的最大化并获得投资收益是B、C这些股东的投资目标,公司治理就是为了解决B、C和A(股东和管理者)之间利益的博弈问题而制定一系列方案。(二)管理会计为公司治理提供信息支持

1、认识管理会计

管理会计(Management Accounting),又称“内部报告会计”,是指在提高企业经济效益,并通过一系列专门方法,利用财务会计提供的资料及其他资料进行加工、整理和报告,使企业各级管理人员能据以对日常发生的各项经济活动进行规划与控制,并帮助决策者作出各种专门决策的一个会计分支。管理会计是企业的战略、业务、财务一体化最有效的工具。

2、管理会计为我们解决了什么问题

我们不难发现很多小型民营老板都会抱怨,你的会计只会在我公司的账房或者财务室里面埋头苦干,为的可能是给税局交税提供报表和把公司的钱给管住;好一点的可能做个报表给你看看你公司“好像”赚了多少钱,因为你可能用的是收付实现制;再好一点的给公司编制个预算,控制一下费用,给你控制一下报表。他们真正可以为你的下一步给你选择题了吗?

那么我们试想一下,如果在故事中加入了管理会计,可以为B和C解决了什么问题?从拉面店的报表和经营数据中找到盈亏平衡点在哪里?拉面里面牛肉才是核心产品?哪些产品需要重点控制?哪些不赚钱的产品要去掉?应该给A发多少固定工资和提成?为制定下一步战略提供数据依据?为分红计划提供预测支持?管理会计的价值,就在于为战略制定和决策提供信息支持。

三、管理会计的创新之“道、法、术、势”

管理会计创新的目的,在于达到它应有的更高的价值,为战略制定和决策提供更快捷、更真实、更准确、更相关、更安全的信息支持。

(一)管理会计创新之“法”

管理会计创新的“法”有很多,我们发现,出现了:资本预算的折现的现金流量分析方法(Discounted cash flow approach),利润和投资中心的剩余利润(Residual in-come)考核方法,内部转移价格制订的机会成本法,规划和控制问题的定量分析方法,以及信息经济学理论、代理理论、交易成本理论的引入等。在实务中折现的现金流量法虽然在理论上优于非折现的投资回收期法和会计收 益率法等传统方法,但对于许多投资而言不符合成本效益原则,在企业如何实施仍是难以解决的问题,更何况未来的现金流量本身就很难确定,实务上更多的是采用非折现的投资回收期法。另一个在实务中应用较多的是成本会计定量分析,它的使用始于科学管理时代,不过本阶段又新发展了许多定量分析的技术工具。定量模型开始应用于各种成本会计问题,所用的分析技术包括线性规划、非线性规划、概率论、回归分析、假设检验、决策论等。这虽然使管理会计的学术研究确实得以大大丰富,但对实务操作影响较少。

(二)管理会计创新之“术”

系统的观念和信息技术的发展,使管理会计的创新多以成本管理技术和信息系统技术的更新换代,以全面质量管理的理论为核心,发展采用线性规划、非线性规划、概率论、回归分析、假设检验、决策论等技术,并通过提升企业信息系统的软硬件,相继出现了企业的ERP和SAP等系统化、智能化、自动化的分析、决策工具和技术去执行管理会计的相关职能,这是管理会计创新的“术”。

(三)管理会计创新之“势”

越来越多的企业老板会要求他们的会计设置税务账之余去设置内部账、管理账等相关功能的账套,也要求会计人员具备财务报表的解读能力和分析能力,希望通过财务数据的分析取得企业战略规划所需要的信息,让会计人员的技能随着管理会计的“势”不断提高。

(四)管理会计创新之“道”

尽管管理会计创新的“势”是如此浩大,许多企业的老板们很想采用却又不敢采用管理会计的分析结果,正如老板们很想相信他们的会计师,却又不敢相信他们的会计师一样。我们都知道企业财务管理信息最终的载体是三大财务报表,不论你是否采用ERP、SAP等信息技术工具,最终都把所有数据汇总生成三大财务报表,但我们都知道三大财务报表是建立在基本会计假设的基础上,再加上信息来源的各种滞后、信息的不对称、甚至因舞弊等因素的影响,老板们你们真的能相信你们的财务报表吗?恐怕连会计师们自己也不大相信,反正他们也已经完成老板们交代任务,照常拿着每月发放的工资和奖金。

然而,我们在选择“法”、“术”、“势”的时候,是否有记起它的“道”是什么,试想一下,如果连财务数据是否真实都无法保证,接下来做的所采用的分析方法、一系列分析及所得出的结论都很可能是一个误导,这成为了管理会计的创新和发展的一道分水岭,要么管理会计的职能被逐渐放弃渐渐淡化,要么就带着那一纸分析报告行走钢线般的进行决策。似乎管理会计并没能给到老板们想要的答案,也就是没能实现它应有的价值,还谈何创新。

四、完善公司治理是确保会计信息真实性之道(一)从安然事件说明会计信息真实性的重要性

1、安然事件的始末

在本世纪的美国,有一家安然公司曾经是世界上最大的能源、商品和服务公司之一,名列《财富》杂志“美国500强”的第七名,自称全球领先企业。然而,2001年12月2日,安然公司突然向纽约破产法院申请破产保护,该案成为当时美国历史上最大的一宗破产案。为其执行审计事务的会计师事务所,曾经被誉为世界五大会计师事务所之一的安达信会计师事务所,也因为此次事件被认定为诈骗并处以700万美元的罚款,最后还走向倒闭。事件还严重挫伤了美国经济恢复的元气,重创了投资者和社会公众的信心,引起美国政府和国会的高度重视。

2、根源:公司治理过程中缺乏真实信息

事件的起因是安然公司的管理层,包括董事会、监事会和公司高级管理人员。他们面临的指控包括疏于职守、虚报账目、误导投资人以及牟取私利等。然后,一直隐藏在安然背后的合伙公司开始露出水面。经过调查,这些合伙公司大多被安然高层官员所控制,安然对外的巨额贷款经常被列入这些公司,而不出现在安然的资产负债表上。这样,安然高达130亿美元的巨额债务就不会为投资人所知,而安然的一些官员也从这些合伙公司中牟取私利。这一切一切都在说明会计信息披露的真实性和虚假财务报表是事件的主要表象,其核心问题就是在公司治理过程中投资者没办法取得最真实、最可靠的信息。

3、通过严刑峻法挽回投资者信心

事件过后,美国政府及国会开始意识到保护投资人利益的重要性,并着手设立严刑峻法,规范市场交易,防止类似的事件再次发生。《萨班斯-奥利克思》 法案由此而生,该法案的另一个名称是“公众公司会计改革与投资者保护法案”。法案的第一句话就是“遵守证券法律以提高公司披露的准确性和可靠性,从而保护投资者及其他目的。”。很明显当时美国经济受到此次事件的影响,已经令投资者的信心全失,美国政府及国会制定相关的法案,希望尽快挽回投资者的信心。

(二)再用兰州拉面馆说明内部控制

在美国有严刑峻法从宏观的角度来规范会计信息的披露和保护投资人的利益,尽管已有效规范市场,但管理层舞弊、欺诈等损害投资人利益的事件仍然时有发生。

1、道德观念和信托责任在利益面前分文不值

我们又回到那个兰州拉面馆的实验,假如A在销售拉面过程中想要舞弊,从每天收到的营业款中拿走一部分,那么他首先肯定会考虑实行舞弊操作的三个要素:机会、动机和自我合理化。动机很明显就是中饱私囊,自我合理化也就是他心里的想法可能是:“这些本来是我自己双手赚的钱,B、C都干了些什么,凭什么拿我的劳动成果,我自己借一点也是对的。”,就剩下有没有这个操作的机会。我们都知道拿那个钱是要受到法律制裁的,就像美国有SOX一样,有严刑峻法从小就告诉我们不能挪用、不能谎报,但我拿了又撒谎了谁知道呀,这就说明这是法律的灰色地带,如果你告诉我可以通过道德去补充,让A觉得中饱私囊会对B、C过意不去,那就错了,道德值多少钱?哪怕他只挪用了1分都不值,因为根本没人知道!无凭无据,你能说我不道德吗?一旦出现舞弊,财务报表也是不真实的会计信息所形成的财务报表,因为收入少了并不真实,B、C可能都以为兰州拉面这个行当干不下去,低价转让给A,然后B、C的投资完全打水漂了。这说明尽管有法律法规的宏观控制,仍然有产生舞弊和虚假财务报告的可能。

2、不一定依靠严刑峻法也能完善公司治理

如果我们在拉面馆聘请一个收银员,独立执行收款的工作,每天把营业款和小票上报给B和C,24小时用CCTV拍摄整个收款过程,B、C定期还抽查录像,然后你会发现,虽然并不能完全杜绝A舞弊的发生,但A至少多花几倍的心思去考虑怎么动手,什么时候动手,要不要收买收银员等等,因为舞弊的机会太少成本太高,后来还可能打消这个念头。

五、完善公司治理需要管理会计的创新

(一)完善公司治理构建内部控制体系的基本目的和真正目的

内部控制体系又是以质量管理体系为理论基础,以贯穿整个内部控制体系的会计信息流为主要管理对象,所形成的管理体系。从兰州拉面馆的例子中我们发现在公司治理的过程中,在关键控制点通过一系列控制环境、风险、程序、信息、监督系统的设置以完善公司治理,从公司内部微观的角度,确保公司的会计信息的真实性。

显然A已经发现他能舞弊的机会少了,首先由于他所处的环境发生了变化所导致。一般控制环境的变化主要包括外部环境和内部环境,法律法规、宏观经济、竞争对手等都属于外部环境,我们无法自由设置和改变;而在案例中设置收银员,这是一种内部环境的变化,组织架构发生变动,业务流程也发生变动(从A一个人生产销售到收款,变为销售与收款不相容岗位的分离),A个人及收银员的职责和绩效也需要重新洗牌,当然内部环境的设置是在外部环境的基础上完成,它将是内部控制体系的上层建筑。对流程中资金流动各个环节的风险点的辨识,制定相应的措施,对相关信息,及时,有效的反馈到投资人的视野里,在通过独立的CCTV监督并抽查。这一切都符合内部控制五要素的要求,因为能使这个事项达到内部控制的基本目的——资金安全和会计信息安全,以及其最终目的——投资人的利益最大化。

我们并不难发现在生活中不自觉就形成内部控制的案例,比如在仓库管理的过程中,许多人们根本没收到过内部控制、会计知识的培训,但大多数会自觉做到定期盘点、出入库需多人在场、记账和仓库账职责分离等等的内部控制程序,其根本目的也是为了投资人的利益最大化

(二)完善公司治理对管理会计的创新需求

1、完善公司治理需要管理会计在应用领域的创新

我们在现实生活中,也陆续发现管理会计在财务领域以外的应用,比如在绩效评估、立项评估、审计评估等方面,都起到分析、总结和帮助提供解决方案的功能,为公司治理的完善在不同领域中作出创新和积极的贡献,同时在公司治理的过程中有越来越多的方面需要管理会计提供更真实、更相关、更准确、更有效 的信息支持。

(1)应用于绩效评估

任何管理的过程都将影响公司的效率,内部控制也不例外,但效率的高低并不能直接反映在财务报表上面,这时候便需要能反映财务报表以外信息的管理会计,通过回归分析,线性分析,数理统计等技术提供评估公司治理效率和绩效的业绩数据信息,这有助于对在公司治理过程中从到部门到项目再到个人职责的绩效评估,配合激励机制完善公司治理。

(2)应用于立项评估

在投资决策的过程中,我们也在不少的企业中发现管理会计的身影,更多的应用在扩张规模的投资决策上,通过分析已有的商业模式所形成的财务数据,解析现有商业模式的各项关键指标,并通过这些关键指标模拟运营,测算投资回报及回收情况,评估投资立项,为投资立项提供决策的信息基础。

(3)应用于审计评估

通过管理会计对财务数据的分析过程中分析总结数据的合理性,发现某个面上存在的问题,并针对这个面上的问题通过进一步的回归分析、线性分析等技术,推导发现在审计评估过程中相关风险点是否已经发生舞弊和影响。比如在税务稽查审计过程中也应用到管理会计提供的数据去判断和评估该企业是否存在嫌疑需要进一步调查,一般纳税人的年平均销售毛利率和对应的增值税税负率一般维持在某个水平,当两个比率变化的合理性不符合他们应有的勾稽关系时,该企业可能存在购买发票获得进项的嫌疑,需要进一步调查该企业的库存。

2、为了共同的“道”而共同创新和完善

管理会计不管以什么样的方式出现,以什么样的形式创新,只要是为了达到与完善公司治理相一致的目的,这是管理会计创新之“道”,只要以这个“道”的方向不断创新,定能给公司治理提供战略制定和决策提供更快捷、更真实、更准确、更相关、更安全的信息支持,共同完善、共同创新,达到共同的目的。

六、结论

完善公司治理确保会计信息的真实和可靠,是管理会计执行和创新的基础,而管理会计的创新则提供完善公司治理、制定和考核战略所需的各种信息的重要依据,两者天然的存在着相互依存、相互作用的关系,不可或缺,只要清晰理解管理会计的创新和公司治理的完善的服务对象和服务目标是投资人的利益最大化,他们就是投资人在达到最终目的过程的两把利刃。参考文献:

1、郎咸平.《公司治理》[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4年2月第1版.311-336;

2、吴大军.《管理会计》[M].大连: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13年8月第3版1-16;

3、索耶.《索耶内部审计——现代审计实务》[M].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5年7月第5版;

4、佚名.《管理会计》[OL].百度百科;

5、佚名.《国际内部审计专业实务框架》[S].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9年5月第1版81-96;

6、朱叶.《公司金融(第二版)》[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11年7月第2版6-19;

7、余绪缨.《管理会计学》[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0年9月第3版223-282;

8、凯文·基西,史蒂夫·汤普森,迈克·莱特.《公司治理——受托责任,企业与国际比较》[M].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13年8月第1版43-49;

9、财政部会计司.《企业内部控制规范讲解》[S].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10年6月364-381;

10、美国Treadway委员会发起组织委员会(COSO).《内部控制:整合框架》[S].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14年9月第1版。致谢

本论文的工作在我的导师廖颖杰老师的悉心指导下完成的,廖颖杰老师严谨的治学态度和科学的工作方法给了我极大的帮助和影响,在此重新感谢三年来廖颖杰老师对我的关心和指导。

杨老师悉心指导我们完成了全部课程的学习,在学习和生活上给予了我很大的关心和帮助,在此向杨老师表示衷心的谢意。

在论文撰写期间李锐、谢静仪等同学对我论文中民营企业现状的资料提供工作给予热情的支持和帮助,在此向他们表示我的感激之情。

另外也感谢家人李雅芳,他们的理解和支持,使我能够专心完成研究工作和学业。

第五篇:论公司治理与公司管理的关系

论公司治理与公司管理的关系

公司治理自上世纪80年代以来成为理论界和企业界研究的热点问题。在中国,从1978年中国提出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国有企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及改革的不断深化,公司治理问题日益突出,并成为改革的攻关环节。那么什么是公司治理?它和公司管理的关系如何?

一、公司治理的内涵

1.公司治理的产生公司制是现代企业制度的主要组织形式。企业组织形式的发展经历了从独资企业到合伙企业再到公司企业的过程。在公司制组织形式下,企业业主变成了资金要素的提供者(投资者),公司依法成立,企业具有独立法人地位,投资者无权随意处置企业财产,只享有剩余收益权和剩余控制权。公司治理在公司制组织形式的出现后,随着所有权和经营权分离而产生的。在独资或合伙企业组织形式下,业主对企业的统治和支配的同时也表现为业主管理、运营企业的过程。

2.公司治理的概念

较早提出公司治理概念的是Tricker(1984),他认为公司治理本身并不关注企业的运行,而是给企业提供全面的指导,监控管理者的行为,以满足超过企业边界的利益主体的合法预期。Keasey和Wright(1993)认为公司治理和责任机制在于确保代理人按照股东和其他相关者的利益行事。“公司治理实质上是公司出资者借助公司权力机关来统治和支配公司,以实现公司目标并最终实现其自身目标的过程。”(吴冬梅,2001)通过上面所述,公司治理是通过一定的权力机关来对管理者的行为进行指导来监控从而使其满足公司利益相关者的利益。

3.公司治理的理论基础

治理结构的设计和安排是基于一定的理论基础,这里主要有两权分离理论、委托代理理论、利益相关者理论。两权分离理论即“所有权与控制权分离的理论”,这一理论学说论证了公司治理结构问题产生的前提和过程,是公司治理结构理论的基本组成部分;“委托代理理论”论证了所有权与控制权分离的现代公司中,公司治理所采取的基本模式是委托代理制,这时公司治理结构的基本问题是如何具有独立利益的控制权主体最大限度地维护所有权主体利益的问题。“委托代理理论”是公司治理结构理论的核心组成部分,“利益相关者理论”是对“委托代理理论”的补充和发展,它完善了“委托代理理论”中关于委托人主体资格的论述,触及到了公司治理的深层次问题,即:到底谁是公司的所有者?或者说,公司治理的目标到底是什么?等等。

4.公司治理结构及内容

“公司治理结构就是公司各权力机关的组成方式,其实质是公司各权力机

关相互之间的权力制衡关系,这种权力制衡关系在实践中表现为某种组织结构和制度安排。”(吴冬梅,2001)“在经济学家看来,公司治理结构是一套制度安排,用于支配若干在企业有重大利益关系的团体——投资者(股东与贷款人)、经理人、职工之间的关系,并从这种联盟中实现经济利益。公司治理结构的主要内容包括:如何配置和行使控制权;如何监督和评价董事会、经理人和职工;如何设计和实施激励机制。”(钱颖一)其中控制权的配置是核心。综上所述公司治理主要关注的是企业的形成及其利益主体之间的关系。它通过建立一套的组织结构和制度安排并形成有效的激励和监督机制来保证利益相关者利益的实现。

公司治理结构的一般权力机构设置有股东大会、董事会、监事会和管理层。股东大会由全体股东组成,是公司的最高权力机关。股东大会通过信任托管选出董事,组成董事会,董事会是公司的决策机构,决定公司的发展战略、经营计划、预算、利润分配、总经理的任命、奖惩、解聘等公司重大决策的制定。监事会负责监督董事会和管理层运营公司的合法性和决策、执行的有效性等。管理层是执行机构,受董事会委托执行公司的目标方针。

二、公司管理的内涵

企业管理自1911年泰勒的《科学管理原理》问世标志着现代规范化的管理理论的诞生、之后经历了行为和结构学派、系统理论学派、权变理论学派。从整个管理理论的丛林中,其关注的核心都是企业内生产率的提高,而对企业的形成及其构成利益主体之间的关系基本不涉及,原因在于它隐含有一个重要的假设,即企业是事先存在的。正如Tricker(1984)所指出的“没有一个管理思想把公司治理当作一个特定的研究兴趣:传统职能式主流观点关注于管理者所做的工作——计划、组织、激励、控制和协调;行为和结构学派则侧重于通过人和组织取得结果;系统理论则着重于信息和决策;权变理论认为整个管理过程是不确定的。”Tricker是最早区分公司治理和公司管理,其在《公司治理》一书中明确提出公司治理的重要性及其与公司管理的区别。认为管理是运营公司,而治理则是确保这种运营处于正确的轨道。

三、公司治理与公司管理的关系

通过以上公司治理与公司管理内涵的简述,我们可把公司治理和公司管理的关系可以归结为以下几点:

1.从公司治理产生的根源来看,公司治理和公司管理是企业系统的两个有机组成部分,公司治理从企业管理中分离满足了股份公司管理的需要。

2.从公司治理机构责权划分来看,治理结构为公司管理提供了基本的运作框架。即公司的管理者只能在公司治理主体设定的公司目标和发展方向指导下进行目标的执行。从这个意义上来看,公司管理和公司治理具有共同的企业目

标。

3.公司治理和公司管理在公司实际运行中还是相辅相成的关系。缺乏良好治理模式的公司,即使有“很好”的管理体系就像一座地基不牢固的大厦,同样,没有公司管理体的畅通,单纯的治理模式也只能是一个美好的蓝图,而缺乏实际内容。这可以从我国国有企业改革实践中得到证实。

我国国有企业改革,从1978年12月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始,先后经历了放权让利、实施承包制、转换企业经营机制等阶段,这个阶段实际上是管理层面的变革,但是出现了“过度消费”、“过度投资”,内部人控制等现象,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主要是单纯的从企业管理来进行变革,而没有涉及公司治理关系,即出资人缺位,权责关系不明,政企不分等造成的。1992年10月,党的十四大提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方向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体制,1993年11月,党的十四届三中全会提出我国国有企业改革的目标是建立“产权清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的现代企业制度。从此我国国有企业改革进入了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新阶段,国有企业改革不仅兼顾公司管理同时也兼顾公司治理。当前的国有独资公司董事会试点工作仍然是建立与完善现代企业制度的继续。1994年国务院决定,选择100家国有大中型企业进行试点。之后,在国家经贸委的领导下按照“产权清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的基本要求,积极稳妥地推进现代企业制度试点工作。重点完成以下工作:清产核资,界定产权,清理债权债务,评估资产,核定企业法人财产,确定试点企业投资主体,设置合理的股权结构,制定公司章程,建立公司治理机构,依法注册登记等。2004年2月,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简称国资委)为了进一步推进国有企业加快建立现代企业制,完善国有企业法人治理结构,进一步规范地行使出资人权利,决定选择部分中央企业进行建立和完善国有独资公司董事会试点工作,在得到国务院的批准后,国有独资公司董事会试点工作陆续开展起来。国有企业改革经过了企业管理改革到治理结构和管理改革同步进行的实践过程,这说明了,没有治理结构的改革,是不成功的改革,只有将管理变革和治理结构改革结合起来才能达到应有的目的,国有企业运行在效率和效果上才能达到预期的目标。

四、结论

随着目前公司股份经济的发展,研究公司治理与公司管理关系具有现实指导意义:

1.公司治理和公司管理是企业系统的两个方面,因此在实际运行中,随着企业的发展、企业经营环境的变化,公司治理结构和管理结构都要做相应的调整和变革,而不能只顾其一。

2.在公司治理过程中,治理结构运行的效率和决策效果直接影响到管理效

率的提升和企业经营效果,因此提高治理层的决策能力和决策人员的素质以及决策的科学性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3.在建立公司治理结构时,要处理好治理机构内部的权责利的划分,建立有效的监督、激励、约束机制,使公司治理有效运行,同时兼顾利益相关者的利益,从而为管理有效运行提供了制度保障,近而有利于实现公司利润最大的目标。

——正信嘉和

下载管理与治理的比较word格式文档
下载管理与治理的比较.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老旧小区管理与治理调研报告

    关于加强和改进老旧小区管理与服务的调研报告 ——以天桥湾小区为例 第八组人员:米 妍 卢银萍 陈海涛 代丽艳 王晓丹 执 笔 人:米 妍 陈海涛 PPT 制 作:陈海涛 前 言 小区管理......

    ITGOV应邀参加IT治理与风险管理论坛

    孙强:中国IT治理的现状、挑战和对策2008年3月 中国北京 IT治理与风险管理论坛胜利召开 ITGov中国IT治理研究中心主任孙强先生应邀发表主题演讲:《中国IT治理的现状、挑战和对......

    商业银行公司治理、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

    商业银行公司治理、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 摘 要:本文从商业银行公司治理、内部控制、风险管理的产生和实质入手,先从理论上分析了三者的联系,然后采用我国15家上市银行的相关数据......

    构建民营企业治理结构与管理会计创新

    龙源期刊网 http://.cn 构建民营企业治理结构与管理会计创新 作者:吴运秀 来源:《沿海企业与科技》2006年第03期 【摘 要】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以及产权的多元化,构建民营企业的......

    公司治理与管理的区别和联系5篇

    公司治理与管理的区别和联系 一、治理和管理的定义 治理: 1、治理(Governance)一词在政治学领域,通常指国家治理,即政府如何运用治权来管理国家和人民。2、是以维持政治秩序为......

    完善公司治理与管理会计创新关系

    完善公司治理与管理会计创新关系浅析 摘要 公司治理是企业在决策、监督,激励及约束方面的制度和原则,它涉及关于企业利益相关者在责任与权利方面的分配与制衡。公司治理的内......

    扬尘治理管理目标

    对扬尘治理工作,采取各项保证措施,严格按照强化建筑工地扬尘治理文件要求,明确目标、落实责任、保障投入,更新我们的管理理念,自觉接受主管部门及社会各界的监督,切实做好防尘治......

    扬尘治理管理目标

    邦友城市山水小区 施工现场扬尘治理措施及目标 林州市金大地建筑工程有限公司 2017年8月12日 对扬尘治理工作,采取各项保证措施,严格按照强化建筑工地扬尘治理文件要求,明确目......